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文化对日本的影响及个人见解
浅谈中国汉字文化对日本的影响
浅谈中国汉字文化对日本的影响作者:杨柳来源:《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11年第08期摘要: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汉字则是中华几千年文明连绵不绝的载体。
汉字的悠久历史和不断地对外传播,逐渐构成了“汉字文化圈”。
中国的汉字文化对周边各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把中华文明传播到世界各地。
本文将从“汉字文化圈”、中国汉字文化在日本的传播以及汉字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等几个方面展开论述。
关键词:汉字文化圈、日本文字、日本文化一、中国的汉字文化和“汉字文化圈”1、中国的汉字文化中国自古就有“书画同源”一说,汉字的起源就是原始的图画。
原始人在生活中用来表达自己的“图画”形式,慢慢的从原始图画变成了一种“表意符号”。
大约是在公元前14世纪,殷商后期。
“表意符号”演变成了比较定型的“甲骨文”。
到了西周时期,青铜器的大量使用,而被刻在青铜的钟鼎和石鼓上的文字即—“大篆”。
秦朝时期,秦始皇统一文字。
其功績显著的就是当时的宰相—李斯。
李斯对当时的文字进行收集整理然后进行删繁就简美化加工后,这种统一后的文字被称为—“小篆”,亦称为“秦篆”。
到了汉朝,隶书十分盛行。
流行“汉隶”的同时,“楷书”正在萌芽阶段。
到魏晋南北朝的时期已经很盛行,晋代的王羲之,王献父子是楷书的真正创始人,同时吸取了篆书圆转笔画,也保留了隶书的方正平直,去掉了“蚕头燕尾”。
使汉字的结构大体的固定了下来。
当时被称之为“真书”,后人因为以这种字体作为学习书法的楷模,即改称之为“楷书”。
从三国时期钟繇作“楷书”起,这种字体一直沿用至今,被视为标准字体而为世人所喜爱。
2、“汉字文化圈”世界上究竟有多少文化圈,说法不一。
“汉字文化圈”是必不可少的。
因为它不仅存在,而且范围极广,内涵丰富,影响深远。
在这里,汉字既是文化的载体,同时又是文化传播的媒介。
汉族是一个开放的民族,她可以接纳各种不同血缘成分的人,可以包容国内外多种文化,具有很强的融合能力。
汉字历史悠久,贯穿上下五千年。
中国传统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与改良
中国传统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与改良引言:中日两国地理相邻,波澜壮阔的东亚历史为中日两国文化交流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背景。
中国作为东亚文明的发源地,其悠久的传统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与改良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的古代。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中国传统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与改良,包括文化思想、语言文字、音乐舞蹈、风俗习惯、美术建筑等方面。
一、文化思想:中国传统文化对日本文化的最重要影响莫过于文化思想的传承。
从古代开始,日本就不断汲取中国的思想精华,塑造了自身的价值观和文化特色。
佛教、儒家思想和道教都源于中国,成为日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佛教的传入使得日本形成了类似中国的宗教体系,同时也影响了日本文人的审美观和处世态度。
儒家思想则塑造了日本的教育体系和社会道德观念,强调家族和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道教的思想也对日本的文艺创作和哲学思考有重要影响。
通过吸收中国传统思想,日本形成了富有东方特色的文化体系。
二、语言文字:中国传统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另一个重要影响是语言文字的传承和改良。
古代日本在文字上采用了中国的汉字,并根据本土语言的需要逐渐发展出了自己的文字系统——和文。
古代的和文主要是以汉字音读的方式表达日语的发音和含义,而且同时也传入了大量的汉字词汇。
这使得日本与中国在语言和文化上有了更密切的联系,方便了两国的交流和文化融合。
汉字也对日本的文化影响深远,不仅是一种文字工具,更是一种美学符号。
汉字的线条和结构形式对日本的书法、绘画和篆刻等艺术形式产生了重要影响。
汉字的思维方式也对日本的文学、哲学和科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三、音乐舞蹈:中国传统文化对日本音乐舞蹈艺术的影响与改良也是显著的。
自古以来,中国音乐舞蹈的艺术成就深深吸引着日本人。
从唐朝开始,许多中国音乐舞蹈艺术家来到日本,为日本的宫廷和民间带来了大量的音乐舞蹈作品和演出技巧。
这些中国艺术家的影响使得日本的音乐舞蹈艺术迅速发展起来,创作出了许多具有中国风格的作品。
日本的能剧就源于中国的宋元剧,它将中国的舞蹈、音乐和戏剧元素融合在一起,形成了独特的艺术形式。
关于中国汉字对日本文化的影响(精选6篇)
关于中国汉字对日本文化的影响(精选6篇)中国汉字对日本文化的影响6篇第1篇:中国汉字对日本文化的影响中国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文字作为一个国家文化的代表之一,日本的文字也收到中国文字的影响。
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日本与中国有着各方面的往来,日本人在汉字的基础之上形成了自己民族的语言。
日本古代只有语言没有文字。
据说,到我国隋唐时代,汉字大量传入日本,日本才开始系统地利用汉字记载自己的语言。
最初是把汉字作为表音的符号使用的,即日语有几个音节,就用几个汉字。
这些汉字后来逐渐演变成假名。
“假”即“借”,“名”即“字”。
只借用汉字的音和形,而不用它的意义,所以叫“假名”。
那些直接沿用其音、形义的汉字叫真名。
可见,中国的文化影响到了日本文字的形成。
日本的茶文化也是源于中国,相传中国茶叶传入日本是在秦朝,而从唐朝开始,中国的饮茶习俗就传进了日本,遣唐使中的日本高僧最澄和尚,将中国的茶树带回日本,并开始在近畿的坂本一带开始种植,这就是日本栽培茶树的开始。
中国茶文化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素有“以茶利礼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的讲究,它贯彻了儒家的“礼、义、仁、德”。
而日本茶道则是以“和、静、清、寂”为茶道精神,这与中国茶文化有着相当类似的地方。
而讲到茶文化,就想到我们中国的儒家思想,儒家传统指得是中华民族传统价值观中的儒学一支,以儒家思想为指导的文化流派。
其中心思想是孝、弟、忠、信、礼、义、廉、耻,其核心是‚仁。
近代日本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过程中,都受到了儒家思想的影响,而现代日本社会的人文理念中,更是渗透了儒家的伦理道德,并且在某种程度上还规范着日本人的思维和行动。
而且,近代日本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过程中,都受到了儒家思想的影响,而现代日本社会的人文理念中,更是渗透了儒家的伦理道德,并且在某种程度上还规范着日本人的思维和行动。
由此可见,由于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日本的文化广受其影响,至今仍影响着日本的各个领域。
中国传统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与改良
中国传统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与改良首先,中国文化对日本诗词的影响可以追溯到公元七世纪的飞鸟集和万叶集。
这两部集子是日本最早的古典诗集,尤以万叶集成为日本古典文学的开端。
