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科学下册《4.1地球的自转》教案 浙教版
科学初一下浙教版4.1地球的自转教案2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评价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太阳东升西落是否真的象我们看到的如此。
学生回答
教师评价
提问:哪些现象能够证明地球是在不停地绕地轴旋?
小组讨பைடு நூலகம்回答
小组互评
教师评价
活动探究
解决问题
教师
指导
当地球旋转到图中A、B、C三个不同位置,太阳分别位于观测者的什么方向?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得到结论
科学初一下浙教版4.1地球的自转教案2
教学目标
1.了解地球自转特征,明白地球自转方向。
2.了解昼夜现象和昼夜交替现象的产生,明白晨昏线〔圈〕的含义和昼夜交替周期。
3.能用地球仪模拟地球自转及其产生的昼夜交替现象。
教学难点
地球自转的差不多特征、地球上昼夜交替现象产生的缘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从一张容易产生视觉的错觉图来导入新课。
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
解决问题
晨昏线的含义
教师评价
宇宙中的天体都有昼夜现象吗?
恒星等天体没有
教师评价
昼夜交替是怎么样产生的?
地球自转
教师评价
拓展
昼夜交替的周期对地球上生命的形成和进展有没有好处?什么原因?
小组讨论
尽量给予正面评价
课后练习
【三】小结:
学生小结。
【四】作业布置。
进行组间交流
以同学互评为主
对观测者来说,正处于中午的是_____图,日出的是_____图,日落的是_____图。
同上
从地轴北端观看,地球仪旋转的方向是怎么样的?
逆时针旋转
同上
从地轴南端观看,地球仪旋转的方向是怎么样的?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不断运动的地球 复习教案
第四章不断运动的地球复习教案第一节地球的自转1.地球的自转: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的运动。
2.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
资源网(1)从北极上空俯视,地球作逆时针方向旋转。
(2)从南极上空俯视,地球作顺时针方向旋转。
资源网3.地球自转的周期:约1天(约24小时)。
资源网4.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
(1)东升西落 (2)昼夜交替5.昼夜现象:由于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
资源网昼夜交替现象:地球不停地自转。
资源网6.晨昏线(圈):昼夜半球的分界线,它由晨线和昏线构成。
(1)昏线:随着地球的自转,逐渐由昼变成夜的界线。
(2)晨线:随着地球的自转,逐渐由夜变成昼的界线。
资源网第二节北京的时间和“北京时间"1.地方时:因经度不同而不同的时刻,称为地方时,东边的地方时总是比西边的来得早。
资源网2.时区:把全球划分成24个 150经度宽的地区,每个地区就叫做一个时区。
资源网区时:以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全区统一使用的标准时间。
资源网区时计算原则:东正西负,东加西减3.北京的时间和“北京时间”。
(1)北京的时间:北京的地方时,即东经1160经线的地方时(2)北京时间:东八区的区时,即东经1200经线的地方时。
资源网4.日界线:以1800经线为基线,称为国际日期变更线,简称日界线。
资源网它是曲折。
资源网(1)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的时刻相同,但日期相差一天。
资源网(2)从西十二区越过日界线进入东十二区,日期要增加一天,反之就要减去一天。
资源网(3)西十二区在日界线东侧(昨天)资源网,东十二区在日界线西侧(今天)资源网。
资源网(4)自东向西越过日界线,日期要增加一天,反之就要减去一天。
资源网(5)日界线的西侧是地球上新的一天的起点。
资源网第三节地球的绕日运动1.地球的公转:地球自西向东绕太阳不停地旋转,周期为365.2422天2.太阳高度:太阳光与地面的交角,叫做太阳高度角,简称太阳高度。
资源网(1)一天中太阳高度正午最大,杆影最短。
2021年七年级科学下册 第4章第节 地球的自转教案 浙教版
2021年七年级科学下册第4章第1节地球的自转教案浙教版教学目标1、了解地球自转特征,知道地球自转方向。
