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案例1

合集下载

微观经济学教学案例精选

微观经济学教学案例精选

经济学教学案例精选案例1 主机与附件的不同弹性1987年,福建省某机械厂进口一套设备。

据调查,当时有6个国家能够生产这种设备,价格在800~1,200万美元。

该厂首先找日本一家企业谈判,开价800万,争取1,000万成交。

岂知,第一次谈判,日商就满口答应,并表示可以立即签订合同。

厂长心里直打鼓:“日本人这么好说话?其中必定有‘鬼’!”但想来想去,货真价实,无可挑剔,便拍板敲定。

设备到货使用一年以后,许多易损零部件需要更换,厂长便请日商按合同供货。

日商表示可以,但价格提高一倍(合同并未规定日后供应零部件价格)。

厂长心想这是“敲竹杠”,便设法向其他生产同类设备的国家购买,但由于不配套,最后被迫以高价向日商购买这些专用零部件。

几年下来,这比当初花1,200万买还贵。

厂长气愤地骂道:“日本人就是‘鬼’!”最近,这位厂长有机会学到需求价格弹性,方才恍然大悟:由于国际市场竞争激烈,成套设备的主机极富弹性,而专用零配件几乎完全无弹性。

因此,日商的销售策略是先在主机上让价,把你套住以后再在零配件上提价,这叫“堤内损失堤外补”。

厂长深有感慨地说:“这本是经销ABC,不能说日本人鬼,只能怪自己笨——无知!”因此,在购买外国产品、引进成套设备时,由于它们富有价格弹性,在谈判中应力争主动,以最有利的价格购进。

对一些必需的附件等,尽量与主机同时一次购入,并在合同中详细写明销后服务项目。

在销售产品时,也可以适当降低主机和成套设备的利润率,以扩大需求,占领市场,而与这些主机有关联的附件等,则可适当提高利润等,以求较好的综合经济效益。

(资料来源:黎诣远《微观经济分析》第53页)案例2 垃圾中的边际效用美国是世界上经济最为强大的国家,人均消费商品数量居世界第一,人均垃圾量也没有一个国家能与之相比。

美国的垃圾不但包括各种废弃物,也包括各种用旧了的家具、地毯、鞋子、炊具,乃至电视机和冰箱。

美国是一个提供消费的社会,它的生产力巨大,产品积压常常成为主要的经济问题。

微观经济学案例分析资料24页PPT

微观经济学案例分析资料24页PPT
京东商城在2019年11月11日当天订单量达到680万单,是2019年11月11 日订单量的3倍多。2019年11月11日,京东商城的订单量达去年同期的 2.4倍,其中移动端(包括京东移动客户端、京东微信购物和京东手机QQ 购物等)订单量占总体订单量的比例是去年同期的3倍。
案例2 ❀问题❀
1、运用弹性知识,分析如何选择促销商品? 2、促销期间,包括很多国内甚至国际知名品牌都已五折销
品缺乏弹性。
P
图1中, D1为衣服类商品的需求曲线,
D2
D2为电脑类产品的需求曲线。当价格从
D1
P1降到P2时,D1的需求从Q1升到Q4, 而D2的需求从Q2升至Q3。虽然两种商品
P1
随着价格的下降需求都在有所上升,但明显 P2
可以看出D1需求上升幅度要远远高于D2。 这就是商家在促销时选择需求弹性较大的商品的 原因。
Q1 Q2 Q3 Q4 图1
分析:
2、促销利润分析
促销期间,包括很多国内甚至国际知名品牌都已五折销售,难道真像
商家那样说的“赔本赚吆喝”吗?实则其销售利润来源于薄利多销和规
模效益,具体分析如下:
P
D2
同样从图1中可以得出对于商品D1,当价格
D1
从P1降到P2时,其需求从Q1快速升到Q4, P1
需求上升的幅度高于价格下降的幅度,由此 可以得出Q4 P2 >D1 P1,很好地解释了商家 P2
大力开展促销的原因。另外随着销量的上升库租赁、物流运送等成本, 图1
同样增加了商家的收益。
分析:
3、影响需求的因素分析
总体而言,消费受收入、个人需求、价格、商家供给、销售环境、服 务态度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比如iphone的消费很大程度上是供给创 造了消费,如果没有苹果公司的创造,消费者根本就想不到去消费 iphone,当然在iphone投入当市场之后,它的销售又会受到收入、价 格等其他因素的影响。 “双十一促销”更多体现的是价格和从众心理对消费的影响。从众心理 是指在一个组织或团队里多数人的意见往往会改变和左右少数持不同 意见和观点的人,少数人趋于一种无形的从众压力而改变自己的观点 和行为。双十一本身作为一种民间节日的戏谑和商家的各种折扣营造 了浓厚的消费环境,在这种情况下消费者往往会该买的多买,可买可 不买的买下了,不买的东西也想买甚至也买下了。

微观经济学案例分析

微观经济学案例分析

《微观经济学》期末考查作业姓名:张玉学号:1108110191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日期:2012年06月1日微观经济学案例分析一:上大学的会计成本与机会成本的经济学分析:中国高等院校从2003年开始逐年扩招,每年增幅达到22%,而国民生产总值每年增长约3%,每年从高校毕业的应届毕业生的数量远远大于社会工作岗位的需求量,从而导致就业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很多的大学生刚毕业就面临失业。

即使找到了工作,获得的相对收益也远远低于人们的预期。

由于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与扩招的增长速度不对等,因此伴随着大学生失业率的上升至2010年高等院校不再扩招,社会与个人对高等教育的投入没能达到预期收益,教育投资同时面临着机会成本问题,所以现在社会上流行着“上大学无用论”,因此很多勉强供得起大学生或者供不起大学生的家庭就选择让孩子放弃上学而直接就业。

这种决策是否合理呢?现在就从经济学的机会成本这一角度来分析一下。

二:案例研究的意义经济这个词来源于希腊语,它的意思是“管理一个家庭的人”。

从这个词源来说,家庭与经济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作为每个家庭成员,尤其是作为家庭成年人的大学生,不得不考虑经济问题。

由于家庭资源稀缺有限的特点,而大学生的学业生涯,往往会对有限的家庭资源“多吃多占”,这就会使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深刻领悟着家庭“经济学”,从而影响着大学生的学业与就业的观念。

机会成本概念是微观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一般情况下,一种产品的机会成本往往是参照它的替代品的最高价值来衡量的。

