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头骨软骨炎临床诊疗指南
骨关节炎诊断及治疗指南
骨关节炎诊断及治疗指南(转载)发表者:吴恒莲?482人已访问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是一种最常见的关节疾病。
是以关节软骨的变性、破坏及骨质增生为特征的慢性关节病。
本病的发生与衰老、肥胖、炎症、创伤、关节过度使用、代谢及遗传等因素有关。
OA在中年以后多发,女性多于男性。
本病在40岁人群的患病率为10%-17%,60岁以上为50%,而在75岁以上人群则高达80%。
该病有一定的致残率。
本病按病因分为原发性OA和继发性OA。
前者是指原因不明的OA,与遗传和体质因素有一定关系,多见于中老年人;后者是指继发于关节外伤、先天性或遗传性疾病、内分泌及代谢病、炎性关节病、地方性关节病、其他骨关节病等。
有时很难鉴别原发性OA和继发性OA。
问诊和体格检查可以帮助判断病因。
影像学检查有助于继发性OA的诊断。
本病按照是否伴有临床症状分为症状性OA和放射学OA。
前者伴有明显的OA临床症状,而后者无临床症状只有X线表现。
1?临床表现1.1常见症状和体征本病好发于膝、髋、手(远端指间关节、第一腕掌关节)、足(第一跖趾关节、足跟)、脊柱(颈椎及腰椎)等负重或活动较多的关节。
1.1.1 关节疼痛及压痛:本病最常见的表现是关节局部的疼痛和压痛。
负重关节及双手最易受累。
一般早期为轻度或中度间断性隐痛,休息时好转,活动后加重,随病情进展可出现持续性疼痛,或导致活动受限。
关节局部可有压痛,在伴有关节肿胀时尤为明显。
疼痛在阴冷、潮湿和雨天会加重。
1.1.2 关节肿大:早期为关节周围的局限性肿胀,随病情进展可有关节弥漫性肿胀、滑囊增厚或伴关节积液。
后期可在关节部位触及骨赘。
1.1.3 晨僵:患者可出现晨起或关节静止一段时间后僵硬感,活动后可缓解。
本病的晨僵时间一般数分钟至十几分钟,很少超过0.5h。
1.1.4 关节磨擦音(感):多见于膝关节。
由于软骨破坏、关节表面粗糙,出现关节活动时骨磨擦音(感)。
骨关节科临床诊疗指南及技术操作规范
骨关节科临床诊疗指南及技术操作规范骨关节科临床诊疗指南及技术操作规范骨关节科是临床医学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和诊治与骨和关节相关的疾病,包括骨折、关节疾病、骨质疏松、脱位、肌肉韧带损伤等。
为了提高骨关节科的诊疗水平,制定了一系列临床诊疗指南及技术操作规范,以指导临床医生的工作。
一、临床诊疗指南骨折的诊疗指南1、初步诊断:通过较明显的疼痛、肿胀、功能障碍等症状,可初步判断是否为骨折,应进行影像学检查以明确诊断。
2、影像学检查:包括X线、CT、MRI等检查,要注意遮盖和搜寻骨折效果,根据不同骨折类型和部位选择合适的影像学检查。
3、分型:骨折分为开放性和闭合性,根据骨折位、骨折形态、可移动度和复位情况分为不同类型。
4、治疗:根据骨折类型和部位选择不同的治疗方式,包括保守疗法和手术治疗,注意合理用药和小心处理骨折术后的并发症。
关节疾病的诊疗指南1、初步诊断:通过关节局部的疼痛、肿胀、变形、活动受限、强度减退等症状,可初步判断是否为关节疾病,应进行临床检查以明确诊断。
2、影像学检查:与骨折检查类似,也包括X线、CT、MRI等检查,区别在于对关节局部的细节和规律性要求更高。
3、分类:关节疾病可归为许多类型,如退化性关节病、风湿性关节炎等,应根据病情综合选择治疗方式。
4、治疗:治疗方式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药物治疗应根据病情综合选择适宜的药物。
二、技术操作规范骨科手术操作规范1、准备工作:包括手术准备、手术区域的前处理、手术器械的清洁、消毒等,确保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2、麻醉和镇痛:麻醉和镇痛要地方安全,术前、术中和术后的注意控制疼痛。
