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专题训练06化学反应与能量(详解版)
近年高考化学第6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1节化学能与热能考点(2)热化学方程式讲与练(含解析)(20
![近年高考化学第6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1节化学能与热能考点(2)热化学方程式讲与练(含解析)(20](https://img.taocdn.com/s3/m/2ce682f6bd64783e08122b26.png)
2019高考化学第6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1节化学能与热能考点(2)热化学方程式讲与练(含解析)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9高考化学第6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1节化学能与热能考点(2)热化学方程式讲与练(含解析))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9高考化学第6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1节化学能与热能考点(2)热化学方程式讲与练(含解析)的全部内容。
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量李仕才错误!错误!错误!考点二热化学方程式1.热化学方程式及其意义(1)概念:表示参加反应的物质的量和反应热的关系的化学方程式。
(2)意义:不仅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也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例如:H2(g)+12O2(g)===H2O(l)ΔH=-285.8 kJ/mol,表示在25 ℃和1。
01×105 Pa下,1_mol_H2(g)与0。
5_mol_O2(g)完全反应生成1_mol_H2O(l)时放出热量285。
8_kJ。
2.书写(1)注明反应条件:反应热与测定条件(温度、压强等)有关。
绝大多数反应是在25 ℃、101 kPa下进行的,可不注明。
(2)注明物质状态:常用s、l、g、aq分别表示固体、液体、气体、溶液。
(3)注意符号单位:ΔH应包括“+"或“-”、数字和单位(kJ·mol-1)。
(4)注意守恒关系:①原子守恒和得失电子守恒;②能量守恒。
(ΔH与化学计量数相对应)(5)区别于普通方程式:一般不注“↑"、“↓”以及“点燃”、“加热”等反应条件.(6)注意热化学方程式的化学计量数: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仅表示该物质的物质的量,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
高考化学压轴题之化学反应与能量(高考题型整理,突破提升)含答案解析
![高考化学压轴题之化学反应与能量(高考题型整理,突破提升)含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352936907cd184254b3535d9.png)
高考化学压轴题之化学反应与能量(高考题型整理,突破提升)含答案解析一、化学反应与能量练习题(含详细答案解析)1.碳酸锰是制取其他含锰化合物的原料,也可用作脱硫的催化剂等。
一种焙烧氯化铵和菱锰矿粉制备高纯度碳酸锰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已知①菱锰矿粉的主要成分是MnCO3,还有少量的Fe、Al、Ca、Mg等元素②常温下,相关金属离子在浓度为0.1mol/L时形成M(OH)n沉淀的pH范围如表金属离子Al3+Fe3+Fe2+Ca2+Mn2+Mg2+开始沉淀的pH 3.8 1.5 6.310.68.89.6沉淀完全的pH 5.2 2.88.312.610.811.6回答下列问题:(1)“混合研磨”的作用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焙烧”时发生的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析图1、图2,焙烧氯化铵、菱锰矿粉的最佳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净化除杂流程如下①已知几种物质氧化能力的强弱顺序为(NH4)2S2O8>KMnO4>MnO2>Fe3+,则氧化剂X宜选择__________A.(NH4)2S2O8 B.MnO2 C.KMnO4②调节pH时,pH可取的范围为_________________(5)“碳化结晶”过程中不能用碳酸铵代替碳酸氢铵,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加快反应速率 MnCO3+2NH4Cl=MnCl2+2NH3↑+CO2↑+H2O 温度为500℃,且m(MnCO3):m(NH4Cl)=1.10 B 5.2≤pH<8.8 CO32-水解程度大于HCO3-,易生成氢氧化物沉淀【解析】【分析】菱锰矿的主要成分为MnCO3,加入氯化铵焙烧发生MnCO3+2NH4Cl MnCl2+CO2↑+2NH3↑+H2O↑,气体为二氧化碳和氨气、水蒸气,浸出液中含MnCl2、FeCl2、CaCl2、MgCl2、AlCl3等,结合表中离子的沉淀pH及信息可知,浸取液净化除杂时加入少量MnO2氧化亚铁离子为铁离子,加氨水调pH,生成沉淀氢氧化铁和氢氧化铝,加入NH4F,除去Ca2+、Mg2+,净化液加入碳酸氢铵碳化结晶过滤得到碳酸锰,据此分析解题。
化学反应与能量习题(含答案解析)
![化学反应与能量习题(含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b254f0e976a20029bc642d14.png)
化学反应与能量习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发生物质变化的同时不一定发生能量变化B.破坏生成物全部化学键所需要的能量大于破坏反应物全部化学键所需要的能量时,该反应为吸热反应C.生成物的总焓大于反应物的总焓时,反应吸热,ΔH>0D.ΔH的大小与热化学方程式的化学计量数无关【解析】化学反应发生物质变化的同时一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A错误;反应热等于反应物的键能总和减去生成物的键能总和,即ΔH<0,该反应为放热反应,B错误;生成物的总焓大于反应物的总焓,该反应需要吸收热量,则ΔH>0,C正确;反应热不仅与反应物、生成物的状态有关,还与热化学方程式的化学计量数成正比,D错误。
【答案】 C2.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同温同压下,H2(g)+Cl2(g)===2HCl(g)在光照条件下和点燃条件下的ΔH不同B.常温下,反应2A(s)+B(g)===2C(g)+D(g)不能自发进行,则该反应的焓变一定大于零C.需要加热的化学反应,生成物的总能量一定高于反应物的总能量D.化学反应中必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其表现形式只有热能【解析】ΔH只与反应的始末态有关,与反应的过程无关,A选项错误;加热的目的只是促进反应发生,与反应吸热放热无关,如C燃烧是放热反应,但反应需加热才能发生,C选项错误;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有多种表现形式,如光能、热能、电能等,D选项错误。
【答案】 B3..某学生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化学反应X+2Y===2Z能量变化情况的研究。
当往试管中滴加试剂Y 时,看到试管中甲处下降,乙处上升。
下列关于该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①该反应为放热反应②生成物的总能量比反应物的总能量高③该反应过程可以看成是“贮存”于X、Y内部的能量转化为热量而释放出来A.①②③B.①③C.①②D.③【解析】甲处下降,乙处上升,瓶内压强增大,温度升高,说明反应为放热反应。
人教高考化学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讲义及答案)
![人教高考化学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讲义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33c51fc2af90242a995e501.png)
一、选择题1.一定温度时,向2.0 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2 mol SO2和1 mol O2,发生反应:2SO2(g)+O2(g)2SO3(g)。
经过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