1982年著名的“一年回本”化纤厂因为这一概念被标记为“不值得宣传”的工厂;摩托罗拉因为这一概念成为了全球知名企业。

对于当代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来说,机会成本这一概念仍然适用。

对于上大学的机会成本,它的替代品就是不上大学的机会成本。

对于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对于上大学的机会成本基本既定的情况,如何通过四年的努力增加不上大学的机会成本成为了当代大学生面对的最现实的问题,同时也是当代大学生在四年的学习生活中努力追求的方向三、专家学者观点——对上大学的机会成本的理解美国著名经济学家保罗。

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供求理论案例分析

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供求理论案例分析

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供求理论案例分析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供求关系无处不在,它影响着商品的价格、数量以及市场的运行。

微观经济学中的供求理论为我们理解这些经济现象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下面,让我们通过几个具体的案例来深入探讨供求理论的实际应用。

案例一:苹果市场的供求波动假设在一个小镇上,苹果是当地居民喜爱的水果之一。

在某个丰收的季节,苹果的产量大幅增加。

根据供求理论,供给的增加会导致价格下降。

因为果农们收获了大量的苹果,市场上的苹果供应充足,为了吸引消费者购买,果农们不得不降低价格。

与此同时,由于苹果价格下降,消费者的需求会增加。

原本可能觉得苹果价格有点贵而减少购买的消费者,现在会因为价格实惠而购买更多的苹果。

这就是供求理论中的需求法则:价格下降,需求增加。

然而,如果连续几个季节苹果都丰收,导致市场上的苹果供过于求,价格持续下跌。

一些果农可能会因为利润减少而减少苹果树的种植,或者改种其他水果。

随着苹果的供给逐渐减少,价格又会开始回升,直到达到一个新的平衡。

案例二:房地产市场的供求变化在城市的房地产市场中,供求关系的影响也十分显著。

当城市经济发展迅速,就业机会增多,吸引了大量人口流入时,对住房的需求就会增加。

如果此时房地产开发商没有及时增加住房的供应,就会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导致房价上涨。

高房价可能会让一些购房者望而却步,但对于那些有强烈购房需求和经济实力的人来说,他们仍然会购买,从而进一步推高房价。

相反,如果城市的经济发展放缓,人口流出,对住房的需求减少。

而房地产开发商在之前的繁荣期建造了过多的房屋,就会导致供大于求。

为了尽快出售房屋,开发商可能会降低价格,引发房价的下跌。

案例三:石油市场的供求冲击全球石油市场是一个复杂但又典型的供求关系案例。

当国际政治局势紧张,或者某些主要产油国的石油产量下降时,石油的供给减少。

这会导致石油价格的大幅上涨。

例如,中东地区的战乱可能会影响石油的生产和运输,从而减少全球石油的供应。

(完整版)微观经济学教学案例

(完整版)微观经济学教学案例

目录上篇—-微观经济学经济学基础案例1:关于大学生占座现象的经济学分析.案例2:对房租的限制有利于解决住房问题吗?案例3:莫斯科歌剧院的票价。

案例4:美国农产品的价格保护.消费者理论案例1:为什么水要比钻石便宜?案例2:买“黄牛票”案例3:吉芬商品:向右下方倾斜的需求曲线是例外吗?案例4:利息所得税如何影响家庭储蓄?生产者理论案例1:美国啤酒行业的适者生存测试.案例2:“无花边费用"业务模式。

案例3:服装店的张老板是盈利了,还是亏损了?案例4:如何确定企业的最佳批量规模?市场结构理论案例1:结合现实生活谈谈西方经济学中不同市场结构的区别.案例2:企业的定价策略。

案例3:方便面市场竞争案例。

分配理论案例1:天津丑女“张静事件"及美国经济学家的调查报告.案例2:美国大型企业CEO的薪水报告。

案例3:华为的神话。

总体均衡与福利经济学案例1:经济学家的赌博。

案例2:苏联解体与其经济状况。

案例3:中国改革中收入分配差距的拉大。

微观经济政策案例1:农村改革第一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案例2:沱江特大污染事故。

案例3:楼道安装防盗门的事件。

下篇——宏观经济学国民收入核算理论案例1:部分国家的GDP比较。

案例2:中国和印度的经济增长的比较。

案例3:“绿色GDP"警示中国经济.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案例1:利用AD—AS模型分析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中的具体问题。

案例2:20世纪90年代日本经济的衰退。

案例3:石油危机与滞胀。

宏观经济政策(一)货币政策案例1:“治大国如烹小鲜”。

案例2:中央银行的独立性与通货膨胀。

案例3:宽松货币政策刺激内需,推动英国经济增长.案例4:稳健货币政策中的“适度从紧”.(二)财政政策案例1:政府增加政治支出,大选因素刺激亚洲经济增长。

案例2:增税反而促进经济增长?—-克林顿政府财政政策评析。

案例3:中国积极的财政政策.宏观经济问题(一)就业与失业理论案例1: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案例2:严峻的中国就业形势。

微观经济学案例

微观经济学案例

微观经济学案例近年来,中国的共享单车行业发展迅猛,成为了城市出行的重要方式之一。

然而,随着竞争的加剧和市场的饱和,共享单车企业开始面临着盈利难题。

本文将通过微观经济学的分析,探讨共享单车行业的发展现状,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首先,我们来看看共享单车行业的市场结构。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共享单车企业面临着价格竞争和差异化竞争。

一些企业为了吸引用户,不惜通过大幅度降价来争夺市场份额,导致整个行业的价格水平下降。

同时,企业之间的差异化竞争也十分激烈,各家企业纷纷推出新的服务和产品,希望能够吸引更多的用户。

然而,这种竞争模式往往会导致企业陷入恶性竞争的泥沼,无法实现盈利。

其次,共享单车行业存在着一定的市场失灵问题。

由于共享单车的使用成本相对较低,用户往往会出现“搁置”现象,即用户使用完共享单车后,将其随意停放在路边或者其他不当的地方,导致资源浪费和城市管理难题。

这种情况下,市场无法有效调节资源配置,也就无法实现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可以从微观经济学的角度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首先,共享单车企业可以通过技术创新和差异化服务来提高竞争力,而不是仅仅通过价格竞争来获取市场份额。

其次,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引导共享单车企业进行合理竞争,规范市场秩序,避免恶性竞争。

同时,政府也可以加大对共享单车市场的监管力度,引导用户文明使用共享单车,减少资源浪费。

总的来说,共享单车行业作为新兴的出行方式,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问题。

通过微观经济学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些问题的本质,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希望共享单车行业能够在政府、企业和用户的共同努力下,实现可持续发展,为城市出行提供更加便利和高效的选择。