3、手术技术:根据手术的需要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如内镜下手术、骨伸展系统手术等,操作要规范、标准。
4、术后护理:包括伤口的处理、疼痛控制、抗感染、康复治疗等,掌握并发症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关节镜手术操作规范1、准备工作:包括器械、设备、患者和医护人员的消毒隔离、麻醉和镇痛等,确保手术的安全和有效性。
骨科临床必备贴:骨关节炎诊疗指南
骨科临床必备贴:骨关节炎诊疗指南骨关节炎(OA)属于一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关节退行性疾病,自2007年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发布《骨关节炎诊治指南》对我国OA的诊断及治疗起到了巨大的指导和规范作用,十几年过去了,今天小编将给大家带来最新版的诊疗指南,值得学习借鉴!自2017年6月开始,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关节外科学组和《中华骨科杂志》编辑部组织国内关节领域相关专家,根据近年OA药物及手术治疗的最新进展,参考国内外OA诊疗指南,遵循科学性、实用性和先进性原则对原指南进行了更新,于2018年发布了最新版的诊疗指南!基本概况(一)定义骨关节炎(OA)指由多种因素引起关节软骨纤维化、皲裂、溃疡、脱失而导致的以关节疼痛为主要症状的退行性疾病。
病因尚不明确,其发生与年龄、肥胖、炎症、创伤及遗传因素等有关。
病理特点为关节软骨变性破坏、软骨下骨硬化或囊性变、关节边缘骨质增生、滑膜病变、关节囊挛缩、韧带松弛或挛缩、肌肉萎缩无力等。
OA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OA:多发生于中老年人群,无明确的全身或局部诱因,与遗传和体质因素有一定的关系。
•继发性OA:可发生于青壮年,继发于创伤、炎症、关节不稳定、积累性劳损或先天性疾病等。
(二)流行病学OA好发于中老年人群,发病率高,65岁以上的人群50%以上为OA患者。
累及部位包括膝、髋、踝、手和脊柱(颈椎、腰椎)等关节,来自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库(China Health and Retire-ment Longitudinal Study,CHARLS)的研究结果显示:我国膝关节症状性OA(膝关节Kellgren & Lawrence评分≥2分,同时存在膝关节疼痛)的患病率为8.1%;女性高于男性;呈现明显的地域差异,即西南地区(13.7%)和西北地区(10.8%)最高,华北地区(5.4%)和东部沿海地区(5.5%)相对较低。
从区域特征来看,农村地区膝关节症状性0A患病率高于城市地区。
骨关节炎临床诊疗指南
骨关节炎临床诊疗指南【概述】骨关节炎是发生在滑液关节的一种发展缓慢的,以局部关节软骨破坏,并伴有相邻软骨下骨板骨质增生/骨唇形成为特征的骨关节病。
此外,该病还可伴有不同程度的特有的滑膜炎症反应。
以上病变可仅表现于放射学检查所见,或可同时引起相应的症状。
在临床上和康复工作中所指的骨关节炎,一般都是指既有放射学检查所见的病理变化,又有相应临床症状的骨关节炎、亦即“症状性骨关节炎”。
骨关节炎所出现的病理变化是关节对多种不同损害的作用而起的反应,这些损害可来自外伤、劳损、疾病、关节解剖异常/生物力学异常,等等。
随着损害性质、受患关节部位以及患者年龄不同,其反应也各不相同。
【病理改变】OA的病理改变发生于软骨、骨、关节腔和关节囊上。
大体解剖可见软骨表面凹凸不平,有断裂和溃疡,色泽变成黄色、褐色或不透明,严重者软骨消失。
组化检查可见软骨基质染色不均,乃局灶性软骨基质戮液样软化和局灶性硫酸软骨素减少的缘故。
新生的纤维组织或纤维软骨组织覆盖演疡面,并有微血管侵人。
早期软骨细胞成堆或成串增生,晚期细胞数目减少。
