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说 重点文言现象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 4.用于宾语和动词之间,为宾语前置的标 志
何陋之有?(《陋室铭》)
• 5.补足音节,使语句音节匀称
填然鼓之
A
11
• 择师而教之:代词,指代人 • 郯子之徒:指示代词,相当于“这些”、“那些” • 古之学者: 结构助词,“的” •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结构助词,“的”。 • 句读之不知: 结构助词,表示宾语前置 •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凑足音节,无意义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A
5
二、倒装句
• 1.主谓倒装 • 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 2.宾语前置 • 3.定语后置 •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 • 4.状语后置(介宾短语后置) • 战于长勺《曹刿论战》 • 学于余《师说》
耻学于师 《师说》
不必贤于弟子 《师说》
倒装句之宾语前置句
• 助词 “的”古:之学者 古之圣人 今之众人
夫庸知七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A
24
主谓之间,取独: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 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宾语前置的标志: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A
25
4.其 17次
• 代词: 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其闻道也固/亦先乎吾 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余嘉其能行古道 ……
• 语气副词
表猜测(大概):其皆出于此乎
表反问(难道):其可怪也欤
A
26
5.传
A
12
文言虚词——其
1.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代词,他
2.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代词,那些
3.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
矣
代词,指圣人
4.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 吾乎
5.圣人之所以为圣,其皆 出于此乎
代词,指“闻道先乎吾”的 人
语气词,大概
6.今其智乃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不能及,其
可怪也欤
前指士大夫,后表示反问语
A
13
气
文言实词——师
1.反问句中,当需要强调宾语时,用“之”(或 “是”)字使名词(或代词)宾语前置。
何陋之有?《陋室铭》
2.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时一律要前置。
吾谁欺?欺天乎?《论语》
3.否定句中,代词充当宾语时一般也要前置。
我无尔诈,尔无我虞。《左传》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师说》
A
7
三、被动句
l.用“为……所……”、“为所”表示被 动。 2.用“为+动词”表示被动。 3.用“见”、“于”,“见...... 于......。”表被动。
A
22
2.道 11次
• 道理: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吾师道也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闻道有先后
• 风尚: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 道德学问: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A
23
3.之 27次
• 代词:人非生而知之者 吾从而师之 择师而教之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则群聚而笑之
指示代词:之人、之族、之徒
• 古之学者必有师: 名词,老师 •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名词,作“专门技艺人”讲 • 吾师道也: 动词,学习 •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从师 • 则耻师:动词, 拜师 • 吾从而师之:意动用法,以……为师
A
14
文言实词——道
1.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2.吾师道也 3.道相似也 4.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道理 道理 道德学问 风尚
A
17
二、古今异义词
古之学者必有师: (古)泛指求学的人。 (今)指有专门学问的人。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古)用来……的。 (今)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吾从而师之: (古)从:跟从。而:连词,而且。 (今)合成连词,表因果关系。
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古)无论,不论。
A
18
今之众人:
(古)一般人。 (今)许多人。
A
15
(二)无 1 无贵无贱 2 圣人无常师 (三) 1 吾从而师之 2 而耻学于师 3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4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无论 没有
以……为师,意动 以……为耻,意动 低于,动词 圣人、愚人,名词
A
16
一、通假字
1.受业解惑 通“授”,传授 2.句读 通“逗”,句中停顿 3.或不焉 通“否”,不
(2)环滁皆山也《醉翁亭记》
• 4.……,……者也
二非者吾不所可 谓得 传兼 其, 道舍解生其而惑取者义也者也。《鱼我所欲也》
A
4
一、判断句
• 5.无标志判断句
刘备天下枭雄。《赤壁之战》
• 6.“乃、必、亦、即、诚、皆、则”等副 词表示判断肯定,用副词“非”表否定判 断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
圣人之所以为圣:(古)……的原因。 (今)表因果关系。
小学而大遗:
(古)小的方面。 (今)跟中学、大学相对。
士大夫之族:
(古)类。
(今)民族、家族。
A
19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古)不一定。 (今)不需要。
好古文:
(古)秦汉时期风格古朴的散文。 (今)五四以前的文言文的统称。
A
20
三、一词多义词
(二)作动词
吾欲之南海,何如?(《劝学》)
(三)作助词 • 1.用于定语和中心语之间,相当于助词“的”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
• 2.用于定语和中心语之间,为定语后置的标
志 (1)蚓无爪牙之利 (《劝学》)
(2)马之千里者(《A马说》)
10
文言虚词——之
• 3.用于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 性
不拘于时,学于余。《师说》
A
8
《师说》特殊句式
• 判断句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 惑也
2.人非生而知之者
3.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4.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 者也
• 倒装句
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2.学于余 3.耻学于师 4.不必贤于弟子
• 被动句
不拘于时,学于余
A
9
文言虚词——之
(一)作代词
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马说》)
A
1
《师说》 重点文言现象
文
A
2
文言现象
• 特殊句式
• 文言实词
• 文言虚词
• 词类活用
• 古今异义
• 通假字 A
3
一、判断句
• 1.……者,……也
陈▪师胜者者,,所阳以城传人道也受《业陈解涉惑世也家》
• 2.……者,……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
• 3.……,……也
(道1)之夫所战存,,勇师气之也所《存曹刿也论战》
1.师 26次
• 名词 老师:
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圣人无常师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师不必贤于弟子
有专门技艺的人: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A
21
动词 学习: 吾师道也
不耻相师 从师: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以……为师: 吾从而师之 师郯子……
