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复习教案

合集下载

初中语文基础复习教案

初中语文基础复习教案

教案:初中语文基础复习教学目标:1. 巩固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包括字词、语法、修辞等。

2.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教学内容:1. 字词复习:重点复习易错字、多音字、同义词、反义词等。

2. 语法复习:重点复习句子结构、成分、时态、语态等。

3. 修辞复习:重点复习比喻、拟人、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

4. 阅读理解:重点复习文章主旨、观点、论证方法等。

5. 写作能力:重点复习文章结构、表达方式、修辞手法等。

教学过程:一、字词复习(10分钟)1. 老师出示一些易错字、多音字,让学生辨认和解释。

2. 学生分组进行同义词、反义词游戏,加强词汇记忆。

二、语法复习(15分钟)1. 老师讲解句子结构,让学生举例说明。

2. 学生练习判断句子成分,找出主语、谓语、宾语等。

三、修辞复习(10分钟)1. 老师讲解比喻、拟人、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让学生举例说明。

2. 学生进行修辞手法练习,如修改文章中使用的修辞手法。

四、阅读理解(20分钟)1. 老师出示一篇文章,让学生快速阅读,找出文章主旨。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文章的论证方法和观点。

五、写作能力(15分钟)1. 老师讲解文章结构和表达方式,让学生进行写作练习。

2. 学生练习使用修辞手法,提高文章的表达效果。

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理解能力。

3. 学生互评:让学生互相评价对方的写作作品,提高写作能力。

教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复习,学生对初中语文基础知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掌握。

在复习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氛围良好。

在今后的教学中,老师应继续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激励,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复习教案 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复习教案 新人教版

第一单元补充:一、复习目标:1、掌握课文中出现的重要字词。

2、理清五篇课文的思想内容及其写作思路。

3、了解消息的特点,掌握消息的基本写法。

二、复习重点:1、掌握课文中出现的重要字词。

2、理清五篇课文的思想内容及其写作思路。

三、复习难点:了解消息的特点,掌握消息的基本写法。

四、学法指导:自主、合作、探究五、教具准备:多媒体六、复习导入:本单元是以战争为主题,包括新闻、通讯、小说、散文等文体,应熟练掌握各种文体。

七、复习内容:(一)重要字词:1、《新闻两则》:绥靖阻遏锐不可当2、《芦花荡》:尖利能耐悠闲寒噤阴惨仄歪央告转弯抹角月明风清张皇失措3、《蜡烛》:拂晓瓦砾地窖鞠躬颤巍巍4、《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赃物箱箧制裁荡然无存5、《亲爱的爸爸妈妈》:肃穆荒谬健忘(二)作家作品:作家国别、评价、代表作(注释)(三)课文的重要内容:《新闻两则》1、新闻的广义与狭义。

广义:泛指报刊、广播电视中关于真实情况报道的文章,如消息、通讯、特写、社论、报告文学等。

狭义:专指消息:指简要和迅速的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事的一种新闻问题。

2、新闻特点:真实、及时、准确、重大。

3、“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4、“占领”“控制”“封锁”三个词能够互换吗?为什么?答:《芦花荡》5、“过于自尊和自信”这句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答:6、写老头子敲打鬼子时,为什么又写“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散”?答:《蜡烛》7、本文是一篇。

写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事。

8、“蜡烛”在这篇文章中造成一种诗的意境,结尾像抒情诗赞美烛光,让人沉浸在这个意境之中,眼前总是那一点点烛光,久久不能忘怀。

9、文中多次提到老妇人那黑色的围巾,这是为什么?答:《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10、联系全文,说说课文结尾的一句话的实际意义是什么?有什么作用?答:《亲爱的爸爸妈妈》11、(1)“凄风。

苦雨。

天昏。

地暗”。

这里连用四个句号,起到了什么表达效果?这里仅仅是在描写天气吗?答:(2)“历史,现实,在雨中融合了—融成一种悲哀而美丽、真实而荒谬的画面。

初中语文总复习教案

初中语文总复习教案

初中语文总复习教案
教案一
一、教学目标:
1.能够复习并巩固初中语文知识点;
2.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知识解析文本。