微观经济学例子

微观经济学例子

微观经济学例子微观经济学是研究经济行为的经济学科,主要研究的是政府的经济政策、企业的生产经营决策、个人的购买行为等几方面的问题。

它利用理论分析和实证考察,以经济学功能性结构理论为基础,主要研究企业和消费者、政府、市场和行业四个主体之间的决策机制及其影响。

微观经济学例子1.市场竞争市场竞争是指两个或多个经营者之间,通过价格、质量、服务、促销等因素之间的比较,来吸引消费者,进而争取更大的利润,而形成的竞争态势。

市场竞争是营销的基础,参与竞争的经营者要密切关注消费者的需求,不断更新产品,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从而获取竞争优势,增加企业的利润。

2.价格机制价格机制是指企业在制定价格时所按或遵循的某种程序、步骤或活动,这些活动可以是内部活动,也可以是外部活动。

价格机制包括市场环境因素、政策因素、技术因素、商业环境因素、社会文化因素等。

价格机制是企业控制产品价格和利润的重要手段,企业要根据消费者需求,合理设定产品价格,以满足消费者需求,降低成本,同时保证利润最大化。

3.消费者行为消费者行为是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和售后服务等过程中的行为。

消费者行为受到消费者的社会经济环境、个人偏好、价值观念、文化背景、市场参与方式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其研究范畴涉及企业营销策略、产品设计、价格调节、品牌信誉、招商引资、渠道管理、宣传等方面。

消费者行为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了解消费者心理,提高企业营销效果。

4.公司战略公司战略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主要是指一个组织在较长时期内采取的行动,是用来实现企业宗旨的行为计划,它可以是一项单独的决定,也可以是一系列相关决定的集合。

有效的公司战略应具备定性、定量、稳定和可操作性的特征,需要有协调的行业宏观策略、企业战略和部门策略,以及以企业的竞争力、绩效和创新能力为指标的核心竞争力。

结论从上述微观经济学例子可以看出,微观经济学考虑的主要是政府,企业,消费者以及市场和行业之间的决策机制及其影响,而强调的关注点也从传统的经济发展角度转变为买卖双方民主公平的交换权益、价值最大化、利润最大化等。

微观经济学案例1

微观经济学案例1

微观经济学案例1微观经济学案例1:市场需求与供给分析1. 案例背景在某个虚构的市场中,有一种商品被广泛销售,我们将其称为“产品X”。

为了更好地了解市场需求和供给的关系,我们进行了一项研究。

2. 市场需求分析通过市场调研,我们收集了关于产品X的需求数据。

根据这些数据,我们可以绘制出市场需求曲线。

需求曲线显示了在不同价格下,市场上消费者愿意购买的产品X的数量。

假设需求曲线是一个下降的曲线,即价格越高,消费者愿意购买的产品X的数量越少。

这是基于一般经济原理的假设,即价格上升会降低消费者的购买能力和意愿。

3. 市场供给分析同时,我们还收集了关于产品X的供给数据。

根据这些数据,我们可以绘制出市场供给曲线。

供给曲线显示了在不同价格下,市场上生产者愿意提供的产品X 的数量。

假设供给曲线是一个上升的曲线,即价格越高,生产者愿意提供的产品X的数量越多。

这是基于一般经济原理的假设,即价格上升会激励生产者增加供给。

4. 市场均衡分析通过将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放在同一个图表上,我们可以找到市场的均衡点。

市场均衡点是指市场上需求和供给相等的价格和数量。

假设市场均衡点的价格为P*,数量为Q*。

在这个价格和数量下,市场上的需求和供给完全匹配,不存在供过于求或求过于供的情况。

5. 市场失衡分析如果市场价格高于均衡价格,即P > P*,那么市场上的供给将超过需求,会出现供过于求的情况。

这可能导致生产者降低价格,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购买产品X。

相反,如果市场价格低于均衡价格,即P < P*,那么市场上的需求将超过供给,会出现求过于供的情况。

这可能导致生产者提高价格,以限制消费者的购买量。

6. 市场调整过程当市场处于失衡状态时,会发生市场调整过程,以恢复市场均衡。

在供过于求的情况下,生产者会降低价格,以增加销量。

随着销量的增加,供给逐渐减少,直到供给和需求相等为止。

在求过于供的情况下,生产者会提高价格,以减少销量。

随着销量的减少,供给逐渐增加,直到供给和需求相等为止。

微观经济学的应用案例与问题解决讲解

微观经济学的应用案例与问题解决讲解

微观经济学的应用案例与问题解决讲解微观经济学是对个体经济行为、市场交易、资源配置等微观层面进行研究的学科。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面临着各种经济问题和决策,微观经济学可以帮助我们分析这些问题,并提供解决方案。

本文将通过几个具体的应用案例,介绍微观经济学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的方法和思路。

案例一:需求与供给的平衡假设某市场上有一种商品,其需求和供给都存在变化。

需求方变化是指市场上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发生变化,供给方变化则表示供给该商品的生产者数量发生变化。

微观经济学可以帮助我们找到需求与供给的平衡点,即市场价格和数量的均衡。

首先,我们需要确定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方程。

需求曲线通常呈现负斜率,表示价格越高,需求量越低。

供给曲线通常呈现正斜率,表示价格越高,供给量越高。

通过将两个方程相等,我们可以求解出市场均衡的价格和数量。

此外,当需求或供给发生变化时,市场会重新达到新的均衡。

如果需求增加,曲线向右移动,导致价格上涨和数量增加;而如果供给增加,曲线向右移动,导致价格下跌和数量增加。

通过微观经济学的分析,我们可以评估不同变化对市场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案例二:弹性与税收弹性是指经济变量对价格、收入或其他因素的反应程度。

在税收问题中,弹性分析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税收对市场行为的影响,从而更好地制定税收政策。

不同的商品具有不同的弹性。

如果商品的需求弹性高,意味着需求对价格变化非常敏感,税收对市场行为的影响也较大。

反之,如果商品的需求弹性低,税收对市场行为的影响相对较小。

微观经济学可以通过计算价格弹性或收入弹性等指标,来评估税收政策的效果。

如果税收对市场影响较大,政府可以采取相应措施来平衡供求关系。

而如果税收对市场影响较小,政府则需要寻找其他政策工具来实现经济调控的目标。

案例三:市场垄断与公平竞争市场垄断是指某个供应商在市场上具有垄断地位,可以通过控制价格和产量来获得额外利润。

微观经济学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市场垄断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微观经济学经典案例一

微观经济学经典案例一

经济学考研:微观经济学经典案例一燃油税幕后利益博弈:中国逼近10元一升油价时代1. 使用范围:第一章导论2. 要考核的知识点:影响供求的因素;均衡价格的决定及其变动趋势;价格机制及其制度;价格杠杆与能源环保的关系问题3. 思考题:(1)目前决定我国油价的供求的因素有哪些?其中哪些是主要的因素?(2)根据你掌握的情况,分析今后几年内我国燃油油价的价格走势。

