1.中风(急性期)

合集下载

中风(脑梗死急性期)-PPT

中风(脑梗死急性期)-PPT

脉沉细。
5.阴虚风动证:眩晕耳鸣,手足心热,咽干口燥。舌质
红而体瘦,少苔或无苔,脉弦细数。
4
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意识障碍
1.密切观察神志、瞳孔、心率、血压、呼吸、 汗出等生命体征等变化,及时报告医师,配合抢救。
2.保持病室空气流通,温湿度适宜,保持安静, 避免人多惊扰。
3.取适宜体位,避免引起颅内压增高的因素, 如头颈部过度扭曲、用力,保持呼吸道通畅等。
者了解及早开展康复锻炼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加强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和反复宣教。 3.制定可行的康复锻炼计划,积极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
练。
23
护理效果评价
24
护理效果评价
25
护理效果评价
26
(八)言语蹇涩 建立护1.患观交察流患板者,语与言患功者能达情况, 到教良,好共沟同通参, 与对 语家 言属 康进 复行训健练康。宣 给予肯2.定鼓,励在患此者过开程口中说,话尽,随时 量强减患少者纠的正信, 心更 。不 对应 遗责 忘难性患,以增 者应有意识地反复进行,以强化
17
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泉、足三里等。
6.遵医嘱血通络的中药局部熏洗患肢,每日1次或

8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可以互相讨论下,但要小声点
9
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三)眩晕 1.观察眩晕发作的次数、程度、持续时间、伴随症状等。
遵医嘱、监测血压,若出现血压持续上升或伴有眩晕加重、 头痛剧烈、呕吐、视物模糊等变化,及时通知医师,做好抢 救准备。
•中风(脑梗死急性期) •中医护理方案
1
提纲
一、常见证候要点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四、健康指导 五、护理难点 六、护理效果评价

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诊疗方案总结分析优化

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诊疗方案总结分析优化

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诊疗方案总结分析优化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诊疗方案临床疗效评价中医治疗难点及其解决思路与措施(2022)一、临床资料中风又名卒中。

是由于正气亏虚,饮食、情志、劳倦内伤等引起气血逆乱,产生风、火、痰、瘀,导致血脉痹阻或血溢脉外为基本病机,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麻朩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

根据脑髓神机受损程度的不同,有中经络、中脏腑之分,有相应的临床表现。

本病多见于中老年人。

中风病临床表现与西医的脑血管病相似,脑血管病主要包括缺血性与出血性两大类型。

不论是出血性还是缺血性脑血管病均可参考中风辨证诊治。

中经络可分为风痰阻络、肝阳暴亢、阴虚风动、气虚血瘀四型,分别应用脑脉通1-4号治疗。

我科在2022年1月一2022年12月共收治中风病人405人,其中中风急性期386人,中风恢复期19人,中风住院人数占内科总住院人数39%。

其中男198例,女207例;年龄最小者51岁,最大86岁,平均年龄(67.5士5.3)岁。

二、结果在所有患者中,其中风痰上扰型共128人,占31.6%;肝阳暴亢型共56人,占13.8%;阴虚风动型占105人,占25.9%;气虚血瘀型占116人。

占28.6%。

在总疗效判定方面,四种证型总有效率均在89%以上,中医证侯疗效均在90%以上,实验室指标改善的疗效在85%以上。

三、分析、总结及评价在中风的治疗中,在按照西医(脑梗死)诊疗指南处理时,加用中医辩证施治。

中医认为中风由于正气亏虚,饮食、情志、劳倦内伤等引起气血逆乱,产生风、火、痰、瘀,导致脉痹阻或血溢脉外为基本病机,治疗以袪风化痰、平肝潜阳、滋阴熄风、活血化瘀等为主要方法。

但以活血通络贯通始终。

风痰阻络型选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化裁加用丹参,当归,川芎,鸡血藤,地龙等活血化瘀通络。

方药如下:陈皮12g 、半夏15g、茯苓15g、天麻20、丹参30g 、当归20g、胆星12g、鸡血藤30g、白术15g、炙甘草15克、川芎12g 肝阳暴亢型用脑脉通2号方,以天麻钩藤饮加减,亦加丹参,当归,地龙等以活血通络。

中风病(急性期)中医临床路径实施情况分析总结2016

中风病(急性期)中医临床路径实施情况分析总结2016

中风病(急性期)中医临床路径实施情况分析总结一、基本情况中风病(急性期)作为脑病科优势病种,我们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优势病种诊疗方案和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我脑病科完成了中风病(急性期)临床路径的入径工作。

制定了中风病(急性期)的治疗方案并加以实施。

应用的主要治疗方法有:口服中药汤剂、口服中成药、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针灸、穴位注射、刮痧、拔罐等。

我们脑病科从2016年1月到2016年12月期间按照诊疗方案应入径人数为315人,变异人数为145人,退出路径人数为32人,完成入径人数为138人,中医临床路径的运行情况良好。

对于临床路径的实施情况我科不断分析总结,提出问题并加以完善,回顾去年仍有较多患者在中风病(急性期)治疗中合并其它多项疾病,而使临床路径中断或无法纳入。

二、中风病(急性期)中医临床路径实施情况统计分析经过近1年的临床路径工作,共治疗符合临床路径标准的中风病(急性期)病人138例,现就本病疗效进行分析总结如下:1、临床疗效:中医治疗方法采用中药汤剂54例、中药静脉制剂54例、针灸23例等治疗,就患者愿意接受的中医治疗方法,中药汤剂及中药静脉制剂使用广泛,而中医特色疗法的使用率较低,下一步注重中医特色疗法的使用。

