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专利分类体系
浅谈企业知识产权系统化管理
![浅谈企业知识产权系统化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660c6b0810a6f524ccbf85f3.png)
作为企业 重要 的无形资产之 一 , 知识产权是 企业生命 根本所 际特点进行创新运用外 , 还应该重视下面几大环节 : 在。 企业之 间的竞争 , 归根究底就是知识产权的竞争 。 而作为企业 ( 一) 构建 知识 产权 系统化核 l f , 理念 。 经营管理 以及 核心竞争力提 升的关键 点 , 企 业知识产 权实现 系统 通过 创建企业知识产权 系统化管理 , 才 能够让员工 强化 自身 化管 理 , 对于企 业知识 产权 的运 用 、 创造 以及保 护能够都 能够提 的知识产权管理意识 , 能够 对企业知识产权 管理工作有 更深层 次 升到一个新 的台阶。 的认识 , 从 而构建 出知识 产权商务管理 、 战略管理 核心理念 , 并 且 我国企业知识产 权管理现状 将其融 入企业 管理运 作的全 部过程 中 , 同经 营管理 、 安 全生产 相 ( 一) 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体 系健全度不 足。 互结合 。通过创建知识产权 系统化管理 , 就可 以做 好 内部 知识产 企业 知识 产权管理涵盖 了人 员的培训 、企业战略 的制定 、 制 权管 理体系 的规范 , 鼓 励企业 做好技 术方面 的创新 , 进 而实 现企 度规 范的设计 、 创新 、 运用等多个环节 。企业知识产权蕴含在知识
提升企业知识 产权管理的有效性和效率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企业 因此 , 在企业 知识产 权系 统化管理 中 , 应 以知识 产权 及知识 知识产权 管理现状的分析 出发 , 提 出了对知识产权进行 系统化管理 产 权战 略 目标 为关注焦 点 , 充分 发挥企业 领导 者的作用 , 坚持 全 的概念和方法, 同时对如何做好企业知识 产权 系统化 管理进行深入 员 参与 和 以数据 和信息 为决策 的方法 , 从 而实 现企业 、 知识产权 分析 , 希望能对今后 的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起到借鉴意义。 工作者( 包括创造 者 ) 以及其他员工 的共赢 。 【 关键词 】 企业 知 识产权 系统化 管理 三、 企业知识产权 系统 化管理实操建议 作为一项 系统 工程 , 企业 在知识产 权系统化管 理的实 际运作 当中 , 除了借鉴 国外 知识产权 管理经 验 , 结合 自身知识 产权 的实
浅谈商业方法专利论
![浅谈商业方法专利论](https://img.taocdn.com/s3/m/952b0a6d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3699751.png)
浅谈商业方法专利论商业方法专利是指对商业活动中运用的商业模式、商业方法等进行专利保护的一种专利类型。
商业方法专利一度备受关注,被认为是一种可以实现商业竞争优势、推动商业创新的重要手段。
然而,在实践中,商业方法专利也引起了很多争议,不仅在国际上,也在国内产生了很多讨论和争议。
首先,商业方法专利对商业创新有着积极的作用。
商业方法专利鼓励了企业对商业模式、商业方法进行创新,并保护了创新者的利益,激励了创新者进行更多的商业创新。
商业方法专利还可以帮助企业实现商业竞争优势,保护企业在市场中的地位,防止他人抄袭并复制企业的商业方法。
商业方法专利有效地保护了企业的商业秘密和商业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企业的长期发展。
其次,商业方法专利对于商业互联网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商业互联网的兴起和发展使得商业方法专利愈发重要。
商业互联网中的许多创新都是以商业方法为基础的,商业方法专利的出现和保护使得创新者能够更好地进行商业活动,并保护自己的创新成果。
商业互联网的发展需要不断推陈出新的商业模式和商业方法,商业方法专利的存在可以有效地保护创新成果,推动商业互联网的进一步发展。
然而,商业方法专利也引发了很多争议。
一方面,商业方法专利的保护范围较为模糊,容易引发滥用和骚扰诉讼。
商业方法专利的保护范围通常是基于抽象的商业思想,而非具体的技术实施。
这导致了商业方法专利的保护范围不明确,容易被滥用,形成专利悖论。
许多企业为了保护自己的商业模式,通过申请商业方法专利来封锁市场,限制竞争,从而阻碍了其他企业的商业创新和发展。
另一方面,商业方法专利制度与商业活动的本质不相符。
商业方法是指商业活动中的一种经营方式,它与科学技术创新有着本质的区别。
商业方法专利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了专利制度的初衷,将专利保护的重点从科学技术创新转向了商业创新,与传统的专利制度相比,商业方法专利在技术含量、创新程度等方面具有较低的要求。
这导致商业方法专利的保护范围过于宽泛,不利于其他企业的商业创新和发展。
浅谈专利信息分析在企业技术创新中的重要作用
![浅谈专利信息分析在企业技术创新中的重要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9b9639ca4028915f804dc2b0.png)
断调整技术研发 的方 向 ,以避开他人
的 专 利 地 雷 , 及时 形 成 自己 的知 识 产
息 ,深 入 挖 掘 专 利 信 息 中蕴 藏 的 潜 在 专 利 信 息 是 最 重 要 的 科 技 信 息 价 值 , 已经 成 为 当今 企 业 获 得 竞 争优 势 的 重 要 保 证 。 充分 运 用专 利 分 析 方 法 ,可 以 了解 某 些 技 术 领 域 的 总 体 发 展水 平 ,借 鉴前 人 已经开 发的技 术 ,汲 取他 人专利 中 的精 华 ,确定企 业 自身的 发展 方 向;同时也 使企 业在 技术 创新 和 技 术 贸易活 动 中避 免侵 犯他 人的知 识 产 权 , 效地 促进 企业 自主创新 能 力的 不 有
l2 8
技 政 策 ,尤 其 为 国 家 专 利 战 略 的 制 订 提 供参 考 和依 据 。 美 国 1 7 年 成 立 了 91
层次 的分 析 ,包 括 专 利 技 术 定 性 描 述 和 专 利 文 献 的 对 比研 究 分 析 , 它具 有
通过专 利分析 ,可以了解某领域
