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维护国家文化安全
试论全球化背景下的我国文化安全
上的主权、 土完整 , 领 而且 包 括 经 济 安 全 、 息 安 全 、 境 安 安 全 是 隐 藏 于 国 家安 全 中 最 深 层 的 一 种 安 全 。 因 为 文 化 安 信 环 全 、 化 安 全 等 内容 的综 合 安 全 。冷 战 结 束 后 , 经 济 全 球 全 的 隐 蔽性 是其 他 安 全 所 难 以 比拟 的 , 以 , 护 文 化 空 间 文 在 所 守
确保 文化 的 民 族 性 和 民 族 文 化 的 凝 聚 力 、 响 力 。 文 化 安 和 中 心 的地 位 , 其 他 文 化 形 态 产 生 不 平 等 和 不 均 衡 的 信 影 对 全是 一 个 国家 安全 之 中 的 “ 安 全 ” 软 。一 个 国家 存 在 两 种 实 息 流动 , 而 使 以 发 展 相 对 较 差 国 家 的 地 域 文 化 为 主 要 代 从 力 : 种 是 硬 实 力 ; 种 是 软 实 力 。硬 实 力 是 指 在 国家 实 力 表 的弱 势 文 化 形 式 面 临 更 加 严 峻 的 挑 战 。在 这 种 态 势 下 , 一 一
第 7卷第 3期 江 西 科 技 学 院 学 报 Vo. o 3 17N . 2 1 年 9 J UR 02 月 O NAL OF JAN IUNI R I F TE HNOL I GX VE STY O C OGY S pe e. 0 2 e tmb r2 1
试 论 全 球 化 背 景 下 的 我 国 文 化 安 全
此 , 对全 球 化 的挑 战 、 应 发展 社会 主 义 先进 文化 、 设 我 国的 文 化 安 全就 成 为我 国 的重 大战 略 选 择 , 为 时代 的必 然 要 求 。 建 成
关键词 : 化 文 全球 化 国 家文 化 安 全 市 场
新时代国家文化安全演讲稿
新时代国家文化安全演讲稿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和大家一起探讨新时代国家文化安全这一重要议题。
文化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乎国家的长治久安和民族的发展进步。
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要更加重视国家文化安全,加强文化自信,坚定文化自觉,推动文化创新,共同守护国家文化安全。
首先,我们需要加强文化自信,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
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国家,我们要自信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觉,坚守文化底线,抵制低俗、庸俗、媚俗的文化产品,坚决维护国家文化安全。
其次,我们要加强文化创新,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文化创新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体现,要鼓励和支持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文化企业和品牌,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增强国家文化安全的保障能力。
同时,我们要加强文化市场监管,严厉打击盗版、侵权等违法行为,保护知识产权,维护文化产业的良性发展环境,确保国家文化安全。
最后,我们要加强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要积极参与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借鉴吸收世界先进文化成果,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
在新时代,国家文化安全事关国家长远发展,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为之负责,共同努力,共同守护国家文化安全。
谢谢大家!。
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四单元 国防建设与科技文化的发展 第17课 筑起钢铁长城》公开课教案_11
《筑起钢铁长城》教学思路分析:激情阶段通过活动交流,让学生了解人民海军和人民空军、导弹部队建立的史实,记住中国人民空军建立初期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取得辉煌战绩的史实。
知道重要的兵种和军种。
了解军队和国防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成就。
记住1998年,人民解放军在抗洪抢险中的英雄事迹。
体验阶段借助多媒体播放的视频资料,引发学生关注和好奇,主动求索,带入预设情境。
通过教师展示材料和学生讲述理解国防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性。
概述人民子弟兵在抗洪救灾中体现出的英雄本色。
导行阶段过程中始终贯穿通过引导学生分析科学技术与国防建设的密切关系,激发学生为国家的强盛而刻苦钻研、奋发学习。
教材分析本课是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四单元第17课的内容,了解人民海军和人民空军、导弹部队建立的史实,记住中国人民空军建立初期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取得辉煌战绩的史实。
知道重要的兵种和军种。
了解军队和国防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成就。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人民海军和人民空军、导弹部队建立的史实,记住中国人民空军建立初期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取得辉煌战绩的史实,知道重要的兵种和军种。
2.了解军队和国防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成就。
3.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庆典阅兵仪式上展出的武器装备,了解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成就。
【过程与方法目标】1.在课程讲解过程中运用多媒体教学,采用图片展示给学生最直观感受;2.运用体验式教学方式,通过情感预热,让学生达到适度的兴奋状态,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希望参与体验,在合作互动中润物无声,实现知行合一的导行内化效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对人民军队和国防现代化建设巨大成就的了解,增强学生爱党、爱国、爱军的情感;2.通过引导学生分析科学技术与国防建设的密切关系,激发学生为国家的强盛而刻苦钻研、奋发学习;3.通过了解军民共同抗震救灾、森林灭火,抗洪抢险的史实,歌颂军民鱼水情义,歌颂人民子弟兵一心为民的革命风尚。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人民海军、人民空军和第二炮兵部队的建立和发展。
