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套问题”教案

合集下载

初中方程的配套问题教案

初中方程的配套问题教案

初中方程的配套问题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和性质。

2. 学会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

3. 能够应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1. 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和性质。

2.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3. 一元一次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小学学过的加减乘除运算。

2. 提问:如果我们知道两个数的和、差、积、商,能不能找出这两个数呢?3. 学生尝试解答,教师总结解题思路。

二、新课讲解(20分钟)1. 引入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解释方程的组成部分:未知数、常数、运算符号。

2. 通过示例,讲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代入法、加减法、乘除法。

3. 引导学生总结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化简。

三、配套问题解答(15分钟)1. 给学生发放配套问题练习册。

2. 引导学生独立解答练习册上的题目。

3.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遇到的问题。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让学生复述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和解法。

2. 强调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五、课后作业(5分钟)1.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2. 提醒学生在做作业时注意审题,避免计算错误。

教学评价:1. 课后收集学生的练习册,评估解答的正确率。

2. 在下一节课开始时,进行课堂小测,检验学生对一元一次方程的掌握程度。

3. 关注学生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能力,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新课讲解、配套问题解答、课堂小结和课后作业等环节,帮助学生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和解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遇到的问题,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同时,要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在课后作业的布置上,要注重难度的适当,避免过于简单或过于困难,以保证学生能够巩固所学知识。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3.4《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配套问题》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3.4《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配套问题》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3.4《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配套问题》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3.4《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配套问题》》是学生在学习了二元一次方程组和一元一次方程之后的一个综合性练习。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了二元一次方程组和一元一次方程之后,对于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如何找到等量关系,确定方程的解法还有待提高。

此外,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也需要进一步培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理解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并能够将其转化为方程。

2.让学生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并能够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2.教学难点:找到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确定方程的解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分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教学。

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实际问题,用于引导学生思考和练习。

2.准备黑板,用于板书解题过程和重点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这些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

例如,甲乙两人同时从A地出发到B地,甲的速度是乙的2倍,甲用了4小时到达B地,问乙用了多少小时到达B地?2.呈现(15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

每组选择一个实际问题,列出方程,并解释方程的来源。

3.操练(20分钟)让学生分组解决问题,每组选择一个实际问题,应用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找到问题的答案。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回答一些关于一元一次方程的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例如,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是什么?如何找到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5.拓展(10分钟)让学生思考如何将一元一次方程应用到更复杂的问题中,例如,实际问题中有多个未知数时,如何解决?6.小结(5分钟)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包括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等。

“配套问题”教案

“配套问题”教案

“配套问题”教案1.1 背景介绍: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掌握解题技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应对学校或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配套问题。

1.2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通过实例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

1.3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知识点讲解2.1 配套问题的定义:配套问题是指在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往往需要多个知识点的综合运用来解决。

2.2 解题步骤:2.2.1 明确问题:准确理解问题的含义,分析问题的已知条件和所求目标。

2.2.2 构建知识框架:根据问题的类型,梳理相关的知识点,形成解决问题的框架。

2.2.3 选择解题策略:根据问题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解题方法或算法。

2.2.4 检验答案:通过逻辑推理或实际验证,检查答案的合理性和准确性。

三、教学内容3.1 实例分析:选取一些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配套问题,如购物优惠、路线规划等,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并找出解决方法。

3.2 讨论交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解题的思路和方法,互相学习和借鉴。

3.3 练习巩固:布置一些类似的配套问题,让学生独立解决,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

四、教学目标4.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配套问题的定义和解题步骤,能够独立解决简单的配套问题。

4.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

4.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面对问题时不畏难、勇于探索的精神,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

五、教学难点与重点5.1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正确选择解题策略,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面对问题时分析问题和制定解决方案的能力。