的 技 术演 变过 程 ,有 利 于 判 断 新 的 研 美国专利 商标局 技术 评估 及预测 处 , 很 强 的 技 术 性 和 专 业 性 ,对 分 析 人 员・ 发 动 向 ,预 测 今 后 的 发 展 路 径 , 启迪 J 技 术 创新 思 路 ,对 现 有 技 术 中存 在 的 每年花巨资对国内外专利信息加以统计 的 要 求 很 高 。 和 分 析 研 究 , 定 期 出 版 的 定量分析是指通过对专利 外部 特 问题进行技 术革 新 ,并提 出新的解决 Te chnOl gY A s es m eq aId o s s lt _ 1 性 及 其 变 化 所进 行 的 分 析 , 包 括 对 专 方 案 ,形 成 自主 专 利 权 ;将 不 同 的趋
浅谈专利布局策略
![浅谈专利布局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2929b3fb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64.png)
浅谈专利布局策略专利布局指企业结合自身的企业愿景、战略规划及短期的经营目标,在考虑了相应的产业发展状况、市场整体竞争环境、技术发展轨迹、法律制度等众多的因素后,灵活运用各种专利手段,在技术领域、专利申请地域、申请时间、申请类型和申请数量等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策略性和前瞻性的规划和动态部署过程。
专利布局是一种战略性行为,目前国内外主流学者对不同专利布局模式的界定主要是来源于Granstran Ove(1999)教授在《The Economics andManagement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一书中对其进行的分类:特定的阻绝与规避设计、策略型专利、地毯式专利布局、专利围墙、包绕式专利布局、组合式专利布局六种,其他学者的分类方法多是在其基础上演化而来的。
目前,一般认为专利布局可分为五种模式,即路障式布局、城墙式布局、地毯式布局、围栏式布局和糖衣式布局。
1)路障式布局路障式布局是将实现某种技术的一种或几种必需的解决方案申请专利,使对手难以使用该技术,形成路障式专利的布局模式。
路障式布局的优点是维持成本较低,可在一定时期内防止竞争对手使用该技术。
缺点是若竞争对手研发实力较强,竞争对手仍有机会绕过该障碍。
采用该种布局模式时,企业应当对竞争对手的研发能力有所了解,若竞争对手实力较自身强,路障式布局就不能很好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则不该使用该模式,该模式适合技术领先型企业采用。
2)城墙式布局城墙式布局是指将实现某一技术目标之所有规避设计方案全部申请专利,形成城墙式系列专利的布局模式。
城墙式布局可以抵御竞争者侵入自己的技术领地,不给竞争者进行规避设计和寻找替代方案的任何空间。
当围绕某一个技术主题有多种不同的技术解决方案,每种方案都能够达到类似的功能和效果时,就可以使用这种布局模式形成一道围墙,以防止竞争者有任何的缝隙可以用来回避。
3)地毯式布局地毯式布局指系统地在一项技术的逐个研发步骤都申请专利技术保护,形成类似于地毯的技术领域全覆盖,从而最大限度地保护企业的技术研发成果,阻止竞争者入侵。
浅谈专利法第25条第一款第二项
![浅谈专利法第25条第一款第二项](https://img.taocdn.com/s3/m/1bef4385dd3383c4bb4cd2bc.png)
浅谈专利法第25条第一款第二项在答复专利审查意见的时候,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审查意见“权利要求1保护的技术方案仅仅涉及智力活动的规则和方法,属于专利法第25条第1款第2项规定的情形,不属于专利的保护客体,不能授予专利权”。
《专利审查指南(2010)》规定:“智力活动”,是指人的思维运动,它源于人的思维,经过推理、分析和判断产生出抽象的结果,或者必须经过人的思维运动作为媒介,间接地作用于自然产生结果。
智力活动的规则和方法是指导人们进行思维、表述、判断和记忆的规则和方法。
综上论述可知,所谓的智力活动的规则和方法是通过人们逻辑推理和分析而得出的,没有给出具体应用的技术领域,没有采用技术手段或者利用自然规律,也并未记载解决技术问题和产生技术效果,因而不构成完整的技术方案。
那怎样才能避免出现专利法第25条第1款第2项规定的情况呢?笔者主要从两时段进行阐述:一、新申请撰写时代理人在新申请撰写时,经常会遇到很多优化算法的专利,例如:对聚类算法的优化、对水稻算法的优化、对闪电搜索算法的优化等。
而发明人在提供技术交底时,整个优化算法并没有给出应用的技术领域、技术范围或者应用的工程。
为了避免后期审查意见答复时出现专利法第25条第1款第2项的规定,所以代理人应从以下几方面出发尽量避免专利法第25条第1款第2项规定的情形出现。
1、从题目入手写题目名称时,所以代理人可以这样拟定题目名称“一种基于…的…领域或工程的优化方法”,此处最好不要写算法的优化方法,或者写“一种…算法的优化方法”,所述算法的优化方法应用于…领域或工程,以上两种拟题方式能够降低本发明属于专利法第25条第1款第2项的概率。
2、从背景技术入手写背景技术时,一般都会介绍现有技术会采用什么算法,此算法存在什么缺点,但是一个好的背景技术的撰写,一定要结合实际应用领域或工程,此处应用领域或工程必须是具体的,并不是简单撰写应用于化工领域或工程、电气领域或工程、机械领域或工程。
浅谈专利权的归属与专利权人的权利和义务_11081
![浅谈专利权的归属与专利权人的权利和义务_11081](https://img.taocdn.com/s3/m/b1e8bd3b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7327576.png)
浅谈专利权的归属与专利权人的权利和义务_11081 浅谈专利权的归属与专利权人的权利和义务==================================================================== == 一、专利权专利权主要是指专利;专利是一项发明创造,即发明、实用新型或外观设计向国家专利审批机关提出专利申请,经依法审查合格后,向专利申请人授予在规定的时间内对该项发明创造享有的权利。
专利可以保护技术创新,如果发明人创造了具有创新及实用性的工艺方法、机器、产品或者对它们有所改进,都可以申请专利。
在一个国家获得了专利,专利权人在这个国家就对其发明创造享有独占权,即享有垄断性的生产、制造、使用、销售和进口的权利。
可见;专利权人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
专利权是各国专利局或专利主管部门依法授予专利申请人的一种专有权利。
我国专利权,是由国务院专利行政主管机关授予的,在专利权的保护有效期限内,专利权可以赠与、转让、继承。
所以,专利权人是可以变更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第10条的规定:“专利申请权和专利权可以转让。