第17讲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课件2024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
3.洋务运动 (1)兴起
背景
目的 代表
经过两次鸦片战争,统治阶级中的一些当权人物看到了欧美 国家的船坚炮利。清朝统治阶级内部形成了洋务派
为了挽救国家的颓势,“_自__强__”“求富” 奕 、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人
(2)内容
创办近代工业
_江__南__机__器__制__造__总__局___、福州船政局、天 军事工业
津机器局等 上海轮船招商局、_上__海__机__器__织__布__局__、开 民用工业 平煤矿等
筹划海防 创办近代教育
建成了以_北__洋__舰__队__为代表的新式海军 开办了培养翻译和军事人才的学校
(3)评价 引进了资本主义国家的机器生产技术,是中国早期_现__代__化__的
积极 尝试 未能达到保障国家安全,抵抗外敌侵略的目的;不改变封建
义和团的办法,企图对义和团加以控制利用
结果
在中外势力联合镇压下失败
3.评价 (1)具有强烈的反帝爱国倾向,它所展现的中国人民不畏强暴的牺牲精神, 打破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幻想。 (2)存在明显的盲目排外行为;无法阻止中国滑向半殖民地的深渊。
“扶清灭洋” “扶清灭洋”口号具有爱国性质,突出反映了帝国主义与中华 民族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其中“扶清”有利于争 取官兵,却容易放松对清政府的警惕;“灭洋”能动员广大民 众参加反帝斗争,但却带有盲目性、笼统的排外性质。
4.洋务运动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生产方式,促使中国近代企业诞生。 5.义和团运动具有反帝爱国的正义性,但其盲目排外的特点不具有历史 的进步性。
1.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经济上
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化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及管理经验; 兴办的民用企业,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起到了一定的抵 制作用,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迈出了中国经 济近代化的第一步
《思想道德与法治》教案第17课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第四节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一、培养法治思维 法治思维是将法律作为判断是非和处理事务的准绳,它要求崇尚法治、尊重法律,善于运用法律手段协调关系和解决问题。
(详见教材)(一)法治思维及其内涵法治思维是!旨以法治价值和法治精神为导向,运用法律原则、法律规则、法律方法思考和处理问题的思维模式。
法治思维包含以下几层含义:第一,法治思维以法治价值和法治精神为指导,蕴含着公正、平等、民主、人权等法治理念,是一种正当性思维;第二,法治思维以法律原则和法律规则为依据来指导人们的社会行为,是一种规范性思维;第三,法治思维以法律手段与法律方法为依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解决纠纷,是一种逻辑思维;第四,法治思维是一种符合规律、尊重事实的科学思维。
(详见教材)法治思维是基于对法律的尊崇和对法治的信念判断是非、权衡利弊、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其要义是把对法治的尊崇、对法律的敬畏转化成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做到在法治之下想问题、做决策、办事情,坚持宪法法律至上,坚守法治底线。
(详见教材)(二)法治思维的主要内容法治思维的内涵丰富、外延宽广,一般来讲,法治思维主要包括法律至上、权力制约、公平正义、权利保障、正当程序等内容。
(详见教材)1 .法律至上法律至上是指在国家或社会的所有规范中,法律是地位最高、效力最广、强制力最大的规范。
法律至上具体表现为法律的普遍适用性、优先适用性和不可违抗性。
法律的普遍适用性,是指法律在本国主权范围内对所有人具有普遍的约束力。
任何人不论权力大小、职位高低,只要有违法犯罪行为,就要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详见教材)2 .权力制约权力制约是指国家机关的权力必须受到法律的规制和约束。
只有依法对权力的配置和运行进行有效制约和监督,才能防止权力私用、权力滥用和权力腐败。
国家工作人员就职时应当按照法律规定公开进行宪法宣誓。
(详见教材)权力制约分为权力由法定、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受追究4项要求。
(详见教材) 1E Λ确理解法治思维的主要内容:尊法学法守法用葭悬3.公平正义公平正义是指社会的政治利益、经济利益和其他利益在全体社会成员之间合理、公平分配和占有。
2024-2025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册17明朝的灭亡教案新人教版
-重点知识点:政治影响、社会影响、思想影响、原因分析、启示
-关键词:清朝建立、社会阶层变动、思想启蒙、政治清明、社会公平
-重点句:明朝灭亡引发思想家对国家兴亡、社会改革的思考,为后来的思想启蒙奠定基础。
板书设计:
```
明朝的灭亡
一、背景
1.政治腐败
2.社会矛盾
3.外患
二、李自成农民起义
2.均田免赋、免差役。
3.政治影响、社会影响、思想影响。
二、简答题
1.明朝灭亡的原因:政治腐败导致国家机构失去民心,社会矛盾激化,外患不断消耗国家实力。
2.李自成农民起义的过程:起兵反抗,提出口号,攻克多个城市,最终推翻明朝。对明朝的影响:加速明朝:加强政治清明,关注民生,推动社会公平正义,勇于改革创新。
2.教学评价:课后作业缺乏及时反馈,未能有效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改进措施:
1.教学方法:增加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互动性强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积极性。
2.教学评价:及时批改学生的课后作业,给予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巩固学习成果。
针对多媒体教学的改进措施:
1.丰富多媒体资源:收集更多与明朝灭亡相关的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制作更生动、形象的教学课件。
核心素养目标
二、核心素养目标
1.历史理解:掌握明朝灭亡的主要原因,理解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提高对历史发展过程的认识。
2.思维品质:培养批判性思维,学会分析政治腐败、社会矛盾等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文化认同:认识我国历史的发展脉络,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
