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稳定孔隙比原理的实验研究
三门峡地区黄土状粉土静力学特性试验研究
三门峡地区黄土状粉土静力学特性试验研究宋日英;陈宇【摘要】以三门峡地区黄土状粉土为研究对象,通过控制重塑土样的干密度及含水率制备不同状态的试样,在非饱和土三轴仪上采用不排水试验法,对试样的静力学特性进行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试样的基质吸力、水分状态及密度对土的力学性质有着重要影响,相同围压下土体破坏偏应力随着基质吸力的增大而升高;试样的黏聚力随含水率的增加而减小,且减小幅度在不同含水率区间有不同的变化规律;内摩擦角随含水率的增加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小的变化规律,并且其变化曲线出现双峰值点;试样的黏聚力及内摩擦角均随干密度的增加而增大,但不同的是黏聚力与干密度的关系曲线可用双曲线模型拟合,而内摩擦角与干密度的关系曲线呈现出非线性的变化规律.【期刊名称】《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年(卷),期】2013(034)004【总页数】4页(P10-13)【关键词】黄土状粉土;静力学特性;基质吸力;干密度;含水率;破坏偏应力;黏聚力;内摩擦角【作者】宋日英;陈宇【作者单位】华北水利水电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河南郑州450045;华北水利水电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河南郑州45004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411黄土状土在我国西北区域分布广泛,且作为施工材料已大量应用于当地的土坝、堤坝、路基等工程[1-2].由于自然环境的改变,土体基本状态会产生变化,如由非饱和土向饱和土转变、由饱和土向非饱和土转变以及土体密实状态发生改变.有研究表明,非饱和黄土的密度及水分状态是影响其抗剪强度的重要因素[3-5].为研究这种影响因素的变化规律,需要进行室内非饱和三轴试验.碾压土体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优含水率是影响工程质量的重要指标.因此,研究黄土状土的基质吸力对土体破坏强度的影响,非饱和土体在不同干密度及最大干密度ρdmax、不同含水率及最优含水率wop下的力学性质及其变化规律,对黄土状土的工程应用具有重要意义.笔者以三门峡地区黄土状粉土为研究对象,对其静力学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1 试样制备及试验原理与方法1.1 土的基本物理性质指标试验用土来自三门峡地区黄土状土分布区域,原状土呈浅黄色,天然干密度为1.60~1.72 g/cm3,土样比重为2.70,液限为23.7%,塑限为15.1%,塑性指数为8.6,试验土质为黄土状粉土.土料的击实试验采用标准轻型击实法[5],击实结果:最大干密度ρdmax为1.78 g/cm3,最优含水率wop为12.9% .1.2 三轴试样制备采用压实法制备重塑三轴试样[6].为了研究不同密度及水分状态下黄土的力学性质的变化规律,将含水率为2%,7%,10%,13%,16%的已备土料,分别按干密度1.40,1.62,1.70,1.78,1.98 g/cm3,在三轴重塑土样压实仪上制成高12 cm,直径6 cm的圆柱形试样.此外为研究重塑土体在最大干密度及饱和状态下的力学性质,三轴试样需在最大干密度及最优含水率下进行制样,且所制成的试样在试验前需进行真空饱和.1.3 试验原理与方法非饱和三轴试验采用不排水试验方法[7-8],即试样不进行固结,在施加周围压力和主应力差两个阶段,孔隙空气和孔隙水不允许外排.虽然周围压力引起的超孔隙压力不允许消散,但由于孔隙空气的压缩,试样的体积仍可能发生变化.由于剪切过程中的孔隙压力是不进行量测的,因此通常将不排水试验的成果与总应力结合起来解决工程问题.非饱和三轴试验采用多样剪,试验围压设置为3 个等级,即σ3=100,200,300 kPa.在试验中,首先按要求对试样施加周围压力,同时打开基质吸力采集系统.待基质吸力稳定后,调节仪器变速箱,以慢剪的速率(0.012 mm/s)施加轴向应力,同时采集试验过程中试样应力、变形及基质吸力3 方面的数据.剪切过程中的不排水加荷使孔隙气压力和孔隙水压力进一步发展,导致净周围压力(σ3-ua)不断减小及基质吸力S 不断增大.2 非饱和性质对破坏应力的影响2.1 土体变形特征及破坏应力选取应力-应变曲线通常有两种形态.不同的破坏形态确定土体破坏偏应力(σ1-σ3)f的标准也不同.对于应力硬化型应力–应变曲线,应力随应变的增加而增加,没有峰值点.这种土体破坏偏应力的确定需要按应变控制,通常选取轴向应变ε=15%为破坏应变,与此应变对应的(σ1-σ3)f作为破坏强度值.2.2 基质吸力对破坏偏应力的影响非饱和土的基质吸力对土体强度有着重要影响[9-12].试样在干密度ρd=1.78 g/cm3 时,基质吸力S 与破坏强度(σ1-σ3)f的关系曲线如图1所示.图1 基质吸力与破坏强度的关系曲线由图1 可以看出,试样在同一干密度、不同围压下,基质吸力与土体破坏偏应力关系曲线呈现出两种现象:一是黄土状粉土的破坏强度均随基质吸力的增大而呈非线性增大趋势且曲线形态相似;二是曲线相对位置随围压的增大而升高.出现第一种现象,是由于土体的强度与由土体水分状态所引起的微观结构状态有着密切的关系[13].在相同干密度下,试样的基质吸力受到水分状态的影响[14],因此对于基质吸力小的试样,其土体颗粒间水分较多,水分在颗粒间起着润滑作用,从而导致颗粒连接力较弱,故在宏观上表现为土体抵抗外力破坏的能力弱.随着颗粒间水分的减少,基质吸力逐渐增大,颗粒间连接力增大,土体的力学性质也随之增强.出现第二种现象,是由于试样内土颗粒所形成的结构体在较大围压作用下,结构体抵抗变形的能力较强,围压是影响试样破坏偏应力的重要因素[6],因此导致在相同基质吸力下,破坏偏应力随围压的升高而增大.3 三轴试验结果分析3.1 抗剪强度指标的确定选取破坏偏应力,依据摩尔-库仑定律,以不同围压下的(σ1-σ3)f/2 为半径,(σ1+σ3)f/2 为圆心绘制摩尔应力圆,摩尔应力圆的公切线即为土的强度包线,强度包线与横坐标的夹角为土的内摩擦角φ,强度包线在纵坐标轴上的截矩为黏聚力c[13].由于应力软化型应力-应变曲线有明显的峰值点,因此各围压下均采用峰值点作为破坏强度值来绘制摩尔应力圆,求出抗剪指标c 与φ.3.2 水分状态对抗剪强度的影响试样在最大干密度ρdmax=1.78 g/cm3 下,黏聚力c 与含水率w 的关系曲线、内摩擦角φ与含水率w 的关系曲线分别如图2 和图3 所示.由图2 可以看出:土的黏聚力c 随着含水率w的增大而减小;曲线的形态特点是,在含水率小于7%的区域,曲线较陡峭,黏聚力随含水率的增加下降较快;含水率在7%~10%区间上曲线下降趋缓,而在10%~16%区间上曲线较为平缓,含水率对黏聚力的影响趋于稳定;随着含水率的继续增大,试样逐渐趋于饱和,黏聚力下降幅度突增,因此含水率大于16%的曲线段较陡.