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和血型参考教案

合集下载

10.1 血液和血型 教案(苏教版七年级下)

10.1 血液和血型 教案(苏教版七年级下)

10.1 血液和血型教案(苏教版七年级下)血液和血型教学目标:1.说出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2.说出ABO血型的类型及鉴定的过程。

3.说出失血对人体的影响,向学生进行义务献血的教育,增强学生社会、对人类献爱心的自觉性。

4.学会用显微镜观察血永久涂片。

教学重点1.说出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2.说出ABO血型的类型及鉴定的过程。

教学难点1、规检查对诊断疾病的意义。

2、说明血型鉴定的过程。

教学准备1、或家畜的鲜血,做好演示实验。

2、血液组成的投影片或彩色挂图。

血永久涂片3、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

教学过程本节采用演示实验、学生动脑、动手,师生谈话等教学方法,在实验室完成教学任务。

引言:人体不断的从外界摄取养料和氧气,怎样将这些物质送到各个组织细胞中,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及其他废物又怎样运走?血液又如何在心脏和血管里川流不息地流动,完成着物质运输的任务。

师:血液对人体非常重要,它是由什么组成的?有什么功能?第 - 2 - 页第 - 3 - 页现红色?因为红细胞里有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叫血红蛋白。

血红蛋白的特征是:在氧含量高的环境,容易与氧结合;在氧含量低的环境,又容易与氧分离,因此,红细胞具有运输氧的功能。

此外,红细胞还能运输一部分二氧化碳。

血红蛋白与氧结合后,血液呈鲜红色,叫动脉血。

血红蛋白与氧分离后,血液呈暗红色,叫静脉血。

血液里红细胞和血红蛋白都要有一定的数量,含量过少时会出现精神不振、疲劳、头晕、面色苍白等症状,这是“贫血”。

应该多吃些含蛋白质和铁质丰富的食物。

师:白细胞有多种(示课本彩图四)。

它的功能是吞噬病菌(示白细胞吞噬病菌的示意图,并讲其吞噬原理)。

联系学生有时身体某部位受到病菌侵害时出现红、肿、热、疼的“发炎”症状。

小结白细胞有防御和保护作用。

师:演示实验。

观察凝固的血(试管B)试管B中的血液为什么凝固了呢?血块周围出现的液体是什么?(使每个学生都能看清楚。

)学生认真观察试管B中的现象。

师:血块周围出现的淡黄色、透明的液体叫血清。

10.1血液和血型(第1课时)教学设计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苏教版)

10.1血液和血型(第1课时)教学设计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苏教版)
10.1血液和血型(第1课时)教学设计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苏教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血液的组成和功能,掌握血浆和血细胞的特点及其在人体中的作用。
2.了解血型的分类,掌握ABO血型和Rh血型的基本知识,学会进行血型鉴定。
3.掌握输血的原则和方法,了解输血时应注意的事项,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评价标准:
a.内容完整、准确,符合题目要求。
b.语言表达清晰,逻辑性强。
c.设计新颖,具有创意。
d.按时提交,字数符合要求。
1.血液的组成和功能,以及它们在人体健康中的作用。
2.血型的分类、遗传规律,以及血型鉴定方法。
3.输血原则和方法,以及在临床上的应用。
同时,我会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关注血液知识,了解其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自己的生物学素养。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认识血液,关爱生命,尊重他人。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讨论过程中,我会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环节,我会设计以下题目:
1.血液的组成包括哪两部分?它们各自有哪些功能?
2. ABO血型和Rh血型各有哪些分类?请举例说明。
3.输血时应遵循哪些原则?请举例说明。
(五)总结归纳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会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梳理,强调以下几点: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新知识阶段,我会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血液的组成和功能:介绍血液的组成,包括血浆和血细胞,以及它们在人体中的作用。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血液分层实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血液的组成。
2.血型的分类及遗传规律:讲解ABO血型和Rh血型的分类、遗传规律,以及血型鉴定的方法。通过实际操作血型鉴定实验,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血型知识。

《血液和血型》参考教案

《血液和血型》参考教案

第一节血液和血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说出血液主要由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和血浆组成,说出它们的主要功能。

2、通过实验观察红细胞和白细胞。

3、说出三种血细胞的形态、数量和功能。

4、正确解读血常规化验的主要数据,并依据各项数据说出它对诊断疾病的意义。

教学重点:1、说出血液的组成和功能2、正确解读血常规化验的主要数据教学难点:1、说出血液的组成和功能2、血常规检查对诊断疾病的意义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教学教具: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血液标本、吸管、模拟配制的“A型血”、“B型血”、“O型血”、“AB型血”和“A型标准血清”“B型标准血清”教学过程:一、引入人体的循环系统通过遍布全身的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为组织细胞运送氧气的养料,并运走二氧化碳等废物。

它们主要是依靠什么来运送的呢?它们主要是依靠血液来运送的。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下第十章第一节血液和血型。

二、新授血液的组成和功能血液(blood)是一种结缔组织,是人体内重要的组成物质,它在人体内不停地流动,把氧气和养料送到全身各处,把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运走。

取一定量的人的新鲜血液,放入盛有少量柠檬酸钠溶液(防止血液凝固)试管里。

静置一段时间后,试管中的血液就会发生分层现象。

分成三层,最上面是血浆,它的密度最小,中间是白细胞和血小板,最下层是红细胞。

人的血液是由血细胞(blood cell)和血浆(plasma)组成的。

血细胞包括红细胞(red blood cell)、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和血小板(blood platelet)。

