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总复习思维导图(共68张)
初一下册历史思维导图
初一下册历史思维导图1. 课程简介初一下册历史课程主要介绍中国历史的前期阶段,从远古时代到鸦片战争期间。
通过学习历史,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
2. 教材内容概述初一下册历史教材包括以下几个模块:2.1 古代文明与奴隶社会•古代文明的起源•奴隶社会的兴起与特点•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2.2 封建社会与中原王朝•封建社会的起源与特点•中原王朝的兴起与演变•中原王朝的政治制度与文化发展2.3 西方殖民与中国的抵抗•西方殖民的背景与原因•中国的抵抗与反省•鸦片战争及其影响3. 学习目标通过学习初一下册历史课程,学生应该能够: - 理解文明发展的历史进程 - 掌握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特点和差异 - 熟悉中国历史中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 分析和理解历史事件的原因和影响4. 学习任务4.1 任务1: 制作古代文明的时间线•根据教材中的内容,制作一个古代文明的时间线,包括不同文明的起源和发展。
•使用图表或图片来展示时间线的内容。
•探索不同文明的特点和对世界的影响。
4.2 任务2: 比较不同封建王朝的政治制度•选择教材中介绍的两个或更多封建王朝,比较它们的政治制度。
•分析它们的共同点和差异,讨论对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使用表格或图表来展示比较结果。
4.3 任务3: 分析鸦片战争的原因和影响•研究鸦片战争的背景和原因,了解西方殖民和中国的冲突。
•分析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包括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的变化。
•进行小组讨论或写一篇论文,阐述你的观点。
5. 学习资源•初一下册历史教材•历史课本补充材料•互联网资源,如历史文章、影片和图片•参观博物馆或历史文物展览6. 学习评估方式•课堂小测验,检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学习笔记和思维导图,评估学生的学习进展•任务完成情况的评估,包括任务报告和讨论•参与课堂讨论和互动的表现评价7. 学习方法建议•阅读教材并做好笔记,帮助理解和记忆重要概念和事件•制作思维导图或时间线,帮助整理和复习学习内容•参与讨论和小组活动,与同学一起交流和探讨历史问题•利用互联网资源,拓展对历史知识的了解和理解通过学习初一下册历史课程,我们将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国历史的发展过程,培养历史思维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七年级下册历史思维导图
七年级下册历史思维导图七年级下册历史思维导图第⼀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阶段⽰意图:北朝(北周)隋朝唐朝五代⼗国南朝(陈)隋唐时期特征:繁荣和开放的社会581年,定都长安,时间:589年(隋⽂帝时);历史作⽤:结束了⾃西晋以来⼆百七⼗多年战乱分裂的局⾯,时间:605年特点:纵贯南北的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的:为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以洛阳为中⼼,北达涿郡(今北京),南⾄余杭(今杭州)三点:起点涿郡,中⼼点洛阳,终点余杭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五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历史作⽤:⼤⼤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利于巩固国家贵族李渊(唐⾼祖)起兵反隋,建⽴唐朝,建⽴时间:618年,定都长安形成原因:吸取隋亡的教训开明治国思想政府要轻徭薄赋,发展⽣产,皇帝要勤于政事,善听正确意见,⼤⾂要廉洁奉公,统治才能巩固⑴重视发展⽣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⑵崇尚节俭,节制享受欲望政策措施⑶合并州县,整顿吏治⑷⼤兴学校,发展科举⑸任⽤贤才、虚⼼纳谏(任命房⽞龄和杜如晦做宰相,⼈称"房谋杜断";重⽤的魏征是最著名的谏⾂)治世局⾯形成:国家政治⽐较清明,经济发展,社会安定,民族和睦,国⼒逐步增强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的⼥皇帝,她晚年称帝,把国号改为周武则天当政期间,继续实⾏唐太宗发展农业⽣产、选拔贤才的政策,⼈称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唐⽞宗励精为治:任⽤贤才(例如姚崇);重视地⽅吏治;注意节俭。