万叶集中的许多诗句显然受到了中国的影响,例如“世之中心、立却一人”、“对山对水对寺对神”等,都是以中国的“道教”“佛教”思想为基础而写成的。
此外,唐朝诗歌的盛行也使得很多中国的诗歌形式和表达手法传到了日本。
如“连句体”、“律诗”等形式以及“咏物”、“田园”等主题和“阳春白雪”、“瑠璃纱”等意象都在日本诗歌中得以传承和发扬光大。
其次,中国的哲学思想也对日本文化产生了影响。
佛教、道教和儒教等思想在古代尤其是中世纪时期被广泛传播到了日本。
儒家思想的影响尤其深远,被视为日本社会的基石。
其中,“仁”、“义”、“礼”、“智”等儒家思想成了日本经典文学的核心。
《落窪物语》中的“因果応報”、“昼日暮”、“春夜”等,源于儒家“天人合一”、“玄理诠释”等思想。
佛教和道教思想在文艺作品中也得到了体现,例如清少纳言的《枕草子》中即有佛教和道教的词汇和思想。
此外,中国建筑艺术更是对日本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最早的日本宫殿和寺庙建筑均采用中式设计,到了八世纪后逐渐发展为独有的“和风建筑”。
然而,虽然“和风建筑”有了很多自己的特点,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中国古典建筑仍是它主要的借鉴对象。
比如,日本的古寺建筑大多采用了中国的“柱础”、“木构架”、“陶瓦”等构造技术,其房屋结构和建筑风格都受到了中国建筑的影响。
此外,日本的“庭院”、“花园”等都是在学习中国造园技术的基础上,吸收了日本本土文化的特点而形成的。
总之,中日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早已历史悠久,譬如在诗词、哲学、建筑等方面对日本的影响和改良都是显而易见的。
它不仅体现了中日两国文化之间的交往,也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对其他国家文化的影响力和影响深度。
在当今世界文化多元化的大背景下,中日两国文化的传承与融合也一定会更加深入和广泛。
中国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
中国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中国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一、历史背景1、中国文化距今有数千年的历史,是其周边和更远处的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文化的基础。
2、日本的文化,起源于汉字,是与中国形影不离的。
二、文学影响1、汉字在日本的使用主要借鉴中国文字。
日本语文中,大量使用汉字,而且发音接近普通话,具有许多与汉语相斥的书面表达。
2、在章回小说中,日本把中国宋元时期的传奇故事重新诠释,影响到日本的传统文化,如千叶的七夕、勿忘我等。
三、宗教文化1、儒家文化在日本发展过程中占据了重要地位,而且与传统的神道信仰形成了完美的互补,使得儒家思想逐渐扎根日本。
2、佛教,佛家文化源于印度,但中国吸收发展了这种宗教思想,随后日本学习中国传统哲学,大量引入佛教,从而吸收智慧和思想。
四、艺术影响1、唐三彩:中国唐代是日本历史期间出现的非窑烧釉面彩器,它吸收了现今日本��目色彩,并成为日本地域艺术的典范。
2、山水画:中国山水画极大地影响了日本画家,给日本绘画技法带来了新的变化,融入传统的艺术特色,形成了特有的日本山水书法。
五、社会文化1、衣着文化:日本衣着文化大多数坎坷起源于中国,如和服、落著和日本立服等。
2、传统民俗:日本的传统民俗里也有许多源于中国的文化,比如:端午节、清明节、花灯节以及春节等。
六、科技文化1、中国发明了指南表,而日本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开发出了木制卫星钟,这一技术后来发展出了比普通表更加精准的和机。
2、中国医学给日本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影响,特别是中医,它在日本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搭配各式各样的草药,日本形成了独特的传统医药。
结论:从中国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来看,可以看出,中国文化已经深刻地影响了日本文化,从历史上,到文学、宗教、艺术,乃至科技等几乎所有领域,都存在着中国思想和文化的身影。
日本文化由此变得更加立体丰富,在全世界享有盛誉。
日本人也知道,没有中国的文化熏陶,日本的文化想要触及今天的高度是不可想象的。
中国传统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与改良
中国传统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与改良中国传统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与改良可以说是深远的。
从古代至今,中国一直是日本的重要文化源头和学习对象。
在漫长的历史中,中国的文化、哲学、宗教、语言、艺术等多方面对日本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日本也在吸收中国文化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和改良。
中国传统文化对日本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宗教和哲学方面。
佛教、道教和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三大主流思想体系,而这些思想在古代中国广泛传播,也影响了日本文化及宗教信仰。
佛教传入日本后,对于日本的社会、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从日本的佛教建筑、雕塑、绘画、茶道等方面都可以看到中国文化的影子。
儒家思想对于日本的政治、教育、礼仪等方面也有着重要的影响,日本的儒学教育、国学教育的传承,都与中国的儒家思想有着密切的关系。
道教思想也在日本的宗教体系中留下了深远的影响,如修行道场等。
中国传统文化对日本的语言和文学方面也有很大的影响。
古代的日本人通过与中国的交流,吸收了大量的汉字和汉语词汇,这些汉字和汉语词汇丰富了日本的语言表达方式,并成为了日本的文化符号。
中国的文学作品也对日本的文学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诗歌、散文、戏曲等文学形式在古代中国流传,千古传诵的唐诗对日本的文学创作产生了巨大影响,日本的万叶集就是受到唐诗的影响而产生的。
中国传统文化对日本的艺术和科技方面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中国古代的绘画、雕塑、陶瓷等艺术形式在日本得到了发展和创新。
在绘画方面,中国的山水画、花鸟画等画种对日本的绘画技法和风格起到了重要的影响;在雕塑方面,中国的佛像和石刻雕塑对日本的雕塑艺术形成了重要的影响;在陶瓷方面,中国的瓷器技术和风格对日本的陶瓷制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中国的科技发明和医药知识也对日本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制造业、农业、药物制备等方面。
中国传统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与改良
中国传统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与改良中日两国有着千年的交往历史,中国传统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深远而广泛。
在古代,中国的儒家思想、佛教教义、诗词艺术等皆对日本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日本文化的基石和元素之一。
日本在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加以改良与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日本传统文化。
