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笔记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笔记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笔记Part1绿地:配合环境创造自然条件,适合种植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而形成一定范围的绿化地面或区域。
城市绿地:城市中专门用以改善生态、保护环境、为居民提供游憩场地和美化景观的绿化用地。
城市绿地系统:是由一定质与量的各种绿地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绿色有机整体,也就是城市中不同类型、不同性质和规模的各种绿地,共同组合构建而成的一个稳定持久的城市绿色环境体系。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进行定性、定位、定量。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在规划方法上采用的是一种规则营造的规划方法,其特点是为城市绿地系统未来的发展提供指引,侧重于引导和控制,规划依托于理性的分析。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主要任务(P3)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目的:(1)明确城市绿地建设的任务和要求,为城市绿地管理提供依据(2)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3)塑造富有特色的城市形象(4)协调城市绿地多种功能,控制或引导城市绿地规划设计规划层次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一般有两种编制形式:第一种是作为城市总体规划的一个组成部分第二种是单独进行的专项规划城市规划的五个阶段:1.城市规划纲要——定向示意性图纸2.城市总体规划——定性 1:5000~1:250003.分区规划——定量 1:50004.控制性详细规划——定位 1:1000~1:20005.修建性详细规划——定形 1:500~1:2000中国的城市规划体系:区域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总体规划分区(期)规划城市详细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现代城市的5个基本因素:人口规模、人口密集、行政地位和行政区域、产业结构、城市设施Part2著名的规划思想和理论:以城市结构优化为导向的理想绿地模式以环境与生物保护为导向的生态绿地模式以人类利用和功能区分为导向的功能绿地模式伯肯海德公园标志着第一个城市公园的建立19世纪下半叶,欧洲、北美掀起了城市公园建设的第一次高潮,称之为“公园运动”。
公共卫生运动、环境保护运动、城市美化运动这三者贯穿西方城市化的全过程,深刻地影响了近代城市规划的起源。
园林规划重点笔记+绿地系统
第一章城市绿地的效益一、生态效益1.改善空气质量1)固碳释氧(植物的光合作用)2)净化空气(吸收有毒有害气体)3)杀死细菌(植物可分泌杀菌素,如洋葱)2.净化水体植物根系吸收,转化,讲解和合成等方式作用于土壤中的有害物质,对土壤起到净化作用。
3.降低噪声噪声的衰减主要是植物冠层对声能的反射和吸引引起的。
4.调节小气候1)调节温度(树冠阻挡阳光的直射和反射,蒸腾作用吸收热量)2) 调节湿度(蒸腾作用使空气湿度升高)3) 通风、防风(绿带与该地区夏季风向一致,可通风环节热岛效应,与冬季寒风方向垂直,可阻挡寒风和风沙对市区的危害)5. 涵养水源6. 维持生物多样性绿地为生物提供栖息地和食物二、社会效益1.景观功能2.休闲保健场所3.文化教育园地4.社会交往空间5.防护和减灾功能三、经济效益1.直接经济效益(如园林绿化产品,门票,服务的直接经济收入)2.间接经济效益(指园林绿化所形成的良性生态环境和社会效益,城市绿地带动旅游发展,周边地价,房价)第四章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基本原理1.如何保护生物多样性1)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实施就地保护2)建立植物园,动物园等实施迁地保护3)加强科学研究,确立优先保护重点4)加强法制建设,把保护生物多样性纳入法制化轨道5)保护生态环境6)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人口素质,增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2.园林植物生态学的应用1)尊重植物群落的自然特点(园林植物配置朝着群落方向努力,形成一个系统,乔灌草藤本相结合)2)考虑植物他感作用的影响a 植物生化的相克作用(植物分泌的化学物质抑制其他植物生长)b 植物生化的相生作用(植物分泌的化学物质促进其他植物生长)2)考虑生态环境因子对植物的影响第五章植物造景1.植物造景的特点1)自然性2)复杂性3)预见性4)生态性5) 美感双重性2.植物造景的依据(原则)1)尊重自然,保护利用2)尊重科学,符合规律3)因地制宜,适地适物4) 合理布局,满足功能5) 种类多样,季相变化6)密度适宜,远近结合3.植物造景的类型1)按植物类型分a 木本植物造景:孤植树,对植树,树列,树阵,树丛,树群,树林,树篱等b 草本植物造景:草花植物造景,草坪植物造景,蕨类与苔藓植物造景c 藤本植物造景:廊架,花架,墙外立面绿化,高架桥下绿化,枯木复绿2)按植物生境分类a 陆地植物造景:山地,坡地,平地b 水体植物造景:挺水植物,浮水植物,沉水植物3)按应用空间分类a 户外绿地植物造景b 室内庭园植物造景c 屋顶植物造景:屋顶植物选择的原则4.屋顶花园设计形式屋顶花园植物造景设计形式有地毯式、花圃式、自然式、点线式和庭院式。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笔记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1、城市绿地、城市绿地系统、开放空间的概念。
城市绿地:城市绿地是城市用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在城市行政区域内以自然植被和人工职位为主要形态的用地。