2、辨证分型:气虚血瘀证10例,痰蒙清窍证32例,痰热内闭证11例,风痰阻络证8例,痰热腑实证2例,阴虚风动证0例,元气败脱证0例。

3、中医特色:中药饮片使用率100%,中成药使用率60%,特色疗法使用率15%,中医药治疗比率逐年提高。

4、治疗效果:临床痊愈率40%,临床显效率50%,有效率10%,无效率0%。

5、患者满意度调查:通过对完成的部分病例患者进行调查,对治疗费用、疗程、治疗效果、诊疗服务很满意,满意率达到98%,并愿意接受本临床路径。

三、中医药的作用分析(一)中风病(急性期)临床治疗难点分析在中风病(急性期)的治疗可以首选中医治疗,但是对于中风病(急性期)治疗中中医选用的时机:是在选用西药的基础上使用中药还是单纯选用中药?这样结果又如何评价?(二)中医药的作用分析从疗效分析中可以看出,本诊疗方案采用综合治疗方案进行辨证论治,改善了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明显好转,减轻了中风病(急性期)对身体造成的各种损害,从而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风病(包括急性期)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及优化

中风病(包括急性期)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及优化

中风病(包括急性期)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及优化一、定义1、中医定义:中风病是由于正气亏虚,饮食、情志、劳倦内伤等引起气血逆乱,产生风、火、痰、瘀,导致脑脉痹阻或血溢脑脉之外为基本病机,以突然昏仆、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骞涩或不语、偏身麻木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

根据脑髓神机受损程度的不同,有中经络、中脏腑之分,有相应的临床表现。

本病多见于中老年人。

四季皆可发病,但以冬春两季最为多见。

2、西医定义:中风病是一个独立的疾病。

其临床表现与西医所称的脑血管病相似。

脑血管病主要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两大类型。

不论是出血性还是缺血性脑血管病均可参考本节辨证论治。

脑梗死旧称脑梗塞,又称缺血性脑卒中(cerebralischemicstroke),是指因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所导致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软化。

脑梗死的临床常见类型有脑血栓形成、腔隙性梗死和脑栓塞等,脑梗死占全部脑卒中的80%。

与其关系密切的疾病有:糖尿病、肥胖、高血压、风湿性心脏病、心律失常、各种原因的脱水、各种动脉炎、休克、血压下降过快过大等。

临床表现以猝然昏倒、不省人事、半身不遂、言语障碍、智力隙碍为主要特征。

脑梗死不仅给人类健康和生命造成极大威肋,,而且给患者、家庭及社会带来极大的痛苦和沉重的负担。

二、诊断标准(一)中医诊断1、诊断依据的出处:出自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周仲瑛主编的中医内科学第七版教材;2、中医诊断标准主要症状:偏瘫、神识昏蒙,言语客涩或不语,偏身感觉异常,口舌歪斜。

次要症状:头痛,眩晕,睡神变化,饮水发呛,目偏不瞬,共济失调。

急性起病,发病前多有诱因,常有先兆症状。

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

诊断时,在中风病病名的诊断基础上,还要根据有无神识昏蒙诊断为中经络与中脏腑两大中风病病类。

中风病的急性期是指发病后两周以内,中脏腑类最长可至1个月;恢复期是发病两周或1个月至半年以内;后遗症期系发病半年以上者。

3、诊断要点:(1)神昏初起即可见。

中国中风防治指南(2023修订版第三版)

中国中风防治指南(2023修订版第三版)

中国中风防治指南(2023修订版第三版)一、简介中国中风防治指南是为了帮助医疗工作者和患者了解中风的预防和治疗而制定的指南。

本指南是2023年修订的第三版,对于中风的防治提供了最新的建议和指导。

二、中风的定义中风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也被称为脑卒中。

中风会导致脑部供血不足,引起脑组织损伤,严重时可能导致残疾甚至死亡。

三、中风的预防1. 控制高血压:高血压是导致中风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建议采取正确的饮食、定期锻炼和规律服药来控制血压。

2. 戒烟限酒:吸烟和过量饮酒对健康极为不利,增加了中风的风险,建议尽量戒烟限酒。

3. 健康饮食:保持均衡的饮食,减少饱和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增加新鲜水果和蔬菜的摄入,有助于预防中风。

4. 控制体重:保持适当的体重对于预防中风至关重要,建议通过合理的饮食和适度的运动控制体重。

5. 锻炼身体:适量的体育锻炼有助于改善心肺功能和血液循环,降低中风的风险。

四、中风的治疗1. 急性期治疗:在中风发生后的急性期,应尽快就医,并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以减轻脑组织损伤和恢复功能。

2. 康复期治疗:中风康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包括物理康复、语言康复和心理康复等,患者应积极参与康复训练,促进功能的恢复。

五、引用内容本指南的内容均来自权威的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确保了指南的可靠性和科学性。

本指南对于中风的防治提供了最新的建议和指导,但并不代表所有情况,具体治疗还需根据患者个体差异和专业医生的判断。

六、结论本指南是中国中风防治的重要参考,旨在提供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方法,促进中风患者的康复和健康。

医疗工作者和患者应密切关注指南的更新和修订,以便更好地应对中风的挑战。

中风急性期中医护理实施方案试题答案

中风急性期中医护理实施方案试题答案

中风急性期中医护理实施方案试题答案
1. 您的姓名:
2. 中风(急性期)中经络常见的症候要点错误的是?
风火上扰证风痰阻络证痰湿腑实证气虚血瘀证阴虚风动证
3. 中风之中经络与中脏腑在于?
有无神志不清有无后遗症外风与内风邪浅与邪深
4. 不属于中风证的是?
半身不遂口眼歪斜醒后如常人语言不利
5. 中风之中脏腑常见的症候错误的是?
风火上扰证痰蒙清窍证痰热内闭证元气败脱证
6. 半身不遂艾条灸时常取的穴位错误的是?
极泉尺泽合谷水沟穴
7. 眩晕发作时应卧床休息,头部应?
稍调低稍抬高中凹卧位俯卧位
8. 眩晕予以穴位贴敷应取穴?
涌泉穴神门穴百会穴太阳穴
9. 中脏腑昏迷或吞咽困难者应采取的饮食?
禁食或鼻饲喂养普食软食特殊饮食
10. 中风中医特色技术有哪些?
穴位按摩中药熏洗穴位贴敷艾灸耳穴贴压
11. 外用中药前应注意?
注意皮肤干燥、清洁注意观察用药后的反应观察患者出现不适时,及时报告医生,协助处理出现恶心呕吐气促继续使用。

