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月份别称

合集下载

农历各月份的别称

农历各月份的别称

农历各月份的别称四季的别称春季:阳春、三春,艳阳、九春、芳春、青春、阳节、青阳。

夏季:三夏、朱夏,朱明、九夏、炎夏、朱律、清夏、昊天。

秋季:金秋、素秋、凄辰、金天、九秋、素商、高商、三秋、商节、素节、白藏。

冬季:寒冬,三冬,安宁、冬辰、岁余、九冬、无序、严节。

月份的别称一月正月、孟春、初春、开岁、孟陬、陬月、孟月、端月、端春、征月、上春、华月、早春、新正、初月、泰月、杨月、寅月、孟阳、春阳、初阳、首阳、新正、月正、开岁、献岁、芳岁、华岁、岁岁。

二月仲春、女月、仲阳、杏月、甜春、正春、卯月、花朝、中春、令月、杏月、如月、丽月、酣春。

三月暮春、寐月、桃月、花月、李月、末春、嘉月、蚕月、桐月、季月、晓春、晚春、季春、茑月、樱笋时、桃浪、辰月。

四月孟夏、首夏、维夏、余月、乏月、槐月、巳月、槐夏、仲月、阴月、梅月、初夏、正阳、朱明、清和月、麦月、中吕、麦候。

五月仲夏、中夏、皋月、榴月、蒲月、郁蒸、午月、端阳、天中。

六月荷月、伏月、季月、季夏、酷夏、晚夏、暮夏、旦月、焦月、暑月、精阴、溽暑、未月。

七月首秋、初秋、孟秋、新秋、申月、上秋,相月、巧月、霜月、兰月、凉月、瓜月、早秋、兰秋、秋月。

八月仲秋、中秋、桂月、正秋,南吕、壮月、桂月、正秩、酉月、获月、仲商。

九月深秋、玄月、暮秋、晚秋、菊月、季秋、戌月、玄月、秋白、凉秋、穷秋、杪秋、朽月、青女月、霜序、暮商、季商。

十月初冬、阳月、孟冬、开冬、上冬、开冬、吉月、良月、露月、坤月、小阳春、亥月、应钟。

十一月仲冬、葭月、幸月、畅月、中冬、子月、龙潜月、畅月、黄钟。

十二月腊月、涂月、蜡月、酷寒、季冬、暮冬、残冬、末冬、穷冬、腊冬、星回节、嘉平月、冰月、严冬、严月、大吕、丑月。

【文学常识】文学常识:农历月份的别称

【文学常识】文学常识:农历月份的别称

【文学常识】文学常识:农历月份的别称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农历月份有着自己独特的别称,这些别称往往来源于古代的传统习俗和文化内涵。

了解这些农历月份的别称不仅可以增加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学作品中的一些诗词歌赋。

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农历月份的别称吧。

一、正月:腊月/正阳月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正月又称作腊月或正阳月。

腊月之称来源于旧时在这个月份要祭祀祖先,煮腊肉以供祭祀。

在民间信仰中,正月也被称为正阳月,意味着阳气正盛,带来了吉祥和福气。

在古代文学作品中,我们常能见到一些关于正月的诗词歌赋,如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就写到了“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徐家卖蔬菜,腊月金陵消夜市”,通过其中的“腊月”一词,可以感受到古代正月的氛围。

