痤疮的中医辨证论治
中医辨证治痤疮
西医病因
痤疮是一种多病因性疾病,其发病机理目前尚未完全清楚。可能由于青春期雄性激素增多,特别是双氢睾丸酮的增加,使皮脂分泌增多,同时使毛囊皮脂腺导管角化栓塞,导致皮脂淤积于毛囊内而形成脂栓,即所谓粉刺黑头或白头。毛囊内的痤疮杆菌,在富有营养并相对缺氧的环境内繁殖较快,并产生溶脂酶、蛋白分解酶和透明质酸酶。溶脂酶分解皮脂中的甘油三酸酯使其成为游离脂肪酸。游离脂肪酸、蛋白分解酶和透明质酸酶能破坏毛囊壁,使毛囊内含物进入真皮,从而引起毛囊皮脂腺的炎症反应。此外,毛囊内寄生痤疮丙酸菌;体内微量元素特别是锌的缺乏或相对不足。遗传也可能有一定关系。
中医类证鉴别
疗效评定标准
寻常痤疮疗效判定标准:1.治愈:①粉刺、丘疹、脓疱等皮损均消失。②不再复发。2.好转:①粉刺、丘疹、脓疱等皮损大多消失。②少有复发。
预后
待青春期过后,即30岁以后多自然痊愈或症状减轻。
并发症
西医治疗
应改变饮食习惯,少食脂肪及糖类,避免饮酒及其他刺激性食物,多吃蔬菜及水果。常用温水肥皂洗涤患处,不用手挤压损害,可用器械压出黑头粉刺。避免使用含油脂较多的化妆品和长期使用碘化物、溴化物及皮质类固醇激素等药物。一、内用药(一)抗生素类1.四环素,每日4次,连服10天,以后改为己每日2次,维持2个月。2.红霉素,用法同四环素。,每日3次,连用1个月。3.甲硝唑,每日3次,连用1个月。(二)维生素类1.维生素B族,常用约有维生素B220mg,每日3次,连服2个月。复合维生素B,每次2片,每日3次,口服。2.维生素A,莓天15万μ,连用4~8周;或维生素A每天15万μ和维生素E每天~,连用4~8周。(三)维甲酸类13-顺维甲酸~1mg/kg/日连服4~8周;维胺脂25mg,每日3次,连服30天。(四)内分泌制剂1.性激素:①乙烯雌酚1mg,每日1次,10日为1疗程;若为女性病人,要在月经后第5天开始使用。②绒毛膜促性腺激素500~1000U,每周2次肌肉注射或每周1次肺俞穴封闭。③黄体酮10mg和5mg,分别在月经来潮前10天和前5天肌肉注射,对某些月经前痤疮症状加重的女病人常有效。④口服避孕药物。性激素制剂不宜长期使用,有引起月经紊乱和男性乳房发育等副作用。2.抗雄性激素:①安体舒通片,每次20mg,每日3次,连服1个月。②甲氰咪胍片,每次,每日3次,连服1个月。3.皮质类固醇激素:强的松片,每日30mg逐斩减量,或强的松与女性激素或强的松与抗雄性激素联合使用,治疗囊肿性及聚合性痤疮。(五)锌制剂目前有甘草锌胶囊每次,每日3次饭后服,连服1个月。硫酸锌片2片/次,日3次,口服。葡萄糖酸锌片每次35mg,日3次,饭后服,连用1个月等。二、外用药1.硫黄和雷琐辛制剂:常用的有复方硫黄洗剂,5%硫黄霜、硫新霜和2%雷琐辛酊剂。2.抗生素类:1%红霉素酒精,肤炎宁搽剂,%红霉素洗剂或溶液,1%氯霉素雷琐辛酒精,2%氯霉素水杨酸酒精等,连用1~2月。3.过氧化苯甲酰:5%~10%过氧化苯甲酰乳剂,连用1~2月。亦可与维甲酸或抗生素类联合外用,既可增强疗效,又可减少副作用。4.维甲酸类:%维甲酸霜或酒精,每天外搽1~2次,若局部有明显刺激现象可暂停外用1~2天,然后继续使用,可连用1~2个月。三、其它疗法1.皮损内注射疗法:去炎松混悬液~(10mg/ml),加普鲁卡因少量,作结节、囊肿损害内注射,每次间隔1~2周,注射数次。2.紫外线(红斑)照射,或液氮冷冻(喷雾法或点涂)适应于结节性或囊肿性痤疮。3.激光照射:氦氖激光机25mw扩束照射,每区5~10分钟,每次20~3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4.面膜和倒模:面膜是由药物与聚乙烯醇等有机物结合而成,方法为涂少许成膜剂涂于面部,约1小时左右将膜揭去,根据病情可2~3天用1次。倒模则是将按摩、药物及石膏倒膜塑形按一定程序进行的治疗方法。目前较多地使用具有美容护肤作用的中药或某些天然植物。5.自血疗法:抽自身肘静脉血5ml,立即臀部肌注,每周1次,4~7次为1疗程。6.冷冻疗法:以喷射法为主,喷口距皮损~1cm,非炎性丘疹1~2秒,炎性丘疹2~3秒,结节囊肿3~5秒,均以治疗后不起疱为度,每周1次。7.磨削术:主要用于治疗痤疮遗留的凹陷性疤痕。
痤疮的中医辨证论治
痤疮的中医辨证论治一、痤疮的病因病机分析痤疮是一种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
好发于男女青春期的颜面及胸背皮脂腺丰富的部位,临床上以面部的粉刺、丘疹、脓疱或结节、囊肿为特征,易反复发作.本病属于中医学“肺风粉刺”病的范畴。
中医认为痤疮主要是由于先天素体肾之阴阳平衡失调,肾阴不足,相火天癸过旺,加之后天饮食生活失调,肺胃火热上蒸头面,血热淤滞而成。
1.肾阴不足肾为先天之本,藏精,主人之生长发育与生殖。
<〈素问.上古天真论〉〉曰:“女子……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
丈夫…。
.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
若素体肾阴不足,会导致女子二七和男子二八时相火亢盛,天癸过旺,阴虚内热而脸生粉刺。
2。
肺胃血热面部皮肤主要有肺经和胃经所司.〈〈素问.五脏生成篇>〉说:“肺之和皮也,其荣毛也”.在中医五行理论中,肺属金,肾属水,若素体肾阴不足,肾水不能上滋于肺,可致肺阴不足。
另外肺与大肠相表里,若饮食不节,过食膏粱厚味,大肠积热, 上蒸于肺胃。
合而导致肺胃血热, 脸生粉刺、丘疹、脓疱。
3。
痰瘀互结肾阴不足,肺胃血热,日久煎熬津液为痰;阴虚血行不畅为瘀。
痰瘀互结于面部而出现结节、囊肿和瘢痕。
4。
冲任失调肾阴不足,肝失疏泻,可使女子冲任不调.冲为血海,任主胞胎,冲任不调,则血海不能按时满盈,以至女子月事紊乱和月经前后脸部粉刺增多加重.西医认为痤疮是一种多因素的皮肤附属器疾病,其详细发病机理尚未完全清楚。
已知内分泌失调,皮脂分泌旺盛以及毛囊内微生物感染是痤疮发病的主要因素。
1.内分泌失调目前已经公认内分泌雄性激素在痤疮的发生、发展和持续状态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雄性激素主要由性腺和肾上腺分泌,其中以血清睾酮作用最强。
睾酮在皮肤中经与5α还原酶作用转变为组织活性更强的双氢睾酮刺激皮脂腺的细胞周转和脂类合成。
血清或皮肤组织中雄性激素水平过高,或毛囊皮脂腺单位的雄性激素受体过多,或雄激素与雌激素受体之间的比例失衡,或雄激素受体对正常血清雄激素的敏感性增加均认为与痤疮的发生有关。
从脾虚阴虚论治痤疮
内蒙古中医药第40卷2021 年4月第4期1111161]\1〇1^〇1丨3】〇1111131〇£1'1'3(1丨|;丨〇1131〇1丨11686\16出<士16\?〇1.40他.4202173散中寓补,补中兼疏;桂枝一白苟,肺主气,属卫,心主血,属营,二药配伍,调和营卫、调理气血;苍耳子一辛夷伍用,并走于上,宣肺而通鼻窍;白术一苍术,白术补脾,苍术醒脾,中焦得健,水 湿得以运化;久病必有瘀,方中赤芍一白芍伍用,赤芍散而不 补,白芍补而不泄,二药共用,养血敛阴散疲M。
针灸处方中,迎香一合谷伍用,出自《针灸大成》:“面痒肿,迎香、合谷”。
吕老师临床运用善治各种急慢性鼻塞不通等症。
