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名词解释
生理学名词解释
1.静息电位:细胞处于静息状态时,膜两侧存在的外正内负的电位差。
2.极化:细胞静息时的膜外为正、膜内为负的分极状态。
3.动作电位:细胞受刺激时在静息电位基础上产生的可扩布的电位变化。
4.阈电位:能触发动作电位的临界膜电位。
5.生理性止血:正常情况下,小血管损伤后,血液从小血管内流出引起出血,数分钟后自行停止的现象。
6.血液凝固:血液由流动的液体状态变为不能流动的胶冻状态的过程。
7.血型:血细胞上存在的特异抗原类型,是人类血液的主要特征之一。
8.肺活量:最大吸气后再尽力呼气,所能呼出的最大气体量。
9.潮气量:每次呼吸时吸入或呼出的气体量。
10.通气/血流比值:每分钟肺泡通气量(VA)与每分钟肺血流量(Q)之间的比值(VA/Q)。
11.感受器:分布在体表或组织内部的专门感受机体内、外环境变化的结构或装置。
12.视野:单眼固定注视前方一点时,该眼所能看到的空间范围。
13.应激反应:当机体受到各种伤害性刺激时,血液中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和糖皮质激素浓度急剧升高,产生一系列非特异性全身性反应。
14.应急反应:当机体遭遇紧急情况,受到伤害性刺激时,机体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髓质分泌的E和NE急剧增加产生的一种全身性反应。
生理学-名词解释
生理学:是生物科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机体的功能活动及其活动规律的科学,属于实验科学的范畴。
新陈代谢:机体不断进行自我更新,破坏和清除已衰老的结构,重新构筑新结构的吐故纳新的生物过程。
适应性:机体根据内外环境的变化不断调整机体各部分的功能活动和相互关系的功能特征。
自身调节:指细胞和组织器官不依赖于神经和体液因素的一种调节方式,它是由于细胞和组织器官自身特性而刺激产生适应性反应的过程。
单纯扩散:是指脂溶性小分子物质从高浓度的一侧向低浓度的一侧跨细胞膜转运的过程。
易化扩散:某些非脂溶性或脂溶性很小的物质,在膜蛋白的帮助下顺浓度差的跨膜转运。
(经载体的易化扩散:小分子亲水性物质经载体蛋白的介导,顺浓度梯度的跨膜转运的;经通道的易化扩散:各种带电离子经通道蛋白的介导,顺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的跨膜转运。
)主动转运:某些物质在膜蛋白的帮助下由细胞代谢提供能量而实现逆电—化学梯度进行跨膜转运。
(原发性主动转运:细胞直接利用代谢产生的能量将物质逆浓度差或逆电位差转运的过程;继发性主动转运:利用原发性主动转运建立的离子浓度差,在离子顺浓度差扩散的同时将其他物质逆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进行跨膜转运,这种间接利用ATP能量的主动转运过程称为继发性主动转运。
)入胞:细胞外大分子或团块状物质进入细胞的过程。
出胞:细胞内大分子物质或物质颗粒被排出细胞的过程。
静息电位:静息时,细胞膜两侧存在的电位差。
动作电位:指细胞受到一个有效刺激时膜电位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发生的迅速、可逆、可向远距离传播的电位波动。
阈电位:这个能触发动作电位的膜电位的临界值称为阈电位。
等长收缩:是在阻力负荷较大,肌肉收缩产生的张力不足以克服后负荷所产生的一种收缩形式。
(表现为只有张力的增加而长度保持不变。
)等张收缩:是肌肉收缩产生的张力等于或大于后负荷时出现的肌肉收缩形式。
(表现为肌肉开始发生缩短时,张力保持不变。
)强直收缩:当骨骼肌受到叫高频率的连续刺激时,一个刺激引起的收缩还未结束,下一个刺激就已经到来,这就使新的收缩和上次尚未结束的收缩发生总和,这种单收缩的复合称为强直收缩。
生理学名词解释
生理学:是生物科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机体的功能活动及其活动规律的科学,属于实验科学的范畴。
新陈代谢:机体不断进行自我更新,破坏和清除已衰老的结构,重新构筑新结构的吐故纳新的生物过程。
适应性:机体根据内外环境的变化不断调整机体各部分的功能活动和相互关系的功能特征。
自身调节:指细胞和组织器官不依赖于神经和体液因素的一种调节方式,它是由于细胞和组织器官自身特性而刺激产生适应性反应的过程。
单纯扩散:是指脂溶性小分子物质从高浓度的一侧向低浓度的一侧跨细胞膜转运的过程。
易化扩散:某些非脂溶性或脂溶性很小的物质,在膜蛋白的帮助下顺浓度差的跨膜转运。
(经载体的易化扩散:小分子亲水性物质经载体蛋白的介导,顺浓度梯度的跨膜转运的;经通道的易化扩散:各种带电离子经通道蛋白的介导,顺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的跨膜转运。
)主动转运:某些物质在膜蛋白的帮助下由细胞代谢提供能量而实现逆电一化学梯度进行跨膜转运。
(原发性主动转运:细胞直接利用代谢产生的能量将物质逆浓度差或逆电位差转运的过程;继发性主动转运:利用原发性主动转运建立的离子浓度差,在离子顺浓度差扩散的同时将其他物质逆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进行跨膜转运,这种间接利用ATP能量的主动转运过程称为继发性主动转运。
)入胞:细胞外大分子或团块状物质进入细胞的过程。
出胞:细胞内大分子物质或物质颗粒被排出细胞的过程。
静息电位:静息时,细胞膜两侧存在的电位差。
动作电位:指细胞受到一个有效刺激时膜电位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发生的迅速、可逆、可向远距离传播的电位波动。
阈电位:这个能触发动作电位的膜电位的临界值称为阈电位。
等长收缩:是在阻力负荷较大,肌肉收缩产生的张力不足以克服后负荷所产生的一种收缩形式。
(表现为只有张力的增加而长度保持不变。
)等张收缩:是肌肉收缩产生的张力等于或大于后负荷时出现的肌肉收缩形式。
(表现为肌肉开始发生缩短时,张力保持不变。
)强直收缩:当骨骼肌受到叫高频率的连续刺激时,一个刺激引起的收缩还未结束,下一个刺激就已经到来,这就使新的收缩和上次尚未结束的收缩发生总和,这种单收缩的复合称为强直收缩。
生理学 名词解释
1、(内环境)稳态:细胞外液的理化特性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2、静息电位:是指细胞未受刺激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表现为膜内较膜外负,呈极化状态。
