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神经的分布区域

合集下载

二讲:脊神经-PPT文档资料

二讲:脊神经-PPT文档资料

脊神经的分支
脊膜支(返支) 交通支: 灰、白交通支 后支 :分布在枕\项\背\腰\ 臀部的皮肤和肌. 前支:形成颈丛,臂丛,腰丛, 骶丛。
脊 • 颈丛

经 前
• 臂丛


• 腰丛


• 骶丛



颈膨大
腰骶膨大 脊髓圆锥 终丝
马尾
颈丛
一、组成:C1~4前支的全部和C5前支的一部分
二、位置:胸锁乳突肌上段的深面
三、分支及分布
颈丛的分支及分布:皮支和肌支
枕小神经 皮
耳大神经 支 颈横神经
锁骨上神经
肌支 膈神经
纵 隔 右 侧 面 观
纵 隔 左 侧 面 观
臂丛
一、组成:C5~8前支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T1前支
二、位置:锁骨下动脉的后上方,斜角肌间隙
三、分支及分布



组 5根
成 3干(上中下) 及 6股(前、后) 分 3束 支
二、位置:骶骨和梨状肌的前面
三、分支及分布
骶 丛
臀上神经
骶 丛
臀下神经
的 分
阴部神经
支 股后皮神经
坐骨神经
胫腓
神 经
总 神 经
臀下神经 阴部神经 股后皮神经
坐骨神经
臀上神经
胫神经 腓肠内侧皮神经
腓总神经 腓肠外侧皮神经
腓总神经 腓浅神经
腓深神经
腓浅神经
请同学们预习:
脑干
后 腋神经 束 分 桡神经 支
胸背神经
胸长神经
肩胛上神经
腋神经 桡神经
正中神经
尺神经
桡神经
正中神经

周围神经系统

周围神经系统

(3)股外侧皮神经(L2~L3) )股外侧皮神经( (4)闭孔神经 ) obturator nerve (L2~4) 大腿内收能力减弱, 损伤 大腿内收能力减弱,仰 卧时患肢不能置于健侧大腿之 走路时患肢向外侧摆动; 上,走路时患肢向外侧摆动; 大腿内侧面皮肤感觉障碍。 大腿内侧面皮肤感觉障碍。 (5)生殖股神经(L1~2) )生殖股神经(
3.特点 胸神经前支的分布保持着明显的节段性,同时具有重叠性。 特点 胸神经前支的分布保持着明显的节段性,同时具有重叠性。
躯干皮神经的节段性分布规律
神经节段 T2 T4 T6 T8 T10 T12 L1 胸骨角平面 男性乳头平面 剑突平面 肋弓下缘平面 脐平面 脐与耻骨联合连线的中点平面 耻骨联合上方一横掌区域 体表标志
(二)脊神经的分支
1.前支 粗大,为混合性神经。主要分布于颈部、躯干前外侧部和四肢,除胸 . 粗大,为混合性神经。主要分布于颈部、躯干前外侧部和四肢, 神经前支仍保留明显的节段性,其余的脊神经前支先交织成丛, 神经前支仍保留明显的节段性,其余的脊神经前支先交织成丛,自丛再分支分布 于相应区域。脊神经前支形成的丛有:颈丛、臂丛、腰丛和骶丛。 于相应区域。脊神经前支形成的丛有:颈丛、臂丛、腰丛和骶丛。 2.后支 细小,为混合性神经。肌支分布于项、背、腰和骶部深层肌,皮质分 细小,为混合性神经。肌支分布于项、 腰和骶部深层肌, . 布于枕、 骶和臀部皮肤,节段性明显。 布于枕、项、背、腰、骶和臀部皮肤,节段性明显。 3.脊膜支 细小,为感觉性神经,又名窦椎神经。主要分布于脊髓被膜、椎骨 细小,为感觉性神经,又名窦椎神经。主要分布于脊髓被膜、 . 连接等处。 连接等处。 4.交通支 为连于交感干与脊神经之间的细支,详见内脏神经。 为连于交感干与脊神经之间的细支,详见内脏神经。 .

2脊髓内部结构

2脊髓内部结构

讲稿主讲人:江会勇课题:脊髓(内部结构)学时:2学时授课内容:一、脊髓的内部结构从横切面观察脊髓,可见正中央有中央管central canal,管腔窄小不通畅,管腔内面为室管膜细胞所衬。

围绕中央管可见H形或蝶形的灰质。

每一侧灰质可见分别向前后方向伸出的前角anterior horn和后角 posterior horn,在胸髓和上部腰髓(L1~3)还可见向外伸出细小的侧角later alhorn。

前、后角之间的宽阔区域为中间带intermediate zone。

位于中央管周围、连接双侧的灰质称灰质连合。

白质籍脊髓的纵沟分为三个索。

前正中裂与前外侧沟之间为前索anterior funiculus,前、后外侧沟之间为外侧索lateral funiculus,后外侧沟与后正中沟之间为后索Posterior funiculus。

