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适合每个学生发展的教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学情创造适合每个学生发展的数学新课堂

摘要: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是指向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是发展学生个性的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要基于学情创造适合每个学生发展的数学教育,尊重学生的独特性。

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负责教,学生只管学,教学就是对学生单向的“培养”活动。而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教师教学要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努力创造适合每个学生发展的数学新课堂。下面我将结合我个人的教育教学实践,谈一谈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应如何创造适合每个学生发展的数学教育:

一、让绘本融入数学新课堂

在小学数学课上,不少学生在学习中感受不到数学的兴趣,他们都是只从课本上、测验卷上来认识数学,在他们的心中数学就是公式、练习和考试。但在国际数学教育领域中,数学教育的发展已不再只重视数、量、形等内容和目标,而更重视沟通、推理、联结、解题等过程目标。数学绘本的情境提供了儿童贴近生活经验的场景,儿童会体会到生活中有很多有用和有趣的数学,这样数学就不会遥远、生硬。通过数学绘本阅读与小学数学课教学相结合,提供儿童倾听、讨论、写作数学概念的机会,培养儿童在生活中应用数学的能力,同时扩大儿童掌握数学的意义与认知。

这里我想分享一个我通过绘本《鸟儿鸟儿飞进来》给二年级孩子上认识乘法的教学片段,通过故事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的含义,并能运用乘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片段一: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喜欢)那今天薛老师就给大家讲讲这些鸟

儿的故事。

师讲故事:在树林里有一群可爱美丽的鸟儿,一个阳光明媚的早上,木匠老爷爷在树

林里走着,鸟儿们感觉有人过来了,呼啦啦的飞上了天,然后轻轻的落在树枝上,老爷爷

认真的听着鸟叫。第二天早上,他就开始干活了,把木材锯成合适的大小,对准以后,钻

出小孔,把它磨得很光滑,倾注了他非常非常多的心血。

让生猜:老爷爷在做什么?为什么这样做?

木匠老爷爷做出了两个漂亮的鸟窝,小心翼翼的把鸟窝挂在了树上,然后等了很久很久。终于有一天,一对四十鸟唱着歌飞进了鸟窝,一对白头翁也飞进了鸟窝。(让生计算:一共有几只鸟?)木匠爷爷非常开心,又做了3个不同样式的鸟窝,一对乌鸦吹着口哨飞了进来,一对可爱的小麻雀也飞了进来,还有一对哒哒哒的啄木鸟也飞了进来。

问:现在一共有一只鸟?生:2×3=6(只)

有了新家的鸟儿们成天叼着树叶和树枝进进出出忙个不停,过了几天,乌鸦、麻雀、啄木鸟各生了4个蛋,老爷爷感到很神奇,也很欣慰。

问:一共有多少个蛋? 3×4=12(个)

老爷爷为了让更多的鸟儿住进来,开开心心的一起生活,做了3个两层楼的鸟窝。

问: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叮叮咚咚,老爷爷又做了3个有3扇窗户的三层楼鸟窝,你知道一共有几扇窗户吗?(生答:3×3=9(扇))从此,住在树林里的鸟儿们都有鸟窝了,直到今天,木匠老爷爷也在做鸟窝,都是为了楼区里的鸟儿们做的,鸟窝的数量一个个增多,希望鸟儿们和人们都一天比一天开心。(视频播放)

听完这个绘本故事以后,学生们整节课都兴趣高涨,有些上课经常开小差的同学,这节课也表现积极,我想这就是绘本故事对数学课堂的魅力!

