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力空间变换_岩土本构描述的一条新途径
土的应力-应变关系的一种描述模式
土的应力-应变关系的一种描述模式*何利军孔令伟【摘要】摘要通常将由土的剪切试验测得的应力-应变关系曲线(q~ε1曲线)分为应变硬化型和应变软化型,文中提出了一种能同时描述应变硬化型q~ε1曲线和应变软化型q~ε1曲线的新模式,并导出了统一的切线模量表达式,进一步探讨了该应力-应变关系曲线描述模式在拟合应变硬化型曲线时的简化形式,及简化形式中参数取值方法和参数与围压的关系等方面的问题。
通过与邓肯-张模型和应变软化模型的对比,结果表明该应力-应变关系曲线描述模式能更好地与试验数据吻合,且用其简化形式拟合应变硬化型曲线时,可以通过调整其中一个参数值来表达出不同的曲线形式,从而体现出土体应力-应变关系的多样性。
该应力-应变关系描述模式为发展更一般的非线性弹性模型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期刊名称】工程地质学报【年(卷),期】2010(018)006【总页数】6【关键词】关键词非线性弹性模型邓肯-张模型应变软化模型。
AbstractIn this paper,the stress-strain relationship of soil established from shear tests is distinguished in to two kinds-strain hardening type and strain softening type.A new stress-strain model which can not only describes strain hardening stress-strain curve but also strain softening stress-strain curve is presented.The equation of tangent modulus is deduced.The paper p resents the simplified form of the expression when it was employed to describe strain hardening stress-straincurve.The method of fixing the parameter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arameters and the confining pressure was paring this new model with Duncan-Chang model and the strain softening model,it is found that this new model can bettermeet test results.The simplified form of new model is more accurately to describe strain hardening stress-strain curve and can describe more kinds of curve comparison with Duncan-Chang mode1.It is able to display variety of the stress-strain curve of soils using a changeable parameter.The unified expression provides a base to develop a general non linear mechanics model of soils.Key wordsNon linear elastic model,Duncan-Chang model,Strain softening model,Soil constitutive relation1 引言对于土的非线性弹性模型中的E~μ模型,通常先确定q~ε1曲线的表达式,再对该表达式求导得到切线模量的表达式,初始切线模量是应力-应变曲线起始阶段的切线模量,不同的q~ε1曲线表达式会有不同的切线模量表达式,q~ε1曲线分为硬化型和峰值后软化类型,对于应变硬化型q~ε1曲线,除了邓肯-张模型采用双曲线来描述q~ε1曲线以来,对描述应变硬化型q~ε1曲线表达式的研究由来以久,近来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有:刘祖德等[1]建议用指数函数来描述,曾国熙[2]、王年香等[3]建议了归一化方法。
讨论应力分量在坐标变换时的变化规律
分别乘以l2,m2,n2 分别乘以-l1,-m1,-n1 六式相加,可得
(s 1 s 2 )(l1l2 m1m2 n1n2 ) 0
(s 2 s 3 )(l2 l3 m2 m3 n3 n3 ) 0 (s 3 s 1 )(l1l3 m1m3 n1n3 ) 0
§2.1 体力和面力
• 物体外力
• ——分为两类
• 体力 • 面力
• 体力和面力分别为物体单位体积或者单位面 积的载荷。
§2.2
应力与应力张量
内力——外界因素作用下,物体内部各个部 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附加内力
应力
F pn lim S 0 S
应力矢量
pn随截面的法线方向n的方向改变而变化
3 2
主应力特征方程
其中:
I1 s x s y s z
s ij 主元之和
2 xy 2 yz 2 xz
I 2 s xs y s ys z s zs x t t t
s x t xy t xz I 3 t yx s y t yz t zx t zy s z
代数主子式之和
应力张量元素 构成的行列式
§2.4 应力状态2
应力矢量与应力分量的关系
pi s ij n j
•公式表明:已知应力张量,可以确定任意方位 微分面的应力矢量。 •当然可以确定正应力s n与切应力t n。
§2.4 应力状态3
应力不仅随位置改变而 变化,而且随截面方位 改变而变化。
同一点由于截面的法线 方向不同,截面上的应 力也不同。 讨论应力分量在坐标变 换时的变化规律。
§2.2 应力3
