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题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思考

合集下载

化学课堂内外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思考

化学课堂内外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化学课堂内外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思考新课程改革突出强调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而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需要通过研究性学的活动来实现。

当前开展的化学研究性学习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在化学课外开展研究性学习实践活动;二是在化学课堂内运用研究性学习的理论和方法来开展教学。

本文是我在近几年化学教学中开展课堂内外研究性学习的一些实践与思考:一、优化小组组合。

发挥个性特点研究性学习要求构建一个能使学生们相互作用的环境,这种环境的构建,最好的组织形式便是小组组合。

如果我们在教学活动中能按学生“个性”和“特点”进行组合,给每个学生以表现和发展强项的机会,这对于培养学生的自信,使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和乐趣至关重要。

在教学实践中,我将每个班级的同学分成了若干个四人小组,这四人前后紧邻,组合时在自愿的基础上,考虑每位成员自身的不同特点,从中选出一个基础知识比较扎实,组织能力较强的学生担任小组长。

先对小组长进行培训,明确其职责,而后根据小组成员的不同个性特征对四位组员进行分工,动手能力强的负责实验操作,观察能力强的负责记录,语言表达能力强的负责实验汇报,还有一位学生负责维持本组纪律。

实验需要停止时,只要叫一声:“各小组控制员请注意,现在结束实验。

”学生马上就会安静下来听老师上课。

实验汇报时,也只要说一声“下面有请第几组”,该组的汇报员立即便会主动站起来回答,这样课堂就会井然有序,师生之间配合得也很默契。

二、优化教学设计,实现探究目标不少的教师有这样一种困惑,如果在课堂中留出了较多的时间让学生活动,师生相互交流,那么相应的就会有一部分教学任务无法完成,如果不展开互动和探究,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究意识就无法得到充分的培养,那么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如何解决好知识容量与思维容量的一对矛盾呢?我认为,通过优化教学设计,既保证了完成知识点的教学,又突出了探究过程,使学生通过探究自然流畅地得出结论,从而使他们的探究意识和实践能力得到有效训练。

新教材习题中的研究性问题和应用

新教材习题中的研究性问题和应用
( α1 + α2 + α3 = kπ+ π/ 4(k ∈Z) tanα1 + tanα2 + tanα3 + tanα1 tanα2 +
tanα2 tanα3 + tanα3 tanα1 tanα1 tanα2 tanα3 = 1.) 问题 4 “ α1 + α2 + α3 + α4
= k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π/ 4(k ∈Z) ? ”
的与物理、化学、地理、生物等有关学科相
关联的试题,亦称为跨学科试题.这类试题充
分体现了数学的 工具性和通用性,是创新试
题的又一特点, 它将成为今后中考试题发展
的趋势.这就 要求教师以此为载体尝试转变
学生学习方式, 让学生通过综合运用已有的
数学知识,经过自主探索及与他人合作交流,
在主动参与、探索交流中学到了知识,在争论
这是一道与物理综 合的试题,解决此题
如果不知道电学中的电压、电流、电阻的概
念及它们的关系式 I = U / R 就无法解答.
“数学来源于生活 ,反过来也为生活服
务”.这是数学生命力之所在,也是数学的价值
所在.教师的精心设计和充分的准备,引导了
学生探究思索,使得课堂饶有趣味,也激发了
学生的学习动机 ,能较好地引入与数学内容
由此可以提出以下几个问题进行研究:
问题 1 “由 (1 + tan A)(1+ tan B) = 2 可以
得到 A+ B = ? ” ( A+ B = kπ+ π/ 4(k ∈Z))
问题 2 求证: “α1 + α2 = kπ+ π/ 4(k ∈Z)

初中物理研究性学习的实践和思考——以人教版八年级“测量平均速度”教学设计为例

初中物理研究性学习的实践和思考——以人教版八年级“测量平均速度”教学设计为例

-095-2023年第35期(总第375期)教学案例2016年,教育部在“三维目标”的基础上,发布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公布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

在《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包括“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和责任”。

其中,“物理观念”是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石,是学生形成的从物理视角对事物进行研究的思想、方法和观点,也是根植于学生头脑的科学思维、探究意识、合作精神、科学态度,以及对他人和社会的一种责任感。

核心素养理论的提出,为初中物理教师教学指出了更加明确的方向。

指向核心素养的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要求学生在知识建构的过程中,通过对知识的探索,总结物理研究的方法和思想,进而形成物理观念,这就是我们常讲的要从关注“知识为本”转变为关注“观念建构”。

一、研究性学习活动概述研究性学习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或途径,让学生主动地探索、发现和体验,学会收集信息并进行分析和判断,从而增强思考力和创造力。

从教学的角度来看,研究性学习更符合学生本位、问题本位和过程本位。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设计更多是以综合实践活动的形式展开,通过创设开放性、创造性的空间,促进学生对问题的研究。

教师可充分挖掘初中物理教材内容,开展基于教材内容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以提升学生的物理学科素养。

下面,以人教版八年级“测量平均速度”一课为例,对研究性学习活动进行探讨。

“测量平均速度”的主要内容如下所示。

斜面的一端用木块垫起,使它形成很小的坡度。

实验步骤如下。

1.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金属片放在斜面底端,用刻度尺测出小车将要通过的路程s 1,把s 1和后面测得的数据填入表1中。

2.用停表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 1。

3.根据测得的s 1、t 1,利用公式v 1=s 1/t 1算出小车通过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v 1。

4.将金属片移至斜面的中部,测出小车到金属片的距离s 2。

数学探究性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思考

数学探究性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思考

数学探究性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思考摘要顺应时代对教育发展的需求,在教学领域中进行教学变革,淡化考试、增强素质,以探究性教学指导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探究性教学研究性学习“研究-交流-反思-再研究”循环动态化流程“做数学”目前,虽说中考指挥棒仍制约着初中教学,但从社会发展趋势看,提高学生能力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教材改革、新课标无不昭示着一场教育变革的进行,淡化考试、增强素质已成为社会舆论的主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已成为素质教育的新标尺。

数学问题的质疑能力、建模能力、对数学问题猜测的能力,相对于数学知识的传授来说更为重要,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以及应用数学思想方法的能力。

这种由传统的“考数学”转变成“做数学”的学习方式,正是通过探究性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来进行的。

研究性学习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积极的以探索研究的态度和方式来对待学习,主动获取数学知识,建构数学认知结构的模式。

其具体表现为:在教师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为基础,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为学生充分提供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的尝试活动,自己发现、提出、分析、解决问题。