史称开元年间的政局为"开元之治"唐⽞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明显增加,唐朝进⼊全盛时期,被誉为“开元盛世”907年,唐朝灭亡。
①兴修⼤型⽔利⼯程;②农耕技术提⾼:⽔稻⼴泛采⽤育秧移植;农业③蔬菜引进许多新品种;④茶叶⽣产在江南农业中占有重要地位,饮茶之风在全国范围盛⾏;⑤⽣产⼯具的改进:制成曲辕犁;创制新的灌溉⼯具筒车。
丝织业:花⾊品种多,技术⾼超陶瓷业:越窑青瓷、邢窑⽩瓷、唐三彩最为有名著名的⼤都市:长安、洛阳、扬州、成都唐都长安城:城内实⾏“坊市制”。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总复习结构导图
玄奘西 游天竺 《大唐 西域记》
西
唐朝对 外友好 往来
东
日本遣唐使来华唐朝 文化传播到日本 鉴真东渡日本
文化 发达 国力 强盛
对外 政策 开明
交通 便利
开元盛世 承 上 启 下
贞 观 之 治
唐朝建 立618 李
渊
李 世 民
武 则 天
唐 玄 宗
907年朱温建立后梁 唐朝灭亡
重文轻武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注重文教改革发展科举制度措施扭转尚武轻文风气杜绝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利于政权稳固和社会安定1127年赵构建立南宋定都临安南宋的偏安金灭北宋1127年女真族崛起金灭辽1125年1115年阿骨打建立金金与南宋的对峙岳飞抗金郾城大捷宋高宗秦桧杀害岳飞宋金和议宋金对峙局面形成宋代经济的发展手工业的兴盛农业的发展商业贸易的繁荣1传入占城稻2水稻产量居粮食作物首位3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成为粮仓4南方各地普遍种植茶5南宋后期棉花种植推进到江淮和川蜀一带1北宋丝织业南方胜过北方
明 朝 的 对 外 关 系
意义:空前壮举、开创亚非海上交通线
民族英雄 戚继光 抗倭
明朝中期,倭患猖獗 戚继光组织戚家军台州九战九捷 平定东南沿海倭患;民族英雄
李时珍《本草纲目》
明 朝 的 科 技 建 筑 与 文 学
科技 名著
宋应星《天工开物》 徐光启《农政全书》
建筑
北京城:明成祖时修建 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 罗贯中《三国演义》 施耐庵《水浒传》 吴承恩《西游记》 汤显祖的《牡丹亭》
元 朝 的 统 治
行省 制度
中央
中书省掌管全国的行政,下设六部; 设枢密院负责全国的军事事务,调度军队; 设御史台负责监察事务。 山东、山西和河北称作“腹里”,直属中书省; 设置了岭北、辽阳等10个行省。行省之下,设 置路、府、州、县。
七年级下册历史思维导图
七年级下册历史思维导图七年级下册历史思维导图一、主要内容1. 道教的起源和发展。
2. 秦朝统一和秦始皇的改革。
3. 汉朝的延续和变革。
4.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
5. 中国古代科技发展及其影响。
6. 佛教中国化和中国古代文化的交流。
7. 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外交。
8. 宋朝的经济、文化和科技进步。
二、思维导图1. 道教原始宗教→阴阳五行→道家学说→道教太初、太玄、太上三派→人道、神仙道、鬼神道→道教天师道和正一道① 道教思想道、德、无为→道家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五常、四端、三纲、五戒→中国传统伦理道德观正统教义、高度超越、全面协调② 道教组织道观、九重之台、五殿阁、三清殿、贵宾殿天师、真人、大道、坛户道教典籍:《道德经》、《列子》、《南华经》、《周易》2. 秦朝西周、春秋、战国时期→七国争霸→秦统一中国① 秦始皇的统治和改革郡县制、统一货币标准、修建长城、统一文字、官吏制度改革焚书坑儒、法家思想、暴政② 秦朝文化秦亡书法、秦砖、秦俑、秦乐3. 汉朝① 汉朝政治分封制、三公九卿、中央和地方行政制度、科举制度文景之治、王莽新政、东汉末年宦官专权② 汉朝经济开拓河西走廊、丝绸之路、水利工程、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③ 汉朝文化儒家思想、汉武帝的文化政策、汉赋、陶渊明、司马迁、《诗经》、《楚辞》4. 魏晋南北朝① 政治推行王权专制、地方割据、八王之乱、南北朝、三国演义② 经济定神农历法、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粮食和盐铁专卖制度③ 文化佛教传入中国、道教的发展、玄学、文学发展、诗人杜甫、白居易等5. 科技发展① 农业技术农具农耕、提高耕作效率、水利工程、农经技术、改良种子② 手工业技术丝绸和绸缎生产技术、瓷器生产、纸张生产、印刷技术、帆船和指南针③ 医药学和数学药品和中药、晋书和《九章算术》6. 佛教和中国古代文化① 佛教传入中国佛教印度→中国→中印文化交流→佛教中国化② 佛教文化易经与佛教、佛教与诗词、佛教与书法、佛教艺术7. 唐朝① 政治统一中国和亚洲的交往、政治制度改革、地方制度改革、科举制度② 经济丝绸之路、手工业、商业繁荣、科技发展③ 文化唐诗和唐诗人、唐画和唐画家、唐音乐、唐的文学艺术三、总结通过学习七年级下册的历史知识,我们对伟大祖国的历史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
