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酒令与汉字修辞
酒令与修辞
二 、 文 回
把 相 同 的词 语 或 句 子颠 倒 过来 运 用 , 形成 一 种 回环 往 复
筹等侑酒游戏形式 , 点是通 俗活泼 ; 特 雅令 一般指 口头文 字 的巧妙运用 。这类 酒令 文学 色彩 较 浓郁 , 味也 显得 较 高 趣 雅, 是酒令 中的精华部分 。雅令 的制作与运用 与修 辞关系极 为密切 , 其令趣很大程度来 自于修辞 的辞趣 。本文拟就修 辞
难 似 易 , 尺 竿 头 呈 巧 艺 ;易似 难 , 百 执手 临歧 话 别 间。 动 似 静 , 顷 碧 潭 如 明镜 ; 似 动 , 万 静 ຫໍສະໝຸດ 桥 酒 旗 影 相 送 。 、
析 字
析字是通过离合增损字形 来形成一种特殊 的表达 效果。 如有的诗文 中称“ ” “ 鸟 ” “ ” “ 凤 为 凡 , 谢 为 言身 寸 ” , 等 都属
于此类。酒令有许多是运用析字方式构成 的。 例 1 拆 字 令 :
蜜蜂——蜂 蜜 湖南——南湖
例 2 颠 倒 释义 令 :
中图分类号 :H 5 . 13 7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0 8—85 (0 0 0 0 7 0 10 4 8 2 1 )3— 0 3— 3
酒令 , 我国民间一种传 统的娱乐 方式 , 是 一般 用 于宴饮 场合 。它最早诞生于西周 , 完备 于隋唐 , 明清 时期 形成 高 在 峰 。它形式活泼 , 取材广泛 , 雅俗共赏 , 有佳趣 。既可怡 情 饶 助兴 , 又可益智广 闻 , 因此千百年 来在 民 间流 传甚 广 。唐 代 诗人 自居 易 曾有 诗 云 : 花 时 同 醉破 春 愁 , 折 花 枝 当 酒 “ 醉 筹” 描写的就是饮 酒行令 时的场景 。后汉学 者贾逵 曾撰 写 , 《 酒令》 一书 , 清代学者俞效培也 曾广为搜 集古今 酒令 , 辑成 《 酒令丛钞》 四卷 行世 。酒 令之所 以有如 此 活跃 的生命 力 , 有 以下几方面 的原 因: 一是 它 的趣 味性 。宴饮 传 盏 飞觥 之 际, 佳令叠 出 , 语解颐 , 妙 宾至尽欢 , 何等惬意 ; 二是 它的知识 性。大凡诗词曲赋 , 民谚俗语 , 日月星辰 , 虫鱼花 鸟……都 可 以成为创作酒令的材料 , 涉及 的 内容 十分广 泛 , 知识 非常 丰 富; 三是 它的实用性 。凡婚 丧嫁 娶 , 宾朋酬 唱 , 风饯行 , 接 良 辰宴聚 , 皆可行令助兴 , 酒开怀。既可活跃气氛 , 侑 又可增进 感情 , 因此深受人们 的喜爱 。
酒令篇——中西合壁令
酒令篇——中西合壁令“中西合璧令”是一种充满异国情调的俗语酒令,它把洋里洋气的外国谚语与土生土长的中国俗语“合二为一”地作为令词进行游戏。
这种酒令最适宜在学过外语或喜爱外国文学者之间进行。
我们知道,无论是外国的谚语还是中国的俗语,它们都是运用了各种的表现方法和修辞手段,形成了语言精炼、意味深长、铭刻人心、脍灸人口等特点的。
然而也是由于各国的历史、风俗、习惯等各呈异趣,才产生了各自俗谚的鲜明的个性、风格。
今天,我们将两句含义相同,而风格迥异的中西俗谚,采撷一处,在席间以你一言我一语的方式行酒令“斗嘴”。
土洋结合、中西合璧,既和谐,又参差,煞是有趣。
例如起令者说了一句比喻宁可在小地方作主、不愿在大地方听命于人的中国俗语:“宁为鸡口,莫为牛后”;接下来就得再说一句意思与之相同或相近的外国谚语,如英国的“宁为驴头,不为马尾”或“宁做自由民的首领,不做绅士的随从”等。
如果彼此能用外语交谈的话,还可在说外国谚语时,先用外语口述一下,尔后用汉语译出,这样能使这个游戏更具“洋”味,倘若敬罚之酒能以“香槟”、“白兰地”、“威士忌”等充任的话,一定会更富魅力,令参加者醉心。
虽然这酒令名之“中西合璧”,其实也适用于东方各国俗谚,如果席间酒友有熟谙日文者,不妨用日本谚语应令,也可用印度俗语参赛,使这个酒令能让在座者领略到异域语言的风味。
[令例1]起令者:今天我起一个中外俗谚合二而一的“中西合璧令”,必须先说一句中国俗谚,再说一句与它同义或近义的外国俗语(不限国家),能说外语的可先用外语说一下,不能说的可免说外语,如不能完成者看罚“威士忌”一小杯。
我这一令是:“石头朝山上搬”(中国俗语,意为多此一举);“Pepper to h industan——:往印度运胡椒”(英国谚语)。
请各位应令。
应令者:①“好死不如赖活” (中国)“松树在斧子砍到根上的时候,真恨自己不是灌木” (英国)②“一钱逼死英雄汉” (中国)“在紧要关头,一便士可顶一镑” (英国)③“看人挑担不吃力” (中国)“朋友的不幸好忍受” (英国)④“一颗老鼠屎,带坏一锅粥”(中国)“一滴毒药坏一桶酒” (英国)⑤“一山不能容二虎” (中国)“一棵樱桃树容不下两只鸟” (英国)⑥“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中国)“在一周中星期一是关键的一天” (英国)⑦“马善被人骑,人善被人欺” (中国)“篱笆哪里矮,人从哪里过” (英国)⑧“知人知面不知心” (中国)“人心像一面神秘的镜子” (英国)⑨“胜者为王,败者为寇” (中国)“输的人总是错的” (英国)⑩“吃白食不要嫌咸淡” (中国)“对别人送的马不要看马齿” (英国)“一个巴掌拍不响” (中国)“要有两个拳头才能打起架来” (英国)“勤是摇钱树,俭是聚宝盆” (中国)“勤劳是好运的右手,节俭是好运的左手” (英国)。
