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学年高中地理课时作业3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含解析鲁教版必修1.doc
课时检测4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含解析中图版选择性必修1
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基础练]杭州(30°N)某宾馆对传统的太阳能热水器进行改造:将太阳能热水器集热板装在一个大玻璃箱里,并将热水器的支架改造成活动形式。
读图,回答1~2题。
1.12月22日正午,为使热水器受热最多,需调节活动支架,使热水器集热板与地面的夹角为()A.23°26′B.36°34′C.53°26′ D.66°34′2.为了充分利用太阳能,尽可能使一年内正午太阳光线与集热板保持垂直,集热板与地面夹角的调整幅度为()A.23°26′ B.30°C.46°52′ D.60°解析:1.C2.C 第1题,使热水器受热最多,应当使集热板与正午太阳光线垂直,需调节活动支架,使热水器集热板与地面的夹角和正午太阳高度角互余。
正午太阳高度角H=90°-(30°+23°26′),则夹角为90°-[90°-(30°+23°26′)]=53°26′。
第2题,杭州位于北温带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幅度为46°52′,所以夹角的调整幅度也为46°52′。
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用立竿成影法测我国某地正午太阳高度角,发现该地一年中两次出现立竿无影现象。
据此回答3~4题。
3.若其中一次立竿无影的时间为6月6日,则另一次立竿无影的时间大致为()A.5月8日B.7月8日C.8月8日D.9月8日4.若该兴趣小组夏至日测得该地正午太阳高度角为86°34′,则一年中该兴趣小组测得同样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天数为()A.一天B.两天C.三天D.四天解析:3.B4.C 第3题,该地出现两次立竿无影的现象,可判断该地位于赤道与北回归线之间,若其中一次立竿无影的时间为6月6日,6月6日到6月22日,相差16天,则6月22日后,再过16天(7月8日),该地可能出现立竿无影现象。
高考地理考点专项训练试题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附答案解析)
高考地理考点专项训练试题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附答案解析)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读下面光照图,回答下列各题。
1.若此时北京时间为9时,则A地经度为A.60°W B.60°E C.30°W D.30°E2.此时,赤道上东半球范围内处于夜晚的那一段经度差A.小于90° B.大于90° C.等于90° D.等于180°【答案】1.A2.B【解析】1.图中位于夜半球中间的经线时刻是0点,若此时北京时间为9时,可以计算出图中时刻为0点的经线度数是15°W。
结合图中的等份关系,一份是45°,则A地经度为60°W,A对。
2.结合前面分析,15°W时刻是0点,此时,赤道上与昏线的交点时间是18点,经度是105°W,与晨线的交点时间是6点,经度是75°E。
即从105°W向东到75°E是赤道上位于夜半球的范围。
东半球范围是20°W向东到160°E。
所以赤道上东半球范围内处于夜晚的那一段范围是20°W向东到75°E,经度差约是95°,大于90°,B对。
3.下图为某地某日一天中两个不同时刻的光照图,该地的地理纬度为( )S 12° 6° NA.87°NB.81 °NC.78° SD.84°S【答案】A【解析】一天中太阳位于正南、正北时对应的地方时为0点或12点,0点时太阳还在地平线以上,说明该地出现极昼现象;太阳位于正南时太阳高度为12°,位于正北时太阳高度为6°,正南时为正午太阳高度,该地应位于北半球;直射点纬度=1/2(正午太阳高度+子夜太阳高度),可求出直射点位于9°N ;正午太阳高度=90-(直射点与所求地纬度差),可算出当地纬度为87°N ,A正确。
高中地理课时检测3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鲁教版选择性必修1
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基础练]图甲示意地球自转速度随纬度变化,图乙示意一年中地球公转速度变化,图乙中M为OP的中点。
读图,回答 1~2题。
1.图甲中M点的纬度、图乙中M点的月份分别是( )A.60°4月B.60°7月C.30°1月D.30°4月2.当地球公转速度为P时,太阳直射点( )A.在北半球,并向南运动B.在北半球,并向北运动C.在南半球,并向南运动D.在南半球,并向北运动解析:1.A 2.A 第1题,图甲中M点的自转线速度约是赤道的一半,所以纬度是60°。
图乙中M点的公转速度在减慢,位于OP中间位置,O点公转速度最快,是1月初,P点公转速度最慢,是7月初,M点月份大约是4月。
故选A。
第2题,当地球公转速度为P时,位于远日点附近,时间是7月初,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并向南运动。
故选A。
如图为某同学演示地球公转的示意图(灯泡代表太阳光线)。