血浆占血液总量的55%,其中90%以上是水,其余为蛋白质、葡萄糖、无机盐等。

血浆的主要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等。

实验:人血涂片日的:识别红细胞和白细胞的形态,比较这两种细胞在血液中的含量。

器材:人血涂片玻片标本,显微镜。

指导:1.对照书上图10—2,使用显微镜观察人血涂片玻片标本。

2.识别红细胞和白细胞的形态,比较它们的相对数量。

《血液和血型》word教案 (公开课获奖)2022年苏教版 (5)

《血液和血型》word教案 (公开课获奖)2022年苏教版 (5)

《第一节血液和血型》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血型发现的过程,说出ABO血型的类型,并能认同同型输血原则;2、了解人体的血量以及输血与血型的关系;3、学会运用所学的ABO血型知识,尝试“模拟”血型鉴定,增强动手能力;4、通过对实验结果的汇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及语言表达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模拟血型鉴定”的模拟实验,了解ABO血型的鉴定,并认同同型输血;2、通过“献爱心”游戏,巩固同型输血原则,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的情感;3、通过观看案例视频,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输血与血型的了解,激发学生认同我国的无偿献血制度;2、通过模拟实验,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3、通过我自身的献血实例以及丰富的图片,激发学生珍爱生命够情感,树立成年公民应当积极参加无偿献血的观念。

二、教学过程尝试画图。

五、血量1、展示问题:是不是血型匹配,抽多少都没事?2、展示问题:正常成年人血量:一次失血1200—1500毫升危及生命一次失血800—1000毫升头晕心跳眼发黑出冷汗一次失血小于400毫升2-3周得到补充而恢复观看视频。

思考、回答。

及时评价,充分发挥鼓励性评价的积极效应,促进学生自觉、热情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体现新课标下学生的主体地位。

六、无偿献血与情感升华1、利用所学的知识设计一句献血宣传语,为社会尽一份义务,奉献一点爱心、学生各抒己见,发表观点。

明确无偿献血需要全社会共同的参与,树立成年公民应当积极参加无偿献结合我自身的献血实例,借助平时生活中积累的图片来帮助理解,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以深化重点和突破难点。

血的观念。

学生思考、回答。

将课堂推向又一个高潮。

课堂练习题贫血因为红细胞量不足、烧伤病人主要是血浆量减少、出血性疾病主要是血小板量少三、板书设计传染病单元、章、节第25章第1节教学内容传染病需课时: 1 课时第 1 课时课型新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举例说出常见的传染病的病因及其特点。

初中生物血液和血型教案

初中生物血液和血型教案

全球10大铝企业2010~2014年原铝产量
王祝堂
【期刊名称】《轻金属》
【年(卷),期】2015(0)11
【摘要】2013年全世界有10家公司的原铝产量分别超过1000kt,其中中国有5家,但是除中国及海湾地区(Gulf)的原铝产量仍在节节上升外,其他地区的产量都在下降。

2014年虽然中国有些铝企业如中国铝业公司由于价格下跌铝产量有所减少,但由于一些新项目与一些企业新大型电解槽的投产,同比原铝产量仍跃升14%,达到创记录的28.3Mt。

【总页数】1页(P11-11)
【关键词】铝企业;产量;原铝;中国铝业公司;海湾地区;电解槽
【作者】王祝堂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G146
【相关文献】
1.俄铝公司2011年原铝产量412.3万吨 [J],
2.日本铝业协会预测全球2020年原铝需求量7400万吨 [J], 龙礼贤
3.阿联酋铝业公司可于2014年成为全球最大原铝企业 [J], 王祝堂
4.2010~2014年国际铝业协会(IAI)全球原铝产量统计 [J], 王祝堂
5.俄罗斯联合铝业公司2011年原铝产量4124kt,全球第一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血量输血和血型的教案