酒令中的汉字趣事
酒令中的汉字趣事酒令,是饮酒时的⼀种助兴游戏。
⼀般有通令和雅令之分,通令⼜叫游戏令,主要有掷骰、抽签、划拳等法,因易学易⽤,多在市井百姓中流⾏;雅令⼜称⽂字令,主要包括字令、诗词令、谜语令等,因须引经据典,即席应对,难度较⼤,故多在⽂⼈雅⼠中流⾏。
其中,字令⼜称析字令或拆字令,是通过拆分汉字来⽃智取乐的⼀种酒令形式。
在即席拆分中,汉字、诗词、美酒相得益彰,兴致、机智、学识相映成趣,具有很强的游艺性。
苏轼酒令刺贪官据说苏轼被贬黄州时,当地权贵胡知府请他前去为⽗祝寿。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有⼈提议拆字编令祝寿。
胡知府有⼼卖弄才学,抢先起令:⼀个“朋”字两个⽉,⼀样颜⾊霜和雪。
不知哪个⽉下霜?不知哪个⽉下雪?其弟胡知县听罢,连声说好,⾃以为是地接着吟道:⼀个“出”字两重⼭,⼀样颜⾊煤和炭。
不知哪座⼭出煤?不知哪座⼭出炭?见两个⼉⼦吟完,寿星⽼太爷满脸欢喜,顿时诗兴⼤发,随⼝吟道:⼀个“吕”字两个⼝,⼀样颜⾊茶和酒。
不知哪张⼝喝茶?不知哪张⼝喝酒?⽗⼦三⼈吟罢,众⼈的⽬光都投向了苏轼。
苏轼根本瞧不起这些贪官污吏和势利⼩⼈,只好借题发挥,字正腔圆地吟道:⼀个“⼆”字两个⼀,⼀样颜⾊龟和鳖。
不知哪⼀个是龟?不知哪⼀个是鳖?胡⽒⽗⼦听罢,脸⾊阴沉,说苏轼借酒令骂他们。
苏轼不慌不忙地指出他们三⼈酒令的不吉利之处:霜雪见不得阳光,煤炭⼀烧就成灰,茶酒⼊腹后即为屎尿。
⽽⾃⼰的诗皆为⼤吉⼤利之⾔,龟和鳖是长寿之物,正应了今⽇祝寿之意。
既能如此解释,受到讥讽的胡⽒⽗⼦也不得不强作欢颜,点头称是。
⼆仙⽆奈“圣贤愁”清代笑话集《笑林⼴记》记载了这样⼀则故事:有⼀⼈专门⽩吃,⼈⼈怕他,绰号“圣贤愁”。
⼀天,吕洞宾与铁拐李化成凡⼈,携酒邀他同饮。
席间,吕仙出拆字令,以⽩吃家的绰号为题,先⾏“圣(圣)”字道:⽿⼝王,⽿⼝王,壶中有酒我先尝,有酒⽆肴怎么办,割下⽿朵做羹汤。
当即抽剑将⾃⼰⽿朵割下。
依次是铁拐李,⾏⼀“贤(贤)”字道:⾂⼜贝,⾂⼜贝,壶中有酒斟⼀杯,有酒⽆肴怎么办,割下⿐⼦锅⾥烩。
文人酒令
文人酒令文人酒令比较文雅,需要有相当高的文化水准方可操作使用。
如果说的话,那么文人酒令则带有“阳春白雪”的味道。
一是字词类汉语言独特的字形结构为文人们在词令上争奇斗巧提供了广阔的的台。
字词令主要有:1、八字令:每人说出一个带“八”字的词,此词必是八个同类的总称,说不出者饮。
如“八仙”、“八卦”等。
2、拆字对令:令官到一拆字对联的上联,要求在座者将下联对出,对不上者饮。
如“踏破磊桥三块石,分开出路两重山。
”3、词牌合字令:此令要求说出三种曲牌名,三个曲牌的第一个字合起来成另一个汉字,不成者饮。
如:木兰花、卜算子、早梅芳;月下笛,西地锦。
女冠子(腰)。
4、离合字贯诗文成名。
如:品字三个口,水酉字成酒,口、口、口、“劝君更饮一杯酒”。
5、同色离合字贯俗语。
如:同色茶如酒,吕字两个口,饮荼大口,饮酒小口。
6、拆字贯诗句或俗语。
如:一卜为下,二人说话,一人争上,一人争下;“青山在屋上,流水在屋下”。
7、离合字贯俗语。
如门口问信,人言不久便来;八刀分肉,内人私议不均。
8、推字换形。
如:木在口内为困,推木在上为杏;十在口内为田,推十往右为叶。
二是诗词令,主要有1、诗中含字令:背古诗一句,四言、五言、七言不拘。
句中须含令官所规定的字样。
2、作诗令:要求在席者每人作诗一首,顺口溜亦可。
3、诗分真假令:葡萄美酒夜光杯(真酒),寒夜客来茶当酒(假酒)。
4、女儿令:此令有数种行法,凡女儿之性情、言语、举止、执事,皆可言之,下七字用成句更妙。
如:女儿难“相见时难别亦难”;女儿欢,“只言容易得神仙。
”5、改字诗令:将古诗读错一字,另引一句诗解之。
不工者饮一杯,不成者饮双杯。
如:少小离家老二回,(明是老大,何云老二?)只因“老大嫁作商人妇”。
三是回环令:凡诗句中首尾二字相关或回反复者均可。
如:“一马当先”(甲),“先睹为快”“快人快语”“上海自来水来自海上”;“人过在佛寺,寺佛大过人”。
四是筹令:旧时筹令名目繁多,均在竹制之筹上刻饮、罚之令,临席摇扯,对上即饮。
中国酒令有哪些
中国酒令有哪些中国酒令1、覆射猜拳类这里又分两类,即覆射和猜拳。
覆射令是由汉代的“藏钩”游戏发展而来。
藏钩到了唐代分二途发展,一为博戏,一为酒令。
其基本方法都是藏起某物,令对方猜射;或一人说出一字,以该字隐某物,令对方也以一字射此物。
如《红楼梦》第六十二回,探春以覆了一个“人”字和“窗”字,令宝钗射一物。
宝钗知道探春用了“鸡窗”、“鸡人”的典故,故射“鸡”,宝钗算射中了。
这叫“双覆一射”。
又如猜子令,即一人手握一枚爪子,左右手一实一空,令对方猜瓜子在哪只手中。
猜不中罚酒;猜中则由覆者罚酒。
也可用三枚瓜子、两故花生,叫“三红两白”,分别握右两手中,随意出一拳让对方猜。
先猜单双,后猜几枚,再猜红白,叫作“五子三猜,两手不空”。
猜不中罚酒,猜中,则由出拳者饮酒。
春节将临,此令不妨可在亲友酒席上施行。
划拳,它是唐代“手势令”的后裔。
划拳又作“豁拳”、“豁指头”,它又有“拇战”、“拇阵”的雅称。
明代李日华的《六研斋笔记》、清代郎廷极丽《胜饮篇》均有记述。
它也是在现代酒桌上常用的一种酒令,所以我也就不再赘述了。
中国酒令2、口头文字类这一类酒令没有其他行令工具,而只以口头吟诗、作对、唱曲(现代可唱卡拉ok)、猜谜等行令,故名。