本文将探讨中国传统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并分析中国传统文化对日本文化的改良和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诸多方面,其中之一便是儒家思想的传播。
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日本的政治制度、社会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古代,随着儒学的传入,日本逐渐形成了中央集权的国家政治制度,并在政治、伦理、礼仪等方面受到了中国的影响。
日本的律令制度、宫廷文化、士族道德等都受到了儒家思想的影响,形成了日本独特的宫廷文化。
中国的佛教文化也深深地影响了日本,佛教的传入使得日本有了新的宗教信仰,佛教的教义、寺庙建筑、宗教仪式等成为了日本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的书法、绘画、诗词等艺术形式也对日本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促进了日本书画艺术的发展,同时也为日本文人雅士提供了新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观念。
中国的传统礼仪文化也对日本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古代的礼仪制度影响了整个东亚地区,日本作为中国文化的传承者,也深受了中国礼仪文化的影响。
日本的宫廷礼仪、宗教礼仪、民间礼俗等都受到了中国礼仪文化的影响,并发展出了自己独特的礼仪文化体系。
日本的茶道、花道、武士道等都是在中国传统礼仪文化的影响下形成与发展起来的。
而这些礼仪文化也成为了日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日本人的生活方式、行为规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日本发展出了自己独有的文化形式。
在中国佛教的基础上,日本发展出了自己独特的佛教文化,如禅宗、浄土宗等,形成了日本独特的佛教传统文化。
日本还在中国书法、绘画等艺术形式的基础上,融入了本土传统文化,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如日本的水墨画、浮世绘、茶道等,成为了日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传统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与改良
中国传统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与改良自古以来,中国与日本一直有着密切的文化交流和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对日本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也在日本本土上进行了改良和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涉及诸多领域,包括宗教、哲学、语言、文学、艺术和礼仪等。
本文将从这些方面探讨中国传统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与改良。
中国传统宗教对日本的影响是深远的。
中国传入的佛教、道教和儒家三教以及其它各具特色的宗教教义,对日本宗教信仰和宗教文化起到了重要的影响。
古代日本在借鉴中国的佛教、道教和儒教的也融合了本土的神道教,形成了独特的宗教文化。
日本的神道教受到了儒教的道德观念和佛教的敬畏自然的思想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宗教信仰体系。
佛教艺术和建筑艺术也对日本的艺术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例如日本的寺庙和佛教雕塑等都能够看到明显的中国风格。
中国传统文学对日本文学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古代中国文学作品如《诗经》、《楚辞》、《论语》等,对日本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万叶集》是日本古代最早的诗歌选集,其中就有大量中国古代诗歌的影响。
日本的古典文学作品如《源氏物语》、《枕草子》等也在形式和内容上受到了中国文学的影响。
古代中国的戏剧、小说等文学形式也对日本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例如《忠臣藏》、《义经》等在日本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艺术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中国传统艺术对日本艺术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
中国古代的绘画、书法、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对日本的艺术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日本的书法、绘画、园林、茶道等都能够看到明显的中国艺术风格。
尤其是中国的水墨画艺术对日本绘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例如日本的山水画、花鸟画等都能够看到中国水墨画的影子。
中国传统礼仪对日本社会生活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中国传统的礼仪文化对日本的礼仪习俗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古代日本在汉代和唐代学习中国礼仪,形成了独特的礼仪文化。
日本的古代宫廷文化、武士道精神等都受到了中国传统礼仪文化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日本社会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与改良
中国传统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与改良中国与日本的文化交流源远流长,两国历史和文化密切相关,互相影响和相互追溯。
中国传统文化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庞大、最深厚的文化之一,其对日本文化的影响和改良是不可忽视的。
首先,中国传统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表现在多个方面。
一是语言影响。
日本汉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产物,汉字不仅影响了日本的文字,也直接影响了日语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二是文学影响。
自古以来,中国文学在日本备受推崇,许多中国古典作品也传播到日本,如《孔雀东南飞》、《西游记》等文学作品都在日本产生了广泛的转化和影响。
三是艺术影响。
中国的书法、绘画、音乐、戏剧等艺术形式对日本的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四是哲学影响。
古代中国的哲学思想也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日本。
如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教思想等都在日本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发展。
其次,中国传统文化对日本文化的改良也非常明显。
中国历史长河中用于经商的特殊经济形式——“市井经济”,在日本得到了广泛流行和发展,成为“江户时代”后期大量繁华商业区的“模范”。
同时,中国古代文化强调的“仁爱”、“道德”和“礼仪”,也对日本的家庭教育和社会道德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日本人对中国的信仰和礼节也有所改进,如弘道大师创立的“禅宗”,就是基于唐代禅宗兴起而兴起的。
