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怀古迹_其三_公开课1
高中语文 必修3 《咏怀古迹(其三)》公开课
对王昭君的评价
王安石: 明妃初嫁与胡儿,毡车百辆皆胡姬; 含情欲说无语处,传与琵琶心自知。
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 “青冢”墓碑碑文:
一身归朔漠,数代靖兵戎。 若以功名论,几与卫霍同。 董必武: 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识见高
咏怀古迹(其三) 杜甫
学习目标:
1、背诵全诗,领会诗歌情感主旨 2、赏析诗句,把握王昭君形象特征 3、总结归纳咏史怀古诗阅读方法 教学难点:
▪ 马蹄声声,我心悠悠。那鸟儿一定在安慰我,望着薄暮 中的宫殿,我竟发现它有些衰败,有些龌龊。我清楚地 记得,在宫中,我的每一夜都独自在冰冷的玉枕上度过, 每一日都在猜忌与妒忌中度过,锦衣玉食,丝竹管弦之 后,我面对的是毛延寿们的贪婪和盘剥,姐妹们孤独的 泪水。我曾希望皇帝可以垂青于我,但我又怎能向毛延 寿弯腰低头!
古道那头的宫城,离我越来越远,我,还能回来吗?
▪
马蹄声声,我心悠悠。回首望去,我第一次发现那夕阳
下的宫殿竟那么美,可是现在,我已不属于那座宫殿,那里
的一切快乐与幸福也不再属于我了。那里的一殿一宇都那么
的宏伟,那里的一花一木都那么的妩媚,那里的一歌一曲都
那么的悦耳……我曾和姐妹们乘着一叶扁舟在太液池如镜的
xǐng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
pípá
lún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音读
要求:读整齐、读准字音, 争取读出情感
意读
要求:结合课下注释进行, 根据自己的理解复述诗歌内容
诗歌大意:
群山万壑随着险急的江流,奔赴荆 门山,这里生长明妃(王昭君)的村子 还在。一旦离开汉宫,(命运)便与北 方沙漠相连,独留下青冢向着黄昏。画 工曾经辨识过昭君美丽的面容,空有她 那怀念故国的魂魄月夜归来。即使千年 过后,琵琶弹奏的胡地乐曲中,还分明
咏怀古迹其三(优秀课件)
不能用现代的眼光看历史。囿于当时民族 观念的局限,当时人对周边少数民族是耻于同 类的,更何况远嫁匈奴呢?据《后汉书》记载: 昭君远嫁匈奴以后,非常思念故乡,然而多次 上书希望回故乡看看,都未能如愿。即使她侍 奉的匈奴王死了,她还要按照当地的习俗再嫁 给匈奴王的儿子,直至最后身死异国。我们姑 且不论这种回乡无望的绝望对她的打击有多大, 就是那种与华夏伦理纲常相悖的习俗使其无法 接受的痛苦,也足以摧折人心!
开篇不写昭君,却描绘了这样一幅 图画,目的何在?
引出歌咏对象昭君。
这是从侧面烘托昭君的形象。这大概是 因为诗人首先想到,一个青年女子远离父母 之邦,嫁到殊方异域,并在那里度过自己的 一生,确实需要巨大的勇气和毅力,而这雄 伟的山川简直就是她那坚强性格的象征!
【讨论】
明代评论家胡震亨认为, 这么气象雄伟的起句,只有用 在生长英雄的地方才适当,用 在昭君村上是不适合、不协调 的。你同意这种看法吗?