二、教学内容:
1.课文解读;
2.词语解释;
3.阅读理解;
4.写作展示。

三、教学过程:
1.第一阶段:课文解读
1)导入:以课文《背影》为例,询问学生课文的主题是什么?
2)展示课文,学生跟读。

3)让学生回答课文中的重点问题,进行讨论。

4)教师总结归纳课文内容。

2.第二阶段:词语解释
1)教师提供一些课文中的生词,让学生读音,并简单解释词义。

2)进行句子填空,巩固所学词汇。

3.第三阶段:阅读理解
1)教师提供一篇短文,让学生进行阅读。

2)学生回答问题,检测对文章的理解。

4.第四阶段:写作展示
1)让学生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话题,写一篇作文。

2)学生互相交流作文,给出建议和意见。

四、教学反思:
通过此次复习课,学生在课文解读、词语解释、阅读理解和写作展示等方面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同时,也能锻炼学生的语文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但在教学中,需要多给予学生机会进行互动和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复习(第3课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教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复习(第3课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教案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四、教学过程
学习目标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
要点归纳
2/7
word
复习指导一:
内容:《中国石拱桥》《某某园林》
中使用说明方法的语句
方法:自学、交流、展示 时间:5 分钟 要求:1、能说出常见说明方法的作用 的解题思路及答题格式。
解题思路:说明方法+ 说明方法自身的作用+ 结合文章说明的具体 内容
2、并用这些方法解决相应问题。
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的例 题思路及答题格
式。 子,具体、形象地说明了某某园林在
答题格式: 1、举例子。举了×× 的例子,具体、形象地 说明了××的××特 点,从而使说明更具 体,更有说服力。 2、分类别。对××分 别加以说明,使说明更
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这一特点,
有条理性。
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4/7
服力。 5、作比较。把××和 ××加以比较,突出强 调说明对象的××× ×特点。 6、摹状貌。对××的 特点进行形象化的描 摹,使说明更加具体形 象。 7、作引用引××,说 明了××的××特点。 使说明内容更充实,有 说服力。 8、作诠释。用通俗的 语言说明了××的× ×特点。
word
(8)每两个石拱之间有石砌桥墩,把 11 个石拱联成一个整体。由于各拱相 联,这种桥就叫联拱石桥。 作诠释。用通俗的语言说明了联拱石 桥各拱相联的特点。
望、预测等。
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2、 引出说明对象,概括某某园林的地
位及特征。
3、 对故宫博物院作总的概括,强调其
艺术价值,总结全文。
五、当堂训练
6/7
word
一、分析下列句子所用的说明方法,并说明其作用。 1、我从东长安街向天安门广场走去,未进入广场就望见纪念碑。它像顶天立地 的巨人一样矗立在广场南部,和天安门遥遥相对。

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复习教案

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复习教案

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复习教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复习教案(精选6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店铺整理的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复习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复习教案篇1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思路,能按照要求筛选相关信息并概括文章要点,提高语言概括力。

2、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引导学生有条理地说明事理。

3、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生动优美的特点,增强语言感悟能力。

4、学会在生活中运用物候知识,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进而认识和了解自然的热情。

教学重、难点:1、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思路,能按照要求筛选相关信息并概括文章要点,提高语言概括力。

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引导学生有条理地说明事理。

2、学习本文准确、生动、典雅的语言,体会本文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

教学方法:合作讨论法、点拨法、品味法课型:讲读课教学手段:多媒体课时:1课时教学设想:因为前一个单元已经进行了说明文的学习,学生对说明文的特点,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已有一定了解。

但本单元说明文是事理说明文,事理说明文所遵循的是逻辑顺序,因此,在教学本文时应引导理清段落间的逻辑顺序。

《大自然的语言》一文语言生动形象,是之前没有接触过的,所以也要让学生体会本文的语言特点。

全文用一个课时进行教学。

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从总体上把握课文的内容和结构。

再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深入细致的讨论和研究,以进一步掌握本文的说明顺序和语言特点。

这是一节说明文阅读课,采用主问题教学方法,设计了四个主问题:一、默读课文,快速准确地筛选出所需要的信息:(提示:在文中圈点勾画)1、什么是物候?什么是物候学?2、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3、决定物候观测的因素有哪些?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二、理清顺序:1、分析本文的说明顺序2、研读第6——10段这几个段落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三、体会语言:1、文章为什么以“大自然的语言”为题?2、朗读1—2自然段,对本文生动的语言细细咀嚼,认真品读。

语文八年级下册复习教案大全6篇

语文八年级下册复习教案大全6篇

语文八年级下册复习教案大全6篇语文八年级下册复习教案大全(篇1)教学目标:(1)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引导、点拨为辅,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培养学生的参与能力。

(2)揣摩语言,理解“背影”的特定环境。

(3)加强听说训练。

教学设想:(1)安排二课时。

(2)注重学生活动,安排讨论,强化听说。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诵读课文,感知内容。

1.轻声读课文,遇到不认识或读不准音的字,画下来并查字典注音。

争取读一两遍能把课文顺畅地读下来。

2.边读课文,脑海中边再现文中描述的内容,力求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身临其境地体会父子相爱相怜的深情。

3.对儿子来说,父亲的背影再平常、再熟悉不过了,而浦口车站送行,父亲的背影竟使儿子感动得流泪,这是为什么?说明:要组织学生认真讨论这个问题。

初读课文,宜引导学生从总体上感知课文内容。

包括课文的情感基调,不宜匆忙“分析”。

“这一次”背影不同于平时,在家境惨淡、心境凄苦的特定背景下,父亲的爱子之情尤为崇高,尤其感人。

讨论中,鼓励尽可能多的同学发言,发言中不大准确的理解,一般可不予纠正,留待深入理解课文时解决。

二、揣摩语言,理解“背影”的特定环境。

两人一组,讨论下列问题,参加全班交流。

1.说说下列词语的表达作用。

(1)祖母死了,父亲也失业了,作者为什么用“祸不单行”来形容这两件事?(不仅仅是不幸,失业是社会造成的,对个人和家庭来说,失业是灾难,是飞来横祸。

失业,又遇丧事,就是更不堪承受的灾祸了)(2)到徐州,为什么会见到“满院狼藉”的景象。

(这是对失业后凄凉情景的描绘,父亲只能离开徐州,另谋生路)(3)“惨淡”一词。

除了表现经济状况的困窘,还描绘了什么?(心境也是惨淡、凄苦的)2.在“祸不单行”的日子里,父亲承受着哪些痛苦?(失去亲人的悲痛,失业后经济困窘的压力,生计无着,前景暗淡的凄苦)3.“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父亲这样说的目的是什么?(完全是为了宽慰儿子)说明: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这几个问题,就能把握住“背影”描写的特定环境,为深入了解父亲爱子之心打下基础。