它发端甚早,春秋时代的“当筵歌诗”、“投壶赋诗”、“即席作歌”,己开后代此令的先河。
明请以后,这类酒令发展较快,各种名目层出不穷。
清代佚名《新刻时尚华筵趣禾谈笑酒令》、张潮《下酒物》,均是此类酒令的专着。
女儿令,是这类酒令的代表。
《红楼梦》第二十八回,宝玉、薛蟠、蒋玉函在冯紫英家中吃酒时行的“女儿乐、喜、悲、愁”的令便是。
详情可参见我发在红梦旧梦中关于“女儿令”帖子,此处不重复了。
下面再举个“一物双说令”的例子。
一物双说令也是口头文字类酒令。
它的行令方法是:每人说出一物,再接两句话,要求这两句话音同而义反。
合席轮说,不成则罚酒一怀。
如:“风中腊烛,流半边,留半边。
”“梦里拾珠,拾一颗,失一颗。
挥毫间的酒意中国书法与酒文化的博大精深
挥毫间的酒意中国书法与酒文化的博大精深酒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中国书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酒文化与书法艺术相辅相成,互相影响,共同展现了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
挥毫间的酒意,正是书法与酒文化相融合的独特表现。
一、酒文化与书法的渊源在古代中国,酒与写字是民间生活中的两个重要方面。
人们常在写字之后饮酒,或者在饮酒之后品味书法,这种传统习惯早已深入人心。
酒文化与书法艺术的结合,既展示了人们对艺术的热爱,也反映了中国人崇尚自然、追求自由的精神追求。
二、挥毫间的酒意中国书法是一门独特的艺术形式,它不仅讲究笔画的工整,还强调笔墨气韵的展现。
而酒意则是指书法作品中独特的气息与精神境界。
这种酒意往往可以在书法家的笔法中看到,他们在书写时常常带有一种灵动舒展的姿态,仿佛是畅饮之后由衷而生的豪情。
三、书法与酒文化的互动书法和酒文化之间存在着紧密的互动关系。
首先,酒文化给书法创作提供了一种特殊的氛围。
书法家们常常在闲暇之余,与好友共享美酒并临摹经典的书法作品。
在酒的陶醉中,他们的心境得到了极大的放松,笔墨间流露出的气息也更加自然流畅。
其次,书法作品也常常是酒文化的载体。
在一些重要的宴会或庆典活动中,人们常常会以书法作品装饰场景,或者将祝福的寄语写在酒瓶或酒杯上。
这种将书法与酒结合的形式,不仅体现了对酒文化的推崇,也展示了书法艺术的独特魅力。
最后,书法作品本身也常常成为人们品酒之余的雅兴。
在饮酒的过程中,人们可以欣赏墙上的挂轴、桌上的字画,这些字画通过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内涵,能够给人带来一种陶醉的艺术享受。
四、书法与酒文化的启示书法与酒文化的结合,使得书法艺术呈现出独特的韵味。
这种韵味不仅来自于字句的形态,更来自于书法家内心的情感与境界。
对于普通人而言,酒文化与书法艺术的结合,可以启发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保持一种宁静、自由的心境,将情感化作墨香,流淌在纸上。
同时,书法与酒文化的互动也提醒我们,艺术与生活的融合是一种美好的追求。
古代文学作品中的行酒令
古代文学作品中的行酒令 篇一:古代娱乐 酒令 古代娱乐 酒令 酒令的简介酒令,是酒席上的一种助兴游戏,一般是指席间推举一人为令官,余者听令 轮流说诗词、联语或其他类似 游戏,违令者或负者罚饮,所以又称"行令饮酒"。
酒令历史来源 作为古代专门监督饮酒仪式的酒官,最早出现于西周后期。
《诗经· 宴之初筵席》:"凡 此饮酒,或醉或否。
既立之监,又立之史。
"所谓酒监、酒史就是酒官。
汉代有了“觞政”,就 是在酒宴上执行觞令,对不饮尽杯中酒的人实行某种处罚。
总的说来,酒令是用来罚酒。
但实 行酒令最主要的目的是活跃饮酒时的气氛。
何况酒席上有时坐的都是客人,互不认识是很常见 的,行令就象催化剂,顿使酒席上的气氛就活跃 起来。
饮酒行令,是中国人在饮酒时助兴的一种特有方式。
酒令由来已久,开始时可能是为了 维持酒席上的秩序而设立“监”。
汉代有了“觞政”,就是在酒宴上执行觞令,对不饮尽杯中酒的 人实行某种处罚。
在远古时代就有了射礼, 为宴饮而设的称为"燕射"。
即通过射箭, 决定胜负。
负者饮酒。
古人还有一种被称 为投壶的饮酒习俗,源于西周时期的射礼。
酒宴上设一壶,宾客依次将箭向壶内投去,以 投入壶内多者为 胜,负者受罚饮酒。
酒令成俗盛于唐代的士大夫间。
在唐代诗文中酒令频繁出现。
饮酒行令在士大夫中特别 风行,他们还常常赋诗撰文予以赞颂。
白居易诗曰:“花时同醉破春愁,醉折花枝当酒筹。
”后 汉贾逵并撰写《酒令》一书。
宋代不但沿袭了酒令习俗,而且还丰富发展了酒令文化。
单就记 载介绍各种酒令的书就有《酒令丛钞》、《酒杜刍言》、《醉乡律令》、《嘉宾心令》、《小 酒令》、《安雅堂酒令》、《西厢酒令》、《饮中八仙令》等。
酒令是中国酒文化的一枝色彩 卓异的奇葩。
宋蔡宽夫诗话云: "唐人饮酒必为令, 以佐欢乐。
"从地下发掘的考古材料也证明, 唐代是一个喝酒成风,酒令盛行的时代。
古代酒令文化
古代酒令文化古代的酒令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国文化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酒令,即以酒为媒介,通过各种形式的游戏和规则,来增进情谊、陶冶情操的一种文化活动。
