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威教育目的观

合集下载

试析杜威“教育目的”与“教育无目的”

试析杜威“教育目的”与“教育无目的”

试析杜威“ 教育目的” 与“教育无目的”摘要:1916年,杜威著成教育界中经典性的巨作《民主主义与教育》,一套具有体系的实用主义教育哲学从此建立起来,其中他提出的教育目的观——“教育无目的论”自传入中国开始便一直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和学者们的争议和诟病。

良好的目的的标准应该具有现实需要性、动态灵活性、协调性与多样性。

通过了解杜威对目的的性质与标准以及“教育无目的论”提出的时代背景和思想来源,笔者认为杜威的教育无目的论是民主社会理想的集中体现,是尊重儿童地位的直接表达。

关键词:杜威,教育目的,教育无目的约翰·杜威(John Dewey)是20世纪美国乃至世界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1916年他完成了《民主主义与教育》的创作,至此,一套实用主义哲学体系建立了起来。

其中他提出的教育目的观——“教育无目的论”自传入中国开始便一直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和学者们的争议和诟病,大多数国内学者更愿意接受杜威的“教育无目的”是一个伪命题,认为杜威的“教育无目的”其实是有目的的,即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民主社会,然而杜威的“教育无目的论”需要从不同的视角进行理解和分析,同时还需要结合时代背景才能准确把握杜威内在的教育哲学思想。

1.目的的性质与标准1.目的的性质杜威第一个提出要解释的问题就是存在于活动内部的目的的性质。

首先,以沙漠为例,一阵风吹过,沙子便改变了位置,但从沙子的角度来看,沙子本身并无变化,只是位置的改变和空间位置的重新分配,是结果,是影响但不是终结。

因此,没有一种根据可凭以选择前面的情况作为起点,后一种情况作为终点,而把介于两者之间的情况,作为改造和实现的过程。

[1]其次,目的和结果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关系。

杜威在谈到有关目的问题时指出,需要注意一件工作是否具有内在连续性,一件工作的完成应当是有始有终,循序渐进的,一个阶段的完成是为下一阶段做好准备。

在完成行动之前制定好一定的目的,在行动结束后才能根据结果进行检验,根据结果调整目的,为下一次更好地行动做准备。

简述杜威的主要教学思想(优.选)

简述杜威的主要教学思想(优.选)

、1.简述杜威的主要教学思想。

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哲学,提出了“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儿童中心论”的思想。

1、关于教育本质: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学校即社会”。

杜威认为教育是生活、生长和经验改造的历程、它是辅助受教者使之生长、发展、改造经验的活动。

2、关于教育目的:教育无目的论。

杜威认为,教育是“生活”、“生长”和“经验改造”,这是循序渐进的积极发展过程,教育目的就存在于这种过程中。

3、教学的基本原则:“从做中学”。

杜威认为,“从做中学”也就是“从活动中学”、“从经验中学”,它使得学校里知识的获得与生活过程中的活动联系了起来。

由于儿童能从那些真正有教育意义和有兴趣的活动中进行学习,那就有助于儿童的生长和发展。

4、关于师生关系:儿童是中心。

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他们而组织起来。


5、教学方法:五步教学法。

他提出了五步教学法:
(1)创设问题情境(2)引导儿童发现情境中的问题(3)鼓励儿童寻找产生问题的原因
(4)引导儿童提出并思考解决问题的假设(5)鼓励儿童实施解决问题的方案。

最新文件---------------- 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 方便更改。

杜威的主要教育思想

杜威的主要教育思想

杜威的主要教育思想(1)教育即“生活”、“生长”与“经验的改造”教育能传递人类积累的经验,丰富人类经验的内容,增强经验指导生活与适应社会的能力,从而把社会生活维系起来与发展起来。

广义地讲,个人在社会生活中与人接触、相互影响、逐步扩大与改进经验,养成道德品质与习得知识技能,这就就是教育。

由于改造经验必须紧密地与生活结为一体,而且改造经验能够促使个人成长,杜威便总结说“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为经验的改造”。

(2)教育无目的论杜威认为,在不民主、不平等的社会中,教育只就是外力强加于受教育者的目的。

在民主的社会中就不同了,应当奉行无目的论。

在阶级斗争与无产阶级革命日益激化的年代,杜威很强调教育在改进社会方面的效用,杜威教育目的论的资产阶级性就是显而易见的。

(3)“学校即社会”杜威认为人们在社会中参加真实的生活,才就是身心成长与改造经验的正当途径。

所以教师要把教授知识的课堂变成儿童活动的乐园,引导儿童积极自愿地投入活动,从活动中不知不觉地养成品德与获得知识,实现生活、生长与经验的改造。

(4)教学论杜威以教育就是生活、生长与经验的改造的理论为基础,对教材与教法等作出与传统观念不同的论述。

①在教材的选择上,杜威建议“学校与科目的相互联系的真正中心,不就是科学而就是儿童本身的社会活动”。

具体地讲就是学校安排种种作业,把基本的人类事物引进学校里来,作为学校的教材。

②在教学方法上,杜威主张“从做中学”,她认为儿童不从活动而由听课与读书所获得的知识就是虚渺的。

(5)道德教育论杜威说:“道德就是教育的最高与最终的目的。

”、“道德过程与教育过程就是统一的。

”在杜威瞧来,德育在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

杜威极力强调道德才就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力量。

在实施方面,杜威首先主张“在活动中培养儿童的道德品质”,其次就是要求结合智育达到德育的目的。

再次,她很注重教育方法的道德教育作用。

【精选试题】在教育目的的问题上,实用主义教育流派的代表人物杜威所持的观点就是(C)A、个人本位论B、社会本位论C、教育无目的论D、国家利益论【几种典型的教育目的价值取向观】1、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