反应过程中测定的部分数据见下表:t / s02468n(SO3) / mol00.81.4 1.8 1.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在前2 s 的平均速率v(O2) = 0.4 mol·L-1·s-1B.保持其他条件不变,体积压缩到1.0 L,平衡常数将增大C.相同温度下,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4 mol SO3,达到平衡时,SO3的转化率小于10%D.保持温度不变,向该容器中再充入2 mol SO2、1 mol O2,反应达到新平衡时() ()32n SOn O减小【答案】C【详解】A.根据表格中数据可知,当n(SO3)=1.8mol,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反应在前2s的平均速率v(SO3)=0.8mol÷2L÷2s=0.2mol·L-1·s-1,同一可逆反应中同一段时间内各物质的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其计量数之比,v(O2)=0.5v(SO3)=0.5×0.2mol·L-1·s-1=0.1mol·L-1·s-1,故A错误;B.化学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温度不变,化学平衡常数不变,与压强、物质浓度都无关,故B错误;C.原平衡,SO2的转化率为1.8mol÷2mol×100%=90%。
若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2molSO3时,将建立等效平衡,SO3的转化率等于10%,相同温度下,起始时充入4 molSO3,相当于对原平衡加压,SO3的转化率减小,应小于10%,故C正确;D.保持温度不变,向该容器中再充入2molSO2、1molO2,相当于缩小容器的体积,增大了压强,平衡正向移动,三氧化硫的物质的量增加,氧气的物质的量减少,所以() ()32n SOn O增大,故D错误。
人教高一化学必修二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复习题含答案解析(1)
![人教高一化学必修二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复习题含答案解析(1)](https://img.taocdn.com/s3/m/dd5d8a730029bd64793e2c64.png)
人教高一化学必修二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复习题含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H2能在Cl2中燃烧生成 HCl,HCl也能在一定条件下分解为H2和Cl2。
图为H2、Cl2和HCl 三者相互转化的微观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过程 1 放热B.过程 2 吸热C.过程 3 放热D.过程 4 放热【答案】C【详解】化学反应的过程中存在化学键的断裂与形成,其中键断裂吸热,键形成放热,图中过程1是吸热过程,过程2是放热过程,氢气在氯气中燃烧是放热过程,而氯化氢的分解是吸热过程,故答案为C。
2.下列过程中ΔH小于零的是( )A.Ba(OH)2与 NH4Cl 固体混合B.氯化铵分解得氨气C.碳酸钙分解得二氧化碳D.实验室制备氢气【答案】D【分析】根据常见的放热反应有:所有的物质燃烧、金属与酸或水反应、中和反应、铝热反应、绝大多数化合反应等;常见的吸热反应有:绝大数分解反应,个别的化合反应(如C和CO2),Ba(OH)2•8H2O与氯化铵的反应。
【详解】ΔH小于零的反应为放热反应。
A.Ba(OH)2•8H2O晶体和NH4Cl混合反应,是吸热反应,选项A不符合;B.氯化铵受热分解得氨气和氯化氢,属于吸热反应,选项B不符合;C.碳酸钙高温受热分解得二氧化碳和碳酸钙,属于吸热反应,选项C不符合;D.实验室制备氢气是利用金属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属于放热反应,选项D 符合;答案选D。
3.工业合成氨反应在催化剂表面的反应历程及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合成氨的正、逆反应的焓变相同B.若使用催化剂,生成等量的NH3需要的时间更短C.在该过程中,N原子和H原子形成了含有非极性键的氨气分子D.合成氨反应中,反应物断键吸收能量大于生成物形成新键释放的能量【答案】B【详解】A.在可逆反应中,正反应和逆反应的焓变数值相同,但符号相反,A错误;B,使用催化剂,化学反应速率加快,生成等量的NH3需要的时间更短,B正确;C.N原子和H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不同,形成的是极性键,C错误;D.根据图示,合成氨反应是放热反应,因此反应物断键吸收的能量小于生成物形成键释放的能量,D错误;答案选B。
高中化学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高中化学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7ac9f270284ac850ad0242e5.png)
高中化学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一些烷烃的燃烧热如下表:化合物燃烧热/kJ·mol-1化合物燃烧热/kJ·mol-1甲烷890.3正丁烷2878.0乙烷1560.8异丁烷2869.6丙烷2221.52-甲基丁烷3531.3A.乙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C2H6(g)+7O2(g)=4CO2(g)+6H2O(g)ΔH=-1560.8kJ·mol-1B.稳定性:正丁烷>异丁烷C.正戊烷的燃烧热大于3531.3kJ·mol-1D.相同质量的烷烃,碳的质量分数越大,燃烧放出的热量越多【答案】C【详解】A.根据乙烷燃烧热的含义:完全燃烧1mol乙烷生成二氧化碳和液态水时会放出1560.8KJ 的热量,所以热化学方程式为2C2H6(g)+7O2(g)=4CO2(g)+6H2O(l)△H=-3121.6kJ/mol,故A错误;B.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异丁烷的燃烧热比正丁烷的燃烧热小,则异丁烷的能量低,即热稳定性为正丁烷<异丁烷,故B错误;C.正戊烷和2-甲基丁烷互为同分异构体,由表格中正丁烷、异丁烷的燃烧热比较可知,则互为同分异构体的化合物,支链多的燃烧热小,则正丁烷的燃烧热大于2-甲基丁烷,即正戊烷的燃烧热大约在3540KJ/mol左右,且大于3531.3KJ/mol,故C正确;D.相同质量的烷烃,碳的质量分数越大,燃烧放热越少,即n越大,燃烧放出的热量越少,氢的数目越大燃烧放热越多,故D错误;故答案为C。
2.Mg-H2O2电池可用于驱动无人驾驶的潜航器。
该电池以海水为电解质溶液,示意图如图。
该电池工作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Mg电极是该电池的正极B.H2O2在石墨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C.石墨电极附近溶液的碱性增强D.溶液中Cl-向正极移动【答案】C【分析】镁、过氧化氢和海水形成原电池,镁做负极发生氧化反应,过氧化氢在正极上发生还原反应,过氧化氢做氧化剂被还原为OH-,溶液pH增大,原电池中阴离子移向负极。
高考化学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大题培优)附答案
![高考化学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大题培优)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e15a085a76e58fafbb0038d.png)
高考化学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大题培优)附答案一、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练习题(含详细答案解析)1.在铜、锌、稀硫酸构成的原电池中(如图所示)(1)负极是__________(填“铜”或“锌”),_________电子(填“失去”或“得到”),发__________(填“氧化”或 “还原”),电极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2)电流由__________流向__________(填“铜”或“锌),铜片上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锌 失去 氧化 Zn-2e -=Zn 2+ 铜 锌 铜片表面有气泡产生【解析】【分析】锌比铜活泼,形成原电池反应时,锌为负极,发生氧化反应,铜为正极,正极上氢离子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电子从负极流向正极,阳离子从负极移向正极,以此解答。
