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复习:运动的描述知识点总结

合集下载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1章-运动的描述-知识点梳理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1章-运动的描述-知识点梳理

小初高个性化辅导,助你提升学习力! 1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1章-运动的描述-知识点梳理1、把运动物体抽象为质点的条件:①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物体运动研究精度的影响忽略不计。

②只关注整体的运动状况;③物体上各质点运动情况完全相同,任意一个点的运动都可以代表整体的运动。

2、通过突出事物的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而建立起来的理想化“模型”,称为 物理模型 。

3、时刻对应时间点,表示状态;时间(即时间间隔)对应时间段,表示过程,用t ∆表示。

4、路程(S )是标量,表示通过路径的长度,无方向,位移(x ∆)是矢量,表示位置的变化,大小是从起点x 0到终点x t 的直线距离,x ∆=x t -x 0,方向由起点指向终点。

与坐标轴方向相同为正方向,与坐标轴方向相反为负方向。

在同一段路程中,路程总是≥位移大小。

5、速度t xv ∆∆=,速度是矢量,方向与运动的方向相同,单位是m/s ,常用单位有Km/h 。

1m/s= 3.6 Km/h 。

6、x-t 图:水平直线表示静止;倾斜直线表示匀速直线运动,斜率表示速度的大小。

曲线表示变速直线运动。

两图线的交点表示相遇。

7、平均速度:t x v ∆∆=,是粗略描述某段位移或某段时间内变速直线运动的快慢和方向,瞬时速度是精确描述物体做变速运动的快慢和方向,某位置(或某时刻)的瞬时速度,就是无限逼近该位置(或该时刻)附近的位移(或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瞬时速度是矢量,瞬时速度的大小称为速率。

8、变速直线运动的x-t 图像是一条曲线,图像中某两点的割线斜率表示平均速度,某点的切线斜率表示瞬时速度。

9、加速度1212-t t v v t v a -=∆∆=,单位是m/s 2,描述的是速度变化的快慢,方向与v ∆的方向相同,但不一定是速度方向。

加速时,a >0,表示加速度与初速度同向,减速时,a <0,表示加速度与初速度反向。

10、v-t 图:时间轴所在的直线表示静止;平行于时间轴的水平直线表示匀速直线运动;倾斜直线表示匀变速直线运动,斜率的绝对值表示加速度的大小,其越大,表示加速度大小越大。

高一物理运动的描述知识点归纳

高一物理运动的描述知识点归纳

高一物理运动的描述知识点归纳高一物理运动的描述知识点1匀速直线运动(1)定义: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位移相等的直线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2)特点:a=0,v=恒量.(3)位移公式:S=vt.7.匀变速直线运动(1)定义: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相等的直线运动叫匀变速直线运动.(2)特点:a=恒量(3)公式:速度公式:V=V0+at位移公式:s=v0t+at2速度位移公式:vt2-v02=2as平均速度V=以上各式均为矢量式,应用时应规定正方向,然后把矢量化为代数量求解,通常选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凡是跟正方向一致的取“+”值,跟正方向相反的取“-”值.8.重要结论(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T内的位移差值是恒量,即ΔS=Sn+l–Sn=aT2=恒量(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某段时间内的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即:自由落体运动(1)条件:初速度为零,只受重力作用.(2)性质:是一种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a=g.(3)公式:10.运动图像(1)位移图像(s-t图像):①图像上一点切线的斜率表示该时刻所对应速度;②图像是直线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图像是曲线则表示物体做变速运动;③图像与横轴交叉,表示物体从参考点的一边运动到另一边.(2)速度图像(v-t图像):①在速度图像中,可以读出物体在任何时刻的速度;②在速度图像中,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位移大小等于物体的速度图像与这段时间轴所围面积的值.③在速度图像中,物体在任意时刻的加速度就是速度图像上所对应的点的切线的斜率.④图线与横轴交叉,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反向.⑤图线是直线表示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或匀速直线运动;图线是曲线表示物体做变加速运动高一物理运动的描述知识点2时刻与时间间隔的关系时间间隔能展示运动的一个过程,时刻只能显示运动的一个瞬间。

对一些关于时间间隔和时刻的表述,能够正确理解。

如:第4s末、4s时、第5s初……均为时刻;4s内、第4s、第2s至第4s内……均为时间间隔。

【高中物理】高一物理重要知识点:运动的描述

【高中物理】高一物理重要知识点:运动的描述

【高中物理】高一物理重要知识点:运动的描述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考点一:时刻与时间间隔的关系
时间间隔能展示运动的一个过程,时刻只能显示运动的一个瞬间。

对一些关于时间间
隔和时刻的表述,能够正确理解。

如:
第4s末、4s时、第5s初……均为时刻;4s内、第4s、第2s至第4s内……均为时
间间隔。

区别:时刻在时间轴上表示一点,时间间隔在时间轴上表示一段。

考点二:路程与位移的关系
位移表示位置变化,用由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表示,是矢量。

路程是运动轨迹
的长度,是标量。

只有当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

一般情况下,路
程≥位移的大小。

考点三:速度与速率的关系
速度速率物理意义描述物体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是矢量描述物体运动快慢
的物理量,是标量分类平均速度、瞬时速度速率、平均速率(=路程/时间)决定因素
平均速度由位移和时间决定由瞬时速度的大小决定方向平均速度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同;瞬时速度方向为该质点的运动方向无方向联系它们的单位相同(m/s),瞬时速度的大
小等于速率
2021
高考
指南:热门专业高校收费标准招生办联系电话估高考分选大学高考录取安排 1 2
高一
3 下一页尾页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高考物理物体运动知识点

高考物理物体运动知识点

高考物理物体运动知识点物体运动是高考物理中的重要知识点,了解物体运动的基本概念和相关原理对于高考物理考试的顺利通过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物体运动的基本概念、运动的描述、匀速运动、变速运动以及受力分析等方面进行论述,以帮助考生全面了解物体运动知识点。

一、物体运动的基本概念物体运动是指物体在时间的推移下在空间中的位置发生变化的过程。

根据物体的运动方式,可以将物体的运动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两种,其中直线运动是指物体在直线上运动,而曲线运动则是物体在曲线轨迹上运动。

二、运动的描述运动可以通过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等量来进行描述。

位移是指物体从初始位置到终止位置的位置变化,用Δx表示,单位是米(m)。

速度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位移的变化率,用v表示,单位是米每秒(m/s)。

加速度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率,用a表示,单位是米每秒平方(m/s²)。

三、匀速运动在匀速运动中,物体在单位时间内位移的变化量恒定,即速度保持不变。

匀速直线运动中,物体的位移与时间成正比,即Δx = v × t,其中Δx为位移,v为速度,t为时间。

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可以通过速度公式v = Δx / t来计算。

匀速曲线运动中,物体在单位时间内在曲线上运动的距离也是恒定的。

四、变速运动在变速运动中,物体在单位时间内位移的变化量不固定,即速度不断发生变化。

变速运动可以分为加速运动和减速运动两种情况。

加速运动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不断增加,而减速运动则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不断减小。