此外,中国传统文化的医学理念、食品理念、农业技术、建筑设计等都对日本的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总之,中国传统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和改良是非常显著的。
两国的文化交流使得两国文化在相互转化中不断发展和完善,这也为两国的友谊和交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及日本文化的创新
中国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及日本文化的创新一、中国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过去我们常说中国和日本的关系是同文同种,一衣带水,从文化的表面和地理概念上来讲,这话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是如果我们想通过这一点就理解中国和日本的关系或者说是看待日本那么有一点肤浅和简单了。
日本从雏形到现在已经有近两千年的历史了,在这近两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日本先是大量引进中国文化,进而又吸收欧美文化,那么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
这个日本文化中啊,有中华文明的基因,也有欧美文化的皮囊,但他既不是中华文明的延续也不是欧美文化的翻版,他是一个吸收和借鉴了中华文明和欧美文化在岛国生长起来的文化奇葩,或者说是一个怪胎。
日本传统文化散发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浓郁馨香。
例如:(1)中国是茶的祖国,是茶文化的发源地,宋朝时日本僧侣带回了茶叶的种子以及饮茶器具,著书介绍我国种茶、制茶技术以及茶的效用。
茶叶开始在日本栽培并被人们广泛饮用,逐渐形成了今天日本文化的代表———茶道。
(2)儒家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对日本传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始终具有深刻的影响。
特别是在日本资本主义思想产生之前。
儒学传入日本大约是在公元五世纪以前。
据《古世纪》记载,百济的阿直歧,王仁是最早来到日本的儒学者,并且带来《论语》和《千字集》等儒学典籍并且在日本传授儒家学说。
继体天皇时期(507—531)曾要求百济国王定期向日本派遣五经博士,传授儒家思想,于是儒家迅速发展。
圣德太子制定的“冠位十二阶”和“十七条宪法”,主要体现了儒家思想,甚至所用的词汇和资料亦大多是取自儒家典籍。
在日本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化革新,也是在儒家思想的深刻影响下而发生的。
但是日本人对于中国儒家思想的吸收也是又选择性的,他们在学习和吸收儒学的过程中已经成为了日本的儒学。
本尼迪克特在《菊与刀》中曾说:在中国儒学中,“仁”被成为驾临在一切之上的德。
而在日本“仁”被彻底排斥在日本的伦理体系之外;在中国儒学中“忠”是有条件的,而在日本,对主君的“忠”则是对天皇无条件的遵从。
浅析古代中日交流对日本社会的影响
浅析古代中日交流对日本社会的影响【摘要】古代中日交流对日本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不仅在文化、政治、宗教、科技、经济和教育领域留下了痕迹,也促进了两国之间的互惠互利关系。
从文化交流中,日本吸收了大量中国文化元素,如文字、宗教、文学和艺术,丰富了其文化底蕴。
政治制度的影响使得日本秉承了中国式的封建制度,奠定了国家治理的基础。
宗教信仰的传播带来了佛教和神道的融合,构建了日本独特的宗教体系。
科技和经济方面的交流促进了日本的现代化进程。
教育体系的影响使日本形成了高度重视教育的传统。
古代中日交流的综合影响使得日本社会在不断发展变革中保持着传统与现代的平衡,也为当下中日关系提供了启示,强调互相尊重、互惠互利的重要性。
【关键词】中日交流、古代、影响、文化、政治、制度、宗教、科技、经济、教育、综合影响、互惠互利、中日关系、启示1. 引言1.1 中日交流的历史背景中日交流的历史背景可以追溯至古代。
在古代,由于两国地理位置的接近以及文化交流的频繁,中日之间的交流逐渐增多。
这种交流不仅体现在政治、经济等方面,更体现在文化、宗教、科技等方面。
古代中日交流的历史背景可以追溯至约2000年前的汉朝时期,随着汉朝的光武帝派遣使者前往倭国,中日两国之间开始建立正式外交关系。
这标志着中日交流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在此之后,中日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不仅在书法、绘画、音乐等方面取长补短,还在政治、经济、宗教等方面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古代中日交流的历史背景为后世中日两国的友好交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2 古代中日交流的重要性古代中日交流的重要性可谓是深远而重要的。
在古代,中日两国之间的交流不仅仅是为了经济和政治上的互利,更是为了文化和精神上的交流。
这种交流不仅带来了两国社会制度、宗教信仰、科技和经济的相互影响,更促进了教育体系的发展和完善。
古代中日交流也是文明的交流,是人类文化共同体的建设。
通过这样的交流,中日两国在文化、科技、经济等各个领域能够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浅谈中国文化对日韩文化的影响
浅谈中国文化对日韩文化的影响中国文化对日本的影响:首先中国汉字的传入和日本文字的发展日本名族和世界上其他名族一样,很早就有了自己的口头语言,但是就日本的文字而言,它却是在中国的汉字逐渐传入日本以后才逐渐产生的。
日本从最初没有文字到创造出自己独有的假名文字与“和汉混合”的文字体系,这个过程是全面学习和引进汉字,并且根据日本原有的语言对它滴化和再创造的过程。
其次中国儒家思想对日本文化的影响,儒家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对日本传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始终具有深刻的影响。
特别是在日本资本主义思想产生之前。
儒学传入日本大约是在公元五世纪以前。
在日本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化革新,也是在儒家思想的深刻影响下而发生的。
我们知道,作为亚洲四小龙之一,韩国的现代化程度要比我们高,但韩国的现代化不是在否定和抛弃传统文化基础上的现代化,而是在对传统文化尊重、继承和发展基础上的现代化。
韩国将儒家文化的精神,通过电影、电视,各种媒体,向全社会广泛宣传。
儒家思想在现代韩国伦理道德观念中仍然在起作用。
尽管在西方文化的冲击和影响下,韩国人的价值观念和道德标准发生了重大变化,但他们仍然保持着代代相传的孝顺父母和尊敬老人的风尚,如5月8日被确定为韩国的“双亲节”,以提醒人们重温渊源悠久的孝顺父母和尊敬老人的风俗。
我们知道,2005年11月24日,由韩国申报的江陵端午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确定为“人类传说及无形遗产著作”,也就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一度闹得沸沸扬扬的中韩端午节“申遗”之争以韩国的胜利而告终。
可以说,韩国是以儒家文化立国育民的成功范例,被西方很多学者称作“儒教国家的活化石”、“典型的儒教国度”。
这一称号没有给中国,而是给了韩国,韩国没有抛弃和否定传统文化,而是把传统文化有机地融入到了现代社会中,现代生活中,走出了一条具有韩国民族特色的现代化道路。
中国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
什么是汉服?
所谓“汉服”,就是指汉族传统民族服装。 从黄帝“垂衣裳而治天下”至明末清初的“剃发易服”, 汉服延续了超过四千年的时间。 疑问:汉服是汉朝的服饰?