二、二月:如月/雨水月二月在传统文化中有两个别称,分别是如月和雨水月。

如月这个称呼来源于古人对于二月时节的描绘,认为二月时节万物渐惊、宛如春梦初醒,故称为如月。

而雨水月则是因为在二月时节,气候转暖,天气多雨,表示春天即将到来。

在古代的诗词中,二月常常被赋予了浓郁的春意和生机,如晋代诗人王羲之的《醉中双乳过阳台》,其中描绘了“如花有落无心莫急,雨水就饮却相迎。

”带有如月和雨水月的意境。

三、三月:惊蛰月/早春月三月还有两个别称,分别是惊蛰月和早春月。

惊蛰月这个别称源自古代民间的习俗和传说,据说这时是春雷惊醒冬眠的蛇类,进入了生产季节,代表着春天的到来。

人们称这个月份为惊蛰月。

而早春月则是因为在三月时节,春天已经来临,大地万物开始复苏,春意盎然。

在古代文学作品中,三月往往会被赋予了一种生机勃勃的气息,如宋代诗人苏轼的《西江月》中写到了“三月东风花草香,雨余草自绿,阳和香雾散初春”。

四、四月:清明月/春分月四月的别称是清明月和春分月。

清明月这个别称是因为在这个月份里,正是清明节的时候,是祭扫先人的日子,所以人们称其为清明月。

而春分月则是因为在四月的春分这一天,昼夜平分,阳气升长,大地回春,故称为春分月。

中国农历月份的别称

中国农历月份的别称

农历月份的别称1、农历一月太簇、陬月、肇春、孟春、元春、新春、初春、端春、早春、月正、新正、 正月:正阳之月。

A、柳月:正月银柳插瓶头,又称柳月。

B、端月:是指农历的正月,一年的开始为“正”。

后来,秦始皇当政,“正”和“嬴政”的“政”谐音,所以正月便改为端月。

端,顶也,仍是开端伊始的意思。

秦始皇名“政”,秦人改“正月”为“端月”。

C、献春:《魏书·乐志》:“自献春被旨,赐令博采经传,更制金石。

” 《初学记》卷三引南朝梁元帝《纂要》:“正月孟春,亦曰……献春。

”D、太簇:据《吕氏春秋通诠》记载,太簇,是古代音乐十二律中阳律的第二律。

清黄宗羲《答刘伯绳问律吕》:“太簇长八寸,积六百四十八分。

”古人将十二律与十二月相配,太簇配正月,所以太簇也是农历正月的别名。

E、肇春:([zhào] :1.开始,初始:~始。

~生。

~端。

~基2、农历二月:杏月、花朝、如月、仲春、仲阳、酣月、大壮A、杏月:二月,大地吐绿,万物迎春,杏花含苞欲放,所以二月冠以美丽的名称——杏月。

“二月红杏闹枝头”,又称杏月。

B、令月:指夏历二月。

清厉荃《事物异名录·岁时·二月》引明彭大翼《山堂肆考》:“二月曰仲阳,曰令月。

”C、大壮:《易》六十四卦之一。

即乾下震上。

为阳刚盛长之象。

D、花朝: 我国民间的岁时八节中,就有一个花朝节,也叫花神节,俗称百花生日。

它的由来已久,最早在春秋的《陶朱公书》中已有记载。

至于“花神”,相传是指北魏夫人的女弟子女夷,传说她善于种花养花,被后人尊为“花神”,并把花朝节附会成她的节日。

据明末清初文学家、绍兴籍人张岱(1597—1679)在《陶庵梦忆》中所记载:“西湖香市,始于花朝(农历二月十二,即所谓‘百花生日’)。

到清代,一般北方以二月十五为花朝,而南方则以二月十二为百花生日。

我国南北气候条件不同,南方比北方提早几天为节日是合理的。

 花朝节亦称“百花生日”。

晋代在农历二月十五日,至宋以后,始渐改为二月十二日。

中国农历月份的别称

中国农历月份的别称

农历月份的别称1、农历一月太簇、陬月、肇春、孟春、元春、新春、初春、端春、早春、月正、新正、正月、柳月、端月、献春、太簇、肇春2、农历二月:杏月、花朝、如月、仲春、仲阳、酣月、大壮、令月、竹秋3、农历三月:暮春、晚春、季春、桃月、蚕月、花月、姑洗、杪春、竹秋4、农历四月:乏月、槐月、梅月、初夏、孟夏、夏首、麦序、槐月5、农历五月:仲夏、端阳月、榴月、蒲月、皋月、恶月、蕤宾、鸣蜩、芒种、吹喜月、郁蒸、蕤宾、鸣蜩6、农历六月:荷月、暑月、焦月、伏月、季月、暮夏、杪夏、晚夏、季夏、溽暑、7、农历七月:孟秋、首秋、上秋、瓜秋、早秋、新秋、肇秋、七夕月、巧月、初商、孟商、女郎花月、文月、夷则、兰秋、兰月、8、农历八月:仲秋、秋半、秋高、清秋、正秋、桂月、桂秋、获月、壮月、秋风月、仲商、雁来月、月见月、叶月、红染月、爽月、商吕9、农历九月:菊月、授衣月、红叶月、季秋、暮秋、晚秋、菊秋、残秋、凉秋、素秋、杪秋、秋商、暮商、季白、霜序、青女月、贯月、霜月、长月、戌月、朽月、咏月、玄月、菊月、授衣月10、农历十月:阳月、阴月、小阳春、亥月、吉月、良月、阳月、坤月、正阳月、神无月、拾月、初霜月、应钟、初冬、孟冬、上冬、开冬、玄冬、玄英、小春、大章、始冰、极阳、应钟11、农历十一月:仲冬、中冬、正冬、畅月、霜月、霜见月、子月、辜月、葭月、复月、天正月、一阳月、广寒月、龙潜月、雪月、寒月、黄钟、阳复、阳祭、冰壮、三至、亚岁12、农历十二月:腊月、除月、涂月、严月、殷正、清祀、星回节、嘉平月、冰月、地正月、二阳月、三冬月、梅初月、春待月、大吕农历月份的别称1、农历一月太簇、陬月、肇春、孟春、元春、新春、初春、端春、早春、月正、新正、正月:正阳之月。

A、柳月:正月银柳插瓶头,又称柳月。

B、端月:是指农历的正月,一年的开始为“正”。

后来,秦始皇当政,“正”和“嬴政”的“政”谐音,所以正月便改为端月。

端,顶也,仍是开端伊始的意思。

十二月的别称

十二月的别称

十二月份的别称十二月份的别称(通俗版)正月:端月初月嘉月新月开岁陬月二月:丽月杏月花月仲月仲春酣月如月三月:桃月绸月季月莺月晚春暮春四月:阳月麦月梅月纯月清和初夏余月五月:蒲月榴月郁月呜蜩天中仲夏皋月六月:荷月焦月署月精阳溽暑季暑且月七月:瓜月巧月兰月兰秋肇秋新秋首秋相月八月:桂月仲商竹春正秋仲秋壮月九月:菊月暮商霜序朽月季秋玄月青女月三孟秋十月:良月露月初冬开冬阳月阴月十一月:畅月葭月仲冬幸月龙潜月十二月:冰月腊月严月除月季冬残冬末冬嘉平穷节星回节2、夏历月份别名正月:元月、端月、孟月、征月、初月、嘉月、三微月、陬(zou)月、孟春、开岁、发岁、献岁、芳岁、华岁、早春、春王、孟阳、孟陬、首阳、新正、夏正、三之日、青阳、三阳、初春、始春、元春、大簇、首春、元阳、正阳、寅月、泰月。