八年级上册语文复习教案5篇

八年级上册语文复习教案5篇

八年级上册语文复习教案5篇八年级上册语文复习教案1《信客》知识目标:1、体察信客的语言、行动和心理。

领悟他的品格和精神。

2、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

能力目标:学会新的描写人物的方法,培养学生正直无私的品格。

教育目标:培养学生洁身自好、待人宽容、任劳任怨等的品质。

重点难点:感受本文的语言。

抓取人物的品格。

策略和方法:朗读法、引导法、讨论法。

教学媒体:投影仪、录音机。

一、导入。

请大家回想一下,有什麽职业是过去有而现在已逐渐消失了的?为什麽?(因为我们现在已经不需要他们了。

或者他们已经落伍了。

)那麽,我么今天要讲的《信客》,也正是这样一种职业。

大家就来看一下,“信客”到底是做什麽的?二、整体感知。

1、这篇课文比较长,我们就不读了,提前让大家回去预习了。

现在再给大家一点时间,快速浏览一下本文,并且找出信客是做什麽的?这行职业有何特点?(这个问题,学生基本上都能找出来,但是概括的语言并不是很简练。

但是,对于职业的特点,却总结的不好。

好像学生还摸不着门路。

)1)、信客信客就在一个信字——诚信无私2)、终年跋涉,非常辛苦——任劳任怨3)、收入微薄,生活贫穷——待人宽容4)、最痛苦的是蒙受怀疑、欺凌、憎恨。

但是信客的阅历又让他增长才干。

2、从上面大家的总结可以看出,信客的为人如何?(或信客这一行所需要的品质是什麽?)诚信无私、任劳任怨、待人宽容、洁身自好、恪尽职守、善良厚道等。

(学生基本上能说个差不多。

但有时专业语言运用的还是不好。

口头语比较多一些。

)3、那麽分别从文中找出相对应的事例来!都能对号入座。

只是语言繁琐,不凝练。

4、可是,有个很奇怪的现象。

为什麽作者再写信客之前,还写了一个老信客?险些老信客,实际上说明了信客这一职业的两个特点:路途艰苦;强调职业道德——“就在一个信字”,而且这个“信”字要做到一丝不苟的地步。

老信客既以自己的丰富经历,给年轻信客以具体切实的指点,他的惨痛的教训。

又时时警惕着年轻信客。

这些,都促使他迅速成为可以信赖的信客。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复习教案1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复习教案1 (新版)新人教版
2、请概括说出《芦花荡》一文的主要内容。
抗日战争时期,白洋淀地区老头子和敌人斗智斗勇,置敌人于死地。
通过复习文本,总结出“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结果
五、当堂训练
1、听写词语。
排山倒海高屋建瓴气势磅礴锐不可当负隅顽抗月明风清转弯抹角
张皇失措打牙跌嘴精疲力竭名副其实永垂不朽眼花缭乱不可名状
针对学生易读错、写错的字多次强调。
学习目标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
要点归纳
2、能说出新闻、小说、书信三种文体的相关知识。
复习指导二
内容:第一单元文体知识
方法:快速背诵,老师提问
时间:5分钟
要求:、能说出新闻、小说、书信三种文体的相关知识。
复习检测二
新闻文体知识:
1新闻也叫______,是报纸、广播中最常见的一种文体,它_______地的报道国内外________发生的有社会价值的事实。
二、复习目标
1、能读会写重点字词,说出重要的文学常识。
2、能说出新闻、小说、书信三种文体的相关知识。
3、通过复习文本,能总结说出“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三、评价任务
1、针对目标1,设计一个活动:能读会写重点字词,说出重要的文学常识。
2、针对目标2,设计一个活动:能说出新闻、小说、书信三种文体的相关知识。
芜湖()荻港()溃退()歼灭()要塞()绥靖( )阻遏()阌乡()潢川()管辖()
殷红()鄂豫皖()迸发()对峙()取缔()逃窜()督战()杜聿明()锐不可当()二十八宿()
高屋建瓴()苇塘()竹篙()寒噤()疟子()仄歪()飒飒()泅者()浸透()吆喝()

语文初中复习课教案

语文初中复习课教案

语文初中复习课教案年级:八年级学科:语文课时:2课时教材版本:人教版教学目标:1. 巩固和掌握本册书中的重点字词、古诗词、文言文、现代文阅读等知识点;2.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3.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教学内容:1. 重点字词复习;2. 古诗词复习;3. 文言文复习;4. 现代文阅读复习;5. 写作技巧复习;6. 口语表达训练。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回顾本册书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明确复习的目的和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教师给予解答和指导。