中风急性期中医操作

中风急性期中医操作

中风急性期中医操作常见症状/证候施护(一)意识障碍1.耳穴埋籽:心、神门、脑干2穴位按压:人中、合谷、涌泉参考文献:《穴位按压配合耳穴贴压辅助治疗脑出血意识障碍40例疗效观察》(二)半身不遂1.穴位按压:患侧上肢取穴:曲池、尺泽、合谷等;患侧下肢取穴:三阴交、涌泉、足三里等拇指点揉法是由拇指点法与揉法复合而成。

【操作】以拇指指端置于施术部位,拇指主动用力,进行节律性点按揉动。

2.艾灸:患侧上肢取穴:曲池、尺泽、合谷等;患侧下肢取穴:三阴交、涌泉、足三里等调整身体机能、增强体力与活力,促进血液循环和神经功能恢复(三)眩晕1.耳穴贴压:取穴神门、心、交感等,每日按压3~5次,每次3分钟,隔日更换1次,双耳交替。

2.穴位按摩:适用于风痰阻络,阴虚风动引起的眩晕头痛。

取穴百会、太阳、内关、曲池等,每日4~5次,每次30分钟。

(四)痰多息促1.循经拍背法:排痰前,沿脊柱两侧膀胱经,由下往上轻扣,每日2~3次,每次20分钟,根据痰液的多少,增加力度、时间、次数(五)高热1.穴位按摩:取穴大椎、合谷、曲池中药灌肠:清热灌肠汤:生石膏30克,连翘15克,荆芥15克,薄荷15克,芦根30克,赤芍15克,煎取汁200毫升,高位直肠滴注或保留灌肠。

每2~4小时一次。

大柴胡汤:柴胡15克,大黄15克,枳实 15克,黄芩15克,半夏10克,白芍15克,煎汁200毫升,高位直肠滴注或保留灌肠。

每2~4小时一次。

(六)二便失禁1.艾灸:取穴气海、关元、百会、三阴交、足三里等。

适用于气虚及元气衰败所致的二便失禁2.穴位按摩:取穴气海、关元、百会、三阴交、足三里等。

适用于气虚及元气衰败所致的二便失禁(七)便秘1.穴位按摩:内关、足三里、关元等穴,腹胀者加涌泉,用揉法。

2.艾灸:取神阙、天枢、气海、关元等穴。

(八)言语蹇涩1.穴位按摩,取廉泉、哑门、承浆。

中风急性期健康宣教

中风急性期健康宣教

中风急性期健康宣教尊敬的病友及亲属:您好!感谢您对我院的信任,您所在的科室是脑病科_床,您的主管医师_,主任_,护士长_,责任组长/护士_,您现在处于中风急性期,给您讲解关于本病的注意事项及健康知识。

什么是脑梗塞急性期?是指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所导致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软化。

急性期一般指在两周之内。

并且有一个逐渐加重的过程,等过了这个过程就会慢慢恢复,在这期间,您可能非常担心您的病情,表现得非常急躁,忧虑,所以您需要保持良好的心态面对疾病的到来,有什么不懂的可以直接咨询医务人员。

在日常生活中请您需要注意以下几个点:(一)生活起居:1. 请您保持室内的环境安静,空气新鲜,定时开窗通风,减少探视人员。

2.寒冷季节要注意保暖,预防感冒。

生活要有规律,要注意劳逸结合,戒烟酒。

3.要注意安全,您可以把呼叫器和经常使用的物品放置于床头可伸及的地方;保持地面干燥,请您避免走潮湿的地面,发现地面有水时,请您及时告诉我们,我们会及时处理;还有最好穿防滑的鞋子,特别是在卫生间应注意防滑;也请不要自行打开水,防止烫伤;请您下床活动时要有家属或陪护,以防跌倒、坠床;卧床时应定时翻身,预防压疮;吞咽困难者应吃流汁,勿用吸水管饮水,避免呛咳,以防窒息。

(二)饮食指导一中脏腑1.痰蒙清窍证者:饮食宜偏温性的食物,如萝卜小油菜菠菜南瓜糯米粥等忌食生冷的食物。

2.痰热内闭证者:饮食宜枇杷叶粥,鲜芦根粥,忌食辛辣刺激的食物。

3.元气败脱证者:饮食宜黄芪粥等,中药宜热服。

中经络1.风火上扰证:饮食宜菊花茶,决明子泡水等。

2.风痰阻络证:饮食宜温热,少食多餐,忌食海虾海蟹及糯米甜食等生湿助痰之品。

3.痰热腑实证:饮食宜萝卜,冬瓜,丝瓜,赤小豆等化痰利水之品4.气虚血瘀证:饮食宜益气,健脾通络,如山药薏苡仁粥,莲子粥,黄芪粥,白菜,冬瓜等。

5.阴虚风动证:饮食宜养阴清热为主,如百合莲子薏仁粥,甲鱼汤,淡菜汤,银耳汤等。

中药宜温服。

33种优势病种目录

33种优势病种目录
12.大肠息肉
13.肾风
14.呕吐(急性 胃炎)
15.紫癜风
16.积聚(肝硬 化)
附录3: 中医护理 效面 神经炎) 19.混合痔 20.肺胀(慢性 阻塞性肺疾病 稳定期) 中医护理方案 附录1 中医护理方案 附录2
尪(wàng)
1.促脉证(阵 发性心房颤 动 2.急)性非淋巴 (髓)细胞白 血病 3.吐酸病(胃 食管反流病) 4.消渴病痹症 (糖尿病周围 神经病变) 5.胆胀(胆囊 炎) 6.青盲(视神 经萎缩)
7.白疕(寻常 性银屑病)
8.尪痹(类风 湿关节炎)
9.乳腺癌
10.消渴目病 (糖尿病视网 膜病变) 11.丹毒
肺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中医护理方案附录1中医护理方案附录2尪wng
1.中风 (脑梗死 急性期) 2.中风 (脑梗死 恢复期) 3.眩晕病 (原发性 高血压) 4.胸痹心 痛病 5.心衰病 (心力衰 竭) 6.喘病 (慢性阻 塞性肺疾 病急性发 作期) 7.胃脘痛 (慢性胃 炎) 8.肾风 (IgA肾 病) 9.消渴病 (2型糖 尿病) 10.肺癌 11.项痹 病(神经 根型颈椎 病 12.腰椎 间盘突出 症 13.臁疮 (下肢溃 疡) 附录1: 中药应用 注意事 项.doc 附录2: 特色技术 注意事 项.doc

