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决农民工子女上学难
进城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困境与对策
![进城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困境与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0b58edec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ad.png)
进城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困境与对策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越来越多的农民工涌入城市打工,他们带着家人来到城市,孩子也跟随而来,这些孩子就是进城农民工子女。
他们生活在城市,但却面临着许多教育上的困难和挑战。
本文将探讨进城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困境以及可能的对策。
一、教育问题的困境1. 教育资源不均衡进城农民工子女通常生活在城市的边缘地区或者城中村,这些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较少,学校条件不好,教学设施落后,教学质量难以保障。
这些孩子面临着教育资源不均衡的困境,无法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2. 就学难题进城农民工子女通常是跟随父母来到城市的,他们在城市并没有户口,这就导致他们无法在城市正规学校就读,很多时候只能就读于农民工子女学校或者农民工子女班,学校条件差,教育质量无法保证。
3. 教育成本高昂进城农民工一家通常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孩子就读学校需要支付学杂费、生活费和住宿费等,这对他们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教育成本的高昂使得进城农民工子女很难接受良好的教育。
4. 就业歧视由于进城农民工的身份问题,他们经常面临着就业歧视,当孩子成年后想要在城市找工作时,也会受到身份歧视,这对他们的未来发展也带来了困难。
二、对策探讨1. 加大教育资源投入政府应该加大对城市边缘地区和城中村教育资源的投入,改善学校的设施和教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为进城农民工子女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
2. 放宽户口政策政府可以考虑放宽进城农民工子女在城市就读的户口政策,给予他们更多的教育机会,让他们能够就读于城市正规学校,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3. 减免学杂费政府可以通过出台相关政策,为进城农民工子女减免学杂费和提供相关的教育补助,减轻进城农民工家庭的教育开支压力,让他们更容易接受良好的教育。
4. 加强职业培训对于进城农民工子女成年后的就业问题,政府应该加强对他们的职业培训和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减少身份歧视,让他们更容易在城市找到工作。
5. 鼓励社会参与社会各界应该加强对进城农民工子女教育的关注和支持,积极参与到进城农民工子女教育工作中,提供各种形式的帮助和支持,让他们能够更好地融入城市的教育体系。
农民工子女教育的困境及解决方案
![农民工子女教育的困境及解决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e584ae6e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cd.png)
农民工子女教育的困境及解决方案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工群体逐渐成为城市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然而,农民工子女面临着许多教育上的困境。
本文将探讨农民工子女教育的困境,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首先,农民工子女教育的困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户籍限制。
由于农民工家庭的户籍在农村,他们无法享受城市居民的教育资源。
这导致农民工子女在城市的教育机会受到限制。
其次是学费负担。
由于农民工家庭的经济状况相对较低,他们无法承担高昂的学费和杂费,使得农民工子女无法进入优质的学校。
再者是文化差异。
农民工子女在城市成长,他们面临着与城市孩子不同的文化环境,包括语言、习惯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差异,这使得他们面临着融入城市社会的困难。
针对这些困境,我们可以采取一些解决方案。
首先,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民工子女教育的支持力度。
政府可以建立农民工子女教育专项资金,用于改善农民工子女的教育条件,包括提供奖学金、减免学费等措施。
其次,学校应该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为农民工子女提供更多的教育机会。
学校可以开设农民工子女班级,增加农民工子女的名额,同时提供专门的教育辅导和关怀。
此外,学校还可以与社会各界合作,为农民工子女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
此外,家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农民工家庭应该重视子女的教育,鼓励他们努力学习。
家长可以积极参与学校的教育活动,与教师保持密切的联系,共同关注孩子的学习情况。
同时,社会各界应该加大对农民工子女教育的关注和支持。
媒体可以通过报道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引起社会的关注,促使政府和学校采取积极的措施。
同时,社会各界可以提供更多的捐赠和支持,帮助改善农民工子女的教育条件。
综上所述,农民工子女教育面临着诸多困境,但我们可以通过政府的支持、学校的努力、家庭的重视以及社会的关注和支持,为农民工子女提供更好的教育机会。
只有这样,农民工子女才能有更好的发展,为国家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解决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对策
![解决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1061340d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fc.png)
解决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对策解决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对策⒈简介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是当前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由于父母工作务实,农民工子女面临诸多困境,如教育资源不足、学校择校问题等。
本文将提出解决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对策。
⒉教育资源提升⑴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农村教育发展不平衡,应加大对农村学校的投入,提升教育质量,改善教学设施和教学条件。
⑵建设农民工子女学校针对农民工子女的特殊需求,建立专门的农民工子女学校,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
⑶发挥社区教育资源充分发挥社区教育资源,可以开设夜校、补习班等,为农民工子女提供学习辅导和培训机会。
⒊家庭经济支持⑴提供经济援助对于经济困难的农民工家庭,可以设立专项补助,提供经济援助,帮助他们解决子女教育的费用问题。
⑵农民工养老保险与教育基金挂钩建立农民工养老保险与子女教育基金挂钩机制,将一部分养老金用于解决子女教育问题。
⒋择校问题解决⑴推动政策倾斜可以鼓励优质学校向农民工子女开放招生名额,推动政策倾斜,保障他们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
⑵加强教育信息公开加强教育信息的公开透明度,确保农民工子女能够获得公平公正的入学机会。
⒌政策法规支持⑴完善法律保障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明确保障农民工子女教育权益,禁止任何形式的歧视和不公。
