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概论学后感

合集下载

中国文化概论第三版读后感

中国文化概论第三版读后感

中国文化概论第三版读后感这本书一开篇就像一位亲切的长辈,缓缓地给我讲述中国文化的起源。

从那些古老的神话传说开始,什么盘古开天辟地、女娲造人之类的,以前只当故事听,现在才知道这里面可藏着咱们中国人对世界最初的理解呢。

那时候的先民们虽然物质生活不咋丰富,但想象力超级爆棚,他们靠着这些故事构建起了一个充满奇幻色彩的世界观,这种创造力简直绝了。

再往后看,讲到了中国文化的思想根基,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等等百家争鸣的画面仿佛就在眼前。

这些思想家们就像一群超级辩手,在历史的舞台上各抒己见。

儒家像个老夫子,整天念叨着什么“仁、义、礼、智、信”,要人们做个规规矩矩的君子,积极入世,为社会做点贡献。

道家呢,就比较洒脱了,感觉像是个逍遥的隐士,告诉大家要顺应自然,别老跟大自然过不去,“无为而治”听起来就有一种超凡脱俗的感觉。

法家就像个严厉的班主任,强调规章制度,用法律来治理国家,谁不听话就收拾谁。

墨家则充满了侠义精神,兼爱非攻,感觉就像一群行侠仗义的好汉,要平等地爱所有人,反对战争。

这百家争鸣就像是一场思想的盛宴,每一种思想都像是一道独特的菜肴,各自散发着迷人的香气,共同构成了中国文化思想的满汉全席。

中国的传统节日也是书中一大亮点。

春节的时候,全家老小围坐在一起吃团圆饭,贴春联,放鞭炮,热热闹闹的,那是一种浓浓的家的味道。

清明节去扫墓祭祖,这是对先人的缅怀,也是一种家族传承的纽带。

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纪念屈原这个伟大的爱国诗人,感觉小小的粽子里都包着满满的民族情怀。

中秋节赏月、吃月饼,一家人团团圆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时候月亮不再仅仅是一个天体,而是一种思念和团圆的象征。

读完这本书也有点小感慨。

在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下,有些传统文化好像有点被边缘化了。

比如说很多传统手工艺,像剪纸、刺绣这些,会的人越来越少了。

还有一些传统的习俗,也在慢慢被简化或者遗忘。

这就有点像我们在追逐新东西的时候,不小心把家里的传家宝给弄丢了一样,挺可惜的。

中国文化概论心得体会(精选5篇)

中国文化概论心得体会(精选5篇)

中国文化概论心得体会(精选5篇)中国文化概论篇1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员,,对自己民族精神内核的了解应该是从这门课开始的.小学初中高中的语文课都有学习文言文,高中的历史教材也都有中国文化史的学习,但是总有一种感觉就是那些都是古代的东西,虽然内心深处为之感到骄傲,但感觉离自己的生活很远.而进入大学之后这种距离感逐渐消失了,同时又产生了一种发自内心的愧疚感:那就是,作为一个中国人,,居然这么不懂中国;作为华夏族的人,居然这么不了解这个民族的精神,文化,气质。

所以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感受是,越学文化,越感到自己没文化,于是每上一节课,内心的惶恐就增加一份,对于教中国文化的老师的崇拜也就越加一分。

因为越感到自己没文化,越感到老师有文化。

中国文化是多元复杂的,但他是从不间断的向前发展的。

正如学者们对中国文化特点的总结: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而中国文化给我的最大感受就是他的人文情怀。

无论是占中国文化的主流的孔孟之道,还是影响深远的老庄哲学,他们探索的方向其实都是一种为人之道,探求的是如何做好一个人,做好自己的社会角色。

孔子主张的“仁”,庄子探求的“逍遥”,都是一种做人的境界。

做好君王,要对天下仁。

做好社会中的.一份子,要尚礼守纲伦。

做好自己要达到逍遥之境,追求一种自由的人格。

诸此种种都体现了古代中国人对生命本体的尊重。

另一方面中国的学派多为唯心学说,直到明末清初的王夫之才提出了朴素的唯物主义哲学,这说明了中国传统文化里追求内心修养,注重内心境界的提升,所以中国传统的道德感也是有心而生的,做人做事也会更多的追寻内心的道德感,而这种最高的境界便是“慎笃”。

世界上许多国家对中国人的评价是内向,我想这种内向的性格应该和中国传统多为注重内在的探求有关系,而另一反面这种传统使得中国人极为智慧,含蓄,难以捉摸。

这种内在的探求从某种程度上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里对生命自身的认知和探求,这体现了极为鲜明的人文情怀。

当然人文情怀最大的体现莫过于中国古代没有想西方那样遭受宗教神学的桎酷,没有想西方那样对上帝的超自然力量的绝对信仰。

中国文化概论心得体会

中国文化概论心得体会

中国文化概论心得体会【篇一:学习中国文化概论的感悟和体会】中国文化概论课程学习心得中国文化概论集合了中国古代文化与现代文化,使我对中国文化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和接触,培养了对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的爱好,扩大了知识面,提高了思维能力和明辨是非的能力。

里面的许多知识可以作为背景知识,对阅读其他书籍有很大的帮助。

最重要的是,这门课令我更加的了解自己和自己所处的国家。

通过对这门课的学习,我对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佛教文化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学习和掌握了儒、道等中国传统文化主要组成部份的来源、产生与发展过程和主要思想内容,认识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各自的地位、影响及其固有价值和现代意义,感受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

这门课让我进一步了解儒家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儒家文化是一种礼乐文化。

这种礼乐文化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标志,也是东方文明的象征。

提出礼、仁观念,互为融合,礼是最完善的政治制度和伦理规范,仁是最完美的道德观念和品质。

从修养的主体看,恭、宽、信、敏、惠是实现仁的具体要求。

“恭则不悔,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论语。

阳货》:为人庄重,就不致受到侮辱;待人宽厚,就会受到大家的拥护;做人诚实就会得到任用;办事敏捷就会受到良好的效益;待人慈惠,给人好处,就能驱使用人。

从某种意义上讲,《论语》就是儒家思想、体系的集中体现。

孔子的仁学思想有如下特点:1、强调突出政治。

这也是“家国同构”的必然反映。

关心政治,这正是千百年来,众多文人穷独达兼的思想根源。

2、植根血缘基础。

因此,仁学具有广泛的社会心理和生理基础。

是其两千多年来兴盛不衰的根源。

3、着眼伦理本位。

发挥主体能力。

强调主观精神,自身修养的发展,是重人轻神思想的表现。

侧重抑制个体。

这也是中国常讲的“大局”意识,与西方文明的群体民主和个体自由完全相左的,而这也是中国作为一个民族,依靠一种文化长期来具有凝聚力的重要原因。

在中国历史上,儒家文化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国民性格所起的作用,是无与伦比的。