杜威的教育目的论及其启示

杜威的教育目的论及其启示

杜威的教育目的论及其启示本文将探讨杜威的教育目的论,分析其优缺点,并结合当前教育实践提出一些解决方案,以期更好地实现教育目的。

杜威,美国著名教育家、哲学家,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

他提出的教育目的论,旨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一代公民。

杜威认为,教育目的应由学生的兴趣、需求和经验来确定,而非简单地追求知识传授或技能掌握。

这一观点对现代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杜威教育目的论的优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他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主张教育应学生的兴趣和需求,这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杜威强调教育与实践的,认为教育应为学生未来的生活和工作做准备,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杜威的教育目的论促进了教育与社会生活的,使得教育更具现实意义。

然而,杜威的教育目的论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他过于强调学生的主观体验,导致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被淡化。

杜威的教育目的论在实践中难以操作,由于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是多样化的,如何将其转化为教育目的需要深入探讨。

杜威的教育目的论忽视了知识传授和技能培养的重要性,这可能导致教育效果不佳。

为了更好地实现教育目的,我们可以基于杜威教育目的论的分析,提出以下解决方案: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教师应通过观察、交流等方式了解学生的特点,引导他们发现自己的兴趣和需求,并将其纳入教学计划中。

加强实践教学,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如社会调查、志愿服务等,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

促进教育与社会生活的,教师应引导学生社会现实问题,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其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优化评价机制,以综合能力评价为主线,将学生的知识掌握、技能水平和实践能力纳入评价范畴,以便更全面地衡量学生的发展水平。

杜威的教育目的论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实践能力和教育与社会生活的,具有一定的启示性。

然而,其局限性也不容忽视。

我们需要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加强实践教学、促进教育与社会生活的以及优化评价机制等措施来更好地实现教育目的。

杜威教育目的观解读与启示_魏志强

杜威教育目的观解读与启示_魏志强

的代表而遭到批评。本人认为这是对杜威教育思想的 类生活不会停止,人与环境相互作用也没有终结。 经
误读。
验的改造和生长也将持续不断的进行下去。 所以,生
一、杜威的“教育目的”观解读
长的观点乃是确定教育价值之最后的标准,它也就是
(一)杜威教育目的的本来含义
教育的宗旨。 可见,杜威的“教育”是一种持续不断的
pose of education,它们都可译作教育目的。 但是,它 率的教育目的及文化作为教育的目的。 他认为,传统
们 的 意 思 还 有 些 不 同 :aim 的 本 意 和 射 击 与 投 射 有 的教育目的是属于教育过程以外的、从外面强加于教
关,指称的是把注意力集中在必须击穿或击中的目标 育过程的。这种“从外面强加给教育活动的目的,是固
上。同样,取其象征意义时,指把注意力集中在作为活 定的,呆板的;这种目的并不能在特定的情境下激发
动焦点的事件上或是对一种行动或活动是怎么进行 智慧, 不过是从外面发出的做这样那样事情的命令。
更加精确的说明。 Purpose 侧重指人的意图、动机,而 这种目的并不能直接和现在的活动发生关系,它是遥
不侧重指结局是怎样。 所以,这句话的意思是:“教育 远的,和用于达到目的的手段没有关系。 这种目的不
杜威曾提到“教育的过程,在它自身以外没有目 没有终结的过程,并不是说教育没有目的。
的,它就是它自己的目的”,这句话中的第一个“目的”
(二)杜威对传统教育目的的批判
对应的是“end”一词。 end 有终结、终极目标之意。 另
杜威曾激烈地批判传统的教育目的,如批判为生
外,在 原 著 中 ,还 多 次 出 现 aim of education 和 pur- 活做准备的教育目的、自然发展的教育目的、社会效

杜威的教育目的观及其现实意义

杜威的教育目的观及其现实意义

杜威的教育目的观及其现实意义摘要:杜威对美国的传统教育目的观进行了深入批判。

他提出良好目的的三个标准是现实性、实验性、目的和手段相互转换;其特征是:教育目的必须根据受教育者的活动和需要、教育目的必须能转换为方法、教育者必须警惕抽象的终极的目的。

杜威的教育目的观有其深刻的社会背景和哲学及社会思想渊源,他主张教育即生长,生长的目的是更多的生长;教育过程以外无目的,教育目的寓于教育过程、教育活动之中。

虽然杜威的教育目的观受到许多教育理论研究者的批评与质疑,但在今天,这种教育理论依然有很多积极因素值得人们去探索、去挖掘。

关键词:杜威;教育目的;教育目的观一、杜威教育目的观的主要内容杜威把教育目的区分为内在的和外在的,他虽然宣称教育本身无目的,教育过程在它以外并无目的,但他并不是"教育无目的论"者,他的教育目的是为民主主义社会服务。

