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业道德概论2015课件资料
教师职业道德课件(共29张PPT)
不仅教书,更要育人
教书育人。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 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 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 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你若是把你的生命放在 学生的生命里,把你和你学生的生命放在大众的生命 里,这才算是尽了教师的天职。
师德的价值定位与师德建设的 若干思考
3、从个人价值上看,师德是培育和陶冶教师人格气 质、提升人格魅力的内在工具
(一)当前师德建设的现状与问题
当前师德建设主流是好的: 1、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进一步营造 2、教师的职业荣誉感和责任感进一步增强
• 就业的严峻与教师职业的事业编制使该职业的社会声望有所提高 社会对教育的更高期待使教师的责任感与压力进一步加强
(四)学会尊重,让无私体现在我们的一言一行中
(五)勤于家访,让爱岗敬业落在实处
案例:师生关系也是“教学”成果
有这样两个平行班,一个班级学习成绩很好,但师生关 系很紧张,在学生评教的时候反映教师教学方法简单武断, 学生负荷很重;而另一个班级虽说学习成绩次了一点,学 生热情高涨,大家充分感受到了做人的幸福。
(3)师德教育缺乏连续性、规范性,处于若 有若无、可有可无的境地(泛政治性、形式 单一)
3、教师个人原因
(1)师德自律的主体内在动力不足 (2)工作生活压力较大,忽视了师德修养 (3)价值观的变化与困惑
三、加强师德建设的若干思考
(一)切实保障教师的正当、合法权益,提高 广大教师(尤其是老、少、边、农等地区教 师)的生活、工作待遇,免除教师的后顾之 忧,激励优秀教育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
3、规范媒体的宣传舆论,进一步营造尊师重教 激励优秀教育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
社会对教育的更高期待使教师的责任感与压力进一步加强
《教师职业道德》PPT课件
衍生出了宗教的观念,祖先崇拜的观念;进一步还产生了尊重人,尊重人的生命存在, 加强了氏族群体的凝聚力、安全感和归属感等等。
第四,在原始道德中注重人的勤劳、勇 敢、顽强的道德意识的培养和塑造。
基本道德规范:
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勤俭自强、 团结友善、敬业奉献。
这些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实际上就是每个公民应具备的基本道德品质。
3.道德是个人必要的理性控制
道德是基于维护社会利益、保证社会生活秩序、调整人们社会关系的需要而产 生的。所以它一经产生,就必然会带有某种超越于个体特殊性的社会普遍性,成 为个人的外在约束力量。但这种约束不是简单的限制和消极防范,而是体现了人 的理性力量对人的非理性因素的控制。
道德约束并不是一种反对自我的力量,相反,它是保存、发展与完善自我的必要 条件。
4.道德是个人成长的主要动力
道德用否定词来表达就是“不应当做什么”即主要表现为约束,而用肯定词来 表达就是“应当做什么”,即主要表现为引导和激励。引导和激励正是道德动力 作用的具体表现,可以说,在很多情况下,道德是以“应当如何”的独特形式来 表现自己的。 人这一能动的主体的发展过程就是在道德的“应当”的感召和推动下不断否定 实然的我,而追求应然的我的过程。
拉法格在《思想起源论》中对原始社会作了深入的考察 后讲:“力量和勇敢是处于经常不断地彼此斗争和同自然 作斗争的原始人的首先和最必要的美德”,“力量和勇敢 经常代替当时的一切美德,以至拉丁文本来创造出来为了 表示肉体上的力量和勇敢的词Virtue当作美德的意义来使 用”。 在文学作品中,可以说越是古老的故事,越是落后的民 族,对勇敢、勤劳、力量的赞美也就越多。这是人们在用 道德的形式,在动用舆论来激励、鼓动人的积极进取的精 神,奋斗的精神,借以发挥人的最大的潜力。
教师职业道德PPT课件
28
第一节:教师职业道德原则概述
• 一、教师职业道德原则概述 • 教师职业道德原则: • 1.一定社会和阶级在某一历史时期,根据社会或阶级和教
师职业的实际需要,对教师职业道德行为提出的基本要求 • 2.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处理各种利益关系、调节和评价一
切道德行为的根本规则。 • 3.是教师职业道德体系的核心和精髓,处于主导地位。
,又是个体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
可编辑课件
10
(二)、教师职业的本质、特点和社会意义
• 教 师:为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要,通过教育活动为社 会服务或为一定阶级培养合格人才的人。
• 教师职业:按照一定社会的需要和标准,向人们进行各方 面教育,以培养人为目的,促进人全面发展的一种职业。