3、极化:细胞在安静时膜外呈正电位,膜内成负电位的状态。
4、阈电位:细胞去极化达到刚刚引发动作电位的临界跨膜电位数值,称阈电位。
5、微终板电位:由一个突触囊泡中的Ach分子作用于终板膜引起的电位变化,称为微终板电位。
6、横桥周期:横桥与肌动蛋白结合、扭动、复位的过程称为横桥周期。
7、第二信使:是指激素、递质、细胞因子等信号分子(第一信使)作用于细胞膜后产生的细胞内信号分子,较重要的第二信使有cAMP、IP3、DG、cGMP和Ca2+等。
8、血细胞比容:血细胞占全血的容积百分比称为血细胞比容,正常成年男性的血细胞比容为40%~50%,成年女性为37%~48%。
9、等张溶液:能使悬浮于其中的红细胞维持正常形态和体积的溶液称为等张溶液,其实质是由不能自由通过细胞膜的溶质所构成的等渗溶液。
10、造血微环境:指造血干细胞定居、存活、增殖、分化和成熟的场所,包括造血器官中的基质细胞、基质细胞分泌的细胞外基质和各种造血调节因子。
11、红细胞沉降率:将抗凝处理后的血液放入有刻度的试管中垂直静置,观察第一小时末红细胞下沉的距离,称为红细胞沉降率,简称血沉。
用于反映红细胞悬浮稳定性的大小。
12、血小板聚集:指血小板与血小板之间的互相粘着。
13、生理性止血:正常情况下,小血管受损后引起的出血,在几分钟内就会自行停止,这种现象称为生理性止血。
14、血型:是指存在于红细胞膜上特异性抗原的类型。
15、每搏输出量:一侧心室一次心搏射出的血液量,称为每搏输出量,简称搏出量。
16、射血分数:搏出量占心室舒张末期容积的百分比,称为射血分数,正常55%~65%.17、心指数:以单位表面积计算的心输出量称为心指数。
18、心室功能曲线:反映心室舒张末期压力与心室搏出量或搏功之间关系的曲线。
生理学名词解释
(一)诸论1.兴奋性:生理学中将可兴奋细胞接受刺激后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称为兴奋性。
2.刺激:能使细胞或机体发生反应的一些环境因素的变化称为刺激。
3.兴奋:细胞功能变化由弱变强的过程称为兴奋。
4.抑制:细胞功能变化由强变弱的过程称为抑制。
5.阈值:是指使细胞膜达到阈电位的刺激强度和时间的总和。
6.阈刺激:能使组织细胞发生变化的最小刺激称为阈刺激。
7.内环境:生理学中将围绕在多细胞动物体细胞周围的液体即细胞外液,称为内环境。
8.反应:活组织接受刺激后发生的功能改变。
9.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如温度、PH、渗透压和各种液体成分的相对恒定状态。
10.神经调节:是通过反射而影响生理功能的一种调节方式,是人体生理功能中最主要的一种调节方式。
11.体液调节:是指体内某些特殊的化学物质通过体液途径而影响生理功能的一种方式。
12.自身调节:是指组织细胞不依赖于神经或体液因素,自身对环境刺激发生的一种适应性反应。
13.反射:是指机体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对内、外环境作出的规律性应答。
14.非条件反射:是指生来就有、数量有限、形式较固定及较低级的反射活动。
15.条件反射:是指通过后天学习和训练而形成的反射,数量无限,是一种高级的反射活动。
16.反馈:由受控部分发出的信息反过来影响控制部分的活动。
17.正反馈: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促进加强控制部分的活动,最后使受控部分的活动朝着与它原先活动相同的方向改变,称为正反馈。
18.负反馈: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调整控制部分的活动,最终使受控部分的活动朝着与它原先活动相反的方向改变。
称为负反馈。
(二)细胞基本功能1.通道:是一类贯穿脂质双层,中央带有亲水性孔道的膜蛋白。
2.载体:是介导小分子物质转运的另一类膜蛋白,它具有特异性。
3.跨膜电位:当膜上的的离子通道开放而引起带电离子跨膜流动时,从而在膜两侧形成电位,称为跨膜电位。
4.静息电位:静息时,质膜两侧存在着外正内负的电位差,称为静息电位。
生理学名词解释
生理学名词解释:1.生理学:是生物科学中的一个分支,它以生物机体的功能为研究对象。
研究这些生理功能的发生机制、条件以及机体的内外环境中各种变化对这结功能的影响,从而掌握各种生理变化的规律。
2.内环境:是指机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即细胞外液。
3.稳态:内环境理化性质不是绝对静止的,而是各种物质在不断转换中达到相对平衡状态,这种平衡状态称为稳态。
4.单纯扩散:在生物体系中,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都是水溶液,溶于其中的各种溶质分子,只要是脂溶性的,就可能按扩散原理作跨膜运动或转运,称为单纯扩散。
5.易化扩散:有很多物质虽然不溶于脂质,或溶解度甚上,但它们也能由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较容易地移动。
这种有悖于单纯扩散基本原则的物质转运,是在膜结构中一些特殊蛋白质分子的“协助”下完成的,因而被称为易化扩散。
6.主动转运:指细胞通过本身的某种耗能过程,将某种物质的分子或离子由膜的低浓度一侧移向高浓度一侧的过程。
7.继发性主动转运:钠泵活动形成的势能贮备,还可用来完成一些其他物质的逆浓度差的跨膜转运,为此把这种类型的转运称为继发性主动转运。
8.静息电位:指细胞未受刺激时存在于细胞内外两侧的电位差。
9.阈值:使所用刺激的持续时间和强度-时间变化率固定某一数值;产生动作电位所需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阈强度或阈刺激,简称阈值。
强度小于阈值的刺激,称为阈下刺激。
10.兴奋性:为细胞在受刺激时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
11.动作电位:各种可兴奋细胞处于兴奋状态时,受刺激处的细胞膜两侧出现一个特殊形式的电变化,这就是动作电位。
12.兴奋-收缩耦联:在以膜的电变化为特征的兴奋过程和以肌丝的滑行为基础的收缩过程之间,存在着某种中介性过程把两者联系起来,这一过程称为兴奋-收缩耦联。
13.红细胞沉降率:通常以红细胞在一小时内下沉的距离来表示红细胞沉降的速度,称为红细胞沉降率。
14.血液凝固:血液离开血管数分钟后,血液就由流动的溶胶状态变成不能流动的胶冻状凝块,这一过程称为血液凝固。
生理学名词解释
