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组卷
初中物理组卷
2018年10月18日石岐中学22的初中物理组卷一.选择题(共5小题)1.如图所示的伽利略温度计是世界上第一个温度计,用它测量温度时,液柱从A上升到B,由此可以判断此时的温度()A.下降B.上升C.不变D.无法判断2.下列图象中,属于蜡烛熔化图象的是()A.B.C.D.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1标准大气压下酒精的沸点为78℃)()A.冰熔化时,吸热,温度不断上升B.液态的蜡凝固时,放热,温度保持不变C.冬天,冰冻的湿衣服也能晾干D.对水和酒精的混合物加热,先大量汽化的是水4.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水通过三态变化,实现了在地球上的循环。
对以下自然现象所发生的物态变化,判断正确的是()A.寒冷的冬天,树枝上雾凇的形成﹣﹣﹣﹣﹣﹣﹣升华B.夏季的清晨,河面上飘起淡淡的白雾﹣﹣﹣﹣﹣﹣﹣汽化C.深秋时节,树叶、瓦片上出现白霜﹣﹣﹣﹣﹣﹣﹣凝固D.春天,冰雪消融﹣﹣﹣﹣﹣﹣﹣熔化5.以下属于非晶体的是()A.石墨B.铁C.玻璃D.冰块二.填空题(共2小题)6.将﹣5℃的冰块放入一杯0℃的水中,冰熔化(选填“会”或“不会”);过一会儿,冰的质量将(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7.寒冷的冬天,“滴水成冰”是现象;春天来了,大地回春,冰雪消融,这是现象,这个过程要热(选填“吸”或“放”)。
三.解答题(共1小题)8.如图甲所示,是小明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装置。
(1)为了节约能源适当缩短实验时间,可以采取的措施有(写出至少1种):(2)当水温上升到90℃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水沸腾5min后停止记录。
①图,乙温度计示数为℃;图丙中是水在沸腾时的气泡情况。
②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了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图丁,可知当时条件下,水的沸点是℃。
③图丁,可以得出水的沸腾特点是。
④水沸腾时,杯口附近出现大量“白气”。
“白气”是水蒸气遇冷形成的。
(3)小明在完成“观察水的沸腾”实验后,又进一步探究了“沸水自然冷却”过程中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他将实验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初中八年级下物理《力》实验题组卷及答案解析
初中八年级下物理《力》实验题组卷一.实验探究题(共40小题)1.如图所示的实验仪器的名称是,它的量程为牛,使用前应沿调零,它现在的示数为牛。
第一题第二题2.如图为弹簧测力计未挂任何物体时竖放的情景,若没作调节,把重1N的钩码悬挂在它的挂钩上,测力计示数(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N;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无处不在的弹簧弹簧在生活中随处可见。
弹簧的特点就是在拉伸或压缩时都要产生反抗外力作用的弹力。
而且形变越大产生的弹力越大。
英国物理学家胡克研究得出结论:弹簧发生弹性形变时,弹力的大小F跟弹簧伸长(或缩短)的长度x成正比,即F=kx.式中的k称为弹簧的劲度系数,它的单位为N/m,生活中说有的弹簧“硬”,有的弹簧“软”,说的就是它们的劲度系数不同。
弹簧工作时的形变量与它受到的外力的关系图象称为弹簧的特性曲线,如图1所示。
使用弹簧时,须根据特性曲钱在一定范围内使用。
否则易造成永久形变,从而失去相应的功能。
弹簧具有以下功能:1.测量功能,利用弹簧的上述性质可制成弹簧测力计;2.复位功能,弹簧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形变,撤去外力后,弹簧就能恢复状态,例如,许多建筑大门的合页上都装了复位弹簧,人们进出后,门会自动复位。
人们还利用这一功能制成了自动伞,自动铅笔等用品,十分方便。
此外,各种按钮和按键也少不了复位弹簧;3.带动功能,机械钟表,发条玩具都是靠上紧发条带动。
当发条被上紧时发条弯曲形变,存储一定的弹性能。
释放后,弹性势能转变为动能,通过传动装置带动转动,枪支也是利用弹簧的这一性质工作的;4.缓冲功能,在汽车车架与车轮之间装有弹簧,利用弹簧的弹性来减缓车辆的颠簸。
5.紧压功能,例如各种电气开关及插座中的弹簧,用于紧固零件防止螺丝松动的弹簧垫图(图2)及夹衣服的夹子等。
(1)从能量转化的角度看,机械钟表的发条是将弹簧的转化为表针的机械能。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自动铅笔是利用弹簧的带动功能工作的B.弹簧测力计是利用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长度与外力成正比的原理制成的C.图2中夹衣服的夹子是通过增大衣物与夹子间的压力来增大摩擦的D.学生用的订书机中有一个紧挨着钉书钉的长螺旋弹簧,用到了弹簧的缓冲功能(3)图1中。
2023年初中物理组卷
1.如图所示,一个容器被隔板分成甲、乙两个部分,隔板下部有一圆孔用橡皮膜密封,在两部分内装入深度相同的两种液体,橡皮膜向乙液体中凸出。
若甲、乙两部分液体的密度分别为ρ甲、ρ乙,则二者的大小关系是()A .ρ甲>ρ乙B .ρ甲=ρ乙B .C .ρ甲<ρ乙D .无法比较2.如图,奶茶饮料平放在水平桌面上,若将该饮料倒置过来放在桌面上,则()A .杯内饮料对杯子底的压强减小B .杯子对桌面的压力增大C .杯子对桌面的压强增大D .杯内饮料对杯子底的压强增大3.一杯装满豆浆的杯子杯口密封后,先按照图甲所示的方式放在水平桌面,此时豆浆对杯底的压强为p 1,杯子对桌面的压强为p 1';然后将杯子倒放,按照图乙所示放在水平桌面,此时豆浆对杯底的压强为p 2,杯子对桌面的压强为p 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p 1>p 2B .p 1<p 2B .C .p 1'>p 2'D .p 1'<p 2'4.如图所示,两容器中分别装有相同高度的水和盐水(ρ水<ρ盐水),a 、b 、c 三点液体的压强分别为p a 、p b 、p c ,它们的大小关系是()A .p a =p b =p cB .p a >p b >p c B .C .p a <p b =p cD .p a <p b <p c 5.如图所示,两个圆柱形容器A 、B 放置在水平桌面上,盛有质量相同的同种液体。
若两容器底部受到的液体压力分别为F A 、F B ,受到的液体压强分别为p A 、p B ,则它们的大小关系是()A .F A =FB 、p A >p B B .F A =F B 、p A <p BC .F A >F B 、p A =p BD .F A <F B 、p A =p B 6.如图所示,形状不同,底面积和重力相等的A 、B 、C 三个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容器内分别装有质量相等的不同液体。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 .A 容器对桌面的压强最大,C 容器对桌面的压强最小B .液体对C 容器底部的压强最大,对A 容器底部的压强最小C .液体密度关系为:ρC <ρB <ρAD .三个容器对桌面的压强不相等7.有一个两端开口粗细均匀的薄壁玻璃管,在它的一端挡一轻质塑料片后竖直插入水中,=0.8×103kg/m3),如图所示,当塑料片距水面10cm时,再向玻璃管中缓缓倒入酒精(ρ酒要让玻璃管下端的塑料片刚好脱落,管内的酒精柱高度至少是()A.8cm B.10cmC.12.5cm D.15cm8.甲、乙两个形状未知的容器的底面积之比为S甲:S乙=4:3,两容器内盛有同种液体,如果两容器底面所受的液体压力相等,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甲、乙两容器底面所受液体的压强之比p甲:p乙=4:3B.甲、乙两容器底面所受液体的压强相等C.甲、乙两容器内液体的深度之比h甲:h乙=3:4D.甲、乙两容器内液体的质量之比m甲:m乙=1:19.如图,完全相同的甲、乙两支试管,装有等质量的两种液体,液面高度相同,则甲、乙两管底受到的液体的压强()A.p甲=p乙B.p甲<p乙B.C.p甲>p乙D.无法确定10.如图所示,两个薄壁轻质圆柱形容器A、B(底面积S A>S B)置于水平地面上,容器中分别盛有体积相等的液体甲和乙,它们对各自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
大气压强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初中物理组卷
绝密★启用前大气压强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初中物理组卷一.填空题(共36小题)1.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的存在;实验首先测出了大气压强的值。
2.倒入空矿泉水瓶内一些热水,摇晃后倒出并立即盖紧瓶盖,过一会儿发现瓶子慢慢向内凹陷,此现象可以证明的存在,制药时为了在不超过80℃的温度下沸腾,从溶液中除去水分而提取抗菌素,采用的是的原理(填“高压锅”或“低压锅”)3.最先测出大气压值的是实验。
用嘴往倒置的漏斗吹气(如图),漏斗里放一乒乓球,松手后,乒乓球(选填“会”或“不会”)掉下去。
4.1644年意大利科学家首先用实验测定了大气压的值,但当时大多数人都不相信,直到1654年,著名的实验,才使人们确信大气压强的存在并且很大。
如果某地某时的大气压为1.01×105帕,则面积为10m2墙面上受到的大气压力为牛。
5.如图所示,盒装牛奶被曝光后,再用力吸一下,牛奶盒会变瘪,这个现象证明了的存在。
吸管的头部很尖,是通过_______________的方式来增大压强的。
6.如图所示为一个紫砂壶,它工艺考究,做工精细,在壶盖上有一个小孔,其作用是在倒水使壶内外的大气压。
如果壶高20cm,装满水后壶底受到水的压强Pa.(取g=10N/kg),烧水时,壶嘴处冒出缕缕“白气”,这是因为壶嘴处发生现象(请填写物态变化的名称)7.在一根长约1米,一端封闭的玻璃管里灌满水段,用手指将管口堵住,然后倒插在水银槽中,放开手指,管内水银面下降到一定高度时就不再下降,如图所示。
(1)为了测得大气压的值,这时必须测量。
如果将此装置拿到海拔1800米的山顶,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2)某同学也利用此装置,把水银换成水,将玻璃管灌满水后倒插在水槽内时,管中的水柱下降,(选填“会”或“不会”,下同).如果这时在管顶开一个小孔,水柱向上喷出。
9.如图所示,治病输液时,药水瓶口A处常插着两根塑料管B、C,其中插C管的目的是利用使输液能顺利地进行。
初中物理实验组卷(DOC)
初中物理实验组卷一.实验探究题(共20小题)1.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恒为16伏,其中电阻R1的阻值为10欧,滑动变阻器R2上标有“50Ω 1A”字样.闭合电键S,滑片P在某位置时电流表示数如图(a)所示.①求R1两端的电压U.②求此时滑动变阻器R2接入电路的阻值.③现用阻值为26欧的R0替换R1接入电路,同时将表盘如(b)所示的电压表接入电路.当电压表选择量程,并接入两点间时(选填“AB”、“CD”、“AB”或“CD”),闭合电键S,移动滑片P的过程中,两电表的指针均能达到某量程的满刻度,且电路正常工作.求滑片P移动过程中电流表示数最小值I最小.2.小彬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器材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电源电压恒为3V,滑动变阻器上标有“20Ω2A”字样,阻值分别为5Ω、10Ω、20Ω、50Ω的定值电阻各一个.(1)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把图甲所示的实验电路补充完整.(2)小彬将5Ω定值电阻接入电路后,闭合开关,发现电流表有示数而电压表无示数,则电路中的故障可能是(写出一种);排除故障后,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使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时电路中的电流为A.(3)将5Ω定值电阻换成10Ω定值电阻,闭合开关,为了保持表的示数不变,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选填“A”或“B”)移动,记录此时各表的示数.(4)将10Ω定值电阻换成20Ω定值电阻,重复步骤(3).(5)实验记录的多组数据如表所示.分析数据可得出结论:当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中的电流与电阻成比.实验次数定值电阻(Ω)电流表示数(A)1 52 10 0.183 20 0.09(6)实验结束后,小彬问老师在此实验中能否换用50Ω的定值电阻进行实验?老师指导小彬分析了不能更换的原因.你认为其原因是.(7)小彬若要使用上述的四个定值电阻完成四次实验,在现有器材不变的情况下,请你帮小彬设计可行的方案:.3.如图是某同学用“伏安法”测电阻电路图.实验时,闭合开关S,通过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位置,分别读出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记录在下表中.试验次数 1 2 3 平均值U(伏)I(安)R(欧)(1)从理论上分析,改变待测电阻两端的电压或改变通过电阻的电流并不会改变测得的阻值,那他为什么还要测三次取平均值呢?其自的是.(2)由记录表可知,他用先求出电压的平均值和电流的平均值,再用电压、电流的平均值算出电阻值的方法来处理数据,说出这种方法不合理之处.(3)对于待测电阻的阻值而言,待测电阻两端电压属于(选填“自变量”、“因变量”、或“无关变量”)4.在“测量小灯泡额定功率”的实验中,被测小灯泡上只能看到“3.8V”字样,某小组还发现电流表已经损坏,于是他们利用下列器材只连接了一次电路就测出了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实验器材:一块6V的电源、一块量程合适的电压表、一个滑动变阻器、一个阻值为R0的定值电阻、若干开关和导线,请完成以下任务:(1)画出该组同学设计的电路图;(2)写出实验步骤;(3)写出灯泡额定功率的表达式(用已知量和测量表示).5.如图,甲、乙两透明密闭容器中都有一段电阻丝,内有质量相等的空气,U形管中液面高度的变化可以反映密闭容器中空气温度的变化.(1)此实验是为了研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的关系,将此装置接到电源两端,通电一段时问,电流在容器中产生的热量较多.(2)在电路中串联一个滑动变阻器,再接入原电路,可以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的关系.6.在“测定小灯泡的功率”的实验中,已知电源电压为4V,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2.5V,小灯泡电阻约为9Ω,滑动变阻器上标有“20Ω1A”字样,如图是某同学连接的实物电路.(1)请观察某同学实物电路中如图的电流表、电压表和滑动变阻器的连接是否有错误及不恰当之处,如有,请在下列横线上列出:①;②;③;(2)某同学及时纠正了电路连接的错误及不恰当处后,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发现小灯泡终不亮,电压表示数为4V,电流表示数为0,故障的原因可能是.(3)某同学排出故障后,再闭合开关,将滑动变阻器滑片移到某点时,电压表的示数为2.2V,为测定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应将滑片向(“左”或“右”)端移动;(4)当电压表的示数等于额定电压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2所示,则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是W.7.定值电阻R 1、R 2和标有额定功率为“0.9W ”字样白炽灯L 和特殊电子元件E 并联接在电路中,且R 1<R 2,改变电路两端电压U ,通过每个电阻、电灯和特殊电子元件的电流也相应改变,根据实验数据绘出R 1、R 2、R L 和R E 的I 一U (或U 一I )图线,如图所示.(1)白炽灯的额定电流为 A ,(2)若将定值电阻R 1与特殊电子元件E 并联后接在电压为3V 电路中,电路消耗的总功率是 W .(3)若将定值电阻R 2与白炽灯L 串联后,接在电压3.5V 的电路中,则电阻R 2在1分钟内产生热量是 J .8.如图甲是小敏在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时设计的部分电路图.(1)请根据要求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的电路补充完整,要求:①小磁针的指向满足如图所示的方向;②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A 端移动后,通电螺线管的磁性减弱.(2)磁场看不见、摸不着,在探究“通电螺线管磁场”的实验中,为了研究通电螺线管周围的磁场分布情况,我们通常在螺线管周围摆放一些小磁针,通电后,小磁针的分布情况如图乙所示,由此可以看出,通电螺线管外部的磁场分布与 磁体相似,这里用到了哪种研究问题的物理方法: .(3)在实验过程中,小明改变了通电螺线管中的电流方向,发现小磁针转动了]80°,由此可知,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与 有关.9.小勇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他将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如表中.(1)分析得出: 电路中的部分导体在磁场里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就会产生感应电流.(2)比较实验2和3(或6和7)可知:在磁场方向一定时,感应电流的方向与 有关.(3)比较实验 可知:在导体切割磁感线运动方向不变时,感应电流的方向与磁场方向有关.(4)这个现象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应用是 .(5)针对这个实验,小勇进行了进一步的探究,他提出了“感应电流的大小可能与导体切割磁感线的运动速度有关”的猜想,于是他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方案:①保持磁场强弱不变,让导体AB 以 (填“相同”或“不同”)的速度沿相同方向做切割磁感线运动,观察电流表指针偏转幅度大小.②如果电流表指针偏转幅度不同,说明感应电流的大小与导体切割磁感线运动速度(填“有关”或“无关”). 次数开关 磁场方向 导体AB 的运动方向 电流表指针的偏转方向 1断开 上N 下S 向右运动 不偏移 2闭合 上N 下S 向右运动 向左偏移 3闭合 上N 下S 向左运动 向右偏移 4闭合 上N 下S 向上运动 不偏移 5闭合 上S 下N 向下运动 不偏移 6闭合 上S 下N 向右运动 向右偏移 7 闭合 上S 下N 向左运动 向左偏移10.(1)如图1所示是电磁学中一个很重要的实验,从实验现象可知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这种现象是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发现的.(2)为探究电磁铁的磁性与哪些因素有关,小丽所在实验小组通过交流合作设计了如图3所示实验,闭合开关后,观察到图A的情景,接着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其连入电路的阻值变小,观察到图B所示的情景,比较图A和B,可知:图中电流小,从而发现:通过电磁铁的电流越磁性越强.(3)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磁铁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如水位自动报警器,其工作原理如图3所示,当水位达到金属块A时,出现的情况是.A.红、绿灯同时亮B.红、绿灯都不亮C.绿灯亮D.红灯亮.11.(2015秋•庄浪县期末)在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实验中,小明制成简易电磁铁甲、乙,并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电路.(1)实验中是通过电磁铁来判定其磁性强弱的.所使用的物理研究方法是.(2)当滑动变阻器滑片向左移动时,电磁铁甲、乙吸引大头针的个数(填“增加”或“减少”),说明电流越,电磁铁磁性越强.(3)根据图示的情境可知,(填“甲”或“乙”)的磁性强,说明.(4)根据安培定则,可判断出乙铁钉的上端是电磁铁的极.(5)电磁铁吸引的大头针下端分散的原因是.12.如图是小华家的部分家庭电路的电路图,小华在家用甲台灯L2学习时,突然台灯L2的灯丝断了,而屋内的照明灯L1依然正常发光,小华用试电笔检测插座c、d两孔时发现,d孔能使试电笔的氖管发光,c孔不能使试电笔的氖管发光,则甲、乙两根进户线中(选填“甲”或“乙”)是火线,若小华将屋内的照明灯L1的开关S1断开,用试电笔检测灯L1两端的a、b两点,会发现(选填“A”“b”或“都”)能使试电笔的氖管发光,这样连接的电路是(选填“安全”或“危险”)的.13.小明用矿泉水瓶做压力作用效果的实验,如图所示.(1)将两瓶相同的矿泉水如图甲放置,验证的是压力的作用效果与的关系.(2)如图乙,他在空矿泉水瓶中装入少量热水,迅速倒出,再马上盖上瓶盖,看到矿泉水瓶瘪了,验证的是的存在.14.如图所示是小纲同学探究“压力作用效果”的实验.(1)该实验通过观察来判断压力的作用效果不同.(2)从甲乙两图中可以发现小纲同学设计的思路是:保持不变,研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的关系.(3)从两图可初步得出: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4)此实验的研究方法叫法.(5)压力的作用效果可用物理量表示.15.某同学通过覆杯实验探究大气压:(1)将纸杯装满水后用塑料片把杯口盖严,用另一只手按住塑料片将纸杯倒置,如图甲所示,硬纸片不会掉下,这因为水对硬纸片的压强大气压;若在杯子的底部开一个小孔,硬纸片(选填“会”或“不会”)掉下.(2)有同学认为实验中是水粘住了硬纸片,老师用如图乙所示装置进行实验,随着空气被抽出,气体对硬纸片的压强,水对硬纸片的压强,最终硬纸片掉下了,排除了硬纸片是被水粘住的可能.(3)若换用高度相同,而杯口更小的杯子进行乙实验,要使同一硬纸片掉下,相同情况下,抽气的时间会(选填“变短”“变长”或“不变”).16.实验时小明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I)实验时,小明将木块放木板上,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动木块,如果弹簧测力计略向上倾斜拉动木块:则所测力与真实值相比(选:“偏大”;“偏小”)(2)实验时,小明记录的部分数据如下表所示.压力/N 弹簧测力计示数/N序号木板放置情况木板表面情况1 平放木板 6 1.22 平放木板8 1.63 平放木板10 2.0分析序号1、2、3三组数据可知:淆动磨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所受的压力有关.如果要进一步研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所受压力F大小的数学关系式,接下来的步骤是①;②.(3)以下测量中,与本实验操作遵循同一物理原理的是A..利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拉力B、利用弹簧测力测量物体重力C、利用体重秤测量人的体重D、利用量筒测量水的体积.17.如图甲是小华同学探究二力平衡条件时的实验情景.(1)当小卡片平衡时,小华将小卡片旋转一个角度,松手后小卡片(选填“能”或“不能”)平衡.设计此实验步骤的目的是为了探究.(2)在探究同一问题时,小明将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实验,同学们认为小华的实验优于小明的实验.其主要原因是.A.能减小摩擦力对实验结论的影响B.小书片是比较容易获取的材料C.容易让小卡片在水平方向上保持平衡D.小卡片容易扭转(3)小华在探究活动结束后想到物体的平衡状态包括静止和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那如何探究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的二力平衡条件呢?小明提出了自己的实验方案:用弹簧测力计拉着钩码(必须沿水平方向/必须沿竖直方向/可以沿任意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结论:物体静止时的二力平衡条件同样(选填“适用”或“不适用”)于物体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18.小明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中,将系于卡片两对角的线分别跨过左、右支架上的滑轮,并在两个线端挂上相同的钩码.(1)当卡片静止时,发现拉线不在同一直线上(如图甲所示),于是他得出“二力平衡时,两个力可以不在同一直线上”的结论,你认为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要得到科学的结论,请你给他提出一条改进建议是:;(2)实验改进后出现了如图乙所示的平衡现象,若使卡片在图示位置失去平衡,你将通过方法实现.(3)小刚也对同一问题进行了探究,但他在左右支架上装配两个滑轮时没有安装成相同高度(如图丙所示),你认为:(能/不能)用小明的装置进行实验.19.小明用图中所示的装置探究摩擦力跟接触面间粗糙程度的关系.(1)实验所用器材有:木块、长木板、棉布、毛巾、.