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30年北京流动人口政策回顾与展望_黄匡时

合集下载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人口政策与人口转变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人口政策与人口转变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人口政策与人口转变一、本文概述Overview of this article本文旨在全面回顾和深入分析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人口政策及其所引发的人口转变。

我们将从政策背景、政策演变、实施效果和社会影响等多个维度进行深入探讨,以期理解这一过程中我国人口发展的历史脉络和未来趋势。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人口政策随着国家发展的不同阶段而不断调整和优化,这些政策对于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优化人口结构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人口也经历了从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增长率向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增长率的转变,这种转变既是我国人口政策实施的结果,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

本文将对这一过程进行系统的梳理和深入的研究,以期为我国未来的人口政策制定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This article aims to comprehensively review and analyze in depth the population policies since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nd the demographic changes it has led to. We will conduct in-depth discussions from multiple dimensions such as policy background, policy evolution,implementation effectiveness, and social impact,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historical context and future trends of China's population development in this process. Since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China's population policy has been continuously adjusted and optimized at different stages of national development. These policies have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controlling population size, improving population quality, and optimizing population structure.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y and society, the population has also undergone a transformation from high birth rate, high mortality rate, and low growth rate to low birth rate, low mortality rate, and low growth rate. This transformation is not only the result of China's population policy implementation, but also an inevitable result of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This article will systematically sort out and conduct in-depth research on this process, in order to provide useful reference and inspiration for future population policy formulation in China.二、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人口政策(1949-1960年代)Population Policy in the Early Period of the Founding of New China (1949-1960s)新中国成立初期,面临着一系列严峻的社会经济问题,其中人口问题尤为突出。

流动人口管理与社会保障问题研究综述

流动人口管理与社会保障问题研究综述

流动人口管理与社会保障问题研究综述周林刚【摘要】文章以“改革开放30年中国流动人口管理与社会保障”学术研讨会和《中国人口科学》刊登的论文为基础,从研究视角、问题导向和研究方法三个角度,对既有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初步的梳理。

【关键词】流动人口管理社会保障研究述评为了回顾和总结改革开放30年来流动人口管理与社会保障研究、实践的成就与存在的问题,探讨流动人口管理与社会保障未来的发展趋势,2008年10月25日,《中国人口科学》杂志社与嘉兴学院商学院在浙江嘉兴联合举办了“改革开放30年流动人口管理与社会保障”学术研讨会,会议收到论文60余篇①,为了更加全面地回顾这方面的研究成果,笔者在这次研讨会提交的论文基础上,又检索了《中国人口科学》从1987年创刊以来的所有文献,从中抽取了与上述主题紧密相关的论文131篇,采取了内容分析法,从理论、问题与方法3个层面进行解读与归结。

一、主要研究视角改革开放30年以来,学术界围绕流动人口管理与社会保障这一主题进行了大量的理论研究,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政府管制与制度变迁20世纪80、90年代,学者们一方面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以后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向城市的积极功能给予肯定,一方面对流动人口给城市社会所带来的压力表现出十分的担忧。

不少学者站在城市社会的立场,从政府管制的角度发表了各自的观点。

王建民、胡琪(1988)在《中国人口科学》发表了第一篇有关人口管理的论文,文章指出农村经济搞活后大量的外地农村劳动力过剩外流,给上海这类大城市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必须对流动人口采取提高生活成本、提高地租、改革企业劳动用工制度排挤等管制策略。

之后,很多学者在对全国或部分大城市调查的基础上,从政府管制的视角出发,探究了流动人口对城市社会的负面影响(张庆五,1989;廖世同等,1989;冀党生等,1995;陈贤寿、孙丽华,1996)。

