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第15章维持生物体的平衡第二节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合集下载

八年级生物上册15.2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教学设计1(新版)苏科版

八年级生物上册15.2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教学设计1(新版)苏科版

第2节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肾脏的位置、结构和功能的基础知识。

了解输尿管、膀胱、尿道的位置和功能。

2、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猪肾的内部结构,通过观察泌尿系统模式图,尿的形成示意图和膀胱的剖面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泌尿系统的卫生知识,提高自身的保健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
教学方法:
观察、讨论
教学重点:
肾单位的结构
教学难点:
肾单位的结构
教学用具:
挂图、模型等
教学过程:
教学阶段
.引入新课:回忆呼吸的全过程。

动脉血多,这些二氧化碳是从哪里来的?
本章
尿素等其他废物(当然,有些废物能在体内
为宝”,不宜称为废物)
生观察秘尿系统组成图
同桌两个同学互相说一说,。

八年级生物上册6.15.2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教案(新版)苏科版

八年级生物上册6.15.2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教案(新版)苏科版
- 在批改作业时,关注学生的理解程度和掌握情况,对学生的错误进行详细的解析和指导。
- 对于学生的作业中的亮点和优秀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
- 针对学生作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可以在课堂上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和辅导,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 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作业的改正和完善,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对排泄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人体生理功能,提高健康意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排泄的相关知识。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生命观念和科学思维,帮助学生理解人体内废物排出的重要性,提升健康意识。通过学习,学生应能够:
鼓励学生分享学习排泄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的心得和体会,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六)课堂小结(预计用时:2分钟)
简要回顾本节课学习的排泄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肯定学生的表现,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布置作业:
根据本节课学习的排泄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内容,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提醒学生注意作业要求和时间安排,确保作业质量。
回顾旧知:
简要回顾上节课学习的人体代谢产物的概念,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
提出问题,检查学生对旧知的掌握情况,为排泄系统的组成和功能新课学习打下基础。
(三)新课呈现(预计用时:25分钟)
知识讲解:
清晰、准确地讲解排泄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知识点,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突出重点,强调难点,通过对比、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加深记忆。
八年级生物上册 6.15.2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教案 (
教师:

八年级生物上册 6.15.2《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教案 (新版)苏科版

八年级生物上册 6.15.2《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教案 (新版)苏科版

第2节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说出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各部分的功能;
(2)说出肾脏的结构和特点;
(3)描述尿液形成的大致过程。

2.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活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收集、处理资料的能力;
(2)通过有关资料分析,培养学生初步具备一定的信息分析和综合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懂得更加珍爱生命。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肾单位的结构
(2)尿液的形成过程
2.教学难点
(1)肾单位的结构
(2)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三、教学手段与方法
采用“自学、引导、议论”的方法,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适时运用讲授法、观察法、讨论法和读书指导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和学习效益。

四、教学准备
自制课件
五、教学过程
六、板书设计
第2节人体内废物的排出1.泌尿系统的组成
2.肾单位
3.尿液的形成
血浆:水、蛋白质、葡萄糖、无机盐、尿素
滤过作用
原尿:水、葡萄糖、无机盐、尿素
重吸收作用(水、葡萄糖、尿素)
尿液:水、无机盐、尿素。