它不仅仅是一种喝酒的方式,更是一种表达情感、展现才艺的方式。
古代的酒令文化丰富多彩,有着许多经典的酒令,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些。
古代最有名的酒令之一是“三字经”。
这个酒令要求参与者每人说出一个字,然后按照字的顺序来依次喝酒。
这个酒令的难点在于参与者需要记住前面所有人说过的字,并且按照正确的顺序说出来。
这不仅考验了参与者的记忆力,还考验了他们的反应能力和口才。
参与者一旦出错,就需要罚酒或做一些惩罚性的动作。
另一个有趣的酒令是“对对碰”。
这个酒令要求参与者分成两组,每组轮流说出一个词,但是要与上一个词的结尾相同。
如果某个参与者无法接上前一个词,就需要罚酒或做一些惩罚性的动作。
这个酒令考验了参与者的反应能力和联想能力,同时也增加了气氛的活跃度。
还有一个经典的酒令是“七步诗”。
这个酒令要求参与者每人说出一句七言绝句,然后按照顺序依次喝酒。
这个酒令考验了参与者的才华和创造力,同时也增加了气氛的浪漫和艺术感。
除了这些经典的酒令外,古代还有许多其他形式的酒令。
比如“猜谜酒令”,参与者需要根据主持人给出的谜语来猜测答案,猜对了就可以不喝酒,猜错了就需要罚酒;还有“歌舞酒令”,参与者需要唱歌或跳舞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才艺;还有“对歌酒令”,参与者需要即兴创作歌词,并与其他人进行对唱。
古代的酒令文化不仅仅是一种娱乐活动,更是一种社交和交流的方式。
通过参与酒令,人们可以增进彼此之间的情谊和了解,同时也可以展示自己的才艺和智慧。
古代的酒令文化在今天依然有着一定的影响力,许多传统节日和聚会上都会进行相关的活动。
然而,我们也要注意到,在现代社会中,过度饮酒可能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所以在参与酒令活动时要注意适量。
同时,我们也可以创新和发展古代的酒令文化,将其融入到现代社交活动中,让更多的人能够体验到其中的乐趣和意义。
【推荐下载】浅谈中国古代的酒令
[键入文字]
浅谈中国古代的酒令
酒令,是古代人们在宴饮和交游中助兴取乐的游戏,是我国古代社会文人雅士、市井游民追求闲情雅致的产物。
下面是编辑老师为大家准备的浅谈中国古代的酒令。
它的出现可追溯到酿酒初期,是祭祀活动中的一种礼序,被称为酒礼,后来逐渐演化成饮酒助兴和劝酒、罚酒的一种手段。
纵观漫长的中国古代酒令发展史,我们可以看出:酒令萌生在周代,变化于秦汉,成熟于魏晋,繁荣于唐宋,至明清两代发展到颠峰状态,成为中国民族文化中的一枝奇葩。
洒令的形式多种多样,有俗有雅,随饮者的身份、文化水平和趣味的不同而不同,大致可以分为游戏令、赌赛令和文字令三种,都可以即兴创造和自由发挥。
其中文字令比较文雅,它是一种以字词诗赋的巧变应对为内容的酒令,需要具有相当高的文化水准方能自如运用。
我们在阅读一些古代典籍或小说时,常常会看到一些情趣古雅的酒令,特别是出自文人之手的文字令。
文字令,故名思义,它是一种以汉字作为行令对象的酒令,作为一种书面语言系统交际的符号,汉字从诞生之日起,始终伴随着汉民族的文化进程,在履行语言交际职能的同时,又以其独特的表意特征和内部构成形式,承载了极其丰富的历史文化。
汉字的结构是点画成文,合文为字,组装灵活,变化多样,这种
1。
中国古代的酒令与汉字修辞
中国古代的酒令与汉字修辞酒令是人们饮酒时劝酒佐兴的游戏,酒令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辞格。
本文从汉字修辞的角度讨论了我国古代酒令中所运用的汉字修辞方式:拆字与并字;增笔与减笔;联边。
标签:酒令文化汉字修辞运用酒令,是古代人们在宴饮和交游中助兴取乐的游戏,是我国古代社会文人雅士、市井游民追求“闲情雅致”的产物。
它的出现可追溯到酿酒初期,是祭祀活动中的一种礼序,被称为“酒礼”,后来逐渐演化成饮酒助兴和劝酒、罚酒的一种手段。
纵观漫长的中国古代酒令发展史,我们可以看出:酒令萌生在周代,变化于秦汉,成熟于魏晋,繁荣于唐宋,至明清两代发展到颠峰状态,成为中国民族文化中的一枝奇葩。
洒令的形式多种多样,有俗有雅,随饮者的身份、文化水平和趣味的不同而不同,大致可以分为游戏令、赌赛令和文字令三种,都可以即兴创造和自由发挥。
其中文字令比较文雅,它是一种以字词诗赋的巧变应对为内容的酒令,需要具有相当高的文化水准方能自如运用。
我们在阅读一些古代典籍或小说时,常常会看到一些情趣古雅的酒令,特别是出自文人之手的文字令。
“文字令”,故名思义,它是一种以汉字作为行令对象的酒令,作为一种书面语言系统交际的符号,汉字从诞生之日起,始终伴随着汉民族的文化进程,在履行语言交际职能的同时,又以其独特的表意特征和内部构成形式,承载了极其丰富的历史文化。
汉字的结构是点画成文,合文为字,组装灵活,变化多样,这种结构模式,使汉字增添了许多非语言性独特功能。
因此,人们常常在文本中运用汉字的形体来传道、领会或说明积淀在字形中的生活经验、人生哲理和文化心态,这就是修辞学中所说的汉字修辞。
汉字修辞,简言之,就是以汉字的形体为依托进行的修辞。
它是汉语修辞的一个分支,也是最具中华文化特征的修辞。
由于汉字形体结构的特点,以及受拆解字体风气的影响,人们在利用汉字形体进行交际的实践中,发现汉字修辞手段在文学艺术、民俗游艺等众多领域都具有特殊的价值,引发出种种具体文化现象,酒令中的文字令即是其中之一。
古代文学作品中的行酒令古代,文学...