以上是前五个章节的教案内容,后续章节将根据您的要求进行编写。

希望这些内容能够满足您的需求,如有任何修改或补充,请随时告诉我。

谢谢!六、教具与学具准备6.1 教具准备:PPT、黑板、粉笔、教学案例资料。

配套问题教案

配套问题教案

3.4 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配套问题学习目标:1.理解配套问题的背景.2.分清有关数量关系,能正确找出作为列方程依据的主要等量关系.3.掌握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过程.重点:能正确找出作为列方程依据的主要等量关系难点:能正确找出作为列方程依据的主要等量关系一、复习与回顾问题1:之前我们通过列方程解应用问题的过程中,大致包含哪些步骤?1. 审:审题,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2. 设:设适当的未知数,并表示未知量;3. 列:根据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列方程;4. 解:解这个方程;5. 答:检验并作答.二、应用与探究问题2:应用回顾的步骤解决以下问题.例1某车间有22名工人,每人每天可以生产1 200个螺钉或2 000个螺母. 1个螺钉需要配2个螺母,为使每天生产的螺钉和螺母刚好配套,应安排生产螺钉和螺母的工人各多少名?列表分析:解:设应安排x名工人生产螺钉,(22-x)名工人生产螺母.依题意得: 2 000(22-x)=2×1 200x .解方程,得:5(22-x)=6x,110-5x=6x,x=10.22-x=12.答:应安排10名工人生产螺钉,12名工人生产螺母.问题3:以上问题还有其他的解决方法吗?例如:解:设应安排x名工人生产螺母,(22-x)名工人生产螺钉.【总结提升】配套问题的两个未知量及两个等量关系 1.两个未知量:这类问题有两个未知数,设其中哪个为x 都可以,另一个用含x 的代数式表示。

2.两个等量关系:一个是等量关系用来设未知数的等量关系.另一个等量关系是用来列方程的等量关系问题4:应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配套问题。

例2: 用白铁皮做罐头盒,每张铁皮可制盒身25个或制盒底40个,1个盒身与2个盒底配成1个罐头盒.现有36张白铁皮,用多少张制盒身,多少张制盒底可以使盒身与盒底正好配套?解:三、小结与归纳问题5: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过程有几个步骤?分别是什么?实际问题一元一次方程设未知数,列方程解方程一元一次方程的解(x = a )实际问题的答案检验四、课堂练习 1:一套仪器由一个A 部件和三个B 部件构成. 用1 m3钢材可以做40个A 部件或240个B 部件. 现要用6 m3钢材制作这种仪器,应用多少钢材做A 部件,多少钢材做B 部件,恰好配成这种仪器多少套?2.红光服装厂要生产某种型号学生服一批,已知每3米长的布料可做上衣2件或裤子3条,一件上衣和一条裤子为一套,计划用600米长的这种布料生产学生服,应分别用多少布料生产上衣和裤子,才能使上衣和裤子恰好配套?共能生产多少套?3.某家具厂生产一种方桌,1立方米的木材可做50个桌面或300条桌腿,现有10立方米的木材,怎样分配生产桌面和桌腿使用的木材,才能使桌面、桌腿刚好配套,共可生产多少张方桌?(一张方桌有1个桌面,4条桌腿)五、课后作业1.教科书习题3.4 第2、3题;。

配套问题教案设计模板范文

配套问题教案设计模板范文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掌握本节课所涉及的知识点。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式学习,引导学生主动发现和解决问题。

(2)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合作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

(2)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掌握本节课所涉及的知识点。

(2)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1)理解并运用本节课所学的概念、原理。

(2)在小组合作中,提高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通过提问、图片展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新课讲授(1)讲解本节课所涉及的知识点,结合实例进行说明。

(2)引导学生主动发现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3. 小组合作(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并完成指定的任务。

(2)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在合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 展示与评价(1)每组选派代表展示本组合作成果。

(2)教师对学生的展示进行评价,肯定优点,指出不足。

5. 总结与反思(1)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2)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总结经验教训。

四、配套问题设计1. 预习问题:(1)请学生预习本节课所学内容,了解相关知识。

(2)提出预习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2. 课堂问题:(1)在讲解知识点时,适时提出问题,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2)在小组合作过程中,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3. 课后问题:(1)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2)提出思考题,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拓展。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合作能力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期末考试:通过考试检验学生对本学期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配套”问题-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配套”问题-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配套问题-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一、学情分析本次教案的教学对象为七年级学生,他们已经学习了初中数学基础知识,并逐渐掌握了基础的数学运算和方程、函数等的基础概念。

在这个过程中,对于他们来说理解和掌握数学配套问题非常重要,因为这种问题在实际生活和数学运用中都很常见。

二、教学目标1.理解配套的概念和基本特点;2.掌握解决简单配套问题的方法;3.能够将配套问题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配套问题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通过实例掌握简单配套问题的解法;3.将配套问题应用到实际情境中。

四、教学内容与方法内容1.配套问题的概念和特点;2.配套问题的解决方法;3.实际问题的应用。

方法1.教师讲解:通过简单的配套问题,引导学生理解配套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组内讨论: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讨论配套问题的解法,并提出问题;3.组间答辩:各组展示自己的解法,并进行讨论;4.实际应用:通过实际情境的应用问题,让学生将所学习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

