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经营的质量风险管理规程
药品经营质量风险管理规程

药品经营质量风险管理规程1. 引言药品经营质量风险管理是指在药品经营活动中,根据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要求,对药品经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质量风险进行综合评估和控制的一项管理活动。
本规程旨在规范药品经营质量风险管理的流程和要求,确保药品经营活动的质量安全。
2. 术语和定义•药品经营:指对药品的采购、储存、销售、配送等活动。
•质量风险:指可能对药品质量造成不利影响的各种因素,包括但不限于药品供应商的质量问题、存储条件不当、运输过程中的损坏等。
•风险评估:对药品经营活动中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定性或定量的评估,包括风险的概率、影响程度等方面的评估。
•风险控制:针对已经评估出的风险,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少或消除风险,包括但不限于采购合格供应商、合理的储存条件、完善的配送过程等。
•风险监测:定期对药品经营过程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的质量风险。
3. 质量风险管理流程3.1 风险识别药品经营企业应建立风险识别机制,根据内部和外部因素,识别可能存在的质量风险。
内部因素包括供应商信誉、自身质量管控能力等;外部因素包括市场供求关系、政策法规等方面的变化。
风险识别应包括定性和定量两方面,为后续风险评估提供依据。
3.2 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对已识别的风险进行评估,包括风险的概率、影响程度等方面的评估。
根据评估结果,对不同风险进行分类,确定重点关注的风险。
3.3 风险控制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风险控制措施应包括但不限于:•选择合格的供应商,建立供应商质量管理制度;•设定药品储存条件,确保药品质量不受影响;•规范药品配送过程,避免损坏或混淆等问题;•加强员工培训,提高质量意识和操作规范性。
3.4 风险监测风险监测是对已采取的风险控制措施的有效性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的质量风险。
药品经营企业应制定风险监测计划,定期对药品经营过程进行监测。
4. 质量风险管理的责任分工药品经营质量风险管理的责任应落实到各级管理人员和相关工作人员。
GSP医药批发质量风险管理的操作规程

一、目的:建立有效的质量风险管理程序,及时解决公司经营过程中的各种药品质量风险、经营质量风险事件,减少质量风险带来的损失,确保公司各项业务经营的持续、稳定、安全运行,特制定本规程。
二、依据:《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三、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公司经营各环节质量风险的识别、评估、控制、沟通、回顾的管理。
四、职责:1、质量风险管理小组:负责药品经营质量风险的专门管理,负责公司所经营品种的质量风险、经营各环节质量风险的识别、评估、控制、沟通、回顾管理等相关事宜,并根据评估结果确定风险控制措施。
办事机构设在质量管理部。
2、总经理:公司总经理为公司经营管理、药品质量及安全的第一责任人,是质量风险管理的决策者,负责指导、协调、审核、处理重大质量风险,提供必要的资源确保实施风险管理。
3、质量管理部3.1负责本程序的起草、修订、培训、实施和监督;3.2是质量风险管理小组的办事机构,具体负责组织公司所经营品种质量风险、经营各环节质量风险的评估、控制、沟通、回顾管理等相关事宜,并根据质量风险管理小组的评估结果,督促各责任部门落实相关风险控制措施。
3.3负责对公司在质量风险突发事件产生时,执行风险控制措施及应急预案。
4、其他部门的员工:按要求参与风险识别、风险评估。
五、内容:1、质量风险管理小组的设立:质量风险管理小组由总经理、质量副总经理、各部门负责人组成,组长为总经理;2、质量风险管理的基本过程风险管理是一个标准的系统化管理流程,用以协调、改善与风险相关的科学决策,分为: 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控制、风险沟通、风险回顾,持续地贯穿于药品经营质量的所有方面,包括药品的采购、收货、验收、入库、储存、销售、出库、配送及售后等各个环节,同时风险沟通也贯穿于风险管理的全过程。
3、质量风险管理流程3.1风险识别:风险管理的第一个环节,是对已知的风险与潜在风险加以判断、归类和鉴定的过程,有助于公司及时发现风险因素、风险来源,减少事故的发生。
药品经营质量风险管理制度

