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三阳经、足三阴经

合集下载

什么是三阴三阳?(上)

什么是三阴三阳?(上)

什么是三阴三阳?(上)经常被问到,能不能详细解读三阴三阳?另外,三阴三阳之外的"⾄阴"是什么意思?⾸先,三阴三阳,三阳是太阳、阳明、少阳;三阴是太阴、少阴、厥阴。

中医的经络命名就是⽤它们。

下来,解释⼀下三阴三阳的具体义涵,以及在经络、伤寒论六经辨证之中,它们的⼤概含义。

■■■这个问题,要理清爽它,⾸先要追溯到《周易》。

《周易》⾥有这样⼀句话:"易有太极,是⽣两仪,两仪⽣四象,四象⽣⼋卦"。

其中两仪就是阴阳,就是把万事万物分成阴阳两⼤类。

分为两⼤类之后能不能再进⼀步细分呢?可以的。

那就是两仪⽣四象。

四象是哪四象呢?就是三阴三阳之中提到的太阳、太阴、少阳、少阴。

我们可以借助四象图来理解。

这⾥,“太”代表多,代表⼤。

太阳、太阴,代表的是阳与阴在数量上的多。

所以,太阳、太阴分别对应的是:图中阴阳鱼中顶端阳最多与底端阴最多的位置。

其中太阳为⼀个颜⾊纯⽩的圆,代表阳最多;太阴为⼀个颜⾊纯⿊的圆,代表阴最多。

⽽“少”与“太”⽐较,就是阳或阴已具有了,但在量上还未算多。

所以两者居四象图的东西两边,阴阳有了,但还处在未算多的位置。

这两个的形象都是⼀半阳,⼀半阴。

也代表在量⽅⾯未算多。

四象的本质,是在两仪基础上对事物的进⼀步划分,从⽽实现对事物的初步量化。

⽐如:春温、夏热、秋凉、冬寒。

如果按阴阳两仪来分,那么温与热都属阳,寒与凉都属阴。

但温与热程度不同,有量上的差别。

温属少阳,热属太阳;同理,则凉为少阴,寒为太阴。

这就是四象。

■■■⽽经络的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的命名,是在太阳、太阴、少阳、少阴这易经四象名称基础上,为在数量上对应⼿⾜各六条经,中医⼈为地另外加上阳明与厥阴这两个命名。

也就是说,阳明与厥阴这两个命名,不是来源于易经系统,⽽是中医⾃⼰加上去的。

那么,阳明与厥阴⼜该加在太极图的什么地⽅呢?如果从阴阳量的多少⽽⾔,阳明该放在上⾯四象图的太阳与少阳之间,《黄帝内经》叫做两阳合明。

不少⼈根据这句话,以为阳明的阳⽓量最多,其实不然。

十二经脉气血流注顺序速记歌诀?速记歌诀:...

十二经脉气血流注顺序速记歌诀?速记歌诀:...

十二经脉气血流注顺序速记歌诀❶速记歌诀:...
十二经脉气血流注顺序速记歌诀
❶速记歌诀:肺大胃脾心小肠,胱肾包焦胆肝藏
❷具体流注次序如下: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
❸三阴经三阳经在体表解剖位:太阴在前,厥阴在中,少阴在后。

阳明在前,少阳在中,太阳在后。

❹三阴经特殊的一点:内踝上8寸之前是厥阴在前,太阴在中,少阴在后,8寸时肝经走到脾经的后面,也就是太阴在前,厥阴在中,少阴在后。

十二经脉

十二经脉

shi'er jingmai十二经脉(卷名:中国传统医学)Twelve Regular Channels,Twelve Main Meridians人体经络系统中的十二条经脉的合称。

又称“十二经”或“十二正经”。

包括手三阴经:手太阴肺经、手少阴心经、手厥阴心包络经;手三阳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阳三焦经;足三阳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足三阴经: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

十二经脉具有运行气血、联接脏腑内外、沟通上下等功能,无论感受外邪或脏腑功能失调,都会引起经络的病变。

因此,了解十二经脉的循行、功能和发病情况,对防病治病均有很大的意义。

长沙马王堆汉墓医书中的“十一脉”,其中甲种本,即《足臂十一脉灸经》所载“臂少阴温(脉)”之循行近于今之手少阴心经;而乙种本,即《阴阳十一脉灸经》所载“臂少阴脈(脉)”则近于今之手厥阴心包络经。

《灵枢·经脉》才明确载全了十二经脉,沿用至今。

十二经脉中的每条经脉均有独立的循行线路,对称地分布于身体的左右两侧。

其总的流注规律是:“手之三阴,从脏走手;手之三阳,从手走头;足之三阳,从头走足;足之三阴,从足走腹”(《灵枢·逆顺肥瘦》)。

从而形成循环往复的过程。

《灵枢·海论》称:“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腑脏,外络于肢节。

”这里所说的“内属于腑脏”,是十二经脉在体腔内的流注过程,也就是说十二经脉与脏腑间不是单纯相联的关系,而是定向相属且不可分割的整体关系。

阴经属脏络腑,阳经属腑络脏,从而使脏腑间形成表里相合的关系。

手太阴经属肺络大肠,手阳明经属大肠络肺;手少阴经属心络小肠,手太阳经属小肠络心;手厥阴经属心包而络三焦,手少阳经属三焦络心包;足阳明经属胃络脾,足太阴经属脾络胃;足太阳经属膀胱络肾,足少阴经属肾络膀胱;足少阳经属胆络肝,足厥阴经属肝络胆。

“外络于肢节”的“肢”为肢体,“节”为穴位,这是说十二经脉在体腔之外的分布。

奇经八脉五脏与五行

奇经八脉五脏与五行

奇经八脉、五脏与五行一、手之三阴,从胸走手;手之三阳,从手走头;足之三阳,从头走足;足之三阴,从足走腹。

阴经与阳经,在四肢部交接;阴经与阴经,在胸腹部交接;阳经与阳经,在头面部交接。

阴经分布于四肢内侧及胸腹部;阳经分布于四肢外侧及头面躯干。

二、阳明、太阴在前;少阳、厥阴在中(侧);太阳、少阴在后;足厥阴经在小腿下半部(内踝上8寸以下)及足背行于足太阴经之前是一特殊。

十二正经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

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

奇经八脉督脉——与手足六阳交汇于大椎,和阳维脉交会于哑门、风府;起于会阴,与任脉相接于承浆穴。

为阳脉之海。

任脉——和三阴交会于中极、关元,和阴维脉交会于天突、廉泉;和冲脉交会于阴交。

虽不和手阴经直接相交,但也能通气。

阴脉之海。

起于会阴至阴户前。

冲脉——并足少阴挟済直上,居一身重要。

接受胃肾两经之脉气,所以称为十二经之海。

同时足阳明经又主血液,因而也成为血海。

带脉——将全身直立的各经约束起来,为一条带子。

阳维脉——与手足三阳联系密切。

阴维脉——主一身之里。

阳跷脉——主一身左右之阳。

阴跷脉——主一身左右之阴。

三焦:胸腔部分为上焦(包括心肺),胃下部分为中焦(包括脾胃),小腹部分为下焦(包括肝肾、膀胱、大小肠)。

三焦的功能主持通气,通调水道,是水液出入的通道。

五脏:心——支配神气、血脉。

肝——储藏血液,五脏之冠,支配肌肉及眼睛。

脾——支配食物的吸收。

支配肌肉、手脚(手脚冰冷),支配血液。

肺——支配呼吸、血液循环、支配皮肤(皮肤健康)支配鼻子。

肾——藏精气,支配体内水分,支配骨、耳、发。

六腑:胆——下定决心(胃肠消化何时进行)。

胃——支配消化(恶心呕吐、消化不良)小肠——将营养加以分类(便秘)。

大肠——支配排泄(下痢、便秘),肛门(痔疮)。

膀胱——藏水分(排尿多、浮肿)。

三焦——促进血及津液的循环。

十二经脉的走向和交接规律

十二经脉的走向和交接规律

⼗⼆经脉的⾛向和交接规律⼗⼆经脉的⾛向和交接规律⼗⼆经脉的⾛向和交接规律(⼀)⼗⼆经脉的⾛向规律⼿三阴经循⾏的起点是从胸部始,经脯(上臂内侧肌⾁)臂⾛向⼿指端;⼿三阳经从⼿指端循臂指(经⽳名)⽽上⾏于头⾯部;⾜三阳经,从头⾯部下⾏,经躯⼲和下肢⽽⽌于⾜趾间;⾜三阴经脉,从⾜趾间上⾏⽽⽌于胸腹部。