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的心得体会

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的心得体会

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的心得体会
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让我对中国丰富的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通过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我认识到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深厚历史底蕴的民族,我们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包含了伦理道德、文学艺术、哲学思想和科学技术等方面的丰富内容。

其中,古代先贤如孔子、老子等的伦理道德思想对于构建中国社会秩序、传统文化的影响深远,让我深刻认识到传统文化在中国社会中的重要地位。

通过学习古代的文学艺术,我了解到古代诗词曲赋等文学形式在表达情感和传达思想方面的独特魅力,这对于提高我的文学素养和情感品质有巨大影响。

在哲学思想方面,中国传统思想包含了儒、道、佛三家学说,通过研究其思想特点,更好地了解到如何在个人修养和社会治理中运用合适的思想观念。

最后,在科学技术方面,虽然传统文化强调了人文情怀和道德伦理,但也能发现它在部分科学领域有着卓越的贡献。

如古代的农业生产技术、天文测量技术、纸张制造技术都曾有过历史性的贡献,反映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和创造力。

通过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概论,我不仅认识到我作为一名中国人的文化基础,还更好地了解到传统文化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我希望今后我能够进一步深入学习、了解传统文化,更好地传承、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文化概论》一书读后感作文

《中国文化概论》一书读后感作文

《中国文化概论》一书读后感作文《中国文化概论》一书读后感作文近日我读完了由张岱年、方克立两位先生共同主编的《中国文化概论》一书,该书是1994年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该书的核心主要是为了让我们这些年轻人认识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的内容,了解传统文化,思考与评价其价值,同时展望其未来命运,《中国文化概论》一书读后感。

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新文化.认识民族自身、提高人文素质,创造美好未来,挖掘经济价值所以在阅读该书时极度认真,感悟尤多,故而写下这篇读后感与大家分享一下,探讨一下。

我的感悟有以下几条:首先是古人的文化魅力在于坚持与传承是在不断的改革发展中壮大完善的这一点是值得我们后人学习和发扬的,我为什么这么说呢?原因很简单最早的中国文化只不过是是二层次:亦物质文化、精神文化;而后期就是三层次:物质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再到后期就是四层次:物质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

这是历史和人类不断改革进步的必然体现所以我们作为新时代的青年难道不应该更好的发扬和维护这种精神吗?这便是我的第一个感悟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应该更好的维护坚持改革创新的文化精神。

接下来是我的二个感悟:制度文化是把双刃剑。

在文化的传承当中少不了制度的功劳,正是因为有好的制度,古人的思想才会开放,才会进取这就好像是科举制度,能为国家网络人才创建文化但制度也有另一方面是不好的消极的',列如:宗法制亦为专制制度也就是说古代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维护贵族世袭统治的一种制度这样的制度从一定角度来说限制了人才的流动和取用。

对文化的交流发展给以屏障性,这样的制度就明显没有后期唯才是举的科举制好,当然这些都是没办法和现代比的。

所以说古代制度是把双刃剑我们应该学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演变,把好的一面无限扩展,争取用到最大。

接下来我要说的是第三个感悟文化应有斗争精神这体现在以下三点,我归纳总结为:1.与自然斗争,读后感《《中国文化概论》一书读后感》。

学习中国文化概论的感悟和体会

学习中国文化概论的感悟和体会

学习中国文化概论的感悟和体会------就儒家思想展开叙述中国文化概论集合了中国古代文化与现代文化,使我对中国文化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和接触,培养了对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的爱好,扩大了知识面,提高了思维能力和明辨是非的能力。

里面的许多知识可以作为背景知识,对阅读其他书籍有很大的帮助。

最重要的是,这门课令我更加的了解自己和自己所处的国家。

通过这门课的学习,我对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佛教文化、周易文化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学习和掌握了儒、道、释、易等中国传统文化主要组成部份的来源、产生与发展过程和主要思想内容,认识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各自的地位、影响及其固有价值和现代意义,感受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

这门课让我进一步了解儒家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儒家文化是一种礼乐文化。

这种礼乐文化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标志,也是东方文明的象征。

在中国历史上,儒家文化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国民性格)所起的作用,是无与伦比的。

就儒家文化传统而言,它既已融入中国文化传统,其精神价值必然活在中国文化之中,成为中国文化再创造的生命之源。

经过创造性转换,传统的儒家文化将构成新文化的要素之一,而与现代社会生活融为一体。

正是在这一意义上,儒家文化可以获得其定位。

有了这样一个定位,将会对儒家文化有更平实的客观的理解。

儒家思想自产生之日起就颇受瞩目,其侧重社会取向的价值观,富有伦理特色的政治观,追求自我完善的道德观,在中国封建时代长期成为官方的统治思想。

儒家思想,在世界观方面,它是理性的;在人生目的方面,它是功利的;在处理人际关系的态度方面,它是和谐的。

凡此都与现代社会的观念有着相似或相通的地方。

所以说,在市场经济的今天,儒家思想依然有其正面的价值和积极的影响。

可以说,儒家思想是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伦理不可或缺的重要思想资源,挖掘它的积极面,对市场经济有着建设性作用,对现代管理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当代社会随着科学技术和现代工业的发展,人们在变得更加理性的同时,也更加物欲化。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学习心得(精选5篇)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学习心得(精选5篇)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学习心得(精选5篇)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学习心得(精选5篇)礼仪道德,是贯穿于中国文化的主体部分,可以说是其他一切文化基础。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学习心得,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学习心得【篇1】观看陈大慧老师讲的《中国传统文化圣贤教育》后,感触很深,同时也深感自己传统文化知识的匮乏,所以也希望有更多的人和我一起观看,重新接受圣贤教育,重新认识人类的瑰宝——中华传统文化,这部纪录片,通过大量的史料和事实,帮助今天的人们,认清楚、想明白,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把已经混乱和颠倒的,善恶、是非、美丑、智愚的标准,通通纠正过来。