⑵加强宣传教育加强对农民工子女教育权益的宣传教育,提高社会对该问题的关注度。
附件:⒈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调研报告⒉农民工子女教育政策纲要⒊相关统计数据分析报告法律名词及注释:⒈教育资源:指教育学科所需的各种人力、物力、财力、信息资源等,在教育过程中发挥作用的条件和材料的总称。
⒉择校问题:指在接受教育时,家长或学生根据自身需求和条件选择适合的学校的行为和问题。
⒊农民工:指农村转为城市从事非农业工作的农民。
农民工的子女教育问题如何解决
![农民工的子女教育问题如何解决](https://img.taocdn.com/s3/m/329a8ec8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ca.png)
农民工的子女教育问题如何解决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一直以来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由于农民工的特殊身份和社会地位,他们的子女常常面临诸多教育困境。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方面着手,提供更多的支持与帮助。
首先,加强政府的政策支持。
政府部门应当形成完善的政策体系,从教育改革、财政支持、就业安置等方面为农民工子女提供更好的教育保障。
例如,可以设立专项基金,用于资助农民工子女的学费、书本费以及生活费等。
此外,在农村地区建立适合农民工子女学习的学校,并提供优质教育资源,以确保他们能够接受良好的教育。
其次,加强农民工子女的心理辅导与关爱。
农民工子女常常面临社交问题、身份认同困扰等心理障碍。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对他们的心理辅导,让他们能够积极适应新环境,并建立自信心与自尊心。
同时,学校应当加强对农民工子女的关爱与照顾,为他们提供家庭温暖的感觉,让他们能够在学习与成长中感受到关怀与支持。
此外,加强社会力量的参与也是解决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重要途径。
社会各界应当关注这一问题,并积极参与到改善农民工子女教育条件的行动中。
企业可以提供岗位,为农民工提供更好的就业机会,从而改善他们的生活状况,也为子女的教育提供了基础保障。
同时,社会组织和志愿者可以组织各类活动,为农民工子女提供学习辅导、兴趣培养等方面的支持,帮助他们融入城市生活,充分发展自身潜能。
最后,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农民工家庭应当重视子女的教育,提供良好的家庭环境和教育氛围。
家长们应当关注子女的学习情况,与学校保持良好的互动与沟通,共同关心子女的成长和发展。
此外,应当鼓励农民工子女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激发他们的兴趣和潜能。
综上所述,解决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需要政府、学校、社会力量和家庭的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关注和支持,才能够提供更好的教育保障,让农民工子女享有平等的教育机会,实现全面发展。
进城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困境与对策
![进城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困境与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6df24214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02.png)
进城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困境与对策进城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一直是一个困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教育资源不均衡、适应能力差、学业压力大、心理困扰等等。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一些对策来改善他们的教育状况。
教育资源不均衡是进城农民工子女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他们往往生活在城市的边缘地带,周围的学校教育资源相对较少。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一方面可以通过政府投入更多的教育资源,比如建设更多适合农民工子女的学校,提供更好的教育设施和学习资源。
可以引导城市中的学校和社会资源向农民工子女倾斜,比如开设特殊的政策和课程,培养他们的特长和技能。
进城农民工子女往往适应能力较差。
他们从农村来到城市,面临着陌生的环境和不熟悉的人群,因此适应起来较为困难。
为了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城市生活和学习,可以加强与农民工父母的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难,提供相应的帮助和指导。
可以组织一些适应性训练和活动,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城市社会,培养自信心和合作精神。
进城农民工子女还面临学业压力大的问题。
由于成长环境和学习条件的落后,他们往往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跟上城市学生的学习进度。
为了缓解他们的学业压力,可以提供更多的辅导资源,比如开设免费的补习班和学习小组,帮助他们理解和消化课程内容。
可以加强对家庭的教育指导,倡导家长们重视子女的学习,并提供相应的支持和帮助。
进城农民工子女还面临着心理困扰的问题。
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他们常常会感到自卑、孤独和失落。
为了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的心理状态,可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让他们了解自己的情绪和需求,学会应对困难和压力。
可以建立心理咨询师团队,提供专业的心理辅导和支持,让他们有人可倾诉,得到及时帮助。
进城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是一个复杂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政府、学校、社会和家庭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不断的改革和创新,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和环境,帮助他们解决困境,才能实现真正的教育公平和社会进步。
解决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对策
![解决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ec38a742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0c.png)
解决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对策解决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对策一:问题背景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是指由于农民工父母工作迁移、社会保障不全等原因,导致农民工子女在教育方面面临困境的现象。
这一问题涉及到教育资源不平衡、家庭经济困难、教育缺乏关注等多个方面,亟需制定相应对策。
二:解决途径1. 支持应加大对农民工子女教育的投入,提供必要的经济补助和教育资源。
具体措施包括:(1) 增加扶贫资金:可以通过增加扶贫资金来支持贫困农民工子女的教育,为他们提供基本的教育资源。
(2) 建立农民工子女教育基金:可以设立专门的基金,用于资助农民工子女的学费、书本费、交通费等,确保他们能够顺利完成学业。
(3) 优先解决入学问题:应优先解决农民工子女的入学问题,确保他们能够就近入学,减少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而无法上学的情况发生。
2. 学校支持学校是农民工子女教育的重要场所,在提供优质教育的同时,应给予相应的关怀和支持。