它包含两个层次的内容:一是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内用于绿化的土地;二是城市建设用地之外,对生态、景观和居民休闲生活具有积极作用、绿化环境较好的区域。
以植被为主要存在形态,用于改善城市生态,保护环境,为居民提供游憩场地和美化城市的一种城市用地。
城市绿地系统:是指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地貌特征、基础种植和地带性园林植物,根据国家统一规定和城市自身的情况确定的标准,将规划设计的和现有各级各类园林绿地用植物群落的形式绿化起来,并以一定科学规律给予沟通和连接,构成的完整有机的系统,这一系统同时与自然、河川等城市依托的自然环境、林地、农牧区相沟通,形成城郊一体的生态系统。
是城市生态系统中的自然子系统。
开放空间:开放空间是国外常用的大致与我国绿地相当的概念。
广义的开放空间是指城市或城市群中,在建筑实体之外存在的开敞空间体,是人与人、人与自然进行信息、物质、能量交流的重要场所,强调空间概念本身的开放性和可达性,不仅包括城市内部和外围的山体、水体、植被、林地等具有自然特征的空间,也包括城市中的公园、广场、庭院、步行街等人工环境。
开放空间涵盖的空间远远大于城市绿地涵盖的空间。
2、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与城市规划的关系。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中不可缺少的内容,是其中的专项规划,是对城市总体规划的深化与细化。
⏹城市总体规划应明确城市绿化的目标和布局,规定城市各类绿地控制原则和指标,分层合理布置公园绿地,确定防护绿地、其他绿地等的绿线。
⏹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应当明确公园绿地、防护绿地、其他绿地的界线,规定公园绿地的绿化用地率、出入口、停车位、建筑密度等,规定附属绿地占单项建设用地的比例。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应与城市规划的内容与阶段相协调,优化人居环境,满足生物多样性、景观丰富性、维护经济性等城市发展需要。
【笔记】城市园林绿地规划 杨赉丽(2020年8月整理).pdf
城市园林绿地规划杨赉丽第一章城市规划基本知识一、城市1、城市的概念和定义:“城”和“市”起初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城——防御功能;市——贸易交换功能。
定义:城市是以人为主体,以空间和环境为基础,以聚集经济效益为特征的空间地域体系。
2、城市的内涵:①人口数量;②产业构成;③行政管辖3、城市化(城镇化)的定义:农业人口及农用土地向非农业人口和城市用地转化的现象及过程。
城市化包括四个方面:①人口职业的转变(农转非);②产业结构的转变(一产变二三产);③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比较集中的用地和较高的人口密度,便于建设较完备的基础设施)(第一产业:农业,提供生产资料、农副产品,包括种植业、林业、渔业、畜牧业、副业;第二产业:工业,生产资料加工,包括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第三产业:服务业,涵盖广泛,从业人口最多。
)4、城市化水平(城镇化水平):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城市化水平=城镇人口/总人口X100%5、城市化的发展阶段及规律——“S”型曲线(诺瑟姆曲线):①起步阶段:城市化发展速度缓慢,城市化水平30%左右②加速阶段:由于生产力水平提高极快而加速增长,城市化水平30%-60%③稳定阶段:由于农业现代化过程基本完成,剩余劳动力已基本上转化为城市人口而趋于缓慢或停滞。
6、城市问题(会列举即可):住宅、交通、城市污染、城市灾害、社会秩序混乱、就业……(1952年伦敦烟雾事件、《联合国人类环境宣言》、《人类环境行动计划》、《马丘比丘宪章》、《京都议定书》、《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7、城市功能(《雅典宪章》):生活(居住)、工作、游憩、交通8、城市规模:城市人口规模+用地规模。
依据人口规模划分:>100W人——特大城市;50-100W人——大城市;20-50W人——中特城市;10-20W人——小城市二、城市规划1、定义:城市规划是人居环境各层面上得以城市层次为工作对象的空间规划,是城市政府为达到城市发展目标而对城市建设进行的安排,包括城市发展战略和建设控制引导两个层面。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的读书笔记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的读书笔记- 园林相关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城市绿化的重要环节城市绿化重要包括规划、建设、保护和管理四个重要环节。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应当包括下列重要内容1、规划依据、指导思想和原则2、规划期限和规模范围3、市域绿地系统规划4、规划目标与指标5、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结构、布局和分区6、城市绿地系统分类规划7、树种规划8、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建设规划9、古树名木保护10、分期建设规划11、绿地规划的实施措施■城市绿地分类: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其他绿地。
■影响城市绿地指标的因素1、国民经济水平2、城市性质3、城市规模4、城市自然条件5、城市所在地地形、地貌、水文、地质、土壤等条件6、城市用地分布现状7、城市中已形成的建筑物8、园林绿地的现状及基础■城市绿地指标的作用1、可以反映城市绿地的质量与绿化效果,是评价城市环境质量和居民生活福利水平的重要指标。
2、可以作为城市总体规划各阶段调整用地的依据,是评价规划方案经济性、合理性的数据。
3、可以指导城市各类绿地规模的制定工作,如推算城市城市公园及苗圃的合理规模等,以及估算城建投资计划。
4、可以统一全国的计算口径,可以为城市规划学科的定量分析、数理统计、计算机技术应用等更先进、更严密的方法提供可比的数据,并为国家有关技术标准规范的制定与修改提供基础数据。