二、重点字词复习(15分钟)1. 教师挑选本册书中的重点字词,引导学生回忆其意思和用法。

2.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互相测试字词掌握情况,教师巡回指导。

3. 教师针对学生掌握不足的字词进行讲解和巩固。

三、古诗词复习(15分钟)1. 教师选取本册书中的几首古诗词,引导学生回忆其作者、朝代、意境和主题。

2. 学生分组朗读古诗词,感受韵律和美感。

3. 教师针对学生掌握不足的古诗词进行讲解和分析。

四、文言文复习(15分钟)1. 教师选取本册书中的几篇文言文,引导学生回忆其内容、人物、事件和主题。

2. 学生分角色朗读文言文,体会语言魅力。

3. 教师针对学生掌握不足的文言文进行讲解和分析。

第二课时:五、现代文阅读复习(15分钟)1. 教师选取本册书中的几篇现代文,引导学生回忆其主旨、结构、手法和主题。

2. 学生独立阅读现代文,回答相关问题。

3. 教师针对学生掌握不足的现代文进行讲解和分析。

六、写作技巧复习(15分钟)1. 教师回顾本册书中的写作技巧,如描写、抒情、议论等。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写作心得和感悟。

3. 教师针对学生写作中的常见问题进行讲解和指导。

七、口语表达训练(10分钟)1. 教师提出话题,引导学生进行口语表达训练。

2. 学生分组讨论,轮流发言,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八年级语文期中专项复习教案

八年级语文期中专项复习教案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复习课本中的重点知识点,包括词语解释,诗歌赏析等;巩固并提高对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

2.过程与方法:通过师生互动、小组合作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对文学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词语解释,包括词义辨析、词语感情色彩等内容。

2.诗歌赏析,包括诗歌的意境、修辞手法等内容。

三、教学内容与流程安排1.词语解释1.1词义辨析教师出示几对相近词语,并给出句子让学生填入适当的词语,进行词义辨析的训练。

例子:1)我父亲在厂子工作,他的工资稳定/节约,一家人的生活都过得很好。

2)他的演讲/口才非常出色,能够很好地抓住听众的注意力。

3)经过我多次解释,他终于明白了问题的要点/根本。

1.2词语感情色彩教师出示几个常见的词语,让学生根据词义进行排序,并谈谈每个词语的感情色彩。

例子:1)感动、伤心、愤怒、开心2)害怕、敬畏、平静、喜悦3)尴尬、羞愧、乐观、自豪2.诗歌赏析2.1诗歌意境教师给学生播放一首经典的古代诗歌,让学生先欣赏这首诗歌的意境,然后再进行解读。

例子:杜牧《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1)欣赏:听这首诗歌时,你们有什么感受?这首诗表达了哪些意境?2)解读:这首诗歌主要表达了哪些主题?你们如何理解“秋夜将晓”这句话?2.2诗歌修辞手法教师给学生展示一首现代诗歌,让学生找出其中修辞手法,并加以分析。

例子:余光中《乡愁》1)找出有哪些修辞手法,并进行分析。

2)请以这首诗为基础,写一篇短文,表达自己对乡愁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师生互动:通过互动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小组合作: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资源与评价教学资源:多媒体设备,课本,练习题等。

评价方式: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练习答案等进行评价。

初中语文文学常识复习教案

初中语文文学常识复习教案

初中语文文学常识复习教案教案:初中语文文学常识复习教学目标:1.复习并巩固初中语文文学常识的知识点;2.提高学生对文学常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3.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审美和欣赏能力。

教学重点:1.复习并理解文学常识中的重要概念和名词;2.分析和解读文学作品中的意义和寓意;3.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难点:1.将文学常识应用于文学作品的解读和分析;2.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3.引导学生形成自己的文学欣赏观点。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包含文学常识的知识点;2.教材中相关的文学作品和片段。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引入话题,让学生回忆和分享自己对文学的认识和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复习文学常识(15分钟)1.使用多媒体课件,复习文学史、文学流派、文学名著等相关知识点。

让学生回答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并整理归纳出重要知识点。

2.引导学生对文学常识进行分类整理,明确各个概念和名词的含义和关系。

三、文学作品解读(25分钟)1.给学生分发相关文学作品的篇章或片段,让学生阅读,并提出问题。

例如:“在这个片段中,作者通过描写什么来表达情感?”“这个片段中有哪些修辞手法?”等等。

四、文学鉴赏(25分钟)1.选择一部文学作品或诗歌,放映相关的音频或视频,让学生欣赏作品并感受其中的美。

2.向学生提问,开展讨论,引导学生表达个人的感受和观点。

例如:“你最喜欢文中的哪个角色?为什么?”“你觉得这首诗有哪些优美的语言和意境?”等等。

3.引导学生运用文学常识,结合自己的感受,对作品进行更深入的剖析和评价。

五、总结与拓展(10分钟)1.复习本节课的重点知识点,帮助学生巩固所学。

2.布置相关的阅读作业,让学生继续拓展对文学的了解和认识。

3.鼓励学生参加文学社团或文学活动,培养对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复习文学常识、文学作品解读和文学鉴赏三个环节,旨在帮助学生巩固文学常识的知识点,并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分析和欣赏能力。

八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复习教案

八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复习教案

八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复习教案复习目标:1、背诵、默写课程标准推荐的古诗及古文中的重点段和名言警句。