能够近10元1升油价吗?要有理有据地回答。

(3)油价的变动会对我国国民经济有什么影响?积极的和消极的影响有哪些?(4)我国政府今后如何对油价进行管理?一、油荒袭来刚刚过去的这个夏天,留给国人一个心慌的集体记忆。

这不,电荒、水荒刚刚有所缓解,油荒就来了。

王女士是北京一家媒体的工作人员。

8月12日下班前,她接到在中央国家机关工作的丈夫打来的电话,让她马上把车加满油,因为他听说第二天汽油又要涨价了,而且那消息还说得有鼻子有眼,说93号无铅汽油每升涨4毛钱。

王女士开始还有点将信将疑,因为距上一次汽油涨价才过了仅仅半个多月,心想不会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又一次涨价吧。

不过,她随即想起了各地正在闹油荒的新闻和所谓国内外汽油价格“倒挂”的报道,也就确信无疑了,并随即将这一消息转发给几个要好的朋友。

第二天并没有等来汽油涨价的消息,不过王女士并不认为这是一则谣言,因为她确信目前的油价还远远没涨到头,再一次的涨价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身在首都北京的王女士对油价的忧心忡忡,在另外一些人看来也许根本不值一提。

从7月底以来席卷南中国的大面积油荒,使很多加油站前挤满了怒气冲天的人们,他们惟一的渴望就是:甭管花多少钱、排多长时间的队,能加上油就成。

在广州,为了加油,一些司机半夜不睡觉排队到天亮,各加油站前都排起了蜿蜒数百米的车辆队伍,被治安搞得筋疲力尽的警察们被紧急派往加油站维持秩序。

而深圳的一位副市长在当地电视台发表直播讲话,宣布采取紧急措施保证油品供应。

上海市政府也紧急从外地调油,以缓解排队现象。

微观经济学案例1

微观经济学案例1

微观经济学案例1微观经济学案例1:供求关系与价格波动在微观经济学中,供求关系是一个关键概念,它对于市场的价格波动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通过一个真实的案例来探讨供求关系如何影响价格的波动。

案例背景:某个小镇的居民对某种特殊品牌的咖啡情有独钟,每天都会排队购买。

咖啡店老板意识到这种情况后,决定适应市场需求,提高咖啡价格。

供求关系的变化:随着咖啡价格的上涨,居民对咖啡的需求开始下降。

一部分居民开始寻找替代品或者减少咖啡的消费量。

这导致供求关系发生变化,供应量增加,需求量减少。

价格波动的影响:当供求关系发生变化时,价格也会随之波动。

在这个案例中,咖啡价格上涨导致需求量下降,供应量增加。

这将导致咖啡店老板面临两个选择:降低价格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或者保持较高的价格以维持较高的利润。

供求关系的调整:咖啡店老板决定降低价格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

随着价格的下降,需求量开始回升。

居民们发现咖啡价格变得更加合理,重新开始购买咖啡。

这导致供需关系再次发生变化,供应量减少,需求量增加。

价格稳定的影响:随着供求关系的再次调整,咖啡店老板决定保持价格稳定。

供应量和需求量逐渐趋于平衡,价格波动逐渐减小。

居民们逐渐适应了新的价格水平,并且愿意为这种特殊品牌的咖啡支付合理的价格。

结论:这个案例展示了供求关系如何影响价格的波动。

当供需关系发生变化时,价格也会随之波动。

供应量和需求量之间的平衡是价格稳定的基础。

咖啡店老板通过调整价格来适应市场需求,最终实现了供需关系的平衡,价格波动逐渐减小。

这个案例也告诉我们,市场经济是一个动态的系统,供求关系的变化会引起价格的波动。

了解供求关系对于企业和消费者来说都非常重要。

企业需要根据市场需求来调整价格和供应量,以保持竞争力和利润。

消费者则需要根据自己的需求和预算来做出购买决策。

总而言之,供求关系是微观经济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对于价格的波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通过了解供求关系的变化和调整,企业和消费者可以更好地适应市场环境,实现供需关系的平衡,从而实现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微观经济学案例

微观经济学案例

微观经济学案例集第一章导论案例一:人生离不开选择关于作出决策的第一课可以归纳为一句谚语:“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