在中央管前方,左右前索间有纤维横越,称白质前连合。

在灰质后角基部外侧与外侧索白质之间,灰、白质混合交织,此处称为网状结构。

不同节段脊髓的灰、白质构成形态是不同的,这是由于不同节段脊髓因其所支配的身体部位不同而含有的神经元数量不同所致。

(一)灰质脊髓灰质由大量大小形态不同的多极神经元所组成。

从横切面看,各种相同类型的神经元往往聚集成簇或成层。

这些细胞群在有些地方则形成界线较分明的神经核。

这些细胞群往往还沿脊髓的纵轴排列,因此从立体角度看,它们多是占据不同节段、长度不一的神经元柱。

根据50年代Rexed的研究,全部脊髓灰质可以分成10个板层,这些板层从后向前分别用罗马数字I到X命名。

Rexed分层模式已被广泛用作对脊髓灰质细胞构筑的描述,但某些传统的脊髓核团名称目前也还在使用,了解二者之间的关系,有重要的实用意义。

灰质I—VI层组成脊髓后角。

I层laminal I很薄,罩在后角的背侧缘,接受后根的传入纤维,层内含有后角边缘核Posteromarginal nucleus。

1层laminal即传统描写的胶状质substantia gelatinosa,此核贯穿脊髓全长,由大量密集的小型细胞组成。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第1册 第2章 神经调节-【必背知识】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第1册 第2章 神经调节-【必背知识】

新人教版生物学选择性必修1《稳态与调节》知识梳理第二章 神经调节第一节 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1.人的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

2.外周神经系统:(1)脑神经:与脑相连,12对,主要分布在头面部,负责管理头面部的感觉和运动。

(2)脊神经:与脊髓相连,31对,主要分布在躯干、四肢,负责管理躯干四肢的感觉和运动。

(3)包含:传入神经:将接收到的信息传递到中枢神经系统(感觉神经)传出神经:将中枢神经系统的指令信息传输到相应器官,使机体对刺激做出反应(运动神经)3.组成神经系统的细胞:神经:许多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外面包着由结缔组织形成的膜,构成一条神经。

神经纤维:神经元的长突起外表套有一层髓鞘,组成神经纤维。

中枢神经系统脑:大脑、小脑、脑干(位于颅腔内)脊髓:(位于椎管内)聚集大量神经细胞,形成不同的神经中枢。

第二节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1. 反射与反射弧(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①概念: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做出的规律性应答。

②类型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形成时间刺激非条件刺激(直接刺激) 条件刺激(信号刺激)神经中枢举例归类:①缩手反射、②膝跳反射、③谈虎色变、④眨眼反射、⑤吮吸反射、⑥吃食物时分泌唾液、⑦望(谈)梅止渴、⑧排尿反射、⑨小狗听到铃声分泌唾液联系非条件反射是条件反射建立的基础;非条件反射可转化为条件反射(2)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①神经元:a.结构模式图 b.结构示意图(画图并标注文字)★传入、传出神经的判断: a.有神经节的是。

b.小入大出:与较小一边相连的是,与较大一边相连的是。

②反射弧的结构与功能 结构名称组成功能结构被破坏 对功能的影响感受器感觉神经末梢的特殊结构接受刺激并产生兴奋无感觉无效应传入神经 感觉神经元传导兴奋:将兴奋由感受器传至神经中枢神经中枢对传入的信息分析和综合并产生兴奋传出神经运动神经元传导兴奋:将兴奋由神经中枢传至效应器有感觉无效应效应器 由传入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组成对内外刺激做出规律性反应相互联反射活动需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来实现,如果反射弧中任何环节在兴奋: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或细胞受外界刺激后,由状态变为 状态的过程注:神经细胞膜内、膜外K +、Na +浓度不一样,膜内浓度高,膜外浓度高系 结构和功能上受损,反射就不能完成适宜强度的刺激;反射弧结构和功能保持完整性。