迎香一足三里,迎香以疏调局部经气通鼻窍为主,足三里有培 补后天之功,二穴相合,一上一下,通降合力,启闭通窍,治标与 治本相结合。
“风从上受”,风池为风寒之邪侵人的门户,以针刺 之,可以祛风散邪,而治一切风疾。
吕老师经验,经常点按风池 穴,可疏经通络、固表抗邪,以达预防伤风感冒之功,尤其营卫 不和、表气不固、常易感冒之人,更宜选用。
针刺手法上选用国 医大师吕景山创立的“同步行针手法”,得气速,针感强而持久,尤其对于一些急症疗效显著3总结上述对药与对穴相结合,共奏温肺散寒、培补正气之功,标 本兼治,缓急共奏,以最短的时间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今后,我们将继续探索规律,以取得更好的临床效果。
参考文献⑴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鼻科组,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鼻科学组.变应性鼻炎诊断和治疗 指南(2015,天津)[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6,51(1):6-24,[2] 王孟,郑铭,王向东,等.中国过敏性鼻炎流行病学研究进展[J].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9(8):415-420.[3] 梁晓阳,王士贞,邱宝珊,等.变应性鼻炎证型与免疫关系的初步探讨[J].实用医学杂志,2006,22( 5):593-594.[4]Deng Y,Chen S,Chen J,et al.Relationship between surfactantpro-tein A polymorphisms and allergic rhinitis in a Chinese Han popula-tion[J].Molecular Biology Reports,2011,38(3):1475. [5] 郭玉成,赵玉堂,李秀芬.过敏煎抗过敏的药效学研究[J].承德医学院学报,2008,25 (4):387-389.[6] 吕景山.施今墨对药[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3:30-365.[7] 吕玉娥,吕运权,吕运东.吕景山对穴[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1:240.从脾虚阴虚论治痤疮A邓家侵刘维陈达灿(广东省中医院广东广州510000)摘要痤疮是临床常见皮肤病,本文总结了陈达灿教授治疗痤疮的经验,提出从脾虚及阴虚论治的重要性,治疗方面重视辨证论治的全面性,注重健脾固本、滋阴清热,用药方面善用药对,并结合中医特色疗法提高疗效,值得参考。
中医辨证治疗痤疮
中医辨证治疗痤疮苏丹(四川省珙县宜宾市矿山急救医院中医科)痤疮是青春期常见的皮肤病,多见于青春期男女,青春期过后大都可自愈,故俗称“青春痘”。
痤疮好发于面部,常伴有皮脂溢出.挤压可见黄白色半透明性蠕虫样脂栓排出,消退后遗留瘢痕或瘢痕疙瘩。
现代医学认为青春期雄激素分泌增加,使皮脂腺合成和排泄皮脂增多,造成毛孔堵塞,致使皮脂淤积形成脂栓,产生炎症,引起丘疹、脓疮结节或囊肿。
痤疮在中医学中称为“粉刺”。
中医认为年轻人血气方剐,气血充盈,乃生此病。
青年人紊体阳热偏盛,营血日渐偏热,血热外窒,体表络脉充盈,气血郁滞,因而发病,故有“年少气充,而生寇疮”之说。
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嗜食辛辣油腻肥甘之品,或酗酒,伤及脾胃,使中焦运化失司,生湿生热,结于肠内,肺胃积热上塞,阻于肌肤,而诱发此病。
肺主气,调节全身的气机和血液的运行.又与皮毛相表里,不洁尘埃或粉脂附着于皮肤腠理,使玄府不通,气血凝塞;或冷水洗面,气血遇寒凉而郁塞。
以致粟疹累累。
肝主疏泄和藏血。
若思虑太过,情志失调.使肝气琉泄不及,气血郁滞,而发病。
若病情旷日持久不愈,使气血郁滞,经脉失畅;或肺胃积热,久蕴不解,聚湿生痰,痰血互凝,可致使粟疹日渐扩大,或局部出现结节,累累相连,使病情加重。
中医药治疗痤疮,应用中医理论辨证施治,随证加减治之。
①肺经风热:症见颜面潮红,皮疹隐臆,淡红或鲜红色,顶有黑头可挤出黄白色粉渣。
兼见I=1干渴,大便秘结,小便黄,舌红苔薄黄,脉浮数。
治宜清肺散热。
方用枇把清肺饮加减:枇杷叶、桑白皮、黄芩、栀子、菊花、黄连、赤芍、白茅根、苦参。
②肺胃积热:症见皮疹红肿疼痛,或有脓疱.I/I臭,伴有便秘,尿黄、纳呆腹胀,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宜清热利湿通腑。
方用茵陈蒿汤加减:茵陈、栀子、黄芩、益母草、大青叶、白鲜皮、大黄、甘草。
③脾失健运:症见皮疹色红不鲜,反复发作,或结成囊肿,伴有纳呆、便溏、神疲乏力,舌红苔薄白,脉濡滑。
痤疮成因及中医治疗
痤疮一、寻常痤疮概述1、临床要点好发部位:好发于颜面部,胸背部、肩部。
发病年龄:好发于青春期男女, 个别患者可迁延至30岁以上。
皮损特征:粉刺、丘疹、脓疱,严重者出现紫红色结节、囊肿、脓肿,甚至破溃,形成窦道和瘢痕,愈后留有色素沉着、萎缩性瘢痕。
2、痤疮分级:3、发病机制,目前公认机制。
雄激素作用、油脂分泌过多、毛囊导管角化过度、痤疮丙酸杆菌、炎症;其他因素:遗传因素、免疫学因素、饮食、化妆品等。
二、寻常痤疮的中医认识《素问·生气通天论》“汗出见湿,乃生痤痱…劳汗当风,寒薄为皶,郁乃痤…营气不从,逆于肉里,乃生痈肿”——最早提出了“痤痱”病名,湿热搏结,滞塞不通,腠理壅闭,发而为痤疮。
《黄帝内经素问注》“皶刺长于皮中,形如米,或如针,久者上黑,长一分,余色白黄,而瘦于玄府中,俗曰粉刺,解表已,玄府谓汗空也。
痤,谓色赤,脂愤内蕴血脓,形小而大,如酸刺枣,或如按豆,此皆阳气内郁所为,待耎而攻之,大甚出之。
”——总的病机为“阳气内郁”。
《肘后备急方》“年少气充,面生皰疮”——指出本病好发于“年少”者之面部。
《刘涓子鬼遗方》创制木兰膏,以之“敷疱上,日三”外用治疗痤疮。
《诸病源候论》“面皰者,谓面上有风,热气生皰,头如米大,亦如谷大,白色者是也”——最早提出了“面皰”病名,发病与“风”“热”有关。
《万病回春》“肺风粉刺,上焦火热也”制粉刺方,枯矾30克,生硫磺、白附子各6克组成,上药共为细末,唾液调匀备用。
外用,敷粉刺,临晚上药,次早洗去。
——指出该病病位在上焦,病性为热。
《外科正宗》肺风、粉刺、酒渣鼻三名同种。
粉刺属肺、酒渣鼻属脾,总皆血热郁滞不散所致,又有好饮者,胃中糟粕之味,熏蒸肺脏而成。
经所谓有诸内、形诸外。
……内服枇杷叶丸,黄芩清肺饮”——指出病位在肺,并提出内治法。
《外科启玄》“肺风刺渣鼻疮,鼻乃肺之窍,肺气不清,受风而生,或冷水洗面,以致血热凝结于面所致,宜清肺消风活血药治之,外上搽药消之。
国医大师张震治疗痤疮经验总结
2019年第40卷第7期云南中医中药杂志1・名医专家经验・国医大师张震治疗座疮经验总结普文静指导:张震(云南省中医中药研究院,云南昆明650223)摘要:总结国医大师张震教授治疗座疮的经验。