超微结构检查可见软骨基质中工型胶原蛋白增多,以细胞周围更为明显。
胶原纤维网络松弛紊乱。
基质中透明质酸成分减少,聚合体和亚基体积减少,亚基聚合性降低,核心蛋白多处中断。
硫酸软骨素链缩短。
软骨下骨可硬化增厚,颇似象牙,其间血管扩张充血,有新骨形成即骨赘。
增生的骨鳌可位于关节囊和韧带附着处,或突人关节腔,其基底为骨皮质或软骨下骨,可夜盖透明软骨或成纤维软骨。
大骨赘可致关节半脱位。
骨髓腔常被纤维软骨代替,也可形成新骨。
后期有骨质疏松,还可见骨小梁微骨折和骨痴。
关节附近骨质可见囊性变,囊内为薪液或脂样物质,也可为纤维组织。
【临床表现】1.膝关节骨关节炎①发病缓慢,多见于中老年肥胖女性,往往有劳累史。
②膝关节活动时疼痛加重,其特点是初起疼痛为阵发性,后为持续性,劳累及夜间更甚,上下楼梯疼痛明显。
③膝关节活动受限,甚则跛行。
骨关节炎诊疗指南
骨关节炎诊疗指南
股骨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炎症性关节疾病,也称髌骨股关节炎、髋骨
股关节炎,或者外科系统称之为髋关节炎。
本着以解除患者病痛、恢复患
者正常功能活动的原则,根据临床实践及临床证据评价,结合中国外科学
会股骨关节炎诊治指南(2024年版),临床上总结如下诊断和治疗指南:
一、诊断指南:
1、临床表现:
股骨关节炎患者多为骨关节疼痛及关节肿胀,伴有微诊表现(包括肌
力减退、关节弹性下降、活动缓慢等),因而导致功能障碍。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有轻度滑膜炎特征表现,尤其是血清C反应蛋白升高,中性粒细胞
增多等。
此外,X线检查也可显示关节骨折、骨质破坏、骨性关节炎以及
炎症性关节病变。
2、影像学检查:
(1)X线检查:表现为关节骨折、炎症性关节病变、骨质破坏,或
者骨性关节炎等。
(2)MRI检查:能够大致显示关节炎及关节内病变的位置及程度,
特别是对软组织(包括软骨、韧带以及滑膜等)的损伤有更好的评估作用。
3、其他检查:
(1)射频比例厚度检查(RF-US):能够准确显示软组织病变。
股骨头坏死临床诊疗规范(2015年版)
3. CT 扫描[28]: CT 扫描虽不能对 ONFH 作出Ⅰ期诊断, 但可清楚显示软骨下骨板断裂,坏死灶范围及修复情况等, 建议行冠状位及轴位二维重建。
4. 核素骨扫描: 可对Ⅰ期诊断提供线索,敏感度高,特 异性不高。显示热区中有冷区提示 ONFH,但需 MRI 证实。
5. 股骨头数字减影造影( DSA) : 为侵入性检查,不建议 常规应用。
2. MRI: T1WI: 带状低信号,T2WI: 双线征,T2WI 抑脂: 坏死灶周缘高信号带; T2WI 抑脂: 股骨头颈除病灶区外骨髓 水肿且 T1WI 带状低信号。
3. CT: 轮廓清晰的坏死灶; 软骨下骨折。 ( 四) 临床前期( Ⅰ期) 的诊断 [15,17 - 19,29] 1. 对 ONFH 的高危人群,不论有无临床症状和体征,建 议在髋部外伤后( 包括内固定术后) ; 大剂量 GCs 用药后( 从 用药日起算) ; 3 月 ~ 12 月内行 MRI 扫描。 2. 对高凝低纤溶及减压工作史者就诊时行 MRI,必要时 每 6 月复查一次。 3. 一侧髋已明确诊断为 ONFH,若无对侧影像则应作双 髋 MRI。 4. 对大量饮酒者目前尚无确切早期诊断措施。 四、骨梗死的诊断 [27] MRI 示长骨骨干或干骺端骨髓呈地图样改变,晚期 CT 及 X 线片可显示骨髓钙化或骨化影。 四、鉴别诊断 典型的 ONFH 诊断不难,但应与下述疾病作出鉴别 。 ( 一) MRI 显 示 股 骨 头 颈 部 骨 髓 水 肿 的 髋 部 疼 痛 性 疾病 [30,31] 1. 暂时性骨质疏松症。现统称为骨髓水肿综合征( bone marrow edema syndrome,BMES) 。原因尚不明。与 ONFH 鉴 别的要点是单髋发病占 90% 以上,MRI 的 T1WI 无带状低信 号,T2WI 抑脂头颈部呈均匀的高信号,而 ONFH 的骨髓水肿 T1WI 有带状低信号,T2WI 抑脂高信号不均匀,坏死病灶区 常呈低信号。