古代文学作品中的行酒令古代,文学...1、文字酒令⑴作诗饮酒赋诗,由来已久。
前面说过的晋人石崇金俗园宴客,则是当筵赋诗,不成则罚酒三杯。
王羲之等人引水流觞,饮酒赋诗,更是文坛美谈。
到唐代李太白桃李园宴弟饮酒赋诗后,此风已颇为盛行了。
行令作诗,常见的是每人作一首诗,作不出者罚酒。
这种形式的酒令在本书故事选编部分多有所见。
也有时不是一人作一首诗,而是每人联诗两句,似乎作对子。
也有每人联一句,凑成一首诗的,接不上则罚酒。
像流传的李白和贺知章、王之涣、杜甫四人的联诗行令故事,便是一例。
他们联成的一首诗是:一轮圆月照金樽,(贺)金樽斟满月满轮。
(王)圆月跌落金樽内,(杜)手举金樽带月吞。
(李)既有格律诗味,又不失为“席上之物”。
⑵对句酒席筵前行令也常常采取联对形式。
行令联对常见的形式是一人出上联,另一人对下联,对不出则饮罚酒。
还有一种形式是限定题目,每人作一副对联,作不出者罚饮酒。
传说中的宋代文学家苏洵一日家宴上限以“冷香”二字联对行令的故事,便是一例(此令要求上下联句尾分别是“冷香”二字)。
⑶续句续句指的是出令者限定一种类似学生造句的行令题目,由每人随口编造词句,即兴组织语言,东拉西扯,左连右接,凑合而生新意,联续以成文章,构成行酒令语言。
这样构成的行令语言,往往新意倍出,妙趣横生,一般行这种酒令难度较大,非慧心难为,无巧口不成。
《清朝野史大观?清朝艺苑》中记载的陈眉公行酒令的故事,其令语即属这种形式。
酒令要求“首要鸟名,中要四书二句,末要曲子一句合意”。
像这种行令题目,要求把三种本来互不相及的词语联续成章,颇费神思,须有功底。
《红楼梦》第六十二回姑娘们在红香圃中举行寿宴,席间射覆划拳,中间“一时湘云赢了宝玉,袭人赢了平儿,尤氏赢了鸳鸯”,湘云限酒面道:“酒面要一句古文,一句旧诗,一句骨牌名,一句曲牌名,还要一句时宪书上的话,共总凑成一句话。
”这个题目更加繁复,要把五种词语凑成一句话。
有关三段令语前已引及。
孝感槐荫论坛[文化大观园]酒令古今谈
孝感槐荫论坛[文化大观园]酒令古今谈酒令为酒宴上即兴之物。
就如同划拳一样,使酒宴显得热闹,显得有生气。
尤其是当酒桌上有几个人不相识的时候,通过行令能使彼此间相互认识、相知。
当然,这是古时酒令的作用了,对于现代人来说,酒桌上是不需要这些的。
玩玩令也是消磨时光,团和气氛而已。
对于论坛来说,也是增加版块活跃的一种方法。
酒令有以物、以事、以诗词来行令的,也行以字来行令的。
最常见的以字行令的就是拆字了。
常见的拆字令有很多种。
有一字拆两字的,有一字拆三字的,还有把一个字全部拆开行令的。
可谓是五花八门。
拆字令最能反映人们对汉字的认识、熟悉程度及头脑的反应能力。
并且由于要求押韵,也需要一点韵律方面或者说诗词类的功底才能完成。
好,今天先介绍一字拆两字的酒令中的一种。
行令要求:1、举出一字拆成两个同样的字,再举一个相同的事物来。
如同样的颜色、同样的物体等。
所举之物不限。
2、要求有韵。
得跟诗词一样。
1、2、4句押句。
所押韵角不限。
由于酒令是做为酒桌的起兴之物,故不必要象诗词那样要求严格,有点打油味道。
也可以同韵。
象我与活类的。
不知道古人是不是这么定的。
3、可以有典。
亦可以没有典。
当然有典最好。
举例几个例子:1、一个朋字两个月,一样颜色霜和雪;不知哪个月下霜,不知哪个月下雪。
2、一个出字两重山,一样颜色煤和炭;不知哪座山出煤,不知哪座山出炭。
也有这样行令的:1、两字同旁堂与屋,林字分开两个木。
一木盖堂,一木盖屋。
2、两字同旁汤与酒,吕字分开两个口,一口喝汤,一口喝酒。
不过,我觉得还是第一种比较好。
虽然两者的令都是一回事。
但前者拆字放在前面更体现出现行令的主题来。
下面就是一些这类的酒令。
1、一个朋字两个月,同样脾气犟和倔。
不知哪个月发犟,不知哪个月犯倔。
2、一个出字两座山,同样颜色海与天。
不知哪座山看海,不知哪座山观天。
3、一个林字两块木,四脚动物羊和兔。
不知哪块木撞羊,不知哪块木撞兔。
4、一个吕字两个口,同是饮品茶与酒,不知哪个口喝茶,不知哪个口喝酒。
《将进酒》的独特魅力与其修辞文本建构
《将进酒》的独特魅力与其修辞文本建构摘要:李白的《将进酒》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名篇,千古以降无数人为之深切感动。
李白的《将进酒》之所以有其独特的魅力,是与诗人以夸张、排比、设问、用典、隐喻等修辞手法建构的一系列修辞文本有着密切关系。
正因为有这些修辞文本的建构,不仅强烈地凸显了诗人强烈的怀才不遇、大志难伸的忧愁,也生动地再现了诗人豪放任性的人格形象。
关键词:李白《将进酒》文本建构修辞心理人格形象一、引言韩愈在《调张籍》一诗中有曰:“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可见,在中唐时代,李白与杜甫就被认为是唐代诗坛上两颗璀璨耀眼的“双子星”。
李白在中国文学史上被称为诗仙,这跟其诗歌所具有的浪漫主义风格有着密切关系。
其咏酒名诗《将进酒》之所以成为流传千古、引得中国历代无数文人为之掉头苦吟的名篇,其实跟其诗所展现的浪漫主义风格有关。
“将进酒”即“请饮酒”之意,是汉乐府短箫铙歌的曲调。
李白之所以用汉乐府《将进酒》曲调创作,是因为李白与好友岑勋应邀到元丹丘家里做客饮酒,于推杯交盏、把酒言欢之中,一时触动了愁思,于是情不自禁地借酒抒发人生感慨,将自己怀才不遇、大志难伸的怨愁之情以及遭谗言而被赐金放还,从此仕途无望、政治理想破灭的满腔悲愤之情淋漓尽致地宣泄出来。