“⼿之三阴,从胸⾛⼿;⼿之三阳,从⼿⾛头;⾜之三阳,从头⾛⾜;⾜之三阴,从⾜⾛腹。

”这是对⼗⼆经脉⾛向规律的⾼度概括。

(⼆)⼗⼆经脉的交接规律阴经与阳经交接:即阻经与阳经在四肢部衔接。

如⼿太阴肺经在⾷指端与⼿阳明⼤肠经相交接;⼿少阴⼼经在⼩指与⼿太阳⼩肠经相交接;⼿厥阴⼼包经由掌中⾄⽆名指端与⼿少阳三焦经相交接;⾜阳明胃经从跗(即⾜背部)上⾄⼤趾与⾜太阴脾经相交接;⾜太阳膀胱经从⾜⼩趾斜⾛⾜⼼与⾜少阴肾经相交接;⾜少阳胆经从跗上分出,⾄⼤趾与⾜厥阴肝经相交接。

阳经与阳经交接:即同名的⼿⾜三阳经在头⾯相交接。

如⼿⾜阳明经都通于⿐,⼿⾜太阳经皆通于⽬内眦,⼿⾜少阳经皆通于⽬外眦。

阴经与阴经交接:即阴经在胸腹相交接。

如⾜太阴经与⼿少阴经交接于⼼中,⾜少阴经与⼿厥阴经交接于胸中,⾜厥阴经与⼿太阴经交接于肺中等。

⾛向与交接规律之间亦有密切联系,两者结合起来,则是:⼿三阴经,从胸⾛⼿,交⼿三阳经;⼿三阳经,从⼿⾛头,交⾜三阳经;⾜三阳经,从头⾛⾜,交⾜三阴经;⾜三阴经,从⾜⾛腹(胸),交⼿三阴经,构成⼀个“阴阳相贯,如环⽆端”的循⾏径路,这就是⼗⼆经脉的⾛向和交接规律。

总之,⼗⼆经的循⾏,凡属六脏(五脏加⼼包)的经脉称为“阴经”,多循⾏于四肢内侧及胸腹。

上肢内侧者为⼿三阴经,由胸⾛⼿;下肢内侧者为⾜三阴经,由⾜⾛腹(胸)。

凡属六腑的经脉称为“阳经”,多循⾏于四肢外侧及头⾯、躯⼲。

上肢外侧者为⼿三阳经,由⼿⾛头;卞肢外侧者为⾜三阳经,由头⾛⾜:阳经⾏于外侧,阴经⾏于内侧。

⼀、⼗⼆经脉的名称(⼀)命名原则内为阴,外为阳:阴阳理论贯穿于整个中医理论,经络系统亦以阴、阳来命名。

手足三阳经的分布规律

手足三阳经的分布规律

1、手足三阳经在四肢得分布规律就是:阳明在前,少阳在中,太阳在后2、足三阳经在下肢得分布规律就是:阳明在前,少阳在中,太阳在后3、足三阳经在内踝上8寸以下得分布规律就是:厥阴在前。