脊神经的名词解释

脊神经的名词解释

脊神经的名词解释脊神经亦称脊髓神经,由脊髓发出的成对神经。

脊神经自脊髓出发,共31对,有颈神经8对,胸神经12对,腰神经5对,骶神经5对,尾神经1对。

上七对颈神经在相应椎骨的上方穿过椎间孔出椎管,第八对颈神经穿过第七颈椎与第一胸椎间的稚间孔出椎管。

胸、腰神经均分别按序列通过相应推骨下方的椎间孔。

上四对骶神经通过相应的骶前、后孔穿出。

第四骶神经和尾神经经骶管裂孔出骶管。

每对脊神经都是由相应节段的前、后根在椎间孔内合并而成。

脊神经的前根是运动性的,它除含有躯体运动纤维外,在第—胸节至第三腰节,以及第二至第四骶节、还分别含有交感神经纤维和副交感神经纤维。

脊神经的后根是感觉性的、它除含有躯体感觉纤维外,在第一至第三胸节,以及第二至第四骶节,还含有内脏感觉纤维。

每个脊神经因由前、后根合成,都含有运动纤维和感觉纤维,所以脊神经都是混合性神经。

脊神经出椎间孔后,分为前支、后支、脊膜支和交通支。

脊膜支细小,经椎间孔返回椎管,分布于脊髓的被膜和脊柱。

交通支为连于脊神经与交感干之间的细支。

其中发自脊神经连至交感干的叫白交通支;而来自交感干连于每条脊神经的叫灰交通支。

后支较细,是混合性的,经相邻椎骨横突之间向后行走(骶部的出骶后孔),都有肌支和皮支分布于项、背及腰骰部深层的肌和枕、项、背、腰、臀部的皮肤,其分布有明显的节段性。

其中,第2颈神经后支的皮支粗大,称枕大神经,穿斜方肌腱至皮下,分布于杭和项部的皮肤。

腰神经后支分为内侧支和外侧支。

内侧支细小,经横突下方向后,分布于腰椎棘突附近的短肌与长肌。

在腰椎骨质增生病人,可因横突附近软组织骨化,压迫此支而引起腰痛。

第1—3腰神经后支的外侧支较粗大,分布于臀上区的皮肤,称臀上皮神经。

第l~3骶神经后支的皮支分布于臀中区的皮肤称臀中皮神经。

前支粗大,是混合性的,分布于躯干前外侧和四肢的肌和皮肤。

在人类,胸神经前支保持着明显的节段性,其余的前支分别交织成丛,由丛再分支分布于相应的区域。

脊髓的位置及构造解剖

脊髓的位置及构造解剖

二、脊髓的内部结构
• 白质借脊髓的纵沟分为3个索,前正中裂与前外侧沟之间为前索 anterior funiculus,前、后外侧沟之间为外侧索lateral funiculus,后外 侧沟与后正中沟之间为后索posterior funiculus。
• 在灰质前连合的前方有纤维横越,称白质前连合anterior white commissure。在后角基部显。
• 因第1腰椎以下已无脊髓,故临床上进行脊髓蛛网膜下隙穿刺抽取 脑脊液或麻醉时,常选择第3、4腰椎棘突间进针,以免损伤脊髓。
一、位置和外形
• 成人脊髓的长度与椎管的长度不一致,所以脊髓的各个节段与相应 的椎骨不在同一高度。
• 成人上颈髓节段(C1~C4)大致平对同序数椎骨;下颈髓节段(C5~C8) 和上胸髓节段(T1 -T4)约平对同序数椎骨的上1块椎骨;
• 脊髓的前外侧面有1对前外侧沟anterolateral sulcus,有脊神经前根 的根丝附着;后外侧面有1对后外侧沟posterolateral sulcus,有脊神经 后根的根丝附着。
• 此外,在颈髓和胸髓上部,后正中沟和后外侧沟之间,还有一条较 浅的后中间沟posterior intermediate sulcus,是薄束和楔束在脊髓表 面的分界标志。
• 它由后向前又可分为头、颈和基底三部分;前、后角之间的区域为 中间带intermediate zone,在胸髓和上腰髓(T1~L3),中间带外侧部向 外伸出侧角(柱) lateral horn(column);
• 中央管前、后的灰质分别称为灰质前连合anterior gray commissure 和灰质后连合 posterior gray commissure,连接两侧的灰质。
• 中胸髓节段(T5~T8)约平对同序数椎骨的上2块椎骨,下胸髓节段 (T9~T12)约平对同序数椎骨的上3块椎骨;