2、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句子中的意义。

3、理解和翻译文言句子的大意,阅读浅易文言文,能理解基本内容。

4、理解文中的写作技法和主旨。

复习重点:完成背诵默写,梳理一词多义、通假字等文言知识,学会翻译课文。

复习难点:学情分析:八年级的文言文篇目较多,有不少是经典名篇,教师应从纷繁复杂的知识点中选取重点让学生学习,提高课堂复习的有效性。

核心问题设计:你知道复习一篇文言文应该从哪一个角度入手进行梳理复习时数:四课时复习过程:第一课时复习范围:《桃花源记》、《陋室铭》复习过程:一、背诵这两篇古文二、复习《桃花源记》(一)、词语解释缘溪行落英缤纷甚异之豁然开朗俨然阡陌交通黄发垂髫怡然具答之咸来问讯率妻子邑人绝境不复出焉无论魏晋延至其家处处志之欣然前往无问津者(二)、翻译1、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3、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4、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5、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带领妻子儿女及乡邻来到这与人世隔绝的地方6、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7、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了。

”8、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9、后遂无问津者。

10、阡陌交通,鸡犬相闻11、男女衣着,悉如外人1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三)、课文分析本文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世外桃源,借助这个美好的境界,寄托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意愿。

桃花源景色优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民风淳朴;这里没有压迫、没有战争,和平安定。

但作者描写的世外桃源的理想社会,只能是一种幻想,是不可能实现的。

(四)、回答下列问题:答案1、写出描写桃花林自然景色的语句(用原文)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2、写出描写挑花源中人们和平劳动、幸福生活的语句(用原文)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并怡然自乐。

3、写出本文中出现的三个成语豁然开朗、世外挑源、怡然自乐、(无人问津)4、渔人“欲穷其林”的原因是甚异之5、文中描写挑花源人精神状态的句子是(用原文)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6、描写桃花源生活环境的句子是(用原文)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7、表现“村人”热情待客的句子有便邀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专题教案全套(精编)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专题教案全套(精编)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专题教案全套(精编)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材,以富有时代感、贴近学生生活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册书共有七个单元,每个单元都有各自的主题,包括古代诗歌、现代诗歌、散文、小说等不同体裁的文章。

学生通过学习这些文章,可以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语文基础,对文章的阅读和理解能力逐渐提高。

但同时,学生在阅读和写作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如阅读理解不够深入,写作思路不清晰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这些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三. 教学目标1.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使学生能够读懂并理解文章的主旨。

2.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使学生能够清晰、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3.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能够欣赏并理解不同体裁的文章。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通过阅读和写作,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难点:培养学生对不同体裁文章的欣赏能力,以及写作时的思路清晰。

五. 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学情,设计教学活动和作业。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内容,完成相关作业。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与学生互动,引导学生回顾本学期的学习内容,为新学期的复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呈现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关注重点知识点。

3.操练(15分钟)教师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巩固(10分钟)教师对学生的练习进行点评,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讲解,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

5.拓展(10分钟)教师设计拓展活动,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6.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小结,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

7.家庭作业(5分钟)教师布置适量的作业,让学生课后进行巩固练习。

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二)说明文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共3篇

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二)说明文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共3篇

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二)说明文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共3篇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二)说明文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本文将为大家带来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二)说明文教案教学设计,以帮助各位同学更好地理解并掌握本学期所学内容。

一、教学目标1.了解说明文的概念、特点、分类及写作方法。

2.掌握逻辑分析、事例论证、比较论证等论证方法的运用。

3.学会规划、撰写一篇简明扼要、逻辑分明、论证力强的说明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学生对说明文的概念、特点、分类及写作方法进行准确理解和归纳。

三、教学内容和计划第一节:说明文初探1.引入:举例说明生活中的说明文2.讲解说明文的概念、特点3.引导学生观摩、分析说明文4.小结并布置预习任务第二节:说明文的分类1.复习预习内容。

让学生自己总结说明文的概念和特点2.讲解说明文的分类,如:定义说明文、原理说明文、程序说明文、操作说明文等。

3.引导学生观摩、分析说明文4.小结并布置预习任务第三节:说明文的写作方法1.回顾说明文的概念与特点2.讲解说明文的写作方法,如:提出问题、分步操作、分类解析、列举实例等。

3.引导学生观摩、分析说明文4.小结并布置预习任务第四节:说明文的论证方法1.复习预习内容,引导学生回忆说明文的分类。

2.讲解说明文的论证方法,如:逻辑分析、事例论证、比较论证等。

3.引导学生分析论证方法在说明文中的应用。

4.小结并布置预习任务第五节:说明文的规划与撰写1.回顾说明文的概念、分类与写作方法2.讲解说明文的规划与撰写3.引导学生进行说明文写作演练4.小结并布置预习任务四、教学方法与策略采用讲授、示范、引导、讨论和写作演练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以帮助学生掌握本单元内容。

五、教学资源和工具黑板、笔、讲义、课件等。

六、教学评估教学评估分为过程评估和结果评估。

过程评估是指对学生的学习、讨论、写作过程进行及时评估,以便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

结果评估是指对学生的期末考试进行评估,以检测学生对本单元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查漏补缺:八年级语文教案下复习课

查漏补缺:八年级语文教案下复习课

查漏补缺:八年级语文教案下复习课。

一、复习课的设计意义在教育教学中,复习课一直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它不仅有利于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也有助于梳理知识点,弥补学生的知识漏洞,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效率,从而达到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全面提高的目的。

二、复习课的主要内容一、文言文对于现代汉语的学习者而言,文言文无疑是比较陌生的知识点。

因此,在复习课中可以安排文言文的学习,通过对于古代文化和语言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人文思想的精髓。