2、了解昼夜现象和昼夜交替现象的产生,知道晨昏线(圈)的含义和昼夜交替周期。
3、能用地球仪模拟地球自转及其产生的昼夜交替现象。
4、通过对地球运动规律的学习,加深学生对天文现象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唯物主义世界观。
知识背景学生在小学了解了一些地球运动的常识,初步具备了地球自转和公转的一些知识,但其建立的运动空间运动概念还处于朦胧想象的阶段。
学习需求对日月星辰东升西落等天文现象的形成原因较感兴趣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地球自转特征。
难点:晨昏线(圈)的含义。
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实验法情景形式探索研究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地球的自转”、地球仪、白纸板、橡皮泥和火柴。
学生准备:地球仪、硬纸板、橡皮泥。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师】1、提问:在小学中我们已经学过太阳和地球间的运动规律,请一个同学说说:是太阳绕着地球转,还是地球绕着太阳转?【生】同桌讨论,举手回答。
【师】2、抽生回答。
(结合一册《科学》中“太阳系”的知识,说明地球是绕着太阳转。
播放课件“地球的绕日运动”,加深印象)3、提问:我们坐在平稳行驶的汽车上,专心观看窗外的景物时,我们会有什么感觉?【生】同桌讨论,举手回答。
【师】4、抽生回答(结论:很多时候我们会觉得车窗外的景物在不断后移,但不觉得我们自己在向前移动。
)5、由此引出:地球虽然实际上是绕日运行的,但我们像坐在平稳行驶的汽车上专心观看窗外的景物时一样,会产生看上去像太阳在绕地球旋转这样一种错觉。
6、引入地球的自转:为什么每天太阳会东升西落呢?(出示地球仪)那是载着我们的地球在不停地绕地轴自西向东旋转的缘故。
我们今天就研究地球的自转。
二、新课展开(一)、地球在不停地绕地轴旋转1、地球的自转【师】(1)播放课件“地球的自转”(教参附带)第一部分“地球绕地轴自转”。
(2)定义:我们把地球绕地轴的旋转运动叫做地球自转。
最新新浙教版科学七下第四章第2节地球的自转教案
学习过程 一.阅读与思考:
毛泽东主席的诗中有一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写 得极有气魄。而这“坐地日行八万里”又是怎么来的呢? 教 学 流 程 设 计
二、新课教学:地球的自转 1.探究一:地球自转方向
提出问题:地球自转的方向有哪几种? 建立假设:1、地球可能是自西向东自转的。 2、地球可能是自东向西自转的。 检验假设 1 地球可能是自西向东自转的。 汇报与交流:对地球上的观测者来说: A 图:太阳位于观测者的___________ B 图:太阳位于观测者的___________ C 图:太阳位于观测者的___________ 正处于中午的是_____图;日出的是 _____图;日落的是_____图。 太阳的运动方位: _______________ 若太阳假定静止不动,那么地球绕地轴 转动的方向:自___向____
★温故知新
1.地球仪是‗‗‗‗‗‗‗的模型。地轴是从地球内部穿过地心的假想轴。 2.经线指示‗‗‗‗‗‗‗方向,纬线指示‗‗‗‗‗‗‗方向。 3.在太阳系中,地球围绕‗‗‗‗‗‗‗运动,同时,地球也围绕地轴‗‗‗‗‗‗ ‗。 4.根据我们的生活经验,日月星辰都是从‗‗‗‗‗‗‗升起,‗‗‗‗‗‗‗落下。
总结
(1)昼夜交替现象的原因是 。
第2页
共4页
( 2)晨昏线是 半球和 构成。随着地球的自转,逐渐由 之处;逐渐由 变成 线,是日出之处。
半球的分界线(圈) ,它由 和 变成 的界线是昏线,是日落 的界线是晨
课后练习 ★课堂巩固
1.地 球 自 转 的 周 期 为 ( ) A.一天 B.一 年 C.一周 D. 几小时 2.地球的自转中心是( ) A.地轴 B.太阳 C.地球的中心 D.太 阳的中心 3.日月星辰东升西落现象的形成原因是( ) A.日月星辰都绕着地球转 B.地球绕太阳自西向东公转 C.地球自西向东自转 D.地球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 4.关于地球自转的正确说法的是( ) A.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在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方向,在南极上空看呈 是、逆时针方向 B. 由于地球自转,地球表面产生了昼夜现象 C. 由 于 地 球 自转,地球表面产 生了四季的变化 D. 