苏科版 人体内废料的排出 教案

苏科版 人体内废料的排出 教案
①肾单位的哪些结构特点与完成滤过作用相适应?
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电试力卷保相护互装作置用调与试相技互术关,通系电1,过力根管保据线护生0高不产中仅工资可艺料以高试解中卷决资配吊料置顶试技层卷术配要是置求指不,机规对组范电在高气进中设行资备继料进电试行保卷空护问载高题与中2带2资,负料而荷试且下卷可高总保中体障资配2料3置2试3时各卷,类调需管控要路试在习验最2;3大2对3限2设题度备到内进位来行。确调在保整管机使路组其敷高在设中正过资常程料工1试中况卷,下安要与全加过,强度并看工且2作5尽5下2可2都2能护可地1以关缩正于小常管故工路障作高高;中中对资资于料料继试试电卷卷保连破护接坏进管范行口围整处,核理或对高者定中对值资某,料些审试异核卷常与弯高校扁中对度资图固料纸定试,盒卷编位工写置况复.进保杂行护设自层备动防与处腐装理跨置,接高尤地中其线资要弯料避曲试免半卷错径调误标试高高方中等案资,,料要编试求5写、卷技重电保术要气护交设设装底备备置。4高调、动管中试电作线资高气,敷料中课并设3试资件且、技卷料中拒管术试试调绝路中验卷试动敷包方技作设含案术,技线以来术槽及避、系免管统不架启必等动要多方高项案中方;资式对料,整试为套卷解启突决动然高过停中程机语中。文高因电中此气资,课料电件试力中卷高管电中壁气资薄设料、备试接进卷口行保不调护严试装等工置问作调题并试,且技合进术理行,利过要用关求管运电线行力敷高保设中护技资装术料置。试做线卷到缆技准敷术确设指灵原导活则。。:对对在于于分调差线试动盒过保处程护,中装当高置不中高同资中电料资压试料回卷试路技卷交术调叉问试时题技,,术应作是采为指用调发金试电属人机隔员一板,变进需压行要器隔在组开事在处前发理掌生;握内同图部一纸故线资障槽料时内、,,设需强备要电制进回造行路厂外须家部同出电时具源切高高断中中习资资题料料电试试源卷卷,试切线验除缆报从敷告而设与采完相用毕关高,技中要术资进资料行料试检,卷查并主和且要检了保测解护处现装理场置。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八年级生物上册15_2人体废物的排出教案新版苏科版

八年级生物上册15_2人体废物的排出教案新版苏科版

人体废物的排出教学目标:一、知识:1.描述肾的滤过作用和重吸收作用2.描述尿液的形成进程和排出进程3.描述人体内废物排出的途径二、能力:1.通过资料分析活动,培育学生依如实验数据进行科学推断的能力2.培育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三、情感:关注人体废物排出的处置,增强环保意识和资源意识教学重点:1.描述肾的滤过作用和重吸收作用2.描述人体内废物排出的途径3.关注人体排出废物的处置教学难点:1.肾的结构与肾的滤过作用和重吸收作用的关系2.概述人体废物排出的意义教学方式:讨论,引导探讨法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设计:(一)引入:日常生活中咱们天天要排出哪些废物?生:人体每天要排出尿液、大便、汗水等废物。

师:大伙儿结合平常的观看,说一下尿液都有什么特点?(二)学习新课:1.讨论探讨:尿液的形成成年人一日夜产生的原尿约为150L,而天天的尿液量公为1~1.5L。

这是什么缘故?生:4人一组阅读表11—1 讨论:表中的数听说明了什么?师:请个小组汇报所得的结果师生交流师:引导学生回忆肾的结构与功能生:讨论,回忆肾的结构和功能观看图11—4说出肾的滤过作用和重吸收作用讨论:人体内废物排出的途径师生交流:人体内废物排出体外的方式一样有两种,即排泄和排遗。

排泄(excrete)上人体将代谢的终产物,包括二氧化碳、无机盐、尿素、水等,排出体外的进程。

排遗是将未消化的食物残渣及其他物质排出体外的进程,如人体排便。

讨论:人体排泄的要紧器官有哪些?师生交流:人体排泄的要紧器官有:肾、肺、和皮肤学生归纳总结:尿液在肾中形成,其要紧成份是:尿素、无机盐和水。

当膀胱中的尿液达到必然量时,人就有尿意,应及时排尿。

师:讲解:二氧化碳通过肺排出体外时,还带走少量的水。

皮肤中的汗腺通过导管把汗液排到皮肤表面。

汗液的要紧成妥是水、无机盐和少量的尿素。

讨论:人体排遗的器官要紧有哪些?师生交流:人体排遗的器官主若是大肠和肛门,未消化的食物残渣在大肠中形成粪便,粪便由肛门排出体外。

苏科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6.15.2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学案 (1)

苏科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6.15.2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学案  (1)

第15章维持生物体内的平衡第2节人体内废物的排出第1课时【学习目标】1、说出泌尿系统的组成器官和各个器官的功能。

2、说出肾的结构和特点。

3、通过资料分析,培养根据实验数据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学习重难点】重点:肾脏的结构和尿液的形成。

