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1上数学】第2课时 练习课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7单元第2课时 练习课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7单元第2课时  练习课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7单元第2课时练习课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练习,加深对数的认识,能够正确地数数,理解数的顺序和大小。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计算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1. 正确地数数,理解数的顺序和大小。

2. 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 理解数的顺序和大小。

2. 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练习题,包括数数题、比较大小题、解决问题题等。

2. 学生准备练习本、铅笔等学习用品。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数的概念,提问:“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2. 学生回答:“我们学习了数的概念,知道了数是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

”3. 教师总结:“很好,数的概念是我们学习数学的基础,今天我们要通过练习来加深对数的认识。

”二、数数练习(10分钟)1. 教师出示数数题,如:“请同学们数一数,教室里有几盏灯?”2. 学生分组进行数数练习,每组选一个代表回答问题。

3. 教师引导学生比较不同组的答案,让学生理解数的顺序和大小。

三、比较大小练习(10分钟)1. 教师出示比较大小题,如:“请同学们比较一下,哪一组有更多的铅笔?”2. 学生分组进行比较大小练习,每组选一个代表回答问题。

3.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比较大小的方法,让学生理解数的顺序和大小。

四、解决问题练习(10分钟)1. 教师出示解决问题题,如:“小明有5个苹果,他想分给3个朋友,每个朋友能分到几个苹果?”2. 学生分组进行解决问题练习,每组选一个代表回答问题。

3.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总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提问:“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2. 学生回答:“我们学习了数数、比较大小和解决问题。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练习课》导学案(第1-2课时)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练习课》导学案(第1-2课时)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练习课》导学案(第1-2课时)一、教学目标1.掌握1~10内数的认知2.能够用手指和手做相应数量的记忆3.能够正确用1~10以内数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二、教学重点1.1~10内数的认知2.1~10以内数的运算三、教学难点1.指认数字时的快速反应2.1~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四、教学准备1.数字卡片 1~102.手指模型3.黑板、粉笔五、教学过程1. 认知1~10内的数字•让学生看数字卡片,快速指认1~10的数字,老师和学生一起配合做示范。

•指认完后,让学生闭眼,老师随机叫出一个数字,学生迅速张开眼睛指认出数字,并用手指做相应数量的动作。

2. 进行简单的加法和减法运算•让学生用手指模型模拟加法和减法运算,如“3+2”,“4-1”,“5+0”等,让学生通过手指模型直观感受数的增减变化。

•通过学生的练习,逐步引导他们用手指模型掌握1~10以内的加减法规律。

3. 操练巩固•让学生自由操练1~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老师及时纠正并给予肯定,增强学生对数学的信心。

•设置一些简单的问题让学生出题给同伴做,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逻辑推理能力。

六、板书设计•1~10的数字•加法和减法运算的示意图•相关示例题目七、课后作业1.完成练习册上关于1~10内数的练习题2.自行编写5个简单的1~10以内的加减法题目,明日课堂上与同学分享八、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围绕110以内数的认知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展开,以手指模型辅助教学,帮助学生直观理解数的概念。

在教学中,学生积极参10以内数的运算展开,加强基与,表现出较强的学习兴趣,但部分学生在加减法运算中还存在混淆的情况。

下节课将继续围绕1础知识的巩固和拓展。

以上为《练习课》导学案(第1-2课时)的教学内容,老师和学生要共同努力,提高学习效果。

最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课堂作业(课时练习)

最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课堂作业(课时练习)

