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 第十章 植物界的基本类群与系统演化

合集下载

11.2 第十章 植物界的基本类群与系统演化

11.2 第十章 植物界的基本类群与系统演化
减数孢子孢子原丝体雌雄配子体孢蒴孢子囊地钱孢子体地钱生活史从孢子萌发精子和卵n为配子体世代合子孢子囊内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前2n为或孢子体世代配子体孢子体葫芦藓生潮湿环境雌雄同株
第二节 植物界的基本类群 低等植物 高等植物
包括苔藓植物门、蕨类植物门和种子植 物门,进化系统上较为高级的一类植物 大多陆生,有根、茎、叶的分化,有适 应陆生环境的维管系统,世代交替明显 生殖器官多细胞构成。受精卵形成胚, 为有胚植物。
(二)藓纲(Musci)
葫芦藓,生潮湿环境 雌雄同株;假根 雌枝顶端生颈卵器 雄枝产生精子器 合子胚,孢子体
葫芦藓
cc
cc
葫芦藓雄枝
雌枝
孢子体:孢蒴、蒴柄和基足 孢子母细胞Meiosis孢子新配子体
葫芦藓
葫芦藓
葫 芦 藓 生 活 史
原丝体 配子体
五、蕨类植物 (pteridophyta)
卷柏属
九死还魂草
(2)水韭纲(亚门) (Isoephytina) 水韭属(Isoetes)
(3)松叶蕨纲(亚门)(Psilophytina) 松叶兰(Psilotum nudum)
松叶兰
松叶兰
松叶兰
(4)木贼(楔叶)纲(亚门)(Sphenophytina) 木贼属(Equisetum)
四、苔藓植物(Bryophyta)
苔藓植物:苔纲 藓纲
地钱
葫芦藓
苔藓植物多细胞,体型小。世代交替,配子体 绿色自养,占优势,孢子体不能独立生活。 无根分化,无维管系统。简单的高等植物
cc
有性生殖:颈卵器,精子器
颈卵器:形如瓶
颈部 腹部 颈沟细胞 腹沟细胞 一个卵细胞
成熟时,颈沟细胞和腹沟细胞消 失,仅有卵细胞留在底部。

第十章植物界的基本类群与演化

第十章植物界的基本类群与演化

第十章植物界的基本类群与演化第十章植物界的基本类群与演化【教学时数】6学时【教学要求】1.掌握植物分类的各级单位。

种的概念。

2.掌握植物双名法。

3.掌握低等植物与高等植物的区别。

4.掌握低等植物各门的主要特征及代表植物。

5.掌握世代交替的特点。

【教学重点】1.植物生活史及区别。

2.植物演化规律。

3.植物的分类。

【教学难点】植物的演化规律。

【本章主要参考文献】1.张宪省、贺学礼主编.《植物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年8月第1版.2.曹仪植主编.《植物分子生物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7月第1版.3.周云龙主编.《植物生物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3月出版.教学内容:第一节生物多样性的意义生物多样性(biological diversity)是地球上植物、动物、真菌、原核生物等所有的事物及其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

遗传多样性(genitic diversity)遗传多样性亦称基因多样性,广义的概念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所携带的遗传信息的总和。

狭义的概念是指种内个体之间或一个群体内不同个体的遗传变异的总和。

物种多样性(species diversity)物种多样性是指一定地区内物种的多样化。

就全球而言,已被定名的生物种类约为140万种(或170万种),但至今对地球上的生物物种数尚未弄清。

生态系统多样性(ecological system diversity)生态系统多样性是指生物圈内生境、生物群落和生态过程的多样化,以及生态系统内的生境差异、生态过程变化的惊人的多样性。

景观多样性(landscape diversity)景观多样性是指由不同类型的景观要素或生态系统构成的景观在空间结构、功能机制和时间动态方面的多样化或多样性。

上述4个层次的多样性有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遗传多样性是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的基础任何一个物种都具有独特的基因库和遗传组织形式;物种多样性则显示了基因遗传的多样性,物种又是构成生物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基本单元;生态系统多样性离不开物种多样性,这样,生态系统多样性也离不开不同物种所具有的遗传多样性。

植物进化与系统发育的分类群关系与演化历程

植物进化与系统发育的分类群关系与演化历程

植物进化与系统发育的分类群关系与演化历程植物在地球上经历了漫长的进化过程,形成了多样性的分类群体。

通过研究植物的进化与系统发育,我们可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以及演化的历程。

本文将介绍植物进化与系统发育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分类群关系,并探讨它们的演化历程。