土的应力应变关系
土的应力应变关系
土的应力应变关系是指土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其内部应力和应变之间的变化规律。
这种关系对于土力学和岩土工程领域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它能够揭示土体在外力作用下的变形和破坏机理,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土的应力应变关系通常是非线性的,因为土是一种复杂的材料,其力学性质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土的种类、密度、含水量、应力历史等。
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土体会发生压缩、剪切和拉伸等变形,这些变形会引起土体内部应力的变化,而这些应力的变化又会反过来影响土体的变形。
为了描述土的应力应变关系,通常采用数学模型进行表达。
其中,最常用的模型是邓肯-张模型和剑桥模型。
邓肯-张模型是一种基于试验数据的经验模型,它通过对土体进行三轴压缩试验,得到土体的应力应变曲线,然后根据曲线形状和特征参数来建立数学模型。
剑桥模型则是一种基于土体微观结构的理论模型,它通过对土体的颗粒排列和相互作用进行分析,推导出土体的应力应变关系。
需要注意的是,土的应力应变关系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土的种类、密度、含水量、应力历史等,因此在具体应用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模型,并进行必要的修正和调整。
同时,土的应力应变关系也受到土体边界条件和加载方式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在进行土力学和岩土工程研究时,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建立更加准确和可靠的数学模型。
应力时空演化模型
应力时空演化模型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应力时空演化模型是一种用来描述和分析物质在时空中受力的变化和演化规律的理论模型。
在现实世界中,物质受到各种各样的力的作用,有时候这些力可能是由外部施加的,比如重力、电磁力等,有时候则是由物质内部的相互作用引起的,比如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原子核的相互作用等。
这些力会使得物质的形状、结构、性质等发生变化,而应力时空演化模型正是用来描述和预测这种变化的模型。
应力时空演化模型是一个综合了物理力学、力学、热力学等多个领域知识的理论模型,它不仅能够描述物质受力的变化规律,还可以分析物质的形变、应力分布、应变分布等变化过程。
在应力时空演化模型中,物质被看作是由许多微观粒子组成的,每个微观粒子都受到各种各样的力的作用,这些力的大小和方向会导致物质的形变和应力分布的变化。
在应力时空演化模型中,时空的概念非常重要。
时空是描述事物的位置和状态的基本要素,而应力时空演化模型正是用来描述物质的时空变化规律的。
在这个模型中,时空被看作是一个连续不断的整体,物质在时空中的运动和演化是由一系列微分方程来描述的,这些微分方程以时间和空间为自变量,表示了物质的运动和演化规律。
应力时空演化模型的基本假设是物质是连续的,力的作用是均匀的,物质是各向同性的等。
在这些基本假设下,可以建立起物质的应力时空演化模型,用来描述和分析物质在时空中受力的变化和演化规律。
这个模型可以应用在各种各样的领域,比如材料科学、土壤力学、岩土工程等等。
应力时空演化模型的建立和应用是一个复杂而繁琐的过程,需要大量的实验数据和数学计算来支撑。
在建立模型的过程中,往往需要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的手段,比如计算机模拟、数值计算等,来对物质的力学性质进行研究和分析。
在模型应用的过程中,需要对模型的参数进行优化和调整,以使模型能够更好地描述和预测物质的力学行为。
应力时空演化模型是一种用来描述和分析物质受力的变化和演化规律的理论模型,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预测物质的形变和应力分布等性质。
岩土的一种强度准则及其变换应力法
1)
摘要 基于岩土摩擦性,假设岩土破坏是由其物理空间内特征面上的应力比决定,提出了等效应力比的概念, 即物理空间特征面上的剪应力合力与正应力合力的比值. 在二维条件下,等效应力比可表示为 σ-τ 坐标系下与 摩尔圆相切的直线扣除截距正切值;在三维条件下,假设在 XYZ 空间内存在一三维物理空间平面,此三维空 间特征平面的等效应力比为影响材料强度特性的决定性因素, 基于上述三维空间特征面建立了强度准则并称之 为 a 准则. SMP 准则以及广义 Mises 准则都是 a 准则的特例,当二维坐标中的截距为零时,则强度准则退化为 SMP (spatially mobilized plane) 强度准则,而当正切角为零时,则强度准则退化为广义 Mises 准则. 而当截距与 外切角均不为零时, 则强度准则为介于上述两者之间的一种强度准则, 在偏平面上为介于 SMP 曲边三角形与广 义 Mises 圆形之间的曲边三角形. 在子午面上,采用考虑岩土压剪耦合的屈服准则,破坏准则采用幂函数表达 式. 在偏平面上提出了基于 a 准则的形状函数,并采用真三维应力状态表示的破坏强度准则表示在三轴压缩路 径下以 p, q 二维应力变量表达的准则公式, 推导得到了基于 a 准则的变换应力公式, 可简单地将一般以 p, q 为 基本变量的二维模型转变为三维应力模型. 通过强度以及多种应力路径的测试对比,验证了 a 准则及基于该准 则的变换应力公式的合理性. 关键词 岩土材料,破坏, 强度准则A doi:10.6052/0459-1879-16-297
第 49 卷 第 3 期 2017 年 5 月
力
学
学
报
Vol. 49,No. 3 May,2017
