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7010-CO2循环系统中回热器作用分析

合集下载

基于窄点温差的CO2回热式热泵系统性能分析

基于窄点温差的CO2回热式热泵系统性能分析

基于窄点温差的CO2回热式热泵系统性能分析王辉;王国辉【摘要】以油田低温余热利用为背景,分析了基本式和回热式两种CO2热泵系统输出参数,详细讨论了系统窄点位置和数量随冷凝压力的移动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两种热泵系统均存在最优冷凝压力,回热器的加入有利于降低系统运行压力,提高系统性能系数(COP),在给定的条件下运行压力降低了4.2%,COP提高了1.7%.同时采用回热器是有条件的,在给定的外部工况条件下系统存在一个临界冷凝压力(9.33 MPa),当冷凝压力大于临界值时,回热器的加入不利于提高系统COP.当冷凝压力低于系统最优冷凝压力时,冷凝器的窄点只有1个,位于冷凝器入口;在系统处于最优冷凝压力时,冷凝器中出现2个窄点,分别在冷凝器内部和工质出口处;当冷凝压力高于系统最优冷凝压力时,冷凝器窄点又变为1个,固定在冷凝器工质侧出口处不变.回热器的窄点位于回热器低温侧出口,蒸发器的窄点位于蒸发器工质侧入口.【期刊名称】《油气田地面工程》【年(卷),期】2018(037)010【总页数】6页(P16-21)【关键词】热泵;回热器;窄点温差;最优冷凝压力;性能系数【作者】王辉;王国辉【作者单位】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河口采油厂;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河口采油厂【正文语种】中文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CFC类制冷剂因臭氧层的破坏已被禁止使用,HFC类制冷剂也将因较高的GWP被逐渐淘汰,自然工质CO2、NH3、HCs因其良好的环保性而备受关注。

其中CO2因其环保、无毒、不可燃、化学性质稳定,被视为最有应用潜力的制冷剂。

关于CO2热泵已有众多学者进行了研究,其在油田余热回收方面有独特的优势,CO2热泵能够获得常规工质不能达到的热水温度。

苗承武等[1]认为在油田生产过程中大量含油污水的热源没有得到利用,造成能源浪费。

罗小明等[2]也指出油田开采过程中大部分低焓余热水多数未能充分利用就排到环境中。

SARKAR[3]对喷射式CO2热泵系统进行了实验研究,通过控制喷射器开度控制喷射压力,实验结果表明,同时增大工作流体的压力和引射流体的压力可以提高喷射器的效率,从而提高喷射热泵系统性能。

CO2跨临界单级压缩带回热器与不带回热器循环理论分析与实验研究

CO2跨临界单级压缩带回热器与不带回热器循环理论分析与实验研究

两个循环COP随压缩机排气温度的变化,见图 7.在排气温度变化范围内,相同对比条件下,带回热 器C02跨临界单级循环系统cOP要高于不带回热器 循环,且带回热器单级循环排气温度要稍高些.无论 带回热器还是不带回热器循环,随着压缩机效率提 高,系统COP均变大,目.压缩机排气温度均有所降 低,不带回热器循环降低幅度较大.由图7还可以看 出,两个单级循环都存在一个最优排气温度,使得在 此温度下系统COP最大,带回热器循环对应最优排 气温度要高于不带回热器循环最优排气温度.
output and refrigerating output raise 3.33%and 5.35%.coefficients of heating and refrigerating performance increase 1 1.36%and 1 4.29%,respectively. Keywords:internal heat exchanger;C02 transcritical cycle;refrigerating output;heating output;coefficient of per- formance
stage cycle
1.2带回热器的C02跨临界单级循环 制冷循环【{I增设回热器,可以减小节流损失、增
大制冷量,从而提高系统性能.图3和图4分别给出
fuI热器
气体冷却器
节 流

Fig.3
蒸发器
图3带回热器的CO:跨临界单级循环原理 Schematic diagram of transcritical C02 single stage cycle with internal heat exchanger
图8 CO:单级循环系统采集界面和实验台外形

压缩机回热器的作用原理

压缩机回热器的作用原理

压缩机回热器的作用原理压缩机回热器是一种用于冷冻系统中的重要组件,其作用是回收压缩机的热量,并提高系统的热效率。

具体来说,压缩机回热器通过将压缩机的排气气体与系统中的其他流体进行热交换,以回收热量并将其传送到其他部分或用于其他用途。

压缩机回热器的工作原理可以简单地概括为以下几个步骤:1. 压缩机排气:在压缩机工作过程中,气体被压缩为高温高压气体,并从压缩机排出。

这些排气气体携带着大量的热量。

2. 进入回热器:排气气体从压缩机排出后,会进入压缩机回热器。

回热器通常是一个换热器,其内部具有复杂的管路结构,用于增加热交换面积。

3. 热交换:在回热器中,排气气体与系统中的其他流体进行热交换。

这些其他流体可以是系统中的制冷剂、水或其他介质。

通过与其他流体的接触,排气气体的热量被传递给其他流体,而排气气体本身则被降温。

4. 提高热效率:通过回收排气气体中的热量,压缩机回热器有效地提高了系统的热效率。

传统上,排气气体的热量通常是浪费的,但通过使用回热器,这些热量可以得到充分利用。

回热器可以将热量传递给其他部分,如锅炉的进水或其他需要加热的介质,从而提高整个系统的效率。

5. 减少排放:由于压缩机回热器将排气气体中的热量回收并再利用,系统的热效率提高,从而减少了消耗的能量和燃料数量。

这不仅降低了系统的运行成本,还减少了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总结来说,压缩机回热器的作用原理是通过将压缩机的排气气体与系统中的其他流体进行热交换,回收排气气体中的热量,并提高系统的热效率。

