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岳霖的生平事迹简介
金岳霖先生
![金岳霖先生](https://img.taocdn.com/s3/m/993df971783e0912a2162a2c.png)
文 眼
金岳霖先生是位有趣的教授。
有 趣
的 教 授
金 岳 霖 先 生 是 位
林徽因死后,他 还给她过生日。
重 情
有 趣
的 教 授
金 岳 霖 先 生 是 位
林徽因死后,他 还为她过生日。
重 情
林国达死了,他在 课堂上表现出悲哀
对 感 情 的 独 特 珍 惜
林徽因是中国著名的建 筑学家和作家,为中国第一 位女性建筑学家,同时也被 胡适誉为中国一代才女。她 参与国徽、天安门人民英雄 纪念碑设计,改造传统景泰 蓝。在文学方面 ,她一生 著述甚多,其中代表作为 《你是人间四月天》,小说 《九十九度中》等。
西南联大,全称“国立西南
联合大学”,诞生于抗战时 期。1937年秋,北大、清华、 南开三大名校联合组成“国 立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 西迁昆明,更名为“国立西 南联合大学”,1946年宣告 结束。前后历时九年,大师 云集,人才辈出。金岳霖先 生也是其中的一位教授。
读准下列划线字:
n 呢帽 ní 玄奥 甘霖 lí
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 花白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 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 也没有洗。
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
本区的教士来给他做临法事的时候, 十字架、烛台和银镶的圣水壶一出现, 似乎已经死去几个小时的眼睛立刻复 活了,目不转睛地瞧着那些法器,他 的肉瘤也最后地动了一动。神甫把镀 金的十字架送到他唇边,给他亲吻基 督的圣像,他却作了一个骇人的姿势 想把十字架抓在手里,这一下最后的 努力送了他的性命。 ——巴尔扎克《欧也妮· 葛朗台》
"
谁又能想到坐在平板三 轮车上东张西望的老人是这 样一位一肚子学问,为人天 真、热爱生活的大哲学家。
初中素材金岳霖个人简介
![初中素材金岳霖个人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2ac6e160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a8.png)
金岳霖个人简介
金岳霖(1895—1984)中国哲学家、逻辑学家。
他是中国最早把现代逻辑系统地介绍到中国来的逻辑学家之一。
他把西方哲学与中国哲学相结合,建立了独特的哲学体系,并培养了一大批有较高素养的哲学和逻辑学专门人才。
爱国情怀
辛亥革命后,金岳霖很快就剪去头上的辫子。
在美国读书时,听到袁世凯复辟,金岳霖悲愤不已痛哭一场;别的事情可以姑且将就,听到别人说抗日会亡国亡种,他情绪激动得只差要打人;1948年,为了抗议美国的扶日政策,金岳霖竟带头拒领美国救济面粉。
1982年,重病期间的金岳霖留下了一份遗嘱:“……我死之后,请在我的存折中提出三千元献给党。
请不要开追悼会,骨灰请让清风吹走。
”评价
冯友兰:他(金岳霖)的风度很像魏晋大玄学家嵇康。
嵇康的特点是“越名教而任自然”,天真烂漫,率性而行,金岳霖亦然。
张申府先生曾说,金岳霖是中国哲学界第一人。
欧阳中石先生则说:“要说搞逻辑,他(金岳霖)绝对是第一位的。
”金岳霖早年在西南联大的学生殷海光,曾这样描述当年金岳霖对他的影响:“他不仅是一位教逻辑和英国经验论的教授,并且是一位道德感极强烈的知识分子。
昆明七年教诲,严峻的论断,以及道德意识的呼唤,现在回想起来实在铸造了我的性格和思想生命。
……论他本人,
他是那么质实、谨严、和易、幽默、格调高,从来不拿恭维话送人情,在是非真妄之际一点也不含糊。
”。
语文《金岳霖先生》试讲稿
![语文《金岳霖先生》试讲稿](https://img.taocdn.com/s3/m/a369bc4b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26.png)
语文《金岳霖先生》试讲稿尊敬的评委老师们:今天我为大家介绍的是一位深受中国人民爱戴的文化大师,金岳霖先生。
老师们,您们是否听说过他的名字?他曾用自己的才华为中国文化献上了无数美好的篇章。
一、金岳霖的生平经历金岳霖,1905年生于重庆。
父母早逝,他曾在蜀中的庙宇、家传的藏书,和学生时代的学友们帮助下读过很多书。
1924年考入北京大学文科,1928年留学英国剑桥大学,后在巴黎大学学习哲学。
1949年回国后,历任北京大学文学院副院长、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化史研究所所长等职务。
直到1961年被打成“右派”,被送往四川进行劳改,直到文化大革命结束才回到北京。
二、金岳霖的学术研究成就金岳霖先生是一位多产的作家、学者,撰写了大量的文化历史著作。
在他的学术研究中,最突出的一部作品应是《文化苦旅》,该书记录了他在六十余年的时间里对中国文化和世界文化的探索和思考。
这本书是金岳霖先生近年来的代表作,也是反映他一生的学术见识和思想沉淀的重要著作。
此外,金岳霖先生还有一些其他著作值得我们关注,如《历史与文化及其他》,《现代文化与中国》等,这些著作见证了他的学术精神和乐观人生态度,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学者前进。
三、金岳霖的文学创作金岳霖先生的文学创作同样辉煌。
他的小说、随笔、诗歌构思独到,情感深沉,语言简练,常常把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融为一体,独具风格和魅力。
金岳霖先生的文学创作还揭示了人性的善恶、生死的无常、现实的残酷等主题,有时候反映人生的悲剧与无奈,更多时候体现出他对人生的豁达乐观。
他的文章中流露出强烈的道德情感和人文关怀,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广泛的艺术感染力,散发出浓郁的人文气息。
四、金岳霖的思想道路金岳霖先生的思想道路跨越了一个世纪的时间,从1920年代到1990年代一直备受关注和研究。
他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同时却不断追求现代化,刻意跨越文化的断层。
他坚信文化的精神内核历久弥新,相信人性的善良与尊严能够战胜世界上所有的暴戾与麻木。
金岳霖
![金岳霖](https://img.taocdn.com/s3/m/57142275561252d381eb6e18.png)
选择一个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度,用 细节描写的手法来表现 出某个人的形象特征。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 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蹒跚地走 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 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 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 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 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 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 流下来了。
再 见 谢 谢 大家!