地 球 自 转 的周期是一天 5. 右 图 示 表 示地球自转方向正确的是: ( )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6.下列现象是自转造成的是: ( ) ①昼夜现象 ②日月星辰东升西落 ③昼夜交替 ④一天内,杆影的变 化 ⑤一年内,杆影的变化 A.①②③ B.①②⑤ C.②③ A ④ D.①③⑤ 7. 地 球 上 昼 夜 交 替 现 象 产 生 的 主 要 原 因 B ( ) D A.地球绕太阳公转的结果 B. 地球本身不发光 C C.地球自转的结果,并且地球不透明 D. 太阳绕地球运动的结果 8.① 该图是以地球 极为中心的极地投影图,理由是 ② 图 A、B、C、D 四地中,处在正午的是 ,处在黑夜是 ,处 在晨 线上的是 ,处在昏线上的是 。
科学七年级下浙教版4.1地球的自转教案
第一课时地球的自转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①知道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的周期是24小时②理解昼夜交替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地球的自转③初步学会用地球仪来演示地球的自转和昼夜交替现象④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2.过程与方法目标①学生会根据生活中熟悉的车、船与窗外风景相对运动的现象联想地球的运动②学生可以在有关事实的基础上,自己得出地球自转以及自转方向和周期的结论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②学生能够认识到探索事物的规律必须要用科学的精神和科学的方法二.教学难点、重点及解决办法1.教学难点: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的推断以及昼夜交替现象成因的解释2.教学重点:昼夜交替现象和地球自转之间的联系3.解决办法:利用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和学生的亲身体验来推断地球自转的情况;通过动画和实例演示来阐述昼夜交替现象三.教学内容安排1.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2.地球自转的周期:24小时,即一天3.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四.教学器材转椅、小红旗、小绿旗、地球仪五.教学方法提问法、启示法、演示法六.教学过程【章节导入】旧的一天落下去了,新的一天又升起来了。
太阳飞到了半空中。
现在的时间是……①2003年十月的中国人民对天空有了更多的自豪,有了更多的期待。
10月16日凌晨,承载着中国人希望与梦想的“神舟”五号飞船在太空遨游21个小时后安全返回地球。
中华民族的飞天之梦终于变成了现实!神州五号飞船是在我国酒泉发射的。
那么你们知道我们人类发射卫星一般是在地球的什么位置吗?答案是----在赤道。
为什么不是在南、北极呢?南、北极发射不是更好吗?《发射图片》②北极熊和南极企鹅,憨态可掬,十分可爱。
可是为什么它们只呆在南北极呢?是因为我们海南岛不够美丽吗?(学生回答:是因为不够冷)那么为什么海南岛就不可能再冷一点呢,不肯给我们一个银装素裹的世界呢?《北极熊、企鹅图片并配有声音》③苏轼在《水调歌头》中写到“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科学4.2地球的自转教案
环节4:
地球自转的证据——傅科摆
环节5:地球自转的意义
环节6:总结3分
钟
5分
钟
极上空所观测到的地球自
转的方向。
总结地球自转的规律。
思考:上述这些现象能否
完全证明地球在自转?
展示学生课外拓展傅科摆
作业,请学生上台演示说
明傅科摆证明地球自转的
原因。
假如有一天地球停止了自
转会怎么样呢?对于地球
上的生物会有什么影响?
视频
回顾我们整节课从托勒密
提出的地球是静止不动
的,到现在我们认识到地
球自转如此重大的意义,
你有什么感受?
总结:科学的发展并不是
一成不变的,而是不断发
展、进步的。
学生思考回答,涉及
运动的相对性。
学生上台演示说明傅
科摆证明地球自转的
原因。
学生思考、小组讨论。
学生思考。
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以及多方面思考问题
的能力。
通过模具,让学生介
绍给学生听,把课堂
交给学生。
引导学生从惯性知识
去分析地球自转停止
可能带来的影响。
培养学生热爱地球、
保护地球的意识。
引发大家对科学史的
认识。
加深对科学的
理解。
科学七年级下浙教版4.1地球的自转教案2.