中医特色康复治疗操作标准及规范

中医特色康复治疗操作标准及规范

古浪县中医医院中医特色康复治疗操作标准及规范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10年下发的95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及临床路径,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制定各科室常见病种的中医特色康复治疗及操作规范。

各科室必须按照执行。

一、脑病科:1.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针灸治疗(病情平稳后即可进行),方法包括体针、头针、电针、耳穴贴敷、灸法和拔罐。

推拿治疗熏洗疗法康复训练2.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针灸治疗(采用传统针刺方法辩证取穴和循经取穴)治疗方法包括体针、头针、电针、耳穴贴敷、灸法和拔罐。

推拿治疗熏洗疗法康复训练3.痴呆:针灸治疗:采用辨经刺井法,颞三针疗法。

康复疗法推拿疗法4.眩晕:针刺疗法包括体针、耳穴、耳尖放血疗法。

5.头痛(偏头痛):推拿按摩针灸治疗:根据头痛的轻重缓急或针、或灸、或点刺放血、或局部取穴,方法有耳针、电针、腕踝针;热敏灸疗法、浅针疗法、火针疗法(用于偏头痛发作期或预防性治疗)。

6.假性延髓麻痹:针刺治疗:可采用项针疗法、醒脑开窍针刺法、头体针疗法。

康复训练:包括吞咽功能训练和言语训练,参照相关诊疗常规进行。

7.心悸:包括体针、耳针。

8.病毒性心肌炎:包括体针、耳针。

9.不寐(失眠):针灸治疗:包括体针、耳针、穴位贴敷、穴位埋线、热敏灸、浅针疗法等。

中药足浴。

10.郁病(抑郁症):针灸治疗:体针、耳针、温灸。

理疗1.外感发热:退热治疗包括针刺退热、刮痧退热、药物擦浴退热。

三、肺病科:1.风温肺病:根据患者病情和临床实际情况,可选用耳尖放血、中药保留灌肠、刮痧法、拔罐法、经络刺激法。

2.咳嗽:针灸治疗药物敷贴砭术、刮痧、拔罐疗法雷火灸、热敏灸、经络刺激法3.哮病(支气管哮喘):针灸治疗其他疗法:包括穴位贴敷、穴位埋线、穴位注射、电磁波疗法、经络刺激法。

4.肺癌:外治法:根据病情选择贴敷疗法、中药泡洗、中药熏洗疗法。

针灸治疗:体针、头针、电针、耳针、腕踝针、眼针、灸法、穴位埋线和拔罐。

1.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手法:包括松解类手法、整复类手法。

中风(脑梗死急性期)中医护理方案

中风(脑梗死急性期)中医护理方案

一、中风(脑梗死急性期)中医护理方案发病2周以内。

一、常见证候要点(一)中经络1.风痰入络证:肌肤不仁,手足麻木,突然口眼歪斜,语言不利,口角流涎,半身不遂,舌苔薄白,脉浮数。

2风阳上扰证:头晕耳鸣,突然口眼歪斜,舍强语蹇,半身不遂。

舌质暗淡,舌质红苔黄,脉弦。

3.阴虚风动证:眩晕耳鸣,腰酸,突然口眼歪斜,语言不利,半身不遂,少苔或无苔,舌质红苔腻,脉弦细数。

(二)中脏腑:痰热腑实证:腹胀便干便秘,头痛目眩,咯痰或痰多。

舌质暗红,苔黄腻,脉弦滑或偏瘫侧弦滑而大。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一)意识障碍1.保持空气流通,温湿度适宜,环境安静。