二、依托技术,让课堂更加自主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好奇心强,对新事物较敏感,一些具体直观的事物和形象新颖、色彩鲜艳的物体,最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和兴趣。在教学中,适当地利用信息技术,不仅能充分呈现直观的动态教学情境,让学生充分认识知识的形成过程,而且能够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课堂上变得更加自主,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下面我将谈一谈我在教学《有趣的七巧板》时是如何运用信息技术的。首次在教室里试上《有趣的七巧板》时,我让学生每人准备一副七巧板,使用的展示交流的工具是投影仪,我的教学活动是这样设计的“你能用两块七巧板拼出已经认识的图形吗?学生操作;你能用三块七巧板拼出已经认识的图形吗?学生操作;你能用四块、五块、六块、七块拼出已经认识的图形吗?学生操作。”结果试上下来,发现大多数同学上台交流时,要重新拼一下,有的用多块拼的甚至已经忘记怎么拼了,这完全影响了我的课堂教学进度,而且整个教学流程就是“教师提问、学生操作、展示交流”,过程很单一,学生完全感觉不到有趣。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想出了用手机拍照记录活动图片,并上传到QQ平台交流,于是我修改了我的教学设计,“你能用七巧板拼出已经认识的图形吗?”,这一活动使学生在课上更加开放了,我进行了第二次试上。在我提出活动要求后,学生立马动手操作,我根据自己的需要有选择的把学生拼出的图形拍下来,并及时上传到QQ上,交流时有顺序的依次选择两块、三块的…进行点评,这次的教学相比于第一次有了明显的提高,在交流展示上更加清晰、方便,但仍然存在问题,就是教师在拍照时不能兼顾所有学生的作品,

学生的成果得不到充分展示,没被拍到照片的学生积极性有所消退。针对这一问题,我决定用ipad尝试E教学,通过E学习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的学习更加自主。于是我要求学生下载一个七巧板app,充分运用其中的自由拼砌功能,感受十指间“旋转”、“平移”散发的魔力。课堂由“你能用七巧板拼出一个正方形吗?”“你还能用七巧板拼出其它已经认识的图形吗”“自我创造”等学习单任务活动构成,每拼完一个图形都能够截屏保存,学生们主动参与,动手动脑,小组合作,气氛活跃。

可见把信息技术和数学教学结合起来,有利于创造适合每个发展的数学环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和发现能力,有利于帮助学生获取技能和经验。

三、让学生走上讲台,质疑问难

尊重学生,让学生自主,让学生展示,课堂就会活起来,学生就会乐起来,质量就会高起来,教师就会轻松起来。课堂上,对于教学重点、难点部分的讲解、提问,一定要考虑到学生的不同层次、不同实际。对于疑难问题,只找举手同学答对就完事是不行的,还要考虑到其他层次的学生,给中等或低层次的学生表达自己见解的机会,了解他们的问题所在,让大家帮助分析、解决。因此在数学课上要多让学生提问,会说“你们有补充吗?”“你们有疑问吗?”“我来补充!”“我有疑问”…让学生带动学生,我想这样的课堂一定是妙趣横生、收获多多的!

如:教学“6的乘法口诀”时,我信心十足地走上讲台,“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6的乘法口诀”,不料,我自信的话语还未落地,学生中出现了一个声音:“我会!一六得六、二六十二、三六十八……”“嘘!老师看你呢!”同桌捅了这位同学制止他往下背。随后,又有七八个同样的声音:“我也已经会了!”并摇头晃脑地背起来。我一时不知所措,愣住了。几秒钟后,我稍稍镇定,说道“既然会了,我就请一位同学来背背”,孩子们跃跃欲试,被叫起来的学生非常熟练地背诵。“那你们都知道每一句口诀的意思吗?”我柔声问道,一位被叫起的同学很不流畅地说出了意思,看来不少学生还是似懂非懂的,我以此为切入口,组织学生质疑问难,动手操作,学生兴致勃勃地投入到学习中……,最后学生不仅编出了6的口诀,还尝试运用发现的规律编7、8、9的乘法口诀。

其实“我已经会了!”这不是学生学习“6的乘法口诀”这一内容才有的心声?只不过二年级学生童言无忌,敢于直言而已!没学就会背,乱了我原先建立在学生“零认知”基础上的设计阵脚。之后,我不是喝止学生的“叽叽喳喳”,让学生“懂装不懂”,而是重审自己的设计,由“理解口诀由来——熟记——运用”调整为“大胆猜测口诀含义——组织学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