一、进化与系统发育的概念进化是指物种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而推动。

进化可以导致物种的分化和形态的改变,使物种适应不同的生境。

系统发育研究的是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并通过构建系统发育树来描述这种关系。

系统发育树是基于不同物种的共同祖先和共同特征而建立的分类体系。

二、分类群关系分类群是指具有共同祖先的一组物种,可以分为多个层级。

从高到低的分类群关系依次为:界门纲目科属种。

不同的层级代表了不同的亲缘关系。

植物界是指所有植物的总称,包含了地球上的所有植物物种。

界下面是门,门下面是纲,纲下面是目,目下面是科,科下面是属,属下面是种。

三、演化历程植物的演化历程可以追溯到数亿年前的地质时期。

最早的植物形态非常简单,主要是单细胞的藻类。

随着环境的变化和进化的推动,植物逐渐出现了多细胞体和更复杂的结构。

最早的陆地植物是蕨类植物,它们以孢子繁殖,并没有真正的种子。

随着时间的推移,种子植物出现了,这是植物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种子植物可以通过种子进行繁殖,更适应陆地环境。

种子植物可以进一步分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裸子植物的种子没有包裹在果实中,如松树和银杏树。

被子植物的种子包裹在果实中,如苹果和橙子。

演化的过程中,植物逐渐形成了不同的分类群。

在被子植物中,分为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两大类。

单子叶植物的叶片通常有平行的脉络,如玉米和水稻。

双子叶植物的叶片通常有网状的脉络,如玫瑰和橡树。

四、进化的驱动力植物进化的驱动力主要有自然选择、环境变化和基因突变。

自然选择是指适应环境条件的个体更有可能生存和繁殖,进而将有利的特征传递给后代。

这种选择性的过程会导致物种的适应性增强。

海南大学植物学2012年复习题——第十章--植物界的基本类群与演化

海南大学植物学2012年复习题——第十章--植物界的基本类群与演化

第十章_植物界的基本类群与演化一、植物分类的方法有哪些?各种分类方法的依据是什么?答:有人为分类法和自然分类法。

人们为了自己工作或生活上的方便,仅依植物的形态、习性、生态或用途上的一两个特征或特性为标准,不考虑植物之间的亲缘关系,而对植物进行分类的方法,称人为分类法。

如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吴其濬的《植物名实图考》、林奈的《植物种志》等。

按照植物间在形态、结构、生理等方面相似程度的大小,力求反映植物在进化过程中彼此亲缘关系的分类方法称为自然分类法。

如恩格勒系统、哈钦松系统、塔赫他间系统、柯郎奎斯特系统等。

二、什么是双名法?统一用拉丁文给植物命名有什么意义?答:1. 双名法是指用拉丁文给植物命名,作为国际间通用的学名,每一种植物的种名,都由两个拉丁词构成,第一个词为属名,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第二个词为种加词,全部字母要小写,再加上命名人的姓名或缩写。

2. ①因为拉丁文是18~19世纪欧洲、美洲等地区常用的科技交流通用的书面文字,世界上多数科技工作者都应掌握的一种文字;②拉丁文从口语上讲是一种死语,虽书面上有广泛的应用,但口语交流中很少使用,所以每个单词所表述的意义及每个单词的拼写形式相对比较稳定。

所以用拉丁文给植物命名不仅可以消除植物命名中的混乱现象,又可大大地推动国际交流;同时双名法也为查知所写的植物在植物分类系统中的位置提供了方便。

三、请自选10种植物,用两种不同的检索表形式将它们加以区别。

答:1. 格式要正确。

2.描述要准确。

在批阅考题时一般应各占1/2的分值。

四、低等植物和高等植物有何不同?各自都包括哪些类群?并说明各类群的基本特征。

答:低等植物常生活在水中或阴湿的地方。

植物体结构简单,是没有根、茎、叶分化的原植体植物。

生殖器官常是单细胞,极少数是多细胞。

有性生殖过程中,合子萌发不形成胚,而直接发育成新的植物体。

包括藻类、菌类和地衣。

藻类植物一般都具有光合作用的色素,生活方式为自养,属自养植物;菌类植物一般不含光合作用色素,是异养低等植物;地衣植物是藻类和真菌共生的复合原植体植物,具有低等植物的所有基本特征。

第十章 植物的类群与演化(基础知识、藻类)

第十章 植物的类群与演化(基础知识、藻类)