生理学名词解释1、稳态:正常情况下,机体内环境的理化性质能保持相对稳定,这种状态称为稳态。
2、反射:是指机体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作的规律性应答。
3、负反馈: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调整控制部分的活动,最终使受控部分的活动朝着与它原先活动相反的方向改变,称为负反馈。
4、正反馈: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促进与加强控制部分的活动,最终使受控部分的活动朝着与它原先活动相同的方向改变,称为负反馈。
5、单纯扩散:脂溶性物质通过脂质双分子层由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转运的过程6、易化扩散:是指非脂溶性或脂溶性很小的物质,在细胞膜特殊蛋白质的帮助下,从膜的高浓度侧向低浓度侧移动的过程。
7、主动转运:指需要细胞消耗能量,即动用分解ATP释放的能量,将物质逆浓度差和(或)逆电位差跨膜转运的过程。
8、受体:是指能与某种化学物质特异结合并能产生生物效应的特异蛋白质。
9、动作电位:是可兴奋细胞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受到一个适当刺激后产生的可向远处传播的电位变化过程10、阈强度:指如果固定刺激持续时间和刺激强度—时间变化率,只改变刺激强度,即可找到刚能引起可兴奋细胞产生动作电位的最小刺激强度,这个刺激强度称为阈强度。
11、兴奋性:可泛指生物体或组织细胞受刺激后发生兴奋的能力;对可兴奋细胞来说,兴奋性即为其在受刺激后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
12、阈电位:膜去极化达到的可引发动作电位的膜电位临界值,称为阈电位。
13、局部兴奋:指由阈下刺激引起的局部细胞膜的微小去极化,由于单个局部兴奋达不到阈电位水平,因而不能引发动作电位。
14、终极电板:当乙酰胆碱通过接头间隙到达接头后膜(终板膜)时,立即与接头后膜上 N2型乙酰胆碱受体阳离子通道膜外侧的受体结合,通过蛋白构想的改变使电压门控钙通道开放,从而允许钠离子和钾离子通过,但以钠离子内流为主,引起终板膜去极化,这一电位变化称为终板电位。
15、兴奋—收缩耦联:骨骼肌细胞兴奋后,要引起肌细胞收缩需经历一个中间过程,这个联系及细胞兴奋与收缩的中间过程称为兴奋—收缩耦联16、收缩蛋白: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直接参与肌细胞的收缩,故称为收缩蛋白。
生理学名词解释
生理学名词解释名词解释生理学第一章1、反射(reflex):是指机体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对内、外环境刺激所做出的规律性应答。
(P5)《2、homeostasis:是指动态平衡,在一定范围内变动但又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P4)《3、internal environment :是内环境,生理学将围绕在多细胞动物体内细胞周围的液体,即细胞外液,称为机体的内环境。
《4、生物节律:生物体内各种功能按一定的时间顺序发生变化,各种变化能按一定时间规律周而复始的出现叫做节律,性变化,而变化的节律叫做生物节律。
《5、negative feedback:负反馈是指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调整控制部分的活动,最终使受控部分的活动周期朝着与它原先活动相反的方向改变。
(P7)《6、兴奋性:是指可兴奋组织或细胞受到刺激时发生兴奋反应(动作电位)的能力过特性。
(百度百科)第二章1、易化扩散:又协助扩散,是指非脂溶性物质或亲水物质,如氨基酸、糖、金属离子等借助细胞膜上的膜蛋白的帮助顺着浓度梯度或顺着电化学浓度梯度,不消耗A TP进入膜内的一种运输方式。
《2、兴奋性:生理学中将可兴奋细胞接受刺激后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成为细胞的兴奋性。
(P34)《3、前负荷:肌肉收缩前所承受的负荷称为前负荷。
前负荷决定了肌肉收缩前的长度。
(P41)《4、主动转运(active transport):是指生物体内在载体介导下消耗能量,将某些物质逆浓度梯度或逆电化学梯度跨膜转运的一种运输方式称为主动转运。
(13)《5、阈电位(threshold membrane potential):引起细胞产生动作电位的刺激必须是使膜发生去极化的刺激,而且还要有足够的强度是膜去极化到膜电位的一个临界值,称为阈电位。
(P33)《6、静息电位(resting potential):静息时,质膜两侧存在着外正内负的电位差,称为静息电位。
(P22)《7、动作电位(action potential):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给可兴奋细胞一个适当的刺激,可触发其产生可传播的膜电位波动称为动作电位。
生理学必考名词解释35个
生理学必考名词解释35个1. 内环境:人体细胞直接生活的液体环境,也就是细胞外液啦,像血浆、组织液和淋巴这些。
2. 稳态:内环境的各种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就好比您家里的温度、湿度总是差不多,让人舒服。
3. 反射:机体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对内外环境刺激所做出的规律性应答,就像有人叫您,您会答应一样。
4. 负反馈:让系统的输出起到与输入相反的作用,从而使系统保持稳定,比如您热了就出汗降温,这就是负反馈。
5. 正反馈:输出增强输入,让系统的活动不断加强,像分娩的时候宫缩会越来越强,就是正反馈。
6. 阈电位:能触发动作电位的膜电位临界值,就像跨过这个门槛,才能引发大动静。
7. 动作电位:细胞受到刺激时,膜电位快速、可逆的翻转和复原,是细胞兴奋的标志。
8. 静息电位:细胞在安静状态下,膜内外的电位差,好比细胞在休息时的“心情”。
9. 兴奋-收缩耦联:把肌细胞的电兴奋和机械收缩联系起来的中介过程,电信号告诉肌肉该收缩啦。
10. 血细胞比容:血细胞在全血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能反映血液中血细胞的多少。
11. 红细胞沉降率:红细胞在第一小时末下沉的距离,简称血沉,能反映红细胞的聚集性。
