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药物分级管理

合集下载

抗菌药物分级使用管理制度

抗菌药物分级使用管理制度

抗菌药物分级使用管理制度•相关推荐抗菌药物分级使用管理制度(通用8篇)在充满活力,日益开放的今天,需要使用制度的场合越来越多,制度就是在人类社会当中人们行为的准则。

到底应如何拟定制度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抗菌药物分级使用管理制度,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抗菌药物分级使用管理制度篇1一、分级标准(一)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是指经长期临床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小,价格相对较低的抗菌药物;(二)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是指经长期临床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大,或者价格相对较高的抗菌药物;(三)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是指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抗菌药物:1.具有明显或者严重不良反应,不宜随意使用的抗菌药物;2.需要严格控制使用,避免细菌过快产生耐药的抗菌药物;3.疗效、安全性方面的临床资料较少的抗菌药物;4.价格昂贵的抗菌药物。

二、使用原则与方法(一)使用原则:严格使用指证、坚持合理用药、分级使用、严禁滥用。

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应当严格掌握使用抗菌药物预防感染的指证。

预防感染、治疗轻度或者局部感染应当首选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严重感染、免疫功能低下合并感染或者病原菌只对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敏感时,方可选用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

(二)具体使用方法1、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及医嘱所有医师均可以根据病情需要选用。

2、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应根据病情需要,处方及医嘱由主治及以上医师签名方可使用。

3、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必须严格掌握指征,需经过相关专家讨论,处方及医嘱由副主任、主任医师签名方可使用。

紧急情况下未经会诊同意或需越级使用的,处方量不得超过1日用量,并做好相关病历记录。

(三)严格控制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

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不得在门诊使用,住院期间使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的出院患者可在门诊取药完成序贯治疗。

临床应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应当严格掌握用药指证,经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指定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专家会诊同意后,由具有相应处方权医师开具处方。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一、定义指根据抗菌药物的安全性、疗效、细菌耐药性和价格等因素,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进行分级管理的制度。

二、基本要求1•根据抗菌药物的安全性、疗效、细菌耐药性和价格等因素,抗菌药物分为非限制使用级、限制使用级与特殊使用级三级。

2.医疗机构应当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建立本机构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目录和医师抗菌药物处方权限,并定期调整。

3.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全院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会诊专家库,按照规定规范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流程。

4.医疗机构应当按照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原则,建立抗菌药物遴选、采购、处方、调剂、临床应用和药物评价的管理制度和具体操作流程。

三、释义Ql抗菌药物分级原则是什么?答:为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落实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根据原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84号),根据安全性、疗效、细菌耐药性、价格等因素,将抗菌药物分为三级。

非限制使用级:经过长期临床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病原菌耐药性影响较小,价格相对较低的抗菌药物。

应是已列入基本药物目录,《国家处方集》和《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收录的抗菌药物品种。

限制使用级:经长期临床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病原苗耐药影响较大,或者价格相对较高的抗菌药物。

特殊使用级:具有明显或者严重不良反应,不宜随意使用;抗菌作用较强、抗菌谱广,经常或过度使用会使病原菌过快产生耐药的;疗效、安全性方面的临床资料较少,不优于现用药物的;新上市的,在适应证、疗效或安全性方面尚需进一步考证的、价格昂贵的抗菌药物。

Q2是否有全国统一的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目录?答: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地区差异显著,细菌耐药性差异也非常显著,因此尚未形成全国统一的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目录。

目前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根据本地区社会经济状况、疾病谱、细菌耐药性的情况,制定省级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目录。

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持续做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卫办医发(2019)12号)》中明确要求,加强儿童、老年人、孕产妇等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一、目的建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遴选、评估及分级管理的制度,规范医师的用药行为,提高抗菌药物的疗效,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和耐药性的发生。

二、适用范围临床治疗的全过程。

三、内容(一)分级原则根据安全性、疗效、细菌耐药性、价格等因素,将抗菌药物分为三级:非限制使用级、限制使用级与特殊使用级。

具体划分标准如下:1.非限制使用级:经临床长期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病原菌耐药性影响较小,价格相对较低的抗菌药物。