数生活于淡水或海水中,少数生活于潮湿的土壤、
树皮、石头、和花盆壁上。
主要特征
①含光合色素,有叶绿素、类胡萝卜素、藻胆素等。 ②无根茎叶分化,无维管束,只有丝状体或叶状体。 ③合子不经胚阶段,直接形成新个体。 ④植物体有单细胞、多细胞群体、多细胞丝状体之分。 ⑤繁殖方式包括营养繁殖、无性繁殖和有性生殖(包 括同配生殖、异配生殖和卵式生殖)。
植物学名由两个拉丁或拉丁化的词组成,第一个词是属名 (名词,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词为种名(形容词),末尾附 有定名人姓氏(或姓氏缩写)。
例如: 水稻:
Oryza
属名
sativa
种加名
L.
定名人
(Linnaeus的缩写)
玉米
Zea
mays L.
荔枝
Litchi Chinensis Sonn.
若是变种,则有:
藻殖段: 丝状体中某些细胞死亡或形成异形 胞、隔离盘或由于机械损伤造成丝状体 分断为许多小段,每一小段称为藻殖段。
鱼 腥 藻 属
颤藻属:丝状体,稍能摆动或伸缩。
2.绿藻门
绿藻分布很广,
以淡水中最多,共约 7740种。绿藻植物体 多样,有单细胞(如衣 藻),有群体(实球藻), 有丝状体(水绵)等。 绿藻门植物可能是现 代高等植物的原始祖 先。
继续学习
按照植物在形态、结构、生理上相似程度的大小,判断其 亲缘关系的远近,再将它们分门别类使成系统,由此所建立 的分类系统为自然分类系统,此种分类方法称~~
二、植物分类的各级单位
1、植物分类的基本单位表
中文名 拉丁文 英文


Regnum
Divisio
Kingdom
Division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植物学--第十章-1--低等植物

植物学--第十章-1--低等植物

低等植物与高等植物的区别
特 征 低等植物
水中或阴湿的地方
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 原植体植物
高等植物
绝大多数为陆生
复杂,除苔藓外, 均有根茎叶的分化




生殖器官
有无胚 包含类群
单细胞
无胚植物
多细胞
有胚植物
有明显的世代交替
藻类、菌类、地衣 苔藓、蕨类、
裸子和被子植物
低等植物
一、藻类植物 特征:有色素,自养;绝大多数水生; 有营养繁殖、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
水稻的学名:Oryza sativa L.
四.植物检索表的编制与使用
/定距/等距 /平行
•编制原则:二歧分类法则
1.植物体无根、茎、叶分化,不产生胚。 2.植物体不为藻、菌共生体。 3.有叶绿素,自养植物… … … … … … … … … …藻类 3.无叶绿体,异养植物… … … … … … … … … …菌类 2.植物体为藻、菌共生体… … … … … … … … … …地衣门 1.植物体有根、茎、叶分化,产生胚。
三.植物命名方法
•学名(scientific name)——用拉丁文书写 的国际通用的标准的科学名称; •中名——得到《中国植物志》、《中国孢 子植物志》等权威著作认可的正式的中文 名称。
•双名法:
林奈在1753年《植物种志》中创立的, 即一个植物的学名由两个拉丁文单词组成, 第一个词为属名、属名第1个字母必须大写; 第二个词为种加词、种加词的第1个字母一 律小写,还应附加命名人缩写。
(一)蓝藻门 1.特征:原核生物;含叶绿素a和藻蓝素 贮藏物质为蓝藻淀粉 繁殖方式:营养繁殖和无性繁殖
胶质鞘 质膜 光合片层 染色质 类脂颗粒 糖原颗粒

植物界的基本类群和演化27页PPT

植物界的基本类群和演化27页PPT

61、奢侈是舒适的,否则就不是奢侈 。——CocoCha nel 6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 ,如日 中之光 ;志而 好学, 如炳烛 之光。 ——刘 向 6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 丘 64、人生就是学校。在那里,与其说好 的教师 是幸福 ,不如 说好的 教师是 不幸。 ——海 贝尔 65、接受挑战,就可以享受胜利的喜悦 。——杰纳勒 尔·乔治·演化
31、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 穿。(名 言网) 32、我不想听失意者的哭泣,抱怨者 的牢骚 ,这是 羊群中 的瘟疫 ,我不 能被它 传染。 我要尽 量避免 绝望, 辛勤耕 耘,忍 受苦楚 。我一 试再试 ,争取 每天的 成功, 避免以 失败收 常在别 人停滞 不前时 ,我继 续拼搏 。
33、如果惧怕前面跌宕的山岩,生命 就永远 只能是 死水一 潭。 34、当你眼泪忍不住要流出来的时候 ,睁大 眼睛, 千万别 眨眼!你会看到 世界由 清晰变 模糊的 全过程 ,心会 在你泪 水落下 的那一 刻变得 清澈明 晰。盐 。注定 要融化 的,也 许是用 眼泪的 方式。
35、不要以为自己成功一次就可以了 ,也不 要以为 过去的 光荣可 以被永 远肯定 。

植物界的基本类群与演化(一)

植物界的基本类群与演化(一)