【详解】(1)Zn 、Cu 、H 2SO 4构成原电池,由于金属活动性Zn>Cu ,所以Zn 为原电池的负极,失去电子,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Zn-2e -=Zn 2+;(2)铜为正极,溶液中的H +在正极上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2H ++2e -=H 2↑,会看到正极Cu 片上不断产生气泡。
电子从负极流向正极,阳离子从负极移向正极,由于电流方向为正电荷移动方向,所以电流从正极Cu 经外电路流向负极Zn 。
【点睛】本题考查了原电池的构成条件、电极的判断、电极反应及电流方向等。
掌握原电池构成条件及反应原理是本题解答的关键。
2.A 、B 是中学化学常见的化合物,它们各由两种元素组成;乙为元素R 组成的单质,它们之间存在如图所示关系.根据要求回答问题:()1如图三个反应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有______个.()2若元素R 与氧同主族,下列事实能说明R 与氧的非金属性相对强弱的有______.A .还原性:22H R H O >B .酸性:22H R H O >C .稳定性:22H R H O < C .沸点:22H R H O <()3若化合物B 常温下为气体,其水溶液呈碱性(答题必须用具体物质表示).①化合物B 的电子式为______;其水溶液呈碱性的原因是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②化合物B 可与2O 组成燃料电池(氢氧化钾溶液为电解质溶液),其反应产物与反应Ⅲ相同.写出该电池负极的电极反应式______.③当1mol 的化合物B 分别参与反应Ⅱ、Ⅲ时,热效应为1H V 和2H V ,则反应Ⅰ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注:反应条件相同、所有物质均为气体).【答案】3 A 、C 32NH H 0+4NH OH +-+3222NH 6e 6OH N 6H O ---+=+ ()()()()2212N g O g 2NO g H 0.8H H +==-V V V【解析】【分析】()1A 、B 是中学化学常见的化合物,它们各由两种元素组成,乙为元素R 组成的单质,反应Ⅰ、Ⅱ为有氧气参加的反应,应为氧化还原反应,反应Ⅲ由化合物A 、B 反应生成单质,也应为氧化还原反应;()2元素R 与氧同主族,则R 为硫元素,硫的非金属性弱于氧,根据元素周期律判断; ()3若化合物B 常温下为气体,其水溶液呈碱性,则B 为3NH ,根据转化关系可知,A 为NO ,乙为2N ,据此答题。
高考解密06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讲义)(新高考专用)(原卷版)
![高考解密06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讲义)(新高考专用)(原卷版)](https://img.taocdn.com/s3/m/830a8a18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e0e1e45.png)
考点热度 ★★★★★考点1、反应热及其表示方法1.(2022·浙江·高考真题)标准状态下,下列物质气态时的相对能量如下表:可根据22计算出22中氧氧单键的键能为-1214kJ mol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2H 的键能为-1436kJ mol ⋅B .2O 的键能大于22H O 中氧氧单键的键能的两倍C .解离氧氧单键所需能量:22HOO<H OD .-1222H O(g)+O(g)=H O (g)ΔH=-143kJ mol ⋅考点2、热化学方程式的正误判断2.(2016·浙江·高考真题)已知:CH 4(g)的燃烧热为-890.31kJ •mol -1,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 .CH 4(g)+2O 2(g)=CO 2(g)+2H 2O(l) △H=+890.31kJ •mol -1B .CH 4(g)+2O 2(g)=CO 2+2H 2O(g) △H=-890.31kJ •mol -1C .CH 4(g)+O 2(g)=CO(g)+2H 2O(l) △H=-890.31kJ •mol -1D .CH 4(g)+2O 2(g)=CO 2(g)+2H 2O(l) △H=-890.31kJ •mol -1考点3、反应热的大小比较3.(2022·浙江·高考真题)相关有机物分别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1mol 环己烷()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推理不正确...的是A.2ΔH1≈ΔH2,说明碳碳双键加氢放出的热量与分子内碳碳双键数目成正比B.ΔH2<ΔH3,说明单双键交替的两个碳碳双键间存在相互作用,有利于物质稳定C.3ΔH1<ΔH4,说明苯分子中不存在三个完全独立的碳碳双键D.ΔH3-ΔH1<0,ΔH4-ΔH3>0,说明苯分子具有特殊稳定性考点4、反应热的计算5.(2021·浙江·高考真题)已知共价键的键能与热化学方程式信息如下表:2A.428 kJ·mol-1B.-428 kJ·mol-1C.498 kJ·mol-1D.-498 kJ·mol-11、对点核心素养(1)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能以变化观念认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是由化学反应中旧化学键断裂和新化学键形成时的能量变化不同造成的,能从宏观和微观的不同角度分析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解决热化学的有关问题。
高中化学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讲义及答案)含答案解析
![高中化学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讲义及答案)含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95443281ad02de80d4d840e5.png)
高中化学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讲义及答案)含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在一定条件下,将3 mol A和1 mol B两种气体混合于固定容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3A(g)+B(g) x C(g)+2D(g)。
2 min末该反应达到平衡,生成0.8 mol D,并测得C的浓度为0.8 mol·L-1。
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x=4 B.2 min内B的反应速率为0.1 mol·(L·min)-1 C.混合气体密度不变,则表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D.B的转化率为40%【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化学平衡三段式列式计算,平衡时C的浓度为0.8 mol·L-1,物质的量为1.6mol3A(g)+B(g) xC(g)+2D(g)起始量(mol) 3 1 0 0变化量(mol) 1.2 0.4 1.6 0.8平衡量(mol) 1.8 0.6 1.6 0.8依据上式分析计算:A、根据浓度变化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可知x=4,故A正确;B、2min内B的反应速率=0.4mol/(2L·2min)=0.1 mol·(L·min)-1,故B正确;C、反应前后气体总质量不变,混合气体密度不变,不能表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故C 错误;D、 B的转化率=0.4mol/1mol=0.4,即 B的转化率为40%,故D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化学平衡的有关计算、转化率的有关计算、平衡状态的判断等,难度中等,注意平衡状态的判断,选择判断的物理量应随反应发生变化,该物理量不再变化,说明到达平衡。
解题关键:依据化学平衡的三段式计算进行分析,结合题中各量列式计算判断;A、利用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计算x的值;B、根据平衡浓度的变化量求出速率;C、容器的容积不变,混合气体的质量不变,密度不变,不能判断是否达到平衡。
D、利用转化率定义计算。
高考化学专项复习《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真题练习含答案
