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强教学设计
压强教案(优秀9篇)
压强教案(优秀9篇)压强教案篇一一、设计意图压强的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因为其概念较为抽象,大部分学生在初二下学习时会感到困难,对固体压强和液体压强处理的不够好,不会灵活应用固体压强、液体压强的特点来解决实际问题,希望通过本节课的,帮助学生建立起压强的知识体系、框架,认清固体压强和液体压强的不同之处,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学中采用对比法和归纳法,师生讨论的方法等。
二、复习目标1. 正确理解压强,区分固体压强与液体压强的不同之处,知道固体压强等于压力与受力面积的比值,液体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
2. 正确理解公式p=F/S,知道其适用范围,会用p=F/S及其变形公式解决一些问题。
3.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掌握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探究液体压强规律的实验,这两个实验的实验方法、实验过程和实验结论。
三、复习重点和难点重点:①压强的概念②对固体压强中受力面积的理解,液体压强中深度的理解。
③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和深度的关系④掌握两个实验的方法、过程和结论。
难点:①压强概念的建立②固体压强和液体压强知识的应用四、教具与学具气球与钉板、削好的铅笔、压强计等五、课前准备要求学生准备好八下的物理书和笔记本,在课前已经自己对压强概念有大致的了解,知道探究实验所用的物理方法等。
六、教学过程教学阶段与时间分配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点评引入课题3′5′在初二下我们学习了压强的概念,学过固体压强、液体压强和气体压强等概念,由于压强的概念比较抽象,固、液、气压强的特点又不同,我们同学在学习时普遍感到困难。
这块知识本身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也属于较难的部分。
希望通过本节复习课能给与大家一些帮助。
本节课我们主要复习固体压强和液体压强。
(板书)固体\\压强和液体压强那些同学知道我们在固体压强和液体压强这部分学习了那些知识?一、压力①什么是压力?②压力产生的原因?③压力的范畴?④压力的方向?(课件)判断下列图中MN面所受压力的大小1.概念压力、压强的概念、单位、计算公式;如何增大和减小压强;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
(完整)初中物理压强教案
《压强》教课方案【教课目的】一、知识与技术:1、认识压强的看法.理解什么是压力,什么是物体的受力面积2、知道压强的意义、定义、公式和单位3、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4、知道增大和减少压强的方法5、会用所学知识解说生活中常有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案例二、过程与方法:1、学习察看压力的作用成效2、研究压力作用成效的有关要素3、学惯用控制变量法和变换法研究问题三、感情态度和价值观:1、经过察看、实验以及研究活动等学习活动,培育学生尊敬客事实、脚踏实地的科学态度。
2、经过研究性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取成功的欢乐,培育学生参与物理学习活动的兴趣,提升学习的自信心。
3、培育学生乐于研究自然现象,乐于用压强的知识解决平时生活中的问题【教课要点】压强看法的理解【教课难点】有效组织好研究活动概括出压力作用成效与什么要素有关,真实理解压强的看法并能运用有关知识解答有关问题。
【教课方法】一、直观演示法:经过实验直接体现,让学生直接察看压力的作用成效,给学生产生对压强的直接的感觉,及惹起他们的兴趣二、议论法:经过提出问题,让学生睁开议论并发布看法,培育学生擅长思虑和发现问题的能力三、讲解法:教师经过简洁、生动的口头语言向学生教授知识、发展学生智力,简单控制教课进度,能够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获取大批系统的科学知识四、增强方法:介绍公式后,经过在课中增强练习和课后作业来增强学生对压强的理解和公式的运用【课时设置】一个课时【教课方案思路】在设计活动和组织教课时,本着切近生活、从学生的实质出发,创建出研究问题的情形,让学生踊跃参加到学习活动中,培育参与的意识,提升参加能力;经过准备教具,亲历研究的过程,掌握学习的方法,实时的运用知识剖析问题,稳固提升使学生体验成功的欢乐,增强自信心保持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课准备】(教师)软毛巾一块,木盒一个,钥匙串,一个三角尺,一支铅笔。
(学生)课前仔细进行预习。
【教课过程】一、新课引入:教师发问:1.大家都知道,在雪地里行走,脚很简单堕入积雪中;有了宽宽的滑雪板,运动员的脚不只不会陷进雪里,并且还可以在雪地上滑行,这是为何?2.同学们察看过自己的书包带子吗?感觉宽带子好,仍是细带子好,为什么?3.请大家取出你们的三角板,没三角板的用铅笔取代,按书中图的方法做一做 .感觉有什么不一样 ,知道是为何吗 ? 今日我们就来学习此中的道理。
大气压强教学设计(共7篇)
大气压强教学设计(共7篇)第1篇:大气压强教学设计大气压强一、教学目标:1.体验大气压强的现象。
2.探求测量大气压强的方法。
3.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和概括问题的能力以及应用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勤于动手和积极的探究精神。
二、教具准备:学生四人一组,分别自带熟鸡蛋一个,矿泉水一瓶,钉子一个,玻璃杯一只,小水桶一个;实验室准备:吸钩若干,广口瓶,小茶壶一个,水槽,胶皮管,酒精棉,火柴,试管,玻璃皿等。
三、教学实录:一、引入新课师:同学们都知道,人生活在大气中。
那么,大气有哪些特征呢?生:大气有质量,大气有密度,大气有压强……师:大气有压强吗?如果有,我们生活在大气中,为什么一点感觉也没有呢?(点评:新颖的提问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说明:学生分组做以下实验:(1)用吸钩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2)“覆杯”实验;(3)“瓶口吞鸡蛋”实验。
实验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拓展实验”。
如可以将吸钩上下拉,斜着拉,看能不能拉开;可以将装满水的杯侧放,再观察水还会不会流出来;不装满水,再观察水会不会流出来。
)师:(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气体到底有没有压强?气体如果有压强,那么气体的压强有哪些特点?生:气体有压强。
生(A):将两个吸钩放在一起,不挤压,很容易拉开;挤出里面的空气后,用很大劲拉也拉不开。
说明外面大气存在压力,所以拉不开。
生(B):将玻璃杯倒满水,用硬纸片压在杯口,倒过来水和纸片都不往下掉。
说明外面有大气压力“托住”纸片,所以纸片掉不下来。
生(C):给广口瓶加热,冷却后,瓶口的鸡蛋会自然被吞进去。
这是因为外面的气体压强大于里面的气体压强,把鸡蛋压进瓶中。
师: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可以说明大气存在着压强?生:将一摞书放在气球上,往气球里吹气,气球就能顶起书;吸盒装饮料时,纸盒会变形;还有拔火罐……(点评:学生举的例子越多越好,旨在培养他们善于观察生活的良好习惯。
)师:大气压强有什么特点?生:和液体一样,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压强》教案
《压强》教案《压强》教案《压强》教案1一、教学目标1.知道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知道增大和减小压强在生活中的应用。