据此完成3~4题。
3.该同学在进行地球公转演示的过程中,需要做到( )①使地轴与公转轨道面夹角成23°26′②使“地球”公转和自转方向相反③保持地轴的空间指向不变④使“太阳光线”与球心在同一平面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4.若黄赤交角为20°,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A.回归线和极圈的纬度数均减小B.天安门广场元旦升旗时间提前C.热带和温带范围减小D.大连气温年较差变大解析:3.D 4.B 第3题,地球公转演示中应使地轴与公转轨道面夹角成66°34′;使公转与自转方向相同;保持地轴空间指向不变;使“太阳光线”与球心在同一平面。
故选D。
第4题,若黄赤交角为20°,回归线度数为20°,极圈度数为70°,极圈度数增大;天安门广场元旦升旗时间提前;热带和寒带范围减小,温带范围增大;大连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幅减小,气温年较差变小。
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剖析
1. 为使冬至日阳光最大限度地照 进房间,该雨棚宽度最大不应超 过
A. 1.7m
B. 1.8m A
C. 2m
D. 2.5m
2. 按以上要求安装好雨棚,全年 正午有阳光照射房间的时间是
A.全年
B.约半年
C.接近8个月 D.约9个月
C
小结
• 正午太阳高度角及其变化 • 正午太阳高度角的求算 • 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应用
试试吧:夏至日, 42°S的正午太阳 高度??
两地在不同半球取加号 (同-异+ )
24°34
4.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
(1).确定地方时
某地一天中太阳高度最大时,也就是 说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2时 ,由此可以根据地方时的计算方法推算 出地球上任何一条经线的地方时。
想一想:北京时间13点时,该地的太阳高度角达到 一天中的最大值,该地的经度是?
春秋分日,南北半球太阳辐射强度相当。
3. 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离直射点所在纬线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因此任何一 纬线的正午太阳高度角等于90°-∣与直射点的纬度差∣
H=90°-∣φ±δ∣
所求地和直射地 的纬度差
H:表示所求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角
Φ: 表示所求地的地理纬度 δ: 表示直射点的地理纬度 ±: 两地在同一半球取减号
※正午太阳高度随季节的变化规律:
南北回归线之间地区: 南北回归线 正午太阳高度 最大值和最小 值时间?
夏至日,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 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达到最小值。
冬至日,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 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半球达到最小值。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太阳高度(角):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倾角。反 映了太阳辐射的强弱。 晨昏线上太阳高度为0度,昼半球太阳高度>0度
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精讲课件
区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增
,
12月22日 的最大值,
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
达到最小值。
大
南回归线及其以南
北半球
1下列日期中,北京正午太阳高度最小的是: A.6月1日 B.7月1日
C.10月1 日 D.元月1日
2赤道上一年中什么时候正午太阳高度最小? 夏至与冬至日(因为这时直射点在回归线上,赤道距离回归线最远 )
夏至日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北极圈内为极昼,南 极圈内为极夜。 冬至日直射点在南回归线上,北极圈内为极夜,南 极圈内为极昼。
春秋分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
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 太阳直射点: 正午太阳高度: 赤道
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
太阳直射点: 正午太阳高度:
由北回归线向 南北两侧递减 北回归线
A 16º34′
C
40º
B 63º26′ D23º26′
02.
01.
关于南半球正午太阳 高度角变化的规律, 正确的是( )
03.