最新⼈教版⼩学⼀年级数学下册全册课堂作业(课时练习)第1课时认识平⾯图形⼀、填空。

1.长⽅形有()条边,正⽅形有()条边,三⾓形有()条边。

2.⽤()根⼩棒可以摆⼀个长⽅形。

3.⽤()根⼩棒可以摆⼀个正⽅形。

4.⽤()根⼩棒可以摆⼀个三⾓形。

5.硬币是()的。

⼆、有()有()三、给涂上颜⾊。

四、给涂上颜⾊。

五、给△涂上颜⾊。

六、给○涂上颜⾊。

七、第2课时平⾯图形的拼组⼀、填⼀填。

1、⽤两个完全⼀样的三⾓形可以拼成⼀个()。

2、将⼀张正⽅形纸对折后剪开:(1)能剪成两个相同的();(2)也能剪成两个相同的()。

⼆、⽤下⾯的长⽅体、正⽅体和圆柱可以画出哪些图形?连⼀连。

三、我会填。

1、长⽅形有()条边,正⽅形有()条边,三⾓形有()边。

2、⽤()根⼩棒可以摆⼀个长⽅形;⽤()根⼩棒可以摆⼀个三⾓形。

3、硬币是()形;红领⼱是()形;课桌⾯是()形。

4、长⽅形相对的边();()形四条边⼀样;平⾏四边形相对的边()。

5、从左往右数第()个是圆形,第()个是正⽅形,⼀共有()个长⽅形。

四、我会判断。

1、两个⼀样⼤的正⽅形可以拼成⼀个长⽅形。

()2、长⽅形就是正⽅形。

()3、两个三⾓形可以拼成⼀个四边形。

()五、它们折出来是什么样⼦?连⼀连。

第3课时有趣的七巧板⼀、填空。

(1)最少⽤()根相同的⼩棒能摆成⼀个正⽅形。

(2)是由四个()形拼成的⼀个()形。

(3)是由两个()形拼成的⼀个()形。

⼆、判断。

(1)⽤两个相同的三⾓形⼀定能拼成⼀个长⽅形。

()(2)两个三⾓形能拼成⼀个平⾏四边形。

()(3)两个长⽅形⼀定能拼成⼀个正⽅形。

()(4)四个相同的正⽅形⼀定能拼成⼀个更⼤的正⽅形。

()三、填⼀填。

(1)七巧板中有()个正⽅形,()个三⾓形。

(2)3号板是()形。

(3)()号板和()号板完全相同;()号板和()号板完全相同。

(4)⽤4号、5号、6号图形可以拼成⼀个()形。

(5)⽤3号、4号、6号图形可以拼成⼀个()形。

小学数学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第1课时《认识加法》教案(2024秋)

小学数学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第1课时《认识加法》教案(2024秋)

2.1 认识加法【课题名称】第6课时认识加法【课型、课时】新授课 1课时【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上册24页。

【教学目标】1.通过操作、演示,知道加法的含义,认识加号并能正确读出加法算式,初步体会生活中有许多问题要用加法来解决。

2.通过操作、表述,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3.体会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

【重点难点】[重点]了解加法的含义。

[难点]能正确观察情境图,口述题意,列出算式。

【课前准备】[教师]教具:圆片[学生]学具:圆片【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左手拿起2支粉笔,右手又拿起1支粉笔,然后合在一起。

[教师]把你看到的跟大家说一说。

预设:一只手有2支粉笔,另一只手有1支粉笔,合起来有3支粉笔。

教师注意规范学生的语言,抓住“合起来”一词,告诉[学生]这样的过程就是合并。

[教师]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有关“合并”的知识。

[设计意图]利用身边的素材创设情境,使学生能把观察到的情境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初步理解合并的意思,为新课的探究打下基础。

二、交流实践、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教科书P24情境图[教师]仔细观察,说一说你从图中知道了哪些信息。

同桌之间先互相说一说,再在全班交流。

预设:学生结合课前活动,可能会说出:这幅图中左边有3个橙气球,右边有1个蓝气球,把这些气球合起来一共是4个气球。

(参照教科书图)2.在操作中理解合并。

[教师]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表示刚才的过程吗?预设1:画图的方法,先画3个橙气球,再画1个蓝气球,然后合起来,表示一共有4个。

预设2:摆小棒的方法,先摆3根橙色小棒,再摆1根蓝色小棒,然后合起来,表示一共有4个。

预设3:摆圆片的方法,先摆3个圆片,再摆1个圆片,然后合起来,表示一共有4个。

[教师]这三种方法由相同的地方吗?预设:用橙色的3个气球、3跟小棒、3个圆片表示右手的3个气球,用蓝色的1个气球、1跟小棒、1个圆片表示左手的1个气球,[教师]我们把左边的3个橙气球和右边的1个蓝气球合并在一起,用这个大圈来表示“合并”在一起的意思。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九单元【第二课时】集合练习课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九单元【第二课时】集合练习课人教新课标

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九单元【第二课时】集合练习课人教新课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集合的概念,能够识别和描述集合中的元素。

2. 培养学生运用集合进行问题分析和解决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合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集合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2. 集合的元素和属性。

3. 集合的分类和子集。

4. 集合的运算:并集、交集和差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集合的概念和表示方法,集合的元素和属性,集合的分类和子集。

2. 教学难点:集合的运算,特别是并集、交集和差集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集合练习题。

2. 学具:练习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一些集合的例子,让学生初步感知集合的概念。

2. 新课导入:讲解集合的概念和表示方法,让学生了解集合的元素和属性。

3. 案例分析:通过PPT展示一些集合的分类和子集的例子,让学生理解集合的分类和子集的概念。

4. 练习:让学生做一些集合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集合的概念和表示方法2. 集合的元素和属性3. 集合的分类和子集4. 集合的运算:并集、交集和差集七、作业设计1. 做一些集合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通过PPT展示一些集合的例子,让学生进一步理解集合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PPT展示和案例分析,让学生对集合的概念和表示方法有了初步的了解。

通过练习,学生对集合的分类和子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但在讲解集合的运算时,发现部分学生对并集、交集和差集的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下节课加强讲解和练习。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部分。

在这个部分中,需要详细规划每个步骤,确保教学内容能够有效地传达给学生,同时通过适当的互动和练习,增强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过程详细补充1. 导入在导入阶段,可以通过PPT展示一些生活中的集合例子,如水果篮中的水果、文具盒中的文具等,让学生从生活中感知集合的普遍性和实用性。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八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 课时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八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 课时教案

第八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第1课时9加几【教学内容】:教材P88、P89及练习二十第1-3题【教学目标】: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9加几的方法。

2.使学生初步理解“凑十法”,初步了解“9加几”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

3.培养学生的观察、合作交流和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学生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4.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

【教学难点】: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9加几的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13根小棒。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设疑激趣(P88情境图)小朋友们,十月份是我校的体育节,我们学校不仅举办了盛大的开幕仪式,还举行了全校运动会。