部编七年级历史下册思维导图课件(共69张PPT)
东汉-蔡伦
北宋-毕昇
炼丹
沈括《梦溪笔谈》
初一历史思维导图—朝代史 北宋科技 印刷术的发展1
雕版印刷
活字印刷术 毕昇 北宋 木活字印刷术
转轮排字法
铜活字印刷术
《金刚经》
初一历史思维导图—朝代史 北宋科技 印刷术的发展2
活字印刷术排版方法
泥活字版
排版方式
活字印刷术先是胶泥刻 字,然后烧制字模,再 是排字固版,最后印刷 拆版,然后又可以再次 排版,依次循环。
理宗赵昀
烛影斧声
宋太祖赵匡胤之 子赵德昭九世孙。
(1224-1264年)
高宗赵构
孝宗赵昚 (shen)
宋太祖赵匡胤七世孙
初一历史思维导图—朝代史 赵匡义
北宋—政治
(927-976年)
陈桥兵变 960年
加强中央集权
削实权 制钱谷 收精兵
939—997年
宋徽宗 长安。
1.发展经济,编订户籍
3.606年创立 科举制
5.614年,杨广第三 次发兵进攻高句丽.
,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
衡制度;
2.创立三省六部制,加 强中央集权,提高行 政效率。
影响:隋朝成为疆域辽 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初一历史思维导图—朝代史
618年,李渊 称帝,建立 唐朝,定都 长安。
造船业
造船业世界领先; 世界最早的船坞
都市商贸 海外贸易
大规模的都市; 街市、早市、夜市、草市、市镇的出现
大商港;对外贸易范围扩大; 外贸收入成为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货币
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发展集中的区域 苏州、湖州等
福建、成都平原等
四川、江浙、 海南岛
江西、江南地区 广州、泉州、明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印刷术(1)发明:北宋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 (2)意义: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
指南针(1)发明:北宋时制成指南针,并用于航海事业。 (2)意义: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为 后来欧洲航海家的航海活动创造了条件,促进了世界 航海技术的发展。)
A.西汉推进大一统 C.两宋民族政权并立
B.唐朝“和同为一家” D.元朝拓展疆域
经济原因:生大产量经中验原和人大南量迁的,劳带动来力先。进的技术、 自然原因: 南方自然条件的优越 政治原因: 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安定。
政治倾向: 宋代统治者的重视与扶持
农业: 水稻(占城稻)、茶树、棉花
(技术的提高和发展区域的变化)
“开元盛世” 【考点三】
唐玄宗在位的前期,年号“开元”,
当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
众生活安定,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
强大,进入了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
元盛世1”。
2
3
整顿吏治, 裁减冗员
发展经济, 改革税制
注重文教, 编修经籍
课堂小结考点四
【
农业】 : 曲辕犁、筒车
经济繁荣 手工业: 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唐三彩
元朝是我国历史上 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 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 的统一王朝。
元朝疆域范围:“ 北逾阴山,西及流沙, 东尽辽左,南越海表” ,超越汉朝和唐朝。
元朝的版图是我国 历史上最大的。
二、行省制度
君主专制 中央集权制度
中央
皇帝
枢密院 中书省 御史台
(军事) (行政) (监察)
吏户 礼 兵 刑 工 部部 部 部 部 部
岭北行省
辽阳 行省
甘肃
行省 陕
西
行 省
辽阳河南 江北行省
四川
江浙
云南
行省
湖广 江西 行省 行省
行省
琉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球
行省
澎湖
西藏成澎为湖元巡朝检的司正管式辖行澎政湖区和琉球
4、被誉为“一代天骄”的成吉思汗,其历史功绩是( )
A.统一蒙古
B.建立元朝
C.设立行省
D.打退沙俄
【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成吉思汗统一
【
】
结合课文,说一说唐太宗在位时实行了哪些措施?