国医大师张震从事中西医结合临床诊疗与科研60余年,在内、妇、儿、皮肤、心身疾病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中医药治疗经验,与此同时,创立疏调气机学派,倡导疏调气机为中医药内治大法之一,临床每结合多种病症,辨病与辨证论治相结合,每获良效。
通过介绍国医大师张震治疗瘗疮的经验,分析总结其验案,以阐述其临床思辨之精要。
关键词:国医大师张震;瘙疮;经验总结中图分类号:R75&73+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2349(2019)07-0001-03国医大师张震,是开创我国中医证候学系统研究的先驱学者之一,是全国第五批国医大师、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云南省中医中药研究院创始人,中西医结合资深研究员、教授、主任医师,云南中医学院名誉教授。
张震老先生创立了疏调气机学派,倡导疏调气机为中药内治大法之一,拟定疏调气机汤调节气机,从事中西医结合临床诊疗与科研60余年,诊疗经验丰富,治学严谨,既关注现代中医药研究信息,又善于继承古今前辈诸家学说之精华并有所创新,重视辨证论治规律的研究,在内、妇、儿、皮肤、心身疾病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中医药治疗经验,笔者有幸跟师学习,受益匪浅,现将其治疗痊疮的经验及体会总结如下。
懑疮是一种以颜面、胸、背等处生丘疹如刺,可挤出白色碎米样粉汁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皮肤病,是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引起座疮的病因,中医学认为与肺经风热,过食辛辣肥甘厚味,脾失健运等因素密切相关。
西医学认为痊疮的发病主要与雄激素、皮脂腺分泌增加,毛囊皮脂腺开口处过度角化和座疮丙酸杆菌感染等四大因素相关。
部分病例的发生还与遗传、免疫和内分泌障碍等因素相关⑷。
初发损害为与毛囊一致的圆锥形丘疹,顶端呈黄白色,由毛囊内皮脂与毛囊内脱落的角化细胞构成⑵。
痤疮论文中医辨证治疗痤疮论文:中医辨证治疗痤疮的疗效观察
痤疮论文中医辨证治疗痤疮论文:中医辨证治疗痤疮的疗效观察【摘要】目的:探讨中医辩证施治对痤疮的治疗疗效。
方法:将2009年6月-2010年11月月就诊于我科的142例痤疮患者随机分为2组,中医治疗组86例采用辨证方剂施治,配合面膜治疗,西医治疗组56例采用红霉素、维生素b6、外用洗剂治疗,10天1个疗程,连用4个疗程后总结疗效。
结果:中医治疗组治愈55例,有效21例,无效10例,总治疗有效率为88.4%;西医治疗组治愈25例,有效15例,无效16例,总治疗有效率为71.4%,中医组疗效明显高于西医组(p<0.05)。
结论:中医辨证治疗痤疮疗效可靠,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关键词】痤疮;中医;辩证痤疮是一种与机体内分泌功能、精神因素等相关,发生在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皮肤炎症性疾病,多见于头面部、颈部、胸背部等皮脂腺丰富的部位,临床以白头粉刺、黑头粉刺、炎性丘疹、脓疱、结节、囊肿等为主要表现,易形成色素沉着、毛孔粗大甚至瘢痕等遗留病症。
好发于青春期,对患者的心理及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
本研究对2009年6月-2010年11月就诊于我科的痤疮患者采取辨证施治,现将治疗疗效报道如下。
1 对象和方法1.1 临床资料:2009年6月-2010年11月与我科就诊的痤疮患者142例,中医治疗组86例,男24例,女62例;年龄在l5-32岁,中位年龄19岁,病程最短1年,最长4年。
寻常型痤疮75例,聚合性痤疮8例,暴发性痤疮3例。
西医治疗组56例,男22例,女34例;年龄在l7-29岁,中位年龄21岁,病程最短1.5年,最长4年。
寻常型痤疮45例,聚合性痤疮9例,暴发性痤疮2例。
1.2 诊断标准:参照《皮肤性病学》进行诊断[1],中医辨证参考《新编中医皮肤病学》[2]。
肺经风热型:外感风热,蕴阻肌肤,表现为颜面潮红,粉刺焮热、瘙痒,或有脓疱,以前额部位较重,苔薄黄,舌红,脉细数等症状。
脾胃湿热型:脾主运化,运化失调则水湿内停,皮疹红肿瘙痒,常伴有大便不畅,消化不良,腹胀,神疲乏力,苔黄腻,脉滑数等症状。
中医学治疗痤疮的概论的论文
西安海棠职业学院毕业论文题目:中医学治疗痤疮的概论专业:医疗美容技术班级:09级12班姓名:吕梅霞学号:09016304081227指导老师:郭文俊代淑华目录一寻常性痤疮病因病机 (1)二寻常性痤疮临床表现 (1)(一)皮损特点 (1)(二)好发部位 (1)(三)浅谈各个阶段特点 (2)(四)辩证论治 (2)(五)痤疮生长部位分析 (3)(六)预防青春痘的十大注意事项 (3)三治疗方法 (5)(一)临床治疗 (5)(二)食疗药方 (5)(三)痤疮应采取的护肤措施 (6)内容摘要皮肤是人体最大的体表器官,它覆盖全身,其重量约占体重的16%。
皮肤是人体抵御有害因素侵入的第一道防线,具有保护皮下组织和器官免受器械性,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损害和入侵的作用;同时也具有调节体温,吸收,排泄,分泌,免疫和参与代谢等生理功能。
皮肤还是人体最大的感觉器官和最引人注目的审美器官,具有感觉表情,传递人体美感信息等功能,因此。
皮肤是人体审美的第一关照对象。
【关键词】寻常性痤疮临床表现治疗方法中医学治疗痤疮的概论一寻常性痤疮病因病机中医学认为痤疮为素体肾阳不足,相火抗盛,加之饮食失调,好食肥腻、辛辣,导致冲任失调,肺胃火盛,上蒸头面或因脾胃素有湿热引起。
内分泌因素:青春期雄激素增多,刺激皮脂腺分泌增加使皮脂腺增生肥大。
皮脂因素:用于皮肤分泌增加皮脂中的胆固醇、甘油三脂等分解游离脂肪酸增加刺激毛囊炎症。
细菌因素:皮脂腺内存在丙酸棒状杆菌,刺激游离脂肪酸产生,引起毛囊周围炎症。
其他:(1)、胃肠功能紊乱(2)、高糖高脂(3)、某些微量元素缺乏。
二寻常性痤疮临床表现(一)皮损特点痤疮是发生在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皮肤病,发生的因素多种多样,但最直接的因素就是毛孔堵塞。
毛孔堵塞使皮脂外流不畅所致,青春痘就是这样发生的。
青春痘为青春发育期间的痤疮,多发与15~30岁的青年男女,有皮脂过多现象,毛孔多较明显。
初起为粉刺,可分白头粉刺与黑头粉刺两种,含脱落角质及皮脂。
国医大师张震治疗痤疮经验总结7篇
国医大师张震治疗痤疮经验总结7篇篇1一、引言痤疮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表现为面部、背部等部位的丘疹、脓疱等。
现代医学对于痤疮的治疗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而中医治疗痤疮也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