二月:杏月、丽月、花月、令月、如月、仲春、酣春、仲阳、竹秋、四之日、中和、花朝、夹仲、大壮、卯月。

三月:桃月、桐月、蚕月、季春、末春、暮春、晚春、杪(miao)春、莺时、桃浪、雩(yu)风、樱笋时、上已、寒食、三春、阳春、故洗、央月、辰月。

四月:梅月、麦月、仲月、阴月、乏月、麦秋月、清和月、余月、槐月、孟夏、初夏、维夏、槐夏、麦候、麦序、纯阳、正阳、朱明、麦秋、仲吕、乾月、槐序、已月。

五月:榴月、蒲月、恶月、皋月、午月、仲夏、天中、郁蒸、小刑、鸣蜩(tiao)、满月、端阳、端月、蕤(rui)宾。

六月:荷月、季月、焦月、暑月、溽月、且月、伏月、季夏、精阳、徂(cu)署、荔月、天贶(kuang)、林钟、遁月、未月。

七月:兰月、瓜月、凉月、巧月、相月、桐月、霜月、孟秋、初秋、上秋、首秋、早秋、新秋、瓜时、兰秋、肇秋、中元、夷则、否月、申月。

八月:桂月、壮月、仲秋、仲商、正秋、中秋、桂秋、竹小春、南吕、酉月。

九月:菊月、朽月、玄月、亥月、青女月、季秋、凉秋、三秋、杪秋、穷秋、暮秋、晚秋、季商、暮商、霜序、重阳、菊秋、无射、菊序、元月、剥月、戍月。

十二月的别称

十二月的别称

十二月的别称十二月份的别称十二月份的别称(通俗版)正月:端月初月嘉月新月开岁陬月二月:丽月杏月花月仲月仲春酣月如月三月:桃月绸月季月莺月晚春暮春四月:阳月麦月梅月纯月清和初夏余月五月:蒲月榴月郁月呜蜩天中仲夏皋月六月:荷月焦月署月精阳溽暑季暑且月七月:瓜月巧月兰月兰秋肇秋新秋首秋相月八月:桂月仲商竹春正秋仲秋壮月九月:菊月暮商霜序朽月季秋玄月青女月三孟秋十月:良月露月初冬开冬阳月阴月十一月:畅月葭月仲冬幸月龙潜月十二月:冰月腊月严月除月季冬残冬末冬嘉平穷节星回节2、夏历月份别名正月:元月、端月、孟月、征月、初月、嘉月、三微月、陬(zou)月、孟春、开岁、发岁、献岁、芳岁、华岁、早春、春王、孟阳、孟陬、首阳、新正、夏正、三之日、青阳、三阳、初春、始春、元春、大簇、首春、元阳、正阳、寅月、泰月。

二月:杏月、丽月、花月、令月、如月、仲春、酣春、仲阳、竹秋、四之日、中和、花朝、夹仲、大壮、卯月。

三月:桃月、桐月、蚕月、季春、末春、暮春、晚春、杪(miao)春、莺时、桃浪、雩(yu)风、樱笋时、上已、寒食、三春、阳春、故洗、央月、辰月。

四月:梅月、麦月、仲月、阴月、乏月、麦秋月、清和月、余月、槐月、孟夏、初夏、维夏、槐夏、麦候、麦序、纯阳、正阳、朱明、麦秋、仲吕、乾月、槐序、已月。

五月:榴月、蒲月、恶月、皋月、午月、仲夏、天中、郁蒸、小刑、鸣蜩(tiao)、满月、端阳、端月、蕤(rui)宾。

六月:荷月、季月、焦月、暑月、溽月、且月、伏月、季夏、精阳、徂(cu)署、荔月、天贶(kuang)、林钟、遁月、未月。

七月:兰月、瓜月、凉月、巧月、相月、桐月、霜月、孟秋、初秋、上秋、首秋、早秋、新秋、瓜时、兰秋、肇秋、中元、夷则、否月、申月。

八月:桂月、壮月、仲秋、仲商、正秋、中秋、桂秋、竹小春、南吕、酉月。

九月:菊月、朽月、玄月、亥月、青女月、季秋、凉秋、三秋、杪秋、穷秋、暮秋、晚秋、季商、暮商、霜序、重阳、菊秋、无射、菊序、元月、剥月、戍月。

农历十二个月的别称

农历十二个月的别称

农历十二个月的别称农历是一种以月亮运行轨道为基础的历法,它分为十二个月,每个月的长度不一,农历月份的别称在不同的地区和文化中可能有所不同。

下面是农历十二个月的一些常见别称:1. 正月:又称元月、大年、吉月等。

这是农历新年的第一个月,也是一年的开始。

在中国,正月十五是元宵节,是一年中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2. 二月:又称杏月、春月、花月等。

