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浅基础设讲义计4-6
浅基础设计指导书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课程设计第一部分墙下条形基础课程设计一、墙下条形基础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设计题目某教学楼采用毛石条形基础,教学楼建筑平面如图1所示,试设计该基础。
图1 建筑平面图(二)设计资料⑴工程地质条件如图2所示。
图2工程地质剖面图⑵室外设计地面-0.6m,室外设计地面标高同天然地面标高。
⑶由上部结构传至基础顶面的竖向力值分别为外纵墙∑F1K=558.57kN,山墙∑F2K=168.61kN,横墙∑F3K=162.68kN,纵墙∑F4K=1533.15kN。
⑷基础采用M5水泥砂浆砌毛石,标准冻深为1.2m。
(三)设计容⑴荷载计算(包括选计算单元、确定其宽度)。
⑵确定基础埋置深度。
⑶确定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⑷确定基础的宽度和剖面尺寸。
⑸软弱下卧层强度验算。
⑹绘制施工图(平面图、详图)。
(四)设计要求⑴计算书要求书写工整、数字准确、图文并茂。
⑵制图要求所有图线、图例尺寸和标注方法均应符合新的制图标准,图纸上所有汉字和数字均应书写端正、排列整齐、笔画清晰,中文书写为仿宋字。
二、墙下条形基础课程设计指导书(一)荷载计算1.选定计算单元对有门窗洞口的墙体,取洞口间墙体为计算单元;对无门窗洞口的墙体,则可取1m 为计算单元(在计算书上应表示出来)。
2.荷载计算计算每个计算单元上的竖向力值(已知竖向力值除以计算单元宽度)。
(二)确定基础埋置深度dGB50007-2002规定d min=Z d-h max或经验确定d min=Z0+(100~200)mm。
式中Z d——设计冻深,Z d=Z0·ψzs·ψzw·ψze;Z0——标准冻深;ψzs——土的类别对冻深的影响系数,按规中表5.1.7-1;ψzw——土的冻胀性对冻深的影响系数,按规中表5.1.7-2;ψze——环境对冻深的影响系数,按规中表5.1.7-3;(三)确定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式中f a——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f ak——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已知)(kPa);ηb、ηb——基础宽度和埋深的地基承载力修正系数(已知);γ——基础底面以下土的重度,地下水位以下取浮重度(kN/m3);γm——基础底面以上土的加权平均重度,地下水位以下取浮重度(kN/m3);b——基础底面宽度(m),当小于3m按3m取值,大于6m按6m取值;d——基础埋置深度(m)。
小学科学教育,讲义 第七章
第七章小学科学教育的评价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对本章的学习了解发展性评价的基本特点;了解国外科学教育标准对学生科学学习的基本要求:理解我国小学科学教育中三维目标的基本含义;了解国外青少年科学素养评价项目的主要特点;领会评价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几种主要方法。
第一节发展性评价的基本特点在教育学的发展历史中,先后出现了两种不同的课程模式,即目标模式和过程模式;目标模式由泰勒创立,也称工学模式或泰勒模式,过程模式由著名课程理论家斯腾豪斯提出。
一、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斯克利文在《评价方法论》一文中,根据功能将教育评价区分为总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
其中,总结性评价关注结果,重在判定,是着眼于“过去”的评价,主要由教师实施;形成性评价关注过程,重在改进,是着眼于未来的评价,教师、同学、家长、学生、自己等都可以参与评价。
二、教学性目标和表现性目标相结合所谓教学性目标,是在课程计划中预先规定好学生在完成一项或几项学习活动后应获得的具体行为,通常是从已有文化成果引出,并以适合学生的方式进行表述,也称为行为目标。
所谓表现性目标,是指学生在具体的教育倩境和教育活动中的个性化表现,它关注的是学生在活动中从某种程度上表现出来的新颖的反映形式,而不是预先规定的结果,也称为展开性目标。
三、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相结合量化评价也称定量评价,是采用数学的方法收集和处理数据资料,对评价对象作出定量的价值判断。
量化评价的认识论基础是科学实证主义,关注可测性的品质与行为、追求客观化、标准化、精确化。
然而,量化评价过分依赖标准化测验。
质性评价也被称为自然主义评价,这种评价方法反对把复杂的教育现象简化为数字,主张评价应全面反映教育现象和课程现象的真实情况,为改进教育实践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
因此质性评价本质上是一个一个连续性的、动态的过程,是一种共同参与的活动,是一种连续评价、不断反馈的模。
目前人们认识到,量化分析与质性分析是统一的、互补的。
一方面质性分析量化分析的基本前提;另一方面.量化分析是质性分析的深化和细化。
基础工程浅基础课程设计