教学目标
1.了解地球自转特征,知道地球自转方向。
2.了解昼夜现象和昼夜交替现象的产生,知道晨昏线(圈)的含义和昼夜交替周期。
3.能用地球仪模拟地球自转及其产生的昼夜交替现象。
教学难点
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地球上昼夜交替现象产生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从一张容易产生视觉的错觉图来导入新课。
二、新课: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评价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太阳东升西落是否真的象我们看到的这样。
学生回答
教师评价
提问:哪些现象可以证明地球是在不停地绕地轴旋?
小组讨论回答
小组互评
教师评价
活动探究
解决问题
教师
指导
当地球旋转到图中A、B、C三个不同位置,太阳分别位于观测者的什么方向?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得到结论
进行组间交流
以同学互评为主
对观测者来说,正处于中午的是_____图,日出的是_____图,日落的是_____图。
同上
从地轴北端观察,地球仪旋转的方向是怎样的?
逆时针旋转
同上
从地轴南端观察,地球仪旋转的方向是怎样的?
顺时针旋转
同上
提出问题2பைடு நூலகம்
以一些体育比赛的例子
学生思考:为什么?
同学互评
为什么地球上不同的地方在同一时间里会出现白昼与黑夜之分呢?展示图片
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
解决问题
晨昏线的含义
教师评价
宇宙中的天体都有昼夜现象吗?
恒星等天体没有
教师评价
昼夜交替是怎样产生的?
地球自转
教师评价
拓展
七年级科学下册 4.2 地球的自转教案 (新版)浙教版
4.2 地球的自转教材分析《地球的自转》是七年级下册第四章第二节的内容。
本节内容的教学核心是地球的自转、自转的方向、地球自转引起的昼夜交替。
地球的自转产生的昼夜交替是重点要解决的问题,但这也是学生理解的难点。
学情描述内容看上去比较简单,但对七年级的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学过有关地球运动的常识,已经知道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是因为地球的自转产生的。
但是这一结论大多基于教师简单的知识传授,学生对于地球自转建立空间运动概念还处于朦胧想象阶段。
我们身在地球上,是无法感受地球的自转的,必须借助一些学生能够感受的实例去推到空间运动关系,需要合理的模型才能研究无法直接观察的现象。
如果学生接受了地球在自转这一现实,那么地球自转引起昼夜交替的教学就变得非常简单了。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气球自转的方向、周期及产生的地理现象。
2.理解地球上昼夜交替现象,知道晨昏线(圈)的含义,能用地球仪科学地解释昼夜交替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等活动,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学以致用的良好习惯。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用身边能够观察到的事实结合模型去解决验证理论知识,掌握也一些科学的分析方法,体会科学就在我们身边、科学并不神秘,树立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整体设计思路设疑引入新课学生活动体会并接受地球自转的事实通过133页的活动验证地球自转的方向确定地球自转的方向,及南北极点看地球自转的方向昼夜现象昼夜交替现象晨昏线(圈),晨线、昏线思考地球自转对地球生命形成和发展的意义课堂小结巩固练习拓展铺垫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回顾已有知识我们每天都看到太阳东升西落,感觉太阳在绕地球旋转。
根据我们已有的知识,我们已经知道,地球和太阳都位于太阳系中,而相对于太阳系,太阳是静止的,那为什么我们会感觉太阳在绕地球旋转呢?(评述:对于这个问题,似乎非常简单,学生已经有了这个问题的答案,会说这是由于地球的自转引起的。
2020-2021学年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第四章第二节地球自转教案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第四章第二节地球自转教案一、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本节课《地球的自转》选自浙教版七年级下第四章第二节,共一个课时。
内容包括:地球在不停地绕地轴旋转,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昼夜交替和晨昏线。
2.作用与地位:与以往的教材相比,在新课标中,本节课大大降低了难度。
教学中并不要求学生系统地理解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而主要是了解各种地理现象,并能结合事实说明。
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掌握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再讨论地球上昼夜交替现象产生的原因,而且要让学生明确地球上昼夜交替现象产生的原因不只是地球自转,为后面学习地球的公转打下基础。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①会利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运动。
②明确昼夜交替现象产生的原因。
难点:①建立地球运动的空间概念。
②地球上昼夜交替现象产生的原因。
三、学情分析我面对的是七年级的学生,在上学期已经学习了地球的形状、大小等知识,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对地球有一定的了解,但是还没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因此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地球仪等具体形象的材料来加深学生的认识,使知识进一步科学化、系统化。
同时,这是学生第二次接触地理知识,学习兴趣很高,教师可以趁此机会讲授一些学习方法,增强学生的分析学习和归纳能力。