”中国单位或者个人向外国人转让专利申请权或者专利权的,必须经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批准。
转让专利申请权或者专利权的,当事人必须订立书面合同,并向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登记,由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予以公告。
专利申请权或者专利权的转让登记之日起生效。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的有关规定,国务院专利局授予的专利有以下三种:(一)发明专利发明专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实施细则》第二条第一款的规定:“专利法所称的发明,是指对产品、方法或者其改进所提出的新的技术方案。
”该项规定说明发明专利包括“产品发明”和“方法发明”两大类,同时对现有产品或者方法进行改进获取的专利。
(二)实用新型专利实用新型专利;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实施细则》第二条第二款的规定:“专利法所称的实用新型,是指对产品的形状、构造或者其结合所提出的适于实用的新的技术方案。
浅谈我国的专利制度建设
![浅谈我国的专利制度建设](https://img.taocdn.com/s3/m/e3d3203983c4bb4cf7ecd18d.png)
究 经 费 。专 利 为什 么 如 此 重要 ?这对 外
商 们 来 说 是 最 简单 不过 的道 理 : 因为 只
后 , 们 必 须 要 尽 快 地 、 大 限 度 地 提 我 最 高 我 国 技 术 创 新 的能 力和 水 平 。从 宏 观 角 度 看 , 励 技 术 创 新 , 根 本 的 是 我 鼓 最 们 国家 要 建 立一 种机 制 和 一 种 制 度 , 为 技 术 创 新 建 立 一 种 长 期 稳 定 的 良 好 的 法 律 政 策 环 境 。国 外 几 百 年专 利 制 度 的 历 史 和 国 内 十 几 年 的 实 践 以 及 有 关 理 论 研 究 都 表 明 , 利 制 度 是 维 护 市 场 经 专 济 公 平 有 序 竞争 , 动 和 保 护 技 术 创 新 推 的 长 期 稳 定 起 作 用 的 强 有 力 的 基 本 法 律 制 度 和 有效 机 制 。 我 国一 些 企业 技 术 创 新 能 力低 , 推 不 出 有 市 场 竞争 能 力的 产 品 。 行 新 技 进 术 的 发 明 创 造 ,是 技 术 创 新 的 第 一 环 节 , 励 人 们 发 明 创 造 的 积 极 性 , 推 激 对 动 技 术 创 新 是 至 关 重 要 的 , 利 制 度 是 专
成 果 鉴 定 , 外 国 人 不 认 成 果 , 认 专 但 只
的 良性 循 环 。这 在 市 场 经 济 条 件 下 , 在
一
激 发人们 发明创 造积极 性的 一个 重要
机 制 。 利 制 度通 过 给 发明 创 造 者 这 种 专
排 他 的 专 利 权 , 之 占 领 市 场 , 而 得 使 从
原创:浅谈企业专利布局的策略
![原创:浅谈企业专利布局的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eeeef499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a9.png)
原创:浅谈企业专利布局的策略作者:唐⽴平腾龙⼆期近些年来,随着国内创新氛围和法制环境的改善,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专利保护⾃⾝的创新技术,甚⾄希望通过专利实现技术垄断或者改变企业在⾏业的地位,“专利布局”⼀词也越来越频繁的被企业专利⼯作者所提起。
所谓专利布局,是指企业出于商业竞争的⽬的,基于企业的经营理念、战略定位和创新体系,综合产业态势、经营、技术、市场和法律等内外部因素,有⽬标、有规划、有策略地构建严密⾼效的专利保护⽹络,提升企业在市场活动中的竞争⼒。
企业的专利布局可以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次来进⾏。
⼀、宏观专利布局宏观专利布局是指基于公司的经营战略和技术规划构建专利的有机组合,以形成有利于公司经营的专利竞争格局。
因此,制定公司的宏观专利布局策略时,⾸先需要明确公司的⾏业地位及战略定位,由此确定公司的专利战略⽬标,然后根据公司的中期技术规划和短期技术规划,确定专利布局的策略。
宏观专利布局策略除了国内外专利申请数量的规划外,还应对⼀些重点技术⽅向的专利申请量进⾏规划,通过多个技术⽅向的局部专利优势,确⽴公司相对于竞争对⼿的专利优势地位。
重点技术⽅向的来源主要来⾃于公司的中、短期技术规划,部分⽅向则可以由专利管理⼈员提出。
例如,智慧家电概念刚兴起时,⾏业普遍认同这是未来的家电发展⽅向,对于家电⾏业的专利管理⼈员来说,即使公司尚未将智慧家电列⼊公司的中、短期技术规划,也应发挥主观能动性,将智慧家电作为专利布局的⽅向之⼀,组织研发⼈员围绕智慧家电进⾏专利布局。
宏观专利布局的具体规划可以参考下图,根据公司的规模和投⼊情况,对单个产品线选择3-6个技术⽅向作为重点布局的⽅向,制定每个⽅向未来1-3年专利申请量的规划。
此外,专利管理⼈员还应考虑围绕竞争对⼿的已有产品布局⼀些专利,使得在遭遇专利诉讼时,不⾄于太被动。
此类专利也可以作为⼀个布局⽅向,纳⼊专利布局规划中。
宏观专利布局在制定和执⾏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如下⼏点:第⼀、宏观专利布局的具体⽬标,应落实到相应的研发部门和研发⼈员,并结合考核、奖励等激励措施,使其能真正落地执⾏;第⼆、每个技术⽅向的专利申请量的规划,应和具体负责该⽅向的研发⼈员共同确定,每年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向和数量进⾏⼀定的调整;第三、专利布局⽅案的执⾏过程中要做好专利质量的监控,避免出现滥竽充数的专利出现。
浅谈高质量专利
![浅谈高质量专利](https://img.taocdn.com/s3/m/221b334f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35.png)
浅谈高质量专利随着知识产权的重要性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和重视,高质量专利已经成为了企业不可或缺的重要资产。
高质量专利除了可以为企业带来商业利益外,还可以增强公司的竞争力和稳定性,为企业持续发展提供动力。
以下是我对高质量专利的一些浅谈。
首先,高质量专利必须具备的几个特点:1. 新颖性:必须是全新的,从未在公开的技术文件中出现过。
2. 创造性:必须对技术领域做出显著的贡献,不能只是简单的技术累加或者改良。