一、探究性数学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意义和理论依据教育家、哲学家杜威对“探究”定义为:“探究是高层面活动,包括观察、提出问题、提出解答、解释和预测以及交流结果。

探究要求确定假设,进行批判性和逻辑性思考,并且考虑其他可替代的解释。

”我们的探究性课堂教学也是以探究为主的,是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

在此理论上,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是积极自主的学习,是自己思考怎么做甚至做什么,而不是接受教师思考好的现成的数学结论。

它既是学习的过程,又是学习的目的,是具有“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的数学学习。

课堂教学中渗透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思考

课堂教学中渗透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思考
些 学 习困 难 的 学 生 , 师 更 应 抓 住 机 会 , 励 其 去 发 教 激
方 式激 励学 生 的 成 就 感 和 进 取 精 神 , 让不 同 水 平 的 学
生 都 能 体 验 到 成 功 的 喜 悦 和 自身 的 价 值 。 如 < 察 根 尖 的 结 构 ) 堂 实 验 课 . 次 学 生 都 会 观 一 每 遇 到 一个 同 样 的 问 题 : 麦 幼 根 弯 曲 不 一 , 以 取 材 。 小 难
让 学 生 积 极 、 动 地 、 泼 地 投 入 到 学 习 之 中 , 而 培 主 活 从
养 自己的发 现 和 创 造 能 力。 学 生 通 过 独 立 的 探 索 , 创
造 性 地 解 决 问 题 , 中 懂 得 如 何 获 取 知 识 , 得 概 念 并 从 获 逐渐 掌握 研 究 问题 的 方法 , 养 创 新 意 识, 成 创造 性 培 形 地 分 析 问 题 和 解 决 问 题 的 基 本 能 力 。 它 可 以 采 用 多 种 模 式 , 研究 性 课程 、 展 性 课程 都是 其 中的 一种 。 如 拓 两 种 教学 模式 的比较

个 星期 以后 , 多学 生 都 将 培 育 的 “ 尖 合 格 ” 小 许 根 的
麦 幼 苗 拿 到 学 校 , 验 的 结 果 再 一 次 证 明 了 此 学 生 的 实 结 论 是 正 确 的 。 借 着 这 次 机 会 , 再 一 次 表 扬 了 这 位 我 学 生 , 他体 验 到 了成 功 的喜 悦 。 由此 可 见 , 师 的 鼓 使 老 励 和 学 生 的 想 象 都 是 激 发 学 生 创 新 的 基 础 , 其 是 那 尤
传 统 的 接 受 型 学 习 I 教 师 讲 授 为 主 . 2 以教 师为 中心 . 3说 教 式教学 . 4 教 学 形 式 单 一 . 5 集体 化的 无 个性 的 个体 . 学 习 行 为 6 教师 作为 知识 的垄 断者 . 和 传播者 7对 学科 知识 程度 的掌握 . 评价 8 课 时 固 定 . 9 评 价方式 统 一 . 研 究 性 学 习 ● 学 生 研 究 为 主 ● 以学 生 为 中 心 ● 交 互 式 教 学 ●教 学形式 多样 ● 多样化 、 个性 化的 合作 学 习行为 ●教 师作 为学 习的 帮助者 和 指 导 者 ● 以学科 知识 为基 础的综 合 性 评 价 ● 课 时 可 以 固 定 也 可 不 固 定 ● 评价 方式不 统一

关于性学习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践与思考

关于性学习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践与思考

关于研究性学习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摘要]浅析了对初中语文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性,结合实践,综述了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

[关键词] 人文素质;研究性学习;创新实践研究性学习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主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

在语文教学中正确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并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能主动地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

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研究性学习.我结合自己的具体实践,谈谈几点思考。

一、激发学生兴趣,激起研究欲望。

兴趣是人的欲望,需要,追求的征兆。

杜威说兴趣使一个人和他的对象融为一体。

如果一个老师有能力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那他就成功了一半。

因而,学生的兴趣是开展研究性学习不可缺少的一个前提条件。

如七年级下册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反映鲁迅的童年生活,容易引起学生兴趣,也适用于研究性学生。

针对学生兴趣和七年级学生特点,研究百草园,我设计了这样的一些题目:写一写《百草园探秘》之类的短文;或者阅读课外资料,了解鲁迅的童年生活,编写《我与长妈妈的故事》或《我与闰土父亲的故事》等;或者研究鲁迅的童年生活对他的文学创作的影响等;甚至可以撰写小论文《我眼中的百草园与三味书屋》,《童年与成材》等。

这种研究不但解决具体问题,而且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

在研究后,他们兴趣仍然很,有个学生甚至想到了三味书屋为什么不挂圣人孔子像。

看来激起学生的兴趣后,他们的想象力不容小觑,学生们经过探究t基本上认同:鹿伏在梅花上,有谐音“福,禄”之意。

二、贴近学生生活,确立研究主题。

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是以需要探究的问题来呈现的。

问题如何确定就成了首要的而且是关键的一环。

针对初中学生特点和研究性学习的要求,问题最好生活化。

生活化指的是问题是否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或社会生活实际,最好是学生们能在身边接触到的语文现象。

要让学上通过自身实践获取第一手材料,培养独立探究能力。

高中数学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思考

高中数学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思考
, 令 √ . 仝 ; 、 √ . . √ : \ !
:舍 :舍 :全 !仝 仝 :, 舍{金 金 舍 合 , , , 舍 {令 , , / 金 ,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教学方法 多种多样 , 我们倡 导 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有很多 , 如: 适 当地 运用多媒体 , 能够让学 更应该是如此。在历 史教学过程 中 , 是 因为快 乐教学更 多关注的是孩子 本身 , 它 以学 生 生亲身体验 到一些历史事件 , 能够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 点。再如 : 快 乐教学法 , 从 学生的角度 发 , 让教师成 为学 生学习过 程中的引导 在多媒体教学 中经常采用一些原始资料 、 历史图片 、 历史影片等 , 为 主体 , 通 过寻找 学生 内心 的快乐 , 在适 当地 引导 中 , 打开孩 子 的心 也能引起 学生 的兴趣 , 改 变枯燥 的教学 内容 、 学生 印象不深 刻的 者 ,
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特点