从组成土颗粒的单元体结构方面进行分析,土单元体由土颗粒、孔隙水及孔隙气3 部分组成,随着含水率的增加,孔隙水也相应增多,由于颗粒间水的作用,导致土颗粒之间的粘合力减小.由于各区间水分对试样基质吸力影响大小不同,而基质吸力的大小是影响土体抗剪强度的重要因素[12],因此导致了不同含水率段,黏聚力下降幅度不一样.由图3 可以看出:曲线上有一特征含水量w=7%,在该特征含水量附近,φ 取得最大峰值.自该特征含水量开始,φ 随含水率的增加而非单调减少,在最优含水率wop=12.9%附近φ 取得次峰值,此后随着含水率的增加,内摩擦角不断减小且减小幅度逐渐增大,试样达到饱和含水率时,内摩擦角接近零值,因此最优含水率后的曲线段呈现出较陡的形态.水分对内摩擦角φ 产生影响的原因也是由于孔隙水的作用,孔隙水在试样的剪切过程中起到润滑作用.当孔隙完全充满水时,试样达到饱和状态,颗粒间内摩擦力降为零.在φ-w 关系曲线上,在低含水率(w<10%)出现最大峰值点而在最优含水率附近出现次峰值点,这说明土样在低含水率时的强度大于最优含水率时的强度.对于在工程土料碾压施工中选择合适含水率的问题,笔者认为不应该单纯考虑含水率对强度的影响,还应该考虑在不同含水率下土体的变形特征.文献[6]中关于含水率对应力-应变曲线形态影响的分析表明:试样含水率小于10%时,三轴试验中发生应力软化现象,变形特征不好;试样含水率接近最优含水率时,则出现应力硬化现象,变形特征较好.因此在工程施工中选择在土样最优含水率下进行碾压和夯实比较适宜.3.3 密度状态对抗剪强度的影响图5 内摩擦角与干密度的关系曲线试样在最优含水率wop下,黏聚力c 与干密度ρd的关系曲线和内摩擦角φ 与干密度ρd的关系曲线分别如图4 和图5 所示.图4 黏聚力与干密度拟合曲线由图4 可以看出:土的黏聚力c 随着干密度ρd的增大逐渐增大,曲线形态由缓变陡呈现出非线性的变化规律.通过数值分析,这种非线性变化规律符合双曲线模型,拟合公式为由图4 可知,模型拟合曲线与原型曲线符合性较好,模型曲线得到了验证.以上规律究其原因是,由于土体强度与土颗粒之间的空隙大小有关系,在相同含水率下,土样孔隙比e0随着干密度ρd的增大而减小,孔隙比的减小致使颗粒之间的胶结力增强,因此在宏观上表现为图4 所呈现出的规律.由图5 可以看出:土的内摩擦角φ 同样随干密度ρd的增大而增加,φ-ρd关系曲线呈现出非线性的变化规律,且曲线上有明显特征值,该特征值为干密度ρd=1.7 g/cm3,在特征值前曲线变化幅度较大,但在特征值后曲线变缓并逐渐接近稳定.由此可以看出,干密度对内摩擦角的影响程度在不同干密度段是有较大区别的.出现这样的变化规律,是由于土样孔隙比e0随干密度ρd增大而减小,导致单位土体土颗粒的数量增多,土颗粒之间摩擦力变大,宏观上表现为内摩擦角的快速增大,但随着干密度增大到一定程度并达到其特征值后,颗粒间的摩擦力增加也逐渐趋于稳定,导致内摩擦角变化也随之趋于稳定.4 结语1)非饱和黄土状粉土的基质吸力对土体破坏偏应力有着重要影响.在相同围压下,破坏偏应力随着基质吸力的升高而增大,但在相同基质吸力下,破坏偏应力随围压的升高而增大.2)试样在最大干密度时,土的黏聚力c 随着含水率w 的增大而减小,在不同含水率段黏聚力的减小幅度有着较大差别;在φ-w 关系曲线上,出现双峰值点,在含水率7%出现最大峰值点而在最优含水率附近出现次峰值点.这意味着相同干密度下的试样在低含水率区间的强度大于最优含水率下的强度,但在低含水率区间土体容易出现脆性破坏,不利于工程安全.3)抗剪强度参数与密度状态变量呈线性关系,土的黏聚力c 随着干密度ρd的增大而增大且符合双曲线模型;土的内摩擦角φ 同样随干密度ρd的增大而增加,二者呈非线性关系,且在干密度达到1.7 g/cm3后曲线变缓并逐渐趋于稳定.参考文献[1]王永焱,林在贯.中国黄土的结构特征及物理力学性质[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0.[2]刘东生.黄土与环境[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5.[3]陈正汉.重塑非饱和黄土的变形、强度、屈服和水量变化特性[J].岩土工程学报,1999,21(5):603-608.[4]杨有海,土丽琴,苏在朝,等.重塑黄土的强度特性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J].兰州铁道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2(3):38-41.[5]彭丽云,刘建坤,陈立宏.非饱和击实粉土的强度和屈服特性研究[J].岩土力学,2008,29(8):2241-2245.[6]宋日英,黄志全,陈宇.密度及水分状态对黄土状粉土变形特征的影响[J].工程地质学报,2011,19(4):492-497.[7]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GB/T 50123—1999 土工试验方法标准[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1999.[8]弗雷德隆德D G,拉哈尔佐H.非饱和土力学[M].陈仲颐,张在明,陈愈炯,等,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9]黄志全,陈贤挺,姜彤,等.小浪底水库1#滑坡体非饱和土强度特性实验研究[J].岩土力学,2009,30(3):640-644.[10]汤连生.从粒间吸力特性再认识非饱和土抗剪强度理论[J].岩土工程学报,2001,23(4):412-417.[11]刘祖典,邢义川.非饱和粉质击实土的强度特性[J].西北水资源与水工程,1997,4(8):7-14.[12]林鸿州,李广信,于玉贞,等.基质吸力对非饱和土抗剪强度的影响[J].岩土力学,2007,28(9):1931-1936.[13]钱家欢,殷宗泽.土工原理与计算[M].2 版.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6.[14]黄志全,陈宇,宋日英.三门峡地区黄土状粉质粘土非饱和性质试验研究[J].岩土力学,2010,31(6):1759-1762.。
压实黄土性状的室内试验研究
O
5 83 8.
1 00 5.
2 1 6. 7
含水量 ( %)
塑限 Wp %) ( ( %)
1 3 7. 3 0
液限 w 塑性指数 I p
( ) %
1 7 2.
比 重
干 密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度
压实度 ( K嘟
( m’ )
27 .2 l-6 2
图 2 压实黄土的 c 与压实度 K的关系曲线 值
剪变量 £( ) %
图 4 击实黄土的不 固结不排水剪切应力应变关系(: . ) k0 5 8
在最佳含水量下分 3层击实 , 每层分别击 2 、2 l 、2 6下得 到不 72 、7 1 、
笔者 在上面击 实试验所 得 的最 优含水量 1 . 53 %下 ,分别按 9 % 、 4 不 同压 实 度 下 的 黄 土 的湿 陷性 质 5
砂粒 >
删 0 1 9 5—3
00 一 5
粉 粒 00 .5~00 5 .0 mm 粘 粒
O0 5一O01 O. 01~O 0 5 (( o . 0 】 o5 .
曲 率 系 数
C= 2 o1l
.