12. 血型:红细胞膜上特异性抗原的类型,就像每个人的“身份证号码”。
13. 心动周期:心脏一次收缩和舒张构成的一个机械活动周期,心脏也得有休息和工作的时候嘛。
14. 心输出量:一侧心室每分钟射出的血液量,是衡量心脏功能的重要指标。
15. 血压:血管内的血液对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就像水管里的水对管壁的压力。
16. 中心静脉压:右心房和胸腔内大静脉的血压,能反映心血管的功能状态。
17. 呼吸运动:胸廓有节律的扩大和缩小,从而完成吸气和呼气,您一呼一吸就是呼吸运动在起作用。
18. 肺通气:肺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把新鲜空气吸进来,把废气排出去。
19. 肺换气:肺泡与肺毛细血管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让氧气进入血液,二氧化碳排出。
生理学的名词解释
生理学的名词解释生理学的意思生理学是生物科学的一个分支,是以生物机体的生命活动现象和机体各个组成部分的功能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
研究生物功能活动的生物学学科,包括,个体、器官、细胞和分子层次的生理活动研究,以及实验生理学、分子生理学和系统生理学等。
生理学(physiology)是生物科学的一个分支,是以生物机体的生命活动现象和机体各个组成部分的功能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科学。
生理学是研究活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规律的生物学分支学科。
活机体包括最简单的微生物到最复杂的人体。
生理学造句欣赏1 人的大脑的潜力是无穷无尽的,这是所有的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都承认的。
如果人的大脑的潜力都能充分发挥的话,每一个大脑都能装相当于上亿册书的图书馆这样的知识量。
大家都应该坚信,自己能够掌握许多知识,能够谈成一个有丰富知识的人。
2 高级神经活动学说的创始人,高级神经活动生理学的奠基人。
条件反射理论的建构者,也是传统心理学领域之外而对心理学发展影响最大的人物之一,曾荣获诺贝尔奖。
3 在有机物和机器的混合物中,生理学总是略胜一筹。
4 本文试图在前人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借鉴现代心理学、生理学、医学各方面的知识,从以下三个方面对写作自疗这个课题进行尝试性的研究。
5 他对生理学发展的新贡献获得高度赞赏.6 一些运动生理学家的答案并非如你所想。
7 动物生理学家对这一感觉系统进行了完善的解剖研究。
8 这是张卡通图画,实际上描绘了一个由生理学家,所做过的经典实验,出于某种原因,他们切开一只狗的大脑,对不同的大脑区域进行电击。
9 出汗是那些看似简单的生理机能之一,但生理学家仍然没有充分理解它,至少在为什么性别会影响出汗这个问题上。
10 应用电生理学技术结合行为学方法,探查了大鼠在明暗分辨学习后额叶皮层的突触效能变化。
11 其中就业培训包括解剖学、生理学、疾病的性质和声学原理。
12 萨尔斯顿爵士于2022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3 首先从生理学的角度分析了肌肉疲劳和精神疲劳,研究了驾驶疲劳的生理学机理。
生理学名词解释
第一章绪论1.反射: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刺激产生的规律性应答称为反射。
2.内环境稳态:机体内的各种组织细胞直接生存或依赖的环境称为内环境,即细胞外液。
细胞外液中的理化因素包括渗透压.温度.酸碱度.气体分压.电解质及营养成分等都保持在一个相对恒定的水平称为内环境稳态。
3.反馈(feedback):来自受控部分的信息返回作用于控制部分的过程。
4.正反馈(negative feedback):在自动控制系统中,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加强控制部分的活动,即反馈作用和原来的效应一致,起到加强或促进作用。
5.负反馈(positive feedback):在自动控制系统中,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对控制部分的活动产生抑制作用,使控制部分的活动减弱。
6.生物节律:是指生物机体内的某些功能活动按一定时间顺序,规律性的出现节律变化。
7.远距分泌:体内一些内分泌细胞分泌的激素可循血液途径作用于全身各处的靶细胞,产生一定的调节作用,这种方式称为远距分泌。
8.旁分泌:体内一些细胞产生的生物活性物质可不经血液运输,而是在组织液中扩散,作用于邻旁细胞,这种方式称为旁分泌。
9.自分泌:体内有些细胞分泌的激素或化学物质分泌后再局部扩散,又反馈作用于产生该激素或化学物质的细胞本身,这种方式称为自分泌。
10.内环境:机体内的各种组织细胞直接生存或依赖的环境称为内环境,即细胞外液。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1.单纯扩散:物质从质膜的高浓度一侧通过脂质分子间隙向低浓度一侧进行的跨膜扩散。
2.易化扩散:脂溶性的的小分子物质或带电离子在膜蛋白介导下顺浓度梯度和(或)电位梯度的跨膜转运。
3.主动转运:细胞代谢供能并在膜蛋白帮助下逆浓度梯度和(或)电位梯度的跨膜转运。
4.兴奋性:机体的组织或细胞接受刺激后发生反应的能力或特性。
5.前负荷:肌肉在收缩前所承受的负荷。
6.后负荷:肌肉在收缩过程中所遇到的负荷。
7.阈电位:当刺激引起细胞膜上的钠通道大量开放触发动作电位产生的临界膜电位。
生理学名词解释