太阴在中,少阴在后4、以下哪组经脉不属于表里关系:手少阴心经,手少阳三焦经5、相表里得阴经与阳经得循行交接部位就是E 手足末端6、同名得阳经与阳经得循行交接部位就是:头面部7、相互衔接得阴经与阴经得循行交接部位就是:心中8、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得循行交接部位就是:目内9、足太阳脾经与足阳明胃经得循行交接部位就是:足大趾内端10、足太阴脾经与手少阴心经得循行交接部位就是:心中11、足三阳经得循行规律就是:从头走足12、下列各项中,被称为“一源三歧”得就是:任脉,督脉,带脉13、被成为“十二经之海”得就是:冲脉14、被成为“阴脉之海”得就是:任脉15、十二经之别络穴分出后,走向:相表里得经脉16、十五络脉指十二经脉之别络,加上:任脉络,冲脉络,脾之大络17、下列各项中,论述错误得就是:脾之大络散布于全身18、以下哪项不属于十二经筋得分布特点:行于体表,入于内脏19、同名得阳经与阳经得交接部位就是:头面部20、相互衔接得阴经与阴经得交接部位就是:胸中21、足三阴经在内踝上8寸以下得分布规律就是:厥阴在前,太阴在中,少阴在后22、足三阴经在内踝8寸以上肢体部得分布规律就是:太阴在前,厥阴在中,少阴在后23、手三阴得循行走向规律就是:从胸走手24、足三阳经得循行走向规律就是:从头走足25、足少阳胆经与足厥阴肝经得交接部位就是:足大趾外端26、足阳明胃经与足太阴脾经得交接部位就是D足大趾内端27、被称为“十二经之海”得经脉就是:冲脉28、被称为“阴脉之海”得经脉就是:任脉29、带脉得功能就是:约束纵行躯干得诸条经脉30、冲脉得功能就是:涵蓄十二经气血31、任脉别络得分布就是:从鸠尾分出散布与腹部32、督脉别络得分布就是:从长强分出散布与头部33、以下哪项不就是经络得生理作用:蓄积渗灌气血34、以下哪项不属于《四总穴歌》得内容:胸胁内关谋35、俞穴总体上可归纳为:十四经穴,奇穴,阿就是穴36、有关阿就是穴,叙述不正确得就是:只有一个穴位37、有关奇穴,叙述正确得就是:多数对某些病征有特殊得疗效38、有关阿就是穴,叙述不正确得就是:多数对某些病征有特殊得疗效39、除近治作用,远治作用外,俞穴得住治特点还包括:特殊作用40、手太阴肺经得主治特点就是:肺,喉病41、手劂阴心包经得主治特点就是:心,胃病42、足阳明经得主治特点就是:前头,口齿病,胃肠病43、足三阳经主治相同得就是:眼病,神志病,热病44、手三阳经主治相同得就是:咽喉病,热病45、足三阳经主治相同得就是:前阴病,妇科病46、手太阴肺经得主治特点就是:肺,喉病47、足少阴肾经得主治特点就是:前头、口齿,咽喉病,胃肠病48、任脉得主治特点就是:回阳,固脱,强壮作用49、督脉得主治特点就是:中风,昏迷,热病头面病50、属于俞穴特殊作用得就是:大锥退病51、属于俞穴远治作用得就是:合谷治疗五官病52、胸剑联合中点至脐中得骨度分寸就是:8寸53、眉间至后发际正中第7颈椎棘突下得骨度分寸就是:18寸54、耳后两乳突之间得骨度分寸就是:9寸55、肩胛骨内缘(近脊柱侧点)至后正中线得骨度分寸就是:3寸56、耻骨联合上缘至股骨头内上踝上缘得骨度分寸就是:18寸57、胫骨内侧踝下方至内踝尖得骨度分寸就是:13寸58、股骨大转子至国横纹得骨度分寸就是:19寸59、腋前,后纹头至肘横纹得骨度分寸:9寸60、肘横纹至腕掌(背)侧横纹得骨度分寸就是:12寸71、以立正姿势,手臂自然下垂,其中指端在下肢所触及处为风市,此种取穴方法属:简便取穴法72、在肘横纹中,二头肌健桡侧凹陷出得俞穴就是:尺泽73、既可治疗咳嗽,气喘,又可治疗头项疾患得就是:列缺74、治疗肺热咳血得首选穴位就是:孔最75、善于治疗无脉症得俞穴就是:太渊76、以下哪项不就是尺泽穴得之治病证:齿痛,口眼歪斜77、治疗咽喉中痛得收选穴就是:少商78、治疗头项痛得首选穴就是:列缺79、位于第1掌骨中点桡侧,赤白肉际出得俞穴就是:鱼际80、位于尺泽穴位与太渊穴连线上,腕横纹上7寸处得俞穴就是:孔最81、循行“入下齿中”得经脉就是:手阳明大肠经82、下列俞穴归经不正确得就是:内庭属于手阳明大肠经、83、下列俞穴中,治疗高血压首选:曲池84、经脉循行中,不与目内眦或目歪眦发生联系得就是:手阳明大肠经85、下列哪组就是手阳明大肠经得起止穴:商阳,迎香86、以下哪项不就是手阳明大肠经俞穴得主治病症:胸胁病87、常用于治疗经闭,滞产得穴位就是:合谷88、常用于治疗瘾疹,累疬得就是:曲池89、常用与治疗经闭,滞产得穴位就是:合谷90、手阳明大肠经得原穴就是B合谷91、手阳明大肠经得经穴就是E曲池92、起于大指次指之端得经脉上:手阳明大肠经93、起于目内眦,上额,叫颠得经脉就是:足太阳胆经94、胃得募穴位所属得经脉就是:任脉95、不属于足阳明胃经得俞穴:血海96、在腹部,距前正中线4寸得经脉就是:足太阴脾经97、位于脐中上4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得穴位就是:梁门98、在外踝尖上8寸,条口外1寸,胫骨前外2横指处得穴位就是:丰隆99、以下哪项不就是足三里穴得主治病症:热病100、上巨虚位于犊鼻穴下6寸,足三里穴下:3寸101、归来穴位于前正中旁开2寸,脐中:4寸102、强壮保健要穴就是:足三里103、治疗痰饮病症得要穴就是:丰隆104、中浣穴得定位就是:脐上4寸105、天枢穴得定位就是:脐中旁开2寸106、丰隆穴善于治疗:痰饮病症107、内廷穴位善于治疗:五官热症108、脾得募穴所属得经脉就是:足劂阴肝经109、足大趾内侧趾甲根角旁约0、1寸得穴位就是:隐白110、在内踝上8寸处相交叉得经脉就是:足太阴脾经与足劂阴肝经111、在第1骨小头后缘,赤白肉际凹陷处得俞穴就是:太白112、下列俞穴中,治疗痛经首选穴就是:地机113、足太阴脾经终止穴就是:大包114、以下哪项不就是三阴交穴得主治病症:阳虚诸症115、善治水湿病症得俞穴就是:阴陵泉116、善治慢性出血证得俞穴就是:隐白117、治疗月经过多,崩漏得首选穴就是:隐白118、上述俞穴中,治疗痛经首选穴就是:地机119、地机穴位于内踝尖与阴陵泉穴得连经上,阴陵泉穴上:3寸120、阳白穴得定位就是:目正视,瞳孔直上,眉:1寸121、不属于手少阴心经得俞穴就是:少泽122、屈肘,当肘横纹内侧与骨内上踝连经得中点处得俞穴就是:少海123、治疗舌强不语,暴音得首选穴就是:通里124、:阴弘穴位于腕横纹上几寸,尺侧腕屈肌健得桡侧缘:0、5寸125、常用于治疗盗汗得就是:阴郗126、下列哪穴就是手少阴心经得终止穴:少冲127、以下哪项不就是神门穴得主治病症:呕血,衅血128、常用于治疗阴痒,阴痛得俞穴就是:少府129、常用于治疗吐血,衅血等血证得俞穴就是:阴弘130、腕横纹上0、5寸,尺侧腕屈肌健得桡侧缘得俞穴就是:阴郗131、腕横纹上1寸,尺侧腕屈肌健得桡侧缘得俞穴就是:列缺132、下列何经循行“绕肩胛”133、属于手太阳小肠经得俞穴就是:听宫134、位于肩胛冈下窝中央凹陷处,约当肩胛冈下缘与肩胛下角之间得1/3折点处得俞穴就是:天宗135、以下哪项不就是后溪穴得主治病症:累痢136、手少阴心经除属,络得脏腑外,循行中联络得脏腑还有:肺137、手太阳小肠经除属,络得脏腑外,循行中联络得脏腑还有:胃138、治疗癫狂病,首选:后溪139、治疗目视不明,首选:养老140、下列何经循行至头顶并入络脑:足太阳膀胱经141、下列俞穴中,常用与治疗扼逆症得就是:攒竹142、属于足太阳膀胱经得俞穴就是:天柱143、下列俞穴中,平于第7胸椎棘突下得就是:膈俞144、下列俞穴中,治疗血病首选:膈俞145、:下列俞穴中,治疗急性吐泻有速效得就是:委中146、申脉穴位于:外踝尖与跟健之间得凹陷处147、下列俞穴中,治疗痔疾常取:承山148、大肠俞得定位就是:第4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149、不属于足太阳膀胱经得俞穴就是:大椎150、心俞穴位于:第5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151、肝俞穴位于: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152、起于目内眦得经脉就是:足太阳膀胱经153、起于目锐眦得经脉就是:便秘154、次燎穴得主治病症就是:痛经155、委中穴得主治病症就是;丹毒156、上述俞穴中,治疗痔疾常取:承山157、上述俞穴中,治疗呃逆症常取:攒竹158、屈膝,国窝内侧,当半健肌健与半膜肌之间得俞穴就是:阴谷159下列俞穴中,治疗汗证首选:复溜160、足少阴肾经在胸部得循行就是旁开前正中线:2寸161、以下哪项不就是照海穴得主症:呕吐涎沫,吐舌162、肾经在循行中,末与以下何脏腑发生联系:心中163、复流穴位得定位就是:太溪穴位上2寸,164、照海穴位得定位就是:内踝高点正下缘凹陷处165、以上俞穴位中,治疗汗证应首选:复流166、以上俞穴中,治疗神志病应首选:神门167、入肘中,下臂,行两筋之间,入掌中,循中指,出其端得经脉就是:手劂阴心包经168、在肘横纹中,弘二头肌健尺侧凹陷处得俞穴就是:曲池169、下列哪项不就是内关得主治病症:遗尿,阳痿170、下列按个项目不就是手劂阴心包经得主治病症:头面部疾患171、弘门穴得定位就是:腕横纹上5寸,掌长肌健与桡侧腕屈肌健之间172、内关穴得定位就是: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健与桡侧腕屈肌健之间173、善于治疗心痛,烦闷口疮,口臭得俞穴就是:劳宫174、善于治疗胃痛,呕血,呕吐,暑热病得俞穴就是:曲泽175、下列俞穴中,不属于手少阳三焦经得就是:肩贞176、支沟穴得定位就是:腕背横纹上3寸,尺骨与桡骨正中间177、丝空竹穴得定位就是:眉梢得凹陷处178、下列哪项不就是外关得主治病症:心痛,胸闷179、中渚穴得定位就是:手背,第4,5掌骨小头后缘之间凹陷中,液门后1寸180、外关穴得定位就是:掌背横纹上2寸,尺骨与桡骨正中间181、善于治疗侧身痛,便秘得俞穴就是:支沟182、善于治疗耳鸣,耳鸣,肩肘臂酸痛得俞穴就是:中渚183、以下俞穴中不属于足少阳胆经得就是:下关184、胆经得募穴归属于以下那条经脉:足少阳胆经185、以下俞穴中不属于足少阳胆经得就是:丝竹空186、针刺环跳得最佳体位就是:侧卧位187、“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着就是以下那条经脉:足少阳胆经192、悬钟穴常用于治疗:痴呆中风193、足临泣常用于治疗:乳痈194、下列何经循行环阴器:足厥阴肝经195、太冲穴得定位就是;足背,第一、二跖骨节合部之前凹陷中196、肝经在循行中未与以下何脏腑发生联系:心197、位于足大指内侧趾甲根角旁约0、1寸得穴位就是:隐白198、位于足大指外侧指甲根角旁约0、1寸得穴位就是:大敦199、常用于治疗疝气得穴位就是:大敦200、常用于治疗蹦漏得穴位就是:隐白201、下列各项中对百会描述不正确得就是:位于前发际正中直上7寸202、下列俞穴中不属于督脉得俞穴就是:承浆203、下列那项不就是大椎穴得主治病症:腹泻痢疾脱肛204、常用于治疗神志病、热病得经脉就是:督脉205、善于治疗黄疸、胸胁胀满等肝胆疾病得俞穴就是:至阳206、善于治疗目痛、鼻渊等头面部病症得俞穴就是:上星207、善于治疗中风、癫狂病、癔病等内风为患神志病症得俞穴就是:风府208、善于治疗遗精、阳痿、小便频数等肾阳不足病症得俞穴就是:命门209、中脘穴得定位就是前正中线上脐上:4寸210、下列各组俞穴中,相距一寸得就是:中极关元。

