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发展对策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存在的主要问题

及发展对策分析

摘要: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我国生育率明显下降,导致学龄人群逐年下降。同时伴随学龄人口的不断流动,农村中小学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表现出小班数量急剧增加,师生比例严重失衡,教育资源浪费等特点,有甚至在许多地区出现“空巢学校”的现象。针对这些变化,对农村中小小学进行布局调整、撤点并校也就成为必然举措。通过观察与调查研究,本文就当前我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就布局调整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探讨,找寻农村中小学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问题发展对策

2011年9月9日,湖南邵阳学生沉船事故与2011年11月16日,甘肃正宁市幼儿园

校车事故引起了全社会的极大关注。这些惨痛的经历也许不能简单的规责于渡船与校车安全问题,漫长的上学路也许更应该引起我们注意。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渐渐地进入大众的舆论

圈。自2001年提出因地制宜调整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以来,撤点并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其所导致的消极后果也不容忽视。

在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过程中,有的地方在工作中存在简单化和“一刀切”情况,脱离当地实际,撤销了一些交通不便地区的小学和教学点,造成新的上学难;有的地方盲目追求调整的速度,造成一些学校大班额现象严重,教学质量和师生安全难以保证;有的地方寄宿制学校建设滞后,学生食宿条件较差,生活费用超出当地群众的承受能力,增加了农民负担;有的地方对布局调整后的学校处置不善,造成原有教育资源的浪费和流失等。这些问题,造成一些地区农民群众子女上学的不便,违背了布局调整的初衷,需要认真加以解决。

一、国内外对布局调整研究简况

(一)国外学者关于学校布局调整的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

1.国外进行学校布局调整的主要原因

学校布局结构调整属于教育地域结构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表现为增加班级、新建班级、减少班级、关闭学校。人口规模、人口年龄结构、人口分布、人口流动等变动都将导致学校数量和分布的变化。生育率下降使学龄人口减少是学校布局调整的主要原因之一。

2.国外进行学校布局调整的标准

一般而言,学校布局调整主要考虑两个问题:一是便于学生入学,二是有利于提高教育投资的效益。在二者可能相矛盾的情况下如何兼顾是重要的抉择,一般情况下是在保证学生便利入学的情况下尽可能提高教育投资的效益。学校布局调整的标准通常有两个:一是学生

上学的距离,二是学校覆盖的服务人群的数量。世界银行全民教育资助项目专家塞尼克特别强调学校布局标准的重要性,主张学校布局标准应该集中在以成本效益的原则覆盖所有孩

子。对学校布局调整中关闭学校的原则,耶格尔提出三条标准:(1)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上学距离,对交通工具的吸取等),将学生转到新学校的不适最小化;(2)将关闭学校对社会的影响降到最小化;(3)原学校建筑可作为其他用途。这三个标准可用计算机模拟,为那些要关闭学校的“问题地区”提供决策参考。

3.国外关闭学校带来的后果

关闭一所学校,看似简单,但其影响十分复杂。从国外的研究看,关闭学校至少带来以

下几个方面的影响:①影响到学校入学率、巩固率②影响到维持学校正常运转的投资。③产

生多米诺效应。在城市中心区关闭学校,会使一些地位较高者和较富裕者更倾向于搬离该地。

④学校的社会功能减弱。⑤使学校附近居民心理产生震荡。⑥社会弱势群体受到影响。关闭学校的地方往往是一些不同种族居住临近和地位低人群集中的地方,因此,关闭学校对社会地位低的人影响更大。

4.国外关于如何减少学校布局调整带来的不利影响

①加强教育规划②在人口密度小的地方保留必要的小规模学校。塞尼克主张,为保证儿童入学,学校应该靠近学生居住点,在农村地区,多年级同班上课和只有一个教室的小学是必要的,但这些小的学校需要有特别的设计和教学方法。③对小规模学校的教育组织方式和学校建筑结构进行创新。④加强剩余教师的转岗培训,帮助教师顺利实现职业转换。