2.通过小组讨论,提高观察归纳总结的能力。
3.通过本节课的探究,提高学习物理、探究物理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难点】增大和减小压强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学生活动:让学生将桌上的图钉按入木块,体验后,提出问题:你希望钉尖对木块的压强大些还是小些?希望钉帽对手的压强大些还是小些?教师进一步提问:如何增大或减小压强?引发学生思考,导入新课。
(二)新课讲授1.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法多媒体呈现想想议议的图片,提出问题:哪些地方要増大压强?哪些地方要减小压强?如何增大或减小压强?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压强的计算公式,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法。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得出:根据压强的计算公式可以知道:要增大压强,可以増大压力或者减小受力面积;要减小压强,可以减小压力或者増大受力面积。
2.增大或减小压强在生活中的应用提出问题:图片中如何增大或减小压强的?学生思考后可能会得出:推土机的推土铲篆刻刀的刀口做得很锋利,破窗锤的敲击端做成锥状,这些是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的;铁轨下面铺放枕木,推土机用宽大履带来支承,这些是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的。
提出问题:这些生活实例中压强能否无限增大?引导学生在书本上找出答案。
学生根据教材内容能够发现:任何物体所能承受的压强都有一定的限度,超过这个限度,物体就会被损坏。
例如,货车超载,就很容易把公路的路面压坏。
交通管理部门规定,货车每一车轴的平均承载不得超过10t(图9.1-5),这是通过限定每一车轴对地面的压力来控制对路面压强的大小的。
(三)巩固提高思考:锯、剪刀、斧头等,用过一段时间就要磨一磨,为什么?(四)小结作业1.小结:学生总结。
2.作业:搜集资料,思考啄木鸟有个坚硬而细长的喙,这对它的生存为什么特别重要?四、板书设计《压强》教案2一、设计意图本节课所涉及到的知识中,大气压强和浮力中尤其是浮力,新课标要求的要求难度有所降低,这是新教材考虑到初中生思维特点的一个体现。
压强的教案(精选11篇)
压强的教案压强的教案(精选11篇)压强的教案篇1一、知识目标1.了解压强的概念。
理解什么是压力,什么是物体的受力面积。
2.理解压强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3.了解压强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名称、单位及符号。
知道压强单位的物理意义和由来。
4.了解压强的增大和减小的主要方法。
二、能力目标1.观察生活中各种跟压强有关的现象。
了解对比是提高物理思维的基本方法。
2.通过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
经历探究的主要环节。
通过探究实验,观察实验现象。
采集实验数据。
获得对压强比较深入的了解。
初步学习使用控制变量,具有一定的实验能力。
3.了解改变压强的实际意义和基本方法,具有运用知识解释简单现象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4.通过实际动手、实践如何改变压强。
具有一定的动手实践能力。
三、德育目标1.经历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等学习活动。
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
培养学生对参与物理学习活动的兴趣,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3.了解压强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的广泛性,认识科学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有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意识。
4.感悟科学是人类创造发明的基础。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重点:压强概念的理解。
教学难点:压力与重力面积的正确理解。
教学方法:探究法:通过学生自己独立的探究活动。
观察现象。
收集数据。
分析比较获得对压强概念深入的理解。
比较归纳法:通过对具体现象、事例的对比、比较,提出问题,并通过研究归纳出一般的结论。
教具准备:压力小桌、泡沫塑料、砝码、橡皮泥、木条、弹簧秤、投影仪、录像机及录像机资料等。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播放一段风光片:金色的海滨。
松软的沙滩。
人们的身后是一串串大小不等、深浅不同的脚印;茫茫雪原,浩浩无边,想在上面步行的人双脚深陷。
几乎寸步难行。
雪橇却能使人插上翅膀…2.观察教材中P66两幅精美的图片:小小的蝉可以把口器插入坚硬的树皮,体态庞大的骆驼却可以凭借宽大的脚掌成为沙漠之舟。
高中物理压强教案
高中物理压强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将学习压强的概念、计算公式以及压强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
1. 理解压强的概念;
2. 掌握计算压强的公式;
3. 能够应用压强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举例引入压强的概念,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压强及其重要性。
2. 理论讲解(15分钟)
教师讲解压强的定义和公式:压强等于物体受到的力除以物体受力的面积,即P=F/A。
同时解释压强的单位是帕斯卡(Pa)。
3. 实例演练(20分钟)
教师通过一些实际例题让学生计算压强,并解释计算过程。
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思考和回答问题。
4. 拓展练习(10分钟)
让学生自行解决一些压强应用题,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5. 总结(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学生需要掌握的重点知识和方法。
四、作业布置
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同时鼓励学生进一步思考并探索压强的更多应用。
五、教学反思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及时调整,确保学生能够掌握压强的重要概念和计算方法。
同时,鼓励学生多做练习,加深对压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压强》教案(精选13篇)
《压强》教案(精选13篇)《压强》篇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压强的意义、定义、公式和单位2、能用压强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3、知道增大和减少压强的方法4、能用压强解释日常现象过程与方法 1、学习观察压力的作用效果2、探究压力作用效果的有关因素3、学习用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研究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乐于用压强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重点压强的概念难点压力作用效果的探究器材海绵、细沙、小板凳、橡皮泥、削尖的铅笔、气球、缝衣针、钩码、大铁钉、弹簧秤、木条、细线绳。