人体12经脉循行和365个穴位

人体12经脉循行和365个穴位

人体12经脉循行和365个穴位2013年09月12日15:54 新浪健康微博我有话说(1人参与)人体十二经脉和子午流注人体十二经脉是经络系统的主体,具有表里经脉相合,与相应脏腑络属的主要特征。

包括手三阴经(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手三阳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足三阳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足三阴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也称为“正经”。

十二经脉通过手足阴阳表里经的联接而逐经相传,构成了一个周而复始、如环无端的传注系统。

气血通过经脉即可内至脏腑,外达肌表,营运全身。

其流注次序是:从手太阴肺经开始,依次传至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再回到手太阴肺经(表1)。

其走向和交接规律是:手之三阴经从胸走手,在手指末端交手三阳经;手之三阳经从手走头,在头面部交足三阳经;足之三阳经从头走足,在足趾末端交足三阴经;足之三阴经从足走腹,在胸腹腔交手三阴经。

中医将一天分成十二个时辰,并用十二地支代表,子午流注学说。

子午流注学说是中医学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研究人体气血运行的时刻表。

中医认为,自然界与人是统一的整体,自然界的年、季、日、时周期变化,影响着人们的生理、病理相应的周期变化,如人的脉象、春弦、夏洪、秋毛、冬石;人的病情变化多半是早晨轻、中午重、夜晚更重,这些情况和人体气血运行有关,也就是在不同的时辰,气血运行到不同的经络,对人体的生理,病理起到了直接的影响,恰如现代科学提出的生物钟效应相似。

子午流注学说认为,人体气血的运行是按照一定的时间循环无端,连成一个大的循环通道,即十二经络的连接顺序为:其歌诀:寅时气血注于肺,卯时大肠辰时胃,巳脾午心未小肠,申属膀胱酉肾位,戌时心包亥三焦,子胆丑肝各定位。

其实这就是子午流注,具体如下:1. 卯时( 5点至7点)大肠经旺,有利于排泄。

手足三阳经的分布规律

手足三阳经的分布规律

1.手足三阳经在四肢的分布规律是:阳明在前,少阳在中,太阳在后2.足三阳经在下肢的分布规律是:阳明在前,少阳在中,太阳在后3.足三阳经在内踝上8寸以下的分布规律是:厥阴在前。