脊髓

脊髓

20
21
22
2.脊髓灰质炎后遗症:
•主要为下运动神经元损害。表现为 不对称弛缓性瘫痪,腱反射减弱或消 失,肌张力减退,可有肌肉震颤,肌 萎缩明显,无感觉障碍。下肢及大肌 群较上肢和小肌群更易受累。
23
• 神经电生理表现:
后遗症期多无自发电活动,相应受损节段呈慢性神经源性损害 表现,如出现宽大电位,募集反应减少,复杂重复放电等 感觉神经传导正常 运动神经传导正常或轻度异常,CMAP波幅可下降 后索损害一般不累及
15
• 神经电生理表现:
• 1.(延髓、颈、胸、腰骶段)至少三个区域有神经源性损害依据,大 量自发电活动,宽大电位,束颤电位等;当只有2个区域异常为 拟诊,1个区域异常为可能; • 2.感觉传导速度正常,电位波幅正常; • 3.运动传导速度正常或轻度减慢,可有CMAP波幅下降; • 4.体感诱发电位正常(后索不累及)。
14
胸核
中间内侧核
中间外侧核
与前角细胞损害相关疾病
1.运动神经元病:
• 包括肌萎缩侧索硬化症,进行性脊肌萎缩,进行性延髓麻痹,原发性侧索硬 化。
• 临床表现:多数患者以不对称的局部肢体无力起病,如走路发僵、拖步、
易跌倒,手指活动(如持筷、开门、系扣)不灵活等。少数患者以吞咽困难、 构音障碍等球部症状起病。随着病情的进展,逐渐出现肌肉萎缩、“肉跳” 感(即肌束震颤)、抽筋,并扩展至全身其他肌肉,进入病程后期,除眼球 活动外,全身各运动系统均受累,累及呼吸肌,出现呼吸困难、呼吸衰竭等。 一般无感觉异常及大小便障碍。 • 查体:当下运动神经系统受累出现肌力减退、肌肉萎缩、肌束震颤;当上运 动神经系统受累出现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病理征
• 1.针极肌电图:主要以C7-T1支配肌可见神经源性损害,部分可波 及C5-6支配肌,无临床症状的对侧肢体也可出现神经源性损害 • 2.感觉神经传导正常 • 3.运动神经传导可出现患侧尺神经CMAP波幅下降 • 4.患侧尺神经F波异常 • 5.体感诱发电位多正常。

脊神经归纳总结

脊神经归纳总结

脊神经归纳总结脊神经,作为人体神经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传递信息和调节机体功能的重要任务。

在各种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中,对脊神经的归纳总结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脊神经的起源、结构和功能进行全面梳理,为读者提供有关脊神经的全面了解。

一、脊神经的起源脊神经起源于脊髓的前后根,是由脑干及脊髓上的神经元形成的。

具体而言,脊神经可分为31对,其中有8对颈段神经、12对胸段神经、5对腰段神经、5对骶段神经和1对尾骨段神经。

脊神经通过椎间孔从脊髓发出,并将信息传递到相应的肌肉和感觉器官。

二、脊神经的结构脊神经由前根和后根组成。

前根主要负责传递运动信息,后根则负责传递感觉信息。

前根和后根的背根神经节携带着大量的感觉神经元,并且是神经元的主要集聚区。

脊神经同时包括树突、轴突和神经节等结构,这些结构共同构成了信息传递的通道。

三、脊神经的功能脊神经在机体的运动和感觉调节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具体而言,脊神经通过前根的运动神经传递来控制肌肉的收缩和松弛,进而实现身体的各种运动;通过后根的感觉神经传递来接收刺激信息,使机体对外界信息做出反应。

脊神经的功能异常可能导致神经传递的障碍,进而引发各种神经疾病。

四、脊神经的疾病与治疗脊神经是人体神经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所以与之相关的疾病也是十分常见的。

一些常见的脊神经疾病包括坐骨神经痛、脊髓损伤和神经根压迫等。

对于这些疾病的治疗,一般采取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手术治疗等综合手段,以恢复脊神经的功能。

五、脊神经保护与康复保护脊神经对于维持人体健康至关重要。

人们可以通过加强锻炼和保持良好的姿势,预防脊神经疾病的发生。

康复也是脊神经疾病患者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包括康复训练和辅助治疗等。

通过合理的康复措施,可以帮助疾病患者尽快康复,减轻患者痛苦。

总结:脊神经是人体神经系统中起着重要作用的一部分,通过传递运动和感觉信息,对人体的运动和感知发挥调节作用。

了解脊神经的起源、结构和功能对于理解人体神经系统的工作原理具有重要意义。

第2章神经调节-【判断题】2024-2025学年高二生物同步优质资源(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第2章神经调节-【判断题】2024-2025学年高二生物同步优质资源(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第2章神经调节第1节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判断题号内容修改× 1 人的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其中中枢神经系统由大脑和脊髓组成,周围神经系统包括脑神经和脊神经组成。

√ 2 中枢神经系统中含有许多神经中枢,周围神经系统中不含神经中枢。

√ 3 神经中枢是大量神经细胞聚集形成的区域,负责调控特定的生理功能。

× 4 大脑包含左右两个半球,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

× 5 下丘脑中含有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中枢、呼吸中枢等。

× 6 脑干含有许多维持生命活动的必要中枢,如调节心脏、血管的基本活动中枢等,还与生物节律有关。

×7 脊髓是脑与躯干、内脏之间的联系通路,它是调节躯体运动和感觉的低级中枢。

×8 脑神经主要分布在头面部,脊神经主要分布在躯干、四肢,分工负责管理除内脏外的感觉和运动。

×9 人的脑神经共12条,脊神经共31对。

×10 与脑相连的神经全是感觉神经,与脊髓相连的神经全是运动神经。

×11 所有的器官都是受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一起控制。

√12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都是传出神经,属于脑神经或者脊神经。

×13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都是中枢神经系统中的自主神经。

√14 交感神经会使内脏活动减弱,副交感神经使内脏活动增强。

×15 交感神经兴奋时,人的心跳加快,支气管、血管收缩,瞳孔扩张,胃肠蠕动和消化腺的分泌活动增强。

×16 心跳和呼吸的变化是由躯体运动神经控制的。

√17 当人处于兴奋状态时,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处于安静状态时,副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