■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指城市中居民平均每人占有公园绿地的数量,是衡量城市绿化水平的主要指标。
Ag1m=Ag1/NpAg1m ——人均公园绿地面积(m2/人)Ag1 ——公园绿地面积(m2)Np ——城市人口数量(人)■人均绿地面积:Agm =( Agl+ Ag2+ Ag3+ Ag4)Agm——人均绿地面积(m2/人)Ag1——公园绿地面积(m2)Ag2——生产绿地面积(m2)Ag3——防护绿地面积(m2)Ag4——附属绿地面积(m2)Np ——城市人口数量(人)■绿地率:是衡量城市规划的重要指标,是指城市中各类园林绿化用地总面积占城市总用地面积的百分比,表示了全市绿地总面积的大小。
绿地系统规划设计笔记 最终版
绿地系统规划设计笔记最终版第一章城市园林绿地的功能与效益一、试简述城市园林绿地功能与作用一、生态功能1.改善小气候:调节气温:太阳辐射的60~80%被植物所吸收,其中90%热能被植物的蒸腾所消耗;调节湿度:通过植物的蒸腾作用而降温,提高湿度一般蒸发的水分占从根部吸收的99%;调节气流:挡防风林,减风速,减风沙,改善气候;通道:带状绿地,加大空气流通,将城市郊区的气流引入城市中心。
2.净化空气: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co2,放出o2;吸收有害气体:吸收so2的有:臭椿、夹竹桃、石榴;吸收cl2的有:黄杨、油茶、山茶;吸收HF2的有:大叶黄杨、海桐、香樟;吸收o3的有:银杏、柳杉、冬青;吸滞烟灰粉尘:一方面于枝冠茂密,具有强大的降低风速的作用,随着风速的降低,一些大粒尘下降;另一方面于叶子表面不平,有茸毛,有的还分泌粘性的油脂或汁浆,空气中的尘埃经过树木时便附着于叶片及枝干,经过雨水的冲洗,又恢复其吸尘能力;减少含菌量:植物减少尘埃从而减少含菌量,有些植物还能分泌具有杀菌能力的杀菌剂,使得空气含菌量减少;健康作用:负离子作用,芳香草对人体的影响,绿色植物对人体神经的作用 3.防止公害灾害:降低噪声A噪声来源:交通运输,工业噪声,其他噪声B树木绿化对噪声具有吸收和消声作用,可以减弱噪声的强度C减噪效果影响因素:植物配植方式、树冠层、高度、位置、种类、林带的结构与宽度;净化水体与土壤作用:许多水生植物、沼生植物对净化城市污水有明显作用,植物的地下根系的吸收大量有害物质而具有净化土壤的能力;涵蓄水源与保护地下水4.保护生物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土壤环境二、空间功能:1安全防护作用:避震防火作用[防火树种];防御放射性污染和有利备战防空。
2提供游憩度假条件:日常户外活动; 3.文化宣传、科普教育;4旅游度假;5度假及休闲疗养基地。
三、精神上作用:美化城市、装饰环境;自然美、艺术美和创造性四、经济效益:直接经济效益:1、物质经济收入;2、旅游观赏收入。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学习要点
G46道路绿地
G47市政绿地 G48特殊绿地
城市绿地分类规划
公园绿地(G1)规划 1、公园绿地组成
根据《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85-2002),公园 绿地包括综合公园、社区公园、专类公园、带状公园以及 街旁绿地。它是城区绿地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对城市生 态环境、市民生活质量、城市景观等具有无可替代的积极 作用。
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于2007 年10 月28 日通过,自2008 年1 月1 日起施行 本法所称城乡规划,包括城镇体系规划、城市规划、镇规 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
法律
城市规划、镇规划分为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详 细规划分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 控制性详细规划 regulatory plan 以城市总体规 划或分区规划为依据,确定建设地区的土地使用 性质和使用强度的控制指标、道路和工程管线控 制性位置以及空间环境控制的规划要求。 修建性详细规划( site plan)是以城市总体规 划、分区规划或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依据,制订用 以指导各项建筑和工程设施的设计和施工的规划 设计。 是城市详细规划的一种。
基础资料汇编
城市概况、城市绿化现状、管理资料三部分。 基础资料汇编包括城市概况、自然条件、经 济及社会条件、环境保护资料、城市历史与 文化资料、绿地及相关用地资料、技术经济 指标、生产绿地的面积、苗木总量、种类、 规格、苗木自给率、古树名木的数量、位置、 名称、树龄、生长情况等、园林植物、动物 资料及管理机构、人员状况、资金与设备、 城市绿地养护与管理情况等。
防护绿地(G3)规划
城市绿地规划设计知识点
城市绿地规划设计知识点城市绿地规划设计是指通过科学规划和设计手段,合理利用城市土地资源,营造舒适的城市绿地空间,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在城市绿地规划设计中,有一些重要的知识点需要我们了解和掌握。
本文将从城市绿地规划的原则、分类、设计要素以及可持续性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城市绿地规划的原则1. 人性化原则:城市绿地规划要以人为本,满足居民的需求和愿望,创造舒适、健康的居住环境。
2. 生态原则:城市绿地规划要尊重自然,保护和恢复自然生态系统,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
3. 可持续性原则:城市绿地规划要注重可持续发展,通过合理的设计和管理,确保绿地的长期可用性和可维护性。
二、城市绿地的分类城市绿地可以根据其功能和位置的不同进行分类,常见的绿地类型包括公园、广场、花坛、绿道、湖泊等。
不同类型的绿地在城市中起到不同的作用,满足不同居民的需求。
三、城市绿地设计的要素1. 空间分布:城市绿地的空间布局要合理分布,形成完整的绿地系统,满足居民的需求。
不同绿地类型之间要有良好的连通性,形成绿色的网络。
2. 植被选择:城市绿地的植被选择要考虑适应性、景观效果和生态功能。
根据具体条件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植物种类。