![高考化学专项复习《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真题练习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e35d643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02.png)
高考化学专项复习《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真题练习1.(2021•全国乙卷)我国提出争取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这对于改善环境,实现绿色发展至关重要。
碳中和是指CO2的排放总量和减少总量相当。
下列措施中能促进碳中和最直接有效的是A.将重质油裂解为轻质油作为燃料B.大规模开采可燃冰作为新能源C.通过清洁煤技术减少煤燃烧污染D.研发催化剂将CO2还原为甲醇【答案】D【解析】A项,将重质油裂解为轻质油并不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达不到碳中和的目的,故A不符合题意;B项,大规模开采可燃冰做为新能源,会增大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不符合碳中和的要求,故B 不符合题意;C项,通过清洁煤技术减少煤燃烧污染,不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达不到碳中和的目的,故C不符合题意;D项,研发催化剂将二氧化碳还原为甲醇,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达到碳中和的目的,故D符合题意;故选D。
2.(2022•广东选择性考试)为检验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对钢铁防腐的效果,将镀层有破损的镀锌铁片放入酸化的3%NaCl溶液中。
一段时间后,取溶液分别实验,能说明铁片没有被腐蚀的是( ) A.加入AgNO3溶液产生沉淀B.加入淀粉碘化钾溶液无蓝色出现C.加入KSCN溶液无红色出现D.加入K3[Fe(CN)6]溶液无蓝色沉淀生成【答案】D【解析】镀层有破损的镀锌铁片被腐蚀,则将其放入到酸化的3%NaCl溶液中,会构成原电池,由于锌比铁活泼,作原电池的负极,而铁片作正极,溶液中破损的位置会变大,铁也会继续和酸化的氯化钠溶液反应产生氢气,溶液中会有亚铁离子生成。
A项,氯化钠溶液中始终存在氯离子,所以加入硝酸银溶液后,不管铁片是否被腐蚀,均会出现白色沉淀,故A不符合题意;B项,淀粉碘化钾溶液可检测氧化性物质,但不论铁片是否被腐蚀,均无氧化性物质可碘化钾发生反应,故B不符合题意;C项,KSCN溶液可检测铁离子的存在,上述现象中不会出现铁离子,所以无论铁片是否被腐蚀,加入KSCN溶液后,均无红色出现,故C不符合题意;D项,K3[Fe(CN)6]是用于检测Fe2+的试剂,若铁片没有被腐蚀,则溶液中不会生成亚铁离子,则加入K3[Fe(CN)6]溶液就不会出现蓝色沉淀,故D符合题意。
高考化学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经典压轴题附答案解析
![高考化学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经典压轴题附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04aa4276551810a6f4248645.png)
高考化学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经典压轴题附答案解析一、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练习题(含详细答案解析)1.部分中学化学常见元素原子结构及性质如表所示:序号元素结构及性质A A单质是生活中常见金属,它有两种氯化物,相对分子质量相差35.5B 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总数的1/5③C C是常见化肥的主要元素,单质常温下呈气态④D D单质被誉为“信息革命的催化剂”,是常用的半导体材料①E 通常情况下,E没有正化合价,A、B、C、D、F都能与E形成化合物②F F在周期表中可以排在ⅠA族,也有人提出排在ⅦA族(1)A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与C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它属于________(填“离子”或“共价”)化合物。
(3)①F与E可以形成原子个数比分别为2∶1、1∶1的两种化合物X和Y,区别X与Y的水溶液的实验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②F与C组成的两种化合物M和N所含的电子数分别与X、Y相等,则M的水溶液显________性,N的结构式为________。
(4)C与E都是较活泼的非金属元素,用化学方程式表明这两种单质的氧化性强弱____。
(5)有人认为B、D的单质用导线连接后插入氯化钠溶液中可以形成原电池,你认为是否可以,若可以,试写出正极的电极方程式(若认为不行可不写)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第四周期第Ⅷ族 Mg3N2离子分别取X、Y各少许置于试管中,再各加入少量的MnO2粉末,迅速产生无色气体的是H2O2,无明显现象的是H2O 三角锥形4NH3+3O22N2+6H2O Si﹣4e﹣+6OH﹣═SiO32﹣+3H2O【解析】【分析】A单质是生活中常见金属,它有两种氯化物,相对分子质量相差35.5,则A为Fe元素;B 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总数的,B有3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2,则B为Mg元素;C是常见化肥的主要元素,单质常温下呈气态,C为N元素;D单质被誉为“信息革命的催化剂”,是常用的半导体材料,则D为Si;F在周期表中可以排在ⅠA族,也有人提出排在ⅦA族,其化合价表现+1、﹣1,故F为H元素;通常情况下,E没有最高正化合价,A、B、C、D、F都能与E形成化合物,则E为O元素,据此解答。
高考化学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一轮复习小题训练(解析版)
![高考化学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一轮复习小题训练(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29c3ebdd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c6.png)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1.下列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 )A .煤B .石油C .核能D .乙醇【答案】D【解析】煤、石油和天然气属于三大化石燃料,均属于不可再生能源;核能是一种新能源,属于不可再生能源;乙醇属于可再生能源;故选D 。
2.据报道,某国一集团拟在太空建造巨大的集光装置,把太阳光变成激光用于分解海水制氢:2H 2O=====激光2H 2↑+O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水的分解反应是放热反应B .氢气是一次能源C .使用氢气作燃料将会增加温室效应D .在这一反应中,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答案】D【解析】水的分解反应是吸热反应;H 2是二次能源;H 2是清洁能源,不会增加温室效应。
3.下列反应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A .金属钠与水反应B .化石燃料的燃烧C .氢氧化钡晶体与氯化铵晶体混合D .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答案】C【解析】活泼金属与水或酸的反应,属于放热反应,故A 错误;所有的燃烧都是放热反应,故B 错误;属于吸热反应,故C 正确;中和反应,属于放热反应,故D 错误。
故选C 。
4.下列关于能量的说法不合理的是( )A .太阳能电池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B .镁条与盐酸反应过程将化学能转化成热能C .火力发电涉及多种能量之间的转化D .化学反应中,断裂化学键要吸收能量,形成化学键要释放能量【答案】A【解析】A 项,太阳能电池是将光能转化为电能,故A 错误;B 项,镁与盐酸反应是放热反应,化学能转化为热能,故B 正确;C 项,火力发电涉及多种能量之间的转化,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热能转化为机械能、机械能转化为电能,故C 正确;D 项,化学反应中,化学键的断裂吸收能量,化学键的形成放出能量,故D 正确;故选A 。