A.秋分日后逐渐变 大 B.春分日后逐 渐变大
C.夏至日达到最小值 D.冬至日达到最大 值
读“太阳光照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请在图中标注太阳高度 为0度,地方时为8点的点 M。
(2)地球表面C点有一物体
沿CD向D运动,其方向向
23.5°S
0°
23.5°N
66.5°N
90°N
(2)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规律
1)直射点北移(12月22到6月22日):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
区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增
,
大
6月22日 最大值,
北回归线及其达以到北最小地值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
南半球
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精品课件)
N
S
北京-40°N
春秋分日3月21日|9月23日
北京
H=50°
90°
40°
H北京=90°-|40°-0°|=50°
北京-40°N
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 SV-of solar altitude angle at noon
确定地方时——N-range and E. / extension direction
房屋的朝向与正午太阳所在位置有关为了获得更充足的太阳光照在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南方,因此房屋坐北朝南在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北方,因此房屋坐南朝北
确定房屋的朝向——Orient the house
90°80°70°60°50°40°30°20°10°
南极点 南极圈 南回归线 赤道 北回归线 北极圈 北极点
90°S
66°34′S
23°26′S
23°26′N
66°34′N
90°N
0°N
春秋分日3月21日|9月23日
夏至日6月22日
冬至日12月22日
1.夏至日下列哪座城市的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 A.广州 B.武汉 C.北京 D.哈尔滨
2.下图abc线段分别表示哪个节气的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规律? A. 冬至、春(秋)分、夏至 B. 夏至、冬至、春(秋)分 C. 夏至、春(秋)分、冬至 D. 冬至、夏至、春(秋)分
已知:太阳直射纬度:23°26′N 所求点的纬度: ?H=90°- 两地纬度差83°26′=90°- 两地纬度差两地纬度差=6°34′?=30°N, ?=16°42′N,
105°E
A(105°E,30°N)
地理高考题目 该地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地理高考题目该地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这道题目考查了地理学中的正午太阳高度角的概念及其变化规律。
正午太阳高度角是指某地某时刻太阳光线与当地水平面的夹角,其数值大小直接影响到当地的太阳辐射量,进而影响气候、生态系统和人类生活等方面。
首先,要明确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规律。
在北半球,夏季正午太阳高度角较大,冬季则较小。
这是由于地球公转造成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而北半球各纬度在夏季距离太阳直射点较近,冬季则较远。
因此,在北半球,夏季正午太阳高度角较大,冬季则较小。
其次,要分析该地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
例如,如果该地位于北半球温带地区,那么其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应该符合上述规律。
具体来说,夏季(如6月)正午太阳高度角较大,冬季(如12月)则较小。
同时,由于地球自转造成太阳东升西落,正午太阳高度角在一天之内也会有所变化,但这种变化在一年中是固定的。
最后,结合题目要求和上述分析,可以得出该地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规律。
具体变化情况可能因该地的纬度、气候等因素而有所不同,但总体上应该是夏季较大,冬季较小。
同时,还需要注意表述的准确性和规范性,例如可以用表格等形式呈现数据,以便清晰地展现变化规律。
综上所述,这道题目主要考查了对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规律的理
解和应用,需要结合具体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进行分析。
高考地理回扣基础微专题4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及计算
√ A.23°26′N B.20°N
C.23°26′S D.20°S 解析 结合图示信息知,夏至过后某日M地正 午太阳高度为90°,说明该地位于北回归线以 南附近。然后结合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 列方程后即可求得其纬度为20°N。
解析 答案
4.M地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为
√A.46°34′
比北京时间晚8分钟,经度比120°E偏西2°,所以该地的经度为118°E。
秋分日时集热板倾角为40°,可计算出秋分日该地正午太阳高度为50°,
太阳此时直射赤道,所以当地纬度为40°N,B项正确。
解析 答案
2.该小组拟设计一自动调控装置,通过电脑调控使集热板每天正午正对 太阳,以获得更多的太阳辐射能,则该集热板一年中调整角度为
专题三 回扣基础必须突破的24个微专题