这个月份通常是春季的开端,梅花、杏花等开放,给人们带来希望和生机。

3. 三月:又称桃月、春分月、蛇月等。

这个月通常是春季的中间,天气逐渐变暖,世界万物开始复苏。

根据传统中国节气,这个月份里会有春分这个重要的节气。

4. 四月:又称槐月、谷雨月、龙月等。

这个月份一般是春季的末尾,槐花开放,是中国古代农民们开始耕田的时候。

5. 五月:又称荷月、初夏月、蛙月等。

这个月份已经是春季的后期,气温开始升高,田野里荷花盛开,人们开始感受到夏天的气息。

6. 六月:又称蜡月、夏至月、鱼月等。

这个月是夏季的开始,有夏至这个重要的节气,夜晚变长而白天变短。

人们开始进入夏天的节奏。

7. 七月:又称腊月、小暑月、鬼月等。

传统上,七月被认为是农历中最阴暗的月份,人们相信在这个月里,冥界和人间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需要特别警惕。

8. 八月:又称秋月、处暑月、芒种月等。

这个月是秋季的开始,夜晚变得凉爽,人们开始准备秋收,迎接丰收的季节。

9. 九月:又称霜月、白露月、菊月等。

这个月份是秋季的中期,人们可以感受到秋天的到来,早上的露水变得更加凝结,菊花开始盛开。

10. 十月:又称霜降月、寒露月、红秋月等。

这个月份是秋季的后期,温度下降,露水结冰,开始进入秋末冬初的气候。

11. 十一月:又称立冬月、小雪月、寒月等。

这个月份是冬季的开始,有立冬这个重要的节气,天气明显变冷,人们开始穿上厚重的衣物。

12. 十二月:又称大雪月、冬至月、师子月等。

这是一年中最后一个月份,冬至是这个月份里最重要的节气,白天最短,夜晚最长。

古代每个月的叫法

古代每个月的叫法

古代每个月的叫法
在古代,人们通常使用农历来计时,每个月份的名称多与农事、自然现象、传统节令等相关。

以下是古代每个月的一些常见叫法:
1.正月:以农历年的开始为正月,代表新的一年的开始。

2.二月:在一些地区,二月也被称为仲春,表示春季的中旬。

3.三月:又称季春,表示春季的最后一个月。

4.四月:可称为仲夏,意味夏季的开始。

5.五月:又称季夏,表示夏季的中旬。

6.六月:可称为仲秋,表示秋季的开始。

7.七月:又称季秋,表示秋季的中旬。

8.八月:可称为仲冬,表示冬季的开始。

9.九月:又称季冬,表示冬季的中旬。

10.十月:有的地方称为腊月,表示年末。

11.十一月:可称为腊月。

12.十二月:也称为岁末、年终等。

中国农历 别称

中国农历 别称

中国农历月份别称一月:正月端月初月嘉月新月开岁陬月二月:丽月杏月花月仲月仲春酣月如月三月:桃月绸月季月莺月晚春暮春四月:阳月麦月梅月纯月清和初夏余月五月:蒲月榴月郁月呜蜩天中仲夏皋月六月:荷月焦月署月精阳溽暑季暑且月七月:瓜月巧月兰月兰秋肇秋新秋首秋相月八月:桂月仲商竹春正秋仲秋壮月九月:菊月暮商霜序朽月季秋玄月青女月三孟秋十月:良月露月初冬开冬阳月冬飞阴月十一月:畅月葭月仲冬幸月龙潜月十二月:冰月腊月严月除月季冬残冬末冬嘉平穷节星回节【词语】春月【繁体】萅月【拼音】chūn yuè【词语解释】1.春天的月亮。