血量输血和血型的教案

血量输血和血型的教案第一章:血液的组成和功能1.1 教学目标:了解血液的组成及功能掌握血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理解血浆的作用1.2 教学内容:血液的组成:血浆、血细胞血细胞的形态结构: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液的功能:运输、免疫、凝血和止血1.3 教学活动:通过图片和模型展示血液的组成和功能分组讨论血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进行血液成分实验,观察血浆、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第二章:血型与输血原则2.1 教学目标:了解ABO血型系统和Rh血型系统掌握输血的原则和注意事项2.2 教学内容:ABO血型系统:A型、B型、AB型、O型Rh血型系统:Rh阳性和Rh阴性输血原则:同型输血、交叉配血2.3 教学活动:通过图片和模型展示ABO血型系统和Rh血型系统讲解输血的原则和注意事项进行血型鉴定实验,了解自己的血型第三章:输血与救治3.1 教学目标:了解输血的目的和适应症掌握输血的步骤和注意事项3.2 教学内容:输血的目的:治疗失血、贫血、免疫力低下等输血的适应症:严重失血、贫血、免疫力低下等输血的步骤:采血、验血、输血3.3 教学活动:通过视频和案例讲解输血的目的和适应症讲解输血的步骤和注意事项进行输血模拟实验,了解输血的操作过程第四章:输血反应及处理4.1 教学目标:了解输血反应的类型和原因掌握输血反应的处理方法4.2 教学内容:输血反应的类型:过敏反应、发热反应、溶血反应输血反应的原因:血型不合、过敏原、细菌污染等输血反应的处理方法:停止输血、抗过敏、抗感染等4.3 教学活动:通过图片和案例讲解输血反应的类型和原因讲解输血反应的处理方法进行输血反应处理模拟实验,了解输血反应的处理流程第五章:临床输血案例分析5.1 教学目标:分析临床输血案例,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和处理5.2 教学内容:临床输血案例分析:案例讨论、案例分析报告5.3 教学活动:分组讨论临床输血案例,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和处理第六章:输血技术的进展6.1 教学目标:了解输血技术的历史和进展掌握现代输血技术的特点和应用6.2 教学内容:输血技术的历史:早期输血方法、血型发现的历程现代输血技术:冷藏技术、血液制品、单采血浆技术输血技术的应用:扩大输血范围、提高输血安全性6.3 教学活动:通过图片和文献了解输血技术的历史和进展参观血站或输血中心,了解现代输血技术的应用进行小组讨论,分析输血技术对医疗领域的影响第七章:献血与志愿服务7.1 教学目标:了解献血的意义和原则掌握献血的条件和流程培养志愿服务精神7.2 教学内容:献血的意义:拯救生命、维持血液供应献血的条件:年龄、体重、健康状况等献血的流程:登记、体检、采血、休息7.3 教学活动:通过视频和案例讲解献血的意义和原则讲解献血的条件和流程组织学生参与献血志愿服务,培养志愿服务精神第八章:血液银行的运营与管理8.1 教学目标:了解血液银行的运营模式和原则掌握血液管理的基本知识8.2 教学内容:血液银行的运营模式:血液采集、储存、分发血液管理的原则:安全性、有效性、合理性血液管理的基本知识:血液质量控制、冷链管理、过期血液处理8.3 教学活动:通过图片和文献了解血液银行的运营模式和管理原则参观血站或输血中心,了解血液管理的基本知识进行小组讨论,分析血液管理对输血安全性的影响第九章:输血医学与伦理9.1 教学目标:了解输血医学的伦理问题和原则掌握输血医学伦理决策的方法9.2 教学内容:输血医学的伦理问题:血型选择、血液分配、知情同意输血医学伦理原则:公正性、尊重个体自主性、受益原则输血医学伦理决策的方法:伦理准则、利益相关者分析9.3 教学活动:通过案例讨论输血医学的伦理问题和原则讲解输血医学伦理决策的方法进行角色扮演,模拟输血医学伦理决策的过程第十章:综合演练与评估10.1 教学目标: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输血案例的处理评估自身在输血知识和技能方面的掌握情况10.2 教学内容:综合演练:模拟输血案例的处理评估:自我评估、同伴评估、教师评估10.3 教学活动:进行综合演练,模拟输血案例的处理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血液的组成和功能血液的组成复杂,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细胞又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需要通过模型和实验帮助学生直观理解。

《第一节 血液和血型》教案

《第一节 血液和血型》教案

《第一节血液和血型》教案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内容本节是苏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第十章《人体内的物质运输和能量供给》的第一节《血液和血型》第一课时,在学习了第九章《人的食物来自环境》中的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和消化系统后,学生知道了营养物质的运输离不开血液,而血液又是循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习血液循环系统的基础。

所以本节课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除此之外,血液的组成及功能是本节课的重点。

通过观察血液分层现象、人血涂片和解读血常规化验单,使学生对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数量、形态结构及功能有更准确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说出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2)观察血涂片,区分白细胞和红细胞。

(3)说出血液中几种成分的含量的正常值,学会解读血常规化验的主要数据。

2.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血液的分层实验,描述分层现象,概述血液的组成。

(2)观察人血涂片,尝试识别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观察它们的大小及形态特点。

(3)能够看懂血常规化验单,运用所学的血液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解读血常规化验数据诊断疾病,关注人体健康。

(2)体验实事求是,治学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不断探究的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的血液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二、学情分析: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七年级学生已经对生物这门学科有一定的认知水平。

而本节知识血液对于学生来说既熟悉又陌生,许多学生可能经历过流血和血液化验的检查,但是对检查的结果——化验单和血液的成分,学生一般不清楚。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对血液的成分和功能有所了解。

让学生对已有的生活经验产生升华,上升到理论层次。

三、教学方法:直观教学、引导式教学、探究式教学四、学习方法: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五、教学准备及课时安排:多媒体课件1课时六、教学设计:第一节血液和血型运载血细胞血浆(功能)运输营养物质和废物血液的组成红细胞(内含血红蛋白):运输氧气血细胞白细胞:吞噬病菌血小板:止血和凝血七、教学反思:亮点:1.本节课是血液循环的基础部分,又贴合实际,学生比较感兴趣,课堂气氛相对活跃;2.课堂结构相对完整,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使抽象化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3.充分体现新课标要求,师引导,生主体;4.在教学中能够强调考点,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初中生物血液与血型教案

初中生物血液与血型教案

初中生物血液与血型教案年级:初中时间:2课时目标:1. 了解血液的组成和功能;2. 了解不同血型的形成原因;3. 能够正确地分辨不同的血型。

教学内容:1. 血液的组成和功能;2. 血型的类型及其特点;3. 不同血型的相互配血规则。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介绍血液的概念,激发学生对血液的兴趣。

2. 讲解血液的组成和功能,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成分的功能。

3. 分组讨论:讨论血液在人体中的作用,学生可以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

4. 练习:通过填空题或选择题的形式,让学生回顾和巩固所学的知识。

第二课时:1. 复习:对第一课时所学内容进行复习,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

2. 讲解不同血型的形成原因,包括A、B、AB、O四种主要血型的特点。

3. 讲解不同血型间的相互配血规则,引导学生正确识别和理解血型。

4. 练习:设计相关题目,让学生进行练习,并通过练习来检验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5. 结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激励学生对生物知识的进一步学习。

扩展活动:1. 观察实验:让学生进行血液的显微镜观察实验,了解更多血液的细节。

2. 研究项目:组织学生进行小组研究,探讨血液与健康的关系,并撰写研究报告。

3. 血型游戏:设计血型相关的寓教于乐的游戏,让学生通过游戏来加深对血型的认识。

教学反思:教学生物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分析能力,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培养他们对生物知识的兴趣。