5.下列关于化学反应与能量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镁条与盐酸的反应属于放热反应B.断裂化学键释放能量,形成化学键需要吸收能量C.化学反应不仅有新物质生成而且伴随着能量变化D.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反应时向环境释放能量【答案】B【解析】A项,镁条与盐酸的反应是金属与酸的反应,属于放热反应,A正确;B项,断裂化学键吸收能量,形成化学键需要放出能量,B不正确;C项,化学反应既有新物质生成也必定伴随着能量变化,C正确;D项,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反应过程放出能量,即向环境释放能量,D正确;故选B。
人教高考化学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人教高考化学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练习题含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18526212d5bbfd0a78567363.png)
人教高考化学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练习题含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一定条件下,在某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X(g) + 3Y(g)2Z(g),若X 、Y 、Z 起始浓度分别为c 1 mol/L 、c 2 mol/L 、c 3 mol/L (c 1、c 2、c 3均大于0),当反应达平衡时X 、Y 、Z 的浓度分别为0.1mol/L ,0.3mol/L ,0.08mol/L ,则下列判断不合理的是 A .c 1:c 2 = 1:3B .当4v (X)正= v (Y)逆时,该反应还在向正反应方向建立平衡C .c 1可能为0.1D .X 、Y 的转化率相等 【答案】B 【分析】在化学反应中,若反应物的起始投料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它们的化学计量数之比,由于反应过程中变化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所以反应物的平衡量之比必然也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各种反应物的转化率一定相等。
【详解】由题中信息可知,当反应达平衡时X 、Y 的浓度分别为0.1mol/L 、0.3mol/L ,X 、Y 的平衡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所以其起始量之比一定也等于1:3, A 和D 正确;因为有起始投料与平衡量相同的可能,所以C 正确;当4v (X)正= v (Y)逆时,因为3v (X)正= v (Y)正,所以v (Y)逆> v (Y)正,该反应还在向逆反应方向建立平衡,B 不正确,选B 。
2.一定温度下在一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可逆反应2X(g)Y(g)+Z(s),以下不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A .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 B .反应容器中Y 的质量分数不变 C .体系压强不再变化 D .2v 逆(X)=v 正(Y)【答案】D 【详解】A 、恒容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说明气体的质量不变,反应达平衡状态,A 错误;B 、反应容器中Y 的质量分数不变,说明各物质的质量不变,则反应达平衡状态,B 错误;C 、体系压强不再变化,说明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变,反应达平衡状态,C 错误;D 、不满足速率之比和系数成正比关系,D 正确; 正确答案:D 。
高考化学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讲义及答案)及答案
![高考化学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讲义及答案)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e04e45002d276a201292e0d.png)
高考化学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量(讲义及答案)及答案一、选择题1.一定条件下,通过下列反应可以制备特种陶瓷的原料MgO, MgSO3(s) +CO(g)MgO(s) + CO2(g) +SO2(g) △H>0。
该反应在恒容的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后,若仅改变图中横坐标x的值,重新达到平衡后,纵坐标y随x变化趋势合理的是选项x yA温度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密度B CO的物质的量CO2与CO的物质的量之比C SO2的浓度平衡常数KD MgSO4的质量(忽略体积)CO的转化率A.A B.B C.C D.D【答案】A【详解】A、△H>0,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二氧化碳浓度增大,混合气体的密度增大,故A 正确;B、[][]2COkCO= , 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温度不变常数不变,增加CO的物质的量, CO2与CO的物质的量之比不变,故B错误;C、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温度不变常数不变,故C错误;D、MgSO4是固体,增加固体质量,平衡不移动, CO的转化率不变,故D错误;答案选A。
2.反应3A(g)+B(g)═2C(g)在三种不同的条件下进行反应,在同一时间内,测得的反应速率用不同的物质表示为:①v A═1mol/(L•min),②v C═0.5 mol/(L•min),③v B═0.5mol/(L•min),三种情况下该反应速率大小的关系正确的是( )A.②>③>①B.①>②>③C.③>①>②D.②>①>③【答案】C【详解】都转化为A表示的反应速率来比较反应速率的快慢。
①v A=1 mol/(L•min);②v C=0.5 mol/(L•min),由3A(g)+B(g)═2C(g),则转化为A表示的反应速率v A=0.5mol/(L•min)×32=0.75 mol/(L•min);③v B=0.5 mol/(L•min),由3A(g)+B(g)═2C(g),则转化为A表示的反应速率v A=0.5mol/(L•min)×3=1.5 mol/(L•min);显然③>①>②,故选C。
专题06 化学反应与能量(练习)-2024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原
![专题06 化学反应与能量(练习)-2024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原](https://img.taocdn.com/s3/m/eb0a6783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fd5705b.png)
专题05 化学反应与能量目录01 反应热及其表示方法02 热化学方程式盖斯定律03 原电池化学电源04 电解原理05 金属的腐蚀与防护01 反应热及其表示方法1.(2024·河南省部分名校高三联考)丙烯是合成聚丙烯的单体。
在催化剂作用下,丙烷脱氢生成丙烯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上述反应的正反应是吸热反应B.催化剂的作用是降低反应的活化能C.升温,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 增大D.使用不同催化剂,该反应的△H不同2.某反应2A=3B,它的反应能量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该反应为吸热反应B .A 比B 更稳定C .加入催化剂会改变反应的焓变D .整个反应的ΔH=E 1-E 23.(2024·山东潍坊市五县区高三阶段监测)化学反应H 2+Cl 2=2HCl 的过程及能量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光照和点燃条件下的反应热相同B .H -Cl 键的键能为862 kJ·mol -1C .热化学方程式:H 2(g)+Cl 2(g)=2HCl(g) ΔH =-183 kJ·mol -1D .2mol 气态氢原子的能量高于1mol 氢气的能量4.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通常主要表现为热量的变化。