应是已列入基本药物目录,《国家处方集》和《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收录的抗菌药物品种。

2.限制使用级:经长期临床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病原菌耐药影响较大或价格相对较高的抗菌药物。

3.特殊使用级:(1)具有明显或者严重不良反应,不宜随意使用的抗菌药物。

(2)需要严格控制使用,避免细菌过快产生耐药的抗菌药物。

(3)疗效、安全性方面的临床资料较少的抗菌药物。

(4)价格昂贵的抗菌药物。

(二)临床应用分级管理1.临床选用抗菌药物应遵循《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版),根据感染部位、严重程度、致病菌种类以及细菌耐药情况、患者病理生理特点、药物价格等因素加以综合分析考虑,参照“各类细菌性感染的治疗原则及病原治疗”。

(1)一般对轻度与局部感染患者应首先选用非限制使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2)严重感染、免疫功能低下者合并感染或病原菌只对限制使用抗菌药物敏感时,选用限制使用抗菌药物治疗。

(3)特殊使用抗菌药物的选用应从严控制。

(4)合理用药的原则最关键的是尽早查明感染病原,根据病原种类及细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

(5)门诊处方抗菌药物的使用以单药为主,原则上不超过3天量,最多不得超过7天(特殊病种用药除外);遇有不良反应时应做好记录,并填表上报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机构。

(6)加强氟喹诺酮类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严格掌握临床应用指征,控制临床应用品种数量。

氟喹诺酮类药物的经验性治疗可用于肠道感染、社区获得性呼吸道感染和社区获得性泌尿系统感染,其他感染性疾病治疗要在病情和条件许可的情况下,逐步实现参照致病菌药敏试验结果或本地区细菌耐药监测结果选用该类药物。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是根据抗菌药物的特点、临床疗效、细菌耐药、不良反应、当地经济状况、药品价格等因素,将抗菌药物分为非限制使用、限制使用和特殊使用三类进行分级管理。

非限制使用的抗菌药物是经过临床长期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小,价格相对较低的药物。

限制使用的抗菌药物在疗效、安全性、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药品价格等某些方面存在局限性,不宜作为非限制药物使用。

特殊使用的抗菌药物包括不良反应明显、不宜随意使用或临床需要倍加保护以免细菌过快产生耐药而导致严重后果的药物、新上市的药物以及其疗效或安全性任何一方面的临床资料尚较少,或并不优于现用药物者,药品价格昂贵。

限制使用和特殊使用的抗菌药物必须由主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开具处方(医嘱)。

对于特殊使用的抗菌药物,还需要经过抗感染或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认定的专家会诊同意后,由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医师开具处方(医嘱)。

临床选用抗菌药物应遵循《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根据感染部位、严重程度、致病菌种类以及细菌耐药情况、患者病理生理特点、药物价格等因素加以综合分析考虑,参照“各类细菌性感染的治疗原则”,一般对轻度与局部感染患者应首先选用非限制使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严重感染、免疫功能低下者合并感染或病原菌只对限制使用抗菌药物敏感时,可选用限制使用抗菌药物治疗;特殊使用抗菌药物的选用应从严控制。

在紧急情况下,临床医师可以越级使用高于权限的抗菌药物,但仅限于1天用量,并做好相关病历记录。

以上是抗菌药物的分级管理制度,其中包括一线、二线和三线抗菌药物,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其他B-内酰胺类酶抑制剂、氨基糖苷类等。

删除明显有问题的段落。

药物治疗是许多疾病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

其中,抗菌药物是治疗感染病的主要药物。

常见的抗菌药物包括奈替米星、妥布霉素、依替米星、大观霉素、异帕米星和酰胺类氯霉素等。

这些药物可以有效地杀死细菌,缓解感染症状。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1】
根据抗菌药物特点、临床疗效、细菌耐药、不良反应、当地经济状况、药品价格等因素,将抗菌药物分为非限制使用、限制使用与特殊使用三类进行分级管理。

(一)分级原则
1.非限制使用:经临床长期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小,价格相对较低的抗菌药物。

2.限制使用:与非限制使用抗菌药物相比较,这类药物在疗效、安全性、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药品价格等某方面存在局限性,不宜作为非限制药物使用。