难点:肾单位的结构与尿液形成的关系。

【温故习新,导引自学】1、根据课前布置的调查活动,说说人体生命活动过程才产生了哪些废物?2、阅读书本P20第一、二段3、分组讨论泌尿系统有哪些器官组成?4、根据观察,你能说出各个器官的主要功能是什么呢?根据功能,你认为哪个器官最重要?5、(1)肾单位包括哪几部分?(2)肾小体的结构是怎样的?(3)中间红色呈球状的结构是什么?肾小球是由什么血管组成的?大家回想一下毛细血管有哪些特征?(4)A、肾单位中有两处毛细血管,你能找到吗?B、在肾单位中,有一个血管的两端连接的都是毛细血管,它是谁?【交流质疑,精讲点拨】1、分组交流调查的结果排泄:人体将体内的尿素、多余的水分和二氧化碳等物质排出体外的过程,叫做排泄。

排遗的概念?教师归纳:排泄的三种途径呼吸系统—二氧化碳和水皮肤的排汗—水、无机盐和尿素泌尿系统—水、无机盐和尿素2、泌尿系统有哪些器官组成?泌尿系统的组成器官: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总结]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膀胱是贮存尿液的器官。

3、分组交流讨论的结果,肾单位的组成概况?归纳:肾小球肾小体肾小囊肾单位[总结] 肾小球:是个血管球,由入球小动脉分出的数十条毛细血管弯曲盘绕而成。

肾小囊:由肾小管的盲端膨大部分凹陷而成,囊壁分内外两层。

肾小管:弯曲细长,外面包绕着由出球小动脉分支所形成的毛细血管网。

肾小球两端边着两条血管,一条是入球小动脉,一条是出球小动脉。

(点评:教师不能包办学生的思维,能让学习讲的,尽量让学生讲,学生会做的,就让学生做,学生不会讲,讲不清,讲不透时,教师才适时引导、点拨。

教师要精讲,讲知识的前后联系、拓展延伸以及规律、方法。

最新苏科版生物八年级上册第2节《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教案二.doc

最新苏科版生物八年级上册第2节《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教案二.doc
讲述:二氧化碳、尿素和多余的水等排出体外的过程叫做排泄。排泄是排出细胞进行生命活动所产生的废物,粪便是由食物消化后的残渣形成的,并非是细胞进行生命活动所产生的废物,所以排出粪便并非排泄,在生物学上将粪便排出体外的过程叫做排遗。
讲述:人体排出的废物将入环境,参与生物圈的物质循环。
排泄的途径
阅读课本P20第2段,排泄的途径。
归纳肾单位的组成。
提出问题:肾脏的皮质部分为什么是紫红色的?
讲述:肾动脉进入肾脏后进行形成树状分支,每一个最小的分支后面连着一个肾单位。
引导观察:入球小动脉的后面连着什么结构?
图示构成肾小球的毛细血管的结构特点。
引导观察:血液从入球小动脉流入肾小球,血液从肾小球流出后流向什么结构?
引导观察:在肾小球的外面包被着一个结构,这个结构叫做什么?
四、尿液的形成
(一)肾小球的过滤作用
血液→原尿
(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原尿→尿液
五、尿液的排出
1、排尿的过程
2、排尿的意义
六、汗液的排出
思考所展示的讨论题。
小组讨论。
小组间交流。
投影展示讨论题:
1、当你大汗淋漓时,最需要的是补充一些水,最好是含有盐分的水。这是为什么呢?
2、皮肤可以排泄哪些废物?
3、排泄废物只是皮肤的功能之一,你能说出皮肤的其他功能吗?
参与小组讨论。
组织小组交流。
练习
做《生物实验》上的第1节的练习。
做课本P29上“本章学到了什么”。
提出问题:通过呼吸系统以呼呼的形式排出哪些废物?
提出问题:通过泌尿系统可以排出哪些废物?
提出问题:通过皮肤以汗液的形式可以排出哪些废物?
提出问题:其中哪一条途径是排泄的主要途径?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生物导学案设计 第15章 人体内平衡的维持第2节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第1课时 (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生物导学案设计 第15章 人体内平衡的维持第2节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第1课时  (

第15章人体内平衡的维持第2节人体内废物的排出第1课时【目标要求】1.学习目标:⑴说出排泄的概念以及对人体生命活动的意义⑵描述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功能⑶说出肾的结构和特点。