昭君出塞
• 而当时从全国各地挑选入宫的美女数以千 计,元帝无法一一见面,便命画师毛延寿 画像。昭君因自恃貌美,不肯贿赂毛延寿, 毛便在她的画像上点了一颗丧父落泪痣。 昭君因此被贬入冷宫3年,无缘面君。公元 前33年,北方匈奴首领呼韩邪单于主动来 汉朝,对汉称臣,并请求和亲,以结永久 之好。汉元帝尽召后宫妃嫔,昭君挺身而 出,慷慨应诏。元帝大惊,不知后宫竟有 如此美貌之人,意欲留之,而难于失信, 便赏给她锦帛二万八千匹,黄金美玉等贵 重物品,并亲自送出长安十余里。
诗人的寄托
诗人在此时深深怀念昭君不是偶然的, 他的遭遇跟昭君太相似了:昭君入宫见妒, 他入朝见妒;昭君‚一去紫台连朔漠‛, 他‚飘泊西南天地间‛(《咏怀古迹· 其 一》);昭君思念故土,魂魄月夜归来; 他思念长安,‚每依北斗望京华‛(《秋 兴· 其二》)。更何况这一年他已有55岁了, ‚美人迟暮‛之感与日俱增,但他不敢怨 君,所以借王昭君之事抒写自己的悲愤。
咏怀古迹(其三)课件
昭君出塞
• 而当时从全国各地挑选入宫的美女数以千 计,元帝无法一一见面,便命画师毛延寿 画像。昭君因自恃貌美,不肯贿赂毛延寿, 毛便在她的画像上点了一颗丧父落泪痣。 昭君因此被贬入冷宫3年,无缘面君。公元 前33年,北方匈奴首领呼韩邪单于主动来 汉朝,对汉称臣,并请求和亲,以结永久 之好。汉元帝尽召后宫妃嫔,昭君挺身而 出,慷慨应诏。元帝大惊,不知后宫竟有 如此美貌之人,意欲留之,而难于失信, 便赏给她锦帛二万八千匹,黄金美玉等贵 重物品,并亲自送出长安十余里。
• 传说“昭君出塞”时行于大漠 途中,悲怀于自身命运和远离 家乡,因而在马上百无聊赖, 弹《出塞曲》,而天边飞过的 大雁,听到曲调的幽怨和感伤, 肝肠寸断,纷纷掉落在地。 “沉鱼落雁”中的“落雁”由 此得名。
昭君青冢
• 昭君到匈奴后,把中原的文化传给匈 奴。匈奴和汉朝和睦相处,有六十多 年没有发生战争。据《后汉书》记载: 昭君远嫁匈奴以后,非常思念故乡, 然而多次上书希望回故乡看看,都未 能如愿。即使她侍奉的匈奴王死了, 她还要按照当地的习俗再嫁给匈奴王 的儿子,直至公元前19年,33岁的绝 代佳人昭君去世,厚葬于今呼和浩特 市南郊,墓依大青山,傍黄河水。后 人称之为“青冢”。
昭君墓
一身归朔漠, 数代靖兵戎。 若以功名论,
几与卫霍同。
青冢
今呼和浩特市南郊,墓依大青山,傍黄河水
唐玄宗天宝五年, 作者西入长安,羁留十 年,才做了个看管兵甲 器杖的小官。安史之乱 爆发后,他前往灵武投 奔唐肃宗,任右拾遗。 作者因上疏救宰相房琯 触怒唐肃宗而受排挤, 被贬为华州司功。
借史咏怀的写作手法
• 昭君的感情: • 怨:有倾国倾城之容 貌,却不为汉家君王 所识而不得不远嫁他 国,想怨又不能怨。 • 悲:远嫁异域而终身 不得回乡,强烈的思 乡之情。 杜甫的感情: 怨:怀经天纬地之才, 有匡扶社稷之心却不 受大唐君主重用,想 怨而不敢怨。 悲:身处乱世飘泊他 乡思归而不得,深切 的怀乡之感。
《咏怀古迹》(其三)《马嵬》公开课教案
教学目标:1把握《咏怀古迹》其三和《马嵬》其一的思想情感和艺术手法。
2了解咏史怀古诗基本特征。
教学过程:咏史怀古诗阅读一导入新课: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二诗文解读咏怀古迹(其三)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1这首诗咏叹的历史人物是谁?(王昭君)2找出其中点明感情的词语“怨恨”两字点明全篇主旨。
3昭君怨恨什么?一怨:远嫁朔漠,故乡千里二怨:死葬胡沙,魂魄空归三怨:元帝昏庸,终身遗恨4 《咏怀古迹(其三)》题为咏怀,可里面只写了昭君的“怨恨”,并无作者个人的情怀,这是不是与标题“咏怀”二字不符?背景:唐玄宗天宝五年,作者西入长安,羁留十年,才做了个看管兵甲器杖的小官。