汉服的“汗”指的是汉族; 汉朝的服饰属于汉服系统,但是汉朝的服饰不能概括汉服。
辨析:唐装也是汉服的一种?
唐装并非是唐朝服饰,而是当初的设计师人为命名的。 这种服装带有强烈的满族特色,并不能代表所谓的“中式”特色。
据文献记载,中国人穿木屐的历 史至少有三千年以上的历史。战 国时代就开始有屐。 史书记载,春秋五霸的晋文公便 已经穿著木屐。 目前全世界木屐穿最多的是日本 人,在某些节庆、祭典,或正式 的场合中,日本人必须穿著传统 和服, 而木屐在整套的和服中,即是很 重要的配件。然而日本的木屐却 是在唐朝时,由日本来中国的留 学生带回日本,流传延续至今。
纳豆 源于中国(即老百姓平时做的“酱豆”)。日本纳豆类似 中国的发酵豆、怪味豆。古书记载有:“纳豆自中国秦汉以 来开始制作。”纳豆初始于中国的豆豉。 日本纳豆是大豆经纳豆发酵而成,是盛产于日本的一种保 健食品。纳豆的成分是:水分61.8%、粗蛋白19.26%、粗脂肪 8.17%、碳水化合物6.09的%、粗纤维2.2%、灰分1.86%,作为 植物性食品,粗蛋白、脂肪最丰富。纳豆系高蛋白滋养食品, 纳豆中含有的醇素,食用后可排除体内部分胆固醇、分解体 内酸化型脂质,使异常血压恢复正常。
日本在围棋理论上 的功底是很雄厚的, 而且棋活动 的普遍水平 也是相当可 观的
据日本《新世纪百科 辞典》和《大日本百 科事典》统计,日本 围棋人口有600万人、 职业棋手400人、 业余棋手有段位者 在100,000人以上, 堪称“围棋大国”。
自70年代后期, 由于中国 的崛起,给日本棋 界以极大的冲击。
浅谈中国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
浅谈中国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摘要】中日两国一衣带水,正因为这个得天独厚的先天条件,中日两国自古就交往频繁,中国的古文化更是对日本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关键词。
日本文化的形成与中国文化息息相关,是在不断吸收和借鉴中国传统文化的养分中成长起来的。
例如日本的茶文化。
中国是茶的祖国,是茶文化的发源地,起源于中国的茶文化在向世界各地传播时较早地传入日本列岛,被称为书道的日本艺术,更是起源于用汉字抄写从中国传入的佛经,在中国书法基础上发展成为深受日本人民喜爱的一种艺术形式。
日本国土狭窄,人口拥挤,地震频繁,资源贫乏,严重依赖进口,这也强化了日本人的危机感,为了解除危机,日本人养成了好学,奋进的精神。
同时,日本又是一个海洋国家,四面临海。
与岛国自我封闭,与世无争的心态相反,海洋国家却具有着冲破束缚,勇敢探索,积极进取等特征。
最后,自强心理和独特的岛国环境都促进了日本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今天的日本文化既有日本传统文化的结晶,也是传统日本文化和外来文化特别是中国文化在不断交织,融合的过程中而逐渐形成的结果。
中国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表现在多个方面,本文通过四个方面来向大家阐述。
(1)中国汉字的传入和日本文字的发展日本名族和世界上其他名族一样,很早就有了自己的口头语言,但是就日本的文字而言,它却是在中国的汉字逐渐传入日本以后才逐渐产生的。
日本从最初没有文字到创造出自己独有的假名文字与“和汉混合”的文字体系,这个过程是全面学习和引进汉字,并且根据日本原有的语言对它滴化和再创造的过程。
史籍之记载汉字汉学之正式传入日本者,当为应神天皇之世(约当公元三世纪末叶,即二四八年王仁从百济渡日,献论语十卷及千字文一卷,是为汉字汉学传入日本的开始),自汉字输入日本后,历经岁月,至八世纪中叶,日本人开始用汉字楷书的偏字,造成片假名,又用汉字草书的偏旁造为平假名,以为注汉字音,及标注日本语音之用。
当时称汉字为男文字,而称假名为女文字。
中国文化对日本节日的影响
中国文化对日本节日的影响
中国文化对日本节日的影响
日本节日是日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不仅体现了日本人的传统习俗,而
且也受到了中国文化的深刻影响。
日本的节日大多是从中国传入的,比如端午节,它最初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起
源于汉朝,后来传入日本,并在日本得到了广泛的传播。
另外,日本的清明节也是从中国传入的,它是中国传统的祭祀祖先的节日,后来传入日本,并在日本得到了广泛的传播。
此外,中国文化还对日本节日的礼仪有着深远的影响。
比如,日本的新年庆祝
活动,它的礼仪和习俗都是从中国传入的,比如拜年、祭祀祖先、烟花等。
另外,中国文化还对日本节日的食物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比如,日本的端午节,它的传统食物“粽子”就是从中国传入的,它是用糯米和肉馅包裹起来的,有着浓浓的中国风味。
总之,中国文化对日本节日有着深远的影响,它不仅影响了日本节日的礼仪和
习俗,而且还影响了日本节日的食物。
中国文化与日本文化的交流,使日本节日更加丰富多彩,也使日本文化更加灿烂多彩。
中国传统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与改良
中国传统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与改良中国传统文化对日本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与改良。
自古以来,中国与日本之间就有着密切的文化交流与相互影响。
这种影响在不同的领域中都有明显的体现,包括艺术、文学、哲学、宗教、政治制度和社会风俗等方面。
在艺术方面,中国传统文化对日本的绘画、书法、雕刻和陶瓷等艺术形式产生了重要影响。
中国古代绘画的技法、构图和题材等都被日本艺术家所借鉴和改良,使其逐渐发展出独特的风格。
日本的书法也受到了中国书法的强烈影响,不仅传承了书法的基本功,还发展出了许多独特的书体。
中国的雕刻艺术和陶瓷工艺也对日本的工艺美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丰富了日本的艺术表现力。
在文学方面,中国古代文学对日本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自古以来,日本的文人学士就以中国的文学作品为榜样和典范,学习和吸收中国古代文学的精华。