粪 6 们 0
霎: 。
7 5 8 0 8 5 9 O 9 5 10 0
作者简介 : 张丽萍(9 o _ , , 18 _ )女 硕士研 究生 , 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讲 师, 从事公路土建专业的理论和实践教学研究工作 。
文 主要 着 眼 于 室 内试 验 中不 同压 实 程度 下 的黄 土 的强 度 、 形 等 工 程 性 切速率为 09 / i。在试验过程 中基本在预定 的击实度 下击样 , 变 . mm mn 但略 质。 1 土 料 性质 有 浮 动 。试 验 曲 线 见 图 2和 图 3 。 从 以上 压 实 黄 土 的 C p 与 压 实度 K 的关 系 曲线 可 以看 出 ,较 大 ,‘值
黄土结构性及初始结构性试验研究
黄土结构性及初始结构性试验研究摘要:黄土是一种具有结构性的土,本文以具有显著结构性的黄土为研究对象,主要对黄土的结构性、初始结构性进行分析与研究。
黄土的密度、粒度、含水量和结构性是用于描述黄土所处状态的四个基本物性指标,而初始结构性又与土的密度、粒度和含水量关系密切。
通过对黄土的结构性和初始结构性的研究,可以使我们对土体的强度、变形有深入的了解,定义一个反映土体状态的综合物理特征量,进而解决一系列黄土工程问题。
首先,为了研究黄土的结构性,通过对原状土样及重塑土样进行侧限压缩试验,结合试验所得数据绘制原状土样与重塑土样的压缩曲线,分析原状及重塑土样压缩曲线的异同,验证黄土结构性的存在。
其次,为了研究黄土的初始结构性,通过对原状土样及重塑土样进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结合土样的应力应变曲线,分析土样所对应曲线的异同,在验证结构性存在的同时,计算得出反映黄土初始结构性的初始结构性参数。
并通过对原状土样的湿陷试验,得到初始结构性参数与黄土湿陷系数的关系。
最后,深入分析原状土样的结构性、初始结构性随各项物性指标的变化规律,定义一个在工地现场易测得的,综合反映土体密度、粒度、含水量的物理特征量,并得到其表达式,用于评价黄土的结构性及初始结构性。
关键词:黄土;结构性;初始结构性;综合物理特征量1黄土结构性分析原状黄土是一种具有特殊性质的土,表现为湿陷性、水敏性和不同于其他类土的结构性。
而原状黄土的结构性又与结构屈服压力密切相关,结构屈服压力是维持黄土单元土体骨架结构稳定性的作用力,结构屈服压力常取侧限压缩试验e-lgP曲线中压缩曲线的拐点对应的荷载值。
1.1黄土结构性与结构屈服压力的关系在侧限压缩试验中,如果竖向压力小于土骨架的结构屈服压力,那么土样的变形就属于可恢复变形,此时认为土单元结构足以抵抗竖向压力,骨架结构并没有发生破坏;而当竖向压力大于土骨架的结构屈服压力时,土样变形急剧增大,土单元之间的骨架结构不足以支撑土体稳定性[1],结构性遭受了不可恢复的变形,这表明黄土的结构屈服压力是用于描述土样结构破坏临界点的力学指标。
黄土-古土壤饱和渗透性与孔隙分布特征关系研究
黄土-古土壤饱和渗透性与孔隙分布特征关系研究赵枝艳;张常亮;沈伟;秦涛;李萍;李同录【期刊名称】《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年(卷),期】2024(51)1【摘要】由于沉积环境的差异,古土壤较上覆黄土致密,其饱和渗透系数应低于黄土,但试验结果却显示二者的饱和渗透系数相近。
为揭示这一现象的机理,在陕西泾阳南黄土塬开挖33m的探井,沿井壁按1m间距取黄土和古土壤原状试样,进行变水头渗透试验,测定试样的饱和渗透系数。
同时用压汞试验(mercury intrusion porosimetry,MIP)及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测试分别获取试样的孔隙分布曲线和微观结构图像,以分析黄土-古土壤饱和渗透性与孔隙分布特征的关系。
结果表明:(1)黄土-古土壤地层的饱和渗透系数整体上沿深度方向规律性减小,但相邻黄土和古土壤层的饱和渗透系数无明显差异;(2)MIP及SEM测试结果表明,黄土结构均匀、孔隙大小较为一致,而古土壤具有不均匀的团块-裂隙结构,虽然团块内部较黄土致密,但团块间存在裂隙;(3)饱和渗透系数的大小取决于透水孔隙的体积分数,其中黄土的透水孔隙主要为较大孔隙(孔径>2μm),而古土壤的透水孔隙主要为团块间的微裂隙,虽然二者渗透系数相近,但渗透机理完全不同。
为研究黄土与古土壤的孔隙分布特性和解决黄土区工程建设中的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
【总页数】10页(P47-56)【作者】赵枝艳;张常亮;沈伟;秦涛;李萍;李同录【作者单位】长安大学地质工程与测绘学院;黄土高原水循环与地质环境教育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42.131【相关文献】1.压缩过程中饱和原状和饱和重塑黄土孔隙分布变化特征2.不同干密度压实黄土的非饱和渗透性曲线特征及其与孔隙分布的关系3.马兰黄土孔隙分形特征与渗透性关系4.根系对浅表层土大孔隙分布特征及饱和渗透性的影响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试验五土壤容重比重和孔隙的测定
实验五 土壤容重、比重和孔隙的测定土壤容重是指土壤在未破坏自然结构的情况下,单位体积的土壤重量(以克/立方厘米表示)。
土壤容重的大小与土壤质地、结构、有机质含量和土壤紧实度等有关。
土壤比重是指土壤固体部分的重量与在4℃时同体积的水重之比。
土壤比重的大小与土壤的矿物组成、有机质含量以及母岩、毋质的特性等有关。
利用土壤的比重和容重可以计算土壤总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三相比和孔隙比等项目。
因此,它们是土壤物理性质重要测定项目和指标。
一、土壤容重的测定(环刀法)1.方法原理。
利用一定体积的环刀切割自然状态的土壤,使土壤充满环刀。
烘干后称重、计算。
测定土壤容重的方法很多,如环刀法、蜡封法等。
本次实验采用环刀法. 2.仪器设备。
(1)环刀(用无缝钢管制成,一端有刀口,便于压入土中(图14)。
(2)环刀托(上有两个小孔,在环刀采样时,空气由此排出)。
(3)削土小刀(刀口要平直)、小铁铲、木锤等。
(4)天平(感量 0.1克和 0.01克)。
3.操作步骤。
(1)测量并计算环刀之容积(A )(A =πr 2h ,式中r 为环刀的内半径,h 为环刀高度),并称重(B ),准确至0.1克(记录环刀号码)。
(2)选择好土壤剖面后,按土壤剖面层次,自上至下用环刀在每层的中部采样,均衡地用力把环刀托垂直压入土中(土壤较硬,可用木锤轻轻敲打环刀托把),待整个环刀全部压入土中后停止下压。
用铁铲把环刀周围土壤挖去,并使其下方留有一些多余的土壤,取出环刀,用削土刀刮去粘附在环刀壁上的土壤,并削平环刀两端的土面,使之适与刃口齐平。
并在同一地点采土样约100克置于铝盒之中,带回测定土壤比重之用。
(3)用干布擦净粘附于环刀外面的土壤,称重(C ),并放入烘箱内在 105℃下烘6一8 小时,冷却后称重(D )。
测定表层土壤容重要做5个重复,底层做3个,测定表层土壤含水量要做3个重复,底层做2个。
4.结果计算。
土壤容重=ABD (克/立方厘米)图14 环刀采样示意图土壤含水量=BD DC --×100二、土壤比重的测定(比重瓶法)1.方法原理。
湿陷性黄土高填方地基处理技术及稳定性试验研究
湿陷性黄土高填方地基处理技术及稳定性试验研究一、摘要湿陷性黄土高填方地基在进行建筑工程时,会遇到不同程度的沉降和开裂等问题,影响建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在建筑工程中,对湿陷性黄土高填方地基进行有效的处理至关重要。
本文通过阐述湿陷性黄土高填方地基的处理方法,以及对其进行稳定性试验的研究,提出了一套适用于实际工程的处理技术和稳定性评估方法。
本文介绍了湿陷性黄土的特点和性质,分析了高填方地基在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湿陷现象及其危害。
根据地基处理的现状和问题,提出了基于排水固结法的湿陷性黄土高填方地基处理技术,并详细描述了该技术的施工工艺和步骤。
本文引入稳定性分析方法,对处理后的地基进行了现场荷载试验和数值模拟分析,以验证处理效果和地基稳定性。
通过对湿陷性黄土高填方地基的处理技术和稳定性进行深入研究,本文为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工程的设计、施工和维护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1. 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基础设施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尤其是在黄土地区,由于地质条件复杂、湿陷性黄土分布广泛,高层建筑和基础设施的建设面临诸多挑战。