加速运动中,物体的速度可以通过加速度和时间的乘积来计算,即v = a × t,其中v为速度,a为加速度,t为时间。

位移则可以通过速度、加速度和时间的关系来计算,即Δx = v × t + 0.5 × a × t²。

减速运动中,物体的速度变化率为负值,即加速度为负。

位移的计算方式与加速运动相同,即Δx = v × t + 0.5 × a × t²,其中v为初始速度,a为加速度,t为时间。

高中物理必修知识点全归纳

高中物理必修知识点全归纳

高中物理必修知识点全归纳一、运动的描述专题一描述物体运动的几个基本概念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它包括平动、转动和振动等形式。

2.参考系:被假定为不动的物体系。

对同一物体的运动,若所选的参考系不同,对其运动的描述就会不同,通常以地球为参考系研究物体的运动。

3.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

它是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为使问题简化,而引入的理想模型。

仅凭物体的大小不能视为质点的依据,如:公转的地球可视为质点,而比赛中旋转的乒乓球则不能视为质点。

物体可视为质点主要是以下三种情形:(1)物体平动时;(2)物体的位移远远大于物体本身的限度时;(3)当只研究物体的平动,而不考虑其转动效应时。

4.时刻和时间(1)时刻指的是某一瞬时,是时间轴上的一点,对应于位置、瞬时速度、动量、动能等状态量,通常说的“2 秒末”,“速度达 2m/s 时”都是指时刻。

(2)时间是两时刻的间隔,是时间轴上的一段。

对应位移、路程、冲量、功等过程量.通常说的“几秒内”“第几秒内”均是指时间。

5.位移和路程(1)位移表示质点在空间的位置的变化,是矢量。

位移用有向线段表示,位移的大小等于有向线段的长度,位移的方向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

当物体作直线运动时,可用带有正负号的数值表示位移,取正值时表示其方向与规定正方向一致,反之则相反。

(2)距离是空间中一个质点的轨迹长度,它是一个标量。

物体在两个确定位置之间的距离不是唯一的,这与一个质点的具体运动过程有关。

(3)位移和距离在一定时间内发生,是过程量,两者都与参考系的选择有关。

一般情况下,位移不等于距离,只有当质点沿一个方向直线运动时,它们才相等。

6.速度(1).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方向和快慢的物理量。

(2).瞬时速度:运动物体经过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其大小叫速率。

(3).平均速度:物体在某段时间的位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是粗略描述运动快慢的。

①平均速度是矢量,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同。

物理运动的描述归纳总结

物理运动的描述归纳总结

物理运动的描述归纳总结物理运动是研究物体在空间中运动状态的科学,通过描述物体的位置、速度和加速度的变化,可以深入了解运动的规律和特性。

本文将对物理运动的描述方法进行归纳总结,包括运动的基本概念、描述运动的量、运动的三大规律等内容。

一、运动的基本概念1. 物体:进行运动的物质实体。

2. 参照系:观察和描述物体运动的参考框架,用来确定物体的位置和运动状态。

常见的参照系有惯性参照系和非惯性参照系。

3. 位移:物体从一个位置移动到另一个位置的矢量量值。

表示为Δx或Δr,其中Δ表示变化量。

4. 时间:描述物体运动发生的先后顺序和持续时间的量。

表示为Δt。

5. 运动状态:包括位置、速度和加速度三个方面,是描述物体运动最基本的概念。

二、描述运动的量1. 位置:用来确定物体在参照系中的具体位置,常用的描述方法有坐标系和参照物等。

2. 速度:描述物体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

平均速度用来描述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位移与时间的比值,瞬时速度则表示物体在某一瞬间的运动状态。

3. 加速度:描述物体速度变化的物理量。

平均加速度用来描述物体在一段时间内速度改变量与时间的比值,瞬时加速度则表示物体在某一瞬间的加速度。

三、运动的三大规律1.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如果受力为零,则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这意味着物体具有惯性,需要外力才能改变其运动状态。

2. 牛顿第二定律(动力学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它上面的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即F=ma,其中F表示受力,m表示物体的质量,a表示加速度。

3.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任何一个物体都会对其他物体施加力,而同时受到这个物体的等大反向力。

即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于不同的物体上。

四、运动的描述归纳总结物理运动的描述是通过测量和计算来实现的,可以运用数学工具和物理公式进行精确描述。

运动的描述需要基于准确的实验数据和观测结果,运用概念清晰、逻辑严密的语言进行归纳和总结。

高考物理专项复习《运动的描述》知识点总结

高考物理专项复习《运动的描述》知识点总结

高考物理专项复习《运动的描述》知识点总结一、质点1.对质点的理解(1)质点是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只占有位置而不占有空间,具有被代替物体的全部质量.(2)质点是一种理想化模型,它是对实际物体的一种科学抽象.2.物体能看成质点的条件(1)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所研究的问题无影响,或者有影响但可以忽略不计,则可将物体看成质点.(2)当物体上各部分的运动情况完全相同时,物体上任何一点的运动情况都能反映该物体的运动,一般可看成质点.(3)物体有转动,但相对于平动而言可以忽略其转动时,可把物体看成质点.3.对理想化模型的理解理想化模型是为了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对实际问题的科学抽象,实际中并不存在.二、时刻与时间间隔的比较1.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比较2.平均速度、平均速率和速率的比较 (1)平均速度①定义式:平均速度=位移时间,即v =ΔxΔt .②意义:粗略地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快慢,与物体运动的路径无关. (2)平均速率①定义式:平均速率=路程时间,即v =st .②意义:粗略地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与物体运动的路径有关. (3)速率①概念:速率是瞬时速度的大小.②意义:精确地描述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运动的快慢.(4)平均速度的大小与平均速率的关系:平均速度的大小一般不等于平均速率,只有在单方向直线运动中,平均速度的大小才等于平均速率. 四、加速度 1.对加速度的理解(1)加速度是表示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加速度越大,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越小,速度变化越慢.(2)a =ΔvΔt 只是加速度a 的定义式,不是决定式,a 与Δv 、Δt 无关,计算结果为Δt 内的平均加速度. (3)ΔvΔt叫作速度的变化率.所以加速度越大,速度的变化率越大;加速度越小,速度的变化率越小.2.速度、速度的变化量、加速度的比较。