Chinese Journal of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Mechanics
大地构造应力与岩石变形关系研究
大地构造应力与岩石变形关系研究大地构造应力与岩石变形关系是地球科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研究它可以揭示地球内部的力学性质和地质演化历史。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探讨大地构造应力与岩石变形之间的关系,并介绍一些相关的研究成果。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大地构造应力。
大地构造应力是指在地壳中由各种力学因素引起的应力状态。
地壳中的应力可以由地球内部的构造变动、板块运动、地震、火山活动等产生。
这些应力作用使地壳中的岩石发生变形和破裂。
了解大地构造应力的来源和分布,对于预测地震活动、理解地球内部性质以及资源勘探有着重要意义。
在岩石学中,岩石的变形是指岩石的形状、大小、结构、岩性等发生变化的过程。
岩石的变形形式主要有弹性变形、塑性变形和破裂变形等。
弹性变形是指在外力作用下,岩石发生的可恢复变形。
塑性变形是指岩石在外力作用下发生的不可恢复的变形,即变形后岩石无法完全恢复原状。
破裂变形是指超出了岩石的抵抗力而导致的断裂和破碎。
大地构造应力与岩石变形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应力是导致岩石变形的原因,而岩石变形则是各种应力作用的结果。
当外力对岩石施加时,如果应力作用没有超过岩石的抵抗力,岩石会发生弹性变形,即变形后能够完全恢复原状。
这就是我们通常见到的岩石弹性回弹的现象。
但是,如果应力作用超过了岩石的抵抗力,岩石将发生塑性变形,也就是说变形后无法完全恢复原状。
当应力进一步增大时,岩石将会破裂和破碎。
岩石变形的程度取决于外力的大小、作用时间以及岩石的物质性质。
研究大地构造应力与岩石变形的关系对于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地震学等学科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研究岩石变形的形貌、结构和物理性质,可以了解地壳中的应力状态、应力来源以及应力分布特征。
同时,研究岩石变形还可以揭示地壳中的岩石性质和构造演化历史。
例如,通过研究岩石中的物理变形特征,可以了解地壳中的应力演化过程,推测地壳的形成、改造和演化历史。
最近的研究表明,大地构造应力与岩石变形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
岩土工程应力松弛现象潜在原因与统一建模方法
岩土工程应力松弛现象潜在原因与统一建模方法岩土工程中的应力松弛现象是指土体在外加载荷作用下,初始应力状态逐渐减小的现象。
应力松弛的存在给工程施工和设计带来了一定的困扰,因此对其潜在原因的研究以及建立统一的建模方法是岩土工程领域的热点问题。
本文将对岩土工程应力松弛现象的潜在原因进行探讨,并提出一种统一的建模方法,以期为工程实践提供参考。
首先,岩土工程应力松弛现象的潜在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1. 土体物理性质:土体的孔隙结构和物理性质是影响应力松弛的主要因素之一。
当土体存在较大的孔隙度时,孔隙水的排水和渗流会导致应力的逐渐释放,导致松弛现象的出现。
此外,土体中的颗粒形状和粒度分布也会影响土体的应力松弛性能。
2. 地下水情况:岩土体中存在的地下水对应力松弛现象具有重要影响。
当地下水水位变化或地下水压力变化较大时,会引起土体中孔隙水的流动,导致土体的应力松弛现象。
此外,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变化也会对土体的力学性质产生影响。
3. 土体结构变化:土体结构变化是引起应力松弛现象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在施工或荷载作用下,土体中的颗粒之间会发生位移和重新排列,导致应力状态发生变化,进而引起应力松弛。
针对上述原因,我们提出了一种统一的建模方法,用于描述岩土工程中的应力松弛现象。
该建模方法基于带颗粒的离散元分析方法,其基本思想是将土体离散为一组颗粒,通过定义颗粒之间的接触和相互作用来描述土体的受力性质。
具体而言,该建模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颗粒生成:通过随机生成算法,生成一组具有一定粒度分布和颗粒形状的颗粒。
2. 颗粒布置:将生成的颗粒按照一定的规则和密度布置在模型的空间中,得到初始状态。
3. 接触和相互作用定义:定义颗粒之间的接触和相互作用方式,包括接触力的计算公式、滑动和摩擦等。
4. 荷载施加:施加外部荷载,模拟实际工程中的加载情况。
5. 动力学分析:通过离散元方法,模拟颗粒在外荷载作用下的运动和相互作用过程。
土体本构模型ppt
应力偏量
T
x p y p z p xy yz xz
偏应力
§1.应力和应变
(一)应力和应变分量的几种表示方法 1.一般分量
(1)矩阵或向量表示法 图5-1中表示了单元体上的这6个应力分量。相应地,也 有6个应变分量,以矩阵表示为
§1.应力和应变
在主应力空间内,法线与空间主对角线重合的等倾
面,被叫做 π 面。所谓空间主对角线,就是与3个坐标
轴的夹角都相等的线。主应力空间中,在该线上有 1= 2= 3
八面体面是几何空间(长度坐标系)内的面,π面是在
应力空间内的面。两者坐标系不同,物理概念不同。再者,八
面体面在几何空间内的八个挂限都有,而 π 面只存在于应力
来表示。
§1.应力和应变
更常用的是用p-q平面的应力路径
q
普通三轴应力状态下 p= q=
p
与其相应,当然也有应变路径。
(三)应力应变关系矩阵
k
[D]
广义虎克定律 增量形式
D
x y z
x E y E z E
E
3
1 2 3
1
2
一应力不变量I1相结合形成三个独立的应力分量:
第二偏应力不变量 :
第三偏应力不变量 :
表示一点应力状态的方法??
