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学理论基础ppt
合集下载
中医养生学_PPT课件
![中医养生学_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9e44c73a45177232f60a2ef.png)
【丰肌类】 牛肉 猪肚 羊肉 鸡肉 人参 黄芪 山药 黄精 猪肚土鸡汤 莲子猪肚 黄芪牛肉
【健脑增智类】 核桃仁、芝麻、龙眼、猪脑、猪心、莲子、木 耳、百合、大枣 核桃仁粥 龙眼鸡片 甘麦大枣汤、猪脑木耳汤
【美发润发类】
小米、豆类、黑芝麻、胡萝卜、牛羊猪肝、黑 枣、草莓、西红柿、何首乌、地黄、黄精、 女贞子、菟丝子
(5)温里类 干姜 花椒 肉桂 茴香 羊肉 狗肉
(6)利水除湿类 薏苡仁、赤小豆、冬瓜、茯苓
(7) 通大便类 核桃仁 芝麻 香蕉 蜂蜜 燕麦 杏仁 海带 芹菜 玉米 红薯 黑木耳 青椒 (8)理气类 橘皮 佛手 砂仁 豆蔻 小茴香 香附
(9)活血化瘀类 桃仁 桂皮 红糖 酒 红花 益母草 川芎 (益母草煮蛋) (10)补益类 莲子 桑葚 大枣 花生 黄精 枸杞 山 药 当归 黄芪 杜仲 人参 (11)平肝潜阳类 猪脑 鳖肉 菊花 天麻 决明子 (12)养心安神类 猪心 大枣 龙眼 小麦 百合 (13)固涩类 乌梅 芡实 莲子 山茱萸 浮小麦
饮食养生的作用
基本原理:药食同源 食物的性味,又称食性、食气,食味 四气?五味? 寒热温凉;辛酸甘苦咸
饮食养生
一、饮食养生的作用
二、饮食养生(康复)的原则
三、常用食养食疗方
四、摄食保健
饮食养生的作用
(一)滋养作用 《难经》“五谷之味,薰肤、充身、泽毛” (二)调整作用 《素问· 至真要大论》“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
保健类食养食疗方
功效:增强体质,延年益寿 适宜人群:健康人 亚健康群体 【美容类】
药(食):海参、兔肉、牛奶、珍珠、芦荟、 人参、白芷、苹果、黄豆、银耳 方 :笋烧海参、珍珠粉拌豆腐、银耳八宝粥
【减肥类】 冬瓜、黄瓜、赤小豆、薏苡仁、萝卜、山楂、 海带、荷叶、茯苓、泽泻 盐渍三皮(黄瓜皮、萝卜皮、海带皮)、荷叶 粥、茯苓饼、双菇凉瓜丝(凉瓜(即苦瓜)150 克,香菇100克,金针菇100克,酱油、姜、 糖、香油适量)
第一讲中医养生学-概述.ppt
![第一讲中医养生学-概述.ppt](https://img.taocdn.com/s3/m/0bf72b99cfc789eb162dc8ae.png)
❖ 道德健康:
▪ 不以损害他人利益来满足自己的需要,有辨别真伪、美丑、荣辱、是非的能 力;按社会公认的准则约束、支配自己的言行。
第一节 中医养生及其相关概念
❖ 世界卫生组织衡量健康的一些具体标志:
▪ 1.精力充沛,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 ▪ 2.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任务不挑剔; ▪ 3.善于休息,睡眠良好; ▪ 4.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各种环境的变化; ▪ 5.对一般感冒和传染病有一定抵抗力; ▪ 6.体重适当,体态匀称,头、臂、臀比例协调; ▪ 7.眼睛明亮,反映敏锐,眼睑不发炎; ▪ 8.牙齿清洁,无缺损,无疼痛,牙龈颜色正常,无出血; ▪ 9.头发光洁,无头屑; ▪ 10.肌肉、皮肤富弹性,走路轻松。
第一节 中医养生及其相关概念
15% 现代社会符合健康标准者占人群总数的
左右。
疾病:指机体在一定条件下,由病因与机体相互作用发生
的生命活动障碍过程。在此过程中,机体对病因及其损伤发生
抗损伤反应;组织细胞发生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异常变化;
患者出现各种症状、体征及社会行为的异常,人们对环境适应
能力降低和劳动能力减弱乃至消失。
▪ 说得快: • 思维敏捷,口齿伶俐。
▪ 走得快: • 行走自如,步履轻盈。
第一节 中医养生及其相关概念
❖ “三良好”——心理、社会适应能力、道德健康 ▪ 良好的个性人格: • 情绪稳定,性格温和;意志坚强,感情丰富;胸怀坦荡, 豁达乐观。 ▪ 良好的处世能力: • 观察问题客观、现实,具有较好的自控能力,能适应复杂 的社会环境。 ▪ 良好的人际关系: • 助人为乐,与人为善,对人际关系充满热情。
第一节中医养生及其相关概念
❖健康与亚健康
▪ 健康 • 没病可以看作是健康吗? • 指身体、心理、社会适应完全处于良好的状态,而 不仅仅是单纯的没有生理疾病或身体虚弱的状态。 • 指身体、心理、道德、社会适应完全处于良好的状 态,而不仅仅是单纯的没有生理疾病或虚弱状态。
▪ 不以损害他人利益来满足自己的需要,有辨别真伪、美丑、荣辱、是非的能 力;按社会公认的准则约束、支配自己的言行。
第一节 中医养生及其相关概念
❖ 世界卫生组织衡量健康的一些具体标志:
▪ 1.精力充沛,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 ▪ 2.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任务不挑剔; ▪ 3.善于休息,睡眠良好; ▪ 4.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各种环境的变化; ▪ 5.对一般感冒和传染病有一定抵抗力; ▪ 6.体重适当,体态匀称,头、臂、臀比例协调; ▪ 7.眼睛明亮,反映敏锐,眼睑不发炎; ▪ 8.牙齿清洁,无缺损,无疼痛,牙龈颜色正常,无出血; ▪ 9.头发光洁,无头屑; ▪ 10.肌肉、皮肤富弹性,走路轻松。
第一节 中医养生及其相关概念
15% 现代社会符合健康标准者占人群总数的
左右。
疾病:指机体在一定条件下,由病因与机体相互作用发生
的生命活动障碍过程。在此过程中,机体对病因及其损伤发生
抗损伤反应;组织细胞发生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异常变化;
患者出现各种症状、体征及社会行为的异常,人们对环境适应
能力降低和劳动能力减弱乃至消失。
▪ 说得快: • 思维敏捷,口齿伶俐。
▪ 走得快: • 行走自如,步履轻盈。
第一节 中医养生及其相关概念
❖ “三良好”——心理、社会适应能力、道德健康 ▪ 良好的个性人格: • 情绪稳定,性格温和;意志坚强,感情丰富;胸怀坦荡, 豁达乐观。 ▪ 良好的处世能力: • 观察问题客观、现实,具有较好的自控能力,能适应复杂 的社会环境。 ▪ 良好的人际关系: • 助人为乐,与人为善,对人际关系充满热情。
第一节中医养生及其相关概念
❖健康与亚健康
▪ 健康 • 没病可以看作是健康吗? • 指身体、心理、社会适应完全处于良好的状态,而 不仅仅是单纯的没有生理疾病或身体虚弱的状态。 • 指身体、心理、道德、社会适应完全处于良好的状 态,而不仅仅是单纯的没有生理疾病或虚弱状态。
《中医养生学学》课件
![《中医养生学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e9e1926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268fd52.png)
冬季养生:注意 保暖,多吃温补 的食物,适当运 动,增强体质
中医养生的应 用
常见疾病的中医养生方法
感冒:多喝热水,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受凉 咳嗽:多吃润肺食物,如梨、银耳等,避免辛辣刺激食物 胃病:注意饮食规律,避免暴饮暴食,多吃易消化食物 失眠: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熬夜,睡前喝一杯热牛奶有助于睡眠
气血津液:注重气血津 液的调和与平衡
运动养生:适度运动, 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睡眠养生:保证充足睡 眠,提高睡眠质量
预防为主:注重预防疾 病,提高健康水平
整体观念:注重人体内 外环境的整体和谐
五行相生相克:运用五 行理论指导养生实践
饮食养生:合理膳食, 注重营养均衡
情志养生:保持心情愉 悦,避免过度紧张和焦
中医养生的方 法
饮食养生
食物选择: 选择新鲜、 天然、无 污染的食 物
饮食平衡: 保持营养 均衡,避 免偏食
饮食规律: 定时定量,物
饮食与季 节:根据 季节变化 调整饮食, 如夏季宜 清淡,冬 季宜温补
饮食与体 质:根据 个人体质 选择适合 的食物, 如阴虚体 质宜滋阴, 阳虚体质 宜温阳
经络:十二经脉、 奇经八脉、十五 络脉等
功能:脏腑经络 相互联系,共同 维持人体生命活 动
养生原则:调理 脏腑、疏通经络, 以达到养生保健 的目的
体质理论
体质类型: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湿热质、痰湿质、血瘀质、气郁质、 特禀质等
体质特点:不同体质的人有不同的生理、病理特点
体质影响:体质会影响人的健康和疾病发生
中医养生的未来发展趋势和展望
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将传统中医养生理念 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开发更多高效、便捷 的养生产品
中医养生学的基本观念--ppt课件全篇
![中医养生学的基本观念--ppt课件全篇](https://img.taocdn.com/s3/m/a8db22df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d1ed408.png)
23.9 超过24,增加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的危险; 低于18.5,寿命的因素* 中医观点
1 精气不足
2 营养不良
3 五脏受损
4 情志过激
5 劳逸失度
6 遗传禀赋
7 社会环境
ppt课件
精气虚损,动力不足 五脏失衡,调节无力 气机受阻,抗病无力
10
现代研究
1 自然环境污染
ppt课件
18
中医的四维健康观
形
形体 心理
与
社会适应性良好
神
道德
俱
ppt课件
19
形与神俱的健康标准
形体生理健康的特征 精神心理健康的特征
ppt课件
20
正确认识健康与疾病的关系
疾病与健康相互排斥 疾病与健康是共存的
ppt课件
21
第四节 预防观
疾病可知,则可防治 预防为上,防重于治 审因察势,辨证预防 综合预防、内调为主
地理环境
社会环境
行为因素