3. 可实施性:必须能够具体实现,并且能够写成清晰的说明书。
在专利申请的过程中,如果专利满足以上三个条件,就证明它是高质量专利。
一个高质量的专利申请不仅在技术上有所突破,而且在法律上也很有说服力。
此外,高质量专利还能够为公司带来良好的声誉和品牌价值。
其次,高质量专利的好处:1. 可以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一个公司拥有的高质量专利可以有效地提高公司的技术实力,加强公司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在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高质量专利可以成为企业赢得商业竞争的有力武器。
2. 可以保护企业的商业利益。
高质量的专利可以确保企业在市场上拥有其所开发和拥有的技术的独家权益。
这样,其他公司无法轻松地复制或攻击企业的技术,从而保护企业的商业利益。
3. 可以增加公司的资产价值。
高质量专利可以为公司带来预期的经济利益,并使公司在未来获得更大的发展前景。
4. 可以增强公司的稳定性。
当公司面临市场波动或其他方面的挑战时,拥有高质量专利可以为公司提供稳定性,使公司更有弹性和适应性。
总之,高质量专利是企业的重要资产,能够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保护企业的知识产权,增加公司的资产价值和稳定性。
因此,企业应该积极发掘和保护自己的专利,并不断提高专利的质量和数量。
浅谈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体系中的信息资源管理
![浅谈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体系中的信息资源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eb32c42a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f6.png)
浅谈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体系中的信息资源管理近年来,知识产权越来越成为企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企业的重要财富,知识产权不仅具有提升企业品牌价值和竞争力的作用,同时也承载着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因此,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建设变得越来越重要。
知识产权的管理涉及到大量的信息资源,这些信息资源包括企业内部创新研发的成果、市场信息、客户信息、竞争对手信息等。
这些信息资源对于企业的战略决策、产品设计和市场营销都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企业需要建立起一套完善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来管理这些信息资源。
以下是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体系中的信息资源管理相关的几个方面的浅谈。
一、信息资源的分类企业的信息资源主要可以分为两大类:专有的知识产权和其它非专有的信息资源。
专有的知识产权包括专利、商标、版权等。
这些知识产权是企业研发创新的成果,具有很高的价值和保护的必要性。
非专有的信息资源包括市场信息、客户信息、竞争对手信息等,这些信息对于企业的运营和市场营销非常重要,但由于其可获取性比较普遍,因此不具有独有性和独特性。
二、信息资源的采集和整理企业需要通过一系列的手段来采集和整理信息资源。
在信息采集方面,企业可以通过调查研究、市场分析、行业研究等手段来获取信息资源。
在信息整理方面,企业需要把零散的信息进行分类整理,并建立相应的文档存档系统,使得信息可以更好地被利用和管理。
此外,为了保护企业的知识产权,企业需要采取一系列的保密措施,如设立保密制度、签署保密协议等,以防止信息泄露。
三、信息资源的维护和更新信息资源的维护和更新对于企业的长期发展非常重要。
企业需要定期对已有的信息进行更新和维护,以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同时,企业还需要跟踪和分析市场、行业和竞争对手的信息,以及及时获取和应对市场的变化和竞争压力。
企业需要通过良好的信息管理体系,将信息资源整合利用,以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优势。
利用信息资源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了解市场需求和竞争对手的动态,从而指导企业的研发创新和产品设计。
浅谈专利分类体系
![浅谈专利分类体系](https://img.taocdn.com/s3/m/728710174028915f814dc296.png)
浅谈专利分类体系随着技术发展和现代专利制度完善,业界对专利文献的检索成为常用的手段。
本文将对目前主要的三种分类体系情况的发展、内容等出发,比较三种分类体系的异同,以期为技术人员、专利工作者使用专利分类号检索提供帮助。
标签:国际专利分类体系;联合专利分类体系;日本专利分类体系1.引言专利文献承载大量的发明创造内容,起传播发明創造,促进科技发展的作用。
对于科研工作者来讲,专利文献的检索,可启发发明创造思路、了解领域发展动态、避免重复研究,避免侵权等;对于知识产权工作者来讲,专利文献的检索,有助于了解现有技术以及专利挖掘、专利申请文件撰写等;基于上述理由,无论是科研工作者还是知识产权工作者常常需要开展专利文献检索。
专利文献的检索,除了采用关键词检索外,还可以采用专利分类号进行检索。
但由于对于专利分类体系不熟悉、不了解,如何通过分类号开展检索成为专利文献检索的一难点。
本文将从世界主要专利分类体系人手,介绍这些分类体系的特点和异同,为分类号检索储备专利分类知识。
目前,现行的专利分类体系主要包括由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管理的国际专利分类体系、欧洲专利局和美国商标局共同管理的联合专利分类体系、日本特许厅管理的日本专利分类体系。
2.国际专利分类体系2.1国际专利分类体系的发展随着技术发展,特别是审查制的现代专利制度在多个国家实施,如何对多个国家的大量专利文献开展检索困扰着各国,也让很多国家认识到建立统一的专利分类体系的必要性。