中国的诗歌、散文和小说等文学形式都经过日本的消化和吸收,发展出了独具特色的日本文学。
日本古代的连歌和和歌就是在中国古代诗歌的基础上形成的。
日本的歌舞伎、能剧和京剧等戏曲形式也受到了中国戏曲的影响,在表演形式、故事情节和音乐伴奏等方面都有明显的借鉴。
在哲学和宗教方面,中国传统文化对日本的哲学思想和宗教信仰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的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和佛教思想在日本得到了广泛传播和发展。
儒家思想对日本的政治制度和社会伦理有着直接的影响,使日本社会形成了强调家庭、尊重长辈和忠诚的价值观。
道家思想则为日本的美学和人生哲学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培养了日本人崇尚自然、追求和谐与平衡的精神。
佛教则深深影响了日本人的宗教信仰和生活方式,日本的寺庙、佛塔和禅宗等都是由中国佛教传来的。
在政治制度和社会风俗方面,中国传统文化对日本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与改良。
中国的政治制度、行政管理和法律制度都为日本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模仿对象,促进了日本政治和社会的发展。
中国的传统礼仪和社交方式也深深影响了日本的社会风俗和人际关系,使日本社会形成了尊重他人、注重礼仪和谦逊谨慎的特点。
中国对日本文化的影响
中国对日本文化的影响古代日本文化主要得益于对中国文化的吸收和融合。
日本吸收中国文化是多方面的、长期的历史过程。
汉字和汉文、儒学、律令制度和佛教是日本吸收中国文化的主要内容。
正是在“中国文明的巨大影响下,到公元4至5世纪就渡过了野蛮阶段,进入了文明阶段”3世纪末,百济博士王仁把中国儒家典籍《论语》十卷和《千字文》一卷传至日本。
5世纪,日本贵族已经能够较好的运用汉字了。
继体天皇7年(513年),建立五经(易、诗、书、礼、春秋)博士交待制度,要求百济定期向日本派遣谙熟儒家典籍的汉学家,以后又增加医博士、历博士、天文、地理和阴阳五行等各方面的专门人才。
到圣德太子时代(593-621年),直接向中国派遣留学生,全面摄取中国文明制度,为日本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古代日本没有本民族的文字,利用汉字作音符来书写日本语言,著名的《万叶集》就是用这种方法写成的,因而成为“万叶假名”。
用汉字作音符,书写很不方便。
8世纪,留学生吉备真备利用汉字偏旁创造了日本表音文字--片假名,从此,日本有了自己的文字。
后来,留唐求法僧空海(弘法)又利用汉字行书体创造日本行书假名--平假名。
8世纪中叶,年逾花甲、双目失明的中国高僧鉴真和他的弟子,经过许多周折,历尽艰辛,东渡日本。
他不仅带去了佛教各宗经典和汉学文化知识,还创立律宗佛教,为日本文化和佛教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日本人民对鉴真的贡献给与极高的评价:“禅光耀百倍,戒月照千乡”。
大化改新以后,律令制国家全力吸收中国文化,在历次遣唐使中都有不少的学问僧随行,例如第二次遣使随行学问僧多达20余人,创建日本佛教真言宗(密宗)的弘法大师(空海)和创建天台宗(法华宗)的最澄等高僧都是随遣唐使入唐求法的日僧。
为了更好地扶持和奖励佛教,天皇政府将佛教纳入国家事务之中,设立专门的佛教统制机构,任命僧侣首领,规定寺院制度,佛教成为官方宗教。
8世纪初,日本先后编成两部历史巨著,一为《古事记》,一为《日本书纪》。
中国传统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与改良
中国传统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与改良作为东亚两大文明古国,中国和日本之间有着悠久的文化交流史。
中国传统文化在日本文化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仅对日本文化进行了影响,还带来了一系列的改良。
中国传统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和改良涉及了很多方面,包括宗教、文学、艺术、建筑、饮食、礼仪等诸多方面。
在宗教方面,中国传统文化对日本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佛教和道教两个方面。
佛教是最早传入日本的中国文化之一,佛教的传入不仅改变了日本的宗教信仰,也对日本的文化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佛教传入后,使得日本的雕塑艺术蓬勃发展,雕刻出了许多以佛教为题材的作品。
佛教寺院和建筑也受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影响,日本的佛教寺院经常借鉴中国的建筑风格,例如日式庭园的布局就借鉴了中国园林的设计理念。
道教则影响了日本的神道信仰,许多日本的神社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中国道教的影响。
在文学方面,中国传统文化对日本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文学创作和文学思想两个方面。
中国的文学作品在日本古代很受欢迎,中国的诗词、文学、史书传入,使得日本的文学艺术有了更多的发展空间。
日本的万叶集就受到了中国的诗词的影响,作品中体现了不少中国文学的风格和思想。
中国的文学思想也对日本的文学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日本的文学创作和文学思想。
日本的古代诗人在诗歌创作中常常表现出儒家的风范和思想,同时也受到了中国历史文学的影响,许多古代日本历史故事的创作都带有浓厚的中国文学的痕迹。
在艺术方面,中国传统文化对日本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绘画、音乐、舞蹈等方面。
中国的书画艺术、音乐艺术等在日本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许多日本的艺术作品都借鉴了中国的艺术风格和技法。