微专题4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及计算
基础自查
1.正午太阳高度是指某地地方时为12时 的太阳高度。 2.决定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的原因是 太阳直射点的南北回归运动 。 3.正午太阳高度从 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北半球夏至日,北回归线上 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达一年中最大值; 南半球达 一年中最小值。北半球冬至日,南回归线上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南回归 线及其以南地区 达一年中最大值;北半球达一年中最小值。南北回归 线之间, 太阳直射 时达一年中最大值。 4.某地正午太阳高度H=90°-|α-β|,其中α为太阳直射点纬度,β为所 求地纬度(同纬取正值,不同纬取负值)。
A.90°
B.180°
C.23°26′
√D.46°52′
解析 要想最大限度的利用太阳能,要保持集热板与太阳光线垂直,集
热板一年中调整幅度等于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幅度,40°N正午太阳高
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图解与训练
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图解与训练太阳高度是太阳光线相对地面的夹角(即太阳在当地的仰角),在太阳直射点处太阳高度最大,为90°,在晨昏线上则为0°。
而正午太阳高度就是各地一日内最大的太阳高度,也即地方时为12点的太阳高度。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包括同一时间随纬度的变化和同一地点(纬度)在一年中随季节的变化。
由于这两种变化的直接原因都是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如图1左),因此,要理解和掌握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需要从太阳直射图1点和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的关系来入手。
图2是平行的太阳光线照射在球面上的状况,从中可以得出正午太阳高度的一些基本规律(H表示正午太阳高度,下同)。
HD<HB<HA>HC>HE表明:从纬度分布看,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并由此向南北两侧递减,在太阳直射点南北两侧的对称点上,正午太阳高度相等。
HA>HC>HE,HA>HB >HD表明:距离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近时,正午太阳高度大,反之正午太阳高度小。
下面通过图解来分析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帮助学生直观掌握、理解其基本规律。
首先对图1左图进行转换,将图中经线圈的右半部“拉直”,可得到图1右图。
两图均表示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春分日和秋分日(以下简称二分日)太阳直射赤道。
这里以图1右图为基础来深入分析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规律和纬度分布规律。
(一)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规律这里我们分六个方面进行分析。
假设P为满足条件的任意一地点,H1,H2,H3分别表示夏至日、二分日、冬至日时P地的正午太阳高度,H4为太阳直射南北回归线之间某地P 时的正午太阳高度。
1.赤道地区:由图3可以看出,二分日时太阳直射赤道,此时赤道地区正午太阳高度(H2)达最大值90°,二至日正午太阳度(H1和H3)达最小值。
以春分日为起点,正午太阳高度变化为:图32.赤道与北回归线之间地区:由图4可以看出,H4大于H1和H2又小于H3,在夏至日前后P地各有一次直射,此时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H4),冬至日时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小值(H3)。
2021届高三地理高频考点专题训练——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及运用
2021届高三地理高频考点专题训练——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及运用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
某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对家乡潍坊市(36.5°N,119.1°E)进行实地考察。
该学习小组观测太阳,此时太阳处于正南方位,仰角为60°。
下图为该小组观测到的某居民楼太阳能热水器的集热板。
读图,回答1~2题。
1.据此推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此时北京时间为12时B. 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C. 当日昼长夜短D. 此时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2.为了冬至时更好地利用太阳能,学习小组建议居民将太阳能集热板A. 调整方向B. 不用调整C. 角度大约上调9°D. 角度大约下调9°【答案】1.C 2.D【解析】1. 题中信息“此时太阳处于正南方位”,这说明119.1°E的地方时为12:00,北京时间用的是120°E的地方时,故A错误;仰角为60°,表示该纬度正午太阳高度为60°,因此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6.5°N,故B错误;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所以当日昼长夜短,故C正确;此时太阳直射点向南还是向北移动,不能确定,故D错误。