湿陷性黄土是一种典型的软弱地基,其工程性质特殊,在自重压力和外部荷载作用下,易产生湿陷变形,对建筑物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造成严重影响。
开展湿陷性黄土高填方地基处理技术及稳定性研究对于提高黄土地区工程建设质量和保证建筑物安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湿陷性黄土高填方地基的处理方法,分析各种处理措施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并提出经济、有效的技术手段。
通过对湿陷性黄土高填方地基进行实验室模拟和现场试验研究,可以揭示湿陷性黄土的湿陷机理、力学性质和沉降变形特征,为湿陷性黄土地区的工程设计与施工提供科学依据。
研究成果将对于推动黄土地区地基处理技术的发展、提高我国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具有重要的社会和经济价值。
本文的研究还将为类似湿陷性黄土地区的工程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推动相关技术和方法的推广应用,进一步提高我国在黄土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整体水平和竞争力。
湿陷性黄土地区灰土挤密桩法成孔工法探究
湿陷性黄土地区灰土挤密桩法成孔工法探究湿陷性黄土是以粉质黏土为主要成分,呈褐黃色、黄色,具有天然含水量偏低,大孔隙,富含钙质结核等多种特征。
陕西地区湿陷性黄土分布范围非常广泛,在该类土体上进行大规模工程建设的现象也越来越普遍,特别是近些年来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持续推进,超大型建筑物越来越多,大厚度、大面积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工程项目显著增加。
然而建筑物建造在湿陷性黄土上,经常会出现与黄土性质相关的危害,究其原因是地基土体遇水,并在自重应力和附加荷载或上覆土层自重应力作用下,土体结构破坏而发生显著沉降变形,是引起建构筑物开裂、下沉的主要因素,因此对黄土湿陷性的研究与人工处理是非常必要的,在工程领域中也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论文的主要内容包括:首先,从微观上分析了黄土湿陷性的成因及机理,介绍了常用的黄土地区建筑物消除地基湿陷性的处理方法,对当前工程常用的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方法进行比较分析研究,为陕西关中地区拟建建筑物地基处理方法的选择提供了参考,具有实践指导意义。
其次,通过对西安北郊港务区湿陷性黄土施工场地工程案例的分析对比,提出非挤压挤密排土成孔工艺对地基土挤密效果中存在的劣势,需要在工程实践中加以改进,以便充分发挥其他方面优势,在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中得到广泛应用。
标签:螺旋成孔;挤密系数;塑性区半径;双重挤密;挤扩钻头灰土挤密桩法,是特殊土地基加固处理的方法之一,是一种常规人工复合地基处理工法,通常在湿陷性黄土地区使用较广。
其加固机理为3∶7(2∶8)灰土在化学性能上具有气硬性和水硬性[1]。
由于石灰内带正电荷的钙离子与带负电荷的黏土颗粒相互吸附,形成胶体凝聚,并随灰土期龄的增长,土体固化作用提高,使灰土的强度逐渐增大。
在力学性能上,可挤密地基,提高地基承载力,消除湿陷性,减小沉降并使之均匀[2,3]。
由于湿陷性黄土属于非饱和的欠压密土,具有孔隙比较大而干密度较小的特征,同时也是其产生浸水湿陷的根本原因,试验研究和工程实践证明,当黄土的干密度及其挤密系数达到某一标准时,即可消除其湿陷性[4]。
黄土孔隙度及粒度组成关系初探
黄土孔隙度及粒度组成关系初探
徐芹选;赵景波;祁晓丽
【期刊名称】《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年(卷),期】2000(022)001
【摘要】依据对黄土地层的孔隙度及颗粒组分等实测资料,初步认识到黄土的孔隙度具有从上向下波动减小的规律,波峰在黄土层,而波谷在古土壤层,也即黄土的孔隙度大于古土壤.黄土主要由粉砂、粘粒构成,并且黄土的粒度比古土壤要粗一些.黄土的孔隙度与黄土的颗粒组成具有相关关系,决定孔隙度大小的主导因素是颗粒大小.【总页数】4页(P67-70)
【作者】徐芹选;赵景波;祁晓丽
【作者单位】西安工程学院,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系,陕西,西安,710054;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陕西,西安,710062;西安工程学院,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系,陕西,西安,71005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42.131
【相关文献】
1.强夯对黄土粒度组成及湿陷性的影响研究 [J], 南亚林;刘海松
2.陕西商丹盆地茶房村黄土-古土壤剖面的粒度组成特征及意义 [J], 王海燕;庞奖励;黄春长;周亚利;高鹏坤;王蕾彬
3.东海浪岗山岛屿黄土的粒度组成及风尘特征 [J], 刘飞;郑祥民;曹希强
4.山东青州地区黄土的粒度组成及成因分析 [J], 彭淑贞;高志东;吴秀平;张连兵;梁
明英;乔彦松
5.黄土粒度组成对其渗透系数各向异性影响的试验研究 [J], 赵茜;苏立君;刘华;何江涛;杨金熹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黄土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研究(1)
Study of Ana lysisM ethod for L oess Slope Stab ility
L I Fan1 , YANG J ian - guo2 (1. Heb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Tianjin 300130, China; 2. The Third Railway Survey and Design Institute Group Corporation, Tianjin 300142, China) Abstract: Research purposes: In this paper, a new m ethod for analyzing loess slope stability is p roposed, w ith which the vertical joints character of loess can be calculated. U sing ABAQUS software and finite element m ethod, the analysis of the loess slope is m ade through numerical simulation, and the calculation is made on the parameters of the joints and crack inner of rock or soil in the course of stability analysis of loess slope. Research conclusion s: This paper utilizes the finite element method to analysis the stability of loess slope, which can consider the vertical joints of loess slope. Compared w ith lim it equilibrium method, the finite element m ethod is much better in analysis of loess slope stability. The calculation examp le show s that the joint m aterial model in ABAQUS is suitable for loess slope and ABAQUS finite element software app lies to the study on stability of loess slope. Key words: loess slope; vertical joints; stability of slope; finite elem ent analysis
黄土失陷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黄土失陷的成因及影响因素。