在影片中陈老师讲到《三字经》中大家耳熟能详的一句:“人之初,性本善”,会背的人很多,但真正能理解的人却很少。

意思是凡是人他天然的那个人性,那个天性,那个人性是本善的,本来就是善的。

善是什么呢?纯净纯善,这是它的天性,自然的,道,人与生俱来就这样。

就像刚出生的婴儿,就像一杯清水,无色,无颜色,无味,无味道,无嗅,也无这个气息,没有气味。

透明的,这就像人性一样。

人之初,性本善,天然的人性。

原本像一杯清水一样的我们,现在却面临着重重“污染”,翻开报纸,打开网页,天天充斥着我们视野的是:一件件罪恶的事件,一段段见不得光的丑闻,扭曲的价值观,罪恶的金钱观,老无所依,少无所养。

为什么物质生活不断提高的现在人们,精神文化却如此的可怕。

陈老师讲到“苟不教,性乃迁”意思是假如你不教育他、不让他保持他这个纯善的人性的话,他那个刚出生的时候、从娘胎里就带来的本善的人性啊就改变了,特别是传统文化匮乏的今天,人们脱离了圣贤教育,抛弃了世界观、价值观,放纵了自己,丢失了本性。

受电视、网络、报刊杂志、周围的朋友,周围人的错误的价值观、不道德的价值观的影响,养成自私自利的性格,这已经成了很多人的通病,也是社会噬待解决的问题。

所以,现在的人们更应该接受圣贤教育,改变自己的错误价值观与自私自利,多学习古人留给我们的传统文化,接受真善美的教育。

中国文化概论学习培训体会心得_1

中国文化概论学习培训体会心得_1

中国文化概论学习培训体会心得《大学语文》激起了我对学习语文的激情,提高了我对语文课的喜爱。

你了解有关中国文化概论学习培训体会心得范例是啥吗?下面便是我为大伙儿梳理的关于关于中国文化概论学习培训体会心得范例,供大伙儿阅读文章!有关中国文化概论学习培训体会心得范例篇 1 这学年我提早修了中国文化概论这门课,整体觉得还不错。

说中学语文的学习过程中,很多物品就是你平常应考而没去学,那麼到高校,语文学习不会再有应考的了。

临时学会放下平日学业的繁杂,我彻底是怀着享有的来的,里,你能用的逻辑思维去想难题,人再说评价你的对与错,这些死板的规范是应考而制订的。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你的逻辑思维吧,在中国文化概论的课堂教学。

学习培训个人所得中,感受较大的是诗文。

诗歌的特点是最颇具文学性。

如白居易的《长恨歌》唐高宗和杨玉环的悲情故事,在唐高宗想念杨适合抒发感情的地区,用了“夕殿萤飞思悄悄地,昏灯挑尽未成眠。

一拖再拖暮鼓初如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来描述。

设个的表现手法之代表。

戴望舒的《雨巷》在浑厚而唯美的样子里,依靠唐诗宋词的诗意“丁香花空结在雨中愁”坐骑出丁香姑娘,创作者期待逢着结着愁怨的物品,她是愁怨的化身为,是忧伤,是代表意境。

学习培训诗文还要领略到诗意的性。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中,创作者围绕“春江花月夜”的题型泼墨挥毫,以月为管理中心来统摄宽阔的当然景色,促使所勾勒景色在时光上无尽拓展“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几万里,哪里春江无月明。

”“江畔初遇远,江月何今年初照人?人生道路子子孙孙无限已,江月年年只类似。

”春夜的温暖平静,春江的浩瀚无垠,桃花的光鲜亮丽鲜丽,统统在皓月的笼罩着下透漏出缥缈若隐若现的风韵。

在美好的自然环境中,作家觉得心身都融进了宇宙空间当然,感受着永恒不变和无尽。

觉得还着难题:对现代诗歌的审美能力较弱。

普通高中时应考,教师大篇幅的而言古代诗歌,促使见到诗文便会定项的往古人的观念去想。

高中读后感作文写作范文汇总:中国文化概论读后感等5篇文集

高中读后感作文写作范文汇总:中国文化概论读后感等5篇文集

高中读后感作文写作范文5篇篇一:中国文化概论读后感这本书是由高教司组编的,因此书中所述皆是当今权威之论证,而众多作者亦可算是中国文化界的领军人物,我个人认为文章很有可读性。

尽管我在读第一遍时多少有些迷惑,但或许这也恰恰证明了文化内涵的一种深刻,证明了这本书的价值。

确实,姑且不谈读完后我对中国文化又多了多少了解,单是那种巨大的时间跨度就会让人忍不住在内心生出无尽的肃穆和庄严之感。

用半年的时间读完千年的历史,恍惚中总感觉半年的时光就如同已过了千年。

也许这种感觉并不奇怪,用一个半年用一双眼睛去见证中国人从上古到今日的千年文化史,怎会不令人慨然?其中点点滴滴记载了中国的辉煌,透射着历史中灿烂的光芒,也详述了中国千年文明中所走过的所有曲折的路,让人读来自然会感到几分沉重。

不难看出,同样沉重的是历史,是文化。

然而,在一种浩瀚的沧桑感之后,其实我觉得更有必要去思考一下文化本身的内涵和它在人类进程中发挥的作用。

一种文化往往是一个民族精神的寄托和行为的指导,没有文化的民族应该是不会存在的,即使是有,也注定是没有希望的。

中国经历了千年的风雨,走到今天其实也同样面临着一场文化的抉择。

中国人其实都面临着一个共同的问题,中国的文化该走向何方?在本书的末尾,本书的编者以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观为中国新时代的文化指出了方向。

然而抛开一种言论的说教以及思想上的控制,我们会发现这样的解释是经不住推敲的。

一种文化的真正走向或形成往往并不会因为一种貌似客观甚至超脱的语言解释而定型。

它需要的是实践的考验,是一个长久的过程。

它的决定者是历史。

笔头落下上述文字之时,正听着那首小刚的《黄昏》,多少有种伤感,所以读史一定不能再听着伤感的音乐,否则那份慨叹足可令人窒息,因为人总是在不经意中把历史的沧桑与人生的际遇相结合,两相交映,便是一个沧桑的时代。

由此我想到中国文化在今天发展的状况对于我们这代人的影响。

人们曾经把八十年代出生的人定位为迷茫的一代,就是说这一部分人生活在一个古今文化碰撞,中西文化冲突的时代,而这个时代造成了一种文化的波动与混乱,也就因此造就了一批思想波动混乱的人。