疾病损伤
ppt课件
5
长寿
1 “人生七十古来稀” 2 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提出新的年龄分段:
44岁以下为青年人, 45岁至59岁为中年人, 60岁至74岁为年轻老年人, 75岁至89岁为老年人,
90岁以上为长寿老人 3 长寿之乡 3/10万
世界五大长寿之乡:原苏联的高加索地区、巴基 斯坦的罕萨、厄瓜多尔的比ppt课尔件 卡班巴、中国新疆的南6
ppt课件
3
本源: ➢ 源于 —— “人以天地之气生” “人生于地,悬命于天,天地
合气,命之曰人” 《素问·宝命全形论》
➢ 源于父
➢
——“两神相搏,合而成形,常先身生,是谓精。” 《灵
枢·决气》
1 精气不足
2 营养不良
3 五脏受损
4 情志过激
5 劳逸失度
6 遗传禀赋
7 社会环境
ppt课件
精气虚损,动力不足 五脏失衡,调节无力 气机受阻,抗病无力
10
现代研究
1 自然环境污染
ppt课件
18
中医的四维健康观
形
形体 心理
与
社会适应性良好
神
道德
俱
ppt课件
19
形与神俱的健康标准
形体生理健康的特征 精神心理健康的特征
ppt课件
20
正确认识健康与疾病的关系
疾病与健康相互排斥 疾病与健康是共存的
ppt课件
21
第四节 预防观
疾病可知,则可防治 预防为上,防重于治 审因察势,辨证预防 综合预防、内调为主
地理环境
社会环境
行为因素
疾病损伤
ppt课件
5
长寿
1 “人生七十古来稀” 2 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提出新的年龄分段:
44岁以下为青年人, 45岁至59岁为中年人, 60岁至74岁为年轻老年人, 75岁至89岁为老年人,
90岁以上为长寿老人 3 长寿之乡 3/10万
世界五大长寿之乡:原苏联的高加索地区、巴基 斯坦的罕萨、厄瓜多尔的比ppt课尔件 卡班巴、中国新疆的南6
ppt课件
3
本源: ➢ 源于 —— “人以天地之气生” “人生于地,悬命于天,天地
合气,命之曰人” 《素问·宝命全形论》
➢ 源于父
➢
——“两神相搏,合而成形,常先身生,是谓精。” 《灵
枢·决气》
中医养生基础理论课件
![中医养生基础理论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b654421580216fc710afd05.png)
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
之本始”。
2018/6/16
中医养生学---杨瑰瑰
8
阳
阴
温热
寒冷
干燥
湿润
火
水
清
浊
动
静
轻
重
上
下
明
暗
2018/6/16
中医养生学---杨瑰瑰
9
阴阳的辨别
外为阳,内为阴 上为阳,下为阴 背为阳,腹为阴 气为阳,血为阴 功能阳,物质阴 活动阳,静止阴
木 火 土 金 水
2018/6/16
中医养生学---杨瑰瑰
31
3、五行的基本内容
五行的基本内容
五行之间存在着相生、相克、相乘(乘虚侵
袭 )、相侮(恃强凌弱 )的关系。
2018/6/16
中医养生学---杨瑰瑰
六腑阳,五脏阴
2018/6/16 中医养生学---杨瑰瑰 10
二、 阴阳学说的主要内容
•
•
阴阳对立
阴阳互根
•
•
阴阳消长
阴阳转化
2018/6/16
中医养生学---杨瑰瑰
11
1、阴阳对立
是指一切事物
都存在着性质 相反两个方面。 如上与下、天 与地、动与静、
升与降等等。
2018/6/16
中医养生学---杨瑰瑰
2018/6/16
中医养生学---杨瑰瑰
5
一、基本概念
1、阴阳的含义 阴阳是对自然界 一切事物或现象对立
双方属性的概括。
阴阳学说认为, 自然界的不同事物可
以分成阴阳,同一事
物也可以分成阴阳。
2018/6/16
中医养生学概论ppt课件
![中医养生学概论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8727ff7b4daa58da1114a2c.png)
措施。
可编辑ppt
6
3、月亮盈亏对人体的影响
月亮对人体生理机能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随着 月亮盈亏的变化,人体的生物节律也发生相应 的变化。当月初天空出现一弯新月时,人的气 血运行使开始趋于活跃,而月中天空出现一轮 明月时,人的气血冲盛,新陈代谢机能较强, 当月末之时,则人的气血运行趋缓。
可编辑ppt
可编辑ppt
13
5.春捂秋冻
中医养生学认为,早春阴寒未尽,阳气渐生, 气候日趋暖和,但北方冷空气较强烈,所以早 春宜保暖,衣服不可顿减,以助人体阳气升发。 春季的气候特点为天气多变,温差幅度较大, 故衣服要随着增减,同时注意棉衣、毛衣不可 脱得过早。
可编辑ppt
14
而秋季则不同,不是要捂,而是稍许冻一冻。 这样天气虽冻未寒,故一般认为不宜过快地增 添衣服,以便身体逐渐适应寒冷气候,增加御 寒能力,有利于冬季预防感冒。
可编辑ppt
4
1、气候变化对人体的影响
五脏盛哀,与四时相应,因此春天的养生原则是 要注意肝脏的保养,一些精神病及肝病患者,也容 易在春季发病。夏季,新陈代谢旺盛,血液循环加 快,因而,心脏的负担较重,故夏季必须保持心脏 机能旺盛,方能适应夏季气候变化。秋季,由暑转 凉,万物结实,气候干燥,一切生物的新陈代谢机 能,开始由旺盛而转为低潮。一些素有哮喘病的患 者,往往在秋季,病情开始加重,冬季寒冷,万物 潜藏,人体新陈代谢水平相应较低,因而要依靠生 命的原动力“肾”来发挥作用,以保证生命活动适 应自然界变化。人体能量和热量的总来源在于肾, 就是人们常说的“火力”。A。五脏盛衰与四时相 应。B