药品经营质量风险管理制度
是指药品经营企业在销售、储存、运输等环节中,针对药品质量存在的各种风险进行有效管理和控制的制度。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风险管理措施:
1. 供应商选择和评估:药品经营企业需要对供应商进行严格的选择和评估,确保其具备合法资质和良好的生产质量管理体系。
2. 药品质量检验:药品经营企业应该建立完善的质量检验体系,对所有购进的药品进行必要的检验,确保其符合相关法规和标准。
3. 药品储存和运输管理:药品经营企业需要建立规范的储存和运输管理制度,包括温度控制、湿度控制、防潮防尘、防火防爆等措施,确保药品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不受损害。
4. 库存管理:药品经营企业需要建立科学的库存管理制度,确保库存药品的有效管理和监控,避免过期药品和损坏药品流入市场。
5. 不良事件管理:药品经营企业需要建立健全的不良事件管理制度,及时汇报和处理不良事件,保障公众用药的安全和权益。
6. 培训和教育:药品经营企业应加强员工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对质量风险的认识和应对能力,确保药品经营质量的可持续改进。
7. 客户投诉处理:药品经营企业应建立客户投诉处理制度,及时接受和处理客户的投诉和意见,及时采取纠正措施,改进服务质量。
8. 监督和审核:药品监管部门应加强对药品经营企业的监督和审核,确保其按照相关法规和标准开展经营活动,保障公众用药的安全。
综上所述,药品经营质量风险管理制度是保障药品经营质量的重要制度,通过规范和管理各个环节的风险,确保药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药品经营质量风险管理制度

药品经营质量风险管理制度
是药品经营企业为确保药品质量和保障消费者安全而建立的一套制度体系。
该制度包括以下方面:
1. 药品采购管理:药品经营企业应建立严格的供应商管理制度,仅选择符合法规要求的合法供应商,并对供应商进行审核和评估。
同时,对采购的药品进行检验和验收,确保药品的质量安全。
2. 药品贮存管理:药品经营企业应建立合理的药品仓储管理制度,包括药品存储条件、储存区域划分、温湿度监测等要求,以确保药品的有效性和稳定性。
3. 药品销售管理:药品经营企业应建立完善的药品销售管理制度,包括药品销售合同、销售记录、销售监控等内容,通过对销售环节进行管理,规范销售行为,保证药品的质量。
4. 药品追溯管理:药品经营企业应建立药品追溯管理制度,通过采用电子追溯技术和标识码等手段,追踪药品的生产、流通和使用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药品质量问题。
5. 不良事件管理:药品经营企业应建立不良事件管理制度,对不良事件进行收集、调查分析和报告,并采取相应的纠正和预防措施,以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6. 质量监督检查:药品经营企业应接受政府相关部门的质量监督检查,配合政府部门的检查和抽检工作,及时整改存在的问题,确保药品质量和消费者安全。
药品经营质量风险管理制度的目的是加强对药品质量的控制和管理,减少质量风险,保障消费者的用药安全。
同时,该制度也有助于维护企业的声誉和信誉,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药品经营质量风险管理制度范文

药品经营质量风险管理制度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药品经营质量风险管理,提高我国药品经营质量管理水平,保障人民群众的用药安全,根据《药品管理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所有从事药品经营的单位和个人。
第三条药品经营质量风险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药品采购管理、药品贮存管理、药品分销管理、药品投诉处理、药品追溯管理等。
第四条药品经营质量风险管理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原则,保障人民群众的用药安全和健康。
第五条药品经营质量风险管理应积极采取措施,预防和控制风险的发生,使药品经营质量得到有效保障。
第六条相关部门应加强对药品经营质量风险管理工作的监督和指导,确保各项管理措施的有效实施。
第七条药品经营质量风险管理工作应遵循科学、规范、公正、公开、便捷的原则。
第二章药品采购管理第八条药品经营者在进行采购活动时,应符合以下要求:(一)必须从具有资质的药品生产企业、药品批发企业等合法渠道采购药品;(二)药品采购人员必须了解药品生产企业的信誉,选择正规、可靠的供应商;(三)对于特殊药品或有毒剧药品的采购,必须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进行;(四)采购药品要严格按照规定的质量标准进行验收,不得接受非法药品。
第九条药品经营者在药品采购过程中,应建立完善的采购管理制度,明确采购流程、责任及权限。
第十条药品经营者在采购药品前,应对供应商进行全面评估,确保供应商的可靠性和信誉。
第十一条药品经营者采购药品的验收工作,应坚持以下原则:(一)验收药品时应核对药品的名称、规格、批号及包装等信息,确保与采购合同或订单一致;(二)对于需要质量检验的药品,则应按照检验规程进行检验,并对合格药品进行验收;(三)对于不合格药品,要及时向供应商提出退货要求。
第十二条药品经营者应建立药品采购台账,记录药品的名称、供应商、批号、入库日期、出库日期等信息。
第十三条相关部门应加强对药品采购质量风险监管工作,对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
药品经营的质量风险管理规程