• 教师职业的本质:按照一定社会需要和规定的标准培养人 的创造能力,使受教育者成为有社会价值的人才的事业。
• 是教师原则的生发、展开和具体化,是构成教师职业道德 体系的基本因素。
可编辑课件
41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
教师在职业教育中的道德规范
教师在师生关系中的道德规范
教师在教师集体中的道德规范
可教编师辑课在件自身建设中的道德规范
42
第一节: 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的普遍内心信念,对教师行为发生影响的基本道德概念 • 如教师义务、教师良心、教师公正、教师荣誉、教师威信
可编辑课件
33
教师职业道德范畴
教师良心
教师公正
教师义务
教师荣誉
教师信誉
可编辑课件
34
第一节 教师良心
• 良心:是各种道德心理因素在个人意识中的统一,使人们 在履行对他人和社会义务过程中形成的道德责任感和自我 评价能力。
教师职业道德概论-(1)-课件(1)
社会经济关系对道德的决定作用②
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发展必然会引起道德关系的变 化发展。没有永恒不变的经济利益关系,因而也就 不会有永恒不变的道德准则。目前我国所进行的经 济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内部的重大变革, 它必然带来道德生活的深刻变化,给我国的道德生 活带来许多新情况、新问题。
道德也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具有自身的存在规则和 发展规律。道德的这种独立性突出地表现为它既可 以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也可以起消极的 阻滞或促退作用。
人类为了生存就必须从事生产劳动,而要生产就必 然会结成一定的生产关系。在劳动生产中,形成了 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各种社会 关系,产生了如何处理这些关系的态度和行为,以 及对这些态度和行为的看法和评价。
社会经济关系决定了人的道德关系、道德观念和道 德情感。道德深深地根植于社会经济关系的土壤之 中。有什么样经济关系,就必然会有什么样的道德; 经济关系改变了,道德也会或迟或早地发生变化。 在阶级社会,道德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道德体系中有崇高道德理想规范与一般的具体道德规范。
更高的稳定性
社会意识形态都具有相对稳定性,而道德比其他意识形态变化速度更 慢,表现出更高的稳定性。一般某种道德一经形成便会长期存在。
强大的自律性
道德只是提倡“应当怎样”、“不应当怎样”,而不是强行规定“必 须怎样”、“不准怎样”,它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人们的信念 来维持,通过劝诫、说服、示范方式起作用。信念对人们的行为起支 配作用,构成道德的自律性。如果人们缺乏道德的自律性,道德便很
道德是调整个人与个人、个人与 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
人是社会的人。社会是在一定的生产方式的基础上形成的众多的个人之间 持续不断地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特殊的物质机体,人类的一 切活动都是在这个物质机体中进行的。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材(PPT 46页)
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
• “当教师是最辛苦的,但也是 最光荣的,最幸福的。当你的 学生一批又一批地成为国家栋 梁之才的时候,你获得的欣慰 是任何人也理解不了的。”
• 1993年12月18日,在人民大 会堂为霍懋征举办了从教五十 年纪念大会,霍老师将自己感 受概括为六个大字:光荣、艰 巨、幸福。“做一名教师实在 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教材(PPT 46页)
爱岗敬业是师德修养的出发点
忠诚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对 工作高度负责,勤勤恳恳,兢兢业 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认真备 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 学生。不对工作敷衍塞责。
爱岗敬业是教师对待本职工作的基本品质,是教师从思想上认识到自己职业的神圣使命,从而发自内心地热爱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并
,35年如一日,无怨无悔。如今,身教重于言教的孔祥瑞,不仅自己
成为了“蓝领专家”,而且还在天津港集团带出了一批年轻的技术能
手,他用自己的成就证明了知识型工人的价值。
二、教师在事业的奉献中成长与发展
• 1、爱岗敬业就意味着奉献。 • “教育是事业,其意义在于奉献。” • 陶行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什么是爱岗敬业?