安史之乱爆发后,他前往灵武投奔唐肃宗,任右拾遗。
作者因上疏救宰相房琯触怒唐肃宗而受排挤,被贬为华州司功。
王昭君因汉元帝不辨美丑远嫁匈奴,诗人因唐皇不分忠佞被贬谪。
同时天涯沦落人。
诗人在咏叹王昭君的不幸的同时也在感慨自己的不幸,在表达昭君千载之怨的同时也在表达自己的深沉怨恨。
昭有国色,而入宫见妒;公亦国士,而入朝见嫉正相似也,悲昭君以自悲也。
——王嗣奭shì语怀人伤己马嵬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1诗歌咏叹的史实(1)马嵬之变:天宝十五年(756年)6月,安史之乱爆发,潼关被攻破时,玄宗逃往蜀地避难,随军行至马嵬驿(陕西兴坪)哗变,随行将士杀了杨国忠,并坚决要求处死杨贵妃。
玄宗不得已令其自缢而死。
史称“马嵬之变”。
2写作背景李商隐的恩师令狐楚仙逝,他送灵回京至马嵬,远望马嵬杂乱地长着灌木和荒草,有的地方露出黄土,给人一种枯败苍老之感,有人提议让他吟咏一首,李商隐于是吟《马嵬》其一、其二两首。
《咏怀古迹(其三)》公开课-精品课件PPT
第十九页,编辑于星期六:七点 五十九分。
课外扩展
后半部写昭君在蒙古仍是关心祖国的,但是, “万里家人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就是说, 安慰来自家人,而非宫廷。宫廷呢?“君不见,咫 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这才是诗的主题。 玩弄、遗弃女子,历代帝王皆如此,古今中外,概 莫能外。“南北”者即中外。
咏怀古迹(其三)
杜甫
第一页,编辑于星期六:七点 五十九分。
《咏怀古迹》
《咏怀古迹》是一组结构严密的七言律诗,共五首,
每首各咏一古迹,依次是庾信故居、宋玉故居、昭君村、 先主庙、武侯庙,都是借古迹抒发诗人的身世之感。关
于它的整体结构,明人王嗣奭在《杜臆》中有很好的解 释:“怀庾信、宋玉,以斯文为己任也;怀先主、武 侯,叹君臣际会之难逢也;中间昭君一章,盖入宫 见妒,与入朝见妒者,千古有同感焉。”
第十六页,编辑于星期六:七点 五十九分。
主旨分析
所以作者在咏叹王昭君不幸的同时也在感 慨自己的不幸,在表达王昭君千载之怨的同时 也在暗中表达自己的深沉怨恨。
前人评此诗时说杜甫是“悲昭君以自悲 也”。
第十七页,编辑于星期六:七点 五十九分。
明妃曲
王安石
课
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
外
低徊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
第二十四页,编辑于星期六:七点 五十九分。
谢谢观看!
第二十五页,编辑于星期六:七点 五十九分。
第十页,编辑于星期六:七点 五十九分。
诗文解析
示范课 《咏怀古迹》(其三)
昭 君
诗 人
绝代佳人,美不得宠 画图省识,远离汉宫 身死异国,环珮空归
才华横溢,才不得用 不分忠佞,无辜遭贬 漂泊西南,思乡难归
悲昭君以自悲也
探究2 步骤三、 分析技巧 这种情感用什么方法表达?
探究2 步骤三、 分析技巧 这种情感用什么方法表达?
1、借古抒怀:借咏叹王昭君的千载之怨来暗中表达自 己怀才不遇的悲苦。 2、对比: 去与留的对比:离开了不该离开的故国, 留在了不该留下的荒漠; 生与死的对比:生时可以“识”却没能 “识”,死了不能归却魂魄归来 通过这些对比,反衬出昭君出塞的悲惨 命运。 3、拟人:群山万壑赴荆门,“赴”运用了拟人修辞手 法。把迤逦不绝的千山万壑陡然间写活了,既有飞动之 势,又有变幻之姿。用雄奇的山水从侧面烘托昭君的奇 美形象,为下句写王昭君作好铺垫。 4、用典:借昭君出塞的历史事实来抒写自己不被重用, 身世飘零的悲苦。
所描写的古人、往事是怎样的?