学情分析压强的概念较为抽象,学生初学极易与压力的概念混淆不清,为让学生较好的理解压强与压力的区别,做好探究压力作用效果有关因素的实验是本节课的关键,为提高学生的探究学习兴趣,可让学生自行设计各种各样的实验,通过不同的实验最后达到同样的目的(老师要提前为学生准备丰富多样的实验器材)。
另外本节可的内容与生活联系较为紧密,应让学生充分列举日常生活中的与压强有关的现象,并加以解释,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可加深学生对压强概念的理解。
教学过程环节主要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引入在雪地里行走的人会深深的陷入雪中,而在滑雪板上的人则可以轻灵的在雪面上自由自在的滑动,你知道这其中道理吗?学了这一节的内容之后你就会明白了讲述,创设情境思考,进入情境新授课一、压力作用效果的有关因素1、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2前面我们学过力的作用效果,我们知道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压力对物体形状的改变会有大有小,我们称为压力的作用效果不同,那么压力的作用效果与那些因素有关呢?首先请同学们相互讨论交流一下你们的观点,然后用桌面上的器材设计实验来探究压力作用效果的有关因素,检查一下你们的讨论结果是否合理讲述压力的概念引导启发学生设计探究实验巡回指导了解压力的概念讨论压力作用效果可能有关的因素设计探究实验进行探究活动新授课结论: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有关,与压力的作用面积有关。
初三物理液体压强教案(精选8篇)
初三物理液体压强教案初三物理液体压强教案(精选8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初三物理液体压强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初三物理液体压强教案篇1[设计理念]液体的压强是一个比较抽象、难于理解、却又非常重要的概念。
为了使学生加深理解,获得深刻影响,特在课本P81的演示实验上增加学生分组探究实验。
通过本节课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液体压强的特点,认识到液体压强只与液体密度和深度有关。
本节课首先通过多媒体展示日常生活经验的相关情景,使学生对液体压强获得初步印象,然后让学生猜想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并设计实验,自主探究。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和合作学习的协作精神。
同时还要求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相关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科学知识的精神和创新意识。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液体内部存在压强及液体内部压强的方向。
(2)知道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
(3)理解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密度和深度有关。
2、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知道探究学习的一般程序和方法。
(2)培养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并进行操作的能力,通过实验分析,概括出物理规律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2)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主动探索科学知识的精神。
(3)密切联系实际,提高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
[教学用具]演示用:橡皮膜、两端开口的直玻璃管、侧壁开口的玻璃管、压强计、盛液筒两个、小烧杯两个、水、盐水。
学生用:盛液筒、压强计、玻璃管、橡皮膜、水、盐水。
[重点难点]重点:理解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是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两个因素。
难点: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归纳得出结论。
[教学过程]一、设置情景,引入课题1、用多媒体展示情景一:放置在水平桌面上的茶杯对桌面存在压强。
物理《压强》教案范文模板
I. 教学目标1. 掌握压强的定义及计算方法;2. 能够理解压强的物理意义和应用;3. 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
II. 教学重点1. 压强的概念及计算方法;2. 压力和力的关系;3. 压强的应用实例。
III. 教学难点1. 压强与力的关系的深入理解;2. 压强的应用实例的掌握。
IV. 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教师在黑板上写下“压强”两个字,询问学生是否知道这个概念。
将一个带有铅笔芯的宝特瓶放在桌子上,让学生尝试用手指压住宝特瓶,让学生感受一下指尖的力量对于面积的影响。
2. 概念讲解(20分钟)教师开始讲解压强的概念,介绍了压力与面积的关系,并深入探讨了压强的定义及计算方法。
同时,引入力的概念,阐明了压强和力的关系。
3. 应用实例(30分钟)教师通过丰富的例子,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压强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比如,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茶杯底部会容易破裂,或者介绍水泵的原理等等。
4. 实验探究(40分钟)教师设计了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示波器上的波形图,探究物体受力的变化及与压强的关系。
实验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合理操作,并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总结实验结果。
5. 总结(10分钟)在本节课的结束时,教师与学生一起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进行梳理。
并让学生思考一下,如果你要为一辆自行车的轮胎充气,应该如何选择打气筒的头部?V. 课后作业为了巩固学生所学知识,教师布置了一些相关题目,并让学生在课后独立完成。
VI.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学生通过实践感受了压强的概念及应用,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
的课后作业让学生能够自主巩固所学知识,达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效果。
压强教案 (3)
压强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压强的定义和计算方法;2.掌握压强与力、接触面积之间的关系;3.能够解决与压强相关的问题;4.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推理的能力。