1995年7月,全国流动人口管理工作会议在福建省厦门市召开,会议提出五大加强流动人口管理的工作重点,由此将流动人口的管制问题推向了高峰。

北京人口规模的回顾与展望

北京人口规模的回顾与展望
出现 的挤 、 堵现 象与城市 规划不无关 系 。城市规 划滞

我 国有根深 蒂 固 的城 市 等级 观 念 和首 都首 善 观
念, 这是 首都 膨 胀 的历 史 文 化 背 景 。凡 是 全 国 第 一
的, 都要设在 首都 。最 大 的 图书馆 在 北 京 , 大 的剧 最
院在北京 , 次 亚运 会 在北 京 召开 , 一 次奥 运 会 第一 第 在北京 召开 。每一个第 一都催促 城市规模 膨胀 。 中国人 口正 由 l 向 1 3亿 5亿迈 进 。庞 大 的人 口
识 , 以防止前 三 轮 总体 规 划 人 口指 标 早 早 被 突 破 可
的局 面重 演 , 规划 有一 个 扎实 可靠 的基 础 。 使
推力 促使 北 京人 口继 续增 长 。
2 北 京 市发 展 的特 殊 规 律
城市总体规 划 人 口规模 指 标滞 后 的原 因是 对 北 京市发展 的特殊 规 律认 识 不足 。北京 作 为 首都 有 三
人 口规 模是 城市 总体 规 划 的基 础 。人 口规模 指
标 在规划 期 三分 之 一 的时 间被 突 破 , 影 响 用地 指 会 标、 基础设 施 、 公共 服务等实体 规划 , 响城市 总体规 影 划 的整 体水准 。“ 量体 裁 衣 ” 人 口规模 是体 , 体规 , 实 划是衣 。体 的胖 瘦量不 准 , 衣是裁 不好 的 。当前 北京
突破 。第 三 次 ,03年 修 编 的《 京 城 市 总 体 规 划 20 北
( 0 4 2 2 ) 要 求 “ 0 0年 北 京 实 际 居 住 人 口控 20 - 00 》 22 制在 10 8 0万人 左 右 。 2 0 ” 0 9年 末 北 京 市 常 住 人 口

北京市改革开放30年成就、经验与前景展望

北京市改革开放30年成就、经验与前景展望

北京市改革开放30年成就、经验与前景展望作者: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来源:《投资北京》2008年第12期北京市的改革开放,经历了30年波澜壮阔的历程。

30年来,北京市坚持改革创新,致力科学发展,着力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丰硕成果,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同时也为下一步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0年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北京市的改革开放进程和全国是同步的,都经历了从农村改革到城市改革再到城乡统筹发展,从微观领域改革到宏观领域改革,从单项改革到综合配套改革,从经济体制改革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领域改革“四位一体”全面推进的历程,取得了巨大成就。

一是形成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所有制格局。

改革开放以来,北京市不断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建立国有经济进入与退出机制,通过国有资本调整和国企重组,国有资产集中度逐步提高,市属企业的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国有资产在基础设施和公用服务、现代制造业板块的比重逐年上升,形成了一批在国际、国内有较强竞争力的国企大集团。

与此同时,北京个体、私营经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展迅速。

北京已经形成国有、集体、股份合作、联营、私营企业,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以及港澳台、外商投资企业等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格局。

二是基本形成比较完备的现代市场体系。

经过30年改革开放,全市商品流通市场体系趋于完善,商品市场的经营主体和经营业态多元化发展,质量监管体系建设取得较大进展。

劳动力和人才市场体系进一步健全,不断加强劳动力和人才中介服务机构的建设,提高劳动力和人才市场在人力资源开发和配置中的作用,促进了北京市就业形势的基本稳定。

北京市还充分利用雄厚的技术资源优势,在全国最早建立了技术市场,目前已发展成全国最大的技术商品、技术信息集散中心。

资本市场改革开放进程加快。

通过推动企业上市融资,扩大企业债券发行规模,建立产权交易市场等,资本市场体系逐步建立。

此外,我市还进一步完善了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和环境损害成本的生产要素和资源价格形成机制,商品和服务价格基本由市场决定,95%以上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实行市场调节价。