歌咏的对象是王昭君。
有关事件是昭君出塞。
“ 沉 鱼 ” 西 施 ——
“ 落 雁 ” 王 昭 君 ——
“
“ 闭 月 ” 貂 婵 ——
羞 花 ” 杨 玉 环
——
王昭君,名嫱,字昭 君,约于公元前52年 出生于南郡秭归县 。 天生丽质,才貌双全, 公元前36年 ,选秀入 长安。传说王昭君进 宫后,因自恃貌美, 不肯贿赂画师毛延寿, 毛延寿便在她的画像 上点上丧夫落泪痣, 昭君便被贬入冷宫3年, 无缘面君。
咏怀古迹 (其三)
杜 甫
咏怀古迹(其三)
群山/万壑/赴/荆门, 生长/明妃/尚/有村。 shuò 一去/紫台/连/朔漠, zhǒng 独留/青冢/向/黄昏。 xǐng 画图/省识/春风/面, 环珮/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
高中语文《咏怀古迹(其三)》优秀课件
昭君的情感 有倾国倾城之容貌, 却不为汉家君王所识而 不得不远嫁他国。 远嫁异域而终身不得 回乡,强烈的思乡之情。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唐 • 杜 甫
鉴赏咏史诗的方法:
所描写的古人、往事是什么〔弄清史实〕 为什么要写这个古人、这段往事?诗人在诗中 表现出什么情感?〔比照体悟感情〕 这种情感是运用什么方法表达的?〔分析技巧〕
咏怀古迹(其三)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清楚怨恨曲中论。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唐 • 杜 甫
讨 论:
明代评论家胡震亨认为,这么气象雄伟 的起句,只有用在生长英雄的地方才适当, 用在昭君村上是不适合、不协调的。你同意 这种看法吗?
4、漂泊西南时期〔759-770〕48~58岁: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咏怀古迹》 〔思想更深邃、诗风更沉郁〕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唐 • 杜 甫
昭君
远嫁
远离
诗人
才华横溢,不被重用
无辜遭贬 ,远离长安
独留青冢,环珮空归 漂泊西南,滞留夔州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唐 • 杜 甫
借古迹 抒己怀
1.抒怀才不遇之的怨愤之情 2.抒思乡之情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唐 • 杜 甫
不同意。 常言道:地灵人杰,正是因为有了如此雄奇的山 水,钟灵毓秀〔美好的自然环境产生优秀的人物。毓 yù :养育〕,才孕育出昭君这样美貌的、不平凡的女 子。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唐 • 杜 甫
诗中有一个词语集中表达了王昭君 的情感,也是这首诗的诗眼,请找出 来。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唐 • 杜 甫
杜甫
咏怀古迹(其三)课件公开课使用
总结:
怀古(含咏史)诗词是诗人在 阅读史书或游览古迹时,有感于历 史人物或事件的是非,引发出对时 局或自己身世的共鸣,或借古以喻 今,或借古以讽今之作。
第16页,共20页。
怀古诗
(1)结构: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 己志
(2) 意象:历史人物、城池、宫殿、寺 庙、陵墓等;江山、流水、野草、燕子、 明月等
杜甫
第1页,共20页。
▪ “落雁”——王昭君
▪
——
“ 沉 鱼 ” 西 施
第2页,共20页。
▪
▪
——
“ 闭 月 ”
“ 羞 花 ”
——
貂 蝉
杨 玉
环
第3页,共20页。
• 《咏怀古迹》是 一组结构严密的 七言律诗,共五 首,每首各咏一 古迹,依次是庾 信故居、宋玉故 居、昭君村、先 主庙、武侯庙, 都是借古迹抒发 诗人的身世之感。
为平息安史之乱,唐肃宗向回纥英武可汗乞 援,报酬是收复西都长安时所有美女财产任凭回 纥人奸淫烧杀和掳掠回国。“回纥入东京(洛 阳),肆行杀掠,死者万计,火累旬不灭”“比 屋荡尽,士民皆纸衣”。洛阳是杜甫的故乡,回 纥兵洗劫洛阳的时间和他创作这首诗的时间相距 不远,而且就在他创作这首诗的当时,回纥、吐 蕃兵仍不断侵扰着长安、洛阳,致使他有家难归。 所以,诗人写昭君的怨恨 ,同时也融入了他对 唐朝和亲政策的慨叹以及他自己漂泊无依的凄苦 之情。诗人借咏昭君来感叹时事、抒发忧国之思。
咏叹昭君不幸的同时也在感慨自己的不幸,以昭君 自比,悲叹自己仕途的不得志。
第13页,共20页。
昭君 绝代佳人,入宫见妒 画图省识,远离汉宫 身死异国,环珮空归
(千载之怨)
诗人 才华横溢,入朝见妒 不分忠佞,无辜遭贬 漂泊西南,有家难归
杜甫《咏怀古迹》其三公开课
开篇不写昭君,却描 绘了这样一幅图画,目 的何在?