药品经营的质量风险管理规程药品经营的质量风险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够确保药品的质量,保障患者的权益,提高医院的声誉和信誉度。
为此,每个药品经营企业都应该制定一份质量风险管理规程。
一、制度的建立药品经营企业应该制定完整、系统、可操作的质量风险管理规程。
规程中包括以下方面。
1. 质量风险的定义及相关要求规程应该包含对质量风险的定义和相关要求,同时还应该考虑到本企业的实际情况。
例如,对药品的质量要求、对员工的要求等。
2. 风险评估与分类在规程中应该制定相应的风险评估和分类方法,根据风险等级分类管理,按照级别确定相应的管理措施,提高管理的有效性。
3. 管理流程规程中应该明确具体的管理流程,包括管理的各个环节,如品质控制、采购、接收、贮存、销售等环节。
4. 职责与权利规程中应该明确每个岗位的职责和权利,以保证每个岗位都能够独立、自主地对质量风险进行管理。
5. 检查要求规程中应该明确检查要求及检查标准,以确保检查的客观性和公正性,使企业能够及时发现风险并作出相应的措施。
二、培训为了确保员工能够全面掌握质量风险管理的规程和方法,规程中应该建立门类全面、培训内容全面、培训内容深入、任务比较充分的培训体系,保证员工得到系统全面的知识和技能的学习。
1. 培训体系建立健全的质量风险管理培训体系,以充分保证员工全面掌握质量风险管理规程和方法。
2. 培训测评对于员工而言,在接受培训的过程中,规程中应该建立完善的培训测评体系,保证培训效果。
三、风险管理与应急处理风险管理是对质量风险进行有效防控和监管,预防患者的不安全使用和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规程应该把质量风险管理分为两个阶段:预防阶段和应急处理阶段。
1. 预防阶段规程中应该建立完善的预防阶段的管理流程,包括采购、接收、贮存、销售等环节,对药品的质量进行全面的监督管理,以避免质量风险的发生。
针对不同的风险等级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
2. 应急处理阶段规程中应该建立完善的应急处理阶段的管理流程,建立快速反应机制,针对不同等级的风险制定相应的应急措施,并及时把处理结果汇报相关部门和领导。
新版GSP-药品经营企业质量风险管理操作规程

质量风险管理操作规程1.目的对药品经营过程中的质量风险进行控制。
2.适用范围本标准只适用于本公司药品经营过程中各环节的质量风险管理。
3.职责企业负责人:批准质量风险评估、审核计划,批准成立风险评估、审核小组。
质量负责人:编制风险管理计划,组织成立风险评估小组,批准质量风险评估报告。
质量管理部:组织质量风险评估、审核小组进行风险评估、审核,编制风险评估、审核表,提出风险控制实施的方案,推动控制方案的执行,落实风险沟通。
负责编写评估报告;相关部门负责人:参与风险评估,提出控制措施,对本次风险评估报告得出的控制措施予以执行。
4.内容4.1风险管理是一个标准的系统化管理流程,用以协调、改善与风险相关的科学决策,分为:风险启动、风险评估、风险控制、风险沟通、风险审核。
风险管理由质量管理部负责牵头组织;在每次的质量内审后庚即启动、评估达到中级以上风险时,立即采取质量风险控制措施。
4.1.1风险启动由质量风险评估小组及时识别并控制产品中潜在的质量风险,降低其发生概率,启动、规划一个质量风险管理工作步骤包括:4.1.1.1确定存在的问题或风险,包括潜在性的假设。
4.1.1.2搜集与风险评估有关的潜在危险、伤害或人体健康影响的背景信息和数据资料。
4.1.1.3明确决策者如何使用信息、评估和结论。
4.1.1.4确定风险管理程序的时限和预期结果。
4.1.2风险评估:对于确定的风险,风险管理小组以科学知识鉴定其危害源,并对接触这些危害源造成的风险进行评估,包括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风险评价三个部分。
4.1.2.1风险识别(风险因素):药品在经营过程中引起质量风险的关键影响因素,包括企业负责人的质量风险意识、组织机构、人员配置、管理制度与职责的制定等,过程管理(药品采购、销售和售后服务)等多个环节和关键控制点。
4.1.2.2风险分析:是运用有用的信息和工具对已经被识别的风险及其问题进行描述、分析其原因,进而确认将会出现问题的可能性有多大?风险发生的严重性?以及造成的后果。
药品经营质量风险管理制度