二、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压力计、不同形状的物体、压力计支架、测力计、木块、电子秤等;2.教学课件:包含相关的理论知识、实验步骤和练习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问题导入的方式激发学生对压强的兴趣,例如: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针可以戳破气球,而我们的手指却不行?这是为什么呢?2. 引入(10分钟)通过讲解与压强相关的基本概念来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包括:•压强的定义:压力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对单位面积的垂直分量;•压强的计算方法:压强=力÷接触面积。
3. 实验探究(30分钟)通过实验的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压强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进一步理解其原理。
实验步骤如下:1.将压力计安装在压力计支架上,并选择一个合适的力量表读数范围;2.将不同形状的物体放置在实验台上,并用压力计分别对其施加压力;3.测量物体的接触面积,并记录下压力计的读数;4.根据实验数据计算物体的压强,并进行比较和分析。
4. 深化理解(15分钟)根据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深化对压强的理解:•压强与力的关系:压强与施加在物体上的力成正比,力越大,压强越大;•压强与接触面积的关系:压强与接触面积成反比,接触面积越大,压强越小。
5. 拓展应用(20分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与压强相关的实际问题,如:1.计算气球被针戳破的压强;2.探究为什么人的脚在穿高跟鞋时容易受伤;3.分析为什么行走在细长的木板上会更容易折断。
6. 总结归纳(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提醒学生回顾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资源1.教学课件;2.实验器材:压力计、不同形状的物体、压力计支架、测力计、木块、电子秤等。
五、课堂评价1.师生互动:课堂提问、实验操作指导等;2.学生实验报告评价:包括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实验结果的分析能力。
初中物理压强试讲示范教案
初中物理压强试讲示范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压强的概念,掌握计算压强的方法,能够运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了解压强与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知道如何增大或减小压强。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验探究,学生能够观察和分析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学习控制变量法,提高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物理知识应用到生活中,提高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现象的能力,培养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压强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如何增大或减小压强。
【难点】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过程。
三、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如踩在沙滩上的脚印、捏笔时手指的不同感觉等,引导学生思考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压强。
环节二:探究压强定义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压力概念,复习压力的计算公式。
2. 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发现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
3.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量化压力的作用效果,引入压强的概念。
4. 学生学习压强的计算公式,理解压强的物理意义。
环节三:实验探究压强与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1. 教师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探究压强与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
2. 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数据。
3.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得出压强与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
环节四:应用压强知识1.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压强知识,解释一些生活中的现象,如为什么踩在沙滩上的脚印会消失、为什么穿高跟鞋容易累等。
2.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体验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法,如推门时如何用力等。
环节五:总结与评价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压强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如何增大或减小压强。
2. 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分享学习收获。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理解压强的概念,掌握计算压强的方法,了解压强与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知道如何增大或减小压强。
《压强》教案优秀9篇
《压强》教案优秀9篇《压强》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压力,会画压力示意。
2.通过探究知道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并能建立压强定义公式。
3.知道国际单位制中压强的单位(帕)。
4.经历测量人体对地面压强的过程,培养乐于和他人合作进行探究的团队精神,初步掌握测量,计算,表达能力及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知道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6.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的定量计算。
教学设想重点:通过探究知道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并能建立压强定义公式。
教学难点理解压力的概念。
会画压力示意。
教学教法实验探究式教学准备一端削尖的铅笔、小桌子、沙盘等。
教学过程一课题引入不知道大家注意过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没有:[出示钉]钉的帽子做得又大又平,而钉头却又尖又细;在茫茫的雪原里,步行的人容易陷下去,可是滑雪者却悠然自得,而且滑得很快。