国医大师张震先生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痤疮的经验。
本文旨在总结张震大师治疗痤疮的经验,为临床提供参考。
二、张震大师治疗痤疮的基本理念张震大师认为,痤疮虽生于皮肤表层,却与体内脏腑功能失调密切相关。
治疗痤疮应内外兼顾,既要从源头上调理脏腑功能,又要针对皮肤症状进行治疗。
他强调,中医治疗痤疮应注重辨证施治,因人制宜,针对患者的体质、病因、病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1. 辨证施治张震大师根据痤疮患者的不同体质和病情,将痤疮分为湿热型、痰湿型、血瘀型等类型,针对不同类型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例如,湿热型痤疮患者,他采用清热利湿的方法进行治疗;痰湿型痤疮患者,则采用化痰利湿的方法进行治疗。
2. 内外结合张震大师认为,治疗痤疮应从内外两方面入手。
在外部治疗方面,他采用中药煎汤熏洗、外敷等方法,直接作用于皮肤患处,缓解症状;在内部调理方面,他通过望闻问切,了解患者的体质和脏腑功能状况,然后针对具体情况进行中药调理,从源头上改善病情。
3. 注重调理情志张震大师认为,情志失调也是导致痤疮发生和加重的重要因素之一。
因此,他在治疗痤疮时,注重调理患者的情志,引导患者保持心情舒畅,减轻压力,有助于病情的恢复。
四、张震大师治疗痤疮的常用方剂及药物1. 清热利湿方剂:如黄连解毒汤、龙胆泻肝丸等,适用于湿热型痤疮患者。
2. 化痰利湿方剂:如二陈汤、半夏厚朴汤等,适用于痰湿型痤疮患者。
3. 活血化瘀方剂:如桃红四物汤、血府逐瘀汤等,适用于血瘀型痤疮患者。
4. 常用药物:如黄连、黄芩、黄柏、苦参、白鲜皮等具有清热解毒、燥湿止痒的药物,以及丹参、赤芍等具有活血化瘀的药物。
五、案例分析本文可结合具体案例,详细介绍张震大师如何运用上述理念和方法治疗痤疮患者,以展示其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卓越的治疗效果。
中医药特色诊治痤疮
中医药特色诊治痤疮寻常性痤疮是一种发生于中青年颜面、前胸、后背的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属皮肤科常见、多发损容性皮肤病范畴。
西方流行病学调查发现80%的青少年曾经患过痤疮。
本病好发于青年男女,但青春期后的痤疮患者也日益增多,严重影响患者的外貌和心理健康。
〔一〕国内外相关学术技术进展1 痤疮的治疗现状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痤疮作为作为门诊多发的损容性皮肤病,其诊治日益受到国内外中医、西医领域的重视,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主要有以下几点:中医的痤疮治疗现状1.1.1 病因病机、辩证分型的理解多种多样赵炳南认为本病因肺胃湿热,外感毒邪而发,故治疗以清肺胃湿热为主,佐以解毒,方选枇杷清肺饮加减。
徐宜厚将其诊治痤疮的经验归纳为“四辨〞、“十法〞。
1.1.2 内服外用效验方药报道琳琅满目刘得喜等以自制痘痘消(用桑白皮、地骨皮、知母、黄柏、郁金、川楝子、紫花地丁、蒲公英、杏仁、菊花、土茯苓、桑叶、浙贝母、连翘、银花、大黄、甘草制成瓶装水丸)治疗痤疮60例,疗效明显优于当归苦参丸。
李林峰【20】用自制中药面膜(银花、黄芩、丹皮、当归、凌霄花、连翘、白茯苓各10g,白花蛇舌草20g,珍珠粉适量)治疗61例面部寻常性痤疮,炎性皮损总有效率达96.7%。
1.1.3 治疗手段多种多样除了传统的中医药内服外用,针灸治疗痤疮也有一定的探索进展。
无论是用毫针、三棱针、火针、火罐、耳穴贴压等方法上,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如任幼红等对58例痤疮患者采用局部(痤疮部位)火针配合背俞穴(大椎、双侧肺俞、膈俞、脾俞、肾俞)刺络拔罐治疗58例患者,总有效率为93%。
1.1.4 结合科研方法在传统中医领域研究得到普遍应用科研方法在临床研究中的地位尤其重要,很多中医学者经过对科研方法的学习,指导自己的研究,采取了随机分组对照观察等方法进行研究。
如冯永芳以痤疮膏(大黄、苦参、黄连、白芷、僵蚕、白及、桃仁、茯苓等组成)外涂治疗寻常痤疮,疗效明显优于硫磺霜对照组。
痤疮的中医药临床及实验研究进展
痤疮的中医药临床及实验研究进展摘要】综合近年来的文献报道,从临床治疗及实验研究两个方面阐述了痤疮的研究进展,临床治疗包括辨证论治、选方用药、内治与外治结合、饮食调摄,实验研究主要探讨了中草药对痤疮丙酸杆菌、皮脂分泌及性激素的影响。
【关键词】痤疮;中医药临床;综述【中图分类号】R27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455(2010)11-0258-02痤疮是一种常见多发的皮肤病,多见于青春期男女,青春期过后大都可自然痊愈。
痤疮好发于面部、胸背部等处,形成粉刺、丘疹、脓疮结节或囊肿。
常伴有皮脂溢出,分布对称。
初起为毛囊口黑色圆锥形丘疹,挤压可见黄白色半透明性蠕虫样脂栓排出。
周围可形成炎症性丘疹,其顶端可形成结节囊肿,消退后遗留瘢痕或瘢痕疙瘩。
现代医学认为,其病因为青春期性激素分泌亢进,刺激皮脂腺分泌过旺,使皮脂腺毛囊口阻塞形成脂栓,伴发细菌感染而发病。
此病与微量元素锌在发育期相对缺乏也有一定的关系,称之谓“青年痤疮”。
中医学认为,过食肥甘厚味,脾胃湿热内蕴上蒸;肺经蕴热,外受风邪;或冷水渍洗,使血热蕴结,均可酿成本病。
近年来,在诊治过程中,人们发现,用中医药治疗痤疮,疗效明显,且剂型多样,副作用小,现就其研究进展阐述如下: 1临床研究1.1辨证论治:痤疮,在中医学中相当于“痤”或“痤痱”,或称之谓“肺风粉刺”、“面疮”等。
最早的记载见于《黄帝内经》:“汗出见湿,乃生痤痱……郁乃痤。
”(《素问·生气通天论》)不仅指出了汗湿为其主要病因,且“郁”字总括了本病的病机所在。
晋代《肘后备急方》提到本病发生在面部,故称面疮。
隋代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中说:“面疮”者,谓面上有风热气生疮,头如米大,亦如谷大,白色者是。
清代吴谦在《医宗金鉴》中对本病的症状、病因、治法、方药等作了更为全面的论述:“此证由肺经血热而成,每发于面鼻,起碎疙瘩,形如黍屑,色赤肿痛,破出白粉汁。
”因此,多数医家认为痤疮病位在肺,因于风热,辨证分型多为“肺经风热”。
痤疮的中医辨证论治
痤疮的中医辨证论治发表者:闫景东6138人已访问痤疮,中医学称之为“粉刺〞,俗称“青春痘〞,是皮肤科临床中的常见病,依据皮疹的严重程度可分为寻常型和囊肿性、结节性和聚合性痤疮,依据年龄阶段又分青春期痤疮和青春期后痤疮。
痤疮临床表现较为单一,常有粉刺、炎性丘疹、囊肿、结节等病症,但痤疮的证候候较复杂,不能以局部有炎症表现就妄投寒凉药物,治疗上应遵从辨证论治原那么,抓住病机的根本特点,分清疾病的寒、热、虚、实,局部辨证与整体辨证相结合。
根据临床经验,应用中医辨证论治治疗,同时参考患者的年龄、病症、发病部位等,效果显著。