2.2国际专利分类体系的概况IPC提供了一种南独立于语言的符号构成的专利分级系统,用于根据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所涉不同技术领域,对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进行分类。
IPC分类号南公布专利文件的国家或地区T业产权局分配。
IPC的修订工作由IPC专家委员会进行。
新版IPC于每年1月1日生效。
IPC分类表可通过如下链接下载:http://www.wipo.int/classifiCations/ipc/en/IPC分类体系按照由高到低、逐级细化的结构设置,依次为部、大类、小类、大组、小组,部为最高等级。
浅谈专利法第25条第一款第二项
![浅谈专利法第25条第一款第二项](https://img.taocdn.com/s3/m/1bef4385dd3383c4bb4cd2bc.png)
浅谈专利法第25条第一款第二项在答复专利审查意见的时候,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审查意见“权利要求1保护的技术方案仅仅涉及智力活动的规则和方法,属于专利法第25条第1款第2项规定的情形,不属于专利的保护客体,不能授予专利权”。
《专利审查指南(2010)》规定:“智力活动”,是指人的思维运动,它源于人的思维,经过推理、分析和判断产生出抽象的结果,或者必须经过人的思维运动作为媒介,间接地作用于自然产生结果。
智力活动的规则和方法是指导人们进行思维、表述、判断和记忆的规则和方法。
综上论述可知,所谓的智力活动的规则和方法是通过人们逻辑推理和分析而得出的,没有给出具体应用的技术领域,没有采用技术手段或者利用自然规律,也并未记载解决技术问题和产生技术效果,因而不构成完整的技术方案。
那怎样才能避免出现专利法第25条第1款第2项规定的情况呢?笔者主要从两时段进行阐述:一、新申请撰写时代理人在新申请撰写时,经常会遇到很多优化算法的专利,例如:对聚类算法的优化、对水稻算法的优化、对闪电搜索算法的优化等。
而发明人在提供技术交底时,整个优化算法并没有给出应用的技术领域、技术范围或者应用的工程。
为了避免后期审查意见答复时出现专利法第25条第1款第2项的规定,所以代理人应从以下几方面出发尽量避免专利法第25条第1款第2项规定的情形出现。
1、从题目入手写题目名称时,所以代理人可以这样拟定题目名称“一种基于…的…领域或工程的优化方法”,此处最好不要写算法的优化方法,或者写“一种…算法的优化方法”,所述算法的优化方法应用于…领域或工程,以上两种拟题方式能够降低本发明属于专利法第25条第1款第2项的概率。
2、从背景技术入手写背景技术时,一般都会介绍现有技术会采用什么算法,此算法存在什么缺点,但是一个好的背景技术的撰写,一定要结合实际应用领域或工程,此处应用领域或工程必须是具体的,并不是简单撰写应用于化工领域或工程、电气领域或工程、机械领域或工程。
CPC分类号检索案例浅析
![CPC分类号检索案例浅析](https://img.taocdn.com/s3/m/fa35b716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d0.png)
CPC分类号检索案例浅析一、前言自2010 年10 月25 日,欧洲专利局和美国专利商标局签署协议,正式启动联合专利分类项目(简称CPC),CPC 分类表经过多次修订,日臻完善,并将逐步取代ECLA 分类和UC 分类,成为世界主要专利机构使用的分类体系。
对CPC分类体系的研究和使用,也大大增加了专利检索的效率,成为专利检索和专利分类的研究热点。
作者结合审查领域的具体案例,浅谈CPC在实际审查中的重要性。
二、CPC检索案例案例1:权利要求1:一种插头连接器,包括保持多个插头信号触头的插头壳体和至少部分地环绕对应的插头信号触头的多个插头接地触头,所述插头连接器的特征在于联接到所述插头壳体的导电接地支架,所述接地支架电连接到每个所述插头接地触头,以将所述插头接地触头电共位。
案例分析:本申请涉及一种用于互连两个电路板的电连接器系统中的电连接器,对应的IPC分类号为H01R12/72(与刚性印刷电路或类似结构的边缘耦合),进一步,浏览本申请说明书附图,本申请中的电连接器通过接触元件与电路板进行连接,属于直角形连接器,根据这一细节,浏览H01R12/72下的CPC细分发现H01R12/724分类号下对应的文献为包含形成直角的接触元件,因此,采用该细分分类号进行了检索。
采用CPC分类号H01R12/724,以及涉及发明点的关键词“shield+”和“ground+”相结合进行检索,检索过程及结果如下:编号所属数据库命中记录数检索式1 SIPOABS 7476 h01r12/724/cpc2 SIPOABS 27584 shield+ s ground+3 SIPOABS 368 1 and 2通过概览得到Y类文献US8002581B1,可以结合评价本申请的创造性。
案例2:部分权利要求如下:所述副保护器是能够单独地装配在所述触头座架上的卡扣销;并且,所述卡扣销被预先锁定在所述触头座架上的装配位置上并且被最终锁定在所述印刷电路板上的功能位置上,所述功能位置将所述触头座架固定在所述印刷电路板上,并且,所述卡扣销配设有第一锁定几何形状,所述第一锁定几何形状用于预装配并且具有第二锁定几何形状,所述第二锁定几何形状与所述印刷电路板配合以固定所述触头座架。
浅谈高质量专利
![浅谈高质量专利](https://img.taocdn.com/s3/m/497e67f3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1a.png)
浅谈高质量专利高质量专利对于企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一项好的专利可以为企业带来市场竞争的优势,创造利润,保护创新成果,甚至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如何制作一份高质量的专利,却是许多企业和发明人所面临的难题。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浅谈高质量专利的制作,希望对广大专利申请人有所帮助。
第一,充分调研创新点。
专利的基本要求是新颖性和非显著性,而这两个要求都需要充分调研来支撑。
在开始专利申请之前,需要通过多种渠道对相关技术领域进行深入调查,了解当前技术的发展状况,发现潜在的创新点。
这可以通过查阅专利数据库,进行文献检索或者与领域内的专家学者交流等方式来实现。
只有充分了解技术领域的发展状况,才能更好地把握创新点,确保专利申请的新颖性和非显著性。
第二,精心撰写专利申请。
专利申请文件是专利权的载体,其质量关系到专利的有效性和保护范围。
在撰写专利申请文件时,需要力求精确、清晰、完整。
具体来说,包括对发明的技术实质和技术方案进行准确定义,体现发明的技术特征和优点,清晰地描述发明的实施方式,并在描述中充分揭示发明的创造性思维和技术难点等。
只有经过精心撰写的专利申请文件,才能为发明提供更有力的保护,也为专利权的行使打下坚实的基础。