具体措施包括:(1) 开设特色课程:学校可以开设针对农民工子女的特色课程,提供实践能力培养、职业技能培训等,增强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2) 营造良好学习环境:学校应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包括教室设施的改善、图书馆资源的开发等,为农民工子女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
(3) 贴心辅导与关怀:学校应加强对农民工子女的关怀和辅导工作,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
3. 社会支持社会各界应积极参与农民工子女教育工作,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具体措施包括:(1) 设立奖学金和助学金:企事业单位可以设立奖学金和助学金,资助农民工子女的学习,鼓励他们努力学习、进一步提高自身能力。
(2) 开展志愿者活动:社会组织可以开展志愿者活动,组织一些志愿者来为农民工子女提供辅导和关怀,为他们搭建学习和成长的平台。
(3) 举办就业培训活动:社会各界可以举办就业培训活动,为农民工子女提供职业技能培训和就业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
附件:1. 农民工子女教育法规政策相关文件2. 农民工子女教育经验案例研究报告3. 农民工子女教育项目申请书范本法律名词及注释:1. 扶贫资金:用于帮助贫困人口脱贫的专项资金。
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与解决策略
![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与解决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e66c3758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8b.png)
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与解决策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工群体日益庞大。
然而,由于城乡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配,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愈发凸显。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策略,以确保农民工子女能够接受公平、优质的教育。
首先,政府在农村地区应该加大教育经费的投入。
在当前,不少农村地区的教育经费严重不足,导致农民工子女只能接受低质量的教育。
政府可以通过提高财政补贴和教育补助金的额度,增加对农村地区的教育经费投入。
此外,政府还可以推动建立教育基金,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参与支持农民工子女教育。
其次,农村地区教育设施建设需加强。
许多农村地区的学校条件较差,缺乏现代化的教育设备和良好的学习环境。
针对这一问题,政府可以加大对农村学校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升学校的硬件水平。
同时,可以引入互联网和现代教育技术,改善教学手段和资源共享,使农民工子女能够享受到与城市孩子一样的教育条件。
此外,农民工子女适应城市学校的问题也亟需解决。
因长期生活在农村环境中,他们到城市后面临的文化、学习方式等方面的差异较大,容易造成适应困难。
为此,学校和教育机构可以开设专门的课程或培训,帮助农民工子女适应城市教育。
同时,也应该加强对农民工家庭的支持和指导,提高农民工家长在子女教育方面的意识和能力。
最后,社会各界应积极参与农民工子女教育。
慈善机构、企业和社会组织可以提供资助计划、奖学金和助学金等形式的支持,帮助有经济困难的农民工子女完成学业。
同时,大学和高中可以积极开展招生政策的优惠,为农民工子女提供更多的机会进入优质学校就读。
综上所述,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
政府应增加教育经费投入,加强教育设施建设,提供帮助农民工子女适应城市学校的措施。
同时,社会各界也应积极参与,为农民工子女提供更多的教育支持和机会。
只有通过多方合力,才能让农民工子女享有与其他孩子一样的教育权益,促进社会的公平与进步。
农民工的教育困境与解决之道
![农民工的教育困境与解决之道](https://img.taocdn.com/s3/m/0be47572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14.png)
农民工的教育困境与解决之道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农村劳动力大量涌入城市,成为城市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力量。
然而,农民工的子女在城市接受教育过程中面临着许多困境。
本文将探讨农民工的教育困境,并提出解决之道。
一、教育困境1. 教育资源不平衡由于户籍制度的限制,农民工子女在城市接受教育时往往面临着教育资源不平衡的问题。
他们所在的学校往往条件较差,师资力量不足,教学设备落后,教育质量无法与城市优质教育资源相媲美。
2. 学校适应问题农民工子女由于从农村环境转变到城市环境,面临着学校适应问题。
他们可能面临着语言不通、文化差异、生活方式不同等挑战,这些问题可能影响他们的学习和适应能力。
3. 经济压力由于农民工的收入水平相对较低,他们往往难以承担高额的教育费用。
学费、书本费、课外活动费用等都成为了他们的经济负担,这可能限制了他们子女接受高质量教育的机会。
二、解决之道1. 完善政策支持政府应加大对农民工子女教育的政策支持力度。
建立健全农民工子女教育资助制度,提供免费的教育资源和资助金,确保他们能够平等享受教育机会。
同时,加强对农民工子女学校的建设和改善,提高教育质量。
2. 加强师资培训为农民工子女学校提供专业的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育理念。
同时,鼓励城市教师到农村学校支教,促进城乡教育资源的互通。
3. 推动教育信息化通过推动教育信息化,利用互联网技术,打破地域限制,让农民工子女能够接触到更广泛的教育资源。
建设在线教育平台,提供高质量的教学内容和学习资源,帮助他们克服学校适应问题。
4. 加强社会支持社会各界应加强对农民工子女教育的关注和支持。
企业可以提供就业机会和教育资助,社会组织可以组织志愿者为农民工子女提供辅导和帮助,家长可以积极参与子女的教育,共同为农民工子女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结语:农民工子女的教育困境是一个复杂而严峻的问题,需要政府、学校、家长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各方的合作与支持,才能够解决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为他们创造更好的发展机会,推动社会的公平与进步。
进城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困境与对策
![进城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困境与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30bac814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a2.png)
进城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困境与对策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民工涌入城市,他们的子女也随之成为城市中的一部分。
进城农民工子女面临着诸多教育问题,由于家庭背景和环境的限制,他们的教育困境备受关注。
本文将就进城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困境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解决对策。
一、教育问题的困境1. 缺乏教育资源进城农民工子女大多生活在城市的边缘地区或城中村,这些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
学校条件差、师资力量弱、教育经费紧缺等问题都影响着孩子们的学习。
2. 适应能力不足由于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的变化,进城农民工子女往往缺乏适应能力,容易出现学习上的问题。
很多孩子由于习惯了农村的生活方式,对城市的新环境感到陌生,无法适应新的学习和生活方式。
3. 学业压力大由于父母的工作繁忙,进城农民工子女通常需要自己照顾自己,没有人能够给予他们充分的学习指导和关心。