中国文化概论学习心得体会范文

中国文化概论学习心得体会范文

中国文化概论学习心得体会范文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中国文化吸引了世界的目光。

中国文化概论上课心得什么内容需要包含呢?以下店铺为你带来中国文化概论学习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中国文化概论学习心得体会范文篇1自从今年2月6号开始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到现在已经7个月了。

通过学习传统文化特别是《弟子规》,很受教育。

最大的体会就是:做人必须孝敬父母。

国以人为本,人以德为本,德以孝为本,所以孝是基础。

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的父母都不孝敬,那这个人的品德可能就有问题。

我的父母对我们姐弟三人非常疼爱,从衣食住行到工作样样挂在心上,即使现在我们都成年了照样如此,好像我们总也长不大似的。

反观自己,对照《弟子规》,那真是大不孝了。

比如,对一些事情的看法有时和父母不一致,父母的观点明明是错误的,可他们就是认为是对的,自己往往会不耐烦,甚至有时说话还很呛;再比如去地里干活,父亲很少歇一会,还好靠晌,春秋天还可以,夏天真是受不了,我怕七十多岁的父亲累着,总是摧他歇会、别靠晌,可他就是不听,自己有时就着急;还有,虽然离家不算远,也不是经常回家,有时连个电话也不打等等,和父母对自己的爱相比真是连十分之一也没有,这些需要在今后认真加以改过再一个体会,就是吃亏是福。

我的父母非常淳朴,也很本分,很乐于助人。

我小的时候,记得谁家有事需要帮忙,就是自己的事不干,父亲也会去给别人帮忙。

因为他干活实在,都愿意找他,没有帮不到的人家。

盖屋这样的大活,过去都是找人帮忙,不想现在都花钱包出去。

有一次我记得很清楚,父亲牙疼,疼的坐都坐不住,在院子里转圈。

别人家盖屋请他去帮忙,母亲不愿意,因为吃饭有点热气都不行,那么多人不可能有人照顾他。

父亲就和母亲急,硬是忍着疼去了。

有个远方叔叔,他父母去世的早,父亲就经常叫他到家里吃饭。

别人都说父亲傻,可他不管别人怎么说,照样按他的想法去做。

都说老实人吃亏,可也有得到回报的时候,去年父亲脑梗住院,正好赶上麦收,我也不能回去,是别人帮忙收的,并且给运到家里。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学习心得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学习心得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学习心得关于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学习心得关于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学习心得1在今年的专业课培训中,通过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课程,使我受益良多,给我的心灵带来了很大的震撼,让我对传统文化有了一个新的认识。

过去我一直认为文化是一种飘渺虚无的东西,但是学习后我了解到文化其实就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生活创造形成的产物,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我们祖先留下的宝贵智慧结晶,其中许多思想精华、处世原则和哲理睿智至今仍是我们做人做事所遵循的标准。

本次学习不仅让我从思想认识上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深刻的了解,还为我今后的教学工作提供了有益的思考和借鉴,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我们要积极发扬传统美德,让仁爱、孝悌重回我们心中,将忠诚、守信应用于我们的一言一行,这样我们的社会才会更加安定和谐,我们的国家才能更加兴旺发达。

一、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提高思想觉悟认识以前,在生活学习中仅仅了解过《弟子规》《论语》中的篇章,其余国学书籍看之甚少。

但是通过这段时间学习认识,抓紧对《道德经》、《论语》、《弟子规》等,使我对修身、处事、接物等行为有了新的认识:一是对“孝”的认识。

其实“孝”对我们这代人来说,孝敬父母是不难的,只限于物质上给父母买东西和给点钱,但格局不高,不能做到从精神上关心。

缺少一份大爱,做不到“泛爱众”,也没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胸怀。

更重要的是我们的子女,他们对“孝”有着严重的缺失,导致了他们的骄纵和不负责任,没有了最起码的道德。

所以,我们在做好孝敬父母的同时,还必须让子女知道这也是他们必须具有的品质,让他们承担自己该做的一切,把“孝”这种美德传承下去,这样才会从小爱上升到大爱,成为一个对家庭、对社会有用的人。

二是从“谨信”做起。

《弟子规》作为日常生活的行为守则,无论从“列典籍、有定处”,还是“房屋清、墙壁净”等等,都告诫我们做每件事都要仅仅有条。

我以前在工作中计划不周全,想到哪就做到哪,毫无头绪,所以工作效率不是很高,但是通过学了《弟子规》,我就开始对教学工作、科研工作进行规划,工作效率有了很大地提高。

中国文化概论学习心得

中国文化概论学习心得

中国文化概论学习心得学习中国文化概论,我深感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其内涵丰富多样,历史久远,对我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生活态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体会到了中国文化的独特之处,也对一些重要的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首先,中国文化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其价值观念的独特性。

中国人讲究“仁爱”、“和谐”、“忍让”、“尊重”等价值观念,这些观念贯穿于中国人的各个方面。

例如,中国人崇尚团队合作与集体观念,强调人际关系的和谐与融洽。

在国际交往中,我们常见到中国人始终保持礼貌、友善、谦逊的形象,这正是中国人践行的价值观念的体现。

中国文化的这些价值观念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使我更加关注他人的感受,注重和谐地与人相处。

其次,中国文化给我带来了一种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维方式。

中国文化注重人与自然的关系,认为人应与自然相互融合,和谐共存。

这一思维方式在中国文化中有着深刻的体现,例如中国古代的山水画中常常描绘出山水相依的景象,表达了人与自然的融洽关系。

中国文化中的“天人合一”思想也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这一思维方式让我学会欣赏大自然的美丽,关注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使我更加注重与自然和谐相处。

此外,中国文化让我认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学习中国文化概论,我了解到中国拥有丰富的传统文化,如儒家思想、道家哲学、佛教文化等,这些文化传统对中国人的思维方式、行为规范和人生态度产生了重要影响。

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是十分重要的,它不仅是保持民族特色和文化自信的基础,也是塑造个人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的重要力量。

学习中国文化概论使我意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促使我更好地学习和传承传统文化,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提供重要的借鉴和指导。

最后,学习中国文化概论还给我带来了对历史的强烈兴趣。

中国文化概论中涉及了中国历史的发展脉络,对中国历史的重大事件有了一定的了解。

学习历史不仅能够帮助我了解中国文化的渊源和发展,还能够提供宝贵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对于更好地应对现实生活中的挑战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文化概论心得体会