”为了得到我们喜爱的一件东西,通常就不得不放弃另一件我们喜爱的东西。

作出决策要求我们在一个目标与另一个目标之间有所取舍。

我们考虑一个学生必须决定如何配置她的最宝贵的资源—时间。

她可以把所有的时间用于学习经济学;她可以把所有的时间用于学习心理学;她也可以把时间分配在这两个学科上。

她把某一个小时用于学习一门课时,她就必须放弃本来可以学习另一门课的一小时。

而目_,对于她用于学习一门课的每一个小时,她都要放弃本来可用于睡眠、骑车、看电视或打工赚点零花钱的时间。

还可以考虑父母决定如何使用自己的家庭收人。

他们可以购买食物。

衣服,或全家度假。

或者他们也可以为退休或孩子的大学教育储蓄一部分收人。

当他们选择把额外的一美元用于上述物品中的一种时,他们在某种其他物品上就要少花一美元。

当人们组成社会时,他们面临各种不同的交替关系。

典型的交替关系是“大炮与黄油”之间的交替。

我们把更多的钱用于国防以保卫我们的海岸免受外国入侵(大炮)时,我们能用于提高国内生活水平的个人物品的消费(黄油)就少了。

在现代社会里,同样重要的是清洁的环境和高收人水平之间的交替关系。

要求企业减少污染的法律增加了生产物品与劳务的成本。

由于成本高,结果这些企业赚的利润少了,支付的工资低了,收取的价格高了,或者是这三种结果的某种结合。

因此,尽管污染管制给予我们的好处是更清洁的环境,以及由此引起的健康水平提高,但其代价是企业所有者、工人和消费者的收人减少。

社会面临的另一种交替关系是效率与平等之间的交替。

效率是指社会能从其稀缺资源中得到最多东西。

平等是指这些资源的成果公平地分配给社会成员。

换句话说,效率是指经济蛋糕的大小,而平等是指如何分割这块蛋糕。

在设计政府政策的时候,这两个目标往往是不一致的。

例如,我们来考虑目的在于实现更平等地分配经济福利的政策。

微观经济学案例

微观经济学案例

微观经济学案例案例名称:手机市场竞争背景描述:手机市场是一个充满竞争的行业,许多公司竞相推出新产品来吸引消费者。

在这个案例中,我们将讨论两家主要的手机制造商:公司A和公司B。

情景设定:公司A和公司B都是知名的手机制造商,它们在市场上拥有一定的市场份额。

两家公司都试图通过不同的策略来增加销售和市场份额。

公司A的策略:公司A决定通过价格战来吸引消费者。

他们将手机的价格降低到较低水平,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购买他们的产品。

他们认为,通过提供具有竞争力的价格,他们可以赢得更多的市场份额并实现更高的销售量。

公司B的策略:公司B采取了不同的策略,他们决定通过创新和差异化来吸引消费者。

他们将大部分资源投入到研发和设计中,以推出具有独特功能和特点的手机。

他们相信,通过提供独特的价值和体验,他们可以吸引高端消费者,并在市场上建立起自己的品牌形象。

结果和影响:这两种不同的策略对公司A和公司B产生了不同的结果和影响。

公司A通过降低价格吸引了一大批价格敏感的消费者,销售量增加,但利润率下降。

然而,由于价格战的持续,公司A可能面临着较低的盈利能力和财务压力。

公司B通过创新和差异化吸引了一批追求高品质和独特体验的消费者。

虽然他们的销售量可能没有公司A那么高,但他们在高端市场上建立了自己的品牌形象,并且可以保持较高的利润率。

结论:这个案例说明了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不同的策略可能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通过价格战可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但可能面临利润率下降的风险。

而通过创新和差异化可以吸引追求高品质和独特体验的消费者,但可能需要更高的投入和研发成本。

在现实生活中,手机市场上的竞争就是一个微观经济学的案例,各家手机制造商通过不同的策略来争夺市场份额和消费者的青睐。

这个案例提醒我们,在制定经营策略时,需要考虑市场的竞争环境、消费者需求以及企业的资源和能力,以找到最合适的策略来实现商业目标。

微观经济学案例

微观经济学案例

微观经济学案例在微观经济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案例,通过这些案例可以更好地理解经济学理论,并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在本文中,我们将通过几个微观经济学案例来探讨供求关系、市场均衡、弹性和效用等概念。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个关于供求关系的案例。

假设某地区的天气异常寒冷,导致市民对取暖设备的需求急剧增加。

与此同时,取暖设备的生产商由于原材料价格上涨而减少了生产。

这种情况下,市场上取暖设备的价格会发生什么变化呢?根据供求关系的基本原理,需求增加而供给减少会导致价格上涨。

这个案例清晰地展示了供求关系对市场价格的影响。

接下来,我们来讨论市场均衡的案例。

假设某个市场上存在着一种产品的过剩,即供给大于需求。

在这种情况下,市场上的价格会如何变化呢?根据市场均衡的理论,供大于求会导致价格下跌,直到达到市场均衡点。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市场均衡是市场自发调节的结果,通过价格的变动来实现供求的平衡。

然后,我们来看一个关于弹性的案例。

假设某种商品的价格上涨了20%,而消费量下降了10%。

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计算出这种商品的价格弹性为-0.5。

这意味着价格上涨1%,消费量会下降0.5%。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价格弹性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消费者对价格变化的敏感程度,对于生产者和消费者来说都具有重要意义。

最后,让我们来讨论一个关于效用的案例。

假设某人在饥饿的情况下得到了一块面包,那么他会获得一定的满足感。

但是,如果他已经吃饱了,那么再多的面包对他来说就没有太大的效用了。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效用是随着消费量的增加而递减的,这也是边际效用递减的基本原理。

通过以上几个微观经济学案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供求关系、市场均衡、弹性和效用等概念。

这些案例不仅帮助我们理解经济学理论,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用这些理论到实际生活中。

希望通过这些案例的讨论,可以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微观经济学的知识,为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提供帮助。

(完整版)微观经济学典型题目一

(完整版)微观经济学典型题目一

微观经济学典型题目(一)1.商品A的需求函数为Q=0.02M-2P 收入M=6500 商品A的价格P=20,如果目前商品A的价格上升为P=40求:商品A的价格变化的总效应、替代效应、收入效应分别是多少(1)M=6500,P1=20→Q1=90M=6500,P2=40→Q2=50(2)替代效应(∵假设商品2的数量不变,效用不变,即商品1的数量不变):M1=P1·Q1+ P′·Q′ (价格为P1时消费Q1,Q'的预算约束)M2=P2·Q1+ P′·Q′ (价格为P2时消费Q1,Q'的预算约束)△M=M2-M1=Q1·(P2-P1)(价格由P1变到P2时,为使Q1,Q'被消费的起所需的收入的变化)价格上涨,意味着实际收入的下降,而我们知道,替代效应的分析是在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上,也就是要保持原有的总效用不变,就必须增加收入。

这就是补充预算线。

△M=90×(40-20)=1800M′=M+△M=6500+1800=8300 (价格由P1变到P2时,为使Q1,Q'被消费得起所需的总收入)P2=40,M′=8300时,Q′=86替代效应:86-90=-4 (剔除了收入因素,单纯由相对价格变化引起的Q1的变化)收入效应:50-86=-36总效应:(-4)+(-36)=-402.若消费X、Y两种商品的消费者的效用函数为:U=XY,X,Y的价格均为4,消费者的收入为144。

(1)求该消费者的需求及效用水平(2)若X的价格上升为9,该消费者对两种商品的需求有何变化?(3)X价格上升为9后,若要维持当初的效用水品,消费者的收入最少应该达到多少?(4)求X上升为9,所带来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解:(1)预算约束为4X+4Y=144均衡条件Ux/Uy=Px/Py 即y/x=4/4=1代入预算约束得X=Y=18, 代入效用函数的U=324(2) X的价格变化后的预算约束为9X+4Y=144均衡条件Ux/Uy=Px/Py 即y/x=9/4分别代入预算约束和效用函数,得X=8 Y=18, U=144(3)假设X的价格变化后,要维持最初的效用水平U=324所需的收入为m那么其预算约束为9X+4Y=m与已知的XY=324 两式联解,得m=9X+ =9X+1296/Xm的极小化条件为dU/dm=9-1296X-2=0, 所以X=12代入效用函数与预算约束条件,分别得Y=27, m=216也就是说,价格发生变化后,若能将收入提高到216,分别购入12单位X和27单位Y,便可恢复到最初324的效用水平。

(完整word版)微观经济学案例(第二章和第三章).doc

(完整word版)微观经济学案例(第二章和第三章).doc

《微观经济学》第二章第三章案例案例一:春运“一票难求”年年春节,年年有春运。

回家团圆的步伐让国人义无反顾涌入春运购票大军中。

网民纷纷拿出十八般武艺,叫上全家老少以及朋友一起加入抢票大军,网络、电话和手机三管齐下,甚至拿护照、身份证分开刷票。

很多网民感叹“蜀道难,难不过火车票”,有人甚至形容其比“唐僧西天取经”还难。

在这场“战役”中,抢到票的人欢喜如中彩票,没成功的则难过哀叹。

体验抢票的“酸甜苦辣”成为这几天国人的共同经历。

请借助供求理论分析春运期间“一票难求”的原因。

原因理论供给和需求原理:供给规模有限,而需求猛增,按照完全竞争条件下的经济学规律,此时价格应上涨,可以抑制需求,把票给出多的钱的人,实现均衡。

但是,价格上涨了,很多人就会买不起火车票,飞机票更加买不起,为了保证非常需要但又不能够出很多钱的人能够负担得起路费,政府控制火车票价上涨,造成在这样的价格条件下,依然有很多人需要火车票,出现供需缺口,即一票难求。