2.取适宜体位,避免引起颅内压增高的因素,如头颈部过度扭曲、用力,保持呼吸道通畅等,定时变换体位,用温水擦身,保持局部气血运行,预防压疮发生。

3.密切观察神志、瞳孔、心率、血压、呼吸、汗出等生命体征等变化,及时报告医师,配合抢救。

5.眼睑不能闭合者,覆盖生理盐水纱布或涂金霉素眼膏;6.遵医嘱鼻饲流质饮食,如肠外营养液、混合奶、米汤等,保持口腔清洁。

7.遵医嘱留置导尿,做好尿管护理。

(二)半身不遂1.观察患侧肢体的感觉、肌力、肌张力、关节活动度和肢体活动的变化。

2.加强对患者的安全保护,上床挡,防止坠床摔伤,每日给予中药涂擦全身1~2次,按摩骨隆突处和经常受压部位,促进血液循环预防压疮发生等。

3.协助康复医师进行良肢位摆放,经常观察并及时予以纠正,指导并协助患者进行肢体功能锻炼,如伸屈、抬肢等被动运动,注意患肢保暖防寒。

4.协助康复师穴位按摩,患侧上肢取穴:极泉、尺泽、肩髃、合谷等;患侧下肢取穴:委中、阳陵泉、足三里等。

(三)眩晕1.观察眩晕发作的次数、程度、持续时间、伴随症状等。

遵医嘱监测血压,若出现血压持续上升或伴有眩晕加重、头痛剧烈、呕吐、视物模糊等变化,及时通知医师,做好抢救准备。

2.向患者讲解发生眩晕的病因、诱因,避免诱因的方法,避免不良情绪刺激,改变体位时动作缓慢,避免深低头、旋转等动作,防止摔倒。

中风病的病机病理

中风病的病机病理
《灵枢》“真气去,邪气独留。” 张仲景:“脉络空虚。”等
唐宋以后,特别是金元时期,以“内风”立论: 张元素:“风本生于热,以热为本,以风
为标。” 刘河间:“心火暴盛。” 李东垣:“正气自虚。” 朱丹溪:“湿痰生热。” 王履:“真中风、类中风。”
明代:张景岳:“内伤积损” 李中梓:“闭证、脱证”
清代:叶天士:“肝阳化风” 王清任:“气虚血瘀”创立补阳还五汤
一、辨证要点
1.辨中经络、中脏腑 中经络者虽有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言语不 利,但意识清楚; 中脏腑则昏不知人,或神志昏糊、迷蒙,伴 见肢体不用。
2.辨病期 (1)急性期:
中经络发病后1至2周; 中脏腑最长不超过1个月。 (2)恢复期:发病后2周或 1个月至半年。 (3)后遗症期:半年以上
急性期以标实证为主,临床多见肝风、痰浊、 瘀血、腑实证。
中枢性面瘫
周围性面瘫
口癖俗称吊线风,主要症状是口眼歪斜,但常伴 耳后疼痛,口角流涎、漏气,流眼泪,而无半身 不遂或神志障碍等表现,多因正气不足,风邪入 络,气血痹阻所致,不同年龄均可发作。
2.中风(中脏腑)与厥证及痫病的区别
中脏腑
厥证
痫病
相同点
突然昏倒,不醒人事
区别
昏迷时间一 般较长,伴 口舌歪斜, 言语不利及 半身不遂等。
中风病的病机病理
提纲概要
1.中风的概念 2.中风的源流 3.中风的症候特征 4.中风的病因病机 5.中风的诊断依据 7.中风的鉴别诊断 8.中风的辨证论治及治疗原则 9.中风的相关研究进展
脑卒中病人
目前,中风病已被神经科学界视为复杂性难治 性疾病之一。
之所以复杂,是因目前对相关的病因病理及相 互影响认识不足;
恢复期、后遗症期以本虚为主,临床多见气 虚、气阴两虚、肝肾阴虚证。亦可见 虚实夹 杂证。

中风1(急性期)中医护理学方案

中风1(急性期)中医护理学方案

中风(脑梗死急性期)中医护理方案一、常见证候要点(一)中脏腑1.痰蒙清窍证:意识障碍,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痰鸣漉漉,面白唇暗,肢体瘫软,手足不温,静卧不烦,二便自遗。

舌质紫暗,苔白腻。

2.痰热内闭证:意识障碍,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鼻鼾痰鸣,或肢体拘急,或躁扰不宁,或身热,或口臭,或抽搐,或呕血。

舌质红,舌苔黄腻。

3.元气败脱证:昏语不知,目合口开,四肢松懈瘫软,肢冷汗多,二便自遗。

舌卷缩,舌质紫暗,苔白腻。

(二)中经络1.风火上扰证:眩晕头痛,面红耳赤,口苦咽干,心烦易怒,尿赤便干。

舌质红绛,舌苔黄腻而干,脉弦数。

2.风痰阻络证:头晕目眩,痰多而黏。

舌质暗淡,舌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滑。

3.痰热腑实证:腹胀便干便秘,头痛目眩,咯痰或痰多。

舌质暗红,苔黄腻,脉弦滑或偏瘫侧弦滑而大。

4.气虚血瘀证:面色晄白,气短乏力,口角流涎,自汗出,心悸便溏,手足肿胀。

舌质暗淡,舌苔白腻,有齿痕,脉沉细。

5.阴虚风动证:眩晕耳鸣,手足心热,咽干口燥。

舌质红而体瘦,少苔或无苔,脉弦细数。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一)意识障碍1.密切观察神志、瞳孔、心率、血压、呼吸、汗出等生命体征等变化,及时报告医师,配合抢救。

2.保持病室空气流通,温湿度适宜,保持安静,避免人多惊扰。

3.取适宜体位,避免引起颅内压增高的因素,如头颈部过度扭曲、用力,保持呼吸道通畅等。

4.定时变换体位,用温水擦身,保持局部气血运行,预防压疮发生。

5.眼睑不能闭合者,覆盖生理盐水纱布或涂金霉素眼膏;遵医嘱取藿香、佩兰、金银花、荷叶等煎煮后做口腔护理。

6.遵医嘱鼻饲流质饮食,如肠外营养液、匀浆膳、混合奶、米汤等。

7.遵医嘱留置导尿,做好尿管护理。

8.遵医嘱给予醒脑开窍药枕,置于患者枕部,借中药之辛散香窜挥发性刺激头部腧穴,如风池、风府、哑门、大椎等。

(二)半身不遂1.观察患侧肢体的感觉、肌力、肌张力、关节活动度和肢体活动的变化。

临床路径管理情况(临床路径60个病种)

临床路径管理情况(临床路径60个病种)
外科
1.项痹病、2.单纯胸腰椎骨折、3.骨蚀(股骨头坏死)、4.桡骨远端骨折、5.锁骨骨折、6.股肿(下肢深静脉血栓)7.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8.狐疝(腹股沟斜疝)、9.肛肠病(痔、瘘、脓肿)、10.股骨颈骨折、11.股骨粗隆间骨折
妇科
1.计划性剖宫产、2.自然临产阴道分娩、3.胎膜早破、4.盆腔炎、5.子宫平滑肌瘤
石家庄市鹿泉区中医院
2017年开展临床路径管理的病种数统计表
科室名称
开展临床路径病种名称(共60种)
内一科
1.中风(脑梗死)急性期、2.头痛、3.眩晕、4.出血性中风(脑出血)、5.积聚(肝硬化)、6.消渴病、7.胃疡(消化性胃疡)、8.急性咳嗽病、9.面瘫(面神经炎)、10.不寐、11.痴呆(血管性痴呆)、12.鼓胀(肝硬化腹水)、13.呕吐病(急性胃炎)、14.痫病(癫痫)、15.胃脘痛(慢性胃炎)、16.中风(脑梗死)恢复期、17.胃痞(胃炎)、18.喘病(慢阻肺急性发作)19.小中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20.癌病(恶性肿瘤)、21.腹痛(不完全性肠梗阻)、22.水肿(肾病综合症)
内二科
1.咳嗽病、2.喘病(慢性阻塞型肺疾病急性发作阶段)、3.胸痹心痛(慢性稳定型心绞痛)、4.心衰病(慢性心力衰竭)、5.真心痛(急性心肌梗死)、6.肺痿病(肺间质纤维化)、7.肠结病(不完全性肠梗阻)、8.腹痛(急性胰腺、急性胆囊炎)、9.泄泻病(急性胃肠炎)、10.淋证(急性泌尿系感染)、11.血症(便血)、12.哮病、13.心悸(心律失常)、14.消渴、15.胃痛、16.呕吐、17.鼓胀、18.水肿、19.虚劳、20.血症(咳血)、21.血症(尿血)、22.血症(呕血)
鹿泉区中医院
2017年5月18日