四、教学目标知识目标:①使学生掌握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及产生的地理现象。
②理解地球上昼夜交替现象,知道晨昏线(圈)的含义,能借助地球仪等模型解释昼夜交替现象。
能力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锻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能把学到的知识和实际联系起来。
情感目标:通过本节的学习让学生初步了解地球是不断运动的,地球上许多地理现象都与地球的运动有关。
培养学生以客观唯物主义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其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五、教学设想(一)教学理念:本节课的教学方法采用直观、感性的实验探究法,以发挥学生主动地“学”为中心,通过启发、诱导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讨问题,辅以多媒体、地球仪等教具,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积极性。
七年级科学下册4.2《地球的自转》教案浙教版
4.2地球的自转活动一:用手电筒照地球仪,你发现地球仪上的明暗有什么差别?分别粘在正相对经线上的两根火柴分别在亮的半球还是暗的半球?小结:地球上不同的地方在同一时间里会出现白昼和黑夜之分,这就是昼夜现象.提问:宇宙中的天体都有昼夜现象吗?(重点分析太阳和月球),你能解释地球上产生昼夜现象的原因吗?1.昼夜现象的产生: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太阳光的照射活动二:在活动一的基础上自西向东转动地球仪,观察此时火柴在明暗半球的位置变化有何规律?(注意:此时可固定手电筒的照射位置)小结:在宇宙中像太阳这样自身能发光的天体是没有昼夜现象的,而像地球这样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不运动也能产生昼夜现象。
而当地球自转一周时,昼与夜就会更替一次。
2.昼夜交替现象的产生:地球的自转3.昼夜交替的周期: 24小时播放课件:地球上的昼夜交替活动三:边观看地球上昼夜交替现象的演示边读书图“昼半球和夜半球”,你知道如何区分晨线和昏线吗?练习:利用光沿直线传播的原理,用作图法验证当太阳光照射来时,地球一半地方处在亮的半球,另一半地方处在暗的半球.提问:你知道地球上为什么会有昼夜交替现象了吗?提问:根据生活经验你能告诉大家昼夜更替一次的时间有多长?尊敬的读者:本文由我和我的同事在百忙中收集整编出来,本文稿在发布之前我们对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如有疏漏之处请指正,希望本文能为您解开疑惑,引发思考。
文中部分文字受到网友的关怀和支持,在此表示感谢!在往后的日子希望与大家共同进步,成长。
This article is collected and compiled by my colleagues and I in our busy schedule. We proofread the content carefully before the release of this article, but it is inevitable that there will be some unsatisfactory points. If there are omissions, please correct them. I hope this article can solve your doubts and arouse your thinking. Part of the text by the user's care and support, thank you here! I hope to make progress and grow with you in the future.。
浙教版七年级下科学《地球的自转》精美课件1
浙教版七年级下科学《地球的自转》精美课件1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科学教材第二章第一节《地球的自转》。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地球自转的定义、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以及地球自转与昼夜更替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地球自转的概念、方向和周期。
2. 掌握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如昼夜更替、时间差异等。
3. 能够运用地球自转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地球自转产生的时间差异和昼夜更替现象。
教学重点:地球自转的概念、方向、周期及产生的地理现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地球仪、手电筒、课件、黑板。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地球自转的动态课件,引导学生观察地球自转现象,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a. 提问:地球自转是什么?引导学生思考。
b. 讲解:地球自转的概念、方向和周期。
c. 演示:用地球仪和手电筒演示地球自转产生的昼夜更替现象。
3. 知识讲解:a. 讲解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如昼夜更替、时间差异等。
b. 分析地球自转与昼夜更替的关系。
4.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例题,讲解如何运用地球自转知识解答问题。
5.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板书设计1. 地球的自转a. 概念: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旋转。
b. 方向:自西向东。
c. 周期:一天(24小时)。
d. 地理现象:昼夜更替、时间差异等。
八、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解释地球自转的概念、方向和周期。
b. 运用地球自转知识,解释昼夜更替现象。