通过回收和再利用排气气体中的热量,压缩机回热器减少了能量和燃料的消耗,并减少了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这使得压缩机回热器成为冷冻系统中不可或缺的组件之一。

CO_2循环回热器作用分析

CO_2循环回热器作用分析
( .c ol f nry& E v o m n, hn unIstt o ehoo , hnzo 0 0 , hn ; 1Sho o E eg ni n et Z o g a tu f cnl r y ni e T y g Z eghu4 07 C ia 5
2 S h o n io me tlS in e& E g n ei g . c o lo E vr n n a ce c f n i e r 。D n h a U i e s y,S a g a 2 1 2 n o g u n v ri t h n h i 0 6 0,C i a hn ;
目 , 前 针对 C O 循环的研究重点主要集 中在换热器及 压缩机 的研究 方 面 , C 循 环流 程选 择 上 , 些 研 在 O 一 究中设置了回热器 , 如文献 [ ,]但是 , 34 ; 也有一些研 究 中没有设 置回热器 , 如文献 [ ,] 56 。回热器是否能 够提高循环的性能取决于制冷剂 的性质和运行工况。 例如, 1 及 R 0 采用 回热循环可以提高制冷系数 , R2 52 氨制冷循环 中设置 回热器却会使制冷系数降低, 而 R 2采用 回热循环后制冷系数变化不大。具体到 C 2 O 循环系统 , 增加回热器是否能够提高循环性能需要加 以具体分析, 但是 , 文献调查中并没有发现相关报道。 本 文 旨在 利用 热 力 学 原理 , C 循 环 系统 中 , 对 O 回热器对循环性能的影响进行分析计算 , 为系统设计
3 D pr et l t eh i l nier g H n st eo Tc nlg , hnzo 50 7 C ia . eat n o Ee mm ca c g ei , ea I tu eh o y Z eghu4 00 , h ) m f c n aE n n n ni t f o n

回热器对电动汽车跨临界CO2制冷系统影响

回热器对电动汽车跨临界CO2制冷系统影响

回热器对电动汽车跨临界CO2制冷系统影响传统车⽤空调使⽤的制冷剂是R134a,尽管能满⾜车辆制冷需求,但在低温环境下制热时,系统性能较差,且R134a的温室效应指数⽐较⾼,⾯临替代问题。

CO2作为⾃然制冷剂,环保⽆污染,适合替代汽车空调CFCs类制冷剂,虽然CO2的临界温度低,临界压⼒⾼,⼀般需要跨临界运⾏,但跨临界CO2系统制热性能优越,也可以满⾜车辆制冷需求,因此,兼顾制冷制热性能的跨临界CO2热泵型空调系统是新能源汽车空调的重要发展⽅向。

1、跨临界CO2制冷系统的理论分析和实验设计1.1 系统流程和理论分析跨临界CO2制冷系统的主要部件包括压缩机、⽓体冷却器、蒸发器、回热器、膨胀阀和储液器,实验原理如图1所⽰,压缩机出⼝的制冷剂在⽓体冷却器中放热后,进⼊回热器与低温制冷剂换热,在膨胀阀中节流后进⼊蒸发器吸收车内热量,储液器出⼝的制冷剂进⼊回热器与前述⾼温制冷剂换热后回到压缩机吸⽓。

为了表⽰回热器回热量的多少,定义回热度式中:t是使⽤回热器后系统的膨胀阀前温度;twithout是相同⼯况下不使⽤回热器时膨胀阀前温度。

35 ℃环境温度下不同回热量和排⽓压⼒的跨临界CO2汽车空调系统压焓图,如图2所⽰,在35 ℃的环境下,不使⽤回热器时,调节电⼦膨胀阀使排⽓压⼒为10 MPa左右,随后不改变压缩机转速和电⼦膨胀阀开度,调节流量调节阀,使回热度从0 ℃增加到5.4 ℃。

不使⽤回热器时制冷能效⽐式中:q为单位制冷量;w为单位功耗。

使⽤回热器后,由于阀前温度的降低,跨临界CO2系统的单位制冷量增加了Δq,单位压缩功从w变为w′,其制冷能效⽐进⼀步调节电⼦膨胀阀,使排⽓压⼒升⾼⾄10 MPa左右,即使在回热度更低的情况,系统的单位制冷量还是有所提⾼。

可见,由于单位制冷量的增加,⼀⽅⾯,使⽤合适⼤⼩的回热器可以有效增加系统制冷能效⽐;另⼀⽅⾯,在不改变电⼦膨胀阀开度和压缩机转速时,使⽤回热器后,压缩机的排⽓压⼒明显降低,吸⽓压⼒略微上升,同时,吸⽓温度和排⽓温度均明显升⾼。

回热循环名词解释 -回复

回热循环名词解释 -回复

回热循环名词解释-回复
回热循环是指在制冷或热泵系统中,通过将冷凝器的一部分热量回收到蒸发器来提高系统的效率。

在传统的制冷循环中,冷凝器中的热量被排放到环境中,而在回热循环中,这部分热量被重新利用,减少了能源的浪费。

具体来说,在回热循环中,从压缩机排出的高温高压气体首先经过一个回热器,与低温低压的蒸发器出口混合,使得部分热量被转移到蒸发器中,从而提高了蒸发器的温度和压力。

这样,可以在较低的压力下实现制冷或加热的效果,从而提高了系统的效率。

回热循环通常用于大型制冷和空调系统中,以减少能耗和运行成本。

回热的原理

回热的原理

回热的原理
回热是一种常见的热力循环过程,它在许多工业和生活中的应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回热的原理是利用热能的传递和转化,实现能量的再利用,从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回热的原理及其应用。