中风的中医护理

中风的中医护理

6、痰湿蒙闭心神 [症状]:突然神昏,半身不遂,肢体松懈,瘫软不温,面白唇暗,痰涎壅盛、舌暗淡、苔白腻,脉沉缓。 [治法]:辛温开窍、豁痰熄风。 [方药]:涤痰汤 。 [护理]:
1)生活护理:注意四肢保暖,防止足下垂和肩关节脱臼等。 2)饮食护理:饮食宜偏温性食物。如石菜花,萝卜,小油菜,菠菜,南瓜,糯米粥等。忌食生冷以防助湿生痰。 3)用药护理:可先灌服或鼻饲苏合香丸以辛温开窍。 4)特色护理:协助医生做好针灸、推拿治疗。①针灸:针刺内关、百会、素髎、丰隆、太冲、合谷,用泻法,其中后两穴应强刺激;或三棱针点刺十二井穴出血。②推拿:参照肝阳暴亢型。
1)生活护理:室温不宜太高,衣被不可太厚,但避免冷风直吹。如出现嗜睡、朦胧,说明病情加重,向中脏腑转化,即报告医生。 2)饮食护理:饮食以清热、化痰、润燥为主,如萝卜、绿豆、丝瓜、冬瓜、梨、香蕉、芹菜等,忌食羊肉、鸡肉、牛肉、对虾、鲮鱼、韭菜、辣椒、大蒜等。
3)用药护理:大黄应后下,芒硝宜冲兑服。中药服药常按医嘱用星蒌承气汤煎服,服药后3-5小时泻下2-3次稀便即可,说明腑气已通,无需再服,若服完上药后,未见大便,可报告医生继续服药,以泻出为佳。 4)特色护理:协助医生做好针灸、推拿治疗。①针灸:针刺内关、极泉、尺泽、委中、三阴交、足三里,用平补平泻法;或针刺曲池、内廷,用泻法。②推拿:参照肝阳暴亢型。
2. 脾失健运,痰浊内生 过食肥甘醇酒,伤及脾胃,脾失运化,痰浊内生;如素体肝郁火盛,肝木克脾土,脾虚痰浊内生;另肝郁化火,灼津亦可成痰。痰火互结或痰瘀互结,蒙闭清窍而发神昏,横窜经络而致半身不遂。此即《丹溪心法·中风》所谓“湿土生痰,痰生热,热生风也”。
3. 劳倦内伤,风阳升张 “阳气者,烦劳则张”。烦劳过度,易使阳气升张,引动风阳,肝风内动,则气火上冲,可挟痰浊、瘀血冲心犯脑而发昏仆。因肝阳暴张,血气上逆于脑而发中风者,病情多重。

中风急性期中医护理方案考核试题

中风急性期中医护理方案考核试题

中风急性期中医护理方案考核一、选择题1、中风急性期中医护理的主要目的是()[单选题]*A、防止病情恶化B、防止病情复发C、加速康复√D、缓解症状2、中风急性期患者应保持()[单选题]*A、充足睡眠√B、饮食清淡C、大量饮水D、避免运动3、中风急性期患者应避免()[单选题]*A、暴饮暴食√B、参加社交活动C、阅读书籍D、多做家务4、中风急性期患者应保持()[单选题]*A、情绪稳定√B、高度紧张C、大声喧哗D、悲伤情绪5、中风急性期患者应保持环境安静,避免()[单选题]*A、高温高湿√B、低温低湿C、明亮光线D、大声音乐6、中风急性期患者应保持()[单选题]*A、皮肤清洁干燥√B、随意涂抹药膏C、多洗澡D、随意按摩7、中风急性期患者应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单选题]*A、吸烟√B、多喝水C、喝酒D、大量进食8、中风急性期患者应保持()[单选题]*A、室内空气清新√B、室内烟雾弥漫C、室内光线昏暗D、室内温度过高9、中风急性期患者的饮食应以()[单选题]*A、清淡易消化为主√B、油腻辛辣为主C、咸甜食品为主D、冷饮为主10、中风急性期患者应保持充足的()[单选题]*A、水分摄入√B、饮酒量C、咖啡摄入D、饮料摄入11、中风急性期患者应避免()[单选题]*A、过度劳累√B、适度运动C、多休息D、多参加社交活动12、中风急性期患者应保持()[单选题]*A、室内环境整洁√B、室内环境混乱C、室内环境闷热D、室内环境嘈杂13、中风急性期患者应保持()[单选题]*A、大便通畅√B、大便干燥C、大便稀溏D、大便次数增多14、中风急性期患者应保持()[单选题]*A、身体清洁√B、不用清洁身体C、随意清洁身体D、随意更换衣物15、中风急性期患者应保持()[单选题]*A、情绪稳定√B、情绪激动C、情绪低落D、情绪波动16、中风急性期患者的饮食宜选择以下哪些食物()[多选题]*A、杂粮食品√B、新鲜蔬菜水果√C、高糖高脂食品D、海鲜类食物√17、中风急性期患者在饮食方面应避免以下哪些情况()[多选题]*A、饮酒过量√B、暴饮暴食√C、饮用浓茶浓咖啡√D、饮用大量碳酸饮料√18、中风急性期患者应避免以下哪些情况()[多选题]*A、暴露在高温环境√B、熬夜√C、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D、过度运动19、中风急性期患者应保持以下哪些方面的注意()[多选题]*A、皮肤清洁干燥√B、穿着整洁舒适√C、随意涂抹药膏D、多按摩患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风(脑梗死急性期)中医护理方案一、常见证候要点(一)中脏腑1.痰蒙清窍证:意识障碍,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痰鸣漉漉,面白唇暗,肢体瘫软,手足不温,静卧不烦,二便自遗。