通过观察肾的结构和特点,学会观察,收集、处理有关资料2.学习重点、难点:肾脏的结构特点和生理功能【预习导学】1.人体将体内的尿素、多余的水分和二氧化碳等物质排除体外的过程,叫。

2.泌尿系统是由、、和组成。

是形成尿液的器官。

尿道是的通道,膀胱具有的作用。

3.肾脏位于人体的腹腔、脊柱的两旁,左右侧各有1个。

每个肾脏大约有120万个构成。

4.皮肤分和两部分;表皮层的深层细胞具有很强的。

使得皮肤能够。

人体内的产生的、和通过皮肤排出体外。

【问题探究】1.阅读课本第20页相关内容,尝试说出排泄的3条途径。

2.观察泌尿系统的组成(1)观察图15-19“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示意图”,确定泌尿系统各个器官在身体的大致位置,并试着把下图中的结构和它的功能用线连起来。

排出尿液输送尿液贮存尿液产生尿液(2)用解剖刀将猪肾纵剖,对照图15-20仔细辨认肾脏的内部结构,并写出图中的结构名称。

(1)探究肾单位的结构:肾单位是形成尿液的基本结构单位,通过探究我们知道:肾单位包括和两部分,肾小体由和组成。

肾小球是个血管球,由入球小动脉分出的数十条毛细血管弯曲盘绕而成。

这些毛细血管的另一端汇集成小动脉。

肾小囊是由的盲端膨大部分凹陷而成。

肾小管弯曲细长,外面包绕着由出球小动脉分支所形成的毛细血管网。

【例题与变式】例题1:肾脏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A.肾单位 B.肾小球C.肾小管 D.肾小囊变式1:人体形成尿液的器官是()A.B.C.D.【目标检测】1.人体生命活动产生的废物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排出体外:下列生理活动都属于人体排泄途径的是()①呼气②出汗③排便④排尿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2. 出入肾小球的血管为()A.均为小动脉B.入球为小动脉,出球为小静脉C.均为小静脉D.出球为小动脉,入球为小静脉3. 担负着将人体代谢终产物排出的主要系统是()A.呼吸系统 B.泌尿系统 C.循环系统 D.神经系统4.肾单位的组成包括( )A.肾小球和肾小囊B.肾小囊和肾小管C.肾小球和肾小管D.肾小体和肾小管5.关于排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排泄是排出体内的食物残渣B.排泄主要是通过泌尿系统来完成的C.排泄是排出体内多余的水分和无机盐等代谢终产物D.排泄是通过肾、皮肤、肺等将代谢终产物排出体外的6.人体排出下列物质时,只有一条途径的是( )A.二氧化碳 B.尿素 C.水 D.无机盐7.公路自行车赛运动员们奋力向前,汗流浃背,满脸通红。

八年级生物上册 6.15.2《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教案 (新版)苏科版

八年级生物上册 6.15.2《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教案 (新版)苏科版

第2节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说出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各部分的功能;
(2)说出肾脏的结构和特点;
(3)描述尿液形成的大致过程。

2.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活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收集、处理资料的能力;
(2)通过有关资料分析,培养学生初步具备一定的信息分析和综合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懂得更加珍爱生命。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肾单位的结构
(2)尿液的形成过程
2.教学难点
(1)肾单位的结构
(2)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三、教学手段与方法
采用“自学、引导、议论”的方法,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适时运用讲授法、观察法、讨论法和读书指导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和学习效益。

四、教学准备
自制课件
五、教学过程
六、板书设计
第2节人体内废物的排出1.泌尿系统的组成
2.肾单位
3.尿液的形成
血浆:水、蛋白质、葡萄糖、无机盐、尿素
滤过作用
原尿:水、葡萄糖、无机盐、尿素
重吸收作用(水、葡萄糖、尿素)
尿液:水、无机盐、尿素。

苏科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6.15.2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说课稿

苏科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6.15.2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说课稿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第1课时)说课1.说教材“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是苏科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第15章第2节内容,是继学习了人体内物质的运输后,对血液中代谢废物排出的深入学习。

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将对人体内平衡的维持有初步和整体的认识。

本节教材内容分为“尿液的形成”、“尿液的排出”和“汗液的排出”三部分,其中尿液的形成是教学中心内容。

第一课时主要包括排泄途径、泌尿系统的组成、肾脏的宏观和微观结构等陈述性知识,为下面分析尿液的形成和排出打下知识基础。

2.说学情知识方面:在生活中学生对肾脏、膀胱、尿液等有一定的感性认识;能力方面:通过一学年生物学的学习,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图文分析、自学和实验能力,但是初二学生仍以感性认识为主,对抽象的内容理解起来有难度。