基础工程浅基础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基础工程中浅基础的定义、分类及作用;2. 掌握浅基础设计的基本原理和计算方法;3. 了解影响浅基础稳定性的因素及防治措施;4. 掌握浅基础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要点。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浅基础的设计计算;2. 能够分析实际工程中浅基础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3. 能够运用专业软件或工具进行浅基础施工图的绘制;4. 能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浅基础施工的基本技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基础工程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2.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责任感,培养良好的工程素养;3. 培养学生严谨、务实的科学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4. 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注重工程质量,关注环境保护。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旨在使学生在掌握浅基础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为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明确依据。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工程实践需求,为我国基础工程建设贡献力量。
二、教学内容1. 浅基础的概述- 定义、分类及作用- 基础工程的重要性2. 浅基础设计原理- 设计原理及计算方法- 土壤的承载力分析- 基础尺寸和形状的选择3. 影响浅基础稳定性的因素- 土壤性质与稳定性- 水文地质条件- 防治措施及加固技术4. 浅基础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 施工准备及工艺流程- 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施工中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5. 实践操作与案例分析- 设计计算练习- 施工图绘制- 案例分析与讨论教学内容按照课程目标进行选择和组织,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
本教学大纲明确指出教材的章节和内容,安排和进度如下:第1周:浅基础的概述第2周:浅基础设计原理第3周:影响浅基础稳定性的因素第4周:浅基础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第5周:实践操作与案例分析三、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以下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1. 讲授法:用于讲解浅基础的基本概念、设计原理及施工工艺等理论知识。
教育法学,讲义 第七章
第七章学制讲义第一节学制概述一、什么是学制(一)学制的概念(识记)学制是由国务院及其授权的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由国家颁布并保证实施的,具有一定法律效力的,调整各级各类教育之间的衔接、交叉、比例关系以及教育权利分配关系的教育基本制度。
它包括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及其相互关系以及国家、学校、公民教育权利的分配关系。
学制具有一定的历史性与时代性。
任何一个学制总是和一定时期、一定历史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相伴随的。
(二)学制构成的基本要素(领会)•学校的类型:实施哪种性质的教育•学校的级别:学校在学制系统中所处阶段以及在同类性质的学校中所处的地位•学校的结构:(三)学制的类型(领会)•双轨制:英国;实际上是根据不同的教育对象规定了不同的受教育权利•单轨制:美国;确立了包括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完整的教育制度,“受教育是每个公民的权利”•分支型学制:前苏联,学制的分支是在初中的教育阶段以后进行二、我国近现代学制发展的过程(领会)学制是指各级各类学校的体系。
一个完整的学制的产生需要有以下三个条件:一是社会经济的发展客观上刺激了社会对教育所培养人才的需求,从而使得学校的发展量呈现潜在的势头;二是国家教育权的出现;三是学校的发展必须有一定的规模。
我国在古代社会初期,虽然有学校的产生但还没有构成学制系统1、近代学制①壬寅学制是由清政府管学大臣张百熙于1902年主持拟定的,名为《钦定学堂章程》。
它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最早由国家正式颁布的学校系统。
(未实施)②癸卯学制亦称1904年学制,由张百熙、荣禄、张之洞三人主持拟定。
它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部由国家颁布的,并在全国实行的学校学制。