×18 支配内脏、血管和腺体的传入神经,它们的活动不受意识支配,称为自主神经系统。

×19 血管收缩受交感神经支配,血管舒张受副交感神经支配。

√20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同一器官的作用通常是相反的,使机体对外界刺激作出更精确的反应,使机体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

神经支配及走形分布,高清图谱

神经支配及走形分布,高清图谱

31对脊神经包括: 8对颈神经(C) 12对胸神经(T) 5对腰神经(L) 5对骶神经(S) 1对尾神经(Co)
2.脊神经的纤维成分 每对脊神经都是混合性的,含有4种纤维成分: 躯体感觉纤维:分布于皮肤、骨骼肌和关节 内脏感觉纤维:分布于内脏、心血管和腺体 躯体运动纤维:支配骨骼肌的运动 内脏运动纤维:支配平滑肌、心肌的运动,控制腺体的分泌
B.正中神经(C6~T1): 起自:内侧束和外侧束
走行:伴肱动脉沿肱二头肌内侧沟至肘窝穿旋前圆肌,行于指浅、深屈肌间经腕 管至手掌。
C.正中神经支配: 肌支:支配前臂掌面的肌(肱桡肌、尺侧屈腕肌和指深屈肌尺侧半除外)鱼际肌(拇 收肌除外)和第1、2 蚓状肌。 皮支:分布于掌心、鱼际、桡侧3个半指掌面及其中节和远节手指背面的皮肤。
尺神经支配: 肌支:支配尺侧腕屈肌和指深屈肌的尺侧半、小鱼际肌、拇收肌、骨间肌及第3、4蚓状 肌。 皮支:掌支分布于小鱼际、小指和环指尺侧半的皮肤,手背支分布于手背尺侧半和小指、 环指及中指尺侧半背面的皮肤(中指和环指的分支只到第1指节背面,余部由正中神经 分布)。
E.桡神经: 发自:后束 走行:伴肱深动脉入桡神经沟,穿外侧肌间隔至肱桡肌和肱肌之间,分为浅、深两支。 浅支伴行于桡动脉的外侧,深支穿旋后肌至前臂背面,行于浅、深伸肌间。
胸神经前支anterior branch of the thoracic nerve
胸神经前支共12对 第1~11胸神经前支称肋间神经 第12性分布: 平齐胸骨角为T2 平齐乳头为T4 平齐剑突为T6 平齐肋弓下缘为T8 平齐脐为T10 髂前上棘连线平面为T12 腰丛lumbar plexus 组成:第12胸神经前支的一部分、第1~3腰神经前支及第4腰神经前支的一部分 位置:腰大肌深面

脊髓的解剖概述

脊髓的解剖概述
起源于同侧椎动脉颅内部分, 左右各一, 沿脊髓 全长后外侧沟下行, 分支供应脊髓横断面后1/3 区域(脊髓后柱\后索)
不形成一条完整连续的纵行血管, 略呈网状, 分 支间吻合较好, 较少发供血障碍
脊髓解剖
3. 脊髓血液供应--根动脉
脊髓接受椎动脉\甲状腺下动脉\肋间动脉\腰动脉 \髂腰动脉\骶外动脉血供, 均沿脊神经根进入椎管, 称为根动脉
图2-16 体表节段性感觉分布图
图2-17 感觉皮节三根支配示意图
脊髓解剖
2. 内部结构
脊髓内部结构
灰质 脊髓前角 脊髓后角 脊髓侧角
白质 皮质脊髓束 脊髓丘脑束 薄束&楔束
脊髓解剖
2. 内部结构
脊髓横切面由白质&灰质组成 灰质为神经细胞核团&部分胶质细胞 在脊髓中央呈蝴蝶形或“H”形, 中心为中央管 白质为上下行传导束&大量胶质细胞, 包绕在 灰质的外周
脊髓解剖
2. 内部结构--白质
白质分前索\侧索&后索, 由上行(感觉)&下行 (运动)传导束组成 前索位于前角及前根内侧, 后索位于后正中沟 与后角\后根之间, 侧索位于前后角之间
下行传导束包括皮质脊髓束\红核脊髓束\顶盖 脊髓束等 上行传导束有脊髓丘脑束\脊髓小脑前&后束 \薄束&楔束等
脊髓解剖
2. 内部结构--传导束
皮质脊髓束: 传递对侧大脑皮质运动冲动至同侧 前角细胞, 支配随意运动 脊髓丘脑束: 传递对侧躯体痛温觉&粗略触觉至 大脑皮质 薄束: 传递同侧下半身深感觉&精细触觉 楔束: 传递同侧上半身(T4以上)深感觉&精细触觉 脊髓小脑前&后束: 传递本体感觉至小脑, 参与维 持同侧躯干&肢体的平衡与协调