五、教学过程1. 铺垫通过教师提问,引导学生回忆和复习比例和百分数的相关知识,从而引出配套问题。

2. 讲解教师简单介绍配套的概念和特点,并通过图表和实例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3. 组内讨论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配套问题的解法,并提出自己的疑问和问题。

4. 组间答辩各组进行答辩,展示自己的解法,并进行讨论和解答。

5. 实际应用通过实际情境的应用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六、教学反思本次教学中,教师通过引入实际问题,让学生理解配套问题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并通过组内讨论和组间答辩,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掌握了解决配套问题的方法。

同时,通过实际应用问题的提问,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并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初中数学七年级《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配套”问题》优秀教学设计

初中数学七年级《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配套”问题》优秀教学设计

3.4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配套”问题一、教材分析这一节是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第4节《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第1课时的内容,是学生学习了代数式及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后一个理论联系实际的最好教材,也是前一部分知识的应用与巩固,这一节又是整个列方程解应用题的重点。

列方程解应用题体现了现实世界中事物的相互联系,学生从这些联系中看问题的同时也为今后学习函数奠定了基础。

在能力方面,无论是逻辑思维能力、计算能力,还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可在本节教学中得以培养和提高。

该节课主要学习的内容是“配套问题”相关的应用题;教材通过例1和它引申出的两个问题与学生共同总结出列一元一次方程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

重点:找到配套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建立数学模型,正确列出一元一次方程进行求解。

建立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难点:由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模型的探究过程。

二、教学目标三、学情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初步认识方程,掌握方程解法的基础上,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让学生根据应用题的实际意义,寻找等量关系,列一元一次方程来解决实际问题,体验到了用一元一次方程来解决问题的简洁性。

本节开始,学生将接触与学习掌握更复杂一点的实际问题,这些问题用算术方法来解决往往很难,而用方程来解决却很简便,进而培养学习用方程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应用技巧,使学生真正体验到学而有用。

四、教学策略七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和模仿能力比较强,然而,实际问题往往题目长、文字多,学生社会经验不足,难以找出相应的等量关系,容易产生厌倦情绪。

根据学生的心智特征及本课实际,将采用启发诱导、合作交流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建构知识,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计算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可以简单概括为:一条主线,三个问题.即以小明爸爸创业致富不忘回报社会,教育学生常怀感恩为主线,解决小明爸爸经营的螺丝厂螺钉螺母的配套问题,捐赠课桌中桌面桌腿的配套问题,以及桌面桌腿配套问题的变式应用.这三个问题由浅入深,层层递近,螺旋式上升.根据教材内容,结合学生认知能力,本节课采用启发式、引导式、探究式教学方法为主,辅以问题教学法,类比教学法. 五、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教 学 目 标知识与技能目标 1.掌握配套问题中有关量的基本关系式,并会寻求等量关系列方程求解.2.提高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合理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2.渗透建模思想;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会感恩,懂得回报.2.让学生在探究中感受学习的快乐.通过学习,进一步认识到方程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 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增强用数学的意识,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计算能力,还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配套”问题》教案1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配套”问题》教案1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配套”问题》教案1一. 教材分析《“配套”问题》是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的一章内容,主要讲述了配套问题的解法和相关应用。

本章通过实际问题引入配套概念,使学生了解并掌握成套物品的搭配问题。

教材内容由浅入深,从简单到复杂,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的乐趣,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七年级之前,已经学习了初步的数学知识,对于一些基本的运算和数学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面对实际问题,部分学生可能还缺乏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引导和启发,帮助他们建立解决实际问题的信心。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配套问题的解法,能够独立解决简单的配套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的积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配套问题的解法及其应用。

2.难点: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并运用配套问题的解法进行求解。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思考、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

2.教材:《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3.学具:笔记本、铅笔、橡皮。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实际问题,如“小明有3红球和2蓝球,他想用这些球组成不同颜色的组合,请问他有多少种组合方式?”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类问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观察问题,并提出解决思路。

让学生尝试用数学语言描述问题,从而引出配套概念。

例如,将红球和蓝球看作两个集合,求解两个集合的组合问题。

3.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简单的配套问题,让学生独立解决。

配套问题详细讲解教案及反思

配套问题详细讲解教案及反思

配套问题详细讲解教案及反思教案标题:配套问题详细讲解教案及反思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和解答配套问题。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学生能够对自己的解题过程进行反思和总结。