杜威教育目的观的现实意义主要有三点:应重视教育目的的现实性和生活性,应重视教育目的的内在性和主体性,应重视教育目的的社会性和活动性。

杜威的教育目的观集中表述于《民主主义与教育》“第八章教育的目的”。

他指出:“我们探索教育目的时,并不要到教育过程以外去寻找一个目的,使教育服从这个目的。

……我们所要做的,是要把属于教育过程内部的目的,和从教育过程以外提出的目的进行比较。

当社会关系不平等均衡时,一定会出现后一种情况。

”这是杜威在论述教育目的时的一个基本立场,也是我们理解杜威教育目的的关键。

他认为存在两种教育目的,一种是从教育过程以外提出的目的,一种是属于教育过程内部的目的。

他反对外部的目的,赞同内部的目的。

“杜威率先作出‘内在的教育目的’与‘外在的教育目的’的区分,对20世纪关于教育目的的研究和实际操作产生重大的影响。

”“教育无目的”是对脱离儿童而由成人决定教育目的的旧教育的纠正,并非根本上放弃或取消教育目的。

杜威以“反弹琵琶”的方式求索教育目的:民主主义是其理想社会;教育是民主主义首要而审慎的工具。

杜威教育无目的论的理解

杜威教育无目的论的理解

杜威教育无目的论的理解引言杜威教育理论是20世纪初美国教育家约翰·杜威提出的一种教育理论。

杜威教育理论的核心是无目的论,即教育不应仅仅追求学生的知识输入和考试成绩,而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兴趣和创造力。

本文将全面、详细、完整地探讨杜威教育无目的论的理解。

杜威教育理论概述教育的本质杜威认为,教育是一种社会化的过程,旨在培养个体的智力、品格和社会能力。

他强调,教育应该是一种全面发展的活动,不仅仅是知识的灌输和信息的传递。

无目的论的理念杜威的无目的论教育理念认为,教育的目标不应仅仅是追求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知识输入的数量,而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造力。

他强调,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批判思维和创造力,使他们能够应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

学生中心的教育杜威主张学生中心的教育,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兴趣。

他认为,教育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关注他们的需求和兴趣,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力。

杜威教育无目的论的实践基于经验的学习杜威提出了基于经验的学习理论,主张学生通过实际经验和实践活动来获取知识和学习技能。

他认为,学生应该通过亲身体验和实践来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而不仅仅是被动接受教师的灌输。

重视问题解决和合作学习杜威强调,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合作精神。

他主张将学习与生活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和成长。

同时,他强调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活动和团队项目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合作能力。

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杜威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他主张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导师和指导者,而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杜威教育无目的论的意义培养全面发展的个体杜威教育无目的论的理念强调培养学生的能力、兴趣和创造力。

它不仅关注学生的学术成绩,更注重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

这种教育理念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他们的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

杜威的教育目的论解析

杜威的教育目的论解析

12/2009 杜威的教育目的论解析s 李 栋(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育学系)杜威的教育思想对于世界上很多国家都产生了广泛和深刻的影响,他关于教育目的的论述在今天也有很大的启示。

特别是关于儿童、关于教育的观点直击我国传统教育的要害,他强调儿童从书本记诵中解放出来,强调尊重儿童的本能和需要,他反对外部强加的目的,反对教育与实际生活相脱离等。

杜威教育目的教育思想杜威是20世纪美国乃至世界最有影响的一位教育家。

杜威曾于20世纪早期亲自到日本、中国、苏联等国家访问和讲学,他是思想对于世界上很多国家都产生了广泛和深刻的影响。

正如美国学者罗思(R.J .Rot h )所说:/未来的教育思想必定会超越杜威,,可是很难想象,它在前进中怎么可以不经过杜威而超越杜威0。

杜威关于教育目的的论述在今天也有很大的启示。

一、目的的性质与标准关于教育目的,杜威有这样一些表述:/教育的过程,在它自身以外没有目的;它就是它自己的目的0、/教育的目的是使人能继续他们的教育,或者说学习的目的和报酬是有继续生长的能力0、/教育本身并无目的,只是人,即家长和教师等才有目的0等。

杜威讲的教育本身并无目的并不是教育没有目的,相反他极其赞同教育的作用,认为教育是实现民主主义社会的手段。

在杜威看来目的具有预见结局的作用,我们应该根据预料的结局来指导现在的活动,而对于这个目的我们应该有意识的去认识,认识的愈充分,预见的结果愈多,活动就愈有意义,也愈容易被控制。

杜威认为目的必须是在对活动对象的充分认识上提出的,不能来自活动之外,只有这样才能发挥人的智力,只有这样/目的0才能进入人的生命活动中去,才能成为真环境影响人。

目的的灵活表现在与环境的作用上。

不是一成不变地在一定环境中去完成/任务0,达到/目标0,而是根据情景不断的发展自己,使之成为对付环境的一个方法,使环境产生有益的变化,这里杜威强调了主动性。

杜威用靶子的例子告诉我们,很多时候我们把活动的工具当成了目的,例如考试只是测试学生学习程度的一种工具,然而我们却把它当成了学习的目的。

杜威的教育思想

杜威的教育思想

杜威的教育思想1、论教育的本质第二,教育即生长●杜威把“生长”这一生物学概念赋予了丰富的社会内涵,实质是在提倡一种新的儿童发展观和教育观。

当时美国教育盛行以成人的标准要求儿童,不顾儿童的感受。

教育即生长就是要求摒弃压制、阻碍儿童自由发展做法,使一切教育教学适合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兴趣需要。