审慎选择专利申请策略。
在专利申请过程中,审慎选择专利申请策略是至关重要的。
需要根据发明的技术特点和市场需求,选择适当的专利类型,包括实用新型专利、发明专利、外观设计专利等。
需要合理安排专利申请的时间节点,避免过早或过晚地提交申请。
还需要充分考虑专利申请的领域和范围,以便最大限度地保护发明,也为未来的技术创新和市场拓展留下空间。
只有审慎选择专利申请策略,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专利的保护作用,实现发明的商业化和市场化。
第四,积极参与专利权的维护和运营。
获得专利权并不意味着一切都安稳了,而是需要进行专利权的维护和运营。
这包括对专利权的有效性进行定期的评估,及时对专利维权进行申诉,避免侵权行为的发生。
需要积极地参与专利授权的运营,通过授权许可、技术转让等方式,将专利权转化为商业利益,实现发明的商业化和价值最大化。
浅谈标准制定与专利
![浅谈标准制定与专利](https://img.taocdn.com/s3/m/e54ca1a0f01dc281e43af082.png)
浅谈标准制定与专利本文在分析了时下标准化战略的现状的前提下,针对引入专利的必要性、在标准中实施专利以及标准的制定与专利的结合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标签:专利标准一、引言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产业技术的日趋复杂化,产业链的分工也越来越细致。
为使整个供应链能够整合运作,并与其他产品相互兼容,达到在市场上顺畅流通的目的,标准的制定就成为不可或缺的解决方案。
也就是说,制定标准的目的,在于让供应链的上下游以及其他产业之间能够依据共同的标准进行分工,以达到整个产业能够共荣共存及扩大整体经济规模的目标。
标准有利于规范市场秩序,降低商品和服务成本,促进整个社会的进步,保护消费者利益,方便消费者生活,使消费者从统一的标准中受益。
然而反观专利的性质,则是在于未经专利权人的同意,不允许他人制造、使用、销售、进口等。
专利权作为一种绝对私有的权利,代表着私人利益和商业动机,这与标准的目的基本上存在着一定的冲突。
也就是说,标准的制定与专利制度的设计是基于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所形成的机制。
二、现状分析自上世纪末以来,标准涉及知识产权,尤其是涉及专利的问题,逐渐引起国内外的普遍关注。
一方面,知识产业的迅速崛起使得专利持有人利用知识产权保护自身利益的意识日益增强;另一方面,由于在标准的制定过程中不断吸纳新技术,难以避免新技术中涉及到专利,导致了以公权形式出现的标准与属于私权范畴的专利相结合的局面。
在如今这样一个知识经济的时代,技术领先的国际大企业积极将标准与专利加以结合,利用专利具有排除市场竞争对手的特性,及标准对于产业的规范性,相互巧妙运用,以达到市场垄断的地位。
一方面,积极参与(甚至主导)标准的制定,凭借自身的技术及产品市场份额优势,无论是形成事实标准(如微软的操作系统或是思科的路由标准),还是参与标准组织(如IEEE或是3GPP)的标准制定,均企图将自己的核心技术纳入标准体系。
另一方面,则积极部署专利,使其涉及专利权的核心技术成为标准的重要技术支撑(如高通将含有专利权的核心技术CDMA成为3G通讯标准的主要技术支撑),令人振奋的还有我国大唐电信集团主导提出,历经数年、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TD-LTE-Advanced技术顺利通过国际电信联盟ITU的多项环节和重要步骤的考核,最终称为4G国际标准。
浅谈F-term分类系统及其在日本专利检索中的应用
![浅谈F-term分类系统及其在日本专利检索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e8d22efef90f76c661371a11.png)
结构 、 材料 、 目的 、 制作方法 、 使用方 法 、 装置、 类 型等 , 最后两位
数 字 是 对 观 点 号 表 征 的 技 术 特 征 的 进 一 步 细 分 , 例 如
4 B O 2 7 F E O 1 , 其中 4 B 0 2 7是主题代码 : 茶与咖啡 ; F E是观点号 : 外 形; 0 1 对F E作进一步细分 : 固态。
F — t e m 分类表是一种等级分类表 ( r 见图 1 ) 。首先 , 4 B 0 2 7表
明了技术主题 : 茶 与咖啡 , A 2 3 F 3 / O 0 — 5 / 5 0是 该 F — t e m 分类 号所 r 对应 的 I P C / F 1 分类 号 ;其次 ,在表 的第 一列为观 点 F B 、 F C、 F E
掌握 日本专利文献 的检索 , 了解其相关 技术 领域 的发展状况 , 对 我国科技 工作 者的技术创新 、企业 的发展规划等都有着 重要意
义。
1 . 1 F — t e m 分类 号 r
一
个F — t e m 分类 号一般 由 5位 的主题代码+ r 2位观 点号+ 2
位数 字构成 , 主题代码表示技 术领域 , 观点号 表示发 明的用途 、
专利主分类
![专利主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f6bc97c7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84.png)
专利主分类
专利主分类是指在国际专利分类法中,将最能充分代表发明信息的分类号排在第一位,即第一个称为主分类号。
国际专利分类法是国际上通用的专利文献分类法,其内容设置包括与发明创造有关的全部知识领域,分类体系则是由高至低依次排列的等级式结构。
1971年《斯特拉斯堡协定》建立的国际专利分类(IPC)提供了一种由独立于语言的符号构成的等级体系,用于按所属不同技术领域对专利和实用新型进行分类。
IPC采用了功能和应用相结合,以功能性为主、应用性为辅的分类原则。
采用等级的形式,将技术内容注明:部、分部、大类、小类、大组、小组,逐级分类形成完整的分类体系。
专利主分类号和副分类号主要是针对专利用途来说的,一个专利如果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用途,那么审查员就会给出与其用途相应的多个分类号,其中主要用途的分类号就称作主分类号,次要用途的分类号就称作副分类号。
浅谈在专利检索过程中分类号的扩展策略
![浅谈在专利检索过程中分类号的扩展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5ea55ebb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e0.png)
浅谈在专利检索过程中分类号的扩展策略摘要:在发明专利实质审查工作中,审查员所审查的专利申请文件通常仅限于所审查的领域,审查领域由专利申请文件的分类号进行区分。