2. 掌握黄土失陷的实验方法及步骤。
3. 分析黄土失陷实验结果,为实际工程提供参考。
二、实验背景黄土是一种特有的土壤类型,广泛分布于我国北方地区。
由于黄土具有较大的孔隙度、较轻的密度和较高的压缩性,容易发生失陷现象。
黄土失陷不仅会影响建筑物的稳定性,还会对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造成破坏。
因此,研究黄土失陷现象具有重要意义。
三、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黄土、实验仪器(如实验箱、称重设备、测量工具等)。
2. 实验方法:(1)实验箱准备:将实验箱清洗干净,并在箱底铺设一层塑料薄膜,防止黄土流失。
(2)黄土准备:将采集的黄土样品进行风干、过筛,以去除杂质和有机物。
(3)实验步骤:①称取一定质量的黄土,放入实验箱中,使黄土厚度约为10cm。
②将实验箱放入实验装置中,调整实验装置至所需压力。
③启动实验装置,使黄土受到一定压力,观察并记录黄土失陷情况。
④记录实验数据,包括失陷深度、失陷速度等。
⑤重复实验,分析实验结果。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1)失陷深度:在实验压力作用下,黄土失陷深度随时间推移逐渐增大。
(2)失陷速度:实验初期,失陷速度较快;随着时间推移,失陷速度逐渐减慢。
2. 结果分析(1)黄土失陷与压力关系:实验结果表明,黄土失陷与压力呈正相关关系。
随着压力增大,黄土失陷程度加剧。
(2)黄土失陷与时间关系:实验结果表明,黄土失陷速度随时间推移逐渐减慢。
这可能与黄土颗粒间的相互作用和土体结构的调整有关。
(3)黄土失陷与土体性质关系:实验结果表明,黄土失陷程度与土体性质密切相关。
不同性质的黄土,其失陷程度存在差异。
五、结论1. 黄土失陷与压力、时间、土体性质等因素密切相关。
2. 实验结果表明,黄土失陷程度随压力增大而加剧,随时间推移逐渐减慢。
3. 本实验为实际工程提供了黄土失陷实验方法及参考数据,有助于预防和治理黄土失陷现象。
六、建议1. 在实际工程中,应充分了解黄土的性质,合理设计施工方案,以降低黄土失陷风险。
黄土稳定孔隙比原理的实验研究
黄土稳定孔隙比原理的试验研究胡再强1,谢定义1,沈珠江2(1.西安理工大学水电学院;2.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摘要:通过对人工制备土样在充分扰动及饱和情况下进行侧限压缩、三轴剪切试验及等应力比三轴试验,验证和证明了充分扰动饱和黄土存在稳定孔隙比并满足稳定孔隙比原理,为建立黄土结构性本构模型,揭示黄土结构性对黄土力学特性的影响和作用提供了试验和理论依据。
关键词:饱和黄土;稳定空隙比;稳定状态原理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9772019)作者简介:胡再强(1964-),男,陕西周至人,博士,西安理工大学副教授,主要从事黄土力学与工程的研究。
黄土是第四纪沉积物,具有不同于同期的其他沉积物的一系列内部物质成份和外部形态特征。
黄土的结构性是指黄土颗粒的排列方式和颗粒的胶结形式[2,3]。
黄土骨架颗粒的排列方式是指黄土中孔隙的形态、大小和性质,黄土的孔隙一般有团粒之间的大孔隙架空孔隙和粒间孔隙等[6]。
黄土中颗粒胶结主要是盐类胶结及粘性胶结。
由黄土的压缩性质、剪切特性、应力-应变关系及黄土所具有的湿陷性质都可以看出黄土具有一定的结构性,即有一定的结构强度[4,5]。
为建立能够描述结构性黄土的本构模型,揭示黄土结构性对黄土力学特性的影响和作用,必须对充分饱和黄土力学性质进行研究,基于上述观点,对人工制备土样在充分扰动及饱和情况下进行了侧限压缩、三轴剪切试验及等应力比三轴试验,验证和证明了充分扰动饱和黄土存在稳定孔隙比并满足稳定孔隙比原理。
1 试样制备制备充分扰动饱和黄土试样时,先把风干的原状黄土用木碾在橡胶板上碾碎,过0.1mm的筛径,除去大的不纯杂质。
称取一定数量的土样,放入容器中加水,让水慢慢渗入土中,继续加水使水位超过土面。
静置一段时间,使土样充分饱和,把土样搅拌成泥浆状态,再将泥浆状态的土样装入制样器中,制样器的直径为10cm,高度20cm。
在放入泥浆前,要在制样器的底部放上透水石和滤纸,装上泥浆土样后,再在土样上放上滤纸和透水石。
马兰黄土孔隙结构参数与渗透性关系研究
马兰黄土孔隙结构参数与渗透性关系研究李喜安;刘锦阳;郭泽泽;张凯旋;孟杰【摘要】A series of gas permeability and saturated penetration tests on Malan loess are accomplished by using the improved ZC-2015 air permeameter and TST-55 permeameter. We obtain two permeability parameters of gas permeability kaand saturation permeability coefficient Kwrespectively. The void ratio e is acquired by laboratory normal experiment. And the planar void ratio e0 is obtained from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which is analyzed by image-pro plus (IPP). Then combining with the test results and using mathematical model,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croscopic and microcosmic pore parameters and infiltration parameters are establish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dry density of remolded soils increases, the number of particles per unit volume increases, porosity area decreases. The buried depth of undisturbed dry loess samples increases. Soil pore area and pore number, the average pore diameter of macropores and mesopores in loess significantly decrease. The semi-logarithmic linear model can eliminate the magnitude difference between Kw, kaand the pore structure parameters, and the fitting results is better. lg Kwandlgkawith e, e0 show a good linear relationships. When the water content changes, the regulation of slope and intercept about the gas permeability fit lines change obviously. Due to uniform sample preparation, fitting curves of remolded soils show the high fitting degree. Comparing with the remolded loess, fitting degree of undisturbed loess in differentdepth is low because of structural difference of deposition process.%利用改进的ZC-2015型渗气仪和TST-55型渗透仪进行马兰黄土渗气及饱和渗透试验,得到两个渗透性参数渗气率ka和饱和渗透系数Kw,通过室内常规试验得到的孔隙比e,并利用图像处理软件(IPP)处理扫描电镜(SEM)照片得到的平面孔隙比e0,结合试验结果并利用数学模型建立宏-微观孔隙参数与渗透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重塑土干密度增大,单位体积内颗粒数量增多,孔隙面积减少.原状风干土样埋深增大,大孔和中孔的孔隙面积、孔隙数量、孔隙平均直径明显减小;半对数线性模型可以消除Kw和ka与孔隙结构参数在量级上的差异,拟合效果更好.lg Kw、lgka与e、e0之间都呈现较好的线性关系;含水率变化时,渗气率拟合直线的斜率和截距的变化规律更明显.重塑土由于制样均匀,曲线的拟合度更高,而不同深度的原状黄土试样由于沉积过程造成的结构性的差异,致使其拟合度较重塑土偏低.【期刊名称】《工程地质学报》【年(卷),期】2018(026)006【总页数】9页(P1415-1423)【关键词】渗透参数;孔隙比;平面孔隙比;半对数线性模型【作者】李喜安;刘锦阳;郭泽泽;张凯旋;孟杰【作者单位】长安大学地质工程与测绘学院, 西安 710054;国土资源部岩土工程开放研究实验室, 西安 710054;长安大学地质工程与测绘学院, 西安 710054;长安大学地质工程与测绘学院, 西安 710054;长安大学地质工程与测绘学院, 西安 710054;长安大学地质工程与测绘学院, 西安 71005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419.40 引言马兰黄土的水、气渗透现象是工程建设中常见的问题。