可编辑ppt
2
本课以中医养生理论及传统经验方法为 基础,从四时调摄、起居保健、精神调 养.运动养生、饮食营养及抗老防衰六 个方面予以介绍。这些方法都是结合日 常生活中衣、食、住、行等各个环节的 简便易行的方法。
可编辑ppt
6
3、月亮盈亏对人体的影响
月亮对人体生理机能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随着 月亮盈亏的变化,人体的生物节律也发生相应 的变化。当月初天空出现一弯新月时,人的气 血运行使开始趋于活跃,而月中天空出现一轮 明月时,人的气血冲盛,新陈代谢机能较强, 当月末之时,则人的气血运行趋缓。
可编辑ppt
可编辑ppt
13
5.春捂秋冻
中医养生学认为,早春阴寒未尽,阳气渐生, 气候日趋暖和,但北方冷空气较强烈,所以早 春宜保暖,衣服不可顿减,以助人体阳气升发。 春季的气候特点为天气多变,温差幅度较大, 故衣服要随着增减,同时注意棉衣、毛衣不可 脱得过早。
可编辑ppt
14
而秋季则不同,不是要捂,而是稍许冻一冻。 这样天气虽冻未寒,故一般认为不宜过快地增 添衣服,以便身体逐渐适应寒冷气候,增加御 寒能力,有利于冬季预防感冒。
可编辑ppt
4
1、气候变化对人体的影响
五脏盛哀,与四时相应,因此春天的养生原则是 要注意肝脏的保养,一些精神病及肝病患者,也容 易在春季发病。夏季,新陈代谢旺盛,血液循环加 快,因而,心脏的负担较重,故夏季必须保持心脏 机能旺盛,方能适应夏季气候变化。秋季,由暑转 凉,万物结实,气候干燥,一切生物的新陈代谢机 能,开始由旺盛而转为低潮。一些素有哮喘病的患 者,往往在秋季,病情开始加重,冬季寒冷,万物 潜藏,人体新陈代谢水平相应较低,因而要依靠生 命的原动力“肾”来发挥作用,以保证生命活动适 应自然界变化。人体能量和热量的总来源在于肾, 就是人们常说的“火力”。A。五脏盛衰与四时相 应。B
可编辑ppt
2
本课以中医养生理论及传统经验方法为 基础,从四时调摄、起居保健、精神调 养.运动养生、饮食营养及抗老防衰六 个方面予以介绍。这些方法都是结合日 常生活中衣、食、住、行等各个环节的 简便易行的方法。
中医养生学(全套课件403页)
![中医养生学(全套课件403页)](https://img.taocdn.com/s3/m/ff0d8c8b5727a5e9856a61f3.png)
(3)衰老是生物的基本内在特征,同一种生物 具有共同的衰老过程。
衰老的形态特征:
(1)毛发变白和脱落; (2)皮肤干枯,肌肉萎缩; (3)髓(骨)变、齿脱落; (4)体态改变;
衰老的自我判断指标:衰老早期表现是慢性疲劳
1.清晨起床就感觉身体不适;2.搭乘公共汽车时, 不愿跑步去赶车;3.上楼或行走时,容易摔交;4. 不愿接触周围同事或上级领导;5.写文章速度减 慢,且感文笔苦涩;6.讲话经常出错,有时前言 不接后语;7.对别人的讲话或工作不放心;8.记 不住至亲好友的名字、住址和电话号码;9.厌恶 油腻食物;10.饭菜中喜爱加入浓厚的调味品; 11.双手觉得发紧、发硬;12.双眼经常好像睁不 开;13.精神不振,总想喝茶、咖啡提神;14.经 常不由自主地打呵欠;15.不由自主地用手托腮; 16.习惯于把脚放在椅子或桌子上;17.吸烟和 (或)喝酒多;18.体重下降或超重;19.经常便 秘或腹泻;20.晚间难以入睡。
《灵枢•天年篇》记载:“人之寿百岁而 死”。
《老子》则提出:“人生大期,以 百二十为限”。
中国古代医家、学者与现代研究不谋而和!
(二)寿命
寿命是指从出生经过发育,成长,成熟, 老化以至死前机体生存的时间,通常以 年龄作为衡量寿命长短的尺度。
由于人与人之间的寿命有一定的差别,因此 在比较某个地区或某个社会的人类寿命时,通 常采用平均寿命。
二、以预防为主为理论核心 临床医学的任务是促进疾病向健康转化,而 中医养生学的任务是“治未病”,体现了 “预防为主”的理论核心,包括“未病先 防”“已病防变”“病后防复”等内容。
三、以综合施养为原则 人类健康长寿并非一朝一夕,一功一法的摄 养就能实现的,而是要针对不同的个体及同 一个体的各个方面采取多种调养方法,持之 以恒地进行综合施养,才能达到养生的目的。
衰老的形态特征:
(1)毛发变白和脱落; (2)皮肤干枯,肌肉萎缩; (3)髓(骨)变、齿脱落; (4)体态改变;
衰老的自我判断指标:衰老早期表现是慢性疲劳
1.清晨起床就感觉身体不适;2.搭乘公共汽车时, 不愿跑步去赶车;3.上楼或行走时,容易摔交;4. 不愿接触周围同事或上级领导;5.写文章速度减 慢,且感文笔苦涩;6.讲话经常出错,有时前言 不接后语;7.对别人的讲话或工作不放心;8.记 不住至亲好友的名字、住址和电话号码;9.厌恶 油腻食物;10.饭菜中喜爱加入浓厚的调味品; 11.双手觉得发紧、发硬;12.双眼经常好像睁不 开;13.精神不振,总想喝茶、咖啡提神;14.经 常不由自主地打呵欠;15.不由自主地用手托腮; 16.习惯于把脚放在椅子或桌子上;17.吸烟和 (或)喝酒多;18.体重下降或超重;19.经常便 秘或腹泻;20.晚间难以入睡。
《灵枢•天年篇》记载:“人之寿百岁而 死”。
《老子》则提出:“人生大期,以 百二十为限”。
中国古代医家、学者与现代研究不谋而和!