3.特殊使用:不良反应明显,不宜随意使用或临床需要倍加保护以免细菌过快产生耐药而导致严重后果的抗菌药物;新上市的抗菌药物;其疗效或安全性任何一方面的临床资料尚较少,或并不优于现用药物者;药品价格昂贵。

(二)分级管理
1.“限制使用”的抗菌药物,须由主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开具处方(医嘱)。

2.“特殊使用”的抗菌药物,须经抗感染或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认定的专家会诊同意后,由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医师开具处方(医嘱)。

3.临床选用抗菌药物应遵循《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根据感染部位、严重程度、致病菌种类以及细菌耐药情况、患者病理生理特点、药物价格等因素加以综合分析考虑,参照“各类细菌性感染的治疗原则”,一般对轻度与局部感染患者应首先选用非限制使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严重感染、免疫功能低下者合并感染或病原菌只对限制使用抗菌药物敏感时,可选用限制使用抗菌药物治疗;特殊使用抗菌药物的选用应从严控制。

4.紧急情况下临床医师可以越级使用高于权限的抗菌药物,但仅限于1天用量,并做好相关病历记录。

抗菌药物的分级管理

抗菌药物的分级管理

抗菌药物的分级管理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分为三级:
1.非限制使用级。

一般为临床最常用、最常见,疗效肯定,不良反应较少,低格适宜的抗菌药物。

只要具备临床职业医师资格就可使用。

2.限制使用级。

临床疗效好,但价格较高,不良反应较多,使用需说明理由,并经主治及以上医师签字才可使用。

3.特殊使用级。

疗效好,价格高昂,用于特殊耐药菌或临床使用时间较短,安全性等临床资料较少,使用要求有严格指征或依据,应有专家或科主任会诊,开具处方需由副高或以上职称医师签名才能使用。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根据抗菌药物特点、临床疗效、细菌耐药、不良反应、当地经济状况、药品价格等因素,将抗菌药物分为非限制使用、限制使用与特殊使用三类进行分级管理。

(一)分级原则
1.非限制使用:经临床长期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小,价格相对较低的抗菌药物。

2.限制使用:与非限制使用抗菌药物相比较,这类药物在疗效、安全性、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药品价格等某方面存在局限性,不宜作为非限制药物使用。

3.特殊使用:不良反应明显,不宜随意使用或临床需要倍加保护以免细菌过快产生耐药而导致严重后果的抗菌药物;新上市的抗菌药物;其疗效或安全性任何一方面的临床资料尚较少,或并不优于现用药物者;药品价格昂贵。

(二)分级管理
1.“限制使用”的抗菌药物,须由主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开具处方(医嘱)。

2.“特殊使用”的抗菌药物,须经抗感染或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认定的专家会诊同意后,由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医师开具处方(医嘱)。

3.临床选用抗菌药物应遵循《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根据感染部位、严重程度、致病菌种类以及细菌耐药情况、患者病理生理特
点、药物价格等因素加以综合分析考虑,参照“各类细菌性感染的治疗原则”,一般对轻度与局部感染患者应首先选用非限制使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严重感染、免疫功能低下者合并感染或病原菌只对限制使用抗菌药物敏感时,可选用限制使用抗菌药物治疗;特殊使用抗菌药物的选用应从严控制。

4.紧急情况下临床医师可以越级使用高于权限的抗菌药物,但仅限于1天用量,并做好相关病历记录。

THANKS !!!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课件等等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5篇)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5篇)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为进一步加强我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落实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促进抗菌药合使用,有效控制细菌耐药,保证医疗质量和安全,根据原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____号)和《重庆市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级管理目录(____年版)》特制定我院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一、本院目录根据安全性、疗效、细菌耐药性、价格等因素,将抗菌药物分为三级:非限制使用级、限制使用级与特殊使用级。

二、本院目录是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的最低要求。

各科室可根据本科室具体情况将“非限制使用级”品种提升为“限制使用级”,或将“限制使用级”品种提升为“特殊使用级”以加强管理,但不得下调抗菌药物管理级别。

三、各科室应加强医师抗菌药物使用权限分级管理,建立培训、考核和权限授予机制,有效控制限制级和特殊级抗菌药物使用。

(一)我院按以下原则授予抗菌药物使用权限:各级医师均具有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资格。