为了给运动员解渴,他们还准备了一些饮料,已经喝了一些,比赛快结束时,小明问:“还有多少盒?”二、新授1.组织学生讨论“一共有多少盒?”的问题。

①小组讨论,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②组织全班学生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2.请小组代表向全班学生介绍本组的方法。

根据学生的发言,教师逐一板书各种解决方法。

①数出结果。

从9接着数。

从4接着数。

②推算出结果。

10加4等于14,9比l0少1,所以9加4等于13。

③用“凑十法”计算出结果。

3.理解“凑十法”。

①操作:左边摆9根小棒代表箱子里的9盒饮料,右边摆4根小棒代表箱外的4盒饮料。

演示口算过程。

②教师边提问边指导操作:回忆一下,刚才的同学是怎样移动饮料的?该怎样移动小棒呢?(指名演示)(箱子外面的四盒饮料拿走一盒,还剩几盒?10盒再加上箱子外面剩下的3盒饮料一共是多少盒饮料?所以9加4等于多少?)③问:在这几种方法中你比较喜欢哪一种?4.解决“踢球的和跳远的一共有多少人?”5.引导学生观察画面,问:你还能提出哪些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小组讨论后发表意见,解决同学们提出的问题。

2024年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学案及教学反思2.2.7 练一练

2024年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学案及教学反思2.2.7 练一练

第二单元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2.2.7 练一练【课题名称】第12课时练一练【课型、课时】复习课 1课时【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上册52页—53页。

【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巩固学生对8和9的认识,进一步加深对加、减法含义的理解。

能正确、较迅速地计算9以内的加减法。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运算能力。

3.通过练习,感受到生活处处有数学,同时获得学习的乐趣。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能正确、迅速地计算9以内的加减法;能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加深对加、减法含义的理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前准备】1.教师:教学课件:《七彩课堂》课件2.学生:课前预习:标注完成《七彩课堂素养提升手册预习卡》【教学过程】一、知识回顾1.8、9的加减法。

教师重点让学生说说算式的含义以及加法、减法算式之间的关系。

2.用加法解决问题。

教师:我们已经学习了用加法解决问题,你能根据这幅图提出用加法解决的问题吗?(第一幅图)预设:一共有多少个青椒?筐里青椒的数量和外面青椒的数量合起来就是青椒总量。

列算式是:6+3=9(个),一共有9个青椒。

(第二幅图)预设:一共有多少个蘑菇?筐里蘑菇的数量和外面蘑菇的数量合起来就是蘑菇总量。

列算式是:4+5=9(个),一共有9个蘑菇。

3.用减法解决问题。

教师:仔细观察这幅图,你能提出用减法解决的问题吗?预设:筐里有多少个青椒?从9里减去右面的3个青椒,就是筐里青椒的数量。

列算式是:9-3=6(个),筐里有6个青椒。

二、跟进练习1.教材第52页练一练第1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交流。

2. 教材第52页练一练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同桌之间互相订正,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把计算练习趣味化,使学生在丰富多样的形式下练习计算,不仅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达到了复习9以内的加减法计算的目的。

3. 教材第52页练一练第3题。

教师:大家知道怎么玩转盘游戏吗?预设:引导学生理解题意,用转盘中间的数减去旁边的数,所得到的差写在对应的格子里。

高邑县第一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 3 复式统计表第2课时 练习课教案 新人教版

高邑县第一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 3 复式统计表第2课时 练习课教案 新人教版

第2课时练习课【教学内容】练习课(教材第38~40页练习八习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认识复式统计表,能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填写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2.巩固复式统计表的应用,使学生在认识、填写、分析复式统计表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统计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3.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动手操作能力,进一步体会统计的意义。

【重点难点】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分析、解决问题。

【复习导入】1.复习:我们学过了复式统计表,你觉得复式统计表与单式统计表比较有什么优点?学生讨论、交流。

2.导入:那我们这节课一起来利用复式统计表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好吗?板书课题:练习课【练习分析】1.出示教材第38页练习八第1题。

关于上面三届奥运会,下面哪些说法是正确的?(1)中国获得的金牌一届比一届多。

(2)俄罗斯获得的金牌一届比一届少。

(3)每届都是美国获得的金牌最多。

学生读题,分析题意,讨论:你从中获得了什么信息?学生交流、汇报。

归纳:前两句话是正确的,第3句是错误的。

2.出示教材第38页练习八第2题。

下面是育才小学三(1)班同学的体育成绩记录单。

请把这些记录整理在下列表中。

(1)比较一下这个班男生和女生的体育成绩。

(2)这个班的体育成绩怎么样?分析:(1)学生思考:从上面两个表中,你发现了什么?讨论、交流。

(2)如何比较男、女生的体育成绩呢?引导学生归纳:比较男生和女生四个等次的人数多少。

3.出示教材第39页练习八第3题。

(1)男生喜欢()类图书的人数最多。

(2)女生喜欢()类图书的人数最多。

分析:(1)学生进行调查、记录。

(2)将记录的数据填在表中。

(3)分析统计表。

学生讨论男生喜欢什么类图书最多?女生喜欢什么类图书最多?小组讨论后交流、汇报。

(4)引导小结:可能男、女生喜欢的图书不是上面这三种,有可能在其他里。

要让学生明白统计的准确性。

【课堂作业】完成教材第39~40页练习八第4~6题。

新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1】 1.1.1集合的表示第2课时课时作业练习含答案解析