细节描写对塑造人物的作用
真实、典型、生动的细节描写,能 将人物刻画得有血有肉,十分丰满,达 到形象、生动、传神的艺术效果。有些 典型的细节描写,能够长久留在读者的 记忆里。
个子不高不矮,身体不胖不瘦,脸色 不黑不白,眼睛不大不小,鼻子不高 不低,嘴巴不宽不窄,耳朵不圆不长, 这是谁?
黑脸短毛,长嘴大耳,圆身肥肚,穿一 领青不青、蓝不蓝的梭布直裰,提一柄 九尺钉耙,这是谁?
汪曾祺
汪曾祺
(192O~1997) 现代作家。江苏 高邮人。我国著 名小说家、散文 家、戏剧家。代 表作有小说《受 戒》和《大淖记 事》。
金岳霖(1895—1984),中国现代哲 学家、逻辑学家。获哥伦比亚大学政治学 博士。1926年在北京清华大学任教授,创 办清华大学哲学系。以后任西南联大哲学 系教授、清华大学哲学系主任和文学院院 长、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和系主任、中国 科学院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 员和副所长等。 他出版了《逻辑》《论道》《知识论》 3部专著。 金岳霖是把西方现代逻辑介绍到中国 的主要人物。他推动了中国对现代逻辑的 研究,并培养了许多逻辑学者。
文中的金岳霖先生是 怎样的一个人?
大概是1932年夏天,也就是徐志摩死 了没多久,有一天,梁思成考察古建筑回来, 林徽因说:“思成,我痛苦极了,我现在同 时爱上了两个人,我拿不定主意,不知道该 怎样办才好?”听了妻子的话,梁思成半天 都说不出话来。一面感到痛苦,一面又感欣 慰,欣慰的是妻子很坦诚,没有把他当成个 傻子。想了一夜,他把自己和金岳霖比了又 比,觉得自己不如金岳霖,林徽因跟金岳霖 结合会幸福的。第二天他跟林徽因说了 自己的想法,同时说:“你是自由的,如果你选择了老金,我祝 你们永远幸福。”当时两个人都哭了。林徽因把梁思成的话告诉 了金岳霖,说:“梁思成说这个事情一切由我来决定,我要是喜 欢你的话,他是可以离婚的。”金岳霖说:“思成能说这个话, 可见他是真正爱着你,不愿你受一点点委屈,我不能伤害一个真 正爱你的人,我退出吧。”金岳霖对林徽因的至情深藏于一生。 他为了她,终身未娶,因在他心中,世界上已无人可取代她。
金岳霖的生平简介
![金岳霖的生平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49788ef7b4daa58da1114a31.png)
金岳霖的生平简介金岳霖出生在光绪年间湖南的长沙市,六岁的时候金岳霖就进入到了长沙私立明德学堂接受传统的中式教育。
1907,12岁的金岳霖进入雅礼大学预科学习,四年之后考入清华学堂,在清华学校毕业之后到美国的宾夕法尼亚大学留学,后又转入哥伦比亚大学学习,并且在那里获得了博士学位。
后来金岳霖先后在英国、德国、法国等国家留学或者从事研究工作。
1925年,金岳霖回到祖国,在北京的清华大学担任教授执教。
次年,金岳霖被清华聘请去讲授逻辑学这门课,金岳霖就和好友冯友兰一起创办了清华大学哲学系,并且自己兼任了系主任一职。
1936年,1940年,金岳霖的《逻辑》和《论道》分别出版问世,这期间西南联大成立,金岳霖还兼任了联大文学院心理学系的教授。
1948年金岳霖当选为中央研究院第一届的院士,新中国成立之后担任清华大学文学院院长。
1952年的时候,全国六所大学的哲学系合并为北京大学哲学系,金岳霖担任哲学系的教授,后又作为系主任,最后出任了中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的副所长。
1953年,金岳霖加入了中国民主同盟,担任中央委员、中央等。
三年之后金岳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晚年的金岳霖被选为中国逻辑学会会长,《知识论》也时隔四十年之后重新出版,1984年10月19日,金岳霖在北京去世,终年89岁。
众所周知金岳霖、林徽因和梁思成三人之间的一段倾世之恋,是民国时期的一段传世虐恋。
三人之间的的感情到现在被人们谈起,还是十分的倾慕。
林徽因最后选择了梁思成,而金岳霖则终身未娶。
林徽因曾经沮丧地告诉梁思成说,“我苦恼急了,因为我同时爱上了两个人,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梁思成告诉林徽因说,“你是自由的,如果你选择了老金,我祝福你们永远幸福。
”林徽因后来又把对梁思成说的话转述给了金岳霖,金岳霖则回答林徽因说,“看来梁思成是真爱你的,我不能伤害一个真正爱你的人,我应该退出。
”后来金岳霖就退出了和梁思成的竞争,林徽因金岳霖终身为友。
梁思成是早于金岳霖和林徽因相识的,爱情真的就那么刚刚好,不早也不晚刚好是他。
金岳霖先生
![金岳霖先生](https://img.taocdn.com/s3/m/a422731b964bcf84b9d57b76.png)
西南联大有很多有趣的教授,金岳霖先生是其 中的一位 。
文眼
为展现金大师的”有趣”,作者突出使用细节描写。 快速浏览课文找出体现先生有趣之处 的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 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 透在对人物,景物,事件等表现对象的富有 特色的细枝末节。它是记叙文情节的基本构 成单位。没有细节就没有艺术。同样,没有 细节描写,就没有活生生的,有血有肉有个 性的人物形象。
金 先 生 是 位 有 趣 的 教 授
独 特 今天穿红毛衣的 提问方式别出心裁 的 女同学回答问题 教 学 以希奇古怪的问题回 幽默轻松的答问 风 答希奇古怪的提问 格 独 特 的 专 业 理 论 理 解
枯燥的学问,他觉得好玩 真诚而朴实 沈从文给他出“小说和哲学” 不哗众取宠 的讲题,他却得出结论说二 求真 者没有关系,
金 先 生 是 位 有 趣 的 教 授
奇 特 的 外 貌 奇 特 的 行 为 举 止
讲课时戴帽,帽的前檐压 得很低;戴一副一白片一 黑片的眼镜;穿一件其他 教员很少穿的夹克。
