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发展史 进化论作业

合集下载

生命的起源与早期进化过程例题和知识点总结

生命的起源与早期进化过程例题和知识点总结

生命的起源与早期进化过程例题和知识点总结生命,这一宇宙中最神奇而又复杂的现象,其起源和早期进化过程一直是科学界探索的重要课题。

在这一领域,有许多关键的知识点和经典的例题,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生命的奥秘。

一、生命的起源关于生命的起源,目前主要有几种假说。

其中,“化学起源说”被广泛接受。

这一假说认为,在原始地球的环境条件下,无机小分子逐渐合成有机小分子,进而形成生物大分子,最终诞生了原始生命。

原始地球的环境极为恶劣,充满了高温、高压、紫外线辐射等。

然而,正是这样的环境为生命的起源提供了条件。

例如,大气中的甲烷、氨气、氢气等在雷电等能量的作用下,可能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氨基酸、核苷酸等有机小分子。

例题:原始地球大气中不包含以下哪种气体?()A 甲烷B 氧气C 氨气D 氢气答案:B解释:原始地球大气中没有氧气,氧气是后来植物通过光合作用逐渐产生的。

二、从有机小分子到生物大分子有机小分子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聚合形成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核酸等。

这个过程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过了漫长的时间和复杂的反应。

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其由氨基酸通过肽键连接而成。

核酸则包括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它们承载着遗传信息。

例题:以下哪种不是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A 甘氨酸B 鸟氨酸C 丙氨酸D 赖氨酸答案:B解释:鸟氨酸不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氨基酸,其他选项甘氨酸、丙氨酸、赖氨酸都是常见的氨基酸。

三、原始生命的诞生当生物大分子具备了一定的复杂性和功能性后,原始生命便有可能诞生。

一个关键的标志是形成了能够自我复制和维持内部环境稳定的系统。

原始生命可能诞生于海洋中的“热液喷口”等特殊环境,那里有丰富的化学物质和能量来源。

例题:原始生命最可能诞生的场所是()A 陆地B 海洋C 大气D 火山答案:B解释:海洋提供了相对稳定的环境和丰富的物质,更有利于原始生命的形成。

四、早期进化过程1、原核生物的出现原始生命首先进化出了原核生物,如细菌。

生物进化论试题及答案

生物进化论试题及答案

生物进化论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生物进化论的提出者是哪位科学家?A. 牛顿B. 达尔文C. 爱因斯坦D. 孟德尔答案:B2. 以下哪一项是自然选择的结果?A. 物种的灭绝B. 物种的适应性增强C. 物种的多样性减少D. 物种的进化速度加快答案:B3. 以下哪一项不是生物进化的证据?A. 化石记录B. 比较解剖学C. 人工选择D. 地球的年龄答案:D4. 物种形成的基本单位是什么?A. 个体B. 种群C. 基因D. 生态系统答案:B5. 以下哪一项是生物进化的主要驱动力?A. 基因突变B. 环境变化C. 物种竞争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6. 以下哪些因素可以导致物种灭绝?A. 气候变化B. 疾病流行C. 捕食者数量增加D. 栖息地破坏答案:A、B、C、D7. 以下哪些是生物进化论的核心概念?A. 物种不变论B. 自然选择C. 适者生存D. 物种起源答案:B、C、D8. 以下哪些是生物进化的证据?A. 化石记录B. 分子生物学C. 比较胚胎学D. 人工选择答案:A、B、C、D9. 以下哪些因素可以影响物种的进化?A. 基因突变B. 基因重组C. 环境压力D. 物种间的相互作用答案:A、B、C、D10. 以下哪些是生物进化论的发展历程?A. 达尔文的《物种起源》B. 孟德尔的遗传定律C. 现代综合进化论D. 社会生物学答案:A、C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11. 生物进化是一个随机的过程,不受任何规律的约束。

(错误)12. 物种的进化速度是恒定不变的。

(错误)13. 所有现存的物种都是通过自然选择进化而来的。

(正确)14. 物种之间的竞争是生物进化的唯一驱动力。

(错误)15. 物种的适应性增强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正确)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16. 简述生物进化论的主要观点。

答案:生物进化论的主要观点包括物种的共同起源、物种的可变性、自然选择、适者生存、物种的适应性增强以及物种的多样性。

生命的起源与早期进化过程例题和知识点总结

生命的起源与早期进化过程例题和知识点总结

生命的起源与早期进化过程例题和知识点总结生命的起源与早期进化是生物学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研究领域,它不仅关乎我们对自身存在的理解,也有助于揭示地球生命的发展历程。

下面我们将通过一些例题来加深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并对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生命起源的学说目前,关于生命起源主要有以下几种学说:1、神创论这一学说认为生命是由神创造的。

然而,从科学的角度来看,神创论缺乏实证依据,无法被科学方法所验证。

例题:以下哪种说法不符合科学对生命起源的认识?()A 生命是由神创造的B 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质的化学进化C 生命可能来自外太空答案:A知识点:神创论是一种基于宗教信仰而非科学证据的观点,科学强调通过观察、实验和推理来解释自然现象。

2、自然发生论该学说认为生命可以从非生命物质中自然产生。

例如,腐肉生蛆、枯草化萤等。

但后来的科学实验证明,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例题:巴斯德的“鹅颈瓶实验”否定了哪种生命起源学说?()A 神创论B 自然发生论C 化学起源说答案:B知识点:巴斯德的实验证明,在没有微生物进入的情况下,肉汤不会腐败变质,从而否定了自然发生论。

3、宇生说宇生说认为地球上的生命可能来自外太空。

一些科学家认为,在宇宙中存在着有机分子,它们可能通过陨石、彗星等天体撞击地球而带来了生命的“种子”。

例题:支持宇生说的证据之一是()A 在陨石中发现了氨基酸B 地球上最早的生命出现在海洋C 生命起源于原始大气答案:A知识点:陨石中发现的氨基酸等有机分子为宇生说提供了一定的证据,但宇生说仍需要更多的研究来证实。

4、化学起源说这是目前被广泛接受的生命起源学说。

化学起源说认为,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无机物经过复杂的化学变化逐渐形成了有机小分子,进而形成有机大分子,最终演变成原始生命。