BMES 可自行或治疗后 3 ~ 12 月可完全消散。 2. 骨软骨病变( osteochondrsis lesion,OCL) 。过去称为 剥脱性骨软骨炎,现统称为 OCL。多见于青少年,髋部有反 复撞伤史,单侧,MRI 示 T1WI 股骨头低信号区无带状低信 号,CT 扫描示骨软骨碎块,有硬化边缘,与 ONFH 明显不同。 3. 软 骨 下 不 全 骨 折 ( subchondral insufficient fracture, SIF) 。常见于老年骨质疏松者,女性多见。髋部无明显外伤 史,突发单髋剧烈疼痛,关节活动受限。MRI 的 T1WI 为软骨 下骨低信号,T2WI 抑脂示片状高信号,与 ONFH 鉴别不易。 4. 股骨头内肿瘤。孤立性病灶可发生在股骨头内,良 性以软骨母细胞常见,MRI 示 T2WI 片状高信号,T1WI 无带 状低信号,CT 扫描示不规则的溶骨性破坏,不难与 ONFH 鉴 别。恶性肿瘤如: 低级别中心型骨肉瘤等,有时鉴别较困难, 应仔细鉴别。 ( 二) 与原发于软骨的髋部疾病鉴别[19,20,30] 1. 中青年特发性骨关节炎。此病极易与 ONFH 混淆, 特别是关节间隙未发生明显变窄之前。鉴别的要点为患者 无明显 ONFH 的诱因,MRI 的 T1WI 无带状低信号,但常有位 于股骨头关节面中部的低信号区。CT 扫描可见软骨下骨囊 性变,与 ONFH 易于区分。 2. 髋关节发育不良继发性骨关节炎。鉴别容易。X 线 片示髋臼发育浅,股骨头包含不全,关节间隙变窄,有继发性
骨关节科临床诊疗指南及技术操作规范
临床诊疗指南和技术操作规范关节骨科分册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第一部分临床诊疗指南一、肩部撞击症二、肩关节周围炎三、肩袖损伤四、弹响肩五、股骨头骨软骨炎六、弹响髋七、股骨头坏死八、股骨颈骨折九、关节内游离体十、色素绒毛结节性滑膜炎十一、Baker囊肿十二、膝滑膜软骨瘤病十三、髌骨软化症十四、骨性关节炎十五、内侧副韧带损伤十六、外侧副韧带损伤十七、前、后交叉韧带损伤十八、半月板损伤十九、半月板囊肿二十、盘状半月板二十一、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二十二、先天性髋关节脱位二十三、膝内翻二十四、膝外翻二十五、化脓性骨髓炎二十六、化脓性关节炎二十七、骨与关节结核二十八、单纯滑膜结核二十九、单纯骨结核三十、全关节结核三十一、骨样骨瘤三十二、骨瘤三十三、成骨细胞瘤三十四、良性软骨母细胞瘤三十五、内生软骨瘤三十六、骨皮质旁软骨瘤三十七、Ollier病三十八 Maffucci综合征三十九单发性骨软骨瘤四十遗传性多发性骨软骨瘤四十一软骨黏液样纤维瘤四十二非骨化性纤维瘤四十三骨化性纤维瘤四十四骨韧带样纤维瘤四十五淋巴管瘤四十六血管瘤四十七血管球瘤四十八脂肪瘤四十九骨巨细胞瘤五十骨囊肿五十一嗜酸性肉芽肿五十二动脉瘤样骨囊肿五十三骨纤维异常增生症五十四畸形性骨炎五十五滑膜软骨瘤病五十六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五十七骨肉瘤五十八骨旁骨肉瘤五十九软骨肉瘤六十间胚叶性软骨瘤六十一骨外软骨瘤六十二骨纤维肉瘤六十三尤因肉瘤六十四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六十五脂肪肉瘤六十六恶性淋巴瘤六十七血管肉瘤六十八滑膜肉瘤六十九多发性骨髓瘤七十骨转移瘤七十一骨质疏松症七十二痛风七十三类风湿性关节炎七十四儿童型类风湿性关节炎七十五骨关节炎第二部分技术操作规范第一节髋关节穿刺术第二节膝关节穿刺术第三节踝关节穿刺术第四节肩关节穿刺吸引术第五节肘关节穿刺吸引术第六节腕关节穿刺吸引术第七节髋关节穿刺吸引术第八节膝关节穿刺吸引术第九节踝关节穿刺吸引术第十节肩关节穿刺闭式冲洗和负压吸引疗法第十一节肘关节穿刺闭式冲洗和负压吸引疗法第十二节腕关节穿刺闭式冲洗和负压吸引疗法第十三节髋关节穿刺闭式冲洗和负压吸引疗法第十四节膝关节穿刺闭式冲洗和负压吸引疗第十五节踝关节穿刺闭式冲洗和负压吸引疗法第十六节肩关节切开引流术第十七节肘关节切开引流术第十八节髋关节切开引流术第十九节膝关节切开引流术第二十节踝关节切开引流术第二十一节膝关节融合术第二十二节钢板固定关节融合术第二十三节踝关节融合术第一部分临床诊疗指南一、肩部撞击症BGL-GJG-1306-001B 