中国文化概论心得体会

中国文化概论心得体会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历史悠久,博大精深。

在中国文化概论课程中,我深刻理解到中国文化是一个包罗万象、博大精深的体系,它包含了诗词文学、音乐舞蹈、绘画雕塑、建筑艺术、传统戏曲、传统医药、饮食文化、服饰美容、礼仪风俗等丰富多彩的内容。

而这些内容又贯穿着中国人在漫长历史长河中的生活方式、审美情趣、价值取向和社会习俗,可谓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在中国文化概论的学习中,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有了更深的认识。

中国文化以儒家思想为核心,强调仁爱、礼义、忠恕等价值观念,主张“中庸之道”,追求和谐、平衡。

而道家思想则注重自然、超然的境界,强调随缘随性,追求心灵的宁静。

佛家思想则提倡解脱轮回,追求心灵的净化。

这三种思想相互交融,共同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影响了中国人的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塑造了中国独特的精神世界。

在中国文化概论的学习中,我还对中国传统艺术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形式丰富多样,诗词、书法、绘画、音乐、舞蹈、戏曲等都是中国传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艺术形式不仅是中国人审美情趣的体现,更是中国文化的独特符号,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比如中国古典诗词以其含蓄、婉约、意境深远而著称;中国书法以其潇洒、刚柔并济、意境深远而备受推崇;中国绘画以山水、花鸟、人物、书法等形式为主要表现对象,以其造型简练、意境深远、富有禅意而名扬天下。

除此之外,中国文化概论课程还带领我了解了中国传统节日与习俗,中国传统饮食文化,中国传统建筑特色等内容,使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个全面、深入的了解。

通过学习中国文化概论,我对中国文化有了更深的认识,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

中国传统文化不仅承载着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智慧结晶,更是中国人民心灵世界的根基和滋养,它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和精神支撑。

在当今世界文化多元、交流频繁的大背景下,我们更应该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让其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中国文化概论第三版读后感

中国文化概论第三版读后感

中国文化概论第三版读后感刚翻开这本书的时候,心里还有点小嘀咕,想着文化概论这种书会不会特别枯燥,全是些干巴巴的理论和概念。

没想到一读起来就被吸引住了。

书里把中国文化这个超级大的概念,像拆拼图一样,一块一块地给我们讲清楚。

书里讲中国文化的起源,那可真是源远流长啊。

从古老的原始部落文化开始,就像在看一部超级长的历史纪录片,只不过是用文字描述的。

我仿佛能看到那些远古的先民们,穿着简单的兽皮衣服,围着火堆跳舞,在山洞的墙壁上画画。

他们那时候就已经有了自己独特的信仰和生活方式,这些就是中国文化的种子,在岁月的长河里慢慢发芽、成长。

说到传统文化中的儒家思想,这可真是个“老大哥”一样的存在。

它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就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

从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到国家的治理,儒家思想都在背后默默地发挥着作用。

什么“仁爱”“礼义”之类的观念,感觉就像是一把把钥匙,打开了理解中国人行为方式和价值观的大门。

以前我总觉得这些思想有点老套,但通过这本书才明白,它们其实一直活在现代社会的每一个角落。

就像我们从小被教导要尊敬长辈,这就是儒家思想的一种传承啊。

再说说中国的艺术文化,那可真是丰富多彩得不像话。

书法、绘画、戏曲,每一个都是宝藏。

我特别佩服那些书法家,他们拿着毛笔,就像魔法师拿着魔法棒一样,在宣纸上留下龙飞凤舞的字迹。

每一笔每一划都像是有生命似的,有的刚劲有力,像个英勇的武士;有的飘逸洒脱,像个自在的仙人。

戏曲也特别有趣,那些花花绿绿的戏服,千奇百怪的脸谱,还有那婉转悠扬或者高亢激昂的唱腔,感觉就像进入了一个奇幻的世界。

演员们在台上又唱又跳又演,一个人就能演尽人间百态。

读这本书也让我有点小感慨。

在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下,有些传统文化好像有点被冷落了。

就像一些古老的手工艺,面临着失传的危险。

这就好比是我们把祖先留给我们的超级珍贵的宝贝,不小心给弄丢了一样,多可惜呀。

但是呢,书中也提到了很多人在努力地保护和传承这些文化,就像一群文化的“超级英雄”,让我又充满了希望。

中国文化概论学习心得体会

中国文化概论学习心得体会

中国文化概论学习心得体会在中国文化概论的学习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丰富多彩。

这让我深深地爱上了这个充满智慧和内涵的国度。

通过学习,我领悟到了中华文化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如仁爱、和谐、中庸、忠诚等等。

这些价值观贯穿于我们国家的历史和现实中,使中国得以独树一帜。

而这些价值观所反映的人文精神,则是塑造了我们民族独特气质和文化特性的根源所在。

中华文化以其历史厚重和绵长,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我不仅在课堂上从学术的角度了解到了中华文化,更多的是通过阅读、接触和体验的方式从日常生活中感受到了中国文化的真实内涵和生命力。

如在中国传统节日中,我们可以领略到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珍视和对祖先的敬仰;在中国文化的艺术形式中,我们体会到中华文化的情感表达和思想渗透;在中国的建筑风格中,我们感受到中国文化对自然的崇敬和历史文化底蕴。

在学习中,我也深刻地认识到了历史与现实之间的内在联系。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国历史和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只有深入了解和保护传统文化,才能更好地推动中国现代文化的发展。

同时,在现实社会中,我们也需要立足于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传承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

只有这样,才能保持中国文化的独特性和本土特色。

然而,学习中国文化概论也使我深深地认识到了中国文化自身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

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文化的多元和碰撞变得越来越普遍。

如何在这种大环境下维护好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我相信只有在深入学习、开拓视野且紧紧把握核心价值观这三个方面不断努力,我们才能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更为卓越的贡献。

最后要说的是,通过这门学科的学习,我不仅获得了知识,同时也了解和认识了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感谢老师的教诲和指导,感恩所有一同走过这段时光的同学们。

这是一次早已预定好的梦想之旅,在梦中,我们遇见了心心念念的梦里人,一起漫游在中华文化的熠熠辉煌之中。

中国文化概论心得体会

中国文化概论心得体会

中国文化概论心得体会第1篇:中国文化概论心得体会《中国文化概观》学习心得程海霞文化是什么?在文化研究已进行百五十年的今天,提出这么个“常识性”的问题,可能会有人对之嗤之以鼻:文化不就是人类的创造发明吗?但是,“常识性”的问题,未必就不存在问题,且往往科学研究的进步发展,抑或是理论的飞跃,就是缘起于对“常识性的思考和质疑。