高中物理 运动的描述 知识点及考点

高中物理 运动的描述 知识点及考点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第一节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一、质点、参考系1.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它是一种理想化模型.2.参考系: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而选定用来作为参考的物体.参考系可以任意选取.通常以地面或相对于地面不动的物体为参考系来研究物体的运动.二、位移和速度1.位移和路程(1)位移:描述物体位置的变化,用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表示,是矢量.(2)路程是物体运动路径的长度,是标量.2.速度(1)平均速度:在变速运动中,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即=,是矢量.(2)瞬时速度: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是矢量.3.速率和平均速率(1)速率:瞬时速度的大小,是标量.(2)平均速率:路程与时间的比值,不一定等于平均速度的大小.三、加速度1.定义式:a=;单位是m/s2.2.物理意义:描述速度变化的快慢.3.方向:与速度变化的方向相同.考点一对质点模型的理解1.质点是一种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实际并不存在.2.物体能否被看做质点是由所研究问题的性质决定的,并非依据物体自身大小来判断.3.物体可被看做质点主要有三种情况:(1)多数情况下,平动的物体可看做质点.(2)当问题所涉及的空间位移远大于物体本身的大小时,可以看做质点.(3)有转动但转动可以忽略时,可把物体看做质点.考点二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1.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区别平均速度与位移和时间有关,表示物体在某段位移或某段时间内的平均快慢程度;瞬时速度与位置或时刻有关,表示物体在某一位置或某一时刻的快慢程度.2.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联系(1)瞬时速度是运动时间Δt→0时的平均速度.(2)对于匀速直线运动,瞬时速度与平均速度相等.考点三速度、速度变化量和加速度的关系1.速度、速度变化量和加速度的比较2.物体加、减速的判定(1)当a与v同向或夹角为锐角时,物体加速.(2)当a与v垂直时,物体速度大小不变.(3)当a与v反向或夹角为钝角时,物体减速物理思想——用极限法求瞬时物理量1.极限法:如果把一个复杂的物理全过程分解成几个小过程,且这些小过程的变化是单一的.那么,选取全过程的两个端点及中间的极限来进行分析,其结果必然包含了所要讨论的物理过程,从而能使求解过程简单、直观,这就是极限思想方法.极限法只能用于在选定区间内所研究的物理量连续、单调变化(单调增大或单调减小)的情况.2.用极限法求瞬时速度和瞬时加速度(1)公式v=中当Δt→0时v是瞬时速度.(2)公式a=中当Δt→0时a是瞬时加速度.第二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应用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1.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式:v=v0+at.2.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式:x=v0t+at2.3.位移与速度的关系式:v2-v=2ax.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1.平均速度公式:=v=.2.位移差公式:Δx=x2-x1=x3-x2=…=xn-xn-1=aT2.可以推广到xm-xn=(m-n)aT2.3.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比例式(1)1T末,2T末,3T末……瞬时速度之比为:v1∶v2∶v3∶…∶vn=1∶2∶3∶…∶n.(2)1T内,2T内,3T内……位移之比为:x1∶x2∶x3∶…∶xn=1∶22∶32∶…∶n2.(3)第一个T内,第二个T内,第三个T内……位移之比为:x∶∶x∶∶x∶∶…∶xn=1∶3∶5∶…∶(2n-1).(4)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所用时间之比为:t1∶t2∶t3∶…∶tn=1∶(-1)∶(-)∶…∶(-).三、自由落体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的规律1.自由落体运动规律(1)速度公式:v=gt.(2)位移公式:h=gt2.(3)速度—位移关系式:v2=2gh.2.竖直上抛运动规律(1)速度公式:v=v0-gt.(2)位移公式:h=v0t-gt2.(3)速度—位移关系式:v2-v=-2gh.(4)上升的最大高度:h=.(5)上升到最大高度用时:t=.考点一匀变速直线运动基本公式的应用1.速度时间公式v=v0+at、位移时间公式x=v0t+at2、位移速度公式v2-v=2ax,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三个基本公式,是解决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石.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均是矢量式,应用时要注意各物理量的符号,一般规定初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当v0=0时,一般以a的方向为正方向.3.求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一般步骤→→→→4.应注意的问题①如果一个物体的运动包含几个阶段,就要分段分析,各段交接处的速度往往是联系各段的纽带.②对于刹车类问题,当车速度为零时,停止运动,其加速度也突变为零.求解此类问题应先判断车停下所用时间,再选择合适公式求解.③物体先做匀减速直线运动,速度减为零后又反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全程加速度不变,可以将全程看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应用基本公式求解.考点二匀变速直线运动推论的应用1.推论公式主要是指:①=v=,②Δx=aT2,①②式都是矢量式,在应用时要注意v0与vt、Δx与a的方向关系.2.①式常与x=·t结合使用,而②式中T表示等时间隔,而不是运动时间.考点三自由落体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1.自由落体运动为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2.竖直上抛运动的重要特性(1)对称性①时间对称物体上升过程中从A→C所用时间tAC和下降过程中从C→A所用时间tCA相等,同理tAB=tBA.②速度对称物体上升过程经过A点的速度与下降过程经过A点的速度大小相等.(2)多解性当物体经过抛出点上方某个位置时,可能处于上升阶段,也可能处于下降阶段,造成双解,在解决问题时要注意这个特点.3.竖直上抛运动的研究方法物理思想——用转换法求解多个物体的运动在涉及多体问题和不能视为质点的研究对象问题时,应用“转化”的思想方法转换研究对象、研究角度,就会使问题清晰、简捷.通常主要涉及以下两种转化形式:(1)将多体转化为单体:研究多物体在时间或空间上重复同样运动问题时,可用一个物体的运动取代多个物体的运动.(2)将线状物体的运动转化为质点运动:长度较大的物体在某些问题的研究中可转化为质点的运动问题.如求列车通过某个路标的时间,可转化为车尾(质点)通过与列车等长的位移所经历的时间.第三节运动图象追及、相遇问题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象1.直线运动的x-t图象(1)物理意义:反映了物体做直线运动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2)斜率的意义: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大小表示物体速度的大小,斜率正负表示物体速度的方向.2.直线运动的v-t图象(1)物理意义:反映了物体做直线运动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2)斜率的意义: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大小表示物体加速度的大小,斜率正负表示物体加速度的方向.(3)“面积”的意义①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相应时间内的位移大小.②若面积在时间轴的上方,表示位移方向为正方向;若面积在时间轴的下方,表示位移方向为负方向.(4).相同的图线在不同性质的运动图象中含义截然不同,下面我们做一全面比较(见下表).二、追及和相遇问题1.两类追及问题(1)若后者能追上前者,追上时,两者处于同一位置,且后者速度一定不小于前者速度.(2)若追不上前者,则当后者速度与前者相等时,两者相距最近.2.两类相遇问题(1)同向运动的两物体追及即相遇.(2)相向运动的物体,当各自发生的位移大小之和等于开始时两物体间的距离时即相遇.考点一运动图象的理解及应用1.对运动图象的理解(1)无论是x-t图象还是v-t图象都只能描述直线运动.(2)x-t图象和v-t图象都不表示物体运动的轨迹.(3)x-t图象和v-t图象的形状由x与t、v与t的函数关系决定.2.应用运动图象解题“六看”考点二追及与相遇问题1.分析追及问题的方法技巧可概括为“一个临界条件”、“两个等量关系”.(1)一个临界条件:速度相等.它往往是物体间能否追上或(两者)距离最大、最小的临界条件,也是分析判断问题的切入点.(2)两个等量关系:时间关系和位移关系,通过画草图找出两物体的时间关系和位移关系是解题的突破口.2.能否追上的判断方法(1)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B追赶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A:开始时,两个物体相距x0.若vA=vB时,xA+x0<xB,则能追上;若vA=vB时,xA+x0=xB,则恰好不相撞;若vA=vB时,xA +x0>xB,则不能追上.(2)数学判别式法:设相遇时间为t,根据条件列方程,得到关于t的一元二次方程,用判别式进行讨论,若Δ>0,即有两个解,说明可以相遇两次;若Δ=0,说明刚好追上或相遇;若Δ<0,说明追不上或不能相遇.3.注意三类追及相遇情况(1)若被追赶的物体做匀减速运动,一定要判断是运动中被追上还是停止运动后被追上.(2)若追赶者先做加速运动后做匀速运动,一定要判断是在加速过程中追上还是匀速过程中追上.(3)判断是否追尾,是比较后面减速运动的物体与前面物体的速度相等的位置关系,而不是比较减速到0时的位置关系.4.解题思路→→→(2)解题技巧①紧抓“一图三式”,即:过程示意图,时间关系式、速度关系式和位移关系式.②审题应抓住题目中的关键字眼,充分挖掘题目中的隐含条件,如“刚好”、“恰好”、“最多”、“至少”等,它们往往对应一个临界状态,满足相应的临界条件.方法技巧——用图象法解决追及相遇问题(1)两个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物体的追及相遇问题,过程较为复杂.如果两物体的加速度没有给出具体的数值,并且两个加速度的大小也不相同,如果用公式法,运算量比较大,且过程不够直观,若应用v-t 图象进行讨论,则会使问题简化.(2)根据物体在不同阶段的运动过程,利用图象的斜率、面积、交点等含义分别画出相应图象,以便直观地得到结论.巧解直线运动六法在解决直线运动的某些问题时,如果用常规解法——一般公式法,解答繁琐且易出错,如果从另外角度入手,能够使问题得到快速、简捷解答.下面便介绍几种处理直线运动的巧法.一、平均速度法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物体在时间t内的平均速度等于物体在这段时间内的初速度v0与末速度v的平均值,也等于物体在t时间内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即===v.如果将这两个推论加以利用,可以使某些问题的求解更为简捷.二、逐差法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在连续相等的时间T内的位移之差为一恒量,即Δx=xn+1-xn=aT2,一般的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若出现相等的时间间隔,应优先考虑用Δx=aT2求解.三、比例法对于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与末速度为零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可利用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相关比例关系求解.四、逆向思维法把运动过程的末态作为初态的反向研究问题的方法.一般用于末态已知的情况.五、相对运动法以系统中的一个物体为参考系研究另一个物体运动情况的方法.六、图象法应用v-t图象,可把较复杂的问题转变为较简单的数学问题解决.尤其是用图象定性分析,可避开繁杂的计算,快速找出答案.实验一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基本要求:一、实验目的1.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学会用打上点的纸带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2.会利用纸带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加速度.3.利用打点纸带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并能画出小车运动的v-t图象,根据图象求加速度.二、实验器材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一端附有滑轮的长木板、小车、纸带、细绳、钩码、刻度尺、导线、电源、复写纸片.三、实验步骤1.把附有滑轮的长木板放在实验桌上,并使滑轮伸出桌面,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上没有滑轮的一端,连接好电路.2.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细绳跨过滑轮,下边挂上合适的钩码,把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并把它的一端固定在小车的后面.实验装置见上图,放手后,看小车能否在木板上平稳地加速滑行.3.把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先接通电源,后放开小车,让小车拖着纸带运动,打点计时器就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的点,换上新纸带,重复三次.4.从几条纸带中选择一条比较理想的纸带,舍掉开始一些比较密集的点,在后面便于测量的地方找一个开始点,以后依次每五个点取一个计数点,确定好计数始点,并标明0、1、2、3、4、…,测量各计数点到0点的距离x,并记录填入表中.5.计算出相邻的计数点之间的距离x1、x2、x3、….6.利用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这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求得各计数点1、2、3、4、5的瞬时速度,填入上面的表格中.7.增减所挂钩码数,再做两次实验.四、注意事项1.纸带、细绳要和长木板平行.2.释放小车前,应使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的位置.3.实验时应先接通电源,后释放小车;实验后先断开电源,后取下纸带.方法规律一、数据处理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判断:(1)沿直线运动的物体在连续相等时间T内的位移分别为x1、x2、x3、x4、…,若Δx=x2-x1=x3-x2=x4-x3=…则说明物体在做匀变速直线运动,且Δx=aT2.(2)利用“平均速度法”确定多个点的瞬时速度,作出物体运动的v-t 图象.若v-t图线是一条倾斜的直线,则说明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均匀变化,即做匀变速直线运动.2.求速度的方法: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某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vn=.3.求加速度的两种方法:(1)逐差法:即根据x4-x1=x5-x2=x6-x3=3aT2(T为相邻两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求出a1=,a2=,a3=,再算出a1、a2、a3的平均值a==×=,即为物体的加速度.(2)图象法:以打某计数点时为计时起点,利用vn=求出打各点时的瞬时速度,描点得v-t图象,图象的斜率即为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二、误差分析1.纸带上计数点间距测量有偶然误差,故要多测几组数据,以尽量减小误差.2.纸带运动时摩擦不均匀,打点不稳定引起测量误差,所以安装时纸带、细绳要与长木板平行,同时选择符合要求的交流电源的电压及频率.3.用作图法作出的v-t图象并不是一条直线.为此在描点时最好用坐标纸,在纵、横轴上选取合适的单位,用细铅笔认真描点.4.在到达长木板末端前应让小车停止运动,防止钩码落地,小车与滑轮碰撞.5.选择一条点迹清晰的纸带,舍弃点密集部分,适当选取计数点.6.在坐标纸上,纵、横轴选取合适的单位(避免所描点过密或过疏,而导致误差过大),仔细描点连线,不能连成折线,应作一条平滑曲线,让各点尽量落到这条曲线上,落不到曲线上的各点应均匀分布在曲线的两侧.。