•政治上:①吸取隋亡教训; ②知人善任、虚心纳谏(魏征、 房玄龄、杜如晦等);③完善三省六部制 ④制定法律,减 轻刑法;5、增加科举考试科目;⑥严格考察官吏政绩。
经济上:减轻人民的劳役
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 民族政策:开明 文成公主入藏嫁给松赞干布 唐太宗被尊称为“天可汗”
转折
安史 之乱
【中考指数】★★★★★ 【图片名称】唐太宗 【关键信息】古代政治家,贞观之治
【点拨】唐太宗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他吸取隋亡教训,在政 治、经济、民族、外交等诸多方面,实行了一系列开明的政策,出 现了“贞观之治”的繁荣局面,为后来的“开元盛世”打下了雄厚 的基础。
考点一“贞观之治”
【误区警示】北宋统一了黄河流域以南的地区,并未统一全
国,北宋统治时期,曾与契丹族建立的辽、党项族建立的西
夏、女真族建立的金并立。
【考点一】民族政权并立 【课标】知道辽、宋、西夏、金等政权的并立。 1.政权的建立:
名称 北宋 辽 西夏 金 南宋
民族 汉族 契丹族 党项族 女真族 汉族
建立时间 960年 10世纪初
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 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发展科举制度
1.“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中国古代史上实现国家统一的
几个王朝的历史不能进行类比的是( )
A.秦朝
B.唐朝
C.北宋
D.元朝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960年,赵匡胤
建立北宋,陆续灭掉割据政权,结束了黄河以南的分裂局面,
并未统一全国。
蒙古,建立蒙古政权;忽必烈建立元朝,创立行省制度;
康熙帝组织了两次雅克萨之战,打退了沙俄的入侵。
5.元朝是蒙古族建立的一个统一的国家政权。元朝为加强对
全国的统治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它建立的地方行政制度
一直沿用至今。你知道这一制度是( )
A.行省制
B.科举制
C.郡县制
D.厂卫制
【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元朝建立的地方 行政制度是行省制度。科举制是隋朝创立的选拔人才的考试 制度。郡县制是秦朝创立的管理地方的行政制度。厂卫制度 是明朝创立的特务机构。故答案选A。
宋元 时期 的都 市和 文化
知识结构
【重点解读】 辽宋夏金元是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和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 的时期。 1.经济繁荣。魏晋以来,随着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南宋时, 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宋代的海外贸易超过前 代。
2.民族融合。两宋时期民族政权并立,宋与辽、西夏和金 有战有和,但以和为主。元朝时回族形成,民族关系发展,出 现了民族大融合的盛况。
唐朝中外交往 【课标】以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史实为例,说明唐代中外文化 交流的发展。 1.遣唐使:日本先后派出十多批_遣__唐__使__学习唐朝文化。仿效唐朝进行政治 改革;参照汉字,创制日本文字;在社会生活方面学习中国。 2.鉴真东渡:_唐__玄__宗__时,鉴真东渡日本传播唐朝文化,促进了中日文化的 交流与发展,其设计的_唐__招__提__寺_,至今被日本视为艺术明珠。
原因:朝政腐败、社会矛盾尖锐、外重内轻(节度使势力扩张,危及中央)
安史之乱
经过:755年、安禄山和史思明发动叛乱(要夺取政权) 结果:763年被平定 影响:经济遭到极大破坏、唐朝由盛转衰、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黄巢起义与 唐朝灭亡
原因:政治腐朽、宦官专权、藩镇割据严重 影响: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 灭亡:907年,朱温建立后梁政权
军事上:发兵击败东、西突 厥,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
外交政策:开放 玄奘西游天竺
女皇武则天考点二
【
】
评价武则天的统治
1.武则天统治时期,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大力发