在教学血液与血型的过程中,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他们在探索中学习,在实践中成长。

血量输血和血型的教案

血量输血和血型的教案

血型与输血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人类血液的分类及特点。

2. 掌握ABO血型和Rh血型的知识。

3. 知道输血的原则和注意事项。

4. 能够正确判断和选择血型。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血型的分类和输血的原则。

2. 案例分析法:分析输血不当导致的后果。

3. 小组讨论法:探讨如何正确选择血型进行输血。

教学内容: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观看与血型和输血有关的短片,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讲解ABO血型系统:介绍A型、B型、AB型、O型血的特点。

2. 讲解Rh血型系统:介绍Rh阳性和Rh阴性血型的特点。

三、案例分析(10分钟)分析输血不当导致的严重后果,引导学生认识到正确输血的重要性。

四、小组讨论(10分钟)1. 讨论如何判断和选择血型进行输血。

第二课时五、知识讲解(15分钟)1. 讲解输血的原则:以输同型血为原则,紧急情况下可适当放宽。

2. 讲解输血的注意事项:注意检查血型、避免发热、过敏等不良反应。

六、实践操作(10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输血过程。

2. 引导学生掌握输血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绘制血型和输血的知识结构图。

2.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讨论和角色扮演中的参与度和理解程度。

3. 知识测试:进行血型和输血的知识测试,检验学生的掌握程度。

六、血型与遗传教学目标:1. 了解血型与遗传的关系。

2. 掌握血型遗传规律。

3. 能够分析血型在家族中的遗传特点。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血型与遗传的关系及遗传规律。

2. 家庭调查法:调查家族中血型的遗传特点。

教学内容:1. 讲解血型与遗传的关系:介绍血型基因的分布和遗传方式。

2. 讲解血型遗传规律:介绍孟德尔遗传规律在血型遗传中的应用。

七、血型与健康教学目标:1. 了解血型与健康的关系。

2. 掌握不同血型的人群易患疾病。

3. 能够根据血型制定适合自己的健康生活方式。

血液和血型教案

血液和血型教案

血液和血型教案血液是人类体内最为重要的生命液体之一,它承载着氧气、营养物质和废物,为身体的正常运行提供了保障。

血型则是血液中特定成分的分类,对于医疗和输血等场景具有重要意义。

本教案将详细介绍血液和血型的相关知识,帮助学生全面了解这一主题。

第一部分:血液的基本概念血液是由血浆和血细胞两部分组成的。

血浆占据血液的55%,主要由水、蛋白质和其他溶质组成。

血细胞则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红细胞携带着氧气,白细胞是免疫系统的主要成分,而血小板则起着止血的作用。

第二部分:血液的功能血液具有多种功能,包括运输、免疫、凝血和调节酸碱平衡等。

作为运输系统的核心,血液将氧气和养分输送到各个组织和器官,同时将废物和二氧化碳带回肺和肾脏进行处理。

此外,血液中的白细胞能够识别和抵御病原体,起到免疫作用。

当身体受伤时,血液中的血小板会释放凝血因子,促使血液凝结,以防止出血。

此外,血液中的水和溶质还能够调节体内的酸碱平衡。

第三部分:血型的基本分类根据血型抗原的有无,人类血液可以分为A型、B型、AB型和O 型四种。

A型血液表面有A抗原,B型血液表面有B抗原,AB型血液则同时具有A和B抗原,而O型血液则没有A和B抗原。

此外,还可以根据Rh血型将血型分为Rh阳性和Rh阴性。

第四部分:血型的遗传规律血型的遗传是由基因控制的。

A和B血型是由A和B基因控制的,而O型血液则是由两个O基因控制的。

在遗传过程中,A和B基因是显性基因,而O基因是隐性基因。

父母的血型决定了子女可能的血型。

例如,A型血的父母可能有A型血、O型血和AB型血。

此外,Rh阳性的血型是显性基因,Rh阴性的血型是隐性基因。

第五部分:血型的临床意义血型在临床医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血型匹配是进行输血的基本前提,例如,A型血只能输给A型和AB型血人群,B型血只能输给B型和AB型血人群。

Rh血型不合适的输血可能引发严重的过敏反应。

此外,血型还与一些疾病的易感性相关,例如,AB型血人群对胃癌的易感性较高。

【教学方案】《血液和血型》(第2课时)

【教学方案】《血液和血型》(第2课时)

《血液和血型》(第2课时)教学方案◆教学目标1.说出人体的血量与输血的关系;2.说出ABO血型的类型以及安全输血的原则;3.认同无偿献血制度,确立健康成年公民应当积极参加无偿献血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ABO血型的类型以及安全输血的原则;2.认同无偿献血制度,确立健康成年公民应当积极参加无偿献血的意识。

【教学难点】认同无偿献血制度,确立健康成年公民应当积极参加无偿献血的意识。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2. 相关视频图片素材;3. 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搜集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出示并宣读报纸报道,由于意外事故,有大量人员受伤,其中部分伤员因失血过多,救治无效死亡。

提出问题:应该如何进行急救?二、讲授新课(一)血量与输血【教师】交通事故后,伤者被送往医院,需要紧急输血。

那么在什么情况下伤者才需要输血?【学生】思考后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失血≤血液总量的10%(400ml),对健康没有影响;失血≥血液总量的30%(1200ml),影响人生命活动,甚至危及生命,此时就必须通过输血进行抢救。