1【制定规范的依据】《临床诊疗规范—关节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2【概述】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和肩胛下肌构成肩袖,其联合腱附着于肱骨大结节,在三角肌外展肩关节的运动中协同下压固定肱骨头。
中国髌股关节骨关节炎诊疗指南(2020年完整版)
中国髌股关节骨关节炎诊疗指南(2020年完整版)摘要髌股关节骨关节炎(patellofemoral osteoarthritis,PFOA)是膝关节骨关节炎的一种重要亚型,人群患病率高、疾病负担重。
既往膝关节骨关节炎临床诊疗指南主要针对胫股关节骨关节炎制订,而近年来PFOA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因此有必要对PFOA的临床诊断和治疗进行规范。
本指南制订小组由骨科临床专家组成,采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指南制订方法,通过多轮针对临床医生的在线问卷调研确定指南中需要定义的重要临床问题;而后针对PFOA领域已发表的相关系统评价、临床试验以及观察性研究进行文献综述,并对相关证据进行质量评价;经过多轮德尔菲法投票确定指南的推荐意见及其推荐强度;最终形成了12条推荐意见,涵盖PFOA的诊断(症状、体征和影像学改变)、非手术治疗(基础治疗和药物治疗)以及手术治疗(修复性手术和重建手术)等管理措施。
本指南旨在为我国PFOA的临床诊疗实践提供指导和帮助。
一、指南制订背景膝关节骨关节炎是中老年人最常见的运动系统退行性疾病,其病理特征主要包括关节软骨变性破坏、软骨下骨硬化或囊性变、关节边缘骨质增生、滑膜病变、关节囊挛缩、韧带松弛或挛缩以及肌肉萎缩等[1]。
根据病变部位不同可将膝关节骨关节炎分为单纯胫股关节骨关节炎(tibiofemoral osteoarthritis,TFOA)、单纯髌股关节骨关节炎(patellofemoralosteoarthritis,PFOA)、TFOA合并PFOA三种亚型。
目前国内外关于膝关节骨关节炎的研究主要集中在TFOA,针对PFOA的研究相对较少。
然而,PFOA在社区老年人群中具有较高的患病率[2,3],我国50岁及以上人群中PFOA的患病率高达23.9%,其中男性为20.5%、女性为25.8%[4]。
PFOA有独特的临床表现和病理特点,随其流行病学、危险因素及临床诊疗研究的不断深入,PFOA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和重视[5,6,7]。
中国成人股骨头坏死临床诊疗指南(2020)
中国成人股骨头坏死临床诊疗指南(2020)概述01定义股骨头坏死是股骨头静脉淤滞、动脉血供受损或中断使骨细胞及骨髓成分部分死亡引起骨组织坏死及随后发生的修复,共同导致股骨头结构改变及塌陷,引起髋关节疼痛及功能障碍的疾病。
02流行病学特征迄今为止,在全球范围内尚无股骨头坏死的流行病学报告。
首次在国内开展的大规模非创伤性骨坏死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患者累积已达812万。
男性患病率(1.02%)显著高于女性(0.51%);北方居民患病率(0.85%)高于南方居民(0.61%);城镇居民高于农村居民;糖皮质激素、酒精、高血脂、肥胖、高危职业(潜水员)、吸烟、糖尿病等均为非创伤性骨坏死的风险因素。
03病因及高危人群股骨头坏死可分为创伤性和非创伤性两大类。