新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1】 1.1.1集合的表示第2课时课时作业练习含答案解析

第2课时集合的表示课时目标 1.掌握集合的两种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2.能够运用集合的两种表示方法表示一些简单集合.1.列举法把集合的元素____________出来,并用花括号“{}”括起来表示集合的方法叫做列举法.2.描述法用集合所含元素的共同特征表示集合的方法称为__________.不等式x-7<3的解集为__________.所有偶数的集合可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一、选择题1.集合{x∈N+|x-3<2}用列举法可表示为()A.{0,1,2,3,4} B.{1,2,3,4}C.{0,1,2,3,4,5} D.{1,2,3,4,5}2.集合{(x,y)|y=2x-1}表示()A.方程y=2x-1B.点(x,y)C.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所有点组成的集合D.函数y=2x-1图象上的所有点组成的集合3.将集合表示成列举法,正确的是()A.{2,3} B.{(2,3)}C.{x=2,y=3} D.(2,3)4.用列举法表示集合{x|x2-2x+1=0}为()A.{1,1} B.{1}C.{x=1} D.{x2-2x+1=0}5.已知集合A={x∈N|-3≤x≤3},则有()A.-1∈A B.0∈AC.3∈A D.2∈A6.方程组的解集不可表示为()A.B.C.{1,2} D.{(1,2)}二、填空题7.用列举法表示集合A={x|x∈Z,86-x∈N}=______________.8.下列各组集合中,满足P=Q的有________.(填序号)①P={(1,2)},Q={(2,1)};②P={1,2,3},Q={3,1,2};③P={(x,y)|y=x-1,x∈R},Q={y|y=x-1,x∈R}.9.下列各组中的两个集合M和N,表示同一集合的是________.(填序号)①M={π},N={3.141 59};②M={2,3},N={(2,3)};③M={x|-1<x≤1,x∈N},N={1};④M={1,3,π},N={π,1,|-3|}.三、解答题10.用适当的方法表示下列集合①方程x(x2+2x+1)=0的解集;②在自然数集内,小于1 000的奇数构成的集合;③不等式x-2>6的解的集合;④大于0.5且不大于6的自然数的全体构成的集合.11.已知集合A={x|y=x2+3},B={y|y=x2+3},C={(x,y)|y=x2+3},它们三个集合相等吗?试说明理由.能力提升12.下列集合中,不同于另外三个集合的是()A.{x|x=1} B.{y|(y-1)2=0}C.{x=1} D.{1}13.已知集合M={x|x=k2+14,k∈Z},N={x|x=k4+12,k∈Z},若x0∈M,则x0与N的关系是()A.x0∈NB.x0∉NC.x0∈N或x0∉ND.不能确定1.在用列举法表示集合时应注意:①元素间用分隔号“,”;②元素不重复;③元素无顺序;④列举法可表示有限集,也可以表示无限集,若元素个数比较少用列举法比较简单;若集合中的元素较多或无限,但出现一定的规律性,在不发生误解的情况下,也可以用列举法表示.2.在用描述法表示集合时应注意:(1)弄清元素所具有的形式(即代表元素是什么),是数、还是有序实数对(点)、还是集合、还是其他形式?(2)元素具有怎样的属性?当题目中用了其他字母来描述元素所具有的属性时,要去伪存真,而不能被表面的字母形式所迷惑.第2课时集合的表示知识梳理1.一一列举 2.描述法 {x |x <10} {x ∈Z |x =2k ,k ∈Z }作业设计1.B [{x ∈N +|x -3<2}={x ∈N +|x <5}={1,2,3,4}.]2.D [集合{(x ,y )|y =2x -1}的代表元素是(x ,y ),x ,y 满足的关系式为y =2x -1,因此集合表示的是满足关系式y =2x -1的点组成的集合,故选D.]3.B [解方程组⎩⎪⎨⎪⎧ x +y =5,2x -y =1.得⎩⎪⎨⎪⎧x =2,y =3. 所以答案为{(2,3)}.]4.B [方程x 2-2x +1=0可化简为(x -1)2=0,∴x 1=x 2=1,故方程x 2-2x +1=0的解集为{1}.]5.B6.C [方程组的集合中最多含有一个元素,且元素是一对有序实数对,故C 不符合.]7.{5,4,2,-2}解析 ∵x ∈Z ,86-x∈N , ∴6-x =1,2,4,8.此时x =5,4,2,-2,即A ={5,4,2,-2}.8.②解析 ①中P 、Q 表示的是不同的两点坐标;②中P =Q ;③中P 表示的是点集,Q 表示的是数集.9.④解析 只有④中M 和N 的元素相等,故答案为④.10.解 ①∵方程x (x 2+2x +1)=0的解为0和-1,∴解集为{0,-1};②{x |x =2n +1,且x <1 000,n ∈N };③{x |x >8};④{1,2,3,4,5,6}.11.解 因为三个集合中代表的元素性质互不相同,所以它们是互不相同的集合.理由如下: 集合A 中代表的元素是x ,满足条件y =x 2+3中的x ∈R ,所以A =R ;集合B 中代表的元素是y ,满足条件y =x 2+3中y 的取值范围是y ≥3,所以B ={y |y ≥3}.集合C 中代表的元素是(x ,y ),这是个点集,这些点在抛物线y =x 2+3上,所以C ={P |P 是抛物线y =x 2+3上的点}.12.C [由集合的含义知{x |x =1}={y |(y -1)2=0}={1},而集合{x =1}表示由方程x =1组成的集合,故选C.]13.A [M ={x |x =2k +14,k ∈Z },N ={x |x =k +24,k ∈Z },∵2k +1(k ∈Z )是一个奇数,k +2(k ∈Z )是一个整数,∴x 0∈M 时,一定有x 0∈N ,故选A.]。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上册数学《 第二单元 第2节【第二课时】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 》教案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上册数学《 第二单元 第2节【第二课时】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 》教案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第2节【第二课时】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新课标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第二节的内容,主要学习了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