但尊重儿童并非放任自流,任儿童率性发展,生长是机体与外部环境、内在条件与外部条件交互作用的结果,是一个持续不断的社会化的过程。

第三,教育即经验的持续不断的改造●他认为教育的过程既是个人亲身获得的经验的不断改造和改组的过程,而不是学习前人和别人经验过程。

在获得经验的过程中,新的经验和原有的经验结合达到对经验的改组和改造,从而增加经验的意义,增加指导后来经验进程的能力;“一切教育存在于这种经验之中”。

也就是说,杜威把目的(即结果)和过程视为一件事,是与“潜能发展说”及“外铄论”不同的主张,有时把这点看作教育的当前的目的。

●这三个命题本质含义是相同的,生活的过程、生长的过程、经验的过程是同一个过程。

这三个命题是杜威教育理论的总纲领,共同构成杜威的教育本质观。

杜威教育本质论的现实意义●第一,解决三个教育重要问题,即教育与社会脱离、教育与儿童脱离、理论与实践脱离。

要求加强教育、学校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使学校不是消极地适应社会的变迁,而是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的优化;要求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使理论在实践中指导实践并使自身受到检验和发展。

至今仍有重大的启发意义。

●第二,他的教育本质论所反映的教育要克服个人与社会的对立,要培养一种新型的人,以适应世界的变化,要求将教育的工具价值和内在价值结合起来,要求克服教学论中知识与行为、知识与道德、理智与情感、感性与理性等方面的对立,对当今教育改革也具有重大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

●第三,他的教育本质论体现其改良主义唯心史观,他对教育期望值过高,企图通过教育、通过改变每个人的心智达到改革社会的目的,这有一定局限性。

杜威教育无目的论的理解

杜威教育无目的论的理解

杜威教育无目的论的理解杜威教育无目的论是指以美国教育家约翰·杜威(John Dewey)为代表的一种教育理论。

杜威认为,教育的目的不应该是为了达到某种预先设定的目标,而是要培养学生主动、批判性地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

在杜威看来,传统的教育模式强调知识的灌输和标准化的评估,忽视了学生的兴趣、需求和个性。

他主张通过实践、体验和合作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杜威认为,学生应该通过自主选择感兴趣的学习内容,并通过实际操作和与他人的合作来掌握知识和技能。

杜威教育无目的论的核心理念是“学以致用”。

杜威认为,学生应该将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现实问题。

他主张将学生置于真实的情境中,让他们通过实践来发现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从中反思和总结经验。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能够获得知识和技能,还能培养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与传统的教育模式相比,杜威教育无目的论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

杜威认为,教育应该是一种民主的过程,学生应该参与到教育的决策过程中,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观点。

他主张教师应该成为学生的引导者和合作伙伴,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而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

杜威教育无目的论的实施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专业素养和能力。

教师需要具备丰富的学科知识和教学经验,能够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兴趣进行个性化的教学设计。

教师还需要善于引导学生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合作精神。

然而,杜威教育无目的论也面临一些挑战和批评。

有人认为,杜威教育无目的论过于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性,忽视了学习的规律和纪律。

另外,实施杜威教育无目的论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资源,不适用于所有的学校和教师。

杜威教育无目的论强调培养学生的主动性、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

它强调学生的兴趣和需求,通过实践和合作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然而,实施杜威教育无目的论也面临一些挑战和批评。

杜威教育目的观

杜威教育目的观

关于杜威教育目的观——无目的乎?有目的乎?关于杜威,有太多可讲。

杜威教育思想对我国教育界有深刻影响。

长期以来,我国教育界将杜威看作是现代教育思想的创始人,认为其以儿童、经验和活动为教育教学中心的“新”三中心思想,打破了打破了赫尔巴特所确立的教师、教材和课堂为教育教学活动中心的“旧”三中心思想,视其教育思想为传统教育思想与现代教育思想的分水岭。

杜威的教育思想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一文中得到充分的阐述和展开。

我国教育界对杜威其人其书给予极高的评价。

但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一书中,对予杜威的教育目的观存在不同说法。

有人认为杜威是个教育无目的论者,也有人认为杜威的教育不仅是有目的的,而且目的是十分明确的。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两种说法各执一端,无所平衡。

现采撷两方之论,一一过招。

孰是孰非,各位各取所需即可。

以下是集教经管22位同学的集体聪明才智的以及发挥本人的苦干巧干的成果。

一、杜威教育目的观的历史渊源1、哲学渊源西方哲学史上,古典工具主义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

古典工具主义是一种“目的—手段”型的思维方式,它重目的轻过程,,把任何事物的发展过程看成是实现某种终极目的的手段。

但逐渐地,产生了一种新的哲学思想。

这种哲学重视的是事物发展的过程,轻视事物发展的结果。

并且从自然哲学领域发展到认知哲学。

旧哲学思维方式逐渐向新哲学思想转变。

利用这种哲学观思考教育问题时,杜威不再把教育仅仅看成是实现某一目的的工具,教育更是儿童不断生长的过程,是经验的不断改造的过程。

因而,其必然的逻辑结果就是,教育的过程成为杜威首先要思考的问题,教育的目的也在教育过程中,无须在教育过程之外寻找一个教育过程。

2、民主思想与教育目的充分理解杜威的教育目的观,还必须结合杜威的社会思想。

杜威“所关心的是民主主义社会及教育在其中所起的作用”他需要的是一种能够实现民主主义的教育。

他认为,民主主义是一种理想的社会生活方式,这种社会生活方式既可以促进社会的进步社会的进步,也为个人的行为提供一种道德标准,促进个人的发展。

论杜威的教育目的及对我国教育的启示-文档

论杜威的教育目的及对我国教育的启示-文档

论杜威的教育目的及对我国教育的启示杜威是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和哲学家, 其著的《民主主义与 教育》一书,全面介绍了实用主义教育理论,是教育著述的经典 代表。

