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比较教育学教育国际化与国际理解教育
(完整word版)《比较教育学》教材介绍及串讲.
《比较教育学》教材介绍及串讲一、课程目标比较教育学是一门对国内外教育进行综合比较的新兴学科。
比较教育学以比较法为主要方法,是研究当代世界各国教育发展的一般规律与特殊规律,揭示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及其相互关系,探索未来教育发展趋势的一门教育科学。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加深对本国教育制度和教育工作的认识,吸取外国教育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为本国教育改革提供借鉴。
二、课程内容第一章比较教育学的意义和研究方法(2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比较教育学的定义,了解比较教育学的理论基础与基础原则,学习和掌握调查法、比较法、分析法等比较研究方法。
第一节比较教育的意义一、比较教育学的概念二、比较教育学的作用第二节比较教育的研究方法一、比较教育学的方法论基础二、比较教育研究的分类三、比较教育研究的方法第二章比较教育学的历史发展(1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外国和中国比较教育研究发展的各自的三个阶段以及各个发展阶段的主要代表人物、研究成果和阶段特征。
第一节外国比较教育研究的发展一、学科的倡导阶段二、学科的形成阶段三、学科的蓬勃发展阶段第二节中国比较教育研究的发展一、第一阶段二、第二阶段三、第三阶段第三章中国教育(2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中国教育的发展历程、现状、特点、问题和对策;香港、澳门和台湾教育的发展回顾、现行教育制度以及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第一节中国教育的传统与变革一、近代学校出现和国民教育制度初建阶段二、国民教育制度改革阶段三、社会主义教育曲折前进阶段第二节中国教育的现状与特点一、教育行政制度二、地方教育行政第三节中国教育的问题与对策一、问题二、对策第四节香港、澳门和台湾教育一、香港教育二、澳门教育三、台湾教育第四章印度教育(1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独立前后印度教育的发展、印度教育行政制度和学校教育制度以及存在的问第一节印度教育的传统与变革一、独立前印度教育的演进二、独立后印度教育的发展第二节印度教育的现状与特点一、教育行政制度二、学校教育制度第三节印度教育的问题与对策一、问题二、对策第五章日本教育(2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二战前日本教育的演变、二战后日本教育的变革、日本教育行政制度和学校教育制度以及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比较、国际教育与教育的研究与实践
比较、国际教育与教育的研究与实践比较、国际教育与教育的研究与实践在全球化的当今社会,比较、国际教育与教育的研究与实践已成为教育领域中的重要议题。
这三个领域的研究与实践相互关联,交织在一起,旨在推进教育领域的发展。
比较教育是以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教育体系为研究对象,对其教育制度、课程设置、教育管理等方面进行比较和分析。
比较教育的研究旨在寻找教育领域中的最佳实践,推进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教育改革,为全球教育发展提供参考。
国际教育则是一种全球视野下的教育,旨在帮助学生以全球化的背景看待世界。
在国际教育中,学生学习其他文化、语言和历史,加深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了解和认识。
国际教育的研究与实践有助于培养具有全球视野的学生,为未来的职业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教育的研究与实践则是对教育领域的实践和理论研究。
通过对教育领域的研究和实践,可以强化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育的研究和实践还可以促进教育领域的不断创新和改进,推动教育的持续发展。
这三个领域的研究与实践互相联系,为教育领域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比较教育可以为国际教育提供理论支持,使其更加深入和详尽。
国际教育则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对不同文化和国家的认识。
教育的研究和实践可以改进教学方法,完善教育体制,以满足学生的需求。
在实践中,教育者可以采纳比较教育和国际教育的理念和方法,运用教育的研究成果,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例如,我们可以借鉴不同国家和地区教育的优势,把这些优势融入到我们的教学中,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我们还可以通过国际教育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沟通能力和全球意识,使他们更加适应全球化的趋势。
总之,比较、国际教育与教育的研究与实践是推进教育领域的重要手段。
它们为教育领域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路径,帮助教育者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以适应随时变化的全球教育环境。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比较、国际教育和教育研究与实践的重要性愈加凸显。
冯增俊《当代比较教育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教育国际化与国际理解教育(圣才出品)
圣才电子书
(4)国际教育交流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广义地说,就是跨越国界的为了某一教育目的的人员互动,特别是怀着不同兴趣和能力
的学生、学者和专家的互动。国际人员交流的类型多样,有学者按学校的三大职能——教
学、科研和服务来划分,相应地分为教学人员(教师和学生)的国际交流、科研人员的国际