在暖通工程相关领域,专利申请文件经常会涉及其组成部件的相关的改进,而由于组成部件的设计在相近领域之间经常可以通用,所以不应当拘泥于初审审查员所给出的分类号进行检索,而应当根据专利申请所做出的技术贡献,在检索过程中加强对分类号的扩展,提高专利审查效能。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引言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
专利审查工作是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中重要的一环,而专利的检索,则是发明专利实质审查程序中的一个关键步骤,其目的在于找出与申请的主题密切相关或者相关的现有技术中的对比文件,或者找出抵触申请文件和防止重复授权的文件,以确定申请的主题是否具备自专利法第二十二条第二款和第三款规定的新颖性和创造性,或者是否符合专利法第九条第一款的规定[1]。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领域技术之间的交叉应用越来越常见,在检索过程中,通常需要检索不同领域的现有技术,对分类号进行扩展检索[2]。
而由于分类号数目巨大,审查员自身知识储备不足,这就需要利用关键词或已知的分类号,结合在检索过程中获得的其他分类号,动态调整检索策略,快速定位对比文件,以提高检索效能。
关键词:专利检索;分类号;领域扩展1案情介绍本案涉及一种带除污结构的电热水器,发明点在于设置可以通过丝杆驱动的柔性刮板,对热水器的内胆进行除垢。
权利要求1具体如下:一种带除污结构的电热水器,包括热水器的储水内胆,储水内胆的一端固定有加热管固定座,储水内胆内设有加热管,加热管固定在加热管固定座上,其特征在于:储水内胆的另一端固定有一端封闭的进水管,进水管的封闭端位于储水内胆内,所述的储水内胆内的进水管的外壁上成型有若干贯穿进水管管壁的注水孔;所述的储水内胆两端的内侧壁上固定有环形的支座,丝杆的两端分别插接在储水内胆两端的支座上,所述的丝杆上螺接环形的活动挡圈,活动挡圈的外侧壁上固定有若干柔性刮板,柔性刮板压靠在储水内胆的内侧壁上,所述丝杆的一端固定有弹性滚轮,弹性滚轮露出储水内胆的外侧壁,所述储水内胆的下端固定有排污管。
浅谈高质量专利
![浅谈高质量专利](https://img.taocdn.com/s3/m/55d12bad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8f.png)
浅谈高质量专利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科技创新的不断推进,专利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愈发凸显。
高质量专利是指具有创新性、实用性和可实施性的专利,其在技术创新、产业竞争和法律保护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高质量专利的涵义、特征和价值等方面进行浅谈,旨在探讨高质量专利对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性。
一、高质量专利的涵义我们需要明确高质量专利的涵义。
高质量专利并不是指专利的数量,而是指专利的质量。
高质量专利应具备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创新性,即对于技术或者产品具有新颖的解决方案或者设计;二是实用性,即所获得的专利具有实际的应用价值;三是可实施性,即专利技术可以被实际应用并得到运用。
高质量专利需要满足这些特点,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具有一定的竞争力和法律保护的效力。
高质量专利具有多重特征,这些特征体现了高质量专利在技术创新和价值实现上的重要性。
高质量专利具有较高的创新性和独创性。
这种创新性来源于技术或者产品的独特性和新颖性,只有具有这种特点的专利才能被认定为高质量专利。
高质量专利具备较高的实用性和市场需求。
这种实用性意味着专利技术可以满足市场需求,并且可以为社会带来实际的经济效益。
高质量专利具有较高的可实施性和可操作性。
这种可实施性是指专利技术可以被实际应用于生产和生活,并且可以得到实际的体现。
高质量专利的这些特征使得它具有较高的技术价值和商业价值,对于技术创新和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高质量专利具有重要的技术和经济价值。
从技术角度来看,高质量专利可以促进技术创新和进步,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高质量专利的持有者可以通过技术创新获得一定的竞争优势,进而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一定的地位和收益。
从经济角度来看,高质量专利可以为企业带来商业利润和经济效益。
持有高质量专利的企业可以通过专利技术的运用获得竞争优势和市场份额,长期来看,这将为企业带来稳定的经济收益和商业利润。
高质量专利也可以为国家和社会创造价值,促进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专利分类体系
随着技术发展和现代专利制度完善,业界对专利文献的检索成为常用的手段。
本文将对目前主要的三种分类体系情况的发展、内容等出发,比较三种分类体系的异同,以期为技术人员、专利工作者使用专利分类号检索提供帮助。
标签:国际专利分类体系;联合专利分类体系;日本专利分类体系
1.引言
专利文献承载大量的发明创造内容,起传播发明創造,促进科技发展的作用。
对于科研工作者来讲,专利文献的检索,可启发发明创造思路、了解领域发展动态、避免重复研究,避免侵权等;对于知识产权工作者来讲,专利文献的检索,有助于了解现有技术以及专利挖掘、专利申请文件撰写等;基于上述理由,无论是科研工作者还是知识产权工作者常常需要开展专利文献检索。
专利文献的检索,除了采用关键词检索外,还可以采用专利分类号进行检索。
但由于对于专利分类体系不熟悉、不了解,如何通过分类号开展检索成为专利文献检索的一难点。
本文将从世界主要专利分类体系人手,介绍这些分类体系的特点和异同,为分类号检索储备专利分类知识。
目前,现行的专利分类体系主要包括由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管理的国际专利分类体系、欧洲专利局和美国商标局共同管理的联合专利分类体系、日本特许厅管理的日本专利分类体系。
2.国际专利分类体系
2.1国际专利分类体系的发展
随着技术发展,特别是审查制的现代专利制度在多个国家实施,如何对多个国家的大量专利文献开展检索困扰着各国,也让很多国家认识到建立统一的专利分类体系的必要性。