4.价值观:从历史事件中汲取教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国家兴亡与每个人的责任。
教学特色创新:
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认识总体国家安全观》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认识总体国家安全观》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了解总体国家安全概念和内涵;2.掌握不同层面的总体国家安全(政治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自然安全); 3.了解国内外安全环境的现状与趋势;3.加强对家庭、学校、社区安全的重视和保护意识;二、教学重点1.总体国家安全的内涵和层面;2.国内外安全环境的现状与趋势;3.加强对家庭、学校、社区安全的保护意识。
三、教学难点1.总体国家安全与文化安全的关系;2.总体国家安全与国际安全的关系;3.总体国家安全与个人安全的关系。
四、教学内容及方法1. 教学内容第一课时:认识总体国家安全观1.总体国家安全的定义;2.总体国家安全的内涵与层面;3.总体国家安全战略的制定;4.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时代背景。
第二课时:政治安全1.政治安全的定义;2.政治安全的意义与特征;3.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4.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的措施。
第三课时:经济安全1.经济安全的定义;2.经济安全的内涵和关键领域;3.规范市场秩序的重要性;4.加强国际经济合作的必要性。
第四课时:文化安全1.文化安全的定义;2.文化安全的重要性和特征;3.加强意识形态工作的措施;4.维护本土文化的措施。
第五课时:社会安全1.社会安全的定义;2.社会安全的意义和特征;3.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性;4.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管理。
第六课时:自然安全1.自然安全的定义与内涵;2.自然安全与人民幸福的关系;3.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的必要性;4.对反应态势的判断和应对。
第七课时:国内外安全环境1.国内外安全环境的现状;2.国内外安全环境的变化;3.现代战争的新特点;4.国内外安全环境的对策。
第八课时:家庭、学校、社区安全保护1.家庭安全保护的重要性;2.学校安全保护的重要性;3.社区安全保护的重要性;4.个人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2. 教学方法1.案例教学法:运用阅读材料、视频、图片等案例,引导学生探究总体国家安全的内涵和层面;2.讨论教学法:组织小组、小组辩论等讨论活动,加深学生对各层面总体国家安全的认识;3.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合作学习,加强交流合作,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4.提问教学法:在教学中设置具有针对性和启示性的问题,促使学生深入思考,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9.2维护国家安全》说课稿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9.2维护国家安全》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9.2课《维护国家安全》,主要让学生了解国家安全的重要性,认识到维护国家安全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
教材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国家安全体系的内涵、内容和任务,以及如何维护国家安全。
本节课的内容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和法治观念。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但对于国家安全这样较为宏观的概念,可能还存在着一定的理解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
同时,学生对于法律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如何将法律知识与国家安全相结合,可能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讲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国家安全体系的内涵、内容和任务,掌握维护国家安全的基本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和法治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维护国家安全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国家安全体系的内涵、内容和任务,维护国家安全的基本方法。
2.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国家安全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将法律知识与国家安全相结合。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讨论、讲授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实际案例中感受国家安全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和法治观念。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案例资料等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播放国家安全相关的新闻报道,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国家安全的重要性。
2.讲解:讲解国家安全体系的内涵、内容和任务,让学生了解国家安全的基本概念。
3.案例分析:分析典型的国家安全案例,让学生了解维护国家安全的基本方法。
4.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法律知识,探讨如何维护国家安全。
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教学设计二
(1)概括宋代扶贫措施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宋代扶贫帮困的原因。
特点:政府主导和民间参与相结合;系统性扶持到临时性救助相结合;扶贫手段多样化。 原因:小农经济具有脆弱性,农民容易贫困;缓和社会矛盾,维护国家稳定;儒家仁政
思想的影响。
(2)宋代的扶贫举措在今天还有怎样的借鉴价值?