: 他部分 的整合 , 不同部分之 间的知识有着 密切 的联系 , 这种联 系 : 还能够互 相转化 。
三、 高 中数学教学中加强研究性学习过程 的思考
研究性 学习课程对 学生的创新 精神 与社 会实践 活动有促 进
作用 , 在实 际教 学 中注重 了运用 , 并对学 生学 习的过程及实践 进 行了体验 。 1 . 学 习过程 中注重 自主性 与实践性 的结合 内容 , 学生在 发现问题 、 提 出问题 、 解决问题 的过程 中不断地探求
参考文献 :
2 . 不断激发学生的创新潜 能
研究性学习来完成 , 这可以使等 差 、 等 比数 列得 以巩 固, 并能够运
用, 变换 、 转化 的思想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能力 。

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思考

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思考
要 想 进 入 大学 深 造 高 分 是 他 们 唯 一 的 途径 . 目前 在高 考试 题 中加 大 对 综 合 知 识 的 运 用 , 考查 收 集 、 理 信 息 的 能 力 , 处 以及 创 新 能 力 . 这 些 仍 不 能 反 映 .证 明一 名 学 生 素 质 的 但
( ) 题 解 决 教 学模 式 一 问
究 教 学 模 式 的 问题 思 考 研

研 究 性 学 习 实践 的教 学 模 式
研 究 性 学 习 教 学 应 体 现 现 代 教 学 思 想 . 究 性 学 习 要 研 以 学 生 为 中 心 组 织 教 学 。 以发 展 学 生 的 主 体 性 为 目的 . 以 启 发 学 生 自主探 究 、 主学 习 为 主 要 策 略 , 造 民 主 和 谐 自 营 的 教 学 氛 围 ,构 建 一 种 现 代 教 学理 念 指 导 下 的教 学 模 式 ; 以 任 务 或 问题 为 中 心 组 织 教 学 .引 导 学 生 自 己发 现 问题 , 探 索 解决 问题 的 途 径 与 方 法 ,让 学 生 以 科 学 家 为 榜 样 . 用 已 知 的 知识 去 自主 探 索 未 知 ,最 终 获 得 问 题 的解 决 . 究 研
性学 习教 学 有 以下 几 种 教学 模 式 .
中学 教 育 目前 正 处 在 起 步 阶 段 . 关 课 程 设 置 的 培养 有 目标 、 习 内容 、 作 过 程 和 评 价 方 法 的 研 究 也 才 刚 刚开 学 操 始 , 而有 诸 多 问题 需 要 解 决 . 因 首 先 , 管 目前 对 高 考 招 生 进 行 了一 些 改 革 , 依 然 尽 但 不 能 保 障研 究 性 学 习 的 顺 利 开 展 . 于 绝 大 部 分 学 生 而 言 对

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反思与总结

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反思与总结

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反思与总结在现实的教育实践中,对学生学习的反思还未能得到足够的重视,造成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强。

原因之一,小学生的反思行为大多数处于一种下意识的、不自觉的状态。

也就是说,我们的学生还不会反思、或者不善于反思。

不知道该在什么时候反思?反思什么?怎么反思?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总会看到这样的现象: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发生的错误,有时只要学生稍微反思一下就能发现,并能独立的加以更正。

比如,抄错数据、得出了不符实际的答案(小明的身高138分米;一共2.8人)等。

原因之二,我们教师还没有意识到反思对于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能力水平的重要性,没有及时去培养学生自觉反思的习惯。

因此,教给学生一些反思的方法,培养学生反思的习惯,是我们数学老师迫在眉睫的一大任务。

现笔者根据数学学习过程的特点,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如何培养学生的反思习惯展开简要论述,以期有更多的教师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反思,使我们的学生能在不断反思中更有效地学习数学、学好数学。

课堂总结——引导学生反思自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及时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和对自己的学习做一个评价,就是训练学生整理思维过程和思维策略,通过自我评价、自我赞赏,提高学习信心,逐步养成反思的习惯。

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课堂教学一结束,教师立即打开课本布置作业,让学生埋头于习题中。

教师来回于学生中间,对“接受较差”的学生进行指导……在这里,学生完全没有了反思的机会。

其实,教师要舍得花一些时间,让学生进行反思自问:1、今天老师讲的是什么知识?(整理内化,构建知识体系)2、我知道了多少?(对照检查,确定补习方向)3、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对书中的哪些地方还存在疑问?(质疑提高,培养创新精神)……然后有问题的可以举手提问,师生集体商讨解决。

这种课堂空间的安排必然能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自我的整理和内化,从而构建自身的知识体系,可以起到“磨刀不误砍柴功”的作用。

在课末这样的反思,教师要以鼓励和表扬为主,让学生敢想,更敢说。

关于初中数学研究性学习的思考

关于初中数学研究性学习的思考

关于初中数学研究性学习的思考摘要: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科学有效的学习方式,已经走进初中数学课堂。

为此,要充分认识研究性学习在初中数学中的地位,并能够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合理确定研究性学习内容;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意识;建构合理的评价体系,从而让学生在思考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欲望。

关键词:初中数学研究性学习思考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研究性学习已经走进了数学课堂。

所谓研究性学习指的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生活中、社会中选择具有研究性的课题,在对选题进行研究的过程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进一步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

研究性学习是新课标提出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有利于让学生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数学探究能力和数学交流能力,培养出更适合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

那么,在初中教学中如何更好地利用研究性学习,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的课题,笔者在实践中做了一些思考和探索。

一、充分认识研究性学习在初中数学中的地位在传统思想的影响下,教师是高高在上的严师,所谓“严师出高徒”。

教师教,学生学,学生必须按照教师的方法和思路进行课堂学习,只有被动地接受知识。

古人云:“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生受益。

”所以我们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和观念,转变角色,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国家新课程改革倡导的理念体现了通过学生的亲身实践,使学生体验到知识应用的乐趣,自主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新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在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

当前倡导的研究性学习不仅仅是转变学习方式,而且是通过转变学习方式来促进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

中学数学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实施与反思

中学数学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实施与反思

中学数学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实施与反思作者:张梦丽来源:《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13年第02期研究性学习是数学学习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在基础性、扩展性课程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数学和现实的问题的一种有意义的主动学习;是以学生动手动脑主动探索实践和互相交流为主要学习方式的学习研究活动。

中学数学教学的每个环节都大量存在着可以实施研究性学习的素材,研究性学习贯穿在中学数学教学的始终。

一、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研究性学习1.在新授课中实施研究性学习在新授课教学中,师生主要依据教材和一些教辅。