壬寅学制和癸卯学制都是取法于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学制。
③壬子癸丑学制是1912年在蔡元培的主持下制定的中国近代第二部学制。
2、现代学制壬戌学制是中国现代教育史上的第一个学制。
1919年的“五四”运动是中国现代教育的起点,而壬戌学制是在“五四”运动影响下,随着外国教育理论的传入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而产生的。
浅基础课程设计
浅基础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学科基础知识,如数学中的基础运算规则、语文中的字词句运用等,具体内容与课本知识点相对应。
2. 帮助学生理解课程相关概念,形成知识体系,例如科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历史事件的背景及影响等。
3.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通过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计算问题,用语文知识进行书面表达等。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具备基本的学科操作技能,如实验操作、计算技巧等。
2. 提高学生的信息获取、处理和分析能力,例如从文本中提炼关键信息、运用图表进行数据分析等。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通过小组讨论、汇报等形式,提高学生的表达和交流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学科的兴趣和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如主动预习、认真听讲、及时复习等。
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例如尊重事实、勇于探索、关爱他人等。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浅基础课程,旨在为学生奠定扎实的学科基础,注重知识的应用和实践。
学生特点:考虑到学生所在年级的特点,课程内容将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兴趣和需求进行设计。
教学要求:教师需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评估手段,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便于教学设计和后续的评估。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将围绕以下几方面展开:1. 基础知识:选取课本中基础且关键的知识点,如数学中的加减乘除法则、语文中的基本语法等,确保学生掌握学科基础。
- 教材章节:数学第三章“数的运算”,语文第二章“句子与语法”。
2. 概念理解:对学科中的重要概念进行解读,如科学中的能量守恒、历史中的重大事件等,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体系。
- 教材章节:科学第四章“能量与运动”,历史第一章“重要历史事件”。
3. 实践应用:结合实际生活,设计相关练习和案例分析,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 教材章节:数学第五章“生活中的数学”,语文第六章“书面表达与应用”。
基础工程浅基础课程设计
基础工程浅基础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浅基础工程的基本概念、设计方法和施工技术。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浅基础的类型、特点和适用条件;掌握浅基础的设计原理和方法;了解浅基础施工的技术要求和流程。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浅基础工程的设计和计算;具备分析和解决浅基础施工中遇到的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基础工程事业的热爱,提高学生对工程安全的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浅基础工程的基本概念:包括浅基础的类型、特点和适用条件等内容。
2.浅基础的设计原理和方法:包括浅基础的设计步骤、设计计算方法等。
3.浅基础施工技术:包括浅基础施工的准备、施工工艺、施工等。
4.浅基础工程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浅基础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技术。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浅基础工程的基本概念、设计原理和施工技术。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工程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浅基础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技术。