解剖学名词解释

解剖学名词解释

解剖学名词解释1.钩椎关节(Luschka关节):椎体钩与上位椎体下面两侧唇缘相接,形成钩椎关节。

如过度增生,可使椎间孔狭窄,压迫脊神经,为颈椎病的病因之一。

2.椎体钩:为3—7颈椎椎体上面侧缘向上的突起。

3.岬(骶骨):骶骨底上缘中份向前隆凸,称岬。

4.骶角:骶管裂孔两侧向下突出的骨角,是骶管麻醉时的骨性标志。

5.翼点:在颅的侧面,额、顶、颞、蝶骨会合处最为薄弱,常构成H形的缝,称翼点。

其内面有脑膜中动脉前支通过。

6.翼腭窝:为上颌骨体、蝶骨翼突和腭骨之间的间隙,称翼腭窝。

此窝向外通颞下窝,向前通眶,向内通鼻腔,向后通颅中窝,向下经腭大管、腭大孔通口腔。

7.前囟:位于矢状缝与冠状缝相接处,呈菱形,较大,生后1—2岁闭合。

8.关节盂:肩胛骨外侧角的梨形浅窝,与肱骨头构成肩关节。

9.桡神经沟:肱骨体后面中部有一自内上斜向外下的浅沟,称桡神经沟,有桡神经和肱深动脉经过。

10.尺神经沟:肱骨内上髁后方的一浅沟,称尺神经沟,有尺神经经过。

11.桡骨粗隆:桡骨颈内下侧的突起,为肱二头肌抵止处。

12.髂前上棘:髂嵴的前端称为髂前上棘。

13.胸骨角:胸骨柄与体连接处微向前突,称胸骨角,两侧平对第二肋,是计数肋的重要标志。

14.耻骨联合:由两侧耻骨联合面借纤维软骨构成的耻骨间盘连结而成,其上方有耻骨上韧带,下方有耻骨弓状韧带加强。

15.跗横关节(Chopart关节):由跟骰关节和距跟舟关节联合构成的横过跗骨中部的横位的“S”形关节,临床上可沿此线进行足的离断。

16.腱鞘:指包围在肌腱外面的鞘管,多位于活动性较大的部位,腱鞘可分为纤维层和滑膜层,纤维层位于外层,又称腱纤维鞘;滑膜层位于腱纤维鞘内,其内层包在肌腱表面称脏层,外层贴在腱纤维层的内面,称为壁层。

脏壁两层之间含少量滑液,可减少肌腱运动时的摩擦。

17.斜角肌间隙:前、中斜角肌与第1肋之间的空隙称为斜角肌间隙,有锁骨下动脉和臂丛通过。

18.胸腰筋膜:被覆于竖脊肌周围的筋膜特别发达,称胸腰筋膜。

19.脊髓

19.脊髓

形态特征:
蛛网膜下腔穿刺:L3、4或L4、5椎间隙。 病变部位的判断:麻醉水平的判断。
脊髓节段支配皮肤感觉的节段性分布:
节段 皮肤区域 节段 皮肤区域
C2 枕部 C3 颈部 C4 项下、肩部 C5 上臂外侧
T6 剑突下平面 T8 肋弓平面 T10 脐平面 T12 腹股沟
C6 前臂外侧 C7 手部外侧
(2)锥体外系的纤维束
红核脊髓束:中脑红核→交叉至对侧外侧索 →C1-3板层V-Ⅶ。与皮 质脊髓束一起对肢体远端屈肌运动发挥重要影响。 前庭脊髓束:前庭神经外侧核 →同侧前索外侧部 →板层Ⅷ和部分板 层Ⅶ。主要兴奋躯干和肢体的伸肌以调节身体的平衡。 网状脊髓束:脑干网状结构 →同侧前索和外侧索前内侧部(大部分) →板层Ⅶ、Ⅷ。主要参与对躯干和肢体近端肌肉运动的控制。 顶盖脊髓束:中脑上丘→被盖背侧交叉越边 →前索 →上颈髓段板层 Ⅵ、Ⅷ。它兴奋对侧颈肌活动,抑制同侧颈肌活动。 内侧纵束:双侧前庭神经核 →前索→颈髓→板层 Ⅶ、Ⅷ。与姿势反 射中眼肌与颈肌的协调活动有关。
马尾:腰、骶、尾神经组成。
脊髓节段:31个。
前外侧沟
前正中裂
4、脊髓节段 Segments of spinal cord
概念:脊髓在外形上无明显 的节段性,通常将每一段脊神 经前、后根的根丝附着于脊髓 的范围,称为一个脊髓节段。 划分:
功能支配:
呼吸运动:

C1-4
头颈运动: C2 心率: C4-6 肩部运动: C5 腕肘运动: C6-7 手运动: C7、T1 交感紧张: T1-12 躯干平衡: T2-12 射精: T11-L2
中胸段T5-8 下胸段T9-12 腰段L1-5
对应椎骨序数

最全神经系统解剖图

最全神经系统解剖图

最全神经系统解剖图!导读:神经系统是人体内起主导作用的功能调节系统。

人体的结构与功能均极为复杂,体内各器官、系统的功能和各种生理过程都不是各自孤立地进行,而是在神经系统的直接或间接调节控制下,互相联系、相互影响、密切配合,使人体成为一个完整统一的有机体,实现和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

同时,人体又是生活在经常变化的环境中,神经系统能感受到外部环境的变化对体内各种功能不断进行迅速而完善的调整,使人体适应体内外环境的变化。

可见,神经系统在人体生命活动中起着主导的调节作用,人类的神经系统高度发展,特别是大脑皮层不仅进化成为调节控制人体活动的最高中枢,而且进化成为能进行思维活动的器官。

因此,人类不但能适应环境,还能认识和改造世界。

神经系统由中枢部分及其外周部分所组成。

中枢部分包括脑和脊髓,分别位于颅腔和椎管内,两者在结构和功能上紧密联系,组成中枢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是由脑、脊髓、脑神经、脊神经、和植物性神经,以及各种神经节组成。

能协调体内各器官、各系统的活动,使之成为完整的一体,并与外界环境发生相互作用。

脑部脑干脑室系统大脑供血动脉3D扫描CT成像磁共振成像&人脑模型对比人脑区域图神经分布图小脑皮质结构小脑脑岛基底核海马和穹窿各种剖面图12对颅神经各自对应的脑区形象记忆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系统几种常见致死性脑病的CT表现脑损伤不同部位脑病的瞳孔变化常见的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药品各种颅内出血几种类型脑出血的CT表现急性颅内高压所致脑疝的分型颅顶层次面神经——一巴掌就能记住神经病变时瞳孔对光的反射脑脊液循环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和外展神经损伤的鉴别头痛困扰,你属于哪一种脊柱外周部分包括12对脑神经和31对脊神经,它们组成外周神经系统。

外周神经分布于全身,把脑和脊髓与全身其他器官联系起来,使中枢神经系统既能感受内外环境的变化(通过传入神经传输感觉信息),又能调节体内各种功能(通过传出神经传达调节指令),以保证人体的完整统一及其对环境的适应。

脊神经的体表定位

脊神经的体表定位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和治疗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未来可以进一步深入研究脊神 经的生理和病理机制,为开发 更加有效的诊断和治疗手段提
供理论支持。
随着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 的发展,未来可以利用这些技 术建立更加智能化的诊断和治 疗系统,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 和质量。
未来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 ,共同推动脊神经领域的研究 和发展,为人类的健康事业做 出更大的贡献。
脊神经的体表定位
目录 CONTENT
• 概述 • 脊神经的体表定位方法 • 脊神经的体表标志 • 脊神经的体表定位实践 • 总结与展望
01
概述
脊神经的定义
01
脊神经:指从脊髓发出,分布于 躯干和下肢的神经干。
02
共有31对,包括8对颈神经、12 对胸神经、5对腰神经、5对骶神 经和1对尾神经。
首先确定体表的骨性标志,如 棘突、髂嵴等,作为定位的基
础。
确定体表投影
根据脊神经在体内的走行,确 定其在体表的投影区域。
触诊检查
使用手指进行触诊,寻找敏感 点或异常改变,进一步确定病
变的脊神经。
特殊检查
进行特殊检查,如直腿抬高试 验、拾物试验等,以协助定位

定位技巧与经验分享
手感训练
经常进行触诊训练,提 高手感,以便更准确地
定位时需要保持身体姿势固定,以免影响定位的准确性。同 时,需要注意体表标志的个体差异,因为不同个体之间的解 剖结构可能存在差异。
高级定位方法
高级定位方法是指在基础定位方法的基础上,利用现代医 学影像技术,如X线、CT、MRI等,对脊神经进行更精确 的定位。这些技术可以直观地显示脊神经的位置、形态和 走行,有助于更准确地判断病变部位和制定治疗方案。