“文化是什么?”要解决的是文化观的问题,这是文化研究的首要问题,因为所有与文化研究有关的课题,诸如:跨文化交流理论、文化霸权问题、文化哲学的研究等等,都需要建立在文化的定义的基础之上的。

不同的文化定义会产生不同的文化观念、研究视角、方法等等。

纵观人类文化研究的历史,特别是近百年的文化研究史,几乎每一种文化理论,或每个与文化相关的学者都有不同的文化定义,因此,也就产生了不同的文化观,不同的文化观(文化定义)也就记录着文化研究不同阶段的发展历程,也就形成了文化研究的学科史。

文化(culture)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给它下一个严格和精确的定义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不少哲学家、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历史学家和语言学家一直努力,试图从各自学科的角度来界定文化的概念。

然而,迄今为止仍没有获得一个公认的、令人满意的定义。

据统计,有关“文化” 的各种不同定义至少有二百多种。

笼统地说,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

确切地说,文化是凝结在物质之中又游离于物质之外的,能够被传承的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是人类之间进行交流的普遍认可的一种能够传承的意识形态。

文以化人,文化就是可以融化在人身上的精神文明方面的东西。

不管什么学科,学科成立的标准之一,就取决于其是否有合理的学科定义,但要用确切的话语,欲一劳永逸地去给某一学科进行定义,何其容易?此外,任何一个定义都有其历史的局限性,因为其发展也要受到人类认识世界和本学科发展程度及其行为个体的自身素质(和哲学思辩能力等的)的限制。

中国文化概论学后感

中国文化概论学后感

中国文化概论学后感中国文化概论学后感第一次接触《中国文化概论》这门课程,像所有的第一次一样,特别新鲜,思绪复杂。

初次翻阅课本,不可否认,实有索然无味之感,偶伴有新鲜的症状也只就是一闪而过的事情,脑中一直盘旋着那么点固定思维——但凡与“概论”沾边,此物绝非等闲,也绝非就是等闲之辈能忍受的知识熏陶与乏味无聊。

现在想来,起初的想法确实有以偏概全的嫌疑,等到真正上课,去完完整整地接触它,这“概论”二字栩栩如生,引导我走进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中,感叹“概中国之古今,论文化之传承”的动人之处。

此时,思绪再次复杂,陷入沉思的浪潮中。

中国,在五千年的漫长历史中历经风风雨雨而屹立不倒,并保持与传承着文化,使其不受磨灭,奇迹就就是这样,在时间的长河下被打磨、碾压后造就。

学习中国文化,有助于我们了解中国文化的源远流长,在历史、现今、未来三个时间维度中架构出一条不可分离的定律,其意义深远。

学习中国文化,使我们沿着历史的基本路向瞧到了文化的发展,提高了自身的文化修养,在那些曾经的辉煌的足迹中感受历史所传承下来的不朽与感动。

在学习《中国文化概论》的这段时间里,我获得了填补我心中渴望的有关于中国文化的知识,收获颇丰,而对这门课程的学后感也慢慢的显现,让我想一吐痛快。

一些深刻的内容,让我想把自己学到的与想到的结合起来谈一谈。

伏羲——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就是我国古籍中记载的最早的王。

感叹于在那么一个古老的新石器时代,竟有这么一个聪慧的王,开创伟大的中国文化,并传承给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

伏羲创造的伟大功绩在历史上不可磨灭,对现代社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地位。

一、网罟、天火在渔猎工具方面,伏羲氏发挥聪明才智,借鉴蜘蛛结网方式,教导部众用绳索编结成网,网禽兽,网鱼虾,工具的进步,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使渔猎业空前发展,捕获量大增,于就是将消费不完的渔猎品加以驯养,开始了畜牧业,进而开始了原始农业,社会进入农牧并举的时代,而此进步也验证了生产工具越先进,生产力水平越高这一社会发展客观规律。

学习中国文明概论的感悟和体会

学习中国文明概论的感悟和体会

中国文化概论课程学习心得中国文化概论集合了中国古代文化与现代文化,使我对中国文化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和接触,培养了对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的爱好,扩大了知识面,提高了思维能力和明辨是非的能力。

里面的许多知识可以作为背景知识,对阅读其他书籍有很大的帮助。

最重要的是,这门课令我更加的了解自己和自己所处的国家。

通过对这门课的学习,我对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佛教文化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学习和掌握了儒、道等中国传统文化主要组成部份的来源、产生与发展过程和主要思想内容,认识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各自的地位、影响及其固有价值和现代意义,感受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

这门课让我进一步了解儒家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儒家文化是一种礼乐文化。

这种礼乐文化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标志,也是东方文明的象征。

提出礼、仁观念,互为融合,礼是最完善的政治制度和伦理规范,仁是最完美的道德观念和品质。

从修养的主体看,恭、宽、信、敏、惠是实现仁的具体要求。

“恭则不悔,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论语。

阳货》:为人庄重,就不致受到侮辱;待人宽厚,就会受到大家的拥护;做人诚实就会得到任用;办事敏捷就会受到良好的效益;待人慈惠,给人好处,就能驱使用人。

从某种意义上讲,《论语》就是儒家思想、体系的集中体现。

孔子的仁学思想有如下特点:1、强调突出政治。

这也是“家国同构”的必然反映。

关心政治,这正是千百年来,众多文人穷独达兼的思想根源。

2、植根血缘基础。

因此,仁学具有广泛的社会心理和生理基础。

是其两千多年来兴盛不衰的根源。

3、着眼伦理本位。

发挥主体能力。

强调主观精神,自身修养的发展,是重人轻神思想的表现。

侧重抑制个体。

这也是中国常讲的“大局”意识,与西方文明的群体民主和个体自由完全相左的,而这也是中国作为一个民族,依靠一种文化长期来具有凝聚力的重要原因。

在中国历史上,儒家文化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国民性格所起的作用,是无与伦比的。

中国文化学习心得

中国文化学习心得

中国文化学习心得中国文化学习心得篇一一、抓“原理”重“理解”从基础知识抓起,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过“地理原理”关。