(2)实验时如何测出滑动摩擦力?请你写出实验方法和原理..(3)第一次实验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所示为,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得到的结论是.实验次数 1 2 3接触面情况木块和长木板木块和棉布木块和毛巾摩擦力f/N 1.9 2.4(4)实验结束后,小丽同学想探究摩擦力是否与接触面的大小有关,她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木块在水平面上的摩擦力,然后将木块沿竖直方向锯掉一半,测得摩擦力的大小也变为原来的一半.她由此得出:当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一定时,接触面越小,摩擦力越小.你认为她的结论正确吗?,理由是.20.如图所示是小华物理学习小组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1)实验过程中,必须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着木块做运动,根据的原理,得出滑动摩擦力与拉力大小相等.(2)观察图甲、乙,发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F2,由此可知:在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3)观察图甲、丙,发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F3,说明:压力一定时,接触面粗糙程度,滑动摩擦力越大.(4)在实验后交流的过程中,小华发现有同学设计的实验装置如图丁所示,实验时,在托盘中放入适量的砝码,使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滑轮的摩擦不计)请回答下列问题:①为了测木块滑动摩擦力,需要测量物理量是(填编号).A.木板的质量m l B.木块的质量m2 C.砝码的质量m3D.托盘和砝码的总质量m4②小华猜想:摩擦力的大小可能跟接触面的面积有关.于是,他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将木块沿竖直方向切去一部分后.用剩下的部分继续进行实验,测得的滑动摩擦力变小.由此得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随接触面积的减小而减小.你认为她的探究过程存在的问题是.正确的做法是:小华将木块沿竖直方向切去一部分后,只要将,就可以进行实验并得出正确结论.2016年05月07日钱功的初中物理实验组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实验探究题(共20小题)1.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恒为16伏,其中电阻R1的阻值为10欧,滑动变阻器R2上标有“50Ω 1A”字样.闭合电键S,滑片P在某位置时电流表示数如图(a)所示.①求R1两端的电压U.②求此时滑动变阻器R2接入电路的阻值.③现用阻值为26欧的R0替换R1接入电路,同时将表盘如(b)所示的电压表接入电路.当电压表选择0~3V量程,并接入CD两点间时(选填“AB”、“CD”、“AB”或“CD”),闭合电键S,移动滑片P的过程中,两电表的指针均能达到某量程的满刻度,且电路正常工作.求滑片P移动过程中电流表示数最小值I最小.【解答】解:由电路图可知,R1与R2串联,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1)由图(a)可知,电流表的量程为0~0.6A,分度值为0.02A,电路中的电流I=0.4A,由I=可得,R1两端的电压:U1=IR1=0.4A×10Ω=4V;(2)因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所以,R2两端的电压:U2=U﹣U1=16V﹣4V=12V,则滑动变阻器R2接入电路的阻值:R2===30Ω;(3)用阻值为26Ω的R0替换R1接入电路后,因闭合电键S,移动滑片P的过程中,两电表的指针均能达到某量程的满刻度,所以,由滑动变阻器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1A可知,电流表的量程为0~0.6A,当电路的电流为0.6A时,R0两端的电压:U0=I2R0=0.6A×26Ω=15.6V>15V,所以,电压表并联在CD之间,当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最大时,因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分电阻之和,所以,电路中的电流:I3==≈0.21A,电压表的示数:U2′=I3R2=0.21A×50Ω=10.5V<15V,所以,电压表的量程为0~3V,当电压表的示数为3V时,电路中的电流最小,此时R0两端的电压:U0小=U﹣U2大=16V﹣3V=13V,电路中电流表的最小示数:I小===0.5A.答:(1)R1两端的电压为4V;(2)此时滑动变阻器R2接入电路的阻值为30Ω;(3)0~3V;CD;滑片P移动过程中电流表示数最小值为0.5A.2.小彬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器材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电源电压恒为3V,滑动变阻器上标有“20Ω2A”字样,阻值分别为5Ω、10Ω、20Ω、50Ω的定值电阻各一个.(1)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把图甲所示的实验电路补充完整.(2)小彬将5Ω定值电阻接入电路后,闭合开关,发现电流表有示数而电压表无示数,则电路中的故障可能是定值电阻R1短路(写出一种);排除故障后,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使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时电路中的电流为0.36A.(3)将5Ω定值电阻换成10Ω定值电阻,闭合开关,为了保持电压表的示数不变,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A(选填“A”或“B”)移动,记录此时各表的示数.(4)将10Ω定值电阻换成20Ω定值电阻,重复步骤(3).(5)实验记录的多组数据如表所示.分析数据可得出结论:当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中的电流与电阻成反比.实验次数定值电阻(Ω)电流表示数(A)1 52 10 0.183 20 0.09(6)实验结束后,小彬问老师在此实验中能否换用50Ω的定值电阻进行实验?老师指导小彬分析了不能更换的原因.你认为其原因是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太小,无法保持电压表示数为1.8V.(7)小彬若要使用上述的四个定值电阻完成四次实验,在现有器材不变的情况下,请你帮小彬设计可行的方案:分别将5Ω、10Ω、20Ω、50Ω的定值电阻接入电路中,通过改变滑动变阻器的阻值,控制电阻两端的电压为2.5V不变,并分别记下电流表的示数,记入表格,分析得出结论.【解答】解:(1)电压表与电阻并联,由于电源电压为3V,所以应选择0~3V的量程;滑动变阻器已接了下面一个接线柱,可再接上面任意一个接线柱,如图所示:(2)电流表有示数,电压表无示数,说明与电压表并联部分发生短路,或定值电阻R1短路;由乙图知,电流表的量程为0~0.6A,分度值为0.02A,示数为0.36A;(3)将5Ω电阻换成10Ω后,电压表的示数会变大,所以应该增大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即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A移动,使电压表仍为原来的示数不变;(5)由表格中数据可知,电流和电阻的关系为:当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中的电流与电阻成反比;(6)当定值电阻为50Ω时,此时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为20Ω,因为=,即=,定值电阻两端最小电压为×3V>1.8V,无法保持定值电阻两端电压始终为1.8V.(7)由(6)计算可得,当滑动变阻器的阻值最大时,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最小为:×3V≈2.1V,所以可分别将5Ω、10Ω、20Ω、50Ω的定值电阻接入电路中,通过改变滑动变阻器的阻值,控制电阻两端的电压为2.5V 不变,并分别记下电流表的示数,记入表格,分析得出结论.故答案为:(1)如图所示;(2)定值电阻R1短路;0.36;(3)电压;A;(5)反;(6)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太小,无法保持电压表示数为1.8V;(7)分别将5Ω、10Ω、20Ω、50Ω的定值电阻接入电路中,通过改变滑动变阻器的阻值,控制电阻两端的电压为2.5V不变,并分别记下电流表的示数,记入表格,分析得出结论.3.如图是某同学用“伏安法”测电阻电路图.实验时,闭合开关S,通过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位置,分别读出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记录在下表中.试验次数 1 2 3 平均值U(伏)I(安)R(欧)(1)从理论上分析,改变待测电阻两端的电压或改变通过电阻的电流并不会改变测得的阻值,那他为什么还要测三次取平均值呢?其自的是减小误差.(2)由记录表可知,他用先求出电压的平均值和电流的平均值,再用电压、电流的平均值算出电阻值的方法来处理数据,说出这种方法不合理之处不符合电压、电流、电阻具有同时性.(3)对于待测电阻的阻值而言,待测电阻两端电压属于无关变量(选填“自变量”、“因变量”、或“无关变量”)【解答】解:(1)在伏安法测电阻实验中,电流表和电压表读数时会存在有误差,所以采用了取多次测量的平均值,为了减小误差;(2)导体电阻在大小上等于其两端电压与电流的比值,导体电压、电流、电阻具有同时性.若三次测量的电压和电流后计算电压的电流的平均值再计算电阻,这不符合电压、电流、电阻具有同时性.(3)导体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与它的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有关,与电压和电流无关.所以对于待测电阻的阻值而言,待测电阻两端电压属于无关变量.故答案为:(1)减小误差;(2)不符合电压、电流、电阻具有同时性;(3)无关变量.4.(2016•诸城市一模)在“测量小灯泡额定功率”的实验中,被测小灯泡上只能看到“3.8V”字样,某小组还发现电流表已经损坏,于是他们利用下列器材只连接了一次电路就测出了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实验器材:一块6V的电源、一块量程合适的电压表、一个滑动变阻器、一个阻值为R0的定值电阻、若干开关和导线,请完成以下任务:(1)画出该组同学设计的电路图;(2)写出实验步骤;(3)写出灯泡额定功率的表达式(用已知量和测量表示).【解答】解:(1)为能根据定值电阻的电流得知灯泡的电流,应将定值电阻、灯泡串联,变阻器也应串联在电路中,利用开关的连接能使电压表分别测出灯泡两端的电压及灯泡和定值电阻两端的总电压,如图所示:;(2)实验步骤:①断开开关,按电路图连接实物;②闭合S1和S3,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压表示数为3.8V;③保持滑片位置不动,闭合开关S1和S2,测得电压表示数为U.(3)表达式:灯泡正常发光时,R0两端电压:U0=U﹣3.8V,由串联电路特点和欧姆定律可得:I L=I0=,灯泡的额定功率:P=UI=3.8V×.故答案为:(1)见上图;(2)实验步骤:①断开开关,按电路图连接实物;②闭合S1和S3,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压表示数为3.8V;③保持滑片位置不动,闭合开关S1和S2,测得电压表示数为U.(3)P=3.8V×.5.(2016•汶上县二模)如图,甲、乙两透明密闭容器中都有一段电阻丝,内有质量相等的空气,U形管中液面高度的变化可以反映密闭容器中空气温度的变化.(1)此实验是为了研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阻的关系,将此装置接到电源两端,通电一段时问,电流在乙容器中产生的热量较多.(2)在电路中串联一个滑动变阻器,再接入原电路,可以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的关系.【解答】解:(1)由图示实验可知,两阻值不同的电阻丝串联,通过电阻丝的电流与通电时间相等而电阻阻值不同,此装置可以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阻的关系;由于乙中的电阻丝阻值较大,将此装置接到电源两端,通电一段时间,电流在乙容器中产生的热量较多;(2)在电路中串联一个滑动变阻器,改变滑片位置可以改变电路电流,可以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的关系.故答案为:(1)电阻;乙;(2)电流.6.(2016•余干县三模)在“测定小灯泡的功率”的实验中,已知电源电压为4V,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2.5V,小灯泡电阻约为9Ω,滑动变阻器上标有“20Ω1A”字样,如图是某同学连接的实物电路.(1)请观察某同学实物电路中如图的电流表、电压表和滑动变阻器的连接是否有错误及不恰当之处,如有,请在下列横线上列出:①电压表正负接线柱的连接;②电压表量程的选择;③电流表量程的选择;(2)某同学及时纠正了电路连接的错误及不恰当处后,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发现小灯泡终不亮,电压表示数为4V,电流表示数为0,故障的原因可能是小灯泡处断路.(3)某同学排出故障后,再闭合开关,将滑动变阻器滑片移到某点时,电压表的示数为2.2V,为测定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应将滑片向左(“左”或“右”)端移动;(4)当电压表的示数等于额定电压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2所示,则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是0.7W.。
初中物理连接电路组卷(二).
初中物理连接电路组卷(二)一.填空题(共1小题)1.根据图1中的电路图,用铅笔或钢笔代替导线,将如图2实物连接起来.(1)在图1中,伏特表是测量L1灯_________,伏特表与电灯连接的方式是_________联.(2)安培表是测量L1灯中的_________,安培表与电灯L1的连接方式是_________联.二.解答题(共19小题)2.科学探究:并联电路各处的电流有什么关系(1)猜想与假设:并联电路中干路中的电流与支路中的电流的关系,我的猜想_________.(2)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利用图所示器材进行实验,灯泡L1和灯泡L1并联,电流表A测干路中的电流,电流表A1测灯泡L1的电流,电流表A2测灯泡L2的电流.在右边方框中画出电路图.用笔代替导线把图器材连成实验电路.(3)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电流表的读数记录如下表.电流表测量的对象电流表的读数I/AL1所在支路0。
30L2所在支路0.28干路0.58(4)分析与论证分析实验数据可得结论:并联电路中,干路各中的电流的关系是:_________.3.把图中所画实物图连成电路图.要求用电流表测量通过小灯泡的电流,且估计电流只大约是0.8A.用笔画线代替导线连接电路.并画出电路图.4.(2011•贵阳)如图所示,是验证串联电路电压特点的实验器材,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完成电路连接.要求:电压表测量L1两端电压,导线不能交叉.5.(2004•朝阳区)(1)在图中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电压表接入电路(用0﹣3V量程)测量灯L2两端的电压.(2)按实物连接图,在方框内画出电路图.6.将图中的元件用笔画线连接起来,要求两节干电池串联,电灯L1与L2串联,电压表V1测L1两端的电压,V2测L2两端的电压.7.灯L1、L2串联,用电压表测灯L2两端的电压,连接电路如图所示.图中只有一根导线连错了,请你在连错的导线上画“×”,并画补出正确的电路连接.9.现有一个电源,一个开关,两个灯泡,一只电压表,一只电流表,导线若干.(1)请你在上图的方框中设计电路图.要求:(1)开关同时控制两盏电灯;(2)电灯L1、L2并联;(3)电流表测通过L1的电流;(4)电压表测L2的电压.(2)连接电路时,开关应处于_________状态.根据左边的电路图,连接右边的实物图,已知通过L1、L2的电流都约为0.2A左右,要求所画导线不能交叉.(3)闭合开关前,电流表的指针均指在零刻度处;当闭合开关试触时,发现电流表指针摆动分别出现了如图甲、乙所示的两种情况.请分析他们在电流表的使用上分别存在什么问题?(填在下面横线上)甲:_________乙:_________(4)某同学在实验中观察到如图所示的一组示数,则U=_________V,I=_________mA.10.实验题如图所示,是王燕同学连接的测电阻R的电路.(1)电路中有一根导线连接错了,请在接错的导线上打一个叉,并画出正确的连线(2)在方框中根据改正后的电路画出电路图.11.如图所示,设计电路,要求两灯串联,电压表测量两灯的总电压.12.用如图(b)所示的器材测小灯泡的电阻.(1)在电路图(a)的○内标上电流表或电压表的符号,两边注明正、负接线柱.(2)按电路图在图(b)上用笔画线代替导线连接电路.13.如图示电路,将L1、L2组成串联电路,用电压表V1测量L1两端的电压,V2测量L2两端的电压,请把图中的实物连接好,并按连接好的实物图.14.(2008•恩施州)为了研究并联电池组的电压规律,需要测量三个电池并联之后的电压.请按照要求在如图1中用笔画线代替导线连接实物电路,并在方框内画出对应的电路图.15.(2007•长春)在探究“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实验中:(1)要用电压表测灯L2两端的电压.连接电路如图甲所示.图中只有一根导线连错了,请你在连错的导线上划“×”,并用笔画线表示导线将电路连接正确.(2)改正电路后,闭合开关.如图乙所示,电压表的示数为_________V,若电源电压为3V,则灯L1两端的电压是_________V.16.(2013•杨浦区三模)某同学要做“用电压表测电压实验”.请你:①将下图1中的实物连接成简单的电路,②在图2中方框内画出电路图,③并在图上标出电压表的“+”、“﹣”接线柱.如图3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图.实验时在玻璃板前放置一支点燃的蜡烛A,拿一支大小相同的未点燃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蜡烛B与_________重合,重合说明:_________.17.在“探究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实验中,有两只灯泡L1和L2,还有电池、开关和电压表,电池的电压为2V,如图所示.现要求将灯泡L1和L2串联起来,电压表测量灯L1两端的电压.请在虚线框内画出电路图,并将图中的实物元件连接起来.18.(2011•永州)如图中用笔画线代替导线,把灯L1、L2组成并联电路,要求开关S能同时控制灯L1和灯L2,用电流表测通过L2的电流.19.某同学希望通过比较电路中不同位置的电流表的读数来研究串联电路的电流规律.所接实验电路如图1所示,闭合开关后,两电流表指针偏转情况如图2.(1)在虚线框内画出实验电路对应的电路图.(2)电流表A1的读数是:_________.(3)该同学发现电流表A1指针偏转较A2大,所以他认为“串联电路电流每流经一个用电器,电流都会减弱一些”.请你指出造成他判断错误的原因.20.在探究“并联电路电流规律"的实验中:(1)请你利用图所示的器材设计并画出电路图,要求:开关S控制整个电路,电流表A1测通过干路的电流,电流表A2测通过等L2的电流.(2)在图所示的实物图中,用笔画代替导线按你设计的电路图连接好实际电路.(L1、L2电流不超过0.6A;连线不能用铅笔且不能与别的线交叉)(3)合上开关S后,电流表A1和A2示数分别如图所示,则L1的电流是_________,L2的电流是_________.初中物理连接电路组卷(二)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填空题(共1小题)1.根据图1中的电路图,用铅笔或钢笔代替导线,将如图2实物连接起来.(1)在图1中,伏特表是测量L1灯两端的电压,伏特表与电灯连接的方式是并联.(2)安培表是测量L1灯中的电流,安培表与电灯L1的连接方式是串联.考点:实物的电路连接;电流表的连接;电压表的连接.专题:作图题.分析:先确定电路的连接方式,然后根据电压表和电流表的正确使用方法和实物连接的正确方法进行分析,即电压表与被测电压用电器并联,电流表与被测电流串联.解答:解:两个灯泡并联,开关K控制整个电路,电流表测量支路L1中的电流,电压表测量并联在L1两端.图示如下:(1)因为电压表与L1并联,所以电压表测量L1两端的电压,并且与L1并联连接.(2)因为电流表与L1串联,所以电流表测量L1中的电流,并且与L1串联连接.故答案为两端的电压,并联;电流,串联点评:本题考查实物电路连接、电压表的连接以及电流表的连接,实物连接的关键是正确识别电路图,然后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即可.二.解答题(共19小题)2.科学探究:并联电路各处的电流有什么关系(1)猜想与假设:并联电路中干路中的电流与支路中的电流的关系,我的猜想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2)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利用图所示器材进行实验,灯泡L1和灯泡L1并联,电流表A测干路中的电流,电流表A1测灯泡L1的电流,电流表A2测灯泡L2的电流.在右边方框中画出电路图.用笔代替导线把图器材连成实验电路.(3)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电流表的读数记录如下表.电流表测量的对象电流表的读数I/AL1所在支路0.30L2所在支路0.28干路0。
初中物理组卷压强