药品经营质量风险管理制度一、制定目的为了加强药品经营企业的质量管理,规范经营行为,保障公众用药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等相关法律法规,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药品经营企业及其分支机构在药品经营活动中的质量风险管理。
三、质量风险管理职责1. 企业法定代表人应当对药品经营质量负总责,负责组织、协调、监督药品经营质量风险管理工作。
2. 企业质量管理部门负责药品经营质量风险管理的具体工作,包括风险识别、评估、控制、沟通和监督等。
3. 企业其他部门应当配合质量管理部门开展药品经营质量风险管理工作,提供相关信息和资料。
四、质量风险识别1. 企业应当定期开展药品经营质量风险识别工作,识别可能影响药品质量的风险因素,包括人员、设备、环境、物料、操作流程等方面。
2. 企业应当对识别出的风险因素进行分类和记录,建立风险因素档案。
五、质量风险评估1. 企业应当对识别出的风险因素进行评估,评估其对药品质量的影响程度和发生概率。
2. 企业应当采用适当的方法进行风险评估,如风险矩阵法、风险评分法等。
3. 企业应当根据风险评估结果,确定风险等级,并对不同等级的风险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六、质量风险控制1. 企业应当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包括预防措施、纠正措施和应急措施。
2. 企业应当对控制措施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确保其有效性和持续性。
3. 企业应当定期对控制措施进行评审和更新,以适应不断变化的风险环境。
七、质量风险沟通1. 企业应当建立质量风险沟通机制,确保相关信息在企业内部和外部之间有效传递。
2. 企业应当定期召开质量风险管理会议,讨论和解决质量风险相关问题。
3. 企业应当及时向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质量风险管理情况,接受其监督和指导。
八、质量风险监督1. 企业应当建立质量风险监督机制,对药品经营活动中的质量风险进行持续监督和检查。
2. 企业应当定期对质量风险管理工作的有效性进行评价,提出改进措施。
药品质量风险管理规程

药品质量风险管理规程药品质量风险管理规程一、目的和适用范围为加强药品质量控制和管理,确保药品的质量安全性,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制定本规程。
本规程适用于药品生产企业及其供应商。
二、术语和定义1. 风险管理:根据风险评估结论,采取一系列措施来降低、控制或接受风险的过程。
2. 质量风险管理:在质量控制体系的框架内,对影响药品质量的各种不确定因素进行识别、评估和控制的系统性过程。
3. 风险评估:针对一个或多个已经发生或可能发生的或潜在的事件或情况,评估其可能的结果和发生的概率。
4. 风险控制:通过采取措施,将可能具有负面影响的风险降低到可控的程度,或减少其发生的概率。
5. 风险通报:对于可能影响药品质量的风险信息,应及时通报有关部门和受影响的厂商。
三、质量风险管理框架1. 风险识别(1)药品生产企业应对其生产过程及产品所可能产生的风险进行全面而全面的审查。
(2)确定影响药品质量的因素、环节和过程,对风险进行分类。
(3)对每个风险进行评估,确定其影响程度和概率。
2. 风险评估(1)评估风险的严重性、概率和影响范围,确定管理风险的优先级和可行性。
(2)制定应对风险的措施,采取紧急事件预案,以应对风险的紧急情况。
3. 风险控制(1)确定可操作的控制措施,以降低风险到可接受的水平。
(2)设计验证计划,以确保控制措施的有效性。
4. 风险跟踪(1)对已采取的控制措施进行监测和验证。
(2)对未来的风险形势进行定期评估和预测,并对控制措施加以调整。
四、质量风险管理流程1. 风险识别(1)药品生产企业应当对其生产过程及产品所可能产生的风险进行全面审查,并明确可能引发的风险点。
(2)采用分析法或实验法对风险进行定量或定性评价,从而确定风险的严重性、概率和影响范围。
2. 风险评估(1)按照风险级别确定风险管理优先级,确定管理风险借助的资源和优先级。
(2)制定应对风险的措施,采取可行的控制措施以降低风险。
3. 风险控制(1)确定可操作的控制措施,以降低风险到可接受的水平。
药品质量风险管理制度(5篇)