.明代评论家胡震亨认为,这么气象雄伟的起句,只 有用在生长英雄的地方才适当,用在昭君村上是不
适合、不协调的。你同意这种看法吗?
• 不同意。常言道:地灵人杰,正是因为有了如此 雄奇的山水,钟灵毓秀,才孕育出昭君这样美貌 的、不平凡的女子。清人吴瞻泰认为:诗人就是 要借高大山川的雄伟气象来烘托、抬高昭君这个 “窈窕红颜”,要把她写得惊天动地。可见,作 者在此是从咏江山之奇绝引出咏佳人之奇美。这 是其一。其二,作者在引出昭君之前特意用了这 么一个内涵厚重的句子做铺垫,也说明了在作者 的心目中,生长在这里的昭君决不只是一个明眸 皓齿、秀发冰肌的弱女子,而是一位具有大山般 坚强性格的奇伟女性。所以,画面的底色用的不 是阴柔的秀丽而是阳刚的伟岸,是较为和谐的。
这首诗 给我们塑 造了一个 什么样的 人物形象?
找出其中点明感情的词语
昭君怨恨 什么?
这首诗写的是昭君的怨恨, 但首联一开始并没有写她的 怨恨,那写的是什么?
“群山万壑赴荆门”
山是群山起伏,连绵不绝;水是万壑 争流,奔腾不息,直赴荆门山。其中 的“赴”字用了拟人的手法,把迤逦 不绝的千山万壑陡然间写活了,既有 飞动之势,又有变幻之姿。
昭君的悲剧是由毛延寿造成的吗?
• 不是。有人曾为毛延寿鸣不平,写过这样 两句诗:“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 延寿”。金圣叹也曾对此发表评价,大意 是:毛延寿则班小人之所以得售其奸,昭 君之所以抱恨终身,难道不是你皇上自己 造成的吗?搜罗那么多良家妇女充斥后宫 专供你皇上一人受用,你连亲自挑选之劳 都不肯费,也未免太过分了。可见,昭君 的悲剧是由元帝的昏庸糊涂造成的。
昭君远嫁对她个人来 说,毕竟是一种不幸。 这种不幸又是怎样造成 的呢?
咏怀古迹-其三-公开课1PPT课件
用自己的话复述诗歌
在这首诗当中,你读 出了昭君怎样的心事?
诗眼:“怨恨”:
远嫁异邦,远葬他乡,月魂空归, 思念故乡的幽怨。
对画师的无耻行为及汉元帝的 昏庸糊涂的怨恨。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怨恨”两字点明全篇主旨。千百年 来,琵琶所演奏的总是从匈奴传来的撩人 愁思的胡乐,正是昭君在诉说着她的怨恨! 这两句从侧面烘托昭君的形象,既有对她 的赞扬,又有对她的同情。读到这里,我 们的耳边好像又响起了那深沉、幽怨的琵 琶声!
拓展阅读
汉家秦地月,流影照明妃。 一上玉关道,天涯去不归。 汉月还从东海出,明妃西嫁无来日。 燕支长寒雪作花,蛾眉憔悴没胡沙。 生乏黄金枉图画,死留青冢使人嗟。
——李白《王昭君》
这首诗写的是昭君的怨恨, 但首联一开始并没有写她的怨恨, 写的是什么?
“群山万壑赴荆门”
写的是昭君村的地点和那里的景色。 山是群山起伏,连绵不绝;水是万壑 争流,奔腾不息,直赴荆门山。其中 的“赴”字用了拟人的手法,把迤逦 不绝的千山万壑写活了,既有飞动之 势,又有变幻之姿。
——清·李子 德
小结:
诗歌的主旨虽写的是昭君的“怨恨”, 但一开始并未直接写,而是从咏江山之奇 绝引出咏佳人之奇美,接着写昭君的悲剧 及其根源,为点明“怨恨”做铺垫,最后
才明确点出昭君之怨,将感情推向高潮。
诗人漂泊异地,远离故乡,处境和昭 君相似,寄寓思乡之情,也借昭君遗恨绝 域,曲折表达自己失遇无路,才不得用的 感慨。
2021
昭君不惯胡沙远, 但暗忆江南江北, 想珮环月夜归来, 化作此花独幽。
——姜夔《疏影》
2021
诗人咏叹王昭 君其人其事,寄寓 了自身怎样的情感?