2. 冬至,该地正午太阳高度为40度,太阳能热水器集热面与地面的夹角同正午太阳高度互余,因此为了更好地利用太阳能,应将太阳能集热板角度大约下调9°。
考点:本题考查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
左图为我国某地(40°N,112°E)南坡的植树造林整地模式示意图,右图为沿左图中PM—线所作的剖面图。
该模式是先在山坡上沿等高线挖沟,将沟内挖出的底土在沟前培埂(右图中A处),再用沟上沿的活土回填到沟的下方(右图中B处),最后在内斜坡一侧(图中C坡)栽种小树苗。
根据图文材料完成3~4题。
3. 一年中正午时分,右图中沟内小树苗能全部被阳光照射的时间约为A. 60天B. 100天C. 180天D. 340天4. 6月22日,右图中沟内小树苗全部能照射到阳光的时间约为A. 1小时B. 2小时C. 3小时D. 4小时【答案】3. B 4. C【解析】3. 读图可知,图中沟内侧与水平面的夹角为60°,说明只要正午太阳高度达到60°,沟内小苗即可全部被阳光照射,该地位于北纬40°,计算可得,太阳直射点位于北纬10°时,该地正午太阳高度为60°,该地正午太阳高度大于60°的时间为太阳直射点位10°N以北时,太阳直射点每天移动的纬度约为23.5°×4÷360(一年按360天计算)因此太阳直射点位于10°N以北的时间为(23.5°-10°)÷(23.5°×4÷360) ×2≈100。
高考地理考点专项训练试题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附答案解析)
高考地理考点专项训练试题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附答案解析)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读下面光照图,回答下列各题。
1.若此时北京时间为9时,则A地经度为A.60°W B.60°E C.30°W D.30°E2.此时,赤道上东半球范围内处于夜晚的那一段经度差A.小于90° B.大于90° C.等于90° D.等于180°【答案】1.A2.B【解析】1.图中位于夜半球中间的经线时刻是0点,若此时北京时间为9时,可以计算出图中时刻为0点的经线度数是15°W。
结合图中的等份关系,一份是45°,则A地经度为60°W,A对。
2.结合前面分析,15°W时刻是0点,此时,赤道上与昏线的交点时间是18点,经度是105°W,与晨线的交点时间是6点,经度是75°E。
即从105°W向东到75°E是赤道上位于夜半球的范围。
东半球范围是20°W向东到160°E。
所以赤道上东半球范围内处于夜晚的那一段范围是20°W向东到75°E,经度差约是95°,大于90°,B对。
3.下图为某地某日一天中两个不同时刻的光照图,该地的地理纬度为( )S 12° 6° NA.87°NB.81 °NC.78° SD.84°S【答案】A【解析】一天中太阳位于正南、正北时对应的地方时为0点或12点,0点时太阳还在地平线以上,说明该地出现极昼现象;太阳位于正南时太阳高度为12°,位于正北时太阳高度为6°,正南时为正午太阳高度,该地应位于北半球;直射点纬度=1/2(正午太阳高度+子夜太阳高度),可求出直射点位于9°N ;正午太阳高度=90-(直射点与所求地纬度差),可算出当地纬度为87°N ,A正确。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及计算(成品)
⑤计算0º (赤道)在二分二至日时的正午太
阳高度角,并计算该纬度在一年内的正午太
阳高度变化幅度。
夏至日:66°34 ′ 冬至日:66°34′ 二分日:90° 变化幅度:23°26′
【难点突破】①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幅度 ☆结论归纳
①南北回归线至极圈之间的任意纬线,其一 年中的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均为 46° 52′ 。 ②南北回归线之间,赤道最 小 ,为 23° 26′ ;向回归线 递增 ,回归线上的正 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为 46° 52′ 。且南北 回归线之间任意纬线的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
角,并计算该纬度在一年内的正午太阳高度
变化幅度。
夏至日:36°34 ′ 冬至日:83°26′ 二分日:60° 变化幅度:46°52′
【难点突破】①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幅度
☆推导过程
③计算15º N在二分二至日及直射时的正午太
阳高度角,并计算该纬度在一年内的正午太
阳高度变化幅度。
夏至日:81°34′;冬至日:51°34 ′
90°
66°34′
a b
d
43°08′
c
e
3.21 6.22 9.23 12.22
0°
12.22
【图文转换】正午太阳高度随季节变化图
a—赤道 d—南回归线
90°
66°34′
b—北回归线 e—南极圈
c—北极圈
a b
d
43°08′
c
e
3.21 6.22 9.23 12.22
0°
12.22
【典型例题】能表示北半球中纬度某地正午太 阳高度角的年变化状况的是( C )
点相等的另一条纬线的纬度是 19°42′N
。
2021学年高中地理课时作业3公转特征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含解析湘教版必修一
公转特征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建议用时:45分钟)读地球公转速度随月份变化图,完成1~2题。
图1 图21.当地球公转速度为图1中N点时,地球位于图2公转轨道的( )A.甲点附近B.乙点附近C.丙点附近D.丁点附近2.当地球在公转轨道上位于图2中甲点时( )A.北京正值高温多雨季节B.太阳黑子数达一年中最大值C.地球公转的角速度和线速度较其他三地快D.地球自转速度加快1.C 2.C [第1题,从图2中看出,甲为近日点附近,丙为远日点附近。
在时间上近日点为1月初,远日点为7月初。