舌质紫暗,苔白腻。

2.痰热内闭证:意识障碍,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鼻鼾痰鸣,或肢体拘急,或躁扰不宁,或身热,或口臭,或抽搐,或呕血。

舌质红,舌苔黄腻。

3.元气败脱证:昏语不知,目合口开,四肢松懈瘫软,肢冷汗多,二便自遗。

舌卷缩,舌质紫暗,苔白腻。

(二)中经络1.风火上扰证:眩晕头痛,面红耳赤,口苦咽干,心烦易怒,尿赤便干。

舌质红绛,舌苔黄腻而干,脉弦数。

2.风痰阻络证:头晕目眩,痰多而黏。

舌质暗淡,舌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滑。

3.痰热腑实证:腹胀便干便秘,头痛目眩,咯痰或痰多。

舌质暗红,苔黄腻,脉弦滑或偏瘫侧弦滑而大。

4.气虚血瘀证:面色晄白,气短乏力,口角流涎,自汗出,心悸便溏,手足肿胀。

舌质暗淡,舌苔白腻,有齿痕,脉沉细。

5.阴虚风动证:眩晕耳鸣,手足心热,咽干口燥。

舌质红而体瘦,少苔或无苔,脉弦细数。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一)意识障碍1.密切观察神志、瞳孔、心率、血压、呼吸、汗出等生命体征等变化,及时报告医师,配合抢救。

2.保持病室空气流通,温湿度适宜,保持安静,避免人多惊扰。

3.取适宜体位,避免引起颅内压增高的因素,如头颈部过度扭曲、用力,保持呼吸道通畅等。

4.定时变换体位,用温水擦身,保持局部气血运行,预防压疮发生。

5.眼睑不能闭合者,覆盖生理盐水纱布或涂金霉素眼膏;遵医嘱取藿香、佩兰、金银花、荷叶等煎煮后做口腔护理。

6.遵医嘱鼻饲流质饮食,如肠外营养液、匀浆膳、混合奶、米汤等。

7.遵医嘱留置导尿,做好尿管护理。

8.遵医嘱给予醒脑开窍药枕,置于患者枕部,借中药之辛散香窜挥发性刺激头部腧穴,如风池、风府、哑门、大椎等。

(二)半身不遂1.观察患侧肢体的感觉、肌力、肌张力、关节活动度和肢体活动的变化。

2.加强对患者的安全保护,如床边上床挡,防止坠床摔伤,每日用温水擦拭全身1~2次,按摩骨隆突处和经常受压部位,促进血液循环预防压疮发生等。

3.协助康复医师进行良肢位摆放,经常观察并及时予以纠正,指导并协助患者进行肢体功能锻炼,如伸屈、抬肢等被动运动,注意患肢保暖防寒。

4.遵医嘱穴位按摩,患侧上肢取穴:极泉、尺泽、肩髃、合谷等;患侧下肢取穴:委中、阳陵泉、足三里等。

5.遵医嘱艾条灸,患侧上肢取穴:极泉、尺泽、肩髃、合谷等;患侧下肢取穴:委中、阳陵泉、足三里等。

6.遵医嘱中药熏洗:在辨证论治原则下给予具有活血通络的中药局部熏洗患肢,每日1次或隔日1次。

(三)眩晕1.观察眩晕发作的次数、程度、持续时间、伴随症状等。

遵医嘱监测血压,若出现血压持续上升或伴有眩晕加重、头痛剧烈、呕吐、视物模糊等变化,及时通知医师,做好抢救准备。

2.向患者讲解发生眩晕的病因、诱因,指导患者避免诱因的方法,如自我调适,保持心理平衡,避免急躁、发怒等不良情绪刺激,改变体位时动作缓慢,避免深低头、旋转等动作,防止摔倒。

3.眩晕发作时应卧床休息,头部稍抬高,呕吐时取侧卧位,做好口腔护理。

保持室内安静,空气流通,光线调暗,避免光刺激。

多做解释工作以消除患者紧张情绪。

4.遵医嘱穴位按摩:适用于风痰阻络,阴虚风动引起的眩晕头痛。

取穴百会、太阳、风池、内关、曲池等,每日4~5次,每次30分钟。

5.遵医嘱耳穴贴压(耳穴埋豆):取穴神门、肝、脾、肾、降压沟、心、交感等,每日按压3~5次,每次3分钟,隔日更换1次,双耳交替。

6.遵医嘱穴位贴敷:取穴双足涌泉穴,每日1次。

(四)痰多息促1.密切观察痰的颜色、性状、量及气味,有无喘促、发绀等伴随症状,必要时给予氧气吸入。

2.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温湿度适宜,避免外感风寒。

3.保持呼吸道通畅,定时翻身拍背,及时清除口腔内分泌物,每日用中药漱口液清洁口腔2次;痰液黏稠时多饮水,或遵医嘱予雾化吸入,促进痰液排出;神昏或痰多无力咳出者可行机械吸痰。