(二)血型与安全输血【教师】课件展示:输血技术的探索。

【学生】直观地发现不同血型的血液混合后可能发生凝集反应,使细胞凝集成团,阻碍血液循环,甚至导致死亡。

【教师】提问:你知道小故事中提到的ABO血型吗?【学生】根据已有知识回答。

【教师】除了ABO血型系统外,人类还有一些其它的血型系统,比如Rh血型系统等。

【教师】课件展示:ABO血型系统分型的依据。

【教师】课件展示:红细胞凝集成团。

含有A型凝集原的红细胞与抗A凝集素相遇或者含有B型凝集原的红细胞与抗B凝集素相遇时,就会凝集成团,阻碍血液循环。

【教师】提问:你知道自己的血型吗?你知道血型是如何鉴定出来的吗?[实验]:模拟“血型鉴定”。

[背影知识]:(建议使用资源:【教学实验】模拟血型鉴定。

)[总结]输血的原则:以输同型血为原则,只有在没有同型血且十分紧急的情况下,才能输入异型血。

七年级生物下册《血液和血型》教案、教学设计

七年级生物下册《血液和血型》教案、教学设计
作业要求:
1.作业需按时完成,字迹清晰,保持卷面整洁。
2.学生需认真对待作业,注重查阅资料和思考,避免抄袭现象。
3.家长应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协助学生完成作业,培养孩子独立学习的能力。
4.教师将对作业进行认真批改,给予评价和反馈,帮助学生不断提高。
1.利用多媒体和实物模型,形象直观地展示血液的组成和功能,帮助学生克服对抽象概念的理解困难。
-设计动画和图解,让学生直观地看到血液中的三种血细胞和血浆成分,以及它们在维持人体健康中的作用。
2.通过互动游戏和角色扮演,增强学生对血型和输血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设计血型配对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不同血型间的兼容性,加深对血型分类的记忆。
2.学生对血型知识的掌握程度参差不齐,需要在教学中关注个体差异,进行针对性指导。
3.学生在实验操作方面存在一定差距,需要加强实验前的培训和实验过程中的指导,确保实验安全、顺利进行。
4.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对献血等公益活动有一定了解,但参与度不高,需要在教学中渗透社会责任感和关爱他人的教育。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4.设计一个关于血型遗传的小研究,要求运用所学知识,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探讨血型遗传规律在生活中的应用。
5.鼓励学生参与家庭或社区献血活动,记录参与过程和心得体会,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展示,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6.查阅资料,了解血液和血型在医学领域的最新研究动态,撰写一篇简短的报告,分享给同学和老师。
5.创设反思和评价环节,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我监督和自我提升。
-设计学习日志,要求学生记录学习过程中的心得体会,促进学生的自我反思。
6.设计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不仅注重知识掌握,也关注技能和态度的发展。

第一节 血液和血型第一课时教案

第一节  血液和血型第一课时教案

第一节血液和血型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 描述血液的成分和主要功能。

2. 使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区别三种血细胞。

能力目标1、初步学会解读血常规化验单,了解贫血等知识,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实验操作技能,同时培养学生观察,总结,比较及口头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倡导主动参与、与人合作,要有质疑精神。

2、认同血液对身体的影响,关爱生命,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

二、教学重点1. 血液的成分和主要功能。

2. 使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区别三种血细胞。

三、教学难点1、区别三种血细胞2、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视频、显微镜、人血永久涂片学生提前预习五、教学法讲解、合作、实验、讨论六、课时安排第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展示图片及问题:对失血过多的人应如何进行抢救?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及常识可以回答出应进行输血抢救。

师问:那么为什么要进行输血抢救?血液有什么功能?输血的时候又有什么原则呢?要了解这些知识,就得从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知识里面找答案。

展示课题:第一节血液和血型二、新课教学(一)展示学习目标(向学生讲述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应该要掌握的知识点,达到的目标)(二)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学法大视野前面的知识梳理)通过“课前须知”了解:1、血液属于什么组织?有什么功能?学生举手回答(三)血液1、血液的分层现象观看视频“血液的分层”并展示问题,要求学生在观看视频的时候仔细认真,并思考展示的问题(1)盛有动物的新鲜血液的试管,放入了什么物质?有什么作用?静置一段时间后血液出现了什么现象?(2)血液的成分由哪些物质组成?学生相互讨论后回答,然后老师展示课件,向学生分析讲解思考:在不加抗凝剂的情况下,血液会发生什么现象呢?(要求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回答)展示图片(加抗凝剂和不加抗凝剂的血液比较)说明知识点:血清与血浆的区别拓展知识:血浆一般是大面积烧伤的病人使用,而血清可以用来检验血型过渡:为什么血浆一般是大面积烧伤病人使用呢?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对血液中每个成分进行深入了解,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

血液和血型(第1课时)教案

血液和血型(第1课时)教案

10—1 血液和血型(第1课时)(第1课时,总第课时)教学目标(一)知识性目标1、说出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2、认识血常规检查对诊断疾病的意义。

(二)技能目标运用所学知识尝试解读血常规化验数据,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通过解读血常规化验数据诊断疾病,关注人体的健康。

教学重点说出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教学难点认识血常规检查对诊断疾病的意义。

教学准备1、学生准备:收集自己或亲人的血常规化验单。

2、教师准备:新鲜的鸡血做“血红蛋白特性的观察”演示实验。

观察实验所需的人血涂片玻片标本。

3、FLASH:血液的组成4、视频文件:(1)人的血液构成;(2)白血球的功能;(3)白细胞吞噬细菌;(4)血液中的红细胞。

解读:血常规化验数据。

(电子显微镜下血小板的图片)2.可以止血并加速血液凝固。

(血液凝固的原理)[提问]:你做过血常规化验吗?注意过检查项目有哪些吗?为什么化验单上的数据能作为医生为你诊断疾病的辅助手段呢?[讲述]:原来血细胞的数量和血红蛋白的含量是相对稳定的,如果这些指标发生异常变化,人体就可能患病。