再加上考试、作业等学业压力,这些孩子们往往感到孤立和无助。
4. 就业前景不明朗由于家庭条件的限制,进城农民工子女往往面临着辍学和就业的压力。
他们的就业前景不明朗,很难融入城市的主流社会。
二、解决对策1. 加强教育投入政府和社会应该加大对进城农民工子女教育的投入,提高他们的教育资源和条件。
增加教育经费,改善学校设施,完善教育教学条件,提高师资力量,为他们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
2. 加强社会支持社会各界应该深入了解进城农民工子女的实际情况,加强对他们的关爱和支持。
可以组织义务教育志愿者,为他们提供学习辅导和心理支持,帮助他们顺利适应城市生活。
3. 开展教育扶贫政府可以加大对进城农民工子女的教育扶贫力度,通过建立专门的扶贫基金,资助他们的学习费用,提供学习资源和辅导,为他们创造更好的学习条件。
4. 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对于已经参加工作的进城农民工子女,可以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政府可以开设免费职业培训班,帮助他们掌握一门技能,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
5. 宣传教育意识在社会上加强对进城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宣传,增强社会各界对他们的关注和支持。
进城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困境与对策
![进城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困境与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5866b560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ce.png)
进城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困境与对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民工涌进城市,为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却成为了一个突出的难题。
下面,本文将分析进城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困境,并提出对策。
困境一:城市户口问题农民工常常是没有城市户口的,因此,他们的子女在城市就读学校时会遇到很大的困难。
对于没有城市户口的农民工子女,他们只能就读农民工子弟学校或免费师范生,这些学校的教育质量较低,难以满足孩子们的教育需求。
对策一:积极争取城市户口城市户口不仅有助于孩子们在城市学校就读,还有利于他们毕业后进入城市工作。
因此,农民工父母应该积极争取城市户口,为孩子们争取更好的教育资源和就业机会。
困境二:经济负担重由于农民工的薪水通常较低,加上城市生活的开销较高,农民工家庭对孩子的教育投入相对较少,难以提供孩子良好的教育条件。
对策二:政府提供教育资助面对这种情况,政府应该积极出台相关政策,为农民工家庭提供教育资助。
比如,可以给予教育补贴,提供免费义务教育,为农民工家庭减轻经济负担,保障孩子们接受良好的教育。
困境三:教育水平低由于农民工父母的教育水平较低,他们很难为孩子提供良好的教育。
另外,农民工常常在城市工作繁忙,无法陪伴孩子学习,对孩子的学业造成了影响。
对策三:提高家长教育水平为了提高孩子的教育质量,政府应该在城市设置一些家长学校,提高农民工父母的教育水平,教会他们如何教育和关爱孩子。
另外,也要鼓励企事业单位在招聘农民工时,给予优先考虑,优先录取拥有高中及以上学历的农民工,以提高农民工整体的教育水平。
总之,进城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需要政府、社会力量和农民工家庭的共同努力来解决。
政府应该出台一系列相关的政策,增加投入,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引导农民工家庭从教育方面提高自己的素养。
同时,农民工家庭也应该重视孩子的教育,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孩子能够接受一份良好的教育。
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及解决途径
![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及解决途径](https://img.taocdn.com/s3/m/3fd0b8bd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342366a.png)
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及解决途径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日益受到关注。
这一问题的存在不仅影响农民工家庭的发展,也对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发展农民工子女教育,解决他们所面临的困境,不仅是社会的责任,也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需要。
本文将从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现状和原因出发,提出一些解决途径以改善他们的教育状况。
一、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现状和原因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教育资源不均衡。
由于农民工常迁徙于城市,他们的子女往往无法享受到城市公立学校的资源,只能就读于农民工子弟学校。
这些学校的师资力量、教学设备、教育质量往往无法与城市公立学校相比。
其次,经济负担重。
农民工收入较低,生活压力大,很难承担高昂的教育费用。
他们的子女可能面临无法购买教材和学习用品的困境,甚至无法负担学杂费和课外活动的费用。
再次,文化隔阂。
农民工子女大多来自农村,他们的家庭背景和城市生活存在较大差异。
与城市孩子相比,他们可能面临文化认同感不强、适应城市学校环境差等问题,导致学习困难。
最后,家庭教育支持不足。
由于父母忙于工作,无法给予子女足够的学习和情感支持。
与城市孩子相比,农民工子女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无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品德素养。
以上问题的存在导致农民工子女教育水平相对较低、发展机会有限。
二、解决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途径为了解决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第一,加大教育投入。
政府应加大对农民工子弟学校的投入,提高其教育质量和师资队伍建设。
同时,应推动城乡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确保农民工子女能够就近接受优质的教育资源。
第二,减轻家庭经济负担。
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减免农民工子女的学杂费和课外活动费用,并提供相应的资助。
此外,社会力量也可以积极参与,设立专项基金,为农民工子女提供奖助学金和资助。
第三,加强文化融合。
学校应加强对农民工子女的文化教育,帮助他们适应城市学校环境。
农民工如何解决子女教育问题
![农民工如何解决子女教育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a6e9c044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012746d.png)
农民工如何解决子女教育问题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加速推进和经济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工选择外出打工谋生计。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大部分农民工常常面临着子女教育问题。
如何解决子女教育问题,成为了他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
本文将针对农民工如何解决子女教育问题进行探讨。
一、了解教育政策和相关政策支持了解教育政策和相关政策支持是解决子女教育问题的第一步。
各级政府和社会组织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来帮助农民工解决子女教育问题,例如农民工随迁子女享受与城市户籍学生同等待遇的政策。