(二)寿命
寿命是指从出生经过发育,成长,成熟, 老化以至死前机体生存的时间,通常以 年龄作为衡量寿命长短的尺度。
由于人与人之间的寿命有一定的差别,因此 在比较某个地区或某个社会的人类寿命时,通 常采用平均寿命。
二、以预防为主为理论核心 临床医学的任务是促进疾病向健康转化,而 中医养生学的任务是“治未病”,体现了 “预防为主”的理论核心,包括“未病先 防”“已病防变”“病后防复”等内容。
三、以综合施养为原则 人类健康长寿并非一朝一夕,一功一法的摄 养就能实现的,而是要针对不同的个体及同 一个体的各个方面采取多种调养方法,持之 以恒地进行综合施养,才能达到养生的目的。
中医学养生基础 PPT课件
![中医学养生基础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dd8b339a5e9856a57126003.png)
返回本节首页 返回目录
一、五脏的主要功能与系统连属
(4) 通调水道
是指肺通过宣发与肃降调节体内水液的运行、输布 及排泄起着疏通和调节的作用。 宣发: 将脾气转输至肺的水液和水谷之精中的精微部 分向上、向外输布,外达全身皮毛,代谢后以汗的 形式由汗孔排泄; 肃降: 将脾气转输至肺的水液和水谷精微中较稠厚部 分,向内向下输送到体内各脏腑组织器官,以濡润 之,并将废水和剩余的水液下达于肾,生成尿液, 排出体外。
生理: 气血生化有源,精力充沛,壮实。 病理: 气血生化不足,腹胀、纳差、便溏、消瘦等。
返回本节首页
返回目录
运化水液
是指脾对水液的吸收、转输和排泄作用。
水液→胃→脾的吸收和转化→布散到全身。 多余的水
肺宣发到皮毛→汗
肾与膀胱→尿液
生理:脾气健旺,水液运行正常
病理:水液内停
返回本节首页
湿、痰、饮、
返回目录
返回本节首页
返回目录
一、五脏的主要功能与系统连属
(一)心的生理与病理
位置:
心,位于胸腔之内,隔膜之上,两肺 之间,脊柱之前,形似倒垂未开之莲 花,外有心包护卫。
返回本节首页 返回目录
一、五脏的主要功能与系统连属
1. 心的主要生理功能
主血脉、主神志、与小肠相表里。
(1)心主血脉: 是指心气推动和 调节血液循行于 脉中,周流全身 的作用。
返回本节首页
返回目录
二、藏象学说的主要内容
脏腑:内脏的总称。 五脏:化生和储藏精气,包括心、肝、 脾、肺、肾。 六腑:受盛传化水谷和糟粕,包括小肠、 胆、胃、大肠、膀胱、三焦。 奇恒之腑:多具有藏的功能,包括胆、 脉、脑、髓、骨、女子胞。
返回本节首页 返回目录
一、五脏的主要功能与系统连属
(4) 通调水道
是指肺通过宣发与肃降调节体内水液的运行、输布 及排泄起着疏通和调节的作用。 宣发: 将脾气转输至肺的水液和水谷之精中的精微部 分向上、向外输布,外达全身皮毛,代谢后以汗的 形式由汗孔排泄; 肃降: 将脾气转输至肺的水液和水谷精微中较稠厚部 分,向内向下输送到体内各脏腑组织器官,以濡润 之,并将废水和剩余的水液下达于肾,生成尿液, 排出体外。
生理: 气血生化有源,精力充沛,壮实。 病理: 气血生化不足,腹胀、纳差、便溏、消瘦等。
返回本节首页
返回目录
运化水液
是指脾对水液的吸收、转输和排泄作用。
水液→胃→脾的吸收和转化→布散到全身。 多余的水
肺宣发到皮毛→汗
肾与膀胱→尿液
生理:脾气健旺,水液运行正常
病理:水液内停
返回本节首页
湿、痰、饮、
返回目录
返回本节首页
返回目录
一、五脏的主要功能与系统连属
(一)心的生理与病理
位置:
心,位于胸腔之内,隔膜之上,两肺 之间,脊柱之前,形似倒垂未开之莲 花,外有心包护卫。
返回本节首页 返回目录
一、五脏的主要功能与系统连属
1. 心的主要生理功能
主血脉、主神志、与小肠相表里。
(1)心主血脉: 是指心气推动和 调节血液循行于 脉中,周流全身 的作用。
返回本节首页
返回目录
二、藏象学说的主要内容
脏腑:内脏的总称。 五脏:化生和储藏精气,包括心、肝、 脾、肺、肾。 六腑:受盛传化水谷和糟粕,包括小肠、 胆、胃、大肠、膀胱、三焦。 奇恒之腑:多具有藏的功能,包括胆、 脉、脑、髓、骨、女子胞。
返回本节首页 返回目录
中医养生学ppt课件精选全文
![中医养生学ppt课件精选全文](https://img.taocdn.com/s3/m/bc22a32f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d2.png)
证实:其科研小组通过动物实验证实,苹
果中的有用成分——多酚能够抑制癌细胞
的增殖。
弘前大学的三浦富智讲师等使用老鼠
做为实验,对比了在被移植癌细胞后食用
苹果多酚水溶液和蒸馏水的效果。他们得
出的结论是,在生存率实验和癌细胞增殖
实验这两方面,苹果多酚都显示了有比较
好的抗癌功效。
2024/10/5
养生
28
相关报道
❖ 《养生方》是一部以养生为主的方书; ❖ 《却谷食气》、《十问》也介绍了一些养生理论和
技艺。
2024/10/5
养生
18
佛家养生思想的渗入
❖ 如在修习禅定的过程中,有调身、调气、息心静坐 的方法,这种方法是有强健身体、却病延年作用的。
❖ 达摩《易筋经》原为佛门养生健身功法,后成为中 医养生学中的健身术之一。
吃苹果预防高血脂症 日本科学家最近研究发现,苹果能够减少人体
血液中的中性脂肪含量,有益身体健康。 吃苹果还能够增加血液中的维生素C含量,减
少肠内的不良细菌数量而帮助有益细菌繁殖。 每天吃苹果可以大大改善肠内的细菌菌丛状况, 从而改善人体的消化吸收机能
2024/10/5
养生
29
相关报道
可显著增加肺活量 实验结果果发现,每周至少吃5个甚至更
❖ 荀子——“欲不待可得而求者,从所可”。
2024/10/5
养生
9
道家养生说 —老子
❖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德经》
❖ 老子言“虚其心”,虚即道,道即自然。自然能化 育万物,虚为万物之始
❖ 道家一派,一方面崇尚自然,提倡所谓“返朴归 真”、“清静无为”的处世哲学,一方面又提倡养
5、 常喝水、 少饮酒、不抽烟、利身体。
中医养生基础入门必看版.ppt
![中医养生基础入门必看版.ppt](https://img.taocdn.com/s3/m/108b766cbd64783e09122b6b.png)
时侵犯人体而致病。
六邪与七情
25
中医辩证
• 八纲辩证:(阴、阳)(表、里)(寒、热)(虚、实)
• 六经辩证:是外感疾病的一种辩证方法,包括:三阴、三阳六种症候
• 气血津液辩证:是以气、血、津液失调所致病变为主要内容的一种辩证方法。
• 六淫辩证:是一般外感发病的一种辩证方法,是以自然界的六气。(风、寒、 暑、湿、燥、火)
• 《五行学说》: 是以五种物质的功能属性来归纳事物或现象的属 性,并以五者之间的相互滋生、相互制约来论述 和推演事物或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及运动变 化规律。
• 五行:就是木、火、土、金、水,代表五种属性,是抽象概念。
• 五脏:在中医里,用五行描述人体五脏系统(肝心脾肺肾)的功能和关系是 个功能概念(称为藏象),并不限于具体的解剖上
康的关键一步,也是必然的一步。
二、瞑眩反应的特点?