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主要致病因素包括股骨头颈骨折、髋臼骨折、髋关节脱位、髋部严重扭伤或挫伤(无骨折,有关节内血肿);在我国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主要病因为皮质类固醇类药物应用、长期过量饮酒、减压病、血红蛋白病(镰状细胞贫血、血红蛋白C病、地中海贫血、镰状细胞特质等)、自身免疫病和特发性疾病等。
吸烟、肥胖、放射治疗、怀孕等增加了发生股骨头坏死的风险,被认为与股骨头坏死相关。
诊断标准01临床特征多以髋部、臀部或腹股沟区疼痛为主,偶尔伴有膝关节疼痛、髋关节内旋活动受限。
常有髋部外伤史、皮质类固醇类药物应用史、酗酒史及潜水员等职业史。
02MRI影像MR 检查对股骨头坏死具有较高的敏感性。
表现为T1WI 局限性软骨下线样低信号或T2WI“双线征”。
03X线影像髋关节正位和蛙式位是诊断股骨头坏死的X线基本体位,通常在早期表现为硬化、囊变及“新月征”,坏死区与正常区域之间往往可见硬化征象等;晚期股骨头因塌陷失去原有球面结构,以及呈现退行性关节炎表现。
04CT扫描征象通常可见股骨头星芒征缺失,负重区骨小梁缺失断裂,骨硬化带包绕囊变区或软骨下骨断裂,坏死骨与修复骨交错存在等征象。
股骨头软骨病诊断与治疗PPT
避免过量饮酒:酒精会影响 钙的吸收,增加骨折风险
适量运动:增强骨骼强度, 提高关节灵活性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久 坐、久站,保持良好的坐姿和
站姿
避免长时间站立或行走,适当休息 避免长时间负重,减轻关节负担 保持良好的坐姿和站姿,避免关节损伤 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关节稳定性和灵活性
汇报人:
CONTENTS
PART ONE
PART TWO
股骨头软骨病 是一种常见的 骨关节疾病, 主要影响股骨 头和髋关节。
发病机制尚不 明确,可能与 遗传、创伤、 激素水平、代 谢异常等因素
有关。
症状包括疼痛、 活动受限、关
节僵硬等。
诊断主要依靠 影像学检查和
临床症状。
疼痛:髋关节疼痛,活动受限 肿胀:髋关节肿胀,压痛 功能障碍:行走困难,站立不稳
手术方法:关节镜手术、髋关节置换术 等
手术适应症:病情严重、保守治疗无效 的患者
手术风险:感染、出血、神经损伤等
术后康复:物理治疗、药物治疗等
手术效果:改善生活质量,提高活动能 力
PART FIVE
康复训练目的:恢复关节功能, 减轻疼痛,提高生活质量
康复训练方法:包括物理治疗、 运动疗法、心理疗法等
护理要点:注意饮食、运动、睡眠 等生活习惯,保持良好的心态和情 绪
PART SIX
坚持日常锻炼, 如跑步、游泳、
瑜伽等
保持良好的生 活习惯,如早 睡早起、饮食
均衡等
避免过度劳累, 注意休息和放
松
定期进行体检, 及时发现并治
疗疾病
控制体重:避免肥胖,减轻 关节负担
补充维生素D:促进钙的吸收, 如晒太阳、食用富含维生素D 的食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股骨头骨软骨炎临床诊疗指南
1 【制定规范的依据】
《临床诊疗规范—关节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
2 【概述】
本病为股骨头骨骺的缺血性坏死,又名Legg-Galve-Perthes病、扁平髋等。
发病原因尚不清楚;多数认为与缺血有关,即因髋关节静脉回流障碍和骨内高压产生了股骨头骨骺的骨化和坏死,导致股骨头不同程度的畸形与髋关节活动受限,最后导致骨关节炎。
病理发展可经历缺血期、血供重建期、愈合期、畸形残存期等四个阶段。
在股骨头骨骺的骨化中心出现以后(1岁以后)至融合之前(18 /19岁)均可发病,以3~10岁儿童最多见。
男女比例6:1.单侧多见。
患者多主诉患侧髋部和腹股沟内侧疼痛,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