太阴在中,少阴在后4.以下哪组经脉不属于表里关系:手少阴心经,手少阳三焦经5.相表里的阴经与阳经的循行交接部位是E 手足末端6.同名的阳经与阳经的循行交接部位是:头面部7.相互衔接的阴经与阴经的循行交接部位是:心中8.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的循行交接部位是:目内9.足太阳脾经与足阳明胃经的循行交接部位是:足大趾内端10.足太阴脾经与手少阴心经的循行交接部位是:心中11.足三阳经的循行规律是:从头走足12.下列各项中,被称为“一源三歧”的是:任脉,督脉,带脉13.被成为“十二经之海”的是:冲脉14.被成为“阴脉之海”的是:任脉15.十二经之别络穴分出后,走向:相表里的经脉16.十五络脉指十二经脉之别络,加上:任脉络,冲脉络,脾之大络17. 下列各项中,论述错误的是:脾之大络散布于全身18.以下哪项不属于十二经筋的分布特点:行于体表,入于内脏19.同名的阳经与阳经的交接部位是:头面部20.相互衔接的阴经与阴经的交接部位是:胸中21.足三阴经在内踝上8寸以下的分布规律是?:厥阴在前,太阴在中,少阴在后22.足三阴经在内踝8寸以上肢体部的分布规律是?:?太阴在前,厥阴在中,少阴在后23.手三阴的循行走向规律是:从胸走手24.足三阳经的循行走向规律是?:?从头走足25.足少阳胆经与足厥阴肝经的交接部位是?:足大趾外端26.足阳明胃经与足太阴脾经的交接部位是?D?足大趾内端27.被称为“十二经之海”的经脉是?:冲脉28.被称为“阴脉之海”的经脉是:?任脉29.带脉的功能是:约束纵行躯干的诸条经脉30.冲脉的功能是:涵蓄十二经气血31.任脉别络的分布是:从鸠尾分出散布与腹部32.督脉别络的分布是:从长强分出散布与头部33.以下哪项不是经络的生理作用:蓄积渗灌气血34.以下哪项不属于《四总穴歌》的内容:胸胁内关谋35.俞穴总体上可归纳为:十四经穴,奇穴,阿是穴36.有关阿是穴,叙述不正确的是?:只有一个穴位37.有关奇穴,叙述正确的是:多数对某些病征有特殊的疗效38.有关阿是穴,叙述不正确的是:多数对某些病征有特殊的疗效39.除近治作用,远治作用外,俞穴的住治特点还包括:特殊作用40.手太阴肺经的主治特点是:肺,喉病41.手劂阴心包经的主治特点是:心,胃病42.足阳明经的主治特点是:前头,口齿病,胃肠病43.足三阳经主治相同的是:眼病,神志病?,热病44.手三阳经主治相同的是:咽喉病,热病45.足三阳经主治相同的是:前阴病,妇科病46.手太阴肺经的主治特点是:肺,喉病47.足少阴肾经的主治特点是:前头、口齿,咽喉病,胃肠病48.任脉的主治特点是:回阳,固脱,强壮作用49.督脉的主治特点是:中风,昏迷,热病?头面病50.属于俞穴特殊作用的是:大锥退病51.属于俞穴远治作用的是:合谷治疗五官病52.胸剑联合中点至脐中的骨度分寸是:?8寸53.眉间至后发际正中第7颈椎棘突下的骨度分寸是:18寸54.耳后两乳突之间的骨度分寸是:9寸55.肩胛骨内缘(近脊柱侧点)至后正中线的骨度分寸是?:?3寸56.耻骨联合上缘至股骨头内上踝上缘的骨度分寸是:?18寸57.胫骨内侧踝下方至内踝尖的骨度分寸是:?13寸58.股骨大转子至国横纹的骨度分寸是:19寸59.腋前,后纹头至肘横纹的骨度分寸:9寸60.肘横纹至腕掌(背)侧横纹的骨度分寸是:12寸71.以立正姿势,手臂自然下垂,其中指端在下肢所触及处为风市,此种取穴方法属:简便取穴法72.在肘横纹中,二头肌健桡侧凹陷出的俞穴是:尺泽73.既可治疗咳嗽,气喘,又可治疗头项疾患的是:列缺74.治疗肺热咳血的首选穴位是:孔最75.善于治疗无脉症的俞穴是:?太渊76.以下哪项不是尺泽穴的之治病证?:齿痛,口眼歪斜77.治疗咽喉中痛的收选穴是:少商78.治疗头项痛的首选穴是:列缺79.位于第1掌骨中点桡侧,赤白肉际出的俞穴是:鱼际80.位于尺泽穴位与太渊穴连线上,腕横纹上7寸处的俞穴是:孔最81.循行“入下齿中”的经脉是:手阳明大肠经82.下列俞穴归经不正确的是:内庭属于手阳明大肠经、83.下列俞穴中,治疗高血压首选:曲池84.经脉循行中,不与目内眦或目歪眦发生联系的是:手阳明大肠经85.下列哪组是手阳明大肠经的起止穴:商阳,迎香86.以下哪项不是手阳明大肠经俞穴的?主治病症:胸胁病87.常用于治疗经闭,滞产的穴位是:合谷88.常用于治疗瘾疹,累疬的是:曲池89.常用与治疗经闭,滞产的穴位是:合谷90.手阳明大肠经的原穴是B合谷91.手阳明大肠经的经穴是E?曲池92.起于大指次指之端的经脉上:手阳明大肠经93.起于目内眦,上额,叫颠的经脉是:足太阳胆经94.胃的募穴位所属的经脉是:任脉95.不属于足阳明胃经的俞穴:血海96.在腹部,距前正中线4寸的经脉是:足太阴脾经97.位于脐中上4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的穴位是:梁门98.在外踝尖上8寸,条口外1寸,胫骨前外2横指处的穴位是:丰隆99.以下哪项不是足三里穴的主治病症:热病100.上巨虚位于犊鼻穴下6寸,足三里穴下:?3寸101.归来穴位于前正中旁开2寸,脐中:4寸102.强壮保健要穴是:?足三里103.治疗痰饮病症的要穴是:丰隆104.中浣穴的定位是:?脐上4寸105.天枢穴的定位是:?脐中旁开2寸106.丰隆穴善于治疗:痰饮病症107.内廷穴位善于治疗:五官热症108.脾的募穴所属的经脉是:足劂阴肝经109.足大趾内侧趾甲根角旁约0.1寸的穴位是:隐白110.在内踝上8寸处相交叉的经脉是:足太阴脾经与足劂阴肝经111.在第1骨小头后缘,赤白肉际凹陷处的俞穴是:太白?112.下列俞穴中,治疗痛经首选穴是:地机113.足太阴脾经终止穴是:大包114.以下哪项不是三阴交穴的主治病症:阳虚诸症115.善治水湿病症的俞穴是:?阴陵泉116.善治慢性出血证的俞穴是:隐白117.治疗月经过多,崩漏的首选穴是:隐白118.上述俞穴中,治疗痛经首选穴是:地机119.地机穴位于内踝尖与阴陵泉穴的连经上,阴陵泉穴上:?3寸120.阳白穴的定位是:目正视,瞳孔直上,眉:?1寸121.不属于手少阴心经的俞穴是:少泽122.屈肘,当肘横纹内侧与骨内上踝连经的中点处的俞穴是:少海123.治疗舌强不语,暴音的首选穴是:通里124.:阴弘穴位于腕横纹上几寸,尺侧腕屈肌健的桡侧缘:?0.5寸125.常用于治疗盗汗的是:阴郗126.下列哪穴是手少阴心经的终止穴:少冲127.以下哪项不是神门穴的主治病症:呕血,衅血128.常用于治疗阴痒,阴痛的俞穴是:少府129.常用于治疗吐血,衅血等血证的俞穴是:阴弘130.?腕横纹上0.5寸,尺侧腕屈肌健的桡侧缘的俞穴是:阴郗131.腕横纹上1寸,尺侧腕屈肌健的桡侧缘的俞穴是:列缺132.下列何经循行“绕肩胛”133.属于手太阳小肠经的俞穴是:听宫134.位于肩胛冈下窝中央凹陷处,约当肩胛冈下缘与肩胛下角之间的1/3折点处的俞穴是:天宗135.以下哪项不是后溪穴的主治病症:累痢136.手少阴心经除属,络的脏腑外,循行中联络的脏腑还有:肺137.手太阳小肠经除属,络的脏腑外,循行中联络的脏腑还有:胃138.治疗癫狂病,首选:后溪?139.治疗目视不明,首选:养老140.下列何经循行至头顶并入络脑:足太阳膀胱经141.下列俞穴中,常用与治疗扼逆症的是:攒竹142.属于足太阳膀胱经的俞穴是:天柱143.下列俞穴中,平于第7胸椎棘突下的是:膈俞144.下列俞穴中,治疗血病首选:膈俞145.:下列俞穴中,治疗急性吐泻有速效的是:委中146.申脉穴位于:外踝尖与跟健之间的凹陷处147.下列俞穴中,治疗痔疾常取:承山148.大肠俞的定位是:第4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149.不属于足太阳膀胱经的俞穴是:大椎150.心俞穴位于:第5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151.肝俞穴位于: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152.起于目内眦的经脉是:足太阳膀胱经153.起于目锐眦的经脉是:便秘154.次燎穴的主治病症是:痛经155.委中穴的主治病症是;丹毒156.上述俞穴中,治疗痔疾常取:?承山157.上述俞穴中,治疗呃逆症常取:?攒竹158.屈膝,国窝内侧,当半健肌健与半膜肌之间的俞穴是:阴谷159下列俞穴中,治疗汗证首选:复溜160.足少阴肾经在胸部的循行是旁开前正中线:2寸161.以下哪项不是照海穴的主症:呕吐涎沫,吐舌162.肾经在循行中,末与以下何脏腑发生联系:心中163.复流穴位的定位是:?太溪穴位上2寸,?164.照海穴位的定位是:内踝高点正下缘凹陷处165.?以上俞穴位中,治疗汗证应首选:复流166.以上俞穴中,治疗神志病应首选:神门167.入肘中,下臂,行两筋之间,入掌中,循中指,出其端的经脉是:手劂阴心包经168.在肘横纹中,弘二头肌健尺侧凹陷处的俞穴是:曲池169.下列哪项不是内关的主治病症:遗尿,阳痿170.下列按个项目不是手劂阴心包经的主治病症:头面部疾患171.弘门穴的定位是:腕横纹上5寸,掌长肌健与桡侧腕屈肌健之间172.内关穴的定位是:?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健与桡侧腕屈肌健之间173.善于治疗心痛,烦闷口疮,口臭的俞穴是:劳宫174.善于治疗胃痛,呕血,呕吐,暑热病的俞穴是:曲泽175.下列俞穴中,不属于手少阳三焦经的是:肩贞176.支沟穴的定位是:腕背横纹上3寸,尺骨与桡骨正中间177.丝空竹穴的定位是:眉梢的凹陷处178.下列哪项不是外关的主治病症:心痛,胸闷179.中渚穴的定位是:手背,第4,5掌骨小头后缘之间凹陷中,液门后1寸180.外关穴的定位是:掌背横纹上2寸,尺骨与桡骨正中间181.善于治疗侧身痛,便秘的俞穴是:?支沟182.善于治疗耳鸣,耳鸣,肩肘臂酸痛的俞穴是:中渚183.以下俞穴中不属于足少阳胆经的是:下关184.?胆经的募穴归属于以下那条经脉:足少阳胆经185.以下俞穴中不属于足少阳胆经的是:丝竹空186.针刺环跳的最佳体位是:侧卧位187.?“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着是以下那条经脉:足少阳胆经192.悬钟穴常用于治疗:痴呆中风193.足临泣常用于治疗:乳痈194.下列何经循行环阴器:足厥阴肝经195.太冲穴的定位是;足背,第一、二跖骨节合部之前凹陷中196.肝经在循行中未与以下何脏腑发生联系:心197.位于足大指内侧趾甲根角旁约0.1寸的穴位是:隐白198.位于足大指外侧指甲根角旁约0.1寸的穴位是:大敦199.常用于治疗疝气的穴位是:大敦200.常用于治疗蹦漏的穴位是:隐白201.下列各项中对百会描述不正确的是:位于前发际正中直上7寸202.下列俞穴中不属于督脉的俞穴是:承浆203.下列那项不是大椎穴的主治病症:腹泻痢疾脱肛204.常用于治疗神志病、热病的经脉是:督脉205.善于治疗黄疸、胸胁胀满等肝胆疾病的俞穴是:至阳206.善于治疗目痛、鼻渊等头面部病症的俞穴是:上星207.善于治疗中风、癫狂病、癔病等内风为患神志病症的俞穴是:风府208.善于治疗遗精、阳痿、小便频数等肾阳不足病症的俞穴是:命门209.中脘穴的定位是前正中线上脐上:4寸210.下列各组俞穴中,相距一寸的是:中极关元。