(2)围绕乡绅与基层治理问题,提出合适的主题进行论证。
探究五:中国古代社会救济的当代价值
宋代的积贫帮困的措施对后世影响深远。宋代以前,救助贫困人口一般以政府为主,如 汉律规定国家需向“贫不能自存者“提供帮助。到了宋代,国家开始采用招商赈济、以工代 赈等方式进行扶贫救助。除此之外,宋代还动员富户帮助贫户,并设立“纳粟补官”制度, 对参与扶贫的富户奖以荣誉称号等后。宋代政府除了在自然灾害之后开展临时性救助,还从 百姓日常生活实际出发,制定系统性扶持办法,从财政、民政乃至军政多个层面对贫困人口 进行帮扶,如每逢冬春时节,政府一般会向贫民赐钱、赐衣及赈粜,助其过冬和春耕;对于 无力抚养子女的贫民,政府向其发放生育补贴;对于缺乏劳动力的家庭,政府也会免除其部 分劳役。宋代的这些做法为历代王朝所借鉴。
中国古代户籍制度实施的根本目的是掌握人口变动情况,以便征发赋 役,一定程度上适应了当时社会经济发展;但是户籍制度将百姓的活动严格 限定在有限的范围内,加深了传统小农经济社会的闭塞性和封闭性,严重地 影响了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伴随着时代变迁,赋税制度变化,古代户籍 制度的功能逐渐淡化,到清朝“摊丁入亩”后户籍的作用大为削弱。所以应 该历史的全面的看待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的功能。
会脱节的现象。
提出
北宋 王安石
北宋 程颢
解决方案
国家安全教育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临沂职业学院
国家安全教育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临沂职业学院临沂职业学院第一章测试1.我国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是每年的()。
A:4月10日B:5月10日C:12月4日D:4月15日答案:4月15日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是经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后,()正式施行。
A:2014年4月15日B:2015年7月1日C:2014年7月1日D:2000年1月1日答案:2015年7月1日3.市民王大妈、王大妈所在街道办、王大妈参加的太极拳社团、王大妈儿子所在的公司,都有维护()的责任和义务。
A:经济安全B:社会安全C:国家安全D:文化安全答案:国家安全4.我国国家安全机关全国统一的受理举报电话为()A:12119B:12339C:12345D:12389答案:123395.国家利益根据重要程度,又可以分为()。
A:次要利益B:核心利益C:一般利益D:重要利益答案:核心利益;一般利益;重要利益6.总体国家安全观必须坚持以国家利益至上,以()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
A:国土安全B:人民安全C:政治安全D:经济安全答案:人民安全7.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需要统筹好四对安全,即( )。
A:外部关系和内部关系B: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C:国土安全和国民安全D: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答案:外部关系和内部关系;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国土安全和国民安全;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8.当代中国,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是高度统一的。
()A:错 B:对答案:对9.人民安全是国家安全最核心的部分,其他安全都应统一于人民安全。
()A:对 B:错答案:对10.企事业组织和其他社会组织,不具有维护国家安全的责任和义务。
()A:错 B:对答案:错11.苏联解体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十分重要的一点在于放松了政治安全防线,放弃了党的领导,背离和背弃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A:对 B:错答案:对第二章测试1.政治安全的主体()。
A:人民群众B:中国共产党C:国家D:国家机关答案:国家2.政治安全是指国家主权、领土、政权、()、意识形态等方面免受各种侵袭、干扰、威胁和危害的状态。
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教案
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教案
外交事业是国家间相互联系和沟通的重要渠道,它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交流合作。
在世界变局和全球化进程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外交事业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本次教案旨在介绍外交事业的发展历程和现状,让学生了解外交的基本概念、原则和任务,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教案内容:
一、外交事业的定义和意义
1. 外交的基本概念
2. 外交事业的意义和作用
二、外交事业的发展历程
1. 古代外交的起源和发展
2. 现代外交的兴起和演变
3. 当代外交事业的发展
三、外交的基本原则
1. 平等互利原则
2. 不干涉内政原则
3. 和平解决争端原则
四、外交的基本任务
1. 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
2. 促进经济发展和贸易合作
3. 文化交流与人文合作
通过本课教学,学生将能够深入了解外交事业的重要性和发展历程,增强对国际事务的认识和理解,培养跨文化交流的能力和意识。
初一历史第十七课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一历史第十七课知识点归纳总结历史是一门重要的学科,通过学习历史,我们可以了解过去的风云变幻,深化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初中历史课程的学习对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至关重要。
在初一历史的第十七课中,我们学习了一些重要的知识点,下面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第一,秦统一中国在历史的进程中,秦朝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时期。
秦朝的统一,不仅使中国历史进入了统一的大一统时代,也为后来的历史发展奠定了基础。
秦始皇作为秦朝的开国皇帝,他的统一大业深深影响了中国的历史进程。
在秦朝的时期,秦始皇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如通过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标准来加强中央集权,同时还修筑了万里长城,加强了国家的防御力量。