教学准备:1. 配套问题练习题,包括不同难度和类型的问题。

2. 教学投影仪或白板、笔等教学工具。

3. 学生练习册或作业本。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引入本节课的主题:配套问题。

- 提问学生是否遇到过配套问题,并让学生分享一些他们遇到的配套问题的例子。

2. 介绍配套问题的概念(10分钟)- 通过教学投影仪或白板,展示一些配套问题的例子,并解释配套问题的定义和特点。

-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解决配套问题,以及在生活中解决配套问题的重要性。

3. 配套问题解题策略讲解(15分钟)- 介绍一些常见的解题策略,如逐步分析、列出条件、建立方程等。

- 通过示例问题演示如何运用这些解题策略解决配套问题。

- 强调理解问题的关键信息和条件,并将其转化为数学表达式或方程。

4. 配套问题练习(20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发放配套问题练习题。

- 学生在小组内合作解答问题,并讨论解题过程和答案。

- 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并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

5. 反思和总结(10分钟)- 引导学生回顾解题过程,思考哪些策略和方法对他们最有效。

- 学生分享他们的解题思路和策略,并与其他学生进行讨论和比较。

- 教师总结学生们的反思和讨论,强调解题过程中的重要思维和策略。

6. 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相关的作业,要求学生继续解决配套问题,并在作业本上完成。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配套问题的概念,讲解解题策略,进行练习和反思总结,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和解决配套问题。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解题,能够相互讨论和分享解题思路,提高了解题能力和合作意识。

在反思环节,学生能够思考自己的解题策略和思维过程,从中总结有效的解题方法。

教师在课堂上及时解答学生的问题,提供指导和帮助,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初中工程配套问题教案模板

初中工程配套问题教案模板

课时:2课时年级:八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工程配套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分析工程配套问题的能力。

3. 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工程配套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工程配套问题的分析及解决方法。

教学难点:1. 工程配套问题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2. 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

2. 工程案例资料。

3. 小组讨论记录表。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工程配套?为什么工程配套很重要?2. 提问:你们在生活中遇到过哪些需要工程配套的例子?二、新课讲授1. 工程配套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介绍工程配套的定义和重要性。

- 讲解工程配套的分类,如: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设施、生态环境配套等。

2. 工程配套问题的分析- 举例说明工程配套问题,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设施不足等。

- 分析工程配套问题的原因,如:城市规划不合理、资金投入不足、管理不到位等。

三、案例分析1. 展示工程案例,如:某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某地区环境治理问题等。

2. 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工程配套问题,讨论解决方法。

四、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工程配套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关注工程配套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一节课所学内容,提问:什么是工程配套?工程配套问题有哪些?2. 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关注的工程配套问题。

二、小组讨论1.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感兴趣的工程配套问题进行讨论。

2. 每组讨论后,推选代表进行汇报。

三、成果展示1. 各小组依次进行成果展示,其他小组进行点评。

2. 教师对各组讨论结果进行总结和评价。

四、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关注工程配套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提问、回答问题、小组讨论等。

配套问题教案设计模板

配套问题教案设计模板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学生能够掌握课程相关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能。

- 学生能够通过分析、综合、评价等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 能力目标:-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有效的问题分析。

- 学生能够提高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 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 学生能够增强自信心,勇于面对挑战。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课程基本概念、原理和技能的掌握。

- 问题的分析方法和解决策略。

2. 教学难点:- 问题情境的创设与引导。

- 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 通过提问、情境导入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简要回顾上节课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新授课- 讲解课程相关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能。

- 通过实例、案例分析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知识。

- 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3. 配套问题设计- 设计与课程内容相关的配套问题,分为基础题、提高题和拓展题。

- 基础题:检验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

- 提高题:培养学生的问题分析能力和解决策略。

- 拓展题: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综合素养。

4. 学生活动- 学生独立完成配套问题,教师巡视指导。

- 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 学生代表展示解题过程,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5. 教师总结-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 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

- 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 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评价学生的课堂发言、小组讨论和展示环节。

2. 作业评价:- 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 评价学生的解题思路、方法和技巧。

3. 成绩评价:- 结合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给出学生的综合评价。

五、教学反思1. 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是否具有针对性。

2. 教学方法是否有效,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完整word版)一元一次方程《配套问题》教案

(完整word版)一元一次方程《配套问题》教案
分析:本题的配套关系是一套仪器由一个A部件和三个B部件构成。(即B部件的数量=A部件的数量×3)
合作学习,让会做的学生给同学讲解,使每个小组的同学都会列方程.
还可以怎么列方程?