初中物理组卷——压强一.选择题(共30小题)1.如图所示,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A、B放在水平地面上,高度相同,A的底面积大于B的底面积,A对地面的压力小于B对地面的压力.若在两物体上部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的厚度,m A′、m B′分别表示A、B剩余部分的质量,p A′、p B′分别表示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m A′>m B′B.m A′<m B′C.p A′>p B′D.p A′<p B′2.如图所示,两个完全相同的杯子置于水平桌面上,甲装密度为ρ1的液体,乙装密度为ρ2的液体,两杯子底部所受液体压强相等,甲杯中液体质量为M1,乙杯中液体质量为M2.当把小球A放在甲杯中时,有1/4体积露出液面,此时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为P1;当把小球B放在乙杯中时,小球全部浸在液体中,此时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为P2(两次液体均未溢出).已知ρ1:ρ2=5:4,两球体积相等.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M1>M2P1=P2B.M1<M2P1<P2 C.M1=M2 P1>P2D.M1<M2P1>P23.如果所示,甲、乙为两个实心均匀正方体,它们对水平地面的压力相等,现分别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将两个正方体切去一部分,它们剩余部分对地面压强为p甲和p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若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质量,p甲可能大于p乙B.若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体积,p甲一定小于p乙C.若沿竖直方向切去相同质量,p甲可能大于p乙D.若沿竖直方向切去相同体积,p甲一定小于p乙4.水平地面上竖直放有一实心铜圆柱体,它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P1,在它底部中央开孔后,它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P2,孔的形状和大小如图甲所示,其中EFGH为底部孔口.孔的形状和大小与按图乙所示对称切割正方体形成的几何体的形状和大小一样(具体方法是沿四边形ABFE所在平面和四边形DCGH所在平面将正方体对称截去两块)已知正方体中线段AB的长度为圆柱体高的一半,AB=EF=2EH.关于P1与P2大小的判断,正确的是()A.P1<P2B.P1=P2C.P1>P2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5.如图所示,两薄壁圆柱形容器内分别盛有甲、乙两种液体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现从两容器中分别抽出部分液体,使甲、乙剩余部分的深度均为h,若此时两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相等,则甲、乙抽出部分的质量△m甲、△m乙及液体对容器底部压强变化量△p甲、△p乙的大小关系是.()A.△m甲=△m乙△p甲<△p乙B.△m甲>△m乙△p甲<△p乙C.△m甲<△m乙△p甲>△p乙D.△m甲<△m乙△p甲<△p乙6.已知甲、乙两个薄壁圆柱形容器的底面积为S甲和S乙,且S甲<S乙,先将两种不同液体分别倒入甲、乙容器中且使两容器底受到液体的压强相等,再将两容器中的液体全部交换倒入对方容器中,液体没有溢出,设两容器底受到液体压强的变化量分别为△P甲和△P乙,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底受到液体的压强减小,△P甲一定小于△P乙B.乙底受到液体的压强增大,△P甲可能小于△P乙C.甲底受到液体的压强增大,△P甲一定大于△P乙D.乙底受到液体的压强减小,△P甲可能等于△P乙7.如图所示,甲、乙为两个实心均匀正方体,它们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若在两个正方体的上部,沿水平方向分别截去相同高度的部分,并将截去部分叠放在对方剩余部分上.它们对地面的压强为P甲′、P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P甲′可能小于P乙′B.P甲′一定大于P乙′C.P甲′可能大于P乙′D.P甲′一定小于P乙′8.甲、乙两个圆柱体(ρ甲<ρ乙)分别置于水平地面上,它们的底面积分别为S甲和S乙,高度分别为h甲和h乙.若均沿水平方向,将两圆柱体截去相等的质量,使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P甲>P乙,则甲、乙两个圆柱体被截去前的情况可能是如图中的()A.S甲=S乙h甲=h乙B.S甲>S乙h甲<h乙C.S甲=S乙h甲<h乙 D.S甲<S乙h甲=h乙9.如图所示的甲、乙两实心均匀正方体分别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地面的压强相等.现分别在两个正方体的上部,沿水平方向切去一部分.以下判断正确的是()A.若切去的质量相等,则甲被切去的厚度一定多B.若剩余的质量相等,则甲被切去的厚度可能多C.若切去的高度相等,则甲被切去的质量可能多D.若剩余的高度相等,则甲被切去的厚度一定多10.如图所示,甲、乙两个体积相同的实心圆柱体放在水平面上,甲对地面的压强等于乙对地面的压强,若沿水平方向切去一部分,使甲、乙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p甲小于p乙,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可能是切去相同质量B.一定是切去相同高度C.切去部分的体积一定是△V甲>△V乙D.切去部分的体积可能是△V甲=△V乙11.如图所示,底面积为S的薄壁玻璃杯放在水平桌面上,其中盛有重为G1的水,将一块重为G2、边长为d的正立方体木块放入水中漂浮,杯中水未溢出,水面升高了h.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木块底面处水产生的压强为B.水对杯底的压强增加了ρ水ghC.杯对桌面的压强增加了D.水对杯底的压力增加了G212.如图所示,在两端开口、粗细均匀的U形玻璃管中注入互不相溶的两种液体,稳定后两端液面到分界面的高度差分别为h1和h2.设两种液体的密度分别为ρ1和ρ2,两端液面的高度差△h=h1﹣h2,则()A.=B.=C.从左侧继续注入少量同种液体△h增大D.从右侧继续注入少量同种液体△h减小13.如图所示,底面积不同的圆柱形容器A和B分别盛有甲、乙两种液体,且甲的质量等于乙的质量,经下列变化后两容器中液体对各自容器底部的压强为p A和p B,其中可能使p A=p B的是()A.甲、乙各自抽取相同体积的原有液体B.甲、乙各自抽取相同质量的原有液体C.甲、乙各自抽取相同高度的原有液体D.甲、乙各自倒入相同高度的原有液体14.如图,一个圆台形的筒子,下用一重力忽略不计薄片贴住,浸入水中后,薄片不会下落,如果筒中注入100g水,恰能使它脱落,则下列情况哪种能使薄片下落()A.在薄片中央轻放100g砝码B.慢慢注入100g酒精C.慢慢注入100g水银D.上述三种做法都不行15.如图密封的圆台容器里装有一部分水,若把该容器倒置后,水对容器底的()A.压强增大,压力不变B.压强增大,压力增大C.压强增大,压力减小D.压强不变,压力减小16.如图所示,容器中装了一些水,A、B、C三点的压强关系为()A.p A>p B>p C B.p A=p B=p C C.p A<p B<p C D.p A>p B<p C17.某同学在用托里拆利装置研究有关大气压强和液体压强的实验时,由于没有一端开口的长玻璃管,他用一个带有手柄、横截面积为S、质量为m的圆柱形活塞将两端开口的长玻璃管一端密封(气密性良好),整个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他在研究的过程中,作出了以下判断,你认为正确的是()A.A、B两点的压强大小关系是:P A=P BB.活塞静止时受到的静摩擦力大小为:f=ρgSH+mgC.将长玻璃管倾斜,则容器底部所受液体压强将减小D.将活塞缓慢下压至接触液面之前的过程中,玻璃管内液柱高度不变18.密封的圆台形容器如图放置,装满不能混合的两种液体,它们的密度分别为ρ1、ρ2(ρ1<ρ2),此时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为P A;若将容器倒置,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为P B;比较P A与P B的大小,正确的是()A.P A>P B B.P A=P B C.P A<P B D.无法比较19.如图所示,U形管下端有一阀门K,U形管的左侧装有水,右侧装有酒精,且两液面相平,那么当把阀门K打开,连通器内的液面变化情况是()A.不变化B.水面上升C.水面下降D.无法确定20.长江三峡大坝的双线五级船闸已经试航成功.如图表示轮船经过某级船闸从上游驶往下游的过程,那么船闸的闸门A、闸门B的开闭顺序应该()A.甲、乙、丙、丁 B.甲、丁、丙、Z C.甲、丙、乙、丁 D.甲、乙、丁、丙21.如图所示,上小下大的圆台形杯里盛有密度分别为ρ1、ρ2(ρ1<ρ2)分界清晰的两种液体,这时杯底受到液体的压强为p A,如果把杯内液体搅拌均匀后(总体积不变),杯底受到液体的压强为p B,比较p A和p B的大小,正确的是()A.p A>P B B.p A=p B C.p A<p B D.不能确定22.甲、乙两个水池深度不同,两池之间有一倾斜的涵洞将其连通,两池水平,如图所示.以下各说法中正确的是()A.洞P端比Q端高,涵洞中的水由P端流向Q端B.涵洞Q端液体压强大于P端液体压强,涵洞中的水从Q端流向P端C.涵洞Q端液体压强等于P端液体压强,涵洞中的水不流动D.涵洞Q端液体压强大于P端液体压强,涵洞中的水不流动23.如图所示,两个底面积不同的圆柱形容器A、B,S A>S B(容器足够高),放在两个高度不同的水平面上,分别盛有甲、乙两种液体,两液面处于同一水平面上,且两种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若在A容器中倒入或抽出甲液体,在B 容器中倒入或抽出乙液体,使两种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相等,正确的判断是()A.倒入的液体体积V甲可能等于V乙B.倒入的液体高度h甲一定大于h乙C.抽出的液体体积V甲可能小于V乙D.抽出的液体高度h甲一定大于h乙24.如图所示,玻璃瓶侧壁有三个用木塞塞住的小孔a、b、c,一根两端开口的管子,上端穿过软木塞与大气连通,另一端浸没在液体中,管中的液面和b孔等高,瓶内的液面比a孔的位置高.下列叙述中正确的()A.只有拔去a孔木塞的瞬时,水才会流出瓶外B.只有拔去b孔木塞的瞬时,水才会流出瓶外C.只有拔去c孔木塞的瞬时,水才会流出瓶外D.拔去a、b、c三孔中的任一木塞的瞬时,水均会流出来25.如图所示,开口容器的底部有一个小孔,装水后,水不断从小孔流出.如图能够粗略反映水流出时,容器底部所受水的压强p与时间t的关系图象是()A.B.C.D.26.如图,往浴缸中匀速注水直至注满,下列表示此过程中浴缸底部受到水的压强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其中合理的是()A.B.C.D.27.如图所示,两个完全相同的圆柱形容器甲和乙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已知距容器底部h处A、B两点所受液体的压强p A和p B相等,则两容器底部所受液体压力F甲、F乙和压强p甲、p乙的关系是()A.F甲>F乙,p甲>p乙B.F甲=F乙,p甲>p乙C.F甲<F乙,p甲<p乙D.F甲<F乙,p甲=p乙28.如图所示,玻璃管两端开口处蒙有绷紧程度相同的橡皮膜.将此装置放入水中,图中能正确反映橡皮膜凹凸情况的是()A. B. C.D.29.在连通器里装上水银,连通器右管的直径是左管的两倍,若在左管中倒入一定量水银后:()A.右管水银面较左管水银面低B.左管水银面较原来的水银面高C.右、左两边管中水银面一样高D.在两管水银面以下的同一水平处,其压强相等30.如图所示的甲、乙两容器中分别盛有水和酒精,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相同.如果要想让他们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同应用吸管从甲、乙容器中吸出液体的质量m1、m2的关系()A.m1>m2B.m1<m2C.m1=m2D.无法判断初中物理组卷——压强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30小题)1.(2015•莱芜)如图所示,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A、B放在水平地面上,高度相同,A的底面积大于B的底面积,A对地面的压力小于B对地面的压力.若在两物体上部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的厚度,m A′、m B′分别表示A、B剩余部分的质量,p A′、p B′分别表示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m A′>m B′B.m A′<m B′C.p A′>p B′D.p A′<p B′【分析】静止在水平面上的物体对地面的压力等于其自身重力,对于相同高度,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若在两物体上部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的厚度,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力,所受重力均按比例减小,然后分别利用G=mg和p=分析它们的质量和对地面的压强的大小关系即可.【解答】解:(1)因为物体A、B放在水平地面上,高度相同,质量分布均匀,且A对地面的压力小于B对地面的压力.所以,若在两物体上部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的厚度,A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力小于B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力,A剩余部分的重力小于B剩余部分的重力,由G=mg可知,A剩余部分的质量小于B剩余部分的质量,即m A′<m B′.故A错误、B正确;(2)由(1)知,A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力小于B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力,A的底面积大于B的底面积,由p=可知,p A′<p B′.故C错误、D正确.(3)也可这样解答:由于高度相同,A的底面积大于B的底面积,所以A的体积大于B的体积;A对地面的压力小于B对地面的压力,可知A质量小于B的质量,故可得A密度小于B的密度,当切去相同厚度时,剩余部分高度仍相等,相同高度的A质量小于B的质量,故A错误,B正确;对于均匀柱体来说,对底面的压强也可以用液体的压强公式来计算,剩余高度相等,密度大的对地面的压强大,故C错误,D正确故选BD.【点评】此题考查压力及重力与压力的区别,压强的大小比较,关键是知道静止在水平面上的物体对地面的压力等于其自身重力,同时还要注意题目中给出的“质量分布均匀”、“相同高度”等条件.2.(2013•怀柔区二模)如图所示,两个完全相同的杯子置于水平桌面上,甲装密度为ρ1的液体,乙装密度为ρ2的液体,两杯子底部所受液体压强相等,甲杯中液体质量为M1,乙杯中液体质量为M2.当把小球A放在甲杯中时,有1/4体积露出液面,此时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为P1;当把小球B放在乙杯中时,小球全部浸在液体中,此时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为P2(两次液体均未溢出).已知ρ1:ρ2=5:4,两球体积相等.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M1>M2P1=P2B.M1<M2P1<P2 C.M1=M2 P1>P2D.M1<M2P1>P2【分析】(1)根据两杯子底部所受液体压强相等,利用圆柱形的容器G=F=ps的特点先得出重力相等,然后减去由于杯子凹进去而应减少的液体重力即可比较得出;(2)小球A放在甲杯中漂浮,小球B放在乙杯中时,小球全部浸在液体中,根据公式p=ρgh求出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1和p2,进而根据ρ1:ρ2=5:4分析判断其代数式大小.【解答】解:①根据题意可知,两杯子底部所受液体压强相等,即:p1=p2,若杯子为圆柱形,则根据G=F=ps可知,G1′=G2′,而由于杯子是如图所示形状,则甲、乙装的液体重力为:G1=G1′﹣△G1′,G2=G2′﹣△G2′;因△G1′=ρ1△V,△G2′=ρ2△V;(△V为杯子凹进去的部分体积)∵ρ1:ρ2=5:4,即ρ1>ρ2,∴△G1′>△G2′,∴M1<M2;②当把小球A放在甲杯中时,有体积露出液面,则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1=ρ1g(h1+),当把小球B放在乙杯中时,小球全部浸在液体中,则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2=ρ2g (h2+),∴p1﹣p2=ρ1g(h1+)﹣ρ2g(h2+)=(ρ1gh1﹣ρ2gh2)+(ρ1g﹣ρ2g)=(ρ1gh1﹣ρ2gh2)+(ρ1﹣ρ2)g∵两杯子底部所受液体压强相等,则有ρ1gh1=ρ2gh2;∵ρ1:ρ2=5:4,∴ρ1=ρ2,∴ρ1﹣ρ2=×ρ2﹣ρ2=(﹣1)ρ2<0,∴p1﹣p2<0,即p1<p2.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液体质量和压强的比较,注意在不能直接求解的情况下,可以间接找出共同量去比较.本题是一道难题.3.(2017•黄浦区一模)如果所示,甲、乙为两个实心均匀正方体,它们对水平地面的压力相等,现分别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将两个正方体切去一部分,它们剩余部分对地面压强为p甲和p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若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质量,p甲可能大于p乙B.若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体积,p甲一定小于p乙C.若沿竖直方向切去相同质量,p甲可能大于p乙D.若沿竖直方向切去相同体积,p甲一定小于p乙【分析】根据压强公式、体积公式、密度公式、重力公式表示出正方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然后表示出剩余部分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分别讨论截取高度为0和乙的边长时两者压强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得出答案.【解答】解:已知它们对水平地面的压力相等,说明他们的重力相等,由p=可知,p甲<p乙;A、若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质量,则剩余部分的质量也相等,即剩余部分的重力相等;由图示可知,S甲>S乙,由p=可知,p甲<p乙,故A错误;B、若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体积,假设切去的体积等于V乙,则p甲>p乙,故B错误;CD、设正方体的边长为L,则由p======ρgL可知,无论沿竖直方向切去相同体积还是相同质量,则p甲一定小于p乙,故C错误,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是典型的柱状固体的压强问题,要根据已知条件,灵活选用压强计算式p=和p=ρgh(适用于实心柱体对支撑面的压强)进行分析解答.4.(2012•苏州)水平地面上竖直放有一实心铜圆柱体,它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P1,在它底部中央开孔后,它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P2,孔的形状和大小如图甲所示,其中EFGH为底部孔口.孔的形状和大小与按图乙所示对称切割正方体形成的几何体的形状和大小一样(具体方法是沿四边形ABFE所在平面和四边形DCGH 所在平面将正方体对称截去两块)已知正方体中线段AB的长度为圆柱体高的一半,AB=EF=2EH.关于P1与P2大小的判断,正确的是()A.P1<P2B.P1=P2C.P1>P2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分析】(1)首先对于形状规则的固体来说,也可以用P=ρgh来计算压强.如本题中,圆柱体对地面的压强,即:P1=ρgh;(2)然后选取在里面开一个长方体的孔圆柱体,长方体的底面四边形与在它底部中央开孔后的圆柱体的底部孔口FEGH相同,根据圆柱体的上半部分没有被开孔的特点,利用等量代换的方法替换物体被开孔的地方,然后比较得出的压力的变化关系,从而就可以得出圆柱体对地面的压强大小变化.【解答】解:设实心铜圆柱体为图1,在它底部中央开孔后的圆柱体为图2,假设在里面开一个长方体型孔的圆柱体为图3;且长方体的底面四边形与在它底部中央开孔后的圆柱体的底部孔口EFGH相同,如下图中:1、2、3.图1、2、3的铜柱对地面产生的压强分别为:P1、P2、P3.另外沿竖直方向的孔中面ADHE切割,切割面如图a、b、c.设圆柱体高为h,由题意知:EH=mn=PT,Am=mn=nD,Em=mP=AD=h;则图1和图3中圆柱体对地面产生的压强为:P1=P3=ρgh,图b与图c中柱体相比较,图c中开去的1位置的铜相当于开去图b中1′位置的铜,图c中开去的2位置的铜相当于开去图b中2′位置的铜,则图b中的铜柱重力G b与图2中的铜柱重力G c相比较,图c中比图b中多一块3位置的铜;∴G b<G c,由因图b、c中的底面积相同,∴P3<P2,∴P1<P2故选A.【点评】本题需要用压强的两个公式P=ρgh和P=进行分析.这两个公式是计算压强的常用公式,一般算液体压强或形状规则的固体压强用P=ρgh计算;固体压强用P=计算,本题需要转换物体分割的位置,利用等量对换的方法进行分析,所以解题时要根据题意灵活运用各种方法.5.(2016•杨浦区一模)如图所示,两薄壁圆柱形容器内分别盛有甲、乙两种液体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现从两容器中分别抽出部分液体,使甲、乙剩余部分的深度均为h,若此时两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相等,则甲、乙抽出部分的质量△m甲、△m乙及液体对容器底部压强变化量△p甲、△p乙的大小关系是.()A.△m甲=△m乙△p甲<△p乙B.△m甲>△m乙△p甲<△p乙C.△m甲<△m乙△p甲>△p乙D.△m甲<△m乙△p甲<△p乙【分析】先根据液体压强公式p=ρgh和p=得出甲、乙密度和底面积的关系式,然后再根据甲乙的密度和底面积的关系式由p=和p=ρgh得吃甲、乙液体原来的质量关系,进而即可求出变化量关系,分别判断液体对容器底部压强变化量△p甲、△p乙的大小关系.【解答】解:盛有甲、乙两种液体的两薄壁圆柱形容器内,分别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由于当甲、乙剩余部分的深度均为h时两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相等,即:F甲′=F乙′;由p=和p=ρgh得:ρ甲ghS甲=ρ乙ghS乙;所以,ρ甲S甲=ρ乙S乙;由图可知:h甲<h乙;由于两薄壁圆柱形容器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则根据G=F=pS=ρg hS可知:G甲<G乙;由于m=,所以,m甲<m乙;从两容器中分别抽出部分液体,由于两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相等,则根据F=G可知:G甲′=G乙′;由于m=,所以,m甲′=m乙′;所以,△m甲<△m乙.由于S甲>S乙,根据p=可知:△p甲<△p乙.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密度公式、压强公式的掌握和运用,关键是知道规则柱状体产生的压强p=ρgh;然后能推导出两物体ρ的大小关系.6.(2016•奉贤区二模)已知甲、乙两个薄壁圆柱形容器的底面积为S甲和S乙,且S甲<S乙,先将两种不同液体分别倒入甲、乙容器中且使两容器底受到液体的压强相等,再将两容器中的液体全部交换倒入对方容器中,液体没有溢出,设两容器底受到液体压强的变化量分别为△P甲和△P乙,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底受到液体的压强减小,△P甲一定小于△P乙B.乙底受到液体的压强增大,△P甲可能小于△P乙C.甲底受到液体的压强增大,△P甲一定大于△P乙D.乙底受到液体的压强减小,△P甲可能等于△P乙【分析】(1)由于容器是柱状的,液体的压力与液体的重力相等,由于单独分析甲或乙容器时,底面积不变,根据p=可知只分析压力的大小关系即可判断压强的变化;(2)由于将两种液体全部交换倒入对方容器中,而柱状的容器里液体的压力与液体的重力相等,即可知道两容器的压力变化相同;分别利用p=得出容器底受到液体压强的变化量的表达式,然后根据受力面积大小关系即可得出结论.【解答】解:由题干可知:两容器底受到液体的压强相等.且S甲<S乙,由p=可知:容器底受到液体的压力F甲<F乙,由于容器是柱状的,液体的压力与液体的重力相等,则F甲=G甲,F乙=G乙,所以,G甲<G乙;将两种液体全部交换倒入对方容器中(液体不溢出)时:(1)对于甲容器:由于容器是柱状的,甲底受到液体的压力F甲′=G乙,所以甲底受到液体的压力变大,则甲底受到液体的压强变大;故A错误;对于乙容器:由于容器是柱状的,乙底受到液体的压力F乙′=G甲,所以乙底受到液体的压力减小,则乙底受到液体的压强减小;故B错误;(2)容器的压力变化:△F甲=G乙﹣G甲,△F乙=G乙﹣G甲,所以,△F甲=△F乙,由于△p甲=,△p乙=,且S甲<S乙,所以,△p甲>△p乙;故C正确,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液体压强、压力计算公式的理解和掌握,关键是明确对于本题若利用液体的压强公式由于液体密度和深度都变化不能判断,所以难点能够利用容器是柱状时液体的压力与液体的重力相等的特点,于是本题直接据此判断压力的变化即可解答.7.(2016•上海校级模拟)如图所示,甲、乙为两个实心均匀正方体,它们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若在两个正方体的上部,沿水平方向分别截去相同高度的部分,并将截去部分叠放在对方剩余部分上.它们对地面的压强为P甲′、P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P甲′可能小于P乙′B.P甲′一定大于P乙′C.P甲′可能大于P乙′D.P甲′一定小于P乙′【分析】柱体对地面的压强p====ρgh,根据其判断压强的变化情况.【解答】解:把甲、乙均分为两部分,甲最初对地面的压强p甲=﹣﹣﹣①乙最初对地面的压强p乙=﹣﹣﹣②由于它们均为实心正方体,且对地面的压强相等,设它们的边长分别为a、b.可得ρ甲ga=ρ乙gb甲切去部分的重G甲切=ρ甲gV甲切=ρ甲ga2h﹣﹣﹣③同理乙切去部分的重G乙切=ρ乙gb2h﹣﹣﹣④③:④有==>1可得G甲切>G乙切﹣﹣﹣﹣⑤将切去部分放置在对方剩余部分的上表面,则此时甲的整体产生的压强p甲′=﹣﹣﹣⑥此时乙的整体产生的压强p乙′=﹣﹣﹣⑦由①⑤⑥可知,p甲′<p甲﹣﹣﹣⑧由②⑤⑦可知,p乙′>p乙﹣﹣﹣⑨而最初甲乙对地面压强相等,结合⑧⑨可知,p甲′<p乙′.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压强大小的判断,关键要掌握压强的计算公式,特别是柱体物体对支持面的压强公式应用,在分析过程中要注意改变的量和相等的量,要细心分析.8.(2016春•苏州期末)甲、乙两个圆柱体(ρ甲<ρ乙)分别置于水平地面上,它们的底面积分别为S甲和S乙,高度分别为h甲和h乙.若均沿水平方向,将两圆柱体截去相等的质量,使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P甲>P乙,则甲、乙两个圆柱体被截去前的情况可能是如图中的()A.S甲=S乙h甲=h乙B.S甲>S乙h甲<h乙C.S甲=S乙h甲<h乙 D.S甲<S乙h甲=h乙【分析】圆柱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p=====ρgh;根据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p甲>p乙,推导出剩余高度的关系;已知两圆柱体截去的质量相同,根据m=ρV=ρSh推导出底面积与截去高度乘积的关系;。
重庆一中初三物理月考模拟组卷
绝密★启用前重庆一中初中物理月考模拟组卷考试范围:了解电路;考试时间:60分钟;命题人:长江之子第Ⅰ卷(选择题)一.选择题(共8小题,满分24分,每小题3分)1.(3分)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说明摩擦过程中橡胶棒()A.得到电子B.失去电子C.得到正电荷D.失去正电荷2.(3分)如图所示的四种餐具中,通常情况下属于导体的是()A.陶瓷饭碗B.木质筷子C.钢制饭勺D.玻璃杯子3.(3分)如图所示,小强家浴室的浴霸由一只照明灯泡L、两只取暖灯L1和L2以及一个排风扇M组成,它们的额定电压均为220V.其中照明灯和排风扇都可以单独工作,两只取暖灯总是同时工作。