第二,秦始皇的兵马俑秦始皇陵是中国古代较大的陵墓之一,而其中的兵马俑更是世界闻名。
兵马俑是秦始皇为了统治阴间世界而制作的陪葬品,也是中国古代著名的艺术珍品。
这些兵马俑栩栩如生,他们的制作非常精细,反映了秦朝时期兵制、军事装备和服饰等方面的情况。
通过兵马俑的发现和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秦朝时期的军事制度和历史文化。
第三,汉朝的建立汉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朝代,它不仅延续了秦朝的集权制度,还发展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封建王朝。
在刘邦的带领下,汉朝建立了,并且成为了历史上最长的一个朝代。
汉朝统治者通过一系列的政治、军事和经济措施,为中国历史的发展做出了极为重要的贡献。
第四,汉朝的经济繁荣汉朝的早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黄金时代,这一时期经济繁荣、文化发展、科技进步。
汉朝时期,出现了很多著名的科学家、思想家和文化名人。
同时,汉朝也通过一系列的经济措施,如开展农田水利、发展手工业和商业贸易等,推动了中国古代经济的繁荣和进步。
第五,汉朝的衰落虽然汉朝有着辉煌的历史,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汉朝逐渐走向衰落。
一方面,由于政治腐败和统治阶级内部的斗争,汉朝的政权逐渐疲弱。
另一方面,大量的农民起义和游牧民族的入侵也给汉朝造成了严重的危机。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9.1《认识总体国家安全观》说课稿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9.1《认识总体国家安全观》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认识总体国家安全观》是人教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的一课。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基本概念、内涵和重要性。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国家安全对国家和人民的重要性,以及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如何为国家安全做出贡献。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能够理解和分析复杂的问题。
但他们对于国家安全这样的概念可能还比较陌生,因此需要通过具体的案例和生活实例来帮助他们理解和接受。
同时,学生对于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也在逐步形成,对于如何为国家安全做出贡献可能会有浓厚的兴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基本概念和内涵,知道国家安全对国家和人民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学生能够学会如何分析国家安全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国家安全是每个人的责任,形成维护国家安全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基本概念和内涵。
2.难点:学生能够认识到国家安全是每个人的责任,形成维护国家安全的意识。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教师讲解和学生自主学习等教学方法。
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和网络资源,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国家安全重要性的短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并引出本课的主题。
2.案例分析:教师展示一些与国家安全相关的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并思考如何解决。
3.小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自己身边的国家安全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4.教师讲解: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和总结,引导学生理解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基本概念和内涵。
5.学生自主学习: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和查找网络资源,了解国家安全的重要性,并思考如何为国家安全做出贡献。
我国文化安全问题及其应对策略
一
、
我国文化安全面临 的主要 问题
设的加速发展 ,我 国维护 国家文化安全既面临各种机 遇和有利 因素 ,又面临各种存在 的和潜在 的挑战和风 险 :从 面临的机遇和有利 因素来看 ,经济全球化 的深
文化 安全 与政治安全 、经济安全一样 ,是 国家安
全 的重要 组成部分 。在传统的 国家安全观 中,国家安
全 主要 指政治和军事安全 。 0 2 世纪八九 十年代 ,随着 苏联解体 和东欧剧变 ,国际局势趋 向缓和 ,加上新科 多国家越来越把注意力放在经济发展和综合 国力 的提 升上 ,并不断调整和改变着 国家发展战略 。美 国学者 约瑟夫 ・ 奈在 19 9 0年 出版 的《 注定 领导世 界 : 国权 美 表的 《 软实力 》一文 中,最早 明确提 出并 阐述 了 “ 软 实力”的概念 ,并指 出文化 ( 在能对他 国产生 吸引力
入发展 、科学技术 的飞速提高 、世界文化 的广泛交流
为我们共享先进文化产 品和外来进步文化等人类文 明 成果 以及推进我 国文化创新提供 了优厚 的条件 ;从 面 使世界变成 “ 村落” 各个 国家 和地 区的文化伴 随着经 ,
技革命带来 的经济繁荣和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 ,许 临的挑战和风险看 ,全球化 、信息化 的迅猛发展正在 济交往而相互渗透 、影 响和融合 ,我们作 为发展 中国
摘 要 :随着经济全球 化的深入发展和 国际竞争 的 日趋激烈 , 文化安全在 国家安全 中的地位 日渐凸显。我国文
17、维护国家文化安全
维护国家文化安全
三峡初中付华荣
教学目标:
1、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国家文化安全。
2、学生讨论交流明白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方法。
课时: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二、讨论交流
1、学生阅读“案例写真”,讨论探究“你也想参加‘汉字听写大会’”吗?