2 / 15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教育国际化的出现和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又短暂的历史过程。这一历史过程大致可分 为
(1)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的以欧洲为中心的形成阶段; (2)二战后到 20 世纪 60 年代末根据两大阵营斗争需要而展开的教育国际化阶段; (3)20 世纪 70 年代初到 80 年代中期的由两极中心转向多极中心的教育国际化阶段; (4)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以后为了明天的国际竞争而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新阶段。 3.教育国际化的主要内容 (1)教育观念的国际化 教育国际化的前提首先在于教育观念的国际化,即要从全球的视角出发来认识教育的改 革与发展问题。 (2)教育目标的国际化 越来越多的国家明确提出了教育目标国际化的发展内容,其中突出表现为思想与能力两 方面。 ①在思想上,要培养学生全球相互依赖的意识,增进不同民族、文化的相互理解,使其 能够从国际社会和全人类的广阔视野出发判断事物; ②在能力方面,培养学生将来在国际社会环境中工作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比如掌握一 门外语,了解外国的历史和地理等。 (3)国际教育课程 ①在传统课程中增加国际内容; ②开设注重国际主题的新课程; ③加强外语教学或双语教学,以掌握国际交流、国际对话、获取国际信息的工具和能力; ④增加各种涉外专业,以培养懂科技、通外语、会经营、善管理的高水平的复合型人才。
自考比较教育第四章学习目的与要求
4学习目的与要求学习本章,应了解当今世界教育的国际化发展趋势。
了解这一发展趋势的主要内容及其现实表现,理解国际教育的主要内容和观念基础,深刻理解教育国际化对民族文化传统和比较教育的影响,以及比较教育在这一过程中可以发挥的积极作用。
考核内容第一节教育的国际化(一)教育国际化的内涵教育国际化的主要内容和表现(二)教育国际化的成因教育国际化趋势的主要形成原因(三)教育国际化的两面性1.教育国际化的积极作用2.教育国际化的消极作用第二节教育的国际化与比较教育(一)国际教育的内涵和观念基础1.国际教育的内涵2.国际教育的观念基础(二)教育国际化与比较教育的联系教育国际化与比较教育在观念层面上的深刻联系(三)教育国际化对比较教育的影响教育国际化对比较教育的具体影响第三节国际化背景下的民族文化传统与比较教育(一)教育国际化对第三世界国家民族文化传统的不利影响教育国际化对第三世界国家民族文化传统的不利影响及其成因(二)教育国际化对第三世界国家教育发展的积极作用教育国际化对第三世界国家教育发展所具有的积极作用(三)比较教育可以发挥的作用比较教育如何在教育国际化历史进程中发挥能动的积极作用重点、难点一、“教育国际化”的概念。
二、教育国际化趋势的形成原因是什么。
三、教育国际化对各国教育与社会发展产生的作用。
四、“国际教育”的概念。
五、“国际教育”的观念基础。
六、教育国际化对比较教育会产生的影响。
七、为什么教育国际化会对第三世界国家民族文化传统形成不利影响?八、教育国际化对第三世界国家的教育发展的积极作用。
九、在教育国际化背景下,比较教育应如何保障我国民族文化传统的传承与创新机制免受损害?十、“国际化”、“全球化”的主要涵义。
十一、“本土化”的概念?十二、“外国教育”、“国际教育”、“比较教育”、“国际与比较教育”之间的关系?十三、“民族主义”、“国际主义”、“世界主义”、“普世主义”的涵义是什么?十四、教育国际化对第三世界国家的影响?十五、在教育国际化的历史背景下,民族国家是否已经丧失了作为比较教育基本研究单位的意义?同步综合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国际教育的观念基础是( )A.国际主义B.共产主义C.大同思想D.资本主义2.教育国际化给第三世界国家带来最直接、最明显的损失是( )A.经济上受制于人B.政治上被孤立C.优秀人才的大量流失D.政府财政赤字严重3.对第三世界国家来说,教育国际化( )A.十分有害B.有益无害C.有益也有害D.无害也无益4.教育国际化给第三世界国家带来的更加深刻、更加长远的损失是( )A.西方庸俗文化的传入B.人民教育权被剥夺C.国家动乱,战事频繁D.本土文化传统的扭曲和丧失5.在教育国际化进程中,发达国家( )A.由于要提供教育外援而受损失,因而处于不利地位B.由于各种历史和现实的原因而处于主导地位C.由于第三世界国家人才的引进而使其民族文化传统面临危机D.由于第三世界国家人才的引进而处于依赖第三世界国家教育的地位6.“国际教育”和“外国教育”是( )A.同一概念B.两个毫无关系的概念’C.两个有联系的不同概念D.同一事物的不同表述方式7.《教育大辞典·比较教育》一书的主编是( )A.蔡元培B.顾明远C.陈独秀D.陶行知8.在教育国际化进程中,比较教育本身( )A.也出现了国际化的发展趋势B.出现了民族化的发展趋势C.未受影响因而也没有什么变化D.受到影响但没有多大变化9.在朱利安和康德尔时代,比较教育研究的目的主要还是局限于( )A.国际主义B.“借鉴”C.分析D.民族性10.目前,教育国际化在世界范围内带来的教育模式和教育观念的变迁是( )A.以东方为中心的B.多极化的C.以西方为中心的D.以国际为中心的二、多项选择题1.教育国际化主要表现在:( )A.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日益增加B.各国教育思想和教育方式相互影响日益深刻一C.各国面临相似的教育问题D.各种国际教育组织和机构的产生E.联合国对各国教育政策的影响很大2.教育国际化对比较教育的影响主要表现为( )A.比较教育研究领域的扩大B.比较教育研究目的的扩展C.国际主义精神的发展和具体化D.比较教育研究本身的国际化现象E.比较教育研究的民族性特征3.在国际教育的观念基础中,隐藏有文化殖民主义和文化霸权主义危险的是( )A.国际主义B.世界主义C.资本主义D.普世主义E.民族主义4.教育国际化的成因是多方面的,它包括( )A.世界经济一体化B.世界政治多极化C.世界军事一体化D.信息社会的到来E.医疗保障制度的变化5.教育国际化对第三世界国家教育发展的积极作用主要有( )A.可以弥补第三世界国家智力资源的匮乏,B.有利于第三世界国家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的教育经验C.可以引进更多的外资用于兴办教育D.更好地推动民族文化传统的继承和发展E.可以用先进的西方文化来取代第三世界国家的民族文化6.按照日本学者石附实的观点,国际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 )A.人员交流B.教育制度的移植C.教育援助D.国际理解教育E.国际教育组织三、填空题1.国际教育的观念基础是____的理念,其目的在于通过协调各国的教育文化关系,推进____的教育,以教育共同创造人类美好未来,在____的前提下,积极促进国际友好关系的发展,谋求永久的世界和平。