请你来试一试:练习
制作一张桌子要用一个桌面和4条桌腿,1 m3木材可制作20个桌面,或者制作400条桌腿,现有12 m3木材,应怎样计划用料才能制作尽可能多的桌子?
3。4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
——配套问题
【教学任务分析】




知识
技能
1、能根据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掌握配套问题;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
方法
通过自主探索与小组合作交流,学会能合理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掌握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并依据乘法的分配律去括号,感悟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模型,训练学生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解:设应分配x名工人生产螺钉,其余(22-x)名工人生产螺母.根据螺母数量和螺钉数量的关系,列得
2×1200x=2000(22—x)
去括号,得
2400x=44000—2000x
移项及合并同类项,得
4400x=44000
系数化为1,得
X=10
生产螺母的人数为 22-x=12
答:应分配10名工人生产螺钉,12名工人生产螺母。
学习小组内互相交流,讨论,展示.
作业设计
作业:必做题:练习册第97页5题、7题
选做题:练习册第104页17题
作业可设必做题和选 做题,体现要求的层次性,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




情感

“配套问题”教案

“配套问题”教案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1)“配套问题”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丰富的实例,提高分析实际问题中等量关系的能力,熟练地利用等量关系列方程。

2、进一步熟练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提高解方程的能力。

3、能准确地找出配套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并列出合适的一元一次方程。

4、体会数学的建模思想,准确找出等量关系,深刻体会方程思想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分析并弄清配套问题中双方的等量关系。

难点:根据关键语句分析出配套问题中暗含的等量关系。

三、教学过程(一)复习与回顾问题1:之前我们通过列方程解应用问题的过程中,大致包含哪些步骤?(师生共同回顾)1、审:审题,分析题目中的等量关系;2. 设:设适当的未知数,并表示未知量;3. 列:根据题目中的等量关系列方程;4. 解:解这个方程;5. 验:将未知数的值代入方程左右两边检验;6. 答:写出问题的答案。

(二)应用与探究问题2:应用回顾的步骤解决以下问题。

例1 某车间有22名工人,每人每天可以生产1 200个螺钉或2 000个螺母。

1个螺钉需要配 2个螺母,为使每天生产的螺钉和螺母刚好配套,应安排生产螺钉和螺母的工人各多少名?思考:(1)“每人每天可以生产1 200个螺钉或2 000个螺母”是什么意思?(2)怎样理解“每天生产的螺钉和螺母刚好配套”?结论:(1)一个人一天要么生产1 200个螺钉,要么生产2000个螺母(2)生产螺母的总产量螺钉生产总量的2倍。

列表分析(板书)师生共同完成列表:Array师生共同完成解答过程:解:设应安排x名工人生产螺钉,(22-x)名工人生产螺母。

依题意得: 2000(22-x)=2×1200x解方程,得 5(22-x)=6x,去括号,得 110-5x=6x移项,得 -5x-6x=-110合并同类项,得 -11x=-110系数化为1,得 x=10所以22-x=12.答:应安排10名工人生产螺钉,12名工人生产螺母。

《“配套”问题》教学设计(甘肃省市级优课)

《“配套”问题》教学设计(甘肃省市级优课)

3.4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第1课时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一) 教学目标:1.会解决有关配套问题.2.会解决与工作效率有关的工程问题.3.会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并体会其中蕴藏的等量关系.教学重点从题中找“配套问题”和“工程问题”的等量关系.教学难点在与工作效率有关的工程问题中建立等量关系,并根据题意列出方程.教学过程一复习巩固:a:b=m:n 根据比例中两内向之积等于两外向之积,转化为乘法:bm=an二、情境引入:1问题:生活中配套出现的事物?(学生自由发言)2多媒体展示配套出现的事物三、合作探究达成目标探究点一配套问题活动一:例1 某车间有22名工人,每人每天可以生产1 200个螺钉或2 000个螺母. 1个螺钉需要配 2个螺母,为使每天生产的螺钉和螺母刚好配套,应安排生产螺钉和螺母的工人各多少名?(1)分析:要使每天生产的螺钉和螺母数量刚好配套,螺钉的数量:螺母的数量=1:2化为乘积的形式为:螺钉的数量×2=螺母的数量×1(2)以表格的形式集体分析各个量之间的关系(3)学生列方程解决问题(4)课堂练习: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配套问题探究点二工程问题活动二:例2 整理一批图书,由一个人做要40 h 完成.现计划由一部分人先做4 h,然后增加 2人与他们一起做8 h,完成这项工作. 假设这些人的工作效率相同,具体应该安排多少人工作?(1)复习: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2)小组合作分析题意找出等量关系列方程(小组成员A,B,C 三类同学分工合作)(3)小组展示结果(4)师生共同分析总结(5)课堂练习: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工程问题.探究问题三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小组合作总结归纳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