中国人口政策历史演变回顾

中国人口政策历史演变回顾

中国人口政策历史演变回顾
张毅;刘金辉
【期刊名称】《商情》
【年(卷),期】2012(0)44
【摘要】在我国经济发展的同时,以降低生育率为主旨的人口政策卓有成效地实施,使我国人口出生率、自然增长率、总和生育率显著下降,人口累计少增加了4亿多,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发展,但同时因人口结构的变化而导致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性别比失衡问题等突显。

【总页数】1页(P209-209)
【作者】张毅;刘金辉
【作者单位】重庆工商大学,重庆400067;重庆工商大学,重庆400067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1980-2010:中国人口政策三十年回顾与展望 [J], 邬沧萍;谢楠
2.我国人口政策回顾与现行人口政策分析 [J], 杨孟思
3.中国现行人口政策的形成与稳定——新中国人口政策的演变 [J], 汤兆云;
4.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人口政策回顾与展望 [J], 苏杨;尹德挺;黄匡时
5.新中国60年人口政策回顾与展望 [J], 田雪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北京市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创新及困境

北京市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创新及困境

专家谈北京市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创新及困境北京行政学院社会学教研部主任、教授嘎日达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特别是要做好流动人口的服务管理工作。

近年来,为适应流动人口发展的新形势,北京市创新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体制,将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管理体制合二为一,成立了北京市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管理委员会,并逐步建立起市、区(县)、街道(乡镇)、社区(村)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管理四级工作网络,为做好“十二五”时期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

同时,北京市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仍面临一些困境,如何克服困难,走出困境,是做好“十二五”时期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的关键。

一、北京市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创新的主要做法(一)工作体制由流动人口与出租房屋分治走向合二为一。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2007年,北京市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体制是流动人口与出租房屋分治,分别由公安部门和房管部门进行管理。

这种工作模式存在的弊端是:部门之间缺乏合作和协调,甚至出现互相争权的现象;同时,不同部门对流动人口进行管理,容易出现重复执法的问题。

2007年,为了适应流动人口发展的新形势,维护首都的稳定与发展,北京市将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管理体制合二为一,成立了北京市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管理委员会。

该委员会是北京市负责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指导协调与综合管理工作的议事协调机构,由市委、市政府主管领导兼任主任,下设办公室,与首都综治办合署办公。

北京市各区(县)、街道(乡镇)也设立了相应机构。

同时,北京市在社区和流动人口较多的村成立了来京人员和出租房屋服务站并配备专职管理员。

新的工作体制不仅突出了党委政府对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的统一领导和统筹规划,而且突出了以房管人的工作思路。

(二)工作重心由“治安管理”转向“宏观管控”。

治安管理阶段属于流动人口管理的传统时期,其主要特征是公安部门对流动人口实施户口管理和居住管理,重点在于治安管理,而服务基本是空白。

改革开放三十年北京金融业成效斐然

改革开放三十年北京金融业成效斐然

改革开放三十年北京金融业成效斐然
北京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
【期刊名称】《前线》
【年(卷),期】2008(000)012
【摘要】改革开放三十年,北京市的金融体系日趋完善,逐步由单一银行机构为主转变为以银行、保险和证券共同发展的新格局,金融业务迅速发展,资金实力不断壮大,对外开放程度明显提高,为首都经济腾飞作出了突出贡献。

【总页数】1页(P65)
【作者】北京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
【作者单位】北京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改革开放三十年卫生事业成绩斐然
2.把握改革机遇营造创新企业——北京第二机床厂创新发展成效斐然
3.全员参与重点突出综合治理北京军区第十二个爱国卫生月活动成效斐然
4.“四荒”拍卖成效斐然——枣庄市依法拍卖“四荒”使用权取得显著成效
5.创新发展凌云腾飞——陕西凌云电器有限公司改革开放三十年成就斐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流动人口发展趋势与北京市人口规模调控