主治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医师具有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资格。

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医师具有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资格;无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医师的科室由科室主任开具处方或医嘱。

(二)医务科要定期组织对医师和药师进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知识和规范化管理培训和考核,合格者方可获得相应的处方和调配权限。

(三)严格控制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

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不得在门诊使用。

住院病人使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应当严格掌握用药指征,经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指定的专业技术人员会诊同意后,由具有相应处方权医师开具处方。

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会诊人员由具有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经验的感染性疾病科、呼吸科、重症医学科、微生物检验科、药学部门等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药师或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抗菌药物专业临床药师担任。

(四)因抢救生命垂危的患者等紧急情况,医师可以越级使用抗菌药物。

越级使用抗菌药物应当详细记录用药指征,并应当于____小时内补办越级使用抗菌药物的必要手续。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和分级明细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和分级明细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和分级明细1. 简介本文档旨在介绍抗菌药物的分级管理和分级明细,以帮助医疗机构和从业人员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制度。

2. 分级管理的目的抗菌药物的分级管理旨在确保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少耐药性的发展和传播。

通过对抗菌药物进行分级管理,可以更好地引导医生和患者的用药行为,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3. 分级明细3.1 一级抗菌药物一级抗菌药物是指对多种细菌具有良好疗效且耐药性相对较低的药物。

一级抗菌药物通常用于治疗常见的细菌感染,且在临床实践中应用广泛。

3.2 二级抗菌药物二级抗菌药物是指对某些细菌具有一定疗效但耐药性较高的药物。

二级抗菌药物的使用需要谨慎,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临床判断和选择。

3.3 三级抗菌药物三级抗菌药物是指对少数细菌具有疗效但耐药性非常高的药物。

三级抗菌药物的使用应遵循严格的适应症和使用指导,且通常作为最后的治疗选择。

3.4 限制级抗菌药物限制级抗菌药物是指对特定细菌或特定感染适用的药物,但因其耐药性和副作用较大,仅在特定情况下使用。

限制级抗菌药物的使用需遵守严格的监管规定。

3.5 非抗菌药物非抗菌药物指的是不具有直接杀菌或抑菌作用的药物,如抗病毒药物、抗真菌药物等。

非抗菌药物在临床上的使用需根据具体病情和病原体类型进行合理选择。

4. 使用原则医疗机构和从业人员在使用抗菌药物时,应遵守以下原则:- 合理使用:根据感染类型、临床特征和药物效果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

- 个体化用药:根据患者的情况和药物的作用机制进行个体化用药,尽量减少耐药性和副作用的发生。

- 监测评估:定期监测细菌耐药性和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评估抗菌药物使用的效果和安全性。

5. 结论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和分级明细是指导医疗机构和从业人员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重要依据。

我们应积极推广该制度,提高大众对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认识,共同抵制耐药性的发展和传播。

该文档以简明的方式介绍了抗菌药物的分级管理和分级明细,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该制度。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抗菌药物是治疗细菌感染的重要药物,为了保证抗菌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在抗菌药物的开发、使用和研究方面,必须建立健全的分级管理制度。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分为三级,即一级、二级、三级。

一级的抗菌药物是抗药性较弱的抗菌药物,其安全性较高,耐受性较好;二级的抗菌药物是抗药性较强的抗菌药物,其安全性较低,耐受性较差;三级的抗菌药物是抗药性较强的抗菌药物,其安全性较低,耐受性较差。

一级抗菌药物的使用,一般不需要进行专业的抗菌药物管理,只需要按照一般的规定加以管理。

但是在使用二级和三级抗菌药物时,因其安全性较低,耐受性较差,必须进行严格的抗菌药物管理,包括七个方面:一是集中采购和供应;二是严格执行抗菌药物用药准则;三是实施药品使用管理;四是实施耐药菌监测;五是实施抗菌药物耐药性检测;六是控制抗菌药物市场;七是加强医护人员培训。