海带的捕捞
褐藻的海底固着生长
二、菌类植物
营养方式是异养的,均具有细胞壁或某一 阶段具有细胞壁, 这是他们的共同特征.
一、细菌门
细菌门是一类微小的单细胞原核生物,在高倍 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下才能观察清楚。绝大多数 种类不含光合色素,营腐生(从动植物遗体或其 他有机物吸取养分)或寄生(从活的动植物体吸 取养分)生活;少数自养生活,如紫细菌、硫细 菌等。由于其也具有细胞壁而置于广义的植物界。
木耳
有 毒 的 伞 菌
三、地衣植物门
地衣是藻类和真菌共生的复合体。构成地 衣的藻类通常为蓝藻和单细胞的绿藻,真 菌多数为子囊菌。
多数地衣喜光的,要求新鲜空气,不耐大 气污染,因此,大城市及工业区很少有地 衣生长。
地衣的耐寒和耐旱性很强,能在岩石、沙 漠或树皮上生长,在高山带、冻土带和南 北极,其他植物不能生存,而地衣独能生 长繁殖,称为开路先锋。
分生孢子
分生孢子梗 梗基
小梗
青霉菌
(3)担子菌纲
香菇或蘑菇等伞菌:香菇、蘑菇等伞菌的子实体, 外形呈伞状,由菌盖和菌柄构成。菌盖下面有许 多辐射排列的片状物,叫菌褶。菌褶的表面是子 实层,是产生担孢子之处。伞菌的营养体也是由 许多菌丝交织而成的。菌丝伸入基质(如稻草、 牛粪、泥土、树体等)吸收养分。菌褶是由许多 交织的菌丝组成,菌丝中有横隔膜,菌褶的两侧 有担子,其顶端有4个担孢子。
词尾
phyta
ales aceae
种:是分类学上一个基本单位,也是各级 单位的起点。同种植物的个体,起源于共 同的祖先,具有一定的形态和生理特征以 及一定的自然分布区,且能进行自然交配, 产生正常的后代(少数例外)。
三、植物的命名方法 双名法: 即用两个拉丁文字或拉丁化形式 的

《植物学》植物界的基本类群与演化

《植物学》植物界的基本类群与演化

3.褐藻门
大约1500种。是一群结构复杂的最高级 的大型藻类(如巨藻属可长达400m)。 有丝状体、叶状体等。
细胞壁由纤维素和藻胶组成。 载色体1至多数,所含色素有叶绿素a和c、β胡
萝卜素和叶黄素,叶黄素中的墨角藻黄素含量最大, 故植物体常呈褐色。 贮藏物主要是褐藻淀粉和甘露醇,不少种类细胞 内含有大量碘。
环状、带状、星状、网状等,含有叶绿素、类胡萝 卜素等色素。叶绿体中有造粉核(蛋白核),淀粉 集聚在蛋白核周围。 游动细胞有顶生鞭毛。
细胞壁成分、色素类型、贮藏物质、鞭毛类型等都 与高等植物相同。多数学者认为高等植物与绿藻具 有亲缘关系。
繁殖方式:无性和有性生殖。
有性生殖
同配生殖:由形状、结构、大小、运动能力等方 面完全相同两个配子结合。
“属名”
“种加词” “定名人”
Ginkgo
biloba L.
双名法的优点:
– 1、统一了全世界所有植物的名称,在 国际上通用,便于科学交流。
– 2、提供了一个亲缘关系的大概,在植 物学名中包括属名。
定距式检索表
平行式检索表
第一节 低等植物
一、藻类植物 二、菌类植物 三、地衣植物
一、藻类植物
少数种类通过产生孢子进行无性生殖。 目前尚未发现行有性生殖的种类。
太湖污染严重暴发蓝藻(水华)
2.绿藻门
植物体有单细胞个体、群体、多细胞丝状 体、叶状体等类型。
绿藻的分布很广,淡水中最多,阴湿地、 岩石、花盆壁、海水中、甚至在高山积雪上 都有分布
盘 藻
植物体为群体的种类
盘藻
团藻
丝状体
细胞壁由纤维素和果胶质构成。 不同种类细胞内各有一定形态的叶绿体,如杯状、
海带的营养体体长1~2m,由宽大扁平的带片、 细而短的带柄和分枝状的假根组成。

