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讲第3章系统总线(34-3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教案(第4次课)
章节
名称
第3章系统总线
(3.4~3.5)
课时
安排
第2周2学时
授课
方式
理论课
教学环境及
教具准备
有投影仪的教室
PPT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
目的
让学生对系统总线在计算机硬件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有所了解,掌握总线判优、仲裁、总线定时、总线数据传送模式
教学
重点
判优控制和通信控制
教学
难点
总线的判优控制
教学基本内容
是否重、难点
方法及手段
3.4总线结构
3.4.1单总线结构
3.4.2多总线结构
3.4.3总线结构举例
3.5总线控制
3.5.1总线判优控制
3.5.2总线通信控制
了解
了解
了解
重点&难点
重点
多媒体讲解
多媒体讲解
多媒体讲解
多媒体讲解
举例讲解
教学过程与设计
复习旧课:计算机五大组成部件靠总线连接起来后,看不见、摸不着的各类信息是怎么样“各行其道”的呢?
引入新课:计算机中数据、地址、控制等信息流在总线上传输时如何保证不“碰撞”、“不拥塞”(可举高速公路多车道、各走各道、单向车道、双向车道等例子)呢?
3.4总线结构
总线结构通常分为单总线结构和多总线结构。
3.4.1单总线结构
单总线结构的示意图见P42图3.2,它是将CPU、主存、I/O设备(通过I/O接口)都挂在一组总线上,允许I/O设备之间、I/O设备与CPU之间或I/O设备与主存之间直接交换信息。特点:结构简单、便于扩充,所有传送都通过这组共享总线,容易形成计算机系统的瓶颈,
多被小型机或微型机所采用。
3.4.2多总线结构
双总线结构的示意图见动画演示P53图3.7,双总线结构的特点是将速度较低的I/O设备从单总线上分离出来,形成主存总线与I/O总线分开的结构。结构中的通道是一个具有特殊功能的处理器,CPU将一部分功能下放给通道,以统一管理I/O设备完成外部设备与主存之间的数据传送,这种结构大多用于大、中型计算机系统。
将速率不同的I/O设备进行分类,然后将它们连接在不同的通道上,那么计算机系统的工作效率将会更高,由此发展成多总线结构。
三总线结构的示意图见P53图3.8,主存总线用于CPU与主存之间的传输;I/O总线供CPU 与各类I/O设备之间传递信息;DMA总线用于高速I/O设备与主存之间交换信息。其特点是三总线结构中,任一时刻只能使用一种总线。改进型的三总线结构的示意图见P54图3.9,工作效率明显提高。
为了进一步提高I/O设备的性能,使其更快地响应命令,又出现了四总线结构,见P54图3.10。四总线结构增加了一条与计算机系统紧密相连的高速总线。其特点是对于高性能设备与CPU来说,各自的效率将获得更大的提高。
3.4.3总线结构举例
传统微型计算机的总线结构示意图见P55图3.11。
VL-BUS局部总线结构示意图见P56图3.12。
PCI总线结构示意图见P56图3.13。(FLASH动画演示PCI总线结构)
多层PCI总线结构示意图见P57图3.14。
3.5总线控制
总线控制主要包括判优控制和通信控制。
3.5.1总线判优控制
主设备和从设备有关概念的区别,前者有总线控制权,后者没有。
总线判优控制可分为集中式和分布式两种,前者将控制逻辑集中在一处,后者将控制逻辑分散在与总线连接的各个部件或设备上。
常见的集中控制优先权仲裁方式有以下三种(FLASH动画演示):
(1)链式查询
链式查询方式见动画演示P58图3.15(a)所示,这种方式的特点是:只需很少几根线就能按一定优先次序实现总线控制,并且很容易扩充设备,但对电路故障很敏感,且优先级别低的设备可能很难获得请求。
(2)计数器定时查询
计数器定时查询方式见动画演示P58图3.15(b)所示,这种方式的特点是:计数可以从“0”开始,此时一旦设备的优先次序被固定,设备的优先级就按0,1,2…,n顺序降序排列,而且固定不变;计数也可以从上一次计数的终止点开始,即是一种循环方法,此时设备使用总线的优先级相等;计数器的初始值还可由程序设置,故优先次序可以改变。这种方式对电路故障不如链式查询方式敏感,但增加了控制线数,控制也较复杂。
(3)独立请求方式
独立请求方式见动画演示P58图3.15(c)所示,这种方式的特点是:响应速度快,优先次序控制灵活(通过程序改变),但控制线数量多,总线控制更复杂。
3.5.2总线通信控制
(1)目的
解决通信双方协调配合问题
(2)总线传输周期
申请分配阶段:主模块申请,总线仲裁决定
寻址阶段:主模块向从模块给出地址和命令
传数阶段:主模块和从模块交换数据
结束阶段:主模块撤消有关信息
(3)总线通信控制通常有四种方式:同步通信、异步通信、半同步通信和分离式通信。1)同步通信
通信双方由同一时标控制数据传送称为同步通信。
优点:规定明确、统一,模块间的配合简单一致。
缺点:主、从模块间时间配合属于强制性“同步”,必须在限定时间内完成规定的要求。同步通信一般用于总线长度较短、各部件存取时间比较一致的场合。
问题1:为什么在同步通信的总线系统中,总线传输周期越短,数据线的位数越多,越直接影响总线的数据传输率?
剖析P61例题3.1。
异步通信
异步通信克服了同步通信的缺点,允许各模块速度的不一致性,它没有公共的时钟标准,采用应答方式。
异步通信的应答方式又可分为不互锁、半互锁和全互锁三种类型。动画演示示意图P62图3.18。
异步通信可用于并行传送或串行传送。前者需要“Ready”和“Strobe”这样的联络信号;后者没有同步时钟,需约定字符格式:1个起始位(低电平)、5~8个数据位(低位先传)、1个奇偶校验位、1或1.5或2个终止位(高电平)。
两帧之间可以有空闲位(高电平)或没有空闲位,示意图如P63图3.19(a)、图3.19(b)。异步串行通信的数据传送速率用波特率。波特率是指单位时间内传送二进制数据的位数,单位用bps(位/秒),记作波特。
剖析P62例题3.2。
问题2:比特率与波特率有什么区别?
剖析P64例题3.4。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计算机组成原理试题分析:在系统总线的数据线上,不可能传输的是:
A.指令
B.操作数
C.握手(应答)信号
D.中断类型号
答案:C
解析:握手(应答)信号在通信总线上传输。
3)半同步通信
半同步通信既保留了同步通信的基本特点,如所有的地址、命令、数据信号的发出时间,都严格参照系统时钟的某个前沿开始,而接收方都采用系统时钟后沿时刻来进行判断识别;同时又像异步通信那样,允许不同速度的模块和谐地工作。
上述三种通信的共同点小结:
一个总线传输周期(以输入数据为例)
主模块发地址、命令占用总线
从模块准备数据不占用总线、总线空闲
从模块向主模块发数据占用总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