下列相关表述正确的是( )A .一定条件下,将0.5molH 2(g)和0.5molI 2(g)置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生成HI 放热akJ ,其热化学方程式为:I 2(g )+H 2(g)2HI(g) △H=-2akJ•mol -1B .在101kPa 时,2 g H 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kJ 热量,表示氢气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表示为:2221H (g)+O (g)=H O(1)ΔH=-285.8kJ/mol 2C .S(g)+ O 2(g)=SO 2(g) ΔH 1 S(g)+ O 2(g)=SO 2(g) ΔH 2 ΔH 1>ΔH 2D .HCl 和NaOH 反应的中和热ΔH=-57.3kJ/mol ,则0.5molH 2SO 4和足量Ba(OH)2反应的ΔH=-57.3kJ/mol 5.(2023·北京市东城区第一六六中学高三期中)以CO 和H 2为原料合成甲醇是工业上的成熟方法,直接以CO 2为原料生产甲醇是目前的研究热点。
人教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讲义及答案)含答案解析
![人教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讲义及答案)含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c29ea4ca6bd97f192379e96c.png)
人教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讲义及答案)含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一定温度下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反应A2(g)+B2(g)2AB(g)达到平衡的标志是A.速率之比ν(A2) :ν(B2) :ν(AB)=1:1:2B.浓度之比c(A2): c(B2): c(AB)=1:1:2C.单位时间内生成2n mol AB,同时消耗n mol A2D.各物质的浓度不再改变【答案】D【详解】A.它们的速率之比虽然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但并不能表示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所以A不正确;B.平衡状态下的各组分的浓度之比通常不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只有它们的浓度不持不变状态才是平衡状态,所以B不正确;C. 单位时间内生成2n mol AB,同时消耗n mol A2,只描述了正反应速率,不能表示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所以C不正确;D. 各物质的浓度不再改变,说明各组分的百分含量保持不变了,所以是平衡状态。
【点睛】一个可逆反应是否处于化学平衡状态可从两方面判断;一是看正反应速率是否等于逆反应速率,两个速率必须能代表正、逆两个方向,然后它们的数值之比还得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具备这两点才能确定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二是判断物理量是否为变量,变量不变达平衡。
2.电动汽车以锂电池提供动力,锂电池技术已经成为汽车研究的前沿科技。
某锂电池的电放电Li3NiCoMnO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池反应为:xLi+Li 3-x NiCoMnO6充电A.该电池的充、放电过程互为可逆反应B.充电时主要为化学能转化为电能C.放电过程中,Li+向电池的正极移动D.充电时,电池上标有“-”的电极与外接电源正极相连【答案】C【详解】A.对电池充电是在外接电源的情况下,使其逆向进行,而放电是在没有外接电源的情况下自发进行的,二者进行的条件不同,充、放电也不是同时发生的,所以二者不是可逆反应,故A错误;B.充电时,电能转化为化学能,故B错误;C.原电池放电过程中,电池内部的阳离子向正极移动,阴离子向负极移动,所以Li+向电池的正极移动,故C正确;D .充电时,电池上标有“-”的电极与外接电源负极相连,故D 错误。
高考化学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练习题含答案解析(1)
![高考化学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练习题含答案解析(1)](https://img.taocdn.com/s3/m/10583eaca26925c52dc5bfbc.png)
高考化学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练习题含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在一绝热(不与外界发生热交换)的恒容容器中,发生反应:2A(g)+B(s) C(g)+D(g),下列描述中能表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有()个①容器内温度不变②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③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变④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⑤C(g)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变⑥容器内A、C、D三种气体的浓度之比为2:1:1 ⑦某时刻v(A)=2v(C)且不等于零⑧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D,同时生成2n mol AA.4 B.5 C.6 D.7【答案】C【详解】①该容器为绝热容器,容器内温度不变,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达到平衡状态;②由于B呈固态,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建立平衡过程中气体的总质量增大,恒容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密度增大,达到平衡时混合气体总质量不变,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③该反应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变,建立平衡过程中混合气体分子总物质的量始终不变,由于是绝热容器,建立平衡过程中容器温度变化,混合气体压强发生变化,达到平衡时温度不变,混合气体压强不变,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变说明反应达到平衡;④由于B呈固态,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建立平衡过程中气体的总质量增大,混合气体分子总物质的量始终不变,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增大,达到平衡时混合气体总质量不变,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⑤C(g)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变是化学平衡的特征标志,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⑥达到平衡时A、C、D的浓度保持不变,但不一定等于2:1:1,A、C、D三种气体的浓度之比为2:1:1时反应不一定达到平衡状态;⑦某时刻υ(A)=2υ(C)且不等于零,没有指明是正反应速率,还是逆反应速率,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⑧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D一定消耗2n mol A,同时生成2n mol A,A的浓度不变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有①②③④⑤⑧,共6个,答案选C。
人教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人教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练习题含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c2d819c9964bcf84b8d57b62.png)