如:地球表面热量分布不均的原因;四季、五带的产生和划分的依据;海陆热力差异形成的季风与季风气候;气温与气压的关系;海拔与气温、气压的关系;空气的水平运动与垂直运动的成因;水循环的动力及其过程;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的发生及其变化机制;生态平衡的条件;光、热、水、土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影响工业布局的因素;人类与环境的对立统一等等。

掌握了这些原理、法则和规律,分析事物就有了说服力。

二、抓“综合”重“联系”综合性即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统一性,就是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内在联系及其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例如:为什么亚马孙河流域成为世界最大的热带雨林?这不仅仅是纬度决定的,与大气环流、地形结构、洋流影响也有密切关系。

西欧为什么成为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影响因素也是多方面的。

在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综合性分析问题上,要做如下努力:有计划地做一批综合性典型训练题,学习从自然因素到经济因素全面考虑问题的方法。

关于这一点,你要多注意典型例题分析,将其积累起来,转化为自己的知识。

地理环境是一个整体,要注意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

三、抓“概念”重“消化”在学习地理时,要重视概念的学习,要对所有的地理概念一一消化、理解、吸收,不留夹生饭。

只有概念清楚了,判断、推理问题才能正确无误。

要把那些特别容易混淆的概念罗列出来,一一对比其差异。

诸如:天体、天球;日冕、日珥;近日点、远日点;恒星日、十太阳日;角速度、线速度;时区、区时;短波辐射、长波辐射;气旋、气团;天气、气候;寒潮、寒流;矿物、矿产、矿床;岩溶、熔岩;生态系统、生态平衡、生物群落;地质作用、地质构造;国土、领土;等等。

当然,概念学习不是孤立的,要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

四、抓“共性”重“个性”地理环境既有共性,更具个性。

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要重视事物共性的总结和个性的分析。

中国文化概论读书笔记

中国文化概论读书笔记

读了中国文化概论后,身为建筑学的学生,我得益匪浅,从中学到了中国文化的演变,还意会到了中国文化的意义,让我身为中国人而感觉骄傲。

该书讲了很多对于中国文化的内容,其中包含:中国地理环境以及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 中国文化的经济制度及其影响;中国文化的社会政治构造及政治制度;中国文化的发展历程与其深远的影响;中国古代的古典书本以及其文化内涵。

整体来说,该书包含了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是中国文化的百科全书,固然在阅读的过程中我经历了漫长而又艰辛的过程,但到最后有所收获,证明我所付出的努力是值得的。

中国文化在整个历史长河中并不是是亘古不变的,其中,在某些期间,中国文化发生了巨变。

在中国历史的不一样期间,各个思想与文化也是不一样的,而各个文化的背景,也与当时的时代背景密不行分。

整体上看,中国文化的发展可分为以下几个期间:夏商期间,春秋战国期间,秦汉期间,魏晋南北朝期间,隋唐期间,宋元期间,明清期间,以及民国到共和国期间。

在这些不一样的期间中,文化不停的发展,减退,交融,也是对当时的历史背景的一种反响。

夏商期间是我国封建王朝的创始期间,也是我国文化的初步期间,也是科技的起点。

夏代是商朝文化的奠定和基础,也即是夏代是商朝文化的前提存在;而商朝是夏代文化的发展与升华。

在这个期间,人们已大批使用青铜器,史称为“青铜时代”,农业与手工业有了初步发展。

文化上,夏商期间着重对鬼神的崇敬,国家的政治行为与国王的行为,都需要向鬼神祭祀,故而该期间的文化被称为“神本文化”。

春秋战国期间,是我国百花怒放的期间,各种思想浪潮如雨后春笋一般出此刻中华大地上。

因为周代王室衰微,诸侯兴起,再加上礼崩乐坏,宗法制度被损坏,以及士医生阶层的兴起,使当时的思想获得认识放与发展。

其中就出现了百花怒放的现象。

这百家之中,最为有名的是这六家:儒家,法家,墨家,道家阴阳家,名家。

最后让以法家为优的秦代灭了六国,成立了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

在秦代,秦始皇为了稳固自己的统治,决定推行“大一统”这一措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文化概论学后感
第一次接触《中国文化概论》这门课程,像所有的第一次一样,特别新鲜,思绪复杂。

初次翻阅课本,不可否认,实有索然无味之感,偶伴有新鲜的症状也只就是一闪而过的事情,脑中一直盘旋着那么点固定思维——但凡与“概论”沾边,此物绝非等闲,也绝非就是等闲之辈能忍受的知识熏陶与乏味无聊。

现在想来,起初的想法确实有以偏概全的嫌疑,等到真正上课,去完完整整地接触它,这“概论”二字栩栩如生,引导我走进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中,感叹“概中国之古今,论文化之传承”的动人之处。

此时,思绪再次复杂,陷入沉思的浪潮中。

中国,在五千年的漫长历史中历经风风雨雨而屹立不倒,并保持与传承着文化,使其不受磨灭,奇迹就就是这样,在时间的长河下被打磨、碾压后造就。

学习中国文化,有助于我们了解中国文化的源远流长,在历史、现今、未来三个时间维度中架构出一条不可分离的定律,其意义深远。

学习中国文化,使我们沿着历史的基本路向瞧到了文化的发展,提高了自身的文化修养,在那些曾经的辉煌的足迹中感受历史所传承下来的不朽与感动。

在学习《中国文化概论》的这段时间里,我获得了填补我心中渴望的有关于中国文化的知识,收获颇丰,而对这门课程的学后感也慢慢的显现,让我想一吐痛快。

一些深刻的内容,让我想把自己学到的与想到的结合起来谈一谈。

伏羲——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就是我国古籍中记载的最早的王。

感叹于在那么一个古老的新石器时代,竟有这么一个聪慧的王,开创伟大的中国文化,并传承给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

伏羲创造的伟大功绩在历史上不可磨灭,对现代社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地位。

一、网罟、天火
在渔猎工具方面,伏羲氏发挥聪明才智,借鉴蜘蛛结网方式,教导部众用绳索编结成网,网禽兽,网鱼虾,工具的进步,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使渔猎业空前发展,捕获量大增,于就是将消费不完的渔猎品加以驯养,开始了畜牧业,进而开始了原始农业,社会进入农牧并举的时代,而此进步也验证了生产工具越先进,生产力水平越高这一社会发展客观规律。

回归当今社会,不容否认,渔猎业的发展离不开那一张张瞧似简单却大有用处的网,虽然科技不断被用于渔猎业,但就是所有科技的发展与应用都就是被基础升华出来的高层次,网的基础作用便不可被摧毁。