[解读化验单]:那就让我们做一回小医生,尝试解读血常规化验数据。

[指导]:请同学先阅读正常成年人血细胞的数量,填写书上的血常规检查表。

[讲述]:医生通过解读血常规化验数据,可以初步确定患者的病情。

请同学们主要分析A、B两位患者,猜测一下他们患有什么病?[讲解]:C、D两位患者的可能病症。

(不要求学生掌握)[提出问题]:红细胞增多,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增多,血红蛋白增多等各种情况又说明我们身体处于怎样的状况呢?请同学们课后讨论,可以查阅相关资料。

大多数同学都有过查血的体验,知道化验单上会出现血细胞和血红蛋白的数值,但对于依据不是很清楚。

进行初步诊断四位患者的血细胞含量是多于还是少于正常值。

能说出A患者的红细胞数量少于正常值,是贫血。

B患者的白细胞数量多于正常值,可能是身体内有炎症。

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血常规化验正常值及意义的资料进行思考。

苏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10.1《血液和血型》第2课时教案

苏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10.1《血液和血型》第2课时教案

第一节血液和血型(第2课时)【设计依据与构想】输血和血型以理性认知为主,但与现实生活关系密切,主要是通过创设一个个具体的问题情境,使学习内容以问题形式间接呈现出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的理性思维和逻辑推理,使学生成为知识的发现者。

【教材分析】鉴定血型和输血是本节的重点。

学生动手模拟实验学会鉴定血型的方法,不但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凝集反应这一难点,并为理解四种血型间输血关系奠定了基础,掌握同型输血的原则。

正常成年人的血液总量占其体重的7-8%。

一次献血200-300毫升对健康没什么影响,参加义务献血光荣。

学生对血型知识、输血知识有初步的认识,知道血型有A型B型AB型O 型,失血过多要输血。

但并不清楚ABO血型命名的依据是什么。

在本节课的学习中,学生表达血型不合原因常出现问题,让学生牢固掌握四种血型各含的凝集原、凝集素才能准确表达异型输血之间是否可以进行或为什么会发生凝集反应的原因。

【教学目标】1.说出ABO血型的类型,解释血型鉴定原理及过程。

2.概述人体的血量,说出失血对人体的影响。

3.理解血型与输血的关系,说明输血原则4.举例说出无偿献血的有关知识。

5.认同我国的无偿献血制度;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能珍爱生命、关心他人的情感,愿意向家长、亲友宣传无偿献血知识,并确立自己成年后愿意无偿献血的信念。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说出ABO血型的类型及解释血型鉴定原理及过程。

教学难点:1.解释说明血型鉴定的原理及过程。

2.理解血型与输血的关系。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相关视频:《ABO血型鉴定》《无偿献血》。

2.搜集国家无偿献血法律法规,搜集国家无偿献血先进人物及特殊事件。

3.制作Powerpoint课件。

学生准备:1.预习。

2.搜集有关无偿献血的信息资料。

3.家长的无偿献血证。

【教学流程及分析】输血和血型一、复习导入新课通过问题复习巩固并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学习。

如:昨天老师的手被钉子扎破流血了,一开始血涌出得很快,但慢慢地变少,最后伤口不往外流血了。

苏教版初中生物血液和血型教案

苏教版初中生物血液和血型教案

苏教版初中生物血液和血型教案血液和血型是初中生物的一个重点知识。

下面店铺给你分享苏教版初中生物血液和血型教案,欢迎阅读。

苏教版初中生物血液和血型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血液的成分和主要功能。

2、了解红细胞和白细胞的区别。

(二)过程与方法1、解读血常规化验单,了解贫血、化脓以及伤口血液逐渐凝固等相关知识,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消除学生对血液的恐惧,加强学生对血液重要性的认识和关注。

二教学设想1、重点、难点重点:血细胞的形态结构及功能。

难点:血细胞的功能。

教会学生看血常规化验单。

2、课型及基本教学思路课型:新授课。

基本教学思路:本节安排了资料分析和一个分组合作的活动。

如何组织好小组讨论,使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获取知识、提高能力是本节教学成功的关键。

通过资料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阐明血液的组成和功能,并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使学生获得血细胞形态和功能的理性认识。

通过理论联系实际深化所学知识,巩固重点。

三媒体平台1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流动的组织——血液)四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流程1.情境导入欣赏一张图片(立交桥、桥上许多来往的车辆、车上的人和货物),城市中每天都有许多繁忙的运输线,运输线上运动的车辆就将人和物品运输到相应的地点。

而在你感觉不到的情况下,你的身体里(手比身体)同样也有着一条条繁忙的运输路线(请看,展示PPT),遍布全身的血管;血管中流动的血液就将来自消化道的营养物质和来自肺部的氧气,运往身体的每一个细胞并将细胞新陈代谢所产生的废物及时运走。

2.课前热身现在有三种液体供你选择,分别是血液、葡萄糖注射液和生理盐水注射液,如果你是医生,你会选择哪种液体对失血过多的病人进行抢救呢?3.合作探究(1)整体感知血液中有大量能够完成物质运输等功能物质,血液又是一种组织,属于结缔组织。

血液可以流动,因此称做“流动的组织(2)双边互动互动 1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资料分析(课本第59页),辅助以课件和对血常规化验单的分析。

初中输血与血型教案

初中输血与血型教案

初中输血与血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血液的组成和功能,理解输血的必要性。

2. 掌握ABO血型系统及其分类,了解血型与输血的关系。

3. 掌握安全输血的原则,认识无偿献血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ABO血型系统、输血原则、无偿献血。