生理学名词解释绪论1.【生理学】:是研究正常人体生命活动规律及其原理的科学2.【反射】: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所做出的有规律的具有适应意义的反应3.【神经调节】:有神经元直接参与的调节,是机体最主要的调节方式4.【体液调节】:当机体环境发生改变时,引起某些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细胞的分泌活动,释放激素并通过组织液或血液循环来调节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生殖及某些器官的功能活动5.【自身调节】:是指某些组织或器官不依赖神经、体液调节,而自身对环境的改变也可作出一些适应性的反应6.【正反馈】: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促进或加强控制部分的活动7.【负反馈】: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抑制或减弱了控制部分的活动8.【反馈】:由受控部分将信息传回到控制部分的过程9.【兴奋性】:机体、组织或细胞对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10.【刺激】:能被机体、组织、细胞所感受的生存环境条件的改变11.【反应】:由刺激引起机体内部代谢过程及外部活动的改变12.【内环境】:细胞外液13.【稳态】:是一种相对的、动态的稳定状态第一章1、【流体镶嵌模型】:细胞膜以液态脂质双分子层为基架,其中镶嵌着具有不同生理功能的蛋白质2、【单纯扩散】:在生物体中,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中的脂质性溶质分子顺浓度差跨膜转运。
3、【易化扩散】:体内有些不溶于或难溶于脂质的小分子物质,不能直接跨膜运输,但在细胞膜中的某些特殊蛋白的协助下,也能顺浓度梯度跨膜转运。
4、【被动转运】:顺浓度差扩散,不需要消耗能量的转运方式5、【主动转运】:细胞膜通过本身的某种耗能过程将某些物质分子或离子逆浓度差或逆电位差进行的转运过程。
6、【协同转运】:(继发性转运)在主动转运中,由于钠泵的作用形式的势能贮备也为某些非离子物质进行跨膜主动转运提供能量来源。
7、【胞吐】:物质由细胞排除的过程。
8、【胞纳】:细胞外的大分子物质或某些物质团块进入细胞的过程。
9、【膜电位】:生物细胞以膜为界,膜内外的电位差10、【静息电位】:细胞安静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11、【动作电位】:神经细胞、肌肉细胞在受到刺激发生兴奋时,细胞膜在原有静息电位的基础上发生一次迅速而短暂的电位波动,细胞兴奋时发生的这种短暂的电位波动称为动作电位。
生理学名词解释大全
生理学名词解释大全1. 生理学:研究机体的生命现象和生理机制的科学。
2. 器官:具有特定功能的身体结构,由多个组织组成。
3. 组织:由一组特定类型的细胞及其外间质组成的结构。
4. 细胞: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5. 细胞膜:包围细胞的薄膜,控制物质的进出。
6. 细胞器:细胞内的有特定功能的结构。
7. 细胞核:细胞中包含DNA的结构,控制细胞的生命活动。
8. 细胞分裂:细胞繁殖的过程,产生两个具有相同遗传物质的细胞。
9. 细胞呼吸:将有机物质氧化分解为能量的过程,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10. 全身循环:心脏泵送氧血到全身各部位,然后回流到心脏的过程。
11. 呼吸:人类摄取氧气,释放二氧化碳的过程。
12. 循环系统:将氧气、营养物质和激素输送到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的系统。
13. 骨骼系统:由骨骼组成的体内支架,提供支撑和保护。
14. 消化系统:摄取、分解和吸收食物,将其转化为能量和营养的系统。
15. 泌尿系统:产生、存储和排泄尿液的系统。
16. 神经系统:接受、传递和处理信息的系统。
17. 内分泌系统:通过分泌激素来调节机体内部平衡的系统。
18. 免疫系统:保护机体免受疾病和外界入侵的系统。
19. 睡眠:周期性的安静休息状态。
20. 饮食:摄取食物来提供能量和营养。
21. 新陈代谢:机体内发生化学变化的总体过程。
22. 平衡:正常状态下各种因素之间的和谐状态。
23. 体温调节:维持机体温度在一定范围内的过程。
24. 血液:由血细胞和血浆组成的液体,运输氧气和养分。
25. 血压:血液对血管壁施加的压力。
26. 氧气:呼吸过程中摄取的气体,用于产生能量。
27. 二氧化碳:呼吸过程中产生的废气,通过呼吸排出体外。
28. 铁:血液中的重要矿物质,参与氧气的运输。
29. 水:生物体内的主要成分,维持生命活动的平衡。
30. 氨基酸: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
31. DNA:携带遗传信息的分子。
32. RNA:在蛋白质合成过程中起信息传递作用的分子。
生理学名词解释
生理学名词解释1、内环境(environmentalism):由细胞外液构成得细胞生存环境,细胞直接接触得环境称为内环境,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浆与组织液等。
2、稳态(homeostasis):指内环境得理化性质,如温度,PH,渗透压与各种液体成分等得相对恒定状态。
3、负反馈(negative feedback):在反馈控制系统中,反馈信号作用得结果就是使受控部分得活动向与它原先活动相反得方向发生改变,称为负反馈。
4、正反馈(positive feedback):在反馈控制系统中,若反馈信号能加强控制部分得活动,称为正反馈。
5、前馈(feed-forward):前馈就是指受控部分接受控制部分得指令进行活动之前,控制系统又及时通过另一快捷途径向受控部分发出前馈信号,使其活动更加准确,并具有前瞻性与预见性。
6、自身调节(autoregulation):内外环境变化时,组织细胞不依赖于外来得神经或体液因素,所发生得适应性反应称为自身调节。
7、单纯扩散(simplediffusion):脂溶性物质由膜得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得转运过程称单纯扩散,属于一种简单物理扩散,转运物质有O2、N2、CO2、乙醇、尿素等。
8、易化扩散(facilitateddiffusion):不溶于脂质或脂溶性很小得物质由细胞膜上蛋白质帮助所实现得由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得物质跨膜扩散称为易化扩散。
9、原发主动转运(primaryactive transport):原发主动转运就是由细胞膜或内膜上具有ATP酶活性得特殊泵蛋白,直接水解ATP提供能量而将一种或多种物质逆着各自浓度梯度或者电化学梯度进行跨膜转运。
它就是人体最重要得物质转运方式、10、继发性主动转运(secondaryactive transport):间接性利用原发性主动转运分解ATP释放得能量形成得浓度差或电位差将物质逆电位梯度或浓度梯度进行跨膜主动转运得过程称为继发性主动转运。
生理学名词解释