这一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减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进一步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运算方法,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在认知发展上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他们已经掌握了整数减法的基本运算方法,对于新的学习内容,他们能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等方式来理解和掌握。

但是,由于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存在差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到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运算方法。

2.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运算方法。

2.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退位减法的运算规律。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等方法,通过创设情境、游戏活动和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教学课件。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题目。

3.教学工具: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有趣的数学小故事,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

2.呈现(10分钟)利用教学课件,展示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运算方法,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和理解。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练习,教师及时进行指导和反馈。

4.巩固(10分钟)通过一些有趣的游戏活动,让学生进一步巩固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运算方法。

新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新插图)练习课(第2课时) 教学课件

新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新插图)练习课(第2课时) 教学课件
方法二: (3.5-2)×1.8÷2 = 1.35(cm2)
答:剩下的面积是 1.35cm2。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一、这块梯形钢板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50+36)×18÷2 = 774(cm2) 答:这块梯形钢板的面积是774 cm2。
二、常青小学购买了 1200 块如图所示的正六边形地砖, 一共能铺多少平方米的地面?
1.在周围找一个梯形,量出它的底和高,再算出它的面积。
[教材P96 练习二十一 第9题]
测量的物体 上底
下底

面积
2.在下面的梯形中剪去一个面积最大的平行四边形,剩下
的面积是多少?
[教材P96 练习二十一 第11题]
1.8 cm
2 cm 3.5 cm
方法一: (2+3.5)×1.8÷2-2×1.8 = 1.35(cm2)
A.底和高 B.底和面积 C.高和面积
(3)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 4.8,与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
的面积是( B )
A.4.8
B.9.6
C.1.6 D.无法确定
2. 指出下面每个三角形的底和高,并分别计算出它们的面积。
[教材P91 练习二十 第2题]
S = ah÷2 = 3×4÷2 = 6(cm2)
已学过的图形(旧)
推导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高÷2
S=(a+b)h÷2
举例说一说在生活中可以见到哪些含有梯形的物体。
1.计算下面每个梯形的面积。[教材P95 练习二十一 第2题]
(3 + 4)×5÷2 = 17.5(m2)
(5.9 + 8.2)×4.8÷2 (12 + 15)×20÷2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5 6-10的认识和减法》全章节教学讲解课件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5 6-10的认识和减法》全章节教学讲解课件
……
18 27 3645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上完后,感慨很多。 1.可能内容较多,整体上时间较紧,学生有点吃力。 2.在教学8和9的序数意义时,我设计了练习课,发 现学生对序数和基数还是容易混淆,于是我就采用 游戏的方法来达到效果。如:请从左数第8个学生 站起来和从右数第8个学生站起来来有效帮助学生 理解基数和序数。 3.学生在学习8和9的组成时,学生自己动手操作, 自己总结出规律,效果很好。
6–5=1
6–1=5
6–1=5
摆一摆,填一填。
6
4
6
2
一一共共有有根66据朵朵这花花幅,,图去去我掉掉们右左可边以列 边的算的4朵一2出朵,算四,右一个左边共算边还有式有有几,几几朵两朵朵个??加法 可可花以以。怎怎算可样样式以列列,怎式式两样??个列减式法?算式。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章节教学讲解课件
2 + 1 =3 2 + 2 =4 3 + 2 =5 1 + 4 =5 5 – 0 =5 5 – 5 =0
二、探索新知
左边有5个圆, 右边有1个圆, 一共有几个圆?
左边有1个圆, 右边有5个圆, 一共有几个圆?
5+1=6
1+5=6
如果是去掉右 边的个圆呢?
一共有6个圆,去掉左边的 一个,右边还剩下几个圆?
5 <6 6 >5
6 <7 7 >6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章节教学讲解课件
第1缸 第2缸 第3缸 第4缸 第5缸 第6缸 第第76缸缸 3条 1条 4条 6条 2条 77条条 5条
一共有 7 缸鱼。 从左边数第7缸有 5 条 , 。 有7条 的是第 6 缸, 同桌之间像这样互相提一个问题。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章节教学讲解课件

一年级【上】数学-第2单元第2课时左、右 人教新课标(17张)

一年级【上】数学-第2单元第2课时左、右 人教新课标(17张)
(精品示范)一年级【上】数学-第2 单元第2 课时左 、右 人教新课标(17张)实用课件
(精品示范)一年级【上】数学-第2 单元第2 课时左 、右 人教新课标(17张)实用课件
贴一贴
(精品示范)一年级【上】数学-第2 单元第2 课时左 、右 人教新课标(17张)实用课件
(精品示范)一年级【上】数学-第2 单元第2 课时左 、右 人教新课标(17张)实用课件