它们是教师教的根据,也是学生学的线索。

但由于一些因素,这些材料总存在着发散与拓展出不完美之处。

我们可在这些地方实施研究性学习。

另外,还可以在知识的发生、发展、概念的形成、列题及其解法的优化等方向开展研究性学习。

有一次在讲棱锥的时候,我出了这样一道选择题:“已知四棱锥的四个侧面都是正三角形,则底面是()。

A.矩形,B.菱形,C.正方形,D.平行四边形。

”然后让同学们思考和讨论。

教室里的气氛一下活跃了,争论的焦点集中在是正方形还是菱形,两种意见争持不下。

这时,坐在后面的一个男同学用纸做了一个模型,送到了讲台上。

这个模型说明了菱形的不可能性,坚持正方形的同学兴奋极了。

最后教师充分肯定了这位同学的创造精神,并理论上证明了这一结论。

使同学们心服口服。

实践证明,在遵循教学规律的基础上,采用生动活泼且富有启发、探索、创新的教学方法,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培养学生研究能力的重要途径。

2.在习题课、复习课、评价课中实施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开放性。

在习题课、复习课、评价课中,我们可以对题目进行改造,使其成为开放性问题。

开放性问题是答案不固定或条件不固定的问题。

开放性问题具有发散性,学生可以在不同的经验和能力水平上,提出自己的思路和方法,进而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在高等数学习题课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实践

在高等数学习题课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实践
生 的研究 成 果是 否有 社会 价值 ,而 是 要从 根 本 上 改
课有 什 么好 上 的 ,随便 抄 几个 题让 学生 做 一做 就 完 事 .当然 这种 教学 也 可使 学生 掌 握 一些 基 本方 法 和 技 巧 ,然 而 效 果 如 何 呢? 请 听 一 听 学 生 的 心 声 : “ 听课 时清 清楚 楚 , 题 时稀 里糊 涂 ” 做 ,为 什 么会 有 这样 的后果 ?事实 上 , 这里 我 们 看 到教 师仍 然是 在 课 堂 的主 角 , 常表 演 一 些解 题 的巧 法 ,而不 是 向 常

学生 渗透 通法 ;学生 则 处 于课 堂 的配 角 , 们 被 动 他 模 仿 教师 传授 的解 题 技巧 和方 法 , 别 是 在 考研 热 特 的今 天 , 数 习题课 已成 为继 中学 阶段 “ 海 战术 ” 高 题
后 的第二 个操 练 的战 场 .如何 让学 生 远离 “ 题海 ” 的
收 稿 日期 : 0 0—1 21 0—1 5
变学 生被 动 学 习的地 位 , 使他 们 学 习方 式 的彻 底 促
改变 , 获得参与研究 、 探索 的积极体验 , 提高发 现 问题 和解 决 问题 的能 力 .下 面 就是 我 们在 习题课 教
学 中开 展研 究性 学 习 的一些 实践 .
生 开始 大量 练 习与 题 型有千 丝 万搂 联 系 的习题 ,最 后 以教 师 的小结 为 本节 课 画上 句 号.这 种课 教 师易 上 、 生 省事 , 怪 有 教 师发 出这 样 的感 叹 :习题 学 难
全方 位 的调 查 、研 究 , 学 生 在知 识 的探 寻 过程 中 使 养成 一种 问题 意识 和 习惯 ,从 而受 到 科学 研 究方 法 的启 迪 和熏 陶.采 用研究 性 学 习 的 目的不 是 追求 学