植物学113植物界的基本类群

植物学113植物界的基本类群
叶状地衣,体扁平,通常下部生出假根附着于基质上,但易与基质分离,如梅花衣属。
第三节 植物界的基本类群
枝状地衣,植物体呈枝状,直立或下垂,多数具分枝,仅基部附着于基质上,易剥落,如松萝属。
枝状地衣
地衣
The End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请尽量言简意赅的阐述观点。
无隔菌丝
有隔菌丝
真菌异养的方式:专性寄生、专性腐生、兼性腐生、兼性寄生。
01
真菌的繁殖:有营养繁殖、无性繁殖、有性生殖。
02
营养繁殖:单细胞真菌如裂殖酵母属,细胞分裂产生子细胞。
03
芽孢子:是从一个细胞出芽形成的。
04
厚壁孢子:菌丝中间个别细胞膨大形成的休眠孢子。
05
节孢子:是由菌丝细胞断裂形成的。
无性繁殖:假根处向上产生直立的孢子囊梗,顶端产生球形的孢子囊,囊中产生孢囊孢子,成熟时呈黑色。
接合菌亚门(Zygomycotina)
匐枝根霉(Rhizopus stolonifer):黑根霉(面包霉)
分枝丝状体,无横隔,多核。
有性繁殖为接合生殖,不同性的菌丝体相遇,从侧面长出短枝形成配子囊,并相接,相接处细胞壁消失,原生质融合成为厚壁的合子。合子休眠,萌发出新菌丝体。
03
先锋植物,岩石上的地衣能分泌地衣酸腐蚀岩石,促使岩石风化和土壤的形成。
04
珊瑚芽
第三节 植物界的基本类群
现有地衣约2万种,可分为壳状地衣、叶状地衣、枝状地衣。
壳状地衣,与基质紧密相连,有的甚至生出假根伸入基之中,难以剥离,如茶渍属。


壳状地衣
壳状地衣
壳状地衣
第三节 植物界的基本类群
第三节 植物界的基本类群

植物界的基本类群与系统演化(1)

植物界的基本类群与系统演化(1)
二实验分类学实验分类学是采用栽培对照实验的方法研究植物形态变异本质的学科其研究方法是把要研究的不同生境中的植物引种到环境条件相似的实验园里进行栽培对照试验同时进行杂交试验以确定其遗传型变异和表现型变异及生殖隔离情况
第十章 植物界的基本类群与系统演化(1)
第一节 植物分类的基础知识
• 植物分类学(Plant taxonomy)是研究植物类群的分类,探 索植物亲缘关系,阐明植物界自然系统的科学。 • 植物分类学的任务:1)鉴别和命名不同类群的植物,把它们 正确归类,2)阐明植物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和系统演化。 • 植物分类学的内容包括鉴定(Identification)、命名 (Nomenclature)和分类(Classification)三部分。
已知和未知的生命世界
Beattie ed. 1995. Australia’s Biodiversity. Reed.
已知和未知的生命世界
Beattie ed. 1995. Australia’s Biodiversity. Reed.
一、植物分类方法
• (一)形态分类学
形态分类学是依据植物外部形态特征,对植物全面观察和 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其相似性与变异性,区别和确定不同 的植物类群。随着电子显微镜的诞生与应用,形态分类学 已由宏观描述进入微形态学领域,以便更详尽地观察和描 述植物的形态特征。
系统发育重建 (Phylogeny)
detect evolution at work, discovering its processes and interpreting its results
--- how ? --- why ? why ?
进化的过程和机制 (Evolution)

provide a classification which as far as possible expresses the natural relationships of organism

102第十章植物界的基本类群高等植物

102第十章植物界的基本类群高等植物
明显,叶退化,茎营光合
节节草:治关节疼痛
木贼属
木贼属
孢子叶穗
问荆营养枝
问荆生殖枝
木 贼 属
木贼属
3 蕨属:真蕨纲
• 根状茎发达,孢子囊群生于叶背或边缘 • 原叶体:凹陷处生颈卵器,假根处生精子器
蕨:春季食用的 野生蔬菜。
孢子不易采集



Hale Waihona Puke 孢子囊植物



孢子体长大,原叶体退化
孢子萌发
维管植物
颈卵器植物
种子植物 (显花植物)
第二节 植物界的基本类群
植真动 物菌物
原生生物 原核生物
低等 真核 植物 藻类

苔藓

蕨类
界 高等 裸子
植物 植物
被子 植物
非维管 植物
颈卵 器植 物
孢子 植物
维管 植物
种子 植物
一、低等植物
通常生活在水中或潮湿的地方。 无根、茎、叶的分化。生殖结构 常是单细胞的。有性生殖的合子 不形成胚,而直接萌发形成新的 植物体。
第二节 植物界的基本类群
按照二界系统:7大类群
1.蓝藻门
低等植物 2.眼虫藻 (无胚植物) 3.绿藻门
藻类植物

4.金藻门
5.轮藻门

6.甲藻门

7.红藻门 8.褐藻门
非维管植物
9.细菌门 10.粘菌门 11.真菌门
菌类植物
孢子植物 (隐花植物)
12.地衣门
高等植物 (有胚植物)
13.苔藓植物门 14.蕨类植物门 15.裸子植物门 16.被子植物门
孢子体:基足、蒴柄、孢蒴 不能独立生活