2、师介绍“平安常识”。
3、学生讨论交流“什么是国家文化安全”。
4、学生讨论交流“为什么要维护我国文化安全”。
三、现实应用:
学生学习书本知识,结合课后练习一,分组讨论交流:我们应如何维护我国文化安全。
附:p75
教师小结应对技巧。
平安歌谣
去粗取精去创新,去伪存真图振兴。
兼收并蓄促交融,中华文化争先进。
四、布置作业
设计一个宣传本土文化的活动方案。
活动主题:。
主要活动步骤:
注意事项:。
第17课《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优质教案
第17课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教学设计教学理念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挥历史课程教育功能。
通过对二战的背景、进程及战后世界秩序的确立过程,使学生更全面的了解二战,更深入的理解战争,认清历史发展规律,对历史和现实形成全面、正确的认识,增强历史使命感,进而从历史的角度关心国家命运,关心世界发展,做维护世界和平与友好的推动者。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基于知识逻辑和学生的认知逻辑,创设情境,设计问题,通过史料阅读与分析,形成历史理解与认识。
基于学情,关注过程,采用多种学习方式,注重多元评价,提升能力,培养家国情怀。
教学内容分析本课属于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七单元《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内容。
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对本单元有如下要求:通过了解两次世界大战,理解20世纪上半期国际秩序的变动;了解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过程,理解十月革命的世界历史意义;理解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对国际秩序的影响。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本单元内容涉及时间为20世纪上半期,包括资本主世界大战、无产阶级革命及亚非拉国家民族解放运动这三种力量的发展变化及共同对国际秩序的影响。
具体到本课课标主要强调第二次世界大战和国际秩序这两个维度,教材中对内容的讲解共分“法西斯主义与亚欧战争策源地的形成”、“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这样三个子目来讲述,基本围绕课标要求讲述二战的背景及原因、过程以及对战后国际秩序的影响。
关于二战的背景,教材中主要从思想上德意日法西斯主义形成;政治上法西斯主义势力控制政权;经济上经济危机,以及绥靖政策几个维度来讲述。
对于法西斯主义教材讲述的比较理论化,需要给学生补充一定的情境材料帮助其理解。
另外从学生理解二战背景的层面看,需要补充多种背景资料,使学生能更全面更顺畅的理解历史发展进程和史实之间的因果逻辑。
第二目主要讲述二战过程。
从空间上主要讲述东方战场与欧洲战场,时间上强调局部战争到全球战争的过程,主导力量上强调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作用。
部编版高中历史教材目录(纲要上下+3本选必)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第3课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第4课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第8课三国至隋唐的文化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第9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第10课辽夏金元的统治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第12课辽宋夏金元的文化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第13课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第14课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第15课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第五单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第16课两次鸦片战争第17课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第18课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第六单元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第19课辛亥革命第20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第七单元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第21课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第22课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第八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第23课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第24课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第25课人民解放战争第九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第26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第27课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第28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与发展第29课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活动课家国情怀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演进《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一单元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第1课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第2课古代世界的奴隶制帝国第二单元中古时期的世界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第5课古代非洲与美洲第三单元走向整体的世界第6课全球航路的开辟第7课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第四单元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第8课西欧的思想解放运动第9课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第五单元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第10课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第11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第六单元世界殖民体系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第12课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第13课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第七单元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第14课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第15课