2021
《咏怀古迹》(其三)课件1
今呼和浩特市南郊,墓依大青山,傍黄河水
昭君墓
一身归朔漠, 数代靖兵戎。 若以功名论,
几与卫霍同。
咏怀古迹(其三)
群山万壑赴荆门, 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
独留青冢向黄昏。
(对比)
画图省识春风面,
环珮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
分明怨恨曲中论。
当代画师眼中的昭君
电视剧中的昭君形象
咏怀古迹(其三)
1.咏江山之奇绝引出咏佳人之奇美 2.借高山大川的雄伟气象来烘托昭君 的奇伟形象。 发端突兀,是七律中第一 等起句,谓山水逶迤,钟灵毓秀, 始产一明妃。说得窈窕红颜, 惊天动地。——清 吴瞻泰
咏怀古迹(其三)
群山万壑赴荆门, 生长明妃尚有村。
王昭君
பைடு நூலகம்(拟人)
一去紫台连朔漠,
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咏怀古迹(其三)
群山万壑赴荆门, 生长明妃尚有村。
王昭君
(拟人)
一去紫台连朔漠,
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
环珮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
分明怨恨曲中论。
明代评论家胡震 亨认为“群山万壑赴 荆门当似生长英雄起 句,此未为合作。” 你同意这种看法吗?
步骤三、 分析技巧
这种态度用什么方法表达?
归纳怀古咏史诗的特点
1.标题特点: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 古迹、古人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 人前后加“怀古”、“咏怀”等。
2.内容特点:(1)咏古迹(2)怀古人
(3)忆古事
3、思想情感:(1)感慨身世
(2)感伤兴衰
(3)劝勉警戒等等
《咏怀古迹(其三)》省级优质课课件公开课获奖
5、语言:含蓄蕴藉
6、意象:历史人物 历史事件
测试与拓展
咏史怀古诗: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进行叙述、评价,或登临旧地 ,、游览古迹时有感而发,或借国家兴亡寄托个人怀抱的诗歌,都可 以称作咏史怀古诗。
咏史怀古诗的特点
6、意象:历史人物 历史事件
A.前代的都城:咸阳、长安、金陵、姑苏、洛阳、汴京。 B.发生过重大事件的地点:骊山、赤壁、新亭、隋堤、马嵬、华清宫、汴河。 C.历代帝王与名人的故居、陵墓、祠庙:昭君 墓、湘妃祠、乌江亭、陈琳墓、岳 飞墓、李白坟。 D.特定的历史朝代:六朝、吴国、隋代、安史之乱、南唐后蜀等.
题解
《咏怀古迹》是一个系列,它一共五首,每首各抒一人一事, 分别为庾信、宋玉、王昭君、刘备、诸葛亮,是一组七律诗组。
知人论世,背景简介
杜甫少年时怀有远大的政治理想,他在《奉赠韦左丞丈二十 二韵》中写到“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 致君尧舜上,再使 风俗淳。”(我自认为自己才能很突出,很快就可以踏上高位, 建立功勋。我的理想是辅佐和尧舜一样贤良的君上,我的壮志是 使社会风气比上古更真淳。)。后应试不第,漫游各地。唐玄宗 天宝五年,作者西入长安,羁留十年,才做了个看管兵甲器杖的 小官。安史之乱爆发后,他前往灵武投奔唐肃宗,任左拾遗。后 因上疏救宰相房琯触怒唐肃宗而受排挤,无辜被贬为华州司功。 后来他弃官西行,投靠四川节度使严武,定居于成都。严武病逝 之后,杜甫失去依靠,于是离开成都,辗转到达夔州,住了两年。 此诗就作于杜甫客居夔州期间。
合作探究分析文本
作者为什么选取怨恨的角度写昭君,诗人咏叹王昭君其人其事 的同时,寄寓了自己怎样的情感?