流动人口发展趋势与北京市人口规模调控

的矛盾 。流动人 口的两面性成为城市管
理 中的棘手 问题 ,尤 其是部分对流动人
1 1 80

21 5 3
{ 5 5 7
_ _
1 8 97 19 90
_
1 9 95 2 0 00 2 0 05 2 1 年份 00
口吸引力强的特大城 市 ,如北 京市。 近 年 来 ,北 京 市 人 口规 模 呈 不
迁 ,人 口的城 乡分布 、劳动力的行业和 职 业构成 、社会 的阶 层结 构、人们的生 活 方式和价值观念等都随 之发生 了巨大
的变化 。城市作为人 口流动的主要 目的
2 0 4 00 2 4 21 3
200 2 0 200 0 0
地 ,其变迁的路径也是 显而易见的 :流 动 人 I成为城市生产 和生活体系不可或 : 1 缺 的组 成部分 。同时 ,城 市流动人 口规 模 和比例的大幅 度增加 也引发一系列的
1 城市管理与科技 ・ 0 1 2 2 1 /5
本期 策划 S ei b c pc luj t aS e
_ 蓑
_
规 模出现的2 世 ̄ 8 年 代 ,传统人 I流 0 . 0 6 : 1
动 活跃地 区 、东北 老 工 业基 地 和一 些
据 国家人 口计 生委2 0 年重 点地 区流动 09
口。18 年 ,河 南、山东、江苏 、安徽 92
地 区集 中的 同时 ,不 是 向所 有 城 市流 动 ,而是更极化 地向前 1大城市甚至前 0 5 大城 市集 中。可 以预 见 ,随 着流动 人 I的继 续 增加 ,未 来深 圳 、 东莞 、 上 : 1 海 、北 京和广州等主要城市吸纳 的流 动 人 口比例将 可能进一步增加 。

光辉的历程 成功的实践——北京郊区农村改革开放三十年回顾

光辉的历程 成功的实践——北京郊区农村改革开放三十年回顾
幅度增加。 .
17 9 8年改革 开放 以来的 3 年 间 ,北京市 经历 了三 0
个 阶段 :
17 9 8年至 1 8 9 5年 :改革人 民公社 旧 体 制 ,建立以家庭经 营为基础的统分结合的双 层 经营新体制


2 18 至 18 . 92年 9 5年推 行 大 包 干责 任 制
市场经济转型 的改 革实践 ,积极 探索城 乡~体化发 展的
道路 ,取 得 了令 人 瞩 目的 成 就 。
队实行联产计 酬责任 制,其中 ,联产 到组的 占 7 % 5 ,联
产到 劳的 2 % 3 ,联产 到户的 16 。联 产计酬的责任 制 比 . 小段包工的定 额计 酬有 了很大的进步 , 但依然存在 由 “ 大 拨轰 ”改 为 “ 小拨 轰”的 问题 ,而且管理 上的工作 量大
是 抓学 习中央 文件 ,纠正把 家庭承包 看成 是分 田单干 的错 误观念 ,认清 乡村合作组 织在双层 经营 中的重要作 用;二是抓对农 户开展 “ 五统 一”的管理服 务 ,即统 一
针 对农村二 三产业发展 起来 以后 ,农 民种粮积极性
下 降,开始 出现 土地 撂荒 ,农 业 生产徘 徊不 前 的问题 ,
2 5日,本市第一 家农民兴办的大钟寺农产 品批发市场正 式 开业。19 年 1 月 1日, 92 2 北京放 开蛋、 、 含猪 、 菜 肉( 牛、
羊肉 ) 价格 ,并取消鸡 蛋、猪 肉和定 量牛羊 肉凭 票供应
办法。 到 19 年 ,全市成 交额 超亿 元的农副产品集贸市 95 场 已经达 到 1 4家。 现在郊 区农 民完全按照市 场安排 生产 ,
产 计 酬 ,超 产 奖 励 ”的 生 产 管 理 办 法 。 具 体 形 式 是 “ 四 定 一 奖 ” 就 是 以组 ( 劳 动 力 ) 单 位 定 地 块 、 , 或 为 定产 量 、