铁路的运营也要追求一定的收入,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与配置。

所以,不可能大量投入,新造很多铁路,只保证春节时交通不拥挤,平时就让其闲置,只做保养。

二:原因详解春运一票难求,既有经济的原因,也有管理的原因,但主要在于管理,理由如下:1.说有经济的原因,既指可用经济理论来浅显分析,也指经济能力不够。

最基本的经济理论:供不应求造成了一票难求。

我们先不谈管理上的问题,从每趟车的荷载来看,春运期间,基本每趟车都是饱和的,除了已有的座位和卧位都订满了外,还有很多站在过道的乘客,这是每年春运的普遍现象。

这种情况只要春节坐过车的人都知道。

所以,供不应求是一票难求的根本原因。

造成供不应求的原因除了管理原因外,这里是经济能力不够,也就是铁路部门没有足够的资源来建造更多的运输设备来满足过年回家人们的需求。

2.再说管理的原因。

其实,目前造成春运一票难求的直接原因是管理的原因:(1)国家法定节假日的高度集中绑架了运输部门与乘客。

微观经济学经典案例分析

微观经济学经典案例分析

案例: 谁在消费昂贵? 奢侈品消费群调查1. 使用范围:第四章消费者行为理论2. 要考核的知识点:决定消费者选择的因素;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偏好的改变与需求规律;奢侈品消费与需求规律。

3.思考题:(1)就你目前的状况,对你自己来说,什么样的东西会是奢侈品?你用的是什么标准来定义奢侈品的?(2)你能否总结一下目前我国影响奢侈品消费的因素有哪些?其表现如何?(3)用你学习过的理论来分析奢侈品消费问题?(4)在我国目前情况下,人们奢侈品消费对经济发展有何积极意义和消极意义?在女生张茜的想像中,一个标准的“中国奢侈品消费者”存在两种分裂的形象:平时穿着amarni中规中矩的套装、在北京CBD林立的高档写字楼中有一间自己的办公室、英语流利、每年去欧洲度假一个月;或者——另一种“可怕”的情况:穿着皮尔卡丹的西装、系着金利来皮带,用带有浓重乡音的普通话告诉香港的某位售货小姐“要买一块劳力士金表”。

根据中国品牌战略协会杨清山秘书长的研究,中国目前的奢侈品消费人群已经达到总人口的13%,并且还在迅速的增长中。

迅速富起来的中国人正在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实现着自己心目中的奢侈梦想。

一、奢侈品的消费增长与GDP增长仅仅在数年之前,全世界奢侈品牌关注的还不是中国,而是台湾、香港等亚洲的几条“小龙”,再往前追溯,日本人在欧美一度就是有钱人的代名词。

杨清山对此做出了解释:一个国家奢侈品的消费增长大概应该是其GDP增长的两倍左右。

因此,当亚洲人面对自己突然增加的财富时,他们毫不犹豫地选择“富贵的标志”——奢侈品来表明自己新的经济和社会地位,这是一种非常自然的心理需求。

他谈到自己曾经到过的一个中国内地小城,那里的人们在不知道“比萨”为何物的情况下,对奢侈的憧憬就是“等我有钱了,一定要吃一顿比萨”。

对于在上海一家广告公司工作的高小姐来说,她的“比萨”是一个标价5700元的Ferragamo白色挎包,在买这个包之前,她犹豫了很长时间。

微观经济学案例分析

微观经济学案例分析

品缺乏弹性。
P
图1中, D1为衣服类商品的需求曲线,
D2
D2为电脑类产品的需求曲线。当价格从
D1
P1降到P2时,D1的需求从Q1升到Q4, 而D2的需求从Q2升至Q3。虽然两种商品
P1
随着价格的下降需求都在有所上升,但明显 P2
可以看出D1需求上升幅度要远远高于D2。 这就是商家在促销时选择需求弹性较大的商品的 原因。
案例3:谷贱伤农
• 问题:分析为什么会出现谷贱伤农的情况?
• 分析思路:

需求的价格弹性是指某种商品的价格每变动1%时所引起的需求
量变化的百分数。通常,商品的需求量和它的价格呈反方向变动关系,
因此,需求价格弹性总是负值。一般地,我们总是关心需求价格弹性
的绝对值以便进行比较。我们把需求价格弹性绝对值大于1的商品称
• 目前中国内地的整体智能手机市场正在降温——今年8月份,其智 能手机销量首次出现同比下滑,下滑幅度为4%。,但是苹果的销量确 一直居高不下。据国外媒体报道,苹果iPhone在中国内地的受欢迎程 度没有下滑的迹象。最新数据显示,在中国内地,已有超过700万部 iPhone 6s 和iPhone 6s Plus被激活。
3、一般来说,作为消费品,猪肉的价格弹性是比较大的,尤其是对低 收入人群更是这样。但是随着人们收入的增长,猪肉成了一日三餐的 常见食物,其价格弹性也呈现下降趋势。
案例2 ❀“双十一”促销❀
“光棍节”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节日,只是源自年轻人对11月11日的 戏谑,而现在这一戏谑的节日成为网购狂欢节的代名词。围绕“双十一 ” 的电商争夺早在十月份就已打响。
Q1 Q2 Q3 Q4 图1
分析:
2、促销利润分析
促销期间,包括很多国内甚至国际知名品牌都已五折销售,难道真像

微观经济学经典案例

微观经济学经典案例

微观经济学经典案例-公园门票升降启示公园门票降价或涨价的启示1.使用范围:第一章导论2.要考核的知识点:供求理论;影响需求的因素;需求弹性及其与企业收入的关系。

3.思考题:(1)从这个案例中,为什么苏州公园通过降价就获取了巨大的经济效益?(2)为什么后来苏州公园不降价了?假若继续降价苏州公园还能盈利吗?(3)你对目前北京的许多公园的高票价现状持什么意见?为什么这些票价降不下来?(4)对于像公园这样的准公共用品,其价格应该由什么来决定?政府在其中起什么作用?2001年夏,苏州乐园门票从六十元降到十元。