让自直 人由率 莞洒 尔脱
患眼疾,微仰着头;走起 赤 孩 不 路来深一脚浅一脚;在学 子 子 拘 生面前抓自己身上的跳蚤;之 气 小 心十节 养一只大斗鸡,同一桌吃 足 饭;搜罗大梨、大石榴, 与小孩比赛。
结合本文,你从 中可以透视出西南联 大是怎样的一个“精 神圣地”?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1937年7月7日芦沟桥事变爆发,日军南 侵,平津危急。原在北平的北京大学、清华 大学,天津的南开大学,奉命迁于湖南,合 组为长沙临时大学。以三校校长蒋梦麟、梅 贻琦、张伯苓为常务委员,主持校务。于当 年11月1日上课。不久上海、南京陷落,武 汉震动,1938年1月20日,临大正式宣布迁 往云南。数百名师生徒步3000余里,经过 两个多月的艰苦跋涉,于4月26日到达昆明, 临大改名为"西南联合大学",于5月4日上课。 直到1946年"五四",联大结束,三校分别迁 回平津,历时整整8年。
高中作文经典素材:人物事迹篇:金岳霖宁守一下午,不扰学生原则
![高中作文经典素材:人物事迹篇:金岳霖宁守一下午,不扰学生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7e3e133f10a6f524ccbf85fe.png)
【人物名片】金岳霖(1895~1984),字龙荪,祖籍浙江诸暨,出生于湖南长沙[1] 。
著名的哲学家、逻辑学家。
北京清华学堂毕业,后留学美国。
先后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学习政治学,获哥伦比亚大学政治学博士学位。
后在英、德、法等国留学和从事研究工作,1925年回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系主任、文学院院长,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系主任。
金岳霖宁守一下午,不扰学生原则一个周末,吃过午饭后,时为西南联大教授的金岳霖突然想起一件事:过两天他要去参加一个学术研讨会,主办方允许他带一名助手前往。
有这么一个学习锻炼的机会他自然首先想到了自己的得意门生——王浩。
但是,当他急匆匆地赶到王浩的单身宿舍时,却发现王浩的门上挂着一个牌子,上面写着:周末学习,雷打不动,请勿打扰。
看到牌子,金岳霖不由得笑了。
他站在门口良久,尽管心里很着急,却始终没有敲门。
其他学生路过,好奇地询问金岳霖站在那里干吗。
在听了金岳霖的回答后,都不解地说:“您敲下门不就得了吗?您是王浩的恩师,再说您找他也是好事呢。
”金岳霖摆了摆手,笑着说:“话不能这么说。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原则,不管什么原因,我们都要充分地尊重他人的原则。
”同学们听了金岳霖的话,都暗暗地竖起了大拇指。
直到傍晚,王浩出来吃饭时才看到等在门口的金岳霖,听完事情的原委后,王浩更是对金岳霖教授敬重有加。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原则,当我们的原则与他人的原则相遇,甚至产生冲撞之时,要记得尊重他人的原则。
这种做法彰显的不仅是一个人的修养,更是宽容大度的节操和品德。
【名师解读】坚守原则是一种修养,但当自己的原则与他人的原则相碰撞时,尊重他人便成了一种美德。
金岳霖教授之所以能得到大家的敬佩,正是因为他宽容大度的胸怀以及尊重他人的品质。
【适用话题】原则尊重自我修养宽容大度。
金岳霖的故事
![金岳霖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20283e08f7ec4afe05a1df34.png)
金岳霖的故事金岳霖十几岁的时候,按照逻辑推理出中国俗语“金钱如粪土,朋友值千金”有问题。
他发现,如果把这两句话作为前提,得出逻辑结论应该是“朋友如粪土”。
“朋友如粪土”,这样的发现,也只有享受思维的乐趣的人,才能获得。
1955年,金岳霖离开北大,调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副所长。
另一位副所长告诉他应该坐在办公室办公。
他在办公室待了一上午,也没弄明白如何“办公”。
有的人简单,有的人有趣,又简单又有趣的人,只有金岳霖。
金岳霖曾细心地去分辨“爱”与“喜欢”两种不同的感情或感觉。
他说,爱是父母、夫妇、姐妹、兄弟之间比较自然的感情;喜欢是朋友之间的感情。
二者经常是统一的,那就是既是亲戚又是朋友。
金岳霖某日打电话给陶孟和,陶的服务员问他:“您是哪位”。
他忘了,答不出来,于是说:“不管它,请陶先生说话就行了。
”因为他不好意思说“我忘了”。
可那位服务员说“不行”!他请求两三次,还是不行,只好求教于王喜(金岳霖的洋车车夫)。
王喜也说“我不知道”!金岳霖说“你没听见人说过?”车夫说:“只听见人家叫你金博士。
”一个“金”字才提醒了金先生。
在西南联大时,听金先生课的有个学生叫林国达,是位华侨。
他喜欢提一些很怪的问题。
有一次他问了一个逻辑上不错而意思却不对的话,请金先生解释。
金岳霖想了一想,反问道:“我问你一个问题:‘Mr.林国达is perpenticular to the blackboard(林国达君垂直于黑板),这是什么意思?”一下子把学生问傻了。
因为这句话逻辑上没有什么错误,但林国达也不能垂直于黑板。
1926年,金岳霖留学回国后,先受聘于清华大学教授逻辑学,并受校方委托创办了清华大学哲学系,担任系主任。
当时的哲学系只有金岳霖一个教师,也只招到沈有鼎一个学生,当时一师一生,号称一系,成为美谈。
徐志摩当年曾描写过金岳霖与一位名叫丽琳的西方女子“初到北京时的妙相”:“老金他簇着一头乱发,板着一张五天不洗的丑脸,穿着比俄国叫花子更褴褛的洋装,蹩着一双脚;丽琳小姐更好了,头发比他的矗得还高,脑子比他的更黑,穿着一件大得不可开交的古货杏花黄缎的老羊皮袍,那是老金的祖老太爷的,拖着一双破烂得像烂香蕉皮的皮鞋……虽则那时还在清早,但他们的那怪相至少不能逃过北京城里官僚治下的势利狗子们的愤怒和注意。