爱岗敬业是教师对待本职工作的基本品 质,是教师从思想上认识到自己职业的神 圣使命,从而发自内心地热爱自己所从事 的职业,并且愿意为自己从事的职业勤勤 恳恳,任劳任怨,做出贡献。
一、敬业是教师的一种境界和使命
• 教师如何做到爱岗敬业?
• 1、培养其热爱本职工作的情感。 • 案例:杨瑞清——现代陶行知
• 案例:三个砌砖工人
2、勤恳敬业,培养责任意识。
梁启超《敬业与乐业》: 1、有业之必要: 2、敬的含义:全副精力集中于一件事。 3 敬业的原因:生活与劳动。 4 敬业的表现:讲求素质。 5 敬业的方法:专心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概论(ppt56张)
道德-------是指一定的社会经济关 系下人们处理人与人、人与自然、个 人与社会之间各种关系的行为规范的 总和;道德以善恶评价为标准,依靠 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来维 持。
职业道德--------从业者在职业活 动中奉行
以身立教 其身正, 不令而行, 其身不正, 虽令不从 -----孔子 教育公平“有教无类” -------孔子 师生平等 “教学相长”-------孔子 弟子不必不如师, 师不必贤于弟子。----韩愈 博学进取 道之未闻, 业之未精, 有惑而不能解, 则非师矣。 -----黄宗羲 温故而知新, 可以为师矣。---------孔子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概论
两个“为什么”
1. 为什么社会对教育与教师非常关注 2. 你为什么会选择教师职业
A 理想的选择 B 现实的选择 C 无奈的选择
最 美 女 教 师 感 动 中 国 !
感动之余的思考:
1.教师职业被社会认同的核心是师德
2.教师的师德最主要表现在:
(1)教书育人 (2)追求真理
职业精神
------高尚人格在职业生涯中的体现,表 现为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不懈的职业
理想追求。
职业精神的核心
敬业------职业精神的集中表现
坚定执着的职业理想 学而不厌的专业态度 自觉自律的人格追求
职业快乐的表现
——热爱生活,热爱工作; ——感受个人与职业之间的相互需要; ——关心他人,助人为乐; ——感受到被欣赏和认同,有成就感.
1. 坚持育人理念,固守道德家园 克服浮躁情绪,反对功利主义
2. 坚持以人为本,更新师德观念 坚持实事求是,正确引导教师
师德的标准
传道、授业、解惑的时代内容 教师发展性的评价标准
教师职业道德培训教材PPT(共 45张)
第一,整个社会都应该尊重教师
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首先必须尊 重教师及其劳动。“要特别注意调动 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性,要强调尊重教 师。”要为教师发挥作用创造具体条 件。要提高教师的政治和社会地位。 要提高教师的物质生活待遇,改善教 师的生活条件和工作条件。
四、学习教师职业道德 的意义
第一,学习教师职业道德是加强教师队伍 建设的客观需要
第二,开发人类智力资源,促进科学技 术不断向前发展。
第三,培育新型劳动者,推动人类社会 不断向前发展。
第四,塑造人的灵魂,培养“四有”新 人,促进人类的自我完善。
四、教师职业道德:
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时所应遵循的行为规 范和必备的品德的总和。它从道义上规定了 教师在教育劳动过程中以什么样的思想、情 感、态度和作风去待人、接物、处理问题, 做好工作,为社会尽职业尽责。它是教师行 业的特殊道德要求,是调整教师与学生、教 师与教师教师与学校领导、教师与学生家长 以及教师与社会其他方面关系的行为准则; 是一般社会道德在教师职业中的特殊体现。
二、素质教育的特征:
1、主体性。充分弘扬人的主体性, 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 的精神力量的教育。它不仅仅把受教 育者作为认知体,更重要的是将其视 为生命体。
2、全体性。素质教育是面向全 体的教育,率并不反对英才,但 反对英才,使所有教育变为英才 教育的模式。
3、全面性(整体性)。素质教育要求全面 发展和整体发展,要求德、智、体、美等 各方面并重,要求全面民展受教育者的各 种素质。 4、基础性。素质教育要为受教育者打下 良好的素质基础,以适应知识更新和时代 发展的需要。
一、 教师职业的特殊性
第一,教师劳动的目的有社会性和责任性。 第二,教师劳动的任务具有复杂性和艰巨性 第三,教师的劳动过程具有示范性和严格性 第四,教师的劳动手段具有规范性和创造性。 第五,教师的劳动工具具有个性化和自觉性 第六,教师的劳动成果具有广泛性和长期性。
第6章教师职业道德概述ppt课件全
第一节 教师职业的产生和历史发展
• (二)教师职业的产生 • 教育起源于人类社会产生之初,源自于人类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的需