3.实验法:通过实验,使学生了解浅基础施工的实际情况,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资料。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视频等多媒体资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实验设备:准备实验所需的设备,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平时表现:通过课堂参与、提问、讨论等方式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2.作业:布置适量的作业,评估学生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考试:进行期中和期末考试,全面评估学生的知识掌握和应用能力。
浅基础课程设计指导书(学生参考)
浅基础课程设计任务书——十字交叉条形基础设计一、计算内容1.1 基础埋深的确定 1.2 地基承载力确定1、承载力公式法0b d c k f M b M d M c γγ=++适应范围:偏心距0.033e b ≤,并应满足变形要求。
2、(3)(0.5)k b d m f f b d ηγηγ=+-+- d 取室外地面标高;填土地面标高;天然地面标高;室内地面标高。
当 1.1k f f <时,取 1.1k f f =。
1.3 基础底面尺寸的确定假定横向、纵向基础底面宽度相同,按总荷载来确定基础底面宽度biiF b L=∑∑,注意十字交叉处不能重复计算长度,适当扩大10-30%。
条形基础:b ≥df FG γ-1.4 地基承载力验算(一)十字交叉条形基础的柱荷载分配1、节点荷载在两个正交条形基础梁上的分配必须满足两个条件: A 、静力平衡:i iX iY P P P =+B 、变形协调:ix iy ωω=,节点上的弯矩x y M M 、直接加于相应方向的基梁上,不作分配,即不考虑基础梁承受扭矩。
C 、通常,采用文克勒地基模型,略去本节点荷载对其它点挠度的影响。
内柱节点:两条正交的无限长梁计算 角柱节点:两条正交的半无限长梁计算边柱节点:正交的一无限长梁和半无限长梁计算 2、荷载分配 (1)边柱节点:(x 方向为无限长梁;y 方向为办无限长梁)441; 4x x ix ix x y y y y iy i xx x y y x b S P P b S b S b S P P S b S b S λ⎧=⎪+⎪⎨⎪===⎪+⎩对于边柱有伸出悬臂长度的情况,悬臂长度(0.60.75)y y l S =-,假定y 方向外伸,则有:; x x ix ix x y y y y y x iy i x x y y y x b S P P b S b S b S l l P P b S b S S S αααα⎧=⎪+⎪⎨⎪=⎪+⎩由、之比查表确定(2)、内柱节点:1; x x ix ix x y y y y iy i xx x y y x b S P P b S b S b S P P S b S b S λ⎧=⎪+⎪⎨⎪===⎪+⎩(3)、角柱节点:A 、双向均不外伸时,计算方法同内柱节点B 、双向均外伸,且x xy yl S l S =时,荷载分配同内柱节点 C 、若只有一个方向外伸(x 方向外伸)时:; x x ix ix x y y y y x iyi x x y y x b S P P b S b S b S l P P b S b S S ββββ⎧=⎪+⎪⎨⎪=⎪+⎩由之比查表确定(二)单向条形基础地基强调和变形验算max ; 1.2a a F Gp f p f A+=≤≤ max min6(1)LG P e p bLL+=±∑; L M e P G==+∑∑∑外力对基底形心力矩和基底反力之和当偏心距max 2(),63(/2)x x b F G e p l b e +>=-(三)软弱下卧层的承载力验算如在地基变形计算深度范围内有软弱下卧层时,还需对其验算承载力(见图),使作用在下卧层顶面的总应力不超过下卧层的承载力,即cz z σσ+≤f z式中,γ软弱下卧层以上各土层加权平均重度(kN/m 3); z 基础底面到软弱下卧层顶面处的距离(m );f z 软弱下卧层顶面处经深度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设计值(kPa ); z σ软弱下卧层顶面处的附加应力设计值(kPa );对条形基础:z σ=()θσztg b p b c 2+-对矩形基础,z σ=()()θθσztg l ztg b p bl c 2)2(++- (2.8-22)式中的θ为地基压力扩散线与竖直线的夹角,其值由有关表给出。
2019最新【精选资料】基础工程第七章浅基础设计体育
A、按材料:刚性基础和柔性基础 B、按形式:1、单独基础
2、条形基础 3、十字交叉基础 4、筏板基础 5、箱型基础
墙下砖砌条形基础 墙下条形基础
刚性基础,大放脚 无筋扩展基础
18
1、刚性基础: 指受压极限强度较大,而受弯、受拉极限强度较小
的材料所建造的基础。 2、柔性基础:
指钢筋混凝土基础。利用其抗弯、抗拉性能。不受 台阶宽高比限制,可宽基浅埋。
稳定性验算
对地下水埋藏较浅,建筑地下室; 地下构筑物存在上浮问题。
抗浮验算
12
2.控制地基的变形量,使之不超过建筑物的地基特征变形允许 值,以免引起基础和上部结构的损坏或影响建筑物的正常使 用功能和外观。
地基变形计算
设计等级为甲级、乙级的建筑物均应进行地基变形设计验算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小于130kPa,且体型复杂的建筑; 在基础上及其附近由地面堆载或相邻基础荷载差异较大,可能引起