十二经脉

十二经脉
之端,循趾内侧白肉 际,过核骨第1蹠骨的 头部突起后,上内踝前 廉,上踹内,循胫骨后, 交出厥阴之前,上膝股 内前廉,入腹,属脾, 络胃,上膈,挟咽,连 舌本,散舌下;其支者, 复从胃,别上膈、注心 中。
主治病候
• 是动则病舌本强,食则呕,胃脘痛,腹胀, 善噫,得后与气,则快然如衰,身体皆重。 是主脾所生病者,舌本痛,体不能动摇, 食不下,烦心,心下急痛,溏瘕泄,水闭 小便不通,黄疸,不能卧,强立,股膝内 肿厥,足大趾不用。为此诸病,盛则泻之, 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陷下则 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盛者,寸口 大三倍于人迎,虚者,寸口反小于人迎。
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
主讲人:冯建华
• 经络是运行气血、联系脏腑和体表及全身 各部的通道,是人体功能的调控系统。经 络学也是人体针灸和按摩的基础,是中医 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络学说是祖国医学 基础理论的核心之一,源于远古,服务当 今。在两千多年的医学长河中,一直为保 障中华民族的健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主治病候
• 是动则病洒洒振寒,善呻,数欠,颜黑,病至则恶 人与火,闻木声则惕然而惊,心欲动,独闭户塞牖 而处。甚则欲上高而歌,弃衣而走,贲响腹胀,是 为骭胫骨厥。是主血所生病者,狂疟温淫,汗出, 鼽衄,口喎,唇胗胗与疹通,颈肿,喉痹,大腹水 肿,膝膑肿痛,循膺乳、气冲、股、伏兔、骭外廉、 足跗上皆痛,中趾不用,气盛则身以前皆热,其有 余于胃,则消谷善饥,溺色黄;气不足则身以前皆 寒栗,胃中寒则胀满。为此诸病,盛则泻之,虚则 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陷下则灸之,不盛不 虚,以经取之。盛者,人迎大三倍于寸口,虚者, 人迎反小于寸口也。
足少阴肾经
• 肾足少阴之脉,起于小 趾之下,邪走足心,出 于然谷之下,循内踝之 后,别入跟中,以上踹 (腨)内,出腘内廉, 上股内后廉,贯脊,属 肾,络膀胱;其直者, 从肾上贯肝膈,入肺中, 循喉咙,挟舌本;其支 者,从肺出络心,注胸 中。

十二正经简介及速记歌诀

十二正经简介及速记歌诀

十二正经速记十二经脉是经络系统的主体,具有表里经脉相合,与相应脏腑络属的主要特征。

手三阴经:(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手三阳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足三阳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足三阴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

子午流注经络走向:子时(23点至1点)胆经旺,胆汁推陈出新。

丑时(1点至3点)肝经旺,肝血推陈出新。

寅时(3点至5点)肺经旺,肺气推陈出新。

卯时(5点至7点)大肠经旺,有利于排泄。

辰时(7点至9点)胃经旺,有利于消化。

巳时(9点至11点)脾经旺,有利于吸收营养、生血。

午时(11点至13点)心经旺,有利于周身血液循环,心火生胃土有利于消化。

未时(13点至15点)小肠经旺,有利于吸收营养。

申时(15点至17点)膀胱经旺,有利于泻掉小肠下注的水液及周身的"火气。

酉时(17点至19点)肾经旺,有利于贮藏一日的脏腑之精华。

戌时(19点至21点)心包经旺,再一次增强心的力量,心火生胃土有利于消化。

亥时(21点至23点)三焦通百脉,人进入睡眠,百脉休养生息。

此“长生十二灯”分别是:双足涌泉、会阴、关元、命门、膻中、至阳、天目、玉枕、百会、双手劳宫。

关元、会阴、命门合起来是精鼎。

至阳与膻中合起是气鼎。

天目、玉枕、百会合起是神鼎。

1.手太阴肺经主治:呼吸系统病症及本经脉所经过部位的病症。

本经穴位:手太阴经十一穴,中府云门天府诀,侠白尺泽孔最存,列缺经渠太渊涉,鱼际少商如韭叶。

2.手阳明大肠经主治:胃、肠等腹部疾病,神经精神方面病症,某些热性病,眼、耳、口、牙、鼻、咽喉等器官病症,以及本经脉所过部位之病症。

本经穴位:手阳明穴起商阳,二间三间合谷藏,阳溪偏历温溜长,下廉上廉手三里,曲池肘髎(手)五里近,臂臑肩髃巨骨当,天鼎扶突接(口)禾髎,鼻旁五分号迎香。

3.足阳明胃经主治:肠胃等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某些病症和咽喉、头面、口、牙、鼻等器官病症,以及本经脉所经过部位之病症。

中医表里关系顺口溜

中医表里关系顺口溜

中医表里关系顺口溜
二经脉在体内与脏腑相连属,其中阴经属脏络腑,阳经属腑络脏,一脏配一腑,一阴配一阳,形成了脏腑阴阳表里属络关系。

即手太阴肺经与手阳明大肠经相表里,手厥阴心包经与手少阳三焦经相表里,手少阴心经与手太阳小肠经相表里,足太阴脾经与足阳明胃经相表里,足厥阴肝经与足少阳胆经相表里,足少阴肾经与足太阳膀胱经相表里。

互为表里的经脉在生理上密切联系,在病理上相互影响,在治疗时相互为用。

十二经脉的循行走向口诀:
手三阴经从胸走手,手三阳经从手走头,足三阳经从头走足,足三阴经从足走腹(胸)。

手太阴肺→手阳明大肠→足阳明胃→足太阴脾→
手少阴心→手太阳小肠→足太阳膀胱→足少阴肾→
手厥阴心包→手少阳三焦→足少阳胆→足厥阴肝→手太阴肺。

十二经脉

十二经脉

十二经脉(经络理论)是经络系统的主体,具有表里经脉相合,与相应脏腑络属的主要特征。

包括手三阴经(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手三阳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足三阳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足三阴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也称为“正经”。

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展开中文名十二经脉外文名twelve regular channels其他名称十二正经功能运行气血、联接脏腑、沟通上下属络关系属于十二脏腑应用学科中医药;中医基础理论;经络目录.1联接相传.2分类.3分布介绍.4表里关系.5属络关系.6歌诀.7经脉图联接相传编辑十二经脉通过手足阴阳表里经的联接而逐经相传,构成了一个周而复始、如环无端的传注系统。

气血通过经脉即可内至脏腑,外达肌表,营运全身。

其流注次序是:从手太阴肺经开始,依次传至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再回到手太阴肺经(表1)。

其走向和交接规律是:手之三阴经从胸走手,在手指末端交手三阳经;手之三阳经从手走头,在头面部交足三阳经;足之三阳经从头走足,在足趾末端交足三阴经;足之三阴经从足走腹,在胸腹腔交手三阴经。

表1:分类编辑人体经络系统中的十二条经脉的合称。

又称“十二经”或“十二正经”。

包括:手三阴经:手太阴肺经、手少阴心经、手厥阴心包经手三阳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阳三焦经足三阳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足三阴经: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

