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教学中美育教学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音乐教学中的美育教学
摘要:当前教育事业正处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重要时期,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之一,就是深入广泛的全面提高美育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让他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懂得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运用美的重要意义,并积极主动的参与实践,创造美,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小学音乐美育教学
一、培养学生审美情趣
小学音乐教材中,许多歌曲是进行审美教育的好教材,每首作品都展示了一幅美的画面,让人从听觉和视觉上感受美,并根据作品的情绪进入音乐意境,使他们在音乐意境中产生强烈的审美欲望,提高审美能力。
音乐教育要通过音乐与身体结合的节奏运动唤起人们的音乐本能,这说明音乐具有动态的特征,因此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敏捷的反映能力,应加强音乐运动与身体运动之间的联系。比如通过学生的行,走,跑,跳,拍手,点头等动作来感知和掌握音乐的节奏。如在教乐理知识二分、四分音符时,一般教学只讲“二分音符唱二拍,四分音符长一拍。”这些概念对于一二年级的小朋来说既抽象又枯燥。因此,努力营造了一个让学生自身感受,想象的音乐环境:首先,让学生们分辨出声音的长短,如猫叫声音长,狗叫声音短;大钟的声音长,小钟的声音短等等。使学生得到感性认识,接着我再让学生闭眼聆听老师发出的不同节拍的走步声和跑步声,
由学生用拍手,跺脚的方式把听到的模仿出来,从而完成由声音感知到动作感知的过渡。
教师可在练习时引进相关的生活问题,学用结合。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音乐意识和能力。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生活需要通过器乐合奏,音乐童话剧,音乐小品,歌词改编,旋律创作等多种形式,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体验音乐带给他们内心的欢悦感和成就感,学会用美的眼光对待生活,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音乐是听觉的艺术。音乐艺术的一切实践都依赖于听觉,听,是音乐艺术最基本的特征。但只有当学生参与到音乐活动之中,与音乐融为一体,自己主动地去探寻,领悟,体验时,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音乐。
二、启发学生表现美丽
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亲自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音乐教育——不是培养音乐家,首先是培养人”这是苏霍姆林斯基的名言。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意义,远远超出艺术的范围,是陶冶高尚情操的有力手段,而德育与美育是它的灵魂。我们要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完善的人格,音乐教育首先要教会学生“学会做人”。音乐是生命和情感的艺术,充分利用和挖掘教材内容的时代性,教育性,趣味性,实用性,不仅是着眼于学生掌握音乐知识的技能,更主要的是通过音乐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积极思维,丰富想象和创新能力,音乐作品本身就蕴含着丰富的创造力,教师首先要善于挖掘,巧妙设计,精心构思,才能带领学生去开启智慧的大门。
激发唱歌兴趣唱歌最大的目的是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感染。我们不能只满足于教学生唱会一首歌,重要的是要启发学生准确地表达出歌曲的感情和艺术形象,进入歌曲的意境,用自己的真情去演唱和体味。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进入表现音乐的最佳状态,唱出的歌声真挚动听,从而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生命力。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使学生充分理解歌曲的内容。对于理解能力差的低年级学生来说,如果教师仅用抽象的语言去引导学生理解歌曲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把音乐同学生的生活融为一体,结合他们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和词语,作形象的比喻和讲解,把歌曲蕴涵的丰富情感和艺术美挖掘出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他们将整个身心投入到唱歌中去,正确地,创造性地表达出歌曲的情感和艺术美。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言行和举动不仅直接影响教学效果,而且对学生理解和感受音乐有导向作用。教师的用词要适合学生的特点,语气,语速,语调要有对比变化,以充分展现音乐的美感,生动形象的表达思想感情,增强语言的色彩和表现力。一首好的歌曲蕴含着深厚的感情,教师要启发学生能够体会歌曲的题材,风格,情感三者的关系,运用学过的演唱技巧,通过力度及速度的变化,旋律与歌词的结合以及高潮与结尾的处理等,启发学生能够准确地把握音乐形象,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比如教会学生正确的发声,可以帮助他们培养正确的,优美的姿式。有端正的坐姿和规范的站姿是学唱歌的第一步,只有养成良好的歌唱习惯,才能发出正确的声音来。如果坐姿,站姿不规范,
就不能用好气息呼吸。比如:在发声练习时,学生会出现抬高肩,伸下巴,吸气时会有响声,经过长期训练,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就不可能出现以上的现象,发声自然会正确。长此以往正确训练,学生的坐姿,站姿就会显得端庄而优美。热爱音乐的人,他是用歌声去表现生活,表现内心的喜悦,用歌曲的情绪去感染人和教育人。因此,教育学生热爱音乐,也是一个陶冶学生情操,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
三、运用美育的实际意义
1、让音乐成为师生之间沟通的情感桥梁
在开放的音乐教学中,教师应营造一种民主,自由,轻松,愉快的氛围,创设良好的师生关系。老师大多数时间可以走到学生中间,缩短和学生的距离。教师是导演,有序地领着学生走进音乐的殿堂,不断给学生新的内容,让他们有新的发展。教师又是演员,与学生们一起欢歌跳跃。教育心理学认为,如果教师与学生之间能形成友好信赖的关系,那学生就可能更愿意和教师相处,接受老师的教诲。同时在这种平等,和谐,热烈的氛围中,就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体和创造的积极性。在课堂上应经常鼓励那些比较内向的同学大胆说,大胆想,大胆唱,大胆演。这种鼓励支持的态度,期望性,肯定性的语言,能树立学生进步的信心,让学生在宽松友好的学习氛围里感受美,体验美。
2、让音乐营造一个学习与生活互补的良好空间
“艺术高于生活但也源于生活”,音乐本来就是从生活中创造出
来的,我们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需要,实现教师,学生,教材,教具,教学环境与生活的多方面横向联系,及他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让音乐回归生活,回归自然。如《摇篮曲》一课,抓住小朋友很想做爸爸妈妈的特点,准备了很多娃娃,让学生亲身体验做一天爸爸妈妈是多么辛苦,从而进行爱父母,尊敬长辈的教育,在活动中巧妙地将歌曲教学,创编表演,打击乐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学生亲身体验,主动参与,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小学音乐新课程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
[2]《小学教学研究》江西教育出版社
[3]《音乐新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