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由于本课内容与人体密切相关,学生的学习兴趣较高,但在日常生活中对泌尿系统的健康缺乏关注。

3.说目标3.1知识目标:⑴了解人体内的代谢废物及排泄途径;⑵描述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功能;⑶说出肾脏的宏观结构和特点;⑷说明肾单位的结构和特点。

3.2能力目标:⑴通过观察肾脏的实验,培养观察、大胆质疑、分析的能力;⑵通过制作肾单位模型,培养实践、创新和小组合作能力。

3.3情感态度价值观:⑴通过肾脏的观察实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严谨科学态度;⑵通过本课学习,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珍爱生命的意识。

4.说重难点教学重点:排泄的途径;泌尿系统的组成;肾脏的宏观和微观结构。

教学难点:肾脏的结构;肾单位的结构。

5.说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导入本课提出问题:下课的时候,同学们经常要去哪里?设计意图: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思考为什么必须排尿,同时启发学生思考肾脏的作用,既引出了本课课题,又激发了学生探索新知的欲望。

(2)探讨问题学习新知⑴人体细胞内产生的废物有哪些?A.多余的水分B.二氧化碳C.多余的无机盐D.尿素E.粪便⑵以上这些废物可以通过什么方式排出体外?设计意图:人体细胞会产生哪些废物这一问题对学生来说有难度,因此通过选择题的形式降低了难度。

苏科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6.15.2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教案

苏科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6.15.2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教案
理解,说说看组成泌尿系统的各个器官主要功能是什么? 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 输尿管:是一对细长的管道,成年人的输尿管长 20—30 厘米,
输送尿液。 膀胱:是贮存尿液的囊状器官。 尿道:是排出尿液的通道。 4.肾脏的结构组成有哪些?形成尿液的基本结构单位肾单位的
结构组成由哪些? 肾脏的结构组成:皮质、髓质、肾盂。 肾单位:肾小管、肾小体(肾小体:肾小球、肾小囊)。
课题
第 15 章第 2 节 课 型新 授 课 时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1》
1 课时
主备人
审核人
主要排泄途径。
2.能描述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3.肾单位的结构和尿的形成过程。
能力目标:
尝试通过分析推导的教学行为方式,培养学生由现象到本质的抽象逻辑思 教学目标
第2页共4页
出。 泌尿系统:绝大部分水、尿素和无机盐以尿液的形式排出体外。 汗液:小大部分水和少量无机盐、尿素以汗液形式通过皮肤排
出体外。 人体排泄主要是通过泌尿系他实现的,请观察图 14—14,说说泌
尿系统由哪些器官组成? 泌尿系统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等器官组成。 3.不同的器官行使着各自不同的功能,请你根据观察与自己的
快速通读教材有关内容,在 5-8 分钟内独立完成下列各题,并 将有疑问的问题做出标记。
1.自学问题 (1)身体有哪些途径可以排出废物呢? (2)你了解肾脏吗? 2.自学反馈 根据自学目标逐一对照,分别讲述在书本阅读过程中,学到了 哪些相关知识内容。同时提出自己在自学过程中产生的疑惑和不解。 【实验探学】 1.人体产生的代谢废物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排出体外? (共有几条途径,分别排出了什么废物。) 主要有三条途径,分别是通过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和汗液等。 呼吸系统:人体内的废物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以气体的形式排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生物第15章 第2节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学案设计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生物第15章 第2节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学案设计

第2节人体内废物的排出一、学习目标1.描述尿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2.描述人体内废物排出的途径。

3.列举人粪尿处理不当的危害及资源价值。

4.增强环保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二、重难点分析1.描述肾的滤过作用和重吸收作用。

2.描述人体内废物排出的途径。

3.关注人体排出废物的处理及意义。

三、学习过程(一)预习导学知识点一:尿液的形成和排出1.尿的形成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

当血液流经__________时,除__________和__________外,血液中其他成分都通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壁进入肾小囊内,形成原尿。