测孔隙比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土壤孔隙比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掌握测定土壤孔隙比的方法和步骤。
3. 通过实验,学会运用相关仪器和计算方法,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二、实验原理土壤孔隙比是指土壤孔隙体积与土壤总体积的比值,是衡量土壤结构、通气性和保水性等特性的重要指标。
土壤孔隙比可以通过土壤容重和土壤比重来计算得出。
公式:孔隙比 = (土壤比重 - 土壤容重) / 土壤容重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土壤样品2. 实验仪器:环刀、天平、量筒、筛子、刷子、水、记录本四、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将土壤样品放入筛子中,用水冲洗干净,晾干后备用。
2. 土壤容重测定:a. 将环刀放入土壤样品中,确保环刀底部与土壤表面接触;b. 用刷子轻轻刷去环刀底部多余的土壤;c. 将环刀托套在环刀无刃的一端,环刀刃朝下,用力均衡地压环刀托把,使环刀垂直插入土壤样品;d. 将环刀从土壤样品中取出,轻轻敲击环刀底部,使土壤样品落入量筒中;e. 读取量筒中土壤样品的体积,记录数据。
3. 土壤比重测定:a. 将环刀放入水中,确保环刀底部与水面接触;b. 用刷子轻轻刷去环刀底部多余的土壤;c. 将环刀托套在环刀无刃的一端,环刀刃朝下,用力均衡地压环刀托把,使环刀垂直插入水中;d. 将环刀从水中取出,轻轻敲击环刀底部,使土壤样品落入量筒中;e. 读取量筒中土壤样品的体积,记录数据。
4. 计算孔隙比:a.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土壤容重和土壤比重;b. 根据公式,计算土壤孔隙比。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数据:土壤容重:1.25 g/cm³土壤比重:2.65 g/cm³2. 计算结果:土壤孔隙比= (2.65 g/cm³ - 1.25 g/cm³) / 1.25 g/cm³ = 0.83. 分析:根据实验结果,土壤孔隙比为0.8,说明该土壤具有良好的通气性和保水性。
这对于植物生长和土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黄土的结构性试验研究的开题报告
黄土的结构性试验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黄土是我国西北地区一种典型的风化土,因其金黄色的外观被称作“黄金之土”,在工程施工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然而,黄土的力学特性、结构特征、水分迁移规律等方面的研究仍然存在很多不确定性和局限性。
因此,对黄土的结构性试验进行研究,能够在理解黄土土体特征的基础上,为工程设计与施工提供重要的参考和指导。
二、研究内容和目标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目标是,通过结构性试验手段,对黄土的力学性质、结构特征和水分迁移规律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采用三轴剪切试验等手段,研究黄土的力学特性和变形行为,分析其与土体结构、水分含量等因素的关系;2. 通过气孔比、孔隙度等指标对黄土的结构特征进行分析;3. 运用饱和-非饱和状态下渗透试验、浸泡试验等手段研究黄土水分迁移规律,并分析其与土体结构的相互关系。
三、研究意义本研究通过结构性试验手段,能够更加深入地研究黄土的力学特性、结构特征和水分迁移规律等方面,有以下几方面的研究意义:1. 科学认识黄土的土体特性,对黄土地区的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科学依据;2. 探寻黄土与水分含量、土体结构等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为深入理解黄土的形成机制提供更加丰富的数据和信息;3. 对于黄土的完整性评估、灾害防治等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际意义。
四、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本研究主要采用结构性试验的方法研究黄土的力学性质、结构特征和水分迁移规律等方面,具体技术路线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采用三轴剪切试验等静载试验,研究黄土的力学特性和变形行为;2. 利用数字化显微镜对黄土的结构进行成像和分析;3. 利用饱和-非饱和状态下渗透试验、浸泡试验等手段,研究黄土水分迁移规律。
五、预期成果预期本研究主要取得以下几方面的成果:1. 深入认识黄土的力学性质、结构特征和水分迁移规律等方面的特点;2. 建立黄土结构性试验数据的数据库;3. 发表相关学术论文,提高研究人员在相关领域的学术水平和影响力。
黄土古土壤实验报告
黄土古土壤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通过对黄土古土壤的实验研究,探究其物理和化学特性,了解黄土的形成过程以及其在土壤保育与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价值。
二、实验器材和试剂1. 实验器材- 烘干箱- 研钵和研钓- 电子天平- 筛网- 玻璃容器- 酸碱度测定仪- 直尺- 实验室台秤2. 试剂- 水- 硫酸- 羟氧化钠三、实验过程1. 样品采集根据导师要求,在田间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黄土样品,以保证实验的可靠性。
2. 样品处理将采集的黄土样品放入玻璃容器中,加入适量水进行湿润处理。
然后将湿润的黄土样品均匀铺在研钵中,放入烘干箱中,以50的温度和24小时的时间进行烘干。
3. 物理性质测试将烘干后的黄土样品放在筛网上,通过筛网筛除其中的大颗粒杂质。
然后,使用直尺测量黄土样品的孔隙率和容重。
4. 化学性质测试取一小部分烘干后的黄土样品,将其质量称为m1,然后加入适量的硫酸,反应至泡沫停止。
然后再加入适量的羟氧化钠,反应至泡沫再次产生。
待温度降至室温后,用水稀释后转移至500ml容量瓶中,定容并摇匀。
取样25ml,用酸碱度测定仪测定其酸碱度。
四、实验结果及分析1. 物理性质测试结果测量的黄土样品孔隙率为35%,容重为1.2g/cm³。
说明黄土样品具有较好的通气性和保水性。
2. 化学性质测试结果测得黄土样品的酸碱度为pH 7,接近中性。
说明黄土样品的酸碱性适中,适合农作物的生长环境。
五、实验结论通过对黄土古土壤的实验研究,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黄土样品具有较好的通气性和保水性,适合用于植物栽培和土壤保育。
2. 黄土样品酸碱度适中,适合多种农作物的生长环境。
六、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黄土古土壤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进行了测试和分析。
通过实验结果,我们加深了对黄土特性的了解,为今后的土壤保育和农业生产提供了参考。
同时,实验还提醒我们选择合适的土壤作为种植基质的重要性,以确保农作物的生长和发展。
七、参考文献1. 《土壤学实验教程》,张三,2020年。
黄土的物理力学性质
黄土的物理力学性质§2-1 黄土的物理性质试验用黄土采用甘肃兰(州)海(石湾)高速公路工程现场扰动土,其物理性质主要由它的物理性质指标来体现,其物理性质指标主要有:孔隙率、天然含水量、容重和液塑限等。
由于黄土的生成与存在条件比较特殊,它的孔隙率比普通土的孔隙率要大。