上 左 下
(精品示范)一年级【上】数学-第2 单元第2 课时左 、右 人教新课标(17张)实用课件
(精品示范)一年级【上】数学-第2 单元第2 课时左 、右 人教新课标(17张)实用课件
二、巩固应用
说一说下面的物品放在什么地方合适。
(精品示范)一年级【上】数学-第2 单元第2 课时左 、右 人教新课标(17张)实用课件
(精品示范)一年级【上】数学-第2 单元第2 课时左 、右 人教新课标(17张)实用课件 (精品示范)一年级【上】数学-第2 单元第2 课时左 、右 人教新课标(17张)实用课件
向上再向左
走到 No
Image
向右再向上
提问: 怎么走方能到 处? No Image
No Image
(精品示范)一年级【上】数学-第2 单元第2 课时左 、右 人教新课标(17张)实用课件
(精品示范)一年级【上】数学-第2 单元第2 课时左 、右 人教新课标(17张)实用课件
三、课堂小结
在生活中,我们要分清“左” 和“右”,特别是在行走时,我 们要靠右行,这样就比较安全了。
利用左右,认识同学
(精品示范)一年级【上】数学-第2 单元第2 课时左 、右 人教新课标(17张)实用课件
(精品示范)一年级【上】数学-第2 单元第2 课时左 、右 人教新课标(17张)实用课件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第一单元 5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 2. 1~5的加减法 课时1 加法练习课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第一单元 5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 2. 1~5的加减法 课时1 加法练习课
课程方 案课程 标准 是啥 ?课程 方案 是对某 一学 科课 程的总 体设计 ,或 者说, 是对教 学过 程的计 划安排 。简 单说, 每个年 级 上什么课,每周上几节,老师上课怎 么讲, 课程方 案就是 依据。
课程标 准是规 定某 一学 科的课 程性 质、课 程目 标、 内容目 标、实 施建 议的教 学指导 性文 件,也 就是说 ,它 规定了 ,老师 上 课都要讲什么内容。
基础练习
3+( 1 )=( 4 ) ( 2 )+( 3 )=(5)
知识总结:
计算5以内数的加法,可以采用 点数、接着数、数的组成等方法。其 中用数的组成计算是最常用的方法。
课堂练习 1. 先画一画,填一填。
2 + 3 = □5 1 + 2 = □3
4 + 1 = □5 3 + 1 = □4
2. (教材P28第2题)
善 待每一 个学 生, 做学生 喜欢 的老师 ,师 生双 方才会 有愉快 的情 感体验 。一个 教师 ,只有 当他受 到学 生喜爱 时,才 能 真正实现自己的最大价值。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 年版) 简介 新课标 的全名 叫做 《义 务教育 课程 方案和 课程 标准 (2022 年版) 》, 文件包 括义务 教育 课程方 案和16 个课 程标准 (2022 年 版),不仅有语文数学等主要科目, 连劳动 、道德 这些, 也有非 常详细 的课程 标准。
发展水 平,提 出学 业质 量标准 ,引 导和帮 助教 师把 握教学 深度与 广度 。通过 增加学 业要 求、教 学提示 、评 价案例 等,增 强 了指导性。
教育部 将组织 宣传 解读 、培训 等工 作,指 导地 方和 学校细 化课程 实施 要求, 部署教 材修 订工作 ,启动 一批 课程改 革项目 , 推动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有效落实 。

小学五年级数学(人教版)《一个数除以小数》(第2课时)-教学设计、课后练习、学习任务单

小学五年级数学(人教版)《一个数除以小数》(第2课时)-教学设计、课后练习、学习任务单

教学设计课程基本信息课例编号学科数学年级五学期上课题一个数除以小数(第2课时)教学人员姓名单位授课教师指导教师学习目标学习目标:1.掌握被除数比除数的小数位数少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进一步理解一个数除以小数算理,总结计算方法。

能正确计算小数除法。

2.在观察、交流、分析、对比、归纳中,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发展学生运算能力。

3.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体会数学的价值,养成乐于反思的学习习惯。

学习重点: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基本算理及算法。

学习难点:理解当被除数、除数的小数位数不同时,以除数作为标准转化的道理。

教学过程时间教学环节主要师生活动3分30秒一、复习引入,提出新问题(一)回顾旧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个数除以小数,还记得用丝绳编中国结,一共能编几个中国结的问题吗?同学们列的算式是7.65÷0.85,回忆一下你们当时都怎么算的。

展示学生作品:通过回忆计算的过程,明确要把小数除法转化成整数除法来计算。

(二)对比计算方法提问:在上节课中同学们还计算了0.544÷0.16这道题,同学们在计算时用到了两种方法。

快看看哪一样,哪不一样。

通过回顾,发现左边的竖式是把被除数和除数都转化成整数再计算;而右边的竖式是把除数转化成整数,按照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计算。

总结:这个算式中的被除数和除数的小数位不同,所以在转化时会出现不同的情况。

(三)提出新问题同时呈现7.65÷0.85和0.544÷0.16,引导学生观察。

在把小数除法转化为整数除法时都研究过哪些情况?它们的被除数和除数都有什么特点?你觉得我们还会遇到什么情况的小数除法呢?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如果是被除数的小数位数比除数的小数位数少,又该怎么计算呢?13分30秒二、深入研究,探究算理(一)独立思考,尝试解决【学习任务一】12.6÷0.28怎么计算呢?请你写一写、算一算。