c. 分析地球自转对时间差异的影响。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地球自转的概念和产生的地理现象掌握情况,对教学难点和重点的把握程度。
2. 拓展延伸:a. 探究地球自转对天气和气候的影响。
b. 研究地球自转与其他天体运动的关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
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
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
浙教版科学七下《地球的自转》精品课件
浙教版科学七下《地球的自转》精品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浙教版科学七下册《地球的自转》章节。
详细内容包括:地球自转的定义、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如昼夜更替、时差等),以及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地球自转的概念,掌握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球运动规律的兴趣,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及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地球自转的概念、方向、周期及其与公转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地球仪、手电筒、计时器。
学具:笔记本、铅笔、尺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地球仪,引导学生观察地球的自转,激发学生兴趣。
2.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用手电筒照射地球仪,观察地球仪上的光照变化,引导学生思考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
3. 知识讲解:(1)地球自转的概念、方向和周期;(2)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昼夜更替、时差等;(3)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关系。
4. 例题讲解:讲解地球自转相关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布置地球自转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地球的自转定义: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旋转方向:自西向东周期:24小时(一天)地理现象:昼夜更替、时差等与公转的关系:地球自转产生昼夜更替,公转产生四季变化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地球自转的概念、方向和周期。
(2)地球自转产生了哪些地理现象?举例说明。
(3)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关系是什么?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地球自转的概念和方向掌握较好,但在理解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方面存在一定难度。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球自转的影响。
浙教版七年级地球自转教案
浙教版七年级地球自转教案第一篇:浙教版七年级地球自转教案浙教版七年级科学第四章第二节《地球的自转》教学设计教师:在地球上看到太阳东升西落,而科学研究得知在金星上观察太阳是西升东落,宇航员在太空可以观察到太阳在24小时内会有数次的升起和落下,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引起学生学习动机、求知欲)教师:一般定向法的规定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引导学生复习地球仪的知识:地轴、赤道、经线、纬线等,师生共同得出地球自转的定义)教师板书1:地球自转定义:地球沿地轴的旋转运动。
教师设问1:地球自转方向是怎样的?请大胆的提出你的猜想,有几种情况?(学生思考、讨论后回答:两种,猜想一:自西向东旋转,猜想二:自东向西旋转。
)教师设问2:如何设计实验来验证究竟地球是如何旋转的?(学生分组实验完成教材探究活动,得知猜想一正确,猜想二错误)教师设问3:当我们分别站在南极顶点或北极顶点时看到的地球自转方向有变化吗?(学生思考、讨论,教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水杯代替地球仪,自西向东旋转时分别从俯视和仰视两个角度观察“地球仪”的自转方向。
得出北逆南顺的结论。
)教师板书2: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北逆南顺。
教师设问4:地球自转一圈是多长时间?小结结论:地球自转周期:24小时教师设问5:如果地球是静止的,会有什么情况发生?谁能总结一下地球自转的意义?(学生思考、讨论:生1:地球上将会是一边总是白天,温度很高;另一边总是黑夜,温度很低。
生2:如果地球是静止的,生物无法正常生活。
等等)小结结论:地球自转意义重大,产生昼夜交替,为地球提供适宜的温度条件,使地球上的生物可以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
(可以适时讲解“极昼”、“极夜”的知识)教师板书3:地球自转意义:产生昼夜交替。
教师:为研究方便,我们把地球上被太阳照到的半球称为晨半球,另一边背向太阳的半球称为晨半球,二者之间的界线划定为一个圈,称之为晨昏圈。
教师板书4:晨昏圈是为研究方便而人为设置的一个圈教师:晨线和昏线的规定原则,以地球自转时进入昏半球还是晨半球为标准。
浙教版七年级下科学《地球的自转》精美课件1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教学难点: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及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地球自转的定义、方向、周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教具:地球仪、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教师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点评、指导。