要。早在原始社会,教育活动就萌芽了。 • 原始社会时期:教育活动不是专门的社会活动,是在生产劳动和社会
生活中进行的。教育形式多为口传心授、言传身教,教育内容涉及到 生产劳动、宗教活动等诸多方面。 ➢ 这些远古人类教育活动是教师职业产生的社会基础。 • 奴隶社会时期:伴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脑体的进一步分工、阶级的产 生以及文字的出现,学校应运而生,诞生了“学在官府”、“官师合 一”的教育制度。因而有学识的“政府官吏”自然成为学校里的教师, 以吏为师、师吏合一相当普遍。 ➢ 这一时期的教师任用具有较大的随意性,没有形成专门化的教师任用 制度。教师只是官吏仕途升转中的一站,真正意义上的教师职业并未 产生。
我国高等师范教育正式诞生。 • 同年,《钦定学堂章程》正式规定了师范教育体系。 • 1912年《壬子癸丑学制》,规定了师范教育分师范学校和高等师范
学校。 • 同年,教育部将全国划分为六个高等师范区,每个师范区设一所高等
师范学校。这一切加速了中国师范教育近代化进程。
5
第一节 教师职业的产生和历史发展
4
第一节 教师职业的产生和历史发展
• (一) 师范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 专门培养教师的机构——师范学校最早出现在欧洲。 • 1681年,拉萨尔(LaSalle)在法国兰斯创办第一个教师培训机构。 • 1695年,弗兰克()在哈勒(Halle)创立“教师院”。 • 1840年,英国开始兴办师范学校,建立了正规的教师教育制度。 • 我国的师范教育肇始于清末盛宣怀创立的南洋公学师范馆。 • 1902年清廷洋务派创办了高等师范——京师大学堂师范馆,标志着
教师职业道德PPT演示课件
5.当前教师队伍中存在着以教谋私,热衷于“有偿家教”现象,这实际 上违背了( )的职业道德 A.爱岗敬业 B.依法执教 C.严谨治学 D.廉洁从教 答案:D(或为人师表) 6.师德的灵魂是( A.关爱学生 C.加强反思 答案:A ) B.提高修养 D.提高业务水平
. 22
案例分析一
小刘以优异的成绩应聘为某中学特岗教师,她一到岗
能够认真讲课,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她还运用多媒 体教学和网络教学手段,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她的 课很受学生欢迎。但是,她不能容忍学生不认真听讲,对 个别不认真听课的学生经常采用罚站,甚至不许进教室听 课等方式惩罚他们。 请运用教师职业道德的知识来对刘老师的做法进行分 析评价。
一、爱国守法——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 二、爱岗敬业——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 三、关爱学生——师德的灵魂 四、教书育人——教师的天职 五、为人师表——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 六、终身学习——教师专业发展的不懈动力
.
20
一、爱国守法(依法治教)
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 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 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试从教师职业道德的角度,分析这位教师的行为。
. 27
要点分析
刚入职时,小李老师的做法体现了教师职业道德中爱岗敬业的要求。小李老师 的做法是不正确的,虚心请教,认真备课,努力上课,工作高度负责,教学效 果好,说明刚任教时他对工作是认真负责的。 但工作一段时间后,小李老师的做法是不正确的。主要表现在: ( 1 )违背了爱岗敬业的要求。爱岗敬业要求教师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 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学生;不得敷衍塞责。小李老师在工作一段时间后便 越来越不重视备课和对教学环节的把握,开始变得浮躁,敷衍塞责,归根结底 在于对教育事业缺乏强烈的责任感和深厚的感情。 ( 2 )违背了关爱学生的要求。关爱学生要求教师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平等 公正地对待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 罚学生。小李把校长和学生评教的不满都撒到学生身上,对学生进行讽刺挖苦 或体罚,严重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没有尊重学生的人格。 ( 3 )违背了终身学习的要求。终身学习要求教师要与时俱进,树立终身学 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 教育教学水平。小李老师存在错误的认识和做法,认为教师上课就那么回事, 备好一遍课可以用好多年!