2. 难点:输血原则的探究过程、血型配型方法。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图片和视频,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2.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血型与输血的关系。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输血原则和无偿献血的重要性。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展示输血失败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输血失败的情况?输血需要注意哪些问题?2. 学习血液的组成和功能介绍血液的组成,重点讲解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功能。

让学生理解输血的必要性。

3. 学习ABO血型系统讲解ABO血型系统的分类,让学生了解自己的血型。

通过实验或动画展示ABO血型系统的形成过程。

4. 理解输血原则讲解输血原则,强调输同型血为原则。

介绍紧急情况下,其他血型的输血原则。

5. 学习血型配型方法讲解血型配型方法,重点介绍交叉配血实验。

让学生理解血型配型的意义。

6. 了解无偿献血讲解无偿献血的意义和重要性,让学生认识到成年公民应当积极参加无偿献血。

7.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掌握输血与血型的重要知识点。

8. 布置作业设计有关血型与输血的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案例导入、讲解、实验等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了解了血液的组成和功能,掌握了ABO血型系统及其分类,理解了输血原则和无偿献血的重要性。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确保教学效果。

《血液和血型》word教案 (公开课获奖)2022年苏教版 (2)

《血液和血型》word教案 (公开课获奖)2022年苏教版 (2)

血液和血型【学习目标】课标要求:1、说出ABO血型的类型及鉴定的过程2、说出失血对人体的影响,理解血型和输血的关系3、说出输血的意义目标达成:1、培养学生对现象的观察能力,实验的规范操作能力和实验探究的思维方式2、说出ABO血型的类型及鉴定学习流程:【课前展示】学生自主展示【创境激趣】【自学导航】1、血型学生阅读教材40—42页,提出问题:血型分几种类型?划分的依据2 输血的意义【合作探究】1、输血学生阅读42—43页,提出问题:输血的原则2、输血的意义【展示提升】典例分析知识迁移1、学生自主探讨生活中病例,讨论研究2、【强化训练】1、课后习题1、2、3、4、5、62、导学练习册检测提升部分练习。

【归纳总结】1、指出重点2、归纳总结【板书设计】第一节血液和血型(2)2、输血和血型(1)血型:A型、B型、AB型、O型(2)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好,紧急状况下,O型血的人可以给任何人输血。

AB型血的人可以接受任何人的血【教学反思】传染病单元、章、节第25章第1节教学内容传染病需课时: 1 课时第 1 课时课型新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举例说出常见的传染病的病因及其特点。

2.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和预防措施。

3.说出艾滋病的病原体、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

能力目标:1.通过对教学资料的观察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分析和归纳总结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体会养成健康的生活态度和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控制疾病发生的重要手段。

2.懂得热爱生命,预防传染病和关心他人是积极的生命观和健康观。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常见的传染病及其特点2.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和预防措施教学难点:1.如何针对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进行有效预防教学方法新授教学辅助手段讨论教学过程复备导入:学生活动:说说你所知道的疾病名称,一人一个,通过学生的表诉,来说说看:有哪些疾病是属于传染病?新授:一、常见的传染病1.通过活动,来说出你区分传染病的根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血液和血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说出血液主要由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和血浆组成,说出它们的主要功能。

2、通过实验观察红细胞和白细胞。

3、说出三种血细胞的形态、数量和功能。

4、正确解读血常规化验的主要数据,并依据各项数据说出它对诊断疾病的意义。

教学重点:
1、说出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2、正确解读血常规化验的主要数据
教学难点:
1、说出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2、血常规检查对诊断疾病的意义
教学方法:
讲授法、实验法
教学教具:
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血液标本、吸管、模拟配制的“A型血”、“B型血”、“O型血”、“AB型血”和“A型标准血清”“B型标准血清”
教学过程:
一、引入
人体的循环系统通过遍布全身的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为组织细胞运送氧气的养料,并运走二氧化碳等废物。

它们主要是依靠什么来运送的呢?它们主要是依靠血液来运送的。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下第十章第一节血液和血型。

二、新授
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血液(blood)是一种结缔组织,是人体内重要的组成物质,它在人体内不停地流动,把氧气和养料送到全身各处,把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运走。

取一定量的人的新鲜血液,放入盛有少量柠檬酸钠溶液(防止血液凝固)试管里。

静置一段时间后,试管中的血液就会发生分层现象。

分成三层,最上面是
血浆,它的密度最小,中间是白细胞和血小板,最下层是红细胞。

人的血液是由血细胞(blood cell)和血浆(plasma)组成的。

血细胞包括红细胞(red blood cell)、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和血小板(blood platelet)。

血浆占血液总量的55%,其中90%以上是水,其余为蛋白质、葡萄糖、无机盐等。

血浆的主要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等。

实验:人血涂片
日的:识别红细胞和白细胞的形态,比较这两种细胞在血液中的含量。

器材:人血涂片玻片标本,显微镜。

指导:
1.对照书上图10—2,使用显微镜观察人血涂片玻片标本。

2.识别红细胞和白细胞的形态,比较它们的相对数量。

讨论:血细胞中数量最多的是哪种细胞?各种血细胞有哪些形态特征?
红细胞呈两面凹的圆饼状,在血细胞中数量最多。

红细胞由于含有红色的血红蛋白而呈现红色。

血红蛋白是一种含铁的蛋白质,容易与氧气结合,因此红细胞具有运输氧气的功能。

当血液里红细胞的数量过少,或者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含量过少,人就会出现贫血。