农民工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了解这些政策,例如阅读互联网上发布的政策文件、参与县级以上妇联等组织组织的培训、参与相关咨询服务。
只有充分了解相关政策,农民工才能更好地利用各类帮助资源,解决子女教育问题。
二、选择适合的教育方式在农民工解决子女教育问题时,选择适合的教育方式至关重要。
由于工作地点的不同和经济条件的限制,农民工可以选择以下几种教育方式:1. 就近入学:农民工可尽量选择工作地点附近的学校,以方便子女入学和日常照料。
这种方式能够减少交通时间和交通费用,也便于解决子女的日常生活问题。
2. 寄宿制学校:一些地区提供了寄宿制学校的教育资源,可以让农民工的子女就近就读。
寄宿制学校能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管理,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民工在城市工作期间子女的照顾问题。
3. 在家教育:对于一些特殊情况,例如从事城市居民家政服务的农民工,可以选择在家教育子女。
通过自己的努力和亲自教育,可以确保子女接受到高质量的教育。
三、争取政府和社会组织的帮助政府和社会组织提供的帮助是解决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一个重要渠道。
例如,通过向就业地的教育部门咨询并提供相关证明,可以争取到一些补贴和优惠政策。
此外,一些公益机构和慈善组织也会提供各类教育援助项目,例如提供奖学金、教辅资料和培训资源等。
农民工可以积极争取这些帮助,提高子女教育的可能性和质量。
四、培养正确的教育观念和家庭教育方法农民工解决子女教育问题不仅仅局限在外部因素的解决,还需要注重培养正确的教育观念和家庭教育方法。
农民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农民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647b7343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d85895c.png)
农民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问题:
1. 教育资源不足:农民工随迁子女往往聚居在城市的一些偏远地区,当地的义务教育资源有限,很难满足他们的需求。
2. 学业压力大:农民工随迁子女的父母往往没有接受良好的教育,无法提供很好的学术支持。
此外,移民过程中的文化差异及转换也对他们的学业造成了困难。
3. 交流困难:农民工随迁子女的语言、文化背景与当地学生相差较大,导致相互间的理解、交流难度增加。
解决对策:
1.增加教育资源:政府应该增加在城市偏远地区的教育资源和教师供应,以满足农民工随迁子女的需求。
2.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学校应该能够提供合适的课程和学科支持,同时也要在学习、社交和健康方面为学生提供支持。
3.拓宽参与途径:政府和社会组织应该与父母共同合作,创造助学场所,提供家长教育,以便他们更好地参与子女的学习。
此外还要加强与农民工随迁子女及其父母的沟通。
4.改善校园文化:学校应该营造出适应农民工随迁子女的校园学习氛围,包括提供多样化的课堂体验、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团队合作,并为学生提供支持和志愿服务机会,以帮助他们逐渐适应当地社会和文化环境。
农民工的子女教育问题与解决方案
![农民工的子女教育问题与解决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49b3faf8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e5.png)
农民工的子女教育问题与解决方案近年来我国农村劳动力大规模进城务工,他们的子女也随之面临教育问题。
农民工的子女教育问题对于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农村城市一体化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现状,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现状农民工的子女由于父母工作原因,常常需要跟随父母迁移城市。
这会给他们的教育带来一系列不利影响。
首先,农民工子女的学籍问题。
由于户籍制度限制,农民工的子女很难在城市落户,无法享受与城市户籍学生同等的教育待遇,导致他们难以进入城市优质学校。
同时,农民工工作稳定性不高,可能经常搬迁,加剧了学籍跟随问题。
其次,农民工子女在教育资源分配上的不公平。
城市优质教育资源普遍聚集在城市核心区,而农民工子女常常被安置在城市边缘或者农民工聚集区,导致他们无法享受到公平的教育资源。
再次,农民工子女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困境。
由于父母工作繁忙,他们缺乏家庭关爱和陪伴,容易产生孤独感和焦虑感,影响到他们的学习和成长。
最后,农民工子女的职业发展问题。
由于缺乏优质教育资源和社会关系背景,他们进入高等教育和未来职业发展的机会相对较低,可能面临着就业困难和收入不稳定的困境。
二、解决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方案针对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需要综合考虑教育、政策、社会等多方面的因素,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
首先,优化城乡教育资源配置。
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教育投入力度,提高农村学校的硬件设施和教师素质,确保农村学校与城市学校的教育质量相当。
同时,鼓励城市学校与农村学校合作,开展教育资源共享,让农民工子女能够享受到城市优质教育资源。
其次,完善农民工子女学籍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学籍转移机制,确保农民工子女能够顺利迁移并接受教育。
同时,加大对农民工子女学籍的监管力度,防止虚假学籍和学籍沉淀问题的出现。
再次,加强农民工子女的心理关怀服务。
建立专门的心理健康辅导机构,为农民工子女提供情感支持和心理咨询服务,帮助他们克服学业和生活上的困难,提高心理适应能力。
如何解决农民工子女上学难
![如何解决农民工子女上学难](https://img.taocdn.com/s3/m/9fdad013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14.png)
如何解决农民工子女上学难农民工子女上学难是中国农村教育领域的一大难题,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从多个角度着手。
以下是一些建议:一、完善政策和制度1.建立农民工子女教育保障机制,确保他们享受与城市户籍学生相同的义务教育权益。
2.加大对农民工子女的资助力度,建立专项资金,提供免费的学杂费、交通费等。
3.改善农村学校的条件,提高教学质量和师资水平,吸引更多优秀教师到农村地区工作。
二、发挥社会力量1.鼓励社会各界参与农民工子女教育,设立专项基金,吸引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捐助。
2.加强农村教育志愿者的培训和组织工作,提供更多志愿者支持农民工家庭的子女教育。
3.引导大学生、社会人士到农村地区开展支教活动,提供教育辅导和心理支持。
三、加强农村教育资源建设1.加大教育投入力度,优先发展农村教育事业,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条件。
2.建立和完善农村学校网络,提供远程教育和信息化教育资源,弥补农村教育资源的不足。
3.加大对农村教育设施建设的投入,改善农村学校的硬件设施,提供更好的学习条件。
四、加强农村教育管理1.加强对农村教育的监督和管理,确保农民工子女享受同等的教育权益。
2.建立健全农村教育质量评估体系,提高教学质量水平,确保农民工子女受到良好的教育。
3.加强农村教育信息化建设,实现信息共享和数据管理,提高教育管理的效率和透明度。
五、加强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1.开设适合农民工子女的职业技能培训课程,提供丰富的职业教育机会,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2.建立与企业合作的职业教育基地,为农民工子女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
在解决农民工子女上学难的问题上,需要政府、社会各界和教育部门共同发力,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改善农村教育条件和管理水平,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和机会,让每个农民工子女都能获得公平而优质的教育。