原尿流经__________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如全部__________、大部分的__________和部分__________被重新吸收回血液,剩下的便是尿液。

2.人体将代谢终产物排出体外的过程叫__________,其途径有三条,一部分水和少量的无机盐、尿素以__________的形式由皮肤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以__________的形式通过呼吸系统排出,绝大部分水、无机盐、尿素以__________的形式通过__________排出。

而人体将未消化的食物残渣及其他物质排出体外的过程叫__________。

答案:1.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肾小球血细胞大分子蛋白质肾小管葡萄糖水无机盐2.排泄汗液气体尿液泌尿系统排遗知识点二:人体排出废物的处理1.人粪尿中含有一定的__________,因而必须经过一定的处理才不会污染环境。

2.在农村,建立沼气池,利用__________是处理人粪尿的有效方法之一。

答案:1.致病微生物2.沼气发酵(二)合作探究肾脏血液循环的特点是如何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答案:肾脏的血液循环有以下特点:血液要流经两次小动脉(入球小动脉和出球小动脉)和两次毛细血管网(肾小球毛细血管网和肾小管周围的毛细血管网)。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15章第2节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教案全国公开课一等奖百校联赛微课赛课特等奖PPT课件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15章第2节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教案全国公开课一等奖百校联赛微课赛课特等奖PPT课件
15—2人体内废物排出(2)
尿液形成
1/8
复习,默写
1.人体排泄包含以气体形式_______,以 _____形式_________,和以汗液形式皮肤 排泄.
2. 泌尿系统由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组成,其中______最主要.
3. 肾脏是由无数个______组成,它包含_____ 和_____两部分,肾小体由______和 _______组成.
相关呢?
4/8
尿液形成过程
1、肾小球滤过作用: 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血液中 大__分__子__蛋__白_质_ 和_血__细__胞_____不 能被滤过。
2、肾小管重吸收作用: 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原尿中葡_萄糖 可被肾小管处毛细血管全部吸收, _水___可被大部分吸收,_无__机__盐__ 可被部分吸收。
说汗液成份吗?在大汗淋漓之后,要补充 什么样水分呢? 3、汗液是怎样形成?你了解人皮肤其它功效 吗?
7/8
课堂小结
1.尿液是在肾脏肾单位中形成.
2.尿液形成,包含肾小球滤过作用和肾小管重吸 收作用两个过程.
3.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血液中蛋白质和血细胞 不能被滤过,其它物质都能够被滤过到肾小囊 腔里 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原尿中葡 萄糖可被肾小管处毛细血管全部吸收, 水可被 大部分吸收,无机盐可被部分吸收。
2/8
学习目标
1. 描述尿液形成和排出主要过程。 2. 说出肾小球滤过作用和肾小管重吸收
作用。
3/8
学习指导(1)
请同学们打开书本认真默读p22—23页中部。 4分钟后比谁能正确回答以下问题:
1. 请简述尿液形成过程。 2. 血液流经肾小球和肾小管之后,成份
各发生了怎样改变? 3. 尿糖,血尿,蛋白尿和肾脏哪些结构

八年级生物上册 第15章 第2节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教学案(无答案) 苏科版

八年级生物上册 第15章 第2节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教学案(无答案) 苏科版
【能力展示】
1、泌尿系统有哪些器官组成?各有什么功能?
2、肾单位包括哪几部分?肾小体的结构是怎样的?
【反馈练习】
1.人体形成尿液的器官是:()
A、肾脏B、肾单位C、膀胱D、肾小球
2.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A、肾小球B、肾小囊C、肾小管D、肾单位
3、水、无机盐、尿素的主要排泄途径是:()
A、泌尿系统B、皮肤C、呼吸系统D、随粪便排出
C大部分水随粪便排出体外D大部分水通过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而回血液
教学
反思
3.出入肾小球的血管()
A、均为小动脉B、入球为小动脉,出球为小静脉
C、均为小静脉D、出球为小动脉、入球为小静脉
教学
反思
教学
内容
第2节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第2课时
教学班级
教学设计
教学类型
教学时间
月日
教学
目标
1、描述尿液形成及排出的大致过程。
2、通过了解肾的功能与保护,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懂得更加珍爱生命。
A.肾小体B.肾小囊C.肾小球D.肾小管
2、尿的形成是连续的,而排出是间歇的,这是由于()
A.肾小球的滤过作用B.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C.膀胱有暂时贮存尿液的作用D.输尿管的运输作用
3、健康人每天形成的原尿约为150升,而每天排出的尿液却只有1.5升,其原因是()
A大部分水以水蒸气形势通过呼吸排出体外B大部分水通过汗液排出体外
课前
准备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预习导学】
1.人体将体内的尿素、多余的水分和二氧化碳等物质排除体外的过程,叫。
2.泌尿系统是由、、和组成。是形成尿液的器官。尿道是的通道,膀胱具有的作用。