一元一次方程配套问题教案

一元一次方程配套问题教案

一元一次方程配套问题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及其解法。

学生能够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步骤。

学生能够运用数学符号和语言表达解题过程。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克服数学恐惧心理。

学生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及其解法。

一元一次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步骤。

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形式并求解。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巩固知识。

组织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2. 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课件,生动展示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过程。

提供练习题和案例,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四、教学内容与步骤:1. 导入新课:利用生活实例引入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激发学生兴趣。

2. 知识讲解:讲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及解法步骤。

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总结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规律。

3. 案例分析: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将其转化为方程形式并求解。

分析解题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

4. 课堂练习: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2. 练习题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练习题的正确率,评价学生对一元一次方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合作态度、交流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六、教学拓展与深化:1. 引导学生思考:一元一次方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还有哪些类似一元一次方程的问题?2. 讲解相关概念:介绍一元一次方程的变形和化简。

引导学生理解方程的解和解集的概念。

《“配套”问题》教学设计1-七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配套”问题》教学设计1-七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3.4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第1课时)——配套问题课堂练习练习1:一套仪器由一个A部件和三个B部件构成. 用13m钢材可以做40个A部件或240个B部件. 现要用63m钢材制作这种仪器,应用多少钢材做A部件,多少钢材做B部件,恰好配成这种仪器多少套?部件名称每3m产量钢材用量总产量A 40 x40 xB 240 6-x240 (6-x)练习2.某工地需要派48人去挖土和运土,如果每人每天平均挖土5方或运土3方,那么应该怎样安排人员,正好能使挖的土及时运走而且不窝工?等量关系:每天挖的土方=每天运的土方(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拓展练习:某服装厂要生产某种型号的学生校服,已知3m 长的某种布料可做上衣 2 件或裤子 3 条,一件上衣和一条裤子为一套,库内存这种布料 600m,应如何分配布料做上衣和做裤子才能恰好配套?校服每米产量布料用量总产量上衣32x32x裤子 1 600-x600-x试编一道关于配套问题的题目巩固本课中配套问题的求法,再次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应用价值。

同时也检查学生对本节配套问题的掌握程度。

配套关系没有直接给出,隐含在题中没直接给出单位效率,通过前面的学习考虑把3米产量换算成1米的产量是解决本题的关键看时间情况归纳总结以板书内容归纳总结体现数学建模思想作业必做:习题3.4第2、3、题。

选做:107页第9题作业分必做题,选做题.学生自主选择,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上获得不同的发展.。

一元一次方程配套问题教案

一元一次方程配套问题教案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配套问题一、自主学习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是什么?二、合作交流例1 某车间22名工人生产螺钉和螺母,每人每天平均生产螺钉1200个或螺母2000个,一个螺钉要配两个螺母。

为了使每天的产品刚好配套,应该分配多少名工人生产螺钉,多少名工人生产螺母?解决问题的关键:1.如果设x名工人生产螺钉,则_______名工人生产螺母;2.为了使每天的产品刚好配套,应使生产的螺母恰好是螺钉数量的________.3.用含X的式子表示出生产的螺钉的数量4.用含X的式子表示出生产的螺母的数量解:设分配x名工人生产螺钉,其余(22-x)名工人生产螺母,根据螺母数量与螺钉数量的关系,列方程得:解得答:分配名工人生产螺钉,名工人生产螺母。

三、展示提升四、训练巩固用我们研讨后的方法解决这道练习题包装厂有工人42人,每个工人平均每小时可以生产圆形铁片120片,或长方形铁片80片,将两张圆形铁片与和一张长方形铁片可配套成一个圆桶,如何安排工人生产圆形或长方形铁片刚好配套?六、反馈检测1、制作一张桌子要用一个桌面和四条桌腿,1立方米木材可制作20个桌面或400条桌腿,现有12立方米木材,应怎样计划用料才能制作尽可能多的桌子?2、一套仪器由一个A部件和三个B部件构成,用一立方米钢材可做40个A部件或240个B部件,现有6立方米钢材,为使仪器配套,用多少立方米钢材做A部件、多少立方米钢材做B部件?七、能力提升1、某车间每天能生产甲种零件75个,或者乙种零件100个。

甲、乙两种零件分别取3个、2个才能配成一套,要在30天内生产最多的成套产品,问怎样安排生产甲、乙两种零件的天数?。

3.4.1配套问题(教案)