(一)诸论1.兴奋性:可兴奋细胞接受刺激后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称为兴奋性。
2.刺激:能使细胞或机体发生反应的一些环境因素的变化称为刺激。
3.兴奋:细胞功能变化由弱变强的过程称为兴奋。
4.内环境:生理学中将围绕在多细胞动物体细胞周围的液体即细胞外液,称为内环境。
5.稳态:是指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如温度、PH、渗透压和各种液体成分的相对恒定状态。
6.体液调节:是指体内某些特殊的化学物质通过体液途径而影响生理功能的一种方式。
7.反射:是指机体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对内、外环境作出的规律性应答。
8.反射弧:执行反射的全部神经结构称为反射弧9.反馈:由受控部分发出的信息反过来影响控制部分的活动。
10.正反馈:反馈信息,使受控部分的活动朝着与它原先活动相同的方向改变,称为正反馈。
11.负反馈:反馈信息,使受控部分的活动朝着与它原先活动相反的方向改变。
称为负反馈。
(二)细胞基本功能1.液态镶嵌模型:膜以液态脂质双分子层为骨架,镶嵌不同分子结构与功能的蛋白质。
2.单纯扩散:脂溶性的小分子物质顺浓度差的跨膜转运的过程。
3.异化扩散:非脂溶性或脂溶性小的物质,在特殊膜蛋白的协助下,顺浓度差转运的过程。
4.主动转运:耗能,膜蛋白质协助,分子或离子逆浓度差转运的过程。
5.入胞作用:依靠细胞膜的特殊功能,使大分子物质及异物进入细胞内,6.出胞作用:依靠细胞膜的特殊功能,大分子物质排出细胞外7.钠钾泵:钠钾转运体,为蛋白质分子,进行钠离子和钾离子之间的交换。
8.化学通道:靠化学信号作用而开放的通道9.电压通道:当跨膜电位发生变化时,造成闸门的开启或关闭。
10.机械通道:11.反应:12.绝对不应期:组织兴奋后的一段时期,不论再受到多大的刺激,都不能再引起兴奋13.相对不应期:有效不应期之后,细胞的兴奋性逐渐恢复,受刺激后可发生兴奋14.超常期:不应期后出现的一过性的兴奋性超过正常值的时期称为超常期15.低常期;以单一刺激使兴奋后出现的一次兴奋性低于正常值的时期称为低常期。
生理学名词解释大全
生理学名词解释大全1. 生理学(Physiology):研究生物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和机制的科学领域。
2. 细胞(Cell):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所有生命过程都由细胞完成。
3. 组织(Tissue):由一组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细胞组成的结构单位,包括肌肉组织、神经组织等。
4. 器官(Organ):由不同组织结合而成,具有特定功能的结构单位,如心脏、肺等。
5. 系统(System):由多个器官协同工作而形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组织群,如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
6. 激素(Hormone):由内分泌腺分泌的一种化学物质,通过血液循环作用于特定目标器官或细胞,调节生理功能。
7. 血液(Blood):体液之一,主要由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和血浆组成,负责输送氧气、养分和激素,以及维持体温和免疫功能。
8. 神经系统(Nervous system):由中枢神经系统(脑和脊髓)和外周神经系统(神经和神经节)组成的调节和控制机体功能的系统。
9. 消化系统(Digestive system):由口腔、食管、胃、肠等器官组成,负责消化食物、吸收营养物质和排除废物。
10. 呼吸系统(Respiratory system):由鼻腔、喉、气管、肺等器官组成,负责吸入氧气并呼出二氧化碳。
11. 循环系统(Circulatory system):由心脏、血管和血液组成,负责运输氧气、养分和激素到全身各部位。
12. 免疫系统(Immune system):负责识别和抵御入侵的病原体,维持身体健康的防御系统。
13. 代谢(Metabolism):生物体内发生的所有化学反应,包括能量转换、分解和合成物质。
14. 遗传(Genetics):研究基因的遗传规律和DNA的结构与功能的科学领域。
15. 神经递质(Neurotransmitter):存在于神经元间隙中的一类化学物质,用于神经细胞之间的信息传递。
16. 兴奋(Excitation):由于刺激而导致神经元或肌肉细胞内动作电位生成和传导的过程。
生理学名词解释大全
生理学名词解释大全1.内环境:细胞所处的赖以生存的环境,即细胞外液称为内环境。
2.稳态:机体在正常生理情况下,内环境的各种物理、化学性质是保持相对稳定的。
3.神经调节:是指神经系统的活动通过神经纤维的联系,对机体各组织、器官和系统的生理功能发挥调节的过程。
4.反射:是指机体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对内、外环境作出的规律性应答。
5.反射弧: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6.正反馈: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促进加强控制部分的活动,最后使受控部分的活动朝着与它原先活动相同的方向改变,称为正反馈。
7.负反馈: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调整控制部分的活动,最终使受控部分的活动朝着与它原先活动相反的方向改变。
称为负反馈。
8.单纯扩散:是指脂溶性的小分子物质从细胞膜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移动的过程。
9.易化扩散:体内一些不溶于脂质或难溶于脂质的小分子物质,不能直接跨膜转运,它们在细胞膜特殊蛋白质的帮助下,从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移动的过程。
10. 主动转运:物质逆浓度差或电位差,消耗能量通过细胞膜进出细胞的过程。
11. 跨膜电位:当膜上的的离子通道开放而引起带电离子跨膜流动时,从而在膜两侧形成电位,称为跨膜电位。
12.动作电位: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给细胞一个适当刺激,可触发其发生可传播的膜电位波动称为动作电位。