(完整word版)《比较教育学》(完善版)
《比较教育学》第一章导论一、比较教育:比较教育学是指以整个教育领域为研究对象,对当代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教育进行跨文化比较研究,探讨教育发展规律及特定表现形式,借鉴有益经验,推动本国或本地区的教育改革和教育研究的一门科学。
二、朱利安:法国人,第一个提出比较教育的人,于1817年发表《比较教育研究计划与初步意见》提出以下建议:组建一个国际教育委员会,聘请常任公务人员承担比较教育资料的收集工作;用问卷的方式向各国收集资料,以便国际委员会能够提出适当教育改革建议;建立师范学校网,用最新的方法培训师资;发行各种语言的教育定期刊物,传播教育改革的建议。
朱利安的其他教育著作:《体育、德育和智育概论》(1808)、《裴斯泰洛齐教育方法的精髓》(1812)。
贡献:提出比较教育;确实用比较的方法研究教育;为以后的研究提供了范例;提出了问卷的编制。
三、“理智的框架”:第一,规范模式(normative pattern) :影响各国教育的信仰、宗教、哲学、政治观念、道德价值等意识形态方面的资料。
第二,制度模式(institutional pattern):有关教育制度及其组织结构,制约教育制度的政治、经济制度,政党,经济、法律组织结构和群众团体等资料。
第三,精神模式(pattern of mental state) :包括传统观念、民族意识和特性等方面的资料.第四,自然模式(physical pattern) :包括地理、地质、气象、环境、人口等方面的资料.四、国外比较教育的历史发展:1.学科的倡导阶段,19世纪为比较教育学研究的第一阶段,是学科的倡导阶段,方法上的特征是访问与借鉴,本阶段比较教育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介绍外国的教育经验,作为改进本国教育制度的借鉴,发展本国教育,但是缺乏严谨的科学方法对外国教育经验的借鉴停留在描述的水平,没有对形成各国教育制度的历史背景和社会背景做深入的分析,也没有揭示出教育规律.2.学科的形成阶段:20世纪上半叶是比较教育发展的第二阶段,是比较教育学科形成阶段,方法上的特征是因素分析,这个阶段比较教育学成为高校的课程,在本阶段比较教育开始从教育学分化出来成为教育科学中一门独立的分支学科,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是规模不够广阔,研究方法还比较单一,成果不丰富。
对国际理解教育的认识
一、什么是国际理解教育?答:国际理解教育(Education for International Understanding)是指世界各国在国际社会组织的倡导下,以“国际理解”为教育理念而开展的教育活动。
其目的是增进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种族、不同宗教信仰和不同区域、国家、地区的人们之间相互了解和相互宽容;加强相互合作,以便共同认识和处理全球社会存在的重大共同问题;促使每个人都能够通过对世界的进一步认识来了解自己和了解他人。
二、为什么说加强国际理解教育,是适应教育国际化发展的时代要求?答: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教育国际化已成为世界教育发展的重要特征和必然趋势。
国际理解教育是教育国际化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中小学加强国际理解教育,有助于加快我市教育对外开放,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经验,为培养一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奠定重要基础,从而进一步满足我市经济社会对外开放的要求,促进我市教育改革发展,提升我市教育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三、为什么说加强国际理解教育,是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本质要求?答:国际理解教育旨在培养兼具传统性和国际普适性的国际化人才。
通过开展中小学国际理解教育,使学生在对中华民族主体文化认同的基础上,更好地理解世界的多元性,增强学生全球意识,提高跨文化沟通能力,学会尊重、共处和合作,培养关心人类共同发展的情操,担负起“世界公民”的责任和义务,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科学的思维方法,促进全面发展。
四、加强中小学国际理解教育的实施途径有哪些?答:主要有:(1)注重学科渗透。
(2)实施校本课程。
(3)加强文化交流。
(4)丰富校园文化。
五、如何在小学国际理解教育中进行学科渗透?答:坚持将学科渗透作为国际理解教育主渠道,充分挖掘、科学整合现有学科课程和教材中能够作为国际理解教育载体的内容,注重不同学科教学中国际理解教育渗透方法的探索与实践。
重视立足课堂,在日常教学中有机渗透国际理解的思想,提升学生国际理解能力和人文素养。
比较教育笔记(精心整理)
第一章概论比较教育:是教育研究中的一个理论与应用并重的研究领域,是教育科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分支。
它以当代世界上不同国家,民族和地区以及国际社会的教育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有关学科知识和多种研究方法,在探讨其各自的哲学、经济、历史和文化传统等特点的基础上,比较其教育思想和实践的异同与成败,研究总结教育的发展规律,经验教训和发展趋势,并进行科学预测,从而博彩各家之长,以达成为本国教育发展服务的目的。
比较教育的基本特征:1他的跨国性和国际性。
比较教育的主要研究对象一般都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的教育。
2它采用比较的研究方法。
3它的研究对象覆盖了整个教育领域,并兼具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两种性质。
4他的时代性,即比较教育的研究时间维度上总是以现在为中心 4他的民族性和国际性并存的特征。
比较教育之父:18世纪末19世纪初法国比较教育学家朱利安,他在1817年发表的《关于比较教育的工作纲要和初步意见》中第一次提出了比较教育这个概念,比较教育史上一般以此作为比较教育产生的标志。
由于他在比较教育发展史上作出了极其重要的开创性贡献,人们把他尊称为比较教育之父。
霍尔斯划分比较教育包括哪几个研究领域:按照霍尔斯的划分,比较教育主要包括比较研究、外国教育、国际教育和发展教育四大领域。