例题:原始地球条件下,最先形成的有机小分子是()A 氨基酸B 核苷酸C 脂肪酸答案:A知识点:在原始地球的还原性大气中,通过闪电、高温等作用,无机小分子合成了氨基酸等有机小分子。

生命科学中的进化论研究

生命科学中的进化论研究

生命科学中的进化论研究“进化论”是指物种在自然或人为选择中不断进化演变。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进化论研究分支日益增多,其中最重要的例子乃生命科学中的进化论研究。

今天,我们来探讨一下生命科学中的进化论研究。

1. 进化论与生命起源首先我们来谈论进化论和生命起源的关系。

生命起源是我们迄今无法完全解释的神秘。

在过去几十年中,科学家们尝试使用化学和生物学方法模拟生命的起源,但目前我们仍没有一个完整的理论来解释生命起源的大部分过程。

尽管如此,进化论现已成为解释生命起源的有效工具之一。

进化论主要强调随机基因突变和自然选择对生命的影响。

最初的生命形式可能在靠近地球表面的水体中产生。

在这些水体中,基因的随机突变已经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从而促进了生命的进化。

2. 进化论与遗传学随着进化论的研究,人们渐渐意识到了基因在生命演化中的重要作用。

进一步,人们发展出了遗传学,解释了几个重要的基因概念,并通过不同组织构建一个功能完善的库存。

在进超进化论的模型下,一个个体的发展主要受基因多样性的影响,而基因多样性的变异源可以通过随机突变形成。

这个过程在一段时间内被称作DNA复制。

人类遗传学的研究就是离开这个基本的进化论观点更近一步的研究。

3. 进化论与分子生物学进化论研究的一个最重要的支架就是分子生物学。

分子生物学探究人类基因和DNA如何影响分子结构和功能以至细胞学特征。

进化论和分子生物学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关于分子变异和遗传多样性程度的共通的研究。

一直以来,分子生物学证明了基因变异如何导致种群可持续的差异,并且这些差异也在从宏观的分子结构到细胞学特征中体现出来。

例如,常见的位置同义(不造成氨基酸变化的单核苷酸突变)和非同义(造成氨基酸变化的单核苷酸突变)突变导致生物体中的不同特征,如皮肤颜色,年龄、性别等等。

4. 进化论和行为学在行为学领域,进化论研究可以推广到人类等动物的群体行为、社交行为和对环境的应对能力。

人类是进化论研究中一个重要但仍在起步的研究领域。

生物科学发展史范文

生物科学发展史范文

生物科学发展史范文1.古代和中世纪(公元前5000年-公元1500年)在古代和中世纪时期,人们对生物世界的认识主要基于观察和经验。

古埃及文明对动植物进行了系统的分类和记录,而亚里士多德则提出了生物分类学的基本原则。

中世纪时期,由于宗教的影响,人们对生物学的研究进展较为缓慢。

2.文艺复兴时期(公元1500年-公元1700年)文艺复兴时期是科学的重要转折点。

卡尔·林奈在1735年创立了现代生物分类学的基石,系统地对动植物进行了分类。

此外,米克耳·塞尔纳提出了细胞学说,奠定了生物学的基础。

这一时期的探索为后来的生物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3.进化论的发现(公元1700年-公元1800年)进化论的发现被视为生物学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各种研究表明,物种是可变的,而且是适应环境变化的。

这一思想在19世纪引发了一场革命,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对进化论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并提出了自然选择的理论。

4.细胞和遗传学的发展(公元1800年-公元1900年)在19世纪中叶,生物学家们开展了大量关于细胞和遗传学的研究。

由于发展了显微镜技术,人们开始观察和研究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同时,著名的遗传学家格里高利·孟德尔通过对豌豆杂交实验的研究,发现了遗传规律,揭示了基因传递的原则。

5.20世纪的突破(公元1900年-至今)20世纪以来,生物科学取得了极为重大的突破。

20世纪初,葡萄球菌和结核杆菌的发现奠定了微生物病理学的基础。

此外,探索基因的结构和功能是20世纪最重要的研究领域之一、1953年,詹姆斯·沃森和弗朗西斯·克里克发现了DNA的双螺旋结构。

后来的DNA测序技术和基因工程的发展,使得人类对基因的理解和应用取得了质的飞跃。

总结起来,生物科学的发展经历了观察和分类、进化论的发现、细胞和遗传学的研究、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技术的突破等重要阶段。

从古代到现代,生物科学的飞速发展推动了医学、农业等领域的进步,也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和指导。

生命的起源与进化过程例题和知识点总结

生命的起源与进化过程例题和知识点总结

生命的起源与进化过程例题和知识点总结生命,这一宇宙中最神奇而又复杂的现象,一直以来都是科学家们探索的热门课题。

生命是如何起源的?又是如何在漫长的岁月中不断进化发展的?接下来,让我们通过一些例题来深入了解生命的起源与进化过程,并对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生命起源的学说在探讨生命的起源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几种主要的学说。

1、神创论这是一种古老的观点,认为生命是由超自然的力量,如神创造的。

然而,这种观点缺乏科学证据的支持。

2、自然发生论认为生命可以从非生命物质中自然产生。

例如,腐肉生蛆、腐草化萤。

但后来的科学实验,如巴斯德的鹅颈瓶实验,证明了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3、宇生说认为地球上最初的生命或构成生命的有机物,来自于宇宙中的其他星球或星际尘埃。

4、化学起源说目前被大多数科学家广泛接受的生命起源学说。

该学说认为,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无机物经过复杂的化学变化,逐渐形成了简单的有机物,进而形成了生命。

例题 1:以下哪种学说认为生命来自于宇宙中的其他星球?()A 神创论B 自然发生论C 宇生说D 化学起源说答案:C知识点:宇生说主张地球上最初的生命或构成生命的有机物来源于宇宙中的其他天体。