植物界的基本类群与演化低等植物

植物界的基本类群与演化低等植物
植物界的基本类群与演化低等植物
白鳞马勃
植物界的基本类群与演化低等植物
马勃
植物界的基本类群与演化低等植物
紫色秃马勃
植物界的基本类群与演化低等植物
长 根 奥 德 蘑
植物界的基本类群与演化低等植物
纯白桩菇
植物界的基本类群与演化低等植物
长 裙 竹 荪
植物界的基本类群与演化低等植物
黄 裙 竹 荪
2.生殖器官多为单细胞; 3.生殖过程简单,合子脱离母体而直接萌 发,不形成胚(无胚植物); 4.大多为水生。
植物界的基本类群与演化低等植物
一、藻类植物 Algae
现有种类约18000种,广布于全世界,大多生于 淡水或海水中;含有光合作用色素的低等植物。
植物界的基本类群与演化低等植物
藻类植物的分类
植物界的基本类群与演化低等植物
三、地衣植物门 Lichens
(一)特征
真菌与藻类的共生植物,藻类行光合作用为整个 植物体制造养分,而真菌则吸收水分和无机盐,为 藻类制造养分提供原料。
并不是所有真菌和藻类都能共生形成地衣,只有那些在长 期演化中,具有这种共生特性的才能形成地衣。
依其形态可分为: 依其结构可分为:
植物体多分枝,以无色假根固着于水底。 是绿藻中比较高等的类群。
植物界的基本类群与演化低等植物
金藻门 Chrysophyta 约6000种,多产于淡水中。
代表植物 硅藻属 Diatoms
甲藻门 Pyrrophyta 约2000种,主要的海洋浮游藻类,若过量繁殖,使水色 变红,形成赤潮。
红藻门 Rhodophyta 层地衣
叶状地衣
异层地衣
枝状地衣 植物界的基本类群与演化低等植物
生态:
●喜光,要求空气清新,多生于高山、森 林等空气较清新的地方,对SO2特别敏感,因 此,地衣可作为鉴别大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植物学11.1植物界的基本类群

植物学11.1植物界的基本类群
植物界(Regnum vegetabile) • 种子植物门(Angiospermae) 单子叶植物纲(monocotyledoneae) • 颖花亚纲(Glumiflorae) • 禾本目(Graminales, Poales) • 禾本科(Graminae,Poaceae) • 禾亚科(Agrotidoideae) • 小麦属(Triticum) • 小麦(种)(Triticum aestivum L.)
• 林奈的以雄蕊数目为标准的分类系统。
(6)其它形式的分类: • 果树的分类: • 仁果类、核果类、坚果类、浆果类、橘果类 等; • 花卉的分类: • 一年生花卉、二年生花卉、多年生花卉、露 地花卉、温室花卉等。
第一节 植物分类的基础知识
2.自然分类方法:以植物亲缘关系的远近程度 作为分类依据。 • (1)经典的方法:形态学分类 • (2)现代实验分类学方法
第一节 植物分类的基础知识
玫瑰所属的各级分类单位:
• 植物界(Regnum vegetabile) 种子植物门(Angiospermae) • 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 • 蔷薇目(Rosales) • 蔷薇科(Rosaceae) • 蔷薇亚科(Rosoideae) • 蔷薇属(Rosa) • 玫瑰(种)(Rosa rugosa Thunb.)

太阳花


一年生的 林奈
水稻:Oryza sativa L.


水稻 栽培的
青岛百合:Lilium tsingtauense 银杏:Ginkgo biloba
第一节 植物分类的基础知识
2. 三名法
• 不带亚种(Subsp.)或变种(Var.)的缩写词。 • 属名+种加词+亚种或变种加词

植物界的基本类群与演化(二)

植物界的基本类群与演化(二)