高中化学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思考

高中化学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思考

高中化学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思考
陕西 省 商洛 市山 阿 县山 阳 中学 陈穗 全
研究性 学习要 在教师 的精心指 导下 ,有 目的 、有 计划地 利用 强大 的信 启 网络 ,开展化 学课外 研究性 学习 。课 外 进 行 。学生积极 主动 地参与 ,以轻松 愉 快的心情 去认 识多姿 研究 性学 习 ,内容丰 富多彩 ,形式 灵活多样 。学 生可深入 社 多彩 、与人类 息息相关 的化学 ,积极 探索化 学变 化的 奥秘 , 会进 行调查 、访 问 ,也可利用 网络 资源 、图书馆 、书店等 , 形成 持续 的化学 学习兴 趣 ,增 强学好 化学 的 自信 心 。 “ 研究 搜集要 研究解决 的问题 。教师 在这一 阶段 要做好 以下 工作 : 组 性学 习 ”一 般包括 以下 过程 : 自主发现 和提 出问题 ,设计解 决 建好研究性 学习小组 ; 帮助学生 制定 好研究性学 习计划; 评价 、 问题 的方案 ,收集 和分 析信息 ,调查研 究 ,整合 相关 知识 , 修正学 生实验操 作 的可行 性; 多形 式 、多 渠道地抓好 实验成果 得 出结论 ,并进行 成果交 流 。我在教学 中积 极开展 以化学 学 的表达与交流 。以认识 “ 三废 ”( 废水 、废气和废渣) 处理的必 习方 式为 主的研究 性学 习 ,把 “ 课题研 究 ”与 “ 课 堂教学 ” 要 性 为主线 ,了解 大气 、水 、土壤 污染 物的来 源及危 害。教 有机 结合 ,使 之成 为课 堂教 学 的延伸 和深化 ,从 中培 养 和提 师结合 “ 硫及 其化合 物 ”一章 的内容 ,引导学 生确定 主题 , 高学 生的科 学素养 ,让不 同水平 的学生 都能 在原有基 础上 得 有 的学 生以 “ 天堂 的眼泪 ” 、 “ 酸雨 的危害 ”、 “ 地球在 哭 到 良好的发展 。 泣 ”、 “ 浑 浊 的血 液 ”、 “ 地 球 在 呐喊 ” 等 为主 题 进行 研 1 课题 的提 出 究 ,经过 “ 研究 主题 ——查 找资料 ——社会 调查— —信息 处 课题研 究 内容 主要 以化 学发 展史 、化学 与生 活 、环境 、 理一 一结 果分析一 一 成果展示 ”等 过程完成 课题后 ,课上 各 化 学实验 为主 线展开 ,在探究 实践 中逐 步形 成终 身学 习的意 小组 推荐两人上 台演讲 ,时 间不 超过6 分钟 ,有的小组把演 讲 识 和能力 。教 师则指 导学生 开展课 内 、课外 的研 究性 学习 。 稿做 成多媒 体课 件 ,让全班 同学共 同享受本 组 的学 习成果 。 依 据高 中化学新 教材 中的 “ 阅读 ”提 示 ,结 合本 章的 主要 内 有 的制成展板 ,结尾这样 写到 : 人类所看 到 的最后 一滴水将 是 容 引导学 生 ,提出研究的课题 。一般分为如下几类 : 自己的眼 泪 。教 师则 补充 完善 ,总结 提高 。通过小 组合作 学 课 题 是根 据 高 中 不 同年 级 不 同阶 段 的学 习 内容 来 研 究 习 ,真正体现 了 “ 1 + 1 > 2 ”的效果 。 的。每学 期搞 1  ̄ 2 个课题 为宜。 由于研究 性学 习是一个 开放 的 3 对 研 究 性 学 习 的思 考 学 习过程 ,学生 学会利 用多种有 效手 段 ,通 过多 种途径 获取 在教 学 中 ,学生 是 否 掌握 某 个 具体 知 识并 不 是 唯一 目 信息 ,并整 理与 归纳 。其 次 ,化 学是 以实验 为基 础的 学科 。 的 ,关 键是 能否对 所学知 识有 所选择 、判断 、重组 、迁移 和 在 教学 中 ,常采 用 实 验探 究 的 方法 。有课 堂 上 的边 讲边 实 运用 ,从 而有 所发展 、有 所创 造。而研 究性 学习过程 正是这 验 ,也有课外 活动 中 的验证 和探 索 ,让 学生 猜想 与假 设 、讨 内容 的重要 补充 ,学生 通过 结合 新教 材 中的有关 内容来探 论与 实验 。不 论是 哪种形式 的研究 ,均 以小 组为单位 进行 。 究 与社会 、生 活和生 产密 切相关 的各种 现象 ,并 在其 中学 习 任课教 师 由教 学 的执 行者变 为决 策者 、构建 者。开展 化学 研 如何 与人 交往 、合作 ,体会 成 功的喜悦 。经过 多年开展 化学 究性学 习 ,不 仅是教 学 内容 多样化 的体 现 ,更是 实现 课程 目 研究 性学 习 ,我认为 除教 师要有意 识地 营造研究 性学 习的氛 标多 元 化 的 大胆 尝试 ,教 学效 果 是 须 的物 质条件 ,如实 验仪器 、药 中 ,我所 教 的班 级理 综成绩名 列全省 第 一 ,有 的学生 化学单 品等 以及进行 实验 的实验经费 要落 实到位: 其 次无论是 观察 、 科 满分 。2 0 0 2 年 、2 0 0 5 年 ,我所教 的学 生在 全 国高 中化学 竞 测量 、调查 和 实验 ,还是交 流等都 需要学校 、教 师及社会 的 赛决赛 中分获铜牌 和银牌。 大力支持 。同时笔 者有 如下思考: 2 具体 实施及做 法 完善 研究性 学 习的评价体 系。研究性 学习评 价的价值 取 以科 学探究 为重 点 ,以研 究性 学习 片段为生 长点 ,开展 向,在重视 “ 双基 ” 的基 础上 ,更 重视过程 、应用 和体验 , 研究 性学 习。科 学探究 既作为 学习 的方式 ,又作 为学 习的 内 强调 全员参 与 。我 主要通 过信 息来 源一 一课 题汇报一 一小组 容和 目标 ,必须 落实 到各 研究 主题 的 内容 中 ,不 宜孤立地 进 评议— —师 生互评 等形式 ,对 研究 性学 习的成果进 行评价 。 行探 究 方 法 的训 练 。我们 重 点 对 以下 内容 进 行 研 究 。对 唾 当然 这样 的评 价还 有待完 善 。如学 生 自我评 价可采 用建立化 液 、食醋 、果 汁 、肥 皂水 、苏 打水 、雨水和 土壤 等酸碱性 进 学学 习档案 的方式 ,有利 于提 高学 习的主动 性。 比起 用笔试 行测定 ,学会使 用酸碱 指示剂 和p H试纸检 验溶液 的酸碱性 , 分 数定学 生成 绩 的方法来 看 ,更能体现 过程 的评价 和 以人为 进 而试 验某 些 植 物 花朵 汁 液在 酸性 和 碱性 溶 液 中的颜 色 变 本 的思想。 化; 在对 “ 有毒 气体 泄 漏事 件 调查 及应 急 处理 ” 的研 究 活 动 教 师在更 新观 念 的同时要 重视学生 学 习观 念 的转 变。在 中,学生 收集近 两年 的关 于C 1 2 、N H 3 泄漏事 件的报道 ,从 对 长 期应试 教育 的前 提下 ,学生 的 自主性 、创造性 和探究 性都 c l 2 及N H3 的性质 的了解 中,认识到 为什么C 1 2 泄漏 要用碱液 喷 受 到抑制 ,实施 以创 新精神 和实践 能力 为重点 的素质教 育 以 洒 、N H3 则用 大 量 水 喷洒 ; 当有 毒 气体 泄 漏 时 ,根 据 气体 密 来 ,教师 不能 只满足 于现有 的课本 知识 ,而要不 断学 习教改 度 ,人应 往高处跑 ,还 是往低 处跑; 学生从 收集到 的大量图 片 方 面 的理论 和成果 ,丰富 自己 ,提 高 自身专 业水 平 。对 于学 资料 中感受 到有 毒气体对 环境 造成 的危 害是 多 么严重 ,更激 生来 说 ,其 学 习观念 的转变也 同等 重要 ,学 生对 知识本身 要 发 了学生 的环 境保 护意识。 敢 于质疑 和挑 战 ,在认 真开展 研究 性学 习的过程 中 ,更好 地 充分 利用化 学实验 ,认真 开展研 究性 学 习。根据新教 材 体现 自主 、合作 、探究 的学习方式。 中的实验 内容 ,开 展研 究性 学习 。如对 常见 气体( 十种) 的制备 总之 ,通过 多年 的实践 和研究 ,我 深深感到 ,只有各 学 装置 的整体研 究 , 各 装置 的变 形装置 、替代 装置 等内容 的研 科都 实实在 在地开 展研究 性学 习 ,学生学 习方式才 会得到 根 究; 通过 实 验探 究 酸溶 液 、盐 溶 液分别 跟金 属 发生 反 应 的规 本改 变 。教 师利用 新教 材 的各 种背 景资料来 创设学 习情景 , 律; 电解 N a C 1 溶液 ,c u 与浓H N 0 3 等 实验装 置 的改进 ; 设计实 验 才能体 现新课 改 “ 保证基 础性 ,突 出时代性 ,体现 选择性 ” 验证 c u 与 浓H 2 S 0 4 反应 后的产 物; 实地 调查饮 用水 源的质量 和 的要求 。 净化处理 方法 ,试验 活性炭 和 明矾 的净 水作 用 。这些 实验 贴 近生 活 ,原 材 料 易得 ,又 不太 危 险 。通 过 对 这 些 实验 的 探 究 ,让学 生体会成功的快乐 和探索 的艰辛 。