其中比较研究领域又包括比较教学法、教育内部分析和文化内部分析两个亚领域,而国际教育也包括国际教育够工作研究和国际骄傲与教学法两个亚领域。
199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了霍尔斯的《比较教育:当代的问题与趋势》简述比较教育的主要研究领域?根据研究内容和研究对象的不同从学科内部体系结构的各部分之间逻辑关系的教的,把比较教育的研究领域划分为外国教育研究、区域教育研究、国家间教育比较研究、国际教育研究、比较教育史研究、比较教育方法论研究和比较教育基本理论研究等分支研究。
其中外国教育研究:指对除本国以外的其他一个或若干个国家教育现状的研究和分析。
区域教育研究:是指对世界上某个或某些地理、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存在某种联系的地区教育发展现状的比较分析和研究国家间教育比较研究:是比较教育研究最传统的领域,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教育现实情况进行的比较分析和研究。
比较教育与教育合作交流课题:教育国际化背景下日美中小学国际理解教育的比较研究
教育国际化背景下日美中小学国际理解教育的比较研究学科分类:比较教育与教育合作交流课题类别:重点课题关键词:国际理解教育;日本;美国预期研究成果:研究报告课题设计论证一、选题依据(一)问题的提出首先,在教育国际化背景下很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理解教育的理论和实践上做出了积极探究,备受学界关注。
近年欧美及日本等发达国家和东南亚等发展中国家在适应教育国际化进程中,积极开展了广泛的国际理解教育的实践探索,这也成为学界在教育国际化背景下关注的热点问题。
其次,日美两国在国际理解教育的实践上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其差异性和共通性对我国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日本和美国是东西方发达国家的代表,教育国际化水平一直处于世界前列,两国作为国际理解教育的先行者,在该领域的教育实践非常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
同时,从东西方文化背景的差异性上来说,日美两国文化体系与发展历程不尽相同,加之我国与邻国日本文化历史具有共通性,因此,两国差异性对比研究对于我国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最后,伴随全球化进程推进教育国际化是世界各国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而我国基础教育在国际理解教育的理论和实践仍处于探索阶段。
21世纪以来,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人才的教育目标被不断下放,基础教育国际化已然无法回避。
目前我国中小学国际理解教育的发展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教学实践的开展也处于自主探索阶段。
如何通过中小学国际理解教育的实施推动我国基础教育国际化的发展,成为当前教育领域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
(二)课题界定本课题是基于教育国际化背景下,以日、美两国国际理解教育的目标、内容和实践进行的比较研究。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1.关于国际理解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国际理解教育的研究主要聚焦于基本理论构建、学科渗透和课程开发。
开展国际理解教育能够使每个人通过对世界的进一步认识来了解自己和了解他人(UNESCO,1996;徐辉&王静,2003),是对呈现某一文化的人类群体的受教育者进行相关于不同国际文化及国际组织的教育实践活动(刘洪文,2004)。
《比较教育学》课程教学大纲 (2)
《比较教育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比较教育学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适用专业:教育学考核方式:考试总学时、学分:48 学时、3 学分其中实验学时: 0 学时一、课程教学目的比较教育学是一门对国内外教育进行综合比较的新兴学科,比较教育学以比较法为主要方法,研究当代世界各国教育发展的一般规律与特殊规律,揭示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及其相互关系,探索未来教育发展趋势的一门教育科学。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了解国外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先进经验,拓宽教育视野,加深对教育的理解和认识,总结国际教育中的成功经验和吸取国际教育中的教训,为本国敦育改革提供借鉴;同时,通过本课教学,培养和提高本科师范生运用比较教育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发现教育问题,分析问题、解决教育问题的能力。
所要达到的具体目标如下:(一)了解比较教育的基本原理;(二)掌握比较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三)了解世界主要国家教育发展的基本现状,结合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进行深入分析;(四)能就某一专题对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教育进行比较外析,提高比较分析水平和比较研究能力;(五)结合我国教育发展实际,参考和借鉴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先进经验,指导我国教育改革实践;(六)促进不同国家或地区文化教育的国际交流、理解与合作。
二、课程教学要求本课程是教育学专业的专业课,是在学习了专业基础课的基础上开设的课程,此前学生学习了教育概论、教育史等教育基础课程,这些课程的学习为本课程的学习提供了理论基础。
本课程是教育学专业的后继课程,是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深化,主要从国际比较的视角分析教育问题,运用多学科的知识解决教育问题,有助于学生形成先进的教育观念,提高自己的学习水平和质量。
三、先修课程教育学、教育史四、课程教学重、难点(一)课程的重点木课程重点主要是“国别教育”和“国际教育”。