§1.应力和应变
(二)应力空间和应力路径
1.应力和应变空间
为了表示应力状态,表示各应力分量的数值,常常以应 力分量为坐标轴形成一个空间,叫做应力空间。该空间内 的一点的几个坐标值就是相应的应力分量。
E
§1.应力和应变
如岩土相变所显局部通间戈运负异向位药
如岩土相变所显局部通间戈运负异向位药引言:岩土相变,即岩石和土壤在受力作用下发生物理和化学变化的过程。
岩土相变是地质工程、土木工程、地震工程等领域中的重要研究内容。
在岩土相变的研究中,局部通间、戈运、负异向位和药物等概念经常被提及。
本文将对这些概念进行详细解析,并介绍岩土相变的应用。
一、局部通间局部通间指的是岩土中两个不同颗粒之间或不同层次之间的间隔空间,它对于岩土相变起到了关键作用。
岩土材料在受力作用下,颗粒之间会发生应力传递和相互作用,局部通间的存在会影响岩土体的力学性质。
通过对局部通间的研究,可以了解岩土的微观结构,揭示岩土的力学行为规律。
二、戈运戈运是岩土相变过程中的一种力学运动形式,指的是岩石或土壤中的颗粒在受力作用下的位移和变形。
在戈运过程中,颗粒之间存在着相互的相对位移和相对变形。
戈运可以是弹性变形、塑性变形或破坏变形,通过对戈运的研究,可以了解岩土体在受力过程中的变形特征,进而评估其工程性质和稳定性。
三、负异向位负异向位是岩土相变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指的是两个岩土层次之间的位移方向相反。
在地质构造的形成过程中,不同层次的岩石或土壤受到不同方向的应力,从而产生负异向位的现象。
负异向位会引起岩石或土壤层次间的错动和滑移,对地质构造的演化和工程建设产生重要影响。
四、药物的应用药物在岩土相变研究和工程实践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药物可以改善岩土的力学性质、增强其稳定性,同时提高岩土的抗剪强度和抗滑移性能。
常见的药物包括填充材料、胶凝材料、固化剂等。
通过合理选择药物的种类和使用方法,可以改善岩土的工程地质特性,提高岩土的承载能力和抗震性能。
五、岩土相变的应用岩土相变的研究和应用在地质工程和土木工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在地质工程领域,岩土相变的研究可以用于评估构建建筑物和基础设施的稳定性;在土木工程领域,岩土相变的研究可以用于设计合理的基坑支护结构、岩土坡的稳定性分析等。
此外,岩土相变的研究对于地震工程和环境保护等方面也具有重要意义。
岩土类材料的变换应力空间及其应用
度,表现在应力空间中破坏面不通过原点。对于上述 两个问题目前的变换应力还不能反映, 本文基于 Lade 准则和幂函数破坏条件推导的变换应力,将岩土类材 料的屈服准则和破坏准则统一在一个一致的框架内, 在变换应力空间的 π 平面上以 Mises 圆的形式和在子 午面上以线性形式表述出来,用以反映普通应力空间 的非线性屈服和破坏条件。利用所提变换应力在变换 应力空间整理试验结果,得到材料强度在 π 平面上为 一半径等于三轴压缩强度的圆,在子午面上为一过原 点的直线。即将不同应力状态作用下的变形和强度归 一化为单一的规律,可使模型分析大大简化。
(
)
,
(7)
图 1 普通应力空间 π 平面上的 Lade 准则 Fig. 1 Lade criterion on π- plane in ordinary stress space
上式表示 Lade 准则在一般应力条件下的应力不变量 和三轴压缩条件下的 Rcomp 之间的关系,求解式(7)得 ⎡1 ⎤ ⎛ I3 ⎞ p3 ⎟⎥ − 2 , (8) cos ⎢ cos −1 ⎜ − Rcomp = 6 3 ⎜ I3 p ⎟ ⎢ ⎝ ⎠⎥ ⎣3 ⎦ 所以
第 27 卷 2005 年
第1期 1月
岩
土
工
程
学
报
Chinese Journal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Vol.27 No.1 Jan., 2005
岩土类材料的变换应力空间及其应用
Transformed stress space for geomaterials and its application
⎫ θ = f1 (θ ), ⎪ ⎪ ~ p = p∗, ⎬ ~ = q∗, ⎪ q ⎪ ⎭
土体应变局部化现象的理论解析
第26卷第3期 岩 土 力 学 V ol.26 No.3 2005年3月 Rock and Soil Mechanics Mar. 2005收稿日期:2003-11-23 修改稿收到日期:2004-03-03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o.10402029, 50179025),中科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岩土力学重点实验室资助课题(No. Z110401)。
作者简介:钱建固,男,1972年生,工学博士,讲师,主要从事岩土力学的研究工作。
E-mail: qianjiangu@文章编号:1000-7598-(2005) 03-0432-05土体应变局部化现象的理论解析钱建固1, 2,黄茂松2(1. 同济大学 地下建筑与工程系,上海 200092;2.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岩土力学重点实验室,湖北 武汉430071)摘 要:引起土体失稳的应变局部化现象是在特定应力状态下,土体本构产生的分叉特性。
基于有限变形理论推导了应变局部化产生的三维解析解。
基于应变局部化的理论解析,分析了轴对称和平面应变条件下应变局部化现象在弹塑性硬化阶段的存在性以及剪切带的方向性。
理论分析表明,在轴对称条件下,土体应变局部化产生于土体应力-应变的软化阶段,而平面应变条件下,土体应变局部化一般出现在应力-应变的硬化阶段,其剪切带方向角的理论预测与Arthur 等[1]建议值较为一致。
关 键 词:应变局部化;分叉;剪切带 中图分类号:TU 43 文献标识码:AAn analytical solution for criterion of onset of strain localization of soilsQIAN Jian-gu 1,2, HUANG Mao-song 2(1. Department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Tongji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92, China2. Key Laboratory of Rock and Soil Mechanics, Institute of Rock and Soil Mechan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Wuhan 430071, China)Abstract: Strain localization of soils as a stable behavior of soils can be understood as a bifurcation in the macroscopic constitutive properties in a special stress state. In this paper, a 3-D analytical solution for the criterion of onset of strain localization is deduced based on the finite deformation theory. 