图中所示的四个电路图中,符合上述要求的是()A.B. C.D.4.(3分)如图所示,取两个相同的验电器A 和B,A、B 的金属箔都张开。
用带有绝缘手柄的金属球先与 A 验电器接触,发现 A 的金属箔张角变得更大;将与A 验电器接触后的金属球再与 B 验电器接触,发现 B 的张角闭合。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B 验电器带有同种电荷B.B 与金属球带有异种电荷,且金属球所带电荷量大于B所带电荷量C.若A 带正电,在第一次接触中是电子从金属球转移到AD.若用金属导线将A、B 两个验电器上端的金属球连接在一起,瞬间电流的方向一定是从A到B5.(3分)如图所示电路,滑动变阻器滑片P 位于中央。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滑动变阻器滑片P 往左移动,其连入电路中的阻值变大B.若闭合开关S,断开S1、S2,R0与R2并联C.若闭合开关S、S1、S2,R0与R2并联D.若闭合开关S,S2,断开S1,滑动变阻器滑片P 不能滑至 A 端6.(3分)如图所示,电源两端的电压保持不变,且电压为9V.电压表V1、V2的示数用U1、U2表示,电流表A1、A2的示数用I1、I2表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闭合开关S,断开S1、S2,则灯泡L2、L3发光,L1不发光B.若闭合开关S、S2,断开开关S1,则灯泡L1、L2、L3都发光C.若闭合开关S、S1、S2,则I1为通过灯泡L1的电流,I2为通过灯泡L3的电流D.若闭合开关S、S1、S2,则U1=9V,U2=0V7.(3分)如图是某同学实验时的实物电路。
初中八下物理计算题组卷
2019年06月19日2951020的初中物理组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计算题(共40小题)1.我国研制的最新一代双发重型隐形战斗机歼﹣20(J﹣20),绰号“威龙”,整机自重8840kg,载弹量7000kg;低空飞行速度可达到1250km/h,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g取10N/kg):(1)“威龙”载弹后的总重力大小;(2)若以低空最大速度飞行500km,需要多长时间。
2.电动自行车以其环保、快捷、轻便的优势成为家庭常用的交通工具。
如图所示这辆电动自行车的质量为60kg,该电动车在一平直公路上行驶5.4km,用时15min。
(1)该电动自行车的重力是多少N?(2)在该段路电动自行车的速度是多少m/s?3.张师傅开车从外地拉货回来,将要经过一座桥,刚要上桥,他看了一下立在桥头的限重标志牌(如图所示),便立即把车开过了桥,已知汽车自身所受重力为6×104N,求:(1)张师傅的汽车的质量;(2)除车重外,所载货物和人的重力不超过多少N?4.月球对它表面附近的物体也有引力,这个力大约是地球对地面附近同一物体的六分之一。
一个连同随身装备共120kg的宇航员,那么(1)该宇航员在地球上重多少牛顿?(2)该宇航员在月球上重多少牛顿?(g取10N/kg)5.质量为50kg的小刚同学骑着质量为10kg的自行车上学,在平直的路面上匀速骑行时,他对自行车施加的前进的动力为60N,求:(g=10N/kg)(1)小刚骑车时地面对自行车的支持力(2)在平直路面上行驶时,自行车受到的摩擦阻力。
6.一人提着30N的水果,准备乘电梯上楼。
(1)当她拎着水果站在静止的电梯中时,手对水果的拉力多大?(2)当她随着电梯以1m/s的速度匀速上升时,手对水果的拉力多大?(3)若她随着电梯以2m/s的速度匀速下降时,求此时手对水果的拉力。
初中物理组卷(1)
2013年10月陈瀚文的初中物理组卷2013年10月陈瀚文的初中物理组卷一.选择题(共5小题,满分25分,每小题5分)1.(5分)(2012•乐山)由于长期的河道淤塞,黄河下游的河床已被抬高.沿河农民通常采用如图所示的方式,引黄河水来灌溉农田.有关这种引水灌溉方式,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这种取水灌溉方式是利用了大气压把水压入管内流向B处的B.使用时B端管口必须低于A处水面C.使用时先将管道中灌满水D.高度差H越大,管道中的水流得就越快2.(5分)有四位同学同时同地做托里拆利实验,甲不慎在玻璃管中混入了空气,乙把玻璃管放倾斜了(刻度尺跟着倾斜),丙、丁两位操作正确,但丁使用的是70cm长的玻璃管.下面是他们记录到的水银柱的长度,从这些记录中可判断当时大气压的值为()A.74.4cm汞柱高B.75.6cm汞柱高C.76.3cm汞柱高D.69.1cm汞柱高3.(5分)(2008•青岛)试管中有一段被水银柱密封的空气柱,将此试管分别如图所示旋转,若空气柱的压强为P,大气压为P0,则满足P<P0的是()A.甲B.乙C.丙D.乙和丙4.(5分)把一只空杯的杯口向下按入水中,开始状态如图所示,现将杯子往下按,则()A.杯中气体的体积不变B.杯中气体的体积变大C.杯中气体的压强变大D.杯中气体的压强变小5.(5分)如图所示是由两个球面的一部分组成的一个物体,左边部分的表面积为100厘米2,右边部分的表面积为130厘米2,如果把它放在大气压强为1.0×105帕的大气中,则大气对整个物体的作用力大小为()A.0B.300牛C.2300牛D.3000牛二.填空题(共3小题)6.(2012•厦门)如图所示,下面挂着5N重物的吸盘吸附在天花板上,吸盘和细钩的总重力是0.5N.吸盘没有掉下来,说明它还受到一个竖直向上的作用力.这个力的大小是_________N,其施力物体是_________.7.(2009•南充)内地游客到青藏高原时,会头晕、耳鸣、甚至出现呕吐情况,其主要原因是在青藏高原上空气稀薄,大气压强_________一个标准大气压(选填“大于”、“等于”、“小于”).测量大气压的仪器叫_________.8.活塞式抽水机(如图所示)是利用_________来工作的,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最多可把水抽高约_________ m;图中,出水口和圆通构成一个_________.三.解答题(共1小题,满分10分,每小题10分)9.(10分)在工厂里常用圆形低压吸盘搬运玻璃.图中E为一圆形吸盘,其直径为0.2m,ABCD为一正方形平板玻璃,边长1m,重157.0N,若吸盘能将该平板玻璃水平吸住并悬空,则吸盘内的气压至少应比外界大气压小_________Pa.(π取3.14)2013年10月陈瀚文的初中物理组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5小题,满分25分,每小题5分)1.(5分)(2012•乐山)由于长期的河道淤塞,黄河下游的河床已被抬高.沿河农民通常采用如图所示的方式,引黄河水来灌溉农田.有关这种引水灌溉方式,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这种取水灌溉方式是利用了大气压把水压入管内流向B处的B.使用时B端管口必须低于A处水面C.使用时先将管道中灌满水D.高度差H越大,管道中的水流得就越快考点:大气压强的存在;气体压强跟体积的关系.专题:应用题;气体的压强、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分析:如图所示的方法实际是利用了物理学中的虹吸原理,虹吸原理实现的条件有三个:一是管内先装满水;二是管的最高点距上容器的水面高度不得高于大气压支持的水柱高度;三是出水口比上容器的水面必须低.这样使得出水口液面受到向下的压强(大气压加水的压强)大于向上的大气压,保证水的流出.解答:解:A、图中所示的方法是利用了虹吸的原理,而不是利用了大气压把水压入管内流向B处的,故说法错误,符合题意;B、根据虹吸原理实现的条件,使用时B端管口必须低于A处水面,故说法正确,不合题意;C、使用时先将管道中灌满水,是为了排出内部的空气,使水因重力流下时内部形成真空,故说法正确,不合题意;D、高度差H越大,管道中两端的压力差也越大,因此,管道中的水流得就越快,故说法正确,不合题意.故选A.点评:对虹吸原理的理解是解决本题的关键.当弯管两侧中同一液面的压强不同时,管中的液体就会向着压强较小的一侧流动.由于管口水面承受不同的大气压力,水会由压力大的一边流向压力小的一边,直到两边的大气压力相等,容器内的水面变成相同的高度,水就会停止流动.利用虹吸现象很快就可将高处的水抽出.2.(5分)有四位同学同时同地做托里拆利实验,甲不慎在玻璃管中混入了空气,乙把玻璃管放倾斜了(刻度尺跟着倾斜),丙、丁两位操作正确,但丁使用的是70cm长的玻璃管.下面是他们记录到的水银柱的长度,从这些记录中可判断当时大气压的值为()A.74.4cm汞柱高B.75.6cm汞柱高C.76.3cm汞柱高D.69.1cm汞柱高考点: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大气压的综合应用.专题:应用题.分析:大气压的测量运用了平衡法,即大气压值与水银柱产生的压强相等,在记录实验数据时,要记录水银柱的竖直高度,而不是长度;在正常情况下,水银柱长度要大于高度,混入空气后,受管内气压的影响,所测值要小于正常高度;若玻璃管不够长,当然所测值会更小.解答:解:在大气压的测量实验中,运用了平衡法﹣﹣大气压大小等于水银柱产生的压强.在测量水银柱时,要测量高度即竖直距离,而不是长度.当不慎在玻璃管中混入了空气,则所测高度将变小(但不是最小);当玻璃管放倾斜了(刻度尺跟着倾斜),所测是长度(是选项中的最大值),故大于高度;丁使用的是70cm长的玻璃管,则所测值应不大于70cm;丙操作正确,在排除以上三个问题后,丙正确;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了测量大气压实验的细节问题,哪些方面不影响实验数据,哪些影响实验数据,要结合实验方法﹣﹣平衡法进行分析,方可选择正确.3.(5分)(2008•青岛)试管中有一段被水银柱密封的空气柱,将此试管分别如图所示旋转,若空气柱的压强为P,大气压为P0,则满足P<P0的是()A.甲B.乙C.丙D.乙和丙考点:气体压强跟体积的关系;大气压的综合应用.分析:根据图中水银柱所处的静止状态,分析图中水银柱密封的气体压强、水银柱产生的压强、大气压强三者之间的关系,从而可以得到答案.解答:解:A、甲图中水银柱在竖直方向静止,此时管内气体压强P向下,水银柱产生的压强也向下,外界大气压P0向上.水银柱的静止说明向上的压强等于向下的压强.故管内气体压强P加上水银柱产生的压强等于外界大气压P0.所以,空气柱的压强为P小于大气压P0.故A正确.B、乙图中水银柱在竖直方向静止,此时管内气体压强P向上,水银柱产生的压强也向下,外界大气压P0向下,故管内气体压强P等于水银柱产生的压强加上外界大气压P0.所以管内气体压强大于外界大气压P0.故B错误.C、丙图中水银柱在水平方向静止,此时管内气体压强P向右,外界大气压P0向左,故管内气体压强P等于外界大气压P0.故C错误.D、由B、C可知,D错误.故选A.点评:在甲乙丙这三个图中,水银柱处于静止状态,管内气压等于外界大气压加上或者减去水银柱由于重力而产生的压强,加减的依据要看玻璃管的开口端向那个方向.4.(5分)把一只空杯的杯口向下按入水中,开始状态如图所示,现将杯子往下按,则()A.杯中气体的体积不变B.杯中气体的体积变大C.杯中气体的压强变大D.杯中气体的压强变小考点:气体压强跟体积的关系.专题:推理法.分析:把玻璃杯的杯口朝下,竖直按入水中时,随着杯中水的增多,气体被向上压缩,体积越来越小,气体压强随体积的减小而增大.解答:解: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水会进入杯中,由于杯内有空气,所以水不能充满,将杯子往下按,随着杯中水的增多,气体被向上压缩,气体体积变小,所以气体压强变大.故选C.点评:要知道气体压强和体积间的关系,气体压强随体积的减小而增大.要学会运用.5.(5分)如图所示是由两个球面的一部分组成的一个物体,左边部分的表面积为100厘米2,右边部分的表面积为130厘米2,如果把它放在大气压强为1.0×105帕的大气中,则大气对整个物体的作用力大小为()A.0B.300牛C.2300牛D.3000牛考点:力的合成与应用;大气压强的存在.分析:利用二力的合成来判断大气对整个物体的作用力大小.解答:解:合在一起的两个半球表面积不同,是一个干扰条件,大气压对左边部分和右边部分的压力相等,方向相反,根据二力的合成可知,大气对整个物体的作用力大小为0.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大气压的认识和理解,以及用二力的合成和应用.需要注意的是,两个半球表面积不同,是一个干扰条件.二.填空题(共3小题)6.(2012•厦门)如图所示,下面挂着5N重物的吸盘吸附在天花板上,吸盘和细钩的总重力是0.5N.吸盘没有掉下来,说明它还受到一个竖直向上的作用力.这个力的大小是 5.5N,其施力物体是大气.考点:大气压的综合应用;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专题:应用题.分析:吸盘挂钩在使用时,压出了吸盘下面的空气,而外面仍然受到大气压力,将吸盘紧紧的压在天花板上,所以对天花板有较大的摩擦力,可以承受一定的重量.解答:解:由图可知,重物之所以吸附在天花板上没有掉下来,是因为是大气压力压在天花板上产生的摩擦力和重力平衡,所以这个力的大小是5.5N,其施力物体是大气.故答案为:5.5;大气.点评:吸盘没有掉下来,是大气压力压在天花板上产生的摩擦力和重力平衡,当吸盘进入一点空气,内外压力平衡,大气对吸盘就失去压力,吸盘就失效掉下.7.(2009•南充)内地游客到青藏高原时,会头晕、耳鸣、甚至出现呕吐情况,其主要原因是在青藏高原上空气稀薄,大气压强小于一个标准大气压(选填“大于”、“等于”、“小于”).测量大气压的仪器叫气压计.考点: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气压计和抽水机.专题:应用题.分析: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在海平面附近,大气压强大约为一个标准大气压.测量气压的仪器叫气压计.解答:解:在海平面附近,大气压强大约为一个标准大气压.因为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青藏高原上空气稀薄,所以气压小,小于一个标准大气压.测量气压的仪器叫气压计.故答案为:小于,气压计.点评:测量大气压的仪器叫气压计.常见气压计有空盒气压计、汞气压计、管式弹簧气压计等.8.活塞式抽水机(如图所示)是利用大气压来工作的,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最多可把水抽高约10.3m;图中,出水口和圆通构成一个连通器.考点:气压计和抽水机.专题:简答题;气体的压强、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分析:(1)抽水机是将筒内的空气排出,这样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水就被压进抽水机了,故能“压”起的水高度要满足p大气=p水=ρ水gh.(2)上端开口、底部连通的容器叫连通器.解答:解:抽水机是利用大气压来工作的,∵p=ρgh,∴它能抽水的最大高度:h==m≈10.3m出水口和圆通是一个上端开口,底部连通的容器,所以构成的是一个连通器.故本题答案为:大气压;10.3;连通器.点评:对于抽水机能抽水的高度,原理和托里拆利实验中大气压支持起水银柱是一样的.三.解答题(共1小题,满分10分,每小题10分)9.(10分)在工厂里常用圆形低压吸盘搬运玻璃.图中E为一圆形吸盘,其直径为0.2m,ABCD为一正方形平板玻璃,边长1m,重157.0N,若吸盘能将该平板玻璃水平吸住并悬空,则吸盘内的气压至少应比外界大气压小5000 Pa.(π取3.14)考点: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大气压的综合应用.专题:计算题.分析:吸盘能将该平板玻璃水平吸住并悬空,此时大气压力等于玻璃板的重力,大气压力就等于吸盘内外气压差与圆形吸盘面积的乘积,据此等式求出气压差.解答:解:吸盘能将该平板玻璃水平吸住并悬空,此时大气压力等于玻璃板的重力,∴G=F=△PS,∴△P====5000Pa.故答案为:5000.点评:本题考查压强的计算和大气压的综合应用,大气压强产生大气压力,使吸盘吸住玻璃板,当大气压力大于或等于玻璃板重力的时候才能吸住并悬空.。
初中物理在线组卷
初中物理在线组卷
一、初中物理在线组卷
1. 初中物理学科是一门基础性学科,注重学生掌握科学知识和运用它
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初中物理的教学内容涉及各种物理知识,以
及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技巧。
2. 初中物理在线组卷,又称作计算机辅助教育,它是指使用计算机软
件和硬件设备,实现自动化组卷,以及便捷地进行教学活动,减少教
学过程中有意义的工作量的一项技术。
3. 初中物理在线组卷的内容,就是要利用计算机程序让学生可以实现
自主组卷、答题和评分,节省教师的组卷、答题和评分等非有效教学
时间,提高教育质量。
4. 在实际使用中,初中物理在线组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实现自动化组卷、自我测试等,并可以从中获取学习成果、反馈学习结果,以便学
生及时做出相应改变来提高自身学习水平。
5. 同时,初中物理在线组卷还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减少教师
的负担,改变传统的面对面教学方式,突出启发性学习和学习主动性,促进我国教育实施中学习性教学的推广应用。
二、结论
从上述内容可以看出,初中物理在线组卷为解决教育中学习性教学活动提供了更多可能性与机会,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实现自动化组卷、自主测试,减轻教师负担,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为推进我国教育实施中学习性教学的实施发挥重要作用。
八下物理经典组卷7.3力 综合题 答案
初中弹力 +受力 图物理组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小题) 1.如图所示完全相同的两根弹簧,下面挂两个质量相同,形状不同的实心铁块,其中甲是立方体,乙是球体.现将两个铁块完全浸没在某盐水溶液中.该溶液的密度随深度增加而均匀增加.待两铁块静止后,甲、乙两铁块受到的弹簧的拉力相比较( )V=二.填空题(共25小题)”实验时,得到如下数据:实验结束后,加在弹簧自由端的拉力消失,弹簧的长度恢复到15cm .(1)请你分析表中的拉力大小与弹簧的长度之间的关系,可知拉力为8N 时,弹簧的长度为 19 cm ;(2)分析弹簧的伸长与拉力大小之间的关系,可得出结论: 在弹性限度以内,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4.如图所示,底面积为200cm 2的容器底部有一固定轻质弹簧,弹簧上方连有一边长为10cm 的正方体木块A ,当容器中水深为20cm 时,木块A 有的体积浸在水中,此时弹簧恰好处于自然状态,没有发生形变.向容器内缓慢加水,当弹簧伸长了1cm 时停止加水,此时弹簧对木块拉力为1N .加水前后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强变化了 200 Pa .(不计弹簧受到的浮力,g 取10N/kg )==5==0.05m=5cm5.一根轻弹簧,原长5cm ,在地球表面将它拉长1cm 需要6N 的拉力,若用3N 的力拉此弹簧,则弹簧的实际长度是 5.5 cm ,假若同样用这根弹簧在月球表面将它拉长1cm 需要 6 N 的拉力(月球表面对物体的吸引力是地球表面的1/6)6.在研究弹簧的伸长与外力关系的实验中,将弹簧水平放置测出其自然长度L 0=10cm ,然后竖直悬挂让其自然下垂,在其下端竖直向下施加外力F ,实验过程是在弹簧的弹性限度内进行的,用记录的外力F 与弹簧的伸长量X 做出的F ﹣X 图象如图所示.(1)由图可知,该弹簧受到的拉力每增加1N ,弹簧的伸长增加 0.5 cm . (2)当弹簧受到4N 的拉力作用时,弹簧的长度为 12.5 cm . (3)弹簧测力计的原理是: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跟受到的拉力成 正比 .7.一根弹簧在弹性限度内,受到10N 的拉力时长度为21cm ;受到5N 的拉力时,长度是20cm ;受到10N 的压力时,弹簧的长度是 17 cm ,弹簧的原长是 19 cm .=,解得8.如图是弹簧的长度与所受拉力的关系图象,由图象可知弹簧测力计的原理是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的拉力成正比 ,它的量程是 8 N ,弹簧原长 2 cm ,当拉力是6N 时,弹簧的长度是 5 cm .比.=3cm9.(2011•孝感)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时,让同一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在表面材料不同的水平面上运动,分别停在如图所示的不同地方.(1)小车从同一高度滑下的目的是 获得相同的速度 .(2)由实验现象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平面越光滑,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说明小车受到阻力越 小 ,速度减小得越 慢 .(3)由实验现象我们可以推断:假如表面绝对光滑,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在水平方向上不受力,它将做 匀速直线运动 .(4)运用力和运动的知识进行判断,正确的在括号中打“√”,错误的在括号中打“×”.A .运动的物体受力不平衡时,运动状态改变.( √ )B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 )C .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 )(5)如图所示,重5N 的物体B 通过定滑轮沿水平方向拉着重50N 的物体A 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如果对A 物体施加一个水平向左的拉力F ,使物体B 匀速上升,则拉力F= 10 N .(不计绳重和绳与轮的摩擦)10.(2003•泉州)为了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某同学做了如图所示的系列实验.(1)实验中要使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所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应使木块在弹簧测力计的拉力作用下做 匀速直线 运动;(2)比较 甲 图和 乙 图中的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可知,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3)比较 甲 图和 丙 图中的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可知,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11.弓箭手在拉弓射箭的整个过程中,拉力改变了弓的形状,弹力改变了箭的运动状态、当箭离开弓以后,由于惯性箭将继续飞行,又因受到重力的作用,最终箭将落向地面、12.重力为10N的物体放在水平桌面上,在F=3N水平向右的作用力下匀速向右运动,则桌面对物体的摩擦力的大小是3N,方向水平向左,撤去拉力后,物体还会继续向右滑行,此时桌面对物体的摩擦力的大小是3N,方向水平向左,物体停下后受到的合力为0.13.一人站在电梯上随电梯一起匀速上升,如下图所示,则关于人的受力分析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C )A.人受到重力,竖直向上的支持力以及水平向右的摩擦力 B .人受到重力,竖直向上的支持力以及水平向左的摩擦力 C .人受到重力,竖直向上的支持力D .人受到重力,竖直向上的支持力,电梯对人斜向上与速度方向一致的推力 理由: 人随电梯匀速上升,人相对于电梯来说保持相对静止,因此在竖直方向上人受到重力和电梯对人的支持力,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水平方向上既没发生相对运动也没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所以不受摩擦力的作用. .14.一个物体放在水平粗糙的桌面上,用5牛的水平推力推它,但没有推动,则摩擦力大小为 5 牛,当用8牛的水平推力推它时,刚好物体匀速直线运动,则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 8 牛,当用10牛的水平推力推它时,物体 不会 (填“会”或“不会”)作匀速直线运动.15.用手握住一个重5N 的啤酒瓶,瓶口向上静止在手中,此时手对瓶有一个向上的摩擦力(静摩擦力),已知手对瓶的压力为8N ,则手对瓶的摩擦力f 1= 5 N ;当手对瓶的压力增大到10N 时,手对瓶的摩擦力f 2 = f 1(填“>”、“=”或“<”),当往瓶中倒入一定水时,瓶仍静止在手中,手对瓶的摩擦力f 3 > f 1(填“>”、“=”或“<”).16.如图重为10N 的物体A 在粗糙斜面自然匀速向下滑,此时A 受的摩擦力为2N ,现用弹簧测力计拉着物体沿F 方向匀速向上运动,则弹簧测力计示数为 4 N .17.能正确描述小车做变速直线运动时,车内悬挂的小球和杯中水面稳定后的情况的是如图中的 D 图.A .B .C .D .18.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大地震.为减少灾区人民的损失,我空军指战员视死如归,给亲人写好遗书后,纷纷向上级递交请战书,经领导批准后,在地况不明、地形复杂的四川山区执行空降任务.若某空降兵和降落伞总重为800N.刚跳下时,降落伞未完全打开,降落伞对空降兵的拉力等于空降兵对降落伞的拉力;降落伞打开一段时间后匀速直线下落时,空降兵和降落伞所受阻力等于800N.(选填“大于”、“等于”、“小于”)19.判断正误(1)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这两个力一定是平衡力.(×)(2)一人体重500牛顿,站在电梯上,当电梯匀速下降时,电梯对人的支持力小于500牛顿.(×)(3)起重机钢绳上吊着一个重量为5000牛顿的重物,无论重物做什么运动,钢绳拉力都是5000牛顿.(×)(4)做圆周运动的物体,即使在运动过程中速度是保持不变的,它所受到的力一定是不平衡的.