改革开放以来北京市流动人口研究回顾与展望

改革开放以来北京市流动人口研究回顾与展望

改革开放以来北京市流动人口研究回顾与展望
黄匡时
【期刊名称】《北京社会科学》
【年(卷),期】2008(000)005
【摘要】改革开放30年来,北京市流动人口的规模一直并将继续扩大;并由城区、近郊区向远郊区县扩散;来京流动人口表现出较强烈的留京愿望.在此基础上,我们认为应加强对流动人口统计方法和在京流动人口社会政策建构等方面的研究,加强对在京流动人口需求的调查,着重解决流动人口的就业,住房、社会保障等难题,转变管理理念和工作模式,促进在京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合.
【总页数】8页(P72-79)
【作者】黄匡时
【作者单位】北京市人口研究所,北京,10004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C92
【相关文献】
1.改革开放以来商法学研究回顾、现状与展望 [J], 赵磊;谢晶
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好教师研究回顾与展望 [J], 王霞;王中华
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流动人口研究回顾与展望 [J], 孙琼如
4.改革开放以来中央苏区新闻传播史研究回顾与展望 [J], 朱澍平
5.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乡村治理研究回顾与展望 [J], 石群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改革开放30年来流动人口的就业状况变动研究

改革开放30年来流动人口的就业状况变动研究
根据历次全国人口普查 (调查) 的项目特点,本 文以调查项目“户口登记状况”为界定流动人口的标 识。流动人口是指改变了经常性居住地而未改变户口 登记地的人。由于历年人口普查 (调查) 的调查项目 略有不同,依据各次普查 (调查) 得到的流动人口在 口径上有一定差异,具体如下:
在三普中,流动人口指户口登记状况 (调查项目 六) 为“常住本地一年以上,户口在外地 (三普调查 项目中的“本地”是指本县,“外地”是指本县以外地 区。87 年 1%人口抽样调查的调查项目也同此意)”,以 及“人住本地不满一年,离开户口登记地一年以上”两
实证调研
Shi Zheng Diao Yan
改革开放 30 年来
流动人口的就业状况变动研究
□ 段成荣 杨 舸
摘 要:本文利用五次人口普查或人口抽样调查数据分析了 30 年来流动人口的就业状况 变动情况,重点阐述了流动人口的规模变动、人力资本状况变动、职业变动、行 业变动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等方面。
关键词:流动人口;就业状况
三、流动人口的人力资本状况变动
→→→→→→→→→→→→→→→→→→→→→→→→→
1. 年龄结构的成年化 流动人口的年龄结构呈现成年化的特点。1982 年以来,我国流动人口的年龄构成都符合相当标准的 迁移流动人口的年龄构成特点,成年人突出地多,青 少年人口和老年人口则明显偏少;另一方面,1990 年以后,我国流动人口的年龄分布更突出地表现出向 成年人口集中的趋势,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不断上升, 少年儿童及老年人口比重下降,平均年龄不断上升。 劳动年龄人口 (15-64 岁) 在流动人口中的比重从 1982 年的不到 60%提高到 2005 年的 84%以上。与此 同时,流动人口中的少年儿童 (0-14 岁) 和 65 岁以 上的老年人比例不断下降 (见表 1)。 综合起来看,全国流动人口的平均年龄和年龄中 位数则不断上升,年龄中位数由 1982 年的 23 岁上升 到 2005 年的 29 岁,平均年龄由 1982 年的 28.22 岁 上升到 2005 年的 30.36 岁 (见表 1)。 表1:1982- 2005年我国流动人口年龄构成指标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流动人口变动的九大趋势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流动人口变动的九大趋势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流动人口变动的九大趋势一、本文概述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流动人口现象逐渐凸显,成为了社会经济发展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