白细胞比红细胞大,有细胞核,但数量比红细胞少得多。

白细胞有多种:有些白细胞能吞食侵人体内的细菌等,保护人体的健康。

血小板是血细胞中体积最小的一种细胞。

当人体受伤时,血小板就会在伤口部位聚集成团,促进止血并加速血液凝固。

血液凝固和血浆内的可溶性纤维蛋白原转变为不溶性的纤维蛋白有关。

血液凝固后,血块周围出现阴少量黄色透明的液体就是血清(serum)。

血清是除去纤维蛋白原后的血浆。

血液中各种血细胞的数量和血红蛋白的含量是相对稳定的。

正常成年人每升血液中所含血细胞的数量:红细胞为×1012-×1012个,白细胞为×109-×109个,血小板为×1011-×1011个。

正常成年人血红蛋白含量为110—160g/L。

如果这些指标发生异常变化,人体就对能患病。

血常规化验常作为疾病诊断的一种辅助手段。

检查的项目主要有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和血红蛋白含量。

解读:血常规化验数据
目的:说出血常规化验数据的疾病诊断的意义
指导:1、学生4人一组,解读表(表中四位患者的其他检查项目均正常)
2、小组进行讨论,得出四位患者的诊断结果。

3、全班交流各小组的诊断结果。

三、小结:本节我们已经知道了血液的组成的功能,学会了看血常规化验单
四、作业
完成书后1、2题
五、社会实践
收集血常规化验单并分析病人的病情。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输血的意义及失血对人体的影响。

2、说出ABO血型类型及鉴定过程。

教学重点:
1、了解输血的意义及失血对人体的影响。

2、掌握ABO血型的类型。

3、说明血液鉴定过程并完成实验。

教学难点:说出ABO血型的类型及鉴定的过程
教学方法:讲解法、实验法。

教学教具: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血液标本、吸管、模拟配制的“A型血”、“B型血”、“O型血”、“AB型血”和“A型标准血清”“B型标准血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血液的组成和功能,学会了解读血常规化验单,这样,我们便可以初步确定患者的病情,采取相应的治病措施。

二、创设问题情境
在一次旅途中,由于交通事故致使一位B型血的旅客受伤急需输血你能为受伤旅客献血吗?
三、提出问题
1、分组讨论。

2、归纳学生所提出的问题:
(1)献血者的年龄及身体素质方面的要求。

(2)需要进行血型鉴定,确定献血者的血型是否能献给伤者?
(3)人的一次性输血量的范围是多少?
(4)献血对人体有影响吗?
四.解决问题
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体内血量的相对稳定,对维持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有重要意义。

一般情况下,人体一次性失血如果不超过血液总量的10%(约400mL),对身体健康就没有太大影响,如果一个人一次性失血超过血液总量的30%(约1200mL)以上,就会严重影响人的生命活动,甚至危及生命,这时就必须通过输血进行抢救。

1997年12月29 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

该法规定“国家实行无偿献血制度,提倡十八至五十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

输血时,不同血型的血液混合后可能发生凝集反应,使红细胞凝集成团(图10-3),阻碍血液循环,甚至导致死亡,因此,输血前要进行血液鉴定。

人的血型是遗传的,一般终身不变。

血型有多种,最常见的是血型。

血型可分为A型、B 型、AB 型和O 型四种。

可以利用A型标准血清(即A型血液的血清)和B型标准血清(即B型血液的血清)鉴定人的血型。

(1)《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第九条规定:血站对献血者的采集血量一般为200 mL,最多不超过400 mL。

这是为什么?献血以后应该补充哪些营养成份?(2)人体有哪几种血型?
2、实验:模拟“血型鉴定”
目的:说明血型鉴定的过程
器材:模拟配制的“A型血”、“B型血”、“O型血”、“AB型血”和“A型标准血清”“B型标准血清”,载玻片,吸管等。

背景知识:医院鉴定血型通常采用“A型标准血清”和“B型标准血清”,分别与未知血型的血液进行配制实验,通过观察有无红细胞的凝集现象确定血液的血
型。

本活动为模拟鉴定活动,上述红细胞凝集现象在本实验中表现为“沉淀”现象,即“有沉淀产生”模拟“有凝集现象”,“无沉淀产生”模拟“无凝集现象”。

血型鉴定的结果如表10-4。

指导:
1.将四种“血液样本”分别标上“赵”、“钱”、“孙”、“李”,表示他们是大出血病人,急需鉴定血型和输血。

2.学生4人一组,阅读“背景知识”,讨论血型鉴定方案。

3.将两种“血清”分别标上“A型标准血清”和“B型标准血清”,按照实验方案进行模拟鉴定实验。

4.将血型鉴定结果填入表l0-3中(在相应血型的空格中打“√”)。

表10-3 “血型”鉴定结果表
五、交流实验结果
1、讨论:根据血型鉴定结果,赵、钱、孙、李四人分别应输入什么血型的血?
2、一般情况下,输血时应该输同类型血为原则;只有在没有同类型血的情况且十分紧急的情况下,才能输入异型血。

在这种情况下,型血可以输给各类血型的病人,型血的病人也可以接受任何血型的血液。

下列病人可以接受的血型和不能接受的血型可以归纳为下表。

你能完成下面的输血一览表吗?
六、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
1、失血对人体的影响;
2、血型的类型;
3、输血的原则;
4、了解血型鉴定的过程;
七、作业
课外阅读——输血技术的探索
八、社会实践:
调查你认识的人中哪些人献过血,了解献血对身体健康有无影响。

撰写“无偿献血——无私奉献”的调查报告。

建议:
(1)收集无偿献血的相关资料,包括无偿献血的意义和注意事项等。

(2)调查报告中要体现出无偿献血者朴实无华的行为。

更多资源下载地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