二、句型和词语的辨析在语文学习中,句型和词语的运用是非常关键的,熟练掌握这些知识点对于提高语文水平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在复习课中,教师需要针对生疏的句型和词语进行深入的讲解和练习。

三、诗歌文学的学习诗歌是中国古代的文化遗产之一,也是语文学习中一项重要的内容。

通过学习、欣赏和理解古典诗词,可以激发学生的对于语文的兴趣和热爱,同时也有助于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理解能力。

四、写作技巧的提高语言文字表达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素质之一,而写作技巧是这一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在复习课中,可以通过一系列的练习,如读书笔记、评论、议论文等,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技巧水平。

三、复习课的教学要点1、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复习课中,教师不应该单纯地灌输知识,而应该更多地采用引导式教学方式,通过启发式方法,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领会和理解知识点。

2、针对学生的弱点进行教学在复习课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个性和需要,切实地针对学生的弱点进行教学,了解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知识。

3、反馈和评估在复习课中,教师应该及时收集并反馈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对于学生的优点和不足进行及时的评估和反馈,以此来进一步改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综合来说,复习课虽然在学生的眼中可能并不是最有趣的课程,但它确实是学生语文素养提高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在复习课中的精心设计和培养,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也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化和语言的精髓,这对于我们的现代汉语学习者而言,无疑是非常有意义和价值的。

老师亲授:八年级上语文期末复习教案

老师亲授:八年级上语文期末复习教案

老师亲授:八年级上语文期末复习教案。

课前复习部分,老师通过反复强调复习要点和难点,让学生具体化自己的薄弱环节,切实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我认知能力。

同时,老师还给出了多种复习方法,如笔记整理、思维导图、文章摘抄等,让学生寻找到适合自己的复习方式,避免过分重视某种方法而被束缚思维。

教学讲解部分,老师通过幽默风趣的方式将语文知识讲解得深入浅出,让学生能够迅速理解学习内涵。

值得一提的是,老师在讲解一些综合性的语文知识时,采用了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例子,如在辨析语文名词时,借用生活化的例子,让学生情境感受,提高学习效果。

老师还指导学生如何进行理性思考,挖掘深层次的语文内涵,在讲授课文和阅读古文、现代文时,老师注重挖掘语言的独特之处,让学生成功领略语言美和文化魅力。

做题强化部分,老师设置了多个练习环节,包括单项选择、阅读理解、综合分析、文言文翻译等,有针对性地针对每个环节测试学生掌握情况,并帮助学生克服错误习惯和思维盲点。

同时,在特别难的题目上,老师也给予适量引导,让学生有信心攻克难点。

老师亲授的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复习教案,以其精准的讲解、生动的例子、适度的引导,提高了学生语文实力,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语文学习的魅力。

这样的教育模式值得借鉴和推广。

第 1 页共 1 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复习教案优秀5篇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复习教案优秀5篇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复习教案优秀5篇精心整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复习教案,希望这份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复习教案优秀5篇能够帮助大家,给予大家在写作上的思路。

更多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复习教案资料,在搜索框搜索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复习教案篇1《白杨礼赞》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依循抒情线索,理清文章脉络。

2.学习象征手法,认识托物言志。

3.体会烘托、对比、欲扬先抑等写作技巧的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1.依循文章的抒情线索,理清文章脉络。

2.体会烘托、对比、欲扬先抑等写作技巧的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学习象征手法,理解象征意义,认识托物言志。

教学创意:以读识文、以读悟情、以读会意。

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解题导入,铺礼赞之情(一)解题,定情感基调。

茅盾曾经写过一篇关于白杨的文章,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第14课《白杨礼赞》(板书)。

看文章题目,大家认为作者对白杨树的情感是怎样的?你是从哪个词知道的?这个词是什么意思?明确:充满敬意的赞美。

礼赞。

崇敬和赞美。

(二)掠句,证情感深厚。

除了文题,文章中还有没有哪些句段直接表现了这种赞美之情?明确:第1段: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第4段: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第6段: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第8段: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第9段:……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三)诵读,展情感浓郁。

第1段、第9段齐读,第4段、第6段、第8段指名读。

指导学生通过调整语速、重音、停连,用诵读展现作者对白杨树的赞美之情。

(四)问疑,理情感层次。

引导学生注意关键词,提问:从“那”到“这”,从第1段的“赞美”到第9段的“高声赞美”,说明什么?明确:说明对白杨树的观察是从远到近,感情是由浅入深。

同时,更进一步说明作者对白杨树的感情不仅仅是赞美,还有崇敬。

(设计意图:通过解说文题中“礼赞”的意思,明晰本文的情感——崇敬和赞美;由此引导学生找出文中直接表达赞美之情的文句,并在诵读中进一步体会赞美之情;再抓住关键词设疑,引导学生发现作者赞美白杨树时由浅入深感情递进的层次,既创意解读文本,又水到渠成地过渡到下一个环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复习教案教学目的:归纳课内知识点;指导学生复习的方法教学重点:字词掌握;文言课文默写、翻译和内容探究。

教学难点:对学生复习情况的落实与督促。

教学课时:四课时(课文内容一学时,试卷练习及讲解三学时)教学步骤:一、单元总提示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水,以它亘古不变的生命力,不断给人以启迪,给人以畅想。