唐代的中国画风格对日本的绘画造成了深远的影响,中国的绢画技法也在日本传承发展,而且在表现手法上也有了很多改良和创新。
中国的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日本的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例如日本的雅乐就受到了中国雅乐的影响,日本的舞蹈形式也在一定程度上借鉴了中国的舞蹈形式。
浅谈中国文化对日本的影响及个人见解
浅谈中国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及个人见解正如我们所知道的,日本的文化起源于历史上的中国。
而唐朝对日本文化的影响是最广泛的,古代的日本在政治和文化领域上都吸收了唐文化,继而逐步的发展,从而形成了带有鲜浓中国意味而又独特的日本文化。
唐对日本的文化影响真是广泛,在政治上,日本留学生归国后,效仿唐朝制度进行大化改新,使日本逐步建立起封建制度;在文化领域,日本大量吸取了唐朝的文化,仿效唐的教育,以儒家经典为教科书,也在中央设太学,地方设国学。
在生活习惯上,也习染唐风,学会唐朝制茶方法,后发扬光大,形成独具风格的茶道,日本人也在重阳节登高,日本的传统服装和服也是由唐朝服装改进而来,他们还向唐朝学会了制豆腐、酱油、榨糖、缝纫等工艺,围棋也于此时传入日本。
唐对日本文化的影响正如日本一位汉学家内藤湖南所说:日本民族未与中国文化接触以前是一锅豆浆,中国文化就像碱水一样,日本民族和中国文化一接触就成了豆腐了。
这深刻地说明唐朝对日本的影响是多么大--它促进了日本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中日文化的比较学习,使我们感受到了唐与日本交往中所显示的强盛,同时还感受到日本民族是一个非常善于向先进文化学习的民族,这种好学精神有利于推动本国经济文化的发展;唐日友好往来的历史也告诫后人,只有和平友好往来,双方民族才会共同进步鉴真大师的东渡为日本文化注入了新的血液,不仅对日本佛教事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而且在建筑、雕刻、医学、文学、印刷等方面的建树和影响也极为显著,尤其是为发展中日文化交流和增进两国人民的友谊作出了积极贡献。
通过展览,我们将全面了解、学习鉴真精神,大力弘扬鉴真精神,进一步促进扬州与日本在经济、文化、学术等各方面的交流,增进中日两国人民的友谊,攻坚克难,加快崛起,为实现“两个率先”的伟大目标而奋发有为。
在文化的本源上,日本文化与我国传统文化是相近的或相通的。
公元754年,鉴真东渡对日本文化的各个方面影响重大而深远,日本人民称鉴真为“日本文化的恩人”;日本在汉字传来前没有自己的固有文字等等,说明了日本文化与中国文化的渊源。
中国古代文化对日本的影响3篇
中国古代文化对日本的影响3篇中国古代文化对日本的影响1在日本思想文化体系构建过程中,中国儒家思想与文化发挥了重要作用。
《日本文化与思想》一书阐述了中国文化对日本律令制订的影响。
对中国文化的接受在福冈县志贺岛发现的金印、在《魏志》上留有记载的卑弥呼,这些都表明了当时日本的当权者积极向大陆派遣使者,通过与大陆强国保持联系来维持对国内各势力的权威。
长期以来,从中国和朝鲜半岛传入了数量众多的文物和先进技术,而其中意义最为重大的无疑是文字的传入了。
现今失传的《魏略》是早于《魏志》的史书,在《魏志》的注释里有从中引用的一段文字,其中有一节关于倭人的记述如下:“其俗、不知正岁四节,但计春耕秋收为年纪。
”大意是说,当时的日本人还不知年的计算方法以及四季的区分,仅仅通过春耕秋收来安排自己的生活。
中国经三国时期、晋朝而进入南北朝时期,日本的王亦开始向南朝诸国派遣使节,《宋书·夷蛮传》中附录了记载倭武王征服诸国、统一国家业绩的《倭王武上表》。
在倭国国王的对外交往中文字被正常地使用,埼玉县稻荷山古坟中出土的铁剑上镌刻着前后八代倭王的系谱,由此可了解到,中国文化的接受和汉字的使用远在佛教传入的几个世纪之前便开始了,而佛教在日本的接受和普及也正是以良好的汉字汉文知识为背景才成为可能。
由于文字的传播和普及,高度先进的知识和技术得以传入。
稻荷山古坟发现的铁剑上刻着“辛亥”纪年,如将此辛亥年确定为公元471年,那么日本在公元5世纪后期便拥有了与中国相同的纪年方法。
《日本书纪》中记载了钦明天皇十四年,百济的历法博士来日,推古天皇十年(602),百济僧人观勒传入历书。
这样,在公元7世纪前期,有关天文地理的知识便传入日本,在年月日历法计算方面,日本终于进入了“中华圈”。
中国传来的历法中将太阳年分为春夏秋冬四季,春天分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夏天分为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秋天分为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冬天分为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将一年分为二十四节气,每节气分为十五日,如此井然合理的自然观在日本民间被广为接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国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及个人见解
正如我们所知道的,日本的文化起源于历史上的中国。
而唐朝对日本文化的影响是最广泛的,古代的日本在政治和文化领域上都吸收了唐文化,继而逐步的发展,从而形成了带有鲜浓中国意味而又独特的日本文化。
唐对日本的文化影响真是广泛,在政治上,日本留学生归国后,效仿唐朝制度进行大化改新,使日本逐步建立起封建制度;在文化领域,日本大量吸取了唐朝的文化,仿效唐的教育,以儒家经典为教科书,也在中央设太学,地方设国学。
在生活习惯上,也习染唐风,学会唐朝制茶方法,后发扬光大,形成独具风格的茶道,日本人也在重阳节登高,日本的传统服装和服也是由唐朝服装改进而来,他们还向唐朝学会了制豆腐、酱油、榨糖、缝纫等工艺,围棋也于此时传入日本。
唐对日本文化的影响正如日本一位汉学家内藤湖南所说:日本民族未与中国文化接触以前是一锅豆浆,中国文化就像碱水一样,日本民族和中国文化一接触就成了豆腐了。