3. 水体规划:城市绿地中的水体是重要的景观元素,通过合理规划和设计水体,可以提高绿地的生态效果和观赏价值。
4. 设施设置:城市绿地中的设施要满足居民的休闲和活动需求,如座椅、草坪、运动设施等。
同时要考虑设施与绿地的协调性,不破坏绿地的整体景观效果。
四、城市绿地规划设计的可持续性城市绿地的规划设计要追求可持续性发展,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节约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城市土地,通过密度控制和空间布局,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土地的占用。
2. 节约水资源:合理利用水资源,通过雨水收集和再利用等方式,减少城市绿地对自来水的需求。
3. 节能减排:通过合理的植被配置和设施设置,降低城市绿地的能耗,并减少对空气和水的污染。
绿地系统规划课堂笔记
第二章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城市绿地五大功能:生态、游憩、景观、文教、避灾一、生态功能1.维持城市碳氧平衡2.调节城市微气候3.净化空气、防止公害4.维持生物多样性5.水土保持城市热岛效应是城市气候中典型的特征之一。
它是城市气温比郊区气温高的现象。
城市热岛的形成一方面是在现代化大城市中,人们的日常生活所发出的热量;另一方面,城市中建筑群密集,沥青和水泥路面比郊区的土壤、植被具有更大的函授比热容(可吸收更多的热量),而反射率小,使得城市白天吸收储存太阳能比郊区多,夜晚城市降温缓慢仍比郊区气温高。
二、游憩1.提供人游憩休息场所2.满足人心理的需要三、景观城市景观五意象:道路、边界、中心点、区域特征、标志物道路:动线网路,有连续性、方向性的道路、铁路和运河边界:把一个地区从另一个地区分离出来的屏障,或者两个地区互相连接的接缝如河流、山川、海岸线和山崖等中心点:包括街区的重要地点、公共汽车聚合点以及具有特征的事物聚合焦点之类,如广场、商业街区域特征:拥有比较宽阔的城市地区,具有共同的用途和特质,和其他区域有明显的区别,如工业区、商业区标志物:城市景观的重要内容,有独特的造型与背景强烈的对比,以及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四、文教功能1.传承地域历史文脉2.爱国主义思想教育3.形成环境教育课堂五、避灾功能1.避灾功能避难场所防火隔离带疾病传播的避风港战争时期民防设施2.救灾功能救援直升机起降场地救灾物资集散地临时医院搭建地倒塌建筑物临时堆放第三章城市绿地分类及指标城市建设用地九类:R 居住用地C 公共设施用地M 工业用地W 仓储用地T 对外交通用地S 道路广场用地U 市政公用设施用地G 绿地D 特殊用地E 水域和其它用地一、城市绿地分类原则1.以绿地功能为主要依据2.绿地分类应与城市用地平衡的计算口径相一致3.要反映不同城市的绿地特点4.绿地分类应尽量考虑与其他国家的可比性5.考虑绿地的管理体制、统计范围、投资来源(可操作性)二、《城市绿地分类标准》(2002)G1 公园绿地向公众开放,以游憩为主要功能,兼具生态、美化、防灾等作用的绿地G11 综合公园内容丰富,有相应设施,适合于公众开展各类户外活动的规模较大的绿地G111 全市性公园为全市民服务,活动内容丰富、设施完善的绿地G112 区域性公园为市区内一定区域的居民服务,具有较丰富的活动内容和设施完善的绿地G12 社区公园为一定居住用地范围内的居民服务,具有一定活动内容和设施的集中绿地不包括居住组团绿地G121 居住区公园服务于一个居住区的居民,具有一定活动内容和设施,为居住区配套建设的集中绿地服务半径:0.5~1.0kmG122 小区游园为一个居住小区的居民服务、配套建设的集中绿地服务半径:0.3~0.5kmG13 专类公园具有特定内容或形式,有一定游憩设施的绿地G131 儿童公园单独设置,为少年儿童提供游戏及开展科普、文体活动,有安全、完善设施的绿地G132 动物园在人工饲养条件下,移地保护野生动物,供观赏、普及科学知识,进行科学研究和动物繁育,并具有良好设施的绿地G133 植物园进行植物科学研究和引种驯化,并供观赏、游憩及开展科普活动的绿地G134 历史名园历史悠久,知名度高,体现传统造园艺术并被审定为文物保护单位的园林G135 风景名胜公园位于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内,以文物古迹、风景名胜点(区)为主形成的具有城市公园功能的绿地G136 游乐公园具有大型游乐设施,单独设置,生态环境较好的绿地绿化占地比例应大于等于65%G137 其他专类公园除以上各种专类公园外具有特定主题内容的绿地。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笔记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第一章城市规划基本知识六、生态城市生态城市应是一种经济高效、环境宜人、社会和谐的人类住区。
《人与生物圈计划》(MAB)报告中,提出了生态城市规划的5项原则:(1)生态保护战略(包括自然保护,动、植物区系及资源保护和污染防治);(2)生态基础设施(自然景观和腹地对城市的持久支持能力);(3)居民的生活标准;(4)文化历史的保护;(5)将自然融入城市。
七、绿道:广义上讲,“绿道”是指用来连接的各种线型开敞空间的总称,包括从社区自行车道到引导野生动物进行季节性迁移的栖息地走廊;从城市滨水带到远离城市的溪岸树荫游步道等.名词解释第三章城市绿地功能第四章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原理第四章原理及公式第五章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内容第六章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第七章公园绿地规划设计第八章防护绿地规划设计第九章城市居住区绿地规划设计9.1城市居住区绿地相关术语1、城市居住区:城市中住宅建筑相对集中布局的地区,简称居住区。
2、十五分钟生活圈居住区:以居民步行15分钟可满足其物质与生活文化需求为原则划分的居住区范围;一般由城市干路或用地边界线所围合,居住人口规模为50000-100000人(约17000-32000套住宅),配套设施完善的地区。
3、十分钟生活圈居住区:以居民步行10钟可满足其物质与生活文化需求为原则划分的居住区范围;一般由城市干路、支路或用地边界线所围合,居住人口规模为15000-20000人,(约5000-8000套住宅),配套设施齐全的地区。