从古至今,时更时新,而这一单元的课文就是“水”带给我们的随想。

学习时要注意抓取景物的特征,还要仔细揣摩语言,品味文章中蕴涵的情景之美,体会作者渗透在景物描写中的思想感情。

二、课文分讲《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之一,纯以写景取胜。

以细致入微的手法,通过形象的比喻,对潭水、岩石、藤蔓、竹树、游鱼等进行生动刻画,并把自己抑郁失意的隐痛巧妙地寄寓于凄清幽邃的自然景物中,使情与景达到高度的和谐和统一。

对潭水和游鱼的描写,尤为精彩,神韵倍出。

《黄果树瀑布》以磅礴的气势,雄浑的笔力结合细腻的感受,描绘了一幅立体式的画卷。

作者善于运用独特的感官,寻找独特的视角,表达自己独特的内心感受,在谋篇布局方面可谓匠心独具。

《绿》以优美的语言,精彩的构思,抒发了对“绿”的独特感受。

学习时要注意借鉴作者多角度细致描绘景物特点的方法以及体会文中精美的语句。

《望庐山瀑布》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

这首诗极其成功地运用了比喻、夸张和想象,构思奇特,语言生动形象、洗炼明快。

《望庐山瀑布》的确是状物写景和抒情的范例。

《站立起来的水》凭借精妙的比喻和拟人的手法,把瀑布的形态点染得有声有色。

学习时要注意诗的炼字炼词。

袁氏兄弟的两篇《游高梁桥记》以及张岱的《白洋潮》,这三篇文言文的学习,除了领略古人写景精湛而洗练的笔法外,应更多地积累一些文言字词,文言句式,掌握基本的文言文的翻译方法,初步学会辨别词类活用。

《钱塘江的夜潮》采用先扬后抑的手法,先以侧面描写多衬托钱塘江夜潮的雄伟,而后则以自己的观潮经历表现了独特的自我感受。

《水之歌,水之思》以生动的说明文的笔调,翔实地说明了水带给地球,带给人类的巨大财富,结尾也较为冷静地提出了水带给人的沉重思考。

小标题的形式,使得文章内容一目了然,阅读时,应学习概括总结主要内容,整体把握文意。

三、阅读提示关于比较阅读比较阅读是指把内容和形式上有一定联系的读物集中起来,边对比边分析地进行阅读的一种方式。

它的精义是:在比较中鉴别,从鉴别中提高。

我们知道,一种读物或一篇文章在内容和形式上的特点,如果孤立地阅读,有时候不一定能够准确地把握住,但如果把它和同类的读物进行一番比较,同中求异,或异中求同,读物中的本质特点就比较容易理解和把握。

进行比较阅读,首先要选好比较对象,确定比较点,就是要善于从不同的读物中发现它们在内容和形式上存在的各种联系,并从中抓住主要联系,这样才能选准比较对象,明确比较点。

选好比较对象,确立了比较点之后,要对所选的作品,通过分析、对比、找出作品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探究造成这种异同的原因,以加深对读物的认识,获得新的见解。

四、你的总结单元检测试题(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基础知识(30分)1、下列词语加点字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A、悄怆.(chuàng)俶.尔(shū)翕.忽(xī)楔.形文字(qì)B、棱.角(léng)雕镂.(lǒu)比拟.(nì)了不相属.(zhǔ)C、微泮.(pàn)羸.马(léi)租赁.(lìn)珠翠罗绮.(qǐ)D、迢.遥(tiáo)溯.洄(shuò)哗.然(huà)玲珑剔.透(tì)2、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干(biě)尘(zǐ)陈腔(làn)调明眸善(lài)饱(yù)毛(pī)破(fǔ)沉舟目不(xiá)接3、下列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A、以.其境过清(因为)B、茗饮以.为酒(以为)C、着重裘以.敌之(来)D、予以.问予,予不能解矣(拿,用)4、下列句中加点字的用法不同例句的一项是:()(3分)例: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A、精蓝棋.置,丹楼珠塔B、城中士女云.集C、炮碎龙湫,半空雪.舞D、云移玉岸,浪.卷轰雷5、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柳宗元,字子厚,世称柳河东,曾任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

唐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的《小石潭记》出自于“永州八记”。

B、朱自清,字佩弦,号秋实,中国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作品有长诗《毁灭》,代表散文:《春》、《绿》、《背影》、《荷塘月色》等。

C、李白,字太白,自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一生写诗很多,有《静夜思》、《早发白帝城》、《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等,另有“三吏”、“三别”,人称“诗仙”。

D、袁宏道,明代文学家,字中郎,号石公。

“三袁”之首,“公安派”代表。

其作品以小品文成就突出,本单元选入他的一篇《游高梁桥记》。

6、默写:(10分)⑴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心乐之。

⑵日光下澈,,。

⑶而飚风自北来,尘埃蔽天,,,。

⑷稍近,则隐隐露白,,。

7、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语句,把句了补充完整。

(4分)溪流、湖泊、山泉是大自然的杰作。

大自然因为有了水面而有了灵性,有了生机。

水是有灵魂的。

水的灵魂如少女一般韵味十足,如,如。

二、阅读(30分)(一)(16分)右溪记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

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攲[1]嵌[2]盘屈,不可名状[3]。

清流触石,洄[4]悬[5]激注。

佳木异竹,垂阴相荫[6]。

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7]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