一、病因病机及治疗1.肺胃热盛中医学认为,面鼻为肺胃二经所主,假设素体阳热偏盛,肺经郁热,又复受风邪〔风易袭上位〕,那么发“肺风粉刺〞;肺与大肠相表里,假设腑气不通,湿热上攻于面部,那么亦发痤疮。
此型最常见于炎性痤疮,患者常处于青春期,皮疹好发于颜面部,胸背部可有少量皮疹,皮损以红色丘疹为主,个别上有脓头,痒痛相兼,舌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滑或滑略细,大便干结。
采用“以泻代清〞的治法,通腑实,泻肺经风热,方用枇杷清肺饮加减:白花蛇舌草30g、重楼20g、生山楂30g、泽泻20g、枇杷叶15g、蜜桑白皮15g、黄芩10g、丹参20g、生大黄10g〔同煎〕、生甘草10g。
如伴有手足心热,加女贞子20g、旱莲草20g,凉血兼调节激素水平;如药后便溏,去生大黄,加炒枳实15g,减缓药性,如额部皮疹较多,加服导赤散,如两颊部皮疹较多,加广郁金20g,疏肝行气。
2.湿邪蕴结从临床病症上看,面部油腻是痤疮最常见的皮损表现,源于青春期素体生机旺盛,用西医来解释就是青春期激素水平失衡,皮脂腺分泌的皮脂过多,而皮脂的堆积就是粉刺形成的原因,因此,减少油脂的分泌是治疗的重点。
中医学认为油脂与“湿〞有关,而湿邪的来源有两方面原因:第一,平素嗜食辛辣刺激之物伤及脾胃,脾失健运,湿邪内生。
第二,肾阳虚衰,无以温运脾阳,导致水湿停聚。
痤疮的中医辨治方法
痤疮的中医辨治方法一、什么是痤疮?痤疮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发作于毛囊或皮脂腺位置,是美容皮肤科十分常见的一种疾病类型。
病症表现为在面颈部、胸背部、肩膀、上臂等位置出现的白头粉刺、黑头粉刺、炎性丘疹、脓包、结节等等。
这种疾病在青春期的年龄段比较多发,但是并不完全取决于年龄段,从儿童到成年人的各个阶段都有发病的可能性。
痤疮按皮损的不同类型和严重程度可分为寻常型痤疮、结节痤疮、囊肿痤疮、聚合型痤疮、暴发型痤疮等。
除了上述的症状以外,痤疮还容易引发各种并发症。
比如色素沉着、持久性红斑、凹陷性或是肥厚性瘢痕等等。
色素沉着主要表现为,痘痘发炎后出现暗褐色或是黑褐色的色素沉积,痘印的持续时间较长,且颜色暗沉,红色痘印出现没有经过恰当地处理,就会导致色素沉着。
持久性红斑大多出现在痘痘炎症消退后,严重影响到美观。
凹陷性或是肥厚性瘢痕大多是由于痤疮比较严重,没有经过恰当地处理,或是经常挤压粉刺等等,就会导致瘢痕,非常影响美观。
一般情况下,痤疮多发生于以下几种人群之中:第一,青春期人群,因为青春期年龄段的人体内雄激素的分泌非常旺盛,由此导致皮脂腺的皮脂分泌量和细菌代谢产物增多,进而引发痤疮疾病。
第二,乱用护肤品或化妆品的女性群体,油性过高或是质量不符合标准的护肤品可能会导致毛孔堵塞。
第三,因情志不畅引起内分泌环境紊乱,雄性激素与雌性激素的比例失衡,皮脂腺对雄激素敏感性增加,皮脂分泌增多,进而导致痤疮。
第四,洗面奶或是皂类产品中富含脂肪酸盐,多度清洁破坏角质层的结构和水油平衡,使皮脂分泌反馈性增加。
图1 痤疮的各种类型病理表现二、什么原因导致痤疮?痤疮的发病机制还没有得到科学明确的论证。
痤疮的引发大多与皮脂腺分泌油脂过盛亦或是毛囊皮脂腺导管角化多度或堵塞,微生物(主要是痤疮丙酸杆菌)代谢产物增多刺激毛囊及周围组织引发炎症反应。
雄激素在痤疮的发病过程中的作用现在还有争议,绝大多数患者血液中的雄激素水平并未高出正常范围,而可能与发病部位的皮脂腺上分布的雄激素受体的数量和敏感性有关。
痤疮中医辨证论治的个人体会
两个方面 : 一是肺具有宣发卫气和津液以营养皮肤的作 用 。 皮肤的营养 , 当然 与 脾 胃 的 消 化 吸 收 功 能 相 关 , 但 依赖于肺气的宣发 作 用 才 能 使 养 料 到 达 体 表 皮 肤 。 二 是汗孔排泄有协助 肺 排 泄 废 物 的 作 用 。 汗 孔 为 汗 腺 直 接开口于皮肤表面的 一 端 , 其 排 泄 汗 液, 有调节体温的 作用 , 同时也排出部 分 代 谢 产 物 。 从 部 位 辨 证 上 看 , 皮 疹发于皮肤之上 , 好发于面部 、 前胸后背 , 所以就离不开 。 对肺脏论治 皮疹所在部位与相关脏腑关系 , 主要根据 部位可与足阳明胃经 、 足 太 阳 膀 胱 经、 手太阴肺经关系 密切 。 世无无源之水 , 也无无源之火 。 热气上腾乃釜底 5. , 薪多火高 釜无焰高 火 旺 , 也 就 谈 不 上 有 热 气 可 腾。 皮 肤病种类繁多 , 但从发病机制而言 , 不外乎四种情况 : 一 二是劳倦所伤 , 三是饮食失常 , 四是情志不 是六淫外邪 , “ 遂 。 四者皆与脾胃有关 。《 医权初编 》 云: 上知脾胃实 , ” 诸病皆实 , 脾胃虚 , 诸病皆虚 , 此医家之大关也 。 简单形 象一点说 , 发于皮肤上的炎性丘疹 、 脓头等热性皮疹 , 乃 是肠胃湿热向上熏 蒸 于 皮 肤 形 成 的 。 没 有 肠 胃 之 火 就 形不成发于肤表的热性皮疹 , 这也是痤疮发病的主要病 。 , 机 但临床上 往往患 者 多 有 风 热 袭 肺 的 表 证 伴 发 , 或 肠胃湿热上蒸咽喉 , 引起咽部不适 。 至于阴虚之火所致 痤疮 , 是比较少的 , 多见于肝肾亏虚型 , 以六味地黄汤配 以银翘散加减 , 而单纯用六味地黄汤加减效并不佳 。 辨证论治 基 本 用 方: 银 翘 散。 金 银 花 解 一 切 疮 疡 疔 疮 肿 1. 毒; 连翘乃 “ 疮家 圣 药 ”入 心 肺 二 经 , 长 于 清 心 火、 散上 焦风热 、 清热解毒 。 芦根清透肺卫气分实热 , 胃热呕逆 , 清心利尿透疹 ; 竹叶上清心火而解热 , 下通小便而利尿 , 吴塘谓其有 “ 通窍 清 火 ” 之 功。 此 两 味 药 解 毒 途 径 是 经 宣开肺气 , 化痰利气 , 无论属 小便而解 。 桔梗辛散苦泄 , 寒属热皆可应用 , 排肺痈之脓痰 , 可宣开肺气而通二便 , 载药上行 ; 牛蒡子升浮之中又有清降之性 , 能外散风邪 , 内泄其毒 , 且性偏滑利 , 兼可通利二便 , 有“ 气杀医生草 ” 之称 。 二者均可通利二便 , 利于邪气经大小便而解 。 荆 芥长于发表散风 , 表寒 表 热 皆 可 用 之 ; 淡豆豉发汗解表 之力颇为平稳 , 无论风 寒 风 热 表 证 皆 可 应 用 , 既能透散 外邪 , 又 能 宣 散 邪 热。 在 此 方 中 荆 芥、 防风就有开腠 理, 使邪经皮肤 、 汗孔而解的作用 。 牛蒡子 、 桔梗不但均
运用葛根汤治疗痤疮经验
笔者 临证 发 现 : 大多数 痤疮 患者 常 反复 发作 在 密 切联 系 。此时若 拘 于
见痤 治痤 、 清 泻 内热 的思 路 , 忽 视 了辨 证 论 治 , 选 用
患者 , 男, 2 5岁 ,2 0 1 2年 4月 2 2 E l 初 诊 。 主
合 白虎汤 , 清 阳 明经 热 ; 出现 脓疱 、 皮 疹 红肿疼 痛 、 心
选泻 白散 合枇 杷 清 肺 饮 、 清 胃散 、 桃 红 四物 汤 、 五 味
消毒 饮等 。然 而 , 这 些 治 疗方 法 的 临床 效 果 并 不 满 意, 提示 脏腑 辨证 对该 病 的认识 存在 一定 的局 限 性 。
扰。在对 中医脏腑 辨证 认 识的基 础 上 , 着 重 以表 里 同病 理