这些现象看起来简单,但其中包含的物理学道理却是很深刻的,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就准备解决这些问题。
二讲授新课一只杯子放在地面上,受到地面对它的支持力,那么地面受不受力呢?(如果用手作为地面,可以明显地感觉到压力,可见地面受到杯子的压力,谁来画一画地面受到的压力?)同样的道理,钉对墙面也有压力;放在斜面上的木块对斜面也有压力,请大家完成力的示意。
(学生板演)多媒体展示教学目标。
多媒体展示压力,说明压力的方向始终和接触面相垂直。
(学生观察并回答)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虽然我们知道了压力的定义,但是压力的作用效果和那些因素有关呢,我们用实验来探寻答案。
[实验1]将压力小桌正放入沙盘,其中一次在小桌上放一个重物,比较两次小桌陷入沙盘的深度。
(学生观察)压力作用的效果和压力大小有关。
(学生回答)[实验2]将压力小桌分别正放和反放入沙盘,比较两次小桌陷入沙盘的`深度。
(学生观察)压力作用的效果还和接触面积大小有关。
(学生回答)为了更直接方便地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物理上引进了压强的概念。
⑴定义:压强是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大小)。
压强美术教案初中
压强美术教案初中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压强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对美术学科的兴趣和热情。
二、教学内容1. 压强的概念及其计算公式。
2. 压强的单位及其意义。
3. 压强的应用和实际例子。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掌握压强的概念和计算方法,理解压强的单位及其意义。
2. 难点:如何运用压强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1. 教具:压力小桌、塑料泡沫、破码、细砂、玻璃杯等。
2. 学具:草稿本、画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演示教具,让学生观察和体验压力和压强的概念。
2. 讲解新课讲解压强的概念,介绍压强的计算公式,以及压强的单位和意义。
3.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实践能力。
4. 解决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压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压强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以及压强的应用。
6. 布置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压强知识,完成一幅关于压强的绘画作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审美能力。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演示教具和实际操作,让学生了解了压强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以及压强的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还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指导和帮助,让他们在美术学科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8.2科学探究: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物理
8.2科学探究: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物理在设计这节科学探究课“液体的压强”时,我的意图是以实验和观察为基础,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来理解液体内部压强的概念,并掌握相关的影响因素。
我期望通过这节课,学生不仅能够掌握物理知识,更能够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考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液体内部压强的产生,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以及影响液体内部压强的因素。
同时,通过实验,学生能够学会使用压强计等物理仪器,并能够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本节课的重点是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和影响因素,难点是液体内部压强的计算和实验操作。
为了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我准备了相关的实验器材,包括压强计、液体、测量工具等。
同时,我也准备了一些辅助教学的材料,如图片、视频等,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液体内部压强的概念。
在活动的重难点上,我特别关注学生对液体内部压强计算的掌握和实验操作的准确性。
我设计了专门的练习,让学生在实验中自行计算液体内部压强,并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课后,我进行了反思,认为这节课的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学目标基本达成。
但我也发现,部分学生在实验操作上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和练习。
同时,我也考虑了拓展延伸,如让学生探究其他液体的压强特性,以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总的来说,我相信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对液体内部压强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为他们进一步学习物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重点和难点解析:我选择了以实验和观察为基础的教学方式,因为我认为通过亲身体验,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液体内部压强的概念。
在设计实验时,我确保了实验的直观性和可操作性,让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液体内部压强的存在,并通过实验操作,深入理解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我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上,注重了知识与能力的结合。
我不仅希望学生能够理解液体内部压强的概念,更希望他们能够掌握影响液体内部压强的因素,并能够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压强》教学设计(精选5篇)
《压强》教学设计(精选5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压强》教学设计(精选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压强》教学设计1一、设计理念压强的概念较为抽象,学生初学及易与压力的概念混淆不清,为了让学生较好的理解压强与压力的区别,做好探究压力作用效果有关因素的实验是本节课的关键,为提高学生的探究学习兴趣,可让学生自行设计各种各样的实验,让学生在探究中进一步了解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获取相关的知识,同时,为压强概念的形成做了很好的铺垫。