高考物理必考知识点的总结和归纳

高考物理必考知识点的总结和归纳

高考物理必考知识点的总结和归纳一、运动的描述。

1. 质点。

- 定义: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

- 条件:当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研究问题的影响可忽略不计时,物体可视为质点。

例如研究地球绕太阳公转时,地球可视为质点;研究地球自转时,不能将地球视为质点。

2. 参考系。

- 定义:为了描述物体的运动而假定为不动的物体。

- 选择不同的参考系,对物体运动的描述可能不同。

例如坐在行驶汽车中的乘客,以汽车为参考系是静止的,以路边的树木为参考系是运动的。

3. 位移与路程。

- 位移:矢量,是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其大小等于初末位置间的直线距离,方向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

- 路程:标量,是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

只有在单向直线运动中,位移的大小才等于路程。

4. 速度。

- 平均速度:定义为位移与发生这个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即v = (Δ x)/(Δ t),是矢量,其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同。

- 瞬时速度: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是矢量。

当Δ t趋近于0时,平均速度就趋近于瞬时速度。

- 速率:速度的大小,是标量。

5. 加速度。

- 定义:速度的变化量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即a=(Δ v)/(Δ t),是矢量,方向与速度变化量的方向相同。

加速度反映了速度变化的快慢。

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1.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

- 速度公式:v = v_0+at,其中v_0为初速度,a为加速度,t为时间,v为末速度。

- 位移公式:x = v_0t+(1)/(2)at^2。

- 速度 - 位移公式:v^2 - v_0^2=2ax。

2. 自由落体运动。

- 定义: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

- 特点:初速度v_0 = 0,加速度a = g(重力加速度,g≈9.8m/s^2)。

- 公式:v = gt,h=(1)/(2)gt^2,v^2 = 2gh。

3. 竖直上抛运动。

- 定义:将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竖直向上抛出的运动。

高中物理知识点笔记

高中物理知识点笔记

高中物理知识点笔记一、力学1、运动的描述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

当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研究问题的影响可以忽略时,可把物体看作质点。

参考系: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而假定为不动的物体。

选择不同的参考系,对同一物体运动的描述可能不同。

位移和路程位移: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是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