(√)20.如图甲所示,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受到方向不变的水平推力F的作用,F的大小与时间t的关系和物体运动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乙、丙所示.由图象可知当t=1s时,物体处于静止状态.t=5s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2 N,此时物体受到的合力为0N.21.如图所示,重叠在一起的A 、B 、C 三个物体,当B 物体受到10N 的水平拉力F 作用后,三个物体一起在水平面上做向右的匀速直线运动,由此可知A 对B 产生的摩擦力大小为 0 N ;水平面对C 产生的摩擦力大小为 10 N .22.将一袋大米放在匀速向右水平运动的输送带上,开始米袋与输送带间有一段距离的相对滑动,然后米袋随输送带一起匀速运动.当输送带突然制动时,米袋会继续向前滑动一段距离后停下.(回答下列小题请选填以下合适的字母标号) (1)米袋刚放上输送带的瞬间,米袋在水平方向上受力情况为 A .(2)当米袋随输送带一起匀速运动时,米袋在水平方向上受力情况为 C . (3)当将输送带突然制动时,米袋在水平方向上受力情况为 B . A 、受到方向向右的摩擦力 B 、受到方向向左的摩擦力 C 、不受力D 、受到的力平衡.23.一辆行驶的汽车车厢里挂着一个小球.当出现了如下图所示的情景时,汽车在做 加速 (选填“加速”、“匀速”或“减速’)运动.此时绳子对球的拉力和球受到的重力 不是 (选填“是”、“不是”或“可能是”)一对平衡力.24.用绳拉着同一个小球分别匀速向上和匀速向下运动,所用拉力分别为F 甲和F 乙,则F 甲的方向是 竖直向上 ,F乙的方向是 竖直向上 ;如图所示是用“频闪摄影”记录下小球连续运动的情况,由此可知V 甲 小于 V 乙(填大于,等于或小于),F 甲 等于 F 乙((填大于,等于或小于)25.用电线将电灯静止悬吊在天花板上,下列属于平衡力的是 CA .灯所受的重力和灯对电线的拉力B .灯对电线的拉力和电线对灯的拉力C .电线对灯的拉力和灯所受的重力D .灯对电线的拉力和是电线对天花板的拉力选择理由:电线对灯的拉力和灯所受的重力,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都作用在灯上,符合二力平衡的四个条件 .26.起重机的钢丝绳吊着货物匀速上升,货物受到 重 力和 拉 力的作用,这两个力的施力物体是 地球 和 钢丝绳 ,这两个力的关系是 平衡力 .三.解答题(共4小题)27.轻弹簧不受力的时候长20厘米,1牛顿的力能使弹簧伸长1厘米.如果在不超过弹簧使用限度的条件下,在弹簧的两端各用5牛的力沿相反方向拉弹簧(如图所示),弹簧的长度是 B A .30厘米 B .25厘米 C .20厘米 D .不能确定.比.公式为:,根据=解:根据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即公式28.物理课外小组想制作一个量程为0﹣20N的弹簧测力计,他们找来一个旧弹簧测力计的框架,其指针从0刻度到最大刻度之间的长度为L=10cm,如图(a)所示.学校实验室有甲、乙、丙三种弹簧,其所受拉力与伸长量之间的关系如图(b)所示.要制作这个弹簧测力计,应选用乙种弹簧.====2N/cm29.某同学在探究弹簧的特点时,得出了弹簧受到的拉力与弹簧的长度的关系如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这根弹簧的原长是2cm;(2)弹簧在受到6N的拉力时,弹簧比原来伸长了6cm,此时弹簧发生了弹性形变,它具有弹性势能.(3)分析图象中及有关数据,你可得出的结论是在弹簧的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拉力成正比.30.为了锻炼身体,小莉设计了一个电子拉力计,试图用电压表的示数表示出拉力的大小,原理如图(甲)所示.其中,电源电压U=12V;电压表的量程为3V;R0=10Ω;R1是一根均匀电阻线(电阻值与长度成正比),总长为10cm,总电阻为50Ω;弹簧右端固定金属片P,并连接拉环,P与R1的左端拉触,当拉环受到拉力作用时,弹簧伸长并带动P在R1上滑动,弹簧伸长的长度△L与所受拉力F 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弹簧能承受足够大拉力,其电阻值不计.(1)该电子拉力计能测量的最大拉力是多少?(2)为了使电子拉力计能测量的最大拉力达到600N,在保持其它元件不变的情况下,R0应改用多大阻值的电阻?=R==15电阻线的阻值与长度的比值:=5L==3cmI'==0.1A =力的问答题一.解答题(共30小题)1.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首先应该确定_________,并把_________从周围的物体隔离出来.(2)要养成按一步骤分析的习惯,以免漏分析某个力,一般应先分析_________,然后环绕物体一周,找出跟研究对象_________,并逐个分析这些物体对研究对象的弹力和摩擦力,最后再分析其它的力.(3)每分析一个力,都应找出_________物体,以防止多分析出某些不存在的力,如汽车刹车时还要继续向前运动.(4)只分析研究对象_________力,不分析研究对象对其它物体所_________的力.(5)合力和分力不能同时作为物体所受的力.(6)只分析根据性质命名的力(如:重力、弹力、摩擦力).(7)分析物体受力时,除了考虑它与周围物体的作用外,还要考虑物体的运动情况(平衡状态、加速或减速),当物体的运动情况不同时,其_________情况也不同.(8)为了使问题简化,常忽略某些次要的力,如物体速度不大时的空气阻力物体在空气中所受的浮力,物体在水中运动时所受的阻力.2.(2012•抚顺)小阳同学利用如下装置做力学实验.(1)如图甲,让载有橡皮泥的小车从斜面A处自由下滑,观察到小车与障碍物碰撞后橡皮泥被抛出,橡皮泥继续向前运动是因为它_________,橡皮泥落地后有明显变形,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____.(2)小阳让载有相同橡皮泥的小车从图甲的斜面B处自由下滑,这样做使小车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观察到小车与障碍物碰撞后抛落的水平距离增大,则小车在与障碍物碰撞时橡皮泥具有的动能与上一次实验相比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这是因为质量一定时,_________.(3)小阳用胶带把相同的橡皮泥固定在小车上(如图乙),让小车从斜面B处自由滑下,与障碍物碰撞后橡皮泥没有被抛出,则胶带起到了_________(选填“安全带”或“椅背上方的头枕”)的作用.3.为了探究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一同学将钢锯条一端固定在支架上,做了如图所示实验,其中F1=F2=F4>F3.由甲、乙、丙、丁四图中钢锯条形状变化的比较,你能分析得出哪些结论.4.现在社会处处显示出对人的关怀,公交车扶手上装有如图拉环,刹车时制动力改变了汽车的_________,抓住拉环可以避免由于_________对人造成伤害.5.小张同学做了一个实验,来验证力的三要素对力的作用效果的影响,如图,F1=F3=F4>F2,拉住一根锯条,使其发生图中(a)、(b)、(c)、(d)四种形变.(1)能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大小有关的图是_________图和_________图.(2)能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方向有关的图是_________图和_________图.(3)能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作用点有关的图是_________图和_________图.(4)在上述(a)与(c)图中,控制_________和_________相同,研究_________与_________之间的关系,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在物理学上叫做_________法.6.足球赛中,小范接队友角球,头球攻门,球改变方向飞向球门;同时他感到头有点疼.以上事实说明:(1)力能改变物体的_________.(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_________的.7.(2012•衢州)滑轮是工农业生产中常用的一种简单机械.甲同学用定滑轮进行了如图所示的三个实验.(1)甲同学研究的问题是_________.(2)研究该问题时,弹簧测力计的操作方法可以是_________.(填序号)①拉着重物保持静止;②匀速向下拉动重物;③随意拉动重物.8.(2012•桂林)下表是小华在探究“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实验中得到的)实验中,需要的测量工具是_________和_________.(2)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3)在通常情况下,我们将g值取为9.8N/kg.但经过精确测量,发现在某些不①g值相同的城市是:_________.②造成g值不同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③我国与许多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频繁,在这些往来的货物运输中,发货单上所标示的“货物重量”,实质上应该是货物的_________.9.(2012•孝感)如图所示是“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1)实验过程中,必须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着物块A做_________运动,这样做便于测量滑动摩擦力的大小.(2)分析图甲、乙可知,在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_________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3)分析图甲和丙,发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F3,说明:压力一定时,_________,滑动摩擦力越大.上述实验得到的结论是: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压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人们通过大量实验进一步证明: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的大小成正比.(4)如图丁所示,在图丙中物块A上叠放一块与之相同的物块B,用弹簧测力计拉着物块A,使物块B随A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弹簧测力计示数为F4,则F4:F3=_________;此运动过程中,物块B受到的摩擦力f B=_________ N.10.(2012•无锡)小明用如图1所示的装置,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1)实验时,小明将木块放在水平木板上,弹簧测力计沿_________方向拉a.分析序号_________三组数据可知: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所受的压力有关,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所受压力F大小的关系式是_________.b.如要探究滑动摩擦力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的关系,应选序号为_________三组数据进行分析.(3)小明在实验时还发现:在木块没有被拉动时,弹簧测力计也有示数,且示数会变化.他请教老师,知道可用F﹣t图象表示拉力随时间的变化情况.若某次实验开始拉动木块直到木块匀速滑动的F﹣t图象如图2所示,其中0~4s木块处于静止状态,分析图象可知:要使木块由静止开始运动,至少要用_________N的水平拉力拉木块;如果实验时木块所受的拉力是2N,则下列对木块所处状态的判断,正确的是_________.A.静止B.匀速直线运动C.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11.(2012•湖州)小明看见农民伯伯在用铁锹挖土时,不时地往手上吐口水,询问后得知是为了防止打滑.但为什么许多场合写着“地板湿滑小心慢走”?于是他找来弹簧测力计、滴管、一块油漆过的木块和一杯水进行探究.如图,在水平玻璃桌面上滴不同滴数的水并涂匀,立即让木块在玻璃桌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测(1)该实验基于的假设是_________.(2)第五次实验中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如图,为_________牛.(3)随着水滴的增加,摩擦力的大小变化趋势更接近以下四幅图中的_________图.12.(2009•大连)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中,小明猜想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他用一个带钩的木块、一个弹簧测力计、两个质量相同的砝码,分别在木板、棉布和毛巾表面是进行实验,如图所示.(1)拉木块时,要使木块所受的拉力在_________方向,并使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2)①②③三次实验是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_________是否有关.(3)如果在①④⑤三次实验中,测力计的示数关系为F1<F2<F3,可得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_________有关.(4)能用④②③三次实验来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是否有关“吗,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13.(2008•烟台)在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明的实验过程如图所示.(1)实验操作的关键是什么?_________.(2)由甲、乙两图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3)图乙和图丙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_.(4)在此实验的基础上,小明又猜想: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物体间的接触面积有关.请你利用图中已有的器材,设计探究方案验证小明的猜想.14.如图所示是“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1)在实验中,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时,应水平地拉动,且使它在固定的水平面上做_________运动.根据_________条件可知,木块所受摩擦力的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2)将图(a)和图(b)的实验进行比较可知,弹簧测力计示数变_________,说明在_________一定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_________有关.(3)将图(a)和图(c)的实验进行比较可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_________,说明在_________一定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_________有关.15.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1)小明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的关系”时,他们应控制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改变_________;实验中应用了_________的研究方法,利用图中甲、乙两次实验比较得出:“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就越大”的结论.你认为他这样对比这两组数据就得出这样的结论对吗?_________.你的理由是:_________.(2)请你根据小明这三次实验情况设计一个实验数据记录表格.(3)从图中甲、丙两次实验比较,你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4)实验中他们发现很难保持弹簧测力计示数的稳定性,很难读数,原因是:_________;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小明同学对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如上图乙所示.利用该装置的优点是:_________.(5)小明在实验中还发现:在木块还没有被拉动的情况下,弹簧测力计仍然有示数,且示数逐渐增大,直到拉动木块为止.该现象表明:物体在静止时也可能受到_________力的作用,且该力有大小与_________力的大小有关.(6)上学路上,小明看见一辆汽车陷进了泥坑里,司机将一些稻草塞进后轮底下,汽车很快就爬上来了,这是利用增大_________的方法增大摩擦力.16.所示,物体M在竖直向上的力F作用下,贴在天花板静止.若物体M重为50牛,当F=_________牛时,天花板受到M的压力为30牛;若F=50牛,则天花板受到物体M的压力=_________牛.17.把一个质量为0.2千克的苹果竖直向上抛出,苹果在运动过程中始终受到与运动方向相反的大小为0.1牛的空气阻力.求:①苹果所受的重力.②苹果在上升过程中所受合力的大小,以及方向.18.小宁同学在探究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的规律时,他先将弹簧测力计一端固定,另一端挂一合金块A,并放在大烧杯中但没有接触杯底,然后往烧杯中注水,发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化如图所示.求:(1)合金块A受到的重力.(1分)(2)合金块A受到的最大浮力.(2分)(3)合金块A的密度.(2分)(4)根据图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化情况,你能得出什么规律?(1分)19.如图甲所示,放在水平桌面上的容器中装有适量的水,一空心金属块沉在水中.现用细线将金属块从水底缓慢提出水面,全过程中细线中的拉力及金属块所受到的浮力随上升距离h变化的关系图象如图乙所示,g取10N/kg.试求:(1)金属块沉在水中时排开水的体积V0;(2)金属块的质量m;(3)若金属块空心部分的体积为2×10﹣4m3,求该金属的密度ρ.20.(2012•遂宁)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活动中,小黄同学提出了以下猜想:A、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物体运动的速度有关.B、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C、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压力的大小有关.小黄同学进行了如下图的甲、乙、丙三个实验探究过程:①在实验中,小黄应该沿水平方向用弹簧测力计拉着物体做_________运动.②对比图中_________两个探究过程,可以验证猜想C.③在甲探究过程中,小黄正确操作,拉动物体时,测力计示数是2N,此时摩擦力为_________N,若拉力增大到3N时,摩擦力为_________N.④实验探究中,小黄采用的实验探究方法是(_________)A、类比法B、科学推理法C、控制变量法.21.(2011•无锡)如图甲是小华同学探究二力平衡条件时的实验情景.(1)小华将系于小卡片(重力可忽略不计)两对角的线分别跨过左右支架上的滑轮,在线的两端挂上钩码,使作用在小卡片上的两个拉力方向_________,并通过调整_________来改变拉力的大小.(2)当小卡片平衡时,小华将小卡片转过一个角度,松手后小卡片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平衡.设计此实验步骤的目的是为了探究_________.(3)为了验证只有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才能平衡,在图甲所示情况下,小华下一步的操作是:_________.(4)在探究同一问题时,小明将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实验,同学们认为小华的实验优于小明的实验.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A.减少,摩擦力对实验结果的影响B.小卡片是比较容易获取的才料C.容易让小卡片在水平方向上保持平衡D.小卡片容易扭转.22.(2010•广西)在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某实验小组用完全相同的木块分别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实验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已在图中标出.甲、乙、丙三次实验拉动木块在长木板上运动,丁实验拉动木块在长玻璃板上运动.(实验中长木板和长玻璃板均固定在水平面上)(1)每次实验弹簧测力计均拉着木块沿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目的是:_________.(2)甲、乙两图的实验说明了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_________无关.(3)甲、丙两图的实验说明了_________.(4)甲、丁两图的实验是探究滑动摩擦力与_________是否有关.(5)在实验过程中,某同学用原来有一定示数的弹簧测力计进行实验,实验测出的摩擦力_________实际摩擦力(填“大于”、“小于”或“等于”).23.(2005•十堰)阅读下面的短文:流体的阻力可以流动的气体或液体统称为流体.一般情况下,物体在流体中运动时往往会受到流体阻力的作用.例如:人们行走时感觉不到风,但如果骑自行车时,运动的越快.就会感觉到有很大的阻力作用.又如:跳伞运动员在空中下落,打开降落伞之后以及人迎风行走,撑开手中的雨伞后都会感觉到很大的阻力…而减小流体阻力的方法,就是把物体做成流线型.例如:高速运动的汽丰、火车以及轮船水下邵分的形状都做成了流线型…阅读完短文后,请你回答:①流体的阻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除此之外根据生活经验,请你猜想一下流体的阻力还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②除上而的例子外.请你再举一个减小流体阻力的例子.③假如一雨滴从高空中落下时,其质量保持不变,则对它的运动情况描述正确的是:_________(填写字母)A.越来越快B.越来越慢C.匀速直线运动D.先变快、后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24.(2010•河南)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研究运动和力的关系.。
力初中物理组卷
力初中物理组卷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14小题)1.小亮利用细钢针、量筒和适量的水测量一个形状不规则的小蜡块的密度。
小亮正确的测量过程如图甲、乙、丙所示,图中V0、V1、V2分别是量筒中水面所对应的示数。
已知水的密度为ρ水,则下列四个选项中,小蜡块密度ρ蜡的表达式正确的是()A.B.C.D.2.几位同学用个弹簧拉力器来比试拉力,结果每个人都能把手臂撑直,则此时()A.臂力大的人所用的拉力大B.每个人所用的拉力一样大C.体重大的人所用的拉力大D.手臂长的人所用的拉力大3.几位同学使用同一弹簧拉力器锻炼身体,每位同学都可以将弹簧拉力器拉开至两臂伸直。
两臂伸直时,对弹簧拉力器拉力最大的是()A.力气大的同学B.手臂长的同学C.体重大的同学D.几位同学都一样大4.下列各种工具中,使用时主要应用了物质具有弹性的是()A.弹簧测力计B.托盘天平C.刻度尺D.量筒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人站在铁板上,由于看不到铁板的形变,所以人和铁板之间没有弹力B.电灯对绳子的拉力和绳子对电灯的拉力都是弹力C.儿童用橡皮泥握成各种动物,橡皮泥发生了形变,所以产生了弹力D.竖直悬吊的两个气球,相互接触时,它们之间一定产生弹力6.如图所示的图象中,能表示物体所受重力与质量关系的是()A.B.C.D.7.若不计空气阻力,G表示重力,F表示手对篮球的作用力。
则能正确表示篮球在空中飞时的受力情况的是()A.B.C.D.8.如图所示,用细线将A物体悬挂在顶板上,B物体放在水平地面上。
A、B间有一劲度系数为100N/m的轻弹簧,此时弹簧压缩了2cm。