论, 从 六 经 辨 证 层 面 探 讨 了葛 根 汤 治 疗 痤 疮 的作 用 机 制 , 以
葛根 汤源 于 医圣张 仲景 所 著 《 伤寒 杂 病 论 》 , 原
文第 3 1 条 日: “ 太 阳病 , 项背 强几几 , 无 汗恶风 , 葛
期 更 加 有 效地 提 高 经 方 在 临 床 中 的 运 用 , 达 到 治疗痤 疮 的
目的 。
根汤 主 之 。 ” 第 3 2条 日 : “ 太 阳与 阳 明合 病 者 , 必自 下利 , 葛根 汤 主之 。 ” 该 方 由葛 根 、 麻黄 、 桂枝 、 白芍 、 甘草 、 生姜 和大 枣 等 7味 药 组成 , 有 发 汗解 肌 、 生 津 舒筋 之效 , 原 为太 阳 阳明合 病之 方 , 在此 正合 乎痤 疮 风寒外 侵 、 内热 郁 闭 的病 机 。方 中葛 根 为 主 药 , 《 神
中 医研 究
2 0 1 4年 1 0月 第2 7卷 第 1 0期
闵仲生教授辨证论治玫瑰痤疮经验总结
闵仲生教授辨证论治玫瑰痤疮经验总结本文主要介绍了闵仲生教授治疗玫瑰痤疮的临床经验。
通过对皮损、部位、病程的辨证,将现代医学分型对应中医辨证3型论治:肺胃蕴热证(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型),热毒蕴肤证(丘疹脓疱型),痰瘀互结证(肥大增生型),眼型可作为兼证,临床治疗确立清肺胃积热为根本大法,用药随“症”加减,同时强调日常调护的重要性。
标签:玫瑰痤疮;中医药疗法;名医经验;闵仲生;清肺胃积热玫瑰痤疮,是一种好发于面中部、主要累及面部血管及毛囊皮脂腺单位的慢性炎症性疾病,曾称为酒齄鼻。
国内尚无明确的患病率调查报道,但一些城市的小样本调查显示患病率已达 6.5%,并有逐年增加的趋势。
临床主要表现为面部皮肤阵发性潮紅及红斑、丘疹、脓疱、毛细血管扩张等,少部分出现赘生物(常见于鼻部),主要累及20~50岁的成年人,但儿童和老年人同样可以发病。
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近年来研究表明与天然免疫系统和皮肤屏障功能障碍有关。
根据玫瑰痤疮的不同临床特点,可将其分为四种类型:即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型、丘疹脓疱型、肥大增生型、眼型。
闵教授从现代医学对本病的认识出发,结合中医的辨证治疗规律及自身的经验积累,以中医药治疗本病,临床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笔者有幸师从闵教授,临证学习,受益良多,兹将其治疗玫瑰痤疮的经验介绍如下。
1病因病机玫瑰痤疮中医称为“酒齄鼻”,其病名首见于《魏书·王慧龙传》,古称鼻赤,其发病主要与心、肝、肺、胃的失调及瘀血为患有关。
《诸病源候论·酒齄鼻侯》曰:“此为饮酒,热势冲面,而遇风冷之气相搏所生,故令鼻面生齄,赤疱匝匝然也。
”《景岳全书》曰:“肺经素多风热,色为红黑,而生鼓疖者,亦有之。
”《素问·刺热论》曰:“脾热病者,鼻先赤。
”《外科大成》曰:“酒齄鼻者,先由肺经血热内蒸,次遇风寒外束,血瘀凝结而成。
”外感风热邪毒;或因饮食失节,嗜食肥甘厚腻;或由于情志不畅,肝郁化火而发为本病;久病气滞,痰瘀互结,终成鼻赘。
韩世荣从瘀论治调和冲任治疗寻常性痤疮经验分析
韩世荣从瘀论治调和冲任治疗寻常性痤疮经验分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寻常性痤疮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主要发生在青少年期,多发于面部、胸背等部位。
痤疮对患者的外貌和心理造成严重影响,给患者带来不便和困扰。
目前,关于痤疮治疗的方法有很多种,但其效果参差不齐,需要不断探索和改进。
韩世荣医生是一位中医名医,对痤疮的治疗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独特的见解。
他提出了从瘀论治、调和冲任的治疗理念,通过调整体内的阴阳气血平衡,达到治疗痤疮的目的。
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他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案,取得了明显的疗效。
本文旨在探讨韩世荣医生从瘀论治调和冲任治疗寻常性痤疮的经验和疗效,为痤疮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通过分析其理论基础、临床观察和治疗经验总结,探讨其治疗方法的有效性和前景展望,希望能为痤疮患者带来更好的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旨在探讨韩世荣在从瘀论治调和冲任治疗寻常性痤疮方面的经验与疗效,以期进一步验证其治疗方法的有效性。
通过对韩世荣治疗痤疮的理论基础和临床疗效进行深入分析,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案和方法,同时也为痤疮患者提供更专业的医疗服务和关怀。
通过本研究,希望能够总结出韩世荣治疗痤疮的特点,并为今后的痤疮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从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痤疮治疗的进步和发展。
1.3 研究方法研究方法包括痤疮患者的筛查和分组、治疗方案的设计和实施、临床观察和疗效评估等步骤。
我们通过医院的痤疮门诊进行患者的筛查,并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组,以确保研究的严谨性和可比性。
然后,根据韩世荣的治疗理论和方法,设计治疗方案并实施治疗,同时加强患者的宣教工作,引导他们积极配合治疗。
接着,我们进行临床观察,记录患者的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以评估韩世荣调和冲任治疗寻常性痤疮的临床疗效。
我们将通过统计学方法对疗效数据进行分析,总结出治疗经验,并与其他治疗方法进行比较,以验证韩世荣治疗痤疮的特点和有效性。
浅析中医药对脏分区辨证论治颜面部痤疮
浅析中医药对脏分区辨证论治颜面部痤疮发表时间:2016-03-24T11:08:37.367Z 来源:《健康世界》2016年1期供稿作者:言路季昭臣田剑刘婷婷陈英[导读] 长沙医学院2011级本科中医1班长沙医学院2012级本科中医2班长沙医学院中医学院指导老师以“内服+外用”的手法针对性的解决此类问题,为医学领域面部痤疮的治疗与科研提供新的思路。
1.长沙医学院2011级本科中医1班湖南长沙 410219;2.长沙医学院2012级本科中医2班湖南长沙 410219;3.长沙医学院中医学院指导老师湖南长沙 410219;摘要:由于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以及社会压力的增大,出现颜面痤疮问题的患者越来越多,且年龄层由最初的青年人发展到少年、中青年阶段,大有蔓延态势。