苏科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15.2《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教案

苏科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15.2《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教案

第2节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说出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各部分的功能;
(2)说出肾脏的结构和特点;
(3)描述尿液形成的大致过程。

2.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活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收集、处理资料的能力;
(2)通过有关资料分析,培养学生初步具备一定的信息分析和综合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懂得更加珍爱生命。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肾单位的结构
(2)尿液的形成过程
2.教学难点
(1)肾单位的结构
(2)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三、教学手段与方法
采用“自学、引导、议论”的方法,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适时运用讲授法、观察法、讨论法和读书指导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和学习效益。

四、教学准备
自制课件
五、教学过程
第2节人体内废物的排出1.泌尿系统的组成
2.肾单位
3.尿液的形成
血浆:水、蛋白质、葡萄糖、无机盐、尿素
滤过作用
原尿:水、葡萄糖、无机盐、尿素
重吸收作用(水、葡萄糖、尿素)尿液:水、无机盐、尿素。

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第15章维持生物体的平衡第二节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第15章维持生物体的平衡第二节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学校备课稿主备人: 教学内容 年级学科八年级 教学课时共 2 课时 第 2 课时 课 型 教学目标1、描述尿液形成的过程;2、了解血浆、原尿、尿液三者之间的差异;3、了解汗形成的过程及排汗的途径。

教学重点描述尿液形成的过程; 教学难点了解血浆、原尿、尿液三者之间的差异; 教学准备 挂图、教学课件教 学 过 程 二次备课一、分析尿液的形成 读书P 22分析尿液的形成内容 、 完成 1、尿的形成是在肾脏的 中形成的,尿液的形成主要包括 和 两个过程。

2、结合阅读P 22图14-17尿形成的示意图(或者右图)完成:①从动脉运输来的血液中含有代谢产生的 ,经过 送入肾小球对血液进行 ,在肾小囊腔内形成 ,这是尿液形成的第一过程。

②滤入到肾小囊腔中的液体叫 ,两个肾每昼夜形成大约150L ,这种液体中含有 、 和 、 等物质。

③原尿中含有大量人体所需要的 ,因此不能白白浪费。

在原尿流经 时,其中含有的有用物质被 进行了 ,而重新回到血液中,这个过程叫 。

是尿液形成的第二个过程。

用箭头在图上表示出重吸收的过程。

④经过上面两个主要过程,从肾小管的末端流出的液体就是 ,每昼夜一般为1.5L 。

这种液体中含有 、 和 等物质。

⑤阅读P 23最上面的小资料,了解三种液体之间的差异。

填写 A 、与血浆相比原尿中不含有 ,与血液相比原尿中不含 有 ;B 、与血浆相比尿液中不含有 ;与原尿相比尿液中不含有 ;与血液相比尿液中不含有 。

3、正常情况下,尿液中不含有 。

如果某患者在尿检的时候,发现有血细胞或者有蛋白质,则可能发生了 等疾病二、尿的排出 1、了解尿排出的途径→肾盂→输尿管→ → →体外2、排尿的意义 看书P 24第1自然段了解3、维持体内水平衡的重要性 看书P 24第2自然段了解三、汗液的排出 1、流入口的汗是咸的,因为其中含有 。

2、汗是由 形成,并通过它细长的 排出体外。

教学反思2019年 9 月 2 日备课组长审核签字。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生物导学案设计第15章 人体内平衡的维持第2节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第2课时 (无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生物导学案设计第15章 人体内平衡的维持第2节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第2课时  (无

第15章 人体内平衡的维持第2节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第2课时【目标要求】1.学习目标:⑴描述尿液形成与排出的大致过程⑵通过了解肾的功能与保护,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懂得更加珍爱生命2.学习重点、难点:肾单位的滤过和重吸收过程【预习导学】1.尿液是在 中形成的,主要包括 和 等过程。