(1)瞑眩反应是机体自我修复过程中的一种表现。 (2)瞑眩反应是暂时性的,不是每一个人都会发生。 (3)瞑眩作用因人而异,症状、持续时间、程度完全依个人体质及
病症不同而异。 (4)瞑眩反应代表着机体的阳气正在努力工作,也就是正在重新建
立正常的平衡秩序的过程。因此瞑眩反应的出现,没有害怕的 必要。
(5)瞑眩反应有可能多次出现,具有由重到轻的特点. 瞑眩反应是 机体即将恢复健康的重要标志。一旦瞑眩反应消失,机体也将 完全恢复健康。
(6)根据瞑眩反应还可能诊断出机体潜在的病变。
三、什么情况下容易感受到瞑眩反应
1、过敏性体质。 2、体内化学物质积累过多(如药品、食物中农药、人工添加剂、饲料中的荷尔蒙、
七情与内脏精气的关系
• 肝在志为怒 • 心在志为喜 • 脾在志为思 • 肺在志为悲忧 • 肾在志为惊恐
六邪与七情
25
中医辩证
• 八纲辩证:(阴、阳)(表、里)(寒、热)(虚、实)
• 六经辩证:是外感疾病的一种辩证方法,包括:三阴、三阳六种症候
• 气血津液辩证:是以气、血、津液失调所致病变为主要内容的一种辩证方法。
• 六淫辩证:是一般外感发病的一种辩证方法,是以自然界的六气。(风、寒、 暑、湿、燥、火)
• 《五行学说》: 是以五种物质的功能属性来归纳事物或现象的属 性,并以五者之间的相互滋生、相互制约来论述 和推演事物或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及运动变 化规律。
• 五行:就是木、火、土、金、水,代表五种属性,是抽象概念。
• 五脏:在中医里,用五行描述人体五脏系统(肝心脾肺肾)的功能和关系是 个功能概念(称为藏象),并不限于具体的解剖上
康的关键一步,也是必然的一步。
二、瞑眩反应的特点?
(1)瞑眩反应是机体自我修复过程中的一种表现。 (2)瞑眩反应是暂时性的,不是每一个人都会发生。 (3)瞑眩作用因人而异,症状、持续时间、程度完全依个人体质及
病症不同而异。 (4)瞑眩反应代表着机体的阳气正在努力工作,也就是正在重新建
立正常的平衡秩序的过程。因此瞑眩反应的出现,没有害怕的 必要。
(5)瞑眩反应有可能多次出现,具有由重到轻的特点. 瞑眩反应是 机体即将恢复健康的重要标志。一旦瞑眩反应消失,机体也将 完全恢复健康。
(6)根据瞑眩反应还可能诊断出机体潜在的病变。
三、什么情况下容易感受到瞑眩反应
1、过敏性体质。 2、体内化学物质积累过多(如药品、食物中农药、人工添加剂、饲料中的荷尔蒙、
七情与内脏精气的关系
• 肝在志为怒 • 心在志为喜 • 脾在志为思 • 肺在志为悲忧 • 肾在志为惊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
1、预测人寿常用下列三种方法:
• (1)性成熟期的8—10倍:14—15岁× (8--10) 112---150岁(性成熟理论)
• (2)生长发育期5—7倍: 20—22岁×(5—7) 100— 154岁
• (3)细胞分裂次数(50次)×平均分裂期(2.4年)=120 岁 (细胞传代次数)
16
• 如规律的生活习惯;良好的饮食习惯;忌吸烟及酗酒;保持乐 观的心态等等这些看似生活细节,往往对养生起着很重要的作 用。
10
• 因此养生抗老的知识,对个人、社会及人类都有重大
的实践意义,俗话说得好,“无病无痛就是福”,疾 病造成机体的痛苦,有时用先进的科学方法,和药物 也解决不了。“钱可以买到药品但买不到健康”,更 买不到生命。
• 懂得养生保健的人及不摄生的人相比,其寿命及衰老的表现 有显著差别。
• 中老年后机体免疫机能开始衰退,对癌症等疾病的易感性明 显增加,其死亡率也明显增高。调查显示:60岁以上的人比 15—49岁的人患病的死亡率高32倍,比50—5生抗衰老,固然对中老年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其实应该从 青少年时代就做起。
17
2、寿限
• 我国解放前平均寿命为35岁,目前公布已提高至69岁, 根据84年公布的资料,我国60岁以上者约为八千多万 人,仅占总人口的8%因此还不属于老年型国家,但在 一些沿海城市,近年来由于经济发展,生活水平提高, 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老龄人口比例大,如广州、上海 都属老年型城市。“平均寿命”常反映一个国家和一 个社会的医疗发展水平。
11
中西医结合养生抗衰老 ——相关理 论
12
• 一.人生的自然历程 (生命期):
• 一个人整个的一生,其变化的图形好似向上投掷标枪的轨迹, 从出生到16岁时,其速度很快,以后就减慢,约到20岁时达 到平稳,35岁左右并没有感到机能上有什么变化,35岁—40 岁以后机能即开始下降,男性可能比女性迟,60—70岁以后 下降速度要比50—60岁时快得多。