十二经脉具有运行气血、联接脏腑内外、沟通上下等功能,无论感受外邪或脏腑功能失调,都会引起经络的病变。

因此,了解十二经脉的循行、功能和发病情况,对防病治病均有很大的意义。

十二经脉中的阴经和阳经及保健按摩

十二经脉中的阴经和阳经及保健按摩

十二经脉中的阴经和阳经及保健按摩十二经脉:是中医经络理论中的主体,又名十二正经。

十二经脉由阴经和阳经组成,其命名方法是根据其阴阳属性,所属脏腑、循行部位而定,它们分别隶属于十二脏腑。

十二经脉具有运行气血、联接脏腑内外、沟通上下等功能。

人体无论感受外邪或脏腑功能失调,都会引起经络的病变和身体的不适。

因此,了解十二经脉的循行、功能、发病情况和保健方法,对防病治病均具有重大的意义。

二、中医的脏腑分类人身上有五脏六腑。

另外,心脏的外膜心包也算一个脏,成为了六脏六腑,这样一共是十二个脏腑。

六脏:心、肝、脾、肺、肾和心包。

六腑:胆、胃、大肠、小肠、膀胱和三焦。

三焦:从部位上来分三焦:上焦包括心肺;中焦包括脾胃;下焦包括肝肾等脏器,它是分属于胸腹部的三个区域。

从功能上来分三焦:上焦指心肺的功能、作用;中焦指脾胃的消化转输作用;下焦指肾与膀胱的排泄作用。

总的说来,三焦是输送体液、养料和排泄废料的通路。

三、十二经脉中阴经和阳经的分类规律十二经脉中阴经和阳经的分类规律是:六脏(心、肝、脾、肺、肾和心包)为阴经,六腑(胆、胃、大肠、小肠、膀胱和三焦)为阳经;内为阴,外为阳,一脏配一腑,一阴配一阳,形成了脏腑阴阳表里属络关系。

属于脏的经脉,都分布在四肢的内侧,叫做阴经;属于腑的经脉,都分布在四肢的外侧,叫做阳经。

十二经脉中,阴经包括太阴经、少阴经和厥阴经三种;阳经包括太阳经、少阳经和阳明经三种。

同时,由于经脉在人身上的分布有上下的不同,所以又有手经和足经的区分。

分布在上肢的为手经,其中上肢外侧的是三条为阳经,叫做手三阳经;上肢内侧的是三条阴经,叫做手三阴经。

分布在下肢的为足经;也分为外侧的足三阳经和内侧的足三阴经。

四、阴经和阳经的分类特点阴经在四肢的阴面,即内侧;阳经在四肢的表面,即外侧。

六阴经分布于四肢内侧和胸腹,六阳经分布于是四肢外侧和头面、躯干。

另外,如果你将双手上举,那么阳经是从上往下,而阴经是从下往上走。

在中医学里,五脏属阴属里故为内,六腑属阳属表故为外,有相互表里配偶之意。

针灸学常用笔记

针灸学常用笔记

针灸学常用笔记1针灸学第一单元经络系统的组成十二经脉在四肢的分布规律:手足三阳经:阳少太。

手三阴经:太厥少。

足三阴经:厥太少(内踝上8寸以下);太厥少(内踝上8寸以上)奇经八脉:督脉:阳脉之海任脉:阴脉之海冲脉:十二经之海;血海带脉:约束纵行躯干的诸条经脉阴维脉:调节六阴经经气阳维脉:调节六阳经经气阴阳蹻脉:调节肢体运动;司眼睑开合十五络脉:任脉的别络名鸠尾,从鸠尾分出后散布于腹部。

督脉的别络名长强,从长强分出,经背部向上散布于头部,左右别走足太阳经。

脾之大络名大包,从大包分出后散布于胸胁部。

十二经筋起始于四肢末端,结聚于关节、骨骼部,走向躯干头面。

行于体表,不入内脏。

足三阳经筋走于足趾,循股外上行结于贲(面);足三阴经筋起于足趾,循股内上行结于阴器(腹);手三阳经筋起于手指,循臑外上行结于角(头);手三阴经筋起于手指,循臑内上行结于贲(胸)。

第二单元腧穴的骨度定位方法头部前发际至后发际12印堂至前发际 3第7颈椎至后发际 3前额两发角(头维)9耳后两乳突(完骨)9胸腹胁部胸骨上窝至胸剑9胸剑(歧骨)至脐中8脐中至耻骨联合上缘5两乳头之间8腋窝顶点至第11肋12背腰部肩峰缘至后正中线8肩胛骨内缘至后正中3上肢腋前、后纹至肘横纹9肘横纹至腕侧横纹12下肢部耻骨联合上缘至股骨内上髁上缘18胫骨内侧髁下方到内踝尖13股骨大转子至腘横纹19腘横纹至外踝尖16第三单元主要腧穴1、手太阴肺经肺系疾患,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尺泽(合穴):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主治:肺系实热病;肘臂挛痛;急性吐泻,中暑,小儿惊风列缺(络穴;八脉交会穴通于任脉)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纺上1.5寸主治:肺系病证;头痛、牙痛、项部强痛、口眼歪斜等头项部疾患。

太渊(输穴、原穴;八会穴之脉会)腕掌侧横纹桡侧,桡动脉的桡侧凹陷中主治:肺系疾患;无脉症;腕臂痛。

鱼际(荥穴)第1掌骨中点桡侧,赤折肉际处主治:肺系热性病(失音);小儿疳积。

《手三阳经足三阴经》课件

《手三阳经足三阴经》课件
《手三阳经足三阴经》 PPT课件
这是一份介绍手三阳经和足三阴经的PPT课件,让你更深入地了解这一中医学 知识。
概述
手三阳经和足三阴经概 念
手三阳经和足三阴经是中医 学中两条重要经络,贯穿全 身。
相关知识
介绍手三阳经和足三阴经的 基本知识和原理。
历史背景
手三阳经和足三阴经的发现 和在中医学中的地位。
3
保健方法
按压足三阴经的穴位,可以保持身体平衡,延缓衰老。
手三阳经与足三阴经的关系
相互联系与作用
手三阳经和足三阴经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通常一起治疗。
医学上的应用
手三阳经和足三阴经的应用非常广泛,可以治疗许多常见病症。
总结
1 知识点小结
通过本PPT的学习,你可以了解手三阳经和足三阴经的基本知识。
手三阳经
经脉走向和作用
病证与治疗方法
手三阳经从头部起始,贯穿全身, 是治疗头面疾病的关键。
手三阳经的病证相对集按压手三阳经的穴位来帮助 身体恢复平衡,保持健康。
足三阴经
1
经脉走向和作用
足三阴经贯穿全身,主要治疗下肢、腹部等疾病。
2
病证与治疗方法
足三阴经的病证比较广泛,需要综合治疗。可采取针灸、按摩等治疗方法。
2 展示学习成果
学习后,可以通过证书等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3 推荐深入学习相关知识
鼓励学习者对于中医经络的知识进行更深入的学习和探索。 **注意:本PPT仅供学习交流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十二经络包括手三阴经

十二经络包括手三阴经

十二经络包括手三阴经(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手三阳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足三阳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足三阴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经络循行走向是:手三阴经从胸走手,手三阳经从手走头,足三阳经从头走足,足三阴经从足走腹(胸)。

手太阴肺→手阳明大肠→足阳明胃→足太阴脾→手少阴心→手太阳小肠→足太阳膀胱→足少阴肾→手厥阴心包→手少阳三焦→足少阳胆→足厥阴肝→手太阴肺
十二经脉在四肢的分布规律是,三阴经上肢分别为手太阴肺经在前、手厥阴心包经在中、手少阴心经在后,下肢分别为足太阴脾经在前、足厥阴肝经在中、足少阴肾经在后,十二经脉在头面部的分布规律是:阳明在前,少阳在侧,太阳在后。