一般黄土中存在肉眼易见的孔隙,这些孔隙多为铅直圆孔,这类孔隙通称为大孔隙。
大孔隙比例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黄土湿陷性的大小,大孔隙多的黄土湿陷程度大;反之则小。
试验所用黄土的天然含水量很低,一般在10%以下。
含水量在剖面上的变化与黄土层的厚度和埋藏深度没有直接关系。
黄土的容重、比重取决于黄土的矿物成分、结构和含水量,而黄土的颗粒分散度、矿物成分、形状和弹性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黄土的液塑性。
黄土的物理性质随成岩时代、成岩地区的不同而表现出一定的差异。
为了得到该黄土的物理性质,我们根据《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J 051-93)的要求,分别采用联合液塑限仪、烘箱和重型击实等方法进行了有关指标的测定,测定结果如表2-1所示。
黄土的物理性质表2-1一.主要成分分析组成黄土的矿物约有60种,其中轻矿物(d﹤0.005mm)含量占粗矿物(d﹥0.005mm)总量的90%以上。
黄土中粘土矿物(d﹤0.005mm)以不同的方式同水和孔隙中的水溶液相互作用,显示出不同的亲水性,故粘土矿物的成分和比例,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黄土的湿陷性。
水溶盐的种类和含量与黄土的湿化、收缩和透水性关系密切,直接影响着黄土的工程性质。
水溶盐包括易溶盐、中溶盐和难溶盐三种。
易溶盐(氧化物,硫酸镁和碳酸钠)极易溶于水或与水发生作用。
它的含量直接影响到黄土的湿陷性。
中溶盐(石膏为主)的存在状态决定其与水的作用情况。
以固体结晶形态存在时,溶解性小,但当以次生结晶细粒分布于孔隙中时,易溶解,在这种情况下,会对黄土的湿陷性有一定的影响。
难溶盐(碳酸钙为主)在黄土中既起骨架作用,又起胶结作用,这取决于其赋存的状态。
黄土的物理力学性质
黄土的物理力学性质§2-1 黄土的物理性质试验用黄土采用甘肃兰(州)海(石湾)高速公路工程现场扰动土,其物理性质主要由它的物理性质指标来体现,其物理性质指标主要有:孔隙率、天然含水量、容重和液塑限等。
由于黄土的生成与存在条件比较特殊,它的孔隙率比普通土的孔隙率要大。
一般黄土中存在肉眼易见的孔隙,这些孔隙多为铅直圆孔,这类孔隙通称为大孔隙。
大孔隙比例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黄土湿陷性的大小,大孔隙多的黄土湿陷程度大;反之则小。
试验所用黄土的天然含水量很低,一般在10%以下。
含水量在剖面上的变化与黄土层的厚度和埋藏深度没有直接关系。
黄土的容重、比重取决于黄土的矿物成分、结构和含水量,而黄土的颗粒分散度、矿物成分、形状和弹性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黄土的液塑性。
黄土的物理性质随成岩时代、成岩地区的不同而表现出一定的差异。
为了得到该黄土的物理性质,我们根据《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J 051-93)的要求,分别采用联合液塑限仪、烘箱和重型击实等方法进行了有关指标的测定,测定结果如表2-1所示。
黄土的物理性质表2-1一.主要成分分析组成黄土的矿物约有60种,其中轻矿物(d﹤0.005mm)含量占粗矿物(d﹥0.005mm)总量的90%以上。
黄土中粘土矿物(d﹤0.005mm)以不同的方式同水和孔隙中的水溶液相互作用,显示出不同的亲水性,故粘土矿物的成分和比例,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黄土的湿陷性。
水溶盐的种类和含量与黄土的湿化、收缩和透水性关系密切,直接影响着黄土的工程性质。
水溶盐包括易溶盐、中溶盐和难溶盐三种。
易溶盐(氧化物,硫酸镁和碳酸钠)极易溶于水或与水发生作用。
它的含量直接影响到黄土的湿陷性。
中溶盐(石膏为主)的存在状态决定其与水的作用情况。
以固体结晶形态存在时,溶解性小,但当以次生结晶细粒分布于孔隙中时,易溶解,在这种情况下,会对黄土的湿陷性有一定的影响。
难溶盐(碳酸钙为主)在黄土中既起骨架作用,又起胶结作用,这取决于其赋存的状态。
黄土的物理力学性质
黄土的物理力学性质§2-1 黄土的物理性质试验用黄土采用甘肃兰(州)海(石湾)高速公路工程现场扰动土,其物理性质主要由它的物理性质指标来体现,其物理性质指标主要有:孔隙率、天然含水量、容重和液塑限等。
由于黄土的生成与存在条件比较特殊,它的孔隙率比普通土的孔隙率要大。
一般黄土中存在肉眼易见的孔隙,这些孔隙多为铅直圆孔,这类孔隙通称为大孔隙。
大孔隙比例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黄土湿陷性的大小,大孔隙多的黄土湿陷程度大;反之则小。
试验所用黄土的天然含水量很低,一般在10%以下。
含水量在剖面上的变化与黄土层的厚度和埋藏深度没有直接关系。
黄土的容重、比重取决于黄土的矿物成分、结构和含水量,而黄土的颗粒分散度、矿物成分、形状和弹性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黄土的液塑性。
黄土的物理性质随成岩时代、成岩地区的不同而表现出一定的差异。
为了得到该黄土的物理性质,我们根据《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J 051-93)的要求,分别采用联合液塑限仪、烘箱和重型击实等方法进行了有关指标的测定,测定结果如表2-1所示。
一.主要成分分析组成黄土的矿物约有60种,其中轻矿物(d﹤0.005mm)含量占粗矿物(d ﹥0.005mm)总量的90%以上。
黄土中粘土矿物(d﹤0.005mm)以不同的方式同水和孔隙中的水溶液相互作用,显示出不同的亲水性,故粘土矿物的成分和比例,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黄土的湿陷性。
水溶盐的种类和含量与黄土的湿化、收缩和透水性关系密切,直接影响着黄土的工程性质。
水溶盐包括易溶盐、中溶盐和难溶盐三种。
易溶盐(氧化物,硫酸镁和碳酸钠)极易溶于水或与水发生作用。
它的含量直接影响到黄土的湿陷性。
中溶盐(石膏为主)的存在状态决定其与水的作用情况。
以固体结晶形态存在时,溶解性小,但当以次生结晶细粒分布于孔隙中时,易溶解,在这种情况下,会对黄土的湿陷性有一定的影响。
难溶盐(碳酸钙为主)在黄土中既起骨架作用,又起胶结作用,这取决于其赋存的状态。
黄土区路基水稳定性研究
陷性 黄 土 。
28 . 4之 间 , 与 土 的颗 粒 组 成 有 关 , 粗 粉 粒 和 砂 粒 含 量 较 它 当 多是 , 比重 在 26 .9以 下 , 土 的 塑 性 较 小 , 粘 粒 含 量 较 多 黄 当 时. 比重 在 2 2以上 。 土 的 塑性 较大 。 . 7 黄 3 .干 容 重 和 孔 隙 比 。干 容重 与 土 的 湿 陷 性 有 很 大 的关
1 粒 组 成 。湿 陷 性黄 土 以粉 粒 为 主 , 量 占 5% 以上 。 . 颗 含 0
一
之 间 的关 系 。在 开 始 阶 段 , 着 压应 力 增 大, 陷 系数 也 随之 随 湿 增 大 ; 湿 陷 系数 增 大 到 8 - .1 当 s- 0 5时. 对 应 的压 应 力 即为 0 所 所 定 义 的 湿 陷起 始 压应 力 ph 此 点 可 以认 为 是 黄 土 湿 陷 的 s, 开始 ; 压应 力 增 至 某 一 值 时 , 陷 系 数 达 到 最 大 值 , 峰 值 当 湿 即 8m x此 时 的 压 应 力 可 定 义 为 湿 陷 峰值 压 应 力 pz即黄 土 的 sa, f
4含 水 量 。黄 土 的压 实对 水 是 很 敏 感 的 , 含 水 量 在 施 . 而
影 响 湿 陷 性 黄 土 承 载 力 的 物理 指 标 有 湿 度 、 密 度 和 塑
性 , 中湿 度 有 含 水 量 和 饱 和 度 , 度 有 干 容重 和孔 隙 比 , 其 密 这
与土 的压 缩 性 和抗 剪强 度 有 很 密 切 的关 系 。 含 水 量 对 承 载 力 的影 响 与 先前 论 述 黄 土 的抗 剪 强 度 一
湿 陷势 达 到 了最 大 ; 后 湿 陷 系 数 随 压应 力 的增 加 而 逐 渐 减 随 小 ,当湿 陷 系 数 减 小 到 8 = .1 s- 0 5时 的 压 应力 值 可 认 为 是 黄 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土稳定孔隙比原理的试验研究胡再强1,谢定义1,沈珠江2(1.西安理工大学水电学院;2.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摘要:通过对人工制备土样在充分扰动及饱和情况下进行侧限压缩、三轴剪切试验及等应力比三轴试验,验证和证明了充分扰动饱和黄土存在稳定孔隙比并满足稳定孔隙比原理,为建立黄土结构性本构模型,揭示黄土结构性对黄土力学特性的影响和作用提供了试验和理论依据。