4、五分钟生活圈居住区:以居民步行5分钟可满足其基本生活文化需求为原则划分的居住区范围;一般由城市支路及以上级城市道路或用地边界线所围合,居住人口规模为5000-12000人(约1500-4000套住宅),配建社区服务设施的地区。
5、居住街坊:由城市支路等城市道路或用地边界线围合的住宅用地,是住宅建筑组合形成的居住基本单元;居住人口规模在1000-3000人(约300-1000套住宅,用地面积2-4公顷),并建有便民服务设施。
读书笔记-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
读书笔记——自学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教材第五章心得随着工业时代的过去,在工业时代的城市建设、环境改造中,人们所对自然环境的肆意破坏,导致了随之而来的各种问题。
当时,社会环境状况极差,大量人口死于瘟疫、居住环境恶劣、自然灾害日益频繁。
人们渐渐开始觉醒,开始认识到环境的重要性,不能只是一味的肆意改造环境。
人们渐渐意识到,自从人类远古时期开始为自己建造栖息地、建造生活的洞穴开始,到现在摩天楼林立、城市高速发展的今天,甚至是到了社会高度发达的未来。
人类的发展、建筑的发展始终是和人类所处的整个自然环境紧密的关联在一起的。
在自学完教材第五章园林绿地与建筑环境之后,我对于园林绿地的规划、环境与建筑关系的设计、创作手法等有了更全面、更系统的认识。
同时,还对于园林绿地与建筑环境的一些概念有了初步的了解,特别是也知道了一些关于人与自然关系发展大概的历史过程。
而这也是我在整个章节中最感兴趣的一部分,因为如果不思考清楚历史,就没法更好的生活于当下,也就不能更好的指导未来的建设,正如李世民所言:“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
”教材上根据人与自然的关系将其划分为四个时期:人类依附自然;人类脱离自然;人类破坏自然;高层次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从城市建设、建筑设计的角度出发的话,我觉得大致可分为如下四个阶段:1,人类依附于自然。
在这个阶段,人们生活在山洞等自然营造的场所中,每天靠打猎为生,几乎完全被自然所控制着。
人们的力量太过渺小,对于周围的环境基本没有什么改造能力,也没脱离开自然的食物链。
(附图1)在这个时期,人类智力水平还比较低,但是,随着时间的继续,人类也在慢慢进步。
2,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存。
这个时期很长,从一开始聚落的出现,到后来工业革命之前,都大致可以归为这个时期。
在这个时期,人类经过了漫长的历史,在为生存奋斗的实践中,逐步认识到了如何改善自我的生存环境,使之满足生存安全等需要。
但是,由于人们的力量还是有限,能改造自然的力量还是很小。
笔记 城市园林绿地规划 杨赉丽
城市园林绿地规划杨赉丽第一章城市规划基本知识一、城市1、城市的概念和定义:“城”和“市”起初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城——防御功能;市——贸易交换功能。
定义:城市是以人为主体,以空间和环境为基础,以聚集经济效益为特征的空间地域体系。
2、城市的内涵:①人口数量;②产业构成;③行政管辖3、城市化(城镇化)的定义:农业人口及农用土地向非农业人口和城市用地转化的现象及过程。
城市化包括四个方面:①人口职业的转变(农转非);②产业结构的转变(一产变二三产);③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比较集中的用地和较高的人口密度,便于建设较完备的基础设施)(第一产业:农业,提供生产资料、农副产品,包括种植业、林业、渔业、畜牧业、副业;第二产业:工业,生产资料加工,包括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第三产业:服务业,涵盖广泛,从业人口最多。
)4、城市化水平(城镇化水平):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城市化水平=城镇人口/总人口X100%5、城市化的发展阶段及规律——“S”型曲线(诺瑟姆曲线):①起步阶段:城市化发展速度缓慢,城市化水平30%左右②加速阶段:由于生产力水平提高极快而加速增长,城市化水平30%-60%③稳定阶段:由于农业现代化过程基本完成,剩余劳动力已基本上转化为城市人口而趋于缓慢或停滞。
6、城市问题(会列举即可):住宅、交通、城市污染、城市灾害、社会秩序混乱、就业……(1952年伦敦烟雾事件、《联合国人类环境宣言》、《人类环境行动计划》、《马丘比丘宪章》、《京都议定书》、《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7、城市功能(《雅典宪章》):生活(居住)、工作、游憩、交通8、城市规模:城市人口规模+用地规模。
依据人口规模划分:>100W人——特大城市;50-100W人——大城市;20-50W人——中特城市;10-20W人——小城市二、城市规划1、定义:城市规划是人居环境各层面上得以城市层次为工作对象的空间规划,是城市政府为达到城市发展目标而对城市建设进行的安排,包括城市发展战略和建设控制引导两个层面。
绿地规划系统知识点总结
绿地规划系统知识点总结一、绿地规划概述绿地规划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到城市环境、生态保护、景观改善、人居环境等多个方面。
绿地规划系统是为了科学、合理地规划和管理城市绿地资源而设计的一个系统。
它包括了规划原则、指标标准、规划方法与技术、规划管理和实施等方面的内容。
绿地规划系统的建立对于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提高城市生态环境、改善居住条件、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绿地规划原则1.生态原则绿地规划应当以生态保护为首要原则,保护和恢复植被、水体、野生动物栖息地等生态系统,维护城市生态平衡和生态健康。
2.可持续原则绿地规划应当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合理配置绿地资源,精心设计绿地功能,保障绿地的可持续利用和管理。
3.公平公正原则绿地规划应当以公平、公正为原则,保障市民的基本需求和利益,使城市的绿地资源分配更加均衡和合理。
4.多功能原则绿地规划应当以多功能规划为原则,将绿地的生态、休闲、娱乐、文化、教育、健康功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绿地成为城市的综合性公共空间。