7.总结:
(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学定义: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旋转
-方向:自西向东
-周期:一天(24小时)
2.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昼夜更替
-时间差异
七、作业设计
1.作业题目:
(1)简述地球自转的定义、方向和周期。
3.实践情景引入和例题讲解,各分配10分钟,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
4.随堂练习和总结,共分配10分钟,巩固所学知识。
三、课堂提问
1.在讲解地球自转的基本知识时,适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检查学生的理解程度。
2.在实践情景引入环节,鼓励学生主动提问,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提高课堂互动性。
四、情景导入
1.使用地球自转动画、图片等教具,直观地展示地球自转的现象,提高学生的兴趣。
4.加强作业设计,关注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评价,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5.对于教学难点和重点,可以适当增加教学时间,确保学生充分掌握。
6.在今后的教学中,注重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举例说明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3)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我国东西部地区有时差的原因。
2.答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1.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使学生掌握了地球自转的基本知识。但在讲解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时,部分学生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课后加强辅导。
科学七年级下浙教版4.1地球的自转教案2
从一张容易产生视觉的错觉图来导入新课
(二)新课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评价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
太阳东升西落是否真的象我们看到的这样。
学生回答
教师评价
提问:哪些现象可以证明地球是在不停地绕地轴旋?
小组讨论回答
小组互评
教师评价
活
动
探
究
解
决
问
题
教
师
指
导
当地球旋转到图中A、B、C三个不同位置,太阳分别位于观测者的什么方向?
地球的自转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地球自转特征,知道地球自转方向。
2、了解昼夜现象和昼夜交替现象的产生,知道晨昏线(圈)的含义和昼夜交替周期。
3、能用地球仪模拟地球自转及其产生的昼夜交替现象。
二、教学难点
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地球上昼夜交替现象产生的原因
三、教学准备
地球仪、橡皮泥、火柴、课件等
四、教学过程
同学互评
为什么地球上不同的地方在同一时间里会出现白昼与黑夜之分呢?
展示图片
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
解决问题
晨昏线的含义
教师评价
宇宙中的天体都有昼夜现象吗?
恒星等天体没有
教师评价
昼夜交替是怎样产生的?
地球自转
教师评价
拓展
昼夜交替的周期对地球上生命的形成和发展有没有好处?为什么?
小组讨论
尽量给予正面评价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得到结论
进行组间交流
以同学互评为主
对观测者来说,正处于中午的是_____图,日出的是_____图,日落的是_____图。
同上
从地轴北端观察,地球仪旋转的方向是怎样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1 地球的自转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通过实验了解地球自球特征,知道地球自转方向
2.通过讨论了解昼夜现象和昼夜交替现象的产生,知道晨昏线(圈)的含义和昼夜交替周期。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生可以在有关事实的基础上,自己得出地球自转以及自转方向和周期的结论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2.学生能够认识到探索事物的规律必须要用科学的精神和科学的方法
【学习重点】
地球的自转特征及其产生的昼夜交替现象
【学习难点】
地球自转的方向、昼夜交替现象成因的解释
【解决办法】
利用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和学生的亲身体验来推断地球自转的情况;
通过动画和实例演示来阐述昼夜交替现象
【学习方法】
合作、探究学习
【学习准备】
地球仪、制作十字方向标、画上太阳平行光线的纸板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由学生谈论的地球话题导入新课
(二)新课
创设情境
,日落
同
从地轴南端观察,
同一时间里会出现
白昼与黑夜之分呢?
地球是一个不发
教师
教师
(三)小结
学生小结
(四)作业布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板书设计
地球的自转
一、地球在不停地绕地轴旋转
1.地球自转
2.地球自转方向
二、昼夜交替
1.昼夜现象
2.昼夜交替现象
3.晨昏线晨线
昏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