3.4.1配套问题(教案)
-运用线性方程组解决配套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通过配套问题的求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举例解释:
a.重点讲解配套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如买鞋和袜子的配套问题,让学生理解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
b.强调线性方程组的建立和解法,通过具体的配套问题,让学生掌握如何列出方程组,并求解;
c.通过多种类型的例题,让学生掌握解决配套问题的核心方法,培养其举一反三的能力。
3.4.1配套问题(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八年级数学教材《配套问题》章节的3.4.1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
1.理解并掌握配套问题的概念,了解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学会使用图形和方程来解决简单的配套问题;
3.能够运用线性方程组解决配套问题,并解释其解的实际意义;
4.通过实例,让学生感受配套问题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配套问题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配套问题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于配套问题的概念和应用表现出浓厚的兴趣。通过引入日常生活中的实例,他们能够更直观地理解数学模型与实际问题的联系。在讲授环节,我注意到有些学生在理解线性方程组的建立和求解上存在一定难度,这是后续教学中需要重点关注的地方。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配套问题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如模拟购买搭配商品,演示如何列出方程组并求解。

正式配套问题教案

正式配套问题教案

正式配套问题教案第一章:引言1.1 课程目标让学生理解正式配套问题的概念和重要性培养学生解决正式配套问题的基本技能1.2 教学内容正式配套问题的定义和特点正式配套问题的应用领域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正式配套问题的定义和特点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理解正式配套问题的应用领域第二章:基本概念2.1 课程目标让学生掌握正式配套问题中的基本概念2.2 教学内容正式配套问题的基本元素:需求、产品、市场、竞争等正式配套问题的解决步骤:问题定义、数据分析、方案设计等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正式配套问题的基本元素和解决步骤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加深对基本概念的理解第三章:需求分析3.1 课程目标让学生学会进行需求分析的方法和技巧3.2 教学内容需求分析的方法:问卷调查、访谈、观察等需求分析的技巧:有效提问、数据分析、需求整理等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需求分析的方法和技巧实践教学法:学生分组进行需求分析的实践操作,加深对需求分析的理解第四章:产品设计4.1 课程目标让学生掌握产品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4.2 教学内容产品设计的基本原则:用户需求导向、创新性、可行性等产品设计的方法:头脑风暴、原型设计、用户测试等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产品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实践教学法:学生分组进行产品设计的实践操作,加深对产品设计的理解第五章:市场分析5.1 课程目标让学生学会进行市场分析的方法和技巧5.2 教学内容市场分析的方法:市场调研、竞争分析、市场规模等市场分析的技巧:数据收集、数据分析、市场趋势预测等5.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市场分析的方法和技巧实践教学法:学生分组进行市场分析的实践操作,加深对市场分析的理解第六章:竞争分析6.1 课程目标让学生理解竞争分析的重要性,并学会使用相关方法和工具。

6.2 教学内容竞争分析的目的和作用竞争分析的主要方法和工具,如SWOT分析、波特五力模型等如何评估竞争对手的优势和劣势6.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竞争分析的概念和基本框架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如何进行竞争分析第七章:营销策略制定7.1 课程目标让学生掌握制定有效的营销策略的方法。

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配套问题优秀教案

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配套问题优秀教案

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配套问题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根据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掌握配套问题;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在学习过程中,学会能合理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掌握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感悟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模型,训练学生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体会化归思想,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实际,建立数学应用意识。

二、教学重点分析实际问题,根据实际问题列出一元一次方程解决此类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依据实际问题,列出一元一次方程。

四、教法学法启发法、合作讨论法。

五、教学过程(一)问题引入以生活实物引入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生活中的实际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例题教学例题: 某车间有22名工人,每人每天可以生产1 200个螺钉,或2 000个螺母. 1个螺钉需要配2个螺母,为使每天生产的螺钉和螺母刚好配套,应安排生产螺钉和螺母的工人各多少名?列表分析:等量关系:设计意图:通过该例题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用列表法找出配套问题中的相关量,并能顺利找到其等量关系,熟悉列一元一次放程解决配套问题的基本流程。

并启发学生尝试用多种方法解决该题,实现一题多解,并能优选解题方法。

(三)变式应用变式1:某车间有25名工人,每人每天可以生产1200个螺钉或2000个螺母,1个螺钉需要配2个螺母,问如何安排生产螺钉和螺母的工人,才能使当天生产的螺钉和螺母刚好配套?设计意图:本题对工人数做了适当变化,能够列出方程,但方程的解和实际问产品类型生产人数 每人每天产量 总产量 螺钉1 200 螺母2 000题并不相符,让学生深刻理解方程的解应符合是实际情况。