路程: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

位移是矢量,路程是标量。

速度和速率速度:描述物体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是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

速率:瞬时速度的大小。

加速度: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是速度的变化量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

加速度是矢量。

2、匀变速直线运动基本规律速度公式:v = v₀+ at位移公式:x = v₀t + 1/2 at²速度位移公式:v² v₀²= 2ax重要推论平均速度公式:v =(v₀+ v) / 2中间时刻速度公式:v(t/2) =(v₀+ v) / 2中间位置速度公式:v(x/2) =√(v₀²+ v²) / 23、自由落体运动特点: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 g 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规律:v = gt ,h = 1/2 gt²,v²= 2gh4、相互作用重力: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方向竖直向下。

弹力: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的力。

摩擦力静摩擦力:当两个物体相对静止但有相对运动趋势时产生的摩擦力。

滑动摩擦力:当两个物体相对滑动时产生的摩擦力。

力的合成与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5、牛顿运动定律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跟作用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作用力的方向相同。

F = ma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高一物理1到3章知识点

高一物理1到3章知识点

高一物理1到3章知识点第一章:运动的描述1. 运动的基本概念运动是物体在空间中相对于参照物发生位置改变的过程。

运动包括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2. 运动的描述描述运动的重要概念有位移、位移矢量、路径、速度、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1) 位移:物体从初始位置到终止位置的位移表示物体在空间位置的改变。

(2) 位移矢量:位移与方向共同构成的量被称为位移矢量。

(3) 路径:物体运动的轨迹被称为路径。

(4) 速度:物体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比值称为速度,是标量。

(5) 平均速度:物体运动一段时间内的位移与时间的比值称为平均速度。

(6) 瞬时速度:物体运动某一时刻的速度。

3. 加速度加速度表示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即速度每秒变化的量。

加速度与速度的变化量成正比,与时间的变化量成反比。

4. 运动规律运动的规律包括匀速直线运动规律和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1) 匀速直线运动规律:当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位移与时间成正比。

(2) 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当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时,位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

第二章:力和运动1. 力的基本概念力是改变物体状态或形状的原因。

力可以使物体产生加速度,同时还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2. 力的分类力的分类包括接触力和场力。

接触力是由物体之间的接触产生的,场力则是物体之间通过场作用产生的。

3. 牛顿运动定律牛顿运动定律是描述力和运动之间关系的基本规律。

(1)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的运动状态只有在外力作用下才会改变。

(2) 牛顿第二定律(运动定律):物体受力时,其加速度与外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

(3)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不同物体之间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第三章:力的合成与分解1. 力的合成多个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时,可以将这些力合成为一个合力。

2. 力的分解一个力可以分解为多个分力,分力是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多个力的合成。

3. 力的平衡与力的不平衡如果一个物体受到的合力为零,即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作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时称物体处于力的平衡状态;反之,如果一个物体受到的合力不为零,即物体处于加速或减速状态,这时称物体处于力的不平衡状态。

物理高三板块运动知识点

物理高三板块运动知识点

物理高三板块运动知识点运动是物理学的重要概念之一,它是研究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在高三物理板块中,运动是一个需要重点掌握的知识点。

本文将介绍高三物理板块中的运动知识点,涵盖了运动的基本概念、运动的描述方式、匀速运动和变速运动等内容。

通过学习和理解这些知识点,可以提高对运动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1. 运动的基本概念运动的基本概念包括物体、参考系和位置等要素。

物体是指占有一定空间、有一定质量的实物,可以是刚体或者流体。

参考系是研究物体运动时选择的参照物,用来建立位置的坐标系。

位置是运动物体相对于参考系的位置坐标,可以用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等来描述。

2. 运动的描述方式运动可以通过位置的变化来描述。

在直线运动中,物体的位置与时间的关系可以用位移-时间图、速度-时间图和加速度-时间图来表示。

位移-时间图是将物体的位移与时间绘制在坐标轴上,可以得到物体的运动轨迹。

速度-时间图是将物体的速度与时间绘制在坐标轴上,可以得到物体的速度变化情况。

加速度-时间图是将物体的加速度与时间绘制在坐标轴上,可以得到物体的加速度变化情况。

3. 匀速运动匀速运动是指物体在相等时间内的位移相等,速度保持不变的运动。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物体的位移与时间成正比,速度保持不变。

其位移可以用位移-时间图表示,直线斜率代表速度。

4. 变速运动变速运动是指物体在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不相等,速度不断变化的运动。

在变速直线运动中,物体的位移与时间不成正比,速度随时间变化。

常见的变速运动有匀加速运动和自由落体运动。

匀加速运动中,物体的加速度保持不变,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可以用位移-时间图、速度-时间图和加速度-时间图来描述。

综上所述,物理高三板块运动知识点包括运动的基本概念、运动的描述方式、匀速运动和变速运动等内容。

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学习和理解,可以掌握运动的基本原理和运用方法。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帮助高三物理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运动知识,取得优异的成绩。

高二物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高二物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高二物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第一章运动的描述1. 运动的概念: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2. 参考系:观察运动时选择的参考点3. 位移:物体从初始位置到最终位置的变化量4. 速度:物体在单位时间内移动的位移5. 速度的计算:平均速度 = 位移 / 时间间隔6. 速度的种类:瞬时速度、平均速度、瞬时速度与平均速度的关系7. 加速度:速度变化的快慢8. 加速度的计算:加速度 = 速度变化量 / 时间间隔9. 加速度的种类:瞬时加速度、平均加速度、瞬时加速度与平均加速度的关系10. 自由落体运动:只受重力作用的运动11. 重力加速度:地球上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约为9.8 m/s²第二章牛顿运动定律1.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时,受力为零2.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受力产生加速度,力的大小等于物体质量乘以加速度3.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第三章力的合成与分解1. 力的合成:多个力合成为一个力2. 力的分解:一个力分解为多个力3. 力的平衡:合力为零时物体处于平衡状态4. 力的平衡条件:合力为零、力的矢量合成为零第四章万有引力1. 万有引力定律:任何两个物体之间都存在引力,大小与物体质量成正比,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2. 地球上的重力:物体在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约为9.8 m/s²3. 重力势能:物体在高处具有的储存势能,大小与物体的质量、高度、重力加速度有关4. 重力势能的计算:重力势能 = 质量 × 高度 × 重力加速度5. 弹力:物体被拉伸或压缩时产生的力,大小与伸长或压缩的长度成正比6. 弹性势能:物体被压缩或伸长时具有的储存势能,大小与物体的弹性系数、伸长或压缩的长度有关第五章动量与碰撞1. 动量:物体运动的属性,大小等于物体质量乘以速度2. 动量守恒定律:系统内合外力为零时,系统动量守恒3. 碰撞:物体间相互作用引起的力的变化4. 完全弹性碰撞:碰撞前后动量守恒、动能守恒5. 完全非弹性碰撞:碰撞前后动量守恒、动能不守恒6. 弹性碰撞与非弹性碰撞的区别:动能守恒与否以上是高二物理必修三的主要知识点总结。