面部痤疮没有明确的治疗手段,且发病诱因较多,病理症状因人而异。
所以,我们希望运用中医“整体观念,辩证论治”的思想,将颜面分区、对脏,进行区域用药,以“内服+外用”的手法针对性的解决此类问题,为医学领域面部痤疮的治疗与科研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痤疮;中医药;脏腑辨证;颜面分区治疗1.脏腑辨证论治左腮为肝,右腮为肺,额上为心,鼻为脾。
赤者,热也,随证治之。
钱乙《小儿药证直诀》,我们根据面上症的特点,来反映哪一脏腑出现了病证,如肺经风热型,心火上炎型,肝胆郁热型,脾虚痰湿型,肝肾阴虚型,找出主要病因对证用药治疗。
1.1从肺胃论治中医认为“肺主皮毛”,因素体阳热偏盛,加之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厚味,肺胃湿热,循经上蒸,复感毒邪可致痤疮,病程日久,聚湿生痰,痰瘀互结,则可形成结节、囊肿。
主方:泻白散、枇杷清肺饮、桑菊饮或银翘散选药:桑白皮、枇杷叶、金银花、连翘、生石膏、桑叶、菊花、黄芩、牛蒡子、鱼腥草、知母、生甘草。
案例分析:王某,女,25岁,湖南人。
诉粉刺初起,病程短,颜面出油皮肤光亮,痤疮坚硬难消,触之疼痛,口干,食欲不振,小便短黄,伴有痛经,舌红,苔薄,脉数。
卫气营血辨证治疗痤疮经验
卫气营血辨证治疗痤疮经验陈吉全;陈冬雪【摘要】笔者在总结多年临床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认为痤疮病机包括卫、气、营、血4个层次,各层次病机分别是卫分郁闭、气分壅热、营分痰结、血分瘀热,痤疮初起病势轻浅,以卫分郁闭为主者其治疗宜宣通肺卫佐以清热,羌芷银翘散主之;病势较浅、以气分郁热为主者宜清三焦郁热,佐以宣通肺卫,枇杷清肺饮加减主之;痤疮经久、病势发展至营分痰结者宜透热转气、化痰散结,佐以活血调营、宣通肺卫,仙方活命饮主之;病势深在、血分瘀热者宜以凉血解毒、活血化瘀为主,佐以宣通肺卫、清气分热、燥湿化痰等治法,犀角升麻汤主之.【期刊名称】《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年(卷),期】2016(022)007【总页数】2页(P999-1000)【关键词】卫气营血辨证;痤疮;经验【作者】陈吉全;陈冬雪【作者单位】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南南阳 473061;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南南阳 47306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58.73+3痤疮是青春期常见的一种慢性皮脂腺炎症性疾病[1]。
本病属于中医学“粉刺”“痤”“面疱”等范畴,笔者在总结多年临床实践基础上,借用温病学卫气营血概念,以卫气营血辨证治疗本病取得了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中医认为痤疮之病就脏腑而言主要为肺胃二脏受病,患者多为青少年天癸初至或初盛,素体阳盛,肺经蕴热,或喜食辛辣及肥甘厚味之品,湿热内生,上蒸于肺,肺主宣发肃降,输布营卫津液于三阴三阳,湿热之气随经熏蒸面部、上胸及背部等皮部,复受风邪,玄府闭塞,湿热抑郁在内生成粉刺、痤疮。
然笔者认为痤疮、粉刺既已生成,就其患病层次而言,已波及卫、气、营、血4个层次。
1.1 卫分郁闭痤疮患者多有阳热之体骤遇寒凉病史,内生湿热不得外散,郁于肌表,煎熬郁闭未出之汗液、脂液为“白米”样物而引起本病,故卫分郁闭是痤疮形成的初始条件。
此阶段痤疮患者多症见局部汗出不畅,毛囊口出现黑头粉刺,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痤疮的中医辨证论治一、痤疮的病因病机分析痤疮是一种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
好发于男女青春期的颜面及胸背皮脂腺丰富的部位,临床上以面部的粉刺、丘疹、脓疱或结节、囊肿为特征,易反复发作。
本病属于中医学“肺风粉刺”病的畴。
中医认为痤疮主要是由于先天素体肾之阴阳平衡失调,肾阴不足,相火天癸过旺,加之后天饮食生活失调,肺胃火热上蒸头面,血热淤滞而成。
1.肾阴不足肾为先天之本,藏精,主人之生长发育与生殖。
<<素问.上古天真论>>曰:“女子……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丈夫…..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
若素体肾阴不足,会导致女子二七和男子二八时相火亢盛,天癸过旺,阴虚热而脸生粉刺。
2.肺胃血热面部皮肤主要有肺经和胃经所司。
<<素问.五脏生成篇>>说:“肺之和皮也,其荣毛也”。
在中医五行理论中,肺属金,肾属水,若素体肾阴不足,肾水不能上滋于肺,可致肺阴不足。
另外肺与大肠相表里,若饮食不节,过食膏粱厚味,大肠积热, 上蒸于肺胃。
合而导致肺胃血热, 脸生粉刺、丘疹、脓疱。
3.痰瘀互结肾阴不足,肺胃血热,日久煎熬津液为痰;阴虚血行不畅为瘀。
痰瘀互结于面部而出现结节、囊肿和瘢痕。
4.冲任失调肾阴不足,肝失疏泻,可使女子冲任不调。
冲为血海,任主胞胎,冲任不调,则血海不能按时满盈,以至女子月事紊乱和月经前后脸部粉刺增多加重。
西医认为痤疮是一种多因素的皮肤附属器疾病,其详细发病机理尚未完全清楚。
已知分泌失调,皮脂分泌旺盛以及毛囊微生物感染是痤疮发病的主要因素。
1.分泌失调目前已经公认分泌雄性激素在痤疮的发生、发展和持续状态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雄性激素主要由性腺和肾上腺分泌,其中以血清睾酮作用最强。
睾酮在皮肤中经与5α还原酶作用转变为组织活性更强的双氢睾酮刺激皮脂腺的细胞周转和脂类合成。
血清或皮肤组织中雄性激素水平过高,或毛囊皮脂腺单位的雄性激素受体过多,或雄激素与雌激素受体之间的比例失衡,或雄激素受体对正常血清雄激素的敏感性增加均认为与痤疮的发生有关。
2. 皮脂分泌旺盛毛囊和皮脂腺是雄性激素靶器官。
在不正常水平的雄激素作用下引起皮脂腺分泌功能亢进,产生过多过浓的皮脂郁积在皮脂腺导管;另一方面在雄激素的刺激下毛囊皮脂腺导管过度角化,管腔变窄,更进一步加重了皮脂排泄不畅,形成了临床上所见到的丘疹和粉刺。
3. 毛囊微生物感染已知表皮和毛囊皮肤存在痤疮棒状杆菌,卵圆形糠秕孢子菌和白色葡萄球菌3组微生物,其中以痤疮棒状杆菌跟痤疮发病关系最为密切。
皮肤中的皮脂分泌过多给这 3组微生物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它们分解脂肪,促使皮脂转化为游离脂肪酸,后者使毛囊及周围组织发生非特异性炎症。
游离脂肪酸产生的炎症反应和细菌本身引起的炎症共同形成临床上所见的红色炎性丘疹、脓疱、结节和脓肿。
其它除了上述分泌失调、皮脂分泌旺盛和微生物感染因素外,其他因素如免疫、遗传、血液流变学的改变等也认为与痤疮的发病有关。
二、治疗痤疮的中药方法根据痤疮的病因病机,本病中医治疗总的法则是:滋阴泻火,清肺胃热,凉血散结,调理冲任。