这深刻地说明唐朝对日本的影响是多么大--它促进了日本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中日文化的比较学习,使我们感受到了唐与日本交往中所显示的强盛,同时还感受到日本民族是一个非常善于向先进文化学习的民族,这种好学精神有利于推动本国经济文化的发展;唐日友好往来的历史也告诫后人,只有和平友好往来,双方民族才会共同进步鉴真大师的东渡为日本文化注入了新的血液,不仅对日本佛教事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而且在建
筑、雕刻、医学、文学、印刷等方面的建树和影响也极为显著,尤其是为发展中日文化交流和增进两国人民的友谊作出了积极贡献。
通过展览,我们将全面了解、学习鉴真精神,大力弘扬鉴真精神,进一步促进扬州与日本在经济、文化、学术等各方面的交流,增进中日两国人民的友谊,攻坚克难,加快崛起,为实现“两个率先”的伟大目标而奋发有为。
在文化的本源上,日本文化与我国传统文化是相近的或相通的。
公元754年,鉴真东渡对日本文化的各个方面影响重大而深远,日本人民称鉴真为“日本文化的恩人”;日本在汉字传来前没有自己的固有文字等等,说明了日本文化与中国文化的渊源。
我们不得不承认日本人有着独特的眼光,他们会吸收许多国家的传统文化并改革创新形成自己的文化。
例如像日本学习中国儒家文化,
中国的“忠”意味着对自我良心的忠诚。
“忠”本身和“义”联在一起。
在日本,“忠”是“臣对君无条件忠诚”,意味着家臣必须无条件的为主君献出一切,包括生命。
这与天皇万世一系的政治制度是相一致的。
也正是因为日本儒学强调这种无条件的绝对“忠诚”,失去了中国儒学中的人本思想,而增加了凶残和野蛮的一面,为以后的日本军国主义思想体系的形成埋下了祸根。
唐文化博大精深。
日本不仅从作为思想体系的儒学中吸收、借鉴,还从文化的各个方面参考、改良。
谈到儒家思想,我们就不得不提到中欧你改过的富佛教思想对日
本文化的影响。
佛教的传入是经过了一番血与火的斗争和折腾。
其根本原因在于一个民族引进某种文化、宗教必须在很大程度上适应其急迫的需要和固有文化的基本特点。
佛教在移植日本的初期受到抵制有几个原因:
首先,日本当时的神道思想已基本确立,任何宗教都有一定程度的排他性,所以佛教受到排斥。
儒学是一种先进的理性思想和文化模式,它在很大程度上适宜于日本社会生活现实的需要,儒学本身不具有排他性,其崇奉的“天地君亲”也正是日本神道自身所尊崇的对象。
传入日本的佛教是大乘佛教,释迦牟尼已被视为大神,同时已有较系统的神系。
就其功能而言,佛陀既有创世功能又有普渡众生至西方极乐世界的救世功能,这不能说不对神道教信仰直接构成威胁。
神道教正是基于天皇和皇室是天照大神的直系子孙来建立起神圣的统治地
位的,在功能上远不及佛教的圣人无比宏大,佛教的引进有损天皇的威望。
其次,佛教宣扬的人生哲学,尤其是消极厌世和出世态度同当时日本民族的思维水平和热衷于现实的生活趣味相去甚远。
我们从《古事记》和《万叶集》的诗歌所描写的事件中表现出来的日本人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情趣的乐观态度以及对死亡的悲悯心理,就可以发现这种强烈的入世要求和文化心理同佛教悲观主义的人生哲学是
格格不入的。
再次,佛教的出世哲学宣扬出家人“六亲不认”,出家即无家,无国无家,脱离社会政治与家庭责任,不崇拜佛陀以外的任何权
威,例如中国佛教就有“沙门不敬王者”之说,这对于日本传统的血缘氏族亲亲感情和伦理秩序无疑是极大的冲击和破坏,同时,这种观念对于天皇制度建立伊始的中央集权的历史要求无疑也是一种挑战。
基于上述原因,佛教在传入之初遭受排斥和打击是必然的。
但是,日本皇室统治阶级又面临棘手的问题:为什么被日本人视为先进国家和发达文化的中国其佛教却那么兴旺发达呢?在一切皆从中
国引进的背景下为什么不能引进佛教呢?当时日本上层的有识之士
如圣德太子也都看到东方大陆上的印度、中国、高丽、新罗、百济等国都是佛国圣土,为什么日本不能引进佛教呢?这些问题本身就说明佛教具有不可忽视的思想价值和社会价值。
这是日本引进先进的中国文化和技术时不得回避的问题。
事实上,佛教对日本的农业文化也具有一定的适应性,例如佛教宣扬惩恶扬善、轮回业报、道德自我修养、明心净性等无疑也是有利于社会稳定,同时由于相信佛教有巨大的宗教功能,如“守护国界”“护国利民”等,所以佛教的引进也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
更主要的是,佛教本质上是一种崇高神异的宗教,神异力量无疑对任何人都具有巨大的吸引力和惊奇感。
佛教之所以能传入中国并在中国生根,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这种奇异宗教的神异力量。
“所谓神异,本体上说,乃是神通的显示。
表现超人能力,这是属于奇迹般的灵感的东西,而灵感又是从瞑想中获得的。
通是智慧的事情,尤其是指表现为智慧的、不可思议的言辞行为……但神通本身却是瞑想的重要内容。
因为,神通伴随瞑想出现在具体的实践当中。
神通具有一种特殊能力,它能使人获得最高程度的自由。
……这种佛教意识,
正是源于这种神奇的魅力。
”但是,日本文化对佛教的引进是有所保留的,这就必然要对其筛选和曲解,以便更加适宜日本社会生活和民族文化心理的需要。
日本民族在对佛教“戒、定、慧”三学的宣教和实践中,对“戒律”的歪曲和废驰是所有崇信佛教的东方国家中都没有先例?,近代日本佛教几乎取缔了佛教全部戒律,把戒律严明的佛教变成了最自由的心灵的宗教,把佛教思维的直觉性同该民族诗性的思维方式结合起来,这也是日本神宗和净士宗格外发达的原因之一。
这几周听了老师许多关于日本的文化显现的讲解,我对日本又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发现日本民族不仅是一个强大的民族,还是一个很善于学习和接纳的民族,他们喜于发现其他文化的长处并以此对自己民族的文化进行改进改良,铸就了一个堪称彪悍的民族。
在我看来,对日本影响最深的还是关于“耻”的文化,日本的‘耻文化’给我的更多的是震撼和对生命的惋惜,这种文化在这个民族看来是多么的神圣,因为他们讲究的是‘忠’,忠于他人和祖国是他们神圣的使命,所以他么会以没能完成任务或是做错了某些事而觉得自己就是不忠,不忠就是一种耻辱,他们无法容忍自己的这种缺陷,也无法容忍给他们带来这种耻辱的人,所以在日本经常会有杀人和自杀的现象,可想而知,当一个民族乃至于一个国家都充斥着这种强大的思想之后,这个国家的发展会是一个多么令人惊讶的速度,近现代的日本能快速的跃居成为世界第二大强国,在此看来也是一种必然的事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