人教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练习题含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直接煤一空气燃料电池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随着反应的进行,氧化物电解质的量不断减少B.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C+2CO32--4e-=3CO2↑C.电极X为负极,O2-向X极迁移D.直接煤一空气燃料电池的能量效率比煤燃烧发电的能量效率高【答案】A【详解】A、氧化物电解质的量不会减少,在电极Y上O2得到电子生成O2-不断在补充,故A错误;B、由原理图分析可知,其负极反应式为C+2CO32--4e-=3CO2↑,即B正确;C、原电池内部的阴离子向负极移动,所以C正确;D、直接煤一空气燃料电池是把化学直接转化为电能,而煤燃烧发电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再转化为电能,其中能量损耗较大,所以D正确。
正确答案为A。
2.某实验兴趣小组以Zn和Cu为电极,稀硫酸为电解质溶液研究原电池,并对实验进行了拓展,以下实验记录错误的是A.铜片上有气泡产生,锌片逐渐溶解B.电子在溶液中从Cu电极流向Zn电极C.把铜片换成石墨,实验现象相同D.把稀硫酸换成硫酸铜溶液,电流计指针依然偏转【答案】B【分析】以Zn和Cu为电极,稀硫酸为电解质溶液构成的原电池中,金属锌做负极,金属铜做正极。
【详解】A. 铜片正极上会析出氢气即有气泡产生,负极锌片逐渐溶解,故A不选;B. 电子不能经过电解质,而是沿导线从负极流向正极,故B选;C. 把铜片换成石墨,仍具备原电池的构成条件,会产生电流,锌做负极,石墨做正极,电极上生成氢气,故C不选;D. 以Zn和Cu为电极,硫酸铜为电解质溶液,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Zn+CuSO4=Cu+ZnSO4,仍具备原电池的构成条件,可以形成原电池,会产生电流,故D不选;故选:B。
3.在2L密闭容器中,把2 mol X和2 mol Y混合,发生如下反应:3X(g)+Y(g) nP(g)+2Q(g) ,当反应经2min达到平衡,测得P的浓度为0.8mol/L,Q的浓度为0.4mol/L,则下列判断中,不正确的是()A.n=4 B.X的转化率为60%C.X的平衡浓度为0.4mol/L D.2 min内Y的平均速率为0.4molL-1min-1【答案】D【分析】据题意,可列出三段式:3X(g)+Y(g)nP(g)+2Q(g)(mol/L)1100(mol/L)0.60.20.80.4(mol/L)0.40.80.80.4起始浓度转化浓度平衡浓度,据此回答;【详解】A. 化学计量数之比等于转化量之比,则n=4,A正确;B. 据分析,(X)(X)100%(X)ccα∆=⨯=60%,B正确;C. 据分析,X的平衡浓度为0.4mol/L,C正确;D. 2 min内Y的平均速率为-1-11(Y)0.2mol L(Y)0.1mol L min2mincvt-∆⋅===⋅⋅∆,D不正确。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知识点及练习题含答案解析(1)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知识点及练习题含答案解析(1)](https://img.taocdn.com/s3/m/eb2ddd02240c844768eaee1f.png)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知识点及练习题含答案解析(1)一、选择题1.全固态锂硫电池能量密度高、成本低,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其中电极a常用掺有石墨烯的S8材料,电池反应为:16Li+xS8=8Li2S x(2≤x≤8)。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电池工作时,正极可发生反应:2Li2S6+2Li++2e−=3Li2S4B.电池工作时,外电路中流过0.02 mol电子,负极材料减重0.14 gC.石墨烯的作用主要是提高电极a的导电性D.电池充电时间越长,电池中Li2S2的量越多【答案】D【详解】A.原电池工作时,Li+向正极移动,则a为正极,正极上发生还原反应,随放电的多少可能发生多种反应,其中可能为2Li2S6+2Li++2e-=3Li2S4,故A正确;B.原电池工作时,转移0.02mol电子时,氧化Li的物质的量为0.02mol,质量为0.14g,故B正确;C.石墨能导电,利用石墨烯作电极,可提高电极a的导电性,故C正确;D.电池充电时间越长,转移电子数越多,生成的Li和S8越多,即电池中Li2S2的量越少,故D错误;答案为D。
2.下列过程中ΔH小于零的是( )A.Ba(OH)2与 NH4Cl 固体混合B.氯化铵分解得氨气C.碳酸钙分解得二氧化碳D.实验室制备氢气【答案】D【分析】根据常见的放热反应有:所有的物质燃烧、金属与酸或水反应、中和反应、铝热反应、绝大多数化合反应等;常见的吸热反应有:绝大数分解反应,个别的化合反应(如C和CO2),Ba(OH)2•8H2O与氯化铵的反应。
【详解】ΔH小于零的反应为放热反应。
A.Ba(OH)2•8H2O晶体和NH4Cl混合反应,是吸热反应,选项A不符合;B.氯化铵受热分解得氨气和氯化氢,属于吸热反应,选项B不符合;C.碳酸钙高温受热分解得二氧化碳和碳酸钙,属于吸热反应,选项C不符合;D.实验室制备氢气是利用金属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属于放热反应,选项D 符合;答案选D。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反应与能量一、选择题1.向4.0 L容器中充入0.70 mol SO2和0.40 mol O2,4 s末测得剩余SO2 0.30 mol,则v(O2)为()A.0.10 mol·L-1·s-1 B.0.025 mol·L-1·s-1C.0.50 mol·L-1·s-1 D.0.012 5 mol·L-1·s-1答案:D【解析】Δn (SO2)=0.7 mol-0.3 mol=0.4 mol则v(SO2)==0.025 mol·L-1·s-1故v(O2)=1/2v(SO2)=0.012 5 mol·L-1·s-1。
2.下列对化学反应的认识错误的是()A.会引起化学键的变化B.会产生新的物质C.必然引起物质状态的变化D.必然伴随着能量的变化答案:C【解析】选C。
化学反应的实质为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生成,在化学键变化过程中一定会伴随能量的变化和物质的变化,故只有C项错误。
3.下图是一种航天器能量储存系统原理示意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系统中只存在3种形式的能量转化B.装置Y中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O2+2H2O+4e-===4OH-C.装置X能实现燃料电池的燃料和氧化剂再生D.装置X、Y形成的子系统能实现物质的零排放,并能实现化学能与电能间的完全转化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电化学知识。
A项,在该装置系统中,有四种能量转化的关系,即太阳能、电能、化学能和机械能之间的相互转化;B项,装置Y为氢氧燃料电池,负极电极反应为H2 -2e-+ 2OH-= 2H2O;C项,相当于用光能电解水,产生H2和O2,实现燃料(H2)和氧化剂(O2)的再生;D项,在反应过程中,有能量的损耗和热效应的产生,不可能实现化学能和电能的完全转化。
综上分析可知,本题选C项。
4.下列措施可以提高燃料燃烧效率的是()①固体燃料粉碎②液体燃料雾化③煤经气化处理④通入足量的空气A.①③B.①②③C.①③④D.全部答案:D【解析】由于大块固体燃料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有限,燃烧往往不够充分,固此工业上常将固体燃料粉碎,或将液体燃料雾化以增大燃料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提高燃烧效率。
5.下列反应既是氧化还原反应,又是吸热反应的是()A.铝片与稀H2SO4的反应B.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C.灼热的炭与CO2的反应D.甲烷在O2中的燃烧反应答案:C【解析】选C。
解答本题,需要了解常见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
B项和C项涉及的反应是吸热反应,但B项的化学方程式为Ba(OH)2·8H2O+2NH4+Cl====BaCl2+2NH3↑+10H2O,是非氧化还原反应,C项的化学方程式为C+CO22CO,是氧化还原反应。