基础工程
第七章 浅基础基础
主讲教师:张成兴
土木工程学院
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
1
7.1 地基基础设计的基本原则 7.2 浅基础的类型 7.3 基础埋置深度的选择 7.4 地基承载力 7.5 基础底面尺寸的确定 7.6 地基变形验算 7.7 扩展基础设计 7.8 柱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设计 7.9 筏型基础设计 7.10 减轻不均匀沉降损失的措施
8
三、天然地基上浅基础设计的内容和一般步骤:
充分掌握拟建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和地质勘察资料; 综合考虑选择基础类型和平面布置方案; 选择地基持力层和基础埋置深度; 确定地基承载力; 按地基承载力(包括持力层和软弱下卧层)确定基础底面尺寸; 进行必要的地基稳定性和变形验算; 进行基础的结构设计; 绘制基础施工图,并提出必要的技术说明。
浅基础设计教学课件PPT的基本内容
冻胀土中基础埋深的要求 dmin = zd– hmax zd 设计冻深;zd = z0 t;z0 标准冻深; t 采暖对冻深的影响系数 hmax允许残留冻土最大厚度
室内地面
z0 zd
dmin hmax
实用文档
2.载荷试验法
规范要求:对地基基础设 计等级为甲级的建筑物采 用载荷试验、理论公式计 算及其他原位试验等方法 综合确定。
千 斤 顶
荷载板
载荷板的测试范围:在现场通过0.25~0.50m2的载荷板对 扰动较少的地基土体直接施荷,所测得的成果一般能反映 相当于1~2倍荷载板宽度的深度以内土体的平均性质。
乙级 除甲级,丙级以外的工业与民用建筑物
丙级
场地和地基条件简单,荷载分布均匀的七层及七层以下民用建筑及一般工业 建筑物;次要的轻型建筑物
2. 地基计算的要求
地基计算内容
地基承载力计算 地基变形计算
地基稳定性计算 抗浮验算
建筑物类型
所有建筑物(甲、乙、丙级)
设计等级为甲、乙及部分丙级建筑物
经常受水平荷载的高层建筑物;高耸结构、挡土 墙;建造在斜坡上或边坡附近的建筑物或构筑物; 基坑工程 当地下水埋藏较浅,建筑物地下室或地下构筑物 存在上浮问题
2.4 地基承载力
2.4.1地基承载力的概念及设计理论 1.地基承载力的概念 地基承受荷载的能力
在保证地基稳定的条件要求下,使建筑物的沉降量不超过允 许值的地基承载力称为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
2.4.2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确定的方法
1、1)按土理的论抗公剪强度指标确定
式
fa
pu K
2)规范推荐的公式
浅基础(4)
地基承载力和进行地基沉降计
地 算。
基
基础工程-浅基础
28
实际情况: ⊿ 三者相互连接整体,共同承担荷载而产生相应的变形 ⊿ 三者都按各自的刚度对相互的变形产生相应的制约作
用 ⊿ 三者之间同时满足静力平衡和变形协调两个条件
合理的分析计算方法:
应能正确反映结构 刚度影响,合理反 映土的变形特性
需研究合理反映土的 变形特性的地基计算 模型与参数。
基础工程-浅基础
15
几个名词概念
极限状态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对应于基础变形不致于影响正常使 用所规定的地基变形限值或未能满足对基础耐久性要求 的某项限值。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对应于基础受荷达到最大承载能力 或发生不适于继续承载的变形。
2020/3/21
基础工程-浅基础
16
结构上的荷载,可分为下三类:
的物理力学性质; (3)地下水埋藏情况、类型和水位变幅及规律,以及对建
筑材料的腐蚀性;
(4)在抗震设防区应划分场地土类型和场地类别,并对饱 和砂土及粉土进行液化判别;
2020/3/21
基础工程-浅基础
13
(5)对可供采用的地基基础设计方案进行论证分析,提出 经济合理的设计建议;提供与设计要求相对应的地基承载力及 变形计算参数,并对设计与施工应注意的问题提出建议;
(6)当工程需要时,尚应提供: ①深基坑开挖的边坡稳定计算和支护设计所需的岩土技术
参数,论证其对周围已有建筑物和地下设施的影响; ②基坑施工降水的有关技术参数及施工降水方法的建议; ③提供用于计算地下水浮力的设计水位。
2020/3/21
基础工程-浅基础
14
2.地基评价宜采用钻探取样、室内土工试验、触探、并 结合其它原位测试方法进行。
机械设计基础第七章
机械设计基础第七章《机械设计基础》电子教案第七章齿轮转动课题机械设计基础概论授课日期授课类型理论课课时教学目标熟悉齿轮传动的特点、分类和齿廓啮合的基本定律了解渐开线齿廓掌握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的基本参数及几何尺寸熟悉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的啮合传动熟悉渐开线齿廓的加工了解齿轮传动的失效形式及设计准则了解齿轮材料及选择原则熟悉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的计算熟悉变位齿轮传动熟悉斜齿圆柱齿轮传动熟悉直齿圆锥齿轮传动了解齿轮的结构设计及齿轮传动的润滑教学内容齿轮传动的特点、分类和齿廓啮合的基本定律渐开线齿廓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的基本参数及几何尺寸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的啮合传动渐开线齿廓的加工齿轮传动的失效形式及设计准则齿轮材料及选择原则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的计算变位齿轮传动斜齿圆柱齿轮传动直齿圆锥齿轮传动齿轮的结构设计及齿轮传动的润滑教学方法教师讲解与学生领悟、练习相结合。