教师职业道德课件
4
社会评价:社会根据教师的表现进行评价
5
自我评价:教师对自己的职业道德进行自我评估和反思
1
学生评价:学生根据教师的表现进行评价
2
同事评价:同事根据教师的表现进行评价
3
专业评价:专业机构根据教师的表现进行评价
6
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结果应用
教师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对教师进行奖惩和激励
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
忠诚教育事业:热爱教育事业,忠诚于教育事业,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
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权利和个性,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
教书育人:以教书育人为己任,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知识技能和综合素质
严谨治学:严谨治学,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和教学水平,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
遵纪守法:遵守法律法规,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维护学校的声誉和形象
04
教师职业道德实践
课堂教学中的职业道德
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差异,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
公平公正:对待学生要公平公正,不偏袒任何一方
耐心细致:对学生要有耐心,细心讲解,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关爱学生: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师生关系中的职业道德
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和权利,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
4
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职业活动的基本准则,是教师职业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01
教师是学生的榜样,教师的职业道德直接影响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02
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职业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职业发展的重要基础
03
教师职业道德是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直接影响教育质量和教育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职业道德概论》近四年试卷2010年试卷一、单项选择题1、道德的目的是按照(善)的规则去创造性地完善社会和人自身的存在。
2、道德是一种从(实践—精神)上掌握世界的特殊方式之一。
3、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是(为人民服务)。
4、教师劳动最具影响力的手段是(言传身教)。
5、在教育活动中,教师是具有(主导型)的主体。
6、韩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反映了他把(教书育人)作为教师基本职责。
7、确立教师道德教育引导性原则的依据是道德的(他律性)。
8、符合师生关系实际的师生之间关系模式是(代际—朋友关系)。
9、在真实集体里,个人与集体(不存在)价值序列的轻重与优劣。
10、统率师德评价全过程的原则有主体性原则、质的分析原则和(目的性原则)。
二、简答题1、如何理解教育对象的向师性。
2、大学精神的主要内容有哪些?3、师德修养要做到哪三个结合?4、科研中的道德要求是什么?5、如何理解“发展性团结协作关系”。
三、论述题1、论述高校教师服务社会中的道德要求。
2、联系实际谈谈教师应当如何开展有益竞争。
四、案例分析题1、从孔子的“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思想,谈谈对教育公正原则的理解。
2、从“班主任有采取适当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权利”以及教师对学生要严格管理和科学管理等材料中,谈谈对学生严格要求应遵循什么原则。
2011年试卷一、单项选择题1、道德是由一定社会经济关系决定的特殊的(意识形态)。
2、职业的要素包括社会责任、专门业务以及(主要生活来源)。
3、《论语》中反映孔子教育公平思想的是(有教无类)。
4、大学精神指学术自由、独立自治、开拓创新、理性批判和(科学、人文精神)。
5、提出“大学者,非谓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的著名教育家是(梅贻琦)。
6、“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用来比喻教师“为人师表”的意义。