关于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思考

关于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思考

课 时明显不够。面对 一个完 全 陌生 的课程 , 师该 做什 么? 教 承担什 幺责任 ?学 校如 何管理 ?怎样对 教 师进 行评 价 ?基 于现 在的高考升学 形势 师和学生能否有 相应 的兴趣和热 教 情?新课 程会对学 生参加 高考 产生什 么样 的影 响?家长 和 社会会 有什 幺反响?新 课程 将会给 学校发展带来什么 影响?
2 学习动员 , . 组建班子
带善众多的疑惑 , 我们进一步地请教专 家 、 学者 和书本 ,
再~ 次地考察求助先行一步 的兄弟学校 。同 时在校 内 我们
在较大范围对师生进行 了摸底调查 , 听取意见。 我们理性地认识到 , 课程 改革是深化 教育改 革的必 由之 路, 课程改革 始终是素质教 育实践关 注的焦点。研究性学 习
20 年 1 . OO 2月 在华东 师范 大学教 育系教授霍 益萍 、 教育 科 学院讲师张人红牵头组织下 . 我们列五 中学和 江苏省太仓 高级中学 、 天津市实验 中学 、 河南省实验 中学 、 南省巩义 市 河 第二高级 中学在江苏省太仓市成立 了“ 究性学 习实验学校 研 联台体” 主课题是 研究性学习” , 的开 发与实施》 我校承担 , 了其中第 4 个子课题 :研 究性学 习” “ 中的学生 评价。学校 由 教科室牵头 . 组织 人员开展 了工作 。现取 得 的最 重要 的阶段 成果就是 , 参考 国内外大量 文献 资料 , 结台 研 究性学 习 自身 的特点 , 出了研究性学 习 中学生评 价的分项 要素 。 列
成都教 育学 院学报
N . 01
. .∞ 2 1 2 蛐
兄 弟学 校提供的材料和实践经验 , 教师进行培训 。为 了研 对 究性学 习的顺利实 施 , 我校成立 了以校长为组长 、 副校长 、 教 务处 主任 、 教科室 主任、 育处 主任 等为成 员的课程 领导小 德

研究性学习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

研究性学习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
前受到 广泛 关注 的教 学模 式之一 ,本 文是 在对 高职 开展研 究 性 学 习的理论 学习基础 上 ,结合 高职数 学教 学中开展 研究性 学 习的实践 与探 索,对在 高 职 数学教 学 中实施研 究性 学习的 实践与 思考 等 方面谈点肤 浅的认识 。 关键词 :研 究性 学习; 高职 院校 ;数 学 教 学 高等职 业教 育是高等 教育 的一种 类 型, 是 高层 次的职业 技术 教育 。高等职 业技 术教 育 重要 的任务是 培养 学生 的创新精 神和 实践 能 力。在 我们强 调学生 自主探 究 的今 天 ,研 究性 学 习 已成为 课程 与教学运 行 的重 要理 念 和 策略 。在高等 职业教 育 中开展研 究性 学习 不 仅仅是 一般意 义上 的教法 、学法 改革 ,更
坌 鱼鱼
张峨 ( 尔滨科学技术职业学院 哈 黑龙江哈尔滨 )
此 外,我们 还 可以就解 题 的策 略、 问题 的 变 式 、 问题 的 拓 展 、 开 放 性 问题 的 设 计 等
研究性学 习在高职数学教 学中的实践与思考
习 的 结 果 , 而 且 更 重 要 的 是 关 注 学 生 参 与 学
习 的 程 度 、 思 维 的 深 度 与 广 度 , 学 生 获 得 了 哪些 发展 ,并且特 别注 意学生有 哪些 创造性
方 向实 施 研 究 性 学 习 , 让 学 生 成 为 数 学 问题 的见 解 ,同时对 学生 的情 感变化 也应 予 以注 的 设 计 者 、 问题 解 法 优 化 的探 索 者 、 解 题 技 意 。为 了使 评价 能够真 实可靠 ,起 到促进 学 巧的发 现者 ,使学 生从题海 中解放 出来 ,成 生发 展 的 目的 ,因此要 充分尊 重学 生 自己对 为数 学 问题 的 主人 。 自己的评价 以及学 生之 间的相互

“研究性学习”模式在数学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

“研究性学习”模式在数学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


正确 认 识和 把 握 高 中数 学 教 学“ 究 性学 习 ” 研
模 式 的 内涵
1 研究性学习” . “ 的定 义 “ 究 性学 习 ”广 义 的 理 解 是 泛 指 学 生研 究 问题 的 学 习 ; 研 狭 义 的 理解 是 指 学生 在 教 师 指导 下 , 自然 现 象 、 会 和 自我 生活 从 社
二 、 高 中数 学 教 学 中 实施“ 究性 学 习 ” 式 的 在 研 模
做 法
( ) - 对数 学 研 究 性 学 习 的认 识
数学研究性学习是学生数学学 习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 是
在 基础 性 、 展性 课 程 学 习 的 基础 上 , 一 步 鼓 励 学 生运 用 所 学 拓 进
究性 学 习 课程 中学 生 的创 新 精 神 和实 践 能 力 能有 充分 发 挥 。从 某种意义而言, 研究 性 学 习 是 学科 教 学 发展 的需 要 所 以 , 果 如
开 放 性 问题 , 索 性 问题 , 际应 用 问 题 等 : 问题 化 原 则 : 探 实 ③ 问题
是 科 学思 维 的 起 点 , 研 究性 学习 ”过 程 就 是 发现 问题 和 解 决 问 “
学 生动 手 动 脑 主 动探 索 实 践 和 相互 交 流 为 主 要 学 习方 式 的 学 习
研 究活 动 。
题共 同完 成 研究 内容 , 互 合 作 的交 流 的 过 程 。 相
3数 学“ 究 性 学 习 ” 目标 . 研 的 ( ) 得 亲 身 参 与研 究 探 索 的 体 验 :() 养 提 出 问 题 和 解 1获 2培
数 学研 究性 学 习 的特 点 主 要 体 现 在 它 的 开放 性 、研 究 性和 实 践 性 。它 的功 能 在 于 能营 造 一 个 使 学 生勇 于 探 索 争 论 和相 互