流动人口,即因工作、学习、生活等原因,离开常住户口所在地,跨越一定行政区域范围,在异地居住一定时间的人口。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体制转轨、产业结构调整、城市化进程加速,以及户籍制度、就业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政策的调整,都为流动人口的形成和变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本文旨在梳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流动人口变动的九大趋势,通过对相关数据的分析,揭示流动人口变动的特点和规律,为政府决策、学术研究和社会服务提供参考。

我们将从流动人口的规模变化、空间分布、结构特征、居留意愿、社会融入等多个维度进行深入探讨,以期全面反映我国流动人口现象的发展态势和未来走向。

我们也将关注流动人口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包括劳动力市场的变化、城市化的推进、社会结构的调整等方面。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希望能够为理解我国流动人口现象提供更为清晰和深入的视角,为推动流动人口问题的科学决策和有效治理提供有力支持。

二、流动人口规模不断扩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流动人口规模呈现持续扩大的趋势。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城乡之间的差距逐渐缩小,城市化进程加速,吸引了大量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

特别是在沿海地区和经济发达地区,大量外来务工人员涌入,形成了庞大的流动人口群体。

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流动人口数量呈现快速增长态势。

从最初的数百万,到如今的数亿,流动人口已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这种流动不仅体现在城乡之间,也表现在不同地区之间,特别是从中西部地区向东部沿海地区的迁移。

流动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既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也带来了诸多社会影响。

一方面,流动人口为城市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促进了城市的繁荣和经济增长。

另一方面,大量流动人口的涌入也给城市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带来了挑战。

城市人口规模调控政策的回顾与反思_以北京市为例

城市人口规模调控政策的回顾与反思_以北京市为例

人口流迁城市人口规模调控政策的回顾与反思以北京市为例冯晓英内容摘要 我国部分地区出现的 民工荒 对建国50年来城乡分治的 人口管理 模式提出了挑战。

本文通过回顾中国户籍制度下城市人口规模调控的制度变迁,以北京为例反思传统路径依赖下社会政策对城市流动人口区别对待产生的诸多问题,从建立和谐社会的角度,提出政府制度创新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民工荒;城市人口规模;户籍作者简介 冯晓英,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城市问题研究所副研究员。

北京:1001011 民工荒 挑战城市 二元 体制2003年下半年,一种被媒体称之为 民工荒 的现象在东南沿海部分地区悄然出现,进入2004年, 民工荒 现象进一步蔓延。

福建、广东、浙江等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城市同时出现企业 缺工 局面。

而入夏以来,在江西、湖南等农民工输出地的内陆省份,也不同程度出现了企业招工难的现象。

一时间, 民工荒 成为中国社会的关注焦点,不仅企业叫苦不迭,政府机关、社会舆论都显得猝不及防。

民工荒 缘何突然而至?事实上, 民工荒 的出现绝不仅仅是单纯的经济现象,而是城市经济和社会体制因素叠加的结果,其中,经济因素是诱因,制度障碍是根源。

从经济角度分析,农民工 短缺 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自发调节的结果,但若从制度层面分析,不难发现,农民工的 出走 显然与对城市 二等公民 身份不满有直接关系:工资待遇长期低于城镇职工水平、劳工权益缺乏制度保障、生产生活环境恶劣、承受社会歧视且缺少宣泄渠道,等等。

作为城市中一个典型的由经济和社会双重因素造就的弱势群体,他们无力与社会的强势群体抗衡,长期缺乏归宿感,甚至安全感,不能不说是他们 一走了之 的重要原因,而这一切都与城市内部户籍身份标签下的 二元 管理体制有着密切关系。

我国现行的城市 二元 管理体制是以 户籍属地管理 为依据,将户籍人口和外来流动人口置于两个不同的管理体系,在管理内涵、管理方式、管理手段各不相同的情况下,各自独立运行的管理模式。

改革开放30年与中国的人口转变

改革开放30年与中国的人口转变

改革开放30年与中国的人口转变陈卫2013-1-9 9:19:57 来源:《人口研究》(京)2008年6期第18~29页内容提要:改革开放30年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社会和人口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我国的低生育率和长寿水平都已经接近或达到发达国家水平。