阴经与阳经(互为表里)在手足末端相交,阳经与阳经(同名经)在头面部相交,阴经与阴经在胸部相交。

阳虚则寒,阳虚则阴盛, 阴病治阳,益火之源,以消阴翳
阴虚则热,阴虚则阳亢,阳病治阴, 壮水之主,以制阳光
相乘是按五行相克次序的克制太过,相侮则是与相克次序相反方向的克制异常。

心为君主之官、五脏六腑之大主
肝为刚脏、罢极之本、将军之官
肺为华盖、娇脏、相傅之官、气之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本经腧穴 (19穴)
*1.少泽 (Shàozé,SI 1) 井穴
【定位】 小指尺侧指甲角旁0.l寸(见 图3-37)。
【主治】 ①乳痈,乳汁少;②昏迷,热 病;③ 头痛,目翳,咽喉肿痛。 【操作】 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 孕妇 慎用。
2.前谷 (Qiángǔ,SI 2) 荥穴
【定位】 微握拳,第5指掌关节前尺侧, 掌指横纹头赤白肉际。 【主治】 ①热病;②乳痈,乳汁少;③ 头痛,目痛,耳鸣,咽喉肿痛。 【操作】 直刺0.3~0.5寸。
手少阳三焦经
目的要求
• 1.掌握手少阳三焦经的体表循行,及其脏腑属 络关系和与组织器官的联系。重点掌握所讲述的 常用穴位的定位方法、主治特点和刺灸方法。
• 2.熟悉经脉的病候和主治概要。
• 3.了解其余穴位的内容。
一)经脉循行:
1、体表路线:
起于无名指尺侧端关冲穴→手背→ 上肢外侧正中→肩→颈→耳后→耳前→ 止于眉梢的丝竹空穴…→目外眦交胆经
2、体内联系:
属上、中、下三焦,络心包。 并与耳、眼有联系
二)主要病候:
①腹胀 水肿 遗尿 小便不利 ②耳聋 耳鸣 咽喉肿痛 目赤肿痛
颊肿 ③耳后、肩臂肘部外侧疼痛
三)常用腧穴:(本经共23穴)
1、关冲 (井穴)
定位:手第四指尺侧,距
指甲角0.1寸。
主治:①头痛 目赤痛
深刺。
10.臑俞 (Nàoshū,SI 10)
【定位】 臂内收,腋后纹头直上,肩胛 冈下缘凹陷中(见图3-39)。 【主治】 ①肩臂疼痛,肩不举;②瘰疬。 【操作】 直刺或斜刺0.5~1.5寸。不 宜向胸侧深刺。
*11.天宗 (Tiānzōng,SI 11)
咽喉痛

②热病 昏厥
刺灸:浅刺0.1寸或点刺
出血。可灸
2、中渚 (输穴)
定位:手背,无名指掌指关 节后方,第四、五掌 骨间凹陷中。
主治:①耳聋 耳鸣 ②头痛 目赤 咽喉肿痛 ③肘臂痛 小指麻木屈 伸不利
刺灸:直刺0.3~0.5寸。 可灸。
3、阳池 (原穴)
定位:腕背横纹中,指总 伸肌腱尺侧缘凹陷中。
*6.养老 (Yǎnglǎo,SI 6) 郄穴
【定位】 以手掌面向胸,当尺骨茎突桡 侧骨缝凹缘中(见图3-38)。 【主治】 ①目视不明;

②肩、背、肘、臂酸痛。
【操作】 直刺或斜刺0.5~0.8寸。强
身保健可用温和灸。
现代文献 张林昌等报道,针刺养老穴为主治疗痛证514例,
其中腰扭伤181例,肩周炎225例,落枕108例。取健 侧养老穴(双侧痛取双侧),用50mm毫针向肘方向刺入 1—1.5寸,行泻法1—2min,令患者有强烈针感并向 肘、肩、颈和腰部放散,留针20min,同时患者活动疼 痛部位,左右旋转,由慢到快反复多次。腰脊正中痛 配人中,肩周炎配肩髃,落枕配风池。痊愈449例,好 转6l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9%。(张林昌,等.针 刺养老穴为主治疗痛证514例。上海针灸杂志 1998; 17(1):29) 养老主治老年性眼疾(白内障过早远视、青光眼)主 穴
8.小海 (Xiǎohǎi,SI 8) 合穴
【定位】 屈肘,当尺骨鹰嘴与肱骨内上 髁之间凹陷处 【主治】 ①肘臂疼痛,麻木;②癫痫。 【操作】 直刺0.3~0.5寸。
9.肩贞 (Jiānzhēn,SI 9)
【定位】 臂内收,腋后纹头上l寸 【主治】 ①肩臂疼痛,上肢不遂;

②瘰疬。
【操作】 直刺 l~1.5寸。不宜向胸侧
主治:①腕关节痛 ②目赤肿痛 耳聋
咽喉肿痛 刺灸:直刺0·3~0·5
寸。 可灸。
4、外关
5、支沟
(络穴
(经穴)
八脉交会穴—通阳维脉)
定位: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桡骨与尺骨之间。

腕背横纹上2寸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腕背横纹上3寸
主治: ①耳聋 耳鸣

②胁肋痛 上肢痿痹、瘫痪
③热病 头痛 目赤痛
③便秘
刺灸:直刺0·5~1寸。可灸
外关、支沟定位图
6、肩髎
定位:肩峰后下方,上臂 外展时肩髃穴后方 的凹陷中。
主治:肩臂痛 上肢瘫痪 刺灸:直刺1~1·5寸。
可灸
7、翳风
定位:耳垂后方,当乳突与
下颌角之间的凹陷中。
主治:①耳鸣 耳聋
耳部肿痛

②面瘫 面颊肿
齿痛 牙关紧闭
刺灸:直刺0·8~1·2寸。
可灸
8、耳门
4.腕骨 (Wàngǔ,SI 4) 原穴
【定位】 第5掌骨基底与三角骨之间的凹陷处, 赤白肉际
【主治】 ①指挛腕痛,头项强痛; ②目翳,黄疸; ③热病,疟疾。
【操作】 直刺0.3~0.5寸。
5.阳谷 (Yánggǔ,SI 5) 经穴
【定位】 腕背横纹尺侧端,当尺骨茎突 与三角骨之间的凹陷处(见图3-37)。 【主治】 ①颈颔肿,臂外侧痛,腕痛; ②头痛,目眩,耳鸣,耳聋;③热病, 癫狂痫。 【操作】 直刺0.3~0.5寸。
定位:耳屏上切迹前,下颌 骨髁状突后缘。张口 呈凹陷中。
主治:①耳聋 耳鸣 耳 ②下颌关节痛 齿痛
刺灸:张口取穴,直刺 0·5~1寸。可灸
9、丝竹空
定位:眉梢凹陷处 主治:①目赤痛 眼睑瞤动
②偏头痛 眉棱骨痛 刺灸:平刺0·5~1寸。
禁灸。
手太阳小肠经(Small Intestine Meridian of Hand-Taiyang, SI)
*3.后溪 (Hòuxī,SI 3) 输 穴;八脉交会穴(通于督脉)
【定位】 微握拳,第5指掌关节后尺侧的远侧 掌横纹头赤白肉际
【主治】 ①头项强痛,腰背痛,手指及肘臂挛痛; ②耳聋,目赤; ③癫狂痫; ④疟疾。
【操作】 直刺0.5~l寸。治手指挛痛可透刺 合谷穴。
1肩臂痛(小肠经所过) 2急性腰扭伤(与足太阳膀胱经相接) 3后溪通督脉(后头痛、项强、落枕)
(一)经脉循行
手太阳小肠经起于小指尺侧端,循行于 上肢外侧的后缘,绕行肩胛部,内行从 缺盆络心,属小肠,联系胃、咽;上行 从缺盆至目外眦、耳,分支从面颊抵鼻, 止于目内眦。
. 主治概要 本经腧穴主治头、项、耳、目、咽
喉病和热病、神志病,以及经脉循行部 位的其它病证。
1.以循经所过为主治 2.后溪、养老特殊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