研究性学习向高中数学教学渗透的实践与思考

研究性学习向高中数学教学渗透的实践与思考

案例在 “ 安徽省研究性学习案例评比”中获得了 4 个一等 奖 ,6 个二等奖的优异成绩。事实证 明,这种渗透 ,比单
纯 地 为研 究而 研 究要 有 意义 , 既培 养 了学 生 发 现 问题 的兴
趣, 也克服 了数学学习的枯燥和乏味 , 学生的学习成绩有
了明 显提 高 ,探 究 题 , 而教 师只起 组 织和 引导 的 作用 。 师 不光 要 教 看学 生的 研究结 果 , 重要 的是 关注 学生 参 与探 究的 程度 , 更
开放性 的题 目, 如主观试题客观化题 、 填空题选择化题、 存
在 性 问题 、信 息迁 移 问题 、结 论探 索性 问题 、条件 开 放题
等 ,为我们加强数学开放性题的研究指明了方向。大量的
教 学 实践证 明 , 学开 放 题用 于 研究性 学 习是 非 常有效 的 。 数
研究性学习的开展需要有合适的载体 , 这种载体应有利于 调动学生学习数学 的积极性 , 有利于学生创造潜能的发挥
和 成 绩 的提高 。
2 0 8 0 疽
地 获取 知 识 、应 用知 识 、解 决 问题 的学 习 活动 。研究 性学
并且密切结合生活和生产实际 , 让学生在生活 中找到学习 内容的模型 ,提出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 。 ’
我班同学在学 习了 “ 正弦 、余弦定理解三角形”内容 后 ,在教师的指导和启发下利用所学知识 自制测量工具 , 在界首市植物 园小山下测量了山的高度 ;在沙河的一侧测 量了河对岸一棵大树的高度 ;测量了底部不能到达的电视 塔的高度;不过河测量了河的宽度 ;测量了界首火车站院
作 与交流 ;5能以研 究报告 或小论 文等形 式反映 研究成 果 。 . 学 习方式 :数学 研 究性 学 习是 以学 生动 手动 脑 、主 动 探索 实践 和相互 交 流 为主 要 学 习方式 的 学 习活 动 。 它能 营 造 一 个使 学生 探索 讨 论和 相 互鼓 励 的协 作氛 围 , 学生 提 给

研究性学习指导心得

研究性学习指导心得

研究性学习指导心得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方法,通过自主探究和深入研究,学生能够主动构建知识,培养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我的学习中,我发现以下几点指导心得可以帮助提高研究性学习效果。

首先,明确研究目标和问题。

在开始一项研究性学习项目之前,我会先明确自己的目标和问题。

这有助于我在学习过程中保持专注和方向,避免走偏。

其次,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

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我会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包括学习内容、时间安排和学习方法等。

这有助于我有条不紊地进行学习,避免盲目和浪费时间。

第三,深入阅读和探究。

研究性学习需要深入研究和探究问题,因此我会积极寻找并阅读相关的文献和资料,了解已有的研究成果和观点。

同时,我也会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进一步深入研究问题。

第四,与他人合作和交流。

研究性学习并不是孤立的个人活动,与他人合作和交流对于拓宽思路和解决问题非常重要。

我会积极参与研讨会、小组讨论和与导师的交流,从他们的经验和观点中得到启发和帮助。

最后,反思和总结。

在研究性学习结束后,我会进行反思和总结,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

这有助于我发现不足和提高,同时也是对自己学习成果的肯定和鼓励。

总的来说,研究性学习需要积极主动和深入思考,通过明确目标、制定计划、深入研究、合作交流和反思总结等指导心得,能够提高研究性学习的效果,培养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化学研究性学习的认识、实践与思考

对化学研究性学习的认识、实践与思考

Teachingseafaring 教海探航Cutting Edge Education 教育前沿 181对化学研究性学习的认识、实践与思考文/凌欢摘要:研究性学习是学生通过自主参与进行的一种较高层次的学习方式。

易唤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本文就化学研究性学习作了一些探讨。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实践;反思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一个重要而具体的目标就是要改变至今仍普遍存在的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的研究性学习,使学生从自己的体验中学会认识并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

在化学教学中一定要重视探究式教学,培养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能力。

1 研究性学习的基本要素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通过自主地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加深对知识的体验,掌握研究自然所必需的研究能力。

同时形成认识自然的基础——科学概念,进而培养探索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

研究性学习涉及到的基本要素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提出问题: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以及从日常现象和化学学习中提出科学性问题。

提出要解决的问题,这是进行探究的基础,没有这一步探究则无法进行。

猜想与假设:针对要研究的问题,根据相关的信息、经验、知识,凭借已有的事实,对探讨的问题设想出来的一种或几种可能的答案或结论。

制定方案:针对猜想与假设,设计出检验假设是否成立的探究活动计划。

收集证据:根据制定的方案,通过实验、观察、调查、资料查阅、上网等多种途径和形式,收集解决问题所需要的证据。

形成解释:对收集的证据进行比较、归类、分析等加工,根据逻辑关系和推理,并运用已有知识得出符合证据的结论,对问题作出科学的解释。

反思与评价:对活动计划、证据、以及所形成的解释进行认真的反思和评价。

表达与交流:通过口头、书面等方式比较明确地表述探究过程和结果,并能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

从研究性学习的基本要素中可见,研究性学习中学生的自主程度和探索性是很重要的,应该尽量使学生投入到自己发现问题或深入探究问题的活动中去。

研究性学习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分析

研究性学习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分析

研究性学习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分析摘要:研究性学习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设置问题、让学生用自己收集的信息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学习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锻炼学生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创新思维的能力。

研究性学习以研究的形式让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现实的问题,对高中数学教学中起到了积极作用。

关键词: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教学;实践中图分类号:g623.5当前的数学接受式教学普遍采用题海战术,造就了一批机械解题的高手,与此同时却扼杀了高中生创造性的思维。

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为此一个重要的着眼点就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

研究性学习的提出,则为落实和推进新课改的这一理念提供了新的生长点。

1.认识研究性学习是开展数学研究性学习的基础研究性学习既是一种学习方式,也是一种教学策略。

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是指在老师的指导下,以问题为基础,以探究为方式,以问题解决为目的,以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作为一种教学策略,“研究性学习”是指教师通过引发、促进、支持、指导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活动,来完成学科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思想、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其核心是学习方式,而教学策略是学习方式对教学提出的必然要求;研究性学习的重点在“学习”而不是“研究”。