仔细研读李白《将进酒》,不难发现,全诗所要表达的题旨其实就是一个字:“愁”。
为了写出愁的深切与深重,为了能够博得人们的同情与情感共鸣,诗人围绕这个“愁”字,以夸张、排比、设问、用典、譬喻等修辞手法建构了一系列修辞文本,由此将其个人之愁放大延伸,成为天下所有失意读书人的共情。
也正因为如此,《将进酒》才会引发千古以降无数读书人的情感共鸣,并为其诗人怀才不遇、大志难伸的悲愤之情掬一把同情的泪。
这就是《将进酒》真正的魅力所在,也是其修辞文本建构成功的表现。
自古以来,读《将进酒》而生发感慨的人不计其数,对《将进酒》发表评论的人也不计其数。
这些评论虽然各有其是,但多是出于个人的情感体悟。
中国古代的酒令
中国古代的酒令中国古代的酒令酒令,是酒席上的一种助兴游戏,一般是指席间推举一人为令官,余者听令轮流说诗词、联语或其他类似游戏,违令者或负者罚饮,所以又称"行令饮酒"。
作为古代专门监督饮酒仪式的酒官,最早出现于西周后期。
《诗经·宴之初筵席》:"凡此饮酒,或醉或否。
既立之监,又立之史。
"所谓酒监、酒史就是酒官。
酒令成俗盛于唐代的士大夫间。
在唐代诗文中酒令频繁出现。
宋代不但沿袭了酒令习俗,而且还丰富发展了酒令文化。
单就记载介绍各种酒令的书就有《酒令丛钞》、《酒杜刍言》、《醉乡律令》、《嘉宾心令》、《小酒令》、《安雅堂酒令》、《西厢酒令》、《饮中八仙令》等。
酒令是中国酒文化的一枝色彩卓异的奇葩。
我国的酒令五花八门,见于史籍的酒令有雅令、四书令,花枝令、诗令、谜语令、改字令、典故令、牙牌令、人名令、快乐令、对字令、筹令、彩云令等。
始见于唐代的雅令,是文人学子在酒宴上使用的酒令。
唐代奇《申屠澄》记载了一则关于雅令的动人故事。
布衣秀才申屠澄赴任县尉,风雪阻途,夜投茅屋。
好客的主人烫酒备席,围炉飨客。
风流才子申屠澄举杯行令:"厌厌夜饮,不醉不归",引用《诗经》句行雅令。
不料话音刚落,坐在对面的主人之女就咯咯笑了起来,说:"这样的风雪之夜,你还能到哪里去呢》"说完,少女多情地看了申屠澄一眼,脱口出令:"风雨如晦,鸡鸣不已"。
申屠澄听后,惊叹万分。
他知道少女是用《诗经·郑风·风雨》里的诗句,隐去"既见君子,云胡不喜?"后两句,说明少女已含蓄而巧妙地向他表达了爱慕之意。
于是,申屠澄向少女的父母求婚,喜结良缘。
四书令,是以《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书的句子组合而成的一种酒令,在明清两代的文人宴上,四书令大行其时,用以检测文人的学识与机敏程度。
花枝令,是一种击鼓传花或彩球等物行令饮酒的方式。
中国酒文化的奇葩_酒令
饮
;< 杨宗正=
品 *789:
—酒令 中国酒文化的奇葩——
古
代文人饮酒时喜欢行酒令,以酒令为饮酒助 兴, 往往妙趣横生, 特别是唐宋以来, 诗词盛 旧笑春风” —原是桃花, —— 为什么说是菜花呢?只因 “ 桃花净尽菜花开” “ ; 旧时王榭堂前花” —原 —— 是 燕, 为什么说花?只因 “ 红燕自归自花开” ) 。 —酒令官先念一句诗,要求宴饮者 “ 联句令” —— 在规定时间内以诗的尾字起头, 引出下一句诗来。例 如, 酒令念出 “ 两个黄鹂鸣翠柳” 联句便以 “ 柳” 字为 首, 吟出 “ 柳浦桑村处处同” , 下一位接着吟出 “ 同是 江南寒夜客” , 第三人再接, 诵出 “ 客路多逢汉骑营” ……如此相接吟咏, 层出不穷。 “ 拆字令” —— —此令难度较大,要求将一个字拆 开成不为两个或三个字, 再引出一句古诗来。例如明 代官员陈询, 因得罪权贵而被谪, 同僚送行, 饯行席间 行酒令。酒令官云: “ 轰字三个车, 余斗字成斜, 车车 车, 远上寒山石径斜。 ” 一人接曰: “ 品字三个口, 水酉 字成酒, 口口口, 劝君更尽一杯酒。 ” 陈询接着说: “ 矗 字三个直, 黑出字成黜, 直直直, 焉往而前不三黜。” 反应了主客间惜别和直言相吐的心情。 关于酒令, 有一个笑话: 从前有一个人, 终日游手 好闲, 不务正业, 又嗜酒如命, 靠打白食过日子, 被人 称为 “ 白食鬼” , 人们不愿意让他白喝酒, 常以行酒令 来刁难他。一次, 某甲和某乙到酒店喝酒, 酒尚未开始 喝, “ 白食鬼” 就不请自来, 某甲便提议行酒令, 要求把 “ 来来去去” “ 、 有去无来” 、 和 “ 腰中无钱” 联系起来, 组成四句话, 说不出来的不准喝酒。 某甲说: “ 来来去去 机上梭, 有去无来水上波。机上梭, 水上波, 腰中无钱莫 把酒壶摸。” 某乙接着说: “ 来来去去天上雁, 有去无来 弓上箭, 天上雁, 弓上箭, 腰中无钱不要进酒店。” “ 白 食 鬼 ”一 时 语 塞 , 正在他苦思冥想之时, 不知不觉放 了一个屁, 他马上灵感来潮, 说道: “ 来来去去喉中去 气, 有去无来放个屁, 喉中气, 放个屁, 腰中无钱常受 你们的气!” 两人无奈, 只好让他喝酒。
酒令与修辞
酒令与修辞
韩晓光;范永强
【期刊名称】《景德镇高专学报》
【年(卷),期】2010(25)3
【摘要】酒令是我国民间一种传统的娱乐方式.它形式活泼,取材广泛,雅俗共赏,饶有佳趣.既可怡情助兴,又可益智广闻,因此千百年来在民间流传甚广.酒令的制作与运用于修辞关系极为密切.修辞美化了酒令,酒令也丰富了修辞,两者互为影响,相得而益彰.