13.静息电位:静息时,质膜两侧存在着外正内负的电位差,称为静息电位。
14.阈电位:产生动作电位时,要使膜去极化是最小的膜电位,称为阈电位。
15.阈值:是指使细胞膜达到阈电位的刺激强度和时间的总和。
16.兴奋:细胞功能变化由弱变强的过程称为兴奋。
17.兴奋性:生理学中将可兴奋细胞接受刺激后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称为兴奋性18.血细胞比容:血细胞在血液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
19.红细胞比容:指红细胞占全血容积的百分比。
20.血浆:是血液的液体成分,是机体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21.血浆渗透压:由晶体渗透压和胶体渗透压两部分组成。
生理学名词解释
1.内环境:细胞外液是细胞在体内直接接触、赖以生存的环境。
2.反射:指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产生的有规律的适应性反应。
3.负反馈:指受控部分输出的反馈信息使控制系统的作用向相反效应转化。
4.兴奋:生物体由相对静止变为显著活动状态,或由活动弱变为活动强。
5.继发性主动运输:间接利用ATP提供能量的主动转运。
6.反极化:去极化至零点位后膜电位如进一步变为正值。
7.绝对不应期:在细胞动作点位产生的最初时期内无论在接受多大的刺激,细胞都不能再产
生兴奋的这段时期。
8.阈电位:能引起动作电位发生最小强度的刺激。
9.动作电位:当神经、肌肉等可兴奋细胞受到适当刺激后其细胞膜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会
发生一次迅速而短暂的,可向周围扩布的点位波动。
10.红细胞比容:红细胞在全血中所占的容积分数。
11.红细胞渗透脆性:红细胞在低渗溶液中发生膨胀、破裂和溶血的这一特征。
12.白细胞的趋化性:白细胞具有趋向某些化学物质游走的特性。
13.生理性止血:指小血管受损出血后数分钟内出现血流自行停止的过程。
14.纤溶:凝血过程中形成的纤维蛋白被降解液化的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理学·名词解释记在前面的话:教研室新编名解共180个,期末考出5题,每题2分,共计10分,是生理考试必得之分。
因为我是在期末考当天早上才拿出来名解并作简单记忆的,深感时间不足,故特意整理出来供大家参考,望大家在平日里或期末考前较长时间内就能做好准备。
此处所有的解释基本上源于课本和郭老师编著的《生理学课堂笔记及自测题》,并有本人的稍稍改动以及少数创新。
因时间匆忙,定有错误,请学弟学妹们不断更新修改并加以补充。
第一临床医学院2013级临床(8)班程长第一章·绪论1.稳态(homeostasis)指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温度、pH、渗透压)及化学成分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现也指机体所有生理活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2.旁分泌(paracrine)指组织细胞分泌的生物活性物质不经血液运输,而是在组织液间扩散,作用于邻旁细胞的分泌方式。
3.自身调节(autoregulation)指内外环境变化时,组织细胞不依赖于神经或体液因素而产生的一种适应性反应。
4.负反馈(negative feedback)在自动控制系统中,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调整控制部分的活动,最终使受控部分的活动朝着与它原先活动相反的方向改变。
(有“滞后性”和“波动性”的特点,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方式。
)5.正反馈(positive feedback)在自动控制系统中,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促进与加强控制部分的活动,最终使受控部分的活动朝着与它原先活动相同的方向改变。
(使某一生理过程很快达到高潮并发挥最大效应。
)6.前馈(feed-forward)在自动控制系统中,控制部分在反馈信息到达前已接受前馈信息的影响,及时纠正其指令可能出现的偏差。
(快速且具有预见性,但可能引起失误。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7.经载体易化扩散(facilitated diffusion via carrier)水溶性小分子物质在载体蛋白介导下顺浓度梯度的跨膜转运,属于载体介导的被动转运。
8.经通道易化扩散(facilitated diffusion via channel)带电离子在通道蛋白(离子通道)介导下顺电化学梯度的跨膜转运。
9.电压门控通道(voltage-gated channel)由膜电位控制开闭的离子通道。
10.化学门控通道(chemical-gated channel)由化学物质(激素、递质等)控制开闭的离子通道。
11.机械门控通道(mechanically-gated channel)由机械因素控制开闭的离子通道。
12.原发性主动转运(primary active transport)离子泵直接利用ATP分解产生的能量,将离子逆电化学梯度进行的跨膜转运。
13.继发性主动转运(secondary active transport)利用原发性主动转运所形成的某些离子的浓度梯度(Na+或H+),在这些离子顺浓度梯度扩散的同时使其他逆电化学梯度跨膜转运。
14.同向转运(symport)被转运的物质都向同一个方向运动的继发性主动转运。
15.反向转运(antiport)被转运的物质向相反方向运动的继发性主动转运。
16.兴奋性(excitability)指可兴奋细胞(神经细胞、肌细胞、部分腺细胞)接受刺激后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
17.阈强度(threshold intensity)固定刺激的持续时间和强度-时间变化率不变,引起可兴奋细胞产生兴奋的最小强度称为阈强度,又称阈值。
18.极化(polarization)安静时(静息状态下)细胞膜两侧处于外正内负的状态。
19.去极化(depolarization)静息电位减小的过程或状态。
20.超极化(hyperpolarization)静息电位增大的过程或状态。