这两部分属于理论与实践联系紧密的章节,教学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加强基础知识、基本原理的教学;(2)关注现实,尤其是当前教育改革的热点问题,初步培养学生发现、探究教育问题的意识和能力;(3)教学组织灵活、多样,可采用讲授、问答、自学、讨论、查阅文献、调查、课题研究等多种教学方法。
教育国际化与国际理解教育
老子有言:“ 老子有言:“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 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 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
一、教育国际化 (一)教育国际化内涵的界定 就是用国际视野来把握和发展教育 教育国际化,作为21世纪的教育理念,有如下五个要素: 教育国际化,作为21世纪的教育理念,有如下五个要素: 1、、是教育观念的国际化,旨在培养面向世界的具有国 际意识的开放型人才; 2、是教育内容的国际化,主要是增设有关国际教育的专 业或课程以及在已有课程中增设国际性内容; 3、是师生互换、学者互访等国际交流; 4、是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研究; 5、是教育技术、设施等资源的国际共享
(三)、正确的对待教育国际化 1、教育国际化是贯彻教育“三个面向”的 、教育国际化是贯彻教育“三个面向” 需要 2、教育国际化还是实现“教育创新”的需 、教育国际化还是实现“教育创新” 要 3、教育国际化也是加速发展民族教育的需 要
二、国际理解教育 (一)涵义 是指世界各国在国际社会组织的倡导下,以“ 是指世界各国在国际社会组织的倡导下,以“国 际理解” 际理解”为教育理念而开展的教育活动。 其目的是增进不同文化背景的、不同种族的、不 同宗教信仰的和不同区域、国家、地区的人们之 间相互了解和相互宽容;加强他们之间相互合作, 以便共同认识和处理全球社会存在的重大共同问 题;促使每个人都能够通过对世界的进一步认识 来了解自己和了解他人。将事实上的相互依赖变 成为有意识的团结互助。
内容 1公民与道德方面:自由、平等、人权、消除种族歧视尊 重别人权利以及社会和公民职责。 2、文化方面:理解和尊重文化差异、文明遗产,不同生 活方式和观点以及学习外语。 3、研究和解决人来主要问题:权利平等和自我选择权、 维护国际和平和安全、尊重国际法和国际关系、裁军、殖 民主义和新殖民主义、难民、解放运动、经济增长与社会 发展、人口问题、文盲、健康、疾病、饥饿、生活质量、 自然资源与环境、文化遗产保护、联合国体制的作用等。 4、其他方面:国际惩罚及解决问题办法国际合作与发展 的策略等。
中外教育比较-教学大纲
《中外教育比较》教学大纲Comparison of Chinese and Foreign Education课程编码:16A12270 学分: 2.0 课程类别:专业任选课计划学时:34 其中讲课:30 实验或实践:4 上机:0适用专业:教育管理推荐教材:冯增俊等.当代比较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参考书目:1.顾明远,薛理银.比较教育导论——教育与国家发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2.冯增俊.比较教育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3.何塞•加里多著,万秀兰译.比较教育概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4.罗伯特•阿诺夫,卡洛斯•艾伯特•托里斯著,冯增俊译.比较教育学:全球化与本土化的辩证关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5.冲原豊著,刘树范,李永连译.比较教育学[M].长春:吉林出版社,1984.6.赵中建,顾建民选编.比较教育的理论与方法——国外比较教育文选[C].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7. 王承续.比较教育学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8. 陈时见.教育研究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9. 陈时见,徐辉.比较教育的学科体系与研究方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10.徐辉.国际教育初探:比较教育的新进展[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1.课程的教学目的与任务本课程为教育管理方向的选修课程,学生将在教育学原理和教育史知识的基础上,以比较教育学的理论、方法研究中外教育的差异。
比较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的跨文化比较为核心,揭示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及其相互关联,研究教育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表现为目的的前沿学科。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国外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先进经验,归纳中外教育差异,拓宽教育视野,加深对已经学习的教育学原理和教育史的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认识,总结国际教育的成功经验和吸取国际教育中的教训,为本国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经验。
比较教育学视角下国际教育交流研究
比较教育学视角下国际教育交流研究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国际教育交流成为了促进文化多样性、学术发展和人际理解的重要途径。
比较教育学视角下的国际教育交流研究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教育体制、教育政策以及教育实践的异同,为国际教育交流提供指导和借鉴。
首先,比较教育学视角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教育体制。
每个国家都有独特的教育制度和组织结构,比如教育管理体制、课程设置和教师培训等方面的差异。
通过比较研究,我们可以深入探讨这些差异的原因和影响。