首先,回热的原理基于热能的传递。

当热能通过热源传递到工作物质时,工作物质吸收了热量,温度升高,从而具有了能量。

然后,工作物质将带着热能进行工作,完成一定的功,同时也将热能带出。

接着,在回热器中,工作物质释放出部分热能,将其传递给冷却介质,使冷却介质升温,而工作物质自身温度降低。

这样,热能得到了再次利用,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

其次,回热的原理还涉及热能的转化。

在回热过程中,热能被转化为了功,从而实现了能源的再利用。

这种能量转化的过程,不仅提高了系统的热效率,还减少了能源的浪费,符合能源可持续利用的原则。

回热的原理在许多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汽轮机中,通过回热器实现了燃气的再加热,提高了汽轮机的热效率;在核电站中,通过回热循环,将核反应产生的热能转化为电能,实现了核能的高效利用;在空调系统中,通过回热器实现了冷凝水的再加热,提高了空调系统的制冷效率。

总之,回热的原理是基于热能的传递和转化,实现了能量的再利用,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

它在工业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对于能源的节约和环境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大家更加深入地理解回热的原理及其应用,促进能源的可持续利用。

回热循环

回热循环

回热循环
链接:/baike/2349.html
回热循环
简介
回热循环被现代蒸汽动力工程所普遍采用,它是在朗肯循环的基础上,对吸热过程加以改进而得到的。

在朗肯循环中,新蒸汽的热量在汽轮机中转变为功的部分只占30%左右,而其余70%左右的热量随乏汽进入凝汽器
,在凝结过程中被循环水带走了。

另外,进入锅炉的给水温度是凝汽器工作压力下的饱和温度。

因为凝汽器内饱和温度很低,在锅炉内将给水加热到过热蒸汽的整个过程,吸热平均温度不高,致使朗肯循环热效率也较低。

为了提高工质的平均吸热温度,减少凝汽器中被冷却水所带走的热量,人们采用了利用抽汽加热给水的热力循环——回热循环。

另外,在蒸气压缩式制冷装置中,使冷凝器流出的制冷剂液体与刚离开蒸发器制冷剂蒸气换热,使液体进一步过冷气体进一步过热,这样的制冷循环也称为回热循环。

原文地址:/baike/2349.html
页面 1 / 1。

热力学循环在温室气体回收利用中的应用与评估

热力学循环在温室气体回收利用中的应用与评估

热力学循环在温室气体回收利用中的应用与评估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温室气体的排放成为了全球关注的焦点。

为了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并实现可持续发展,人们开始探索利用热力学循环技术来回收和利用温室气体。

本文将探讨热力学循环在温室气体回收利用中的应用,并对其进行评估。

热力学循环是一种能够将热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过程。

在温室气体回收利用中,热力学循环可以通过回收废气中的热能来产生电力或其他形式的能源。

其中,最常见的热力学循环是蒸汽动力循环,它利用水蒸汽的相变来驱动涡轮机,从而产生电力。

除了蒸汽动力循环,还有其他各种热力学循环,如有机朗肯循环、卡诺循环等,它们在不同的应用领域有不同的优势和适用性。

在温室气体回收利用中,选择适当的热力学循环对于实现高效能源回收至关重要。

首先,需要考虑温室气体的性质和排放量。

不同的温室气体具有不同的热特性,例如二氧化碳的临界温度较高,而甲烷的热导率较低。

因此,在选择热力学循环时,需要充分考虑温室气体的特性,以确保能够高效地回收和利用热能。

其次,需要考虑热力学循环的效率和可持续性。

热力学循环的效率是指其能够将热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能力。

高效的热力学循环可以最大限度地回收和利用温室气体中的热能,从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此外,热力学循环的可持续性也是评估其应用价值的重要指标。

可持续性包括对环境的影响、资源消耗和经济成本等方面的考虑。

选择具有较低环境影响和资源消耗的热力学循环可以实现可持续的温室气体回收利用。

除了热力学循环本身的选择,还需要考虑与其配套的设备和系统。

例如,在蒸汽动力循环中,涡轮机和发电机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选择高效的涡轮机和发电机可以提高热力学循环的效率和性能。

此外,还需要考虑废气的净化和处理技术,以确保回收的温室气体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评估热力学循环在温室气体回收利用中的应用,需要综合考虑技术、经济和环境等多个因素。