同时,促进抗菌药物新药开发的政策也有助于抗菌药物的分级管理。

近年来,政府在抗菌药物新药开发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发放了各种税收优惠,加强了对抗菌药物新药开发的支持,以增加抗药性较弱的抗菌药物的数量,从而改善抗菌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抗菌药物的管理提供更好的支持。

从以上可以看出,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是一种健全的制度,有助于保障抗菌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促进抗菌药物的安全使用。


来,我国将持续加强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的建设,健全抗菌药物管理体系,为抗菌药物使用提供更好的保障。

总之,《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是一种比较完备的管理制度,有助于保障抗菌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实施这一制度有助于控制抗菌药物耐药性的升级,为抗菌药物提供更好的保护,促进抗菌药物安全有效使用,为抗菌药物发挥更大的作用做出贡献。

医院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医院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医院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一、抗菌药物分级原则: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及《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指导方案(试行)》的文件要求,抗菌药物分为非限制使用、限制使用与特殊使用三级(分别对应第一线抗菌药物、第二线抗菌药物、第三线抗菌药物)。

(一)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

经临床长期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小,价格相对较低的抗菌药物。

(二)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

与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相比较,该类药物在疗效、安全性、对细菌耐药性的影响、药品价格等某方面存在局限性,不宜作为非限制级药物使用。

(三)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

具有明显或严重不良反应,不宜随意使用的抗菌药物;需要加以保护以免细菌过快产生耐药而导致严重后果的抗菌药物;新上市不足五年的抗菌药物,其疗效或安全性任何一方面的临床资料尚且较少,或并不优于现用药物的;药品价格昂贵的抗菌药物。

(四)我院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目录根据卫生部制定的目录定期更新。

可以调高抗菌药物的管理级别,但不得降低其管理级别。

我院抗菌药物品种原则上不超过10 种。

同一通用名称注射剂型和口服剂型各不超过2 种,具有相似或者相同药理学特征的抗菌药物不得重复采购。

(五)特殊治疗需要,启动临时采购程序。

临时采购由临床科室提出申请,说明申请购入抗菌药物名称、剂型、规格、数量、使用对象和使用理由,经院药事管理委员会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审核同意后,由药剂科临时一次性购入使用。

同一通用名抗菌药物品种启动临时采购程序原则上每年不得超过5 例次。

如果超过5 例次,要讨论是否列入本机构抗菌药物供应目录。

调整后的抗菌药物供应目录总品种数不得增加。

二、二线抗菌药物的使用:根据病情需要使用二线抗菌药物。

(一)需有药敏结果证实。

(二)若无药敏结果,或结果不确定,需使用二线药物,则:1、由高职称医师签名;2、无高职称医师由科室主任签名,或有感染专科医师会诊记录。

三、三线抗菌药物的使用:根据病情需要使用三线抗菌药物。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3篇)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3篇)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是为了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防止抗菌药物滥用,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而制定的一套规范管理措施。

本文将对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进行详细介绍,并分析其意义和实施方法。

一、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的意义1. 合理用药: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可以帮助医务人员根据不同疾病的感染情况,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避免不必要的使用和滥用。

2. 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可以限制将高效、广谱的抗菌药物作为首选药物,从而减少抗菌药物对细菌的选择压力,降低耐药性的发生风险。

3. 促进新型抗菌药物的研发: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可以鼓励药企投入更多研发资源,开发新型抗菌药物,以满足医疗机构在治疗多重耐药菌感染时的需求。

4. 降低医疗费用: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可以推广使用价格较低的一线抗菌药物,降低患者的治疗费用,减轻社会负担。

5. 保护公共卫生安全: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可以减少抗菌药物的排放,降低环境中抗菌药物的浓度,减少对环境中细菌多样性的破坏,有利于生态平衡的维持。

二、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的实施方法1. 制定抗菌药物分类标准:根据药物的抗菌谱、临床应用价值和临床安全性,将抗菌药物分为不同级别,如一线药物、二线药物和三线药物。