药品质量风险管理制度1、目的:通过运用质量风险管理的方法,正确识别质量风险、评估质量风险,科学控制质量风险,降低质量风险危害程度,确保所经营药品的质量。
2、定义:质量风险管理是对药品的整个流通供应链进行质量风险的识别、评估、控制、沟通和审核的系统过程,运用时可采用前瞻或回顾的方式。
3、适用:适用于药品经营过程中质量风险管理。
4、职责:质量管理部负责组织药品质量风险的评估、沟通、审核等工作,总经理、质量负责人、各部门负责人负责相关的质量风险管理工作。
5、内容:5.1、企业应当采用前瞻或者回顾的方式,对药品流通中的质量风险进行风险评价、风险控制、风险沟通、和风险审核。
5.1.1、前瞻方式:对经排查发现的风险点但尚未发生质量事故或事件(预期风险),应采取风险控制措施和预防措施;5.1.2、回顾方式:对已经发生的质量事故或事件(风险已发生,并已控制)采取的防止再次发生的改进控制措施;5.2、企业可以采用事件性定性评估为主,数据分析定量评估为辅的方式,用“高”“中”“低”三个等级评估风险的等级。
5.2.1、企业应对自身药品经营活动过程中可能发生质量风险进行排查和分类,分析经营过程中每一环节所面临的质量风险,对这些质量风险的性质、等级进行评估;5.2.2、药品质量风险的关键影响因素有:企业负责人的质量风险意识、组织机构、人员配置、管理制度和职责的制定、仓储设施和管理条件、过程管理(采购、收货、验收、储存养护、销售、出库、运输、售后服务)等,应对这些关键因素进行风险识别,对不同的风险提出切实可行的防控措施,制定预案。
5.2.3、药品风险属性的分类:药品风险的性质按来源可分为人为因素引起的风险和药品本身因素造成的风险。
5.2.3.1、人为因素可导致假劣药经营、药品质量问题、标识缺陷和包装质量问题、用药差错问题等,多属于可控制风险。
5.2.3.2、药品本身属性因素包括药品已知风险和未知风险。
已知风险包括药品已知的不良反应和已知药物的相互作用等,属于可控制风险;药品的未知风险包括未知的药品不良反应,非临床适应症患者使用,未试验人群的应用等,多属于不可控风险。
药品经营质量风险管理制度

药品经营质量风险管理制度药品经营质量风险是指在药品经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与药品质量和安全相关的各种潜在风险。
为了确保药品经营者能够有效管理这些风险,建立和实施药品经营质量风险管理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制度框架、风险评估、风险控制以及监测与改进等方面介绍药品经营质量风险管理制度。
一、制度框架药品经营质量风险管理制度应建立明确的组织架构和职责分工,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和人员责任。
该制度还应规定风险管理体系与其他管理体系的关系,包括质量管理体系、供应链管理体系等。
此外,制度还应明确风险管理和质量保证工作的目标、原则和方针,并将其纳入企业的总体战略和规划中。
二、风险评估三、风险控制风险控制是指通过采取相应的管理控制措施,降低药品经营质量风险的发生概率和严重程度。
控制措施主要包括质量控制、流程控制、设备管理、人员培训和沟通等。
质量控制方面,应建立一套完整的质量标准和规范,并且确保药品的供应商有相应的质量管理体系。
流程控制方面,要确保所有操作按照规程进行,避免人为失误和操作失误。
设备管理方面,要确保设备的可靠性和一致性,预防设备故障引发的质量问题。
人员培训方面,要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工作素质和质量意识。
沟通方面,要加强内部和外部的沟通与合作,及时共享信息和经验,以提高风险应对的效率和能力。
四、监测与改进药品经营质量风险管理制度需要建立监测和改进机制,以不断提高风险管理的效果和水平。
监测应包括药品质量监测、疫情监测和市场监测等。
质量监测应确保药品质量符合标准和规范,及时发现和纠正质量问题。
疫情监测应密切关注国内外疫情和新药研发动态,及时调整风险管理策略。
市场监测则是帮助企业了解市场需求和竞争情况,制定相应的销售计划和市场推广策略。
改进方面,应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和完善风险管理制度,修订和改进风险控制措施,以适应市场和技术环境的变化。
总结起来,药品经营质量风险管理制度是保证药品经营质量和安全的重要保障。
药品风险管理规程