杜威呼吁教育民主,以实现民有、民享、民治的资产阶级 民主社会。

杜威还致力于教育实践,是第一个把教育理论和教育 实践结合起来的教育家。

、教育目的内涵杜威强调教育即生活、 生长和经验的不断改组和改造, 的目的是更多的持续的生长。

教育过程以外并无目的, 教育目的 寓于教育过程和活动中,教育本身就是目的。

因此杜威认为教育目的的基本内涵是儿童的生长和儿童经验的改造。

杜威在《民主 主义与教育》中说:“我们要提醒自己,教育本身并无目的。

只 是人,即家长和教师才有目的:教育这个抽象概念并无目的。

” 因此杜威最后提出“生活就是发展,不断发展、不断生长就是生 活。

”我们习惯把杜威的教育目的观称之为“教育无目的论”。

杜威的教育目的观建立在对传统教育目的批判与继承的基 础上,他认为,传统的教育目的是外界强加于教育过程的,这种教育目的是呆板的,不能在特定的情境下激发智慧、 开发人的潜 能,只能被动的执行外界所要求执行的任务。

在教育上,这种外 提到的“以完美生活做目标的, 教育的性质是预备”,即倡导教生长 部强加的教育目的指向于未来,强调为未来做准备,正如斯宾塞育目的是为未来的生活做准备。

因此,传统教育是从社会控制的角度来讲教育目的,认为教育应该服从于社会的需要和未来。

就忽视了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学生的主体性,不利于教师主导地位的体现和才能的发挥。

杜威从教育的本质出发,认为教育目的必须依从受教育者固有的活动和需要,包括受教育者个人原始的本能和获得的习惯;其认为把预备做教育的目的,有不顾学生个人现有能力而把某遥远的成就和职责作为教育目的的倾向,会忽视学生个人的特殊能力和要求。

杜威主张将教育目的建立在儿童经验的基础上,认为儿童的经验是具体的、现实的,所以教育的目的是立足于现实, 而不是遥远的未来。

杜威对教育目的的见解

杜威对教育目的的见解

杜威对教育目的的见解
杜威认为,教育的目的就是儿童的生长,也叫座教育无目的论。

(1)杜威认为,有儿童的本能冲动,兴趣所决定的具体教育过程及生长就是教育的目的。

他反对那种普遍性的终极目的,而强调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心中的具体目的。

当然,只强调教育过程,而抛开社会影响来讲,教育目的,这是片面的。

(2)教育的社会性目的是民主,为社会进步服务,为民主制度完善服务。

杜威认为,过程以内的目的并不否定教育的社会作用和社会目的。

杜威认为,教育是社会进步和社会改革的基本方法,学校是社会进步和改革的最基本,最有效的工具。

而教育的社会目的就是改造社会,完善民主。

民主既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的要求。

1。

浅析“教育无目的论”

浅析“教育无目的论”

浅析“教育无目的论”摘要:约翰·杜威主张的“教育无目的论”认为教育过程的内部存在教育目的,而外部并不存在教育目的,看似矛盾的论述对教育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该文通过分析杜威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一书中有关教育目的的论述,深入研究他对三种不全面的观点和三种流行的教育目的观的评述,揭示杜威“教育无目的论”的实质。

关键词:杜威教育目的启示“教育无目的论”是在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一书中提出的。

在杜威的哲学和教育理论中,杜威所提出的无目的论并不是不承认教育目的的存在,相反杜威认为所谓的目的,其实就是行使一种责任,无论是从事什么行业,这种责任就是你所要开展的一系列事物所应承担的责任。

作为教育,它的目的就是教育在教育过程中也就是观察学生、预见未来以及教育开展活动中所承担的责任。

在教育中这种外部的目的只是胡乱地应付当前的教育环境,忽视了受教育者目前所处的身心发展以及经验状况,因此起不到教育目的所应有的作用,进而提出教育又是无目的的。

1 “教育无目的论”内涵诸多教育学者对“教育无目的论”进行研究后,指出“教育除自身之外并没有目的,它就是它自己的目的”。

这种观点对于现代教育来说也有很大的借鉴作用。

其中包含两层意思,一层是教育目的融入于整个教育过程与教育活动之中,它不是由教育过程以外的政治、社会以及其他关系所决定的,它仅是教育活动设计所预期的结果。

另一层意思是教育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就字面意思本身并没有目的,有目的的其实是教师和家长,从而鲜明的提出教育无目的论。

即教育目的仅存在于整个教育过程之内,是不存在与教育过程外的。

教育无目的论认为教育即是不断的“生长”,除了生长以外没有其他的目的。

笔者所理解的“生长”就是杜威所认为的教育目的。

人的发展就是一个身心不断发展的过程,而生长的关键期是在人一生中的前半段,也就是还没发育成熟的状态中。

因为在这种状态下有很强的可塑性,这种可塑性就是以前期的经验结果为基础,努力改变行为习惯,发展各方面潜在能力的过程。

论“杜威的教育目的论”

论“杜威的教育目的论”