【总页数】3页(P73-75)
【作者】韩晓光;范永强
【作者单位】景德镇高专,江西景德镇,333000;景德镇十一中,江西景德镇,333000【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153.7
【相关文献】
1.酒令修辞浅议 [J], 张庆庆
2.雅俗共赏的酒令文化——从海州划拳酒令谈起 [J], 张燕
3.修辞学基本概念的再认识--修辞、修辞学、修辞学研究对象 [J], 江结宝
4.修辞研究、修辞学史和修辞学评论——修辞学研究的几个问题 [J], 王希杰
5.中国古代的酒令与汉字修辞 [J], 刘晓丹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修辞大醉的词句
修辞大醉的词句
日夕倒载归,酩酊无所知。
——《晋书》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李白《将进酒》
沽酒聊自劳,开樽坐檐隙。
主人奏丝桐,能使高兴剧。
——独孤及《客舍月下对酒,醉后寄毕四耀》
离恨如旨酒,古今饮皆醉。
只恐长江水,尽是儿女泪。
——贯休《古离别》
日暮醉酒归,白马骄且驰。
——李白《古风其八·咸阳二三月》少年曾醉酒旗下,同辈黄衣颔亦黄。
——刘禹锡《乐天以愚相访沽酒致欢,因成七言聊以奉答》
大江胜绝此无俦,不省荒寒醉酒楼。
——董嗣杲《醉后登黄池港舟》
我来重醉酒,不胜瞻仰叹前贤。
——龚诩《王氏玉立亭诗》
一来一醉酒千钟,月俸依稀费多半。
——顾璘《周别驾宅看花》我来塞外按边储,为君取醉酒剩沽。
——岑参《玉门关盖将军歌》醉酒一千日,贮书三十车。
——刘禹锡《同乐天和微之深春二十首》
平明拂剑朝天去,薄暮垂鞭醉酒归。
——李白《赠郭将军》
山公醉酒时,酩酊高阳下。
——李白《襄阳曲四首》
弄珠见游女,醉酒怀山公。
——李白《岘山怀古》
日暮经过燕赵客,解裘同醉酒垆傍。
——徐祯卿《赠别献吉》
更衣起自庆,醉酒坐同歌。
——高叔嗣《壬辰生子》
日晚新丰醉酒回,玉鞭敲镫万人开。
——全室宗泐《长安少年行·日晚新丰醉酒回》
夕阳应到岸,沉醉酒家眠。
——王之道《丹阳湖阻风二首·水阔风还怒》
题诗作赋人俱散,醉酒赏花客不聚。
——徐渭《若耶篇》。
酒令文化中的“拆字令”与汉字
作者: 张胜广
作者机构: 沧州师专中文系,061001
出版物刊名: 汉字文化
页码: 29-29页
主题词: 酒令 招魂 白雪 文人 追求 封建 文章 汉字 明日黄花 程度
摘要:“酒令”是我国封建社会生活节奏慢,封建的文人雅士和市民们有钱有闲去追求“闲情逸致”历史条件下的产物。
今天人们的生活节奏快了,历史条件也变了,雅令中的雅已雅
到“阳春白雪”的程度,自然脱离群众,便同封建社会一起进了历史博物馆,成了明日黄花了,只有“俗令”尚偶见于现实生活中。
我这篇文章绝不是为“酒令”招魂,就是招,魂也回不来了,我这里旧话重提,只是想借题发挥,谈谈汉字的结构妙处而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的酒令与汉字修辞
摘要:酒令是人们饮酒时劝酒佐兴的游戏,酒令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辞格。
本文从汉字修辞的角度讨论了我国古代酒令中所运用的汉字修辞方式:拆字与并字;增笔与减笔;联边。
酒令,是古代人们在宴饮和交游中助兴取乐的游戏,是我国古代社会文人雅士、市井游民追求“闲情雅致”的产物。
它的出现可追溯到酿酒初期,是祭祀活动中的一种礼序,被称为“酒礼”,后来逐渐演化成饮酒助兴和劝酒、罚酒的一种手段。
纵观漫长的中国古代酒令发展史,我们可以看出:酒令萌生在周代,变化于秦汉,成熟于魏晋,繁荣于唐宋,至明清两代发展到颠峰状态,成为中国民族文化中的一枝奇葩。
洒令的形式多种多样,有俗有雅,随饮者的身份、文化水平和趣味的不同而不同,大致可以分为游戏令、赌赛令和文字令三种,都可以即兴创造和自由发挥。
其中文字令比较文雅,它是一种以字词诗赋的巧变应对为内容的酒令,需要具有相当高的文化水准方能自如运用。
我们在阅读一些古代典籍或小说时,常常会看到一些情趣古雅的酒令,特别是出自文人之手的文字令。
“文字令”,故名思义,它是一种以汉字作为行令对象的酒令,作为一种书面语言系统交际的符号,汉字从诞生之日起,始终伴随着汉民族的文化进程,在履行语言交际职能的同时,又以其独特的表意特征和内部构成形式,承载了极其丰富的历史文化。
汉字的结构是点画成文,合文为字,
组装灵活,变化多样,这种结构模式,使汉字增添了许多非语言性独特功能。
因此,人们常常在文本中运用汉字的形体来传道、领会或说明积淀在字形中的生活经验、人生哲理和文化心态,这就是修辞学中所说的汉字修辞。
汉字修辞,简言之,就是以汉字的形体为依托进行的修辞。
它是汉语修辞的一个分支,也是最具中华文化特征的修辞。
由于汉字形体结构的特点,以及受拆解字体风气的影响,人们在利用汉字形体进行交际的实践中,发现汉字修辞手段在文学艺术、民俗游艺等众多领域都具有特殊的价值,引发出种种具体文化现象,酒令中的文字令即是其中之一。
下面,我们从汉字修辞的角度探讨一下酒令文化中汉字修辞格的运用。
一、拆字与并字
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其构件多具表意性,组合能力强,因此汉字能拆卸、能组装。
这种特性是线性的拼音文字所不具备的,析字格也成为汉语中魅力无穷的一种辞格。
王希杰的《汉语修辞学》(修订本)中论述了拆字,“拆字,就是分解字形并重新组合。
这是一种造词方法”,“作为一种修辞方法的析字,就是利用分解汉字形体,重新组合,构造出临时性的同义手段”。
“并字”是合并汉字的简称。
所谓并字,就是将几个汉字或偏旁并合成一个新的汉字来表意的修辞现象。
据《归田琐记》载,明朝的陈询因得罪权贵被贬,临别时,同僚好友为他设宴饯行,有人提议行令侑酒,好友陈循率先运用拆字和并字格行起了第一令:“轰字三个车,余斗字成斜。
车车车,远上寒山石径斜”。
“车”,因“轰”的繁体字为“轟”,由三个“车”字组成,此为拆字;把“余”和“斗”合并为“斜”字,此为并字;
最后一句是唐代杜牧的诗句,用在这里的意思是:登上车,我们的好友就要远走他乡了。
第二令为高谷所说,“品字三个口,水酉字成酒。
口口口,劝君更尽一杯酒”。
他把“品”字拆成三个“口”字;将“水”和“酉”合并成“酒”字;暗说陈询正直的品行,最后一句引用唐代王维的诗句,劝其再饮一杯,表达了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惜别之意。
最后一令是陈询所说,“矗字三个直,黑出字成黜。
直直直,焉往而不三黜?”将“矗”字拆成三个“直”;把“黑”和“出”两个字合并为“黜”字;最后一句是《论语·微子》中柳下惠被贬黜时说的话,在此情境中的意思是:像我这样直性子的人,怎能不一次又一次地遭贬黜呢?