(二)国内关于学校布局调整的研究现状

国内学者关于中小学布局调整的相关文献资料,又大体可分为两种:第一种是学术性研

究,这方面的成果数量不多,优秀成果很少。其中,云南省教科院《关于小学布局的分散与集中模式效益比较研究的报告》有代表性。第二种是报纸期刊中看到的由地方主持中小学布

局调整官员(教育局长等)所撰写的经验性介绍,主要包括调整的合法性、调整的思路、调整

中遇到的问题以及策略等。此类文章结合本地区实际,介绍了他们调整学校的经验、做法以及取得的成绩等。总之,不论是研究性成果还是经验性成果,对于学校布局调整问题,许多研究者达成了一定的共识:

1.在学校调整的必要性方面:刘茗,雷彦兴认为:调整中小学布局,符合提高义务教育办学效益和质量的长远要求。

2.在布局调整的基本原则方面:麦昭阳认为:一是科学性与合理性相结合原则;二是计

划性与可行性相结合原则;三是坚持适度集中和适度超前相结合原则;四是坚持校产不流失和资源优化相结合原则;五是坚持学校布局调整与巩固“双基”两不误、双促进的原则;六

是效益性原则。甘元亮在《中小学管理》2002 年第2 期《学校布局调整“三原则”和“三结合”》一文中指出:在具体调整工作中应坚持以下几点:一是小学适度就近,初中相对集中。

二是优化教育资源。三是有利于调动多方的积极性。四是有利于提高教育质量。五是统筹规划,分类指导,分步实施。

3.在布局调整中应该注意的问题方面:刘茗、雷彦兴、谈松华认为:学校布局调整是一

个方向,但是学校布局调整一定要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与城镇化建设的需要结合起来,一定要和学生受教育的需要、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结合起来。并且符合以下要求:①保证适

龄儿童、少年就近上学。②小学、初中设置的网点要达到全面覆盖。③注意发挥整体效益。

④注意发挥农村小城镇的优势。综上所述,关于布局调整应注意的问题,上述研究从体制、结构等方面做出比较深入的探讨。

4.在调整后的负面影响方面:袁显荣认为:由于受旧体制的影响,部分群众甚至村干部

都一方面认为学校办在家门口,上小学、不出村,初中不出镇,既方便小孩,又方便家长,何必舍近求远,甚至有的地方为了不让本村学校被撤并,还自发集资按照本村意志建校,形成既成事实,让办学热情成了布局调整的阻力。另一方面觉得既然是分级办学,我想怎么办就怎么办,学校选在哪里,别人管不着。蒋夫尔指出学校布局调整,一方面可能造成边远学生上学不方便,加重家长和学生的负担,造成失学。另一方面有的单纯追求办学集中从而造成合并后的班级规模过大,不利于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增加了老师的负担。学校布局调整除了考虑政府的意愿或指示,还必须尊重群众的意见,应注重学校的自然环境、交通、人口、文化传统、社区环境等。

5.在加强调整后的保障措施方面:杨平指出,学校布局调整后必须注意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对学校领导班子进行重新调整。二是对撤并学校原有的老师进行优化组合。三是撤并后的空余的原校舍做妥善安排。四是保障撤并后的办学经费来源。这些保障措施考虑比较周全,为各地采取措施提供了理论基础和保障。总的看来,专家们对学校布局调整的必要性、调整原则、注意问题以及调整后的教学资源如何管理等问题都做了比较详细的探讨。为各地进行学校布局调整提供了较好的理论依据。但是学校布局调整在如何与信息化、城镇化密切结合、采用多种投资形式等方面探讨得还不深入。

二、我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现状

(一)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必要性

长期以来,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形成了村办小学,乡办初中,县办高中的办学格局,这对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入学需求,顺利渡过小学初中入学高峰,实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促进农村义务教育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但是,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人口出生率明显下降,学龄人口降中趋稳,农村中小学校规模随之缩小,办学效益降低。同时,广大农民群众希望子女接受优质教育的愿望日益迫切,对学校教育质量的期望值不断提高,对教育的需求已开始从“方便”转向“优质”。面对农村小学的新情况、新问题,有必要对农村小学校布局进行合理调整,优化教育资源配置。

(二)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政策依据

1.1986 年颁布施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后,我国进行了一次较大规模的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通过调整,初步整合了当时的农村教育资源。2001 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将调整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列为一项重要工作,指出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