本文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生育率、死亡率的重大转变,刻画我国人口转变的主要特征,讨论我国未来人口与发展所面临的挑战。

中国所经历的迅速而重大的人口转变,在人类历史上是从未有过的。

伟大的实践创造出伟大的模式。

中国特色的人口转变为世界人口转变的理论与实践作出了重大贡献。

中国人口转变必将在人类发展历史上留下波澜壮阔的一页。

关键词:改革开放人口转变低生育水平长寿社会人口老龄化作者简介:陈卫,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教授。

(北京 100872)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

在人口学上,按照目前中国的平均世代间隔,30年也就相当于一代人的时间。

然而,就是在这短暂的一代人时间,中国经历了最迅速的经济发展和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在经济高速增长和社会迅速转型的背景下,我国人口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的历史性转变,我国的人口再生产指标已经接近或达到了发达国家水平。

本文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近30年来我国生育率、死亡率的重大转变,分析和总结我国人口转变的特点,讨论我国人口转变带来的挑战。

1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实现了第二次生育率转变生育率转变是当代中国社会最深刻的革命性变化之一。

在1970年代初,中国妇女的总和生育率还高达近6个孩子,而如今已经低至1.6(图1)。

这种历史性变化发生在经济落后、以农业人口为主的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它不仅极大丰富了世界人口转变理论与实践,而且对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图1中国的生育率转变:1950~2007年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2005中国人口.中国统计出版社;1990年以来数据系作者估算。

完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制

完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制

完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制作者:伍先江来源:《前线》2013年第06期在城市服务与管理工作不断精细化的今天,流动人口的服务管理显得越来越重要。

北京作为特大型城市和国家的首都,流动人口的服务管理一直是市委、市政府的重点工作之一。

流动人口,是指未依法改变法定住址而在常住地之外的市区或乡镇滞留过夜的移动人口。

在北京,流动人口管理的对象一般是指本市行政区域内无常住户口,从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来京暂住的人员。

总体看,北京市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是好的,处于全国前列,但需要进一步完善的是体制。

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制的演变改革开放以来,北京市在遵循国家流动人口管理基本制度的基础上,逐步实现了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制的转变。

具体演变历程可分为三个阶段:一是1978—1995年,可称为“公安专业管理体制阶段”;二是1995—2006年,可称为“流动人口综合管理体制初步形成阶段”;三是2006年至今,可称为“流动人口综合管理体制正式形成阶段”。

在“公安专业管理体制阶段”,与流动人口管理的法律、政策一致,流动人口的管理主要由公安机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第16条的规定,对离开常住户口地的流动人口进行暂住登记,在京流动人口因不具有北京户口而无法获得生存必需的粮油票证供应,事实上很难在京居住3个月以上。

1985年以后,由于居民身份证制度的实行,开始对流动人口实行暂住证制度,以证明流动人口的暂时居住情况。

适应这一制度,流动人口管理体制主要是公安机关的专业性暂住管理体制,以及与这一体制相联系的治安管理体制,两者合二为一;其他部门基本不涉及流动人口管理。

不过,在这一阶段后期(即1985年以后),由于流动人口规模的扩大,其他部门特别是计划生育部门也开始加强流动人口的业务管理,但部门之间未形成政策、制度和执法上的有效整合与协作体制机制。

在“流动人口综合管理体制初步形成阶段”,中央综治委提出“服从大局、加强管理,因势利导、兴利除弊”的流动人口管理工作方针,北京市颁布实施了《北京市外地来京务工经商人员管理条例》和一整套涉及户籍、治安、房屋、务工、经商、卫生、防疫、计划生育、收容遣送等方面的配套地方性法规,逐步建立了市、区县、乡镇(街道)三级管理体制和流动人口问题综合治理机制,建立了各级党委政府领导负责,公安、劳动与社会保障、教育、民政、工商、城建、共青团等众多部门参与的综合治理机制——流动人口综合治理领导小组,并在公安部门设立领导小组办公室。