由于图1中N点公转速度最慢,此时地球在公转轨道的远日点附近(丙点附近)。
第2题,当地球公转到甲时,为近日点(1月初),地球公转的角速度和线速度都最快。
而此季节北京为寒冷干燥的冬季。
B、D两项与题干无关。
] 读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交角图,回答3~4题。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目前的黄赤交角是66.5°B.图中角α是黄赤交角C.地轴与黄道平面的交角就是黄赤交角D.黄赤交角度数即是南北回归线的度数4.为了研究黄赤交角对地球自然环境的影响,假设黄赤交角变为0°,不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太阳终年直射赤道B.全球全年无四季变化C.地球上热量分配将会均匀D.全球全年都是昼夜平分3.D 4.C [第3题,黄赤交角为黄道面与赤道面的夹角,也即回归线的度数,图中β为黄赤交角,目前度数约为23.5°。
第4题,黄赤交角变为0°后,太阳一直直射赤道,全球将没有了四季变化,并且全球全年昼夜都是平分的,但由于地球是个球体,各地的太阳高度还会有很大差异,各纬度的热量分配不均仍将存在。
]下图是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移动示意图,读图,完成5~6题。
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直射点在④处时,应是6月22日前后B.直射点位于⑤处时,节气是秋分日C.直射点位于①处时,节气是春分日D.直射点从①处到③处期间,我国各地得到的太阳辐射能越来越多6.图中,当太阳直射点由②向③移动时,关于地球公转速度叙述正确的是( )A.越来越快B.越来越慢C.慢—快—慢D.快—慢—快5.C 6.D [第5题,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间做回归运动。
2021_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1单元地球运动的意义第2节第1课时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正午太阳
第1课时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课程标准素养目标任务设定结合实例,说明地球公转运动的地理意义1.通过模拟演示,了解地球公转的特征。
(地理实践力)2.理解黄赤交角和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
(综合思维)3.结合二分二至日太阳照射地球示意图,理解正午太阳高度的空间和时间分布规律。
(综合思维)4.能够运用地球公转和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人地协调观)1.什么是地球的公转?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和速度各有何特点?2.什么是黄赤交角?黄赤交角的存在对太阳直射点有何影响?3.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有何规律?4.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的原因是什么?5.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规律是什么?一、地球公转的特征1.定义:地球绕太阳运行。
2.特征(1)方向:自西向东,箭头表示地球公转方向。
(2)轨道:接近正圆的椭圆,太阳位于其中的一个焦点上。
(3)周期:365日6时9分10秒,称为1恒星年。
(4)速度公转位置时间公转特征近日点1月初速度较快远日点7月初速度较慢[图表点拨] 教材第7页图122,该图展示出:(1)地球自西向东围绕太阳逆时针公转;(2)地球公转轨道为接近正圆的椭圆,太阳位于其中的一个焦点上;(3)随着地球公转,日地距离不断变化,在近日点距太阳14 710万km,远日点距太阳15 210万km。
的原因是什么?提示:北半球夏半年,地球运动至离太阳较远的位置,地球公转速度较慢,天数较长;北半球冬半年,地球运动至离太阳较近的位置,地球公转速度较快,天数较短。
二、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1.黄赤交角(1)概念: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夹角。
(2)图示:黄赤交角(如下图)。
(3)影响: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
[特别提醒] 黄赤交角的大小决定了太阳直射点的移动X围;决定了太阳直射点移动的最北界和最南界,即南北回归线;决定了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的度数。
具体如下所示:(1)黄赤交角度数=回归线的度数(2)黄赤交角度数+极圈度数=90°(3)黄赤交角度数=晨昏线与地轴的最大夹角2.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1)移动轨迹(2)周期:365日5时48分46秒,叫作1回归年。
2020-2021高中地理鲁教版选择性1课时分层作业3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含解析
2020-2021学年高中地理新教材鲁教版选择性必修1课时分层作业3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含解析课时分层作业(三)(建议用时:30分钟)中国某些汉字中蕴含着丰富的地理知识。
如“间”字可解读为“门里有日午间到”,午间即正午。
读下图,回答1~2题。
1.在我国北方,图示房屋门的朝向是()A.东B.南C.西D.北2.在我国北方,一年中屋内正午阳光照射面积达到最大时的日期出现在()A.3月B.6月C.9月D.12月1.B2。
D[第1题,根据材料中汉字造字知识,“间”即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天中的最大值.从图片上看,该地正午阳光是斜射,也就是此日该地位于直射点所在纬线的北面或南面,此时该地位于直射点的正北或正南方向,阳光能照射进门,所以门的朝向为正南或正北。