教学资源多媒体教室,多媒体课件教学步骤及主要内容备注教学环节教学内容讲授新知第一节齿轮传动的特点、分类和齿廓啮合的基本定律一、齿轮传动机构的特点齿轮传动是现代机械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传动。
它可以用来传递空间任意两轴之间的运动和动力,而且传动准确、平稳、机械效率高、使用寿命长、传动比准确、工作安全可靠。
二、齿轮传动的分类1.按照一对齿轮传动的角速比是否恒定,可将齿轮传动分为:(1)定传动比齿轮传动(2)变角速比齿轮传动2.按照一对齿轮传动时两轮轴线的相对位置,可将齿轮传动(1)两平行轴齿轮传动(2)两轴相交的齿轮传动(3)两轴交错的齿轮传动3.按齿廓曲线分为渐开线齿、摆线齿、圆弧齿。
渐开线齿轮4.按齿轮传动机构的工作条件分为闭式传动、开式传动、半开式传动。
三、渐开线齿廓啮合的特点1.定角速比2.啮合线为一定直线3.渐开线齿轮的可分性4.传动平稳第二节渐开线齿廓一、渐开线及渐开线齿廓1.渐开线的形成2.渐开线的特性(1)发生线在基圆上滚过的一段长度等于基圆上相应被滚过的一段弧长(2)因N点是发生线沿基圆滚动时的速度瞬心,故发生线KN是渐开线K点的法线。
浅基础PPT课件
第19页/共38页
(1)根据基底压力查材料允许宽高比
pk
Fk
Gk b
250 201.5 1.2 1.5 / 2
1.5
250 40.5 193.7kPa 1.5
查表2-9,台阶宽高比的允许值为1:1.5
(2)设计大放脚 以基础半宽计,需放脚的宽度为
b b1 750 175 575mm 22
32
第32页/共38页
33
第33页/共38页
1. 确定基础底板高度 地基净反力
pj
F b
278 2
139kPa
b1
1 2
b
a
1 2
2
0.24
0.88m
V pjb1 1390.88 122.3kN
h0
V 0.7 ft
122.3 0.7 1.10 103
145mm
第34页/共38页
2. 底板内配筋计算
查表2-7得 23
第10页/共38页
基底平均压力
pk
Fk
Gk A
1050 3 3.5 2.3 20 3 3.5
146kPa
基础底面处土的自重压力值
cd 161.5 190.8 39.2kPa
z
b
lb pk cd 2ztan l 2ztan
3 3.5 146 39.2 3 2 3.5 tan233.5 2 3.5 tan23
• 3. 砖基础放脚要注意砖的模数,有两皮一收和二一间隔收
17
第17页/共38页
设计步骤
(1)确定基础类型; (2)对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进行深度修正;计算b或A; (3)根据基底压力查材料允许宽高比; (4)设计大放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dMd
d
bM b
ck M c
承载力的三个组成部分
第七章 浅基础设计
7.4.2 按地基载荷试验确定
平板载荷试验 0.5m 0.5m, 0.71 m 0.71m, 1.0m 1.0m 足尺试验比较难;试验结果需要修正
第七章 浅基础设计
7.4.2 按载荷试验确定(续)
p0p 0 m miip n 3p n 3 uu(p{(对 { 0对 pcr 岩 岩基 基 p 2 p u 2u(对 () 对 )土 或 土 或基 pc基 r} pc) } r ) , p, 0msi1n (0 { .0~ 10.01 )b,5 p 2 u}
地基承受荷载的三个阶段
第七章 浅基础设计
7.4.1 按土的抗剪强度指标确定(续)
当荷载偏心距 e 不大于0.033b时,采用浅基础地基的
临界荷载p 1/4,并对k >22度时的强度系数作局部修正。
因为地基中出现小范围的塑性区,对安全并无妨碍。
fa=Mbb+Md md+Mcck
b——基础底面宽度,>6m取6m,对砂土<3m取3m;
精品
第七章浅基础设计4-6
第七章 浅基础设计
基础埋深确定的基本原则
在满足承载力的条件下尽量浅埋且基底尽量在地下水 位以上。省工省时省料,但是有如下基本要求:
1. 除岩石基础外,埋深D要大于50cm。表土扰动, 植物,冻融,冲蚀;
2. 基础顶面距离表土大于10cm,保护作用,施工 要求,美观需要;
3. 天然地基(土基)上的箱基和筏基埋深不宜小于 建筑物高度1/15;桩箱和桩筏1/18-1/20。
标准贯入,锤重63.5kg,落距760mm,以贯 入300mm的锤击数(记作N 63.5,简写为N) 作为贯入指标,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经大量触探试验、建筑经验并通过建立与静载 试验所确定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相关关系来 确定地基承载力。
第七章 浅基础设计
7.4.2 按载荷试验确定(续)
岩石地基的承载力特征值
a 有线性变形段时(低压缩性土) b 无线性变形段时(高压缩性土)
国标中载荷试验确定地承载力特征值图示 实验时: 不少于3点,极限差30%
第七章 浅基础设计
7.4.2 按载荷试验确定(续)
触探:将装在探杆上的探头用击入(动力触探) 或压入(静力触探)的方式贯入土中,根据探 头受到的阻力探测土层的性状。
注:根据邻近条件相似的建筑物经验确定。
第七章 浅基础设计
7.4.1 按土的抗剪强度指标( c , )确定(参见6.8)
1.弹性变形阶段 (临塑荷载pcr)
只有这个 形状吗?