5.适度规模原则绿地规划应当以适度规模为原则,根据城市规模、土地利用状况、环境容量等因素合理确定绿地规划规模,形成合理的绿地规划布局。
三、绿地规划指标标准1.规划指标绿地规划指标包括绿地面积、绿地覆盖率、绿地分布密度、绿地服务范围等。
不同城市的绿地规划指标会根据城市的实际情况、土地资源利用状况、人口密度和分布、气候条件等因素而有所不同。
2.规划标准绿地规划标准是一种量化的、可计量的标准,用来评价绿地规划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规划标准包括了城市绿地建设标准、园林绿化标准、绿地景观规划标准等,在绿地规划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3.监测评估绿地规划的指标和标准需要进行监测和评估,以了解规划的实施情况和效果。
通过不断地监测评估,可以及时发现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和改进。
四、绿地规划方法与技术1.地理信息系统(GIS)GIS在绿地规划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复习资料
第一章城市园林绿地的功能与效益一、试简述城市园林绿地功能与作用一、生态功能1.改善小气候:调节气温:太阳辐射的60~80%被植物所吸收,其中90%热能被植物的蒸腾所消耗;调节湿度:通过植物的蒸腾作用而降温,提高湿度一般蒸发的水分占从根部吸收的99%;调节气流:(1)挡防风林,减风速,减风沙,改善气候;(2)通道:带状绿地,加大空气流通,将城市郊区的气流引入城市中心。
2.净化空气:(1)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co2,放出o2;(2)吸收有害气体:吸收so2的有:臭椿、夹竹桃、石榴;吸收cl2的有:黄杨、油茶、山茶;吸收HF2的有:大叶黄杨、海桐、香樟;吸收o3的有:银杏、柳杉、冬青;(3)吸滞烟灰粉尘:一方面由于枝冠茂密,具有强大的降低风速的作用,随着风速的降低,一些大浆,空气中的尘埃经过树木时便附着于叶片及枝干,经过雨水的冲洗,又恢复其吸尘能力;(4)减少含菌量:植物减少尘埃从而减少含菌量,有些植物还能分泌具有杀菌能力的杀菌剂,使得空气含菌量减少;健康作用:负离子作用,芳香草对人体的影响,绿色植物对人体神经的作用3.防止公害灾害:(1)降低噪声A噪声来源:交通运输,工业噪声,其他噪声B树木绿化对噪声具有吸收和消声作用,可以减弱噪声的强度C减噪效果影响因素:植物配植方式、树冠层、高度、位置、种类、林带的结构与宽度;(2)净化水体与土壤作用:许多水生植物、沼生植物对净化城市污水有明显作用,植物的地下根系的吸收大量有害物质而具有净化土壤的能力;(3)涵蓄水源与保护地下水4.保护生物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土壤环境二、空间功能:1安全防护作用:避震防火作用[防火树种];防御放射性污染和有利备战防空。
2提供游憩度假条件:日常户外活动;3.文化宣传、科普教育;4旅游度假;5度假及休闲疗养基地。
三、精神上作用:美化城市、装饰环境;自然美、艺术美和创造性(植物的自然特性、满足人的情感生活追求、道德修养追求和人迹交往追求、满足人们创造的需求,精神世界的发展,需要知识作为武器。
绿地规划知识点总结
绿地规划知识点总结绿地规划是城市规划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涉及到城市中的公共绿地、私人花园、景观带等绿色空间的规划布局和设计。
绿地不仅可以提升城市的生态环境,增加人们的休闲娱乐空间,还可以改善城市的气候和地表水系统,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下面将对绿地规划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绿地规划的概念和意义1. 绿地规划的概念绿地规划是指对城市中的绿色空间进行合理的规划布局和设计,以满足城市居民对绿化环境的需求,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提升城市的景观品质,保护和利用自然资源,促进城市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2. 绿地规划的意义绿地规划对城市有着重要的意义。
首先,它可以提升城市的生态环境,改善空气质量,减少噪音污染,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其次,绿地可以增加城市的景观价值,提升城市的形象和吸引力,对于城市的旅游和文化产业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再次,绿地规划可以改善城市的气候和地表水系统,减少城市的热岛效应,缓解城市的水logging问题。
最后,绿地规划还可以增加城市居民的休闲娱乐空间,促进人们的身心健康,提高城市的社会文化水平。
二、绿地规划的基本原则1. 生态优先绿地规划应该以生态优先为原则,遵循自然保护与利用相结合的原则,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的功能,在规划设计中充分考虑植被的多样性、生物物种的保护和生态系统的平衡。
2. 公共利益绿地规划应该以公共利益为核心,满足城市居民对于绿地的需求,提供优质的休闲娱乐空间,提升城市的生活品质,促进城市的社会公平和可持续发展。
3. 多功能性绿地规划应该具有多功能性,满足城市居民对不同功能绿地的需求,针对不同的地域特点和人群需求,开发设计多样化的绿地空间,提供文化、教育、体育、休闲等各类服务功能。
4. 可持续性绿地规划应该具有可持续性,以生态经济为导向,将节能环保、资源合理利用等要素融入规划设计中,确保城市绿地的可持续发展。
5. 灵活性绿地规划应该具有灵活性,能够适应城市发展变化和人民需求的变化,注重规划设计的灵活性和可调节性,保证绿地规划的长远性和稳定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笔记Part1绿地:配合环境创造自然条件,适合种植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而形成一定范围的绿化地面或区域。
城市绿地:城市中专门用以改善生态、保护环境、为居民提供游憩场地和美化景观的绿化用地。