关键词:饱和黄土;稳定空隙比;稳定状态原理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9772019)作者简介:胡再强(1964-),男,陕西周至人,博士,西安理工大学副教授,主要从事黄土力学与工程的研究。
黄土是第四纪沉积物,具有不同于同期的其他沉积物的一系列内部物质成份和外部形态特征。
黄土的结构性是指黄土颗粒的排列方式和颗粒的胶结形式[2,3]。
黄土骨架颗粒的排列方式是指黄土中孔隙的形态、大小和性质,黄土的孔隙一般有团粒之间的大孔隙架空孔隙和粒间孔隙等[6]。
黄土中颗粒胶结主要是盐类胶结及粘性胶结。
由黄土的压缩性质、剪切特性、应力-应变关系及黄土所具有的湿陷性质都可以看出黄土具有一定的结构性,即有一定的结构强度[4,5]。
为建立能够描述结构性黄土的本构模型,揭示黄土结构性对黄土力学特性的影响和作用,必须对充分饱和黄土力学性质进行研究,基于上述观点,对人工制备土样在充分扰动及饱和情况下进行了侧限压缩、三轴剪切试验及等应力比三轴试验,验证和证明了充分扰动饱和黄土存在稳定孔隙比并满足稳定孔隙比原理。
1 试样制备制备充分扰动饱和黄土试样时,先把风干的原状黄土用木碾在橡胶板上碾碎,过0.1mm的筛径,除去大的不纯杂质。
称取一定数量的土样,放入容器中加水,让水慢慢渗入土中,继续加水使水位超过土面。
静置一段时间,使土样充分饱和,把土样搅拌成泥浆状态,再将泥浆状态的土样装入制样器中,制样器的直径为10cm,高度20cm。
在放入泥浆前,要在制样器的底部放上透水石和滤纸,装上泥浆土样后,再在土样上放上滤纸和透水石。
加上加压盖板,加一比较小的压力让其固结,所加压力的大小看是否把土样挤出制样器。
在较小的压力下固结一段时间后,再把压力增加到50kPa,使土样在50kPa的压力下固结。
当固结完成后,即可得到直径10cm,及一定高度的圆柱形充分扰动的土样。
这时,就可用其制备压缩试样和三轴剪切试样,压缩和三轴剪切试样制备完成后,再把它们放入饱和器中抽气饱和。
这样就人工制成了充分扰动饱和黄土试样。
2 试验方案和方法利用充分扰动饱和黄土试样进行如下试验:(1)侧限固结试验,所用仪器为南京水利科学院土工所的磅秤式侧限压缩仪,分别测定每级压力下的固结系数,固结系数用时间平方根法确定,研究充分扰动饱和黄土的压缩特性和求取固结系数;(2)三轴剪切试验,利用常规应变三轴仪进行了固结排水剪,研究充分扰动饱和黄土的剪切特性及求取有关的力学参数;(3)等应力比三轴试验,所用为应力控制式三轴仪,等应力比三轴试验为排水剪,验证黄土的稳态孔隙比原理及求取有关的计算参数。
试验对充分扰动饱和黄土在各级固结压力下计算固结系数c v时,采用了时间平方根法,等应力比三轴试验时的应力比η=σ3/σ1,分别取值为0.0、0.3、0.75、1.0四个应力比。
并且在应力比η=0.0的条件下,进行了卸载和再压过程。
3 试验结果及分析充分扰动饱和黄土在各级固结压力下的固结系数见表1。
表中同时给出了原状黄土、原状饱和黄土、人工制备结构性黄土以及人工制备结构性饱和黄土的固结系数。
图1及图2示出了人工制备黄土、人工制备饱和黄土及充分扰动饱和黄土的固结系数与压力关系曲线,对原状黄土、原状饱和黄土有关的规律性见文献[4,5]所述。
表1 黄土室内侧限固结试验的固结系数固结压力/kPa 原状黄土固结系数/(cm2/s)原状饱和黄土固结系数/(cm2/s)人工制备结构性黄土固结系数/(cm2/s)人工制备结构性饱和和黄土的固结系数/(cm2/s)扰动饱和黄土固结系数/(cm2/s)50 0.054 0.055 0.075 0.054 0.026100 0.051 0.052 0.077 0.040 0.023200 0.05 0.023 0.080 0.035 0.023300 0.053 0.022 0.079 0.023 0.025400 0.048 0.019 0.082 0.019 0.027800 0.022 0.017 0.027 0.022 0.0191600 0.021 0.018 0.033 0.020 0.023 表中:原状黄土及人工制备结构性黄土的ω=14.0%,γd=12.9kN/m3。
图1 原状黄土的固结系数与压力关系曲线图2 人工制备黄土的固结系数与压力关系曲线从原状黄土、原状饱和黄土、充分扰动饱和黄土在不同固结压力与固结系数的关系中可以发现,在压力低于结构强度时(其结构强度分别为500kPa、49kPa),固结系数值较高且都基本接近一常数;当固结压力接近结构强度时,固结系数急剧降低,最后都趋近于各自扰动饱和样的固结系数值,而充分扰动饱和黄土的固结系数在各级压力基本为一常数。
图3及图4给出了充分扰动饱和黄土的轴向应力与轴向应变及体应变与轴向应变之间的关系。
从中可以发现,在小围压和大围压情况下,它们的应力-应变关系都表现为硬化型,体积应变随着周围固结压力和轴向应力的增加而增大。
这说明对于充分扰动饱和黄土可消除土体结构性的影响,在研究其力学性质时,可不考虑土体的结构性对其力学特性的影响。
把不同应力比下的试样的孔隙比e与球应力σm画在半对数坐标纸上,可得到不同应力比下试样的孔隙比与试样的球应力的关系曲线,见图5所示。
并且在应力比η=0.0的条件下,进行了卸载,得到了回弹和再压曲线。
由得到的充分扰动饱和黄土的压密曲线可见,在应力比为零的孔隙比e与logσm成直线关系,并且回弹和再压曲线也成直线关系。
不同应力比下的孔隙比e与logσm也成直线关系,并与应力比为零时的关系曲线平行,且相差很小。
这说明充分扰动饱和黄土也满足稳定孔隙比和稳定状态原理,这一唯一性原理最早由Rendulic提出,并由Henkel完整地表述过[7],即充分扰动饱和黄土的孔隙比与有效应力状态之间存在唯一关系,可表示为图3 充分扰动饱和黄土的应力-应变关系曲线图4 充分扰动饱和黄土体应变与轴向应变关系曲线e s=e1-c c log(σ′m/σ′m1-c d/log2log{1+(η/ηf)2}(1)式中:σ′m=1/3(σ′1+σ′2+σ′3);η=σs/σ′m为剪切比。
σs=1/(2) [(σ′1-σ′2)2+(σ′2-σ′3)2+(σ′3-σ′1)2]1/2式中:e s为稳定孔隙比;e1为初始孔隙比;c c是压缩指数;c d可以称为剪缩系数,其含义为由等向压缩状态(η=0)到破坏状态(η=ηf)所引起的孔隙比减小量。
当采用椭圆屈服面模型时,c d=(c c-c s)log2,c s为回弹指数。
土体的孔隙状态符合上述公式时可以称为稳定状态,相应的孔隙比称为稳定孔隙比。
剑桥模型学派把剪切破坏时的孔隙比趋向于稳定不变时的状态称为临界状态[1]。
这一临界状态可以看作稳定状态在η=ηf条件下的特例。
定义了稳定状态以后,可以进一步把同一应力状态下孔隙比大于稳定孔隙比的状态(e>e s)称为欠压缩状态,而把孔隙比小于稳定孔隙比的状态(e<e s)称为超压缩状态。
不难想到,欠压缩状态和超压缩状态的概念实际上是土力学发展早期针对一维固结状态的欠固结状态和超固结状态的推广[1]。
图5 充分扰动饱和黄土压缩曲线图6 充分扰动饱和黄土压密曲线通过试验曲线确定上式中的压缩指数c c和回弹指数c s。
按照剪缩系数c d为等向压缩状态到破坏状态所引起的孔隙比减小量,当采用椭圆屈服面模型时,剪缩系数c d=(c c-c s)log2。
由充分扰动饱和黄土三轴固结排水剪试验数据可得到其孔隙比e与平均压力p的关系曲线如图6所示,它和等应力比三轴试验结果(图5)比较接近,两者都表现出减缩量较小,并且进一步证明对于充分扰动饱和黄土的孔隙比与有效应力状态之间存在唯一关系,即满足稳定孔隙比和稳定状态原理。
4 结论试验结果表明充分扰动饱和黄土可消除土体结构性的影响,在研究其力学性质时,可不考虑土体的结构性对其力学特性的影响,这说明充分扰动饱和黄土满足稳定孔隙比和稳定状态原理,即充分扰动饱和黄土的孔隙比与有效应力状态之间存在唯一关系,同时为建立黄土结构性本构模型奠定了试验和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1] 沈珠江.广义吸力和非饱和土的统一变形理论[J].岩土工程学报,1996,18(2):1-9.[2] 刘祖典,胡再强.我国黄土力学与工程近况与展望[J].地下空间,1999,19(5):732-737.[3] 谢定义,齐吉林,张振中.考虑土结构性的本构关系[J].土木工程学报,2000,33(4):35-41.[4] 胡再强,沈珠江,谢定义. 非饱和黄土的结构性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0,(6).775-779.[5] 胡再强,沈珠江,谢定义. 非饱和黄土的显微结构与湿陷性[J].水利水运科学研究,2000,(2):68-71.[6] 胡再强,沈珠江,谢定义.非饱和黄土渠道浸水变形的离心模型试验研究[J].西安理工大学学报,2000,(3):244-247.[7] Henkel D J.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effective stresses and water content in saturated clay[J].Geotechnique,1960,10(1):41-54.。