2011年试卷一、单项选择题1、道德是由一定社会经济关系决定的特殊的(意识形态)。
2、职业的要素包括社会责任、专门业务以及(主要生活来源)。
3、《论语》中反映孔子教育公平思想的是(有教无类)。
4、大学精神指学术自由、独立自治、开拓创新、理性批判和(科学、人文精神)。
5、提出“大学者,非谓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的著名教育家是(梅贻琦)。
6、“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用来比喻教师“为人师表”的意义。
7、提出“真实集体”思想的是(马克思)。
8、师德修养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师德行为习惯)。
9、师德评价的原则有目的性原则、主体性原则和(质的分析原则)。
10、教师在教育中是具有(主导型)的主体。
二、简答题1、道德与社会经济的关系如何把握。
(性质、利益、变化发展、独立性)2、如何理解“为人民服务”这一社会主义道德原则。
职业道德的主要规范有哪些?4、师生关系体系及其层次性怎样。
5、师德教育的基本原则有哪些?三、论述题1、试析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师德修养的意义及其如何加强师德修养。
2、论述教师服务社会中的道德要求。
四、案例题1、结合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创新要求,根据教师劳动特点原则谈谈教师创造性劳动的内涵和意义。
2、结合媒体曝光的“伤害学生人格”的几件事件,请从师德原则剖析以上材料。
(1、师德原则的内容;2、教育公正的依据和要求)2012年试卷一、单项选择题1、道德是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关系)决定的特殊的意识形态。
2、道德评价和规范人们行为的标准是(善恶)。
3、在教育活动中教师是具有(主导型)的主体。
4、“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用来比喻教师“为人师表”的意义。
5、师德评价重要原则有主体性原则、质的分析原则和(目的性原则)。
6、提出“大学者,非谓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的著名教育家是(梅贻琦)。
7、“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出之(《师说》)。
8、陶行知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体现了(努力奉献)的精神。
9、提出“吾日三省吾身“的是(孔子)。
10、确立师德教育引导性原则的依据是道德的(他律性)。
二、简答题1、怎样理解“道德是特殊的规范调解方式“?(非制度化、非权力、内化)2、如何理解教育劳动方式的创造性?(劳动的特殊性、培养目标、内容和方法)3、简述大学精神的内涵。
(定义和内涵)4、科研中的道德要求。
(4点)5、师德修养的过程有哪些环节?(知、情、意、信、行)三、论述题1、试用马克思“真实的集体”理论论述个人与集体的关系。
(a. “真实的集体”是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提出的,在真实的集体里,个人与集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在价值本质、价值地位、价值意义上是统一的,不存在内在的分裂和价值序列上的优劣之分;b. 从个人与集体的价值关系来看,两者在总体上是一种相互统一、相互制约、相互补充、共生共长的关系:一方面,个人的价值创造、利益增长和需要的满足依赖于集体价值和利益的增长;另一方面,集体的总体价值和利益的增长又必须依赖于个人的价值创造和利益增长;c. 真实的集体主义强调个人与集体之间在价值取向上的统一协调和生存发展上的共存共生,并把实现社会整体的共同进步与每个个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真正统一,作为它的最高目标和要求。
因此个人要遵守集体纪律,爱护集体荣誉;自觉维护集体团结,正确对待集体矛盾;当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遇到矛盾冲突时,自觉以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2、教师教学工作中的道德要求。
四、案例题1、以北京高校张老师利用节假日时间为社区群众无偿补课20000课时的故事为例,联系案例讲述教师在服务社会中如何处理好奉献与索取的关系。
(奉献是社会服务的重要原则。
1、教师服务社会是高尚的文化科技活动,必须体现道德上的奉献精神。
2、尊重和维护教师在服务中的合法利益。
3、反对服务中的利己主义、拜金主义和不正当竞争。
总之,社会服务要无私奉献,按劳取酬,反对不劳而获,防止违法犯罪。
2、江苏举办“师范生基本功大赛”,参加竞赛的学生说考试中很多方面体现了师德的重要性。
联系案例讲述师德修养的必要性(意义)和如何提高师德修养(要求)。
2013 江苏省高校教师《教师职业道德概论》试卷一、单项选择题:共 10 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
1.提出“有教无类”教育思想的古代教育家是()二、简答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7 分,共 28 分。