1.1 研究性学习的内容具有交叉性与开放性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涉及的范围相当广泛,并不仅仅局限于书本上或者习题上的内容,很多甚至包含了一些其他社会学科的内容,也就是说,研究性学习的内容相当一部分是交叉学科的内容。

这就需要学生改变以往的观念和思维,从其他方面来考虑研究性学习的内容,变换视角,运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和方法,开放性的扩展自己的思路,创造性的解决一些实际性的问题。

这些问题可能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也有可能与自己的生活距离较远,但解决问题所需要的知识全包含在书本里,这就需要学生灵活运用知识,避免照本宣科不懂变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因此


A B+ ÷ MN=÷ , . ) j
A B・ P p: 7 ,
— — — - -- -
4"
A B・ E F= 7 .
评析
用 2种 方 式 表 示 E F,
利用 方程 组进行 消元 得 到 3 E F= DC+ 2 4 , 不 同 的角 度 得 到 不 同 的结果 . 解 法 3 几 何 法.
如 图 1所 示 , 联结 A C取 点 G 使得A C=3 A G, 则
追 求解 题方 法 的普 适性 , 疲 惫 的师生 也 许 能 从 “ 题
海” 中解放出来 , 也能引导学生将高 中数学 知识系
统化 、 网络化 , 将 知识 连成 线 、 织成网、 铺成 面 , 积累
多种 多样 的解题 策 略 , 积 累丰 富 的解 题 经 验 , 从 而
+D C+ ÷4 ,
EG

÷D c, G F= — A 曰,
1_
—}
’— }
图 1
从 而
EG EF =一 El + GF 一



= + = ÷D + —
C 2 4 - B - .


第 6期
_ 1 — — _
卞 国文 : 习题 教学 中研 究性 学习的实践 与思考

在 ̄ : y A B C D 中, 有
AB + BC + C D + DA =0. Nhomakorabea贝 I
A B+C D=C B+ A D.
类; 做 一题 , 通一 遍 , 从 不 同视 角 进 行 习题 教 学 ,
从 而 ‘ E — 一 F=E 十 — — A+ + A — — + + — 日 — F=÷D — } l — — — A+ }— A — B+÷B + l — — c=

1 4・
中学教研 ( 数 学)
习 题 教 学 中 研 究 性 学 习 的 实 践 与 思 考
●卞 国文 ( 扬 中高级 中学 江苏扬中 2 1 2 2 0 0 )
我 国一 直倡 导 研 究性 学 习 , 当前 的状 况 是 : 有
教材 , 无研讨 ; 有课表 , 不 上课 ; 有 口号 , 无行动 ; 有
了此 问题 , 给 出以下 5种解 法. 视 角 1 平 面 向量 的基 本定 理 条件 中有 多个 不 同向量 , 选择 长度 和夹 角均 已 知 的 向量A 雪 与Dc 作为 基底 , 将 向量 E F ' 用 2个 基底 线性 表示 , 可将 问题 转化 为我 们熟 知 的数量积 问题
因 此A — B ・ = - - - 4 . ( + 一 ) = 7 .
评析 利 用平 面 向量基 本 定 理进 行 转 化是 解
决 平 面 向量 问题 的通 用 方 法 , 无 需 过 多技 巧 , 而许 多学生 在解 题 的过 程 中没 有应 用 的意 识. 因此 , 教
提高学 生 的思维 水 平 与 综 合能 力 . 因此 , 我们 应 该 在 习题 教学 中开 展研 究性 学 习. 下面 介绍 一次 习题
式( 1 )+式( 2 )× 2 , 得
3 EF =DC +2AB.
主要研 究平 面 向量 的数量 积 , 这 类 问题是 高 中数学 的重点 和难 点之 一 , 也 是 高 考 的 必 考 内容 之 一. 学
习和 总结此 类 问题 的解 题 原则 、 规律 , 对 培养 逻 辑
思 维 能力 、 提高 数 学 素养 都 非 常 重要 . 学 生 学 习 中 除 了灵 活应 用基 本原 理和 公式外 , 还 必须讲 究 一些
处理 , 这 是 常规思 路.
解法 1 利用 + + + : 0 .
理论 , 无实 效. 在 应试 教育 的环 境 中 , 各种 教辅 资料 铺天盖地 , 教 师 拼命 地 讲 , 学 生 拼命 地 做 , 题 海 战 术, 一 轮又 一轮 , 学生 累 , 教 师也 累. 如果讲 一题 , 通
J , —一 十
・1 5・


因此 A B・ E F= B・ D C+詈 B =
于是 P Q: A B一 ( A P+ B Q ) = A B一 ÷( A + a N ) =



÷× 3× 2 × c o s 6 0 。 + 专 _ 。 × 9 = 7 .
评析 利 用平 面几何 的简 单知 识 , 构造 简单 的
研 究性 学 习的实 例 与同行 交流 题目 在E J A B C D中, 已知 A B=3 , D C= 2, 点

师在教 与学 的过 程 中应 重视 使 用 平 面 向量 基 本 定 理 的思 想方 法 的渗透 .
解 法 2 算 两次. 用 2种方 式表 示E F:
F分 别 在边 A D, B C上 , 且A D=3 A E, B C=3 B F,
基 本策 略 和方法 , 抓 住 问题 的 本 质特 征 , 采 用 合 理 从 而
因 此

+ 2

恰 当的方法 来处 理. 对 于 这 样 的 好题 , 如果 学 生 仅 作练 习 , 教 师仅作 讲 评 , 即使 师 生鼓 掌 赞 叹 “ 好题 、 妙题 ” , 也 不 可 能 有 多 大 意 义 和价 值 . 因 为 我 们 仅 停 留在 试题 的欣 赏层 面 , 忽 视 了试题 蕴藏 的教 育功 能和 学 习功能. 学 习的主要 目的在 于提 高数学 解题 能力 和数 学素养 . 研究 结果 经 过 2天 后 , 有 5个 研究 小组 解答

若 向量A B 与Dc 的夹 角为 ,  ̄ J I A B・ E F=一
此 题 是某市 高 三质量 检测 卷 中的一 道填 空题 ,
E F=E D+ DC+C F={ } A D+ Dc+ 专 一 c B, ( 1 ) E F= E A+ A B+B F= 一 + A B+— }曰 c, ( 2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