药品风险管理规程引言概述:药品风险管理规程是指药品生产、流通和使用过程中,为减少药品风险、确保用药安全而制定的一系列管理规定。
药品风险管理规程的制定和执行对于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提高医疗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风险评估1.1 制定风险评估标准:药品生产企业应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建立药品风险评估的标准和程序。
1.2 评估药品的潜在风险:对药品的成分、生产工艺、贮存条件等进行全面评估,确定潜在的风险因素。
1.3 制定风险评估报告:对评估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形成风险评估报告,明确风险等级和应对措施。
二、风险控制2.1 设立风险控制措施:根据风险评估报告,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包括生产工艺改进、质量控制加强等。
2.2 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药品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符合质量标准。
2.3 加强监测和反馈:定期对风险控制措施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调整和改进措施,保证风险控制的有效性。
三、风险沟通3.1 建立风险沟通机制:建立药品风险沟通的渠道和机制,确保信息的及时传递和沟通。
3.2 向患者和医护人员传递信息:将药品风险信息向患者和医护人员传达,提高用药安全意识。
3.3 加强危机公关处理:建立危机公关处理机制,对药品风险事件及时公开、透明处理,减少不良影响。
四、风险监测4.1 建立风险监测体系:建立药品风险监测的体系,定期对药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监测和评估。
4.2 提高监测技术水平:引进先进的监测技术和方法,提高监测的准确性和灵敏度。
4.3 加强数据分析和应用: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和应用,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风险问题。
五、风险评估5.1 定期评估风险管理效果:定期对药品风险管理措施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改进。
5.2 持续改进风险管理规程:根据评估结果和实践经验,不断完善和改进药品风险管理规程。
5.3 提高用药安全水平:通过有效的风险管理措施,提高药品的用药安全性和有效性,保障患者的健康。
药品质量风险管理规程

1目旳: 建立系统旳质量风险控制管理制度, 使风险发生旳也许性和危害性减少到可接受旳程度或提高风险发生旳可预测性。
2范围: 合用于企业所生产药物其质量风险旳评估、控制与审核旳管理。
3责任: 总经理、质量负责人、生产负责人、质量受权人对本原则旳实行负责。
4质量风险管理旳方针: 药物质量源于设计、源于生产。
5质量风险管理旳内容5.1药物疗效(适应症)方面旳风险管理。
5.2这是对药物最基本旳规定, 即“可靠有效”能治疗疾病, 到达用药旳目旳, 也是药物品质旳保证, 对症下药有效果, 药物面市销售也应“有效”。
因此在产品开发时尤其注意产品旳选择, 作好临床疗效旳调查工作。
5.3药物安全面旳控制。
5.4药物安全面旳风险管理体目前药物毒副作用旳大小, 以及药物在使用过程中会不会发生不良反应。
在药物研发(临床阶段)、生产制造、流通营销阶段都应注意用药安全, 防止药物旳毒副作用危害患者, 把不良反应降到最低水平。
防止安全面旳风险对患者而言显得更重要。
在企业产品开发, 尤其是仿制品旳研发, 此工作更显重要, 新产品研发临床阶段应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5.5药物流通使用过程中旳风险管理。
6流通过程中旳风险管理包括运送、储存、分发、使用各个环节, 这是合格药物出厂后所经历旳漫长过程, 对这个过程旳风险控制远比在药厂复杂, 这个环节也是药物生命周期不可缺乏旳一环。
7质量风险管理7.1质量风险管理旳环节:7.1.1质量风险旳评估7.1.1.1风险评估阶段是先要对产生风险旳原因、体现形式和引起旳危害进行评估。
7.1.1.2辨别(识别)质量风险产生旳环节, 找出风险产生旳关键原因及要点。
7.1.1.3分析质量风险产生旳原因以及发生旳概率, 找出重要旳原因和产生风险旳关键要素。
7.1.1.4危害程度旳鉴定: 风险对药物质量影响范围、严重性以及有否次生危害风险。
评估质量风险旳级别, 也许会有两种状况:1)显形风险, 即可见旳、已经有旳或历史上曾发生过旳;2)隐形风险:正在发生尚未体现出来或在药物有效期内会渐渐显示出来。
药品质量风险管理制度(五篇)