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shows that, onset of strain localization always occurs in the softening regime of constitutive response under axisymmetric conditions; and inception of strain localization generally occurs in the hardening regime under plane strain conditions, and shear bands’ orientation of theoretical prediction exhibits an agreement with that suggested by Arthur et al [1].Key words: strain localization; bifurcation; shear band1 引 言应变局部化理论是岩土本构理论的一个前沿领域。
岩石力学岩体初始应力新方案
1、平均水平应力σH与垂直应力σv 的比值随深度增加而减小。
100 0.3 1500 0.5
H
H
2、两个水平应力的关系一般有
H min 0.2 ~ 0.8 H max
第32页/共37页
3、最大、最小水平主应力随深度线性增加:
σHmax=6.7+0.0444H(MPaσ) Hmin=0.8+0.0329H(MPa)
第8页/共37页
非洲
三、构造应力场分析
根据岩体变形破坏机理,对构造运动留下的遗迹 (构造形迹)进行分析,以判断构造应力的主应力方 向。 (一)构造形迹的形成机理 1、褶皱形成机理
第9页/共37页
2、断层和节理的形成机理 断层、节理形成机理有三种:张性的、扭性的、压性的。
(1)张性断层是由于岩体中的张应变超过极限而产生的。 这种断层层面不规则,断层走向与最大主应力方向平行。 小的张性断裂两盘岩石不一定发生错动,称之为张性节理。
第6页/共37页
二、构造运动的起因
地质学家提出了各种大地构造学说,典型的是地质力学 学说和板块构造学说。
1、地质力学学说
认为地球自转速度的变化产生两种推动地壳运动的力: 一种是径向水平离心力;一种是纬向水平惯性力。这两种力 是引起地壳岩体中出现构造应力的根本原因。大量的实测资 料说明岩体中水平应力大于垂直应力,说明构造应力以水平 应力为主。
第21页/共37页
假定孔径变形计探头的三个触头 相对于岩体应力σ1 ’ 的夹角为θ1、 θ2、θ3,测得的孔径变形分别为U1、 U2、U3,孔壁径向位移为其1/2。
第22页/共37页
当θ1、θ2、θ3的间隔为600时,按下式计算岩体应力:
第23页/共37页
1
岩土材料黏弹—黏塑性有限元法应力更新算法研究
摘要摘要流变性是许多岩土材料的重要变形特性,黏弹-黏塑性模型是考虑岩土流变性分析常用的本构模型,有限元法是最常用、方便和重要的数值分析方法。
有限元法的计算精度、计算效率、解的稳定性以及收敛性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本构积分算法所决定的。
本构积分算法即应力更新算法,是有限元法数值计算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包括二个方面的工作:应力更新和一致切向矩阵的计算。
前者直接影响了计算精度和计算效率,后者的计算精度和有效性决定有限元法不平衡方程迭代过程的收敛性。
在研究应力更新算法的过程中,二者缺一不可。
本文研究了黏弹-黏塑性有限元法的应力更新算法。
基于双曲线Drucker-Prager塑性屈服函数,改进了适合于Drucker-Prager 塑性材料、考虑黏弹性、塑性硬化、非关联流动和黏塑性变形的黏弹-黏塑性本构模型,对于计算岩土工程问题提供了一个有效的计算模型。
考虑黏弹性应变历史,通过对遗传积分方程的拟线性化,假设偏应变张量和体积应变随时间的变化率在一个时间步长内为常数,采用剪切松弛模量和体积松弛模量导出偏应力张量和体积应变的递推公式,定义了等效剪切模量和等效体积模量,把黏弹性问题转化为类似于弹性问题,可方便地与其他模型进一步耦合。
给出了黏弹-双曲线Drucker-Prager黏塑性本构积分算法严格的隐式算法,并导出了全部计算公式。
计算过程表明,由于迭代计算过程仅进行一般的代数计算,本文所提出的应力更新算法具有很好的收敛性。
计算结果表明,对于Perzyna黏塑性模型,敏感性指数对变形的影响很大,在其他条件相同时,较小的敏感性指数计算所得的位移较较大的敏感性指数计算所得位移要大,即变形随敏感性指数的增大而减小。
黏弹性模型的变形计算结果比Bingham模型的计算结果要小得多。
当敏感性指数增大到一定值时,黏弹-黏塑性模型计算所得的位移与黏弹的计算结果基本相同。
关键词:黏弹-黏塑性,岩土材料,应力更新算法,有限元法,一致切向矩阵I摘要IIAbstractAbstractRheology is a main property for most geotechnical materials. Viscoelastic-viscoplastic models are used to describe the constitutive relation of rheology property.And the finite element method(FEM)is the most popular, convenient and important numerical analysis method.The accuracy,efficiency of computation,stability and the convergence of solution by FEM are depended on,to a large degree,the constitutive integration algorithm.The constitutive integration algorithm which is also called return mapping algorithm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FEM. It consists of two tasks:compute return mapping and consistent tangent operator.The former influence the accuracy and efficiency of computation directly,while the stability and convergence of the later determine the convergence of FEM in iteration of unbalance equation.When studying the return mapping algorithm,none