材料表明该地为我国北方,则正午太阳在正南,门应该朝向正南。
第2题,正午太阳高度在不同日期是不同的,射入门内的光照面积也不同,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了一年中的最大值,太阳高度最大,射入门内的光照面积最小。
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了一年中的最小值,射入门内的光照面积最大。
12月份,是我国北方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小的月份,因此,屋内正午阳光照射面积在一年中最大。
]李某乘车在莆田街道上等红灯时,随手拍下了前方的太阳能红绿灯。
下图为拍摄的红绿灯照片,据此完成3~4题。
3.李某车辆行驶的方向为()A.正南B.正北C.正东D.正西4.如果可以通过电脑调控太阳能板与水平面的夹角,以获得最多的太阳辐射能,该太阳能板一年中调整角度范围是()A.90°B.66°44′C.23°26′D.46°52′3.B 4.D[第3题,太阳能红绿灯上的太阳能光板要面向太阳,即朝向南方,图中为李某在乘车时等红绿灯拍的照片,可知此时李某车辆正在向北行驶。
第4题,莆田位于北半球,当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能光板与地面的夹角小;当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时,太阳高度角小,太阳能光板与地面的夹角大,因此该夹角的调整范围就是南北回归线之间的范围,即46°52′.]下图为某地住宅建筑冬夏正午日照示意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建议用时:30分钟)中国某些汉字中蕴含着丰富的地理知识。
如“间”字可解读为“门里有日午间到”,午间即正午。
读下图,回答1~2题。
1.在我国北方,图示房屋门的朝向是( )A.东B.南C.西D.北2.在我国北方,一年中屋内正午阳光照射面积达到最大时的日期出现在( )A.3月B.6月C.9月D.12月1.B 2.D [第1题,根据材料中汉字造字知识,“间”即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天中的最大值。
从图片上看,该地正午阳光是斜射,也就是此日该地位于直射点所在纬线的北面或南面,此时该地位于直射点的正北或正南方向,阳光能照射进门,所以门的朝向为正南或正北。
材料表明该地为我国北方,则正午太阳在正南,门应该朝向正南。
第2题,正午太阳高度在不同日期是不同的,射入门内的光照面积也不同,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了一年中的最大值,太阳高度最大,射入门内的光照面积最小。
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了一年中的最小值,射入门内的光照面积最大。
12月份,是我国北方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小的月份,因此,屋内正午阳光照射面积在一年中最大。
]李某乘车在莆田街道上等红灯时,随手拍下了前方的太阳能红绿灯。
下图为拍摄的红绿灯照片,据此完成3~4题。
3.李某车辆行驶的方向为( )A.正南B.正北C.正东D.正西4.如果可以通过电脑调控太阳能板与水平面的夹角,以获得最多的太阳辐射能,该太阳能板一年中调整角度范围是( )A.90°B.66°44′C.23°26′D.46°52′3.B 4.D [第3题,太阳能红绿灯上的太阳能光板要面向太阳,即朝向南方,图中为李某在乘车时等红绿灯拍的照片,可知此时李某车辆正在向北行驶。
第4题,莆田位于北半球,当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能光板与地面的夹角小;当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时,太阳高度角小,太阳能光板与地面的夹角大,因此该夹角的调整范围就是南北回归线之间的范围,即46°52′。
]下图为某地住宅建筑冬夏正午日照示意图。
读图,完成5~6题。
5.(易错题)该地可能是( )A.刚果盆地B.撒哈拉沙漠南缘C.巴西高原D.北美洲五大湖地区6.仅考虑地球运动,图示窗户、屋檐搭配对室内光热的影响有( )①利于夏季遮阳、冬季采光②冬至到春分,正午室内的日照面积逐渐增大③春分到夏至,正午屋檐的遮阳作用逐渐增强④利于减少室内能源消耗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5.D 6.C [第5题,根据图中正午太阳高度角相差46°52′,且太阳光全是从南方照射进入室内,可以推出该地位于北回归线到北极圈之间的地区。
本题错选的原因主要是不能正确理解正午太阳高度角相差46°52′所表示的内容。
第6题,根据上题可知,图中正午太阳高度大的光线是该地夏至日正午的光线,正午太阳高度小的光线是该地冬至日正午的光线,仅考虑地球运动,图示窗户、屋檐搭配利于夏季遮阳,冬季采光,冬至到春分,正午太阳高度变大,正午室内的日照面积逐渐减小;春分到夏至,正午太阳高度变大,正午屋檐的遮阳作用逐渐增强;因而该房室内冬暖夏凉,有利于减少室内能源消耗。
]甲、乙、丙为我国某地300 m×300 m范围内新建居民区的三个规划方案。
三个方案中①~⑥为居民楼,且序号相同的居民楼长宽一致,黑色阴影为居民楼影长,图中时间为北京时间。
据此回答7~8题。
甲(1月14日 12:00) 乙(1月14日 12:00) 丙(1月14日 12:00) 7.据图推断该地最可能位于( )A.松嫩平原B.塔里木盆地C.长江中下游平原D.华北平原8.下列关于各方案中楼高和楼间距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乙方案中①号居民楼高度一致B.⑤号居民楼在乙方案中最低C.乙方案中的①②号居民楼间距小于丙方案D.甲方案各楼间距与乙方案各楼间距不同7.A 8.C [第7题,读甲、乙、丙三个方案图可知,北京时间12时时,该居民区楼房影子朝向东北方向,由此可判断此时该地地方时大于12时,在120°E以东,最可能位于松嫩平原。