论“杜威的教育目的论”作者:曹姗姗来源:《速读·下旬》2016年第02期摘要:杜威主张教育即生长,生长的目的是更多的生长教育过程以外无目的。

教育目的寓于教育过程教育活动之中。

杜威的教育思想在19世纪20、30 年代对我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极大的推动了我国的教育改革。

杜威的教育目的观在中国的传播并非一帆风顺,也曾经遭到人们的质疑和批判。

经过实践的验证,证明其重要性,杜威教育思想又重新引起人们的重视。

关于杜威的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有过争议,个人本位和社会本位。

本文主要从杜威的教育目的概念以及杜威的教育目的观对我国教育世界的启示等方面着手进行一系列的分析。

关键词:教育目的;价值取向;启示一、教育内涵杜威认为“教育过程在它自身以外无目的,它是它自己的目的”。

换言之,教育目的寓于教育过程、教育活动之中,它是教育者在综合了学生自身的身心发展特点以及社会现实的的情况下提出来的,而不是由教育过程以外的社会、政治需要所决定。

杜威之所以提出教育无目的论是有其深刻的社会背景和思想渊源,杜威教育思想的萌芽是与当时美国的教育实践紧密联系的。

20世纪初的美国传统教育既脱离社会也脱离儿童,针对这种弊端,提出了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造的生活教育理论。

杜威的生活教育理论使其认为,学习发生在生活之中,并且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因而相应的教育目的也应发生变化。

杜威反对一般的教育目的和终极的教育目的,认为一般的教育目的是在没考虑个体差异的情况下提出来的,终极的教育目是预先提出来的,是静止的,不会因实际的变化而变化,是僵化的教育目的。

二杜威教育目的对传统教育目的批判与继承杜威的教育目的是建立在对传统教育目的之上的,他认为传统的教育目的完全以社会为本位,不考虑学生自身的特点,他将此种教育目的称为外在教育目的。

这种从外面强加给教育活动的目的,是固定的,呆板的;这种目的不能在特定的情境下激发智慧,不过是从外面发出的做这样或者那样事情的命令。

杜威教育无目的性解读

杜威教育无目的性解读

杜威教育无目的性解读杜威(John Dewey,1859-1952)是美国著名实用主义哲学家和教育家,他的代表作《民主主义与教育》全面阐述了实用主义教育理论,意图呼吁民主的教育,以构建民有、民享、民治的资产阶级民主社会。

杜威的教育思想标志了一个时代,是教育史中的一个里程碑式的人物。

在杜威的教育思想中,教育的无目的性是他的一个重要观点,带有明显的工具主义的烙印。

一、“教育无目的性”的思想要义杜威生活在美国的大转折时代,他生于南北战争之前,卒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这段时期的美国,由农业国一跃成为工业现代化强国。

作为新大陆国家,资源匮乏,急需拓殖疆域,海外市场不断开辟,大量移民和世界各种文化思想不断涌入,历史的巨变催生了美国文化、学术的发展,传统的思想遭到冲击。

时代的挑战亟需具有创新精神,冒险精神,传统墨守成规、一成不变的理性主义受到质疑。

美国学校腐败已久,教育的变革跃跃欲试。

杜威经历了长期的教育实践和研究,抓住美国传统教育脱离社会、脱离儿童的弊病,提出实用主义教育观点,杜威的教育无目的性带有强烈的革新思想。

杜威认为教育即生活,生活是一个自我更新的过程,生活的更新通过传递,教育可将积累的知识与经验传递下去,这种传授与继承,就是广义的教育。

教育即生活绝非放任自流,而是循序渐进的积极发展过程,教育目的就存在于这种过程中。

杜威还强调教育即生长,杜威把生物学上的“生长”一词用到教育上来。

教育的目的就在于,通过保证继续生长的各种力量,使教育得以继续进行下去。

生长的目的是获得更多和更好的生长,教育的目的就是获得更多和更好的教育。

杜威称他的教育哲学是“属于经验的、操诸经验的和为着经验的”。

他强调教育即经验的改造,经验的获得应是一个主体自身的行动过程。

学生必须亲自参与到思维和行动,教育并不是一件告诉和被告知的事情,而是一个主动的和建设性的过程,这个原理几乎在理论上无人不承认,而在实践中又无人不违反。

教育的过程其实就是人经验的积累和不断改造、改组及个体不断完善的过程。

杜威教育目的及其现实价值

杜威教育目的及其现实价值

论杜威教育目的及其现实价值摘要:杜威将实用主义哲学与美国教育实际相结合提出了教育无目的论,这一观点让他对课程观也有独特的见解。

杜威并不是否认教育目的的存在,而是反对强制性的外在目的,它仍有很多积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值得我们去思考,去挖掘。

关键词:教育目的现实意义杜威一.引言他认为,教育过程在它自身以外无目的,它就是它自己的目的,教育过程是一个不断改组,不断改造和不断转化的过程。

[1]由于我们假定教育的目的就是能使人继续其教育,或者说,学习的目的和回报就是获得持续不断成长的能力。

但是,如果一个社会中的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时相互的,如果这个社会的利益能够平等地分配给全体成员从而产生广泛的激励作用,并通过这些来充分地改造社会习惯和社会制度,那么这种思想就有可能运用到社会的全体成员身上。