青马《绎史》引《河图挺辅佐》说:“伏牺禅于伯牛,钻木作火。

”考古证明,人类使用天然火的历史可推至距今10万年前。

伏羲的“钻木取火”当就是对取火方法的改进。

火的使用对人类体质的发展具有决定意义,它像一盏明灯照亮了历史的前程,没有畏惧,没有退缩,只一心向前发展行进着,瞧历史起起落落,却始终走向了未来。

二、立礼乐、婚姻之制
发明陶埙、琴瑟等乐器,创作乐曲歌谣,将音乐带入人们的生活,帮助人们“修身理性,反其天真”。

现代,这个发展迅速的时代,音乐已不就是那样的单纯了,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交融所发展出的乐器与音乐已不就是琴瑟、歌谣等那么的简单,在音符穿街过巷的今天,我深切感受到伏羲的伟大以及她灵动的气息,脉脉相承,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不可掩盖的功绩。

变革婚姻习俗,倡导男聘女嫁的婚俗礼节,使血缘婚改为族外婚,结束了长期以来,子女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原始群婚状态。

族外婚就是人类婚姻关系史上的重大进步,它只就是指一个氏族对另一个氏族之间的嫁娶,就是一种族外群婚,这种群婚已排除了氏族内部血亲间的性关系,实行氏族之间的男女群婚,当然比族内“血缘群婚”进步,而且就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自然界万物的演化规律就是物竞天择,优胜劣汰,实行族外婚的氏族,其成员的智商高,体质强,整体实力明显优于实行血缘婚制的家族,使得历史可以不间断地延续下来,由此瞧来,族外婚无论就是对过去还就是现在都起着无可置辨的主导作用。

三、造书契、八卦
始造书契,用于记事,取代了以往结绳记事的落后形式,瞧着现如今曼妙优美的中国文字,追溯历史,古老的新石器时代竟已铺垫好了其发展的道路,伟大的先哲用智慧创造文字,流传至今,实乃就是我们后人的福祉,为我们的生活铺垫下重要的一笔。

作为中国文献记载中的最早的智者之一,伏羲以自己对事物的敏锐观察力、对土地的深厚感情,以及自身拥有的超能力,将她观察到的一切,用一种数学符号描述了下来,创造了八卦,为人类文明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八卦可以推演出许多事物的变化,预卜事物的发展。

八卦就是人类文明的瑰宝,就是宇宙间的一个高级“信息库”。

早在十七世纪,德国大数学家莱布尼兹创立“中国学院”,研究八卦,并根据八卦的“两仪,四象,八卦,十六,三十二,六十四卦”,发明了二进位记数与当地欧洲先进的计算机。

八卦中包含的“二进法”,现在广泛地应用于生物及电子学中。

八卦中有许多奥妙神奇之处,还在研究与探讨之中,而其博大精深,着实让后人惊叹崇敬,那丰富的内涵,让人一发不可收拾地探讨与崇拜。

说起伏羲,我就自然地联想到了女娲,她们两者的关系既就是兄妹也就是夫妻,暂且不说这一说法就是否正确,我感兴趣的就是关于她们成婚的那些个神话传说——望烟成婚、滚磨成婚、隔山穿针。

问天——东西两面的山上堆起的火合为一股,相互缠绕上天;问地——山上滚落的两块石磨严丝合缝地合在了一起;问天——二人分别站到两个山头,女娲手中持“针”,伏羲手中持“线”,伏羲抛出的线头竟然准确地穿人女娲手持的针孔当中,于就是她们成婚了,违背伦理,却就是为了繁衍后代而被天地批准的一对。

神话充满着神秘与无穷的想象,却就是原始文化的长子,影响着民族精神的形成与发展。

对比西方神话,两者有很大的区别。

一、中国神话存在祖先崇拜观念,而西方神话则就是自然崇拜观念,如希腊十二大神:主神宙斯、天后赫拉、火神赫菲斯托斯、太阳神阿波罗、月神阿耳忒弥斯、战神阿瑞斯、智慧女神雅典娜、美神爱神阿佛洛狄忒(维纳斯),十二大神几乎代表了自然界的所有属性。

二、中国每个部族里各搞自己的一套神话,中国主神:南方神话开辟神——盘古;北方神话开辟神——女娲;三皇五帝:伏羲、女娲、神农;黄帝、颛顼、帝喾、尧、舜;而西方则有内在统一的普遍的神系与主神,如希腊,以宙斯为中心的庞大的神的家族。

三、中国部族战争神话的道德化倾向,秦汉以后的记载出于正统观念,极力褒扬黄帝,贬抑蚩尤,距离原始神话的本来面貌越来越远,黄帝代表善良与正义,形象越来越崇高与完美;蚩尤则成了邪恶的化身,形象越来越丑恶与可憎,人间的伦理道德原则已经取代了奇异的幻想,理性就是非驱逐了荒诞不经,同时也失去了天真与稚气,失去了神话所独有的宝贵气质。

而西方神话带有幻想天真与稚气的神话气质,忠诚与背叛,激战与亲合,追求与梦想,爱恨情仇,泪语欢歌,演绎如泣如诉的人类故事,追悼如烟如雾的历史开端,奏响如雷霆如烈焰的生命狂想曲。

四、中国的创世神话简略而晚出,文化起源神话(文明神话)与部族起源神话发达,而西方的自然神话发达。

从中西神话的却别中瞧到了两者的不同的发展方向,而中国神话的独特发展道路也逐渐凸显,一种博大的胸怀与宏伟的气魄贯穿了整个神话体系,使中国神话异常的美丽与神秘,富于实践性特征的价值取向带领着中国神话的民族性特征一步步走向了我们的视野,彰显了其世界神话中的意义。

弘扬伏羲文化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与深刻的现实意义。

时代就是进步的,文化就是不断发展的。

伏羲文化正以其固有的创造性与实践性,以其兼容并蓄的人文精神与认识世界的科学精神,感召着一批又一批龙的传人投身祖国的建设发展,投身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而神话研究则具有启迪民智的使命,形成了科学传统。

“欲改进其一国之人心者,必先改进其能交到一国人心之书始”,中国文化的源远流长,深入骨髓,藏于心间,无法泯灭地传承在历史的长河中,无法改变,五千年,不就是说变就变的玩笑,五千年,不就是说改就改的文章。

泱泱大国,历史车轮,勇往直前,不肯停歇,这就是中国文化,不败的见证与事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