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亲自面试考生,不拘一 格选拔人才,扩大了统治基础;继续推行贞观以来 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和措施,重视发展生产。
2.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在位期间虽 有弊政,但是瑕不掩瑜,作用是主要的,她是一位 有作为的女皇帝。
3.玄奘西游:_贞__观__年间,玄奘西游__天__竺_,取回大量佛经。他著有《大__唐__西__域__记》 是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
【点拨】唐朝对外交往活跃的原因:①隋唐时期,国家安定统 一,经济繁荣,文化昌盛,是世界上强盛的国家之一。②唐政 府对外采取比较开放的政策,积极同各国交往,尤其同亚洲各 国交往频繁。③唐朝发达的海陆交通为中外交往提供了便利条 件,有利于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
商业繁荣: 长安
盛
开明的民族政策(唐太宗 “天可汗”)
唐
民族交往 文成公主入藏嫁给松赞干布(唐太宗)
气
金城公主入藏嫁给尺带朱丹(唐中宗)
象
社会风气 社会风气开放,社会充满活力,人们积极向上
文学艺术 诗歌:李白(诗仙)、杜甫(诗圣)、白居易 书法:颜真卿和欧阳询
绘画:阎立本和吴道子(画圣)
科举制度 【课标】了解隋唐科举制度的主要内容。 1.诞生:隋__文__帝___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隋__炀__帝___时正式设置进士科,科举制正式诞生。 2.完善:_唐__朝__科举制逐步完善。 (1)考试科目:以_进__士___、 明__经___两科最重要。
【闪记】·元朝历史“三个一”
一位人物
忽必烈建立元朝
一项制度 一个民族
行政制度巩固统治 新的民族-回族
【点拨】元朝的历史贡献 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全国性统一政权; 创立了行省制度,省级行政区从此设立;把西藏、台湾等纳入 中央政府的管辖;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和发展,促进了统一的 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2)关键人物: ①_唐__太__宗__:扩充国学规模,增加考试科目。 ②武则天:创设_殿__试__和__武__举_。 ③唐玄宗:诗__赋___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 3.废除:清__朝__末年,存在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制被废除。 4.积极影响: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推动教育事业的 发展。
科技与中外交通
民经 族济 关重 系心 发南 展移
北宋的建立
960年、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 定都:开封
宋朝统一中原和南方
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内重外轻)
结束“五代十国”的 分裂割据局面
军事上:控制兵权 (杯酒释兵权) 在中央:削弱相权
在地方:分散、削弱 地方官的权力,
设转运使收财权
重文轻武的政策
火药(1)发明:唐朝。运用:宋代,火药开始运用到军 事领域,宋元时期,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 (2)意义:对欧洲火器制造和作战方式产生巨大影响, 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
地方
行中书省 (行省)
路、府、州、 县和宣慰司
加强对边疆的管辖
中书省
腹里(山东、山西和河北)
行中书省
全国其他地区 (除吐蕃、畏兀儿外)
元朝设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
元朝设宣政院,西藏成为元正式地方行政区。
中地央方——中行书中省书—省全(国行最省高或行省政)机—构中—书管省辖的大派都出及机周构围—地管区辖10个行省
五代十国 的
黄河流域: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五代十国”
更迭与分 立
南方地区:十个政权
实质: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
唐朝的兴亡过程
第二单元 民族关系的发展和社会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