已知细线受到的拉力为3N,地面对B的支持力为5N,则A、B两物体的重力分别是(提示:劲度系数为100N/m,即该轻弹簧每受到100N的力,压缩或伸长1m)()A.1N和5N B.1 N和7 N C.7N和3 N D.5N和3N9.体育课中,被推出的铅球落地后沿水平地面向前滚动(如图),图中能正确表示铅球所受重力方向的是()A.B.C.D.10.如图所示,三个完全相同的弹簧都处于水平位置,它们的右端受到大小皆为F的拉力作用,而左端的情况各不相同:图①中弹簧的左端固定在墙上,此时弹簧的伸长量为X l;并处于静止状态;图②中弹簧的左端受大小也为F的拉力作用,此时弹簧的伸长量为X2并处于静止状态;图③中弹簧的左端挂一小物块,物块在粗糙的桌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弹簧的伸长量为X3.则X l、X2、X3的大小关系是()A.X1<X2,X2>X3B.X1<X2,X2<X3C.X1=X2,X2>X3D.X1=X2,X2=X3 11.下列物体受力分析正确的是()A.沿粗糙斜面向上运动的物体B.用力将一木块按在墙壁上静止不动C.静止在竖直墙角的球D.静止在斜面上的物体12.若不计空气阻力,从手中抛出去的篮球,在空中运动时受到()A.重力和手的推力B.手的推力C.重力D.空气阻力13.在2017年天津全运会上,深圳健儿多个项目摘金夺银,为广东代表团贞献了8金、8银、11铜,假如“失去重力的话”,下列比赛项目:①100m跑:②举重:③跳水:④铅球,将无法进行的是()A.只有①②B.只有②③C.只有③④D.①②③④14.如图所示,使一薄钢条的下端固定,分别用力去拉动另一端,使其发生如图所示的形变,如果F1=F3=F4>F2,那么,能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方向有关的是()A.图(1)和(3)B.图(2)和(4)C.图(1)和(2)D.图(3)和(4)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6小题)15.如图(a)、(b)所示,小强用形状不规则的薄板、重垂线、大头针、直尺和记号笔等器材进行实验。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资源手动选题组卷学生用卷
选题组卷副标题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得分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24.0分)1.视力检测时要求被测的人与视力表的距离为如图所示,视力表与平面镜的距离是为满足测量要求,人与平面镜的距离应为A. 1mB.C. 2mD.2.如图所示物态变化现象中,需要吸热的是A. 雾凇的形成B. 河水成冰C. 樟脑丸逐渐变小D. 露珠的形成3.下列措施中,能使瓶中矿泉水的质量发生变化的是A. 宇航员将它带到太空B. 放在冰箱里,水温度变低C. 水结成冰,体积变大D. 打开瓶盖,喝掉一口4.正在运动的物体,如果它受到的所有外力同时消失,将发生的现象A. 物体会立即停下来B. 物体将慢慢停下来C. 物体将做匀速直线运动D. 以上情况都有可能5.如图所示是敲击音叉时示波器在相同时间内截取的两列声波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甲的音调与乙的音调相同B. 甲的响度比乙的响度大C. 甲的音调比乙的音调高D. 甲振动的幅度比乙振动的幅度大6.惯性有利也有弊,下列实例中属于惯性对人们有利的是A. 人从行驶的车上跳下来容易摔倒B. 大雾天在高速公路上,由于一辆车突然停止造成几十辆车追尾C. 汽车上的司机和前排乘客都必须系上安全带后,才能驶上高速公路D. 体育课上推铅球时,铅球出手后不再受推力,却仍然可以向前运动7.关于力的概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离开物体就没有力B. 一个受力物体同时也一定是施力物体C. 马向前拉车,同时车用同样大小的力向后拉马D. 从空中降落的雨滴不受力的作用8.下列现象中,物体的质量将发生改变的是A. 铁块熔化成铁水B. 一块铜压成铜片C. 一块木头带到宇宙飞船中,随飞船升高D. 粗糙的铝锭被磨成光滑的圆柱体9.在如图所示的四种情境中,人对物体做功的是A. 提着水桶沿水平方向移动B. 用力举着杠铃不动C. 用力搬石头没搬动D. 推着小车前进10.下列有关声的说法正确的是A. “低声细语”中的“低”指的是音调低B. 在部分路段禁止汽车鸣笛,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C. 利用超声波可以击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D. 打雷时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是因为闪电比雷声先发生11.关于噪声的控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城市立交桥两侧架设隔音屏障,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B. 会场内把手机调成静音状态,是为了在传播途径中减弱噪声C. 飞机场工作人员通常佩戴防噪音耳罩,是为了在人耳处减弱噪声D. 在学校和医院附近静止汽车鸣喇叭,是为了阻断噪声的传播1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 凡是凸透镜所成的实像都是物、像分别在凸透镜的两侧B. 凡是凸透镜所成的虚像都是物、像都在凸透镜的同侧C. 凸透镜所成的实像都是倒立的D. 凸透镜所成的虚像可能是放大的、也可能是缩小的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14.0分)13.投出去的实心球在空中做曲线运动。
滑轮练习题初中物理组卷
一.选择题(共18小题)1.如图,物体m 重300N ,物体M 重500N ,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A . 300NB . 500NC .800N D . 200N 2.在图中,四种简单机械使用时,能省力的是( )A .B .C.D .3.如图中的物体A 重5N ,物体B 重4N .用细绳将两物体通过定滑轮连接,放手后,物体A 恰能沿着水平桌面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不计绳重和滑轮轴摩擦,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 物体A 受到的拉力大小为4NB . 物体A 受到桌面给它的摩擦力大小为5NC . 物体A 受到桌面给它的支持力大小为5ND . 细绳断开时,B 自由下落,A 会立刻静止4.如图所示的装置中,物体G 1重为100N ,物体G 2重为10N ,当G 1不加外力时,G 2恰能匀速下降.若在G 1上加水平向左的拉力(如图8虚线所示),恰能让G 1匀速向左运动,则拉力F 为(不计拉绳的重及摩擦)( )A . 10NB . 20NC . 50ND . 110N5.如图所示,弹簧秤下挂一个1N 重的定滑轮,定滑轮上用细线挂着一个1N 重的铁块和一个5N 重的物体A .铁块悬在空中,物体落在桌面上,悬线被挂紧,整个装置是静止的,弹簧秤的读数是( )A.7N B.8N C.2N D.3N6.如图所示,定滑轮固定在天花板上的O点,实心重物A,实心重物B(V A>V B)通过细绳相连,挂在定滑轮两侧,重物A所受重力为G A,重物B所受重力为G B,定滑轮装置所受总重力为G定.在物快A匀速下降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不计绳重及摩擦,绳物弹性且始终处于绷直状态)()A.重物A的密度小于重物B的密度B.重物A的重力一定大于重物B的重力C.重物A的重力一定等于于重物B的重力D.天花板上的O点受到的向下拉力大小等于2G+G定7.如图所示,劲度系数为k1的轻质弹簧A一端固定在地面上并竖直放置,质量为m的物块压在弹簧A上,用一细绳跨过定滑轮,一端与m相连,另一端与劲度系数为k2的轻质弹簧B相连.现用手握住弹簧B的右端使其位于c点时,弹簧B恰好呈水平且没有形变,将弹簧B的右端水平拉到d点时,弹簧A恰好没有形变.已知:K2<K1,则c、d之间的距离为()A.B.C.D.8.建筑工人施工时,需要将物体运送到高处,高处的建筑工人使用定滑轮拉动绳子ab,为防止物体与墙壁相碰,站定在墙面上的另一个建筑工人还需要用绳子bc控制物体,使物体与墙壁的距离始终保持不变,则在物体缓慢上升的过程中()A.绳ab上的拉力增大,绳bc上的拉力减小B.绳ab上的拉力减小,绳bc上的拉力增大C.两根绳子上的拉力均增大D.两根绳子上的拉力均减小9.(2009•东营)如图所示的装置,滑轮自重20N,其下端挂重280N的物体G,杠杆可绕水平轴无摩擦地转动,绳和杠杆都是轻质的,杠杆上标度的间距相等.要在图示水平位置平衡,在杠杆的A点所加的竖直向上的力F应是()A.150N B.200N C.300N D.400N10.(2009•孝感)如图所示,在竖直向上的力F的作用下,重物A沿竖直方向匀速上升.已知A的重力G=100N,重物A上升速度为0.2m/s,不计绳与滑轮摩擦以及滑轮重和绳重,则拉力F的大小和滑轮上升的速度分别为()A.50N 0.4m/s B.50N 0.1m/s C.200N 0.4m/s D.200N 0.1m/s11.(2009•增城市一模)如图所示四种利用滑轮拉物体G的装置中,最省力的是()A.B.C.D.12.如图甲所示,重为80N的物体在大小为10N,方向水平向左的拉力F1作用下,在水平地面上以3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滑轮质量、绳子质量和轴摩擦均不计.当撤去拉力F1,物体静止后,改用大小为30N,方向水平向右的拉力F2,拉物体向右运动10m,如图乙所示.()A.物体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为60NB.物体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为30NC.乙图中物体仍做匀速直线运动D.乙图中物体在水平方向受力的合力为10N13.某工厂需把一台很重的机器搬进车间,为了省力,一工人设计了如图的四种方案(机器方的小圆圈是表示并排放置的圆形钢管),其中最省力的方案是()A.B.C.D.14.如图所示,物体M重100N,若不计摩擦、绳及滑轮自重,当滑轮在恒力F作用下以1m/s 的速度匀速上升时,物体M的速度及拉力F的大小分别为()A.0.5m/s,100N B.1m/s,50N C.2m/s,200N D.4m/s,100N15.如图所示,物体A、B的重分别为20N、10N,滑轮和绳子的重忽略不计,此时物体A在水平面上向右作匀速直线运动,若用力F向左拉物体A,使物体A向左作匀速直线运动,则()A.F=20N B.F=10N C.F=5N D.F=30N16.如图所示,重力相同的三个物体沿竖直方向被匀速提升,竖直拉力分别为F甲、F乙、F丙,不计滑轮与轻绳间的摩擦及滑轮重和绳重,比较它们的大小则()A.F甲<F乙<F丙B.F甲>F乙>F丙C.F甲>F乙=F丙D.F甲=F乙>F丙17.如图所示滑轮组,挂上a,b两个物体后恰好静止,若不计滑轮重和摩擦,现在在a,b物体上再分别挂上一个质量相等的小钩码,则装置将会出现()A.a下降B.a上升C.仍保持静止D.无法判断18.如图所示的滑轮组中,不计滑轮质量,分别挂上A、B两物体后恰能静止,则两物重力关系为()A.G A:G B=1:1 B.G A:G B=1:2 C.G A:G B=2:1 D.不好判断二.填空题(共12小题)19.(2013•黄埔区二模)图所示装置中所用的机械为_________滑轮.当用力F拉动木块A在水平地面上匀速直线滑动时,木块与地面间的摩擦属于_________摩擦(选填“滑动”或“滚动”);不计滑轮与绳间的摩擦,若拉力F的大小为5牛,则木块A受到地面的摩擦力大小为_________牛.20.(2012•德阳)如图所示,放在水平面上的物体所受重力为200N,系着它的一根竖直轻绳绕过光滑滑轮,绳另一端施加的拉力F为180N.则该物体此时受到的合力为_________,地面对物体的支持力为_________.21.(2011•房山区二模)如图所示,轻质杠杆AB可绕固定点O在竖直平面内自由转动,A端用细绳通过滑轮悬挂着底面积为0.02m2的重物G.工人在B端施加一个大小为650N竖直向上的推力时,重物对地面的压力恰好为零;当推力变为450N时,重物对地面的压强为5×103Pa;当重物对地面压强为8×103Pa时,工人对地面的压力为980N;则若当重物对地面压强为1.2×104Pa时,工人对地面的压力为_________N(绳重及轮与轴的摩擦不计)22.(2010•漳州)如图所示,对物体B施加一个水平向左的拉力F=6N,使物体B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则物体B对物体A的摩擦力为_________N.(不计绳重及滑轮摩擦)23.(2008•邵阳)在水平桌面上,放置一个重200N的物体,当匀速拉动物体时,物体与桌面的摩擦力为80N,如图所示.若忽略绳、滑轮的重力及绳与滑轮的摩擦,水平拉力F是_________N,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方向是_________.24.(2008•泸州)如图所示,弹簧秤下挂有一定滑轮(不考虑摩擦),定滑轮重为1牛,A、B处于静止状态,若G B=30N,弹簧秤的示数为41N,则G A=_________N.25.如图所示,用滑轮装置将A、B两物体悬挂,如果不计滑轮重力与摩擦,要使整个装置处于平衡,则G A=_________G B.26.如图所示,滑轮A重10N,物体B重20N,C为固定点,现用拉力F向上拉动滑轮,若使物体B以2m/s的速度匀速上升,则拉力F应为_________N,滑轮A上升的速度是_________m/s.27.如图所示,弹簧秤下挂有一定滑轮,定滑轮重为1N,A、B处于静止状态,G B=100N,G A=10N,则弹簧秤的示数为_________N.28.如图,若F=30N时,物体M以2m/s的速度向左移动,则M所受的摩擦力为_________N,力F端移动的速度为_________m/s.29.在图中,杠杆AB可绕支点O在竖直内转动,AO:OB=2:3,OD:OB=1:1,滑轮重100N.当在B点施加大小为F的竖直向下的拉力时,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边长为0.2m正方体M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7500pa;当在D 点施加大小为F的竖直向下的拉力时,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正方体M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15000pa.(若不计杠杆重,绳重和摩擦,图中各段绳子所受拉力均沿竖直方向)则拉力F与正方体M所受重力G之比为_________.30.一辆小汽车陷进了泥潭,司机按如图所示的甲、乙两种方式安装滑轮,均可能将小汽车从泥潭中拉出.你认为甲方式中滑轮的作用是_________;设两种方式将汽车拉出的最小力的大小分别是F1、F2;则F1_________ F2(填“>”“<”或“=”);如按乙方式,人拉绳头移动了0.5m,那么小汽车被拉动了_________m.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8小题)1.如图,物体m重300N,物体M重500N,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A.300N B.500N C.800N D.200N考点:弹簧测力计的使用与读数;力作用的相互性;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定滑轮及其工作特点.分析:解答此题用到以下知识:(1)定滑轮不省力,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3)二力平衡的条件.解答:解:因为G m<G M,且定滑轮不省力,所以物体m吊在空中处于静止状态,则m受到的拉力等于m的重力,根据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弹簧测力计受到的拉力等于物体m受到的拉力,所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物体m的重力,为300N.故选A.点评:该题综合应用了力的多个基本性质,难度不大,但要认真分析.2.在图中,四种简单机械使用时,能省力的是()A.B.C.D.考点:杠杆的分类;定滑轮及其工作特点.专题:应用题.分析:(1)判断属于杠杆中的哪一类,先要确定这些杠杆中的支点,然后比较动力臂和阻力臂的大小关系;如果动力臂大于阻力臂,则是省力杠杆;如果动力臂小于阻力臂,则是费力杠杆;如果动力臂等于阻力臂,则是等臂杠杆.(2)定滑轮不省力,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动滑轮能省一半的力,但是费距离.解答:解:由图可见:A、撬棒,使用时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可以省力;符合题意.B、起重机的吊臂是费力杠杆,使用时可以省距离;不符合题意.C、定滑轮是等臂杠杆,使用时不省力,但是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不符合题意.D、镊子是费力杠杆,使用时可以省距离;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杠杆的分类,以及定滑轮的实质,是比较基本的考查.3.如图中的物体A重5N,物体B重4N.用细绳将两物体通过定滑轮连接,放手后,物体A恰能沿着水平桌面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不计绳重和滑轮轴摩擦,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物体A受到的拉力大小为4NB.物体A受到桌面给它的摩擦力大小为5NC.物体A受到桌面给它的支持力大小为5ND.细绳断开时,B自由下落,A会立刻静止考点:定滑轮及其工作特点;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专题:运动和力.分析:对物体A进行受力分析,物体A做匀速直线运动,处于平衡状态,然后根据平衡条件逐一分析各选项,然后答题.解答:解:A、物体A和B通过定滑轮连接,因此物体A受到的拉力等于物体B的重力,所以物体A受到的拉力大小为4N,该选项说法正确;B、物体A在水平桌面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受到的拉力和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二者大小相等,因此物体A受到桌面给它的摩擦力大小为4N,该选项说法不正确;C、物体A在竖直方向上处于静止状态,受到的重力和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二者大小相等,因此受到桌面给它的支持力大小为5N,该选项说法正确;D、细绳断开时,B自由下落,A由于惯性仍会向右运动,不会立刻停止,该选项说法不正确.故选A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对物体A正确受力分析,灵活应用平衡条件即可正确解题.4.如图所示的装置中,物体G1重为100N,物体G2重为10N,当G1不加外力时,G2恰能匀速下降.若在G1上加水平向左的拉力(如图8虚线所示),恰能让G1匀速向左运动,则拉力F为(不计拉绳的重及摩擦)()A.10N B.20N C.50N D.110N考点: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定滑轮及其工作特点.分析:首先,当G1不加外力时,G2匀速下降,根据定滑轮的特点可知,可以求出G1受力到的摩擦力大小;由于G1对水平面的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当G1受拉力向左移动时,摩擦力大小不变;要让G1匀速向左运动,拉力应该等于摩擦力加上G2的重力.解答:解:当G1不加外力时,因为G2匀速下降,根据定滑轮的特点可知,G1受到的摩擦力f=G2=10N;当G1受到拉力水平向左匀速运动时,摩擦力的方向虽然变了,但大小不变,所以拉力F=f+G2=10N+10N=20N.故选B.点评:该题考查了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前后两次G1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不变.5.如图所示,弹簧秤下挂一个1N重的定滑轮,定滑轮上用细线挂着一个1N重的铁块和一个5N重的物体A.铁块悬在空中,物体落在桌面上,悬线被挂紧,整个装置是静止的,弹簧秤的读数是()A.7N B.8N C.2N D.3N考点:力的合成与应用;定滑轮及其工作特点.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以下知识:(1)作用在同一直线上的力的合成方法:方向相同的几个力相加,其合力大小等于这几个力的大小之和.(2)处于静止状态的物体受到平衡力的作用.(3)定滑轮不能省力,作用在定滑轮的绳子上的力大小相等.解答:解:以定滑轮为研究对象,它受向下的重力1N,左边绳子向下的拉力1N和右边绳子向下的拉力1N,如图所示,因定滑轮处于静止状态,则向上的拉力F=3N,而绳子向上拉定滑轮的力和绳子向下拉弹簧称的力相等,所以弹簧秤的示数为3N.故选D.点评:能否找到恰当的研究对象是本题的解题关键所在.6.如图所示,定滑轮固定在天花板上的O点,实心重物A,实心重物B(V A>V B)通过细绳相连,挂在定滑轮两侧,重物A所受重力为G A,重物B所受重力为G B,定滑轮装置所受总重力为G定.在物快A匀速下降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不计绳重及摩擦,绳物弹性且始终处于绷直状态)()A.重物A的密度小于重物B的密度B.重物A的重力一定大于重物B的重力C.重物A的重力一定等于于重物B的重力D.天花板上的O点受到的向下拉力大小等于2G+G定考点:定滑轮及其工作特点.专题:简单机械.分析:定滑轮实质上是一等臂杠杆,只改变力的方向,而不省力.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物体受平衡力作用.解答:解:因为物体A匀速下降,并且定滑轮既不省力也不费力,故G A=G B,即m A=m B;故B错误,C正确;∵ρ=,且V A>V B,∴ρA<ρB;故A正确;不计绳重及摩擦,天花板上的O点受到的向下拉力大小等于物体A、B及定滑轮的重力和,即2G+G定.故D正确.故选C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定滑轮工作特点以及平衡力的特点,难度不大.7.如图所示,劲度系数为k1的轻质弹簧A一端固定在地面上并竖直放置,质量为m的物块压在弹簧A上,用一细绳跨过定滑轮,一端与m相连,另一端与劲度系数为k2的轻质弹簧B相连.现用手握住弹簧B的右端使其位于c点时,弹簧B恰好呈水平且没有形变,将弹簧B的右端水平拉到d点时,弹簧A恰好没有形变.已知:K2<K1,则c、d之间的距离为()A.B.C.D.考点:弹簧测力计的使用与读数;定滑轮及其工作特点.专题:重力、弹力、摩擦力.分析:力的作用效果有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物体的形状;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解答:解:现用手握住弹簧B的右端使其位于C点时,弹簧B恰好没有形变,说明弹簧B没有压力,由胡克定律,弹簧A压缩x1=;将弹簧B的右端水平拉到d点时,弹簧A恰好没有形变,说明弹簧B中拉力等于mg,弹簧B拉伸x2=.所以c、d之间的距离为.故选A.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弹簧伸长与受到拉力关系的应用,对物体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明确弹簧形变的含义,是正确解答此题的关键.8.建筑工人施工时,需要将物体运送到高处,高处的建筑工人使用定滑轮拉动绳子ab,为防止物体与墙壁相碰,站定在墙面上的另一个建筑工人还需要用绳子bc控制物体,使物体与墙壁的距离始终保持不变,则在物体缓慢上升的过程中()A.绳ab上的拉力增大,绳bc上的拉力减小B.绳ab上的拉力减小,绳bc上的拉力增大C.两根绳子上的拉力均增大D.两根绳子上的拉力均减小考点:定滑轮及其工作特点;杠杆的平衡条件.专题:应用题.分析:解决此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中的“缓慢上升,物体与墙壁的距离始终保持不变”为突破口,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根据图象结合角度的变化分析力的大小变化情况.解答:解:因物体与墙壁的距离始终保持不变,先明确两点:(1)两绳拉力的合力为物体的重力不变;(2)在题型设条件下图中标明的两角度一个增大,另一个减小.然后就用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图(2)故选C.点评:此题是一道典型的受力分析题目,对初中来说相对较难.9.(2009•东营)如图所示的装置,滑轮自重20N,其下端挂重280N的物体G,杠杆可绕水平轴无摩擦地转动,绳和杠杆都是轻质的,杠杆上标度的间距相等.要在图示水平位置平衡,在杠杆的A点所加的竖直向上的力F应是()A.150N B.200N C.300N D.400N考点:杠杆的平衡条件;力作用的相互性;动滑轮及其工作特点.专题:计算题;压轴题.分析:根据动滑轮的特点,求出对杠杆左端的力,又知道杠杆所受力的力臂关系,利用杠杆的平衡条件求拉力的大小.解答:解:如图,提升物体需要的拉力:F拉=(G+G轮)=(20N+280N)=150N,∵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杠杆左端受到的拉力:F′=F拉=150N,∵杠杆平衡,OA:OB=3:4,∴F′×OB=F×OA,.故选B.点评:本题综合考查了动滑轮的工作特点、杠杆的平衡条件、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考虑动滑轮重求对杠杆的拉力是本题的关键.10.(2009•孝感)如图所示,在竖直向上的力F的作用下,重物A沿竖直方向匀速上升.已知A的重力G=100N,重物A上升速度为0.2m/s,不计绳与滑轮摩擦以及滑轮重和绳重,则拉力F的大小和滑轮上升的速度分别为()A.50N 0.4m/s B.50N 0.1m/s C.200N 0.4m/s D.200N 0.1m/s考点:动滑轮及其工作特点.专题:压轴题.分析:解决此题要知道轴随物体一起运动的滑轮是动滑轮,如图拉动滑轮时,拉力的大小是物重的2倍,但移动距离是物体移动距离的一半,所以使用这样使用动滑轮费力但可以省距离.解答:解:由图可知,该滑轮是动滑轮,当物体上升速度为0.2m/s时,滑轮上升速度应该是物体速度的一半,即v=0.1m/s;此时拉力应该是物重的2倍,即拉力大小为200N;故选D.点评:此题灵活考查了对动滑轮的理解与应用,要结合实际情况分析拉力大小和移动速度.11.(2009•增城市一模)如图所示四种利用滑轮拉物体G的装置中,最省力的是()A.B.C.D.