2.春季。

端月:是指农历的正月,一年的开始为“正”。

后来,秦始皇当政,“正”和“嬴政”的“政”谐音,所以正月便改为端月。

端,顶也,仍是开端伊始的意思。

每月称谓及含义一月:通常称:正月、柳月、端月、初月、嘉月、新月、开岁、陬月。

正月:正阳之月。

柳月:正月银柳插瓶头,称柳月。

端月:是指农历的正月,一年的开始为“正”。

后来,秦始皇当政,“正”和“嬴政”的“政”谐音,所以正月便改为端月。

端,顶也,仍是开端伊始的意思。

二月:通常称:杏月、仲春、仲阳、如月、丽月、花月、仲月、酣月。

杏月:二月,大地吐绿,万物迎春,杏花含苞欲放,所以二月冠以美丽的名称——杏月。

“二月红杏闹枝头”,又称杏月。

三月:通常称:桃月、春晚、晚春、暮春、蚕月、上春、春日、绸月、季月、莺月、末春。

桃月:三月桃花粉面羞,又称桃月。

到了三月,桃花怒放,绮丽芬芳,自然称“桃月”。

春晚、晚春、暮春:三月春晚,即晚春、暮春。

暮春:即夏历三月,或阴历三月。

蚕月:夏历三月。

三月,是养蚕的月份,所以叫“蚕月”。

上春:指孟春正月。

春日:夏历三月。

四月:通常称:槐月、孟夏、首夏、初夏、阳月麦月梅月纯月清和余月。

槐月:万物枝长叶茂青翠欲滴,槐树也绽开了黄白色的花瓣儿,有人称四月为“槐月”。

四月:四月槐花挂满枝,又称槐月。

五月:通常称:蒲月、仲夏、超夏、榴月、郁月、呜蜩、天中、仲夏、皋月。

中国古代季节

中国古代季节

中国古代季节、月份的别称“季”的别称:春季:三春、青春、韶节、苍灵、阳节、九春、艳阳、淑节、阳春、青春夏季:三夏、朱明、清夏、炎夏、炎亭、九夏、朱夏、朱律、炎节、长赢秋季:三秋、素商、凄辰、金天、九秋、高商、商节、素节、日藏冬季:三冬、严节、元冬、岁余、九冬、青冬、安宁、冬辰、元序“月”的别称:农历一月月正、新正、孟春、首春、上春、寅孟春、始春、早春、元春、新春、初春、端春、肇春、献春、春王、华岁、岁岁、肇岁、开岁、献岁、芳岁、初岁、初月、初阳、孟阳、新阳、春阳、春王、太簇、岁始、王正月、初空月、霞初月、初春月、陬月、王月、端月、孟陬、泰月、谨月、建寅、寅月、杨月、孟春月、叁微月、叁正、叁之日、睦月、上月农历二月如月、梅见月、梅月、丽月、卯月、杏月、酣月、令月、跳月、小草生月、衣更着夹钟、仲钟、仲春、仲阳、中和月、四阳月、四之月、春中、婚月、媒月、大壮、竹秋、花朝农历叁月暮春、末春、季春、晚春、杪春、春、蚕月、花月、桐月、桃月、嘉月、辰月、稻月、樱笋月、姑洗、桃浪、雩风、五阳月、桃季月、花飞月、小清明、竹秋农历四月乏月、荒月、阳月、农月、乾月、巳月、畏月、云月、槐月、麦月、朱月、馀月、首夏、夏首、孟夏、初夏、维夏、始夏、槐夏、得鸟羽月、花残月、仲侣、纯阳、纯乾、正阳月、和月、麦秋月、麦候、麦序、六阳、月、梅溽农历五月仲夏、超夏、中夏、始月、星月、皇月、一阳月、蒲月、兰月、忙月、午月、榴月、毒月、恶月、橘月、月不见月、吹喜月、皋月、蕤宾、榴月、端阳月、暑月、鹑月、鸣蜩、夏五、贱男染月、小刑、天中、芒种、启明、郁蒸农历六月且月、荷月、暑月、焦月、伏月、季月、未月、暮夏、杪夏、晚夏、季夏、长夏、极暑、组暑、溽暑、林钟、精阳农历七月孟秋、首秋、上秋、瓜秋、早秋、新秋、肇秋、兰秋、兰月、申月、巧月、瓜月、凉月、相月、文月、七夕月、女郎花月、文披月、大庆月、叁阴月、夷则、初商、孟商、瓜时农历八月仲秋、秋半、秋高、橘春、清秋、正秋、桂秋、获月、壮月、桂月、叶月、秋风月、酉月、月见月、红染月、南吕、仲商、柘月、雁来月、中律、四阴月、爽月、大清月、竹小春农历九月菊月、授衣月、青女月、小田月、剥月、贯月、霜月、长月、戌月、朽月、咏月、玄月、觉月、菊开月、红叶月、季秋、暮秋、晚秋、菊秋、秋末、残秋、凉秋、素秋、五阴月、穷秋、杪秋、秋商、暮商、季白、无射、霜序农历十月阳月、亥月、吉月、良月、阳月、坤月、正阳月、小阳春、神无月、拾月、时雨月、初霜月、应钟、初冬、孟冬、上冬、开冬、玄冬、玄英、小春、大章、始冰、极阳、阳止农历十一月仲冬、中冬、正冬、畅月、霜月、霜见月、子月、辜月、葭月、纸月、复月、天正月、一阳月、广寒月、龙潜月、雪月、寒月、黄钟、阳复、阳祭、冰壮、叁至、亚岁、中寒农历十二月腊月、除月、丑月、严月、冰月、馀月、极月、涂月、地正月、二阳月、嘉平月、叁冬月、梅初月、春待月、季冬、暮冬、晚冬、杪冬、穷冬、黄冬、腊冬、残冬、末冬、严冬、师走、大吕、星回节、殷正、清祀、冬素。

中国古代月份的别称

中国古代月份的别称

中国古代月份的别称:
一月
正月、陬月、孟月、端月、孟春、征月、华月、早春、新正
二月
女月、杏月、仲春、令月、如月、丽月、酣春
三月
寐月、桃月、李月、蚕月、桐月、季月、晓春、茑月、樱笋时、桃浪
四月
余月、槐月、孟夏、阴月、梅月、初夏、正阳、朱明、清和月
五月
皋月、榴月、蒲月、仲夏、郁蒸、天中
六月
荷月、伏月、季夏、旦月、焦月、暑月、精阴
七月
相月、巧月、霜月、孟秋、兰月、凉月、瓜月、初秋、早秋
八月
壮月、桂月、仲秋、中秋、正秩、仲商
九月
玄月、菊月、季秋、穷秋、杪秋、青女月
十月
阳月、孟冬、良月、初冬、开冬、正阳月、小阳春
十一月
葭月、仲冬、畅月
十二月
涂月、腊月、季冬、蜡月、暮冬、残冬、末冬、星回节、嘉平月。