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第16课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第17课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第八单元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第18课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第19课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第20课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第21课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第九单元当代世界发展的特点与主要趋势第22课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第23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选必1)》第一单元政治制度第1课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第2课西方国家古代和近代政治制度的演变第3课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第4课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第二单元官员的选拔与管理第5课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第6课西方的文官制度第7课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拨与管理第三单元法律与教化第8课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第9课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第10课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第四单元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第11课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第12课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第13课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第14课当代中国的外交第五单元货币与赋税制度第15课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第16课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第六单元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第17课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第18课世界主要国家的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活动课中国历史上的大一统国家治理《经济与社会生活(选必2)》第一单元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第1课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第2课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第3课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第二单元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第4课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第5课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第6课新科技革命与现代社会发展第三单元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第7课古代的商业贸易第8课世界市场与商业贸易第9课20世纪以来人类的经济与生活第四单元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第10课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第11课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第五单元交通与社会变迁第12课水陆交通的变迁第13课现代交通运输的新变化第六单元医疗与公共卫生第14课古代的疫病与医学成就第15课现代医疗卫生体系与社会生活《文化交流与传播(选必3)》第一单元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第1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第2课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第二单元世界文化的多元传统第3课古代西亚、非洲文化第4课欧洲文化的形成第5课南亚、东亚与美洲的文化第三单元人口迁徙与文化认同第6课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第7课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第8课现代社会的“移民”和多元文化第四单元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第9课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第10课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第五单元战争与文化碰撞第11课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第12课近代战争与西方文化的扩张第13课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第六单元文化的传承与保护第14课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第15课文化遗产:全人类共同的财富。
2021年法宣在线无纸化考试题库答案
复习题一、单选题1.按照党十八届四中全会布置和规定,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要按照()原则,着力抓好执法改革。
A.减少层次、整合队伍、提高效率B.整合队伍、提高效率C.多重执法、综合执法D.减少层次、多重执法、综合执法答案:A2.进一步推动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有效途径是()。
A.多重执法B.提高效率C.公正司法D.综合执法答案:D3.中央在全面深化改革新形势下,对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提出新重大任务是()。
A.建立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详细案件解决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制度B.建立健全司法人员履行法定职责保护机制C.完善司法管理体制和司法权力运营机制D.贯彻司法制度整体构造上改革办法答案:C4.从“法律体系”到“法治体系”,下列说法错误是()。
A.是一种质奔腾B.是从一种体系到另一种体系C.是一种从静态到动态过程D.是一种从平面到立体过程答案:B5.下列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特性结识,哪一项是错误?()A.中华人民共和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法治诸要素、构造、功能、过程内在协调统一有机综合体B.中华人民共和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规范表达C.中华人民共和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自觉建构D.中华人民共和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另一种说法答案:D6.中华人民共和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核心问题是()。