例如,有些国家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强调课程的全面性;而另一些国家则更加注重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和专业性。
这些差异反映了不同国家的教育理念和社会需求,在国际教育交流中我们可以借鉴各国的优势和经验,优化自己的教育体制。
其次,比较教育学视角还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不同国家的教育政策。
教育政策是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方针,在国际教育交流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比较研究,我们可以发现不同国家在教育政策方面的异同。
例如,有些国家注重提高教育的普及率和公平性,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来推动教育发展;而另一些国家则更加注重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注重高等教育的质量提升。
了解这些政策的差异,可以为我们在国际教育交流中制定合适的策略和政策提供参考。
再次,比较教育学视角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不同国家的教育实践。
教育实践是教育政策的落地实施和教育改革的具体操作。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教育实践经验,通过比较研究,我们可以发现不同国家的教育实践中的优点和创新点。
例如,有些国家注重学校和家庭的合作,建立了紧密的教育共同体;而另一些国家则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力,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
这些实践经验为我们在国际教育交流中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和参考。
最后,在国际教育交流中,比较教育学视角帮助我们超越了单一国家的局限,更加全面地认识和理解教育领域的现象和问题。
通过比较研究,我们可以看到不同国家的教育系统在知识传递、价值观培养和教育目标等方面存在的差异,进而认识到每个国家和地区的教育都有其独特性和与众不同之处。
教育学中的国际比较与教育改革
教育学中的国际比较与教育改革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基石,也是培养人才和促进社会进步的重要手段。
教育的发展与改革是每个国家都面临的重要议题。
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教育学中的国际比较变得愈发重要,因为通过与其他国家的比较,我们可以借鉴其成功经验,发现自身的优势和不足,并从中获得启示,推动教育改革的进程。
本文将探讨教育学中的国际比较与教育改革这一主题,并就其中的重要议题进行讨论。
一、理解国际比较的意义1. 为什么需要进行国际比较?教育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标志,每个国家都希望自己的教育体系具备竞争力。
通过与其他国家进行比较,可以发现自身的优势和不足,为教育改革提供参考和启示。
2. 国际比较有助于推动教育改革通过借鉴其他国家的成功经验,吸收其教育发展的优点和教育改革的经验,可以推动自己国家教育改革的进程,提高教育质量。
二、国际比较的内容与方法1. 比较国家教育体系通过比较不同国家的教育体系,可以发现其在制度、课程、教师培养、学生评价等方面的差异。
同时,可以了解到不同国家在教育质量、可及性、公平性等方面的表现与取得的成就。
2. 比较教育政策与实践通过比较不同国家的教育政策与实践,可以了解到不同国家教育改革的目标、策略和取得的成果。
同时,还可以了解到不同国家在教育投入、教育资源配置、教育管理等方面的经验和做法。
3. 比较教育成果与评价通过比较不同国家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评价体系,可以了解到不同国家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业水平。
同时,可以了解到不同国家在教育评价、教学评估等方面的做法和经验。
三、国际比较对教育改革的启示1. 借鉴成功经验通过国际比较,可以了解到其他国家在教育改革方面取得的成功经验,借鉴其做法和策略,为自身的教育改革提供参考。
2. 发现自身问题国际比较也可以通过对比的方式,发现自身在教育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方案。
3. 推动教育改革进程国际比较的结果,可以为教育改革提供依据和支持,促进教育改革的进程,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
教育学的国际比较
教育学的国际比较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原则和方法的学科,广泛涉及到整个社会的教育制度、教育政策以及教育实践等方面。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教育学的国际比较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从不同国家间教育制度、教育理念、教育改革等方面,对教育学的国际比较进行探讨。
一、教育制度的比较不同国家的教育制度有着各自的特点。
在一些国家,教育体制由政府主导,教育资源相对均衡;而在另一些国家,教育系统更加分散,学校和地方政府具有更大的自主权。
例如,芬兰的教育制度被广泛认为是世界上最成功的之一,其特点是高度重视教师的培养和发展,注重学生的创造力和自主学习。
与之相比,美国的教育制度更加注重学生的竞争性,多元化的教育选择和竞争机制,但也存在教育资源不平衡的问题。
二、教育理念的比较不同国家对于教育理念的重视程度和内涵也存在差异。
在一些亚洲国家,如中国和韩国,家庭和社会对于教育的价值观念非常重视,注重学生纪律和功利教育。
而在北欧的一些国家,如瑞典和丹麦,更加注重学生的创造力和个人发展,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这种差异与国家的文化背景和社会价值观有关。
三、教育改革的比较教育改革是各个国家持续进行的一项任务,也是教育学国际比较的重要内容之一。
不同国家在教育改革的方向和重点上存在差异。
例如,新加坡在过去数十年中进行了一系列的教育改革,以提高教育质量和竞争力。
他们推行了严格的标准化考试和强化了师资培训。
而芬兰则推崇终身学习的理念,强调教师素质的提升和学生的学习体验。