十月的雅称

十月的雅称

十月的雅称十月的别称:良月、露月、初冬、开冬、阳月、非阴月等。

1、十月有许多别名和称呼,十月荷花小阳,所以叫阳月。

另外,在中国古代,人们把十月叫作良月,开冬,子春,阴月,良月,正阴月,小阳春,孟冬。

2、月份属于文化类,包含一年中的12个月每个月都可称为一个月份,并且有较多别称。

具体内容如下:一月:正月、端月、初月、嘉月、新月、开岁、陬月;二月:丽月、杏月、花月、仲月、仲春、酣月、如月;三月:桃月、绸月、季月、莺月、晚春、暮春;四月:阳月、麦月、梅月、春月、清和、初夏、余月;五月:蒲月、榴月、郁月、呜蜩、天中、仲夏、皋月;六月:荷月、焦月、署月、精阳、溽暑、季暑、且月;七月:瓜月、巧月、兰月、兰秋、肇秋、新秋、首秋、相月;八月:桂月、仲商、竹春、正秋、仲秋、壮月;九月:菊月、暮商、霜序、朽月、季秋、玄月、青女月、三孟秋;十月:良月、露月、初冬、开冬、阳月、冬月、飞阴月;十一月:畅月、葭月、仲冬、幸月、龙潜月;十二月:冰月、腊月、严月、除月、季冬、残冬、末冬、嘉平、穷节、星回节。

3、根据多方面的研究,古代有一种历法,以十个月为一年。

对于这种古代历法,考古学者、历史学家、中医典籍等方面的研究都有。

一种是伏羲时代,一种是女娲时代,另一种说法则是黄帝时代流行的一种历法,直到唐尧时代才有所改变。

扩展:中国月份名的由来:《常羲生月》源于《山海经》。

《山海经》中有帝俊的两个老婆,一个是羲和,一个是常羲。

常羲是个生月的人,因此常羲又叫月母。

事实上,羲和和常羲都是负责制定历法的官员。

《世本》中有记载,黄帝用“羲和占日、常仪占月”的方法,常仪即常羲,而占月则是观察月之晦涩的弦象,故称常羲生十二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月份的别称1、农历一月:太簇、陬月、肇春、孟春、元春、新春、初春、端春、早春、月正、新正、正月:正阳之月。