2. 设立抗菌药物使用审查委员会:医疗机构应设立抗菌药物使用审查委员会,负责制定和更新抗菌药物使用指南,对临床使用抗菌药物进行评估和审查。

3. 制定抗菌药物使用指南:医疗机构应根据国家和地方卫生部门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地区的抗菌药物使用指南,并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和宣传,提高其合理用药意识。

4. 建立抗菌药物使用监测系统:医疗机构应建立抗菌药物使用监测系统,定期收集和分析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及时发现和纠正滥用和不当使用的行为。

5. 开展药师参与抗菌药物使用工作:医疗机构应积极推广药师参与抗菌药物使用的工作,通过对患者的病情评估、抗菌药物选择和剂量调整等方面的指导,提高医务人员的用药水平。

三、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的具体措施1. 一线药物的推广使用:一线药物是安全有效的药物,应作为首选药物使用。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为提高我院细菌性感染的抗菌治疗水平,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及减少细菌耐药性,根据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84号)等文件的要求,结合医院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一、抗菌药物分级和使用原则(一)非限制类抗菌药物(一线抗菌药物,所有执业医师):经临床长期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小,价格相对较低的抗菌药物。

一般对轻度感染与局部感染患者应首选非限制类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二)限制类抗菌药物(二线抗菌药物,主治医师以上):与非限制类抗菌药物相比较,在疗效、安全性、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药品价格等方面存在局限性。

对严重感染、免疫功能低下者合并感染或已明确病原菌只对限制类抗菌药物敏感时可选用限制类抗菌药物治疗。

临床选用限制类抗菌药物时应根据病情需要,有病原微生物感染证据及其药敏结果依据。

若无药敏依据,应由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医师在相关医疗文书记录中签名,或有医院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成员、院内感染控制科医师、临床药师的会诊记录。

(三)特殊抗菌药物(三线抗菌药物,副主任医师以上):不良反应明显,不宜随意使用或临床需要倍加保护以免细菌过快产生耐药而导致严重后果的抗菌药物;新上市的抗菌药物,其疗效或安全性任何一方面的临床资料尚较少,或并不优于现用药物者;药品价格昂贵的抗菌药物。

特殊抗菌药物应严格控制使用,选用时应具有严格临床用药指征或确凿依据(如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报告等),经抗感染或有关专家会诊同意,由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医师开具处方。

紧急情况下临床医师可以越级使用高于权限的抗菌药物,但仅限于1天用量,并做好相关病历记录。

禁止在门诊使用特殊抗菌药物。

(四)临床医师应当根据致病菌种类及细菌耐药情况,有计划地轮换使用抗菌药物。

二、分级管理目录我院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目录根据广东省卫生厅制定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级管理目录》制定。

抗菌药物处方权按《抗菌药物处方权分级授权与再授权制度》执行,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按《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制度》执行。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抗菌药物耐药性的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更好地管理抗菌药物的使用,保护公众健康,各国纷纷出台了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本文将介绍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的概念、意义、实施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

一、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的概念抗菌药物分级管理是指将抗菌药物按照其临床应用价值和药物耐药性风险等级进行分类,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以达到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目的。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的目的是保护公众健康,减少抗菌药物的滥用和误用,防止抗菌药物耐药性的发生和传播。

二、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的意义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的意义在于:1. 保护公众健康。

抗菌药物的滥用和误用会导致抗菌药物耐药性的发生和传播,从而影响公众健康。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可以减少抗菌药物的滥用和误用,保护公众健康。

2. 促进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可以根据药物的临床应用价值和药物耐药性风险等级,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促进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3. 促进抗菌药物的研发和创新。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可以促进抗菌药物的研发和创新,提高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价值,减少抗菌药物的耐药性风险。

三、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的实施情况目前,全球各国都在积极推进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的实施。

例如,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已经将抗菌药物分为三个等级:第一线药物、备用药物和后备药物。

欧洲药品管理局(EMA)也将抗菌药物分为三个等级:高度关键、关键和其他。

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也在积极推进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的实施。

四、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存在的问题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的实施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包括:1. 抗菌药物分级标准不统一。

不同国家和地区对抗菌药物的分级标准不一致,导致管理措施的不同,影响了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2.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的执行不到位。