另外本节课的内容与生活联系较为紧密,应让学生充分列举日常生活中与压强有关的现象,并加以解释,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可以加深学生对压强概念的理解。
二、教材分析:1、教材的感性材料丰富,每一个知识点都是从观察或实验引入的,符合八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
2、书中的插图极富启发性和趣味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课本让学生通过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那些因素有关”,极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锻炼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实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学情分析1、八年级的学生正处在青少年时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较强的观察能力。
半年的物理学习,已经具备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以及简答物理研究方法。
正处于逻辑思维能力发展的最佳时期。
2、学习的内容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体验,如书包带做的宽比较舒服等有关事例。
本节课所学生涉及的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使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生活体验,进而使学生由对生活现象的初步了解,通过实验探究,观察现象,逻辑推断,最后上升为理论认识。
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压强的概念。
2、理解压强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了解增大或减小压强的主要方法。
3、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初中压强的教案
初中压强的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压强的概念,掌握压强的计算公式。
2.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探究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并学会运用控制变量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1. 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探究压强与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
2.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式,提高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认识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习物理的兴趣。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压强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压强的概念、计算公式以及影响压强的因素。
难点:通过实验探究影响压强大小的过程和方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如步行时脚下的压力、举重时的压力等,引导学生思考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学生可能提到压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积等。
2. 生成新知:(1) 教师介绍压强的概念,解释压强的计算公式:压强 = 压力 / 受力面积。
(2) 教师演示实验,探究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
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实验一:保持压力大小不变,改变受力面积的大小,观察压强的变化。
实验二:保持受力面积不变,改变压力的大小,观察压强的变化。
(3)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自主探究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
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分析,得出结论。
3. 巩固知识:(1)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压强知识解决问题。
如:为什么步行时脚下的压力会感到舒适,而举重时压力会感到巨大?(2)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自己的观点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4. 应用拓展:(1) 教师展示一些生活中的现象,让学生运用压强知识解释。
如:为什么汽车在泥泞的道路上容易打滑?为什么冰面上的压力会导致冰裂?(2) 学生尝试运用所学的压强知识解释这些现象,并讨论交流自己的观点。
四、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讲解、实验操作、问题解答等方式,评价学生对压强的概念、计算公式和影响压强的因素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压强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15篇)
压强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15篇) 压强教学设计1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实验,认识液体内部存在压强及液体内部压强的方向。
通过实验探究,了解液体压强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
2、过程与方法能联系生活实际,感知液体压强是一种客观存在。
根据固体压强的概念,设计出证明液体压强存在的方法。
能通过实验探究体会到液体压强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整堂课的学习中,能经过发散式思维的训练,培养学生乐于参加探究的态度,敢于把想法说出来与大家交流的勇气。
在观察实验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能对学习的过程、知识和方法进行总结,梳理所学知识,学会反思。
2学情分析初中阶段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相对较强,抽象思维能力相对较弱,注意力不能持久集中,每个学生的智力发展、认知水平、兴趣爱好各不相同,但是喜欢看实验和做实验,并有一定的生活积累,他们对液体压强会有一定的认识,但只停留在感性认识的阶段。
如果直接让他们想办法设计出证明液体压强存在的实验来,未免难度过高。