退或老化的现象,也可以说衰老是对 机体在生殖成熟期后,对疾病的易 感性越来越增加的总变化的概括。
7
二、皮肤衰老分类 • 1、随龄老化(自然老化) • 2、光老化 • 3、不良的习惯 • 4、地球引力
8
三、养生抗衰老应该从青少年时代做起
• 尽管说衰老和死亡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一个人出生后就 注定要老要死,但在一定条件下,这个过程可以延缓,衰老 速度可以减慢。
2
• 中医养生学的含义:是在中医理论 指导下,探索人类生命规律,总结 中国历代心理、生理保健经验,研 究养生理论和养生技术,以实现人 类增强体质、预防疾病、延长寿命 目的实用科学。
• 保健:指集体和个人所采取的医疗 预防和卫生防疫相结合的综合措施。 养生及保健就个体保健角度而言, 两词的含义基本上一致。
3
• 中医养生学的学术领域:中医养 生学不能简单等同于预防疾病, 其学术领域除了预防疾病外,还 包含了延缓衰老、增强智力、调 适心理、美容养颜、提高性生活 质量、促进人类及自然社会的协 调能力等功能。适于健康人和亚 健康人群。
4
• 学科目标:健康长寿
什么是健康(WHO)?健康不仅仅是 没有疾病和衰弱的状态,健康乃是 一种在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的 完好状态。
19
(三)代谢方面变化
• 基础代谢、糖代谢、脂代谢、蛋白质、核酸代谢、水电解质 代谢、酶活性等,随着衰老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
• 基础代谢 所谓基础代谢就是指维持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能 量代谢,即指人处于清醒状态,但未进行紧张的思维活动, 静卧全身肌肉放松,空腹、室温在20—22c°条件下的能量代 谢,基础代谢率以千卡/小时/平方米来表示。成年人平均约 35—37.9千卡/h/m2,一般男子高于女子,儿童高于成年人, 成年人高于老年人,这证明老年人产能下降。
什么是长寿(WHO) ?90岁以上才是 长寿老人。人均预期寿命超过70岁 的国家,即是长寿国家。
5
第二节 养生抗衰老
中西医结合养生抗衰老 ——概述
6
• 一、衰老概念
• 衰老,是生物发展的必然规律,生物生
长、发育到成熟后、随着年龄的增长, 产生一系列生理、生化和形态学上的变 化,导致整个形态、结构和功能逐渐衰
2、寿限
• 寿限及上述遗传密切相关,但及后天的生活环境,社会安 定、卫生条件不无关系,因此古时候人的平均寿命是短的, 北京周口店猿人化石鉴定69.2%的年龄均在14岁以下,欧洲 尼安德特人的化石40%的年龄在11岁以下。欧洲文艺复兴时 人的平均寿命为35岁,19世纪初为40岁,19世纪末则上升到 45岁。目前全世界人的平均寿命为61岁,工业发达国家男子 平均寿命为73岁,女子为78岁,世界规定假如60岁以上老人 占总人口的10%以上则称为老年型国家。美国、日本、瑞典 等均属于老年型国家。
中医养生学理论基础ppt
第一节 基本概念
• 养生:又称摄生、道生、养性、保 生等。生,即指生命、生存、生长 之意;所谓养,即保养、调养、补 养之意。总之,养生就是指合理选 用养精神、调饮食、练形体、慎房 事、适寒温等保健方法,通过长期 的锻炼和修习,达到保养身体、减 少疾病、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的目 的。简言之,所有促进健康、延长 寿命的活动都是养生活动。
18
二、人体衰老的特征
• (一)精神变化 人在45岁以后出现头重脚轻,动作不灵,反应迟钝,精神
减少。 • (二)外形的变化
皮肤粗糙缺乏弹性,产生皱纹,毛发稀少和变灰白。 出现老年斑,齿龈萎缩或脱落,视力听力肌力下降,人体缩 短,脊柱弯曲。一般70岁老年身高比青壮年时期矮6—10cm, 主要因细胞内液和体液逐渐减少,所以老年人的体重逐渐减 轻。
13
(一)人生的分期
• 人生大致可分为三期
• 生长发育期
童年期:6→12岁
青春期:12→18岁
生殖期
青春期:18→25岁
壮年:25→45岁
衰老期
初老期:45→60岁
老年期:60→75岁
高龄期:75岁以上
14
(二)人的寿命预测
• 自然界各种生物的自然寿命都有一个相当稳定的极限, 其寿命的长短,是生物种在长期的进化中逐渐形成的。如 小鼠的寿命平均为1—2年,而大鼠可达3年左右,而鲸鱼 的最大寿限可达300年。那么人的寿命应该有多大呢?