of the two aspects could be ignored.In this text,return mapping algorithm for viscoelastic-viscoplastic Finite element method is researched.A viscoelastic-viscoplastic constitutive model based on Drucker-Prager yield criterion is proposed,which can describe the viscoelastic,plastic hardening, non-associated flow and viscoplastic properties.This model is valid for numerical calculation in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By considering viscoelastic strain history and quasi-linearization of the genetic integral equation,assume the rate of deviatoric strain tensor and volumetric strain as constants in one time step.The recursive formulas of deviatoric strain tensor and volumetric strain are derived with the shear relaxation modulus and bulk relaxation modulus.The equivalent shear modulus and equivalent bulk modulus are defined,by which the viscoelastic problem can be transferred into similar elastic problems and it is convenient to couple with other models.The strict implicit algorithm of the viscoplastic constitutive integration algorithm based on Drucker-Prager model is obtained,and the relative formulas are derived. The process of calculation proves that the proposed return mapping algorithm is of good convergence because there are only general algebraic calculations in iterationIIIAbstractprocess.The calculation results shows that the sensitivity index has a great influence on the deformation for Perzyna viscoplastic model.Deformation de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sensitivity index.The deformation results of Viscoelastic models are much smaller than that of Bingham model.When the sensitivity index inscreases to a certain value,the calculation result of the displacement based on elastic-viscoplastic models are approximately the same as that based on Viscoelastic models.Key words:Viscoelastic-viscoplastic,Geological materials,Return mapping algorithm,FEM,Consistent tangent operator.IVAbstract V目录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I)目录 (1)1绪论 (1)1.1岩土材料的流变性 (1)1.2黏弹和黏塑性模型简述 (4)1.2.1黏弹性模型 (4)1.2.2黏塑性模型 (9)1.3岩土材料流变模型 (10)1.4黏弹-黏塑性有限元算法研究和应用现状 (12)1.5本文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6)2黏弹-黏塑性有限元算法分析 (18)2.1本构方程 (18)2.1.1黏弹性 (18)2.1.2屈服条件 (20)2.1.3黏塑性 (22)2.2黏弹性遗传积分线性化 (22)2.3黏塑性应变增量 (24)2.4完全隐式应力更新算法 (25)2.4.1应力更新算法 (26)2.4.2黏弹-黏塑性应力更新公式 (28)2.5一致切向矩阵 (30)1目录3程序实施、算例分析和讨论 (32)3.1算法在ABAQUS中的实现 (32)3.2程序验证 (35)3.3算例分析 (36)3.4收敛性分析 (40)4结论与展望 (42)4.1结论 (42)4.2展望 (43)参考文献 (44)附录 (49)致谢 (58)个人简历 (59)21绪论1绪论数值分析是解决岩土工程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有限元法是最常用、方便和重要的数值分析方法之一。
第1章岩土体稳定理论章1-应力应变1101-54页PPT文档资料
17.11.2019
12
1.1.2 一点的应变状态
设土体变形时,一点位移在x,y,z轴上的分量为u,v,w
εx
u, x
εy
v, y
εz
ω; z
γxy
u y
v, x
γyz
ω y
v, z
γxy
u z
ωx;
εxy
1 2
γxy,
εyz
设l,m,n代表一个主应力S的方向余弦,则它在三个座标轴 的投影为
S x S l, S y S m , S z S n
17.11.2019
17
Sx
x
l
xy
m
xzn
S y yxl ym yzn
Sz
zxl
zy
m
z
n
(S x)l xymxzn 0
17.11.2019
7
Sijyxx
xy y
xyzz1211
12 22
1233
zx zy z 31 32 33
(i,j=x,y,z或1,2,3)
★ 排在第一行的是所有方向与x轴平行的应力分量,第二、三行为与y、z轴
平行的分量(第一下标说明)。
★ 虽然把土看成连续体以便应用弹性及塑性力学有关应力与 应变的概念,但不应当忘记实际上土仍然是颗粒状材料, 而且孔隙中还有水,水上承受有压力。
★ 对土理想连续体的一个单元,在其边界作用着荷载,单元 内部有孔隙压力,这时讨论土中的应力时,就必须应用有 效应力原理。
完整版应力变换公式