流动人口社会融合度指标体系构建

流动人口社会融合度指标体系构建
∀ 该 指数由谢菲尔德大学教授 A ndrew G eddes 和移民政策组官员 J an Ni ess en 设计和协调, 由利物浦大学在欧洲世界中心具体执行 的, 得到巴罗吉百利慈善信托和 O sep h R ow nt ree 慈善信托和英国文化委员会的资助。
# 除了名称修改之外, 2007 年的欧盟移民整合指数还将政治参与纳入了移民整合指数, 并将移民整合指标增加 到 142 个政策指标, 而且政策考察范围扩大到欧盟的 25 个成员国和 3 个非欧盟成员国( 加拿大、挪威和瑞士) 。
1. 欧盟社会融合指标。欧盟社会融合指标是目前使用最广泛、影响最大的跨国家层面的社会融合指 标体系。2001 年 12 月的拉肯欧盟议会上通过了由欧盟社会保护委员会指标小组提出的 18 个指标, 这 套指标分为主要指标和次要指标两个层次, 其中主要指标是被认为最重要的社会融合影响因素, 包括低 收入率、收入的分布、低收入的持续、相对中低收入差、地区凝聚、长期失业率、失业人数、辍学人数、预期 寿命、通过收入水平进行自我定义的健康状态共 10 个, 次要指标是用来支持主要指标和用来描述其他问 题的指标, 包括低收入的养老金、某一时期的低收入率、迁移前的低收入率、基尼系数、低收入的持续、长 期失业率、非常长期失业率、低教育人数共 8 个。
摘 要: 我国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合已成大势所趋, 现有对流动 人口社会 融合的研 究存在缺 陷, 有必
要借鉴欧盟社会融合指标和欧盟移 民整合 指数, 并根据 中国人 口流动 的特殊 国情, 建构 我国 流动人 口
社会融合指标体系, 以推动我国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合进程。
关键词: 流动人口; 社会融合; 指标体系; 构建
中图分类号: C912. 69
文献标识码: A

改革开放30年北京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瞩目

改革开放30年北京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瞩目

1978年以来,北京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积极推进改革开放,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而今,这座历史古都正向着“国家首都、国际城市、文化名城和宜居城市”的目标坚定前进。

国民经济快速增长,总量连续跃级。

1988年北京市地区生产总值提前2年实现了比1980年翻一番的目标,1995年又提前5年实现了比1990年翻一番的目标。

2007年,北京地区生产总值达到9353.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是1978年的18.3倍;按常住人口计算,北京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8204元,折合7654美元,按照世界银行的标准,北京经济发展已经相当于世界上中等收入国家和地区的水平。

30年间,北京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达到10.6%,尤其自1999年起已连续9年保持两位数的快速增长。

发展战略适时调整,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发展“适合首都特点的经济”到1998年首都经济概念正式提出,北京从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逐步发展成一个以第三产业为主的服务型经济城市。

1994年,北京产业结构首次由“二、三、一”变为“三、二、一”,此后这一结构不断巩固。

2007年,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1∶26.8∶72.1,与改革之初的5.2∶71.1∶23.7相比发生了显著变化。

目前,北京第三产业比重在全国稳居第一位。

财政支付能力大大增强。

从改革开放之初到十四届三中全会召开,我国先后实行了中央和地方“分灶吃饭”、“财政大包干”和企业“利改税”改革。

1994年,我国开始建立在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事权基础上的分税制和相互独立的中央和地方税收征收体系,推行以增值税为主体的流转税制度。

新的财政体制兼顾了中央集中财力、加强宏观调控能力和地方发展经济、培育财源的双重作用。

2007年,北京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882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20.1%,比1995年的最低点回升了12.5个百分点。

大市场、大流通的商品市场格局基本形成。

一方面,市场数量大幅增加,主体多元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