金岳霖的人物生平
![金岳霖的人物生平](https://img.taocdn.com/s3/m/06fe9735524de518964b7df9.png)
金岳霖的人物生平1895年7月14日清光绪乙未年闰五月廿二日,出生于湖南沙市;1901年,进入胡子靖创办的长沙私立明德学堂读四书五经,接受传统教育;1907年,进入美国教会创办的雅礼大学预科;1911年,考入清华学堂1912年改名清华学校;1914年,毕业于清华学校高等科,同年官费留美,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学习,后转入哥伦比亚大学;1920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政治学博士学位;1921年,到英国学习,在伦敦大学经济学院听课;1925年回国,1926年在北京清华大学任教授;1926-1929年,清华聘请金岳霖讲授逻辑学。
秋,与冯友兰等一起创办清华大学哲学系,任教授兼系主任;1936年,《逻辑》一书由商务印书馆列入“大学丛书”出版;1938年,西南联大成立,金岳霖任联大文学院心理学系教授兼清华大学哲学系主任;1940年,《论道》由商务印书馆出版,获最佳学术著作评选二等奖;2021年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再版;1948年,当选中央研究院第一届院士;1950年,任清华大学文学院院长;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全国6所大学哲学系合并为北京大学哲学系,金岳霖历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系主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一级研究员、副所长。
1953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曾任中央委员、中央;1954年被选为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1955年,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学部成立,金岳霖任学部委员。
9月底,任哲学研究所副所长兼逻辑研究组组长;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65年,《罗素哲学批判》一书完稿;1977年,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副所长兼研究室主任;1979年被选为中国逻辑学会会长;1982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举行“金岳霖同志从事哲学、逻辑学教学和研究工作五十六周年庆祝会”;1983年,《知识论》一书时隔40余年,终于由商务印书馆正式出版;2021年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再版;1984年10月19日,金岳霖在北京寓所逝世,享年89岁。
金岳霖先生
![金岳霖先生](https://img.taocdn.com/s3/m/96df1d2a3968011ca2009103.png)
的模样。他的鼻子眼睛嘴好像是过 分地集中在脸上很小的一块区域里。 他戴一副墨晶眼镜,银丝小镜框, 这两块黑色便成了他脸上最显著的 特征。我常给他画漫画,勾一个轮廓, 中间点上两块椭圆形的黑块,便惟妙惟 肖。他的身材高大,但是两肩总是耸得 高高,鼻尖有一些红,像酒糟的,鼻 孔里常藏着两筒清水鼻涕,不时吸
林徽因是中国著名的建筑 学家和作家,是中国第一位女 性建筑学家,同时也被胡适誉 为中国一代才女。她参与国 徽、天安门人民英雄纪念碑的 设计,改造传统景泰蓝。在文 学方面 ,她一生著述甚多, 其中代表作为《你是人间四月 天》,小说《九十九度中》。
小结人物性格特点 1.有趣的外貌、言行,
体现“怪”的性格。
作者在文章最后写到“联大的许多教授都应该 有人好好地写一写”,为什么? 一方面表现出作者对曾学习过的学校里的人和 事的留恋和眷念,另一方面因为作者感觉西南 联大的许多教授都像金岳霖先生一样是有趣的 人,也是真性情的人,值得一写。汪曾祺提倡 写金岳霖和其他西南联大的教授,其实就是在 提倡大家都要做拥有真性情的人。
金岳霖先生
有趣 真性情
重情
钻研学术
一个人
一批人
请以欣赏的眼光,运用细节描写的方法,
描写你所熟悉的某位老师或同学的独特个性,
力争写出“有趣”。
让大家共同来猜一猜: 他/她是谁?
美文欣赏
指名阅读梁实秋先生的散文《我
的一位国文老师》中的红字部分,体
会细节描写的妙处。
我的一位国文老师
梁实秋 我在十八九岁的时候,遇见一位国文先生, 他给我的印象最深,使我受益也最多,我至今不 能忘记他。 先生姓徐,名锦澄,我们给他取的绰号是 “徐老虎”,因为他凶。他的相貌很古怪,他的 脑袋的轮廓是有棱有角的,很容易成为漫画的对 象。头很尖,秃秃的,亮亮的,脸形却是方方 的,扁扁的,有些像《聊斋志异》绘图中的夜叉
金岳霖简介
![金岳霖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41dbf6e3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ad.png)
金岳霖简介金岳霖简介学习总结(1):金岳霖简介金岳霖(1895-1984)中国哲学家、逻辑学家、杰出的教育家,为中国第一批院士。
字龙荪,浙江诸暨人士,生于湖南长沙。
从事哲学和逻辑学的教学、研究和组织领导工作,是最早把现代逻辑系统地说到中国来的逻辑学家之一。
把西方哲学与中国哲学相结合,建立了独特的哲学体系。
培养了一大批有较高素养的哲学和逻辑学专门人才。
著有《论道》、《逻辑》和《知识论》,只凭三本著作,金岳霖就奠定了他在中国哲学界的地位。