技术评估包括热力学循环的效率、可靠性和适用性等方面的考虑。

汽轮机抽气回热循环的原理

汽轮机抽气回热循环的原理

汽轮机抽气回热循环的原理汽轮机抽气回热循环是一种常用于发电厂和工业领域的能量回收系统。

它通过在汽轮机的排气中抽取一部分高温高压蒸汽,经过回热器与主蒸汽循环进行热交换后,再次进入汽轮机以产生额外的功率输出。

汽轮机抽气回热循环的原理如下:1. 汽轮机工作原理:汽轮机通过高压蒸汽的喷射作用驱动转子旋转,以此产生机械能。

蒸汽从锅炉中产生,然后经过高压和低压缸的连续膨胀和冷凝循环来工作。

2. 抽气装置:在汽轮机排气系统中,设置了一个抽气装置来抽取部分高温高压蒸汽。

这个装置通常位于高压缸和低压缸之间,可以将一部分高温高压蒸汽抽出。

3. 回热器:抽出的高温高压蒸汽进入回热器,与主蒸汽循环中的低压蒸汽进行热交换。

在回热器内,高温高压蒸汽的热量被传递给低压蒸汽,使其温度和压力升高。

4. 再次进入汽轮机:通过回热器进行热交换后,高温高压蒸汽再次被引导进入汽轮机,进入低压缸和高压缸进行膨胀工作。

通过进一步释放热量和能量,这部分蒸汽可以产生额外的功率输出。

汽轮机抽气回热循环的优势:1. 提高效率:通过在汽轮机排气中回收热能,抽气回热循环可以提高汽轮机的热效率,使能源利用更加高效。

2. 减少能源浪费:回收排气中的高温高压蒸汽,使其再次进入汽轮机以产生额外的功率,可以减少能源的浪费。

3. 实现能源综合利用:通过将回收的热能用于其他工业过程或提供给供热系统,汽轮机抽气回热循环可以实现能源的综合利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4. 减少环境污染:汽轮机抽气回热循环可以降低烟气中的二氧化碳和其他有害物质的排放,对环境有一定的净化作用。

5. 成本效益:通过提高汽轮机的热效率和能源利用效率,汽轮机抽气回热循环可以降低能源消耗和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总结起来,汽轮机抽气回热循环通过在汽轮机排气中回收高温高压蒸汽,经过回热器与主蒸汽循环进行热交换,再次进入汽轮机以产生额外的功率输出。

它能够提高汽轮机的热效率、减少能源浪费、实现能源综合利用、降低环境污染并提高成本效益,对于节约能源、改善能源结构和保护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回热器对跨临界CO_2热泵系统性能的影响

回热器对跨临界CO_2热泵系统性能的影响

本文通过调节变频压缩机频率与 电子膨胀阀 脉冲, 在维持一定的制热量与蒸发器出口制冷剂过
热度的条件下 , 实验研究 了带 有 回热器 的跨 临界 C O 热泵热水系统的性能, 分析了回热器传热面积 与蒸发器热源水人 口温度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热器 的 外 管 为 光 管 , 径 为 l. l, 径 为 外 2 7 mn 内 1. m. 1 1m 回热 器 内管 的外 表 面为 光 滑 面 , 内表 面 为微 肋 面 , 外径 为 7 0m 平 均 内径为 5 8m 来 . m, . m.
损失来提高跨 临界 C : O 系统的性能系数. 文献[ ] 7
c mp e s r f q e c d t eo e i go e t n c e p so av .E p r n a e u t s o a , t o r s o e u n y a p n n f l cr i x a in v l e x e me t l s l h w t t a r n h e o n i r s h
数 ( 定义 为制 热量与 变频器 输入 电功 率的 比 C) 值. 在本研究 中, c 的测量误差小于 3 1 .%. 实验在不 同的制冷剂充注量条件下进行. 制冷 剂的充注量从 14k 开始 , 10g . g 以 0 的幅度逐渐增
出, 采用回热器可降低系统对蒸发器出 口制冷剂干 度的敏感性. 文献[5 中实验研究 了压缩机频率、 1] 膨胀阀开启度及回热器长度对跨临界 C : O 制冷系
循环 J双级压 缩循 环 】利 用 膨胀 机 代 替节 流机 、 、 构 等 方法. 关 于亚 临界 系 统 中 回热 器对 系 统性 能 的影 响
已有深入研究 . 】 回热器对性 能系数的具体影 响 最终取决于制冷剂 的种类 和系统 的运行条件 . 】

二氧化碳压缩储能换热器-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二氧化碳压缩储能换热器-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二氧化碳压缩储能换热器-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二氧化碳压缩储能技术是一种新兴的能源储存方式,通过将二氧化碳在地下压缩储存,实现储能的效果。

而在这一过程中,换热器则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用于对压缩过程中释放的热能进行有效地回收和利用。

设计合理的换热器不仅可以提高系统效率,还可以减少能源损失,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

本文将深入探讨二氧化碳压缩储能换热器的设计原则和应用前景,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指导和参考。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主要包括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三个小节,通过概述引入主题,说明文章的研究背景和重要性;文章结构介绍本文的组织架构和各个部分的内容安排;目的部分说明本文的研究目标和意义。

正文部分是文章的核心部分,包括二氧化碳压缩储能、换热器的作用和设计原则三个小节。

分别阐述二氧化碳压缩储能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换热器在该技术中的作用以及设计换热器时需要遵循的原则。

结论部分总结本文的研究工作,对二氧化碳压缩储能换热器技术进行归纳概括,展望该技术的应用前景,指出未来研究的方向和重点。

1.3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二氧化碳压缩储能换热器在能源领域中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通过深入分析二氧化碳压缩储能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关键技术,以及换热器在其中的作用和影响,旨在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和工程师提供一些参考和启发。

同时,本文也旨在推动二氧化碳压缩储能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并探讨其在可再生能源利用和碳减排方面的潜在贡献。

通过深入阐述二氧化碳压缩储能换热器的设计原则和优化路径,从而为实际工程项目的设计和实施提供一些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

通过本文的研究,旨在推动二氧化碳压缩储能技术的进一步创新和推广,促进能源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绿色转型。

2.正文2.1 二氧化碳压缩储能二氧化碳压缩储能是一种新型的能源储存技术,通过将二氧化碳气体压缩成高压状态并储存在地下储层中,以实现能源的高效储存和释放。

超超临界机组凝汽器回热系统研究应用

超超临界机组凝汽器回热系统研究应用

超超临界机组凝汽器回热系统研究应用
超超临界机组凝汽器回热系统是一种重要的能量回收技术,其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和环保效益。