2.血浆中的 等物质由肾小囊滤过到肾小囊腔内,形成 。

3.原尿中的 等物质,被肾小管重吸收回 。

4.如果尿液中出现 ,则可能患有肾小球肾炎的疾病。

5.肾脏形成的尿液经过肾盂流入 ,再流入 暂时储存。

尿液的形成过程是 ,而排出过程是 。

【问题探究】1.指导学生观察CAI 课件动态展示尿液形成过程,分析以下问题:(1)尿液的形成过程主要包括了哪两步?(2)这两步过程中分别在肾单位中形成了什么液体?它们成分是什么?2.分析P23“某健康人血浆、原尿、尿液成分比较”,小组讨论交流:(1)血液经过滤过作用与重吸收作用后,血液成分分别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一个人一昼夜形成的原尿量与排出的尿液量相等吗?为什么?(3)结合血液流经肾单位时成分的变化,分析形成尿液有何意义?【例题与变式】例题1:在肾小囊中出现葡萄糖而在尿液中并没有,这说明肾小管有什么作用( )A .滤过作用和吸收作用B .重吸收作用C .吸收作用和分解作用D .分解葡萄糖 变式1:某人尿检时发现尿液成分中出现大分子蛋白质,其可能的原因是( )A.肾小球滤过异常 B .胰岛素分泌异常 C .肾小管重吸收异常 D .营养过剩 变式2:下面是取自一个人的血浆、肾小囊和尿液样品中主要物质的浓度(克/100毫升)比较表,请根据此表回答问题。

(1)比较尿液和血浆的成分变化,你认为排尿主要是排出水、 和 等物质。

(2)比较血浆和肾小囊中的液体的成分,你认为肾小球有 作用,血浆中的在肾小囊中很少。

(3)比较尿液和肾小囊中的液体成分变化,你认为肾小管有 作用,全部的 和小分子的蛋白质等被吸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校备课稿
主备人: 教学内容 年级学科
八年级 教学课时
共 2 课时 第 2 课时 课 型 教学目标
1、描述尿液形成的过程;
2、了解血浆、原尿、尿液三者之间的差异;
3、了解汗形成的过程及排汗的途径。

教学重点
描述尿液形成的过程; 教学难点
了解血浆、原尿、尿液三者之间的差异; 教学准备 挂图、教学课件
教 学 过 程 二次备课
一、分析尿液的形成 读书P 22分析尿液的形成内容 、 完成 1、尿的形成是在肾脏的 中形成的,尿液的形成主要包括 和 两个过程。

2、结合阅读P 22图14-17尿形成的示意图(或者右图)完成:①从动脉运输来的血液中含有代谢产生的 ,经过 送入肾小球对血液进行 ,在肾小囊腔内形成 ,这是尿液形成的第一过程。

②滤入到肾小囊腔中的液体叫 ,两个肾每昼夜形成大约150L ,这种液体中含有 、 和 、 等物质。

③原尿中含有大量人体所需要的 ,因此不能白白浪费。

在原尿流经 时,其中含有的有用物质被 进行了 ,而重新回到血液中,这个过程叫 。

是尿液形成的第二个过程。

用箭头在图上表示出重吸收的过程。

④经过上面两个主要过程,从肾小管的末端流出的液体就是 ,每昼夜一般为1.5L 。

这种液体中含有 、 和 等物质。

⑤阅读P 23最上面的小资料,了解三种液体之间的差异。

填写 A 、与血浆相比原尿中不含有 ,与血液相比原尿中不含 有 ;B 、与血浆相比尿液中不含有 ;与原尿相比尿液中不含有 ;与血液相比尿液中不含有 。

3、正常情况下,尿液中不含有 。

如果某患者在尿检的时候,发现有血细胞或者有蛋白质,则可能发生了 等疾病
二、尿的排出 1、了解尿排出的途径
→肾盂→输尿管→ → →体外
2、排尿的意义 看书P 24第1自然段了解
3、维持体内水平衡的重要性 看书P 24第2自然段了解
三、汗液的排出 1、流入口的汗是咸的,因为其中含有 。

2、汗是由 形成,并通过它细长的 排出体外。

教学反思
2019年 9 月 2 日
备课组长审核签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