这些教育改革对于不同国家的教育制度和学生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总结教育学的国际比较涉及到众多的方面,包括教育制度、教育理念和教育改革等。
通过比较不同国家的教育系统和实践经验,我们可以吸取各国的有益经验并进行借鉴,以提升本国的教育质量和教育水平。
同时,也可以更好地了解和认识教育的本质和价值,在全球化时代推动教育学的发展。
通过国际比较,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地认识到教育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推动教育学的跨文化研究和交流,为全球教育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教育学专业国际比较
教育学专业国际比较教育是每个国家发展的重要基石,而教育学专业则是培养专业教育人才的学科。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不同国家的教育制度和教育学专业的发展存在着巨大差异。
本文将对教育学专业在国际范围内进行比较,探讨其异同点以及面临的挑战。
一、教育学专业的定义与目标教育学专业是研究教育现象及其规律的学科,旨在培养具备教育理论和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
不同国家和地区对于教育学专业的定义和目标存在一定差异。
例如,美国的教育学专业注重培养教育研究人员和学者,强调理论研究和教育政策制定;而中国的教育学专业则注重培养教育实践人员,更加偏重于实践教学和教育管理。
二、教育学专业的课程设置教育学专业的课程设置也存在差异。
在美国,教育学专业的核心课程包括教育心理学、课程设计和评估、学校领导与管理等;而在欧洲的一些国家,教育学专业的课程则更加注重跨学科的内容,涵盖哲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多个领域。
此外,一些国家还设立了特色鲜明的专业方向,如教育技术、早期教育等。
三、教育学专业的职业发展教育学专业的毕业生职业发展也受到各国教育制度的影响。
在发达国家,教育学专业的毕业生有较多机会进入学校系统从事教学或教育管理工作;而在一些发展中国家,由于教育资源有限,教育学专业的毕业生可能需要寻找其他相关行业的工作机会。
四、教育学专业面临的挑战教育学专业在国际比较中也面临着一些共同的挑战。
首先,全球化使得教育学专业需要更加关注跨国教育问题和文化差异,培养具备跨文化交流能力的专业人才。
其次,科技的迅速发展对教育学专业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教育学专业与教育技术学、信息科学等学科进行紧密结合。
另外,社会经济变革也使得教育学专业需要不断调整和更新教育内容和方法。
综上所述,教育学专业在国际比较中存在诸多差异和共同点。
了解不同国家的教育学专业发展情况,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借鉴各国的教育经验,推动教育学专业的发展和创新。
教育学专业应该致力于培养具备国际视野、跨学科背景和创新精神的教育人才,为国家和全球的教育事业做出贡献。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考研比较教育学复习资料国际教育与比较教育重要原理梳理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考研比较教育学复习资料国际教育与比较教育重要原理梳理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国际教育与比较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作为一门交叉学科,它涵盖了各种文化、社会和教育体制的比较研究。
掌握国际教育与比较教育的重要原理对于考研的学生来说是非常关键的。
本文将对国际教育与比较教育的重要原理进行梳理和总结。
一、国际教育与比较教育的定义和概念国际教育与比较教育,顾名思义,就是研究不同国家或地区教育系统和教育政策的异同,并通过比较分析来促进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学科。
它旨在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教育制度和教育政策,以及背后的文化和社会因素。
二、国际教育与比较教育的基本原理1. 文化差异原理文化差异是国际教育与比较教育研究的核心内容,它涉及社会、政治、经济、宗教、价值观等方面的差异。
在教育领域,文化差异决定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方面的差异。
因此,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的差异是进行国际教育比较研究的基本原则。
2. 教育制度原理教育制度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教育体系的组织和运行机制。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教育制度具有自身的特点和差异,包括教育管理体制、学校组织形式、教育评估机制等方面。
通过比较不同教育制度的优缺点,可以为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经验。
3. 教育政策原理教育政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教育发展的总体规划和目标。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教育政策受到历史、文化、社会发展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有着不同的特点和目标。
比较教育政策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各国教育政策的变革过程、成功经验和问题所在,为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4. 教育评估原理教育评估是衡量教育质量和效果的重要手段。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教育评估方法和标准存在一定的差异,反映了各自的教育理念和目标。
通过比较教育评估的体制和方法,可以学习各国教育评估的经验和教训,为提升我国教育质量和效果提供参考。
三、国际教育与比较教育的研究方法1. 理论研究方法理论研究方法是国际教育与比较教育的基础,它包括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和比较研究法等。