一时间,趋之者众,十天该园日均接待游客量创下历史之最,累计实现营业收入四百万元以上。

10元门票引来25万人盛夏的苏州乐园,十分过瘾地火了一把。

"火",是自7月20日傍晚5时点起来的。

这是该园举办"2001年仲夏狂欢夜"的首日,门票从60元降至10元。

是夜,到此一乐的游客竟达7万之多,大大出乎主办者"顶多3万人"的预测,这个数字,更是平时该园日均游客数的15至20倍,创下开园4年以来的历史之最。

到7月29日,为期10天的"狂欢夜"活动落下了帷幕。

园方坐下来一算,喜不自禁:这天累计接待游客25万余人,实现营业收入400万元以上,净利润250万余元……这些指标,均明显超过白天正常营业时间所得。

正常情况下,苏州乐园的门票每人每张60元,每天的游客总数在3000-4000人之间,营业时间从上午9时到下午5时。

而"狂欢夜"是在"业余"时间进行,即从每天下午5时到晚上10时,门票却降到10元。

就是说,"狂欢夜"这10天,这家乐园在不影响白天正常营业的情况下,每天延长了5小时的营业时间,营业额和利润就翻了一番以上。

"狂欢夜"与该园举办的"第四届啤酒节"是同时进行的。

微观经济学案例分析10篇

微观经济学案例分析10篇

微观经济学案例分析10篇1. 垄断市场下的价格歧视案例分析该案例分析了垄断市场中价格歧视的策略和影响。

通过比较不同消费者群体的需求弹性和支付意愿,垄断者可以巧妙地对不同群体设定不同的价格,从而提高市场利润。

然而,这也引发了一些公平和效率问题,需要政府监管来平衡利益。

2. 外部性对公共物品供给的影响案例分析本案例分析了外部性对公共物品供给的影响。

外部性是指某些经济活动对非参与者产生的影响。

通过研究公共物品供给的外部性,我们可以理解市场机制在解决公共物品供给问题方面的局限性,并探讨政府干预的必要性。

3. 价格弹性与供需关系案例分析该案例分析了价格弹性与供需关系之间的关联。

价格弹性是指市场对价格变化的敏感程度,供需关系则说明了价格对市场供给和需求的影响。

通过研究不同产品和市场的价格弹性与供需关系,我们可以了解市场机制的灵活性和弹性。

4. 景气循环与经济衰退案例分析本案例分析了景气循环与经济衰退之间的关系。

景气循环是指经济活动周期性波动的现象,而经济衰退是指经济活动下滑的阶段。

通过分析景气循环与经济衰退的原因和影响,我们可以了解经济波动的动态和应对策略。

5. 市场失灵与公共政策案例分析该案例分析了市场失灵与公共政策之间的相互关系。

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机制无法有效配置资源的情况,需要政府通过公共政策来纠正。

通过研究市场失灵的原因和不同类型的公共政策,我们可以评估政府干预的效果和限制。

6. 竞争市场下的价格竞争案例分析本案例分析了竞争市场下的价格竞争策略。

在竞争市场中,企业通过调整价格来吸引消费者和与竞争对手竞争。

通过研究不同的价格竞争策略和其对市场竞争的影响,我们可以了解竞争市场的运作机制和企业策略。

7. 垄断与垄断定价案例分析该案例分析了垄断市场和垄断定价策略。

垄断是指市场上只有一个主要供应商或卖家的情况。

通过研究垄断者的定价策略和市场影响,我们可以了解垄断市场的运作机制和对消费者福利的影响。

8. 非完全竞争市场下的定价案例分析本案例分析了非完全竞争市场下的定价策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案例1:从"芙蓉姐姐"到"超级女声"——关于“超级女声”热潮的分析报告1)从"芙蓉姐姐"到"超级女声",你能从中找出哪些经济学理论(主要是消费行为与需求理论方面)的思考?(2)影响目前市场需求的因素有哪些?(3)如果你是一个市场营销专家,你准备利用目前的市场需求特点从哪些方面来推广你的产品?(4)请你说说网络外部性对市场需求的影响?2005年的盛夏也许注定是属于青少年的文化盛夏:一边是"芙蓉姐姐"还没有淡出人们的视野和耳畔,另一边又迎来了"超级女声"全国总决赛的热播,可谓是"你方唱罢我登场"。

两种表现形式不同、参与方式不同的文化现象,实际上有着共同的孕育背景,同时也共同折射出当前我国青年文化的新特征,反映了我国青少年发展面临的新问题。

一、"芙蓉姐姐"和"超级女声"产生的时代背景分析"芙蓉姐姐"凭借"一张妖媚十足的脸和一副性感万分的身材",以其露骨而极度自信抑或自我欣赏的文字和夸张而经典的"S"型照片,在集广泛性、快捷性、交互性于一体的互联网络空间(准确地说是在清华北大的BBS)名声大噪,继而引起诸多媒体的高度关注。

在2005年的初夏,"芙蓉姐姐"终于完成了由虚拟红人向现实明星的转变,但随着"超级女声"比赛进程的推进,她"永远有多远,我就能红多远"的理想也在郁闷中破灭。

"超级女声"吸引了上至89岁下至4岁的15万"女生"共同角逐。

据统计,在总决赛直播期间,全国约有十分之一的电视观众在周五晚锁定湖南卫视,创造了亿万人参与的集体狂欢。

面对"芙蓉姐姐"走红和"超级女声"热播,各界的评论褒贬不一。

不能否认的是,社会是个人发展的大舞台,时代是塑造和成就英雄的大背景,"芙蓉姐姐"和"超女"们的产生是"时势造英雄"而非"英雄造时势"的结果。

对于这类青年文化热点现象,不能只进行简单的是与非判断,更不能秉承所谓的"存在即合理"的哲学理念,对其听之任之,而是要着力探究其背后的时代和社会背景。

1.市场经济的趋利性市场经济从本质上说是一种竞争性经济,个体独立性的经济,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经济。

自从党的十四大确立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后,经济发展的市场化取向逐步得到国人的认同。

当代中国青少年既感受到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所带来的高度物质文明成果、个人独立性的增强,又目睹了市场经济大潮对其父辈们洗礼的过程乃至产生的阵痛,利益取向成为他们价值观上深深的印痕。

如果说"芙蓉姐姐"坚持不懈地在网络空间书写文字、张贴自己的S 型照片,还只是隐隐地表达着一种个人利益诉求的话,"超级女声"则是"超女"们、电视台、娱乐公司、短信服务商以及网络等众多媒体分享的一份利益大餐。