本文将重点介绍超超临界机组凝汽器回热系统的工作原理、优势和应用案例。

超超临界机组凝汽器回热系统主要是通过对凝汽器的进一步改造和优化,实现对热源的高效利用和能量回收。

其工作原理是将来自高温高压蒸汽的热量通过凝汽器回热系统,传递给进入锅炉的给水,从而提高给水温度和压力。

这样一来,锅炉的燃料消耗量可以明显降低,同时也可以提高工作流体的效率和质量。

超超临界机组凝汽器回热系统的优势在于能够有效地提高能量利用率和热经济性。

传统的凝汽器系统中,凝汽蒸汽的热量往往会直接排入大气中,造成了大量的热能浪费。

而超超临界机组凝汽器回热系统则能够将这部分热能有效地回收利用,提高了机组的整体能量利用率和经济效益。

据统计,采用超超临界机组凝汽器回热系统后,锅炉的燃料消耗量可以降低10%-15%,单位发电量的煤耗可以降低7%-10%。

超超临界机组凝汽器回热系统的应用案例也是非常丰富的。

在某电厂的超超临界机组中,通过对凝汽器回热系统的改造和创新,成功实现了对余热的回收利用。

凝汽器回热系统中设置了一台余热锅炉,将回收的热能转化为蒸汽,并用于供热、生产和其他能源利用领域。

这不仅提高了工厂的能源利用效率,也降低了污染物的排放。

另一个应用案例是在石化行业,超超临界机组凝汽器回热系统能够将余热回收利用,用于炼油、精炼和裂解等工序。

通过优化凝汽器回热系统的传热方式和热量流向,可以实现余热的最大化回收和再利用,降低了原油的加热能耗和化工过程中的能量损失,提高了工厂的能源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

实验室加热制冷循环器的应用介绍

实验室加热制冷循环器的应用介绍

实验室加热和冷却循环器是科学界的岩石恒星,在物质加热时保持实
验和设备的冷却,在感到寒冷时加热。

像演唱会的后台工作人员一样,这些循环器在幕后工作,循环水或其他解决方案,以确保所有东西都
保持完美的温度,从冰冷的—30°C到焦焦的200°。

C甚至更高一点
从鞭打化学凝固剂到刺激药剂,这些循环器是实验室的无名英雄,确保一切顺利运行,保持热或凉,无论实验需要什么。

这些循环器是
实验室世界真正的MVP。

实验室供热和冷却循环器在化学实验室中是极为重要的。

它们有助于
控制化学反应过程中的温度,这样我们可以得到我们想要的结果。

这是确保我们的实验一致和高效的关键。

我们还利用这些循环器来准备
和分析化学中的样品,准确的温度控制是取得可靠结果的必要条件。

实验室供热和冷却循环器除了在化学和生物研究中发挥关键作用外,
还在材料测试和质量控制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通过保持稳定的温度
环境,循环器有助于材料测试程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与我们保持严
格的标准保持一致,并确保科学和工业过程的可靠性。

这些循环器被
广泛用于环境室和气候室,以复制不同的温度和湿度条件,测试不同
材料和产品的性能和耐久性,这符合我们促进科学和工业发展创新和
卓越的议程。

总体而言,实验室供热和冷却循环器的应用是多样的,
至关重要的,这表明我们坚决致力于在广泛的科学和工业过程中进行
精准化和控制。

超超临界机组凝汽器回热系统研究应用

超超临界机组凝汽器回热系统研究应用

超超临界机组凝汽器回热系统研究应用随着能源需求的不断增加,煤炭等传统能源仍然是世界上最主要的能源之一,在我国更是占据着能源消费的绝对主导地位。

煤炭燃烧不仅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还会对大气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提高煤电机组的发电效率、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已成为当前工程技术研究的热点之一。

超超临界机组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煤电机组,其具有高效、低排放、技术成熟等特点,因此备受关注。

而凝汽器回热系统作为超超临界机组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机组的发电效率、经济性以及环保性能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值得我们进行深入研究和应用探讨。

凝汽器回热系统是超超临界机组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作用是通过对低压汽的回热,使所回热的汽水混合物因增加温度而减少含汽量,从而提高汽轮机的效率。

合理设计和高效运行凝汽器回热系统对于提高超超临界机组的发电效率至关重要。

目前,对于超超临界机组凝汽器回热系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提高回热效率,二是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提高回热效率是超超临界机组凝汽器回热系统研究的重点之一。

由于超超临界机组的高蒸汽参数、高工质压比和高回热等级,使得其凝汽器回热系统的设计和运行更加复杂。

在提高回热效率方面,可以从提高回热面积、改进回热器布置方式、优化回热系统工质参数等方面进行研究。

提高回热面积可以通过增加回热器管束数目、增加管束间距、采用高效传热换热器等方法来实现;改进回热器布置方式可以通过采用不同的流体力学布置方式,以提高烟气与回热水之间的传热效率;优化回热系统工质参数可以通过调整回热器的进口蒸汽温度和回热蒸汽温度的匹配度,以提高回热效率。

减少对环境的影响也是超超临界机组凝汽器回热系统研究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高效凝汽器回热系统的研究不仅需要考虑提高发电效率,还需要考虑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和对水资源的消耗。

在凝汽器回热系统的研究中要注重回热水的节水利用和排放排水温度的降低。

对于回热水的节水利用,可以采用回热水的再利用、水-气热交换、以及采用高效的水处理技术等手段来实现。

回热 文档

回热 文档

回热系统一回热系统意义(1)会热系统是进入凝汽器的凝量减少,冷源损失减少,提高电厂热经济性(2)回热提高了锅炉给水温度,使工质在锅炉平均吸热温度提高,使锅炉的传热温差降低,同时,汽轮机抽气加热给水的传热温差比水在锅炉中利用烟气所进行加热时温差小得多,因而由熵分析法可知,做功能力损失减少。