二、原始地球的环境了解原始地球的环境对于理解生命的起源至关重要。

原始地球的大气中没有氧气,主要成分是甲烷、氨、氢、水蒸气等。

当时的地球表面温度极高,经常有火山喷发、闪电等剧烈的能量释放现象。

例题 2:原始地球大气的主要成分不包括()A 氧气B 甲烷C 氨D 水蒸气答案:A知识点:原始地球大气中没有氧气,氧气是后来通过光合作用逐渐产生并积累的。

三、从无机物到有机物在原始地球的环境中,无机物经过一系列化学反应可以逐渐转化为有机物。

例如,米勒实验模拟了原始地球的环境,通过对甲烷、氨、氢、水蒸气等进行放电处理,最终得到了氨基酸等有机小分子物质。

例题 3:米勒实验证明了在原始地球条件下,()A 无机物可以转化为有机物B 有机物可以转化为无机物C 生命可以自然发生D 原始地球有氧气答案:A知识点:米勒实验为化学起源说提供了有力的证据,表明在一定条件下,无机物能够转变为有机物。

生命的起源与进化过程例题和知识点总结

生命的起源与进化过程例题和知识点总结

生命的起源与进化过程例题和知识点总结生命,这个宇宙中最神奇而又复杂的现象,一直以来都是人类探索和研究的重要课题。

从生命的起源到漫长的进化历程,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神秘和奇迹。

让我们一起走进生命的起源与进化过程,通过一些例题来加深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

一、生命的起源关于生命的起源,目前有多种假说,其中较为广泛接受的是“化学起源说”。

该假说认为,在原始地球的环境条件下,无机物逐渐转化为有机物,最终形成了原始生命。

例题 1:原始地球的环境条件包括()A 高温、高压、紫外线强B 低温、低压、氧气充足C 高温、低压、有丰富的有机物D 低温、高压、有大量的氢气答案:A解析:原始地球的环境条件非常恶劣,高温、高压、紫外线强,没有氧气,也几乎没有有机物。

在这样的环境中,无机物逐渐发生化学反应,形成了简单的有机物。

知识点 1:原始地球的环境特点原始地球表面温度极高,充满了火山活动和强烈的地质运动。

大气中主要是甲烷、氨气、氢气等气体,没有氧气。

强烈的紫外线辐射和频繁的闪电为化学反应提供了能量。

知识点 2:从无机物到有机物的转变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无机物如甲烷、氨气、水等通过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逐渐形成了氨基酸、核苷酸等简单的有机物。

这个过程被称为“米勒实验”所模拟和证实。

二、生命的进化生命一旦诞生,就开始了漫长的进化之旅。

进化的机制主要包括遗传变异、自然选择和物种形成。

例题 2:以下哪种现象是自然选择的结果()A 长颈鹿的长颈B 人工培育的无籽西瓜C 金鱼的多种形态D 人类的双眼皮答案:A解析:长颈鹿为了吃到高处的树叶,长颈的个体更容易生存和繁殖,从而使得长颈的基因在种群中逐渐积累,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而人工培育的无籽西瓜、金鱼的多种形态和人类的双眼皮都是人工选择的结果。

知识点 3:遗传变异遗传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都会导致生物遗传物质的改变,从而产生新的性状。

知识点 4:自然选择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主导力量。

生命科学的发展历程

生命科学的发展历程

生命科学的发展历程生命科学是对生物体及其组成、结构、功能和相互关系进行研究的科学领域。

随着时间的推移,生命科学不断发展壮大,涉及的领域也越来越广泛。

以下是生命科学的发展历程:在古代,人们对生命科学的认识主要来自于观察和实践。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对植物、动物和人类进行了详细的分类和描述,并对生命起源和进化提出了一些理论。

到了16世纪,微观生物世界开始引起人们的关注。

李伯因、哈维和芒福特等科学家发现了微生物,揭示了微观生物存在的真实性,并为后来的微生物学奠定了基础。

18世纪末,化学和物理对生命科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利用化学分析方法,研究者发现了许多生物分子,如蛋白质、核酸和碳水化合物,并研究了它们在生物体内的功能和结构。

19世纪,达尔文的《物种起源》提出了进化论,开启了生命科学中进化的新观念。

随后,孟德尔的遗传学研究为生物遗传学奠定了基础,揭示了基因在遗传中的作用。

20世纪初,生命科学迎来了一个重大的突破——发现了细胞的基本单位。

由于发展了显微镜的技术,细胞学得到了迅猛发展。

科学家通过对细胞的观察和研究,对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20世纪中叶,生命科学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分子生物学的时代。

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提出了DNA的双螺旋结构模型,为后来的基因组学、蛋白质研究和分子生物学打下了基础。

随后,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启动和其他基因组项目的开展,大大推动了生命科学的进步和发展。

21世纪以来,生命科学的发展呈现出多学科交叉、系统整合的趋势。

生物信息学、生物技术、合成生物学等新兴学科的兴起,为生命科学带来了全新的方法和思路。

同时,新的技术也在不断涌现,如高通量测序技术、单细胞测序技术和基因编辑技术等,为生命科学的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总体而言,生命科学的发展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历程,从古代的观察和实践,到现代的分子生物学和基因组学,我们对生物体的认识和理解不断深化。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学科交叉的加强,生命科学的未来将更加广阔,有望带来更多的突破和创新。

生命科学发展史练习题.doc

生命科学发展史练习题.doc

生命科学发展史练习题一、判断题1、微牛物是指个体形态小于lmm的牛物。

2、微生物的比面值越大,代谢越旺盛。

3、微生物的研究对象包tS whitaker五界系统中的原核生物界、真菌界、原生生物界,另加病毒界。

4、巴斯德是病原微生物学的奠基人,柯赫是微生物牛理学的奠基人。

二、问答题1、什么是微生物?微生物有哪些主要类群?有哪些特点?2、试述我国古代对微生物的认识和利用。

3、试述列文虎克、巴斯德和科赫在微生物学发展史上的杰出贡献。

4、试述微生物学在生命科学中的重要地位。

5、你认为现代微生物学的发展有哪些趋势?6、你认为微生物学的哪些方面可以继续研究以对生命科学作出贡献?7、试就微生物在工业、农业、医药、食品等方而的应用作一简要介绍。

8、原核微生物和真核微生物有什么区别?参考答案、判断题i、x、+ 、+ 、x 二、问答题1、微生物:微生物是指一大群个体微小,结构简单, 大多是单细胞,少数是简单的多细胞,还有些没有细胞结构的,不借助显微镜看不见的微小牛物类群的总称。