(二)小组交流,探究算法1.交流通过换算进行计算的方法。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二位置第二课时左右人教新课标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二位置第二课时左右人教新课标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二位置第二课时左右人教新课标一、学习目标(一)学习内容教科书第10页例题、“做一做”的第1、2题以及练习二的第2、6题和“生活中的数学”。

教材中的例题通过让学生仿照教师举右手,观看自己的左、右手,再让学生说明左、右两只手的适应性分工,将左、右与自己的左、右手对应起来,以此建立左、右的标准。

“做一做”第1题通过让学生摸左、右耳,拍左、右肩,抬左、右脚,感知躯体的左右。

“做一做”第2题和练习二第2题通过学生的实际活动,说一说自己前、后、左、右的同学是谁,进一步把握左右。

练习二第6题通过学生亲自移一移,进一步体会路径的多样性。

“生活中的数学”让学生留心关注生活中经常使用“左、右”的情境,初步体会用这些方位词表述的作用。

(二)核心能力认识“左右”属于“图形与几何”领域的“图形与位置”部分的内容,借助左右的知识载体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如从借助左右手、再到躯体的左右部分,最后脱离躯体到周围的空间,慢慢从具体到抽象,实现空间观念的培养。

(三)学习目标1.结合情境认识左、右,感知左、右的位置关系。

2.经历观看、操作和活动的过程,初步把握判定左、右位置的方法,能用左、右描述物体的位置。

3.在游戏活动中,体会位置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学习重点感悟、体会判定左、右位置的方法。

(五)学习难点能正确用左、右来描述物体的位置方向。

二、学习设计(一)课前设计预习任务:“课外小小调查员”观看公路上的车辆和行人,尽管他们各行其道,但他们的行驶方向有相同的地点吗?如此行驶有什么好处?(二)课堂设计1.激趣导入猜谜语:“两棵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能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手)。

”伸开你的小手,能告诉大伙儿哪只是左手,哪只是右手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另外两个方位——左、右。

(板书课题)【设计意图:谜语导入,激发爱好,揭示本节课课题左右。

】2.新知探究(1)认识左右手①认识右手师:要想发言先举手,我们通常差不多上举右手,请小朋友举起你的右手。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3单元 1~5的认识和加减法】第2课时《 比大小》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3单元 1~5的认识和加减法】第2课时《 比大小》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3单元 1~5的认识和加减法第2课时《比大小》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能够理解1~5数的顺序和大小关系,能够比较1~5数的大小。

2.能力目标:能够正确使用大小关系的语言进行比较。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5数的大小比较。

2.教学难点:能够正确使用“大于”、“小于”、“等于”的比较词语。

三、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海报、数字卡片、各种小物品。

2.课前准备:设计好活动环节,准备好相关教学素材。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利用海报或数字卡片展示1~5的数,让学生观察并说出每个数。

•引导学生探讨1~5数的大小关系,例如:“1比2小吗?1比5大吗?”2. 学习新课•讲解“大于”、“小于”、“等于”这几个比较的词语的意思。

•给学生展示几个数字或物品,让他们用这些词语进行比较,练习比较大小。

3. 活动设计•分组让学生进行比大小游戏,每组拿着不同数量的物品进行比较大小并说出结果。

•利用实物或图片让学生进行实际比较大小的练习。

4. 巩固提高•让学生用数字卡片写下不同的数字,然后相互比较大小,用正确的比较词语表达结果。

•带领学生总结今天学到的“比大小”的知识点,巩固学习成果。

五、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学会了如何比较1~5的大小关系,掌握了“大于”、“小于”、“等于”这几个比较词语的使用方法。

希望同学们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这些知识。

六、作业布置请同学们回家后继续练习1~5数的大小比较,可以通过观察身边的物品或数字实践这些知识点。

七、教学反思这节课的活动设计需再加强一些趣味性,让学生更加积极参与,同时要注意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比较词语。

下节课可以继续巩固1~5数的大小比较,引入更多有趣的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数学】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2课时《认识数位、写数》教学设计

【数学】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2课时《认识数位、写数》教学设计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2课时认识数位、写数一、学习目标(一)学习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75页和第77页练习十七的第7~12题。

认识数位、“11~20各数的写法”教学内容是在学生掌握10以内各数的认识的基础上继续学习的。

本节课主要任务是在学生直观认识11~20各数之后,认识“个位、十位”,在计数器上再认识这些数,通过在计数器上表示这些数,使学生对计数单位和计数单位的个数初步的认识,为后续学习百以内数、万以内的数和更大的数打好基础。

(二)核心能力《11~20各数认识》属于数与代数领域内容,这部分内容是整个数学教学体系的基石。

11~20的认识又是数与代数内容的前期基础,因此在一年级教学中我们就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数感和符号感,加强对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