A、柳月:正月银柳插瓶头,又称柳月。

B、端月:是指农历的正月,一年的开始为“正”。

后来,秦始皇当政,“正”和“嬴政”的“政”谐音,所以正月便改为端月。

端,顶也,仍是开端伊始的意思。

秦始皇名“政”,秦人改“正月”为“端月”。

C、献春:《魏书·乐志》:“自献春被旨,赐令博采经传,更制金石。

”《初学记》卷三引南朝梁元帝《纂要》:“正月孟春,亦曰……献春。

”D、太簇:据《吕氏春秋通诠》记载,太簇,是古代音乐十二律中阳律的第二律。

清黄宗羲《答刘伯绳问律吕》:“太簇长八寸,积六百四十八分。

”古人将十二律与十二月相配,太簇配正月,所以太簇也是农历正月的别名。

E、肇春::1.开始,初始:~始。

~生。

~端。

2、农历二月:杏月、花朝、如月、仲春、仲阳、酣月、大壮A、杏月:二月,大地吐绿,万物迎春,杏花含苞欲放,所以二月冠以美丽的名称——杏月。

“二月红杏闹枝头”,又称杏月。

B、令月:指夏历二月。

清厉荃《事物异名录·岁时·二月》引明彭大翼《山堂肆考》:“二月曰仲阳,曰令月。

”C、大壮:《易》六十四卦之一。

即乾下震上。

为阳刚盛长之象。

D、花朝: 我国民间的岁时八节中,就有一个花朝节,也叫花神节,俗称百花生日。

它的由来已久,最早在春秋的《陶朱公书》中已有记载。

至于“花神”,相传是指北魏夫人的女弟子女夷,传说她善于种花养花,被后人尊为“花神”,并把花朝节附会成她的节日。

据明末清初文学家、绍兴籍人张岱(1597—1679)在《陶庵梦忆》中所记载:“西湖香市,始于花朝(农历二月十二,即所谓‘百花生日’)。

到清代,一般北方以二月十五为花朝,而南方则以二月十二为百花生日。

我国南北气候条件不同,南方比北方提早几天为节日是合理的。

花朝节亦称“百花生日”。

晋代在农历二月十五日,至宋以后,始渐改为二月十二日。

花朝节在全国盛行,据传始于武则天执政时期(公元690-705年)。

武则天嗜花成癖,每到夏历二月十五花朝节这一天,她总要令宫女采集百花,和米一起捣碎,蒸制成糕,用花糕来赏赐群臣。

上行下效,从官府到民间就流行花朝节活动。

传说此日为百花之神生日。

宫廷民间皆剪彩条为幡,系于花树之上,名叫“赏红”,表示对花神的祝贺。

此日如天朗气清,则预兆一年作物的成熟。

与八月十五的中秋,分别称为“花朝”与“月夕”。

E、竹秋:宋·赞宁《笋谱》:“凡百谷各以其初生为春,熟为秋。

若笋,以鞭行时分芽、露白月为春……及乎外苞内实,冒土而生,当二三月为秋。

”故称农历二月为“竹秋”。

明·彭大翼《山堂肆考·时令·二月》:“二月为竹秋。

”3、农历三月:暮春、晚春、季春、桃月、蚕月、花月、姑洗、杪春、竹秋A、桃月:三月桃花粉面羞,又称桃月。

到了三月,桃花怒放,绮丽芬芳,自然称“桃月”。

B、蚕月:夏历三月。

三月,是养蚕的月份,所以叫“蚕月”。

C、暮春,春天最后一段时间,指农历三月。

春末,农历三月。

《逸周书·文傅》:“文王受命之九年,时维暮春。

”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羣鸎乱飞。

”《初学记》卷三引南朝梁元帝《纂要》:“三月季春,亦曰暮春。

”D、杪春:暮春。

唐李端《送友人游江东》诗:“江上花开尽,南行见杪春。

”E、姑洗:古代乐律名。

古乐分十二律﹐阴阳各六,第五为姑洗。

4、农历四月:乏月、槐月、梅月、初夏、孟夏、夏首、麦序、A、乏月:农历四月的别称。

其时青黄不接,故名。

《太平御览》卷二二引《四时纂要》:“四月也,是谓乏月,冬谷既尽,宿麦未登。

”B、初夏:夏季的第一月,即农历四月。

又称孟夏。

唐孙逖《奉和四月三日上阳水窗赐宴应制得春字》诗:“今日逢初夏,欢游续旧旬。

”《古今小说·张道陵七试赵升》:“时值初夏,真人一日会集诸弟子,同登天柱峯绝顶。

”C、槐月:万物枝长叶茂青翠欲滴,槐树也绽开了黄白色的花瓣儿,有人称四月为“槐月”。

四月:四月槐花挂满枝,又称槐月。

D、梅月:.指农历四月。

亦泛指梅雨季节。

前蜀贯休《寄王涤》诗:“梅月多开户,衣裳润欲滴。

”南唐李廷珪《藏墨诀》诗:“避暑悬葛囊,临风度梅月。

”5、农历五月:仲夏、端阳月、榴月、蒲月、皋月、恶月、蕤宾、鸣蜩、芒种、吹喜月A、仲夏:古语中有:孟、仲、季指代第一、第二、第三;或者也有用伯、仲、叔的。

所以,仲即为第二的意思,而仲夏就是指夏天的第二个月。

一般来说,是指阴历五月份。

《书·尧典》:“日永星火,以正仲夏。

”《北齐书·方伎传·宋景业》:“还至并,显祖令景业筮,遇《乾》之《鼎》。

景业曰:‘《乾》为君,天也。

《易》曰:“时乘六龙以御天。

”《鼎》,五月卦也。

宜以仲夏吉辰御天受禅。

’”B、皋月:皋,同高。

谓五月阴生,欲自下而上,故称皋月C、蒲月(旧俗于端午悬菖蒲于门,并用以浸酒,谓可辟邪,故称蒲月,又称蒲节、D、榴月:因五月榴花盛开而来。

韩愈《题张十一旅舍三咏》诗云:“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

”)、E、恶月 (古代迷信对五月之称。

《太平御览》二二东汉董勋《问礼俗》:“五月俗称恶月。

”F、郁蒸:气压低,湿度大,气温高G、蕤宾:古乐十二律中之第七律。

律分阴阳奇数六为阳律名曰六律;偶数六为阴律名曰六吕。

合称律吕。

蕤宾属阳律。

《周礼·春官·大司乐》:“乃奏蕤宾,歌函钟,舞大夏,以祭山川。

” .古人律历相配十二律与十二月相适应谓之律应。

蕤宾位于午在五月故代指农历五月。

晋·陶渊明《和胡西曹示顾贼曹》:“蕤宾五月中,清朝起南飔。

”H、指代农历五月端午节。

《水浒传·第十三回》:“时逢端午,蕤宾节至,梁中书与蔡夫人在后堂家宴,庆贺端阳。

”I、鸣蜩:诗经·豳风》中《七月》里写得可真是准:“五月鸣蜩”。

字库里还真有这个字:蜩(tiao条)。

鸣蜩:蝉鸣叫。

蜩:蝉。

有意思。

K、芒种: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一般在6月6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75°的时候。

芒种字面的意思是“有芒的麦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种”。

《月令七十二侯集解》:“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

”此时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将进入多雨的黄梅时节。

6、农历六月:荷月、暑月、焦月、伏月、季月、暮夏、杪夏、晚夏、季夏、溽暑、A、荷月、伏月:六月三伏赤日炎炎,许多植物在酷夏的灼烤下无精打采,只有荷塘中的荷花亭亭玉立,精神抖擞,因而,便称之“伏月”或“荷月”。