高考物理知识点总结及定律

高考物理知识点总结及定律

高考物理知识点总结及定律一、对运动的描述1.物体模型使用质点,忽略形状和大小;地球旋转为质点,地球旋转为大小。

物体位置的变化,准确描述位移,运动速度S比t,a用Δv与t比。

2.采用一般公式法,平均速度为简法,中间时刻速度法,初始速度零比例法,再加上几何图像法,求解运动的好方法。

自由落体就是一个例子,初速为零a等g.垂直上抛知初速,上升最高心有数,飞行时间上下回,整个过程均匀减速。

中心时刻的速度,平均速度相等;求加速度有好方,ΔS等a T平方。

3.速度决定物体的运动,在速度加速方向上,同向加速反向减少,垂直转弯不向前冲。

二、力1.解力学题堡垒坚固,力分析是关键;根据效果分析力的性质力。

2.仔细分析应力,定量计算七种力;重力是否见提示,根据状态确定弹性;先有弹性后摩擦,相对运动为依据;万有引力在万物中,电场力无疑存在;洛伦兹力安培力,两者本质上是统一的;垂直力最大,平行无力要记住。

3.同一直线定方向,计算结果仅为“数量,如果某个量的方向不确定,计算结果会指出;两力合力小而大,两力成q角夹,平行四边形定法;合力大小随q变化,只有在最大最小的房间里,多力合力合力。

多力问题状态揭露,正交分解解决,三角函数可以解决。

4.机械问题有很多方法,比如整体隔离和假设;整体只需要看外力,求解内力隔离;同一状态使用整体,否则隔离使用较多;即使状态不同,整体牛二也可以做;假设有或没有某种力,根据计算确定;极限法掌握临界状态,程序法按顺序进行;正交分解选择坐标,轴向矢量尽可能多。

三、牛顿运动定律1.F等ma,牛顿二定律,产生加速度,原因是力。

合力与a方向相同,速度变量确定a方向,a变小则u可以大,只要a与u 同向。

2.N、T等力为视重,mg乘积为实重;超重失重,其中不变为实重;加速上升是超重,减速下降也是超重;失重是由增减决定的,完全失重是零四、曲线运动,万有引力1.运动轨迹为曲线,向心力存在为条件,曲线运动速度变化,方向为切线。