这就意味着一个民主主义社会产生了。

由此可见,我们在探求教育目的的过程中,并不需要到教育过程之外去发现一个教育所属的目的。

[2]二.教育无目的观的在教育上的应用:1. 对传统课程思想的批判在学校里,这些学科中的每一门都被归到某一门去。

各种事实是从它们在经验中原来的地位割裂出来,并根据一些一般原则重新排列,把事物归了类,并不是儿童经验的事情。

已经归了类的各门学科是许多年代的科学的产物,而不是儿童经验的产物。

儿童和课程之间这些明显的脱节和差别,也许几乎无限的扩大。

但是,我们这里已经有着足够的基本的分歧:第一,儿童狭小的然而是关于个人的世界和非个人的然而是空间和时间无限扩大的世界相反;第二,儿童生活的统一性和全神贯注的专一性与课程的种种专门化和分门别类相反;第三,逻辑分类和排列的抽象原理与儿童生活的实际和情绪的结合相反。

由于这些冲突的因素,学者们把注意力固定在课程教材方面,认为课程教材比儿童自己的经验的内容重要得多。

好像他们是说,生活使琐碎的,狭隘的和粗糙的吗?于是各门科目把具有极其完备的和复杂的意义这个伟大的宇宙揭示出来。

儿童的生活是利己主义的,自我中心的和冲动的吗?于是在这些科目里可以找到一种客观宇宙的真理,法则和秩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杜威教育目的观
——无目的乎?有目的乎?
关于杜威,有太多可讲。

杜威教育思想对我国教育界有深刻影响。

长期以来,我国教育界将杜威看作是现代教育思想的创始人,认为其以儿童、经验和活动为教育教学中心的“新”三中心思想,打破了打破了赫尔巴特所确立的教师、教材和课堂为教育教学活动中心的“旧”三中心思想,视其教育思想为传统教育思想与现代教育思想的分水岭。

杜威的教育思想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一文中得到充分的阐述和展开。

我国教育界对杜威其人其书给予极高的评价。

但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一书中,对予杜威的教育目的观存在不同说法。

有人认为杜威是个教育无目的论者,也有人认为杜威的教育不仅是有目的的,而且目的是十分明确的。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两种说法各执一端,无所平衡。

现采撷两方之论,一一过招。

孰是孰非,各位各取所需即可。

以下是集教经管22位同学的集体聪明才智的以及发挥本人的苦干巧干的成果。

一、杜威教育目的观的历史渊源
1、哲学渊源
西方哲学史上,古典工具主义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

古典工具主义是一种“目的—手段”型的思维方式,它重目的轻过程,,把任何事物的发展过程看成是实现某种终极目的的手段。

但逐渐地,产生了一种新的哲学思想。

这种哲学重视的是事物发展的过程,轻视事物发展的结果。

并且从自然哲学领域发展到认知哲学。

旧哲学思维方式逐渐向新哲学思想转变。

利用这种哲学观思考教育问题时,杜威不再把教育仅仅看成是实现某一目的的工具,教育更是儿童不断生长的过程,是经验的不断改造的过程。

因而,其必然的逻辑结果就是,教育的过程成为杜威首先要思考的问题,教育的目的也在教育过程中,无须在教育过程之外寻找一个教育过程。

2、民主思想与教育目的
充分理解杜威的教育目的观,还必须结合杜威的社会思想。

杜威“所关心的是民主主义社会及教育在其中所起的作用”他需要的是一种能够实现民主主义的教育。

他认为,民主主义是一种理想的社会生活方式,这种社会生活方式既可以促进社会的进步社会的进步,也为个人的行为提供一种道德标准,促进个人的发展。

他试图通过教育来改造人们的社会生活,实现他的民主主义理想,虽然“教育不是唯一的工具,但它是第一的工具,首要的工具,最审慎的工具”。

“教育目的应该是建立在学生活动和需要的基础之上;教育目的应该有助于学生的
相互合作;教育目的应该是具体的、直接的。

所以在“探索教育目的时,并不要
到教育过程以外寻找一个目的,使教育服从这个目的。


二、初识杜威教育目的真风采
1、精彩片断:教育的应用(教育的目的)
教育者也是这样,不管是家长还是教师。

如果家长或教师提出他们“自己”目的作为儿童生长的正当目标,这和农民不顾环境情况提供一个农事理想,同样是荒谬可笑的。

所谓目的,就是对行使一种职责——不管是农业还是教育——所要求进行的观察、预测和工作安排承担责任。

任何目的,只要能时时刻刻帮助我们观察、选择和计划,使我们的活动得以顺利进行,这就是有价值的目的;如果这个目的妨碍这个自己的常识(如果目的是从外面强加的或是迫于权势而接受
的,肯定要妨碍个人自己的常识),这个目的就是有害的。

我们要提醒自己,教育本身并无目的。

只是人,即家长和教师才有目的;教育这个抽象概念并无目的。

所以,他们的目的有无穷的变异,随着不同的儿童而不同,随着儿童的生长和教育者的经验的增长而变化。

2、一些想法
某种程度上说,班级授课制的做法在这里被否定了——教育不是机械化大生产,无法通过教育使学生变成一个个如同一个模具里刻出来的教育成品。

作者明确的提醒家长和教育者,“教育本身并无目的”“即是人,即家长和教师才有目的”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使人得以超越自身,获得更自由的发展,而不是束缚人。

因此,如果要用文字来表达教育目的,以给教育者的教学工作提供建议,必须注意:首先,教育的目的必须和学生的实际出发,教育者要重视学生的个性与需求,认识到“每一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体就意味着差异”,教育目的也要体现因人而异;其次,不能将教育目的强加于学生,而要通过学生的共同参与转化为他们的内在需求。