脊神经臂丛的组成

脊神经臂丛的组成

脊神经臂丛的组成
脊神经臂丛(brachial plexus)是由第5至第8颈神经前支(C5-C8)和第1胸神经前支(T1)的大部分纤维组成的神经网络。

这个神经丛负责将来自脊髓的神经纤维输送到上肢,包括肌肉、关节和皮肤。

臂丛的神经根从颈椎的椎间孔穿出,经过颈部,穿过锁骨下方的斜角肌间隙,最终进入腋窝,并在那里分支成多个神经,分布到上肢的不同部位。

臂丛的组成可以根据其发出的局部位置分为锁骨上和锁骨下两部分。

锁骨上部的分支是一些短的肌支,发自臂丛的根和干,分布于颈深肌、背浅肌(斜方肌除外)、部分胸上肢肌及上肢带肌等。

锁骨下部的分支发自臂丛的三个束(外侧束、内侧束和后束),多为长支,分为肌支和皮支,主要有肩胛下神经、肌皮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和桡神经等。

这些神经负责上肢的运动、感觉和部分自主功能。

例如,正中神经主要负责手部的运动和感觉,尺神经主要负责手臂和手的某些肌肉以及手部的一部分皮肤,桡神经则负责手臂和前臂的许多肌肉以及前臂的一部分皮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头肌
只在小指部位或与其邻近两指;不会只在无名指或中指,也不会有无名指及中指(C7)
T1
前臂内侧到小指基部
最上两节胸椎的椎间盘损伤并不会造成神经根无力,手内部肌肉无力常是因为别的病
T2
上臂内侧到肘内侧、胸肌和肩胛骨中间区
双原因(如胸廓出口的压力,肺部肿瘤及尺神经损伤),硬膜和神经根压力若在T1,会影响肘屈曲动作,且感觉异常区域为手臂水平区。若是在TI及T2受伤,则肩胛骨在胸廓上的前后动作会有影响。
棘上区、棘下区、三角肌、二头肌
二头肌、肱桡肌

C6
手臂前侧、手的外侧到拇指和食指
二头肌、旋后肌、腕伸直肌(偶尔也会)
二头肌、肱桡肌
拇指、食指
C7
手臂外侧和前臂到食指、中指、和无名指
三头肌、腕屈肌
三头肌
食指、中指、无名指
C8
手臂内侧和前臂到中指、无名指和小指
向尺侧偏的肌肉、拇指伸肌拇指内展肌(很少有三头肌)
S3
鼠蹊部、大腿内侧到膝



S4
会阴、生殖器、下方骶骨
膀胱、直肠

鞍部、生殖器、肛部、阳痿、大块向后脱出
T3-T12
胸肌和肩胛骨中间区T5一T7,肋骨缘;T8一T12,腹部和腰椎区
常见关节症状、硬膜症状和神经根痛,神经根症状之表皮感觉异常现象较少,而且区域定位模糊,侦测不出无力现象。
L1
背部、包含转子和鼠蹊


鼠蹊部;感觉异常出现在ຫໍສະໝຸດ 势维持一段时间后而且会痛L2
背部、前大腿到膝盖
腰肌、髋外展肌

偶尔在大腿前侧
伸拇指肌、腓骨肌、臀中肌足背曲肌、腘旁肌和小腿萎缩
一边受限、颈屈曲痛、跟腱反射减低、脚交叉抬高会痛
小腿外侧、内侧三脚趾
S1
臀部、大腿、小腿后侧
小腿和腘旁肌、臀肌、腓骨肌、足跖屈肌萎缩
直膝抬腿受限、跟腱反射变弱或消失
外侧两脚趾、足外侧、大腿到膝盖外侧。足背部
S2
同S1
除了腓骨肌外与S1相同
与S1相同
小腿外侧、膝部和脚踝
L3
背部、上臂、前大腿和膝部、内侧小腿
腰肌、股四头肌、大腿萎缩
膝反射迟缓、PKB测试为正、SLR角度到底时会痛
膝内侧、小腿前侧
L4
臀内部、大腿外侧、小腿内侧、足背、大脚趾
胫前肌、伸拇指肌
SLR受限、颈部屈曲痛膝反射消失、侧区受限
小腿肚内侧和脚踝
L5
臀部、大腿后侧外侧小腿外侧、足背、脚跟内侧、第一第二第三脚趾
脊神经的分布区域
神经节
皮节
肌无力(肌节)
反射受损
感觉异常
C1
颅顶



C2
颅顶、前额、枕骨
头长肌、胸锁乳突肌、头直肌


C3
整个脖子、后头、颞叶区、向后延续到颌骨
斜方肌、头夹肌

脸颊、颈侧边
C4
肩膀区、锁骨区、上肩胛骨区
斜方肌、提肩胛区

沿着锁骨和上肩胛骨的水平区域
C5
三角肌区、整个手臂前侧到大拇指基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