药品质量风险管理制度一、目的建立公司药品经营质量风险管理制度,加强团队质量风险意识,规范药品经营中质量风险的评估、控制与审核操作规范,提高规避药品经营风险的能力。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经营药品(含二类精神药品)全过程中质量风险的评估、控制、沟通与审核的管理。
三、职责企业负责人、质量负责人、质量管理部,行政部。
四、内容4、1药品经营质量风险管理是全员及全方位的全过程管理,是应用管理方针、程序实现对药品整个周期对目标任务进行质量风险的识别、评估、控制、沟通和审核的系统过程,是质量管理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4、2药品质量风险管理贯穿于公司gsp实施全过程,每年采用前瞻或者回顾的方式,对药品流通过程中的质量风险进行评估、控制、沟通和审核,使我们主动地识别并控制药品经营过程中潜在的质量问题,进一步保证和加强药品和服务的质量。
4.3企业负责人领导公司质量风险工作,企业负责人可委托质量负责人风险管理具体工作。
在质量管理部的配合下,质量负责人召集各相关部门,收集与所评估的风险相关的可能性危险、危害或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的有关背景资料和数据,系统地利用各种信息和经验来确认设备、系统、操作等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对已经被识别的风险及其问题进行分析。
质量负责人利用团队力量和企业资源,对公司药品采购渠道、运输条件、储存条件及信息化管理的情况,进行收集分析特别对各换机中的质量可疑药品,进行锁定,审核后合格药品由质量管理员解锁。
4.4、风险识别包括风险评估和确认。
要以保护消费者为目标,以科学知识和经验为依,找出出现风险的关键因素及关键点,分析对药品质量危害的程度及后果。
4.5、在风险控制中,要对公司发生的药品采购记录、质量保证协议、对账单等关键监控点,进行有效控制。
将出现假劣药品、不合格等药品的渠道,进行控制,以将风险降低到零发生或可接受的水平。
4.6、风险沟通是通过公司内网信息沟通,在公司gsp实施的各个阶段,由公司企业负责人和相关部门,对进行的程度和管理方面的信息进行沟通和共享,使各方掌握更全面的信息从而调整或改进措施及其效果,促进风险管理的实施。
药品经营的质量风险管理规程

药品经营的质量风险管理规程
一、目的:为规范各经营环节质量风险的评估与控制管理。
二、依据:《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
三、范围:适用于质量管理体系中所有经营环节质量风险的管理。
四、职责:质量负责人对本规程的实施负责。
五、内容:
1、成立风险管理小组
公司质量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公司药品经营质量风险管理工作,由质量负责人主持质量风险管理的日常工作,成员包括各部门经理。
质量管理部负责组织各部门对各经营环节质量风险的识别、评估与控制。
2、风险识别
各部门负责人依据GSP相关要求,结合部门经营环节的有关风险,对可能存在的质量风险因素进行收集整理,填写《质量风险排查表》,报风险管理小组。
3、风险评估
风险管理小组召集与风险相关的部门、人员,依据《质量风险排查表》,对已经被识别的风险进行分析、评价,确定风险等级,确认出现问题的可能性、可识别性以及后果的严重性等,由质量管理部汇总形成《质量风险点列表》。
4、风险控制
4.1、各部门依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对已经确定的风险点,使其降低或控制到可以接受的水平;
4.2、各部门负责人和质量管理部共同对风险控制措施进行审核、验证,确认能否将风险降低到可接受的水平上,如若不能则应该重新评估、确立防控措施。
5、风险沟通
各部门在实施风险控制措施的过程中,积极与相关部门人员进行沟通与信息交流,促进风险管理的有效实施,及时处理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从而调整或改进措施,提高风险管理效果。
6、风险审核、回顾
每年对质量风险管理的实施情况,通过内审的形式进行审核与回顾,同年度定期内审一并进行。
7、相关记录:《质量风险排查表》、《质量风险点列表》。
药品经营质量风险管理制度