高考一轮复习 -运动的描述

高考一轮复习 -运动的描述

第1讲运动的描述知识点一质点和参考系1.质点(1)用来代替物体的有________的点叫做质点.(2)研究一个物体的运动时,如果物体的________和________对所研究问题的影响可以忽略,就可以看做质点.(3)质点是一种理想化模型,实际并不存在.2.参考系(1)参考系可以是运动的物体,也可以是________的物体,但被选为参考系的物体,我们都假定它是静止的.(2)比较两物体的运动情况时,必须选同一________.(3)选取不同的物体作为参考系,对同一物体运动的描述可能________.通常以________为参考系.知识点二位移和速度1.位移和路程位移路程定义表示质点位置的变动,它是质点由______指向______的有向线段等于质点________的长度区别(1)位移是______,方向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2)路程是标量,没有______联系(1)在单向直线运动中,位移的大小______路程(2)其他情况下,位移的大小______路程2.速度与速率(1)平均速度:在变速运动中,物体发生的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即v=______,是矢量,其方向就是对应________的方向.(2)瞬时速度: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经过某一________的速度,是矢量,其方向是物体的运动方向或沿运动轨迹的________方向.(3)速率:________的大小,是标量.(4)平均速率:物体运动实际________与发生这段路程所用________的比值,不一定等于平均速度的大小.知识点三加速度1.物理意义:描述物体速度________和方向的物理量,是状态量.2.定义式:a==________.3.决定因素:a不是由v、Δt、Δv决定,而是由决定.4.方向:与Δv的方向一致,由________的方向决定,而与v0、v的方向无关.思考辨析(1)研究花样游泳运动员的动作时,不能把运动员看成质点.( )(2)参考系必须是静止的物体.( )(3)做直线运动的物体的位移大小一定等于路程.( )(4)平均速度的方向与位移的方向相同.( )(5)子弹击中目标时的速度属于瞬时速度.( )(6)速度变化率越大,加速度越大.( )(7)加速度为正值,表示速度大小一定越来越大.( )教材改编[人教版必修1P29T2改编](多选)下列说法中可能正确的是( )A.物体运动的加速度等于0,而速度却不等于0B.两物体相比,一个物体的速度变化量比较大,其加速度一定较大C.物体具有向东的加速度,而速度的方向却向西D.物体做直线运动,后一阶段的加速度比前一阶段小,但速度却比前一阶段大考点一对质点、参考系、位移的理解自主演练1.三个概念的进一步理解(1)质点不同于几何“点”,它无大小但有质量,能否看成质点是由研究问题的性质决定,而不是依据物体自身大小和形状来判断.(2)参考系是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而假定不动的物体.(3)位移是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线段的长度表示位移大小.2.三点注意(1)对于质点要从建立理想化模型的角度来理解.(2)在研究两个物体间的相对运动时,选择其中一个物体为参考系,可以使分析和计算更简单.(3)位移的矢量性是研究问题时应切记的性质.[多维练透]1.(多选)如图所示是一架正在进行航拍的四旋翼无人飞机.则下列有关无人机运动情况的说法正确的是( )A.调整无人机在空中飞行的姿态时可将其看成质点B.观察无人机的飞行轨迹时不能将其看成质点C.地面观察者观察无人机在空中的位置时可将其看成质点D.地面上的人看到无人机从头顶飞过,是以地面为参考系2.[2021·浙江余姚模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图是高速公路上的指示牌,上面的“77 km”“100 km”指的是位移B.乙图是高速公路上的指示牌,上面的“120”“100”指的是平均速度C.丙图是汽车上的时速表,上面的“72”指的是瞬时速度的大小D.丁图是导航中的信息,上面的“26分钟”“27分钟”指的是时刻3.如图所示,物体沿半径为R的圆弧由A顺时针第一次到达B,已知∠AOB=60°,则它的位移大小和路程分别是( )A.R , B.R , C., D.,考点二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理解与计算师生共研题型1 |对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理解物理量平均速度瞬时速度意义描述物体在一段时间内运动的快慢和方向描述物体在某一时刻运动的快慢和方向定义位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Δt→0时的平均速度计算1.=适用所有运动2.=适用匀变速直线运动1.当Δt很小时,用v=近似计算2.用运动规律计算,如v=v0+at例1 一位女士由于驾车超速而被警察拦住,警察走过来对她说:“太太,您刚才的车速是60公里每小时!”这位女士反驳说:“不可能的!我才开了6分钟,还不到一小时,怎么可能走了60公里呢?”根据以上对话及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女士说的6分钟是时间,60公里是位移B.警察说的60公里每小时是指平均速度C.图中的50指的是瞬时速度D.图中的50指汽车在1小时内行驶的路程不能超过50公里题型2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计算1.平均速度的大小与物体的不同运动阶段有关,求解平均速度必须明确是哪一段位移或哪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2.=是平均速度的定义式,适用于所有的运动.3.用极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来表示某时刻的瞬时速度.例2 如图所示,物体沿曲线轨迹的箭头方向运动,AB、ABC、ABCD、ABCDE四段曲线轨迹运动所用的时间分别是:1 s、2 s、3 s、4 s.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物体在AB段的平均速度为1 m/sB.物体在ABC段的平均速度为 m/sC.AB段的平均速度比ABC段的平均速度更能反映物体处于A点时的瞬时速度D.物体在B点的速度等于AC段的平均速度练1 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举行的第15届机器人世界杯赛上,中国科技大学的“蓝鹰”队获得仿真2D组冠军和服务机器人组亚军,改写了我国服务机器人从未进入世界前5的历史,标志着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图中是科大著名服务机器人“可佳”,如图所示,现要执行一项任务,给它设定了如下动作程序:机器人在平面内由点(1,1)出发,沿直线运动到点(4,2),然后又由点(4,2)沿直线运动到点(2,5),然后又由点(2,5)沿直线运动到点(6,6),然后又由点(6,6)沿直线运动到点(3,3).整个过程中机器人所用时间是2 s,则( )A.机器人的运动轨迹是一条直线B.整个过程中机器人的位移大小为2 mC.机器人不会两次通过同一点D.整个过程中机器人的平均速度为1.5 m/s练2 (多选)如图所示,一人骑自行车晨练,由静止开始沿直线运动,她在第1 s内、第2 s内、第3 s内、第4 s内通过的位移分别为1 m、2 m、3 m、4 m,则( )A.她在4 s末的瞬时速度大小为4 m/sB.她在第2 s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为2 m/sC.她在4 s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为2.5 m/sD.她在1 s末的瞬时速度大小为1 m/s考点三加速度的理解与计算多维探究题型1|速度、速度变化量和加速度的关系1.三者无必然联系,v很大,Δv可能很小,甚至为0,a也可很大或很小.2.加速度的决定式是a=,即加速度的大小由物体受到的合力F和物体的质量m共同决定,加速度的方向由合力的方向决定.例3 有下列几种情形,正确的是( )A.点火后即将升空的火箭,因为火箭还没运动,所以加速度一定为零B.高速公路上沿直线高速行驶的轿车为避免事故紧急刹车,因紧急刹车,速度变化很快,所以加速度很大C.高速行驶的磁悬浮列车,因速度很大,所以加速度一定很大D.100米比赛中,甲比乙跑得快,说明甲的加速度大于乙的加速度题型2|加速度的计算例4 蹦床是运动员在一张绷紧的弹性网上蹦跳、翻滚并做各种空中动作的运动项目,一个运动员从高处自由落下,以大小为8 m/s的竖直速度着网,与网作用后,沿着竖直方向以大小为10 m/s的速度弹回,已知运动员与网接触的时间Δt=1.0 s,那么运动员在与网接触的这段时间内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分别为( )A.2.0 m/s2,向下B.8.0 m/s2,向上C.10.0 m/s2,向下D.18 m/s2,向上[教你解决问题]―→思维导引题型3|质点做加速直线运动或减速直线运动的判断例5 汽车的初速度是v1,经过一段时间后速度变为v2,用Δv表示Δt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为了在图中表示加速度a,我们以初速度v1的箭头端为起点,以后来的速度v2的箭头端为终点,作出一个新的箭头,表示速度的变化量Δv.则图中能正确表示汽车做减速运动的是( )题后反思(1)判断质点做加速直线运动或减速直线运动的方法(2)计算加速度的方法:(3)加速度的“+”“-”只表示加速度的方向,不表示大小.练3 物体A的加速度为3 m/s2,物体B的加速度为-5 m/s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A的加速度比物体B的加速度大B.物体B的速度变化比物体A的速度变化快C.物体A的速度一定在增加D.物体B的速度一定在减小练4 (多选)如图所示,物体以5 m/s的初速度沿光滑的斜面向上做减速运动,经过2 s速度大小变为3 m/s,则物体的加速度( )A.大小为1 m/s2,方向沿斜面向上B.大小为1 m/s2,方向沿斜面向下C.大小为4 m/s2,方向沿斜面向下D.大小为4 m/s2,方向沿斜面向上思维拓展测量速度的三种方法方法1 利用光电计时器测速度典例1 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测量滑块P的速度.1和2是固定在斜面上适当位置的两个光电门,当有物体从光电门通过时,与它们连接的光电计时器能够显示挡光时间.让滑块从斜面的顶端滑下,光电门1、2各自连接的光电计时器显示的挡光时间分别为5.00×10-2s、2.00×10-2s.已知滑块的宽度为5.00 cm(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求:(1)滑块通过光电门1、2时的速度分别是v1=________ m/s,v2=________ m/s.(2)若用宽度是2.00 cm的滑块,对测量误差有何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法提炼根据v=,当时间很短时,平均速度可近似等于瞬时速度.本方法是将物体通过光电门时的平均速度近似等于物体通过1、2位置时的瞬时速度.方法2 利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典例2 某同学在“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的实验中,使用的是照明电路中“220 V 50 Hz”的交流电,纸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记录的纸带如图所示,在纸带上确定出A、B、C、D、E、F、G共7个计数点.每两个相邻的测量点之间还有4个点未画出.(1)根据数据计算出B和F点的瞬时速度,v B=________ m/s,v F=________ m/s(结果要求保留两位有效数字).(2)如果交变电流的频率是f=49 Hz,而做实验的同学并不知道,那么速度的测量值与实际值相比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方法提炼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某段时间内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的平均速度,计算瞬时速度.题目中强调纸带的运动为匀变速直线运动,恰好符合这个规律.方法3 利用超声波测车速典例3 如图是在高速公路上用超声波测速仪测量车速的示意图,测速仪发出并接收超声波脉冲信号,根据发出和接收到的信号间的时间差,测出被测物体的速度.现测速仪对距其x=380 m的匀速行驶中的汽车发出超声波信号,超声波信号从发出到被反射回来的时间间隔Δt=2.0 s,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v声=340 m/s,则当测速仪接收到被反射回来的超声波信号时,汽车前进的距离为( )A.100 m B.60 m C.80 m D.120 m练1 小明同学在学习了DIS实验后,设计了一个测物体瞬时速度的实验,其装置如图所示.在小车上固定挡光片,使挡光片的前端与车头齐平,将光电门传感器固定在轨道侧面,垫高轨道的一端.小明同学将小车从该端同一位置由静止释放,获得了如下几组实验数据.实验次数不同的挡光片通过光电门的时间(s) 速度(m/s)第一次Ⅰ0.230 44 0.347第二次Ⅱ0.174 64 0.344第三次Ⅲ0.116 62 0.343第四次Ⅳ0.058 50 0.342A.四个挡光片中,挡光片Ⅰ的宽度最小B.四个挡光片中,挡光片Ⅲ的宽度最小C.四次实验中,第一次实验测得的速度最接近小车车头到达光电门时的瞬时速度D.四次实验中,第四次实验测得的速度最接近小车车头到达光电门时的瞬时速度练2 [2021·大连模拟]一辆客车在某高速公路上行驶,在经过某直线路段时,司机驾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高中物理一轮复习1.1:运动的描述