现设立有金岳霖学术基金会。
学习总结(2):金岳霖简介金岳霖——一代哲学大师浙江人,生于湖南。
字龙荪。
1911年考入清华学堂。
1914年考取官费留学生。
1920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
1921年到英国学习。
1925年回国。
历任清华大学、西南联大、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1955年后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一级研究员、副所长、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
从事哲学和逻辑学的教学、研究和组织领导工作,是最早把现代逻辑系统地说到中国来的逻辑学家之一。
把西方哲学与中国哲学相结合,建立了独特的哲学体系。
培养了一大批有较高素养的哲学和逻辑学专门人才。
现设立有金岳霖学术基金会。
著有:《逻辑》、《论道》和《知识论》。
其中《知识论》更在中国哲学史上首次构建了完整的知识论体系。
金岳霖是一位风流儒雅的学者。
他不仅仅在中国现代思想史上创造了不朽的哲学体系,成为使认识论和逻辑学在现代中国发达起来的第一人,而且在诸多领域里都表现出惊人的才华。
金岳霖一生天真浪漫,率性而行,他总是按自己的.志趣去生活,去做事,从不为名利所累。
他不愿做行政工作,怕与人打交道。
金岳霖又是一个乐观、幽默的人。
冰心女士说,有幽默感的人,尤其是能在自己身上找到幽默资料的人,总是开朗、乐观而豁达的人,使人愿意接近。
学习总结(3):金岳霖简介金岳霖(1895。
7。
14-1984。
10。
19),字龙荪,祖籍浙江诸暨,出生于湖南长沙。
著名的哲学家、逻辑学家。
一代大师,率真天性——金岳霖
![一代大师,率真天性——金岳霖](https://img.taocdn.com/s3/m/8832abf5102de2bd96058824.png)
一代大师,率真天性——金岳霖作者:赵福海来源:《作文与考试·高中版》2014年第03期人物概述他是一个真正的哲学家,他“浑身散发着哲学家的味道”;他又是一个逻辑学家,他最早把现代逻辑系统地介绍到中国。
1895年,他出生于湖南省长沙市。
1911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清华。
1914年毕业后留学美国、英国,又游学于欧洲诸国,从事研究工作。
回国后主要执教于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
他是最早把现代逻辑系统地介绍到中国来的逻辑学家之一,他把西方哲学与中国哲学相结合,建立了独特的哲学体系,培养了一大批有较高素养的哲学和逻辑学专门人才。
他的著作主要有:《逻辑》《论道》和《知识论》。
其中《论道》原创性思想之丰富,在中国现代哲学中罕见其匹,被贺麟称为“一本最有独创性的玄学著作”。
而《知识论》更在中国哲学史上首次构建了完整的知识论体系。
这位率性的逻辑大师,痴情于林徽因,终生未婚,更成为一段佳话。
生命留痕此情只应天上有金岳霖先生的爱情是最浪漫,也是最纯洁的。
他终生未娶,因为他深深爱恋着林徽因。
金岳霖对林徽因的人品才华赞羡至极,林徽因对他亦十分钦佩敬爱,因此,他们之间因为能够心灵沟通,从而成为知己。
金岳霖和梁思成夫妇交情很深,长期以来,一直是毗邻而居,常常是各踞一幢房子的前后进。
偶尔不在一地,也总是跑到梁家居住。
林徽因的丈夫梁思成曾坦言:“最爱林徽因的人,其实是金岳霖。
”金岳霖曾为梁思成、林徽因夫妇写过一副对联:“梁上君子,林下美人”。
1955年,林徽因去世,金岳霖异常痛苦,他当时只说了一句话:“林徽因走了!”然后便嚎啕大哭。
在林徽因追悼会上,金岳霖和邓以蜇联名题写的挽联格外引人注目:“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
”林徽因去世后多年,一天,九十岁的金岳霖郑重其事地邀请一些至交好友到北京饭店赴宴,众人大惑不解。
开席前他宣布说:“今天是林徽因的生日!”顿使举座感叹唏嘘。
有一次编纂林徽因诗文集告竣,请金岳霖为之写篇文章,金岳霖却一字一顿地说:“我所有的话,都应同她自己说,我不能说。
金岳霖先生(浙江镇海)
![金岳霖先生(浙江镇海)](https://img.taocdn.com/s3/m/3f2b71755acfa1c7aa00cc6a.png)
金 岳 霖 先 生
中华一代才女——宛如人间四月天
气质美如兰
才华馥比仙
林 徽 因
大概是1932年夏天,也就是徐志摩死了没多久,有 一天,梁思成考察古建筑回来,林徽因说:“思成,我 痛苦极了,我现在同时爱上了两个人,我拿不定主意, 不知道该怎样办才好?”听了妻子的话,梁思成半天都 说不出话来。一面感到痛苦,一面又感欣慰,欣慰的是 妻子很坦诚,没有把他当成个傻子。想了一夜,他把自 己和金岳霖比了又比,觉得自己不如金岳霖,林徽因跟 金岳霖结合会幸福的。第二天他跟林徽因说了自己的想 法,同时说,你是自由的,如果你选择了老金,我祝你 们永远幸福。当时两个人都哭了。林徽因把梁思成的话 告诉了金岳霖,说梁思成说这个事情一切由我来决定, 我要是喜欢你的话,他是可以离婚的。金岳霖说,思成 能说这个话,可见他是真正爱着你,不愿你受一点点委 屈,我不能伤害一个真正爱你的人,我退出吧。
汪曾祺曾经说过: “ 我有个朴素的古典的中国式的想法, 就是作品要有益于世道人心。” ( 《要有益于世道人
心》) 面对纷纭繁复的世俗社会, 作家汪曾祺试图通过 金岳霖先生这个天真、赤诚、热爱生活的生命个体, 来 净化己心与人心, 为社会转型时期中国知识分子的心态 提供参照体系。
人人握灵蛇之珠 吴大猷 徐志摩 闻一多 华罗庚 · ···· · 周培源 梁思成 钱钟书 朱光潜