A.党与政府关系B.党与法治关系C.政府与法治关系D.政府与人大关系答案:B7.为加强“七五”普法期间经费保障,要把法治宣教列入()。
A.财政购买服务指引性目录B.公司购买服务指引性目录C.事业单位购买服务指引性目录D.政府购买服务指引性目录答案:D8.“七五”普法期间,要坚持把学习宣传()摆在首要位置。
A.宪法B.党内法规C.中华人民共和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D.法律法规答案:A9.“七五”普法期间,要坚持把()作为法治宣教基本任务。
八上历史第17课--22课复习要点
第五单元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第17课内战烽火重庆谈判1、抗日战争胜利以后,全国人民渴望和平、民主。
但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在美国的支持下,阴谋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
2、美国实行“扶蒋反共”政策。
3、请的目的:为了进一步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也为了欺骗人民,接连三次打电报,邀请毛泽东到重庆商谈国内和平问题。
4、去的目的: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1945年8月,毛泽东在周恩来等人陪同下,到达重庆,同国民党进行谈判。
国共双方达成和平建国的“双十协定”。
(经过43天的谈判斗争,10月10日,国民党被迫同共产党签订国共双方代表“会谈纪要”,也就是著名的“双十协定”。
协定规定:坚决避免内战,在和平、民主、团结、统一的基础上,建设独立、自由、富强的新中国。
但是,国民党始终不承认解放区民主政权和人民军队的合法地位。
)转战陕北1、1946年6月,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对中原解放区发动疯狂进攻,全面内战爆发。
2、第二年3月(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二十多万大举进攻陕甘宁解放区。
,当时在陕北解放军只有二万多人,众寡悬殊,中共中央主动撤出延安。
3、毛泽东、周恩来等撤离延安后,率领中共中央和解放军部部一直转战陕北,指挥解放战争。
4、彭德怀、贺龙率领西北人民解放军,进行多次战役,粉碎了敌人的进攻。
挺进大别山:1、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在山东西南强渡黄河,向国民党统治区发动大规模进攻。
2、他们直接插入敌人兵力空虚的大别山地区,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
3、刘邓大军开辟大别山根据地,严重地威胁了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和湖北重镇武汉。
其他各战场的人民解放军也转入进攻。
全面内战爆发是在国民党军队进攻()BA 陕甘宁解放区B 中原解放区C 晋冀鲁豫解放区D 大别山第18课战略大决战三大战役从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发动了举世闻名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辽沈战役:1、1948年9月,中共中央军委命令林彪、罗荣桓发起辽沈战役。
文化安全主题活动
文化安全主题活动一、选择题(1 - 10题)1. 文化安全是指一国文化相对处于没有危险和不受内外威胁的状态,以及保障()的能力。
A. 持续安全状态B. 文化主权C. 文化传承与发展D. 以上都是答案:D解析:文化安全包括文化处于没有危险和不受内外威胁的状态,保障持续安全状态体现了对文化安全的动态维护要求;文化主权是一个国家在文化领域独立自主的权力,是文化安全的核心内容;保障文化传承与发展是文化安全的重要目标,只有传承与发展文化,才能从根本上维护文化安全。
2. 以下哪种现象可能对文化安全构成威胁?()A. 大量引进国外优秀影视作品B. 本土文化被边缘化,年轻人过度追捧外来文化C. 学校开展传统文化教育课程D. 举办国际文化交流节答案:B解析:A选项大量引进国外优秀影视作品,如果在合理范围内,可以促进文化交流,丰富本国文化市场。
C选项学校开展传统文化教育课程有助于传承和弘扬本土文化,增强文化安全。
D选项举办国际文化交流节也是促进文化交流、提升本国文化影响力的积极举措。
而B选项本土文化被边缘化,年轻人过度追捧外来文化,可能导致本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受到抑制,进而威胁到文化安全。
3. 在全球化背景下,维护文化安全需要()A. 闭关锁国,抵制一切外来文化B. 全盘接受外来文化,与国际接轨C. 增强文化自信,在交流互鉴中保持自身文化特色D. 只发展现代文化,摒弃传统文化答案:C解析:A选项闭关锁国、抵制一切外来文化是不现实的,也不利于文化的发展,当今世界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完全封闭无法适应时代发展。
B选项全盘接受外来文化会使本土文化失去特色,被外来文化同化,从而威胁文化安全。
D选项只发展现代文化摒弃传统文化会割断文化的传承脉络。
C选项增强文化自信,在交流互鉴中保持自身文化特色,既能吸收外来文化的有益成分,又能坚守本土文化的根基,维护文化安全。
4. 传统文化中的()有助于维护文化安全。
A. 传统节日B. 传统手工艺C. 传统思想价值观D. 以上都是答案:D解析:传统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民族记忆;传统手工艺体现了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是独特的文化标识;传统思想价值观如儒家的“仁爱”、道家的“无为”等,构成了民族文化的精神内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自觉亲近中华文化 (2)自觉弘扬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 (3)倡导现代化的中华主流文化 (4)学习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
维护国家的安全、荣誉和利益,是公民的义务; 破坏国家的安全,损害国家荣誉和利益,则要受到法 律的制裁。
平安歌谣 去粗取精去创新,去伪存真图振兴。 兼收并蓄促交融,中华文化争先进。
活动四 :做一做
设计一个宣传本土文化的活动方案。 活动主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要活动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意事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国家文化主要包括国家的文化特性得到保持、民族 文化的价值得到尊重、文化资源与遗产得到保护、文化 传统得到传承等。
为什么要维护我国文化安全?
当前,一些国家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其经济实力、 科技优势以及政治推动,对我国进行文化渗透,严重影响着我 国的文化安全。
活动三:我学我知
1、自主学习课文第74面的“应对技巧”
活动二 弄清什么是国家文化全?
1、学生自主学习课本第72面的“平安常识”。 2、思考: (1)知道什么是国家文化安全?她包括哪些内容? (2)知道为什么要维护国家文化安全? (3)知道怎样维护我国文化安全? (4)你还知道哪些维护我国文化安全的方法和措施?
什么是国家文化 安全呢?
国家文化安全主要是指一 个主权国家的主流文化体系没 有遭受其他文化的侵蚀和破坏, 能够完整地保持自己的文化传 统和民族特性,维护世界文化 的多样性,扩大本国文化的影 响力。
第17课 《维护国家文化安全》
制作:当阳市北门学校 张英中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活动一:我学我思
1、快速阅读课本第71面的 “案例写真”
2、以小组为单位探究: (1)在我们身边或学校还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哪些国家文化或者传统文化呢? (2)你认为传统文化进校园有什么意义?
什么是国家文化 安全?为什么要维 护国家文化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