考点:滑轮组绳子拉力的计算;定滑轮及其工作特点;动滑轮及其工作特点.专题:应用题.分析:根据滑轮组绳子拉力的计算,定滑轮及其工作特点和动滑轮及其工作特点对各个选项注意分析即可.解答:解:A、此图是动滑轮,由动滑轮及其工作特点可知,省一半的力,即F=G;B、此图是滑轮组,绕在动滑轮上的绳子由2C、此图是滑轮组,绕在动滑轮上的绳子由3股,则F=G;D、此图是滑轮组,绕在动滑轮上的绳子由2股,则F=G;由以上可知:在滑轮重及摩擦不计的情况下最省力的是C.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滑轮组绳子拉力的计算,定滑轮及其工作特点和动滑轮及其工作特点等知识点,综合性强,难易程度适中,是一道很典型的题目.12.如图甲所示,重为80N的物体在大小为10N,方向水平向左的拉力F1作用下,在水平地面上以3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滑轮质量、绳子质量和轴摩擦均不计.当撤去拉力F1,物体静止后,改用大小为30N,方向水平向右的拉力F2,拉物体向右运动10m,如图乙所示.()A.物体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为60NB.物体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为30NC.乙图中物体仍做匀速直线运动D.乙图中物体在水平方向受力的合力为10N考点:力的合成与应用;摩擦力的大工作特点.专题:压轴题.分析:本题目考查了二力平衡与摩擦力的相关内容,当拉力为10N时,根据力的合成,力方向相同时,左边的力共为20N,此时物体在水平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属于平衡状态,所以摩擦力大小等于拉力等于20N.当撤去拉力F1,物体静止后,改用大小为30N,方向水平向右的拉力F2,此时摩擦力不变仍为20N,拉力大于摩擦力,物体将做加速运动,水平方向合力为10N.解答:解:物体在水平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属于平衡状态,此时左边受力共为20N,所以摩擦力大小等于拉力大小等于20N.当改用大小为30N的力时,摩擦力仍为20N,此时拉力大于摩擦力,物体将做加速运动,此时合力为10N.故选D.点评:本题目考查二力平衡、合力以及摩擦力的综合应用,本题关13.某工厂需把一台很重的机器搬进车间,为了省力,一工人设计了如图的四种方案(机器方的小圆圈是表示并排放置的圆形钢管),其中最省力的方案是()A.B.C.D.考点: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动滑轮及其工作特点.专题:应用题;图析法.分析:从图中获悉,在有动滑轮和定滑轮的情况下,动滑轮比较省力;变滑动为滚动摩擦可以减小摩擦力,由此再逐一比较分析得出答案.解答:解:A、中是直接用绳子拉动物体,不能够省力,不符合题意;B、中利用了定滑轮来拉动物体,但下面并排放置的圆形钢管是变滑动为滚动减小了摩擦力,较省力;C、中不但利用了动滑轮来拉动物体,下面还并排放置的圆形钢管是变滑动为滚动减小了摩擦力,最省力,符合题意;D、中只是通过下面并排放置的圆形钢管是变滑动为滚动故选C.点评:此题通过对选项的逐一对比分析得出最省力的方案,从中培养了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进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14.如图所示,物体M重100N,若不计摩擦、绳及滑轮自重,当滑轮在恒力F作用下以1m/s的速度匀速上升时,物体M的速度及拉力F的大小分别为()A.0.5m/s,100N B.1m/s,50N C.2m/s,200N D.4m/s,100N考点:动滑轮及其工作特点.专题:简单机械.分析:解决此题要知道轮轴随物体一起运动的滑轮是动滑轮,如图拉动滑轮时,拉力的大小是物重的2倍,但移动距离是物体移动距离的一半,所以使用这样使用动滑轮费力但可以省距离.解答:解:由图可知是动滑轮的特殊使用方法,根据动滑轮的特点可知:F=2G=2×100N=200N;物体上升距离是拉力F和滑轮移动的距离的二倍,滑轮以1m/s的速度匀速上升,度为2v=2×1m/s=2m/s.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动滑轮特殊使用时的特点了解和掌握,是一道难题.15.如图所示,物体A、B的重分别为20N、10N,滑轮和绳子的重忽略不计,此时物体A在水平面上向右作匀速直线运动,若用力F向左拉物体A,使物体A向左作匀速直线运动,则()A.F=20N B.F=10N C.F=5N D.F=30N考点:动滑轮及其工作特点.专题:简单机械.分析:由图知,此滑轮组由2段绳子承担物重,所以F=G B,根据二力平衡条件确定出摩擦力的大小;当拉动A向左运动时,摩擦力的方向水平向右,根据二力平衡条件确定出拉力的大小.解答:解:由图知,此滑轮组由2段绳子承担物重,所以F A=G B=×10N=5N;在水平方向A受到的摩擦力和绳对A的拉力平衡,所以水平向左;若使物体A向左作匀速直线运动,则A受摩擦力水平向右,则F′=F A+f=5N+5N=10N.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了滑轮组的省力特点及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能够判断出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是解决此题的关键.16.如图所示,重力相同的三个物体沿竖直方向被匀速提升,竖直拉力分别为F甲、F乙、F丙,不计滑轮与轻绳间的摩擦及滑轮重和绳重,比较它们的大小则()A.F甲<F乙<F丙B.F甲>F乙>F丙C.F甲>F乙=F丙D.F甲=F乙>F丙考点:定滑轮及其工作特点;滑轮组绳子拉力的计算;动滑轮及其工作特点.专题:简单机械.分析:因为不计滑轮与轻绳间的摩擦及滑轮重和绳重,定滑轮不省力,拉力的大小等于物体的重力;动滑轮上有两段绳子,拉力是物体重力的一半;滑轮组中动滑轮上有三段绳子,拉力就是物。
【组卷】初中物理组卷
2020年初中物理组卷一.选择题(共8小题)1.如下图所示的四个电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图中,当开关闭合时,只有L1、L3两灯能发光B.乙图中,当闭合开关S1、S2、S3、S4、S5、S6,发生电源短路C.丙图中,当电路运行时,5个灯泡属于并联连接D.丁图中,当两个开关闭合时,只有L1发光2.如图所示的电路中,闭合开关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灯串联B.开关只能控制灯L1C.电流表测灯L1的电流D.电流表测灯L2的电流3.2017年,大冶市创建个国文明城市,倡导文明出行,小红对十字路口人行横道的红绿交通信号灯进行了观察,画出了如下图所小的控制人行红、绿灯的电路图,你认为可行的是()A.B.C.D.4.对初中毕业生进行身体柔韧性测试的“坐位体前屈测试仪”如图所示。
测试者向前推动滑块,滑块被推动的距离越大,仪器的示数就越大。
小雪同学设计了四种电路(如图所示)模拟测试,并要求电路中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右滑动时,电表示数增大。
其中符合要求的电路是()A.B.C.D.5.如图是某校园十佳歌手海选裁判亮灯电路图,三个裁判分别控制对应的开关,同意选手晋级闭合相应开关,若绿灯亮起表示选手晋级,绿灯未亮表示选手不能晋级。
则下列有关选手能否晋级的说法正确的是()A.只要主裁同意,选手就晋级B.任意两个裁判同意,选手就晋级C.只有三个裁判都同意,选手才晋级D.主裁和任意一个副裁同意,选手就晋级6.在如图所示电路中,开关S闭合时,规格相同的灯泡L1、L2均能发光,图中甲、乙、丙为电表,粗心的小明在读数时只在纸上记录了如图所示数字,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L1和L2并联,甲、乙、丙示数分别为0.6V,1.2A,0.3AB.L1和L2并联,电源电压为1.2V,通过L1、L2的电流分别为0.3A、0.6A C.L1和L2串联,电路中的电流为0.6A,L1、L2两端的电压分别为0.3V、1.2VD.L1和L2串联,甲、乙、丙示数分别为0.3A、0.6V、1.2V7.当验电器带有一定量的电荷后,金属箔张开了一个角度。
初中物理组卷
2018年04月24日寰宇飞舟的初中物理组卷一.选择题(共40小题)1.如图是用力F把一木块静止压在墙面上的示意图,以下受力分析的说法①手对木块的压力和墙对木块的弹力是一对平衡力②手对木块的压力和木块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③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和木块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④手对木块的压力和木块对手的弹力是一对平衡力上述表述中正确的是()A.只有②正确B.只有④正确C.只有③④正确D.只有①③正确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踢足球时,脚对足球的力和足球对脚的力是一对平衡力B.踢出去的足球由于惯性继续向前运动C.如果所有的力突然全部消失,在空中飞行的足球将保持静止状态D.当足球静止在水平地面上时,足球不再具有惯性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人坐沙发,使沙发凹陷下去,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B.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的文具盒,受到的重力和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C.铅垂线利用了重力的方向总是垂直向下的D.提水桶时,手也会受到水桶向下的拉力,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4.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小汽车已经进入普通百姓家庭下列关于小汽车的说法正确的是()A.汽车在水平公路上静止时,汽车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汽车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B.汽车在水平公路上高速行驶时,汽车对地面的压力小于汽车的重力C.汽车在水平公路上匀速直线行驶时,所受牵引力与阻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D.使用安全带和安全气囊是为了减小惯性5.一本书放在水平桌面上,下列各对力中属于平衡力的是()A.书所受的重力和桌面对书的支持力B.书所受的重力和书对桌面的压力C.桌受到的重力和地面对桌子的支持力D.书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书的支持力6.上体育课时,涵涵同学看到操场上的物理现象,其中解释不正确的是()A.地面上滚动的足球越滚越慢,是由于足球的惯性越来越小B.跳远的同学在起跳时用力蹬地是因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C.球拍击打羽毛球,改变羽毛球的运动方向,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D.穿运动鞋跑步不易滑倒是利用运动鞋底部凹凸不平的花纹来增大摩擦7.下列关于力与运动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A.自行车从斜坡冲下来时不容易停下来,说明速度越大惯性越大B.物体不受力的情况下也能运动C.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受到的力也可能是平衡力D.只受一对平衡力匀速运动的物体,若去掉其中一个力,则物体的运动速度一定增大8.班级大扫除时,小天发现许多现象与摩擦有关,其中减少摩擦的措施是()A.擦玻璃时把抹布压紧在玻璃上去擦B.书柜下装有滚轮便于移动位置C.黑板刷的刷面使用更粗糙的材料制成D.水桶的手柄上刻有凹凸不平的花纹9.如图所示,物块A静止在固定的斜面上。
初中物理组卷——力与运动
初中物理组卷——力与运动一.选择题(共22小题)()B.在木板表面小车速度减小得最慢C.实验表明,力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D.实验中运用了逐渐逼近法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力是使物体位置变化的原因B.力是改变物体运动速度大小的原因C.力是改变物体运动速度方向的原因D.力是维持物体运动速度不变的原因3.下列给出了几种事例,其中利用惯性的是()①从树上掉下的苹果;②司机为节省燃油,在汽车进站时,提前关闭油门;③锤头松了,把锤柄的一端在物体上撞击几下;④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人造卫星;⑤跳远运动员都是跑一段距离才起跳;⑥公共汽车的乘务员,时常提醒乘客扶住车的扶手,待车停稳后再下车.A.①②③⑤B.②③⑤⑥C.②③⑤ D.③④⑤⑥4.下列关于运动和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将锤柄在石墩上撞击几下,松动的锤头就紧套在锤柄上,这是利用了锤柄的惯性B.竖直向上抛出后的排球,在空中向上运动的过程中受到的合力方向向上C.踢出去后的足球还能在水平地面上继续运动,是因为足球受到惯性力的作用D.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该物体一定受到力的作用5.《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已于2004年5月1日正式实施,为交通安全提供了一定的法律保障.下列对汽车行驶情况分析正确的是()A.速度越大,则惯性越大,汽车就难以停下B.刹车后,由于摩擦力的作用,因而汽车的速度逐渐减少C.只要后面汽车的行驶速度小于前面的汽车,就无需对行车间距加以限制D.汽车行驶速度、车距、路面情况等均是影响交通安全的因素6.秋千荡到最高点时,如果受到的力全部消失.下列猜想正确的是()A.保持静止状态B.做匀速直线运动C.继续来回摆动D.做匀速圆周运动7.如图所示,锤子的锤头变松了,人们常用撞击锤柄下端的方法使锤头紧套在锤柄上.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锤柄下端受到撞击时,锤柄比锤头先停止运动B.锤柄下端受到撞击时,锤头比锤柄先停止运动C.这利用了锤头的惯性,锤头质量越大越容易套紧D.这利用了锤柄的惯性,锤柄质量越小越容易套紧8.关于力和运动的关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时就会运动B.物体不受力的作用时处于静止状态C.物体运动速度越大其惯性越大D.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时,一定受到力的作用9.甲图是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装装置,乙图是探究“物体的动能与质量关系”的实验装置,关于这两个实验说法正确的是()A.甲实验可以推理出如果运动的物体不受力它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一直运动下去B.乙实验可得出物体的速度一定时,质量越大,动能越大C.两个实验都控制物体从同一高度自由下滑,是为了保证物体到水平面时的初速度相同D.甲、乙实验中物体运动时,机械能始终都保持不变10.如图所示,在竖直平面内用轻质细线悬挂一个小球,将小球拉至A点,使细线处于拉直状态,由静止开始释放小球,不计摩擦,小球可在A、B两点间来回摆动.当小球摆到B 点时,细线恰好断开,则小球将()A.在B点保持静止B.沿BE方向运动C.沿BC方向运动D.沿BD方向运动11.关于惯性,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静止的物体,我们不用力推它就不会运动,说明静止的物体具有惯性B.运动的物体,不对它施加阻力,它就不会停下来,说明运动的物体具有惯性C.同一物体,速度越大,越不易停下来,说明速度越大,惯性越大D.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它的大小是由物体的质量决定的12.关于力和运动的关系,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不变的原因B.物体在平衡力的作用下运动状态一定不变C.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其运动状态一定改变D.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了,它一定受到了力的作用13.一名军人在一次执行任务时需要从正在正常向前行驶的卡车右侧跳下.对于跳车的方法,以下四种方案中最安全的是()A.脸向车后并相对于车向后跳 B.脸向车后并相对于车向前跳C.脸向车前并相对于车向后跳 D.脸向车前并相对于车向前跳14.如图所示,小物块A和弹簧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弹簧左端固定于竖直墙面,向左移动物块A并压缩弹簧至B处,静止释放物块A,此后物块的运动是()A.一直加速 B.一直匀速 C.先加速后匀速 D.先加速后减速15.如图所示,一个铁球从竖直立在地面的轻弹簧的正上方某处自由下落,接触弹簧后将弹簧压缩至最短,设在弹簧被压缩的过程中小球的速度为v,小球受到的重力和弹簧弹力的合力为F,则()A.F不断变小,v不断变小B.F先变小后变大,v不断变小C.F不断变小,v先变大后变小D.F先变小后变大,v先变大后变小16.如图所示,与传送带等高的光滑水平台上有一小物块以某一初速度滑上传送带.若传送带静止时,物块离开传送带后落在地上P点,若传送带顺时针匀速转动时,则物块将落在()A.P点B.P点或P点左侧C.P点右侧D.P点或P点右侧17.理想实验是科学发展过程中的一种重要研究方法,如图所示是伽利略曾设想的一个理想实验.该实验中的事实和推论如下:①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在斜面乙位置的上升高度与原来斜面甲上自由释放时的高度相等;②上述实验改为斜面丙的位置,小球在斜面丙上的上升高度仍与斜面乙上的情况相等;③不断减小斜面倾角直至其成为水平面,此时小球将沿水平面做匀速直线运动;④两个对接的斜面,让静止的小球沿一个斜面滚下,小球将滚上另一个斜面.根据以上材料判断,正确的是()A.上述中②③④是可靠事实,①是理想推论B.上述理想实验步骤排列顺序正确的是④①②③C.该理想实验直接证明了牛顿第一定律D.该理想实验中小球的惯性消失了18.如图所示,A是一个压力秤,B是一块木板,在它们之间有一个金属球,当a图的小车静止时,压力秤不受压力,示数为0,当a图中小车一直向右做直线运动时,压力秤示数随时间变化图象如图b所示,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0﹣t1时间内小车可能做减速直线运动B.t1﹣t2时间内小车做加速直线运动C.t2﹣t3时间内小车做加速直线运动D.t3﹣t4时间内小车做减速直线运动19.保持平衡状态的某一物体,它所受的力当中有两个互相平衡的力F1和F2,如果其中的F2突然消失,物体可能出现的运动情况是()A.物体沿F1的方向运动,速度逐渐增大B.物体沿F2的方向运动,速度逐渐减小,最后停止不动C.物体沿F1的方向运动,速度逐渐减小,最后停止不动D.物体先沿F2的方向运动,后来又向F1的方向运动20.如图所示,一只盛水的容器固定在一个小车上,在容器中分别悬挂和拴住一只铁球和一只乒乓球.容器中的水和铁球、乒乓球都处于静止状态.当容器随小车突然向右运动时,两球的运动状况是(以小车为参照物)()A.铁球向左,乒乓球向右 B.铁球向右,乒乓球向左C.铁球和乒乓球都向左D.铁球和乒乓球都向右21.如图所示,是伽利略著名的斜面理想实验,它最终引发了人们对于惯性现象的思考和探究,实验设计有四步:①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小球在该斜面上仍然要达到原来的高度.②两个对接的斜面,让静止的小球沿一个斜面滚下,小球将滚上另一个斜面③继续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最后使他成水平面,小球将沿水平面作持续的匀速运动.④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上升到原来释放时的高度.在上述设想的步骤中有的属于可靠事实,有的则是理想化的推论,则下面分析正确的是()A.四个实验步骤的正确顺序是①②④③B.四个实验步骤的正确顺序是②①③④C.①是事实,②③④是推论D.②是事实,①③④是推论22.公交车上安装有拉环,避免乘客由于汽车突然启动或刹车而摔倒,图中是在水平公路上向右行驶的汽车里的一个空位环在某一时刻所处的状态.忽略空气阻力,以下判断正确的是()A.此时拉环处于二力平衡状态B.此时汽车在水平公路上受到的牵引力大于阻力C.此时拉环受到的重力不再竖直向下D.此时汽车可能在加速行驶二.填空题(共2小题)23.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是我们认识世界的基本手段,在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仅需要相应的知识,还要注意运用科学方法.理想实验有时更能深刻地反映自然规律.伽利略设想了一个思想实验,如图所示.以下为他的设想步骤:①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小球在这斜面上仍然要达到原来的高度②两个对接的斜面,让静止的小球沿一个斜面滚下,小球将滚上另一个斜面③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上升到原来释放时的高度④继续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最后使它成水平面,小球要沿水平面做持续的匀速直线运动.(1)把上述理想实验的设想步骤按正确的顺序排列是(选填序号).(2)在上述的设想实验步骤中,有一个是实验事实,其余是推论,属于可靠实验事实的是(选填序号),属于理想化推论的是(选填序号).24.正在匀速向右直行的小车车厢的光滑地板上,放着质量不同的甲、乙两个球,如图所示,并且m甲>m乙,当小车突然加速时两个球都相对于车(选填“向左运动”、“向右运动”或“静止不动”),两球间距离(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三.实验探究题(共1小题)25.当雨滴从高空下落时会受到空气阻力的作用,研究发现,同一雨滴下落时所受空气阻力的大小与下落速度和所处环境空气密度有关,表是对一重为2.5×10﹣3牛的雨滴进行研究得①由上表实验数据可知,雨滴在密度为0.4千克/米的空气中以2米/秒速度下落时所受合力为牛.②由上表中实验序号1与2与3的实验数据及相关条件可知,当相同时,.③由上表中实验序号的实验数据及相关条件可以得到该雨滴所受空气阻力大小与下落速度的关系.④请计算当该雨滴受到的空气阻力为1.625牛,并以4米/秒的速度下落时,所处环境空气密度应满足的条件:ρ气=千克/米3.四.解答题(共5小题)26.如图所示,让同一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使它在不同的物体铺垫的水平轨道上运动.(l)之所以要让小车从斜面上同一高度滑下,目的是使小车滑到水平面时具有相等的;(2)实验观察到小车在铺垫的轨道上运动的距离最长,这是因为小车受到的摩擦力;(3)如果表面绝对光滑,没有摩擦力,小车在水平轨道上将.27.为了探究运动和力的关系,小敏进行了如下实验:在水平放置的木板上铺上粗糙程度不同的毛巾、棉布,让同一辆小车由同一斜面上,分别从A、B、C处静止开始滑下,观察小)实验中,要使小车在水平面上开始运动时的速度相同,小车应从斜面的处滑下.(2)比较实验数据发现,小车运动状态改变最慢的是在表面上.(3)实验结果能证明(选填序号).A.物体运动需要力B.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C.牛顿第一定律.28.阅读短文,回答下列问题:汽车安全带汽车安全带是用于保护驾乘人员安全的装置,如图1甲.安全带结构一般由软带、等部分组成.汽车正常行驶时,卷带装置中的卷收器借助弹簧,如图1乙,使软带随身体的移动而自由伸缩且不会松弛.当紧急制动、碰撞或车辆行驶状态急剧变化时,安全带能在人尚未移动时拉紧软带,将乘员紧紧地绑在座椅上,待冲击力峰值过去时,适当放松安全带,避免因拉力过大造成二次伤害,同时卷收器内的敏感元件将驱动锁止机构锁住卷轴,使软带固定在某一个位置上,有效保护乘员的安全.(1)当紧急制动、碰撞或车辆行驶状态急剧变化时,系上安全带可以有效防止驾乘人员由于惯性而造成伤害.这时人和车具有的能也急剧变化.(2)将安全带拉伸,卷收器弹簧的弹性势能将(变大/变小/不变).(3)发生碰撞时,安全带对人的拉力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是.(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汽车突然拐弯时,安全带能自由伸缩B.汽车突然启动时,安全带能对人起到保护作用C.为了安全,安全带要尽可能系得松一些D.用手快速拉安全带,安全带不能被拉动(5)试在方框中画出卷收器收软带时的工作原理简图2.29.如图,氢气球系着重物在空中匀速上升,若系重物的绳子断了.请分析绳断后重物的运动状态及原因.注:这一过程中空气阻力小于重力.30.运输液体货车的槽车,液体上有气泡,如图所示,当车向右开动时,气泡将向哪个方向运动?刹车时,气泡又将向哪个方向运动?为什么?初中物理组卷——力与运动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22小题)记录数据如下,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三次实验让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B.在木板表面小车速度减小得最慢C.实验表明,力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D.