金岳霖(1895—1984),中国现代哲学 家、逻辑学家。1926年创办清华大学哲 学系。后任西南联大哲学系教授、清华 大学哲学系主任和文学院院长、北京大 学哲学系教授和系主任、中国科学院和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和副 所长。是最早把现代逻辑系统地介绍到 中国来的逻辑学家之一。把西方哲学与 中国哲学相结合,建立了独特的哲学体 系。培养了一大批有较高素养的哲学和 逻辑学专门人才。现设立有金岳霖学术 基金会。著有:《论道》《逻辑》和 《知识论》。
金岳霖的生平事迹简介
![金岳霖的生平事迹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0c01cd1a5901020207409cfe.png)
金岳霖的生平事迹简介金岳霖是中国哲学家、逻辑学家、杰出的教育家,是最早把现代逻辑系统地介绍到中国来的逻辑学家之一。
金岳霖把西方哲学与中国哲学相结合,建立了独特的哲学体系。
下面是跟大家分享的金岳霖生平事迹,欢迎大家来阅读学习~金岳霖先生是第一个运用西方哲学的方法,融会中国哲学的精神,建立自己哲学体系的中国哲学家。
他创建的哲学体系,其中包括本体论和知识论。
《论道》一书是他的本体论;《知识论》一书是他的知识论,即通常所说的认识论。
他的知识论是以他的本体论为基础的。
这个哲学体系,不仅是近代的,而且也是民族的。
在今天新的历史条件下,金岳霖先生走过的哲学之路及其创建的哲学体系,为我们研究中国哲学,推进和发展中国哲学,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金岳霖先生最早把现代逻辑系统地介绍到中国;他深入研究了逻辑哲学,并把逻辑分析方法应用于哲学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金先生认为,“各种学问都有它自己的系统”,“既为系统,就不能离开逻辑”。
就是说,各门学问要系统化,都必须运用逻辑工具。
哲学这个学问也不例外,如果要精确化和系统化,也必须完善和发展逻辑工具。
金岳霖先生本人的哲学就以细密的逻辑分析见长,他的著作具有精深分析和严密论证的特色,形成一种独特的严谨学风。
在哲学本体论方面,他提出了“道”、“式”、“能”三个基本哲学范畴,认为个别事物都具有许多殊相,而殊相表现共相。
个别事物还具有一种不是殊相和共相的因素,这就是能。
那些可以有能但不必有能的“样式”就是可能。
由所有可能构成的析取就是式。
他认为,能出入于式中的可能是事物的变动生灭乃至整个现实世界的过程和规律,也就是道。
《论道》是金岳霖教授在抗日战争期间完成的一部重要著作,是中国现代哲学中系统最完备,最富有创造性的本体论专著。
书中以道,式,能为基本范畴,采用逻辑学书写形式,每一条都是一个逻辑命题,通过纯逻辑的推演建构出独特的本体论。
这本书的问世使中国学术史产生了方法论上的革命,在重感悟而轻逻辑的中国文化圈中有划时代的意义。
高一语文金岳霖先生2
![高一语文金岳霖先生2](https://img.taocdn.com/s3/m/0a658fd64afe04a1b071de61.png)
汪曾祺(1920-1997)
江苏高邮人。我国著名小说家、散 文家、戏剧家,资深文化界名人。 代表作品:小说《受戒》和《大淖 记事》。一些作品还被翻译到国外。 他还曾创作和改编了京剧《范进中 举》、《王昭君》及现代京剧《沙 家浜》等。作品集有《晚饭花集》、 《蒲桥集》、《塔上随笔》、《寂 寞和温暖》等。
• 1925年回国,1926年在北京清华大学 任教授,创办清华大学哲学系。
• 以后任西南联大哲学系教授、清华大 学哲学系主任和文学院院长、北京大 学哲学系教授和系主任、中国科学院 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 和副所长。
• 1953年加人中国民主同盟,曾任中央 委员、中央常委。
• 1954年被选为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 学部学部委员。
作品曾被看作最具有民族文化底蕴 和较高文化品位的美文。
背景资料:
• 西南联大,全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诞生于抗战时期。1937年秋,北大、清华、 南开三大名校联合组成“国立长沙临时大 学”。1938年西迁昆明,更名为“国立西 南联合大学”,1946年宣告结束。前后历 时九年,大师云集,人才辈出。金岳霖先 生也是其中的一位教授。
自主学习:
1、自行解决生字词障碍。
2、作者笔下的金岳霖是 个怎样的人?找出文章 的文眼/关键词。
3、作者用了哪些材料来 写金岳霖先生的?
金 岳 霖 先 生 是 位 有 趣 的 教 授
Hale Waihona Puke 奇特的外貌 讲课时戴帽,帽檐压得很低;戴一副一白片一黑片
的眼镜;穿一件其他教员很少穿的夹克。
;重大人生启示录https:///archives/view-136-1.html
人生的意义网https:///
;
城市里过分的静,哪怕是短暂的,就有一种时光停滞之感,静得让人不安
高一语文金岳霖先生2
![高一语文金岳霖先生2](https://img.taocdn.com/s3/m/ac339b19b52acfc788ebc908.png)
汪曾祺(1920-1997)
江苏高邮人。我国著名小说家、散 文家、戏剧家,资深文化界名人。 代表作品:小说《受戒》和《大淖 记事》。一些作品还被翻译到国外。 他还曾创作和改编了京剧《范进中 举》、《王昭君》及现代京剧《沙 家浜》等。作品集有《晚饭花集》、 《蒲桥集》、《塔上随笔》、《寂 寞和温暖》等。 作品曾被看作最具有民族文化底蕴 和较高文化品位的美文。
背景资料:
• 西南联大,全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诞生于抗战时期。1937年秋,北大、清华、 南开三大名校联合组成“国立长沙临时大 学”。1938年西迁昆明,更名为“国立西 南联合大学”,1946年宣告结束。前后历 时九年,大师云集,人才辈出。金岳霖先 生也是其中的一位教授。
自主学习:
1、自行解决生字词障碍。 2、作者笔下的金岳霖是 个怎样的人?找出文章 的文眼/关键词。 3、作者用了哪些材料来 写金岳霖先生的?