城市绿地系统:是由一定质与量的各种绿地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绿色有机整体,也就是城市中不同类型、不同性质和规模的各种绿地,共同组合构建而成的一个稳定持久的城市绿色环境体系。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进行定性、定位、定量。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在规划方法上采用的是一种规则营造的规划方法,其特点是为城市绿地系统未来的发展提供指引,侧重于引导和控制,规划依托于理性的分析。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主要任务(P3)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目的:(1)明确城市绿地建设的任务和要求,为城市绿地管理提供依据(2)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3)塑造富有特色的城市形象(4)协调城市绿地多种功能,控制或引导城市绿地规划设计规划层次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一般有两种编制形式:第一种是作为城市总体规划的一个组成部分第二种是单独进行的专项规划中国的城市规划体系:区域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总体规划分区(期)规划城市详细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现代城市的5个基本因素:人口规模、人口密集、行政地位和行政区域、产业结构、城市设施Part2著名的规划思想和理论:以城市结构优化为导向的理想绿地模式以环境与生物保护为导向的生态绿地模式以人类利用和功能区分为导向的功能绿地模式伯肯海德公园标志着第一个城市公园的建立19。
的全过程,深刻地影响了近代城市规划的起源。
(Le Corbusier)勒.柯布西耶改善中心商业区;摩天楼——新信仰解决老问题(拥挤);合理分布城市各区的密度;高效率的城市交通体系)赖特西班牙工程师里亚.伊.马塔提出/特点:)在新的运输条件下,城市将沿交通干道发展成带形,一方面可将原有城镇联系起来,组成城市网络;另一方面使城市居民容易接近自然,将文明带到乡间。
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P341.邻里中心2.商业和公寓3.商店或教堂4.绿地(占1/10的用地)5.大街6.半径1/2英里人与自然协调共生的生态系统:*生态学与人居环境研究-Landscape景观是若干相互作用的生态系统的联合-当代比较重要的几个生态学概念:生态系统、演替、能量流动、竞争、自然资源保护、生态位和物质循环*人居环境(Human Settlement)-人类活动改造自然界的劳动成果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人与物之间的经济关系人与场所之间的空间关系人与自然之间的生态关系拉鲁和特纳继承麦克哈格方法,提出将绿地规划和自然生态系统的4种配置类型:分散型、群落型、廊道结合型、群落廊道结合型;6种绿地配置形态:可以容纳多种休闲活动的集中型配置、相同服务半径的均等型绿地配置、与其他公共设施的配置相互结合的混合型配置、沿建筑网边缘混合型、保护水环境和生物水系活用型、蛛网系统型。
沿着诸如河滨、溪谷、山脊线等自然走廊,或是沿着诸如用作游憩活动的废弃铁路线、沟渠、风景道路等人工走廊所建立的线型开场空间,包括所有可供人和骑车者进入的自然景观线路和人工景观线路。
城市绿地规划趋势:规划理性化、布局多元化、结构系统化、空间开放化、景观人文化Part3一些术语:【城市建设用地】指城市(镇)内居住用地(R)、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A)、商业服务设施用地(B)、工业用地(M)、物流仓储用地(W)、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S)、公用设施用地(U)、绿地与广场用地(G)【红线】一般是指各种用地的边界线【城市绿线】是指城市各类绿地范围的控制线【城乡用地】指市(县、镇)域范围内所有土地,包括建设用地与非建设用地城市建设用地分类:大类中类小类G G1公园绿地(绿地与 G2防护绿地广场用地) G3广场用地确定各级公园的服务半径:服务半径是指公园使用者从居住地到达公园的距离尺度日文为“诱致距离”英文为“attractive distance”\“service distance”国内参考指标:全市性公园 2~3公里区域性公园 1~1.5公里居住区公园 0.5~1公里小区游园 0.3~0.5公里确定服务半径的依据:城市的大小、公园的规模、公园的性质、公园主要服务对象。
绿地分类的原则1.以绿地的功能为主要分类依据2.绿地分类应与城市规划用地平衡的计算口径相一致3.要反映不同城市绿地特点4.绿地分类应尽量考虑与其他国家的可比性5.考虑绿地的管理体制、统计范围、投资来源(可操作性)城市绿地分类标准Part4(城市问题:余热、噪音、三废)城市绿地的生态功能与实现一、生态功能1.净化空气、水体和土壤,防止公害*维持大气组成成分的平衡(碳氧平衡)*吸收有害气体(臭椿吸取二氧化硫的能力特别强,夹竹桃、罗汉松、大叶黄杨等也有极强的吸收二氧化硫的能力)*吸滞烟尘和粉尘*减少空气中的含菌量*净化水体*绿地的安全防护功能*火宅(开放空间防止火势蔓延)*水灾P952.调节城市气候改善小气候调节温度,缓解热岛效应调节湿度-蒸腾作用通风防风3.降低城市噪声4.水土保持5.维持生物多样性二、游憩功能P991.提供游憩的休息场所2.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三、景观功能P97营造城市景观特色道路边界城市标志物意向中心点区域特征四、文教功能1.传承地域历史文脉2.爱国主义思想教育3.形成环境教育课堂五、避灾救灾功能保护、避难、减灾1.城市绿地的避灾功能避难场所防火隔离带疾病传播中的“避风港”战争时的藏身处2.城市绿地的防灾功能救援直升飞机的起降场所救灾物资的集散地临时医院的搭建地倒塌建筑物的临时堆放场所城市绿地的五大功能:生态、游憩、景观、避灾、文教P117页作业习题:1.城市绿地的功能表现在哪些方面?2.城市绿地的生态功能表现在哪些方面?3.利用植物改善碳氧平衡的原因?4.城市绿地的文教功能体现在哪些方面?讨论习题:城市绿地避灾功能与城市灾害的关系?思考题:城市绿地与热岛效应的关系?Part5【绿地面积】城市各类绿地面积的总和【绿地率】城市一定区域范围内,绿地面积占总面积的比例【绿化覆盖面积】城市一定区域范围内所有用于绿化的乔木、灌木和地被、多年生草本植物的垂直投影面积(不重复计算)。