同时,农民工本身也要明确教育的重要性,提高自身素质和竞争力,为未来的发展做好准备。
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与解决方案
![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与解决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538409f1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f21fc73.png)
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与解决方案近年来,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民工涌入城市,为城市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
然而,与此同时,农民工子女面临着许多教育问题。
他们的教育问题不容忽视,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关注和解决。
本文将探讨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存在原因,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首先,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存在原因多方面。
一方面,农民工子女常常随父母外出打工,由于流动性大、住房条件差,他们的入学问题并不稳定。
另一方面,由于农民工缺乏专业教育知识和经济支持,无法给子女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资源。
再者,农民工子女在城市中会面临语言、文化差异等问题,在适应城市学校的过程中遇到困难。
针对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一些解决方案。
首先,政府应加大力度改善农民工子女的入学问题,建立完善的教育管理制度,确保他们能够顺利入学。
其次,加强农民工子女的学前教育,开设更多的托幼机构,提供优质的学前教育服务,以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
此外,应建立农民工子女教育补助制度,为他们提供资助,减轻他们的经济压力,让更多的农民工子女享受到良好的教育资源。
同时,学校和社会应提供更多的支持,为农民工子女提供一对一辅导和心理咨询服务,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成长中的问题。
此外,农民工本身也要关注子女的教育问题,提高自身教育意识和知识水平,积极寻求符合子女需求的教育资源。
同时,社会应加强对农民工群体的关注和支持,改变对农民工的偏见和歧视,为他们创造一个公平的发展环境。
综上所述,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
政府、学校、社会和农民工本身都应共同努力,为农民工子女提供更好的教育机会和环境。
通过加大投入、建立制度、提供支持等多方面的努力,相信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能够得到有效解决,他们也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为国家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解决农民工面子女教育问题的关键路径
![解决农民工面子女教育问题的关键路径](https://img.taocdn.com/s3/m/1d7e3bf0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1f.png)
解决农民工面子女教育问题的关键路径解决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关键路径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农民工成为了中国城市中一个重要的劳动力来源。
然而,农民工的子女教育问题一直是困扰他们的一大难题。
本文从政府、教育机构和社会组织三个方面分析了解决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关键路径,希望能够为推动农民工子女教育的改善提供一些启示。
1. 政府的责任与作用政府在解决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首先,政府应加大对农民工子女教育资金的投入,提供足够的教育资源。
其次,政府需加强对农民工子女就学政策的制定与实施,确保他们能顺利接受义务教育。
此外,政府还应加强与教育部门的合作,鼓励支持学校为农民工子女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
最后,政府还应加强对农民工及其子女权益的保护,打击侵犯其教育权益的行为。
2. 教育机构的改革与创新除了政府的努力,教育机构也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改革与创新来解决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
首先,教育机构需要根据农民工子女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设计,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教育服务。
其次,教育机构应积极开展师资培训,提高教师对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认识和解决能力。
同时,教育机构还应与企业合作,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和职业培训,帮助农民工子女更好地融入社会。
3. 社会组织的参与与支持社会组织在解决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方面,社会组织可以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如奖学金、助学金等,帮助农民工子女减轻经济负担;另一方面,社会组织还可以组织志愿者开展教育支持活动,为农民工子女提供学习辅导和心理支持。
同时,社会组织还可以通过开展公益活动、宣传报道等方式,引起更多人对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关注,为他们争取更多的权益。
4. 全社会的关注与参与除了政府、教育机构和社会组织的努力,全社会的关注与参与也是解决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关键路径之一。
全社会应加强对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宣传普及,增强公众对该问题的关注和认识。
同时,全社会还应加大对农民工子女教育公益项目的支持,积极参与到相关的志愿服务中来。
进城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困境与对策
![进城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困境与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971c97ea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86.png)
进城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困境与对策近年来,随着城镇化的加速推进,进城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逐渐受到了广泛关注。
他们面临着很多困境,比如教育资源不均衡、适应能力差、心理健康问题等。
针对这些困境,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对策来解决。
教育资源不均衡是进城农民工子女教育面临的主要困境之一。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通过加大财政投入,改善农民工子女所在地的学校设施和师资力量,提高教学质量。
还可以通过建立慈善教育基金,为有需要的农民工子女提供助学金,保障他们接受良好的教育。
进城农民工子女通常面临适应能力差的问题。
由于他们与城市孩子的家庭背景和生活环境存在较大差异,进城农民工子女往往会在教育过程中遇到很多困难。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