实验中运用了逐渐逼近法【分析】这是研究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探究物体运动的情况与阻力的关系,因此,从这一角度可以分析实验的过程与结论,并进一步进行推理,得出更具普遍性的规律.【解答】解:A、三次实验让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是为了使其具有相同的初速度,是控制变量法的要求,是正确的;B、从实验数据可以看出,小车在木板表面滑行得最远,因此小车速度减小得最慢,是正确的;C、实验中,小车滑行是由于小车具有惯性,而小车最终停下则是受到了阻力的作用,说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因此,C的说法是错误的;D、实验中,从毛巾到棉布,再到木板,表面依次变光滑,阻力越来越小,这属于一种逐渐逼近的方法,是正确的.故选AB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对牛顿第一定律探究实验的理解与分析,既有控制变量法的运用,也有对实验数据的量化比较,同时还是一种理想实验法的运用,值得我们关注.2.(2011秋•增城市月考)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力是使物体位置变化的原因B.力是改变物体运动速度大小的原因C.力是改变物体运动速度方向的原因D.力是维持物体运动速度不变的原因【分析】运动的物体在无外力的作用下将保持它原来的状态,施加一外力,将改变它的运动状态,所以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指:物体方向的改变、物体速度的改变(包括物体由运动到静止或由静止到运动).【解答】解:A、在没有受到力的情况下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也就改变了物体的位置,故A说法错误;B、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运动速度大小的改变,故B正确;C、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是指物体运动方向或运动快慢的改变或它们同时改变,故C正确;D、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不是维持物体运动速度不变的原因,故D错误.故选AD.【点评】本题考查了力与运动的关系,需要学生明确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是指物体运动方向或运动快慢的改变或它们同时改变.3.(2016•鸡西模拟)下列给出了几种事例,其中利用惯性的是()①从树上掉下的苹果;②司机为节省燃油,在汽车进站时,提前关闭油门;③锤头松了,把锤柄的一端在物体上撞击几下;④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人造卫星;⑤跳远运动员都是跑一段距离才起跳;⑥公共汽车的乘务员,时常提醒乘客扶住车的扶手,待车停稳后再下车.A.①②③⑤B.②③⑤⑥C.②③⑤ D.③④⑤⑥【分析】判断某一现象是否利用了惯性,主要看物体是否在这一现象中由于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而被利用.【解答】解:①从树上掉下的苹果是由于地球的吸引力;②司机为节省燃油,在汽车进站时,提前关闭油门,利用了惯性;③锤头松了,把锤柄的一端在物体上撞击几下撞击时,锤柄停止,锤头由于惯性继续运动而套在锤柄上;④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人造卫星,是由于受到地球的吸引力;⑤跳远运动员助跑一段距离才起跳,是利用惯性这样才能跳得更远一些;⑥公共汽车的乘务员,时常提醒乘客扶住车的扶手,待车停稳后再下车,是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综上分析利用惯性的是②③⑤.故选C.【点评】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有时我们要利用物体的惯性,有时我们要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多注意哪些现象是利用惯性,哪些是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4.(2011•天水)下列关于运动和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将锤柄在石墩上撞击几下,松动的锤头就紧套在锤柄上,这是利用了锤柄的惯性B.竖直向上抛出后的排球,在空中向上运动的过程中受到的合力方向向上C.踢出去后的足球还能在水平地面上继续运动,是因为足球受到惯性力的作用D.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该物体一定受到力的作用【分析】(1)物体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2)抛出的物体,在空中无论是上升还是下降受到重力和阻力的作用.(3)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解答】解:A、将锤柄在石墩上撞击几下,撞击前锤柄和锤头一起运动,撞击时锤柄停止运动,锤头由于惯性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松动的锤头就紧套在锤柄上.利用了锤头的惯性.不符合题意.B、竖直向上抛出后的排球,在空中向上运动的过程中受到重力和空气的阻力,重力大于阻力,合力和重力方向相同,竖直向下.不符合题意.C、物体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踢出去的足球还能在水平地面上继续运动,但惯性是物体本身具有的一种性质不是外界施加的一种力.不符合题意.D、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该物体一定受到力的作用,并且还是非平衡力.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1)掌握物体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2)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一定有力的作用.维持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需要惯性.(3)同方向的两个力,合力的大小等于两个力的和,方向和两个力的方向相同.反方向的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等于两个力的差,方向和较大力的方向相同.5.(2015•呼和浩特模拟)《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已于2004年5月1日正式实施,为交通安全提供了一定的法律保障.下列对汽车行驶情况分析正确的是()A.速度越大,则惯性越大,汽车就难以停下B.刹车后,由于摩擦力的作用,因而汽车的速度逐渐减少C.只要后面汽车的行驶速度小于前面的汽车,就无需对行车间距加以限制D.汽车行驶速度、车距、路面情况等均是影响交通安全的因素【分析】(1)一切物体都有惯性,惯性只与质量有关;(2)滑动摩擦力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3)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解答】解:A、惯性只与质量有关,与速度无关.故A不正确.B、刹车后,汽车的速度逐渐减少是因为受到了摩擦力,摩擦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故B正确.C、后面汽车的行驶速度小于前面的汽车,也需对行车间距加以限制,万一前面的车紧急刹车,后面车就容易追尾,故C不正确.D、汽车行驶速度、车距、路面情况等均是影响交通安全的因素.故D正确.故选B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惯性的大小和什么因素有关,以及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的理解和掌握.6.(2012•汉阳区一模)秋千荡到最高点时,如果受到的力全部消失.下列猜想正确的是()A.保持静止状态B.做匀速直线运动C.继续来回摆动D.做匀速圆周运动【分析】根据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来判断,即然不受力了,要么静止,要么匀速直线运动,不可能做其他运动,根据秋千在最高点时的运动状态,当物体不受外力时,将保持外力消失一瞬间时的状态.【解答】解:不受任何外力的物体,在刚刚不受力时如果静止,则表现为静止状态,在刚刚不受力时如果运动,不论是怎样的运动,其结果都是匀速直线运动.秋千荡到最高点时刻是静止的,所以此时不受任何力了,要继续保持静止状态.故选A.【点评】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是易错点,要记住物体不受任何力时,要保持刚一失去所有力的一瞬间的运动状态,只有静止和匀速直线运动两种可能性.7.(2015•潍坊)如图所示,锤子的锤头变松了,人们常用撞击锤柄下端的方法使锤头紧套在锤柄上.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锤柄下端受到撞击时,锤柄比锤头先停止运动B.锤柄下端受到撞击时,锤头比锤柄先停止运动C.这利用了锤头的惯性,锤头质量越大越容易套紧D.这利用了锤柄的惯性,锤柄质量越小越容易套紧【分析】一切物体都有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惯性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解答】解:AB、锤头与锤柄原来都向下运动,锤柄撞在硬物上受到阻力作用,改变了它的运动状态,就停止了运动,锤头没受阻力仍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继续向下运动,这样锤头就紧套在锤柄上了.选项A正确、选项B错误;CD、当锤柄受到阻力停止运动时,锤头由于具有惯性,继续向下运动,就紧套在锤柄上了.并且锤头质量越大惯性越大,越容易套紧.选项C正确、选项D错误.故选A、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用惯性知识解释生活中一些现象的能力,体现了从物理走向生活的理念,是一道基础题.8.(2015•江西一模)关于力和运动的关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时就会运动B.物体不受力的作用时处于静止状态C.物体运动速度越大其惯性越大D.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时,一定受到力的作用【分析】选择项中的内容都是一些关于力和运动关系的结论.关于这些结论的正误的判断,只要找出一个例子与这个结论不符,就可以推翻这个结论.【解答】解:A、静止在地面上的物体,受到了重力和地面对它的支持力,物体并没有运动,所以这个结论是错误的.故A符合题意.B、静止和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都是平衡状态,当物体不受力时,也可能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所以这个结论是错误的,故B符合题意.C、物体惯性的大小是由物体的质量来决定的,并且质量是决定物体惯性大小的唯一因素.与其速度无关.故C说法错误,符合题意.D、力是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所以说,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一定是受到了力的作用.故D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AB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12月1892066的初中物理组卷2012年12月1892066的初中物理组卷一.解答题(共13小题)1.(2012•台州)为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将一块厚度为0.5厘米的玻璃板(P、Q两个平面都可以作为平面镜使用)竖直架在水平台板上面,再取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分别竖直置于玻璃板两侧,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进行实验,(1)在实验中,小柯透过玻璃板看到了蜡烛A的2个清晰的像,分别位于A′和A″处,如图所示.其中A′处的像是蜡烛A通过玻璃板的_________(填“P”或“Q”)平面成像得到的.(2)小柯按照图中的测量方法,改变蜡烛A的位置,认真测量并记录了一组数据:物距u(厘米) 5.0 6.0 7.0 8.0像距v(厘米) 4.5 5.5 6.5 7.5然后得出像距小于物距的结论,你认为他的测量方法错误在于_________.2.(2012•铁岭)如图是人眼看见A物体在平面镜中的像A′的示意图,请确定物体A的位置并画出入射光线.3.(2012•三明)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其中A、B是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1)若要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应将图中的_________放在像的位置;若要比较像与物的位置关系,则应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与像到图中_________的距离;(2)将一张白纸放在镜中的蜡烛像处,纸张承接不到像,说明平面镜成的是_________像.4.(2012•青岛)回顾实验和探究:(请将下列实验报告中的空缺部分填写完整)(1)探究影响音调高低的因素:过程在各次实验中,要注意使钢尺上下振动的幅度_________.结论由实验得出:物体振动得越快,音调就越_________.(2)探究光的反射定律:过程结论如图实验说明,在光的反射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_________.由图象得出,在光的反射中,反射_________入射角方法研究光的反射时,将一束光看成一条光线,这里运用的科学方法是_________法.(3)探究固体的熔化规律:过程根据实验图象可知,该固体是_________体,ab段物质处在_________状态.规律通过多次实验,得到规律,请填表如下固体相同点不同点晶体温度不变有熔点非晶体温度升高无熔点5.(2012•岳阳)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1)让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得到图甲所示的光路图,由图可知,凸透镜对光线有_________作用,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_cm;(2)利用图乙装置进行以下操作:①如果烛焰在光屏上的像偏高,应将光屏向_________(选填“上”或“下”)调节;②当烛焰距凸透镜30cm时,移动光屏,可以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_________(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在照相机和投影仪中,成像情况与此类似的是_________;③将蜡烛移到距凸透镜5cm处,无论怎样调节光屏,光屏上始终接收不到清晰的像,这时应从_________侧透过凸透镜直接观察(选填“左”或“右”).6.(2012•营口)如图所示,MN为凸透镜的主光轴,AB为蜡烛,A′B′为蜡烛所成的像,请用作图法确定凸透镜及一个焦点F的位置,并将它们画出.7.(2012•扬州)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1)实验中出现了如图所示的情形,要使像成在光屏中央,应将光屏向_________(上/下)调整.(2)已知凸透镜焦距为10cm,将烛焰放在距离凸透镜25cm处,调节光屏可得到倒立、_________(放大/缩小/等大)的实像,应用这个原理工件的仪器有_________.(3)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将蜡烛向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则应将光屏_________(远离/靠近)透镜,光屏上的像_________(变大/变小/不变)8.(2012•仙桃)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明按如图甲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依次改变蜡烛的位置,移动光屏直到找到清晰的像.记录的数据如下表.实验次数 1 2 3 4 5物距/cm 50 40 30 24 21.4像��/cm 21.4 24 30 40 50像的大小变化→逐渐变大(1)由表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_cm.(2)第2次实验在光屏上所成的像是倒立、_________的实像.生活中应用了凸透镜这一成像规律而制成的物品有_________(请举一例).(3)实验结束后,小明试着调节如图乙所示的投影仪.如果要使屏幕上得到更大的清晰的像,他应将投影仪远离屏幕,并____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镜头与投影片的距离.9.(2012•威海)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所用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用米尺在水平桌面上画一直线并标明刻度,将透镜固定在50cm处,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1)当把点燃的蜡烛放在20cm刻度处时,为了能使像清晰的成在光屏的中央位置,要调整蜡烛、凸透镜、光屏的高度,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_________.(2)重新调整后,保持蜡烛、凸透镜的位置不变,为了找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在光具座上移到_________cm 的刻度范围内,才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3)当把蜡烛移到35cm刻度处时,移动光屏可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这三种光学仪器正常使用时,与这种成像规律相同的是_________.小明做完实验后,想进一步研究透镜成像的情况.他又在透明的玻璃板上用黑色笔画了个表盘及指针的位置,然后把这个玻璃板放在蜡烛的位置上,并用平行光源对着玻璃板上的表盘照射,如图2所示.移动光屏直到成清晰像为止.此时表盘在光屏上所成的像应是图3中的_________.10.(2012•铁岭)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1)同学们不知道老师所给凸透镜的焦距是多少,于是利用图甲的装置测出了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_cm(2)实验中,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使_________、凸透镜和光屏三者中心在同一高度上.(3)某次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光屏上恰好能接收到清晰的像,这个像是倒立、_________的实像,人们利用这个成像原理制成了_________.如果让光屏上的像更小一些,除了移动光屏外,还应将蜡烛向___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才能接收到清晰的像.如果再将近视眼镜放在凸透镜和蜡烛之间,光屏上的像又变得模糊了,为了使光屏上的像变得清晰,他应将光屏向___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方向移动.11.(2012•宿迁)如图,两端开口的圆筒内嵌一光学元件,在圆筒左侧中心轴上放一光源S,圆筒右侧中心轴上垂直固定一光屏.现左右移动圆筒,当圆筒左端面距离光源为a时,恰好在光屏上成一清晰的像;将圆筒向右水平移动距离b时,光屏上第二次出现清晰像.则此光学元件是_________透镜,第二次所成像的性质是_________(填“放大”、“等大”或“縮小”〕_________(填“正立”或“倒立”〕的实像.12.(2012•泉州)下面是小明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过程,请你和他一起完成这项探究:(1)小明将透镜正对太阳光,在透镜的另一侧得到一个最小的亮点F(如图所示);该凸透镜的焦距f=_________ cm;将一支高1.5cm发光棒放在凸透镜前30cm处,移动光屏可以得到一个_________、_________的实像.(2)把该发光棒立于凸透镜前,在光屏上成了3cm高的像,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可能是_________A.9cm B.12cm C.18cm D.27cm.13.(2012•盘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凸透镜位置保持不变,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1)实验中随着蜡烛的燃烧,光屏上依然得到烛焰清晰的像,但光屏上像的位置却偏高,为了使像仍成在光屏的中央,则应向_________(填“上”或“下”)调节凸透镜.(2)调整后,图中光屏上烛焰的像是倒立_________的像,此规律的应用是_________(举一例).(3)要使光屏上的像变成与物大小相等,则应向左调节蜡烛到30cm处,光屏应向_________(填“左”或“右”)调到_________cm处,在此过程中发现蜡烛和光屏之间距离_________(“变大”“变小”或“不变”)了.2012年12月1892066的初中物理组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解答题(共13小题)1.(2012•台州)为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将一块厚度为0.5厘米的玻璃板(P、Q两个平面都可以作为平面镜使用)竖直架在水平台板上面,再取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分别竖直置于玻璃板两侧,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进行实验,(1)在实验中,小柯透过玻璃板看到了蜡烛A的2个清晰的像,分别位于A′和A″处,如图所示.其中A′处的像是蜡烛A通过玻璃板的P(填“P”或“Q”)平面成像得到的.(2)小柯按照图中的测量方法,改变蜡烛A的位置,认真测量并记录了一组数据:物距u(厘米) 5.0 6.0 7.0 8.0像距v(厘米) 4.5 5.5 6.5 7.5然后得出像距小于物距的结论,你认为他的测量方法错误在于像距测量错误,忽略了玻璃板的厚度.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
专题:实验题;实验分析法。
分析:(1)玻璃板有两个反射面,两个反射面都能成像,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判断A'点是两个玻璃板面成的像.(2)知道A'是玻璃板的P面成的像,物距应该是蜡烛A到P面的距离,像距应该是像A'到P面的距离.根据物距和像距的定义判断实验中的错误.解答:解:(1)根据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通过测量,可以得到A和A'到平面镜P面的距离是相等的,所以A'是蜡烛A通过玻璃板P面的成像得到的.(2)如图,小柯测量时把像A'到玻璃板Q面的距离作为像距,像距测量错误,忽略了玻璃板的厚度.故答案为:(1)P;(2)像距测量错误,忽略了玻璃板的厚度.点评:如果实验时,采用厚玻璃板会出现两个像,是因为玻璃板的两个面都起反射作用,都能成像,为了避免两个像带来的麻烦,实验时尽量采用较薄的玻璃板.2.(2012•铁岭)如图是人眼看见A物体在平面镜中的像A′的示意图,请确定物体A的位置并画出入射光线.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相关作图。
专题:作图题。
分析:已知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过像点,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作出发光点A,并完成光路图.解答:解:作像A′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A,连接AO,OB画上箭头即可.如图所示:点评:利用平面镜成像作图时,实际上就是作对称图,注意垂直符号和虚线.3.(2012•三明)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其中A、B是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1)若要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应将图中的蜡烛B放在像的位置;若要比较像与物的位置关系,则应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与像到图中玻璃板的距离;(2)将一张白纸放在镜中的蜡烛像处,纸张承接不到像,说明平面镜成的是虚像.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