活动组织者、协办者以及相关各方追逐利润的本质在整个活动的过程中有目共睹,仅每周数百万条投票短信就足以让他们喜上眉梢。

而随着比赛的推进,"超女"们为日见增长的"身价"、"人气"而日益陶醉也是不争的事实。

2.社会环境的开放性发达的交通、通讯和传媒,使现代青少年的活动范围空前扩大、信息获取的途径空前增多。

现代青少年生活在一个全面开放的社会环境之中,他们面对大量的、经常变化的人和事以及各种信息,不仅视野、思维、心理得到扩充和丰富,而且每个人都会按照自己的价值标准和期望进行比较、评判和取舍,显示其对开放环境的适应和把握。

环境的开放也改变了意识形态领域相对单一的状况,各种文化的相互激荡和社会思潮的涌动,为当代青少年创造了一种多元的文化环境。

"芙蓉姐姐"能够以反传统文化的形式出现,并且被部分青少年所接纳,本身就显示了青少年价值取向的多样性。

"超级女声"更是把开放社会价值取向的多样性表达的淋漓尽致。

3.社会生活的民主化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整个社会风气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政治环境越来越宽松,人们不再束缚于条条框框。

人与人之间日益趋向平等,青年获得了自主生活权利,个人主体性日益凸显。

同时,随着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在理论和实践上的不断深化,我国社会政治生活民主化的进程也逐步加快,人们享受的民主权利越来越真切。

"芙蓉姐姐"展示自我的权利得到了社会上大部分人的尊重,"超女"们"想唱就唱"的权利得到了大众的认可和坚定维护,"超女"的粉丝(FANS)团通过商谈、讨论等形式自主地组建群体来支持各自的偶像,"超女迷"通过网络万人大签名以形成舆论的压力对评委的权力进行制约……这些都只有在社会生活民主化的条件下才能实现。

4.网络技术的发达性短短的十年间,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个人电脑在我国的迅速普及,使得网络对当下的青少年来说已不仅仅是一种用途广泛的现代工具,而是一种现代生活方式。

正如有人指出:"'芙蓉姐姐'让我们感受到一种扑面而来的网络力量,也可以感受到一种深刻的社会文化变革正在我们的身边发生着,而这样的变革和技术进步,以及网络所带来的社会组织结构和人际沟通模式的变化密不可分。

"一个典型的"超女粉丝(FANS)"的生活场景是:耳朵里塞着带小话筒的耳机,眼睛盯着屏幕反复地看"超级女声"全国总决赛的网络视频录像,在QQ聊天的窗口上和密密麻麻的"玉米"、"盒饭"、"凉粉"、"荔枝"、"佳迷"进行交流和争吵,在虚拟社区和各大门户网站的BBS上不停上演口水战和拉票战。

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没有网络就没有"芙蓉姐姐",没有网络也不会有"超级女声"的如此火暴。

二、透过"芙蓉姐姐"、"超级女声"现象看青年文化的新特征毋容置疑,无论是"芙蓉姐姐",还是"超级女声",都吸引了社会成员的广泛关注和参与,但究其本质,它们仍然是以青年为主体创造的青年文化现象。

青年文化是相对于社会主流文化而言的一种"副文化"或曰"亚文化",它受社会主流文化的影响和制约,但又有其自身的相对独立性并在一定程度上引领社会文化潮流。

青年文化是流动的、发展的,是时代、社会的变化和当代青年的发展造就了"芙蓉姐姐"和"超级女声"等文化热点现象,这些文化热点也折射着青年文化的时代特征。

1.个性化色彩浓厚无论是"芙蓉姐姐"的经典"S"形造型还是"超女"们"想唱就唱"的风格,无不洋溢着鲜明的个性化色彩。

从"芙蓉姐姐"一系列自谱人生传奇的网文可以看出,自中学时代起她就非常认同应试教育制定的人生目标,以分数和考大学为自己的人生追求,在高考几次失利后,她毅然选择了做"京漂",然而考研三次都以失败告终。

当体制内的"崇高理想"破灭后,"芙蓉姐姐"转而换一种方式来实现自己,即借女色消费之东风,以反叛的方式试图以茁壮的身体曲线实现自身的价值。

匪夷所思的超长赛程难敌"超级女声"观众们节节攀升的热情,其原因不外乎是参与者的自我价值从中得到彰显。

一方面,评委、大众评审团和民众短信投票相结合的赛制代表了广大观众的意愿,赢来了更多的参与与互动。

"被唤醒了'自我'的电视观众不仅要通过投票'自由'表明心声,更要通过短信和网络发出独一无二的声音。

另一方面,从最初的海选开始,'超女'就以自我展示作为最大卖点。

从口不择言表现欲超强的个性评委到'红衣主教'黄薪的'惊天一跪'再到李宇春挑战正统主流审美观的'帅哥'形象,试问这个夏天还有谁比'超级女声'更疯魔更自我更有个性?" "芙蓉姐姐"初现于网际时,应该说大部分人是带着审丑的目光和嘲讽的心态来点击她的网络文字和S型图片的。

尽管是审丑,却也说明广大的青少年网民对她这种自我展示的方式的认同,随后出现在众多媒体上的专家、学者和一般大众的观点,大部分也对这种另类的行为方式表示肯定。

在"超级女声"海选阶段以怪招和奇招出名的"超女"黄薪,其表演以网络视频的方式迅速传播,进而获得"红衣教主"称号。

综观广大青少年对"芙蓉姐姐"和"超女"的态度,不难发现,现在的青年文化越来越开放、越来越多元化,容纳得了青年对生活、对未来、对现实越来越多的各种不同立场和评价。

很显然,没有青年文化的宽容,诡异的"芙蓉姐姐"难以长大,"想唱就唱"的"超女"们早该闭上她们的喉咙。

宽容,是一种现代精神。

青年文化的这种宽容精神,基于青年对青年文化流变的多元、开放趋势的认同,同时为青年个性在文化发展中得到尽情表达与发挥提供了必要的沃土与根基。

2.民主化趋势明显"芙蓉姐姐"的走红,当然起因于"芙蓉姐姐"那另类的闪亮登场,但也离不开广大青年网民一次又一次起决定性作用的点击。

说到底,"芙蓉姐姐"现象的出现是广大青少年主动参与的结果。

"超级女声"更是激活了青少年心中的参与意识。

由于在"超级女声"的平台前,无门槛,无条件,无限制,不需报名费,只需一张身份证。

身份证前人人平等,人人有参与的自由,也有不参与的自由,所以才有了15万人参与的"超级女声"比赛阵容。

利用手机短信投票,为青少年群体提供了以较低成本参与其中的机会,特别是当他们发现他们的参与确实左右了比赛的进程,他们的意见确实影响了最后的结局,确实能够监督乃至罢免作为权威的评委,他们惊讶地发现自己的态度受到了尊重、权利得到了保证,参与的积极性得到意料之外的鼓舞而空前高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