变式2:某车间有22名工人,每人每天可以生产1200个螺钉或2000个螺母,一个螺钉需要配两个螺母,第一天安排12名工人生产螺钉,10名工人生产螺母,问第二天应安排多少人生产螺钉、多少人生产螺母,才能使两天总的生产的螺钉和螺母刚好配套?设计意图:本题完成任务的时间分成两天完成,引导学生把握好配套问题的等量关系,就能顺利列出方程,从而使问题得到顺利解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1)“配套问题”教案
一、教学目标
1、通过丰富的实例,提高分析实际问题中等量关系的能力,熟练地利用等量关系列方程。

2、进一步熟练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提高解方程的能力。

3、能准确地找出配套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并列出合适的一元
次方程。

4、体会数学的建模思想,准确找出等量关系,深刻体会方程思想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分析并弄清配套问题中双方的等量关系。

难点:根据关键语句分析出配套问题中暗含的等量关系。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与回顾
问题1:之前我们通过列方程解应用问题的过程中,大致包含哪些步骤(师生共同回顾)
1、审:审题,分析题目中的等量关系;
2. 设:设适当的未知数,并表示未知量;
3. 列:根据题目中的等量关系列方程;
4. 解:解这个方程;
5. 验:将未知数的值代入方程左右两边检验;
6. 答:写出问题的答案。

依题意得: 2000(22— x) = 2X 1200X
(二)应用与探究
问题2:应用回顾的步骤解决以下问题。

例1某车间有22名工人,每人每天可以生产1 200个螺钉或2 000
个螺母。

1个螺钉需要配2个螺母,为使每天生产的螺钉和螺母刚 好配套,应安排生产螺钉和螺母的工人各多少名 思考:(1)每人每天可以生产1 200个螺钉或2 000个螺母”是什么 意思
(2)怎样理解每天生产的螺钉和螺母刚好配套”
结论:(1)一个人一天要么生产1 200个螺钉,要么生产2000个螺母
(2)生产螺母的总产量螺钉生产总量的 2倍。

师生共同完成列表:
师生共同完成解答过程:
解:设应安排x 名工人生产螺钉,(22— X )名工人生产螺母。

列表分析(板书):
解方程,得5(22—x)= 6x,
去括号,得110- 5x= 6x
移项,得-5x-6x= -110
合并同类项,得-11x= -110
系数化为1,得x = 10
所以22 —x= 12.
答:应安排1 0名工人生产螺钉,12 名工人生产螺母。

问题3:以上问题还有其他的解决方法吗(小组讨论解决)三)小试牛刀(师生共同讨论后,学生上台演板)
某车间有22 名工人,每人每天可以生产1 200 个螺钉或2 000
个螺母. 2 个螺钉需要配3个螺母,为使每天生产的螺钉和螺母刚好
配套,应安排生产螺钉和螺母的工人各多少名
四)课堂练习
1 、一套仪器由一个A 部件和三个B 部件构成. 用1 m3钢材可以做40个A部件或240个B部件.现要用6 m3钢材制作这种仪器,应
用多少钢材做A部件,多少钢材做B部件,恰好配成这种仪器多少套
2、某工地需要派48 人去挖土和运土,如果每人每天平均挖土5
方或运土3 方,那么应该怎样安排人员,正好能使挖的土及时运走五)小结与归纳
问题4: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过程有几个步骤分
别是什么
六)布置作业
习题第2、3 题四、教后反思
在教学设计上通过两方面来突破重、难点:1、设计简单而对本
节课有启发作用的前置作业让学生提前完成,使学生在上课前对要学的知识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2、利用列表分析的方法,形象直观地把
已知和未知的条件找出来,有利学生分析理解和找等量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小组交流与合作的模式:1、小组内交流,中
心发言人回答,及时让学生补充不同的思路,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参与情况。

这样有利发现问题,培养学生勇气、才能和个性,使学生思维更清晰。

2、组外的交流,如果整个组的同学都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则可以作为外援到其他组进行帮教,并利用加分的评价机制进行激励。

通过这样的教学环节,既能对后进生进行帮扶,也能引领和鼓舞优生的学习积极性。

这节课课堂学习气氛浓厚,讨论热烈,思维完全放开,有见地的结论不断涌现,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课堂应注意改进的方面有:1、把应用题的等量关系写出来不利于
学生的思维发展,可以改成填空的形式。

2、课堂容量不足,应把重
点放在找等量关系和列方程上,解方程部分可省略,这样就可以增加题量3、提出问题以后,一些思维活跃的学生的回答代替了其他学生
的思考,掩盖了其他学生的疑问。

以上都是有待改进地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