基本类型: 无细胞结构的病毒、单细胞的细菌、单细胞或多细胞的放线菌、真菌、原牛动物、藻类。

特点:体积小,面积大;吸收多,转化快;生长旺,繁殖快;适应强,易变异;分布广,种类多。

2、在生活上:6000-7000年前,仰韶文化吋期,大量采食蘑菇;公元前17世纪,甲骨文中有“酒”、“醴”等字样;4000多年前,用微生物酿酒、制醋、制酱;公元6世纪,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中记载了制曲、酿洒的技术和工艺。

在生产上:了解了肥沃土壤的方法,把瓜和豆类作物间作,即利用根瘤菌固氮,提高土壤中氮的含量,提高土壤肥力,达到高产的目的。

在医学上:公元前556年,已知驱逐狂犬,预防狂犬病;公元前2世纪,张仲景认识到伤寒与环境季节变化引起食物不清洁有关;公元200年,华佗主张割去腐肉以防感染;生物学基本研究技术。

是细菌学的奠基人。

质和来源是利用细菌进行的突变所证实,从而提出“一个基在乾隆嘉庆年间,种牛痘预防天花,后传到日本、朝鲜、俄罗斯,经土耳其传到英国,后传到整个欧洲、美洲,英国医牛琴纳在此基础上发展到用种人痘预防天花。

生命科学史与科学方法(含进化论二)

生命科学史与科学方法(含进化论二)

高中必修模块中的生命科学史与科学方法(二)摘要:《遗传与进化》模块有助于学生“领悟假说演绎、建立模型等科学方法及其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本模块所涉及的科学史中,不少科学家取得的成功与选择了适当的实验材料有密切关系,关注科学家们筛选研究对象的做法,对于生物学探究教学应该是有帮助的。

同样,合理利用科学史组织教学,不仅学习了生物科学本身,又学习了生物学家所具有的科学情感、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从而提高了应用科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就培养了科学素养。

关键词:生命科学史科学方法假说-演绎法数学方法模型法正文:一、《遗传与进化》模块中的主要科学史内容(一)遗传因子的发现1、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1854年夏天,孟德尔开始用34个豌豆株系进行植物杂交育种的遗传研究。

试验开始时的34个豌豆株系类型纯净,具有适合于作为试验体系的性状。

1856年,孟德尔开始了他那些著名的一系列实验。

1865年,总结出著名的遗传规律,并且在布隆自然科学学会宣读了他的论文《植物杂交试验》。

2、孟德尔遗传定律的再发现1900年3~5月的两个月之内,有三位研究植物杂交的学者各自独立地重新发现了孟德尔的论文,从而使孟德尔论文的意义被人所理解并得到正确的评价。

三位生物学家是:阿姆斯特丹的德弗里斯(Hugo de Vries, 1848~1935)、德国都宾根的柯林斯(Carl Correns, 1864~1933)、奥地利维也纳的冯•切尔马克(Erich von Tschermak, 1871~1962)。

他们都宣称,就在完成他们的研究工作的时候,才注意到早在35年前孟德尔便得出了相同的结论。

3、基因的命名1909年,丹麦生物学家约翰逊(Johannsen 1857~1927)创造了基因(gene)一词,代替孟德尔的“遗传因子”,但是他只提出了基因这一名词,并没有提出基因的物质概念。

(二)基因与染色体关系的发现1、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推论——萨顿的假说1902年,年仅25岁的萨顿在《生物学通报》上发表的文章中,首次详细地图示了蝗虫具有成对确定的、可识别、又彼此不同的同源染色体。

生命的起源与早期进化过程例题和知识点总结

生命的起源与早期进化过程例题和知识点总结

生命的起源与早期进化过程例题和知识点总结生命的奥秘一直以来都吸引着人类不断探索和思考。

关于生命的起源和早期进化过程,是生物学领域中的重要课题。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相关的例题和知识点。

一、生命起源的假说1、化学起源说这是目前被广泛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

它认为在原始地球的环境条件下,无机小分子逐渐合成有机小分子,如氨基酸、核苷酸等。

这些有机小分子进一步聚合形成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核酸等。

最终,这些生物大分子形成了具有原始新陈代谢和遗传功能的原始生命。

例题:原始地球条件下,以下哪种物质最不可能由无机小分子合成?()A 氨基酸B 核苷酸C 葡萄糖D 脂肪答案:D解析:在原始地球的环境中,通过一系列化学反应,无机小分子可以合成氨基酸、核苷酸和葡萄糖等有机小分子。

然而,脂肪的合成相对复杂,不太可能直接由无机小分子合成。

2、宇宙生命论该假说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来自宇宙中的其他星球。

一些小行星或彗星可能携带了生命的“种子”,当它们撞击地球时,将生命物质带到了地球上。

例题:支持宇宙生命论的一个重要证据是()A 地球上发现了来自火星的陨石B 某些微生物能够在极端环境中生存C 宇宙中存在大量的有机分子D 地球上的生命具有相似的遗传物质答案:C解析:宇宙中存在大量的有机分子,这增加了在其他星球上形成生命的可能性,从而为宇宙生命论提供了一定的支持。

二、早期地球的环境早期地球的环境与现在有很大的不同。

当时的大气主要由甲烷、氨气、氢气、水蒸气等组成,没有氧气。

地表温度很高,火山活动频繁,存在强烈的紫外线辐射。

例题:早期地球大气中没有氧气,这对生命的起源有什么影响?答案:在没有氧气的条件下,一些化学反应更容易发生,有利于有机小分子的形成。

同时,也避免了氧气对有机分子的氧化破坏。

三、从有机小分子到生物大分子在原始汤中,有机小分子通过一系列化学反应逐渐聚合形成生物大分子。

例如,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形成多肽链,进而形成蛋白质;核苷酸通过磷酸二酯键连接形成核酸。

生命的起源与进化过程例题和知识点总结

生命的起源与进化过程例题和知识点总结

生命的起源与进化过程例题和知识点总结生命,这一宇宙中最神秘而又迷人的现象,它的起源与进化是一个充满奇迹和探索的历程。

让我们一同走进这个奇妙的世界,通过一些例题来深入理解生命的起源与进化过程中的重要知识点。

一、生命的起源关于生命的起源,目前有多种假说,其中被广泛接受的是化学起源说。

该假说认为,在原始地球的环境条件下,无机物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逐渐形成了有机小分子物质,如氨基酸、核苷酸等。