高中物理一轮复习1.1:运动的描述

1.1:运动的描述【1:考纲分析】1.1:知道参考系、质点的概念,会判断质点的适用情况,会灵活选取参考系判断不同质点的相对运动关系;1.2:理解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概念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熟练应用概念去描述物体的运动;1.3:理解矢量与标量的本质区别,掌握位移和路程的区别和,辨析平均速度,速率(平均速率),速度(瞬时速度)、瞬时速率概念。

【2:考点详解】2.1:基本考点#考点一:质点:在研究某个物理问题的过程中,可以忽略其形状、大小而只考虑质量的物体我们可以把它等效简化为一个“有质量的点”,称之为质点。

【注意】1:其形状、大小等因素是否对研究问题有影响,是判断质点的唯一标准。

2:不一定体积小就能够当作质点,也不一定体积大就不能当作质点; 3:能不能当作质点要取决于研究什么问题,同一个物体在一个问题中能够当作质点,可能在另一个问题中不能当作质点。

(思考题,请对2、3两种情况举例)#考点二:参考系:运动具有相对性,一个物体总是相对于另一个物体运动或者静止的,为了方便描述物体的运动,我们总是选取另一个假设不动的物体作为参考,即为参照物;为了定量描述,我们以参照物为标准建立坐标系,称为参考系。

【注意】1:原则上参考系是可以任意选取的,但是我们通常选取近似不动的或者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参考系,例如地面参考系。

静止的或者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参考系叫做惯性系,一般来说选取合适惯性系研究问题能够使问题得到大大简化。

2:同一个运动,在不同参考系下观察是不一样的(思考题:请举例)#考点三:位移: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矢量叫做位移。

【辨析】位移和路程有什么异同,他们的大小有什么关系?#考点四:速度:无穷小一段位移与其对应时间的比值叫做速度,速度是矢量。

表达式为:0lim t v v t →→∆→∆=∆。

【辨析】1:时刻(时间点)与时间(时间段);2:辨析平均速度,速率(平均速率),速度(瞬时速度)、瞬时速率;#考点五:加速度:无穷小时间内速度的该变量与对应时间的比值,加速度是矢量, 表达式为:0lim t v a t →→∆→∆=∆。

运动的描述知识点总结

运动的描述知识点总结

运动的描述知识点总结运动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可以增强身体素质,还可以提高生活质量。

在运动中,我们会接触到许多相关的知识点,这些知识点对于我们正确理解和掌握运动的本质和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接下来,我们将对运动的描述知识点进行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运动的本质和特点。

一、运动的定义。

运动是指物体在空间位置上发生变化的过程。

在运动中,物体的位置、速度和加速度都会发生变化,这些变化是运动的基本特征。

运动的描述需要用到物理学中的运动学知识,通过对位置、速度和加速度的描述,可以准确地表达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状态和特征。

二、运动的分类。

根据运动的特点和规律,可以将运动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两大类。

直线运动是指物体在运动过程中沿着直线路径进行移动,而曲线运动则是指物体在运动过程中沿着曲线路径进行移动。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运动形式,这些运动形式都可以通过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来进行分类和描述。

三、运动的描述方法。

在运动的描述过程中,我们通常会采用位置-时间图、速度-时间图和加速度-时间图等方法来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

位置-时间图可以直观地反映出物体在不同时间点上的位置情况,速度-时间图则可以反映出物体在不同时间点上的速度情况,而加速度-时间图则可以反映出物体在不同时间点上的加速度情况。

通过这些描述方法,我们可以清晰地了解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状态和特征。

四、运动的规律。

在运动的过程中,物体会受到各种各样的力的作用,这些力会影响物体的运动状态。

根据牛顿运动定律,我们可以得出物体在受力作用下的运动规律。

例如,牛顿第一定律指出,物体在受力作用下会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牛顿第二定律则指出,物体的加速度与受到的合外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牛顿第三定律则指出,任何两个物体之间都会有相互作用力,且这两个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通过运用这些运动规律,我们可以准确地描述和预测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状态和特征。

高三物理:运动的描述知识点

高三物理:运动的描述知识点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知能图谱}}}}0x v t v a t x t k v v t k a a a ⎧⎪⎧⎫⎪⎪∆⎪⎪=⎬⎪⎪∆⎪⎪⎪⎨⎭⎪⎪⎫⎪∆⎪⎪=⎬⎪⎨∆⎭⎩⎪⎪⎧-=⎪⎪⎨-=⎪⎪⎩⎪⎧⎪=⎪⎪⎨⎪⎪⎩⎩基本概念:机械运动、参考系、质点位移与路程时间与时刻速度、平均速度描述运动的物理量和瞬时速度运动的描述加速度图像斜率直线运动的图像描述图像斜率匀速直线运动直线运动的分类匀变速直线运动为定值 一、质点 参考系 时间 位移知识能力解读知能解读 (一)质点、1 定义: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叫质点。

2 质点的两个基本属性:(1)只占有位置不占有空间;(2)具有所代替的物体的全部质量。

3 理想化模型:根据所研究问题的性质和需要,抓住问题的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经过科学抽象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模型。

4 物体能否看做质点的分析(二)参考系注意(1)具体的问题分析中,选择合适的物体做参考系,可使问题的分析变得简单。

(2)解题过程中,如果选地面作为参考系可以不指明,但选其他物体作为参考系时必须指明。

知能解读(三)坐标系目的定量地描述物体的位置及位置的变化分类一维坐标Mx/m4321-2-1直线坐标系适于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的情形。

图中物体在2m位置M处二维坐标O x/my/mN34平面直角坐标系适于物体在平面上运动的情形。

图中物体在(3,4)位置N处三维坐标z/mx/my/mPO432空间直角坐标系适于物体在空间中运动的情形。

图中物体在(3,4,2)位置P处说明坐标原点相对于参考系是静止的空间位置还可以用经度、纬度及海注意(1)画坐标系时,必须标上原点、正方向、标度和单位。

(2)对同一物体的位置,建立不同的坐标系会有不同的表述结果。

知能解读(四)时刻与时间意义时间轴表示对应物理量单位说法举例时刻一段时间的始、末,一瞬轴上一点位置、瞬时速度、瞬时加速度等两者单位相同,其单位的换算关系为1h=60min=3600s时间两时刻之间的间隔,有长短轴上—段平均速度、速度的变化、平均加知能解读(五)矢量与标量1 矢量:有大小和方向的物理量叫矢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高考物理复习:运动的描述知识点总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考点一:时刻与时间间隔的关系
间间隔能展示运动的一个过程,时刻只能显示运动的一个瞬间。

对一些关于时间间隔和时刻的表述,能够正确理解。

如:第4s末、4s时、第5s初……均为时刻;4s内、第4s、第2s至第4s内……均为时间间隔。

区别:时刻在时间轴上表示一点,时间间隔在时间轴上表示一段。

考点二:路程与位移的关系
位移表示位置变化,用由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表示,是矢量。

路程是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

只有当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

一般情况下,路程≥位移的大小。

考点三:速度与速率的关系
考点四:速度、加速度与速度变化量的关系
考点五:运动图象的理解及应用
由于图象能直观地表示出物理过程和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所以在解题的过程中被广泛应用。

在运动学中,经常用到的有x-t图象和v-t图象。

1.理解图象的含义
(1)x-t图象是描述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2)v-t图象是描述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2.明确图象斜率的含义
(1)x-t图象中,图线的斜率表示速度(2)v-t图象中,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