2.弹塑性变形阶段(局部塑性区p1/4)
p1/4=Nb /2+Nq d+Ncc
3. 破坏阶段(极限承载力pu)
滑移线 或滑动面
查表确定;
d :深度修正系数[1,4.4],同上查表确定; ,m:基底以下、以上的土(平均或加权平均)
2、规范规定:当基础宽度大于3米或埋深大 于0.5米时,除岩石地基外,应对地基承载 力特征值进行深、宽修正。b在[3m,6m]。
第七章 浅基础设计
7.4.5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修正(续)
3、修正公式:fa=fak+b(b-3)+dm(d-0.5)
fak :静载荷试验确定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fa :深宽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b :宽度修正系数[0,3.0],按基底下土性质
ck ,k ——基底下一倍短边宽深度内土的强度指标值。
m——基础埋深范围内各层土的加权平均重度
Mb,Mc,Md ——承载力系数,与k有关,查表确定;
bM b ——滑动土体自重产生的抗力;
c k M c ——滑裂面上的粘聚力产生的抗力;
dM
——侧荷载d产生的抗力;
d
讨
fa=Mbb+Md
论
md+Mcckpu
第七章 浅基础设计
7.4.4 根据邻近条件相似的建筑物 经验确定
同类土的性质随地区差异较大,根据 以往的工程勘察和观察资料,通过综合分 析对比,可以给出各小区的地基承载力特 征值的经验性表格,参考使用。
一般适用于荷载不大的小型工程
第七章 浅基础设计
7.4.5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修正
1、修正理由:由载荷试验等方法综合确定地 基承载力的特征值时没有体现一个具体实际 基础的尺寸和埋深等因素的影响;实测显示, 当 h/b<4时,承载力与深度成线性关系, 但 h/b>10时,影响不大;基宽 b越大, 沉降量s也越大。
1、载荷试验确定:
p0 minp3{u,pcr}
2、室内试验确定:
饱和单轴抗压强度 标准值
fa r frk
较完整岩体: 0.2 ~ 0.5 较破碎岩体: 0.1 ~ 0.2
第七章 浅基础设计
7.4.3 按地基规范承载力表确定
(新规范已取消)
“取消”并不意味着完全否定这种 方法的理论与实际意义,而是更强调 考虑地质条件的地区性差异和根据地 区经验确定地基承载力。因此,地方 性的地基基础设计规范仍可以建立反 映当地实际的承载力表。
4. 桥要求在冲刷深度以下;
第七章 浅基础设计
7.4 地基承载力
引言--地基基础承载力设计理论的发展:
地基极限承载力
1、总安全系数法 2、容许承载力理论
p fu /K
考虑了强度和变形要
求的地基容许承载力
p p
地基承载力设计值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3、概率极限状态设计理 论—分项系数法
0SR RR k/ R
第七章 浅基础设计
7.4 地基承载力(续)
弹性变形
弹塑性变形 完全破坏
国标中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定义图解
注意:但在有些情况下,所确定的地基承载力特 征值并不对应这三个条件。
第七章 浅基础设计
7.4 地基承载力(续)
确定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方法: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可由载荷试验或其它原 位测试、公式计算、并结合工程实践经验等方 法综合取值。 具体有: 1、按土的抗剪强度指标确定; 2、按地基载荷试验确定。 3、按地基规范承载力表确定(新规范已取消)。
重要性系数
分项系数
第七章 浅基础设计
7.4 地基承载力(续)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指由载荷试验测定的地基 土压力变形曲线线性变形段内规定的变形所对 应的压力值,其最大值为比例界限值。
由定义可知: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是一种压力 值,这种压力值对应三个条件即“载荷试验 测定的地基土压力变形曲线”、“线性变形 段内”、“规定的变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