教育学中的国际比较教育
教育学中的国际比较教育教育学中的国际比较教育是一门研究不同国家和地区教育系统和教育政策之间差异和相似性的学科。
通过比较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教育模式、教育理念和教育政策,为改进本国教育系统提供参考和借鉴。
本文将从教育体制、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三个方面进行探讨,以展示教育学中的国际比较教育的重要性和影响。
一、教育体制的比较教育体制是每个国家和地区教育系统的基础,不同的教育体制对教育的目标、组织和管理方式都有着重要影响。
通过比较研究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教育体制,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国家的教育目标和教育方向,以及在实现这些目标和方向方面的差异和相似性。
比如,一些国家更强调学术知识的传授,而另一些国家则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这种对比可以帮助我们思考和改进自己国家的教育体制,使其更加符合本国国情和社会需求。
二、教育内容的比较教育内容是教育的核心内容,也是教育体系中最直接面向学生的内容。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教育内容可能存在差异,包括教科书内容、课程设置和知识点强调等方面。
比较研究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教育内容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各国对于不同学科和能力的重视程度,以及对于人才培养的不同理念和方法。
通过比较研究,我们可以吸纳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教育优势,丰富和完善自己国家的教育内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核心竞争力。
三、教育方法的比较教育方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教学手段和教学策略。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教育方法可能存在差异,包括教学形式、评价方式和学生参与度等方面。
比较研究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教育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发现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教育创新和成功经验,以及各种教育方法对于学生学术成绩和综合素质的影响。
通过比较研究,我们可以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成功经验,改进自己国家的教育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动力。
结语教育学中的国际比较教育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开阔视野、了解世界教育发展的机会。
通过比较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教育体制、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我们可以发现各种教育模式中的优点和不足,提供了改进本国教育系统的有益思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国际化运动
教育国际化是近年来世界教育发展 变化的一个重要趋势,随着经济的全球化 发展,世界各界教育机构的频繁交流,教 育的国际化也在不断的深化。
一、教育国际化的内涵
1.教育国际化是一种特定的教育活动 2.教育国际化是一种特定的教育能力 3教育国际化是一种特定的文化过程 4.教育国际化是一种特定的教育发展过程
国际理解教育的发展历程
1.观念倡导阶段(20世纪40年代) 2.行动起步阶段(20世纪50年代) 3.困境与低落阶段(20世纪60年代) 4.转折阶段(20世纪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初期) 5.继续发展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今)
国际理解教育的基本理念
1.国际理解教育强调真正的文化对话 2.国际理解教育强调基本价值观的自我建构 3.国际理解教育强调动态文化的理解 4.国际理解教育倡导复归生活教育 5.国际理解教育倡导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理念
国际教育援助的特征
国家教育国际化与国际理解教育
国家教育国际化的发展动因 1.为民族国家的利益服 2.教育国际化是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要求 3.文化多元发展的内在要求 4.信息技术是教育国际化的重要载体
国家教育国际化进程的矛盾
1.人员交流与人才流失的矛盾 2.教育的国际化与民族性矛盾 3.教育研究的国际化与本土性的矛盾
国际教育机构与教育国际化
一、国际教育组织的体系 二、国际教育组织的运行特点 1.时代性 2.互动性 3.整体性 4.合作性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作用
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始终以国际理解与和平,消除国家、民族和种族 间的队里、隔阂和冷漠,反对暴力和战争为基本价值取向
2.注重教育的全球价值取向 3.注重以人的发展和人类共同发展为中心的价值取向
二、教育国际化的发展历程
1.二战前为教育国际化的萌芽期 2.二战后出现了重要的教育国际化运动 3.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开始教育国际化进程有了重要发展 4.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以来教育国际化运动进一步深入
三、教育国际化的主要内容
1.教育观念的国际化 2.教育目标的国际化 3.课程的国际化 4.国际教育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