二、回热加热器的类型加热器按照内部汽水接触方式不同,可分为混合式加热器和表面式加热器两类,按照受热面的布置方式可分为立式和卧式混合式加热器:加热蒸汽与水在加热器内直接接触,在此过程中,蒸汽释放出热量,水吸收了大部分热量使温度得以升高,在加热器内实现了热量传递,完成了提高水温的过程.特点:1.可以将水加热到该级加热器,蒸汽压力下所对应的饱和水温,充分利用了加热蒸汽的能位,热经济性比表面式加热器高。

2.加热器结构简单,便于汇集不同参数汽水。

3、投资和土建费用增加,且安全可靠性不好。

表面式加热器:特点:‘1、系统简单,只有给水泵和凝结水泵,系统投资低2、运行安全可靠3.有端差热经济性差根据技术经济全面综合比较,所有电厂都选用了较多的表面式加热器组成的回热系统,只有除氧器采用混合式,来满足给水除氧表面式加热器有立式卧式2种卧式换热效果好,热经济性高于立式,结构上易于布置蒸汽过热段和疏水冷却段,布置上可利用放置的高低来解决低负荷疏水逐级自流压差动力减小的问题等,所以一般大容量机组的低压加热器和部分高压加热器多采用卧式。

蒸汽冷却器蒸汽冷却器分为外置和内置2种内置式蒸汽冷却器:与加热器本体合成一体可节约钢材和投资,但只提高本级出口水温,使回热经济型提高较少。

外置式蒸汽冷却器具有独立的加热器外壳,虽然钢材及投资较大,但因能灵活设在不同位置,可直接提高给水温度,降低机组热耗,从而可获得更高的热经济性。

外置式蒸汽冷却器的连接方式外置式蒸汽冷却器的蒸汽进出比较简单,其水侧连接方式较为复杂,视主机回热级数,蒸汽冷却器的个数和与主水流的连接关系而异,主要有与主水流并联、串联两种方式。

二氧化碳制冷和热泵循环

二氧化碳制冷和热泵循环

根据奥温的假设 ,压力回复系数也可按下式求出
Ct = 0185ρmix [1 -
(
A mix Ad
)
2
]
[ρxg 2,mmixix
+
(1
-
ρf
,
xmix)
mix
2
]
式中 : xmix 是扩压器进口处 CO2 的干度 , ρg , mix 和
ρf , mix 是 CO2 饱和蒸气和饱和液体的密度 。A d 是扩压

20 0 9 年 1 2 月 28 卷第 4 期 (总 109 期)


4 5
器出口处的截面积 。
劳伦曾循环是变温热源下的制冷循环 。当制冷 剂和变 温 的 高 温 热 源 及 变 温 的 低 温 热 源 之 间 无 温 差 、且压缩过程和膨胀过程均为等熵过程时 , 循环 具有最高的制冷系数 , 因此 , 它也被称为变温热源 下的当量卡诺循环 。
二氧化碳热泵循环是在 20 世纪 80 年代末期由 挪威科技学院科学与工业研究基金会 (NTNU/ SIN2 TEF) 的劳伦曾 ( Gustav Loerentzen) 教授及其合作 者提出的 。在 1990 年 , 工业组织 Norsk Hydro 获得 了劳伦曾教授及其合作者在他们早期的专利应用中 提出的 “跨临界循环的高压侧控制新概念”专利技 术 。这种由 NTNU/ SINTEF 开发的有关利用二氧化 碳跨临界热泵循环的技术 , 后来被称为 “Shecco 技 术”。制造商可以通过 Norsk Hydro 获得 Shecco 技术 的授权 。
喷射器是一种由压力较高的引射流体以高速流 动在喷嘴中引射 , 在喷嘴出口产生压力较低的高速 流体 , 将另一股压力较低的被引射流体吸入 ,两股 流体混合后一起流动 ,进入扩压器将速度减慢 ,速度 能转化成压力能 ,然后一同从扩压器排出 。目前在 CO2 循环中使用的喷射器有表 1 所示的几种类型 。

二氧化碳热泵工作原理

二氧化碳热泵工作原理

二氧化碳热泵工作原理二氧化碳热泵是一种利用二氧化碳作为工质的热泵系统,通过循环往复的工作过程,实现能量的传递和转换。

它的工作原理可以简单地分为四个步骤:蒸发、压缩、冷凝和膨胀。

让我们来看看二氧化碳热泵的蒸发过程。

在蒸发器中,二氧化碳工质从液态转变为气态,吸收外界的热量。

这个过程中,工质与外界的温度差异使得热量由低温区域传递到高温区域,实现了热量的吸收。

接下来是压缩过程。

在压缩机中,二氧化碳气体被压缩成高温高压的状态。

通过增加气体的压力,使得气体分子之间的距离缩小,从而增加了分子之间的碰撞频率,使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加。

这个过程需要消耗一定的功率,但同时也使得气体的温度升高。

然后是冷凝过程。

在冷凝器中,高温高压的二氧化碳气体通过与外界的热交换,将热量释放出去。

这个过程中,工质与外界的温度差异使得热量由高温区域传递到低温区域,实现了热量的释放。

最后是膨胀过程。

在膨胀阀中,高压的二氧化碳气体通过阀门的作用,压力降低,温度降低,从而使气体变为低温低压的状态。

这个过程需要消耗一定的功率,但同时也使得气体的温度降低。

通过这四个步骤的循环往复,二氧化碳热泵系统能够将低温区域的热量吸收并传递到高温区域,实现了热能的转换。

它可以用来供暖、制冷和热水等多种应用场景。

与传统的制冷系统相比,二氧化碳热泵具有许多优点。

首先,二氧化碳是一种环保的工质,对大气层臭氧层的破坏很小,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其次,二氧化碳的热物性非常好,具有较高的传热系数和传质系数,能够更高效地传递热量。