可以开设农民工子女特色班,注重培养他们的实际技能和职业素养,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也可以加强学校与家庭的沟通与合作,提供更多的家长教育、亲子互动等活动,帮助农民工家庭更好地支持和教育孩子。
进城农民工子女还存在心理健康问题。
由于生活环境的变化和来自社会的压力,他们往往面临着心理上的困扰和挑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更多的心理咨询和辅导服务。
还可以建立起进城农民工子女之间相互支持的社群,让他们能够分享彼此的经历和困惑,互相帮助和鼓励。
进城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确实存在困境,但我们可以通过加大财政投入、建立慈善教育基金、开设农民工子女特色班等一系列对策来解决。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建立进城农民工子女之间的支持社群也是重要的举措。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解决进城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和发展机会。
如何解决农民工子女上学难(精选5篇)
![如何解决农民工子女上学难(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d46acfcd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2d.png)
如何解决农民工子女上学难(精选5篇)第一篇:如何解决农民工子女上学难如何解决农民工子女上学难政府重视例如谋市政府出台新规,要求各级政府积极创造条件,采取有效措施,切实保障来京务工就业农民子女在京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使他们享有与首都儿童少年同等的受教育条件和机会。
近日,有近20万流动儿童走进了公立学校或经政府批准的民办中小学,其中80%以上为农民工子女。
读罢这条消息,笔者在为谋市农民工子女终于能与本地的城里孩子平等地入学读书感到高兴之余,同时还有一个强烈的感受:解决农民工子女上学难,关键在于各级政府对这个问题的重视程度。
农民工子女上学难,在全国是一个普遍现象,也是我国在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的必然遇到的一个社会课题。
这个问题已经存在多年,舆论长期呼吁,人大代表也出谋划策,但问题并没有得到有效的改观。
原因出在哪里?其实,并非教育部门将农民工子女一概拒之门外。
相反,在很多地方,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反复要求辖区内的中小学校,要对外地农民工子女“敞开大门”。
门开了,按理农民工子女上学不成问题了。
可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
目前,我国城市中小学都是由所属市、区政府财政支撑,且大多数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对学生的接纳能力没有太多的富余。
外地学生进入,必然要占用学校资源,增加学校的开资。
这笔资金从何而来?当前学校普遍的做法是:向外来生收取“择校费”和“赞助费”。
这些费用即使是本市学生从户口地的学校迁到市区其他学校读书,都必不可少,更何况户口在外地农村的农民工子女。
农民工子女要上学,“择校费”、“赞助费”不仅必不可少,而且动辄成千上万,高得令农民工望而生畏。
外出谋生的农民工从事的本来就是城里人不愿意干的“低等活”,收入低不说,还常常被拖欠,哪里交得起这个费那个费呢?而学校有自己的难处,增加了教学任务和成本,当地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对此却没有更多的作为,学校不找学生家长收费怎么办?所以,对农民工子女上学难的问题,可以套用一句俗语来描述:学校大门八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
697-关于解决进城农民工子女就学难问题的建议(5篇可选)
![697-关于解决进城农民工子女就学难问题的建议(5篇可选)](https://img.taocdn.com/s3/m/472de016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6f.png)
697-关于解决进城农民工子女就学难问题的建议(5篇可选)第一篇:697-关于解决进城农民工子女就学难问题的建议关于解决进城农民工子女就学难问题的建议苍南代表朱明望近几年来,随着我市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进城农民工也越来越多,他们在各行各业为我市城镇建设和经济发展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但是,进城农民工子女读书问题成为他们的一大难题,他们想留子女在自己身边读书,因异地就读,学校要收(相当高的)集资费,农民工本身工资不高,无法承担。
如果要送子女回老家读书,家中无人照顾,两头为难。
以前,因进城农民工子女就学难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有多少农民工子女因为没有接受良好的教育而失去了发展的机遇,这个教育上的不公平,造成了社会上的不公平。
温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教育公平是重要的社会公平。
综上所述,本人建议市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关心和支持进城农民工子女的义务教育问题,真正让不同社会群体的子女都能读上书,要真正把进城农民工子女当作我市的一分子,与当地市民子女同等待遇熟地就读,不收任何集资费和附加费。
市政府要加大对学校的投入,增加校舍,保障进城农民工子女人人都有书读,为进城农民工解决后顾之忧,使他们能安心工作,为我市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作出更大的贡献。
第二篇:关于农民工子女进城就学问题的调查关于农民工子女进城就学问题的调查黄永祺2004年,长沙市政府决定,对在本市务工、经商的农民工子女可以和城市的孩子一样,在城区入学读书。
这一政策贯彻执行得怎样?在执行过程中出现了什么新情况、新问题?笔者就此作了一些调查。
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长沙市农民工子女进城入学的基本情况2004年,长沙市城内各区都按照省、市的有关政策,全面落实农民工子女流入地政府的办学责任,对在市区务工的农民工子女和其他外来务工、经商人员的子女申请在城区入学的,按照便民的原则,就近安排在相应的城区学校就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解决农民工子女上学难政府重视例如谋市政府出台新规,要求各级政府积极创造条件,采取有效措施,切实保障来京务工就业农民子女在京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使他们享有与首都儿童少年同等的受教育条件和机会。
近日,有近20万流动儿童走进了公立学校或经政府批准的民办中小学,其中80%以上为农民工子女。
读罢这条消息,笔者在为谋市农民工子女终于能与本地的城里孩子平等地入学读书感到高兴之余,同时还有一个强烈的感受:解决农民工子女上学难,关键在于各级政府对这个问题的重视程度。
农民工子女上学难,在全国是一个普遍现象,也是我国在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的必然遇到的一个社会课题。
这个问题已经存在多年,舆论长期呼吁,人大代表也出谋划策,但问题并没有得到有效的改观。
原因出在哪里?其实,并非教育部门将农民工子女一概拒之门外。
相反,在很多地方,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反复要求辖区内的中小学校,要对外地农民工子女“敞开大门”。
门开了,按理农民工子女上学不成问题了。
可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
目前,我国城市中小学都是由所属市、区政府财政支撑,且大多数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对学生的接纳能力没有太多的富余。
外地学生进入,必然要占用学校资源,增加学校的开资。
这笔资金从何而来?当前学校普遍的做法是:向外来生收取“择校费”和“赞助费”。
这些费用即使是本市学生从户口地的学校迁到市区其他学校读书,都必不可少,更何况户口在外地农村的农民工子女。
农民工子女要上学,“择校费”、“赞助费”不仅必不可少,而且动辄成千上万,高得令农民工望而生畏。
外出谋生的农民工从事的本来就是城里人不愿意干的“低等活”,收入低不说,还常常被拖欠,哪里交得起这个费那个费呢?而学校有自己的难处,增加了教学任务和成本,当地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对此却没有更多的作为,学校不找学生家长收费怎么办?所以,对农民工子女上学难的问题,可以套用一句俗语来描述:学校大门八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