(三)学习目标1.初步认识个位和十位表示的意义;会用位置制表示数,能正确写出11~20各数,知道11~20各数的组成。

2.通过学习活动,学生养成认真观察的学习习惯,并建立数感。

(四)学习重点初步认识个位、十位,掌握写数的方法。

(五)教学难点对个位、十位计数单位的理解。

(六)配套资源实施资源:《认识数位、写数》教学课件、《认识数位、写数》课时作业。

二、学习设计(一)课前预习(微课形式)1.把已经认识了哪些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读一读。

出示直尺图师:星星后面藏着几?爱心呢?19的后面是几?你还发现了什么?2.比一比,看谁读的又快又对出示课件,随着气球逐个上升,学生快速读数。

【设计意图:复习已学知识,激活已有的经验,为学生学习新知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课堂设计1.认识数位(1)认识计数器师:给同学们介绍一个新朋友,它叫“计数器”,是帮助我们数数、认数的工具。

仔细观察计数器,你发现了什么?师:计数器从右边起第一位叫个位,个位上的珠子,是1个1个计数,个位有几个珠子就表示有几个一;右起第二位叫十位,十位上的珠子,是10个10个计数,十位有几个珠子就表示有几个十。

新人教部编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练习课(第1~3课时)

新人教部编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练习课(第1~3课时)

新人教部编版小学1练习课(第1~3课时)▶教学内容完成教科书P44~46“练习九”部分习题。

▶教学目标1.进一步巩固三位数减三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2.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书写、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加、减法之间的关系计算。

▶教学准备课件,每组一份0~9的数字卡片,加号和减号磁性教具(与数字卡片同样大小)。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1.算一算,说一说笔算时应该注意什么。

学生自主完成,同桌之间相互说一说笔算要注意的地方。

2.完成教科书P44“练习九”第3、5题。

学生独立计算,汇报交流。

重点说一说加、减法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小结:加数+加数=和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被减数-减数=差减数+差=被减数被减数-差=减数3.完成教科书P44“练习九”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学情预设】预设1:学生用列竖式的方法进行计算,然后再连线。

此时注意交流算法。

预设2:学生根据被减数和减数百位及个位的数字就做出了判断。

让学生用竖式计算的方法进行检验。

注意运算过程要写得整洁和有序。

4.完成教科书P45“练习九”第9题。

将计算卡片发给学生,小组合作以游戏形式进行,得数相同的两个算式的小朋友是好朋友。

师:找到自己的好朋友了吗?你是怎么快速找到自己的好朋友的? 【学情预设】预设1:直接计算。

预设2:先看个位,若不能区分,再继续看十位。

学生没有出现第二种预设情况,或者只看个位就直接连线时,要及时纠正。

课件展示两种方法,巩固练习内容,培养学生数感。

【设计意图】复习巩固三位数减三位数的算理,让学生能够充分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正确计算。

改正学生不良的表达习惯,进一步规范表达和书写过程。

二、重点剖析,培养数感完成教科书P46“练习九”第13题。

1.猜想。

指名学生说一说如果继续摆下去,两人摆出的三位数的和接近多少?差呢?◎教学笔记◎教学笔记 【教学提示】交流算法,巩固加法算式、减法算式各部分间的关系。

2021_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数学阶段过关练一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课时练习课件新人教A版必修第一册2

2021_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数学阶段过关练一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课时练习课件新人教A版必修第一册2

7.(多选题)(2021·济宁高一检测)如图所示,阴影部分表示的集合是( )
A.( UB)∩A
B.( UA)∩B
C. U(A∩B)
D.A∩ U(A∩B)
【解析】选 AD.利用集合的运算结合阴影部分可知,( UB)∩A, A∩ U(A∩B)即为所
求.
8.(多选题)以下四个命题正确的是( ) A.“a>b”是“a2>b2”的充分条件 B.“|a|>|b|”是“a2>b2”的必要条件 C.“a>b”是“a+c>b+c”的充要条件 D.设a,b∈R,且ab≠0,若ba <1,则ab >1
【解析】选 BC.A.由 2>-3 22>(-3)2 知,该命题为假命题;
B.a2>b2⇒ |a|2>|b|2⇒ |a|>|b|,该命题为真命题; C.a>b⇒ a+c>b+c,又因为 a+c>b+c⇒ a>b,所以“a>b”是“a+c>b+c”的充
要条件为真命题;
D.可举反例:如 a,b 异号,虽然ab <1,但ba <0.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存在一个实数,使-2x2+x-4=0
B.∀ n∈N*,2n2+5n+2能被2整除
C.存在偶数2n是7的倍数 D.任意两个无理数的和是无理数 【解析】选 C.因为 Δ=1-4×(-2)×(-4)=-31<0,故方程-2x2+x-4=0 无 解,故 A 存在一个实数,使-2x2+x-4=0,错误;当 n=1 时,2n2+5n+2 不 能被 2 整除,B 错误;28=2×14,故存在偶数 2n 是 7 的倍数,故 C 正确;无理 数 2 与 1- 2 的和是 1,是有理数,故 D 错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8单元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第2课时练习课
【教学内容】:练习二十第4、5题
【练习目标】:
1.巩固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的计算方法,使学生较熟练计算9加几的口算题。

2.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3.初步渗透函数思想。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
能选用自己较熟练的计算方法口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

【教学难点】:
初步渗透函数思想。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教具准备】:
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1.口算,并说说上下两题之间有什么关系?
9+1+5 9+1+4 9+1+8
9+6 9+5 9+9
实用文档 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