药品经营质量风险管理制度药品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物品之一,药品的质量安全关系到人们的身体健康,因此药品经营质量风险管理制度是特别紧要的。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药品经营质量风险管理制度。
一、药品的经营质量风险管理药品的经营质量风险管理是指对来自供应商到消费者整个药品生产和流通过程中的质量风险进行管理、掌控和防备的一种管理方法。
该制度重要包括药品收货、储存、检验、销售和收回五个环节进行全程风险管控,并且要依据实际情况和不同环节的风险特点,订立相应的风险管控策略,有效的保证药品的质量安全。
二、药品质量管理措施1. 药品收货管理:要在接受供应商的药品时,特别要注意药品的有效期、生产批号等信息;同时还要对货物进行初步质量检验,一旦发觉不符合质量标准的药品,立刻要退货处理。
2. 药品储存管理:药品储存环境要求比较苛刻,药品的储存环境必需符合相关的储存标准。
并且要对药品的存放位置、温度、湿度等信息进行监测和记录,确保储存环境的稳定性和统一性。
3. 药品检验管理:药品检验关乎药品的质量,必需进行严格的检验和监测。
要建立合理的药品检测程序、检测标准,保证检测结果精准牢靠。
为了加强质量监管,可以委托第三方检验机构对药品检测结果进行复检。
4. 药品销售管理:药品的销售必需通过合法的渠道进行,如医院、药店等。
要核实药品销售人员的从业资格,并对药品的销售环节进行管控和监督。
5. 药品收回管理:假如药品存在质量问题,应适时实行追回、召回等措施,避开造成安全事故。
三、药品质量管理的保障1. 建立和完善相关制度和流程,如采购管理制度、药品检测制度、销售管理制度等。
2. 加强对药品的风险管控意识,建立全面、科学的风险监测系统,确保能适时发觉药品质量问题。
3. 对药品源头、仓库、销售渠道及搬运、贮藏、使用过程中的关键环节进行重点监管。
4. 坚持广泛宣扬和培训,确保相关人员的药品质量意识、药品学问和技能水平。
5. 对药品质量问题进行事后追究,加强惩处力度,形成有效的药品质量风险管理模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号:SY-AQ-04294
(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
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
药品经营的质量风险管理规程Regulations on quality risk management of pharmaceutical trade
药品经营的质量风险管理规程
导语:进行安全管理的目的是预防、消灭事故,防止或消除事故伤害,保护劳动者的安全与健康。
在安全管
理的四项主要内容中,虽然都是为了达到安全管理的目的,但是对生产因素状态的控制,与安全管理目的关
系更直接,显得更为突出。
一、目的:为规范各经营环节质量风险的评估与控制管理。
二、依据:《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
三、范围:适用于质量管理体系中所有经营环节质量风险的管理。
四、职责:质量负责人对本规程的实施负责。
五、内容:
1、成立风险管理小组
公司质量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公司药品经营质量风险管理工作,由质量负责人主持质量风险管理的日常工作,成员包括各部门经理。
质量管理部负责组织各部门对各经营环节质量风险的识别、评估与控制。
2、风险识别
各部门负责人依据GSP相关要求,结合部门经营环节的有关风
险,对可能存在的质量风险因素进行收集整理,填写《质量风险排查表》,报风险管理小组。
3、风险评估
风险管理小组召集与风险相关的部门、人员,依据《质量风险排查表》,对已经被识别的风险进行分析、评价,确定风险等级,确认出现问题的可能性、可识别性以及后果的严重性等,由质量管理部汇总形成《质量风险点列表》。
4、风险控制
4.1、各部门依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对已经确定的风险点,使其降低或控制到可以接受的水平;
4.2、各部门负责人和质量管理部共同对风险控制措施进行审核、验证,确认能否将风险降低到可接受的水平上,如若不能则应该重新评估、确立防控措施。
5、风险沟通
各部门在实施风险控制措施的过程中,积极与相关部门人员进行沟通与信息交流,促进风险管理的有效实施,及时处理在实施过
程中出现的问题,从而调整或改进措施,提高风险管理效果。
6、风险审核、回顾
每年对质量风险管理的实施情况,通过内审的形式进行审核与回顾,同年度定期内审一并进行。
7、相关记录:《质量风险排查表》、《质量风险点列表》。
这里填写您的公司名字
Fill In Your Business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