一点的应力不但是坐标的函数,随着弹性体中点的地址改变而变化,而且即使同一点,由于截面的法线方向不相同,截面上的应力也不相同。
一点的应力随着截面的法线方向的改变而变化称为应力状态。
应力状态解析就是谈论一点不相同截面的应力变化规律。
由于应力重量可以描述应力状态,因此谈论坐标系改变时,一点的各个应力重量的变化就可以确定应力状态。
当坐标系改变时,同一点的各个应力重量将作如何的改变。
简单证明,坐标系仅作平移变换时,同一点的应力重量是不会改变的,因此只须考虑坐标系旋转的情况。
假设在已知坐标系Oxyz 中,弹性体中某点的应力重量为若是让坐标系转过一个角度,获取一个新的坐标系 Ox'y'z'。
设新坐标系与原坐标系之间有以下关系 :其中, l i, m i,n i表示新坐标轴 Ox'y'z'与原坐标轴 Oxyz 之间的夹角方向余弦。
返回若是用表示同一点在新坐标系下的应力分量。
作斜截面 ABC 与 x' 轴垂直,其应力矢量为p n,则依照应力矢量与应力重量的表达式返回设 i',j' ,k' 为新坐标系 Ox'y'z'的三个坐标轴方向的单位矢量,以下列图将p n,即 p x'向 x' 轴投影就获取向y' 轴投影就获取向z' 轴投影就获取因此。
x';x'y';x'z';将应力矢量重量表达式代入上述各式,并分别考虑 y,z 方向,则可以获取转轴公式注意到 ,x'y' = y'x' ,y'z' = z'y' ,x'z' = z'x'。
用张量形式描述,则上述公式可以写作应力变换公式表示:当坐标轴作转轴变换时,应力重量依照张量的变换规律。
坐标轴旋转后,应力重量的九个重量均有改变,但是作为一个整体所描述的应力状态是不会发生变化的。
岩土工程应力松弛现象潜在原因与统一建模方法
岩土工程应力松弛现象潜在原因与统一建模方法引言:岩土工程是土木工程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涉及到土壤和岩石的力学行为以及它们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在岩土工程中,应力松弛现象是一个常见且重要的问题。
应力松弛是指在应力作用下,土体的体积变化从初始状态逐渐趋于稳定状态的过程。
本文将探讨应力松弛现象的潜在原因,并提出一种统一的建模方法,以便更好地理解和预测这一现象。
一、潜在原因:1.孔隙水压力的变化:岩土体内部存在孔隙空间,孔隙水压力的变化会影响周围土体的力学特性。
当孔隙水压力发生变化时,土体内部的粒间力会产生重新分布,导致土体体积的变化。
这种变化会影响土体的稳定性和固结性能。
2.应力传递的改变:岩土体内各个颗粒之间既存在直接的应力传递,也存在通过孔隙水传递的间接应力传递。
当岩土体内部存在应力传递路径的变化时,应力松弛现象就会出现。
例如,在地质构造活跃区域,构造应力的变化会影响到岩土体内各个颗粒之间的应力传递路径,导致土体的应力松弛。
3.时间的因素:应力松弛现象与时间密切相关。
长时间的应力作用会导致土体内部颗粒间的应力分布逐渐趋于稳定状态。
这是由于土体内部的粒间力在长时间的作用下会逐渐重新分布,形成新的力学平衡。
以上是岩土工程应力松弛现象的一些潜在原因。
在实际工程中,应力松弛现象的出现可能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二、统一建模方法:为了更好地理解和预测岩土工程中的应力松弛现象,需要建立一种统一的模型来描述这一现象。
以下是一个可能的统一建模方法:1.基础模型的选择:首先,需要选择一个适用于岩土工程中应力松弛现象的基础模型。
可以选择经典的线性弹性模型或者非线性弹塑性模型作为基础模型。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模型来描述土体的力学行为。
2.松弛模型的引入:在基础模型的基础上,引入松弛模型来描述应力松弛现象。
松弛模型一般采用理论或经验公式来描述土体中孔隙水压力变化、应力传递路径改变和时间因素对土体力学性能的影响。
通过将松弛模型与基础模型相结合,可以更准确地描述应力松弛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前
言
的补充假设,把这些试验结果推广到复杂应力状态 组合上去,以求取应力-应变的普遍关系。不过,建 立一个合适的本构模型是十分困难的。首先,人们
岩土本构模型的建立,通常是通过测试少量应
2001 年 10 月 22 日收到初稿,2001 年 12 月 12 日收到修改稿。 ∗ 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教学科研奖励计划与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来修正过大的剪胀现象,边界面模型甚至
采用映射法确定塑性流动方向[10]。 笔者从岩土基本变形机制出发,证明了经典塑 性力学原理不适用于岩土材料[16
,17]
。
(1) 从岩土材料的剪胀特性出发,发现任意应 力状态,存在特殊应力路径的附加应力所做的功不 为零, 从而证明了经典塑性理论的基石——Drucker 公设不适用于岩土材料。 (2) 从岩土材料的剪胀特性出发,发现任意应 力状态下的塑性应变增量方向不唯一,从而证明了 经典塑性理论的核心思想——塑性应变增量方向与 应力状态之间的唯一性关系不适用于岩土材料;从 岩土塑性矩阵的性质出发,证明了相关联流动法则 是没有依据且是不合理的;岩土屈服面可以是不外 凸的,也是不唯一的。这些成果的理论意义不言而 喻,也表明了从岩土的基本力学性质出发探求岩土 本构描述新方法是一条可行的途径。
[1,2]
2
应力空间变换
岩土体弹塑性模型通常是在一般应力空间中描
述屈服面、 边界面等向硬化或运动硬化的。 事实上, 岩土类摩擦型材料的 CSL 线(极限状态线)限制了岩 土体应力状态的变化范围。岩土体应力状态靠近它 (图 1 中 A → B )与离开它(图 1 中 A → O )结果是完 全不一样的(O 点位于 p 轴上,B 点位于 CSL 线上, A 点为线段 OB 中的一点)。前者岩土体趋于破坏, 岩土体塑性剪切变形越来越大,后者刚好相反。这 是岩土体次生各向异性的一种反映。很多模型的边 界面、屈服面甚至超出了 CSL 线的限制范围,显然 是不对的。因而在一般应力空间中描述是不合理的。
作者 刘元雪 简介:男,1969 年生,1991 年毕业于重庆大学采矿工程系,1998 年于后勤工程学院获岩土工程博士学位,现任副教授、河海大学岩土 工程研究所博士后,主要从事岩土本构关系与数值分析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 218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3 年
对岩土塑性理论的认识还不够全面;其次,应力历 史、应力路径等对试验结果都有影响,虽然从理 论上说,应选择与原型受力过程相同的应力路径 进行试验才合适,但实际上,岩土体内各单元的应 力路径不同,也不清楚各单元的应力历史,因此, 要严格地按这种思想去做试验,事实上也难以做 到。 20 世纪 60 年代以前,在地基沉降计算等用的 都是线弹性模型,显然这样的假定过于简单,真正 的岩土力学必须建立在能反映岩土体基本变形机制 的本构关系的基础上,因此,岩土的本构关系是现 代岩土力学的核心问题
~10]
。从这些模型的发展历史