【绿地覆盖率】城市一定范围内绿化覆盖面积占区总面积的百分比【绿量】指在区域范围内的植物叶片总面积【绿量率】总绿量与总绿地面积之比【绿容率】三维绿量与总绿地面积之比【绿化三维量】指绿地中植物生长的茎叶所占据的空间体积的量,以立方米为单位计算,可以弥补现在采用的绿量指标都是平面绿量指标的不足【屋顶绿化面积】指各类建筑屋顶、地下和半地下建筑顶层的绿化面积(屋顶花园面积)【垂直绿化面积】指建筑墙面、栏杆、柱体、高架道路和立交桥等竖向绿化覆盖的面积【室内绿化面积】建筑室内花园,中庭和层间绿化、台绿化面积规划图则:城市区位关系图——-----(1:10000~1:50000)现状图——————-----(1:5000~1:25000) 城市绿地现状分析图——-(1:5000~1:25000) 规划总图————------(1:5000~1:25000) 市域大环境绿化规划图——(1:5000~1:25000) 绿地分类规划图——------(1:2000~1:10000) 近期绿地建设规划图——-(1:5000~1:25000)公园绿地人均指标F=P×f/eF:人均指标(㎡/人)P:游览季节双休日居民的出游率(%)f:每个游人占有公园面积(㎡/人)e:公园游人周转系数大型公园:P1 >12% , 60㎡/人 < f1 < 100㎡/人小型公园:P2 >20% ,f2=60㎡/人 , e2 < 3城市公园绿地总面积=居民人数×F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依据和原则规划依据(1)相关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城市绿化条例》、《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纲要》(2)技术规范标准《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城市绿地分类标准》(3)相关规划成果(4)现状基础条件规划原则(1)城乡一体化,系统整合原则(2)生态优先,多功能利用原则(3)因地制宜,区域分异原则(4)远近结合,动态规划原则(5)地方特色原则(6)可操作性原则规划设计阶段层次1)总体规划2)分区规划3)详细规划空间层次1)市域——“城市行政管辖的全部地域”2)城市规划区——“城市市区、近郊区以及城市行政区域内其他因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3)城市建成区——“城市行政区域内实际已成片开发建设、市政公用设施和公共设施基本具备的地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主要内容:(1)城市概况及现状分析(2)规划总则与目标(3)市域绿地系统规划(4)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布局结构与分区规划(5)城市绿地分类规划(6)树种规划(7)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建设规划(8)古树名木保护规划(9)分期建设规划(10)规划实施的措施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指标的确定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指标数量分析的基本思路:分析需要从绿地需求量和绿地供给量两个方面进行。
绿地需求量,即从生态平衡、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的角度,分析实现绿地各类功能时需要的绿地数量(生态要素阈yu值法、游憩空间定额法P129)绿地供给量,即城市能够提供的可以用于绿化用地的数量,通过对限制性因素的分析来测算绿地的数量(可采用生态要素阈值法、规范指标分析法)城市绿地指标的作用:(1)反映城市绿地的质量和绿化效果(2)提供城市规划工作依据(3)指导城市各类绿地规模的制定工作,估算城建投资计划(4)统一全国计算口径,增加可比性影响城市绿地指标的因素:国民经济水平、城市规模、城市性质、城市自然条件、城市用地分布现状、城市中已形成的建筑物、园林绿地的现状及基础、行政领导的重视程度针对某一生态要素,用生态要素阈值法测算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指标的一般步骤如下:◆确定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城市绿地吸收、排放或截留某类物质的数量,即定额指标;◆调查了解该城市在单位时间内排放或释放的该物质的总量;◆综合考虑该物质循环的各类途径,确定城市绿地对物质循环的贡献率,从而计算出需要城市绿地吸收、排放或截留某类物质的总量;◆根据定额指标与需要城市绿地吸收、排放或截留某类物质的总量,计算所需的城市绿地数量。
一些计算公式:(见书P130)1)人均公共绿地面积2)城市绿地率3)城市绿化覆盖率《城市绿化规划建设指标的规定》确定的绿地率标准P135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的程序规划编制组织基础资料准备收集资料:1.自然资料:气象资料、土壤资料、地质、植被、各类自然灾害资料2.人文资料:历史资料、城市发展资料3.社会资料:国民经济情况、人口情况、民族与民俗情况4.城市建设:城市建设现状与规划资料、用地布局与人口规模、道路现状与规划断面、城市用地评价等现场调查分析(了解城市结构、布局特点(自然、地形、各类用地布局)、勘查城市各类绿地的绿化状况、性质及管理水平)公园————级别、性质、特色生产绿地——面积、位置、生产状况防护绿地——类型、规模附属绿地——城市用地内绿化现状绘制绿地现状图,搜集现状图片——现状是怎样的?——如何改变现状?——两者关系如何?——将来怎样发展?表达方式:图纸、图表、文字(补充说明)规划文件编制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的成果包括:规划文本、规划说明书、规划图则、规划附件规划成果审批Part6城市绿地系统布局的基本原则:1)因地制宜原则2)系统性原则3)均衡性原则4)以人为本原则城市绿地系统布局结构的基本模式:1)点状绿地布局2)环状绿地布局3)放射状绿地布局4)放射环状绿地布局5)网状绿地布局6)带状绿地布局7)楔形绿地布局市域绿地系统规划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一般包括市域和市区两个空间层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