1、预测人寿常用下列三种方法:
• (1)性成熟期的8—10倍:14—15岁× (8--10) 112---150岁(性成熟理论)
• (2)生长发育期5—7倍: 20—22岁×(5—7) 100— 154岁
• (3)细胞分裂次数(50次)×平均分裂期(2.4年)=120 岁 (细胞传代次数)
16
• 如规律的生活习惯;良好的饮食习惯;忌吸烟及酗酒;保持乐 观的心态等等这些看似生活细节,往往对养生起着很重要的作 用。
10
• 因此养生抗老的知识,对个人、社会及人类都有重大
的实践意义,俗话说得好,“无病无痛就是福”,疾 病造成机体的痛苦,有时用先进的科学方法,和药物 也解决不了。“钱可以买到药品但买不到健康”,更 买不到生命。
• 懂得养生保健的人及不摄生的人相比,其寿命及衰老的表现 有显著差别。
• 中老年后机体免疫机能开始衰退,对癌症等疾病的易感性明 显增加,其死亡率也明显增高。调查显示:60岁以上的人比 15—49岁的人患病的死亡率高32倍,比50—5生抗衰老,固然对中老年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其实应该从 青少年时代就做起。
17
2、寿限
• 我国解放前平均寿命为35岁,目前公布已提高至69岁, 根据84年公布的资料,我国60岁以上者约为八千多万 人,仅占总人口的8%因此还不属于老年型国家,但在 一些沿海城市,近年来由于经济发展,生活水平提高, 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老龄人口比例大,如广州、上海 都属老年型城市。“平均寿命”常反映一个国家和一 个社会的医疗发展水平。
11
中西医结合养生抗衰老 ——相关理 论
12
• 一.人生的自然历程 (生命期):
• 一个人整个的一生,其变化的图形好似向上投掷标枪的轨迹, 从出生到16岁时,其速度很快,以后就减慢,约到20岁时达 到平稳,35岁左右并没有感到机能上有什么变化,35岁—40 岁以后机能即开始下降,男性可能比女性迟,60—70岁以后 下降速度要比50—60岁时快得多。
退或老化的现象,也可以说衰老是对 机体在生殖成熟期后,对疾病的易 感性越来越增加的总变化的概括。
7
二、皮肤衰老分类 • 1、随龄老化(自然老化) • 2、光老化 • 3、不良的习惯 • 4、地球引力
8
三、养生抗衰老应该从青少年时代做起
• 尽管说衰老和死亡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一个人出生后就 注定要老要死,但在一定条件下,这个过程可以延缓,衰老 速度可以减慢。
2
• 中医养生学的含义:是在中医理论 指导下,探索人类生命规律,总结 中国历代心理、生理保健经验,研 究养生理论和养生技术,以实现人 类增强体质、预防疾病、延长寿命 目的实用科学。
• 保健:指集体和个人所采取的医疗 预防和卫生防疫相结合的综合措施。 养生及保健就个体保健角度而言, 两词的含义基本上一致。
3
• 中医养生学的学术领域:中医养 生学不能简单等同于预防疾病, 其学术领域除了预防疾病外,还 包含了延缓衰老、增强智力、调 适心理、美容养颜、提高性生活 质量、促进人类及自然社会的协 调能力等功能。适于健康人和亚 健康人群。
4
• 学科目标:健康长寿
什么是健康(WHO)?健康不仅仅是 没有疾病和衰弱的状态,健康乃是 一种在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的 完好状态。
19
(三)代谢方面变化
• 基础代谢、糖代谢、脂代谢、蛋白质、核酸代谢、水电解质 代谢、酶活性等,随着衰老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
• 基础代谢 所谓基础代谢就是指维持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能 量代谢,即指人处于清醒状态,但未进行紧张的思维活动, 静卧全身肌肉放松,空腹、室温在20—22c°条件下的能量代 谢,基础代谢率以千卡/小时/平方米来表示。成年人平均约 35—37.9千卡/h/m2,一般男子高于女子,儿童高于成年人, 成年人高于老年人,这证明老年人产能下降。
什么是长寿(WHO) ?90岁以上才是 长寿老人。人均预期寿命超过70岁 的国家,即是长寿国家。
5
第二节 养生抗衰老
中西医结合养生抗衰老 ——概述
6
• 一、衰老概念
• 衰老,是生物发展的必然规律,生物生
长、发育到成熟后、随着年龄的增长, 产生一系列生理、生化和形态学上的变 化,导致整个形态、结构和功能逐渐衰
2、寿限
• 寿限及上述遗传密切相关,但及后天的生活环境,社会安 定、卫生条件不无关系,因此古时候人的平均寿命是短的, 北京周口店猿人化石鉴定69.2%的年龄均在14岁以下,欧洲 尼安德特人的化石40%的年龄在11岁以下。欧洲文艺复兴时 人的平均寿命为35岁,19世纪初为40岁,19世纪末则上升到 45岁。目前全世界人的平均寿命为61岁,工业发达国家男子 平均寿命为73岁,女子为78岁,世界规定假如60岁以上老人 占总人口的10%以上则称为老年型国家。美国、日本、瑞典 等均属于老年型国家。
中医养生学理论基础ppt
第一节 基本概念
• 养生:又称摄生、道生、养性、保 生等。生,即指生命、生存、生长 之意;所谓养,即保养、调养、补 养之意。总之,养生就是指合理选 用养精神、调饮食、练形体、慎房 事、适寒温等保健方法,通过长期 的锻炼和修习,达到保养身体、减 少疾病、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的目 的。简言之,所有促进健康、延长 寿命的活动都是养生活动。
18
二、人体衰老的特征
• (一)精神变化 人在45岁以后出现头重脚轻,动作不灵,反应迟钝,精神
减少。 • (二)外形的变化
皮肤粗糙缺乏弹性,产生皱纹,毛发稀少和变灰白。 出现老年斑,齿龈萎缩或脱落,视力听力肌力下降,人体缩 短,脊柱弯曲。一般70岁老年身高比青壮年时期矮6—10cm, 主要因细胞内液和体液逐渐减少,所以老年人的体重逐渐减 轻。
13
(一)人生的分期
• 人生大致可分为三期
• 生长发育期
童年期:6→12岁
青春期:12→18岁
生殖期
青春期:18→25岁
壮年:25→45岁
衰老期
初老期:45→60岁
老年期:60→75岁
高龄期:75岁以上
14
(二)人的寿命预测
• 自然界各种生物的自然寿命都有一个相当稳定的极限, 其寿命的长短,是生物种在长期的进化中逐渐形成的。如 小鼠的寿命平均为1—2年,而大鼠可达3年左右,而鲸鱼 的最大寿限可达300年。那么人的寿命应该有多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