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农业的发展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齿 木 耒 复 原 及 使 用 方 法 示 意 图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骨耜
商周时期的青铜农具
战 国 铁 农 具
汉代耧车的发明
西汉时期的耦犁 (形象图)
东汉·牛耕图画像石 (甘肃嘉峪关市出土)
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 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犁评
犁铲
犁箭
唐朝的曲辕犁——中国的耕犁技术相当完善
耕作技 术
春秋战 两汉 国
魏晋南北朝 隋唐 宋朝
铁农具 耦犁(赵 和牛耕 过)、耧车
曲辕犁
代田法 北方耕耙耱、 垄作法 (赵过) 南方耕耙技术
明清
耕作制 度
一年一熟
稻麦轮作,一年 两熟、一年三熟
农业灌 溉
耕作方 式
都江堰
铁犁牛 耕(出 现)
漕渠、白 渠、龙首 渠
改进推广
翻车
筒车 高转 风力 筒车 水车
是最重要的粮食产地。

山西(崤山以西,以关中为主,以 ,
及河西、巴蜀等地区,属于传统的 经
农业区)


江南(长江以南,地势复杂。人口稀 心
少,生产技术落后.还没有开发)
点 龙门碣石以北(畜牧业或半农半牧区,
分塞内、塞外)
2、从战国到东汉,我国古代经济 区域发展的整体特点: 1)多样性特点
2)经济实力发展不平衡
消 ①十分脆弱(阶级剥削、自然灾害) 极 ② 规模小,不利于扩大再生产和交换,近代阻
碍生产发展
思考:小农经济为什么发展又极为艰难? 有利因素、不利因素
发展的有利因素:
★ 铁器牛耕的普及,生产技术的提高; ★ 拥有一定的生产资料,具有生产积极性; ★ 农民为生存而努力、精耕细作; ★ 政府的重农政策。
3倍
《亨利农书》
纵观中国古代农业,请你梳理三条线索
生产工具的变化
石器
少量的青铜农具
铁器
耕作方式的变化
刀耕火种
石器锄耕
人的作用的变化
铁犁牛耕
靠天吃饭 无所为
开始主 动参与
利用农具 解放自己
耕作方式的变化,从根本上反映了生产工具 和技术的进步,即反映了生产力的发展并推 动着人类社会的进步。
wenku.baidu.com
黄梅戏《天仙配》片断
靖康之乱的 影响
1、古代人口迁徙的一般原因有哪些?
2、古代和今天的人口迁移的原因有什么 区别? 3、古代人口迁徙产生什么影响?
自主探究3:通过学习,我们知道 中唐以后经济重心逐渐向南方转移, 请总结一下,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夫妻双双把家还, 你耕田来,我织布; 我挑水来,你浇园……
黄梅戏《天仙配》唱词描绘的我国封建社会是什么 样的经济类型?这种经济类型有何特点?
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 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问题探究:
1. 什么是小农经济?它有哪些特点?
2. 小农经济是怎样形成的?(原因)
3. 小农经济下的农民情况是怎样的?
西汉赵过推行的 一种适应北方旱作 地区的耕作方法。 在同一地块上的田 垄隔年代换﹐所以 称作代田法。
“水旱从人”的“天府之国”
白渠
漕渠
漕渠

翻车的模型
翻车 筒车
高转筒车
风力水车







四、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 1、生产方式:
以铁犁牛耕为主要耕作方式,精耕细作
• 2、生产形式: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男耕女织,
艰难的不利因素:
★ 分散、简陋——抗灾能力弱; ★ 分散、个体——难以开展大生产; ★ 封建剥削、阶级矛盾、社会动荡。
拓展思维
我们今天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经济 是不是小农经济?
从生产规模和分户经营看,我们今天的农民依 然以小规模的一家一户进行经营和生活;
但其性质又不同于以往的小农经济,今天的家 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的经济并不是完全封闭的, 而是社会主义市场体系下的小农经济。
完善
观察并寻找这头春秋青铜牛的特殊之处
“宗庙之牺为畎亩之勤”。 ——《国语·晋语》
牛耕开始出现,是农业动力的一次革命,精耕细作的传统耕作方式 开始形成。
知识归纳:
治水举要
1、著名人物: 大禹、李冰、王景
2、著名水利工程: (1)都江堰、郑国渠(战国) (2)对黄河的治理:王景(汉代) (3)地方特色工程:井渠(坎儿井)(汉代)
3、灌溉工具: 翻车、立井水车、高转筒车、风力水车
4、农学水利著作: 《河渠书》《沟洫志》等
粮食收获量与播种量的比较简表
时期 秦朝
国别与出处
收获量与 播种量之比
10倍或十几倍
6世纪
公元前27年476年 13世纪
中国
粟:24-200倍
《齐民要术》 麦:44-200倍
罗马时代
4-5倍
《克洛米拉农书》
英国
原始农业
商周农业
生产工具
石刀、石斧
耕作方式 和技术 刀耕火种
农作物种

粟、稻等
出现青铜农具,仍以木制 耒耜和石锄、石犁为主
石器锄耕(耜耕)。
开沟排水、除草培土、沤制肥 料、治虫灭害
西周时后世的主要农作物多 已具备
人们生活
经常迁徙
从频繁迁徙开始走向定居
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 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生产工 具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 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农业 手工业 商业
2020/7/19
炭化了的粟和菜籽
(半坡遗址出土)
碳化稻谷
(河姆渡遗址出土)
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
起源
最早可追溯到距今一万年左右 距今七八千年,中国原始农业已相当发达
最早培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
• (一)起源 • (二)发展
4. 小农经济有何积极性有何消极性?
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
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小 背景
●铁农具出现,牛耕推广,生产力提高 ●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 (商鞅变法)

●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 (个体分散)
特点 经
●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男耕女织)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济 评价
积 ①有一定生产资料,有生产积极性 极 ②有利于精耕细作的发展
经营规模小
• 3、生产目的:主要是为满足自家的基本生活需要和
交纳赋税
• 4、经济重心南移:区域经济发展的多样性 日益突出经济重心不断南移,凸显了区域 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1
、 四 大 经 济 区 分 布
1 、 四 大 经 济 区 特
山东(包括现在的河南、山东、河北
黄 河
等地区)当时经济最发达地区,也 流
三、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表解
时期
开发南移程度
魏晋南北朝时期 (六朝时期)
初步开发
中唐以后
逐渐超过北方
两宋时期 南移影响
正式成为 古代经济重心
二、中原人口的大量外迁
次数
迁徙时间
第一次高潮
两晋之际
第二次高潮 唐安史之乱后
第三次高潮 两宋之际
迁徙原因
汉族统治阶级 内乱和少数民 族内迁。 安史之乱的 破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