21.复极化(repolarization)指细胞膜去极化后再向静息电位方向恢复的过程。
22.内向电流(inward current)正离子由膜外向膜内或负离子由膜内向膜外转运时,造成的膜外正电荷流入膜内的电流,可使膜发生去极化。
23.外向电流(outward current)负离子由膜外向膜内或正离子由膜内向膜外转运时,造成的膜内正电荷流出膜外的电流,可使膜发生复极化或超极化。
24.电化学驱动力(electrochemical driving force)影响离子跨膜扩散的浓度差和电位差的代数和。
25.静息电位(resting potential,RP)在安静情况下细胞膜两侧存在的外正内负且相对稳定的电位差。
26.平衡电位(equilibrium potential,AP)当电位差和浓度差代数和为零即电化学驱动力为零时,离子净扩散为零,此时的跨膜电位差称为该离子的平衡电位。
27.动作电位(action potential)指可兴奋细胞在静息电位基础上接受有效刺激后产生的一个迅速的可向远处传播的膜电位波动。
28.“全或无”现象(“all or none” phenomenon)指可兴奋细胞只有接受的刺激足够大时才能产生动作电位,且动作电位的幅度不随刺激的强度增大而增大。
29.阈电位(threshold potential,TP)能使电压门控钠通道或钙通道突然大量开放并引发动作电位的临界膜电位。
30.局部电位(local potential)指刺激使膜上少量离子通道活动发生改变从而产生的电位变化。
31.兴奋-收缩耦联(excitation-contraction coupling)将肌细胞的电兴奋过程与其机械收缩过程联系起来的中介机制或过程。
32.等长收缩(isometric contraction)肌肉收缩时,长度不变而张力增加的收缩形式。
33.等张收缩(isotonic contraction)肌肉收缩时,张力不变而长度缩短的收缩形式。
34.钙触发钙释放(calcium induced calcium release,CICR)在心肌细胞中,肌膜去极化引起L型钙通道开放出现少量Ca2+内流,入胞的Ca2+与JSR上的钙结合位点结合引起JSR的钙释放通道开放,从而引起SR中的Ca2+大量内流的过程。
35.前负荷(preload)指肌肉在收缩以前所承受的符合,可决定肌肉的初长度。
36.后负荷(afterload)指肌肉在收缩过程中所承受的符合,可阻碍肌肉的收缩。
37.肌肉收缩能力(contractility)指与肌肉前、后负荷无关的能影响肌肉收缩效能的肌肉内在特性。
38.运动单位(motor unit)由一个α运动神经元及其所支配的全部肌纤维所组成的功能单位。
第三章·血液39.血细胞比容(hematocrit,HCT)指血细胞在血液中所占体积的百分比。
40.血浆晶体渗透压(plasma crystal osmotic pressure)由血浆中的晶体物质(主要是Na+、Cl-)形成的渗透压。
可调节细胞内外水平衡,以维持细胞正常的形态和容积。
41.血浆胶体渗透压(plasma colloid osmotic pressure)由血浆中的胶体物质(主要是白蛋白)形成的渗透压。
可维持血管内外水平衡,以维持正常的血浆量。
42.悬浮稳定性(suspension stability)指红细胞能相对稳定地悬浮在血浆中的特性。
(可用血沉来判断悬浮稳定性的大小)43.红细胞渗透脆性(osmotic fragility)指红细胞对低渗溶液具有一定的抵抗能力。
新成熟的红细胞抵抗能力强,即脆性低;老红细胞抵抗能力弱,即脆性高。
44.血小板聚集(platelet aggregation)血小板之间相互黏着的过程,需纤维蛋白原、Ca2+、和血小板膜上的GPⅡb/Ⅲa的参与。
45.生理性止血(hemostasis)指小血管损伤后引起的出血在数分钟后自行停止的现象。
46.出血时间(bleeding time)指用小针刺破耳垂或指尖使血液流出后出血延续的时间。
47.凝血时间(clotting time)指血液离体后到完全自然凝固所需要的时间。
48.血液凝固(blood coagulation)指血流由流动的液态变成不能流动的凝胶状态的过程,其实质是凝血因子按一定顺序激活而生成的凝血酶催化可溶性纤维蛋白原转变为不可溶的纤维蛋白的过程。
49.血清(serum)血液凝固1-2h后,因血凝块中血小板被激活而收缩,释出的淡黄色液体。
较血浆少了纤维蛋白原等凝血因子,多了血小板激活过程中所释放的物质。
50.凝血因子(clotting factor or coagulation factor)指存在于血浆与组织中,直接参与血液凝固的物质。
51.内源性凝血途径(intrinsic pathway)指完全依赖存在于血浆中的凝血因子逐步使血液凝固的途径。
52.外源性凝血途径(extrinsic pathway)指由存在于组织中的组织因子暴露于血液而启动的凝血途径。
53.纤维蛋白溶解(fibrinolysis)指纤维蛋白被水解液化的过程。
54.血型(blood group)通常..是指红细胞膜上特异抗原的类型。
55.红细胞凝集(agglutination)指同型抗原、抗体相遇引起的红细胞聚集成簇的现象。
56.交叉配血试验(cross-match test)把供血者的红细胞与受血者的血清进行配合试验,称为交叉配血主侧;再将受血者的红细胞与供血者的血清进行配合试验,称为交叉配血次侧,是用以观察有无红细胞凝集从而判断是否可以进行输血的试验。
第四章·血液循环57.心动周期(cardiac cycle)指心脏的一次收缩与舒张构成的一个机械活动周期。
58.等容收缩期(period of isovolumic contraction)从房室瓣关闭到动脉瓣开放前,心室收缩而容积不发生改变的时段。
59.等容舒张期(period of isovolumic relaxation)从动脉瓣关闭到房室瓣开放前,心室舒张而容积不发生改变的时段。
60.每搏输出量(stroke volume)一侧心室一次心脏搏动所射出的血液量。
61.射血分数(ejection fraction)搏出量占心室舒张末期容积的百分比。
(正常人为55%-65%)62.心输出量(cardiac output)一侧心室每分钟射出的血液量,等于搏出量与心率的乘积。
63.心指数(cardiac index)指以单位体表面积计算的心输出量。
64.异长自身调节(heterometric autoregulation)心肌初长度改变而引起心肌收缩力改变的调节。
65.心室功能曲线(ventricular function curve)指心室舒张末期压力和心室博功或心室搏出量之间关系的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