作者借昭君的古迹,既怀念古人,也另有深意。在咏叹昭君 不幸的同时,也在感慨自己的漂泊不定,怀才不遇,功业无成的 不幸。
《咏怀古迹》(其三)公开课教案
咏怀古迹(其三)【教学目标】1. 品读诗句,感悟诗歌内容与手法。
2. 了解昭君和杜甫的相似命运,体会诗人深层的情感。
3.通过合作探究练习,理解并掌握鉴赏“咏史怀古诗”的一般方法。
【教学重难点】1.了解昭君和杜甫的相似命运,体会诗人深层的情感。
2.通过合作探究练习,理解并掌握鉴赏“咏史怀古诗”的一般方法。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汉元帝年间,巴山楚水一个有着“闭月羞花之貌,沉鱼落雁之容”的女子,背负着民族的希望,义无反顾地走进了朔风劲草的茫茫大漠,最终化为青冢里的一缕魂魄,默默地守望着她的故园。
她就是王昭君!唐朝大历年间,怀才不遇、漂泊西南、历尽沧桑的杜甫,来到了昭君的家乡——湖北秭归,在绵延起伏、势若奔驰的山林间,遥想八百年前的美人,诗人会生发怎样的感怀呢?今天,让我们走进杜甫的《咏怀古迹(其三)》,去寻找答案吧!展示学习目标二、整体感知《咏怀古迹》是一组七律诗,共五首,每首各抒一人一事,分别为庾信、宋玉、王昭君、刘备、诸葛亮。
本首写的是王昭君,那么,诗人写了什么?为什么要写这些?又是如何写的呢?首先我们来诵读这首诗歌诵读指导:注意把握诗歌的节奏与情感,情感沉郁怨愤,所以语气要舒缓。
教师范读,学生齐读。
读后点拨读音和重点词意。
请学生用诗意的语言复述诗歌内容:千山万壑逶迤不断一直延伸到荆门,生长王昭君的山村还存在。
他离开了汉宫廷,远嫁到了北方的沙漠,如今只留下一座坟墓沉寂在黄昏中。
当初汉元帝在画图中曾经见过王昭君的容貌,如今只有王昭君的魂魄仍在月夜归来,千百年来流传的她做的胡音琵琶曲,分明是在诉说她满腔的怨恨。
这首诗歌首联点出王昭君出生地,颔联叙述其一生的不幸遭遇,颈联揭示造成其悲剧命运的原因,尾联表达出蕴含其内心的感情。
开篇不写昭君,却描绘了一幅雄奇壮丽图画:群山起伏,连绵不绝;万壑争流,奔腾不息,直赴荆门山。
既有飞动之势,又有变幻之姿。
借高山大川的雄伟气象来烘托昭君奇伟形象,正所谓地灵人杰,钟灵毓秀,好山好水好姑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咏怀古迹(其三)
群山万壑赴荆门, 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 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 环珮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 分明怨恨曲中论。
试用自己的话复述诗歌
群山万壑随着险急的江流,奔赴荆门山, 这里有生长明妃(王昭君)的村子。一旦离 开汉宫,(命运)便与北方少数民族相连, 独留下青冢向着黄昏。凭着画工画的画像只 能约略认识昭君美丽的面容,空有她那怀念 故国的魂魄月夜归来。即使千年过后,琵琶 弹奏的胡地乐曲,还分明诉说着她内心的怨 恨之情。
生 离 汉 宫
不 幸 、 孤 苦
一去
独留
生前的寥落;死后的孤寂
紫台 青冢 富丽繁华;荒凉冷落
对 比
死 葬 异 域
孤 寂 、 冷 落
连
向
对 比
朔漠
黄昏
无边无际的大漠;笼罩四野的昏黄
一般指时间,而这里主要指空间,和 “朔漠”相对,即笼罩四野的昏黄的天幕。
上句写她生前的不 幸与孤苦,下句写她死 后的凄凉与冷落,一句 话写尽了昭君一生的悲 剧。
“ 沉 鱼 ” 西 施 ——
“ 落 雁 ” 王 昭 君 ——
“ 闭 月 ” 貂 婵 ——
“ 羞 花 ” 杨 玉 环 ——
杜甫
《咏怀古迹》是 一组结构严密的 七言律诗,共五 首,每首各咏一 古迹,依次是庾 信故居、宋玉故 居、昭君村、先 主庙、武侯庙, 都是借古迹抒发 诗人的身世之感。
总结:
怀古(含咏史)诗词是诗人 在阅读史书或游览古迹时,有感 于历史人物或事件的是非,引发 出对时局或自己身世的共鸣,或 借古以喻今,或借古以讽今之作。
达这 (种 分态 析度 技运 巧用 )什 么 方 法 表
态事为 度 什 ?么 ( 诗要 体 人写 悟 在这 感 诗个 情 中古 ) 表人 现这 出段 什往 么
的所 (描 弄写 清的 史古 实人 )、 往 事 是 怎 样
鉴 赏 咏 史 诗 三 步 骤
再见!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为什么怨恨?