1.大学精神的内涵有哪些?2.教育劳动创造性体现在哪些方面?3.什么是他律?什么是自律?二者哪个更重要?4.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有哪些?三、论述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16 分,共 32 分。
1.高校师生关系的特点如何?处理高校师生关系的师德要求是什么?2.针对近年来高校教师学术失范和学术不端等热点问题,教育部队高校教师的师德做出具体规范,特别是首次明确师德将成为教师评优等的首要标准。
这份规范对高校教师提出六大项“师德”标准,即爱国守法、敬业爱生、教书育人、严谨治学、服务社会和为人师表。
请论述新师德标准的重要意义。
四、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 20 分。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最近的调查结果显示,“89.1%的人感叹当今好老师不常有,66.7%的人感觉当下大学生部认真上课情况普遍” ,《中国青年报》指出,当下“ ‘老师混课时,学生混学分’ ,是很多大学课堂上老师与学生心照不宣一起走过场的尴尬现实” 。
某校新闻专业广告策划课的任课老师强调要加强课程的互动性,把课程主动权交给学生,他的课程被其学生总结为“老师侃大山 +学生课堂报告+播放动画片”之三段。
因为该课程期末不需要考试,只要交一篇论文,且老师给分很“厚道” ,学生虽然觉得学不到东西,但也不愿退课。
许多二线高校明确规定各职级教师必须按一定频次开设选修课,可是有些教师因缺乏明确的研究方向和开设选修课的能力及经验,开出的选修课程五花八门、水平参差,教务部门也缺乏必要的审核筛选,课程质量难以保证。
而名教授虽然名气很大,水平很高,但其对待课程的态度与学术水平并不相称,往往很少备课,常常凭借自己的学术功底自由发挥,体系性不强,课程要求也并不严格。
21 世纪教育发展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表示,无论是安排没有相关经验的老师上课,还是“名师”挂名却让助教上课,都体现出当今高校“重科研、轻教学” 的功利化弊病。
(资料来源:《中国青年报》) [要求]结合实际,谈谈如何做好高校教学工作。
“真实集体”思想的是(马克思)。
8、师德修养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师德行为习惯)。
9、师德评价的原则有目的性原则、主体性原则和(质的分析原则)。
10、教师在教育中是具有(主导型)的主体。
二、简答题1、道德与社会经济的关系如何把握。
(性质、利益、变化发展、独立性)2、如何理解“为人民服务”这一社会主义道德原则。
职业道德的主要规范有哪些?4、师生关系体系及其层次性怎样。
5、师德教育的基本原则有哪些?三、论述题1、试析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师德修养的意义及其如何加强师德修养。
2、论述教师服务社会中的道德要求。
四、案例题1、结合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创新要求,根据教师劳动特点原则谈谈教师创造性劳动的内涵和意义。
2、结合媒体曝光的“伤害学生人格”的几件事件,请从师德原则剖析以上材料。
(1、师德原则的内容;2、教育公正的依据和要求)2012年试卷一、单项选择题1、道德是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关系)决定的特殊的意识形态。
2、道德评价和规范人们行为的标准是(善恶)。
3、在教育活动中教师是具有(主导型)的主体。
4、“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用来比喻教师“为人师表”的意义。
5、师德评价重要原则有主体性原则、质的分析原则和(目的性原则)。
6、提出“大学者,非谓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的著名教育家是(梅贻琦)。
7、“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出之(《师说》)。
8、陶行知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体现了(努力奉献)的精神。
9、提出“吾日三省吾身“的是(孔子)。
10、确立师德教育引导性原则的依据是道德的(他律性)。
二、简答题1、怎样理解“道德是特殊的规范调解方式“?(非制度化、非权力、内化)2、如何理解教育劳动方式的创造性?(劳动的特殊性、培养目标、内容和方法)3、简述大学精神的内涵。
(定义和内涵)4、科研中的道德要求。
(4点)5、师德修养的过程有哪些环节?(知、情、意、信、行)三、论述题1、试用马克思“真实的集体”理论论述个人与集体的关系。
(a. “真实的集体”是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提出的,在真实的集体里,个人与集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在价值本质、价值地位、价值意义上是统一的,不存在内在的分裂和价值序列上的优劣之分;b. 从个人与集体的价值关系来看,两者在总体上是一种相互统一、相互制约、相互补充、共生共长的关系:一方面,个人的价值创造、利益增长和需要的满足依赖于集体价值和利益的增长;另一方面,集体的总体价值和利益的增长又必须依赖于个人的价值创造和利益增长;c. 真实的集体主义强调个人与集体之间在价值取向上的统一协调和生存发展上的共存共生,并把实现社会整体的共同进步与每个个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真正统一,作为它的最高目标和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