然而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求知欲强,而固体、液体的压强具有共性,又有其自身的特性,因此,本节设计是安排在学生学习了固体压强概念之后,再根据固体压强的特点,通过类比,进一步探究设计出证明液体压强存在的方案。
3重点难点重点:本节重点放在知道液体压强的特点,因为这是解释社会生活中相关现象的基础知识。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探究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对设计出来的实验方案进行归类并得出影响液体压强大小因素的结论。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新课引入利用多媒体展示三个问题:1、潜水员为什么要穿潜水服潜水?2、潜水员下潜深度为什么会有限制?3、深海中的带鱼捕到岸上为什么常常会死亡?活动2【活动】新课学习演示实验:装满水的塑料袋装满水后鼓起来。
用手指触摸有什么感觉?提问:固体压强的概念是什么?能不能设计出证明液体压强存在的实验呢?活动3【导入】教学环节如果要定量的了解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又是哪个方案合适些?方案三更为适合引导学生综合评价各个方案:1、方案一、二教简便直观;而方案三较复杂;、方案三能定量测量得到液体压强的大小;从刚刚的实验展示中我们已经知道液体压强的哪些特点?1、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压强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科学华东师大版2012》
《压强》导学案一、导入1. 引入话题:今天我们要进修的是压强这个观点,你们知道什么是压强吗?2. 激发兴趣:压强在我们生活中有很多应用,比如汽车轮胎的气压、人体内的血压等等,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吧!二、观点诠释1. 压强的定义:压强是单位面积上的压力,通常用P表示,其数值等于施加在单位面积上的力除以该面积。
2. 压强的计算公式:P = F/A,其中P为压强,F为作用在物体上的力,A为物体的受力面积。
3. 压强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压强的单位是帕斯卡(Pa),1帕斯卡等于1牛顿/平方米。
三、压强的应用1. 汽车轮胎的气压:为什么汽车轮胎需要保持适当的气压?如何检测汽车轮胎的气压是否正常?2. 人体内的血压:高血压和低血压分别是什么情况?我们应该如何保持身体的血压在正常范围内?3. 水下潜水:深海潜水员在深水中受到的压强会越来越大,他们如何应对这种极端环境?四、实验探究1. 实验目标:通过实验探究不同物体受到相同力作用时,受力面积对压强的影响。
2. 实验步骤:(1)准备实验用的不同大小的木块或金属块;(2)用力将相同大小的书放在不同大小的块上,记录下受力面积和受力大小;(3)计算每个块受到的压强,比较不同受力面积对压强的影响。
3. 实验结论:受力面积越大,压强越小;受力面积越小,压强越大。
五、教室讨论1. 你认为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应用途景可以用到压强的观点?2. 为什么一些运动员需要在高海拔地区进行训练?3. 你认为如何保持身体的血压在正常范围内是一项重要的健康习惯?六、作业安置1. 完成课后习题,稳固对压强的理解;2. 搜集一些关于压强的实际案例,并写一篇小结。
七、总结通过本节课的进修,我们了解了压强的观点及其应用,同时也进行了实验探究,希望大家能够在生活中多加关注,发现压强这个观点在我们身边的应用。
下节课我们将继续进修更多有趣的物理知识,敬请等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教
学
设
计
姓名:***
班级:2013级1班
专业:物理学
课题:《压强》
《压强》教学设计
13级物理学专业李婷婷
【课题】压强
【教学时间】45分钟
【教学对象】八年级(下期)学生
【教材】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一节
一、教材分析
本章是初中力学内容的重点知识,而压强概念又是本章知识结构的核心,也是生活生产中应用十分广泛的一个概念。
这一节内容着重学习的是固体的压强,它是在学习了力及力的三要素、力的作用效果等基础上编排的,是初中物理教学中有关力学知识的一次较大的综合,也是学生以后学习液体压强、大气压强、浮力等知识的基础。
压力、压强在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技术中都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贯彻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采取分析现象,找出原因,提出猜想,进行实验验证猜想的研究方法,从而理解压强的概念和掌握控制变量法。
二、学情分析
1.认知特点:初中学生有一定的观察能力,也具备了较强的独立思维能力,但抽象思维能力尚未成熟,或者学习缺乏主动性、积极性和持久性,依然需要具体形象的图片画面和有趣的生活实例来来支持。
2.知识储备:在本节学习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力学的基础知识,并学习了两个重要的力,即重力和摩擦力,这些知识都是本节学习的认知基础;控制变量法、比值定义法、对比、归纳等学习方法,在以前的学习中已有所涉及,这为本节课的探究学习提供了方法基础。
3.学习方式:在面对初中物理知识的学习时,可能产生畏难情绪,所以学习方式上更倾向于借助实验等直观教学手段提供的感性材料,从而获取理性知识。
三、教学目标
根据初中物理课标要求:通过实验,理解压强。
知道日常生活中增大和减小
压强的方法。
结合以上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本节课的三维目标为:(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探究实验,知道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2.理解压强的概念、公式和单位,能应用压强知识进行有关的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压力作用效果的过程,进一步熟悉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学会实验探究方法和控制变量法。
2.经历压强概念的学习过程,学习运用比值定义法和类比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使学生认识科学方法的重要性;
2.通过对日常生活、生产中压强现象的解释,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日常用品中的物理学原理的精神和将物理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生产的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材特点、课标要求、学生情况:
重点: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压强的概念
难点:通过探究实验,学习用比值定义法定义压强
五、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讨论法、列举实例法、多媒体课件演示法
六、教具学具
教师用:多媒体课件
实验器材:铅笔、气球、两个小方桌、砝码、木板、细砂、海绵、橡皮泥、图钉
七、教学过程
入课题
【区别压力和重力】无论受力面如何
放置,压力的方向总是要与接触面垂直
的,这是压力和其他力的区别。
如按图
钉,其方向可以与墙面垂直,与天花板
垂直,也可以与水平桌面垂直。
请同学们根据压力的概念为下面几
幅图作物体所受的压力图示。
学生回忆重力的
概念、方向等知
识
学生在本子上进
行作图。
念容易理
解,但容易
与重力相
混淆,给出
压力和重
力的区别
表格,学生
更直观理
解压力。
学生根据
作图加强
压力概念。
让学生回忆力的作用效果有哪些?