4.循经拍背法:排痰前,沿脊柱两侧膀胱经,由下往上轻扣,每日2~3次,每次20分钟,根据痰液的多少,增加力度、时间、次数。

5.遵医嘱穴位贴敷,取穴肺俞、膏盲、定喘、天突等。

(五)高热1.遵医嘱定时观测体温,监测生命体征及汗出情况,及时擦干皮肤,更换汗湿的衣服、被褥等,保持皮肤和床单位清洁、干燥。

2.遵医嘱采用亚低温治疗仪、中药擦浴、头部冷敷等物理降温方法。

3.遵医嘱穴位按摩:取穴大椎、合谷、曲池等。

4.指导多饮温开水,漱口液漱口,使用中药时应遵医嘱。

5.进食清热生津之品,如:西瓜、荸荠等。

忌辛辣、香燥、助热动火之品。

(六)二便失禁1.观察排便次数、量、质及有无里急后重感;尿液的色、质、量,有无尿频、尿急、尿痛感。

2.保持会阴及肛周皮肤清洁干燥,使用便器时动作轻缓,避免拖、拉,以免擦伤患者的皮肤,每次便后将会阴部及肛周擦洗揩干。

如留置导尿,做好留置导尿护理。

3.进食健脾养胃益肾食物,遵医嘱进行肠内营养补充。

4.遵医嘱艾条灸:适用于气虚及元气衰败所致的二便失禁,取穴神阙、气海、关元、百会、三阴交、足三里等。

5.遵医嘱穴位按摩:适用于气虚及元气衰败所致的二便失禁,取穴肾俞穴、八髎穴、足三里、天枢等。

(七)便秘1.观察排便次数、性状、排便费力程度及伴随症状。

2.指导患者保持生活规律,适当运动,定时排便,忌努挣。

习惯性便秘者畅情志,克服对排便的恐惧与焦虑。

3.鼓励患者多饮水,建议每天饮水量在1500ml以上,饮食以粗纤维为主,多吃有利于通便的食物,如黑芝麻、蔬菜、瓜果等;多饮水,戒烟酒,禁食产气多刺激性的食物,如甜食、豆制品、圆葱等。

热秘患者以清热、润肠、通便饮食为佳,可食用白萝卜、蜂蜜汁;气虚便秘患者以补气血,润肠通便饮食为佳,可食用核桃仁、松子仁,芝麻粥适用于各种症状的便秘。

4.穴位按摩,遵医嘱取穴:胃俞、脾俞、内关、足三里、中脘、关元等穴,腹胀者加涌泉,用揉法。

5.腹部按摩:取平卧位,以肚脐为中心,顺时针方向按揉腹部。

以腹内有热感为宜,每次20~30周。

每日2~3次。

6.遵医嘱艾灸:取神阙、天枢、气海、关元等穴。

(八)言语蹇涩1.观察患者语言功能情况,建立护患交流板,与患者达到良好沟通,对家属进行健康宣教,共同参与语言康复训练。

2.鼓励患者开口说话,随时给予肯定,在此过程中,尽量减少纠正,更不应责难,以增强患者的信心。

对遗忘性患者应有意识地反复进行,以强化记忆。

3.配合康复治疗师进行语言康复训练。

包括放松疗法、发音器官运动训练、呼吸训练、发音训练及语言矫治等,初期可用手势或书面笔谈,加强沟通,进而从简单的字、音、词开始。

鼓励患者读书看报,适当听收音机。

4.遵医嘱穴位按摩,取廉泉、哑门、承浆、大椎等穴。

(八)吞咽困难1.协助医师进行吞咽试验以观察有无呛水、呛食等情况。

2.遵医嘱胃管鼻饲,做好留置胃管的护理。

3.对轻度吞咽障碍以摄食训练和体位训练为主。

如采用改变食物性状和采取代偿性进食方法如姿势和手法等改善患者吞咽状况,一般先用糊状或胶状食物进行训练,少量多次,逐步过渡到普通食物。

4.对中度、重度吞咽障碍患者采用间接训练为主,主要包括:增强口面部肌群运动、舌体运动和下颌骨的张合运动;咽部冷刺激;空吞咽训练;呼吸功能训练等。

5.保持环境安静、舒适,减少进餐时分散注意力的干扰因素,如关闭电视、收音机等,指导患者进餐时不要讲话,防止误吸。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一)药物治疗1.内服中药(详见附录1)2.注射给药(详见附录1)(二)康复护理1.安全防护:康复锻炼时必须有人陪同,防外伤,防跌倒,防坠床。

2.落实早期康复计划,鼓励患者坚持锻炼,如肢体运动、语言功能、吞咽功能训练等,增强自我照顾的能力。

3.康复过程中经常和康复治疗师联系,及时调整训练方案。

(三)特色技术(1)穴位按摩:避免对痉挛组肌肉群的强刺激。

常用的按摩手法有揉法、捏法,亦可配合其它手法如弹拨法、叩击法、擦法等(详见附录2)。

(2)中药熏洗(详见附录2)。

(3)穴位贴敷(详见附录2)。

(4)艾灸(详见附录2)。

(5)耳穴贴压(耳穴埋豆)(详见附录2)。

四、健康指导(一)生活起居1.病室宜安静,整洁,光线柔和,避免噪声、强光等一切不良刺激。

2.指导患者起居有常,慎避外邪,保持大便通畅,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勿努挣。

3.注意安全。

防呛咳窒息、防跌倒坠床、防烫伤等意外。

做好健康宣教,增强患者及家属的防范意识。

(二)饮食指导中脏腑昏迷或吞咽困难者,根据病情予禁食或鼻饲喂服,以补充足够的水分及富有营养的流质,如米汤、匀浆膳、混合奶等,饮食忌肥甘厚味等生湿助火之品。

(三)情志调理1.关心尊重患者,多与患者沟通,了解其心理状态,及时予以心理疏导。

2.解除患者因突然得病而产生的恐惧、焦虑、悲观情绪:可采用释放、宣泄法,使患者心中的焦躁、痛苦释放出来。

3.鼓励家属多陪伴患者,亲朋好友多探视,多给予情感支持。

4.鼓励病友间相互交流治疗体会,提高认知,增强治疗信心。

五、护理难点患者及家属对治疗与护理依从性差解决思路:1.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使患者了解及早开展康复锻炼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加强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和反复宣教。

3.制定可行的康复锻炼计划,积极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

六、护理效果评价附:中风(脑梗死急性期)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中风(脑梗死急性期)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医院:患者姓名:性别:年龄: ID:文化程度:入院日期:证候诊断:中脏腑痰蒙清窍证□痰热内闭证□元气败脱证□中经络风火上扰证□风痰阻络证□痰热腑实证□气虚血瘀证□阴虚风动证□其他:910二、护理依从性及满意度评价三、对本病中医护理方案的评价:实用性强□实用性较强□实用性一般□不实用□改进意见:四、评价人(责任护士)姓名技术职称护士长签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