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营养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绪论
一、现代食品营养学发展史
1844 年发现血中有糖
1893 年提出“蛋白质”概念
1898 年提出“营养”名词
1856 年鉴定出肝糖原
1912 年提出“维生素”概念
1929 年亚油酸是人体必需脂肪酸
20 世纪初热量的测定及计算
1938 年Rose 发现 8 种必需氨基酸(EAA)
1943 年美国提出膳食营养素供给量建议
二、现代食品营养学研究内容
1. 主要研究内容
(1)认识基本的营养元素及营养功能
(2)了解各类食品的营养特点和作用
(3)掌握人体对食品营养的需求
(4)通过食品营养实现人体健康
(5)营养与疾病
(6)正确认识食品营养与安全
2. 营养素之间的相互影响
(1)营养素之间的相互直接作用,如钙、镁与锂、钠等离子间的配合与对衡;
(2)一些营养素是另一些营养素的前体,如色氨酸可转变为维生素PP;
(3)一些营养素参与或影响另一些营养素代谢的酶系统的作用,如维生素B1、B2、PP 对三大营养元素(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代谢的影响;
(4)互作作用对吸收与排泄的影响,如蛋白质缺乏增加维生素B2的排泄;
(5)通过对激素的影响而间接影响其他营养素,碘缺乏导致甲状腺素的合成障碍,而影响三大营养素的代谢。
三、关于营养不良的四种情况
1. 营养不足,例如饥饿;
2. 营养缺乏,例如维生素D缺乏病;
3. 营养不平衡,例如缺乏某种必需氨基酸;
4. 营养过剩,例如肥胖。
四、营养的基本概念
营养:人摄取食物后,在体内消化和吸收、利用(新陈代谢)其中的营养素以维持生长发育、组织更新等,使人体处于健康状态的总过程。
营养素:具有营养功能的物质,包括6 大类:水、碳水化合物、脂类、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人体至少需要40 多种营养素,包括:8 种(也可以说是10 种)必需氨
基酸,2 种必需脂肪酸,14 种维生素,7 种常量元素,8 种微量元素,1 种糖类,
水。
健康:生理、心理及社会适应三方面全部良好一种状况,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
全世界一致公认的健康标志有13 方面:生气勃勃;性格开朗充满活力;正常的
身高体重;光滑光泽的头发;坚固并带淡红色的指甲;粉红的舌头;食欲旺盛;
正常的体温脉搏和呼吸率;健康的皮肤;正常的大小便;不易得病;明亮的眼睛
粉红的结膜;健康的牙龈口腔黏膜。
亚健康:健康的透支状态,即身体确有种种不适,表现为易疲劳,体力、适应力和应变力
衰退,但又没有发现器质性(人体组织器官)病变的状态。
亚健康的主要原因:1. 过度疲劳造成的脑力、体力透支;2. 人体的自然衰老;
3. 各种急、慢性疾病;
4. 人体生物周期中的低潮时期。
五、营养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营养学的发展与生理学、生物化学、食品化学、食品工艺学、烹饪学、食品卫生学、食
品标准化、食品商品与销售经济学、心理学等学科相关。
六、居民营养状况
总体上看,人们的营养基本是够的,但是从营养结构上看,不均衡,尤其是优质蛋白、
微生素E、铁和钙,以及微量元素比较缺乏。全世界人们摄入的蛋白质中优质蛋白占35%,
中国平均优质蛋白占26%,农村优质蛋白只占17.2%。目前,全世界每人每年消费牛奶95
公斤,中国仅12 公斤。
第三次中国营养普查表明,我国农村6 岁儿童平均身高110 厘米,比城里低3厘米,16