无论是教育者还是家长,都应该认识到教育是创造性的工作,在教育过程中应当让学生感到自由、愉快,而不是受到束缚。

3、关于无目的论
杜威在对赫尔巴特、斯宾塞、洛克等人“从外面强加给教育的目的”进行批判的基础上,提出了“活动里面的目的”——‘“教育即生长”,以“内部”目的否定“外部”目的。

这种阐释是对传统教育目的的有力挑战,也是杜威教育目的观的精髓所以。

也正是因为如此,杜威的教育目的观招致了不少批评。

(1)面对质问
杜威的教育无目的论在美国曾经引起了多次的争议。

最初,祁尔德说:"那是很清楚的,当杜威讲教育本身就是教育的目的时,他未曾认为儿童负责决定教育的目的,也未认为生长会自动找到它的归趋"。

理由是教育的过程和儿童的本能都没法确定教育的归宿。

因此,祁尔德指出杜威的命题是"难解的谜团"。

其后,霍恩也指出,杜威认为凡是生长的就是好的,凡抑制生长的就是坏的,这个命题也不正确。

困难在于儿童有错谬的成长和正确的成长,有不正常的成长和正常的成长,不能笼统地认为生长就是良善的。

举例说,在收容犯罪者的劳教所中,曾出现青少年互相学坏、向邪恶方向发展而不利于他们未来成长的实例,因而不能称所有的生长全是理想的。

(2)自圆自说
面对这些批评,杜威曾经"一般的生长或总的生长"作为生长的解释。

他认为生长不只是心理的,而且是理性的和道德的。

偷儿由于经常偷窃变成本领高强的惯窃,但这种恶劣行为不能促进他在道德和理智等方面的般生长或总体发展,是教育上不可取的行为。

随后又有学者指出总体生长或一般成长是模糊的概念,难以付之教育实施。

杜威便曾经"最高限度的生长"作为教育目的的解释。

普莱斯等人认为这同样是颇费捕捉的空洞之词。

最后,杜威便以"远期的结果"来解围。

霍恩说这种"远期的结果"当然是预筹的和有意谋求的目的,那还不是教育有目的了吗?
杜威晚年在《经验与教育》中阐述得更为明确了。

他说:"经验和教育不能直接相等"。

有的经验是不符教育需要的,对以后经验生长有阻碍和扰害作用,或使反应趋于僵化而使新反应贫乏,或仅仅追求狭隘技术而钻进羊肠小道,或养成疏忽怠荒而失去组织或中心。

所以教师要在根据当前适应的效用之外,还要根据它们对未来生长的影响,来选择儿童的经验。

杜威说这就是注意经验的连续性
的原则。

很显然,在这里杜威会同样肯定生长和教育不能直接相等。

因为在他看来,生长须能使经验的数量扩充和经验指导生活的能力增强。

在另一方面,杜威又讲经验不是纯属个人的,理由是人不能脱离社会,所以经验是个人内心和社会交互而成。

传统教育既忽视儿童的经验,更忽视把儿童的经验和社会相联系。

他认为进步教育使连续原则和交互作用原则得到适当运用,就必然使教育成为社会性的过程。

他论述教师和学生都是群体的成员,不过教师是其中最成熟的成员,对群体负有特殊职责,那就是根据社会方向去领导儿童。

放弃领导是不对的,专断独裁也不成,正当的渠道是叫孩子们通过群体生活来获取社会经验,从而成为优良的社会成员。

他又说现在的经验大都是要应用科学的,要丰富和改造经验绝对离不开科学。

他又说学习的环境是纵向的,也是横向的,所以教和学的活动既是历史的,又是社会的。

结论是:教师必须有超前性的理解,把生长的连续性作为永恒的标语,把儿童现在的生活和他们的未来发展衔接起来,把它们打成一片。

(3)另一种声音
当然,并非所有的人都对杜威“教育即生长”持批评态度。

我国教育学家孟宪承先生在其《教育概论》一书中提出,,“生长和发展是两个名词的,其意义是有广狭义之区别。

发展有两种,一种是生长或成熟的发展,一种是学习的发展,
在杜威所著书中,发展和生长是互用的,并没有这样的意义的区别。

”“该书融通了杜威的…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等思想,从儿童发展与社会适应两方面展开,运用华生、桑代克、比纳等人的学说,肯定了杜威…教育即生长‟的观点,并认为生长是向着将来的继续的前进,是对于社会环境的继续的适应。

”关于生长的性质问题,杜威自己也作出了一定的解释“,就教育即生长、生长即教育观点看,问题就在于这种方向的生长,一般来说, 是促进还是阻碍生长。

我只是简单地说,那就是而且只有按照特殊方向的发展有助于继续生长时,才符合于教
育即生长的标准。

” (杜威的这一解释仍然是很含糊的,但“人们如果读完《民主主义与教育》,就能获得相当清楚的概念:杜威的…生长‟意味着什么”。

杜威“相信受教育的个人是社会的个人,而社会便是许多个人的有机结合” ,他要通过教育来改造社会,实现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协调发展,如果个人得不到健全的发展,民主主义也就无从实现。

从这个意义上讲,杜威的“教育即生长”不仅有方向,而且蕴涵的是一种上乘的、有意义的和积极的变化,一种对原有状态的无止境的超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