• 4.用于宾语和动词之间,为宾语前置的标 志
何陋之有?(《陋室铭》)
• 5.补足音节,使语句音节匀称
填然鼓之
A
11
• 择师而教之:代词,指代人 • 郯子之徒:指示代词,相当于“这些”、“那些” • 古之学者: 结构助词,“的” •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结构助词,“的”。 • 句读之不知: 结构助词,表示宾语前置 •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凑足音节,无意义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A
5
二、倒装句
• 1.主谓倒装 • 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 2.宾语前置 • 3.定语后置 •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 • 4.状语后置(介宾短语后置) • 战于长勺《曹刿论战》 • 学于余《师说》
耻学于师 《师说》
不必贤于弟子 《师说》
倒装句之宾语前置句
• 助词 “的”古:之学者 古之圣人 今之众人
夫庸知七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A
24
主谓之间,取独: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 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宾语前置的标志: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A
25
4.其 17次
• 代词: 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其闻道也固/亦先乎吾 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余嘉其能行古道 ……
• 语气副词
表猜测(大概):其皆出于此乎
表反问(难道):其可怪也欤
A
26
5.传
A
12
文言虚词——其
1.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代词,他
2.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代词,那些
3.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
矣
代词,指圣人
4.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 吾乎
5.圣人之所以为圣,其皆 出于此乎
代词,指“闻道先乎吾”的 人
语气词,大概
6.今其智乃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不能及,其
可怪也欤
前指士大夫,后表示反问语
A
13
气
文言实词——师
1.反问句中,当需要强调宾语时,用“之”(或 “是”)字使名词(或代词)宾语前置。
何陋之有?《陋室铭》
2.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时一律要前置。
吾谁欺?欺天乎?《论语》
3.否定句中,代词充当宾语时一般也要前置。
我无尔诈,尔无我虞。《左传》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师说》
A
7
三、被动句
l.用“为……所……”、“为所”表示被 动。 2.用“为+动词”表示被动。 3.用“见”、“于”,“见...... 于......。”表被动。
A
22
2.道 11次
• 道理: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吾师道也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闻道有先后
• 风尚: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 道德学问: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A
23
3.之 27次
• 代词:人非生而知之者 吾从而师之 择师而教之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则群聚而笑之
指示代词:之人、之族、之徒
• 古之学者必有师: 名词,老师 •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名词,作“专门技艺人”讲 • 吾师道也: 动词,学习 •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从师 • 则耻师:动词, 拜师 • 吾从而师之:意动用法,以……为师
A
14
文言实词——道
1.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2.吾师道也 3.道相似也 4.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道理 道理 道德学问 风尚
A
17
二、古今异义词
古之学者必有师: (古)泛指求学的人。 (今)指有专门学问的人。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古)用来……的。 (今)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吾从而师之: (古)从:跟从。而:连词,而且。 (今)合成连词,表因果关系。
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古)无论,不论。
A
18
今之众人:
(古)一般人。 (今)许多人。
A
15
(二)无 1 无贵无贱 2 圣人无常师 (三) 1 吾从而师之 2 而耻学于师 3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4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无论 没有
以……为师,意动 以……为耻,意动 低于,动词 圣人、愚人,名词
A
16
一、通假字
1.受业解惑 通“授”,传授 2.句读 通“逗”,句中停顿 3.或不焉 通“否”,不
(2)环滁皆山也《醉翁亭记》
• 4.……,……者也
二非者吾不所可 谓得 传兼 其, 道舍解生其而惑取者义也者也。《鱼我所欲也》
A
4
一、判断句
• 5.无标志判断句
刘备天下枭雄。《赤壁之战》
• 6.“乃、必、亦、即、诚、皆、则”等副 词表示判断肯定,用副词“非”表否定判 断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
圣人之所以为圣:(古)……的原因。 (今)表因果关系。
小学而大遗:
(古)小的方面。 (今)跟中学、大学相对。
士大夫之族:
(古)类。
(今)民族、家族。
A
19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古)不一定。 (今)不需要。
好古文:
(古)秦汉时期风格古朴的散文。 (今)五四以前的文言文的统称。
A
20
三、一词多义词
(二)作动词
吾欲之南海,何如?(《劝学》)
(三)作助词 • 1.用于定语和中心语之间,相当于助词“的”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
• 2.用于定语和中心语之间,为定语后置的标
志 (1)蚓无爪牙之利 (《劝学》)
(2)马之千里者(《A马说》)
10
文言虚词——之
• 3.用于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 性
不拘于时,学于余。《师说》
A
8
《师说》特殊句式
• 判断句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 惑也
2.人非生而知之者
3.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4.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 者也
• 倒装句
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2.学于余 3.耻学于师 4.不必贤于弟子
• 被动句
不拘于时,学于余
A
9
文言虚词——之
(一)作代词
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马说》)
A
1
《师说》 重点文言现象
文
A
2
文言现象
• 特殊句式
• 文言实词
• 文言虚词
• 词类活用
• 古今异义
• 通假字 A
3
一、判断句
• 1.……者,……也
陈▪师胜者者,,所阳以城传人道也受《业陈解涉惑世也家》
• 2.……者,……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
• 3.……,……也
(道1)之夫所战存,,勇师气之也所《存曹刿也论战》
1.师 26次
• 名词 老师:
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圣人无常师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师不必贤于弟子
有专门技艺的人: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A
21
动词 学习: 吾师道也
不耻相师 从师: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以……为师: 吾从而师之 师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