此外,二氧化碳的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比较低,使得系统的设计和运行更加安全可靠。

然而,二氧化碳热泵系统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二氧化碳的工作条件相对较高,需要较高的压力和温度才能保持工质处于气态。

因此,系统的设计和制造要求较高,成本也相对较高。

其次,二氧化碳的传质特性较差,需要较长的传质路径才能实现高效的传热。

最后,由于二氧化碳的热物性与常见的制冷剂有所不同,需要对系统进行特殊的设计和调节。

co2预热器的工作原理

co2预热器的工作原理

co2预热器的工作原理
CO2预热器是一种用于汽车发动机的热管理系统中的部件,
其作用是使发动机启动时的冷却液温度达到合适的工作范围,以减少冷启动时的燃料消耗和排放。

其工作原理如下:
1. 冷启动时,发动机处于低温状态,冷却液的温度较低。

此时,CO2预热器中的冷却液绕过发动机,并通过热交换器与高温
的废气进行热交换。

2. CO2预热器内的冷却液吸收废气的热量,温度逐渐升高。

3. 当冷却液的温度达到一定的设定温度时,预热器内的冷却液会自动进入发动机,从而提升发动机的温度。

4. 高温的冷却液使发动机更容易点燃燃料,减少了冷启动时的燃料消耗和排放。

总之,CO2预热器通过热交换器与高温废气热量交换,将其
转移给冷却液,提升发动机的温度,减少冷启动时的燃料消耗和排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式中,pop代表最优高压侧压力,单位bar;TGC代表气体冷却器出口温度,单位℃。
Δε / ε / %
10
9
制冷
8
制热
7
T0=-5℃
T =-10℃ 0
T =-15℃ 0
6
5
4
T =-5℃
0
3
T0=-10℃
2
T0=-15℃
1
0 30 35 40 45 50 55 60 65 70 75 80
t/℃
图 5 过热 5℃时不同蒸发温度下系统性能随冷凝温度的变化 图 5 和图 6 分别列出了压缩机吸气过热度 5℃和 10℃情况下,不同蒸发温度时系统 性能改变随冷凝温度的变化曲线。通过比较可以看到,制冷性能的改善随着蒸发温度和 冷凝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制热性能的改善随着蒸发温度的升高而略有升高,随着冷凝温 度的升高基本保持不变。压缩机吸气过热度为 5℃时,制冷系数和单位容积制冷量的改 善小于 10%;制热系数和单位容积制热量的改善小于 3%。压缩机吸气过热度为 10℃时, 制热系数和单位容积制热量的改善小于 6%;当气体冷却器出口温度小于 40℃时,制冷 系数和单位容积制冷量的改善小于 10%;当气体冷却器出口温度介于 40℃和 70℃之间 时,制冷系数和单位容积制冷量的改善介于 10%和 20%之间。随着冷凝温度的升高, 制冷性能的改善明显优于制热性能的改善。
当CO2气体冷却器出口温度高于其临界温度时,气体冷却器内的CO2不再处于两相状 态,而是处于超临界状态,此时CO2的温度和压力可以独立变化,并且不同的气体冷却 器出口温度对应一个最优的高压侧压力。本文采用文献[11]确定的最优高压侧压力作为 计算冷凝压力:
pop = 2.56TGC − 4.2
(20)
联系人:范晓伟(1966-),男,教授,博士生导师. 基金项目:河南省高校新世纪优秀 人才支持计划项目;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批准号:0524440040)
如果CO2的冷凝温度在临界温度以上,4-4’是高压气体进一步冷却的过程。过热和过冷 是在回热器内进行的。
在计算中,假设换热器(气体冷却器、回热器、蒸发器)与环境无热交换,没有能 量损失和压力损失,忽略管路连接件中的热损失和压力降。压缩机的等熵效率按下式计
为了保护大气臭氧层以及缓解全球日益变暖的气候环境,采用自然工质作为制冷剂 是彻底解决该问题的最佳方法。其中,采用CO2作为制冷剂在空调及热泵研究中备受关注, 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12。目前,针对CO2循环的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换热器及压缩机 的研究方面,在CO2循环流程选择上,一些研究中设置了回热器,如文献345;但是,也 有一些研究中没有设置回热器,如文献678。回热器是否能够提高循环的性能取决于制 冷剂的性质和运行工况。例如,R12 及R502 采用回热循环可以提高制冷系数,氨制冷循 环中设置回热器却会使制冷系数降低,而R22 采用回热循环后制冷系数变化不大。具体 到CO2循环系统,增加回热器是否能够提高循环性能需要加以具体分析,但是,文献调查 中并没有发现相关报道。
=
Δqh
/ qh
=
(q0
T0cp1 − q0
+
w0 )(1 +
T0 Δ t1
)
(18)
由公式 17、18 可知,要使回热循环的单位容积制冷量、单位容积制热量,制冷系数、
制热系数比无回热循环的高,其条件应是:
T0cp1 > q0
(19)
2 计算结果与讨论
由于CO2的临界温度为 31.1℃,对于CO2制冷或热泵循环,其冷凝温度可能低于或 高于其临界温度,下面分两种情况进行讨论。
+
w0 T0
q0 + w0