这些有机小分子物质在特定的环境中进一步聚合形成了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核酸等。

最终,这些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形成了具有原始新陈代谢和遗传功能的原始生命。

例题 1:原始地球的环境条件对生命起源有何重要作用?答案:原始地球的高温、高压、紫外线辐射以及还原性大气等环境条件为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提供了能量和物质基础。

例如,高温使简单无机物发生化学反应,形成有机小分子;还原性大气有助于有机物的合成和稳定存在。

知识点 1:原始地球的环境特点原始地球表面温度极高,火山活动频繁,大气中主要成分是甲烷、氨、氢等还原性气体,缺乏氧气。

强烈的紫外线辐射和频繁的闪电为化学反应提供了能量。

知识点 2:米勒实验米勒通过模拟原始地球的环境条件,在实验装置中成功合成了氨基酸等有机小分子物质,为化学起源说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二、从原核生物到真核生物的进化原核生物是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生命形式,它们没有细胞核和复杂的细胞器。

随着时间的推移,原核生物逐渐进化为真核生物,这是生命进化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例题 2: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的主要区别是什么?答案:真核生物具有细胞核和膜包被的细胞器,如线粒体、叶绿体、内质网等;而原核生物没有细胞核,其遗传物质直接存在于细胞质中,细胞器也较为简单。

知识点 3:内共生学说内共生学说认为,线粒体和叶绿体可能是由原始的原核生物侵入其他细胞后逐渐演化而来的。

例如,线粒体可能起源于需氧细菌,叶绿体可能起源于光合细菌。

知识点 4:真核细胞的进化优势真核细胞的细胞核和细胞器的形成使得细胞的功能更加多样化和专业化,提高了细胞的代谢效率和适应能力,为多细胞生物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科学进化测试题及答案

科学进化测试题及答案

科学进化测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 达尔文的进化论认为生物进化的驱动力是什么?
A. 环境适应
B. 物种竞争
C. 基因突变
D. 人为选择
2. 以下哪项不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A. 长颈鹿的长颈
B. 鸟类的翅膀
C. 人类的智慧
D. 恐龙的灭绝
二、填空题
3. 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一书中提出了________进化理论。

4. 物种进化的证据之一是________。

三、简答题
5. 简述自然选择的基本原理。

四、论述题
6. 论述现代生物技术如何影响我们对生物进化理论的理解。

答案:
一、选择题
1. A
2. D
二、填空题
3. 自然选择
4. 化石记录
三、简答题
5. 自然选择的基本原理是指在生物种群中,适应环境的个体更有可能生存并繁殖后代,从而将有利的遗传特征传递给下一代。

四、论述题
6. 现代生物技术,如基因测序和基因编辑技术,使我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生物的遗传机制和进化过程。

通过比较不同物种的基因组,科学家可以追踪物种的进化路径和关系,揭示进化过程中的关键事件和驱动力。

此外,基因编辑技术如CRISPR-Cas9允许科学家在实验室内模拟自然选择过程,研究特定基因变异对生物适应性的影响,从而加深我们对生物进化理论的认识。

科学进化测试题及答案

科学进化测试题及答案

科学进化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达尔文的《物种起源》是在哪个国家出版的?A. 英国B. 美国C. 法国D. 德国答案:A2. 下列哪一项不是达尔文进化论的核心观点?A. 自然选择B. 物种不变C. 适者生存D. 遗传变异答案:B3. 现代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单位是什么?A. 个体B. 种群C. 生物圈D. 基因答案:B4. 下列哪一项不是进化论的主要证据?A. 化石记录B. 比较解剖学C. 人工选择D. 宗教教义答案:D5. 以下哪个选项是达尔文进化论中自然选择的前提?A. 过度繁殖B. 资源有限C. 遗传变异D. 所有选项答案:D6. 基因突变在进化中起什么作用?A. 无作用B. 产生新的性状C. 导致物种灭绝D. 保持物种稳定答案:B7. 下列哪一项不是现代综合进化论的内容?A. 基因的随机漂变B. 自然选择C. 物种不变D. 基因流答案:C8. 物种形成的主要方式是什么?A. 地理隔离B. 人工选择C. 人为隔离D. 基因突变答案:A9. 以下哪种生物进化方式不是达尔文提出的?A. 渐进进化B. 突变进化C. 共同祖先D. 自然选择答案:B10. 现代进化论认为生物进化的驱动力是什么?A. 环境变化B. 基因突变C. 人为干预D. 所有选项答案:D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达尔文的进化论中,_________是生物进化的内在动力。

答案:遗传变异2. 物种的_________是生物进化的外在动力。

答案:自然选择3. 现代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实质是_________。

答案: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4. 达尔文的进化论中,_________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答案:可遗传的变异5. 现代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单位是_________。

答案:种群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达尔文进化论的主要内容。

答案:达尔文进化论的主要内容是物种不是不变的,而是通过自然选择和适者生存的过程逐渐演化而来的;生物的进化是逐渐的,不是突变的;生物的进化是通过遗传和变异实现的。

初中二年级下学期生物《生物进化的历程》作业

初中二年级下学期生物《生物进化的历程》作业

第二节生物进化的历程
1.生物学研究的科学方法——比较
比较是指根据一定的标准,把彼此有的事物加以对比,确定它们的和之处。

2.化石:化石是生物的、或,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形成的。

3.在越古老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结构越、分类地位越,水生生物越;在越新近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结构越、分类地位越,陆生生物越。

4.测定不同生物体的氨基酸排列顺序的差异,为研究生物进化提供了重要依据。

一般来说,生物间组成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的差异越大,亲缘关系越;反之,亲缘关系越。

5.植物的进化历程
6.动物的进化历程
7.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
(1)总体趋势:由简单到,由到高等,由到。

(2)各种生物在进化中形成了各自适应环境的和。

8.下列为生物进化提供有力证据的中间过渡类型的生物化石是()
A.恐龙卵化石
B.昆虫化石
C.孔子鸟化石
D.藻类化石
9.从猿进化到人的最直接证据是()
A.解剖证据
B.胚胎发育的证据
C.古人类化石
D.结构方面的证据
10.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①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唯一证据
②在越古老的地层中,成为化石的生物越低等
③在越新近的地层中,陆生生物的化石越多
④在越新近的地层中,成为化石的生物越低等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生物进化论发展史