怨恨时间之长 美不得宠 生离汉宫 思念故国 怨恨之强烈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怨恨”两字点明全篇主旨。千百年 来,琵琶所演奏的总是从匈奴传来的撩人 愁思的胡乐,正是昭君在诉说着她的怨恨! 这两句从侧面烘托昭君的形象,既有对她 的赞扬,又有对她的同情。读到这里,我 们的耳边好像又响起了那深沉、幽怨的琵 琶声!
诗人咏叹王昭 君其人其事,寄寓 了自身怎样的情感?
背景:唐玄宗天宝五年,作者西入长安, 羁留十年,才做了个看管兵甲器杖的小官。 安史之乱爆发后,他前往灵武投奔唐肃宗, 任左拾遗。作者因上疏救宰相房琯触怒唐肃 宗而受排挤,被贬为华州司功。
昭君 诗人
绝代佳人,入宫见妒
画图省识,远离汉宫
才华横溢,入朝见妒
小结:
诗歌的主旨虽写的是昭君的“怨恨”, 但一开始并未直接写,而是从咏江山之奇 绝引出咏佳人之奇美,接着写昭君的悲剧 及其根源,为点明“怨恨”做铺垫,最后 才明确点出昭君之怨,将感情推向高潮。
诗人漂泊异地,远离故乡,处境和昭 君相似,寄寓思乡之情,也借昭君遗恨绝 域,曲折表达自己失遇无路,才不得用的 感慨。
1.咏江山之奇绝引出咏佳人之奇美 2.借高山大串的雄伟气象来烘托昭君 的奇伟形象。 发端突兀,是七律中第一 等起句,谓山水逶迤,钟灵毓秀, 始产一明妃。说得窈窕红颜, 惊天动地。——清 吴瞻泰
佳句鉴赏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一去”对“独留”,“一”与“独” 同义互文,将昭君生前的寥落、死后的孤 寂,写得入骨三分。可见,昭君是多么孤 独!“紫台”对“青冢”,一个富丽繁华, 一个荒凉冷落,对比多么悬殊!“连”对 “向”, “连”字写出塞万里之景,“向” 字写思汉之心,笔下有神。 “朔漠”对 “黄昏”,“朔漠”即北方的大漠,“黄 昏”一般指时间,而在这里似乎更主要指 空间,即和无边的大漠连在一起的,笼罩 四野的黄昏的天幕,何等的空旷凄清!
不分忠佞,无辜遭贬
身死异国,环珮空归
(千载之怨)
漂泊西南,有家难归
(深沉怨恨)
所以作者在咏叹王昭君不幸的同 时也在感慨自己的不幸,在表达王昭 君千载之怨的同时也在暗中表达自己 的深沉怨恨。
前人评此诗时说杜甫是 “后来诸家,总 不能及。 ——清· 李子德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
典故,指出昭君悲剧的根源
一个“空”字,将诗人的同情之 意、悲愤之情传达得淋漓尽致。
对故土深沉的爱
“环珮空归月夜魂”中的 “空”如何理解?
从字面上看,作者认为,既然葬于塞 外,不能归汉,昭君的魂灵归来也是徒然 的。深入一想,昭君虽骨留青冢,但魂灵 早已在月明之夜回到生她养她的故乡,可 见其怀念故土之心是多么强烈啊!一个 “空”字,将诗人的悲愤之情、伤悼之意 传达得淋漓尽致。
饱含感情地朗读这首 诗歌,找出其中点明昭君 情感的词语。
在这首诗当中,你读 出了昭君怎样的心事?
诗眼:“怨恨”:
远嫁异邦,远葬他乡,月魂空归, 思念故乡的幽怨。
对画师的无耻行为及汉元帝的
昏庸糊涂的怨恨。
这首诗写的是昭君的怨恨, 但首联一开始并没有写她的怨恨, 写的是什么? “群山万壑赴荆门”
写的是昭君村的地点和那里的景色。 山是群山起伏,连绵不绝;水是万壑 争流,奔腾不息,直赴荆门山。其中 的“赴”字用了拟人的手法,把迤逦 不绝的千山万壑写活了,既有飞动之 势,又有变幻之姿。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昭君家乡的自然风光
拟人手法,写出千山万壑既 有飞动之势,又有变幻之姿。 侧面烘托昭君坚强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