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
• 本区的教士来给他做临法事的时候, 十字架、烛台和银镶的圣水壶一出 现,似乎已经死去几个小时的眼睛 立刻复活了,目不转睛地瞧着那些 法器,他的肉瘤也最后地动了一动。 神甫把镀金的十字架送到他唇边, 给他亲吻基督的圣像,他却作了一 个骇人的姿势想把十字架抓在手里, 这一下最后的努力送了他的性命。 ——巴尔扎克《欧也妮· 葛朗 台》
金岳霖先 生
汪曾祺
金岳霖简介
• 金岳霖(1896—1984) 中国现代哲学家、逻 辑学家。字龙荪,湖 南长沙人。有《逻辑》 《论道》《知识论》3部 专著。
• 1911年入北京清华学堂。 • 1914—1920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 哥伦比亚大学学习政治学。获哥伦比 亚大学政治学博士。之后在英、德、 法等国留学和从事研究工作。 • 1925年回国,1926年在北京清华大学 任教授,创办清华大学哲学系。 • 以后任西南联大哲学系教授、清华大 学哲学系主任和文学院院长、北京大 学哲学系教授和系主任、中国科学院 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 和副所长。 • 1953年加人中国民主同盟,曾任中央 委员、中央常委。 • 1954年被选为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 学部学部委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岳霖的生平事迹简介金岳霖是中国哲学家、逻辑学家、杰出的教育家,是最早把现代逻辑系统地介绍到中国来的逻辑学家之一。
金岳霖把西方哲学与中国哲学相结合,建立了独特的哲学体系。
下面是跟大家分享的金岳霖生平事迹,欢迎大家来阅读学习~金岳霖先生是第一个运用西方哲学的方法,融会中国哲学的精神,建立自己哲学体系的中国哲学家。
他创建的哲学体系,其中包括本体论和知识论。
《论道》一书是他的本体论;《知识论》一书是他的知识论,即通常所说的认识论。
他的知识论是以他的本体论为基础的。
这个哲学体系,不仅是近代的,而且也是民族的。
在今天新的历史条件下,金岳霖先生走过的哲学之路及其创建的哲学体系,为我们研究中国哲学,推进和发展中国哲学,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金岳霖先生最早把现代逻辑系统地介绍到中国;他深入研究了逻辑哲学,并把逻辑分析方法应用于哲学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金先生认为,“各种学问都有它自己的系统”,“既为系统,就不能离开逻辑”。
就是说,各门学问要系统化,都必须运用逻辑工具。
哲学这个学问也不例外,如果要精确化和系统化,也必须完善和发展逻辑工具。
金岳霖先生本人的哲学就以细密的逻辑分析见长,他的著作具有精深分析和严密论证的特色,形成一种独特的严谨学风。
在哲学本体论方面,他提出了“道”、“式”、“能”三个基本哲学范畴,认为个别事物都具有许多殊相,而殊相表现共相。
个别事物还具有一种不是殊相和共相的因素,这就是能。
那些可以有能但不必有能的“样式”就是可能。
由所有可能构成的析取就是式。
他认为,能出入于式中的可能是事物的变动生灭乃至整个现实世界的过程和规律,也就是道。
《论道》是金岳霖教授在抗日战争期间完成的一部重要著作,是中国现代哲学中系统最完备,最富有创造性的本体论专著。
书中以道,式,能为基本范畴,采用逻辑学书写形式,每一条都是一个逻辑命题,通过纯逻辑的推演建构出独特的本体论。
这本书的问世使中国学术史产生了方法论上的革命,在重感悟而轻逻辑的中国文化圈中有划时代的意义。
本书充分体现了金岳霖中西合璧的著述风格,他用中国传统哲学中的最高概念“道”将“式”、“能”统括起来,成为他的哲学的“最上的概念”,“最高的境界”。
书中大量采用无极、太极、理、势、体、用、几、数等中国传统哲学术语,并有意使用很多中国传统哲学命题,但赋予新解。
在认识论方面,金岳霖肯定有独立于认识主体的本然世界。
在其中,一方面有个别事物的变动生灭,另一方面有普遍共相的关联。
认识主体通过他的认识活动就可获得许多关于本然世界的意念、概念、意思和命题。
认识主体同时又应用他已获得的意念、概念、意思与命题去规范和指导他对本然世界的认识。
金岳霖认为,认识有一发展过程,但本然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金岳霖曾经说过:知识论是甚么似乎是一非常之容易回答的问题,它是以知识为对象而作理论的陈述底学问。
它是学问,它有对象,有某某套的问题,对于每一套的问题,历来研究这门学问的人也有某某套的答案,而这些答案底综合成一理论的系统。
它与别的学问底分别下节即提出讨论。
知识论既以知识为对象,最重要的问题当然是知识究竟是甚么。
可是对于这一问题我们现在无从答复,知识论之所以仍称“论”者也许是因为对于这一问题底答案即整部的知识论。
金岳霖的发展逻辑徐志摩这样描述他那个研究逻辑的朋友金岳霖:“金先生的嗜好是捡起一根名词的头发,耐心地拿在手里给分。
他可以暂时不吃饭,但这头发丝粗得怪讨厌的,非给它劈开了不得舒服……”金岳霖主讲逻辑学,有学生感到这门学问十分枯燥,便好奇地问他:你为什么要搞逻辑?金教授答:“我觉得它很好玩。
”西南联大时,金岳霖曾开设一门选修课“符号逻辑”。
对很多人来说,听这门课如听天书。
因而每次上课,教室中只有零星几个人。
其中一个叫王浩碟却是例外,颇能懂得个中奥妙。
金岳霖经常会在讲授过程中停下来,问道:“王浩,你以为如何?”于是,接下来的这堂课便成了他们师生二人的对话。
王浩后来赴美留学,成为国际一流的逻辑学家。
作为金岳霖最得意的学生,他感叹,金先生的绝大部分文章和3本专著都完成于1948年年底以前。
王浩写过一篇《金岳霖先生的道路》,他认为:“金先生于1949年以前及以后追求了两个很不相同的理想。
这两种理想在今天都值得推荐,值得追求。
但我不以为一个人可以同时追求这样一对难于兼得的理想。
“1949年以后的理想,可以说是以哲学作为一项思想上的武器,为当前国家的需要直接服务。
1949年以前的理想则是以哲学作为一项专门的学问来研究,逐渐扩展后来者的眼界,改进他们的精神生活。