B、溽暑:犹言暑湿之气,指盛夏。

《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四之气,溽暑至,大雨时行,寒热互至。

”7、农历七月:孟秋、首秋、上秋、瓜秋、早秋、新秋、肇秋、七夕月、巧月、初商、孟商、女郎花月、文月、夷则、兰秋、兰月、A、孟秋:秋季的第一个月,即农历七月B、巧月:七月七日是我国妇女向天上的织女星“乞巧”的月份,乞求织女使她们心灵手巧。

所以,七月就叫“巧月”。

C、兰月:七月兰花清香溢,又称兰月。

指农历的七月,因许多品种的兰花在七月吐芳,馨香无比故得名D、夷则:古代乐律名。

古乐分十二律﹐阴阳各六,夷则为其一也。

各律制度从低到高依次为: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仲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

又,奇数各律又称为“律”,偶数各律称为“吕”总称为“六律”,“六吕”,或简称为“正律”,乃对其半调(高八度各律)与倍律(低八度各律)而言。

8、农历八月:仲秋、秋半、秋高、清秋、正秋、桂月、桂秋、获月、壮月、秋风月、仲商、雁来月、月见月、叶月、红染月、爽月。

A、桂月:八月桂花遍地香,又称桂月。

八月桂花遍地开是人们争相吟颂的佳景,八月美名曰“桂月”,自然是名副其实了。

B、商吕:在民间,根据节气、农事、花期等将八月称为仲秋、中秋、仲商、桂秋、商吕。

C、壮月:指农历八月。

《尔雅·释天》:“八月为壮。

”郝懿行义疏:“壮者,大也。

八月阴大盛。

”《金石萃编·唐阿史那忠碑》:“我壮月以控弦,候朔风以鸣鏑。

”9、农历九月:菊月、授衣月、红叶月、季秋、暮秋、晚秋、菊秋、残秋、凉秋、素秋、杪秋、秋商、暮商、季白、霜序、青女月、贯月、霜月、长月、戌月、朽月、咏月、玄月。

A、青女月:《淮南子·天文训》:“至秋三月,地气不藏,乃收其杀。

百虫蛰伏,静居闭户。

青女乃出,以降霜雪。

”后以“青女月”借指秋月。

唐杜审言《重九日宴江阴》诗:“降霜青女月,送酒白衣人。

”B、朽月,中国古代对农历九月的一种别称。

黄巢的《菊花》诗歌吟:“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陈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而把九月称为朽月,虽无处考证,或许是因有的草木入冬后衰老、枯落之故。

C、玄月:夏历九月的别称。

《国语·越语下》:“至于玄月,王召范蠡而问焉。

”韦昭注:“《尔雅》曰:‘九月为玄。

’”晋·郭璞《江赋》:“阳鸟爰翔,于以玄月。

”《初学记》卷三引南朝·梁元帝《纂要》曰:“九月季秋……亦曰玄月。

”D、菊月:九月菊花傲秋霜,又称菊月。

到了农历九月,万木萧瑟,落叶纷纷,独有那婀娜多姿、热烈怒放的菊花给人们以活力和温暖,“菊月”被世人看作是九月的代称。

E、授衣月:.谓制备寒衣。

古代以九月为授衣之时。

《诗.豳风.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毛传:"九月霜始降,妇功成,可以授冬衣矣。

"马瑞辰通释:"凡言授者,皆授使为之也。

此诗'授衣',亦授冬衣使为之。

盖九月妇功成,丝麻之事已毕,始可为衣。

非谓九月冬衣已成,遂以授人也。

"10、农历十月:阳月、阴月、小阳春、亥月、吉月、良月、阳月、坤月、正阳月、神无月、拾月、初霜月、应钟、初冬、孟冬、上冬、开冬、玄冬、玄英、小春、大章、始冰、极阳A、阳月:十月芙蓉显小阳,又称阳月。

B、阴月:十月叫成“阴月”的理由据说是源自古代阴阳学说,十月要“纯阴用事,嫌于无阳,故以名之。

”C、小阳春:中国在较长时间里, 使用的“夏历”, 是把十一月作为一年之开始,叫“阳”, 习惯上,把十一月叫“小阳春”。

我国有些地方把这时节的气候叫做“十月小阳春”的习惯,指的是立冬至小雪节令这段时间,一些果树会开二次花,呈现出好似春三月的暖和天气。

D、应钟是古代乐律名。

古乐分十二律﹐阴阳各六。

古人以十二律与十二月相配,每月以一律应之。

应钟与十月相应。

E吉月:指正月。

《后汉书·马融传》:“乘舆乃以吉月之阳朔,登於疏鏤之金路。

”李贤注:“阳朔,十月朔也。

”按,汉初以十月为岁首。

《论语·乡党》:“吉月,必朝服而朝。

”何晏集解引孔曰:“吉月,月朔也。

”邢昺疏:“‘吉月,月朔也’者,以《诗》云‘二月初吉’,《周礼》云:‘正月之吉’,皆谓朔日,故知此吉月谓朔日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