一些医疗机构和医生对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的执行不到位,导致抗菌药物的滥用和误用仍然存在。

3.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的监管不足。

一些地区对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的监管不足,导致一些不合格的抗菌药物流入市场,影响公众健康。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药物相比较,这类药物在疗效、安全性、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药品价格等某方面存在局限性,不宜作为非限制药物使用。

(三)“特殊使用药物”(即三线用药):不良反应明显,不宜随意使用或临床需要倍加保护以免细菌过快产生耐药而导致严重后果的抗菌药物;新上市的抗菌药物;其疗效或安全性任何一方面的临床资料尚较少,或并不优于现用药物者;药品价格昂贵,使用应有严格的指征或确凿的依据。

(四)本院“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目录”(见附件二)由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制定,新药引进时应同时明确其分级管理级别。

药事管理委员会要有计划地对同类或同代抗菌药物轮流使用,具体由药剂科组织实施。

二、使用原则与方法(一)总体原则:严格使用指征、坚持合理用药、分级使用、严禁滥用。

(二)具体使用方法1、一线抗菌药物所有医师均可以根据病情需要选用。

2、二线抗菌药物应有用药依据,根据病情需要由主治及以上医师签名方可使用。

3、三线药物使用必须严格掌握指征,需经过相关专家讨论,由医疗组长或科主任签名方可使用。

紧急情况下未经会诊同意或需越级使用的,处方量不得超过1日用量,并做好相关病历记录。

4、下列情况可直接使用一线以上药物进行治疗,但若培养及药敏证实第一线药物有效时应尽可能改为第一线药物。

(1)感染病情严重者如:①败血症、脓毒血症等血行感染,或有休克、呼吸衰竭、dic等合并症;②中枢神经系统感染;③脏器穿孔引起的急性腹膜炎、急性盆腔炎等;④感染性心内膜炎、化脓性心包炎等;⑤严重的肺炎、骨关节感染、肝胆系统感染、蜂窝组织炎等;⑥重度烧伤、严重复合伤、多发伤及合并重症感染者;⑦有混合感染可能的患者。

(2)免疫功能低下患者发生感染时,包括:①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②接受抗肿瘤化学疗法;③接受大剂量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者;④血wbc<1x109/l或中性粒细胞<0.5x109/l;⑤脾切除后不明原因的发热者;⑥艾滋病;⑦先天性免疫功能缺陷者;⑧老年患者。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2篇)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2篇)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根据抗菌药物的安全性、疗效、细菌耐药性和价格等因素,抗菌药物分为非限制使用级、限制使用级与特殊使用级三级;医疗机构应当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建立本机构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目录和医师抗菌药物处方权限,并定期调整;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全院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会诊专家库,按照规定规范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流程;医疗机构应当按照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原则,建立抗菌药物遴选、采购、处方、调剂、临床应用和药物评价的管理制度和具体操作流程。

多省已发文明确____年____月____日,国办发布____办公厅关于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指导意见国办发〔____〕____号。

____号文中就提出健全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制度。

其中包括严格落实首诊负责、三级查房、分级护理、手术分级管理、抗菌药物分级管理、临床用血安全等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等。

随后不少省份都跟进发文。

____年____月,陕西省政府办公厅发布《陕西省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实施方案》。

____年____月____日,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____自治区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实施方案____内政办发〔____〕____号。

____年____月____日,河南省发布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实施意见豫政办〔____〕____号。

豫政办〔____〕____号提出,到____年,全面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

抗菌药物使用大幅下降国家卫生计生委公布近____年的全国范围监测数据显示,我国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率和平均费用呈下降趋势。

笔者从国家卫生计生委出版的《中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和细菌耐药现状》报告中了解到:从____年到____年,全国住院患者平均抗菌药物使用率从____%下降到____%;门诊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从____%下降到____%;抗菌药物占药品总收入比例从____%下降到____%,人均抗菌药品费用呈现递减趋势。

多地基层抗菌药物限制使用北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监督所发布的____年____月《北京卫生监督行政处罚公示》显示:北京家圆医院有限公司因违反《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第五十条第(一)项相关规定,被警告、罚款____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院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根据抗菌药物特点、临床疗效、细菌耐药、不良反应、当地经济状况、药品价格等因素,将抗菌药物分为非限制使用、限制使用与特殊使用三类进行分级管理。