“为接近这两个理想所需要的能力和准备都很不一样,所以一个人如果多年来专心追求一个理想而中途忽然转向另一个理想,恐怕不易得到像持续一个理想所能得到的成绩。
”1958年,金岳霖参加一个文化代表团访英。
王浩当时正任教于牛津大学,便安排老师在牛津哲学教师会作了一个不长的报告。
金岳霖谈到,因为马克思主义救了中国,所以他放弃了以前所研究的学院哲学,转成一个马克思主义者。
据王浩回忆,当时听讲的大部分教师觉得像这样的论证太简单了一些,“可是因为金先生的英式英语特别高雅漂亮,牛津的教师大多数对他很尊敬”。
1922年,还在留学的金岳霖在国内发表长文《优秀分子与今日的社会》。
文中,他第一希望知识分子能成为“独立进款”的人,“我开剃头店的进款比交通部秘书的进款独立多了,所以与其做官,不如开剃头店,与其在部里拍马,不如在水果摊子上唱歌”,第二希望知识分子不做官,也就是“不做政客,不把官当做职业……独镰独立过自己的生活”。
1955年,金岳霖离开北大,调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副所长。
另一位副所长告诉他应该坐在办公室办公。
他在办公室待了一上午,也没弄明白如何“办公”。
他说:“他们说我应该坐办公室办公。
我不知‘公’是如何办的,可是办公室我总可以坐。
我恭而敬之地坐在办公室,坐了整个上午,而‘公’不来,根本没有人找我。
我只是浪费了一个早晨而已。
如果我是一个知识分子的话,我这个知识分子确实不能办事。
”1926年,金岳霖留学回国后发表了他的第一篇哲学论文。
他在文中说:“世界上似乎有很多的哲学动物,我自己也是一个,就是把他们放在监牢里做苦工,他们脑子里仍然是满脑子的哲学问题。
”后来,这个“哲学动物”于1953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他自己说:“解放后,我们花大功夫,长时间,学习政治,端正政治态度。
我这样的人有条件争取入盟入党,难道我可以不争取吗?不错,我是一个搞抽象思维的人,但是,我终究是一个活的、具体的人。
”研究者称,金岳霖的转变,乃是一个时代知识分子的普遍选择。
王浩不曾面临这样的选择。
在他的记忆中,1939年到1946年在昆明(西南联大),他享受到生活贫苦而精神食粮丰盛的乐趣,因为与金先生有着“共同的兴趣”和“暗合的视为当然的价值标准”,他觉得心情愉快。
当年的经历,使王浩衷心希望:愈来愈多的中国青年可以有机会享受这样一种清淡的幸福!金岳霖的学术思想一般人往往把哲学家视之为“好高骛远”、“不近人情”或者“奇怪的”人,因而难免对他们采取“敬而远之”的态度。
对金岳霖来说,他的确“好高骛远”。
他神驰“云端”,漫游在无限的“真际”之中,不着有限的“边界”。
但他却不是“不近人情”的人,他脚踏“实地”,生活在“有形”的世界中。
他对生活有着特别的感受力,过着一种比常人甚至还要“具体”的生活。
云南的“斗鸡”与他共餐,北京的大“蛐蛐”伴他入梦;他与童稚无邪的小孩在一起玩得乐不可支,“各路好汉”都是他家“星六聚会”的座上客。
他的幽默,令四座击掌称妙;其“忘我”境界,更使人传为旷达。
如果我们用一句话来概括金岳霖的一切,也许可以说是:地上生活浪漫情,云端分析理性魂。
金岳霖的著述要目1.专著1.《逻辑》,清华大学出版社,1935年,商务印书馆,1936年,1937年第2版;三联书店,1961年,1982年重印。
2.《论道》,商务印书馆,1940年,1985年重印。
3.《知识论》,商务印书馆,1983年。
4.《罗素的哲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
2.论文1.《唯物哲学与科学》,1926年6月发表于《晨报;副刊》第57期。
2.《自由意志与因果关系的关系》,1926年8月发表于《晨报;副刊》第59期。
3.《说变》,1926年10月发表于《晨报;副刊》第61期。
4.Prolegomena,1927年4月、6月发表于《哲学评论》1卷1-2期。
5.《论自相矛盾》,1927年8月发表于《哲学评论》1卷3期。
6.《同;等与经验》,1927年11月发表于《哲学评论》1卷5期。
7.《休谟知识论的批评(限于Treatise中的知识论)》,1928年8月发表于《哲学评论》2卷3期。
8.《外在关系(External Relation)》,1928年12月发表于《哲学评论》2卷3期。
9.《知觉现象》,1930年3月发表于《哲学评论》3卷2期。
10.Internal and External Relations,1930年8月发表于《清华学报》6卷1期。
11.《A.E.I.O的直接推论》,1930年8月发表于《哲学评论》3卷3期。
12.《论事实》,1931年7月发表于《哲学评论》4卷1期。
13.《思想律与自相矛盾》,1932年1月发表于《清华学报》7卷1期。
14.《释必然》,1933年6月发表于《清华学报》8卷2期。
15.《彼此不相融的逻辑系统与概念实用主义》,1933年10月5日发表于大公报《世界思潮》副刊。
16.《范围的逻辑》,1933年11月发表于《哲学评论》5卷2期。
17.Note on Alternative Systems of Logic,1934年发表于TheMonist44卷。
18.《不相融的逻辑系统》,1934年4月发表于《清华学报》9卷2期。
19.《冯友兰〈中国哲学史〉审查报告》,载《中国哲学史;附录》,上海商务印书馆,1934年9月。
20.《关于真假的一个意见》,1935年3月发表于《哲学评论》6卷1期。
21.《论手术论》,1936年1月发表于《清华学报》11卷1期。
22.《道,式,能》,1936年9月发表于《哲学评论》7卷1期。
23.《可能底现实》,1936年12月发表于《哲学评论》7卷2期。
24.《现实底个体化》(部分),1937年3月发表于《哲学评论》7卷3期。
25.《现实底个体化》(摘要),1937年3月发表于《哲学评论》7卷3期。
26.Truth in True Novel,1937年发表于T’ien Hsia Monthly 4卷4期。
27.On Political Thought,1939年发表于T’ien Hsia Monthly 4卷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