生物进化论发展史

主要的生物进化学说有哪些,它们的内容和特点是什么?你更接受和赞同哪一个,为什么?要求:2000-3000字时间:2周生命科学发展史——作业1地球上存在的物种种类繁多,千型百态,我们不得不感叹大自然为我们创造的这个精彩的世界。

但一直以来困扰科学家们上百年的一个难题是,这么多的物种究竟是如何演变而来,是自古就有的,还是经过交叉分歧后出来的呢?如果是不断演变的,那演变的基本规律和动力又是什么呢?这里我们将简单介绍一下历史上的一些科学家对于物种进化的相关理论。

十八世纪之前,鉴于《圣经》在西方学术界的统治地位,神创论认为,地球及万物是上帝创造。

地球上的生命从被创造后没有发生任何变化。

世界是上帝有目的地设计和创造的,由上帝制定的法则所主宰,是有序协调、安排合理、美妙完善且永恒不变的。

而在同一个时期,法国著名博物学家,乔治·布丰(Georges Buffon,1707-1788),他于1749年正式出版博物学巨著《自然史》的第一卷(全书44卷)。

在《自然史》中他提出了进化论点,认为物种是可变的,特别强调环境对生物的直接影响,当物种生存环境的改变,尤其是气候与食物性质的变化,可引起生物机体的改变。

可是由于这个进化论点和教义明显不一致,布丰经不起宗教势力的压迫而公开发表了放弃进化观点的声明。

另外一位法国著名的动物学家,居维叶(Georges Cuvier1769-1832)则反对生物进化理论,但他正确地提出了物种(及种上类群)自然绝灭的概念,并论证了现存种类与绝灭种类之间在形态上和“亲缘”上的相互联系,在客观上为生物进化论提供了科学的证据。

他根据各大地质时代与生物各发展阶段之间的“间断”现象,提出了“灾变论”。

地球上的绝大多数变化是突然、迅速和灾难性地发生的。

是自然界的全球性的大变革,造成生物类群的“大绝灭”,而残存的部分经过发展与传播又形成了以后各个阶段的生物类群。

除此之外,还有一位法国伟大的博物学家,拉马克(Jean-Baptiste de Lamarck,1744-1829)。

初二生物生物进化的历程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二生物生物进化的历程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二生物生物进化的历程试题答案及解析1.在生物进化树的植物中结构最复杂的是()A.苔藓植物B.裸子植物C.蕨类植物D.被子植物【答案】D【解析】如图生命树植物的进化历程:原始藻类植物→(原始苔藓植物和原始蕨类植物)→原始的种子植物(包括原始裸子植物和原始被子植物),而被子植物与裸子植物相比出现了花与果实,使其繁殖能力更强、后代的成活率更高,适应能力更强,也就更高级。

故选:D【考点】此题考查的是生物进化的历程,可以通过生物进化树来解答.2.生物化石是生物进化的最直接证据之一,关于化石的说法正确的是()A.在越早形成的地层中,成为化石的生物越简单,越低等B.在较晚形成的地层中,只有高等生物的化石,没有简单生物的化石C.在最早形成的地层中也有大量的高等生物形成的化石D.化石不能证明生物是由水生到陆生的进化过程【答案】A【解析】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顺序,是人们研究生物进化的一个重要的方面,不同生物化石的出现和地层的形成,有着平行的关系,也就是说,在越古老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简单,分类地位越低等;在距今越近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复杂,分类地位越高等.这种现象说明了生物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逐渐进化而来的,另外,科学家还发现在最古老的地层中是没有化石的,说明地球上最初是没有生命的.【考点】此题主要考查生物进化的证据-化石3.生物进化过程中最直接可靠的证据是A.地层B.化石C.火山D.喷发岩浆【答案】B【解析】化石是保存在地层中的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和遗迹。

化石如同记录在各地层中的特殊文字,记载着生物的演化历史。

生物进化过程中最直接可靠的证据不是地层,故A错;是化石,故B正确;不是火山,故C错;不是喷发岩浆,故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生物进化的证据,意在考查考生对相关知识的识记能力。

4.植物进化的大致过程是A.裸子植物→种子植物→被子植物B.裸子植物→蕨类植物→被子植物→苔藓植物C.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D.苔藓植物→被子植物→裸子植物【答案】C【解析】植物的进化历程中,裸子植物本身就属于种子植物,它们之间进化关系不明显,故A错;裸子植物比蕨类植物高等,被子植物比苔藓植物高等,它们之间不存在进化关系,故B错;蕨类植物由苔藓植物进化而来,种子植物由蕨类植物进化而来,故C正确;苔藓植物和被子植物不存在进化关系,被子植物比裸子植物高等,不存在进化关系,故D错误。

《生命的延续和进化》专题

《生命的延续和进化》专题

《生命的延续和进化》专题班级学号姓名亲爱的同学:经过半个学期的学习,你一定有许多体会和收获。

今天,请把你的收获和体会呈现出来,与父母、老师和你的同学共享。

祝你成功!考生注意:1.全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试卷共3大题,26小题2.本卷答案必须做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上,做在试卷上无效。

3.仔细答题,注意掌握好时间。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2分)1.下列关于花与果实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吃的黄瓜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 B.玉米粒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C.吃的桃子是由子房发育而来的 D.一粒黄豆是由一个子房发育而来的2.衢州市是柑橘的重要产地,衢州的槛柑因个头大、口感好而受到大家的喜爱。

有农户家的一棵香泡树上既能长香泡也能长橙柑,该农户采用的繁殖方式是 ( )A.嫁接 B.扦插 C.分根 D.天然形成3.下表是“探究子叶的不同处理对花生幼苗发育的影响”的实验结果: ( )由此分析可知,该实验 ( )A.证明胚是植物体发育所必需的结构 B.实验组为a和b,对照组为cC.实验组为a和c,对照组为b D.实验组为b和c,对照组为a4.关于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优缺点的比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有性生殖产生的后代与亲代具有更多的相似性B有性生殖能产生更多的后代C无性生殖更能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 D.无性生殖使遗传和变异更具有多样性5.我国大陆第一个试管婴儿的缔造者是张丽珠教授,这项生物技术是目前应用最广的生殖辅助技术,这项技术的特点是 ( )A.无性生殖、体外受精、体内发育 B.无性生殖、体内受精、体内发育C.有性生殖、体外受精、体内发育 D.有性生殖、体外受精、体外发育6.右图所示的结构最可能表示的是 ( )A.一对染色体 B.一个细菌C.一个基因片段 D.一个精子7.由于某种原因,森林中几乎所有的树木颜色都变成了灰白色。