2.2国际专利分类体系的概况
IPC提供了一种南独立于语言的符号构成的专利分级系统,用于根据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所涉不同技术领域,对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进行分类。
IPC分类号南公布专利文件的国家或地区T业产权局分配。
IPC的修订工作由IPC专家委员会进行。
新版IPC于每年1月1日生效。
IPC分类表可通过如下链接下载:
http://www.wipo.int/classifiCations/ipc/en/
IPC分类体系按照由高到低、逐级细化的结构设置,依次为部、大类、小类、大组、小组,部为最高等级。
小组中还有一点小组、二点小组等,点数越多级别
越低。
一个完整的分类号南代表部、大类、小类、大组或小组的符号组成。
IPC将技术分为A-H部8个部类,除了H部外其他均有分部。
分类位置是指分类条目涵盖的技术主题范围。
分类位置范围如何理解,是利用分类号进行专利文献检索的难点之一。
分类位置范围由类名、附注、参见相互作用决定。
部、分部、大类的类名仅概括其涵盖的范围和内容,没有对其涉及的内容作精确定义;小类、大组、小组的类名结合其相关的附注或参见尽可能精确地定义了其所包括的技术主题。
因此,理解分类位置范围时,首先需要先解读类名,类名解读有时是完整的短语,有时是上位组的继续或进一步限定。
另外,解读完类名后,还需要查看其所在的小类、大组、小组有没有附注、参见影响分类位置范围,方可完成分类位置范围的解读。
理解分类位置范围,确定该分类号所涵盖的技术主题,根据所要检索的技术方案概括的技术主题选择合适的分类号便可采用分类号开展专利文献检索。
如何根据技术主题确定分类号,是开展分类号检索的一难点。
本文通过下面案例,展示确定分类号的步骤。
3.联合专利分类体系
3.1联合专利分类体系的发展
为了使得每个分类条目下文献量适中且适应技术发展的需求及更新,提高检索效果,欧洲专利局(EPO)建立了欧洲专利局分类体系(The EPOClassifieation SVstem.ECLA)。
ECLA是在IPC基础上的进一步细分,条目约为国际专利分类条目的两倍多。
美国专利商标局(USPTO)也建立了美国专利分类体系(uc),用于对美国专利的分类。
UC分类原则上是一种功能性分类,即根据发明所进行的活动进行分类,而IPC和ELCA更倾向于应用性分类。
因此uc与IPC、ELCA 在结构和具体分类规则上具有较大差别。
为了协同国际分类体系和提高检索效率,推动五局共同混合分类系统,EPO 和USPTO于2010年10月25日签署联合声明,启动联合专利分类体系(Cooperative PatentClassifiCation. CPC)项目,共同推动基于ECLA的联合专利分类体系。
CPC于2013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EPO从该日期只使用CPC对专利进行分类,同时停止更新、维护EcLA;USPTO从2015年起只使用CPC对专利进行分类。
中国知识产权局(CNIPA)于2013年6月4日与EPO签订谅解备忘录,从2016年1月1日起对发明专利文献进行CPC分类。
韩国知识产权局(KIPO)于2013年6月5日与USPTO签署协议,宣布将实施CPC试点项目。
随着CPC的深入发展,很多国家纷纷加入联合专利分类体系。
3.2联合专利分类体系的概况
CPC分类主要来源于ELCA和ICO,吸收了部分UC的分类。
其体系结构与ELcA类似,与IPC兼容。
CPC的编排方式与IPC相同,依次为部、大类、小类、大组、小组,部为最高等级。
CPC分类体系包括A-H部和Y部,A-H部对应IPC的8个部,部的类名没有变化,而Y部为新增,主要涉及新兴技术领域,以及部分uc的跨领域、交叉技术的分类号。
CPC分类表中的分类号包括主干分类号和2000系列分类号,主干分类号来源于先前ELCA的条目和uc中涉及商业方法的条目;2000系列分类号来源于先前的ICO、IPC引得码及其先前在EcLA/ICO中的重要KW(controlled kewvords)。
CPC除了CPC分类表、还包括CPC分类定义。
影响CPC分类位置的因素除了类名、附注、参见、新增的注意,还有CPC分类定义。
获得CPC分类相关资料可通过如下链接获取:
http://
由于CPC具有更为细分的条目,因此每条分类条目下专利文献数量比IPC 少,即检索效率更高。
在确定CPC分类号的时候,常常与IPC分类号略有不同。
4.日本专利分类体系
为了弥补IPC分类条目不够详细的缺点,日本特许厅建立了日本分类体系,包括FI和F-Term体系。
FI分类体系是IPC基础上的继续细分类,在某些技术领域对IPC分类进行扩展。
F-Term从各种角度,例如目的、用途、结构、材料、使用等,在IPC分类和FI分类基础进行再分类或细分类。
F-Term的标引是基于权利要求的拆解,有时结合说明书和说明书附图来进行的,从技术的多个侧面如发明目的、效果、控制手段等进行标引。
因此,在检索过程中,可以利用多个F-Term分类号构建所要检索的技术方案,开展日本专利文献的检索。
5.三种分类体系的优缺点
IPC的优点在于文献覆盖范围多达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但其仅有7万多条分类条目,每条分类条目下的文献量较多,造成检索效率低;修订频率仅为每年
一次修订。
CPC分类体系的优点在于分类条目多,共有25万多条分类条目,每条分类条目下文献量适中,使得检索效率提高;每年数次修订,适应当前技术发展的趋势,但其文献覆盖范围比IPC小,CPC文献覆盖范围为45个以上的国家和地区的专利文献,包括:1920(含)之后的所有美国专利文献,具有EPO三种官方语言同族专利的文献,部分W()(CN,JP,…)文献等。
F-Term分类体系的优点在于分类多个侧面,方便检索,但文献覆盖范围仅为日本专利文献。
IPC、CPC、FI和F-Term分类体系各有各的优点,各有各的不足,在检索过程中,注意根据检索的技术主题和检索目标,选择合适分类体系下的分类号开展检索,方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6.结语
采用专利分类号对专利文献进行检索,可以弥补关键词检索缺陷,提高效率,但不同分类体系具有的不同特点,根据检索的技术内容情况,采用不同分类体系检索,方可实现又准又全的高效检索,为我们的科研活动、专利挖掘、专利审查等提供帮助。
刘慧媛(1983-),女,漢族,硕士,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电力领域专利审查研究。
李帅(1983-),男,汉族,硕士,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分析检测领域专利审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