1 + Δt1 T0
Δt1
(16)
由公式 13-16 可知,回热循环的制冷系数、单位容积制冷量较无回热循环的改变 为:
Δε r
/εr
=
Δqr
/
qr
=
T0cp1 − q0
q0(1 +
T0 Δ t1
)
回热循环的制热系数、单位容积制热量较无回热循环的改变为:
(17)
Δε h
/εh
本文旨在利用热力学原理,对CO2循环系统中,回热器对循环性能的影响进行分析计 算,为系统设计提供参考。
1 热力学模型建立
计算所采用的CO2循环系统流程图和压焓图如图 1 和图 2 所示。其中 1-2-3-4-5 为无回热 循环,1’-2’-3-4-4’-5’-1-1’为有回热循环。1-1’为蒸汽过热过程,4-4’为液体过冷过程,
算9:η = −0.26 + 0.7952r − 0.2803r2 + 0.0414r3 − 0.0022r4
(1)
上式中,r=P2/P1,代表压缩机的压比。
图 1 回热循环的流程图
图 2 回热循环的 lgp-h 图 根据图 1 和图 2 对系统进行热力学计算。对于无回热循环,其性能指标如下,qr=h1-h4; qh=h2-h4;w0=h2-h1;εr=(h1-h4)/(h2-h1);εh=(h2-h4)/(h2-h1)。 对于回热循环,设回热器内低压侧流体的进出口温差为△t1,高压侧流体的进出口
Δε / ε / %
20
18
制冷
16
制热
14
12
T0=-5℃
T =-10℃ 0
T0=-15℃
10
8
T =-5℃ 0
6
T0=-10℃
4
T =-15℃ 0
2
0 30 35 40 45 50 55 60 65 70 75 80
t/℃
图 6 过热 10℃时不同蒸发温度下系统性能随冷凝温度的变化
3 结论
本文对压缩机吸气过热度分别为 5、10℃下,蒸发温度为-15、-10、-5℃时,冷 凝温度 15~70℃情况下,回热器对CO2系统的制冷系数、单位容积制冷量、制热系数、 单位容积制热量带来的影响进行了分析计算。计算结果表明:
Δε / ε / %
10
9
制冷
制热
8
7
6
5
4
T =-5℃ 0
T =-10℃ 0
T =-15℃ T0=-5℃
0
T =-10℃ 0
T =-15℃ 0
3
2
1
0 14 16 18 20 22 24 26 28 30 32 34 36
t/℃
图 4 过热 10℃时不同蒸发温度下系统性能随冷凝温度的变化
2.2 冷凝温度高于临界温度(跨临界循环)
1. 对于CO2热泵系统,增加回热器后,系统的制热系数和单位容积制热量均有所 增大,其增量随着蒸发温度、冷凝温度和过热度的升高而略有升高,其最大增量小于 6 %。
2. 对于CO2制冷系统,增加回热器后,系统的制冷系数和单位容积制冷量随着蒸
发温度、冷凝温度和过热度的升高而升高。当冷凝温度低于 40℃时,制冷性能的改善小 于 10%;当冷凝温度介于 40℃和 70℃之间时,制冷性能的改善介于 10~20%,此时回 热器作用显著。
Δε / ε / %
5.0
4.5
制冷
制热
4.0
3.5
3.0
2.5
2.0
T0=-5℃
T0=-10℃ TT0==--155℃℃
0
T0=-10℃ T =-15℃
0
1.5
1.0
0.5
0.0 14 16 18 20 22 24 26 28 30 32 34 36
t/℃
图 3 过热 5℃时不同蒸发温度下系统性能随冷凝温度的变化
2.1 冷凝温度低于临界温度(亚临界循环)
图 3 和图 4 分别列出了压缩机吸气过热度 5℃和 10℃情况下,不同蒸发温度时系统 性能改变随冷凝温度的变化曲线。通过比较可以看到,这种情况下系统性能随着蒸发温 度和冷凝温度的升高而升高,但是性能改善较小。压缩机吸气过热度为 5℃时,制冷系 数和单位容积制冷量的改善小于 5%;制热系数和单位容积制热量的改善小于 3%。压 缩机吸气过热度为 10℃时,制冷系数和单位容积制冷量的改善小于 9%;制热系数和单 位容积制热量的改善小于 6%。在两种情况下,制冷效果的改善均略好于制热效果的改 善。
Δw = (h2' − h1' ) − (h2 − h1)
(9)
回热循环的单位制冷量、单位制热量也增大了
Δqr = h5 − h5' = h1' − h1 = cp1Δt1
(10)
Δqh = h2' − h2 = (h2' − h1' ) − (h2 − h1) + (h1' − h1) = Δw + cp1Δt1
中国教育学会工程热物理专业委员会第十三届全国学术会议
编号:A-07010
CO2循环回热器作用分析
王凤坤,范晓伟
(中原工学院能源与环境学院,450007,郑州) (联系电话:0371-67698961,E-mail:xwfan@)
摘 要:对CO2循环中回热器的作用进行了热力学分析计算。计算结果表明,对于CO2热泵系统,回热循 环制热系数和容积制热量的改善小于 6%;对于CO2制冷系统,当冷凝温度低于 40℃时,回热循环制冷 系数和容积制冷量的改善小于 10%,当冷凝温度介于 40℃和 70℃时,回热循环制冷系数和容积制冷 量的改善 10~20%。 关键词:CO2;回热器;容积制冷(热)量;COP
(11)
由于回热循环的单位循环功、制冷量、制热量、吸气比容都增大了,因此,回热循
环的制冷系数、制热系数,单位容积制冷量、单位容积制热量是否提高需要具体分析。
设蒸发温度为T0,压缩机吸气温度为T1’,单位功可近似为:
w' =
w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