(一)分级原则
1.非限制使用:经临床长期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小,价格相对较低的抗菌药物。

2.限制使用:与非限制使用抗菌药物相比较,这类药物在疗效、安全性、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药品价格等某方面存在局限性,不宜作为非限制药物使用。

3.特殊使用:不良反应明显,不宜随意使用或临床需要倍加保护以免细菌过快产生耐药而导致严重后果的抗菌药物;新上市的抗菌药物;其疗效或安全性任何一方面的临床资料尚较少,或并不优于现用药物者;药品价格昂贵。

抗菌药物分级具体见附件二抗菌药物分级表。

(二)分级管理
1.“限制使用”的抗菌药物,须由主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开具处方(医嘱)。

2.“特殊使用”的抗菌药物,须经抗感染或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
认定的专家会诊同意后,由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医师开具处方(医嘱)。

3.临床选用抗菌药物应遵循《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根据感染部位、严重程度、致病菌种类以及细菌耐药情况、患者病理生理特点、药物价格等因素加以综合分析考虑,参照“各类细菌性感染的治疗原则”,一般对轻度与局部感染患者应首先选用非限制使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严重感染、免疫功能低下者合并感染或病原菌只对限制使用抗菌药物敏感时,可选用限制使用抗菌药物治疗;特殊使用抗菌药物的选用应从严控制。

4.紧急情况下临床医师可以越级使用高于权限的抗菌药物,但仅限于1天用量,并做好相关病历记录。

附件2
抗菌药物分级表
分级
非限制使用类
限制使用类
特殊使用类青霉素类
青霉素G、氨苄西林、阿莫
西林、苯唑西林、氯唑西林、羧苄西林、哌拉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氨苄西林/舒巴坦、苄星青霉素、普鲁卡因青霉素、青霉素V钾、呋苄西林
美洛西林、阿洛西林、氟氯西林、
阿莫西林+双氯西林、氨苄西林+氯唑西林、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哌拉西林/舒巴坦、阿莫西林/舒巴坦、萘夫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头孢菌素类
头孢氨苄、头孢唑啉、头孢
拉定、头孢羟氨苄、头孢呋辛、头孢克洛、头孢丙烯、克洛己新头孢硫咪、头孢替安、头孢噻肟、头孢哌酮、头孢曲松、头孢地嗪、头孢唑肟、头孢甲肟、头孢米诺、头孢克肟、头孢替唑、头孢地尼、头孢特仑酯、头孢泊肟酯、头孢他美酯、头孢托仑酯、头孢他定、头孢哌酮/舒巴坦、
头孢吡肟、
头孢匹罗
其它β内酰胺类
头孢西丁、头孢美唑、头孢替安、氨曲南、拉氧头孢、厄他培南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美洛培南
氨基糖苷类
庆大霉素、阿米卡星、链霉素、妥布霉素
奈替米星、依替米星、异帕米星、
大观霉素
氯霉素
氯霉素
大环内酯类
红霉素、琥乙红霉素、乙酰螺旋霉素、交沙霉素
乙酰吉他霉素、阿奇霉素、克拉霉素、罗红霉素
四环素类
强力霉素(多西环素)
四环素
氟喹诺酮
诺氟沙星、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
洛美沙星、培氟沙星、氟罗沙星、司帕沙星、莫西沙星、加替沙星、妥舒沙星
呋喃类
呋喃妥因、呋喃唑酮
磺胺类
SD、SMZ/TMP、柳氮磺胺吡啶
糖肽类
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去甲万古毒素
其他类
甲硝唑、林可霉素、克林霉
素、磷霉素、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吡嗪酰胺、对氨基水杨酸异烟肼
替硝唑、多粘菌素、对氨基水杨酸
钠、利福喷丁、夫西地酸
利奈唑胺
抗真菌药
制霉菌素、酮康唑
氟康唑、伊曲康唑胶囊、氟胞嘧啶、
卡泊芬净、两性霉素B含脂制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