在治疗方法上应治和外治相结合,外合治,标本兼顾,才能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一)治法根据痤疮发病时间的长短、皮疹形态等表现的不同,一般可分为阴虚热、肺胃热盛、瘀热痰结、冲任不调4个症型进行治疗。
1.阴虚热主证:面部皮疹以红色或皮色粉刺丘疹为主,或伴有小脓疱、小结节。
口干、心烦、失眠多梦、大便干结、小便短赤。
舌红少苔或薄黄苔,脉数或细数。
1.1阴虚热治法:滋阴泄火,清肺凉血。
方药:消痤汤女贞子20g ,旱连草20g ,知母12g,黄柏12g, 鱼腥草20g ,蒲公英 15g,连翘15g,生地15g,丹参25g,甘草5g1.2阴虚热方解:女贞子、旱连草,滋肾阴,知母、黄柏,泻肾火,一补一泻,调整肾之阴阳于平衡;鱼腥草、蒲公英、连翘,清肺解毒,散结消肿;生地、丹参,凉血化瘀清热;甘草解毒清热并调和诸药。
1.3阴虚热加减:大便秘结不通,加大黄、枳实通肺泻热;大便稀烂不畅,舌苔黄腻厚浊,去生地加土茯苓、茵蒿利湿清热解毒;失眠多梦者,加合欢皮、茯苓宁心安神。
2.肺胃热盛主证:面部尤其是鼻部,有较多鲜红丘疹,结节,大小不一,部分顶端有脓疱、肿胀、疼痛。
口干苦,大便秘结,肛裂出血,小便短赤,或伴咽红肿痛,吞咽困难;挤压后疔疮走黄,面肿发热。
舌红苔黄干,脉数或洪大。
2.1肺胃热盛治法:清肺解毒,通便泻热方药:枇杷清肺饮合大承气汤加减黄连10g, 黄芩 12g,枇杷叶 12g,桑白皮 15g,生地 15g,大黄 10g(后下), 枳实 12g, 甘草 5g..2.2肺胃热盛方解:黄芩、枇杷叶、桑白皮清肺热;黄连、大黄、枳实清泻肠中实热结滞;生地清热凉血;甘草解毒清热并能调和诸药。
加减:面肿目赤者加菊花12g、石膏30g;久治体虚者加人参叶12g。
3.瘀热痰结主证:面部以大小不一的红色或暗红色结节、囊肿和凹凸不平的疤痕为主,自觉疼痛,可伴有脓疮、红色丘疹、粉刺或色素沉着。
舌红或暗红有瘀点,苔薄黄,脉弦滑或细弦。
3.1瘀热痰结治法:清热解毒,化瘀散结方药:仙方活命饮和五味消毒饮加减银花 15g,野菊花 15g,蒲公英 15g,丹参 15g,赤芍 10g,红花 5g,穿山甲 10g(炒),皂角刺 6g, 浙贝母 10g,天花粉10g,甘草 5g3.2瘀热痰结方解:银花、野菊花、蒲公英,清热解毒;丹参、赤芍、红花,活血化瘀;穿山甲、皂角刺解毒透络,消肿溃坚;浙贝母、天花粉清热解毒,排脓散结;甘草调和诸药。
加减:血热炽盛者加生地15g;囊肿壁厚久不破溃者加乳香5g,没药5g.4.冲任不调主证:本证见于女子,面部痤疮皮损的发生和轻重与月经周期有明显关系。
月经前面部皮疹明显增多加重,月经后皮疹减少减轻。
或伴有月经不调,月经量少,经前心烦易怒,乳房胀痛。
舌红苔薄黄,脉弦细数。
4.1冲任不调治法:养阴清热,调理冲任方药:柴胡疏肝散和消痤汤加减柴胡 12g,郁金15g,白芍15g,女贞子20g,,旱莲草20g,鱼腥草15g,蒲公英15g,丹参15g,山楂20g, 甘草5g。
4.2冲任不调方解:柴胡、郁金、白芍,疏肝清热调理冲任;女贞子、旱莲草,滋养肾阴,平和天癸;蒲公英、鱼腥草,清肺解毒;丹参、山楂, 凉血化瘀;甘草调和诸药。
加减:月经后期不至、乳房胀、小腹隐痛,加香附15g、王不留行12g通经止痛;月经先期或月经量多,去丹参,加益母草25g,香附15g调经清热。
胃酸过多者去山楂。
(二)外治法三黄洗剂、颠倒散洗剂、痤灵酊:外擦患处,每日2-3次,视病情可加入氯霉素2g或灭滴灵2g.痤灵霜:适合秋冬季外用,每日2-3次。
四黄膏:外敷较严重的结节和囊肿。
每日换药1-2次。
中药面膜治疗:用消痤散加温水和少许蜂蜜调成糊状均匀敷于面部皮疹处,30分钟后洗去,每天或隔天1次。
炎症明显者可用绿茶水调敷或加入苦瓜汁调敷,亦可外加石膏倒模,有热敷消炎作用。
三、治疗痤疮的饮食方法痤疮的发生原因是多方面的,但饮食不当,过食肥甘厚味及辛辣等刺激性食物,致使皮脂腺分泌异常,也是本病发生的主要诱因。
因此,痤疮的饮食治疗非常重要。
首先要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多吃能促进体血液变成碱性的蔬菜、水果,少吃高脂肪、高糖及刺激性食物。
具体应注意以下几方面饮食宜忌:宜吃富含维生素A和B的食物。
维生素A有益于上皮细胞的增生,能防止毛囊角化,消除粉刺,调节皮肤汗腺功能,减少酸性代产生对表皮的侵蚀。
含维生素A丰富的食物有:金针菜、胡萝卜、西兰花、小白菜、茴香菜、荠菜、菠菜、动物肝脏等。
维生素B2能促进细胞的生物氧化过程,参与糖、蛋白质和脂肪的代。
各种动物性食品中均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 2,如动物脏、瘦肉、乳类、蛋类及绿叶蔬菜。
维生素B6参与不饱和脂肪酸的代,对本病防治大有益处。
含维生素B6丰富的食物有蛋黄、瘦肉类、鱼类、豆类及白菜等。
富含锌的食物也有控制皮脂腺分泌和减轻细胞脱落与角化作用。
如瘦肉类、牡蛎、海参、海鱼、鸡蛋、核桃仁、葵花子、苹果、大葱、金针菇等。
宜食清凉祛热食品:痤疮患者大多数有热。
饮食应多选用具有清凉祛热、生津润燥作用的食品,如瘦猪肉、猪肺、兔肉、鸭肉、蘑菇、木耳、芹菜、油菜、菠菜、苋菜、莴笋、苦瓜、黄瓜、丝瓜、冬瓜、西红柿、绿豆芽、绿豆、黄豆、豆腐、莲藕、西瓜、梨、山楂、苹果等。
忌食肥甘厚味:祖国医学认为,痤疮是因过食肥甘厚味,以致肺、胃湿热熏蒸而淤滞肌肤所致。
因此,凡含油脂丰富的动物肥肉、鱼油、动物脑、蛋黄、芝麻、花生及各种糖和含糖高的糕点等食品最好少吃。
忌食辛辣温热食物:辛辣温热食物能刺激机体,常常导致痤疮复发。
这类食物如酒、浓茶、咖啡、辣椒、大蒜、韭菜、狗肉、雀肉、虾等均不宜食用。
此外,属甘温的食品,如羊肉、鸡肉、南瓜、芋艿、龙眼、栗子、鲤鱼、鲢鱼等也应少吃。
四、治疗痤疮的针灸方法针刺疗法1、肺经风热治法:疏风清热宣肺。
处方:尽泽、合谷、大椎、肺俞。
操作:尽当、合谷、大椎均用毫针泻法。
肺俞先用三棱针点刺,然后再拔火罐。
2、肠胃湿热治法:清热化湿通腑。
处方:曲池、上巨墟、天枢、阴陵泉。
操作:毫针泻法。
3、脾失健运治法:健脾化湿。
入方:三阴交、足三里、合谷、脾俞。
操作:毫针补法,可灸。
4、瘀血阻滞治法:活血化瘀,养颜。
处方:膈俞、关、四关穴、血海、肺俞。
操作:除肺俞、膈俞刺络拔罐处,其余各穴均用毫针泻法。
5、肝肾不足治法:补益肝肾。
处方:太溪、三阴交、曲泉、肝俞、肾俞。
操作:毫针补法刺血疗法用三棱针消毒后在耳垂前或耳垂后,或耳部的分泌穴、皮质下穴速刺出血,隔天1次,10次为1个疗程。
穴位注射用丹参注射液或鱼腥草注射液2ml,分别选取双手三里穴(或双足三里、双曲池、双血海)各注射1ml,隔天或3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耳穴压豆法、耳穴埋针法耳穴压豆法主穴选取肺、分泌、皮质下,将中药王不留行籽置于小块胶布中央,然后贴于穴位上,嘱患者每天按压穴位数次,每次压10分钟,10天为1个疗程。
耳穴埋针法主穴取肺、分泌、皮质下,用皮针埋入,每天按压数次,每次1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