6.恒温下,a mol A和b mol B在如图所示活塞可自由滑动的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A(g)+2B(g)ƒ2C(g),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生成n mol C。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质A、B的转化率之比为a∶bB.起始时刻和达平衡后容器中的压强比为(a+b)∶(a+b-n/2)C.若起始时放入2a mol A和2b mol B,则达平衡时生成n mol CD.当v正(A)=2v逆(B)时,可判定反应达到平衡答案:B【解析】由题意计算可知:则A、B的转化率之比:,A项不正确;起始时与平衡时压强之比:,B项正确;此容器为恒压容器,当投入量加倍时,达平衡时,生成C的物质的量加倍,C项不正确;D项中v正(A)∶v逆(B)=1∶2时,可判定反应达到平衡,D项不正确。
7.已知25 ℃、101 kPa下,1 mol石墨完全燃烧生成CO2放出393.51 kJ热量、1 mol金刚石完全燃烧生成CO2放出395.41 kJ热量。
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由石墨制备金刚石是吸热反应;等质量时,石墨的能量比金刚石的低B.由石墨制备金刚石是吸热反应;等质量时,石墨的能量比金刚石的高C.由石墨制备金刚石是放热反应;等质量时,石墨的能量比金刚石的低D.由石墨制备金刚石是放热反应;等质量时,石墨的能量比金刚石的高答案:A【解析】选A。
25 ℃、101 kPa下,1 mol石墨完全燃烧生成CO2放出的热量比1 mol金刚石完全燃烧生成CO2放出的热量少395.41 kJ-393.51 kJ=1.9 kJ。
也就是说,石墨的能量比金刚石的低,由石墨制备金刚石必须从外界吸收能量,是吸热反应。
8.下列烧杯中盛放的都是稀硫酸,在铜电极上能产生气泡的是()答案:A【解析】由题给装置图知,A、B、C形成原电池,由于金属活动顺序表中Cu、Ag排在H 的后面,而Zn排在H的前面,故A中有气体产生。
9.100 mL 6 mol·L-1的H2SO4跟过量锌粉反应,在一定温度下,要想减缓反应进行的速率,但又不影响生成的氢气的总量,可向反应物中加入适量的()A.硫酸钠固体B.稀盐酸C.硫酸钾溶液D.硝酸钾溶液答案:C【解析】锌与6 mol·L-1的H2SO4反应,其实质为Zn+2H+===Zn2++H2↑,若减小生成H2的速率而不改变其产量,即需只降低溶液中H+的浓度,而不改变H+的物质的量。
A项中Na2SO4溶于水电离出的Na+和SO42—对H+浓度无影响,不影响反应速率,A项不正确;B项引入H+会影响H2的生成量;C项相当于加入水,可使H+浓度减小,化学反应速率减小,但H+的物质的量未改变,生成H2的量不变,C正确;D项KNO3溶液中的NO-3在酸性条件下可与Zn反应生成NO,消耗H+,减少了H2的生成量。
10.在一定温度下,容器内某一反应中M、N的物质的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M NB.t2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达到平衡C.t3时,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D.t1时,N的浓度是M浓度的2倍答案:D【解析】由图像可知N为反应物,M为生成物,然后找出在相同时间段内变化的M、N的物质的量之比(与是否达到平衡无关)以确定M、N在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N M。
t2时刻M、N的物质的量相等,但此时M、N的物质的量仍在发生变化,反应未达到平衡状态,因此正反应速率不等于逆反应速率。
t3时刻及t3时刻之后,M、N的物质的量不再改变,证明已达到平衡状态,此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
11.欲提高合成氨:N2+3H22NH3反应的反应速率,下列措施可行的是()①采用高温②采用高压③使用催化剂④增大N2的浓度⑤增大H2的浓度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⑥D.全部答案:D【解析】增大化学反应速率采用的方法和采取措施促进反应的完成程度以提高原料的利用率(或转化率)所采用的方法不一定相同。
如催化剂的使用可增大反应速率,但不能提高原料的利用率。
12.下列中和反应中放出热量最多的是()A.100 mL 0.3 mol/L的HCl和50 mL 0.3 mol/L的NaOH相混合B.80 mL 0.3 mol/L的HCl和80 mL 0.3 mol/L的NaOH溶液相混合C.80 mL 0.3 mol/L的H2SO4和80 mL 0.3 mol/L的NaOH溶液相混合D.50 mL 0.3 mol/L的H2SO4和50 mL 0.6 mol/L的NaOH溶液相混合答案:D【解析】选D。
四个选项中发生的离子反应都是H+ +OH-====H2O,产生H2O的物质的量分别为0.015 mol、0.024 mol、0.024 mol、0.030 mol,即D项产生H2O的量最多,所以放出热量最多。
13.铅蓄电池的两极分别为Pb、PbO2,电解质溶液为硫酸,工作时反应为:Pb+PbO2+2H2SO4===2PbSO4+2H2O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Pb为正极被氧化B.SO42—只向PbO2极移动C.电解质溶液密度不断减小D.溶液的pH值不断减小答案:C【解析】根据方程式:原电池中失电子的物质为负极,所以Pb为负极,PbO2为正极。
又因负极Pb-2e-===Pb2+进入溶液,溶液中SO42—也向Pb极移动,生成难溶的PbSO4,所以电解质溶液密度不断减小。
由于H+的物质的量浓度不断减小,pH值不断增大。
综上分析得出答案为C。
14.如图所示,两电极一为碳棒,一为铁片,若电流表的指针发生偏转,且a极上有大量气泡生成,则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a为负极,是铁片,烧杯中的溶液为硫酸B.b为负极,是铁片,烧杯中的溶液为硫酸铜溶液C.a为正极,是碳棒,烧杯中的溶液为硫酸D.b为正极,是碳棒,烧杯中的溶液为硫酸铜溶液答案:C【解析】Fe、C形成的原电池中,负极铁失去电子,变成+2价的亚铁离子,由于a极上有大量气泡生成,所以正极(C)电极反应:2H++2e-===H2↑,a为正极,是碳棒;b为负极,是铁片;电解质溶液为硫酸。
15.可逆反应:2NO 22NO+O2在体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①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O2的同时生成2n mol NO2②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O2的同时生成2n mol NO③用NO2、NO、O2的物质的量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的比为2∶2∶1的状态④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的状态⑤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的状态⑥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再改变的状态⑦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的状态A.①④⑥⑦B.②③⑤⑦C.①③④⑤D.全部答案:A【解析】本题不仅考查了化学平衡的直接标志,也要求对化学平衡的间接标志进行分析、判断,需要对化学反应的特征与化学平衡的关系进行全面分析才能顺利作答。
①中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O2必生成2n mol NO,而生成2n mol NO2时,必消耗n mol O2,①能说明达到平衡,②不能说明。
③中属于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的一般关系,无论达到平衡与否,都符合化学计量数之比。
有色气体的颜色不变,则表示物质的浓度不再变化,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由于反应前后体积不同,故压强不变可作为平衡的标志。
体积固定,气体质量前后守恒,密度不变,也不能说明达到平衡。
由于气体总质量不变,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时,则说明气体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不变,说明达到平衡。
16.已知H+ +OH-====H2O生成1 mol H2O放出热量57.3 kJ,下列反应中能放出57.3 kJ热量的是()A.1 mol稀H2SO4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B.稀盐酸与氨水反应生成1 mol H2OC.稀盐酸与稀Ba(OH)2溶液反应生成1 mol水D.稀NaOH与95%浓硫酸反应生成1 mol水【解析】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