来看, 都是随着人们对岩土的复杂变形特性(如岩土 的非线性、压硬性、剪胀性、各向异性、流变性、 应力路径相关性、结构性等等)的深入认识,模型为 了更好地反映岩土的力学行为,模型也变得越来越 复杂,参数也越来越多,有些参数甚至缺乏明确的 物理意义,令工程师望而却步。为了解决岩土本构 模型面临的困难, 国内外岩土界学者做了不少努力, 从不同角度对经典塑性理论进行修正:广义塑性理 论[11
2
China) China)
400041
Abstract The allowable stress state of geomaterials is limited by critical state line. The plastic deviatoric deformation becomes larger and larger and geomaterials tend towards to damage,when the stress state of geomaterials is close to the critical state line. The opposite phenomenon appears when the stress state of geomaterials departs from the critical state line. This is one phenomenon of stress-induced anisotropy. Based on the anisotropy induced by the critical state line,the idea of transformation of stress space is presented. With reconstituted soils taken as an example,the formulas of transformation of stress space and stress increment are provided,and the influence of stress Lode’s angle is considered also. A new path is provided for constitutive description of geomaterials by transformation of stress space. The motion of yield surface and bounding surface with isotropic hardening or kinematic hardening is limited in the allowable stress space,and the stress-induced anisotropy and the influence of stress path can be considered reasonably in the transformed stress space. Key words rock and soil mechanics,constitutive theory,constitutive relation,transformation of stress space, geomaterials,rock,soil 力-应变曲线, 然后借助岩土塑性理论以及某些必要
p q p− 0 >0 arctan p0 2 p− 2 θ = (5) p0 π + arctan q <0 p− p0 2 − p 2 变换应力空间坐标转换为一般应力空间坐标为 p0 r ′ p = cos θ + 0 2 k c1 2 r′ q = r sin θ = sin θ kc1 r ′ = p′2 + q′2 p = r cos θ + 式中: q′ arctan p′ θ = π + arctan q′ p′ p0 2 p0 2 p′ > 0 (7) p′ < 0
TRANSFORMATION OF STRESS SPACE —— NEW PATH FOR CONSTITUTIVE DESCRIPTION OF GEOMATERIALS
Liu Yuanxue1,2, Shi Jianyong 1
(1Research Institute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Hohai University, Nanjing 210098 ( Department of Civil Engineering,Logistical Engineering University, Chongqing
(6)
当 0≤ θ ≤ φ 时,应力变换公式为 p′ = p − q′ = q
图2 重塑土应力空间变换示意图 Fig.2 Stress space transformation of reconstituted soils
(8)
p = p′ + q = q′
(9)
p0 + r cos θ 2 q = r sin θ p= 当 φ < θ ≤π 时,根据正弦定理,可得 p0 OB 2 = sin φ sin (θ − φ) p0 sin φ OB = 2 =A ( 1 θ) sin (θ − φ) 对比图 1,2,并根据式(1)可得 A ( OB 1 θ) kc1 = ξ ln +1 + 1 = ξ ln A ( −r OB − OA 1 θ) 则应力空间变换中对应坐标为 p′ = r ′ cosθ = k c1 r cos θ q′ = r ′ sin θ = kc1 r sin θ 2 p0 2 r = p− +q 2 式中:
3
重塑土应力空间变换
从图 1 及应力空间变换式(1)知,应力空间变换
的关键在于映射中心 O 的确定。 现代岩土本构模型 是在剑桥模型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近 40 a 来,各种 新建摸思想不断涌现。但弹塑性模型中得到国际公 认的,还只有剑桥模型。现在国际岩土本构描述的
第 22 卷
第2期
刘元雪等. 应力空间变换——岩土本构描述的一条新途径
。1963 年,Roscoe 提出
剑桥模型以来,伴随电子计算机、岩土试验技术的 发展,在岩土工程生产实践的推动下,岩土的本构 关系的研究工作日益广泛和深入,成为岩土工程的 重要研究领域之一,提出了数以百计的岩土本构模 型, 影响较大的主要有两类: 一类是非线性模型[3 4],
,
另一类是弹塑性模型[5~14]Fra bibliotek图1 Fig.1
岩土体加载路径示意图 Loading path of geomaterials
、多重屈服面模型[5
~7,15]
及采用非关联流动
法则[8
, 15]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笔者提出一条途径是以 p 轴上某点作为新坐标系的原点,对原应力空间作出 变换,将允许应力空间变换为无限空间,将 CSL 线 上的点变换为无穷远点。经研究,一种合理而简单 的表达式为 OB σ′ + 1 σ A A = k c1 σ A = ξ ln OB − OA 式中: ξ <<1(可取 0.000 1)。 下面将以重塑土为例,给出应力、应力增量变 换的具体公式。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