第8题,乙方案中①号居民楼影长大于甲方案,故在乙方案中①号居民楼较高,同理可判读出⑤号居民楼在丙方案中最低;乙方案中①②号居民楼楼影较丙方案短,故楼高度低,楼间距小于丙,从图中可以看出甲方案和乙方案中的居民楼间距相同,楼高不同。
] 9.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甲乙(1)在甲图中画出晨昏线,并用阴影标出夜半球。
(2)甲图是__________(日期)前后的地球光照图,北半球的节气是__________,对应在乙图中的位置应该是①②③④中的__________。
(3)此时A地的太阳高度为__________。
此日A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为 __________。
(4)在乙图中__________点附近时,地球公转的角速度和线速度较快,在乙图中__________点附近时,地球公转的角速度和线速度较慢。
(5)在②点时,地轴与公转轨道间的夹角为__________,此时,黄赤交角为__________。
[解析] 第(1)题,晨昏线应与太阳光线垂直并且平分赤道。
第(2)题,由甲图判断为冬至日,对应乙图中④位置,④为冬至日,①为春分日,②为夏至日,③为秋分日。
第(3)题,甲图中的A点位于赤道与晨昏线的交点上,此时的太阳高度为0°,A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应为:90°-23°26′=66°34′。
第(4) 题,在④点(冬至日)附近接近近日点,公转速度较快,在②点(夏至日)附近接近远日点,公转速度较慢。
第(5)题,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任何地点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平面的夹角都是66°34′,黄赤交角是23°26′。
[答案](1)略(2)12月22日冬至④(3)0°66°34′(4)④②(5)66°34′23°26′[教师备选题]某校(23°26′N)高中生,中午前后进行研究性学习。
他们利用一根标杆,每隔一小时测量一次杆影长度,并将其结果绘制成示意图。
仔细观察下图,回答1~3题。
1.此日的节气是( )A.春分B.夏至C.秋分D.冬至2.此日后继续观测,一周内正午标杆的影子( )A.不变B.变短C.变长D.无规律3.该地经度是( )A.120°E B.124°EC.90°E D.116°E1.B 2.C 3.D [第1题,12时16分影长为0,说明此时太阳直射23°26′N,为夏至日。
第2题,夏至日时,正午太阳高度最大达90°,正午影长为0。
夏至日后,正午太阳高度减小,影长变长。
第3题,该地北京时间12时16分太阳高度最大,据此可计算出经度是116°E。
]下图为黄道平面与地球球面相对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中①点为黄道平面与地球球面交接线的最北端,②为该交接线上一普通点。
读图,完成4~5题。
4.若太阳直射点到达①点时,北京时间刚好为18时36分,则①点所在经度为( ) A.30°E B.59°WC.21°E D.无法确定5.(易错题)已知②点的纬度为15°N,某年太阳直射点移动到该点的日期恰好为5月1日。
据此推测,这一年11月1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最可能为( )A.10.5°S B.15°SC.19.5°S D.24°S4.C 5.B [第4题,根据材料,图中①点为黄道平面与地球球面交接线的最北端,②为该交接线上一普通点。
若太阳直射点到达①点时,①点的地方时是正午12时,北京时间刚好为18时36分,结合经度每隔15°,时间相差1小时,计算出①点所在经度为21°E,C对。
第5题,已知②点的纬度为15°N,某年太阳直射点移动到该点的日期恰好为5月1日,即直射15°N纬线时,此时距太阳直射北回归线还差51日。
据此推测,这一年11月1日距冬至日日期间隔为51日,所以距南回归线的纬度差与②点距北回归线的纬度差相同,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最可能为15°S,B对。
本题错选的原因是不能正确利用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回归运动周期是一年。
]6.分析下列①②③地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图,判断三地纬度由高到低的顺序是( )A.①②③B.②③①C.①③②D.③②①C [依据图中三地的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变化可知,①地应位于北回归线与北极圈之间,②地为赤道地区,③地在南回归线上。
]7.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上画出晨昏线,并指出所画的是晨线还是昏线。
(2)此时太阳直射的纬度是________,北半球是________(节气)。
(3)此时,__________________的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的最大值。
(4)此时在赤道上,正午太阳高度是________,北极圈上的正午太阳高度是__________,晨昏线上的太阳高度是________。
[解析] 第(1)题,根据地球自转的方向可知,在图中画出的部分晨昏线附近的地区正由昼转向夜,因此是一条昏线。
第(2)题,从图中看出,此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是冬至日。
第(3)题,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
第(4)题,赤道与南回归线(H=90°)的纬度差是23°26′,因此赤道的正午太阳高度是66°34′,北极圈与南回归线的纬度差是90°,正午太阳高度则为0°。
在晨昏线上,太阳与地平面的夹角是0°。
[答案](1)画图略。
昏线。
(2)23°26′S冬至日(3)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4)66°3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