而置州[8]以来,无人赏爱。

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乃疏凿芜秽[9],俾[10]为亭宇。

植.松与桂,兼之香草,以裨[11]形胜。

为溪在州右,遂命之日“右溪”。

刻铭石上,彰示来者。

【注释】[1]攲:倾斜。

[2]嵌:这里是形容岩石像张着口的样子。

[3]不可名状:不能形容出它的形状。

名,说出。

状,描摹。

[4]洄:水回漩而流。

[5]悬:水从高处流下来。

[6]荫:遮蔽。

[7]逸民退士:指隐居的人。

[8]置州:设置郡,作为州治。

州,古时的行政区域。

[9]芜秽:杂草积土。

[10]俾:使。

[11]裨:补助,增添。

8、用“/”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1分)南流数十步合营溪9、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

(3分)①合( ) ②悉( ) ③植()10、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

(2分)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11、右溪的位置在哪?命名的原因是什么? (3分)12、用文中原话回答问题。

(3分)①开发右溪的价值何在?②文中如何叙述整治右溪的经过?13、作者擅长状物记事,短短一百多字,即把此溪的幽趣描绘得历历在目。

淡雅隽永的文笔,与清新俊秀的景物,达到了和谐的统一,可视为柳宗元山水游记的先声。

读了此文后,把你最有感触的地方写下来。

(4分)(二)(14分)水乡怀旧文/周作人在水乡的城里是每条街几乎都有一条河平行着,所以到处有桥,低的或者只有两三级,桥下才通行小船,高的便有六七级了。

乡下没有这许多桥,可是汊港纷歧,走路就靠船只,等于北方的用车,有钱的可以专雇,工作的人自备有“出坂”船,一般普通人只好趁公共的通航船只。

船有两种,其一名曰埠船,是走本县近路的,其二曰航船,走外县远路,大抵夜里开,次晨到达。

埠船在城里有一定的埠头,早上进城,下午开回去,大抵水陆六七十里,一天里可以打来回的,就都称为埠船。

埠船总数不知道共有多少,大抵中等的村子总有一只,虽是私人营业,其实可以算是公共交通机关。

鲁迅短篇小说集《彷徨》里有一篇讲离婚的小说,说庄木三带领他的女儿往庞庄找慰老爷去,即是坐埠船去的,但是他在那里使用国语称作航船,小说又重在描画人物,关于埠船的东西没有什么描写。

这是一种白篷的中型的田庄船,两旁直行镶板,并排坐人,中间可以搁放物件。

船钱不过一二十文吧,看路的远近,也不一定。

乡村的住户是固定的,彼此都是老街坊,或者还是本家,上船一看乘客差不多是熟人,坐下就聊起天来,这里的空气与那远路多是生客的航船便很有点不同。

航船走的多是从前的驿路,终点即是驿站,它的职业是送往迎来的事;埠船却办着本村的公用事业,多少有点给地方服务的意思,不单是营业,它不但搭客上下,传送信件,还替村里代办货物。

无论是一斤麻油,一尺鞋面布,或是一斤淮蟹,只要店铺里有的,都可以替你买来。

他们也不写账,回来时只凭着记忆,这是三六叔的旱烟五十六文,这是七斤嫂的布六十四文,一件都不会遗漏或是错误。

它载人上城,并且还代人跑街,这是很方便的事,但是也或者有人,特别是女太太们,要嫌憎买的不很称心,那么只好且略等候,等“船店”到来的时候,自己买了。

城市里本有货郎担,挑着担子,手里摇着一种雅号“惊闺”或是“唤娇娘”的特制的小鼓,方言称之为“袋络担”,据孙德祖的《寄龛乙志》卷四里说:“货郎担越中谓之袋络担,是货什杂布帛及丝线之属,其初盖以络索担囊橐衍且售,故云。

”后来却是用藤竹织成,叠起来很高的一种箱担了,但在水乡大约因为行走不便,所以没有,却有一种便于水行的船店出来,弥补这个缺憾。

这外观与普通的埠船没有什么不同,平常一个人摇着橹,到得行近一个村庄,船里有人敲起小锣来,大家知道船店来了,一哄的出到河岸头,各自买需要的东西,大概除柴米外,别的日用品都可以买到,有洋油与洋灯罩,也有芒麻鞋面布和洋头绳,以及丝线。

这是旧时代的办法,其实却很是有用的。

我看见过这种船店,趁过这种埠船,还是在民国以前,时间经过了六十年,可能这些都已没有了也未可知,那么我所追怀的也只是前尘梦影了吧。

不过如我上文所说,这些办法虽旧,用意却都是好的。

近来在报上时常看见,有些售货员努力到山乡里去送什货,这实在即是开船店的意思,不过更是辛劳罢了。

14、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2分)埠.船()驿.路()嫌憎.()一哄.()15、根据文意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4分)①埠船总数不知道共有多少,大抵..中等的村子总有一只大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我看见过这种船店,趁.过这种埠船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乡村的住户是固定的,彼此都是老街坊..,或者还是本家街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但是也或者有人,特别是女太太们,要嫌憎..买的不很称心,那么只好且略等候,等“船店”到来的时候,自己买了嫌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称为“埠船”的原因是什么?请用曲线在文中画出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