长期的自然选择使得该森林中不同颜色的蛾的相对数量发生了变化,下列各项中最能表示这一变化结果的是 ( )8.用达尔文进化学说的观点来判断下列叙述,其中正确的是 ( )A.长颈鹿经常努力伸长颈和前肢去吃树上的叶子,因此颈和前肢都变得很长 B.北极熊生活在冰天雪地的环境中,它们的身体就产生了定向的白色变异C.野兔的保护色和鹰锐利的目光,是它们长期相互选择的结果D.在农药的多次作用下,农田害虫便产生了抗药性9.下列图中,能正确表示细胞核内某些结构之间关系的是 ( )10.青蛙和菜粉蝶的发育都是变态发育。

4.5生命的起源、化石、生物进化的理论、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与规律(原卷版+解析)

4.5生命的起源、化石、生物进化的理论、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与规律(原卷版+解析)

中考科学教师题库--生命科学(生物)4生命的延续和进化 4.5 生命的起源、化石、生物进化的理论、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与规律一、单选题1.法国学者巴斯德进行的著名“鹅颈烧瓶”实验证明了()A. 宇宙中其他星球可能有生命存在,地球上的生命来源于其他星球B. 生物只能来源于生物,非生命物质绝对不能随时自发地产生新生命C. 生命是在原始地球条件下起源的,是由非生命物质通过化学途径逐渐进化来的D. 生命是由非生命物质随时自发地发生的2.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A. 生物进化的直接依据是化石B. 生物进化的趋势是由简单到复杂C. 生物进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 生物进化的原因是生物遗传3.目前滥用抗生素的现象比较普遍,下列对抗生素的认识正确的是()A. 抗生素是由青霉分泌产生的B. 抗生素使细菌和病毒产生耐药性变异C. 细菌耐药性变强是抗生素选择的结果D. 抗生素能杀灭所有细菌和病毒4. 比较是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从科学家对马的足进化历程的研究中,你不可能获得的信息是()A. 腿骨结构大部分相同B. 足趾个数逐渐减少C. 中足趾逐渐变得发达D. 遗传物质基本相同5.用达尔文的观点解释长颈鹿的长颈形成的原因是()。

A. 鹿经常伸长脖子够高处的树叶造成的B. 生活在食物充足环境中的长颈鹿脖子长得长C. 由于生存环境不同,使鹿的颈有长有短D. 长颈变异的个体生存机会多,并一代代积累形成的6.对下列观点和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A. 长颈鹿“长颈”的形成是其生活环境自然选择的结果B. 人们对“超级细菌”无可奈何是抗生素质量下降的缘故C. 害虫为了适应大量施用农药的环境,产生了抗药性变异D. 枯叶蝶的体色和体形酷似枯叶,这是发生了有利变异的结果7.由于某种原因,使森林中几乎所有的树木颜色变成了灰白色.多年以后,使得该森林中不同颜色的蛾的数量发生了变化,下列哪幅图最能表示这一变化结果()A. B.C. D.8.如图所示的进化树,简要表示了几种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要的生物进化学说有哪些,它们的内容和特点是什么?你
更接受和赞同哪一个,为什么?
数百年来,人类都在思考着自己是怎么来的,科学家们
以及众多哲学家、思想家们更是为此做着孜孜不倦的探索,
也由此产生众多生物进化学说。

虽然现在以自然选择为核心
的达尔文生物进化论已得到相当广泛的认可,我们还是要回
顾一下生物进化学说的发展。

经过课程的学习和查阅资料,在生物进化学说的发展过展过程中,主要出现大概一下13种生物进化学说。

在查理·达尔文之前,希腊的阿那克西曼德和恩培多克勒,马耶,莫泊丢, 乔治·布丰,居维叶,拉马克,圣提雷尔,伊拉兹吗斯·达尔文, 韦尔,普里查德,劳伦斯,马修,钱伯斯等多位思想家、科学家给出了自己的观点。

不论在今天看来这些观点还是否正确,他们都毋庸置疑的推动着生物进化论的发展,因为新学说的产生都是由于旧学说的局限性甚至错误,所以我们有必要来了解这些学说的内容和特点。

1.神创论神创论认为,地球及万物是上帝创造。

地球上的生命从被创造后没有发生任何变化。

世界是上帝有目的地设计和创造的,由上帝制定的法则所主宰,是有序协调、安排合理、美妙完善且永恒不变的。

在十八世纪以前,《圣经》及其宣扬的神创论在西方学术
界、知识界以及整个西方文化中占据着统治地位。

2.布丰的物种可变乔治·布丰1749年正式出版博物学巨著《自然史》的第一卷。

在《自然史》中他提出了进化论点,认为物种是可变的,特别强调环境对生物的直接影响,当物种生存环境的改变,尤其是气候与食物性质的变化,可引起生物机体的改变。

可是由于这个进化论点和教义明显不一致,布丰经不起宗教势力的压迫而公开发表了放弃进化观点的声明。

可见至十八世纪,神创论的统治地位依然很难动摇。

但不可否认,布丰的物种可变观点已具有极大的进步意义,启发了后来众多科学家在自然选择这条道路上走下去。

3.居维叶的灾变论
他根据各大地质时代与生物各发展阶段之间的“间断”现象,提出了“灾变论”。

地球上的绝大多数变化是突然、迅速和灾难性地发生的。

是自然界的全球性的大变革,造成生物类群的“大绝灭”,而残存的部分经过发展与传播又形成了以后各个阶段的生物类群。

4.拉马克进化学说
他的代表作是《无脊椎动物系统》(1801)和《动物学哲学》(1809),在这两本巨著中拉马克提出了有机界发生和系统的进化学说。

1)生物种是可变的,所有现存的物种,包括人类都是从其他物
种变化、传衍而来;
2)环境变化是物种变化的原因,并把动物进化的原因总结为“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两个原则。