而近日谋市农民工子女却为什么能够大量进入公办学校?原因其实很简单,因为谋市政府在解决农民工子女上学难问题上动了真格,“高度重视”不仅挂在嘴边,而且落实在行动上。
农民工子女上学难,难在一个“钱”字上,市政府就对症下药,对来京务工就业农民子女在京接受义务教育的收费与北京市户籍学生一视同仁,从9月新谋学年开始,全市实施义务教育的公办小学和初中,对符合来京务工就业农民子女条件的借读生免收借读费,各区县政府负责保证公办中小学办学所需正常经费,区县财政要按学校实际在校学生人数和定额标准划拨生均经费。
抓住了主要矛盾,问题迎刃而解。
可见,包括农民工子女上学难的诸多社会问题,说到底还是经济问题。
在社会转型过程中,经济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政府决策问题。
只要政府真正重视,难题也就不难。
社会的关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入城市务工,但由于传统社会体制不完善等原因,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生存、发展状况堪忧,由此而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成为社会不稳定与不和谐的重要因素。
为了切实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上学难的问题,进一步奠定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团省委在这一难题上做出了积极的探索和努力。
(一)综合利用社会资源,办学坚持低投入、低成本、低收费、高效率希望学校在运作中坚持低成本原则:用较少的人员和较低的工资待遇,以“穷队伍带穷学生”,教师员工平均月工资不到千元;在设备添置上也以买二手旧货为准则,包括电器、音响、电脑、校车、厨具、冷柜等等;饭桌、实验台是角铁夹板简易制作。
每学期除了课本是新的,很难见到其他新的设备。
就是在这种条件下,学校的管理规范、人员简练、校风健康、有声有色,保持了无问题学生纪录。
学校学生数量也明显增长,由300 多人增加到500 人。
学生生源范围也由方圆不到十公里扩至二十公里以上。
(二)采取有力措施,坚持不让一个农民工子女失学最主要的措施有两条:一是就学率奖惩制度。
即一方面防止学生流失,对班主任老师实行学生就学巩固率下降惩罚制;另一方面鼓励发动新生就学读书,对新增学生率高的老师予以奖励。
二是随时掌握学生家庭困难情况,及时帮助家庭经济情况急转直下的学生度过难关,减免其在校食宿等费用。
学校对全体教职员工提出一个口号:“不让一个农民工孩子因学费而失学”,要求所有的老师对待极困家庭的孩子要积极为他们想办法解决就学困难。
只要是该读书的孩子都先进来再商量解决问题,不让孩子流浪在外。
老师们在保证孩子们上学的工作中恪尽职守、不畏烦琐。
实际上,不少学生是老师们反复做通家长的思想后才勉强让孩子读书,不少新生是在老生引导下通过老师做工作才入学;不少学生是先入学后才零零星星缴交学费(极其困难的经过申请,予以免费);更有甚者,生活费欠到学期结束没缴的,仍然被允许继续住读。
希望学校和老师们的努力,得到了农民工的广泛好评。
(三)坚持以育人为出发点,重视良好校风的建设希望学校是一所名副其实的农民工子女学校,汇集了清一色打工的农民工子女。
他们的家庭大都极其困难,多数职业都是小生意、打零工、摆地摊、小菜贩、清洁工、拾破烂的,吃的住的质量很差。
面对这样一个群体,教育管理上需要一个有别于普通私立或公立学校的更优良的管理秩序。
因此,校风的建设便成为希望学校教育管理的首要任务。
(四)因地制宜,有的放矢,文化教育、素质教育比翼双飞根据学生实际,希望学校调整教育思路,把重点抓文化课调整为:文化课和素质教育并重,两条线路一起走,既追求升学率也考虑教学生做人。
尤其是对因为户口不在当地没有资格参加中考而从此失去升学希望的初中部的那部分学生,倍加关怀,加紧加强对他们提前步入社会做人的教育。
因此,学校在巩固文化课的同时增加人生课和文艺课等素质教育,稳定了学生的思想,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兴趣,激发了他们的积极性,学生们自编自演文艺节目,内容活泼健康,针砭时弊,充分表现了思想个性,气氛热烈,校风建设因此明显增强,出现了可喜的面貌。
(五)努力协调社会慈善捐助,解决学校运转和发展问题希望学校实行低收费(380 元)和百分之五的免费制,降低了资金收入,给学校运行和发展带来了困难。
在解决这个问题上,学校主要是依靠共青团组织的协调支持,通过团省委协调企业和慈善人士,为希望学校捐赠物品,或对学校的特困生做个人认捐。
一年多来,团省委共联系协调了三家单位对希望学校捐赠了几万元的校服、书包、文具、书籍等,以及意向认捐25 名特困生;并在春节时组织为困难的农民工子女学生家庭问寒送暖。
今后团省委还将在这方面加大力度。
三、希望学校需要国家和社会的更多支持希望学校建立以来,为解决农民工子女的就学读书难问题做出了贡献,但是还很不够。
办学以来我们发现,农民工子女在城里的数量远出我们的想象,其家境困难程度也令人震撼,他们量大面广,很需要社会的关照。
因此,希望学校从农村转移到城市在一定程度上能帮助解决这个难题。
但是,由于教育体制的原因,城市希望学校在运行中受到经费不足的困扰,社会的捐赠缺乏长效机制,难以保证城市希望学校在救助农民工子女就学读书难问题上发挥更大的作用,需要政府政策的支持和社会各方共同努力,才能切实解决这个难题。
温总理的态度温家宝表示,“两手”措施中,一手是大力发展农村教育,把农村的学校建好,使优质教育资源不要都留在城市,让好的教师到农村去支教;另一方面,对进城农民工,其子女上学不因户口而受到影响,特别是义务教育。
有“80后”农民工网友提出,“孩子今年3岁,放在家里老人带,我们也想让他跟着我们,可一想到在城里孩子入园、上学都是个大难题,就犯愁。
真希望政府能帮我们想想办法。
”温家宝说,看到这位网友的问题让他想起20多年前在甘肃的所见所闻。
温家宝说,当时他到甘肃山区一户农民家里,妈妈是一个盲人,但是家里收拾的整整齐齐。
“我问她有什么困难,她跟我说,我只要求一条,让我孩子能够上希望小学。
”温家宝并回忆去年在浙江考察的经历,他说,曾在一间小吃店看到一个妈妈和一个孩子在吃饭,“他们买了一份饭,孩子在吃,妈妈在看”。
温家宝询问这位母亲的生活情况,不料她突然哭了起来。
“她说在城里打工,丈夫刚刚因癌症去世,现在就这一个孩子,希望他能够在身边上学。
”温家宝说,大批农民工进城以后,他们在生活上存在许多困难,诸如像社会保障问题、子女入学问题,但是他们最为关心的还是孩子上学。
他表示,目前中国确实存在这样一个矛盾,“现在进城的农民工多达2.4亿,如果这些农民工都把孩子带出来,那么城市的学校负担就很重。
如果他们不把孩子带出来,那么在农村就存在着一老一小的问题,孩子得不到父母直接的关爱。
这是我们中国存在的一个独特问题。
”温家宝表示,要解决这个独特问题,政府必须采取“两手”措施。
他并相信提出问题的农民工网友不管将孩子留在家里还是带在身边,孩子都能够接受良好的教育。
现实的残酷难以“确定”的农民工身份离新学期开学的日子越来越近,在谋市丁香花园三期建筑工地上工作的张师傅也越来越焦虑:如果8月25日之前还找不到学校上学,他将不得不把6岁的女儿送回乡下读书。
那不仅意味着他希望女儿能够上一所好学校的愿望落空,也意味着他的妻子要同时回到乡下陪女儿读书。
“报纸上说进城农民工子女可以就近入学,还能享受同城待遇,为啥我的孩子却上不了学?”在找了多所学校,并且屡屡碰壁后,张师傅一脸无奈。
由于他无法提供一份经教育部门认可的务工证明和暂住证,他的女儿将很难留在城里上学。
张师傅是河南信阳县人,老家的教育资源落后,“家门口的小学只有三个年级,学生要想继续上就得去离家较远的另一所学校”。
他告诉记者,“家里只有奶奶一人,把女儿留在家里,不放心,时刻牵挂,不利于孩子成长。
”安徽省教育厅于去年4月16日发出通知,要求全省各地为“进一步保障进城务工农民随迁子女义务教育”而积极推进就学零障碍。
谋市教育局在当年不仅确定了115所定点接受农民工子女上学的中小学,并且在转发安徽省教育厅文件的同时,对进城务工农民随迁子女入学设置了一些具体的条件,要求进城务工农民在申请子女入学前须提供经商或务工证明、暂住证、户口簿或身份证等相关证件。
今年,谋市更是在坚持这一基本条件的基础上将农民工子女定点学校扩展到134所。
“让进城农民工提供这样一些证件,其实是对他们身份的一种基本确定。
和之前相比,在合肥务工的外地农民工子女随迁入学,有两个很好的优惠政策,一是基本…零障碍‟,一是…同城待遇‟。
”谋市教育局相关部门负责人告诉记者,实施此政策是要保证“两个百分百”,即“符合条件的百分百安排在公办,百分百享受同城待遇。
”不过,这位负责人同时表示,即便是设置了这样一个“确定基本身份”的简单条件,很多进城务工人员仍然由于不符合这个基本条件而无法让其子女进城上学,其中,由于无法提供劳动合同而被学校拒之门外的更是非常之多。
孩子想上学屡屡碰壁从7月份开始,张师傅就先后到其工地附近的华府俊苑小学、六十七中小学部等数所定点接收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学校打听报名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