成熟胚囊
雌配子体 female gametophyte
苏铁科
苏铁为优美的观赏树种,公园、 庭园常见栽培。
苏铁
小孢子囊 小孢子叶
银杏科
银杏树形优美, 为优良的行道树及园林绿化树种
松科
马尾松
2针1束,松针细柔。
黑松
2针1束,松针粗硬
雪松
金钱松
杉科
杉木
杉木 叶披针形,螺旋状 散生,基部扭曲成2列
罗汉松
竹柏 叶对生,无中脉
红豆杉科
红豆杉 特产我国,为珍稀树种, 国家一级保护植物。
白豆杉
裸子植物的经济价值
1.重要的材用树种 2.重要的工业原料,提取树脂、栲胶、芳
香油等工业原料。
3.庭园绿化的重要树种 4.药用植物的重要成员 5.有的裸子植物种子可食用
七 、被子植物
被子植物是适应陆生生活发展到最高级、 最完善的一群现代植物,也是与人类关系 最密切的一个类群,一般特征可归纳为以 下几方面:
1.具有真正的花 2.孢子体高度发达,物种多样化 3.配子体更加简化 4.具有双受精现象
植物界的进化规律:
1.形态结构上:植物体由简单到复杂,由单细胞到多细 胞,由原核到真核,并逐渐分化形成各种组织和器官,并 向有维管组织分化的方向发展。
2.生态习性上:植物体由水生到陆生,最原始类型的藻 类全部生命过程都在水中进行;到了苔藓植物已能生长在 潮湿的环境;蕨类植物能生长在干燥环境,但精子与卵结 合还需借助于水;种子植物不仅能生长在干燥环境,其受 精过程已不需要水的参与。
柳杉
叶锥形,螺旋状散生
池杉 落叶乔木。
常生于水边,有膝状呼吸根;叶钻形。
柏科
刺形叶 轮生
鳞片叶 交互对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种(Species) :具有一定r形态特征和
生理特性及一定r自然分布区r生物类群
陈世骧(1978):物种是繁殖单元,进 化的单元,分类的基本单元。
种各个个体有相同的遗传性状;可育的后代
生殖隔离 地理隔离 形态隔离
种与种界限明显:形态、生殖隔离
一旦产生后代,其适应性更强。
种内的某些个体之间,有差异:
植物分类的意义
程序、规律、亲缘关系 分门别类 演化关系、亲缘关系、发生和发展规律 人类衣食住行的需要 生物学科发展的需要
植物鉴别
莽 草 毒 素
一、植物分类的方法
1.人为的分类方法: 形态、结构、生活习性和用 途,选择1或几个特点作为分类 依据
eg 瑞 典 林 奈 据 雄 蕊的有无、数目: 把 PL 界分为一雄 蕊纲、二雄蕊纲…… 等24纲
生态系统各种生物与其周围环境所构成的自然
综合体。 包括生境的多样性、生物群落和生态过程的多 样性等。
(4)景观多样性 (landscape diversity)
一组重复出现的、具有相互影响的 生态系统组成的异质性陆地区域 农业 森林 城市
遗传
物种 生态 景观
遗传多样性---基础
物种多样性---基本单元 生态、景观---具体表现形式
2.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为人类提供合适的环境,维系着自然界 中的物质循环和生态平衡。 人类赖以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珙桐 喜树 鸽子树
贵 妇 鞋
第一节 植物分类的基础知识
植物分类学(plant taxonomy): 研究植物类群的分类,探索植物亲缘关系,阐 明植物界自然系统的科学。 任务:鉴别、命名、分类
广义
生物所携带的各种遗传信息的总和—基因
多样性。
狭义 不同个体遗传变异的总和—基因的变化。
(2)物种多样性 (species diversity)
生物种类的丰富程度
指标:物种总数 物种密度 特有种比例 物种:175万 物种——1300万----1亿
(3) 生 态 系 统 多 样 性 (ecosystem diversity)
Panax Pseudo-ginseng Wall. Var. japonicus (C. A.Mey) Hoo et Tseng Panax Pseudo-ginseng japonicus (C. A.Mey) Hoo et Tseng
四、植物检索表
拉马克 (1744-1829) 二歧分类法:将特征不同
的一群植物一分为二,逐步对比排列分类
R. Morison : 首 次 应 用 在 Plantarum Umbelliferarum
Distributio Nova 定距检索表
平行检索表 分科、分属、分种检索表
(一)定距检索表
1.植物体无根、茎、叶的分化,雌性生殖结构由单细胞构成,生活史不出胚
ssp. 属名 + 种加词 + 命名人 + var. + 亚种、变种或 + 命名人 变型的名称 f.
桃 Prunus persica (L.) Batsch
P. persica
蟠桃 Prunus persica (L.) Batsch var. compressa Bean.
2.三名法
不带亚种(Subsp.)或变种(Var.)的缩写词。
禾本科(Gramineae,Poaceae)
禾亚科(Agrotidoideae) 小麦属(Triticum) 小麦(种)(Triticum aestivum L.)
玫瑰所属的各级分类单位:
植物界(Regnum vegetabile) 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 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 蔷薇目(Rosales) 蔷薇科(Rosaceae) 蔷薇亚科(Rosoideae) 蔷薇属(Rosa) 玫瑰(种)(Rosa rugosa Thunb.)
Hutchison哈钦松系统
( 1926 , 1934 , 1948 , 1959,1973)
Engler恩格勒系统
(1897)
• 田村道夫系统(1974)
没有一种分类系统,能够准确的 解析而又客观地反映植物之间亲缘 关系和进化次序。
(2)现代实验分类学方法
细胞分类学(染色体分类学) 化学分类学 分子生物学分类学 数量分类学 分支分类学:以系统发育的分支式样为 基础,建立生物种系发生的 谱系关系。