岁少年平均身高158厘米,比城里低6 厘米,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优质蛋白和一些重要营养元
素缺乏。
第二章消化系统
消化(digestion):人体摄入的食物被分解为营养元素分子,并且进入肠道上皮粘膜细胞内
的过程称为消化。
人体消化有方式:物理消化、化学消化和微生物消化。
吸收(absorption):食物经消化后,进入肠道上皮粘膜细胞内的营养元素分子穿出上皮细胞,而进入血管(血液)或淋巴管(淋巴液)的过程,称为吸收。
一、消化系统的组成
消化道:口腔;唾液腺;咽与食道;胃;小肠;大肠
消化相关器官:胰脏;肝;胆囊
二、消化液的性质、成分及作用
1.唾液
性质:唾液是无色、无味、近中性的低渗或等渗液体;
成分:其中水占约99%,还有少量的有机物和无机物;有机物包括粘蛋白、球蛋白、唾液
淀粉酶和溶菌酶;无机物主要有钠、钾、钙、硫氰酸盐和氯等。
作用:湿润口腔和食物;初步消化食物中的淀粉;清洁保护口腔等。
2.胃液
性质:无色的酸性液体,pH 为0.9-1.5。
成分:盐酸、胃蛋白酶原、内因子、粘液和水。
作用:
盐酸:激活胃蛋白酶原;杀菌;蛋白质变性;促进胰液、胆汁和小肠液的分泌;有利
于铁和钙的吸收等。
内因子:保护维生素B12 免受小肠内蛋白水解酶的破坏并促进其吸收。
粘液:润滑作用;减少胃黏膜的机械损伤;参与形成胃粘液屏障,保护胃粘膜细胞;
抵御H+(酸)的侵蚀和胃蛋白酶的消化。
3.胰液
成分:大量水分、有机物及无机物;
无机物:碳酸氢盐;
有机物:消化酶,如:胰淀粉酶、胰脂肪酶、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羧基肽酶、RNAase、DNAase等。
性质:无色碱性液体,pH 为7.8-8.4;
作用:碳酸氢盐——中和胃酸,调解pH 值;
胰淀粉酶——水解淀粉成糊精或麦芽糖等;
胰脂肪酶——消化脂肪;
胰蛋白酶、糜蛋白酶——水解蛋白质;
其他酶类——水解相应的物质。
4.胆汁
胆汁的成分:水分、有机物及无机物,组成复杂;
无机物——钠、钾、钙、碳酸氢盐等;
有机物——胆盐、胆色素、胆固醇、卵磷脂等;胆盐是胆汁酸与甘氨酸或牛磺酸结合
形成的钠盐;胆色素主要指胆红素和胆绿素,是血红蛋白的分解产物。
胆汁的作用:乳化脂肪;帮助脂肪的吸收;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
胆盐可直接刺激肝细胞分泌胆汁——胆盐的利胆作用。
5.小肠液
性质:粘稠的碱性液体,pH 约为7.6;
成分:水分、无机盐及肠激酶和粘蛋白。
作用:保护十二指肠粘膜免受胃酸侵蚀;稀释消化产物,降低肠内容物渗透压,有利于小肠内水分及营养物质的吸收;肠激酶激活胰蛋白酶原,从而促进蛋白质消化。
6.大肠液
作用:基本无消化作用;润滑粪便,保护肠粘膜免受机械损伤。
三、吸收部位
1. 口腔和食管内几乎不被吸收;
2. 胃内只吸收酒精和少量水分;
3. 大肠吸收少量水分和无机盐;
4. 小肠是食物中各类营养元素分子的主要吸收部位。
四、被吸收的各种营养分子
水:水分子
蛋白质:20多种氨基酸、各种小肽
碳水化合物:各种单糖
脂肪:脂蛋白复合体
矿物质:离子形式
维生素:分子形式
五、影响食物消化吸收的因素
⒈精神、神经因素:条件刺激(食物的色、香、味);情绪活动;
⒉饮食习惯;
⒊食物因素:食物的性质、食品加工方法、营养素的比例。
第三章水
一、水的生理功能
1. 机体的主要组成
2. 占体重的75%左右,因性别、年龄而异,新生儿占75-80%。而成年男子60%,女子50%,老年人更少
3. 各器官组织不同:肌肉70-80%,皮肤60-70%,骨骼12-15%,血液高达90%。人体缺水的危害较缺少食物的危害更大。失水10%出现严重脱水,20-22%则无法生存。
4. 促进营养素的消化吸收与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