这个酒令别具风格,三人都运用了拆字和并字辞格,先说一个字,并将它拆开;再说两个字,并将它们合成一个字;最后说一句诗文,必须与上文意思连贯。
三人在行酒令时巧用汉字修辞手段,拆并离合,友人表达了惜别、关心之情,陈询说出了抑郁愤懑的心声,意味深长,相映成趣。
蒲松龄在《聊斋志异·鬼令》中也采用了拆字辞格来刻划、嘲讽酒狂展先生。
席中一人先行令:“田字不透风,十字在当中;十字推上去,古字赢一盅。
”另一人接着说:“回字不透风,口字在当中;口字推上去,吕字赢一盅。
”……轮到展先生时,他出令道:“日字不透风,一字在当中。
”众人知其无法组成另一字,笑问:“推上作何解?”他忙不迭地说:“一字推上去,一口一大盅。
”音未落尽,一盅酒早已下肚。
展先生为了自己得酒,故意把日字拆开,利用“一口”二字抢喝了一杯酒。
“酒狂”嗜酒如命的情状,栩栩如生,如在眼前,令人忍俊不禁。
这类酒令利用汉字构件具有表意性,可拆卸、能组装的结构特征,析字成令,给人以智慧的启迪,同时也加深了人们对汉字文化的认识。
二、增笔与减笔
陈望道先生在《修辞学发凡》中把化形析字分作三式,其中第二式:是增损字形的,可以称为增损,即把一个字的字形略加增损来用,增加笔画的叫增笔,减损笔画的称减笔。
相传杨慎在贬官云南期间,常至临安府游玩,与建水进士叶瑞友善。
一次,叶瑞邀杨慎、临安知府和钦差大臣等宴饮。
为助酒兴,众人约定成规,以偏旁部首为令组字。
杨慎以“水”字旁行一酒令云:“有水也是溪,无水也是奚;去了溪边水,加鸟便成鸡。
得势猫儿雄似虎,退毛鸾凤不如鸡。
”临安知府反应快,马上吟道:“有水也是淇,无水也是其;去了淇边水,加欠便是欺。
龙困浅滩遭虾戏,虎落平阳被犬欺。
”轮到钦差大臣,只见他不动声色地吟道:“有水也是湘,无水也是相;去了湘边水,加雨便是霜。
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
例中三人所吟都利用了汉字合体字字形可拆分的特点,充分运用了增笔、减笔等汉字修辞手段,所吟文工义顺,构思奇巧,表面上看是文字游戏,其实从各人的酒令都可看出其思想感情:杨慎在发泄被贬后身处逆境的愤慨;临安知府同情杨慎的遭遇和处境;老奸巨滑的钦差大臣则居高临下一警告杨慎和知府夹紧尾巴做人,少管闲事,不要再生枝节。
三、联边
我国古代文论家刘勰,他很早就注意到了汉字形体的修辞现象。
他在《文心雕龙·物色》中这样写道:“及离骚代兴,触类而
长。
物貌难尽,故重沓舒状,于是‘嵯峨’之类聚,‘葳蕤’之群结矣。
”刘勰还在《文心雕龙·练字》中说:“联边者,半字同文者也,状貌山川,古今咸用。
”鲁迅先生在《汉文学史纲要》中,对汉字形体能引起的修辞效果也作过阐发:“其在文章,则写山曰峻峭嵯峨,状水曰汪洋澎湃;蔽芾葱茏,恍逢多木,鳟鲂鳗鲤,如见多鱼,故其所函,遂具三美: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
”
汉字修辞中的联边,就是为了修辞的目的,刻意连用三个或三个以上偏旁部首相同的汉字,以引起人们对其所表意义产生形象化的联想。
汉字字形具有形象感,它是作者把自已的审美感受传给读者的媒介物,也是读者借以体会、理解作者所思所感的媒介物。
这种利用汉字形体的修辞方式,能够直接或间接地刺激读者的想象,生出“言外之意”“景外之景”,产生以形图貌,直观形象生动的效应。
宋刘《贡父诗话》载:有一进士中了榜首,同人看不起他,一日,此人在宴会中出酒令。
规定一字领首,下接四字构成一称谓。
本人先发令:“金银钗钏铺”(首饰店);次一人道:“丝绵绸绢纲”(纲是运输车船队);一同科者应令道:“鬼魅魍魉魁”(魁是榜首之意)。
例中恰当地运用联边手法,不仅可以体现汉字形声结体的智慧性,而且也可以加深对字义的理解,从而增强语言表达的效果。
我国古代酒令文化中蕴含的修辞手段是十分丰富的,这里只作粗浅的分析与探讨,还有许多宝贵的酒令文化财富,等待我们去深入挖掘。
2011年9月5日推荐人:王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