【课堂趣味活动】
1、观察用一只手掌平压在气球上,另一
只手的食指顶住气球,观察气球如何变
化?
使物体发生形变
或改变物体的运
动状态。
【体验】
1用手指抵住的
一面凹陷更深;
2、压力越大凹陷
为后面提
出压力的
作用效果
做铺垫。
让学生亲
身感受,提
新课讲授2、两个同学一组,一位同学用手压皮肤,
另一位同学注意观察皮肤凹陷情况;
3、让学生体验手压铅笔两端,再用力大
点又会怎样;
引导学生对这三个趣味活动进行分析,
同时结合生活中相同的事例,引导学生
猜想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是什么?
【实验探究】
通过猜想,学生根据所提供的实验器材
分组进行实验,首先小组讨论设计方案,
确定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
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并得出结论
探究一: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的
关系
探究二: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
关系
【结论】:
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
积有关
越深;
3、尖的一端手比
较疼,且手指有
明显的凹陷,压
力越大,更疼和
手指凹陷更深;
猜想:压力的作
用效果可能与压
力的大小和接触
面积大小有关。
经讨论,明确实
验方案:让受力
面积一定,研究
压力作用效果与
压力大小的关
系;压力一定,
研究压力作用效
果与受力面积的
关系。
学生观察并得出
探究一结论:当
受力面积相同
时,压力越大,
压力的作用效果
越明显
探究二结论:当
压力相同时,受
力面积越小,压
高学生分
析问题的
兴趣,锻炼
学生的分
析能力。
要充分体
现学生的
主体作用,
把实验完
全放给学
生,可以充
分培养学
生的探究
能力,让学
生亲自体
验成功的
喜悦,探究
的乐趣。
【提问】
如果压力和受力面积都不相同,应该怎么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提示:怎么比较速度的大小)
这时候提出压强,用压强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压强是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比值定义法)。
把三块砖放在桌面,已知每块重10N,一块立放,立放的底面积为50cm2;两块叠起平放,平放时底面积为200cm2,。
请同学们判断那组砖对桌面的压强大?
压强公式:P=F/S
(P表示压强,F表示压力、S表示物体的受力面积)
单位:1帕斯卡=1牛顿/平方米1Pa=1N/m2
将一张报纸对折一下,平铺在地面上,对地面的压强约为1 Pa。
【改变压强的方法】
由P=F/S可知,增大或减小压强得思路有哪些?力的作用效果越
明显。
回忆比较速度的
大小,受到启发:
通过单位面积上
受到的压力大小
来比较压力的作
用效果。
计算得一块立放
时压强较大,为
0.2N。
学生感受1Pa的
大小
增大或减小压
力,增大或减小
受力面积。
思考回答:
拖拉机的履带很
学生对于
这个问题
会产生疑
惑,在疑惑
中找到解
决办法。
由
浅入深,使
学生逐步
建立压强
的概念。
使学生对
物理单位
大小有基
本的认识。
培养对实
际问题的
八、板书设计
九.教学反思
压强在生产、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压强又是贯穿本章的核心和知识重点,也是后面学习液体压强、大气压强、浮力知识的基础。
本节课教学内容比较多,学生学习东西也比较重要。
在课上我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和体验以及探究实验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充分参与,成为教学活动的真正主人,以达到新课标的要求。
成功之处:
在课堂上,我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结合板书,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可以让学生更直观的了解生活中一些关于压强的图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使学生度所学知识印象更为深刻。
同时,我主要借助于实验,也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实验,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在实践中探索真理。
在课堂上,我也设计了几个有趣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知识,领悟科学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不足之处:
1.在处理这一节内容的时候,用了一个课时完成,在讲压力和重力的区别和
联系的时候,没有讲得清楚,给学生造成混淆,学生理解不到位。
2.在讲解压强概念的时候,提出压强是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学生可能没有理解。
3.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给学生更多的时间思考,充分给予学生思考空间。
4.教学语言也不太精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