3)生物本身存在由低级向高级连续发展的内在趋势;
5.达尔文进化学说
拉马克认为,环境变化使得生活在这个环境中的生物有的器官由于经常使用而发达,有的器官则由于不用而退化,这就是“用进废退”。

这种由于环境变化而引起的变异能够遗传下去,这就是“获得性遗传”。

6.假达尔文主义
1859年达尔文出版了他的书。

全名:论通过自然选择的物种起源,或生活斗争中适者生存。

通常简称《物种起源》。

并在其中提出,物种是可变的,所有生物来自一个共同祖先。

物竟天择,适者生存。

生物体存在生物体存在微小变异,当这些微小变异累积可以增加这个个体的繁殖机率时,实现了自然选择,新的类型(物种)出现。

但实际上,达尔文一些亲密的支持者,包括赫胥黎等等对达尔文学说的有些方面并不赞成,而这些方面恰是现代生物学家所重视的地方。

所以称这些早期的进化论者的学说为假达尔文主义。

他们与达尔文的主要分歧在---渐变还是突变,进化的动力是否为自然选择等等。

7.新拉马克主义
生物体活动而出现的结构变化能够传给后代,导致后代出现适应环境的进化。

核心是后天获得的性状能够遗传。

8.跃变论
新形态和器官的形成,是来自于大的跃变,而不是微小变异在自然选择作用下缓慢而逐渐地累积下来的。

部分古生物学家由于化石的不连续性而持有这个观点。

9.直生论
生物体内有一种“种系动力”驱使生物朝着固定的方向进化,这种进化是非适应的,与环境没有关系,在某些情况下能使物种灭绝。

如:哺乳动物的牙齿和角的进化是呈直线不断增大的。

10.新达尔文主义
德国生物学家魏斯曼1883年在《论遗传》中认为自然选择是进化的唯一机制,不仅反对跃变论、直生论,也否认用进废退以及一切后天获得性的遗传。

因此达尔文的学生罗曼斯认为这背离了达尔文本人的主张,而将之称为新达尔文主义。

他也曾试图用实验来否证拉马克主义。

他仅强调达尔文学说中的生存斗争原理,对有关达尔文的变异及其遗传的理论进行了修改,也就是在他的种质论(种质为独立的和连续的思想)的基础上,对获得性遗传,也就是说对拉马克学说的精髓进行了彻底的否定,这就是新达尔文主义。

但现代的自然选择学说,从其观念的发展来看,也可以叫做新达尔文主义,而现在则主要是指此而言。

新达尔文主义是进化
学说发展中承上启下的一个重要阶段。

魏斯曼把遗传学和自然选择学说结合起来,开创了进化论研究的新方向。

他首次区分种质和体质,指明了遗传的物质基础及其连续性,在遗传机制上补充了达尔文的观点。

这是新达尔文主义的重要贡献。

11.群体遗传学---数学方法的介入
费歇、荷尔登、莱特三位群体遗传学的奠基人.他们将基因学说和自然选择学说真正的统一起来,为现代进化论奠定了数学基础。

群体遗传学是研究群体的遗传结构及其变化规律的遗传学分支学科。

应用数学和统计学方法研究群体中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以及影响这些频率的选择效应和突变作用,研究迁移和遗传漂变等与遗传结构的关系,由此探讨进化的机制。

12.中性学说
1968年日本遗传学家木村资生首先提出了分子进化中性学说(The neutral theory of molecular evolution),向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提出了挑战。

1969年美国学者JL金和TH朱克斯用大量分子生物学资料肯定了这一学说,并把这一个在进化机制上完全不同于达尔文理论的核心———自然选择的学说,称为非达尔文主义。

其理论要点是:1)生物进化的主导因素不是自然选择,而是不好不坏的中性选择;新种的形成主要不是由微小的长期有利变异积累而成,而是由那些无适应性的、无好坏利害之分的中
性突变积累而成,因此自然选择对它们不起作用。

2)生物分子的中性突变是偶然的,进化的途径和方向也在很大程度上由几率决定,即由生物分子的随机自由组合决定,而与周围环境无关。

中性突变通过遗传漂变而被固定下来或消失,这种随机的遗传漂变是生物分子进化的基本动力,而不是达尔文的自然选择。

3)中性突变的速率等于分子进化的速率,其速率是恒定的,这种一致性、恒定性是分子进化的主要特征,即每一种生物大分子在任何生物中其速率是大致恒定的,而与种群的大小、物种的寿命、物种的生殖能力无关,也与周围环境因素没有关系。

13.现代综合进化学说
现代综合进化学说由杜布赞斯基、迈尔、辛普森、斯特
宾斯创立。

杜布赞斯基最重要的贡献是《遗传学和物种起源》,他完成了达尔文主义选择论和新达尔文主义基因论的
综合,奠定了现代达尔文主义的基础。

现代综合进化学说的理论要点:群体是生物进化的基本
单位,进化机制的研究属于群体遗传学的范围。

物种形成和
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不是个体,而是群体即种群。

种群是指生活在同一生态环境中能自由交配和繁殖的
一群同种个体。

种群遗传具有个体的高度杂合性和种群的极
端异质性的特点。

种群是物种的基本结构单位,进化是种群在遗传成分
上的变化,进化的实质在于基因频率的改变。

突变、选择、隔离是物种形成和生物进化的三个基本环节。

在高中学习了一定的生物知识后,我当然先入为主的站在现代综合进化学说的这一边了,当然,它也是最完善的学说。

但认真学习进化学说的发展史后,我还是受到很大触动,很多生物学家不断求索的过程,一个个突破局限性的新学说的提出,推动着进化学说的发展。

我能想象在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下,有勇气、有能力创立自己的学说是多么伟大。

所以,我所支持的现代综合进化学说无疑是众多科学家成果的结晶。

现代综合进化学说吸取了众多学说的精华所在,加以修正,消除许多局限性,是最能阐释生物进化历程的学说。

但当然,不存在完美的学说,现代综合进化学说也仅仅是一种理论,将来也可能受到新的挑战。

我相信生物进化论一定能得到进一步完善,这就需要我们这一代人的努力,只要我们传承历代科学家的求索创新精神,可能你我就能为之做出贡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