变种(Variety)
华北紫丁香 Syringa oblata Lind.
种内形态变异, 分布范围比亚种小 得多。
白丁香Syringa oblata var. affinis Lingelsh.
变型( Form ):有形态变异,没有分布区,
零星分布的个体。
鸡爪槭 Acer palmatum Thunb.
平行检索表(二歧检索表):
二歧分支,平行排列,便于比较
分支末尾列出名称或是一个序号 此序号重新列在另一组相对应性状之前。
(二)平行检索表
1.植物体无根、茎、叶分化,雌性生殖结构由单细胞构成,生活不出现胚………2 1.植物体绝大多数有根、茎、叶分化,雌性生殖结构由多细胞构成,生活史中出现 胚 …………………………………………………………………………………6 2.植物体不含叶绿素……………………………………………………………………3 2.植物体含有叶绿素……………………………………………………………………5 3.细胞内无细胞核分化 …………………………………………………………… 细菌 3.细胞内有细胞核分化…………………………………………………………………4 4.植物体不形成菌丝 ……………………………………………… ………………粘菌 4.植物体形成菌丝 ………………………………………………… ………………真菌 5.植物体不与真菌共生 ……………………………………………………………藻类 5.植物体与真菌共生 ……………………………………………… ………………地衣 6.植物无花,无种子,以孢子繁殖……………………………………………………7 6.植物有花,有种子,以种子繁殖……………………………………………………8 7.植物体不具真正的根和维管束 ……………………………………………苔藓植物 7.植物体有根的分化并有维管束 ……………………………………………蕨类植物 8.胚珠裸露,不包于子房内 ………………………………………………… 裸子植物 8.胚珠包于子房内 …………………………………………………………… 被子植物
李时珍(明) 《本草纲目》(1578) 草、木、谷、果、菜
2.自然分类方法:植物亲缘关系的远近程度
(1)经典的方法:形态学分类
五个最引人注目的系统: Cronquist 克朗奎斯特系 统 ( 1968 , 1979 , 1981 )
Takhtajan 塔 赫 他间系统
( 1953 , 1966 , 1969,1980)
第十章 植物界的基本类群 与演化

植物分类的基础知识 植物界的基本类群 植物界的发生和演化
第一节 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一、生物多样性的概念 1.生物多样性概念的提出
1948年:联合国和法国政府——世界自然保
护联盟(IUCN)。 1961年: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建立。 197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 计划。 1980年由IUCN等——《世界自然保护大纲》
亚种(subspecies, subsp.)种内类群
——形态 地理
变种(variety, var.) 相同的分布区,微环境,
致形态的差异(可遗传) 变型(form,f.) 具相同分布区,但无规律 eg.毛的有无,花的颜色等
品种(cultivar cv.)
柳叶沙棘(尼泊尔 ) Hippophae salicifolia D. Don
学名:给每一物种确定一个全世界统一 使用的科学名称
1. 林奈的双名法 (binomial nomenclature) 双名法:属名 + 种加词(种名) + 命名人
Bauhin (1623)、Rivinus(1692) 林奈将其完善 国际公认林奈首创双名法 1753:Species Plantarum《植物种志》
2.完全等级
界、亚界、门、亚门、纲、亚纲、目、亚目、科、 亚科、族、亚族、属、亚属、组、亚组、系、亚 系、种、亚种、变种、变型
小麦所属的各级单位是:
植物界(Regnum vegetabile)
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 单子叶植物纲(monocotyledoneae) 颖花亚纲(Glumiflorae) 禾本目(Graminales, Poales)
J.
双名法:属名 + 种加词(种名) + 命名人 eg 向日葵:Helianthus annuus L. ↓ ↓ ↓
太阳花 一年生的 林奈
水稻:Oryza sativa L. ↓ ↓
水稻 栽培的
青岛百合:Lilium tsingtauense 银杏:Ginkgo biloba
出现种以下等级时,如亚种、变种、或变型
生物多样性(biodiversity)
指地球上所有生物(动物、植物、微 生物等)、它们所包含的基因以及由这些 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所构n on Biological Diversity) 1992 年 6 月 5 日在联合国里约热内卢世界环境与 发展大会上正式通过 1993年12月29日起生效
中国沙棘(山西交城 ) Hippophae salicifolia subsp. sinensis Rousi
云南沙棘(云南中甸) Hippophae salicifolia subsp. yannanensis Rousi
中亚沙棘(哈萨克斯坦 ) Hippophae salicifolia subsp. turkestanica Rousi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